江西中考语文文言文习题附答案

江西中考语文文言文习题附答案
江西中考语文文言文习题附答案

江西中考语文文言文习题附答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江西中考语文文言文习题附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文言文阅读是江西中考语文中最多考生失分的地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成为语文复习的重点,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江西中考语文文言文习题,供考生阅读练习。江西中考文言文阅读原文灵壁...文言文阅读是江西中考语文中最多考生失分的地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成为语文复习的重点,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江西中考语文文言文习题,供考生阅读练习。

江西中考文言文阅读原文

灵壁张氏园亭记

苏轼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菇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段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凡园之百物,无一不

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

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江西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目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阳:水的北面

B.舟车冠盖之冲冲:行驶

C.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退:谦让

D.盖其先君子之泽也泽:遗风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①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

②其孰能讥之乎

C.①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

②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D.①以与其子孙游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11.全都符合苏轼认为张氏园亭"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的一项是

①陂田苍莽,行者倦厌②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

③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④果蔬可以饱邻里

⑤鱼鳖笋菇可以馈四方之宾客⑥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

A.②③⑤

B. ①②④

C.③④⑥

D. ①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游记。它前面记游,后面议理,借题发挥,借事议理,环环相扣,逐层深入。

B.文章开头详细地描述了张氏园亭的地理位置、环境风貌、景物构筑、物产养殖等,突出"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C.苏轼提出"不必不仕"是因为"不仕"固然可以全身修性,但是没有尽到对君王、社稷的责任和义务。

D.苏轼从张氏园亭得到启发,认为一个人不能追求功名爵禄,而应隐退于田园山林之中,因此他也想在彭城买田终老。

13.按要求完成下面两个小题。(10分)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3分)

②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4分)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3处,3分)

江西中考文言文阅读答案

9.B(冲:要冲,交通要道)

10.A(A项,介词,凭借、依靠。B 项,代词,那些;副词,表反诘,难道。C 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D 项,连词,表目的;连词,表并列。)

11. A ("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的意思是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所以应该抓住"隐居"和"养家"来作答。①句是说行人的,

⑥句是说行走的路线和时间,这两句都不符合题干要求。)

12.D("认为一个人不能追求功名爵禄,而应隐退于田园山林之中,因此他也想在彭城买田终老"有误,从原文"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佳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可以看出,作者对张氏子孙的出仕与隐退都是赞赏的,题中只选取其中一个方面,因此属于以偏概全的错误)

13.(1)园中所有的各种景物,没有一样不适合人的心意,我相信他们一定是花了许多力气而且用了很长时间。注:可、信、且,翻译对一个得1分。 (2)将要离开的时候不忍心离去,而徐州的父老也并不厌弃我,我打算在泗水旁边买地养老。注:"莫余厌"宾语前置句和"买田于泗水之上"状语后置句各1分,"老"作动词,1分;整句意思1分。)

(3)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

下。注:必须三处,对一处得1分;多画不给分;少画且正确,对几处给几分。

江西中考文言文阅读译文

离开京师向东行,河水里卷着浊泥,道路上飞起黄尘,高坡田野苍莽暗淡,使行路的人感到疲倦。走了八百里,才来到汴水之北灵壁张氏家的园林。从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高大的修竹,粗大荫郁的乔木,园中借汴水的支流,建成池塘;又凿取山上的怪石,堆成假山。园中的蒲草芦苇莲花菱角,让人联想起江湖的秀美;青桐翠柏,让人感觉到山林的清爽;奇花异草,让人回忆起京、洛的繁华;高堂大厦,有吴蜀之地建筑的精巧。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瓜果蔬菜可以馈赠邻里,鱼鳖新笋可以招待来自远方的宾客。我从徐州改知湖州,由应天府乘船,三天后到达张氏园亭。我坐着小轿来到他家门前,见到了张氏的儿子张硕。张硕请我写一篇文章为记。

张家世世代代都有显达的人,从他伯父殿中君和他父亲通判府君那一代,开始在灵壁县定居,建造了这个园子,在池边修建了一座亭台奉养双亲。后来他们到朝中做官,在当时很有名望。用剩余的资财,不断地增修扩建,到现在五十多年了。园子里的树木都已长成十围之粗,浓荫遮蔽了河岸。园中所有的各种景物,没有一样不适合人的心意,我相信他们一定是花了许多力气而且用了很长时间。

古代的君子,不是非要做官,也不必一定不做官。非要做官就容易忘掉自我,一定不做官就容易忘掉国君。就像饮食一样,自己感到饥饱适意就行了。然而士子很少能做到合于古人所说的君臣节义。居于乡野的人安于

现状而难于外出做官,外出做官的人被利益所牵而忘记返回家园。于是他们就有了违拗亲情自命高洁或贪图利禄苟且偷安的弊病,受到人们的讥讽。如今张氏的先人,为子孙后代考虑得长远而周到。所以把建筑居室种植园林的地址选择在汴水、泗水之间,此地是舟船车马官员来往的要冲。大凡早晚的衣食之需,饮宴游览之乐,不必刻意追求就能满足。让他们的子孙迈出家门出去做官,朝堂不过几步之遥;闭上院门回家隐居,就可以坐卧于山林之内。对于贻养性情,推行仁义保持志节,无一不非常适合。因此他们的子孙凡出仕的人都获得了循吏良能的名声,凡在家不仕的人都保持了高洁谦退的德行。这都是他们先人的馀荫。

我在徐州做了两年知州,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将要离开的时候不忍心离去,而徐州的父老也并不厌弃我,我打算在泗水旁边买地养老。往南可以望见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头裹幅巾手拄竹杖,时时往来于张氏之园,来与他们的子孙交游,我相信这一天已为时不远了。

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选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醉翁”、“六一居士”都是欧阳修的号。 B.《生查子?元夕》、《卖油翁》都是欧阳修的作品。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 D.宋朝的欧阳修、苏洵、曾巩都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3)选文中游人的“乐”指:______ ;太守的“乐”指:______ 。 【答案】(1)C (2)用酿泉的水酿造(制)酒,泉水很香,酒很清洌。 (3)跟随太守游山之乐(游山之乐、观赏自然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以百姓之乐而乐)。【解析】【分析】(1)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故选C。 (2)这道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 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这句话的重难点词语有:酿泉,用酿泉;为,做,酿造;洌,清。 (3)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根据语句“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可以得知,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山的快乐,可以尽兴地享乐。而太守则是,看到自己治理下的百姓生活富足,能够和自己一起来游山,这是太守最大的成就,也是他最大的乐趣。所以,游人的“乐”主要指享受跟随太守游山的快乐;太守的“乐”指的是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故答案为:⑴C; ⑵用酿泉的水酿造(制)酒,泉水很香,酒很清洌。⑶跟随太守游山之乐(游山之乐、观赏自然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以百姓之乐而乐)。【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辨析。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 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

部编版语文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word版有答案)

部编版语文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word版有答案) 一、人物品评篇 (一)(2019·达州改编)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②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③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④橐⑤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一十四》,有删改) ________________ ①脱粟:吃糙米饭。②艺:种植。③曩:从前。④发:打开。⑤橐(tuó):布袋的一种。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御史诣.学宫诣:到 (2)属吏咸.伏谒咸:都 (3)迁.淳安知县迁:升迁 (4)宗宪子过.淳安过:路过 2.下列选项中,与“倒悬之”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何陋之.有(《陋室铭》)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C.公与之.乘(《曹刿论战》) D.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解析】“倒悬之”的“之”是代词,意为“他”。A.宾语前置的标志;B.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代词,他;D.助词,的。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昨天(我)听说海县令为母亲祝寿,(只)买了二斤肉。 (2)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 从前胡公巡察所辖各地,下令经过的地方不要提供陈设之物招待(他)。 4.海瑞在民间人称“海青天”。在“苍蝇、老虎一起打”的今天,请结合《孟子》中关于“大丈夫”的看法与选文,谈谈老百姓心中的“青天”应该是怎样的人。 【示例】“青天”应是像海瑞“独长揖”一样不畏强权、刚正不阿的人,就像《孟子》中所说的“威武不能屈”;“青天”应是像海瑞“布袍脱粟”一样清正廉洁的人,就像《孟子》中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附参考译文: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乡试中举,(海瑞)代理南平县教谕。御史来到县学学舍,属下的官吏都跪地拜见,唯独海瑞只作揖(不下拜),说:“(按规定)在御史台谒见御史,应当用属官的礼节,(可)这个厅堂是师长教诲生员的地方,不应该屈膝下跪。”(海瑞)升任淳安县知县后,在任期间穿布衣,吃糙米饭,让家中老仆种菜自给。总督胡宗宪曾经告诉别人说:“昨天(我)听说海县令为母亲祝寿,(只)买了二斤肉。”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怨恨驿

江西省2020版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七_文言文阅读备考精编

专题七文言文阅读备考精编 一 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人。幼颖异,入太学,中进士第。徽宗亲制《君臣庆会阁诗》,群臣皆赓进,惟藻和篇,众莫能及.。时胡伸亦以文名,人为之语曰:“江左二宝,胡伸、汪藻。”时王黼①与藻同舍,素不咸②,投闲凡八年,终黼之世不得用。 高宗践祚③,召试中书舍人④。时次扬州,藻多论奏,宰相黄潜善恶之,遂假.他事,免为集英殿修撰。明年,复拜翰林学士。属时多事,诏令类出其手。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三》) 【注释】①王黼(fǔ):北宋奸臣,祸国殃民,为“六贼”之一。②咸:和睦。③践祚(zuò):皇帝登基即位。④中书舍人:与下文的“集英殿修撰”“翰林学士”,均为文职官员。 1.划分下面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B ) 时胡伸亦以文名 A.时胡伸/亦以/文名 B.时/胡伸/亦以文名 C.时/胡伸亦以/文名 D.时胡伸/亦/以文名 【解析】“时”是句首表示时间的状语可停顿,“胡伸“是这个句子的主语,与后面的谓语之间要停顿。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及( 比得上 ) (2)假( 借 ) 【解析】中考中考查到的字词很多是课内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徐公何能及君也”一句中“及”就是“比得上”的意思。在《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就是借的意思。 3.说说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时王黼与藻同舍,素不咸。 __当时王黼和汪藻同室居住,向来不和睦。__ 【解析】时:当时。素:向来。咸:和睦。 (2)后十年,卒如其策 __过后十年,最终像汪藻的策论说的那样。__ 【解析】卒:最终。策:策论。 4.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汪藻的哪两个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江西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第1期

文言文阅读训练第一期 (一) 鲁宗道为谕德①时,居近酒肆②,尝微行就饮肆中③,偶真宗亟④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⑤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 曰:“第⑥以实言对。”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言对。帝诘之。宗道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 【注释】①德:负责教育太子的官。②酒肆:酒馆。③微行就饮肆中:这里指鲁宗道乔装改扮前往酒馆饮酒。④亟:急迫地。⑤即:如果。⑥上:皇上,这里指宋真宗。⑦第:只。 9.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A. 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B. 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C. 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D. 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1)尝.微行就饮肆中()(2)使者及.门()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 (2)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 12.文章表现了鲁宗道怎样的品质?(2分) (二) 兽有猱①,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②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③以奉虎曰:“余偶有所获,不敢私,以献左右。”虎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啖已又弗觉也。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 ——刘元卿《猱》【注释】①猱náo:古书上说的一种猴。②殊快:很舒服。 ③汰其余:要扔掉的余渣。汰,扔掉。 9.为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2分) 猱则已走避高木 A.猱则∕已走避高木 B.猱则已走∕避高木 C.猱∕则已走避高木 D.猱则已∕走避高木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猱徐取其脑啖.之( ) ②猱则 已走.避高木( ) 11.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2018江西省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七文言文阅读模拟荟萃

专题七文言文阅读模拟荟萃 一、坦然翁传 翁①天性孝友,深得父母心。母蚤②世,事继母无懈,二弟一妹,翁所成立③也。尝.携妹北上,艤舟④绝岸,妹戏而前,俄坠水中。翁惊愕,不觉俱坠。其水深不可测,加天寒裘重,没人不见踪迹,观者皆骇。顷之,持妹而出。论者谓有神相云。蜀俗,兄弟壮且婚,多割灶自食⑤。翁深耻之,然不欲上母弟心志,悉.让其田宅。御史⑥之死网事业,向二毛其施弗究⑦。翁痛之,作永思堂于家,岁时率子妇祭拜以为常。 (节选自罗玘⑧《坦然翁传》) 【注释】①翁:坦然翁,姓刘,名山,四川珙县人。②蚤:通“早”。③成立:抚养成人。 ④艤(yǐ)舟:船泊岸边。⑤割灶自食:指家族内兄弟分家自立。⑥御史:指坦然翁的父亲。⑦向二毛其施弗究:过去御史家供养的老人未能坚持供养到底。⑧罗玘(qǐ):字景明,明朝江西抚州南城人。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 论者谓有神相云 A.论者/谓有神相云B.论者谓/有神相云 C.论者谓有/神相云 D.论者谓有神/相云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尝( 曾经 ) (2)悉( 全,都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顷之,持妹而出。 __一会儿,(坦然翁)拉着妹妹(从水里)出来。__ 4.选文详写了哪几件事?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__奋力救妹,让出田宅,遵从父愿。(写出两件事即可)__ 二、张养浩传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及选授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②,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③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选自《元史》,有删改) 【注释】①楮(chǔ)币:纸币。②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③目:名词作动词,看待。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B ) 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 A.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 B.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 C.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 D.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辍( 停止 ) (2)窃( 偷偷地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江西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第1期

文言文阅读训练第一期 (一) 鲁宗道为谕德①时,居近酒肆②,尝微行就饮肆中③,偶真宗亟④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⑤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⑥以实言对。”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言对。帝诘之。宗道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 【注释】①德:负责教育太子的官。②酒肆:酒馆。③微行就饮肆中:这里指鲁宗道乔装改扮前往酒馆饮酒。④亟:急迫地。⑤即:如果。⑥上:皇上,这里指宋真宗。⑦第:只。 9.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A. 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B. 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C. 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D. 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1)尝.微行就饮肆中()(2)使者及.门()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 (2)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 12.文章表现了鲁宗道怎样的品质?(2分) (二) 兽有猱①,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②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③以奉虎曰:“余偶有所获,不敢私,以献左右。”虎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啖已又弗觉也。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 ——刘元卿《猱》【注释】①猱náo:古书上说的一种猴。②殊快:很舒服。③汰其余:要扔掉的余渣。汰,扔掉。 9.为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2分) 猱则已走避高木 A.猱则∕已走避高木B.猱则已走∕避高木 C.猱∕则已走避高木D.猱则已∕走避高木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猱徐取其脑啖.之( ) ②猱则 已走.避高木( ) 11.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余偶有所获,不敢私,以献左右。 12.文中的老虎被“啖”脑而死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分) 13.文章通过什么方法阐述了什么道理,试作简要说 明。(2分) (三) 鸟说 【清】戴名世 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① 有声口官口官②然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 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③,精密 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④, 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雏且出矣,雌者 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 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 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 于地,觅二鸟及鷇⑤,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 去。 嗟乎!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好也,奚⑥不深山之 适⑦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彼 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⑧! (选自《戴名世集》)【注释】①日:有一天。②口 官(guān)口官:拟声词,二鸟相和之声。③盏:杯 ④掬:捧。⑤鷇(kòu):初生的小鸟儿。⑥奚: 为什么。⑦适:到。⑧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 意思是,人生的道路并不很宽。 9.为下列语句划分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 A.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 B.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 C.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 D.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去.地不五六尺()(2)手下, 鸣乃已.() 11.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 12.文中细致描写了鸟儿的巢之精美的语句 是,表 现鸟儿情态之可爱的语句 是 。(2分) 13.作者通过二鸟“托身非所”致死的不幸 遭遇,意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用自己 的话回答。(2分) (四) 琢 冰【清】唐甄 昔京师有琢冰为人物之形者,被.以衣 裳,缀以丹碧,神色如生,形制如真。京 师天寒,置.之堂背,逾日不变;变则修饰 之。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一日,语众曰:“孰能与我三斗粟, 吾授之以吾技。”人无应者。乃问之曰:“子 之技诚.巧矣。子何.不范金①琢玉,为夏、 殷、周、汉之器,可以宝②而不坏?今乃 琢冰为玩物,其形虽有,不日而化矣!吾 甚惜事之技巧而非真③,心劳而无用,可 以娱目前而不可以传之远也。” ( 选自《潜书》) 【注释】①范金:把金属浇在模子里。范: 模子,用作动词。②宝:珍藏。③真:实际。 9.给文中画波浪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A. 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B. 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C. 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D. 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1)被.以衣裳( ) (2) 置.之堂背( ) 1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单横线句子的意 思。(2分) 孰能与我三斗粟,吾授之以吾技。 12.文中“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一句运用的手法表现琢冰 者技艺的高超,我们曾经学过林嗣环的 一课也运用了这一手法。(2分) 13.文中有人认为琢冰者这种技艺“心劳而 无用”,你赞成这种看法吗?为什么?(2 分) 答案 (一) 9. A 10.曾经到(至) 11.(1)如果皇帝责怪您来晚了,您该怎样 来回答? (2)有老朋友从老家来了,我家里贫穷没 有杯盘,所以到酒店去喝酒了。 12.忠诚老实,本分,不弄虚作假。 (二) 9. C 10.①吃②逃跑 11.答案:我偶尔得到一点食物,不敢 私自享用,把它献给您。 12.文中的老虎沉湎于“瘙痒”及美言美 食的享受。 13.乙文运用借事寓理的写法,告诉人 们要警醒,不要被甜言蜜语迷惑,被 享乐所麻醉,而失去原则失去生命。 (三) 9. C 10.(2分)⑴距离(离开)⑵停 止 11.(2分)每当得到食物,(它)就在 房屋上停息,并不马上下来。 12.(每句1分)巢大如盏,精密完固, 细草盘结而成。小不能盈掬,色明洁, 娟皎可爱。 13. (2分)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 之路,注意回避风险,尽量远离祸患。 (四) 9. A 10.(1)穿(2)放在 11. 谁能给我三斗粟米,我就把我的技艺传 授给他。 12.侧面描写《口技》 13.示例一:不赞成这种说法。因为这种技 艺创造出来的冰雕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 带给人们美的享受。 示例二:赞成这种说法。因为花了很大的功 夫雕出的作品,却不能保存久远,白白地浪 费人力和物力。

江西中考语文文言文习题附答案

江西中考语文文言文习题附答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江西中考语文文言文习题附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文言文阅读是江西中考语文中最多考生失分的地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成为语文复习的重点,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江西中考语文文言文习题,供考生阅读练习。江西中考文言文阅读原文灵壁...文言文阅读是江西中考语文中最多考生失分的地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成为语文复习的重点,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江西中考语文文言文习题,供考生阅读练习。 江西中考文言文阅读原文 灵壁张氏园亭记 苏轼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菇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段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凡园之百物,无一不

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 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江西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目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阳:水的北面 B.舟车冠盖之冲冲:行驶 C.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退:谦让 D.盖其先君子之泽也泽:遗风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019江西省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语文

2019年江西省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江西省(09) 故槐里令朱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①主,下无以益民,皆尸位素餐②。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头以厉③其余。上④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⑤!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 御史将⑥云下,云攀殿栏,栏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⑦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栏,上曰:勿易!因而辑⑧之,以旌⑨直臣。 【注释】匡:辅助。尸位素餐:居其位,食其禄,而不管事。 厉:激励,此处有警戒之意。上:指汉成帝。张禹:汉成帝的老师。将:拿。龙逢、比干:古代因直谏而被杀的忠臣。 辑:连缀。旌:表彰。 1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 1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3分) 廷()易()已() 13.概述朱云直谏杀张禹的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辛庆忌是如何劝说汉成帝不杀朱云的?请用自己的话说说。(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你认为汉成帝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请扼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答案:11、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1分) 12、⑴在朝廷⑵停止⑶换掉(3分,每小题1分)13、⑴朝廷大臣都尸位素餐;⑵杀佞臣张禹可以警戒他人(或:可以杀一儆百)。(2分) 14、辛庆忌认为朱云一向狂颠耿直,假如他的话说得对,不可以杀他;即使他的话说得不对,也本该宽饶他。(2分)15、⑴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⑵勇于修正自己的错误。(2分) 2/ 2

《季布》阅读练习及答案翻译(2019年江西省中考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1题。(12分) 季布 司马迁 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日:“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至,留邸一月,见罢④。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 [注]①嫚:侮辱。②瘳(chōu):(伤、病)痊愈。③使酒将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⑤股肽: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单于/尝为书熳吕后 B.欲/以为御史大夫 C.上默/然惭 D.故/特召君耳 [答案] C [解析]“上默然惭”这句话的主语是“上”,代指皇上,保持主谓断开的原则,节奏划分应该是“上/默然惭”。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是( )(2)贤( )(3)恐( ) [答案] (1)这 (2)才能 (3)担心,害怕 10.翻译文中画线词句。(4分)(1)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答案] (而) 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解析]“谀”意为阿谀逢迎0.5分,“欲”意为想要0.5分,“摇动”意为动荡不安0.5分,整体句意通顺连贯1分。共2分。 (2)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答案]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一个人的毁谤而让我离开。[解析]“夫”发语词不译,“以”意为因为,“誉”意为赞誉0.5分,“毁“意为毁谤,“去”意为离开0.5分,整体句意通顺连贯1分。共2分。 11.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3分) ①匈奴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大恼,面对着樊哙的“勇猛”想要横扫匈奴,吕后欣慰至极,可是季布却义正言辞摆事实讲道理,勇敢指出樊哙的弊病。②季布担任河东郡守时,受人推荐面见汉文帝,后因流言,不被重用。季布因此向汉文帝进言,指出皇帝偏听偏信,缺乏公正判断力,会影响世人对皇帝的评判,皇帝惭愧解释。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季布是一个不阿谀逢迎、不随声附合,不畏权贵亦能直言进谏的人。 [翻译]汉惠帝的时候,季布担任中郎将。匈奴王单(chán,缠)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而且出言不逊,吕后大为恼火,召集众位将领来商议这件事。上将军樊哙说:“我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齐声说:“好。”季布说:“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啊!当年,高皇帝率领四十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能横扫匈奴呢?这是当面撒谎!再说秦王朝正因为对匈奴用兵,才引起陈胜等人起义造反。直到现在创伤还没有治好,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在这个时候,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吕后因此退朝,终于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了。

2018江西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10篇

2018江西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10篇 一、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短文,完成第1~4题。(12分) 阿留者,太仓周元素家僮也。性痴呆无状,而元素终蓄.之。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宾客虽稔熟①者,不能举.其名。问之,则曰:“短而肥者,瘦而髯者,美姿容者,龙钟而曳杖者。”后度悉.不记,则阖门②拒之。 家蓄古尊、彝、鼎、敦数物,客至出陈之。留伺客退,窃叩之曰:“非铜乎?何黯黑若是也?”走取沙石,就水涤磨③之。 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④者为之;持斧、锯,历园中竟日。及其归,出二指状曰:“木枝皆上生,无下向者。”家人为之哄然。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注释】①稔熟:熟悉。③庐:房屋。②阖门:关门。④涤磨:又洗又磨。⑤歧生:生出的分枝。

【参考译文】阿留,是太仓人周元素的家僮。生来痴呆无比,但元素一直收养着他。元素有时到别地方去,让他照看门户;来的宾客即使是熟悉的,他也不能说出名。问他,就说:“又矮又胖的,瘦长有胡子的,长得好看的,老态龙钟拄拐杖的。”后来的想想都记不住,就干脆关门拒不接待。 元素家收藏古尊、古彝、古鼎、古敦等很多古董,客人来就拿出陈列一番。阿留等客人走了,偷偷敲敲,说:“这不是铜吧?为什么这样深黑?”跑去拿来沙石,用水又洗又磨。 矮榻缺一只脚,元素要阿留砍根树的分枝做个榻脚;阿留拿着斧头锯子,在园里走了一整天。等他回来,见他伸出两根手指比划说:“树枝都向上生长,没有朝下的。”家人因此哄堂大笑。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性/痴呆无状 B.后度/悉不记

C.客至/出陈之 D.木枝/皆上生 1.(2分)B 【解析】B项句子的意思是:后来想想都记不住。“后”是一个表时间的状语,所以此句的正确划分应在“后”之后。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蓄()(2)举()(3)悉()2.(3分)(1)收养(2)说出(3)全,都 【课内外链接】 本题原句及解释与教材的关联句及解释后度悉.不记(全,都)悉如外人(全,都)(《桃花源记》)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 (2)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 3.(4分)(1)元素有时到别地方去,让他照看门户。(2)矮榻缺一只脚,元素要阿留砍根树的分枝做个榻脚。

江西省2018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文言文阅读10篇

文言文阅读10篇 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短文,完成第1~4题。(12分) 阿留者,太仓周元素家僮也。性痴呆无状,而元素终蓄.之。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宾客虽稔熟①者,不能举.其名。问之,则曰:“短而肥者,瘦而髯者,美姿容者,龙钟而曳杖者。”后度悉.不记,则阖门②拒之。 家蓄古尊、彝、鼎、敦数物,客至出陈之。留伺客退,窃叩之曰:“非铜乎?何黯黑若是也?”走取沙石,就水涤磨③之。 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④者为之;持斧、锯,历园中竟日。及其归,出二指状曰:“木枝皆上生,无下向者。”家人为之哄然。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注释】①稔熟:熟悉。③庐:房屋。②阖门:关 门。④涤磨:又洗又磨。⑤歧生:生出的分枝。 【参考译文】阿留,是太仓人周元素的家僮。生来痴呆无比,但元素一直收养着他。元素有时到别地方去,让他照看门户;来的宾客即使是熟悉的,他也不能说出名。问他,就说:“又矮又胖的,瘦长有胡子的,长得好看的,老态龙钟拄拐杖的。”后来的想想都记不住,就干脆关门拒不接待。 元素家收藏古尊、古彝、古鼎、古敦等很多古董,客人来就拿出陈列一番。阿留等客人走了,偷偷敲敲,说:“这不是铜吧?为什么这样深黑?”跑去拿来沙石,用水又洗又磨。 矮榻缺一只脚,元素要阿留砍根树的分枝做个榻脚;阿留拿着斧头锯子,在园里走了一整天。等他回来,见他伸出两根手指比划说:“树枝都向上生长,没有朝下的。”家人因此哄堂大笑。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性/痴呆无状 B.后度/悉不记 C.客至/出陈之 D.木枝/皆上生 1.(2分)B 【解析】B项句子的意思是:后来想想都记不住。“后”是一个表时间的状语,所以此句的正确划分应在“后”之后。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蓄()(2)举()(3)悉() 2.(3分)(1)收养(2)说出(3)全,都

江西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第2期

江西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第2期 (一) 杨琰字纯父,抚州临川人。少能词赋,里陈氏馆之教子,数月拂衣去。用故人荐,出淮阃杜杲幕,杲曰:”由是治法征谋多咨于琰。逾年,安丰被兵,琰慨然曰:“事亟矣,琰请行。”乃以奇策解围,奏补七官。琰念置身行伍过三尺,次五尺至一丈,数闪跌不顾。制置使孟珙辟于幕,尝用其策为“小子房”,与之茶局,周其资用。 【注释】①里陈氏馆之教子:乡里有个姓陈的人家请他住在客舍里教儿子。②阃(kǔn):统兵在外的将帅。③风神:风度神采。④子房:汉代的张良,字子房。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制置使孟珙辟于幕 A、制置/使孟珙辟于幕 B、制置使/孟珙辟于幕 C、制置使孟珙/辟于幕 D、制置使孟珙辟/于幕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荐()去()尝()念()3.用自己的话概括杨琰“夜以青布籍地,乘生马以跃”的原因。(2分) 4.文中用哪些句子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了杨琰“有谋略”?请用原文回答。(2分) 5.结合选文,请你对杨琰这个人物作简要评价。 (二) 欧阳公于修《唐书》,最后至局,专任《纪》《志》而已,《列传》则宋尚书祁所修。朝廷以一书出两手,体不能一,遂令公详看《列传》,令删革为一体。公 “宋公于我为前辈,且人所见多不同,岂可悉如己意?”于是一无所易,及书成奏御,御史曰:“旧例修书,只列局内官高者一人姓名,公官高,宜书。”公曰:“宋公于《列传》亦功深者, ?”于是《纪》《志》书公姓名,《列传》书宋公姓名。宋公闻而喜曰:“自古文人不相让,而好相陵,此事前所未闻也。”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岂可掩而夺其功乎A. 岂可掩而/夺其功乎 B. 岂可/掩而夺其功乎 C. 岂/可掩而夺其功乎 D. 岂可掩而夺/其功乎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一() (2)书() 3.用自己的话概括杨琰“自古文人不相让,而好相 陵,此事前所未闻也”的意思 4、欧阳修为什么在列传上书宋公姓名?请用原文 回答 5、由选文可看出欧阳修的哪些品质? (三) 先主(刘备)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舍东 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余,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 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 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 当乘此羽葆盖车。”叔父子敬谓曰:“汝勿妄语,灭 吾门也!”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 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德然父元起常资 给先主,与德然等。元起妻曰:“各自一家,何能常 尔邪!”元起曰:“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而瓒 深与先主相友。瓒年长,先主以兄事之。先主不甚 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 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 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中山大商张世 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 乃多与之金财。先主是由得用合徒众。 1.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只 划两处)(2分) 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余 A. 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余 B. 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余 C. 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余 D. 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余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 (2)先主不甚乐读书() 3.(2分) 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 4.刘备在年少时就有远大志向,文中的 陈涉所说的 5.请结合文章说说刘备是个怎样的人? (四)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 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 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 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 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 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 之。"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间曰: ‘卿能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 不失一字。”……其强记默识如此。性善算, 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 所改定。是人常以为宿构;然复精意覃思, 亦不能加也。《三国志王粲传》 [注]①蔡邕:东汉末年文学家。②车骑 填巷,宾客盈坐:意思是到蔡邕家的人很多。 ③倒屣(qǐ):急于迎客,把鞋子穿倒了, 形容对来客的热情欢迎。④王公:特称王粲 的祖父王畅。⑤强(qiǎng)记:记忆力强。 ⑥属(zhǚ)文:写文章。⑦宿构:预先谋划准 备。⑧精意覃(tán)思:精心深思。⑨加:超 过。 1.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时邕/才学显著 B. 时/ 邕才学显著 C. 时邕才学/ 显著 D. 时邕才学显/ 著 2.解释文段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一( ) ②识( ) 3.说说文段中画线句“因使背而诵之,不 失一字”的意思。(2分) 4.文段中写了王粲的哪些才能?(摘选文 段中概括性词语回答。)(2分) 5.用自己的话说出“粲至”“一坐尽惊” 的原因。(2分) (五) 秦王坚①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② 为御史中丞③。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④为 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 强德,太后⑤之弟也,酗酒,豪横⑥,掠人 财货、子女,为百姓患。猛下车收⑦德,奏 未及报⑧,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 与邓羌同志⑨,疾恶纠案⑩,无所顾忌,数 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⑾者二十 馀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坚 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选自《资 治通鉴》第22卷) [注释:①秦王坚:指前秦世祖符坚。河东: 郡名。②邓羌:人名。③御史中丞:官职名。 下文的“侍中”“中书令”“京兆尹”“特进、 光禄大夫”均指官职名。④王猛:人名。⑤ 太后:符坚的伯母。⑥豪横:恃强横暴。⑦ 收:拘捕。⑧报:答复。⑨同志:志趣相同。 ⑩纠案:举发其罪,考问其实。⑾刑免:判 罪免官。] 9.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秦王/ 坚自河东还 B. 秦王坚/自河东还 C. 秦王坚自/ 河东还 D.秦王坚自河东/ 还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 患( ) (2) 市( ) 11.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12.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王猛严惩强德的原 因。(2分) 13.读了选文,你对王猛有何评价?简要谈 谈你的看法。(2分) 1

江西省新余市2017届中考语文复习专项汇编卷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解题技巧===== 初中文言文阅读技巧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而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同步练习测试===== 一、文言文阅读 (一) 孙期传 孙期字仲彧,济阴成武人也。少为诸生,勤习典籍。家贫,事母至孝,牧豕①于大泽中,以奉养焉。远人从其学者,皆执经垄畔以追之。里落②化其仁让。黄巾贼起,过期里陌,相约不犯孙先生舍。郡举方正③,遣吏赍④羊酒请期,期驱豕入草不顾。司徒黄琬特辟⑤,不行,终于家。(选自《二十六史》)【注释】①豕(shǐ):猪。②里落:村庄。③方正:汉代选举科目,也指被举荐的士人。④赍(jī):持有,携带。⑤辟:召,征召。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皆执经垄畔以追之()②期驱豕入草不顾() 2、孙期身为儒生而不耻做粗鄙之事,文中他“牧豕于大泽”、“驱豕入草”分别有什么目的? 3、孙期虽为布衣,却被记于史册,为史家所称道。请结合选文分析孙期有怎样的品质? (二)砸缸记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1.解释词文中加点的字。 (1)凛然如成人()(2)自是手不释书()(3)众皆弃去() 2.用现代汉语写出“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句子的意思。

中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附加题)强化训练(二) (一)庐山草堂记 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白乐天见而爱之。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是居也,前有平地,中有平台,台南有方池。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②云,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其四旁耳目、杖履可及者,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记,故云甲庐山者。 “张”、“竖”、“走注解:①匡庐:指江西的庐山。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②戛(jiá):摩,摩娑。 7.“记”是我国古代一种比较常见的散文体裁。初中阶段,我们曾经学过不少的同类文章,请你根据回忆和比对,从写作内容和行文风格上,分别为[甲][乙]两文各找一篇最近似的课文。将文题写在相应位置。(2分) 1、请用“/”线为下边的句子准确断句。(2分) 是居也前有平地中有平台台南有方池。 2、分别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昏旦.含吐。() (2)其四旁耳目、杖履可及.者。() 3、请用原文说出“庐山草堂”具体建在什么地方?(限四字)(2分) 4、请写出文中描写了“庐山草堂”旁四季之景的句子。 (二)不计人过 吕蒙正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 (选自司马光《涑水见闻》) 注①吕蒙正(944-1011):宋代政治家。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③朝士:朝中官员。 1、请用“/”线为下边的句子准确断句。(2分) 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______________ (2)悔不穷.问。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下列句子中“之”字所指代的对象。 ①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 ②蒙正遂止之。 ③不问之何损。 第①句中之指代。第②句中之指代。第②句中之指代。 4、从吕蒙正的言行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三) 猩猩,兽之好酒者也。大麓①之人设以醴尊②。陈之饮器,小大具列焉。织草为履③,勾连相属④也,而置之道旁。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又知设者之姓名与其父母祖先,一一数而骂之。已而⑤谓其朋曰:“盍⑥少尝之?慎无⑦多饮矣!”相与⑧取小器饮,骂而去之。已而取差⑨大者饮,又骂而去之。如是者四不胜其唇吻⑩之甘也遂大爵⑾而忘其醉。醉则群睨嘻笑,取草履着之。麓人追之,相蹈藉⑿而就絷(13),无一得免焉。其后来者亦然。 夫猩猩智矣,恶其为诱也,而卒(14)不免于死,贪为之也。(刘元卿《贤奕编·警喻》)

江西专用2019中考语文高分一轮专题07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七) 古诗文阅读 ◇课标古诗文基础◇ 一、课标古诗文 1.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关关雎鸠 ..(jūjiū),在河之洲。 B.小惠.(huì)未遍.(piān),民弗从也。 C.兔从狗窦.(dòu)入,雉.(zhì)从梁上飞。 D.酒酣.(hān)胸胆尚开张。鬓.(bìn)微霜,又何妨! 2.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舂.(chōng)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gēng)。 B.水何澹澹.(dàn),山岛竦峙。 C.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yì)丽。 D.我报路长嗟.(chà)日暮,学诗谩.(màn)有惊人句。 3.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瀚海阑.(lán)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B.西市买鞍鞯 ..(ānjiān),南市买辔.(pèi)头。 C.晓镜但愁云鬓.(bìn)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D.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否.(fǒu),不宜异同。 4.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 B.年少万兜鍪 ..(dōu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 C.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niǎn)冰辙.(zhé)。 D.至于夏水襄.(xiāng)陵,沿溯.(shuò)阻绝。 5.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B.羌.(qiāng)管悠悠霜满地。 C.人不寐.(mèi),将军白发征夫泪。 D.荡胸生曾云,决眦.(cǐ)入归鸟。 6.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