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工艺学》教案第3章 反应过程和过程优化

《化工工艺学》教案第3章  反应过程和过程优化
《化工工艺学》教案第3章  反应过程和过程优化

第三章反应过程和过程优化

第一节反应过程

化学工业生产过程包括物理过程和化学反应过程,其中化学反应过程往往是生产过程关键。反应过程进行的条件对原料的预处理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反应进行的结果决定了反应产物的分离与提纯任务和未反应物的回收利用。一个产品的反应过程的改变将引起整个生产流程的改变。因此,反应过程是化工生产全局中起关键作用的部分。

化学反应过程的分类

1.按化学反应的特性分类

按照反应机理的不同,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简单反应和复杂反应两大类。

同一组反应物只生成一种特定生成物的反应叫简单反应,它不存在反应选择性问题。

复杂反应是指由一组特定反应物同时或接续进行几个反应的反应过程。复杂反应的形式很多,主要有平行反应、连串反应、平行一连串反应和共轭反应等。

根据反应的可逆与否,化学反应可分为可逆反应和不可逆反应两类。不可逆反应能进行到底,反应物几乎全部转变为产物。可逆反应则受化学平衡的限制,反应只能进行到一定程度,反应产物需要分离和提纯,未反应物应该回收和循环使用。

从化学动力学的角度,可按反应分子数和反应级数区分化学反应。有单分子反应、双分子反应和个别的三分子反应;有零级反应、一级反应、二级反应和分数级反应等。

根据反应过程的热效应,化学反应可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两大类。由于两类反应热特性不同,所以,反应过程要求的温度条件完全不同,使用的反应器类型也不同。

按反应物系的相态,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均相反应和非均相反应。前者指反应组分(包括反应物、产物和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始终处于同一相态的反应;后者是指反应组分在反左过程中处于两相或三相状态的反应。

2.按反应过程进行的条件分类.

按照过程的温度条件可将反应过程划分为等温过程、绝热过程和非绝热变温过程。由于反应过程总是伴随着一定的热量变化,并且反应器和外界常有热交换和热损失,所以严格等温过程和绝热过程都是不存在的。如果装置在保温良好的情况下操作,那么过程接近绝热。在某些场合,又分为低温、常温和高温过程。

就压力状况可将反应过程分为常压、负压和加压过程。加压过程根据压力的高低又分高压、中压和低压过程。

根据操作方式的不同,化学反应过程可分为间歇过程、连续过程和半连续过程。这是分类方法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一种。

第二节反应器的基本研究

在工业上,实现化学反应的装置称为反应器。化学反应器是化工生产的核心设备,通专应满足下列要求:

(1)反应器要有足够的反应体积,以保证反应物在反应器中有充分的反应时间,达到短定的转化率和产品质量指标:

(2)反应器的结构要保证反应物之间,反应物与催化剂之间的良好接触。

(3)反应器要保证及时有效地输入或引出热量,以使反应过程在最适宜的操作温度T

进行。

(4)反应器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耐腐蚀能力,以保证反应过程安全可靠,经济耐用.

(5)反应器要尽量做到易操作、易控制、易制造、易安装、易维护检修。

反应器类型和选型原则

1.反应器类型

由于化学反应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化学反应器的一个特点是具有相差甚远的构型和尺寸,如窑炉、锅炉、釜、塔、混合器、高炉、回转窑,甚至简单的管子。实现化学反应为其共同点,但特殊性的考虑十分重要。虽难以获得准确的分类方法,但可从影响反应的几个最重要方面大致区分。

按反应中的物相分类,可示意为

按物料流动状态分类,示意为

按操作方式分类,可示意为

按传热特征分类示意为

第八节反应的工艺参数与流程

一、主要工艺参数的确定

在确定了反应器的构型后,还必须正确选择反应器的主要工艺参数,才能使反应器i 作达到理想的技术经济指标。反应器的主要工艺参数包括反应温度或温度序列、反应压

反应物进口组成和空速。这些参数的确定和优化组合,通常需经过系统的工艺试验探j 来,或利用反应动力学模型作多种方案计算,再在工艺试验中加以检验。

1.温度

反应温度是反应工艺的十分重要的参数,确定反应温度,一般考虑下述因素。

(1)反应方程和化学平衡。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可用Vaflt Hoff方程表示。

式中△H。为标准反应热。例如对放热反应可在反应初期离平衡点较远时,采用高温以提高目的反应速度,到反应中后期接近平衡时,应降低温度以提高平衡转化率,实际上,许多反应连很快,对于放热反应来说,反应过程的温度要害是及时移出反应热,以使反应在一个适量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相对来说,需要加热的反应好控制一些。

而吸热反应温度升高使平衡常数增大,平衡转化率提高,应始终保持高温。但亦受多jII 它因素的制约。l

(2)反应特性。Anhenius方程表达了反应速度与温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由上式可见,温度愈高,反应速度愈快。但是,工业上经常遇见的反应大多数伴有各硎平行、串联或平串联副反应,这时,就不能片面追求高温反应速率大,而要根据主、副反剜活化能的相对大小来选择温度:自由基聚合反应则以引发剂的活化温度为反应温度。l

(3)温度的限制条件:对于一些反应过程,温度越高越有利,或者温度越低越有利。叫一如对主反应是可逆吸热反应,且主反应的活化能高于副反应的活化能的过程,温度越高越有利。相反,若主反应是可逆放热反应,且主反应活化能低于副反应的活化能,则应尽可能矧用低温,这时适宜的温度就处于某种限制条件的边界处。

这些限制条件可能是:催化剂使用温度范围的限制;材质使用温度范围的限制;反皇z 和产物的分解,或物态变化温度的限制;反应压力的限制;加热和吸热工艺方案的限制以殳爱备的条件等等。

现将工业上若干常用反应模式的适宜温度序列列于表3—11。

表3—11若干反应模式的适宜温度序列

反应模式反应特性温度序列备注

A —,P

A+一P

A —-S

E3>EI ,E2>E J E3>E 】>E2 E2>El>E3 低温 先低后高 先高后低(高初始温度) l 2

A —'P —’S

E2>E J Ej>E2 先低后高 高温 A —,P

A —S

EI>E2 E2>EI 高温 低温 A —,M —叫?

3+4●

S1 s2 El>E2.E3>E4 E1E4

El>E2,E3

低温 先低后高 先高后低 M 为中间产品

2.压力

反应压力的选择,一般考虑下述因素。

(1)反应方程和化学平衡。对于分子数增加的反应,压力增加将使平衡转化率下降,而 对于分子数减少的反应,压力增加将使平衡转化率增加。

(2)反应速度。对于气相反应,浓度和压力近似成正比关系,因此压力增高,反应速度 加快一对于气液相反应和气液固三相反应,增加压力能增加气相组分在液相中的溶解度,对 提高反应速率也是有利的。

(3)后续分离系统的要求。例如当反应器出口物料进入分离系统后,第一个分离步骤常是将其冷却,产生气液两相后加以分离。若单纯冷却不足以使其产生气液两相就要考虑加压。有时连续的分离过程,有一系列压降,考虑能克服它则应在反应器出口有一定压力等等。

(4)压力的限制因素。主要是设备的费用,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还有压力对反应温 受的影响,对原料和产物的影响等等。有时压力得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实施。

3.原料配比

对于化学反应A+B>,其进料组成A 和B 的比例是一个需决策的变量。根据化学反 应方程式,可知其投料配比的理论值。

在下列几种情况下使A(或B)过量可能对反应是有利的。

(1)某一反应物要求有很高的转化率可提高其反应速度。若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为一,。 =k~AcB ,当反应物组成CA=cB 时,则一rA=kC2,即该反应成为A 的二级反应。若要求A 的转化率为99%He ,反应末期的反应速度仅为反应初期的万分之一,因此应使A 过量以提 高末期的反应速度。

而当某一反应物可能有毒有害或价格昂贵,在反应中当使另一种反应原料过量

(2)反应物和产物分离、若B 和产品P 分离很困难,而反应是可逆反应或者是一 级数大于零,这时可以采用A 气过量的方法提高B 的转化率。

例如苯加氢生成环已烷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苯的沸点为353.1K .环已烷为353.9K ,因此用精馏的方法分离是极其困难的,甚至 不可能的。因此苯加氢反应除加压和保持较低的温度外,还采用很高的氢苯比以提高苯转 化率。

又例如用C0和Cl :生成光气.C0+Cl :一COCl2。光气是生产二异氰酸酯的原料.要求氯。因此采取使C0过量的措施使原料C12的转化率尽可能接近100%。

有时是原料中某一组分过量时.回收循环比较容易,工艺上好操作,则采取该组分过量:

(3)反应的浓度效应。

如环氧丙烷P0水解生成主产品丙二醇PG和副产品一缩丙二醇DPG的反应:主反应和副反应都是P0的一级反应,加大P0浓度对反应选择性并无益处,因此,采用加大水与环氧丙烷比例的方法提高选择性。

(4)分离循环费用。

若有串联反应A+B—ps,A或B过量都能提高P的选择性,究竟取A过量或B过I 量,视A和B的反应级数、价格和产品分离的难易程度以及循环费用而定。

上述任何一种原料过量带来的利益都是以过量原料的分离和循环为代价的,因此,必需权衡得失,进行参数优化的工作后确定。

4.反应时间和转化率 1

反应器的功能是生产产仕,一般希望增加反应停留时间以求有较高的转化率,但转化幸并非越高越好。对于非零级的化学反应,随着转化率的提高,单位产品所需的反应器体积急第九节反应器优化

反应器最优化的基本概念

反应器的最优化问题可概括地叙述为就是要寻找出既能满足反应器约束条件,又能使反应过程的某些目标(如质量、产量或技术经济指标等)达到最佳结果(如优质、高产、低消耗),且影响反应的诸因素(如操作条件、设备条件等)的数值为最优点,从而使反应器稳定在该组数值下进行最优化操作,以达到最优反应效果。它通常分为最优化计算和最优化控制两个互相联系的两个独立部分,也就是说,首先通过最优化计算决定最优操作条件,然后进行最优控制,使操作尽可能快地转移到计算出来的新的最优点,并且使过程在任何干扰下仍稳定在此条件下操作。

一般说来,一个反应过程可在由单一反应器组成的系统,也可在由反应器和分离塔系组成的系统中进行。反应过程用状态变量(不独立变量),控制或操作变量(独立变量)和扰动变量描述。反应器的最优化计算和控制可用计算机,也可以不用计算机。当不用计算机进行最优化计算和控制时,操作人员直接从反应过程取得数据,并把最优化决策直接传输给过程。若采用计算机进行最优化计算和控制,并且操作人员介入到过程和计算机之间,称为开环最

优化。计算机从过程取得有关数据,在计算机上进行最优化,并把计算结果经仪表显示给操

作人员,由操作人员对计算出来的最优化条件作出“是”或“否”的判断。如果判断“是”,则经人工调节,把数据传递给过程,并使过程稳定在这一组条件下操作。否则重新进行新的最优化计算。若把计算机和过程直接联系起来,计算机从过程取得有关数据并进行最优化计算后,经计算机控制直接把最优化计算结果传递给过程,这称为闭环最优化。

(1)反应器开环最优化。在最优化程序中,计算机要进行一系列在线开环最优化计算。最优化计算是为了取得一组新的最优操作条件。把变量

调整到新的最优值并用十分谨慎的调节手段,使过程在

任何外界干扰条件下仍稳定在此条件下操作。

(2)反应器闭环最优化。在反应器开环最优化方案

中,操作人员在系统的一个适当的部位,通过信号加进

他要对系统作出的最优化决策,并在最优化计算终点把

计算结果显示出来,但是它不能自动地将计算结果传递

到过程中去。在闭环最优化方案中,则排除了操作人员

的加入,直接由计算饥将最优化决策传递给过程。当然,

昕要求的决策逻辑应当送进主要程序以便计算机能作出

与操作人员相同的决策。一般它是在预备性过程计算的

终点和在最优化搜索的终点,在最优化结果输入过程之

前编入主要程序中。

图3—63示意闭环最优化和控制的简单框图。在闭环

最优化方案中,过程的控制十分重要,并且还要建立特

殊的调节控制程序,以使变量保持在所要求的范围内。

(3)建立反应器的最优化方案。建立反应器最优化系统,一般要作如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①反应器的分析和模拟。通过反应器的分析和模拟,建立反应器的最优化模型,确定最优化方法,收集和核对最优化所需要的有关数据,并将其贮存于计算机中。同时建立调节控制用的监督程序和事故切断程序。

②有关事故分析和核对过程模型的有效性。根据基础试验和计算机模拟试验导出的模型,应与实际过程进行对比、核算和校正,以便对一些过程参数作相应调整。一般地说,这种调整的工作量不是很大的,因为大幅度调整说明所导出的模型是不准确的。在这种情况下,应着眼于分析模型的正确性。当然在核对模型之前,应对有关数据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怍必要的调整。

⑧研究反应器的动态特性以及实现在线开环最优化。为使反应器在最优条件下稳定操作,需要了解反应器在稳态操作时各参数的定量关系。例如,当一个或几个参数发生阶跃变后,反应过程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达到稳定条件?又如过程的各个参数的测量不是在同一时间进行的,那么完成所要求的静态数据的全部测量,所需的最短时间间隔是多少呢?这些数据并不单纯是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的依据,同时也是使反应器在最优化条件下操作所必需的。

④把在线开环最优化过渡到闭环最优化。

二、反应器的最优化模型

为了获得反应器的最优化结果,其关键是建立一个正确的反应过程的最优化模型,选择

切实可行的最优化处理方法。一个最优化问题或称最优化模型应该包括这样一些内容:

①要有一个能正确描述反应器特性的数学模型。

②必须给出数学模型的初始状态的值。

③必须给出规定的终止状态。

④必须规定一个性能指标,即确定切实可行的比较准则或称之为目标函数,并且要建

立目标函数与操作参数之问的函数关系。

⑤状态变量和控制变量要加上约束条件。

(1)反应器的数学模型。

用数学模型描述反应器的特性,其主要目的是便于研究和确定反应器的稳态和动态特性,稳态的存在条件及其性质和数目,以便为实现最优化操作和控制提供依据。

对于某些大型的复杂的化工系统,过程的数学模型有时是未知的,或者有一部分是未知的,即只知道状态方程的基本形式,其中的一些参数未知,这样就要通过模拟试验,记录输入和得出的测量值,用适当的数学方法求出数学模型或者数学模型中的未知部分。例如对于一个乏应器,通过对反应过程的理论分析,确定了反应过程的数学模型,然后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和口可能,对数学模型作合理的简化。而这样一个模型中仍然有一些系数是未知的,在这个简化模型的基础上,应用计算机进行数学试验或通过对试验装置和生产装置的实测数据作统计分析_干,或者作有计划的因子试验,确定数学模型中各个未知的系数。这是一种很实用的方法。

应该指出,应用计算机对反应过程实行最优设计和最优控制,必须求出一个尽可能简单可又能满足反应工艺要求的精确度的数学模型,并且这一数学模型能与已有的最优化方法联系起来求解。

(2)最优化目标函数。

所谓最优化的目标函数是指事先规定的最优化比较准则,也就是所研究过程要达到的目的的函数表达式。用最优化方法选择最优化条件,首先要求在任意两组条件之间可以比较位劣,而优劣的判别是根据最优化要达到的目标函数决定的。目标函数根据具体情况不同而夸不同的形式,例如它可以要求反应器的原料和产品的综合利用率、设备的利用率、装置的歪济收益、产品的产量指标最大;也可以要求反应器的操作费用、产品成本、原材料的消耗

基本建设投资最小等等。如果以装置的经济收益为最大值作为目标函数,则其函数可写成:

目标函数=产品的总价值一(原材料费用+公用工程费用)

有了目标函数之后,就要使它与反应器的变量关联起来,当然,这种函数关系往往是比较复杂的,有时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显函数的关系,而是要通过一些简化假定求出。

在确定最优化目标函数时,要注意下列几点:

①一个过程的不同目标之间不是孤立的。

②在确定最优化比较准则时,可能涉及不止一个目标的问题,在多目标的情况下,或用“解决主要问题,并适当兼顾其它要求”的方法处理;或者设法把多个目标化为一个目标的问题。

③目标函数与操作参数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受到操作参数的综合影响。有时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往往要经过多次试差才能得到最优解。

④目标函数实质上是一项经过综合分析后确定的技术经济指标,因此它与不同的国家、不同时期的技术经济政策密切相关。

⑤目标函数中的自变量,有些可能是连续变化的,有些可能是不连续变化的。

(3)最优化约束条件。

约束条件是指求目标函数最优解的限制因素。这种限制因素有反应器本身的约束条件,即反应器的工艺条件、设备条件对反应器最优操作的限制;也有与反应器相关的原料配制和产品分离系统的约束条件对反应器最优操作的限制;还有客观因素如机械设备制造水

平、冶金材料性能、原料供应和产品的需求等等对反应器的最优操作的限制等等。

实际上,约束条件是综合考虑了当前技术水平的各种制约关系后,对各种工艺过程的限制因素所作的折中,它不是固定不变的。在确定最优化操作条件时,不能片面的束缚于原来的约束条件,而应该深入研究反应过程的机理,摸清反应过程的客观规律,设法改变原来的约束条件,扩大最优化的许可范围,使最优值向目标函数更高的数值方向扩展,并在此新的基础上选择新的最优值,使生产向深度和广度进军,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三、最优化方法

建立了最优化模型,只说明我们初步掌握了系统的客观规律,这不是最终目的,一旦我们建立了最优化模型之后,就应该以这一模型为基础,研究各个变量变化时对系统操作的影响,也就是要探索目标函数的变化规律.并采用一定的最优化方法,找到最优条件。按照目标函数的性质,可把最优化问题分为离散最优化和连续最优化问题,如表3—16所示。

若从计算方法来区分,最优化方法可分为间接最优化方法,直接最优化方法和大型问题的分解等三大类。

t (1)间接最优化方法,也称为解析最优化方法。也就是过程的最优化模型可以用数学方程式描述,然后从最优化所要满足的必要条件出发,用数学解析方法,寻找满足必要条件的解,从这样的解中根据间接的实际意义或充分条件找出最优解。这一类方法收敛速度较快,计算程序的结构比较简单。但是要求较好的初值,计算的可靠性较差。

(2)直接最优化方法,也称数值计算方法。如果过程很复杂,最优化模型不能用直接解

析函数描述,对于这种情形,可通过大量试验,构造一类函数来逼近这些试验数据,然后再

从函数求最优解,并通过试验校验。

表3—16最优化问题分解

(3)大型问题的分解法。当最优化问题包含的变量很多,变量的相互关系又比较复杂

,无论是用直接最优化方法还是用间接最优化方法都难以解决。对于这一类问题,目前一

可以采用的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将一个大型的最优化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型的最优化问题,

而这些小型的最优化问题可以用已知的最优化方法求解,然后再综合求解原来大型的最

大化问题。这种处理复杂最优化问题的方法就是所谓分解法。例如动态规划法,能行状态方

法等。

在化工中最常用的最优化方法有:微分法、变分法、拉格朗日因子法、线性规划法、动

态规划法、最大值原理法和梯度法等。限于篇幅,对各种最优化方法的详细叙述读者

可参阅有关文献。

项目离散最优化问题连续最优化问题

变量独立变量为日f问和一/-或多个空间变量的函数

过程的数学模型对一个独立变量的情况为常微分方程对一个独立变量为常微分方程或积分方

对多于两个独立变量的情况为微分一差程

分方程对多于两个独立变量的情况为偏微分方程或微

分一积分方程

目标函数函数式泛函数

约束条件等式或不等式等式或不等式.微分方程式

近似解法,泛函分析

最优化方法变分法,最大值原理,动态规划法以及其

它直接方法如梯度法、共轭方向法、能行方

向法等

举例釜式反应器,蒸馏、吸收一类多级过程等化学反应器,热交换器等

机械优化设计论文(基于MATLAB工具箱的机械优化设计)

基于MATLAB工具箱的机械优化设计 长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11005班刘刚 摘要:机械优化设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现代设计方法,能从众多的设计方案中找出最佳方案,从而大大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本文系统介绍了机械优化设计的研究内容及常规数学模型建立的方法,同时本文通过应用实例列举出了MATLAB 在工程上的应用。 关键词:机械优化设计;应用实例;MATLAB工具箱;优化目标 优化设计是20世纪60年代随计算机技术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 是构成和推进现代设计方法产生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机械优化设计是综合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理论和技术, 为机械设计提供了一种可靠、高效的科学设计方法, 使设计者由被动地分析、校核进入主动设计, 能节约原材料, 降低成本, 缩短设计周期, 提高设计效率和水平, 提升企业竞争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国内外相关学者和科研人员对优化设计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十分重视, 并开展了大量工作, 其基本理论和求解手段已逐渐成熟。 国内优化设计起步较晚, 但在众多学者和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 机械优化设计发展迅猛, 在理论上和工程应用中都取得了很大进步和丰硕成果, 但与国外先进优化技术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在实际工程中发挥效益的优化设计方案或设计结果所占比例不大。计算机等辅助设备性能的提高、科技与市场的双重驱动, 使得优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得到了长足发展, 遗传算法、神经网络、粒子群法等智能优化方法也在优化设计中得到了成功应用。目前, 优化设计已成为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很多行业生产过程的一个必须且至关重要的环节。 一、机械优化设计研究内容概述 机械优化设计是一种现代、科学的设计方法, 集思考、绘图、计算、实验于一体, 其结果不仅“可行”, 而且“最优”。该“最优”是相对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设计条件的改变, 最优标准也将发生变化。优化设计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化, 要求人们根据事物的客观规律, 在一定的物质基和技术条件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得出最优的设计方案。 优化设计的思想是最优设计, 利用数学手段建立满足设计要求优化模型; 方法是优化方法, 使方案参数沿着方案更好的方向自动调整, 以从众多可行设计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 手段是计算机, 计算机运算速度极快, 能够从大量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尽管建模时需作适当简化, 可能使结果不一定完全可行或实际最优, 但其基于客观规律和数据, 又不需要太多费用, 因此具有经验类比或试验手段无可比拟的优点, 如果再辅之以适当经验和试验, 就能得到一个较圆满的优化设计结果。 传统设计也追求最优结果, 通常在调查分析基础上, 根据设计要求和实践

机械优化设计实例(人字架优化)讲课教案

人字架的优化设计 一、问题描述 如图1所示的人字架由两个钢管组成,其顶点受外力2F=3×105N 。已知人字架跨度2B=152 cm,钢管壁厚T=0.25cm,钢管材料的弹性模量E=2.15 10? MPa ,材料密度p=7.8×103 kg /m ,许用压应力δy =420 MPa 。求钢管压应力δ不超过许用压应力 δy 和失稳临界应力 δc 的条件下,人字架的高h 和钢管平均直径D 使钢管总质量m 为最小。 二、分析 设计变量:平均直径D 、高度h 三、数学建模 所设计的空心传动轴应满足以下条件: (1) 强度约束条件 即 δ≤?? ????y δ 经整理得 ( ) []y hTD h B F δπ≤+2 122 (2) 稳定性约束条件: []c δδ≤ ( ) ( ) ( ) 2 22 222 122 8h B D T E hTD h B F ++≤+ππ (3)取值范围:

12010≤≤D 1000200≤≤h 则目标函数为:()22 13 57760010 5224.122min x x x f +?=- 约束条件为:0420577600106)(2 12 2 41≤-+?=x Tx x X g π () 057760025.63272.259078577600106)(2 2 212 12 2 42≤++-+?= X x x x Tx x g π010)(13≤-=x X g 0120)(14≤-=x X g 0200)(25≤-=x X g 01000)(26≤-=x X g 四、优化方法、编程及结果分析 1优化方法 综合上述分析可得优化数学模型为:()T x x X 21,=;)(min x f ;()0..≤x g t s i 。 考察该模型,它是一个具有2个设计变量,6个约束条件的有约束非线性的单目标最优化问题,属于小型优化设计,故采用SUMT 惩罚函数内点法求解。 2方法原理 内点惩罚函数法简称内点法,这种方法将新目标函数定义于可行域内,序列迭代点在可行域内逐步逼近约束边界上的最优点。内点法只能用来求解具有不等式约束的优化问题。 对于只具有不等式约束的优化问题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可爱的廊坊》――图文并茂 教学设计 廊坊市第十三中学谢桂英 一、教材分析 《图文处理》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上册)第七课中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学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经常要处理一些图文信息,这就需要借助工具,Word就是最常用的图文处理软件。本课以“可爱的廊坊”为活动任务,介绍在Word 中如何输入文字、插入图片、编排和输出图文,并由此来表现Word处理信息的优势,同时培养学生整体美的意识。 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需要就是我们教学的动力,基于此点,我才设计了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进一步让学生掌握图片在文档中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激发其热爱家乡的情感,并且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因此这节课是基于网络环境下整合美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提高课。 单就内容而言,对已掌握了一定操作技能的初一年级学生来说输入文字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重难点知识让学生根据文字内容插入图片并修饰,达到美化的效果。 这一课共三课时,通过制作《可爱的廊坊》宣传板报,让学生认识图文处理重要性。 本节课为第二课时,在搜索到文档后,为文档插入图片。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Word处理信息的优势; 2.学会使用Word来处理文本和图片信息,制作、编辑和输出文档。 3.了解图片的作用以及它在表达信息方面的特点、优势; 4.能够插入与修饰图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在文档中插入图片的方法及对图片的修饰。 难点:对自己设计板面丰富内涵的理解、体验与表现。 四、教法阐述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教案)

第4节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2. 使学生了解应用化学原理选择化工生产条件的思路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教学时应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为主线,以合成氨知识为中心,结合工业 生产的实际情况,将知识串联、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 2. 在运用理论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提高知识的实际应 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了解合成氨的全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热情。 2. 通过合成氨前景的展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引入]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想不想当老板? (为什么想当老板?) [板书] 第4节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 [学生活动] 了解学习目标,内容框架 [提问] 1. 在化学必修—2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原理,是什么呢? 2. 合成氨反应的特点? 3. 选择生产条件的目的是什么? 4. 选择生产条件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 1 原理:N 2 + 3H2 2NH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2 反应特点:①可逆反应 ②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③正反应气体体积缩小 3尽可能加快反应速率和提高产物产率 4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 [学生活动] 请根据正反应的焓变和熵变分析298K下合成氨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只需要估算即可) [知识回顾] 运用所学有关知识填写下表: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温度 压强 催化剂 浓度 [教师引导并总结] 请同学们根据合成氨反应的特点,利用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分析什么条件有利于

机械优化设计方法论文

浅析机械优化设计方法基本理论 【摘要】在机械优化设计的实践中,机械优化设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现代设计方法,能从众多的设计方案中找出最佳方案,从而大大提高设计的效率和质量。每一种优化方法都是针对某一种问题而产生的,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各自的应用领城。在综合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总结机械优化设计的特点,着重分析常用的机械优化设计方法,包括无约束优化设计方法、约束优化设计方法、基因遗传算方法等并提出评判的主 要性能指标。 【关键词】机械;优化设计;方法特点;评价指标 一、机械优化概述 机械优化设计是适应生产现代化要求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它包括机械优化设计、机械零部件优化设计、机械结构参数和形状的优化设计等诸多内容。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进展非常迅速,并且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科技发达国家已将优化设计列为科技人员的基本职业训练项目。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机械优化设计方法主要以数学规划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向着多变量、多目标、高效率、高精度方向发展。]1[ 优化设计方法的分类优化设计的类别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做出各种不同的分类。按目标函数的多少,可分为单目标优化设计方法和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按维数,可分为一维优化设计方法和多维优化设计方法按约束情况,可分为无约束优化设计方法和约束优化设计方法按寻优途径,可分为数值法、解析法、图解法、实验法和情况研究法按优化设计问题能否用数学模型表达,可分为能用数学模型表达的优化设计问题其寻优途径为数学方法,如数学规划法、最优控制法等。 1.1 设计变量 设计变量是指在设计过程中进行选择并最终必须确定的各项独立参数,在优化过程中,这些参数就是自变量,一旦设计变量全部确定,设计方案也就完全确定了。设计变量的数目确定优化设计的维数,设计变量数目越多,设计空间的维数越大。优化设计工作越复杂,同时效益也越显著,因此在选择设计变量时。必须兼顾优化效果的显著性和优化过程的复杂性。

化学反应与扩散过程

化学反应与扩散过程 姓名:史振鹏 学号;200902050201 班级:09物理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在化学反应与扩散过程中分子数密度的变化率、熵流密 度与局域熵出生率以及化学亲和势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文章先从分子数密度变化率讲述再推导出熵流密度与局域熵产生率,在这个过程中同时讲述化学亲和势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number of molecules in a chemical reaction and diffusion processes of density change local entropy , entropy flux density and birth rates and reaction rate of chemical affinity and relationship. Article from the molecular number density rate of change about then derive entropy flux density and local entropy production rate, during this process and about the relationship of chemical affinity and the reaction rate. 关键词:化学反应 分子数密度 局域熵 化学亲和势 引言:在一个系统中同时存在n 个化学反应,假设温度和压强恒定,在该系统中 由于存在化学反应和扩散过程,那么该系统中各组分的分子数密度和局域熵产生率将怎样变化?其化学反应与化学亲和势有什么关系?本文将详细讲述。 Introduction: in a system n of simultaneous chemical reaction, assuming constant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due to chemical reaction and diffusion processes in the system, the molecular number density of the components in the system and the field entropy production rate will change how?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emical reaction and chemical affinity? this will be covered in detail. 主要内容: 本节将在局域平衡假设下导出同时存在化学反应和扩散过程时的熵流密度和熵产生率。系统中某体积元内存在化学反应: 数可以是时间和坐标的函在非平衡系统中为比例系数。一般来说 成正比,即和的分子数密度和应物,因而与其反发生碰撞的频率成正比与分子显然与体积元内分子 反应速率i i A i i A i i i A i i k i n n k n n k n n X A X A B Y X A i ωωω,,:i =+?→?+()的变化率为的分子数密度体积元内两个反应同时发生时,为比例系数可表为的反应速率应同理,体积元内化学反i i i A k i n X k n n k C B Z X A 222222 2=++?→? +ωω

机械优化设计课程教学大纲知识分享

《机械优化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机械工程学院 英文名称:Mechanical Optimize Design 学时:总计48学时,其中理论授课36学时,实验(含上机)12学时 学分:3.0学分 面向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计算机程序设计,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 教材:《机械优化设计》,孙靖民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第 5版 主要教学参考书目或资料: 1.《机械优化设计》,陈立周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1982年 2.《机械优化设计基础》,高健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3. 其它教学参考数目在课程教学工作实施前另行确定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优化设计是6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它是将最优化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应用于设计领域而产生的一种现代设计方法。利用优化设计方法可以从众多的设计方案中寻找最佳方案,加快设计过程,缩短设计周期,从而大大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优化设计方法目前已经在机械工程、结构工程、控制工程、交通工程和经济管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机械设计中采用最优化方法,可以加速产品的研发过程,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从而达到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学生通过学习《机械优化设计》课程,可以掌握优化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建立最优化问题数学模型的基本过程,初步具备对工程中的优化设计问题进行建模、编程和计算的应用能力,为以后从事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门课程通过授课、计算机编程等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优化设计的基本思想,优化设计在机械中的作用及其发展概况。初步掌握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掌握优化方法和使用MATLAB优化工具箱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将机械工程问题转化为最优化问题并求解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其基本要求 第一章优化设计概述(2学时) (一)教学内容 1、课程的性质、优化的含义;优化方法的发展与应用;机械优化设计的内容及目的;机械优化设计的一般过程 2、机械优化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术语;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优化问题的几何描述;优化设计的基本方法 (二)基本要求 机械优化设计的内容及目的。明确优化的含义、任务,性质、内容、明确本课程的研究对象、、1. 2、了解机械忧化设计的一般过程(步骤)。 3、掌握设计变量、目标函数、约束条件以及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的一般形式。 第二章优化方法的数学基础(6学时) (一)教学内容 1、函数的梯度与二阶导数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设计全集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 沙后所小学 刘桂明 ~

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 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教学方法: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 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教学准备: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 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有用,即有价值。信息具有价值) @ 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 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十字路口的信号灯……教室里的板书,挂图……图书馆里的书报……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 [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 二、新课教学 解释: “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 “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1、信息的获取” 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 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扫描仪、传感器等电子感测装置来获取。 “2、信息的传递” 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发挥效益。 烽火狼烟、飞马传书、信鸽远飞——>报纸、电报、电话、广播——>微波、光缆、卫星、计算机网络 , “3、信息的处理”

利用阿累尼乌斯公式优化化学反应收率回归方程

利用阿累尼乌斯公式优化化学反应收率回归方程 阿累尼乌斯公式是表示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温度及反应物浓度的普适性公式。该文章采用原有文献中三醋酸甘油酯合成的多个反应条件及收率参数,以阿累尼乌斯公式为基础建立含有几个参数的数学模型,然后用Matlab软件求解回归方程。最后将所得回归方程与原回归方程相比较,结果表明所得方程对收率的拟合优于原回归方程。 标签:阿累尼乌斯公式;数学建模;线性回归方程;Matlab 在化工生产中,为达到提高生产率、节约能源、节约成本等目的,需要建立反应条件与产率的数学模型表达式,以此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控制生产状况,用以优化反应。 在建立的数学模型形式中,又以回归方程的形式较为普遍,而回归方程则分为线性与非线性两种,本文通过阿累尼乌斯公式建立收率与反应条件参数的指数模型,再将其处理为线性模型,最后通过Matlab软件计算方程的系数,得到回归方程。 在一定温度、催化剂条件下,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可表示为: 其中k为反应速率常数,阿累尼乌斯通过大量实验數据总结出阿累尼乌斯公式,得到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本篇文章数据来源于《河南化工》2002年11期中的一篇文献:《基于实验设计和统计建模的化工工艺优化》。 原文献采用正交试验法初步探索三醋酸甘油酯合成工艺中的最佳反应条件区间,并将目标产物收率与反应条件進行线性拟合,用线性回归方程指导中试试验的最佳反应条件。 原文献中没有考虑到温度与反应速率呈指数关系,因此在与实验值拟合的过程中误差较大,本文改进回归方程,对原回归方程进行优化。 1 模型系数的计算 利用Matlab软件自带的回归方程计算函数regress求模型系数,编写如下Matlab语句: 从数据组中可以看到:除第一组数据外,其他数据的残差均在合理范围内,考虑到原数据中第一组数据的收率仅为 1.5%,属于极特殊条件,实际生产中几乎不会遇到,因此该拟合函数在模拟常规生产中有可靠性,函数表达式为: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设计全集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沙后所小学 刘桂明

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 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教学方法: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教学准备: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 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有用,即有价值。信息具有价值) 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 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十字路口的信号灯……教室里的板书,挂图……图书馆里的书报……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 [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 二、新课教学 解释: “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1、信息的获取” 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 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扫描仪、传感器等电子感测装置来获取。 “2、信息的传递” 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发挥效益。 烽火狼烟、飞马传书、信鸽远飞——>报纸、电报、电话、广播——>微波、光缆、卫星、计算机网络 “3、信息的处理” 信息处理是指将信息缩小、放大、分类、编辑、分析、计算,加工成某种要

人教版新课标版化学必修二优化作业:2.3.2 化学反应的限度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Word版含解析

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1.下列对可逆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A.SO2+Br2+2H2O H2SO4+2HBr与2HBr+H2SO4(浓)Br2+SO2↑+2H2O互为可逆反应 B.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 C.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与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解析:理解好可逆反应定义中的“同一条件下”“同时”“正、逆两个方向”等关键字眼。 答案: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可生成2 mol NH3 B.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该反应就达到了这一条件下的最大限度 C.对于任何反应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均增大 D.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条件改变,原平衡状态不会被破坏 解析:N2与H2生成NH3的反应为可逆反应,1 mol N2与3 mol H2不能完全反应生成2 mol NH3,A项错;压强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一个因素,但并不适合于所有的反应,必须有气体参与的反应才适合,C不正确;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该平衡是建立在一定条件下的平衡,如果条件改变,平衡将发生移动,D项不正确。 答案:B 3.工业炼铁是在高炉中进行的,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是:①2C+O22CO;②Fe2O3+3CO2Fe+3CO2。该炼铁工艺中,焦炭的实际用量远远高于 按照化学方程式计算所需要的量。其主要原因是() A.CO过量 B.CO与铁矿石接触不充分 C.炼铁高炉的高度不够 D.反应①②都有一定限度 解析:研究表明,反应①②都是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因此反应①中的碳和反应②中的CO 不能完全转化,致使焦炭的实际用量远远高于按照化学方程式计算所需要的量。 答案:D 4.(2013·广东珠海高一检测)一定温度下,反应N2(g)+3H2(g)2NH3(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N2、H2和NH3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B.c(N2)∶c(H2)∶c(NH3)=1∶3∶2 C.N2与H2的物质的量之和是NH3的物质的量的2倍 D.单位时间里每生成1 mol N2,同时消耗2 mol NH3 解析:化学平衡状态标志的实质是v正=v逆≠0,体现在各组分的浓度(或质量分数)不再改变,而与各组分的浓度比例无关。D中,单位时间里每生成1 mol N2,同时生成2 mol NH3,就达到平衡状态。 答案:A 5.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2SO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

机械优化设计方法基本理论

机械优化设计方法基本理论 一、机械优化概述 机械优化设计是适应生产现代化要求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它包括机械优化设计、机械零部件优化设计、机械结构参数和形状的优化设计等诸多内容。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进展非常迅速,并且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科技发达国家已将优化设计列为科技人员的基本职业训练项目。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机械优化设计方法主要以数学规划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向着多变量、多目标、高效率、高精度方向发展。]1[ 优化设计方法的分类优化设计的类别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做出各种不同的分类。按目标函数的多少,可分为单目标优化设计方法和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按维数,可分为一维优化设计方法和多维优化设计方法按约束情况,可分为无约束优化设计方法和约束优化设计方法按寻优途径,可分为数值法、解析法、图解法、实验法和情况研究法按优化设计问题能否用数学模型表达,可分为能用数学模型表达的优化设计问题其寻优途径为数学方法,如数学规划法、最优控制法等 1.1 设计变量 设计变量是指在设计过程中进行选择并最终必须确定的各项独立参数,在优化过程中,这些参数就是自变量,一旦设计变量全部确定,设计方案也就完全确定了。设计变量的数目确定优化设计的维数,设计变量数目越多,设计空间的维数越大。优化设计工作越复杂,同时效益也越显著,因此在选择设计变量时。必须兼顾优化效果的显著性和优化过程的复杂性。 1.2 约束条件 约束条件是设计变量间或设计变量本身应该遵循的限制条件,按表达方式可分为等式约束和不等式约束。按性质分为性能约束和边界约束,按作用可分为起作用约束和不起作用约束。针对优化设计设计数学模型要素的不同情况,可将优化设计方法分类如下。约束条件的形式有显约束和隐约束两种,前者是对某个或某组设计变量的直接限制,后者则是对某个或某组变量的间接限制。等式约束对设计变量的约束严格,起着降低设计变量自由度的作用。优化设计的过程就是在设计变量的允许范围内,找出一组优化的设计变量值,使得目标函数达到最优值。

机械化专业教学纲要

机械化专业教学纲要 目录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纲要 (2)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纲要 (8)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纲要 (12)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纲要 (16) 《电路基础》课程教学纲要 (23) 《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纲要 (27) 《控制工程》课程教学纲要 (32) 《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纲要 (35) 《计算机辅助设计》双语教学课程纲要 (38)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纲要 (42) 《机电传动与控制》课程教学纲要 (46) 《可编程控制器》课程教学纲要 (52)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纲要 (56)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纲要 (61)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课程教学纲要 (64) 《数控技术》课程教学纲要 (68)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纲要 (73)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纲要 (76) 《机械优化设计》课程教学纲要 (79) 《数控编程》课程教学纲要(双语) (82) 《CAPP》课程教学纲要 (84) 《先进制造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纲要 (88) 《现场总线技术》教学纲要 (93) 《CAXA》课程教学纲要 (95)

《电子CAD》课程教学纲要(双语) (97) 《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与系统》教学纲要 (101) 《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纲要 (105) 《实用软件》课程教学纲要(双语) (107)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纲要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学时与学分 课程归属代码:0601 开课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开课学期:第一、二学期课程学时:120学时(理论讲授学时:100学时;实验学时:28学时;课程讨论学时:4学时;课外实践学时:2学时)学分:6学分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一门必修专业技术基础课。它研究解决空间几何问题以及用投影法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理论和方法。 本大纲应侧重在视图理论、制图基础及机械图部分,授课以课堂教学为主,可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工业设计专业应加强轴测图理论及画法部分,以提高学生绘制三维图的能力。机电一体化学生要求能正确地绘制和阅读一般零件图和中等复杂程度的装配图,工业设计学生不仅要求能绘制和阅读一般零件图和一般装配图,而且要求能绘制一般零件和一般装配体的立体效果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 1.学习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应用; 2.培养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能力; 3.培养空间几何问题的图解能力; 4.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 5.对计算机绘图有初步了解; 6.培养耐心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三)教学目的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 1.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了解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并掌握其基本画法。 2. 能作图解决空间定位问题和度量问题。 3. 能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掌握用仪器和徒手绘图的技能。会查阅零件手册和国家标准。 4.能正确地绘制和阅读一般零件图和中等复杂程度的装配图。所绘图样应做到:投影正确,视图选择与配置恰当,尺寸完全,字体工整,图面整洁,符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信息;2.使学生了解信息革命;3.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教学重点:学习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引入:大部分同学第一次接触计算机;现代人的三大基本技能:会使用计算机、会说英语、会开汽车。二.新课:(一)信息与信息革命(1)概念“信息”教学:先列举一些实例:蚂蚁的触角传递一种信息;红绿灯代表一种信息;VCD碟片上的空容是一些信息。等等。揭示:信息就是指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所表达的实际内容。(2)人类的六次信息革命以列表的形式板书如下:信息革命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特征语言的开成创造了文字造纸、印刷术的发明电话、电报电传播信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多媒体信息和网络信息在讲解前五次信息革命时,讲清楚当时产生革命的背景、简单过程。在讲解第六次信息革命时,应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中华民族应努争取占领信息技术的制高点,重铸中华民族的辉煌。(二)现代信息技术1.简单回顾六次信息革命,揭示概念:“IT”——信息技术;第一台计算机“ENIAC”1946年;“电脑之父”——冯。诺依曼。2.计算机发展的四个时代: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揭示“摩尔定理”(IT第一定理)。3.网络时代的来临:1969年11月12日中午。4.INTERNET无国界、地球村。三.小结1.信息2.六次信息革命3.计算机发展的四个时代四.学生活动做作业:P15 1—4题。第一部分信息技术基础1.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Information)就是指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所表示的实际内容。人类历史上的六次信息革命:①语言②文字③造纸术和印刷术④电传播⑤微电子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⑥多媒体信息和网络化信息。在当今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社会中,信息成了比物质材料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2.现代信息技术1946年在美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埃尼阿克)。计算机界的摩尔定律:随着微电子工业水平的不断增加,单位面积集成电路板上能被集成的晶体管数目,将会以每18个月翻一番的速度稳定增长,并在今后数十年内保持这种势头。Internet 是无国界的,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或政府机构,是一个完全开放的通信和信息的自由王国。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向着智能化,多媒体化和网络化的方向继续发展。3.计算机基本结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到目前为止,我们所使用的计算机都属于冯·诺依曼结构。冯·诺依曼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是程序和数据统一存储并在程序控制下自动工作,即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4.中央处理器(CPU)的组成、功能及发展运算器和控制器合起来称之为中央处理器(CPU)。 5.存储器存储器中所包含的存储单元的数量称为存储容量,其计量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简称B),8个二时制位称为一个字节。单位换算关系是: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断电后,RAM中数据全部丢失,可读可写。内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断电后不会丢失数据,但只能进行读操作。存储器硬盘:可读可写几十个GB外存储器软盘:可读可写 1.44MB光盘:只读不写650MB 6.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及作用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除此之外,还有光笔、扫描仪、话筒,数码相机等,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扫印机、音箱、绘图仪。 7.软件的概念及分类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8.系统软件的功能主要用于计算

《化工工艺学》教案第3章 反应过程和过程优化

第三章反应过程和过程优化 第一节反应过程 化学工业生产过程包括物理过程和化学反应过程,其中化学反应过程往往是生产过程关键。反应过程进行的条件对原料的预处理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反应进行的结果决定了反应产物的分离与提纯任务和未反应物的回收利用。一个产品的反应过程的改变将引起整个生产流程的改变。因此,反应过程是化工生产全局中起关键作用的部分。 化学反应过程的分类 1.按化学反应的特性分类 按照反应机理的不同,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简单反应和复杂反应两大类。 同一组反应物只生成一种特定生成物的反应叫简单反应,它不存在反应选择性问题。 复杂反应是指由一组特定反应物同时或接续进行几个反应的反应过程。复杂反应的形式很多,主要有平行反应、连串反应、平行一连串反应和共轭反应等。 根据反应的可逆与否,化学反应可分为可逆反应和不可逆反应两类。不可逆反应能进行到底,反应物几乎全部转变为产物。可逆反应则受化学平衡的限制,反应只能进行到一定程度,反应产物需要分离和提纯,未反应物应该回收和循环使用。 从化学动力学的角度,可按反应分子数和反应级数区分化学反应。有单分子反应、双分子反应和个别的三分子反应;有零级反应、一级反应、二级反应和分数级反应等。 根据反应过程的热效应,化学反应可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两大类。由于两类反应热特性不同,所以,反应过程要求的温度条件完全不同,使用的反应器类型也不同。 按反应物系的相态,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均相反应和非均相反应。前者指反应组分(包括反应物、产物和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始终处于同一相态的反应;后者是指反应组分在反左过程中处于两相或三相状态的反应。 2.按反应过程进行的条件分类. 按照过程的温度条件可将反应过程划分为等温过程、绝热过程和非绝热变温过程。由于反应过程总是伴随着一定的热量变化,并且反应器和外界常有热交换和热损失,所以严格等温过程和绝热过程都是不存在的。如果装置在保温良好的情况下操作,那么过程接近绝热。在某些场合,又分为低温、常温和高温过程。 就压力状况可将反应过程分为常压、负压和加压过程。加压过程根据压力的高低又分高压、中压和低压过程。 根据操作方式的不同,化学反应过程可分为间歇过程、连续过程和半连续过程。这是分类方法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一种。 第二节反应器的基本研究 在工业上,实现化学反应的装置称为反应器。化学反应器是化工生产的核心设备,通专应满足下列要求: (1)反应器要有足够的反应体积,以保证反应物在反应器中有充分的反应时间,达到短定的转化率和产品质量指标: (2)反应器的结构要保证反应物之间,反应物与催化剂之间的良好接触。 (3)反应器要保证及时有效地输入或引出热量,以使反应过程在最适宜的操作温度T 进行。 (4)反应器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耐腐蚀能力,以保证反应过程安全可靠,经济耐用. (5)反应器要尽量做到易操作、易控制、易制造、易安装、易维护检修。

化学反应一般原理

第二章化学反应一般原理 化学热力学初步(热化学、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一填空题: 1 反应NH4Cl(s)=HCl(g)+NH3(g)在300K时,Δr G m o=86.4kJ.mol-1,在500K时,Δr G m o=34.6kJ.mol-1,则Δr S m o为( ),Δr H m o为( )。 2 已知反应2HCl(g)=H2(g)+Cl2(g)的Δr H m o=184.6kJ.mol-1,则Δf H m o[HCl(g)]=( ) kJ.mol-1。 3 注明下列各符号的名称:H ( );Δr H m ( );Δr H m o( );Δf H m o( )。 4 影响化学反应Δr G 的主要因素有()和();利用自由能变判断过程自发性的前提条件是()。 二判断题 5 反应过程中,随着产物的生成,系统的熵值增大。 6 热等于系统的焓值。 7 等温等压且不做非体积功条件下的自发过程,一定是热力学能降低的过程。 8 标准状态下,任何温度下均不可自发进行的反应,必定是Δr H m o>0,Δr S m o<0。 9 稳定单质的Δr G m o、Δr H m o 和Δr S m o均为零。 10 热力学温度为零时,所有元素的熵为零。 11 因为ΔH=Q p,ΔU=Q V,所以Q p、Q V均是状态函数。 12 碳酸钙受热分解,是Δr S m o>0 的反应。 13 “非自发反应”就是指“不可能”实现的反应。 14 热力学能就是指储存一个物体或系统的原子或分子结构内的能量(如:动能、键能、晶格能、表面能等)。 15 Q p=ΔH,H是状态函数,所以Q p也是状态函数。 三选择题 16 下列物质中标准摩尔生成焓为零的是: A C(金刚石) B P4(白磷) C Br2(g) D O3(g) 17 某反应ΔH>0,ΔS>0,则该反应: A 高温自发,低温不自发 B 高温不自发,低温自发 C 任何温度均自发 D 任何温度均不自发 18 标准状态下,反应O3(g)=3/2O2(g),已知O3(g)的标准生成焓是142kJ.mol-1。上述反应的焓变Δr H m o应是()kJ.mol-1。 A 117 B 142 C -142 D 319 19 下列反应中Δr H m o等于AgBr(s) 的Δf H m o的是: A Ag+(aq) +Br-(aq) =AgBr(s) B 2Ag(s) +Br2(g) =2AgBr(s) C 2Ag(s) +1/2Br2(l) =AgBr(s) D Ag(s) +1/2Br2(l) =AgBr(s) 20 已知Cu2O(s) +1/2O2(g)=2CuO(s) ,Δr H m o=-146.02kJ.mol-1;CuO(s)+Cu(s)=Cu2O(s) ,Δr H m o=-11.3kJ.mol-1,则CuO(s)=Cu(s)+1/2O2(g) 的Δr H m o=( )kJ.mol-1。 A ―78.66 B ―157.32 C 314.64 D 157.32 21 下列反应在标准状态下: 反应Ⅰ:2NO2(g) =N2O4(g) ,Δr G1o=-5.8kJ.mol-1

《机械优化设计》复习题 答案

《机械优化设计》复习题解答 一、填空题 1、用最速下降法求f(X)=100(x 2- x 12) 2+(1- x 1) 2的最优解时,设X (0)=[-0.5,0.5]T ,第一步迭代的搜索方向为 [-47,-50]T 。 2、机械优化设计采用数学规划法,其核心一是寻找搜索方向,二是计算最优步长。 3、当优化问题是凸规划的情况下,任何局部最优解就是全域最优解。 4、应用进退法来确定搜索区间时,最后得到的三点,即为搜索区间的始点、中间点和终点,它们的函数值形成 高-低-高 趋势。 5、包含n 个设计变量的优化问题,称为 n 维优化问题。 6、函数 C X B HX X T T ++2 1的梯度为B 。 7、设G 为n×n 对称正定矩阵,若n 维空间中有两个非零向量d 0,d 1,满足(d 0)T Gd 1=0,则d 0、d 1之间存在共轭关系。 8、 设计变量 、 目标函数 、 约束条件 是优化设计问题数学模型的基本要素。 9、对于无约束二元函数),(21x x f ,若在),(x 20100x x 点处取得极小值,其必要条件是 ,充分条件是 ( 正定 。 10、 K-T 条件可以叙述为在极值点处目标函数的梯度为起作用的各约束函数梯度的非负线性组合。 11、用黄金分割法求一元函数3610)(2+-=x x x f 的极小点,初始搜索区间]10,10[],[-=b a ,经第一次区间消去后得到的新区间为 [-2.36 10] 。 12、优化设计问题的数学模型的基本要素有设计变量、 目标函数 、 约束条件。 13、牛顿法的搜索方向d k = ,其计算量大 ,且要求初始点在极小点 附近 位 置。 14、将函数f(X)=x 12+x 22-x 1x 2-10x 1-4x 2+60表示成 C X B HX X T T ++2 1的形式 。 15、存在矩阵H ,向量 d 1,向量 d 2,当满足d 1T Hd 2=0,向量 d 1和向量 d 2是关于H 共轭。 16、采用外点法求解约束优化问题时,将约束优化问题转化为外点形式时引入的惩罚因子r 数列,具有单调递增特点。 17、采用数学规划法求解多元函数极值点时,根据迭代公式需要进行一维搜索,即求最 1k k H g --

小学信息技术全套教案(经典)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1 课题: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强化信息意识。 教学器材:投影仪、演示用计算机。 授课地点:电教室 教学过程 1、引言 本章是教材的第一章,这章的内容对学习信息技术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计算机的组成,硬件和软件知识,计算机的安全与病毒防治以及计算机的发展概况。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同学们对中学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同学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2、什么是信息?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就有了信息交流。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到20世纪后叶我们把信息与信息技术交流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来研究。 (举例)有关信息、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 所谓信息,通常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3、什么是信息技术 一般说来,信息技术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的技术。 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可以直接从生产、生活、科研活动中收集和获取信息,也可以从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获取间接的

信息。其中计算机网络上收集和获取信息是极其重要的一条途径。 请阅读P2—P4。 (实例演示) 从信息学的角度,从为了解1990年到1999年十年中,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情况,分析相应的教育发展情况作为例子,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示例告诉我们信息世界里,必须学习和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 操作步骤:A、连接上网, B、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 C、检验结果: D、依次选取“中国教育概况”“中国教育科研网” E、从中找到数据输入到电子表格中, F、再把数据以图表的形式表示。 4、信息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由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而成的。计算机网络对人类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它的技术范畴。信息资源已成为同物质资源同样重要的社会资源。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实现资源共享。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信息成为所有人可共享的社会资源。 5、归纳、总结: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情况。 6、讨论思考 (1)什么是信息技术? (2)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有那些途径? 归纳总结: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情况。 布置作业: 1、什么是信息技术? 2、人们获取信息有哪些主要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