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式发展

内涵式发展
内涵式发展

内涵式发展

2017秋季学期开学工作会议讲话稿: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一、什么是学校内涵发展

一是质量发展。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提升学校的“软实力”,使得办学质量、效益与规模达到有机的协调统一。只盯着中高考的学校是没有明天的;不盯着中高考的学校是没有今天的。

二是精细发展。将课堂教学、课程开发、养成教育、德育工作、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等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注重点,在事关学校发展的每项工作上都力求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小事做成精品,细节做到极致,服务变成精神。

三是特色发展。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要牢牢树立“特色立校”的办学理念,将每所学校都办成富有个性和独特化的师生的精神家园,在特色的形成和品牌的培育中使学校上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四是创新发展。教育改革和发展不仅是没有止境的,而且需要每个学校因校制宜、独辟蹊径、有所创造,需要追求卓越、永不满足,不断地改革、超越和创新,把学校整体水平持续推向一个新境界。

学校内涵发展的责任和使命就是要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成才的途径和机遇,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从追求状元变为追求群星灿烂,从追求一流考生变为追求一流学生,通过发展带学生身心的良好变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

xx中学的前世今生都要求我们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目标是:学校要全神贯注抓质量,全心全意谋发展,全力以赴创特色,把xx办成立足xx本土有民意、有民心、有民众的学校;把xx办成影响教育圈内有名声、有名誉、有名望的学校,就必须走内涵式发展之路,走内涵式发展之路的路径是:打造名校。具体表现为:更新理念是前提,发展教师是关键,提高质量是核心,养成教育是基石,精细管理是策略。

二、新学期工作要求

(一)让办学思想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灯塔。“内涵式发展”的本质就是追求人的发展。就xx中学而言,一是选择xx,成就精彩,做最好自己。凡是走进xx中学的每一个学生,我们都有责任把他教好,为其以后的成长奠基,使其能够成就未的事业。这是承诺,这是自我加压,这是科学的学生观:只有差异,没有差生。只有不同,没有不好。用希望的眼光看待学生:潜能生、希望生、可能生、变化生。

二是敦品励学,厚济天下,铸最美人生。教育的伟大之处就是通过持之以恒的教导,锲而不舍的行为,最终达到金石可镂的目标。它应该是统帅全校师生思想和行为的灵魂和精髓。万变的学校,不变的热情;万变的活动,不变的意义;万变的学校,不变的笑容。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我们要转变观念、树立新的学生观至为关键。

——变培养对象为服务对象。教师的服务对象首先是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关注他们的差异,关注他们的需求,容忍他们的错误,期待他们的成长,指导他们的父母。

——变教育对象为感恩对象。招生大战后,选择xx中学的家长和学生,就是选择了信任,从学校层面看,学生的信任和贡献,推动了学校的兴旺和发展;与此同时,在这里谋职的教师又在学校的发展中受益。那么,教师何不换位思考,我们也需要感恩自己面对的学生。

(二)让教师发展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

一是教师发展首先是专业发展。不断学习,努力做智慧型班主任、智慧型教师,成为受学生欢迎、同事认可,领导放心的班主任和教师。

二是教师发展关键是精神发展。干部、班主任和教师层面的成长不仅仅是专业的成长,更重要的是精神的成长。树

立精神层面的东西本身也是升学率的理念。营造一种积极进取的办公室化氛围,培养越越多研究学校发展而不是八卦的领导、班主任和教师。

敬业精神是职业精神的核心。高层具有使命感,中层具有责任感,基层具有饥饿感。高层重德,中层重能,基层重干。要鞭策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干部,建立一支铁军。以奋斗者为根本。做一个有成效的奋斗者,看是否为学校发展创造了价值,是否在努力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

(三)让提高质量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

1.提高质量首先是精准教育。精准教育不是大水漫灌,不是手榴弹炸蚊子。教师往往关注教育的内容,而学生往往关注教育的形式。不了解学生的特点,对于代沟视而不见或准备不足,就会错位致工作难做。讲什么固然重要,怎么讲才是关键。学生期望的是教师用他们可接受的方式进行批评教育。

2.提高质量其次是精准教学。精准教学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遵循教学客观规律,尊重学生成长规律,把平凡的教学工作做得出色,把出色的教学工作变成一以贯之的常态化行为。

落实好四清(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和四率(铃响到位率、早读开口率、上课抬头率、自修埋头率)

工作。

(四)让养成教育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石。

1.完善学生自主发展的管理模式

2.建立学生自主体验的指导中心

3.设计学生自主选择的德育课程

(五)让精细管理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策略。

1.对人的细微管理就是重视“小节”。

有效的教育往往于细微之处。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可能是一份关怀,一份爱,也可能是一种伤害,一种恶;学生的一个小小的动作,一句随意的谎话,一个异样的表情,一丝不屑的态度,可能就是教育的契机,也可能是危险的苗头。

2.对事的细微管理就是抓住“环节”。

人们干一件事情,承办一项活动,必须有详细的方案,有节奏地做事,有节点的做事,有节气的做事。每个环节要反复推敲,反复检查,反复沟通。环节简单、高效、无缝隙,才能看出一个学校管理的水平。

3.对物的细微管理就是扫清“死节”。

这些死节更多表现在别人不容易看到或根本看不到的地方,如厕所、食堂、操场四周包括草地里的卫生,教室、办公室物品的摆放等,都是我们在管理中容易忽视的死节,而这些就是整体链条中的弱环,如果我们给予足够的关注,

延伸管理的触角,那么学校就能提升管理的整体效果。

坚持内涵式发展

:“坚持内涵式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实验中学建校以来,在市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历任校长的精心引领下,全校上下始终坚持以全面育人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任务,紧紧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一关键,深化改革、大胆探索,扎实工作,综合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广泛好评。现将我校的基本做法汇报如下。 一、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打造敬岗爱业的教师群体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实验中学的发展壮大和持续发展,主要得益于一支爱岗敬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我校在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工作的凝聚力。领导就是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家庭服务、为社会服务是学校领导的根本职责。学校对领导干部的要求是:人品第一、正直诚信、敬岗爱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以身作则;要做工作的思想者,而不是传声筒。为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学校每周五召开校委会,集中研究决定学校发展的重大事情和总结上周工作、打算下周事宜。各处室、级部负责人汇报上周工作和本周打算,分管校长总结一周工作,校长做总结性发言。通过交流,大家能互相学习、借鉴、反思,更好地完成各自分工的任务。通过集思广益,制定每周工作安排及工作目标,真正做到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同时,我们特别强调树立团队意识,全校“一盘棋”的思想体现在工作的各个方面。各级部、处室负责人,能够及时贯彻校委会的精神,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可以说,我校的各处室、级部负责人,是各项工作的中流砥柱,他们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积极进取的精神处处感染着老师们,全校教职工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2、重视级部建设,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进取氛围。成功的级部管理是我校管理的一大特点或者说一大优势。我们充分放权给级部,使级部主任真正成为级部的组织者、领导者。各级部主任根据学校的总体部署,创造性地开展部工作。从学生的分班到教师的安排,从学生的学习到教师的工作,全盘负责,一包到底。各级部通过班主任例会、级部教师会、集体备课、班级教导会、推门听课等形式把级部管理抓得井然有序。如今,我校形成了各级部之间互相学习、竞争进取、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促进了学校整体 工作的发展。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形成班级管理的核心。在班主任队伍建设中,我们首先进一步完善了《班级工作考评细则》,以制度引领、规范班级管理,通过开展“讲卫生、守纪律、勤学习、爱公物、保安全”的流动红旗赛,充分调动班主任及各班学生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其次是通过“班主任沙龙”,提升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多年来,学校每年组织四次以上班主任沙龙,一次一个主题,例如“如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如何与学生交流沟通”等。沙龙活动为班主任展示自我、交流研讨、反思进步搭建了良好平台,促进了班主任整体水平的提高。三是实行班主任例会制度。每周,各级部根据学校的总体布署,结合本级部的实际情况,每周五第六节准时召开班主任例会,班主任汇报上周班级管理情况,部分班主任介绍班级管理的经验,级部主任布置级部工作,大家一起研讨班级管理等问题。通过例会,交流经验、统一认识、研讨方法,集思广益地开展工作,促进了班主任工作能力的提高。四是开好班级教导会,形成教育合力。每学期各班至少召开2次正规的班级教导会和随时的班级教师碰头会。班级教导会主要是分析学生的思想、学情、发展潜力,特别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目的是统一认识、明确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进步;班主任随时了解任课教师情况,准确把握每一名学生的变化,各任课教师紧紧团结在班主任周围,共同管理、共同提高。 4、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职工的责任意识。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最为重要的内容。学校积极开展了以“爱”为核心的“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和“修师德、树师风、铸师魂”的师德教育,提出了“为学生服务,让家长满意”的口号。当班级第一个学生到校之前,班主任已经到校;班级最后一名学生离开学校之后,班主任才离校。在我校,老师们比得是工作、比得是工作业绩。守得住清贫,精神富有的实验中学老师,依然自觉地在家里备课、批改作业,依然对学生进行单独辅导、批改,依然打电话询问学生在家庭

农村学校内涵发展的思考

农村学校内涵发展的一些思考 中建小学

农村学校内涵发展的一些思考 学校内涵发展成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关注重点,关注学校的发展实质上就是关注学校的内涵发展,一所学校竞争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涵发展力的强弱。学校内涵发展是教育发展的血液。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让学校内涵发展起来。作为一所农村学校要发展学校内涵、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正确理解学校内涵发展 1、内涵发展不是一味追求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是一种追求质量的发展。它强调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强化优质教学,提升学校的“软实力”,把注意力集中在优质教学上。从而产生优质高效的教学结果,学校工作的中心是抓好课堂教学工作。 2、内涵发展是将学校中教学、德育、师生互动等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注重点,而不是把发展的关注点汇集在标志性成果上,汇集在外在物体形态的改变上,汇集在最终目标的达成上。 3、内涵发展也是一种特色发展,但不是简单的搞几项特色活动、或办几个特长班。 4、内涵发展不是靠外力推动的,而是源于内部变革力量推动的一种发展,是积极挖掘、利用、整合学校资源,将学校导入一种新的发展境地,更不是效仿其他学校的发展。 二、准确定位学校发展的内涵 一所学校,要把目光投向学校的长远发展,必须确立先进的理念,准确定位内涵发展的办学方向,引领学校内涵发展。要真正落实办学方向,为内涵发展蓄势,领导的凝聚力是相当关键的,我认为学校领

导干部要努力做到“三先”:一是率先垂范,提高人格魅力;二是观念先行,提高决策力;三是敢为人先,提高执行力。学校领导干部在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端正思想的基础上,积极引领全校教职工开展学校内涵建设工程。 三.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让教师的成长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石 (一)建立学习机制积极引导教师加强学习,把集体学习与个人自修结合起来。把外出学习与请进来培训集合起来。要积极为教师搭建平台,通过各种学习活动的开展,增强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激发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加强教学研究,教研活动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主要形式。要一如既往的做好每学期的研究活动,要通过观摩听课、集体评议、经验交流、案例剖析等活动,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总结、推广“有效教学”方法,让师生享成功的喜悦。 (三)组建教师学习团队。要以骨干教师为中心,发展有培养潜力的中青年教师组成不同的教师学习团队。团队成员共同探讨制定出教师的培养目标,加强学习指导,有效推动教师个性的发展。 四、打造浓厚的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 让师生置身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打造一种精神,让师生内化于心,成为不断前进的动力。 五、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

学校内涵发展规划

传承千年古镇文韵,打造特色品牌学校 ——仙市中学内涵发展三年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丰富办学内涵,增强办学活动,认真落实沿滩区教育局“内涵发展规划”和“一校一特色”工程方案,使我校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创建特色品牌学校,特制定我校内涵发展三年规划。 一、背景分析 仙市中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釜溪河畔,国家级文化名镇——仙市镇的川主庙,由有百年历史的仙市中心校初中部发展而建立。仙市古镇“因盐设镇”,具有1400多年历史,是釜溪河当年盐运重要码头之一,俗有“中国盐运第一镇”之称。被誉为古盐道上的明珠,又因“四街、五栈、五庙、一祠、三码头、一鲤、三牌坊、九碑、十土地”,以及精美的古典建筑群和佛教文化的兴盛而闻名遐迩。0七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镇以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神奇的历史文化遗存让人流连忘返。乘着仙市古镇建设的东风,仙市中学在近两年内将会得以重新建设。预计工程投资2000多万,占地45亩,新学校的设计风格与仙市古镇建设有机的融合,青砖黑瓦,古香古色。新学校建成后将是沿滩区农村中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环境最优美的中学。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搭建教师发展的平台”为办学理念,确立“质量立校、名师兴校、科研强校”的办学方针。教育教学、科研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新的飞跃。已连续五年获区教学质量一等奖。综合评估考核一、二等奖,已经逐渐成为沿滩一流、全市有名、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农村初级中学! 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和优良的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决定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开展“传承千年古镇文韵,打造特色品牌学校”活动,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二、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打造学校办学特色,努力提升学校办学软实力,从而全面提升学校整体实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特色定位 (一)办学思想: 办学理念: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搭建教师发展的平台。 办学目标:在同一蓝天下,培养有责任感的现代公民 校风:修身、益智、健体、增能 教风:敬业爱生、教书育人 学风:勤于求知、严于修心、乐于强身 (二)特色界定 1.特色目标:传承“古镇文韵”,修立君子品行 2.特色内涵:借助优势地理环境,以了解、挖掘、学习仙市古镇丰富的人文历史和文化内涵为切入点,以“礼仪教育”为核心,通过开展诵读经典诗文、学习儒家礼仪文化、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体验中华传统手工艺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让传统文化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知礼守礼、热爱家乡的新时代接班人。 四、建设规划

推进内涵式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推进内涵式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就是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然而,要想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最关键的还是对人才尤其是对本科人才的培养。高等教育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改变过去的规模式发展,努力实现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除此之外,高等院校还要转变思想观念,强化对本科教育教学的综合性改革。 标签: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内涵式发展;人才培养 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的发展,进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是高校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发展方向。本文对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时代意义进行分析,阐释其对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性。希望更多的高等院校能够积极推进内涵式发展,进而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 1.推进高等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时代意义分析 (1)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以及大变革的时期,世界多极化以及经济全球化正在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在日益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才的竞争日益凸显。高等教育承载着培养专业性人才的使命,进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使命。党的十八大也明确提出高等教育推动内涵式发展是目前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我国是教育大国,但是还没有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更不是高等教育强国。因而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是高等教育强国目标实现的必然选择。 (2)有利于提升国际竞争力。当今世界的竞争已经晋升为人才的竞争,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世界各国都认识到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因而纷纷出台相应的教育政策来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各国都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创建教育基地,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以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实现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3)有利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早在2002年,我国就已经实现了大众高等教育的目标,但是也有学者指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并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在教育观念以及教育功能等方面都存在着质的不同。教育的发展不仅仅是追求量的变化,只有质的提升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帮助我国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因而,我国必须要树立高等教育的发展观,坚持走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将教学质量的提升作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 2.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概述 (1)质量是根本。高等教育的质量是一个比较综合性的概念,涉及的内容比较宽泛,有人才培养的质量、科学研究的质量以及服务社会的质量等。有效实现这些质量的互动,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内涵式发展。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与根本,因而想要从根本上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就必须加强对创新

学校内涵发展

学校内涵发展

学校内涵发展的认识 重庆市江北区蜀都小学·陈戈亮办教育就是要办有品位的学校,有品位的学校是内在发展较好的学校,学校内涵发展是增强教育强势发展的血液,循环于学校整个躯体之中,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让学校内涵发展起来,正是带着这样的认识体会和价值追求,我们在不断地、坚持不懈地实践着学校内涵发展的路子。 一、对内涵发展的认识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内涵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即概念的内容;另一层是指内在的涵养,与内涵相对应的概念是外延,外延是一个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外延式发展强调的是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拓展,主要是适应外部的需求所表现出的外形扩张。内涵式发展强调的是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是一种相对自然历史发展过程,发展更多是出自内在需求。内涵式发展道路主要通过内部的深入变革,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提高竞争力,在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中,实现实质性的跨越式发展。 学校内涵发展,我个人认为主要是学校以先进的理念引领航向,通过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通过个性化的创新管理及精细化实施,形成自己的特色及优势,积淀厚实的校园文化底蕴,全面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及素质的不断提高,从而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使其保持强大

生命潜力。 二、为什么要强调内涵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集团化办学及学校规模扩张已几近极限,学校格局调整已基本结束,随着国家双高普九的实施,学校硬件建设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但不少学校管理落后的状况并没得到多大改变,特别是管理理念的缺失,学校的文化精神、文化符号、文化传统、文化环境建设被疏漏了。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符合科学发展观精神,同时也是教育本质发展的需求。 三、学校内涵发展的基本做法 1、抓住一个根本: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不仅是传播文化的场所,也是发展和创新文化的园地。文化是学校最丰富、最迷人的内涵。校园文化是师生以校园为背景,围绕教育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造并共享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一所学校由历史传统积淀而成的文化,彰显着学校团队成员的人格意识和道德实践意识,对他人、对社会有着持久的吸引力。校园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校园建筑、文化设施和环境布置等有形环境;精神文化包括师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人际关系、文化生活、集体舆论、心理气质,以及校风、教风、学风等无形环境。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和核心内容,对于整个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校园文化的无形资产,与学校的办学质量紧密相连,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要素之一。 学校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实现:

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思考

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思考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把握概念是前提,文化建设是根本,发展教师是关键,精细化管理是策略,领导班子建设和制度建设是两项基础工程。一、把握一个概念:内涵式发展(一)内涵式发展的含义内涵式发展是发展结构模式的一种类型,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内涵式发展强调的是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相对于内涵式发展的外延式发展强调的是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拓展,主要是适应外部的需求表现出的外形扩张。内涵式发展具体表现为:一是相对于规模发展的质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过多关注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同,内涵式发展是一种追求质量的发展。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途径、方法,不断提升教师的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二是相对于粗放发展的精细发展。发展有粗放和精细之分。粗放型的发展主要把关注点汇集在标志性成果上,汇集在外在物体形态的改变上,汇集在最终目标的达成上;精细型发展把教师素质提升作为改革与发展的关注点,在事关教师发展的工作上都力求做精做细。三是相对于同质发展的特色发展。内涵式发展是一种特色发展。将办学特色放在改革与发展的突出地位,在特色的形成和品牌的培育中使整体工作上升到一个新水平。四是相对于模仿发展的创新发展。内涵式发展不是靠外力推动的,而是源于内部变革力量推动的一种发展,因而也就有了更多的创新的动力。注重质量、精细化管理、打造品牌(特色)、不断创新,是内涵式发展的显著特征(二)内涵式发展的一般模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主要通过内部的深入改革,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提高竞争力,在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中,实现实质性的跨越式发展。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第一要务是发展教师,根本措施是提高科研实力,根本内容是学校文化建设,根本途径是提高管理水平,硬件支持不可或缺。二、抓住一个根本:学校文化建设(一)当前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口号盛行,缺乏操作性。词语罗列,大话套话;言行不一,名不副实。2、相互割裂,缺乏系统性。定位欠妥,缺少特色;表述欠佳,缺少关联。3、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注重面子,缺少内涵;追求形式,脱离实际。 (二)当前学校文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1、把握本质,体现科学性。?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一定民族经过长期的物质活动和实践活动积累起来的为一定民族(或种族或集群)共同认同的活动方式及其产生的物质成果和非物质成果、包括民族心理和价值观念的总体。学校文化可以定义为: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全校师生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及其所创造的成果的总和。这里面包含了物质层面(校园建设)、制度层面(各种规章制度)、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师生的行为举止),而其核心是精神层面中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群体的心理意识等。文化的本质就是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它通过物质的、行为(制度)的、精神的(社会意识)等形式表现出来。 ?学校文化的表象是学校中大多数人在组织中表现出来的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其核心是这些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的‘内隐规矩’和‘内隐概念’?。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我们要把握好学校文化的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2、正确定位,凸现创新性。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要思考两个问题:?建设什么样的学校文化???怎样建设学校文化?? 首先,学校文化应具有鲜明的个性。?一个学校的教育理念就是校长的教育哲学思想。一个成熟的教育理念,往往贯穿办学的始终,经得住历史检验,是历任校长治校育人的总方向、总路线。? 学校文化要体现学校特色。特色就是特长,特色靠创新,创新靠民主。其次,学校文化建设要有系统性。环境设施建设、制度(行为)建设和思想建设都要体现既定的教育信念和价值取向 顾明远说:?学校文化建设说到底是校风的建设。?校风由领导作风、教师教风和学生学风组

全面建设校园文化 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最新资料推荐------------------------------------------------------ 全面建设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全面建设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一中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汇报稿本着硬件软件并举,以软件建设为主;外延内涵齐抓,以内涵挖掘为主;共性特色并重,以特色建设为主的宗旨,一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文化品牌,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依据学校发展需求, 2007 年学校制定《荣成市第一中学20072010 年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 围绕学校制定的近、中、远期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从精神文化到物质文化、从制度文化到行为文化、从教学研究到后勤管理,整体构建,科学规划,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不断完善学校内涵发展,把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师生能够享受终生的精神财富,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一中是老牌名校,依据学校 50 多年的办学经验和办学特色,结合教育发展的实际与学生的未来发展需要,我们继承传统,不断超越,着力彰显学校文化特色。 为进一步体现学校办学理念、文化底蕴和学校精神,实验楼东侧墙面上校歌高悬,还在教学楼、办公楼和校内显著位置悬挂一训三风和校徽。 办公楼走廊悬挂 81 块校友和师生自创字画,办公楼二楼有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全国政协副主席宋健、洪涛和袁业立四位工 1 / 8

程院院士的题字,有海军原政委、上将李耀文的题词,以及其他领导题字和 50 周年校庆的校友贺词,其余楼层主要是一中历届学生和教师作品,以展现学校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 今年,计划在格致园雪松前立弘兴石,前刻尚德规范四字,后记一中 57 年发展历程,将成为一中继承发展、展现一中精神的标志物。 我们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文化开发团队为主导,调动师生员工全员参与,不断提高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能力,以促进教师、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共同成长。 当前,在学校精神文化引领下我校已经形成年级和班级特色文化。 三个年级有各自的文化取向,有各自的年级格言,通过年级文化宣传栏宣传年级特色文化;班级自编班级格言,建设班级特色板报和走廊文化。 我们还通过校园电视台、广播站和文化活动等载体,营造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作为省绿色学校,在校园绿化美化、环境卫生、人文景观的规划和更新过程中,我们注重通过环境文化体现校园文化内涵,提高校园的文化品位,使其在最大程度上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我们在全校师生中征集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和宣传用语,依据校园功能分区构建一路三园(弘毅路、憩园、毓秀园和格致园),以分区的不同文化内涵使用标语牌张贴师生提供的名人名言,体

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之路

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之路 湖南同德职业学院副院长(415100)潘能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的任务目标,作为民办高等教育学校,怎样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湖南同德职业学院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探索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之路,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定学院内涵发展方向 对每一所民办高职院校来说,发展就是硬道理。但只有坚持正确的方向才能保证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学院党委、院委就此问题组织大家进行过多次的讨论,最终统一了如下认识: 1.在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上,坚持质量优先。教育质量的提高能促进学生数量的递增。我们注重每年招生不盲目追求数量的增多,每年招生2500人左右,有效避免了学生过于拥挤的现象。 2.在硬件与软件的关系上,坚持软件促硬件。办学既要重视硬件,更要看重软件。学院硬件的提升离不开资金,但软件(如管理、校园文化、校风、学风)的提升不仅是靠资金,更是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几年来,我们始终注重了抓软件不放松,使学院避免了过多负债,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3.在有形与无形的关系上,坚持无形变有形。办学既要见物,更要见人。要坚持以人为本,凝练学院教职工团队的精神和作风。团队的高素质和凝聚力是无形资源。这种无形资源能创造出有形的财富。通过多年努力,我院基本形成了一支凝聚力强、比较稳定、素质较高的教职工队伍。 4.在机遇与挑战的关系上,坚持直面挑战、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的主动进取精神,使我院拥有了一个崭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校区(2100亩),为建设成为一所规范的高校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二.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根本,夯实内涵发展基础 办好一所学校,要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一些好的发展思路,一套好的管理制度,一支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 近两年来,为了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院出台一系列措施,概括起来是“二个六”。 一是教师“六过关”。①学历过关,每位教师必须具有“本科”学历,青年骨干教师要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②教师资格证过关,每位教师必须获得大学教师资格证;③普通话过关,每位教师必须获得“二乙”普通话等级证书;④教师上符合职业教育理念的课要过关;⑤教师说自己所教的专业课要过关;⑥教师掌握与自己所教专业相对应的一技之长要过关。 二是实施“六个一”工程。 1、一批教授进课堂

塑造特色文化 丰富城市内涵

塑造特色文化丰富城市内涵 一座现代城市要有两个条件:一是实力,二是魅力。魅力也就是文化,或称软实力。九龙坡区作为重庆市主城工业大区,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为了塑造区域特色文化,深挖城市文化内涵,学习借鉴杭州、上海等地做法,需要打造具有九龙坡特色的城市文化名片,丰富城市内涵,这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形势的需要。 一、我区特色文化事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文化是城市的根与魂,杭州重视文化建设是由这座城市的基因、自然禀赋、发展目标、发展阶段等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离开了文化,杭州就丧失了“立城之本”。对杭州来说,抓文化就是抓科学发展,就是抓核心竞争力,就是抓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就是抓城市发展的未来。历届杭州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和加强文化建设,在具体做法上,他们深入实施“软实力提升”战略,发挥和整合文化资源优势,切实抓好文化发展规划编制、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文艺精品创作、文化扶持政策制定、文化体制改革等工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不断提升杭州文化建设的水平。。长期坚持“文化为魂”,注重文化建设,努力建设文化名城,把杭州建设成为一座先进文化渗透于血液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高素质城市。在大众化、通俗化上下更大的决心、做更多的文章,使杭州的文化建设既体现高端性,又体现群众性,既能创作精品名品,又能产生大众作品。 近年来国家和重庆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九龙坡区特色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

在新形势面前,九龙坡区特色文化目前还存在着体制不适应发展要求,特色文化事业的公共功能与市场功能定位不清,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特色文化事业的发展缺乏总体规划,市场主体尤其是民营市场主体培育不够;文化资源整合与开发力度不够,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对经济的贡献率较低;缺乏高素质的特色文化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等主要问题。这主要表现在:1.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当代高新技术发展对特色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引发了新兴文化形态的崛起和传统文化形态的更新。文化艺术形式和生产方式空前多样,文化管理方式和流通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面临着如何创新发展、获得新的文化生命的挑战。 2.周边区县特色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对我区特色文化的发展形成巨大压力。周边各区(县)近年来都在利用区域内较好的特色文化资源和人文环境,大力实施特色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且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这对九龙坡区特色文化事业的发展构成了较大压力。 3.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特色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九龙坡区经济的发展要求特色文化事业发展必须适应现有的增长模式,实现文化事业的跨越式增长。 二、塑造特色文化是丰富城市内涵的主要途径 一个城市的特色文化,是城市内涵的主要内容,是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突出表现,是城市的灵魂和支撑。塑造特色文化,就是要深入挖掘城市丰富而独特的历史文化并打造出精品和亮点,让其充分展现该城市特有的文化渊源,做到在继承中扬弃、在扬弃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使精品和亮点既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具有广阔的包容性、延伸性和现实性,从而赋予其旺盛的生命力,最终升

内涵式发展

内涵式发展 2017秋季学期开学工作会议讲话稿: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一、什么是学校内涵发展 一是质量发展。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提升学校的“软实力”,使得办学质量、效益与规模达到有机的协调统一。只盯着中高考的学校是没有明天的;不盯着中高考的学校是没有今天的。 二是精细发展。将课堂教学、课程开发、养成教育、德育工作、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等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注重点,在事关学校发展的每项工作上都力求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小事做成精品,细节做到极致,服务变成精神。 三是特色发展。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要牢牢树立“特色立校”的办学理念,将每所学校都办成富有个性和独特化的师生的精神家园,在特色的形成和品牌的培育中使学校上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四是创新发展。教育改革和发展不仅是没有止境的,而且需要每个学校因校制宜、独辟蹊径、有所创造,需要追求卓越、永不满足,不断地改革、超越和创新,把学校整体水平持续推向一个新境界。

学校内涵发展的责任和使命就是要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成才的途径和机遇,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从追求状元变为追求群星灿烂,从追求一流考生变为追求一流学生,通过发展带学生身心的良好变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 xx中学的前世今生都要求我们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目标是:学校要全神贯注抓质量,全心全意谋发展,全力以赴创特色,把xx办成立足xx本土有民意、有民心、有民众的学校;把xx办成影响教育圈内有名声、有名誉、有名望的学校,就必须走内涵式发展之路,走内涵式发展之路的路径是:打造名校。具体表现为:更新理念是前提,发展教师是关键,提高质量是核心,养成教育是基石,精细管理是策略。 二、新学期工作要求 (一)让办学思想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灯塔。“内涵式发展”的本质就是追求人的发展。就xx中学而言,一是选择xx,成就精彩,做最好自己。凡是走进xx中学的每一个学生,我们都有责任把他教好,为其以后的成长奠基,使其能够成就未的事业。这是承诺,这是自我加压,这是科学的学生观:只有差异,没有差生。只有不同,没有不好。用希望的眼光看待学生:潜能生、希望生、可能生、变化生。

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内涵式发展中的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内涵式发展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3-01-14T10:25:29.967Z 来源:《新疆教育》2012年第11期供稿作者:袁群建[导读] 校园文化是师生以校园为背景,围绕教育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造并共享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陕西省周至县教师进修学校袁群建校园文化是师生以校园为背景,围绕教育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造并共享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校园建筑、文化设施和环境布置等有形环境;精神文化包括师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人际关系、文化生活、集体舆论、心理气氛,以及校风、教风、学风等无形环境。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和核心内容,对于整个学校的生存和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校园文化的无形资产,与学校的办学质量紧密相连,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新课程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内涵式发展的促进作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 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管理育人的关键所在 校园文化是由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培育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准则和工作学习作风的总和。校园文化管理需要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创建,也需要有多种机制加以维护和固化,更需要通过持续变革,并不断催生新的校园文化。管理出效益。主导和推动学校教育持续发展的不是外部的力量,而在于系统内生动力。内涵式发展强调学校教育的内在禀赋、内部动力、内部潜力和内部创造力的不断优化重组,注重对教育资源整合力、组织执行力、教学力、科研力等的整体提高。通过学校教育系统“内在关系”的自发组织、自觉调控、结构调控来提高工作质量和教育效益,从而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要能实现管理育人作用的另一个要点就是强调学校要建立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优秀的学校不是被管出来的,而是靠制度和文化发展起来的。管理中真正起作用的是管理文化,其核心是价值观、人生观。管理文化不仅表现在师生日常不易觉察的语言和行为中,更表现在师生对“智慧、美、真、公正、自由、幸福和爱”的自觉刻意追求中。内涵式发展就是要建设科学、人本的管理文化,使师生都能自觉地遵守规则,积极幸福地工作或学习。作为学校班子成员要真正理解“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内涵,培养学校成员建设性地挑战自我和他人的意识,引导师生不断反思自我,多听质疑,检验、改进自己的想法,促进个人能力、水平的提升,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积极促进每一个人的自主发展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促使每一个人能自觉地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己,演绎学校管理文化的新亮点。 2 校园文化建设为实现教书育人营造良好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能为实现教书育人营造良好的氛围。教师是学校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人力资源,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人本因素。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专业化发展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走内涵式发展的基本保证。因此,建设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教师文化,对锻造优秀教师团队有积极作用。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职业、学生、教育教学等一系列问题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教师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行为方式、教师行为风范以及师德水平等。学校要通过师德培训、校本研修等方式加强对教师价值观、道德观的引导,来建设先进教师文化,锻造优秀教师团队。同时学校要通过制度文化建设,在全校教师中建立起既鼓励竞争又提倡合作、既鼓励个别冒尖又促进整体提高的管理机制,营造开放、人文、民主、创新的学校制度文化。学校要通过打造一批“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学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稳定和扩大骨干教师队伍;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严把师德关、学习关和业务关,通过建设激励性培养制度,在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福利待遇等给教职员工奋斗予以动力与压力,促进教师自我追求,自主发展;通过加强校本培训,加快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步伐,加大“名师工程”的建设力度和研究性学习与选修课的组织和管理力度,为教师展示自我才华和本领提供一个舞台,从而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上述这些措施,必然有利于营造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实现学校既定的目标。 3 校园文化建设为实现环境育人提供重要保障 一所学校要具有人文精神,需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实现。整洁、美观、高雅的学校环境有益于学生情操的陶冶,心灵的净化;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文明素质的提高。一是学校要始终注重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以“弘扬人文、塑造自我”为宗旨,因地制宜地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空间。二是以艺启德、以艺启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学校文艺体育科技活动是校园文化的具体表现,学校一方面要深入开发课程资源,依托教学内容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另一方面要广泛开展各种艺术周、艺术节活动,为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搭建平台,丰富学生文化体验,让学生在浓郁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健康成长。 总之,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促进教育、科研及管理活动健康有序开展,而且可以使校园生活更加丰富,使每个生活在校园里的人的精神得以振奋和升华。它能更好地调节和激励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更好地培养和激发师生员工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更好地促进师生员工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促进学校的内涵式发展,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学校教育教学新突破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内涵与意义是什么

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 34.“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内涵与意义是什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邓小平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上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并回答中国现代化的蓝图如何构思时说,我们的四个现代化不是你们那样的现代化概念,而是“小康之家”,比如国民生产总值(GNP)人均1000美元,到那时是一个小康的状态。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把小康目标写入政治报告。1987年4月30日,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副首相格拉时明确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设想:第一步在80年代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250美元,翻一番,达到500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30年到50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4000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正式确立“三步走”发展战略。 “三步走”发展战略具有以下鲜明特点:第一,坚持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统一。邓小平把基本上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调整为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样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宏伟目标。第二,坚持发展生产与改善生活相统一。“三步走”发展战略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根本目的和归宿,每一步都有相应的表示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准,即“温饱型”、“小康型”和“比较富裕型”,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共产党为人民谋利益的根本宗旨。第三,坚持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三步走”发展战略正确处理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要走出一条又好又快的国

坚持凝心聚力推动企业发展

坚持凝心聚力推动企业发展 摘要: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作为国有企业,要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在牢记群众观点、真走群众路线、维护群众利益上下功夫、出实招,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转变干部员工思想观念密切结合,与促发展、提效益、惠民生密切结合起来,不断增进党群干群的血肉联系,凝聚广大员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关键词:群众路线;企业;党员干部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毛泽东有个生动形象的比喻,说共产党人好比种子,要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作为国有企业党组织,必须牢记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维护群众利益,以为民务实清廉的实际行动,推动企业高端高质高效发展。 一、牢记群众观点,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群众的立场和态度。当前员工群众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要求国有企业党组织牢固树立群众观念,顺应群众期待,凝聚群众力量,汲取群众智慧,大力加强党的群众工作。

一是结合发展实际,树立群众观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树立“企业发展的目的是培育优秀员工、实现持续发展,而不只是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人而不是物”、“企业发展的主体和依靠是广大员工群众”、“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每个员工永无止境的追求”等四种观念。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规律,探索群众工作的新路子,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水平。通过党委中心组、专题讲座、收看辅导录像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央、集团公司关于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系列要求和精神,学习企业的发展历史、光荣传统。 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加强调查研究。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成立2个调研组开展专题调研,为企业8名领导班子成员划分了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明确了调研重点、内容和时间要求。召开了以“践行群众路线,推动和谐发展”为主题的专题学习讨论(扩大)会,班子成员围绕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加快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整个活动做到了“边学习、边调研、边发动、边查改”。特别是两级领导干部围绕查纠“四风”以及员工群众最为关注、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深入到一线队、后勤单位、员工公寓,听取基层员工的呼声,找准问题症结和解决办法。到8月20日,组织座谈会18场次,260余人参加,

智慧城市的内涵与外延

智慧城市的内涵与外延 智慧城市的内涵与外延pjtime资讯组智慧城市的背景与定义一、背景胡锦涛主席于2003年提出“要更好地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的“城镇化和城市发展”要求建立“城市信息平台”。温家宝总理于2009年提出“感知中国”,随后,科技部于2010年开始在国家“863”计划布局,立项对“智慧城市”开展研究。2013年,住建部等国家部委出台了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的相关政策。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首次明确将智慧城市作为我国城市创新发展的基本形态之一,随后,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出台《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建设若干意见》,明确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理念、指导原则、支持政策等。同年年9月,财政部发布会的《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要尽快形成有利于促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发展的制度体系。二、智慧城市的定义智慧城市的特征包括智慧的经济、智慧的市民、智慧的管理、智慧的流动、智慧的环境和智慧的生活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形成城市智慧的整体。从社会学角度,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就是以社会经济繁荣为目标,以社会和谐稳定为前提,以民生幸福为考核标准,解决人与自然的

可持续发展,人与人的协调发展以及人与自我的认知和幸福感提升。 智慧城市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物联化和互联化的方式动态感知、分析和整合城市方方面面的数据,使城市中各个部分协调配合,在城市的经济、交通、通信、教育、环境、能源、安全、管理、服务、文化、医疗等方面实现更高效、更便捷的运作模式,极大的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塑造良好城市整体环境,促进人和城市之间和谐沟通交互的新型城市形态。换句话说,智慧城市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健全、透明、充分的信息获取,通畅、广泛、安全的信息共享,和有效、规范、科学的信息利用,提高城市运行和管理效率,改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让城市成为和谐社会的中枢。智慧城市的核心内容1.概念模型无论何种类型的城市,市民、政府和企业(包括组织)是智慧城市的服务主体,如图1所示。智慧城市中服务主体所涉及的活动包括文化、健康、教育、政务、建筑、金融、交通、资源、购物、旅游、环境、生活、环保和公共安全等诸多方面,如图2所示。智慧城市主要体现在各种城市活动的智慧性。对城市而言,所谓智慧,就是能够高速、高效率和高质量的进行和完成城市服务主体所涉及的各种活动。或者说,智慧城市系统应该使城市服务主体能够及时得到所需的高质量服务。在各种城市活动中,政府、企业、市民三者

什么是学校内涵发展

什么是学校内涵发展 关于什么是学校内涵发展,很难找到一个明确的解释。在学校改革与发展中使用内涵和外延这两个概念,更多地是从隐喻的意义上来讲的,前者表示内容和实质,后者表示外观和形式。一段时间以来,学校发展比较注重外观上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学校规模的扩张、占地面积的不断扩大、绿化面积的增大、橱窗的改变、马路的修缮、各种文体活动和庆典活动的举行等等。这种发展是必要的,也是学生发展的一种方式,但是发展仅限于这种方式,没有自觉的、丰厚的内涵发展为支撑,就有可能流于浅薄。 在此背景下出现的学校内涵发展,在我看来,至少有这样几方面的含义。 一是相对于规模发展的质量发展。与外延发展过多关注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同,内涵发展是一种追求质量的发展。它强调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也就是提升学校的“软实力”,把注意力集中在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上,使得规模与质量、效益达到有机的协调统一。 二是相对于粗放发展的精细发展。发展有粗放和精细之分。粗放型的发展主要把关注点汇集在标志性成果上,汇集在外在物体形态的改变上,汇集在最终目标的达成上;精细型发展秉承“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的原则,将学校中教学、德育、教师素质提高等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注重点,在事关学校发展的每项工作上都力求精雕细琢。 三是相对于同质发展的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也是一种特色发展。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应树立起特色立校的基本理念,将办学特色放在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突出地位,在特色的形成和品牌的培育中使学校上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四是相对于模仿发展的创新发展。内涵发展不是靠外力推动的,而是源于内部变革力量推动的一种发展,因而也就有了更多的创新的动力。正确地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与务实的关系,积极挖掘、利用、整合学校资源,将学校导入一种新的发展境地,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 以上四个方面的含义,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本内容和指向。学校内涵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科学发展观在学校里的具体体现,只有软硬兼备、外力与内源并重、传统与变革并举、做大与做强并行,学校才能真正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中小学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是时代的必然选择。笔者认为中小学内涵式发展的主要策略有:树立教育科学发展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优质学校文化。 文章快照:胡锦涛主席和周济部长都强调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加之新课程改革正纵深推进。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确保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必然选择。学校内涵式发展,是指学校在自身现有条件下,利用学校内部的资源,通过各种途径,深入挖掘和形成学校内部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机制,使学校内部进发出勃勃生机,形成学校特色,推动学校持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