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六章 复习测试题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六章 复习测试题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六章 复习测试题

第六章复习测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a—23 Cl—35.5 K—39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石蜡B.泥沙C.白糖D.汽油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 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C. 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D.硝酸铵溶解在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

3.下表是同学们做溶液形成的实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溶质碘高锰酸钾

溶剂水汽油酒精水汽油

溶解性不溶易溶可溶易溶不溶

A.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

B.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

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4.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A.烧杯B.量筒C.托盘天平D.蒸发皿

5.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冒出

B.阳光充足时,盛满水的鱼缸上有小气泡

C.启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气泡沫溢出

D.夏季黄昏时,池塘里的鱼浮出水面

6.下列有关溶液及其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海水的凝固点比水低

B.溶液和浊液特征的不同主要与物质分散在液体中的颗粒大小有关

C.一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随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D.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需要加水20 g

B.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强和水的用量有关

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D.汽油作溶剂可以去除衣物上的油污

8.把8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下列各种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B.溶剂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C.溶液的总质量保持不变D.剩余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9.在25℃时,向不饱和氯化钾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钾固体至溶液刚好饱和,在这一过程中,下列各量:①溶液中水的质量,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③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④25℃时氯化钾的溶解度,⑤氯化钾溶液的质量。其中不变的是()

A.①和④B.②和③C.③和④D.④和⑤

10.配置1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A.称量时药品和砝码放反了B.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7.0g

C.量取溶剂时,俯视量筒读数D.把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时有部分溅出11.在炎热的夏天,小林打开冰箱,从4℃的储藏室里拿出一杯底部还有少量蔗糖晶体的溶液A,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晶体消失了,得到溶液B。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时,溶液A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液A的质量分数大于溶液B的质量分数

C.蔗糖晶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D.室温下,溶液B一定是饱和溶液

12.(2013年湖北孝感)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50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50 ℃时把50 gA放入50 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

其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2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采用降温结晶方法

D.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

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

二、填空简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5分)

13.(12分)根据溶液的组成填写下表:

溶液的名称溶质的化学式溶液的颜色

氢氧化钾溶液

氯化铜溶液

稀盐酸

14.(2013年四川泸州,9分)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常按以下操作进行。

A B C D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上图所示的序号表示正确配制该溶液的操作顺序为。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

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调节游码d.添加砝码

(3)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15.(8分)现有60℃的饱和NaCl溶液,与该溶液有关的量有:①水的质量;②溶液中溶质NaCl的质量;③NaCl的质量分数;④60℃时NaCl的溶解度;⑤溶液的质量。用序号填空:

(1)将该饱和溶液稀释,不变的量有。

(2)将该饱和溶液降温至20 ℃,一定变化的量有。

16.(2013年福建福州,16分)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结合下图回答

问题:

(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填“甲”或“乙”)。

(3)可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

(4)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三、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9分)

17.(2013年江苏苏州)某食用盐是取自深埋地下千余米的岩盐为原料,用先进工艺精制而成。

(1)在实验室若将5.0 g该岩盐经溶解、过滤和等步骤,初步提纯后,得到4.0 g精盐,其产率为%。

(2)每百克该食用盐中还需添加亚铁氰化钾l mg,其作用是:。(3)现有一批采用此岩盐精制所得的食用盐,其主要成分(按质量分数计)是氯化钠60.0%、氯化钾40.0%。请列式计算该批食用盐中钠元素质量分数比纯氯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低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C 2.D 3.D 4.D 5.C 6.C 7.D 8.B 9.A 10.C 11.A 12.A

二、填空简答题

13.KOH 无色CuCl2 蓝色HCl 无色

14.(1)B C D A (2)b (3)加速溶解

15.(1)②④(2)②③⑤

16.(1)t1(2)乙(3)降温结晶(合理均可)(4)大于

(5)①B ②甲物质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

三、计算题

17.(1)蒸发(或“蒸发结晶”)80(2)预防缺铁性贫血

(3)15.7%

初中化学试卷

灿若寒星制作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九年级 沪教版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沪教版 教材分析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发展 常州国际学校穆楠 [本章结构] (一)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 本章是初中化学的最后一章,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一些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了解了几个重要的化学概念和基本原理,初步具备用化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章将带领学生从“化学与能源”“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环境”三方面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观点;认识人类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知道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环境污染的治理均与化学知识密切相关。 ******************************************************************************* (二)本章知识结构 本章共分三节, 1、化学在能源领域中的作用,以及几种能量相互转化的过程和装置。重点了解氢能源的特 点,能在实验室里自行制备氢气。 2、化学对材料科学的发展作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以及材料对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3、了解环境污染的种类、成因以及防治方法。 [重点、难点] 第一节,化学与能源 1. 化学在能源领域中的作用,以及几种能量(化学能与电能、热能、光能)相互转化的过程和装置。重点了解氢能源的特点,能在实验室里自行制备氢气。 2. 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自然资源及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3. 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化学与材料 1.知道常见的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3.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知道化学在材料科学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 第三节,化学与环境 1.了解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2.了解酸雨的形成原理和危害;污染水体净化的基本方法; 认识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了解固体废弃物的危害,知道垃圾是一种“放错地方的资源”。 3.初步形成正确、合理的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 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整理

整理与归纳 一、内容提要 二、专题讨论 1.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2.从微粒的观点认识和区分物理变化及化学变化 从微观的角度看,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仅是微粒间的间隙发生了改变,而微粒本身没有改变;但当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时,实质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即化学变化的过程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的过程。 3.关于原子结构 (1)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电子质量很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和中

子数之和; (3)原子的种类是由核内质子数决定的,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4.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宏观上:(1)表示某物质;(2)表示该物质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微观上:(1)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还表示一个分子的构成情况; 5.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1)计算化合物中原子个数之比 我们知道,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是表示该元素原子的个数,因此这些数字的比值就是化合物中原子个数之比。如Fe3O4中,铁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3∶4,CaCO3中,钙、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1∶3。 (2)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 以Fe3O4为例,可知其中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4,可设铁原子个数为3k,氧原子个数为4k;可以通过查表得到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铁元素的质量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Fe∶O=3k×56∶4k×16=21∶8。故在某一种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之比就是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比值。 (3)计算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三、思维启迪 多少克碳酸氢铵(NH4HCO3)与400 g硝酸铵(NH4NO3)含氮元素质量相同? 解析:解答本题,要先分别算出NH4HCO3和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再算出400 g NH4NO3中含氮元素的质量。先设质量为x的NH4HCO3含有氮元素的质量与400 g NH4NO3中含有的氮元素的质量相等。 经计算可得NH4NO3中氮元素质量分数为35%,NH4HC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7.7%。400 g NH4NO3中氮元素质量为400 g×35%=140 g 则设含有140g氮元素的碳酸氢铵的质量为x 则x×17.7%=140 g;x=790 g 该题另外还有一种解法是:根据化学式列出两种物质含氮原子数相等的关系式,再根据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单元测试题

第三章单元测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Fe-56 S-32 Ca –40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每题2分,共30分) 1、市场上销售的食盐种类有加钙盐、加锌盐、加碘盐等,这里的钙、锌、碘是指( )。 A.原子 B.元素 C.分子 D.单质 2、下列说法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A.纯天然物质酿成的食品中绝对不含化学物质 B.水和油可以进行相互转化 C.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D.气功可以使铝变成金 3、春暖花开季节,人们站在紫丁香树旁,常闻到怡人的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A.分子很大 B.分子分裂成原子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之间有空隙 4、下列化学符号表示两个氧原子的是( )。 A.20 B.2O 2 C.CO 2 D.O 2 5、对于m个SO3分子和n个SO2分子,下列相应的结论正确的是 ( ) A、氧原子个数比为3m:2n B、氧元素质量比为m:n C、硫原子个数比为6m:5n D、硫元素质量比为3m:2n 6、新型净水剂铁酸钠(Na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2 B. +3 C. +6 D. +5 7、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和名称相符合的是( )。 A.氧化镁(MgO2) B.干冰(H2O) C.锰酸钾(KmnO4) D.五氧化二磷(P2O5) 8、下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A. B. C. D. 9、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 C.分子之间有间隙,原子之间没有间隙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原子不能分 10、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维生素C有防癌作用。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是氧化物 B.维生素C是由6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和6个氧元素组成的 C.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9:1:2 D.青少年应多吃蔬菜水果,切勿偏食 11、含有氧分子的物质是() A.液态空气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锰 D.水 12、已知某氮氧化合物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则该化合物的为()A. NO2 B.N2O C.NO D.N2O3 13、某氧化物RO2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64 B.16 C.32 D. 80 14、一种微粒的原子核内含有n个质子,核外共有n+1个电子,则该粒子一定属于()A.原子 B.分子C.阴离子D.阳离子 15、我国最新研制的高温超导材料氮化硼,经测定该材料中两元素的化合价均为3价,则该材料的化学式为() A.BN B.B 3 N 2 C.NB D.B 2 N 3 二、填空题(31分) 11、(3分)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多种,有的物质由构成,如汞、稀有气体等;有的物质是由构成,如氧气、水等;有的物质是由构成,如氯化钠等。12、(8分)用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2)镁离子 (3) 2个氧分子(4)两个氢原子 (5)氮气(6)五氧化二磷 (7)+2价的钙元素(8)碳酸根离子 13、(4分)现有①氢气②锰酸钾③二氧化锰④氯化钠⑤自来水⑥高锰酸钾加热后的固体剩余物六种物质,请用序号填空: (1)属于混合物的有:(2)属于单质的是: (3)属于化和物的有:(4)属于氧化物的有: 14、(5分)判断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所表示的意义,将其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2 a.Ca2+ b.NO 2 c.2NO d.O e.2SO 4 2- (1)表示分子个数的是。 (2)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的是。(3)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是(4)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的是。(5表示离子个数的是。 15、(3分)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两者电量大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原子 (选填“带正电”“带负电”或“不带电”)。 16、(4分)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基本采用新一代饮用水消毒剂ClO2,有的国家还颁布了强制使用ClO2的法律和法规,请回答以下问题: (1)ClO2读作,它是由种元素组成的;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知识点整理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电热棒足量 新丝路教育化学学科导学案(第次课)教师: 姚波学生: 年级: 日期: 2

3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1. 电解水 2H 2O ==== 2H 2↑ + O 2 ↑ (负氢正氧二比一) 活性炭:吸附作用 明矾:沉降作用 过滤:固液分离 用肥皂水区分软、硬水; 煮沸、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 2. O 2物理性质:密度比 , 溶于水 O 2化学性质:很活泼,有 性,物质与氧气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C + O 2 === CO 2 2H 2 + O 2 === 2H 2O S + O 2 === SO 2(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大气污染物) 2Mg + O 2 === 2MgO (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3Fe + 2O 2 === Fe 3O 4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4Al + 3O 2 === 2Al 2O 3 2Cu + O 2 === 2CuO (黑色固体) 3.CO 2物理性质: 密度 , 溶于水,固态CO 2俗称 CO 2化学性质: H 2O + CO 2 === H 2CO 3 (CO 2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a(OH)2 + CO 2 === CaCO 3 ↓+ H 2O (用石灰水检验CO 2) CO 2用途: 人工降雨 、 制碳酸饮料 、 灭火(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等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药 品 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 双氧水、二氧化锰(黑色固体) 反应 2KMnO 4 === K 2MnO 4 + MnO 2 + O 2 ↑ 2H 2O 2 === 2H 2O + O 2 ↑ 发生 装置 酒精灯、试管、 铁架台 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锥形瓶 收集 装置 集气瓶、水槽 法 向上 排空气法 操作 要点 查气密性 导管放入水中,双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不漏气 关闭止水夹,向长颈漏斗加水,水不持续流下,不漏气 收集 有大量、连续气泡产生时开始收集,集气瓶外有气泡产生,收集满 将带火星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集满 其它 棉花作用:防止KMnO 4 粉末进入导管 分液漏斗优点:能控制反应速度 实验结束后,先将导管移出 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 点燃 加热 MnO 2 通电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加热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三章测试题

初三化学第三章教学测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 C~12 , N~14 , S~32 , O~16 , Fe~56 , Na~23 , P~31,Cl~35.5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 一、 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约五、六千年前,半坡原始居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 、建筑房屋 B 、烧制陶瓷 C 、磨制石器 D 、用麻织布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空气 B、澄清石灰水 C、液态氧 D、矿泉水 3、下列微粒中,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是 ( ) A、H B、H+ C、2H D、H2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氮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 B 、氧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 C 、铁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D 、水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物质 5、人体通过摄取各种不同的食物以补充人体所缺乏但必需的各种微量元素。下列微量元素对人体有害的是 ( ) A 、铁 B 、碘 C 、硒 D 、铅 6、Y 2O 3(Y 是钇的元素符号)是合成某种高温超导物质的原料之一。Y 2O 3中Y 元素的化合价为 ( ) A 、+1 B 、+2 C 、+3 D 、+6 7、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的是阳离子的是 ( ) A 、 B 、 、 836 ( A 、50 B 、86 136 D 、222 9、导致老年人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是人体骨骼缺少下列元素中的 ( ) A 、 Ca B 、 Na C 、 Fe D 、 K 10※、下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 ) A 、 B 、 、 、 11 ( A B C 、单质 12、下列化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 ) A 、FeO B 、Fe 2O 3 C 、Fe 3O 4 D 、FeS 13、距地球15~35km 处,有一个臭氧层。关于臭氧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臭氧是一种单质 B 、臭氧与氧气性质完全相同 C 、臭氧和氧气混合后形成的是混合物 D 、臭氧转化成氧气发生了化学变化 14、下列物质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FeSO 4(硫酸铁) B 、HCl (盐酸) C 、Mg 2O 2(氧化镁) D 、AgCl 2(氯化银)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单元测试题

溧阳市实验初中第三章单元测试2011.11.2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原子是不可再分割的粒子 C. 氯原子的质子数大于氯离子的质子数 D、离子既可以带电荷,也可以为电中性 2.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A、氦气 B.过氧化氢 C. 碳酸钙D、二氧化碳 3、从热水瓶中倒开水,能够观察到瓶口有白雾,白雾上升一段距离后消失。这一现象无法说明 A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分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C水分子有间隔 D水分子很小 4.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水 B.高锰酸钾 C.双氧水 D.液氧 5.关于液氧与氧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属于不同的物质 B.两者的构成微粒不同 C、两者的化学性质不同 D、构成两者的微粒间的距离不同 6. 右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 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rray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反应前) (反应后) 7.意大利科学家最近合成子一种新型氧分子,其化学式为O4。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A.O4是一种化合物 B.O4是由O2组成的混合物 C. 一个O4分子是由两个O2分子构成的 D. O4是一种单质X|k |b| 1 . c|o |m 8.重水的主要作用是在核反应堆中做减速剂,一个重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重氢原子 核电荷数为1,相对原子质量为2。下来说法正确的是 A重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 B重氢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 C 重氢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 D重氢离子核内有2个质子 9.下来关于NaNO2 、Na2O2、SO2 、 O2 等四种物质的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氧气 B.都含有氧元素 C.都含有氧分子 D.都含有2个氧原子 10. 下列关于“元素之最”的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氮 B.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铁 C.人体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 D.太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氢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并回答11一12题。 生活在密闭狭小的特殊环境(如潜艇、太空舱)里,氧气会越来越少,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因此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不仅有科学意义也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据科学文献报道,NiFe204在一定条件下既能促进二氧化碳的分解又可重复使用,M而达到上述目的。 11.巳知NiFe204中铁的化合价为+3价,则镍的化合价为 A.-2 B.+2 C.-4 D.+4 12.在此反应中NiFe204是 A、反应物 B、生成物 C.催化剂 D、净水剂 13.下列关于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纯净物中一定只含有一种元素 C、混合物中一定含有多种元素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了解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及其应用。 3.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含义,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 4.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勇于创新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 从微观上认识溶液,理解溶质、溶剂的辩证关系。 课前准备 仪器:烧杯、试管、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玻璃棒、温度计等。 药品:食盐、蒸馏水、氢氧化钠、硝酸铵、硝酸钾、食用油、汽油、洗洁精等。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投影图片。 提问:海水、河水、地下水、自来水等清澈透明,是不是纯净的水呢,为什么? 【教师引导】海水、河水、地下水、自来水等即使非常清澈,也不是纯净的水。这是因为水中溶解了许多物质。那么,物质是怎样溶解到水里的?下面让我们来学习第三单元第一节溶液的形成,了解溶解的过程。 一、溶解的过程 【活动天地】观察实验的溶解

请同学们分组完成食盐的溶解,仔细观察发生的变化,感受温度的变化,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①食盐颗粒为什么不见了? ②想一想,这杯食盐水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任一处,是否都一样咸? (可引导分析喝的咸汤或雪碧饮料来感知这个问题。) ③如果把得到的食盐水密封,保存一个月、一年、两年……你猜测会不会从中析出食盐颗粒来? (展示两瓶不同年份的氯化钠注射液,让学生观察有无区别。) 1.溶液、溶质、溶剂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质:像氯化钠这种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3)溶剂:像水这种起溶解作用的物质叫溶剂。 【提问】举出几种生活中你熟悉的溶液,并说出它的溶质和溶剂。 归纳总结:溶质可以是固、液、气三态;最常用的溶剂是水,此外酒精、汽油等也可以作溶剂。 2.溶液的特征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过渡】为什么溶液会均一、稳定? 播放视频:氯化钠溶于水的微观过程。 归纳总结:混合物中的各种粒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并且都在不断运动。外界条件不改变,钠离子、氯离子与水分子不会分离。所以氯化钠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均一、稳定是所有溶液的共同特征。 【提问】在氯化钠溶于水的实验中,用手触摸烧杯,感觉不到明显的温度变化。那么,其他的物质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会有什么变化呢? 3.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实验探究】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过渡】为什么不同物质在溶解时能量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呢? 【微观解释】这是因为物质在溶解于水时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叫扩散,一种叫水合。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质不同,这两种过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从而使溶液的温度发生不同的变化。 【过渡】投影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溶液的重要应用 【讲授】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植物吸收营养物质、动物摄取养料都是要形成溶液才能吸收,维持人体生命和健康的化学反应多数是在水溶液中发生的。人们利用化学反应创造和生产物质、开展科学实验,很多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医疗上广泛使用的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各种抗菌注射液等,都是按一定的要求配成溶液使用的。所以说,溶液是生产生活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混合物。 二、乳化现象

2021春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9章 背记手册+达标测试卷

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 第1节能源的综合利用 一、能源 1.能源的分类 2.解决能源危机的方法 (1)提高能源利用率。(2)使用节能产品。(3)开发新能源。 二、化石燃料 三、太阳能 太阳能属于可再生的新能源。直接利用太阳能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光-热转换,如温室、太阳能热水器等,此种方式是太阳能利用中技术最成熟、转换率较高的方式;二是光-电转换,把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 四、化学电池

1.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电池的优点:既可减少大气污染,又可以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 3.随手丢弃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影响:废旧电池的危害主要集中在重金属(如汞、铅、镉)离子对环境的污染上,这些物质泄漏出来进入水或土壤中,通过各种途径进入食物链,最终给人类带来危害。因此,要正确使用电池,并妥善回收,集中处理。 五、氢能 氢气 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 第2节新型材料的研制 一、无机材料 1.金属材料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2)金属材料使用的历史过程 青铜(商代)―→铁器(春秋)―→铝(近100多年) 金属的应用以及开发年代的先后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密切关系。 (3)新型金属材料 特种合金及具有某些特殊功能的合金材料,如储氢合金、记忆合金。 2.无机非金属材料 (1)常见种类:陶瓷、玻璃、水泥等。 (2)优缺点:耐高温,硬度高,抗腐蚀,但脆性大。 (3)陶瓷材料包括:古代陶瓷和新型陶瓷材料,新型陶瓷材料用来制造发动机零件、人造骨(关 节、牙)等。

二、合成材料 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 三大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1.塑料 (1)常见种类: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有机玻璃(PMMA)、聚苯乙烯(PS)。 (2)聚乙烯与聚氯乙烯的比较与鉴别 ①聚乙烯由C、H元素组成,无毒,可用于包装食品;聚氯乙烯由C、H、Cl元素组成, 使用时会分解出有害物质,不宜用于食品包装。 ②聚乙烯与聚氯乙烯燃烧时的现象: 聚乙烯:易燃烧,燃烧时不冒烟,无臭味; 聚氯乙烯:不易燃烧,燃烧时冒烟,有臭味。 ③鉴别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点燃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是聚氯乙烯塑料;无 刺激性气味的是聚乙烯塑料。 (3)“白色污染”:难以被降解的塑料造成的环境污染。 ①危害:破坏土壤结构、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 ②解决方法:尽量减少使用塑料制品、回收废旧塑料、生产可降解塑料。 2.合成橡胶 橡胶包括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合成橡胶具有良好的弹性、绝缘性、耐高温性、不易老化,用途广泛。 3.合成纤维 (1)合成纤维的优点与缺点 ①优点:强度高、弹性好、耐磨、耐化学腐蚀。 ②缺点:吸水性和透气性差。 (2)纤维的分类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8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金属和合金 1、金属的物理性质:常温下都是固体(汞除外),大多数为银白色,有金属光泽、优良的导电导热性、有延展性,密度、硬度较大,熔点较高。 2、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但这不是的决定因素,还要考虑价格、资源、美观、便利、回收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3、合金(混合物) (1)合金是金属和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物质。(合金属于混合物。) (2)合金的性能与纯金属不同,硬度和强度一般比纯金属更高,抗腐性也更强。(3)生铁和钢是两种常见的铁合金。它们的根本区别是含碳量不同。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很多金属在常温或高温下能和氧气反应,但剧烈和难易程度不同)①2Mg + O2 == 2 MgO ②4Al + 3O2 ==2 Al2O3 (氧化铝是致密的保护膜,能阻止铝被进一步氧化,所以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2、活泼金属与稀酸反应(指稀盐酸和稀硫酸),能转换出酸中的氢。 ①Fe +2 HCl == FeCl2 + H2 ↑ ②Mg +2HCl ==MgCl2 + H2 ↑ ③2Al +3H2SO4==Al2(SO4)3 +3H2↑ 3、金属和盐(可溶性盐)的反应

①Fe +CuCl2 == FeCl2 + Cu ②Mg +ZnCl 2==MgCl2 + Zn ③2Al +3CuSO4==Al2(SO4)3 + 3Cu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与置换反应 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注意点: ①金属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反之越弱。 ②位于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氢后的则不能。 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置换反应: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A + BC == B + AC) 单元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金属矿物: 1、金属在自然界的存在方式:以单质(Ag和Au)和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2、常见的金属矿物:磁铁矿(Fe3O4)、赤铁矿(Fe2O3) 二、金属的冶炼:(以CO还原Fe2O3为例) 1、实验原理:3CO+ Fe2 O3高温2Fe + 3CO2 2、实验现象:红色粉末变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尖嘴玻璃管有淡蓝色火焰。 3、含杂计算:将混合物质量转换成纯净物再计算。(纯净物质量=混合物质量×质量分数) 三、金属资源的保护 1、铁生锈条件:铁制品与空气、水(或水蒸气)同时接触。 2、防止铁生锈的措施:在铁制品表面涂油、刷漆、镀耐磨耐腐蚀的铬或制造耐腐蚀的合金等。 3、保护措施:①防止金属腐蚀;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③合理有效地开采矿物;④寻找金属代用品;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沪教版).pdf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 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蒸发皿上方产生白雾白色粉末减少至消失 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NH 4HCO 3NH 3 H 2O CO 2 2.结论: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 反应物生成物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氮气(N 2):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ρ<ρ;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很难与其他 物质发生反应,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①铁丝表面有红棕色气体产生②导管内液面上升 ①铁钉与水、氧气反映产生铁锈 ②锥形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低,大气压把水压入导管内 1.2化学研究些什么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2.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可燃性,酸碱性,氧化性,腐蚀性) 释放能量 吸收能量5.蜡烛燃烧: 1. 现象:△ 现象原因 1.变化 3.性质 4.能量变化 空

石蜡+ 氧气 二氧化碳+ 水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 N 2—78%O 2—21%稀有气体—0.94%CO 2—0.03%其他—0.03%2.空气中氧气体积的分数测定原理: 红磷+ 氧气五氧化二磷P O 2P 2O 5 产生大量白烟 放热 结束后,冷却至室温,然后打开止水夹,瓶内进水约占五分之一体积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5 1误差: 红磷的量不足,会使氧气不完全消耗集气瓶为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装置漏气止水夹没有夹紧没及时塞上橡皮塞 3.洁净物、混合物 洁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混合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4.稀有气体 氦(He )氖(Ne )氩(Ar )氪(Kr )氙(Xe )氡(Rn ) 5.物质组成相同,结构不同,性质不同。 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1.3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一.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 P 137 燃烧匙:用来做燃烧实验的。蒸发皿:蒸发、结晶和浓缩。 托盘天平:称量物质和质量(固体的),量程100g ,精准度0.1g 铁架台:支撑和夹持物体。酒精灯:加热。研钵:研碎药品。 试剂瓶:粗口叫广口瓶,装固体药品;细口叫细口瓶,装液体药品。量筒:量取液体体积。 集气瓶:收集气体,作反应容器。 烧杯:装药品作反应容器,稀释药品,溶解药品,用于加热(垫上石棉网)。锥形瓶:作反应容器,装药品。试管刷:刷试管的。 O 2 CO 2H 2O 点燃 现象:少于 5 1大于 5 1

最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测试卷

开心一练:九年级化学(第七周) 出卷人:王春霞 班级____ _____姓名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Al-27 Cu-64 S-32 K-39 Mg-24 I-127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市场上销售的食盐种类有加钙盐、加锌盐、加碘盐等,这里的钙、锌、碘是指---( ) A .原子 B .元素 C .分子 D .单质 2、为了给金鱼更清洁的环境,小林用凉开水养金鱼。金鱼很快死了。下列解释合理的( ) A .凉开水中所含的氧分子很少 B .凉开水中所含的氧原子很少 C .凉开水中所含的氢分子很少 D .凉开水中所含的氢原子很少 3、春暖花开季节,人们站在紫丁香树旁,常闻到怡人的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 A .分子很大 B .分子分裂成原子 C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分子之间有空隙 4、下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 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 B 、 C 、 D 、 A . B . C . D . 5、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 A .分子大,原子小 B .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 C .分子之间有间隙,原子之间没有间隙 D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原子不能分 6、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 A .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 B .石灰石能被研磨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 C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 D .降温能使水结成冰,是因为在低温下水分子静止不动 7、右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 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此反应没有单质生成 B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 .图中共涉及四种物质 D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8、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酒精(C 2H 5OH)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 .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 D .双氧水(H 2O 2)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9、硫隔绝空气加热后的蒸气中有一种物质的化学式为S 8,关于S 8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它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 .它是一种单质 C .它的一个分子中有8个硫原子 D .相对分子质量为256 10、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铜 B .氧气 C .金刚石 D .食盐 11、中科院的全超导的“人造太阳”——托克马克核聚变试验装置的调试运行成功,使我国 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前列。氘和氚是核聚变的原料(氘、氚原子核内都只有1个质 (反应前) (反应后) → 催化剂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上海版)全套讲义(WORD版)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讲义 1.1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1.现象: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蒸发皿上方产生白雾 白色粉末减少至消失 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NH4HCO3△NH3H2O CO2 2.结论: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 反应物生成物 实验过程:取少量碳酸氢铵固体粉末放在蒸发皿中,将蒸发皿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实验现象:固体逐渐减少,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已分解。 碳酸氢铵保存注意事项:应将碳酸氢铵化肥密封保存于阴凉之处,以防受热分解。 化学变化文字表达式:在“”的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名称,在其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名称,若物质不止一种,中间可用“+”连接。在“” 上方标注反应条件。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氮气(N2):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ρ<ρ;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很难与其他 空 物质发生反应,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现 象②导管内液面上升 原① 钉与水、氧气反映产生铁锈 因②锥形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低,大气压把水压入导管内 氮气的利用:1、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 2、用作保护气。如金属焊接,充入灯泡延长灯丝寿命,充入食品包装袋延长食品保存 期限。 3、医疗上可用在液氮冷冻麻醉的条件下做手术。 4、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光导纤维、计算机芯片、航天飞机的防热瓦等,都是应用化学的结果。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1、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物理变化:没有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5、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6、能量变化 释放能量吸收能量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 才能表现出来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单元测试题

溧阳市实验初中第三章单元测试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Ar(H)=1 Ar(C)=12 Ar(N)=14 Ar(O)=16 Ar(S)=32 Ar(Cl)=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 、原子是不可再分割的粒子 C. 氯原子的质子数大于氯离子的质子数 D 、离子既可以带电荷,也可以为电中性 2.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A 、氦气 B.过氧化氢 C. 碳酸钙 D 、二氧化碳 3、从热水瓶中倒开水,能够观察到瓶口有白雾,白雾上升一段距离后消失。这一现象无法 说明 A 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B 水分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C 水分子有间隔 D 水分子很小 4.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 .水 B .高锰酸钾 C .双氧水 D .液氧 5.关于液氧与氧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者属于不同的物质 B.两者的构成微粒不同 C 、两者的化学性质不同 D 、构成两者的微粒间的距离不同 6. 右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 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 .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D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7.意大利科学家最近合成子一种新型氧分子,其化学式为O 4。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是一种化合物 是由O 2组成的混合物 C. 一个O 4分子是由两个O 2分子构成的 D. O 4是一种单质 8.重水的主要作用是在核反应堆中做减速剂,一个重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构成,重氢原子核电荷数为1,相对原子质量为2。下来说法正确的是 (反应前) (反应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学案及答案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课堂探究 第一课时 溶液的概念和特征 点拨:(1)从微观角度看,溶液的形成过程是被溶解的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溶剂分子之中,因此,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性质。 (2)均一性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改变,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外界条件是指温度(或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由此可见,溶液的稳定性是相对而言的,如果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溶液也会发生改变。 【例】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色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均相同 C.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可以形成溶液 D.溶液中只含有两种物质 答题关键:对溶液概念全面细致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高锰酸钾溶液是紫色的,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无色透明的液体也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等。 解析:溶液都是透明的,但是并不能说明溶液都是无色的,因此A错误。溶液具有稳定性和均一性,这说明溶液各部分的性质和浓度等都是相同的,因此B正确。植物油分散到水中是以小液滴的形式存在的,放置一段时间会分层,不具备溶液的特征,属于乳浊液,而不是溶液,故C错误。将适量的食盐、蔗糖、硫酸铜等物质同时放入水中,它们都会溶解而形成溶液,由此可见溶液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因此D错误。 答案:B 第二课时 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点拨:1.物质溶解在水中发生两个过程及热量变化 扩散过程:溶质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的过程,是物理过程,吸收热量。 水合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是化学

过程,放出热量。 2.溶解时热量现象的解释 降温:当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度降低,如硝酸铵溶解时吸热。 升温:当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时放热。 温度改变不明显:当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没有明显的差别或者是差别不大时,溶解的热现象表现就不明显,如氯化钠的溶解。 【例】 市场上有一种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罐头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 A.硝酸铵B.烧碱 C.食盐 D.生石灰 答题关键:解答此题要熟记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等物质溶于水都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氯化铵、氯化镁等物质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同时还要注意物质溶于水放热和发生化学变化时放热的区别。 解析:由题意可知,该物质放入水中形成了低温环境,也就是说,该物质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因此正确答案是A。而食盐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基本不变;生石灰与水混合二者发生化学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NaOH溶于水也会放出大量的热,因此B、C、D都不符合题意。 答案:A 【本文档由书林工作坊整理发布,谢谢你的下载和关注!】 溶液组成的表示 课堂探究 第一课时 有关溶液的简单计算 点拨:1.当加入水中的固体没有完全溶解时,溶质只是溶解的那一部分,不溶解的不是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后题电子版

第一章第二节 1.下列对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认识正确的是() A. 有其他物质生成 B. 有能量变化 C. 物质的颜色和状态发生变化 D. 发光发热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铁丝弯曲 B. 酒精挥发 C. 冰雪融化 D. 铁片生锈 3.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导电性 B. 可燃性 C. 延展性 D. 挥发性 4.生活中用到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调味用的食醋 B. 取暖用的煤炭 C. 温度计中的水银 D. 炒菜用的铁锅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干电池工作时释放电能 B. 燃料燃烧时发生化学变化并放出热量 C. 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 D. 面粉、蔗糖灼烧后都变成炭黑,说明他们是相同的物质 6.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有78%,氧气21%B. 空气是成分固定不变的气体 C. 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气资源 D. 空气被压缩时体积变小是化学变化 7.按照课本第13页图1-20做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时: 你还能设计什么实验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8.从冰箱中拿出一个杯子,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在一个集气瓶中点燃红磷,用塞子将瓶口塞紧,等红磷燃烧完全并冷却后,这时打开瓶盖比较费力,原因是;登山运动员必须携带氧气瓶,这说明。 第一章第三节 1.根据课本第20页研究“铜绿”的实验,写出下列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 (1)向试管中倾倒液体; (2)将粉末状药品放入试管中; (3)给酒精灯添加酒精; (4)加热试管中的固体药品; (5)点燃、熄灭酒精灯; (6)处理实验产生的废液、废渣。 2.铜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某同学在实验室完成镁的相关探究后,对铜产生深厚兴趣,请你与他一起完成下列探究实验,并在实验步骤后的横线上填写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1)找一段废铜电线,小心剥去外层橡胶,观察铜丝的颜色和状态。 ; (2)尝试弯折铜丝,感受其硬度和韧性。 ; (3)取一段铜丝,用坩埚夹住,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

沪教版化学第三章测试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学案测试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原子是不可再分割的粒子 C. 氯原子的质子数大于氯离子的质子数 D 2.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A、氦气 B.过氧化氢 C. 3 A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B 4.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水 B.高锰酸钾 C 5.关于液氧与氧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属于不同的物质 B. C、两者的化学性质不同 D 6. 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反应前) (反应后) 7.意大利科学家最近合成子一种新型氧分子,其化学式为O4。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A.O4是一种化合物 B.O4是由O2组成的混合物 C. 一个O4分子是由两个O2分子构成的 D. O4是一种单质X|k |b| 1 . c|o |m 8.重水的主要作用是在核反应堆中做减速剂,一个重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重氢原子 核电荷数为1,相对原子质量为2。下来说法正确的是 A重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 B重氢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 C 重氢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 D重氢离子核内有2个质子 9.下来关于NaNO2 、Na2O2、SO2 、 O2 等四种物质的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氧气 B.都含有氧元素 C.都含有氧分子 D.都含有2个氧原子 10. 下列关于“元素之最”的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氮 B.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铁 C.人体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 D.太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氢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并回答11一12题。 生活在密闭狭小的特殊环境(如潜艇、太空舱)里,氧气会越来越少,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因此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不仅有科学意义也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据科学文献报道,NiFe204在一定条件下既能促进二氧化碳的分解又可重复使用,M而达到上述目的。 11.巳知NiFe204中铁的化合价为+3价,则镍的化合价为 A.-2 B.+2 C.-4 D.+4 12.在此反应中NiFe204是 A、反应物 B、生成物 C.催化剂 D、净水剂 13.下列关于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