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工程综合实验预实验报告

表面工程综合实验预实验报告
表面工程综合实验预实验报告

表面综合实验论文

目录

碳钢的化学镀NI-P (3)

第一章实验机理 (3)

第二章工艺流程 (4)

第三章关键工艺目的及溶液参数 (4)

3.1准备试样 (4)

3.2碱性除油 (5)

3.2.1除油目的: (5)

3.2.2除油溶液参数: (5)

3.3酸洗(除锈+活化) (5)

3.4化学镀 (5)

3.4.1化学镀成分及作用 (5)

3.4.2化学镀溶液参数 (6)

3.5镀后热处理 (6)

第四章检测与分析 (7)

4.1表面形貌分析 (7)

4.2镀层厚度测定 (7)

4.3镀层及镀后热处理硬度测定 (7)

4.4镀后耐蚀性检测 (8)

参考文献: (8)

钢的磷化 (10)

第一章实验机理 (10)

1.1磷化膜的形成机理 (10)

1.2磷化膜的组成和结构 (11)

第二章工艺流程 (12)

1

第三章关键工艺目的及溶液参数 (12)

3.1准备试样 (12)

3.2碱性除油 (12)

3.2.1除油目的 (12)

3.2.2除油溶液参数 (12)

3.3酸洗(除锈+活化) (13)

3.4磷化 (13)

3.4.1高温磷化的磷酸盐溶液参数 (13)

3.5磷化膜的后处理 (13)

第四章检测与分析 (14)

4.1表面形貌分析 (14)

4.2磷化膜厚度测定 (14)

4.3磷化后硬度测定 (14)

4.4磷化后耐蚀性检测 (14)

参考文献: (15)

碳钢的化学镀Ni-P

学院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金属1501

学生姓名:高奇指导教师:王云龙王兰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碳钢化学镀镍磷的原理与工艺流程,根据实验结果和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阐述了化学镀镍磷的基本知识,论证了化学镀镍磷的重要作用,得出了这一工艺对碳钢性能改进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原子氢态理论配方溶液参数检测分析

第一章实验机理

化学镀镍磷合金是一种在不加电流的情况下,利用还原剂在活化零件表面上自催化还原沉积得到镍磷镀层的方法。其主要反应为应用次亚磷酸钠还原镍离子为金属镍,即在水溶液中镍离子和次亚磷酸根离子碰撞时,由于镍触媒作用析出原子态氢,而原子态氢又被催化金属吸附并使之活化,把水溶液中的镍离子还原为金属镍形成镀层,另外次亚磷酸根离子由于在催化表面析出原子态氢的作用,被还原成活性磷,与镍结合形成Ni-P合金镀层。

以次磷酸钠为还原剂的化学镀镍磷工艺,其反应机理,现普遍被接受的是“原子氢态理论”和“氢化物理论”。下面介绍其中一种“原子氢态理论”,其过程可分为以下四步:

(1)化学沉积镍磷合金镀液加热时不起反应,而是通过金属的催化作用,次亚磷酸根在水溶液中脱氢而形成亚磷酸根,同时放出初生态原子氢。

H2PO2-+H2O→HPO3-+2H+H-

(2)初生态原子氢被吸附在催化金属表面上而使其活化,使镀液中的镍阳离子还原,在催化金属表面上沉积金属镍。

Ni2++2H→Ni+2H+

(3)在催化金属表面上的初生态原子氢使次亚磷酸根还原成磷。同时,由于催化作用使次亚磷酸根分解,形成亚磷酸根和分子态氢。

H2PO2-+H→H2O+OH-+P

2H→H2↑

(4)镍原子和磷原子共沉积,并形成镍磷合金层。

3P+Ni→NiP3

第二章工艺流程

化学镀镍磷主要分为镀前处理、化学镀、镀后处理三部分。镀前处理对镀层质量至关重要,要使镀前的工件表面无污染,并且处于活化状态,此过程主要包括有:制备试样、抛光、除油、水洗、除锈、活化。化学镀过程是把试样放入配置好的镀液中,进行金属沉积。镀后处理是把已经施镀完成的工件进行清洗、干燥等处理。

化学镀镍磷的具体工艺流程:制备试样→碱性除油(化学脱脂)→热水洗→冷水洗→酸洗(除锈+活化)→冷水洗→化学镀→冷水洗→滴上酒精溶液→干燥→检测。

第三章关键工艺目的及溶液参数

3.1准备试样

试验前准备好试样,机械打磨试样,初步除去表面氧化物;并给试样系上一根细线,为了在整个磷化处理过程中便于拿取放置。

3.2碱性除油

3.2.1除油目的:

将试样浸入碱性化学除油溶液中,对试样除油,目的是去除试样表面的油污,清洁试样表面,以增加化学镀镀层的结合强度。

3.2.2除油溶液参数:

表1碱性化学除油溶液配方及参数

组成及工艺NaOH Na2CO3Na3PO4?12H2O Na2SiO3温度(℃)

配方(g/L)60-80 20-60 15-30 5-10 80-90

3.3酸洗(除锈+活化)

将试样浸入稀盐酸(10%或5mol/L以下)容易中约10s,对试样进行酸洗处理。酸洗的目的主要是除锈和活化。其中酸洗除锈的目的是为了去除试样表面的氧化物,使试样表面更加清洁。而酸洗活化的目的是为了让化学镀基材试样表面的金属原子活化,便于镍原子和磷原子的沉积,以及增加镍磷合金镀层的结合强度。

3.4化学镀

3.4.1化学镀成分及作用

(1)镍盐

镍盐是镀液主盐,一般使用硫酸镍。镍盐浓度高,镍液沉积速度快,但稳定性下降。另外,镀液中镍盐含量决定了所需还原剂和络合剂的量。

(2)还原剂

化学镀镍的反应过程是一个自催化的氧化–还原过程,因为次磷酸钠价格较低,控制容易,镀层抗蚀性能好,故采用其作为还原剂。镍与次磷酸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3~0.45。

(3)络合剂

为防止化学镀进行时溶液中亚磷酸离子与游离镍离子结合生成亚磷酸镍沉淀,需要加入适当的络合剂生成镍的络离子来降低游离镍离子浓度。化学镀镍液中的络合剂均为有机酸和它们的盐类,常用的络合剂有:乙醇酸、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乳酸、丙酸、羟基乙酸及它们的盐类。本实验采用乳酸作为络合剂。(4)缓冲剂

为了保证镀液的PH值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本实验采用硼酸作为缓冲剂。将试样浸入化学镀镍磷溶液中,使试样表面镀上一层镍磷合金层,从而改善试样的表面性能。

3.4.2化学镀溶液参数

表2化学镀镍磷溶液的配方及参数

成分及工艺条件硫酸镍次磷酸钠乳酸硼酸pH值温度(℃)

配方(g/L)25 20 25 10 4.4-5.8 90-92

镀液的配置过程如下:

(1)用分析天平称取12.623g硫酸镍,9.986g次磷酸钠,12.548g乳酸,

5.125g硼酸,分别用少量的蒸馏水溶解;

(2)待硫酸镍溶液完全溶解后,不断搅拌下倒入有硼酸与乳酸组成的溶液中;

(3)将完全溶解的次磷酸钠溶液,在强烈搅拌下倒入前面已配好的溶液中;

(4)用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稀液调整pH值至4.8;

(5)用蒸馏水稀释至略低于500mL;

(6)将配好的溶液放入水浴炉中加热至实验要求温度90℃。(注:即将达到温度时前处理完成)

当化学镀液到预定温度后,将试样放入镀液中1小时左右,使工件表面获得理想的镀层。

3.5镀后热处理

可对已镀试样进行热处理,然后分别取两个已镀工件及分别放入400℃箱式电阻炉保温2小时进行检测,进一步提升试样镀层的性能指标。

最后,将已镀试样经冷水洗后,用酒精溶液擦洗,然后吹干,并对已镀试样进行性能检测。

第四章检测与分析

4.1表面形貌分析

利用金相显微镜对有无镀后处理的试样进行表面形貌观察,拍摄显微照片。并分析本次化学镀镍磷是否成功,如果失败,找出失败的原因以及提出解决方案。

4.2镀层厚度测定

利用金相显微镜对已镀试样的镀层厚度进行测定,具体工艺:锯开→镶嵌→砂轮磨→砂纸磨→抛光→腐蚀(3%硝酸酒精溶液)→酒精洗→烘干→金相显微镜观察→测镀层厚度→拍照片。并对镀层厚度进行分析,镀层厚度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是薄了还是厚了,并分析原因以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4.3镀层及镀后热处理硬度测定

利用显微硬度仪在0.98N的压力下测量已镀试样硬度。其过程为:

将样品放入显微硬度仪的样品台上,选择合适的载荷,打开电源;在400倍的显微镜下调整焦距至能看清样品表面形貌为止,转动压头之样品上,按Start 开始打压痕,结束后再将400倍显微镜转至样品上方;寻找压痕,转动右转轮,使左测量线对准压痕左端点,转动鼓轮使右测量线靠近左测量线(二线之间留有空隙),记下刻度;在转动鼓轮使右测量线与右端点相切,读取刻度;两数值相减的记录值,按记录值查表得硬度。

测出各试样的镀层硬度值后,对镀层硬度进行分析,镀层硬度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并分析原因以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4.4镀后耐蚀性检测

按照《金属材料实验室均匀腐蚀全浸试验方法国标JB/T 7901-1995》测试腐蚀介质中(3.5%氯化钠溶液)试样的腐蚀速率。腐蚀速率用公式STD M M R )(1036.817-*=计算(式中M 为腐蚀前试样的重量,1M 为腐蚀后

试样的重量,S 为腐蚀前后的平均表面积单位“2cm ”,T 为时间单位“h ”。)腐

蚀实验在静态流体中进行。

利用浸泡法检测化学镀试样的耐腐蚀性,将试样(已降至室温)浸入5%~10%的氯化钠 (NaCl)的水溶液中,在室温下,保持24h 小时后取出,洗净吹干,用电子天平称量前后的重量差,以此检测化学镀后碳钢的耐腐蚀性。并简要分析该化学镀的效果以及其原因。

图1腐蚀标准参考表

参考文献:

[1]钱苗根. 现代表面技术[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6

[2]顾迅. 现代表面技术的应用[J]. 金属热处理, 1999(4):1-6.

[3]戴达煌. 薄膜与涂层现代表面技术[M]. 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8.

[4]华中一, 罗维昂. 表面分析[M].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89.

[5]钱苗根. 材料表面技术及其应用手册[M].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8.

[6]薛增泉. 薄膜物理[M]. 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1.

[7]杨威生, 盖峰. 扫描隧道显微镜对表面科学的巨大推动[J]. 物理, 1996, 25(9):0-0.

[8]白春礼, 田芳. 扫描力显微镜研究进展[J]. 物理, 1997(7):402-407.

[9]钱苗根. 材料科学及其新技术[M].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6.

[10]A.W.赞德纳, 强俊, 胡兴中. 表面分析方法[M].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84.

[11]周玉. 材料分析方法[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12]佚名. 化学镀镍-磷合金[J]. 新技术新工艺, 2009(10):127-127.

[13]庄瑞舫. 化学镀镍磷合金技术探讨(Ⅰ)[J]. 材料保护, 1997(11):41-43.

[14]张小华, 周海晖, 陈范才. 化学镀镍磷合金工艺中问题与探讨[J]. 表面技术,

2002, 31(3):44-46.

[15]王孝镕, 顾慰中. 化学镀镍磷合金工艺研究[J]. 电镀与涂饰, 1999,

18(2):43-46.

钢的磷化

学院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金属1501

学生姓名:高奇 指导教师:王云龙 王兰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钢的磷化处理工艺可以改变钢表面原有的性质,从而提供新的物理特性或物理化学特性,因而广泛应用于钢的表面处理领域中。本文主要介绍钢的中温与高温磷化,通过实验来研究两种磷化膜的性质,对它们的原理、配方和生产工艺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磷化处理原理溶液参数高温磷化检测分析

第一章实验机理

1.1 磷化膜的形成机理

磷化处理是在含有锰、铁、锌的磷酸二氢盐与磷酸组成的溶液中进行的。金属的磷酸二氢盐可用通式242)(PO H M 表示。在磷化过程中发生如下反应:

242)(PO H M →4MHPO ↓+43PO H

43MHPO →243)(PO M ↓+43PO H

或者以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

+24M +-423PO H →4MHPO ↓+243)(PO M ↓++H 5

当金属与溶液接触时,在金属/溶液界面液层中+2Me 离子浓度的增高或+H 离子浓度降低,都将促使以上反应在一定温度下向生成难溶磷酸盐的方向移动。由于铁在磷酸里溶解,氢离子被中和同时放出氢气:

Fe ++H 2→+2Fe +2H ↑

反应生成的不溶于水的磷酸盐在金属表面沉积称为磷酸盐保护膜,因为它们

就是在反应处生成的,所以与基体表面结合得很牢固。

从电化学的观点来看,磷化膜的形成可认为是微电池作用的结果。在微电池的阴极上,发生氢离子的还原反应,有氢气析出:

222H e H =+-+

在微电池的阳极上,铁被氧化为离子进入溶液,并与-42PO H 发生反应。由于+2Fe 的数量不断增加,pH 值逐渐升高,促使反应向右进行,最终生成不溶性的正磷酸盐晶核,并逐渐长大。下面是阳极反应:

+-=-22Fe e Fe

242422)(2PO H Fe PO H Fe =+-

+ 434242)(PO H FeHPO PO H Fe +=

432434)(3PO H PO Fe FeHPO +=

与此同时,阳极区溶液中的242242)()(PO H Zn PO H Mn 、也发生如下反应:

434242PO H MHPO PO H M +=)(

432434)(3PO H PO M MHPO +↓=

式中的M 为Mn 和Zn 。阳极区的反应产物243243243)()(PO Zn PO Mn PO Fe 、)(、一起结晶,形成磷化膜。

1.2 磷化膜的组成和结构

磷化膜主要由重金属的二代和三代磷酸盐的晶体组成,不同的处理溶液得到的膜层的组成和结构不同。晶粒愈大,膜层愈厚。在磷化膜中应用最广的有磷酸铁膜、磷酸锌膜和磷酸锰膜。此次试验中做的是锌系磷化,故主要介绍磷酸锌膜。

磷酸锌膜:采用以磷酸和磷酸二氢锌为主要成分,并含有重金属以及氧化剂的磷化液处理钢材时,形成的膜由两种物相组成:磷酸锌和磷酸锌铁。当溶液中含有较高的Fe 2+时,就形成一种新相Fe 5H 2(PO 4)4.H 2O 。磷酸锌Zn 3(PO 4)2.4H 2O 是白色不透明的晶体,属斜方晶系;磷酸锌铁是无色或浅蓝色的晶体,属单斜晶系。锌系磷化膜呈浅灰色至深灰结晶状。

第二章工艺流程

钢的磷化主要分为前处理、磷化、后处理三部分。前处理对磷化膜层质量至关重要,目的是使磷化前的工件表面无污染,并且处于活化状态,此过程主要包括有:制备试样、抛光、除油、水洗、除锈、活化。磷化过程是把试样放入配置好的磷酸盐溶液中,生成一层难溶于水的磷酸盐保护膜。后处理是把已经磷化完成的工件进行填充、封闭、清洗、干燥等处理。

工艺流程:碱性除油→热水洗→冷水洗→除锈→冷水洗→活化→冷水洗→磷化处理→冷水洗→磷化后处理→冷水洗→干燥。

第三章关键工艺目的及溶液参数

3.1 准备试样

试验前准备好试样,机械打磨试样,初步除去表面氧化物;并给试样系上一根细线,为了在整个磷化处理过程中便于拿取放置。

3.2 碱性除油

3.2.1除油目的

将试样浸入碱性化学除油溶液中,对试样除油,目的是去除试样表面的油污,清洁试样表面,以增加磷化的保护膜层的结合强度。

3.2.2除油溶液参数

表1 碱性化学除油溶液配方及参数

组成及工艺NaOH Na2CO3Na3PO4?12H2O Na2SiO3温度(℃)

配方(g/L)20 20-60 15-30 5-10 25

3.3 酸洗(除锈+活化)

将试样浸入稀盐酸容易中约30s,对试样进行酸洗处理。酸洗的目的主要是除锈和活化。其中酸洗除锈的目的是为了去除试样表面的氧化物,使试样表面更加清洁。而酸洗活化的目的是为了让磷化基材试样表面的金属原子活化,便于磷酸盐保护膜的形成,以及增加磷酸盐保护膜的结合强度。

3.4 磷化

磷化按照温度不同可分为三种高温磷化,中温磷化,低温磷化。本次试验采用高温磷化这两种方法。

3.4.1高温磷化的磷酸盐溶液参数

表2 高温磷化溶液的配方及参数

组分与工艺磷酸mL/L 氧化锌g/L 温度/℃时间/min

配方参数g/L 23 9 85~95 25~30 实验时,具体配制步骤如下:

(1)先称取氧化锌,重量分别为4.5g;

(2)接着将它们分别用少量水调和,将调成糊状的氧化锌在不断搅拌下融入11.5mL磷酸中,最后加水至500mL;

(3)将配好的溶液加热至90℃,25min后取出即可。

3.5 磷化膜的后处理

一般磷化后应对磷化膜进行填充和封闭处理。实验时,填充处理的步骤为:(1)先称取重铬酸钾和碳酸钠分别是20g和1.5g;

(2)将其混合,加水至500mL,加热至温度为90℃后,15min后取出即可。此外,填充后,可以根据需要在锭子油、防锈油或润滑油中进行封闭。如需涂漆,应在钝化处理干燥后进行,工序间隔不超过24h。最后,将试样经冷水洗后,滴上酒精溶液,然后吹干,并对已镀试样进行性能检测。

第四章检测与分析

4.1表面形貌分析

利用金相显微镜对有无磷化处理的试样进行表面形貌观察,拍摄显微照片。并分析本次磷化是否成功,如果失败,找出失败的原因以及提出解决方案。

4.2 磷化膜厚度测定

利用金相显微镜分别对高温磷化、中温磷化试样的磷化膜厚度进行测定,具体工艺:锯开→镶嵌→砂轮磨→砂纸磨→抛光→腐蚀(3%硝酸酒精溶液)→酒精洗→烘干→金相显微镜观察→测磷化膜厚度→拍照片。并对磷化膜厚度进行分析,磷化膜厚度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是薄了还是厚了,并分析原因以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4.3磷化后硬度测定

利用显微硬度仪在0.98N的压力下测量已镀试样硬度。其过程为:

将样品放入显微硬度仪的样品台上,选择合适的载荷,打开电源;在400倍的显微镜下调整焦距至能看清样品表面形貌为止,转动压头之样品上,按Start 开始打压痕,结束后再将400倍显微镜转至样品上方;寻找压痕,转动右转轮,使左测量线对准压痕左端点,转动鼓轮使右测量线靠近左测量线(二线之间留有空隙),记下刻度;在转动鼓轮使右测量线与右端点相切,读取刻度;两数值相减的记录值,按记录值查表得硬度。

测出各试样的镀层硬度值后,对镀层硬度进行分析,镀层硬度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并分析原因以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4.4磷化后耐蚀性检测

按照国家标准《轻工产品黑色金属化学保护层的测试方法浸渍点滴法QB/T 3824一1999》进行磷化膜的耐蚀性测试,具体方法如下:

(1)配置磷化膜测试溶液,由40ml 0.5N化学纯硫酸铜,20ml的10%化学纯氯化钠和0.8ml的0.1 N化学纯盐酸组成。

(2)将磷化过的试样用脱脂棉花沾乙醉去油,然后用测试溶液滴一点在表面上,由试液的天蓝色变成土红色为终点,记录其所需的时间/分。

参考文献:

[1]钱苗根. 现代表面技术[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6

[2]顾迅. 现代表面技术的应用[J]. 金属热处理, 1999(4):1-6.

[3]戴达煌. 薄膜与涂层现代表面技术[M]. 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8.

[4]华中一, 罗维昂. 表面分析[M].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89.

[5]钱苗根. 材料表面技术及其应用手册[M].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8.

[6]薛增泉. 薄膜物理[M]. 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1.

[7]杨威生, 盖峰. 扫描隧道显微镜对表面科学的巨大推动[J]. 物理, 1996,

25(9):0-0.

[8]白春礼, 田芳. 扫描力显微镜研究进展[J]. 物理, 1997(7):402-407.

[9]钱苗根. 材料科学及其新技术[M].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6.

[10]A.W.赞德纳, 强俊, 胡兴中. 表面分析方法[M].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84.

[11]周玉. 材料分析方法[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12]巨根利. 高温磷化处理工艺的优化[J]. 电镀与涂饰, 2012, 31(6):35-36.

[13]向东明. 低碳钢的高温磷化工艺研究[J]. 材料保护, 1989(6):55-56.

[14]王春明. 金属磷化处理[J]. 电镀与环保, 2000, 20(5).

[15]雷作. 金属的磷化处理[M].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2.

基础工业工程实验指导书(完整版)

实验1 流程程序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程序分析符号、记录并绘制某产品(或零件、服务)的流程程序图。 2、学会用“5W1H”分析(完成了什么?何处做?何时做?由谁做?如何做?为什么要这样做?)技术发掘问题,用“ECRS”原则来改进程序。 二、实验说明 1、流程程序分析是以产品或零件的加工全过程为对象,运用程序分析技巧对整个流程程序中的操作、搬运、贮存、检验、暂存五个方面加以记录和考查、分析。流程程序分析是对生产现场的宏观分析,但它比工艺流程更具体、内容更详细,用途更广泛。 2、运用“5W1H”提问技术,对“操作”、“搬运”、“贮存”、“检验”、“暂存”五个方面进行考查、逐项提问,从而达到考查、分析、发掘问题的目的。 3、在发掘问题的基础上,应用取消、合并、重排、简化四大原则来建立新的程序。 三、实验器材 电子天平、电子秒表、计算器、胶带台、胶带、胶水、记录板、A4纸、包装纸、物流箱等。 四、实验分组 5~6人一组,1人模拟顾客,1人模拟邮局业务员,1人使用记录板记录,1人使用电子秒表测时,其他人认真观察,做些辅助工作。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本实验模拟邮局邮包发送流程,可参考下列流程进行: (1)顾客到达。(流程分析起点); (2)询问业务; (3)等待顾客填单; (4)从顾客手中接邮包和填好的包裹单;

(5)包装邮寄物; (6)称重; (7)使用计算器计算邮资;(2元起价,含200克,200克以上按1分/克计算邮资) (8)向顾客收取邮资; (9)登帐(实为计算机操作,这里用手工记账代替); (10)贴包裹单; (11)贴邮票; (12)将包裹放入邮件暂存箱; (13)把包裹单第二联交顾客; (14)顾客离开,服务结束。 实验时,先模拟1~2遍,然后负责记录的同学使用流程图符号记录“邮局业务员”的实际工作流程,绘制流程程序分析简图。同时记录时间和移动距离等参考数据。 六、实验报告要求 使用实习报告纸或课程设计纸书写。实验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1)实验目的;(2)实验器材;(3)实验分组;(4)实验内容与步骤; (5)5W1H分析过程;(6)ECRS改善过程;(7)规范的以为人主的流程程序图(含现行方法和改善方法)。(8)对分析改善进行总结。

2020年(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实训

(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实训

课程实训 系部: 专业: 班级: 学号:姓名: 实训课程名称:物流工程实践 指导教师:

课程实训周次: 起始日期: 目录 第一章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第一节绪论 第二节课程设计的目的和内容 第二章系统布置设计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基本要素分析 第三节物流分析 第四节作业单位相关分析 第五节工厂总平面布置 第三章参考文献

第一章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第一节绪论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是工业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主干专业课程。设施规划是物流工程学科中公认的重要研究领域和分支之一。设施规划特别是其中的工厂设计着重研究工厂总平面布置、车间布置及物料搬运等内容,其目标是通过对工厂各组成部分相互关系的分析,进行合理布置,得到高效运行的生产系统,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工厂作为一个生产系统,是由人员、设备、技术等多种因素所构成,整个系统的效益即总投入与总产出之比应尽可能达到最高水平。因此,工程布置设计就是一项多因素多目标的系统优化设计课题。 由于社会需要的多样性,生产不同产品工厂的模式必然存在着异同,这就给工厂布置设计带来了难题。系统布置设计(SLP)提供了一种以作业单位物流与非物流的相互关系分析为主线的规划设计方法,采用一套表达力极强的图例符号和简明表格,通过一套条理清晰的设计程序进行工厂布置设计。这种方法为设施设计人员与生产管理人员广泛采用,实践效果良好。系统布置设计不是一种严密的设计理

论,而是一套实践性非常强的设计模式和规范的设计程序。学习和掌握系统布置设计方法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直接参与设计工作。 第二节课程设计目的和内容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是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分析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完成工厂布置设计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其目的是: (1)能正确运用物流工程基本原理及有关专业知识,学会由产品入手对工厂生产系统进行调研分析的方法。 (2)通过对某工厂布置设计的实际操作,熟悉系统布置设计方法中的各种图例符号和表格,掌握系统布置设计方法的规范设计程序。 (3)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学会如何编写有关技术文件。 (4)通过课程设计,初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如何分析、发现现有生产厂布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善的工作能力以及掌握完整的系统布置设计方法。为此,本课程设计包括两个阶段:一是现场调研阶段,二是给定工厂布置设计阶段。具体内容与工作量要求如下:

Web网页设计实验报告

WEB系统开发 综合实验报告 题目红尘客栈网上订房页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技术及应用) 班级计信2班 学生蒋波涛 重庆交通大学 2013年

目录 一、设计目的 (3) 二、设计题目 (3) 三、结构设计 (3) 四、技术分析 (4) 五、设计过程 (7) 六、实验心得 (10) 七、实验总结 (11)

一、设计目的 在Internet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成为人们快速获取、发布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它在人们政治、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网站建设在Internet 应用上的地位显而易见,它已成为政府、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倍受人们的重视。我们当代大学生更是离不开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与便利.但是,我们成天浏览的网站网页到底是如何制作的呢?我想这一点很多同学都没有去深究过.所以,这学期我选择了”web网页设计”这门课, 本课程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实践使同学们经历网页制作的全过程. 通过设计达到掌握网页设计、制作的技巧。 了解和熟悉网页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实现技巧。根据题目的要求,给出网页设计方案,可以按要求,利用合适图文素材设计制作符合要求的网页设计作品。 熟练掌握Photoshop cs3、Dreamweaver cs等软件的的操作和应用。增强动手实践能力,进一步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学会和团队配合,逐渐培养做一个完整项目的能力。 二、设计题目 《红尘客栈》 三、结构设计 选定主题,确定题目之后,在做整个网站之前对网站进行需求分析。首先,做好需求调研。调研方式主要是上网查阅资料,在图书馆里翻阅相关书籍。 然后,调研结束之后对整个网站进行功能描述,并对网站进行总体规划,接着逐步细化。 我们选做的主题是个人主页,并且选定题目为“红尘客栈”,其目的是做一个简单的网站,介绍酒店概况,提供一定的资讯信息。 四、技术分析 (一)建立布局 在这次的网页设计中用到大量的布局,所以怎么样建立布局是关键。Dreamweaver cs3是大多数人设计网页的称手兵器,也是众多入门者的捷径。特别是其在布局方面的出色表现,更受青睐。大家都知道,没有表格的帮助,很难组织出一个协调合理的页面。 1.点击“ALT+F6”键,进入布局模式,插入布局表格。建立一个大概的布局。 2.使用背景图片:选中该项,按浏览可以插入一幅准备好的图片作为表格的背景,因为图片是以平铺的形式作为表格背景,所以表格大小和图片尺寸都要控制好。 (二)网页中的图像

2020年工业工程实训的英文自我评价

工业工程实训的英文自我评价 工业工程因为专业的要求经常会有实训的,但是他们的英文版自我评价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范文,相信对你会有帮助的。工业工程实训的英文自我评价篇一With the dream I went to college, in college, I earnestly learn the profession, to expand the knowledge, and to strengthen the principle of capacity training, a lot of learning from the wealth of knowledge, exercise their own ability. I strive to learn basic courses, deep research expertise, and achieved excellent results, many times among the best, year after year scholarships. In school, I love socialism, support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his leadership. Consciously abide by national laws and school discipline.Actively participate in various activities within the party school, to move closer to the party organization, and achieved a certificate of party school graduation. In school, I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classes from the class, the school's various collective activities, and make suggestions for the collective. Always concerned about the students, and w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As a class cadre, I try my best to serve my classmates, actively assist my teachers in my work, carry out various forms of activities,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y classmates and the class, and make my class a vibrant and dynamic class. After-school life, I also adhere to cultivate their extensive hobbies, 1

物流工程实验报告范本

最新物流工程实验报告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实验五配送中心仿真模型

1.实验目的 了解配送中心的运作过程,通过Flexsim仿真软件对已知配送中心系统建模,并对仿真实验结果展开分析,尝试找出运作瓶颈,提出改进措施。 2.实验要求 ⑴根据模型描述和模型数据对配送中心进行建模; ⑵分析仿真实验结果,找出配送中心运作瓶颈,提出改进措施。 3、实验步骤 3.1 货物的入库检验过程模型描述 三种货物以特定的批量在特定的时间送达仓库的暂存区,由两名操作员将它们搬运到相对应的检验台上去,检验时需要操作员对检验设备进行预置,并在完成检验时自动贴上相应的标签。货物经过检验后,通过不同的三个传输带传送到同一个位置。 构建模型布局 为验证Flexsim软件已被正确安装,双击桌面上的Flexsim图标打开应用程序。一旦软件安装好你应该看到Flexsim菜单和工具条、实体库,和正投影模型视窗。 第1步:在模型中生成所需实体 从左边的实体库中拖动一个发生器到模型(建模)视窗中。具体操作是,点击并按住实体库中的实体,然后将它拖动到模型中想要放置的位置,放开鼠标键。这将在模型中建立一个发生器实体,把其余实体按照同样的方法生成。如下图所示。一旦创建了实体,将会给它赋一个默认的名称,在以后定义的编辑过程中,可以对模型中的实体进行重新命名。

完成后,将看到上面这样的一个模型。模型中有1个发生器、1个暂存区、3个处理器、3个输送机、1个分配器、2名操作员和1个吸收器。 第2步:定义物流流程 (1)连接端口 下一步是根据临时实体的路径连接端口。连接过程是:按住“A”键,然后用鼠标左键点击发生器并拖曳到暂存区,再释放鼠标键。拖曳时你将看到一条黄线,释放时变为黑线。按住“A”键连接每个处理器到暂存区,连接每个处理器到输送机,连接每个输送机到吸收器。 使用分配器指挥一组操作员进行工作,必须将分配器连接需要操作员的实体的中间端口上。按住键盘上的“S”键然后点击分配器拖动到暂存区。为了让分配器将任务发送给操作员,须将分配器的输出端口与操作员的输入端口连接。实现方法是,按住键盘“A”键并点击分配器拖动到操作员,这样就完成了连接过程。完成连接后,所得模型布局应如图所示,

基础IE实验报告

实验指导书 《基础IE实验》课程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学号: 3116112008 专业年级: 2011级工业工程(1)班 学生姓名:方圣鋆 成绩: 2014 年 6 月 15 日

实验一:工业工程综合实验系统各模块认识 一、实验任务 工业工程综合实验系统演示及各模块认识,为后续的4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打下基础。 二、实验目的及训练要点 1)对工业工程综合实验系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了解各模块的功用、特性; 3)掌握工业工程综合实验系统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设备、仪器、工具及资料 工业工程综合实验系统如图所示。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工业工程综合实验系统总体介绍; 2)操作演示内容包含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化生产线、模拟生产车间环境物流、生产监控分析、信息分析等。 五、实验报告要求 1)画出工业工程综合实验系统功能框图。 2)简述工业工程综合实验系统各子系统的功能。 1.微机,主要利用微机进行从原材料到成品产出的清单进行处理; 2.控制台,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全程控制,保证成品质量; 3.自动化立体仓库,对生产完的产品进行自动存储; 4.自动化流水线,产品在流水线上的模拟以及产品控制的过程; 5.检验台,产品出库时的检查及出货时对产品进一步的把关保证产品质量。

实验二: 动作研究与模特排时法 动作研究 一、动作研究实验任务 利用影片分析技术对195型喷油泵装配过程的操作单元进行细微动作研究,寻求最佳作业动作。 二、动作研究实验目的及训练要点 1)掌握影片分析方法。 2)掌握细微动作研究的原理与方法。 3)学会用动作经济原则改善动作。 4)熟练使用动素分析软件(工业工程分析软件)进行细微动作研究。 三、动作研究实验设备、仪器、工具及资料 计算机、视频播放软件、观测板、纸、笔、录像资料 四、动作研究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内容:运用动作研究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录像,对装配195A 型喷油泵从拿泵体至装好推杆体的操作过程进行详细记录,画出动素程序图,然后运用“影片分析技术”对该工序中的每一操作进行细微动作研究。 根据动作经济原则,结合“5W1H ”提问技术和“ECRS ”四大分析原则,提出改进方案。最后使用动素分析软件(工业工程分析软件)进行细微动作研究并与人工分析对比。 实验步骤: 1)观看录像资料,熟悉装配过程 2)记录每一个动作,绘制动素图 3)绘制现行方法的工作地布置图 4)分析改进 5)绘出改进后的动素图和工作地布置图 五、动作研究实验报告要求 1.改进前的动素图和工作地布置图。 图 工作布置图 工具 人 零件

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报告doc

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报告 篇一:孔板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篇二:实验3 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 实验3 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⒈了解几种常用流量计的构造、工作原理和主要特点。 ⒉掌握流量计的标定方法(例如标准流量计法)。 ⒊了解节流式流量计流量系数C随雷诺数Re的变化规律,流量系数C的确定方法。 ⒋学习合理选择坐标系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⒈通过实验室实物和图像,了解孔板、1/4园喷嘴、文丘里及涡轮流量计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⒉测定节流式流量计(孔板或1/4园喷嘴或文丘里)的流量标定曲线。 ⒊测定节流式流量计的雷诺数Re和流量系数C的关系。 三、实验原理 流体通过节流式流量计时在流量计上、下游两取压口之间产生压强差,它与流量的关系为: 式中: 被测流体(水)的体积流量,m3/s; 流量系数,无因次;

流量计节流孔截面积,m2; 流量计上、下游两取压口之间的压强差,Pa ; 被测流体(水)的密度,kg/m3 。 用涡轮流量计和转子流量计作为标准流量计来测量流量VS。每一 个流量在压差计上都有一对应的读数,将压差计读数△P和流量Vs绘制成一条曲线,即流量标定曲线。同时用上式整理数据可进一步得到C—Re关系曲线。 四、实验装置 该实验与流体阻力测定实验、离心泵性能测定实验共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流程图。 ⒈本实验共有六套装置,流程为:A→B(C→D)→E→F→G→I 。 ⒉以精度0.5级的涡轮流量计作为标准流量计,测取被测流量计流量(小于2m3/h流量时,用转子流量计测取)。 ⒊压差测量:用第一路差压变送器直接读取。 图1 流动过程综合实验流程图 ⑴—离心泵;⑵—大流量调节阀;⑶—小流量调节阀; ⑷—被标定流量计;⑸—转子流量计;⑹—倒U管;⑺⑻⑽—数显仪表;⑼—涡轮流量计;⑾—真空表;⑿—流量计平衡阀;⒁—光滑管平衡阀;⒃—粗糙管平衡阀;⒀—回流阀;⒂—压力表;⒄—水箱;⒅—排水阀;⒆—闸阀;⒇—

《网络综合实训》指导书

《网络综合实训》 任务书 指导书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 实训班级:网络121 设计时间:第15、16周 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 2014年 11 月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目的 网络综合实训是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类专业一项重要的集中基本技能训练,是理论和知识的综合与应用。 技能训练是高职高专院校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它与实验、生产实训、毕业实训构成实践性教学体系,高职高专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依赖实践性教学体系对学生的培养。 二、实训教学目标 本实训教学总学时为56学时,主要目标是考察学生对所学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模拟实际工程项目,使学生掌握网络工程的设计方法、网络设备安装调试等技能,提高学生的网络实战能力。 三、实训设计原则 目前对网络技术人员人才的职业要求是,能够根据应用部门的要求进行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网络设备的软硬件安装、调试工作,能进行网络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 本实训教学设计思想是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岗位群的工作为依据,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通过循序渐进的实训教学,充分体现了以项目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思路。整个课程学习过程模拟了实际网络工程从无到有的构建并进行管理的完整工作过程,做到了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的高度一致。 四、实训教学设计 本实训课程为一个综合性的网络工程项目,根据项目实际又将其分为2个子项目,每一子项目都从本专业技能结构的某一个需求开始,制定一个具体的任务(项目),讲解具体的操作过程;在操作过程补充需要的理论知识。 (1) 项目一:基本技能强化实训(26课时) 本项目是综合性强化练习,项目涵盖网络设备调试基本技能的几个重要部分,本项目的完成有助于巩固和加强网络设备调试与优化的基本功和技能。 (2) 项目二:校园网网络总体系统方案设计(30课时) 本项目以实际需求,分析网络流量、提出新网络系统的建设思路以及新系统的网络设计目标和范围,再根据对现在网络技术的分析以及能够提供的费用和网络运行给学校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为学校提供是否可行的决策依据。 四.实训考核及成绩评定方法 1.优秀:按实训任务书要求圆满完成规定任务,有创新性。严格遵守实训管理制 度与实训纪律,实训态度认真、积极。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自我进行资料收集 并引用合理。实训过程完整、规范;设计报告结构完善、格式规范、条理清晰、论述充 分、图表准确,文字描述准确流畅。

物流工程实验报告最终版

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物流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物流工程实验》 实验报告

一、实验简介 自动化立体仓库,存在于物流仓储中。即利用立体仓库设备实现仓库高层合理化,存取自动化,操作简便化。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主体由货架、巷道式堆垛起重机、入(出)库工作台和自动运进(出)操作控制系统组成。货架是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或结构体,货架内是标准尺寸的货位空间,巷道堆垛起重机穿行于货架之间的巷道中,完成存、取货的工作。管理上采用计算机及条形码技术。本次实验先是由老师演示自动化仓库的出库作业和入库作业,我们观察了自动化仓库的出入库作业过程,掌握自动化仓库的出入库作业原理和作业流程;然后依次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 二、实验目的 (1)通过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加深我们对自动化立体仓库和堆垛机的认识,并使我们了解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过程。 (2)以实验中的出库、入库、搬运等活动使我们了解企业在实际生活中物流环节的运作。 (3)使我们对自动化立体仓库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掌握自动仓储的实际运作情况,从而进一步掌握自动化立体仓库的系统,设 备构成。 (4)通过实验操作,加强我们对自动化立体仓库操作原理的认识,使得深奥的理论知识变得易懂。同时,让我们自己操作各个环 节,有利于增强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验设备及操作流程

3.1 实验设备及实验室布局 三峡大学物流工程实验室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主要由一套货架系统、1 台有轨巷道堆垛起重机、三个分拣口组成。所有单机设备具备联机自动和手动控制功能,整个自动化系统统一由计算机管理和监控系统进行集中管理和调度,使所有物流设备高效和有条不紊地运行,实现作业的全部自动化,最终满足实际入出库的需要。另外实验室布局图如下。 出库传输带 本次实验主要完成与立体仓库有关的出入库业务。入库过程如下:即入库单录入—打印入库单—收货—完成入库;出库过程如下:出库单录入—选择货物—完成出货。 四、实验内容 本次自动化立体仓库实验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解仓库分类,仓储人员岗位职责,仓库布局,货架识别,设备的简单运用,条码打印。入库作业:入库作业准备、入库货物验收、入库订单处理、入库理货、入库确认;出库作业:出库货物选择,选择出货口。

工业工程实验报告

《现代工业工程》实验报告

实验一工艺程序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程序分析符号,画出灯光追逐控制器的装配流程程序图。 2、学会用“5W1H”提问技术发掘问题,用“ECRS”原则来改进程序。 3、综合运用实验二~实验六中练习过的研究方法,平整流水线。 二.实验原理 工艺程序分析是以产品或零件的加工制造全过程为对象,运用程序分析技巧对整个流程程序中的操作、检验两个方面加以记录和考察、分析。用“5W1H”提问技术,对“操作”、“检验”两方面进行考察、逐项提问,从而达到考察、分析,发掘问题的目的。在发掘问题的基础上,应用取消、合并、重排、简化四大原则来建立新的程序。 在之前的实验中,我们已经练习了工业工程中主要的方法研究(流程分析、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和动作分析)和时间研究(秒表测时与MOD法)的技术与方法。通过这些练习,我们应该能够对于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基本运作流程以及如何分析和提高人机系统整体效率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对于在企业工作中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工时有了一定的把握。本实验就是要运用以上知识,以及流程程序分析的相关知识,对灯光追逐控制器的生产流水线进行平整与优化。 三.实验容及步骤 (1)实验步骤 1、打开机箱。 2、箱体底装4只橡皮脚,用3×12螺丝固定(4套)。 3、将线路板固定在箱体上,用螺母固定好。 4、在箱体的一侧装船形开关和J型航空插各1只。 5、在箱体表面安装钮子开关(φ6)1只,按钮开关(φ10)1只,发光 6、极管座(φ8)5只,将5只发光二极管分别插入管座中。

7、将J型航空插上咖啡色线(短的)接P端子(线路板上)的1号,绿线接P端子的2号。 8、将船形开关上红色线接P端子的1号,黑色线接P端子的3号。 9、将钮子开关上咖啡色线接K-SB端子(线路板上)的1号,蓝色线接K-SB端子的2号,黄绿线接K-SB端子的3号。 10、将按钮开关(绿色)上白色线接K-SB端子的4号,桔色线接K-SB端子的5号。 11、发光二极管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发光二极管D1上黄色线接LDE1-3端子(线路板上)的1号,灰色线接LDE1-3端子的2号;发光二极管D2上黄色线接LDE1-3端子的3号,灰色线接LDE1-3端子的4号;发光二极管D3上黄色线接LDE1-3端子的5号,灰色线接LDE1-3端子的6号。 12、发光二极管D4上黄色线接LDE4-5端子(线路板上)的1号,灰色线接LDE4-5端子的2号;发光二极管D5上黄色线接LDE4-5端子的3号,灰色线接LDE4-5端子的4号。 13、将箱体盖好,用4×20螺丝固定(4只)。 14、通电调试,观察发光二极管的闪烁频率,如要增大闪烁频率,则分别逆时针旋转调节RW1~RW5电位器,反之则顺时针调节。

计网实验报告(三) (4500字)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三) ——编程实现可靠数据传输原理 go-back-n (一)实验目的: 运用各种编程语言实现基于go-back-n 的可靠数据传输软件。通过本实验,使学生能够对可靠数据传输原理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验内容: (1).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编程实现基于go-back-n 的可靠数据传输软件。 (2).在实际网络环境或模拟不可靠网络环境中测试和验证自己的可靠数据传输软件。 (三)实验原理: 1.gbn协议含义:go-back-n arq 中文翻译为后退n式arq、回退n式arq。该协议对传统的自动重传请求 (arq,automatic repeat reques)进行了改进,从而实现了在接收到ack之前能够连续发送多个数据包。 在go-back-n arq中,发送端不需要在接收到上一个数据包的ack后才发送下一个数据包,而是可以连续发送数据包。在发送端发送数据包的过程中,如果接收到对应已发送的某个数据包的nack,则发送端将nack对应的某个数据包进行重发,然后再将该数据包之后的数据包依次进行重发。 后退n帧arq的图例: 后退n帧arq就是从出错处重发已发出过的n个帧。 2.go-back-n 的有限状态机模型表示如图所示: (a) (b) 图3.1 go-back-n 的有限状态机模型(a)发送端 (b)接受端 (四)实验步骤: 在eclipse平台编写并调试gbn模拟java程序,观察三组以上实验结果,验证程序可以正确模拟gbn的发送规则。 (五)实验结果: 以下为随机数模拟的某次发送情况: 接收方开始接收分组数据! 发送方开始发送分组数据! 发送方现在开始第一次发送序号为0的数据分组 当前窗口内的分组情况为: 第0号窗口里面存放的是序号为1的马上待发送的数据分组! 第1号窗口里面存放的是序号为2的马上待发送的数据分组! 第2号窗口里面存放的是序号为3的马上待发送的数据分组! 接收方收到了序号为0的分组! 该数据分组正是接收方所期待的,接收方接受了它并准备回送对应的ack!发送方收到了ack,序号为0并且开始加以确认! 发送方现在开始第一次发送序号为1的数据分组 当前窗口内的分组情况为: 第0号窗口里面存放的是序号为2的马上待发送的数据分组! 第1号窗口里面存放的是序号为3的马上待发送的数据分组!

自动分拣系统实验报告

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 课程名称: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 姓名:周婵婵 学院:工学院 班级:物流工程111班 学号:31311130 2013 年12 月12 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实验三、自动分拣系统仿真设计 一、系统描述 此系统为一个大型的自动分拣系统。四种货物A、B、C、D各自到达高层的 传送带入口端,其中,A的到达频率服从正态分布normal(400,50)s;B的到 达频率服从正态分布normal(200,40)s;C的到达频率服从均匀分布uniform(100,500)s;D的到达频率服从均匀分布uniform(30,150)s;四种货物沿 一条传送带传送,根据品种的不同,由分拣装置将其推入4个不同的分拣道口, 经各自的分拣通道到达操作台。每个操作台需操作工1名,货物检验合格后打包 送入缓冲区,每件货物的占用时间服从均匀分布uniform(20,60)s;每种货物都 有不合格产品,不合格产品通过地面传送带送往检修处进行修复。A的合格率为95%,B的合格率为96%,C的合格率为97%,D的合格率为98%。传送带的传送速 度可采用默认速度。 二、实验目的 1、计算分拣系统一天的总货物流量 2、求出该系统能够承受的最大日流量 3、思考如何调整这个系统的物流安排和人员配置 三、实验内容 1、元素定义 元素名称元素类型元素数量元素作用 Part001 Part 1 货物A,B,C,D从part001 中输出到输送链c1 c1 conveyor 1 将A运到输送链c5(1),将 其余货物运往c2 c2 conveyor 1 接收c1运来的货物,将B 运到输送链c5(2),将其余 货物运往c3 c3 conveyor 1 接收c2运来的货物,将C 运到输送链c5(3),将其余 货物运往c4 c4 conveyor 1 接收c3运来的货物,将D 运到输送链c5(4)

反应时的测定实验报告

. 人因工程课程设计 —反应时的测量实验报告 专业工业工程 学号 1240408110 姓名志伟 指导老师吴俊 成绩 2015年06月30日

实验报告——反应时的测量 【摘要】本次试验的目的是学习视觉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的测定方法以及仪器的使用、材料的整理计算,并比较三种反应时的时间差异以及探讨影响反应时的因素。经过分析实验结果数据得出的结论为:被试作出反应所需时间是由刺激的复杂程度决定的。即简单反应时所需反应时间小于选择反应时所需时间。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关键词】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辨别反应时多项职业能力测量仪1.引言 反应时是人因工程学在研究和应用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的心理特征指标。人的信息处理过程,大部分活动是在体潜伏进行的,难以对信息接受、加工和传递各个阶段精确地进行实验测定。因此,在实践中往往利用反应时指标来近似说明人对信息处理过程的效率及影响因素。利用反应时可以分析人的感知觉、注意、识别、学习、唤醒水平、动作反应、定向运动、信号刺激量等,在此基础上,实现提高作业效率、监视水平和集中注意力等目的,合理制定作业标准,改进人机界面,改善作业条件和环境等。 反应时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明显的反应开始时所需要的时间。刺激作用于感官引起感官的兴奋,兴奋传到大脑,并对其加工,再通过传出通路传到运动器官,运动反应器接受神经冲动,产生一定反应,这个过程可用时间作为标志来测量,这就是反应时。 本实验采用的是荷兰心理学家 F.C.唐德斯的研究结果。测量最基本的三种反应时,即简单、选择、辨别反应时。唐德斯将它们分别命名为:a、b、c反应时。(1)简单反应时(RTA) 在测试中呈现的刺激和要求被试做出的反应都只有一个,且固定不变。本实验程序可测量视觉、听觉两种简单反应时。视觉的刺激为一绿圆,听觉的刺激为773Hz纯音。测量方式一样,被试均按绿键反应。测30次,每次预备后间隔2秒呈现刺激。如果测试中被试在准备阶段有抢先现象,则该次结果无效,并由计算机剔除并警告抢码被试。另外以每5次呈现为一组,随机加入空白的探测刺激2秒,如有被试在此时抢码,则警告抢码被试,且本组实验将重新进行。最后以 2

计算机网络模拟器实验报告记录(1)

计算机网络模拟器实验报告记录(1)

————————————————————————————————作者:————————————————————————————————日期:

计算机网络模拟器实验报告 学院:学号:姓名: 实验名称:计算机网络模拟器试验 实验说明:共5个实验,其中前3个必做,后2个选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模拟器软件的使用方法; 2、掌握配置PC、交换机、路由器的方法; 3、掌握为交换机设置VLAN,为端口设置TRUNK的 方法。 二、实验环境(请注意关闭杀毒软件) WinXP/WIN7、HW-RouteSim 2.2(软件请到BB 课程资源下载,下载后直接解压缩运行;下载前请 关闭杀毒软件)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 实验一:计算机和交换机基本设置 添加一个交换机,两个计算机,连接A电脑到交换机3号端口,B电脑到6号端口,双击交换机,进入终端配置:

system password: [Quidway]sysname S3026 ;交换机重命名为S3026 [S3026]super password 111 ;设置特权密码为111 [S3026]quit sys password:111 [S3026]display currect-config ;查看当前所有配置[S3026]display vlan all ;查看当前VLAN设置观察此时所有交换机端口都在同一个vlan1内。 双击小电脑A: login:root password:linux [root@PCAroot]# ? ;输入?号查看命令提示[root@PCAroot]#ifconfig eth0 10.65.1.1 netmask 255.255.0.0 双击小电脑B: login:root password:linux [root@PCAroot]#ifconfig eth0 10.65.1.2 netmask 255.255.0.0 点击A电脑做测试: [root@PCA root]#ping 10.65.1.2

基础工业工程实验报告

姓名:专业:班级:学号: 时间:地点:指导教师: 实验一工艺程序分析 实验要求 一、实验任务 绘制柴油机195A喷油泵的工艺程序分析图 二、实验目的及训练要点 掌握工艺程序图的绘制方法;学会正确使用流程分析符号 三、实验设备、仪器、工具及资料 195A性柴油机喷油泵;螺钉旋具、活扳手、尖嘴钳、料盒、录像器材、计算机 四、实验内容 熟悉喷油泵的结构和组成,掌握195A型喷油泵的加工、装配工艺过程,现场拆卸和组装195A型喷油泵,录制装卸过程的视频资料,绘制喷油泵的工艺程序分析图。 实验报告要求 1、写出195A型喷油泵进行工艺程序分析的实施步骤; 2、画出195A型喷油泵的工艺程序图。 评语:成绩:

姓名:专业:班级:学号: 时间:地点:指导教师: 实验二双手操作分析 实验要求 一、实验任务 绘制柴油机195A喷油泵装配过程的双手操作分析图,并加以研究改进。 二、实验目的及训练要点 掌握双手操作分析图的绘制方法;学会正确描述、设计和改进工作地布置;学会正确分析双手操作图所记录的工作现状,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三、实验设备、仪器、工具及资料 195A性柴油机喷油泵;螺钉旋具、活扳手、尖嘴钳、料盒、录像资料、计算机 四、实验内容 通过录像资料观察装配195A型喷油泵从拿泵体至装好推杆体得工作过程,将工作地布置见图及双手操作过程记录下来,根据工作经济原则进行分析和改进。 实验报告要求 1、详细列出实验步骤; 2、画出双手操作程序图; 3、绘制工作地现场布置图。 评语:成绩:

姓名:专业:班级:学号: 时间:地点:指导教师: 实验三动作研究 实验要求 一、实验任务 利用影像分析技术对195A型喷油泵装配过程的操作单元进行微细动作研究,寻找最佳作业动作。 二、实验目的及训练要点 掌握影像分析方法;掌握微细动作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学会用动作经济原则改善动作。 三、实验设备、仪器、工具及资料 计算机、视频播放软件、纸、笔、录像资料 四、实验内容 通过录像,对装配195A喷油泵从拿泵体到装好推杆体得操作过程进行详细记录,会出动素程序图,对工序中的每一操作进行微细动作研究并提出改进方案。 实验报告要求 1、观看录像资料熟悉装配过程; 2、记录每一个动作,绘制动素图; 3、绘制现行方法的工作地布置图;分析改进,绘制动素图和工作地布置图。 评语:成绩:

物流工程实验报告

物流工程实验报告 姓名:董帅 学号:311102020109 班级:工业1101 指导老师:段玉玲 时间:2014年7月6日

实验一物流配送中心业务实训 一.实验简介 根据立体仓库的自动存储功能,业务操作员根据库存生成的订货单和到货预报单,配送中心预检员根据到货预报单,订货单核对,预检生成预检单。 预检收货员将预检单交入库验货员验收生成入货单。业务员根据用户的要货单生成发货单,将发货单交配货发货员。配货发货员将发货单一联交仓库保管员。仓库员根据发货单配货出库,配货出货员和仓库员验货,签字。 二.实验目的 (1) 了解自动立体仓库的收货和发货的具体过程 (2) 了解电子标签辅助分拣系统的功能和特点,以及摘取式和播种式两种 分拣方式的优缺点。 三.主要的仪器设备 自动化立体仓库(堆垛机、辊道控制柜、输送链等)、电子标签分拣系统、物流装配线。 四.实验计划与安排 计划学时2学时,每15人一组。 五实验步骤 (1) 业务员根据库存生成订货单和到货预报单 (2) 预检,生成预检单 (3) 入库登帐 (4) 根据要货单生成发货单 (5) 仓库保管员根据发货单,配货出库 (6) 验货,签字 (7) 送货 六.思考题 (1)自动立体仓库收发货同人工相比的优缺点? 答: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主要优点: 1.采用高层货架,立体储存,能有效地利用空间,减少占地面积,降低 土地购置费用。

2.仓库作业全部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能大大节省人力,实现“无人化 仓库”,减少劳动力费用支出。 3 .改善工作条件,减轻劳动强度,减少收发差错,提高作业效率。 4.采用托盘式货箱储存货物,货物的破损率显著降低;库内容易进行 温度湿度控制,有利于物资的保管。 5.货位集中,便于控制与管理,特别是利用计算机,不但能实现全部作 业过程的自动控制,而且能进行信息处理,实现库存物品的“先入先 出”,并有利于防止货物和物料的丢失和损坏。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缺点: 1.结构复杂,配套设备多,需要大量的基建和设备投资。 2.高层货架要使用大量的钢材,货架安装精度要求高,施工比较困难, 且施工周期长。 3.控制系统一旦发生故障,整个仓库将处于瘫痪状态,收发作业就会中 断。 4.储存货物的品种受到一定限制,对长大笨重货物必须单独设立储存系 统。 5.对仓库管理和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方能胜任。 (2)针对立体仓库的自动收发货的缺点,如何来改进? 答:1.对仓库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要求较高,须经过专门培训才能胜任。 2.建库前的工艺设计和投产使用中按工艺设计进行作业。 3.必须注意设备的保管保养并与设备提供商保持持久联系。 (3)摘取式和播种式两种分拣方式的优缺点? 答:摘取式分拣方式准确程度较高,一般较少发生货差等差错,并且机动灵活,但是每人每次只能处理一个订单或一个客户。播种式分拣方式有利 于车辆的合理调配,合理使用配送路线,便于综合考虑、统筹安排, 发挥规模效益。但这种方式难度较大,计划性较强,容易发生错误。

工业工程综合实验报告

实验1 生产线装配模拟 一、实验目的 熟悉产品的结构与组成,掌握产品的加工装配工艺过程。进行方法研究,建立标准的作业方法。进行作业测定,制定相应的标准工时。了解基本生产过程、生产结构、平面布置。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方法。 二、实验仪器 1.六工位流水生产线。 2.装配工具 三、实验步骤 1.熟悉某产品的结构与构成,制定装配工艺。 2.模拟企业生产过程,合理确定生产线节拍,进行工位的分配。 3.建立标准的装配作业方法。 4.针对装配过程画出平面布置图并提出改进方案。 5.针对装配过程进行程序分析、作业分析和动作分析。 6.针对某工位进行作业测定,进行评比并制定宽放,从而制定标准工时。 7. 应用5W1H和ECRS分析原则提出改进方案。 四、实验结果 经过反复地实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不断地进行改善,最终确定实验过程如下: 1.在工位一安装泵体,并整理(时间10s)。 2.在工位二安装定位销,放置端盖螺钉,并预紧两个端盖螺钉(时间26.81s)。 3.在工位三拧端盖螺钉,并放置底部螺钉(时间36.78s)。 4.在工位四拧紧底部螺钉(时间44.72s)。 5.在工位五上安装键(时间5.06s)。 6.在工位六检查装配完毕的油压泵是否符合要求(时间4s)。

实验2 产品出入库管理 一、实验目的 接受实验1装配完工的产品,本实验利用仓储管理软件WMS,进行物料信息的录入,条码编制及打印,按照现代物流企业在仓储业务中的入库、出库操作流程,模拟入、出库操作过程中的不同角色,完成给定的入、出库任务,并能利用WMS软件实施常规的库存管理(盘点、库存查询、分类管理、货位使用率分析、仓位冻结等)。掌握立体仓库的作业流程,理解入库操作时的货位分配策略以及出库操作时的货物拣选策略。 二、实验仪器与器材 1.六工位流水生产线。 2.立体仓库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入库计划 第一步:点击【计划调度/入库计划】进入到入库计划列表页面; 第二步:新增入库计划单:点击【新增】按钮,进入到新增页面; 第三步:完善入库计划单表头信息; 第四步:选择物料及单位后,点击【确定】按钮 第五步:输入计划入库的数量; 第六步:点击【保存】按钮进行保存; 物料明细: 选择 第七步:选择新增入库计划单,点击【审核】按钮进行审核操作。 2、入库接单 第一步:点击【入库作业/入库接单】,进入到入库接单列表页面 第二步:新增入库作业单:点击【新增】按钮,进入到入库计划单选择页面,即选择要进行入库操作的计划单;

flexsim物流工程实验报告

flexsim物流工程实验报告

垃圾回收场仿真与分析 1.建立概念模型 1.1系统描述 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的滥砍、滥伐,无情的破坏我们的大自然,地球上能用的资产和能源逐渐地减少,环保团体发现如果我们不再注重保护环境,终有一天我们会失去地球这个美好的家园。所以近年来,环保团体大力的提倡垃圾回收,位于某地的一家垃圾回收站,把回收来的资源分成铁铝罐、保特瓶和塑胶三大类后存储起来。下面这个模型就是对该资源回收站的仿真。 1.2系统数据 垃圾到达的时间间隔服从均值为15,标准差为3的正态分布; 分拣垃圾的时间间隔服从最大值为7的的指数分布; 储存垃圾的容器容积各为500单位; 垃圾经过分类处理后需要起重机和叉车运送到储存容器。 1.3概念模型

2.建立Flexsim4模型 第1步:模型实体设计 第2步:在模型中加入Source(发生器) 从库中拖入一个Source到模型中。右键点击该实体,选择Properties(属性), 在弹出的属性页中选择Visual项目,改变Position, Rotation, and Size 中的RZ(绕Z轴方向旋转的角度)为45,使Processor偏转45度角放置。点击Apply 和OK保存设置。更改后布局图如图12-3所示:

说明: 所有固定实体资源都可以通过这种操作来改变摆放的角度,故本章后面的类似实体摆放将不再截图描述操作细节。 第3步:在模型中加入Queue和Separator 从库中拖放一个Queue和一个Separator到模型中。如图摆放它们的角度和位置。 其中Queue和Separator的摆放角度(RZ值)都为45度。如图12-4所示: 第4步:在模型中加入Conveyor(传送带) 拖放两条Conveyor到模型中。 更改Conveyor的摆放角度和布局。 先改变Conveyor属性页中的RZ值为-45度。 双击Conveyor打开参数页,点选Layout项目。 更改section1中得length数值为5; 点击Add Curved添加一段弯曲得传送带,设置其radius为3。 点击Apply和OK保存并关闭窗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