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运算(课标解读)

混合运算(课标解读)
混合运算(课标解读)

《混合运算》课标解读

本单元是学生系统掌握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两步)的重要单元,是学生学习第二学段两步以上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加减、乘除或乘加、乘减的两步式题,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本单元主要包括“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和“解决简单的需要用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两方面的内容,重在梳理并教学混合运算的顺序。

一、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逐步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对以前学过的同级运算、含有两级运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回忆,引导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学习,学会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的运算顺序,能正确按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由于学生是首次接触脱式计算,以此,在课程实施中,教师要加强板书示范,采用画下划线、标箭头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过程。

2.通过解决“跷跷板乐园”等情境中的问题,呈现矛盾冲突,在自主探索、对比交流中,使学生理解数学上对于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规定的合理性,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的运算顺序。例如,在例2的教学中,在学生交流各自算法后,对7+(4×3)这一算式的运算顺序进行重点解读,以“为什么要加括号?”等问题,结合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道理,顺势引出同样能够正确反映运算顺序且简单的算式“7+4×3”,最后通过“7+(4×3)”“7+4×3”两个算式的对比,使学生体会运算顺序的规则用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唯一性及追求简洁的数学表达的目的,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

3.通过适量的专项练习、对比练习、综合练习等练习活动,培养学生先思考运算顺序再计算的解题习惯,巩固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的运算顺序,形成按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的技能。

4.设计“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根据表格,列综合算式的能力”“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等练习,让学生在独立完成、反馈交流中,逐步学会合理使用小括号,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逐步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在课程实施中,要充分利用教具动态地化解练习难点,如在联系十一第9题的练习中,教师可将各个题目的被减数、减数,被除数、除数用磁性板条贴于黑板上,根据需要进行移动,让学生经历综合算式的形成过程,同时指导学生规范地读出含有小括号的算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

二、利用学生已有的解决“连续两问”应用题和列综合算式是知识经验,借助色条图,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需要用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创设“烤面包”“买面包”“挖水沟”等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解决“连续两问”应用题的知识经验,把已知信息在色条图上表示出来,直观地发现和提出中间问题,并借助色条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为解决问题提供直观的支撑。

2.通过适量的练习,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讨论交流中,逐步理解和掌握借助色条图理解问题(两步计算)的策略,在反思、总结中,让学生明白“要解决需要两步计算的问题,必须先解决中间问题”的解题思路,从而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需要用两步计算才能解决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准确计算、规范书写等学习习惯,同时更要注重指导与鼓励,让学生尽量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解题思路,学会认真倾听,理解他人想法,逐步实现算法的优化,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本单元在混合运算的教学中,要加强脱式计算书写格式规范性的指导,要采用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中间问题”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要充分利用色条图帮助学生列综合算式来解决问题,但要把握好画“线段图”的度。

(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材分析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分数四则计算和简单应用的基础上,主要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是五年级教学的分数知识的综合、提高和总结,对掌握和应用分数知识有很大的影响。在内容的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教学计算,例题的内容容量很大。例1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包括按运算顺序计算和应用运算律简便计算。在这道例题中,既要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迁移过来,还要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把按运算顺序计算和应用运算律简便计算有机结合起来,把口算和笔算结合起来,组建四则混合运算的认知结构,有益于理解和掌握计算知识,形成实实在在的计算能力。 第二,教学解决实际问题,例题的编排细致。本单元解答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一般列综合式计算。提出这个要求有两点原因:首先是前面刚教学了四则混合运算,学生具备列综合算式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六年级(下册)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要以现在的综合算式的数量关系为依托。 教材里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都是两步计算的问题,这些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为此,编排了两道例题。例2及“练一练”都是先求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再求总数的另一部分是多少。例3及“练一练”都是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再求比这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两道例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把第三单元里学到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个数量关系与实际生活中的其他数量关系联系起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不教学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传统教材教学分数乘法应用题之后还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而且把除法应用题与乘法应用题对称编排。本单元只编排分数乘法问题,不教学除法问题,要突出“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因为分数乘法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它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能迁移到稍复杂的百分数问题中去。 一、一题两解——既含运算顺序,又含运算律的内容。

《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没有括号的同级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4-5 页例1和例2《四则运算》。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4-5页例1和例2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为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例1通过应用加减法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来明确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例2以“冰雪天地”接待游人的信息为素材,通过解决“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引导学生观察所列混合算式,明确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在例1、例2的基础上,教材总结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教材在例题呈现上注重学生多样化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生活中,生活中就有数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运用四则运算顺序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突破重难点的设想:引导学生画线段图表示相应的数量关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学生在组内交流,在全班反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白板。 【教学过程】

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四年级第二学期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四则混合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 教学关键: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写出综合算式(幻灯出示) ⑴145÷5=29 179 - 29 = 150 综合式: 2、说出下运算各题的运算顺序 ⑴120-144÷18+35 (158+37)÷(64-45) 第1题由学生说教师标运算顺序;第2题由学生自己标运算顺序。 指名讲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

⑴出示尝试题347+45×2-4160÷52 学生同桌互说运算顺序 ⑵学生尝试练习 ⑶学生反馈做的快的同学板演在黑板上。 =347+90-8 =437-8 学生互相评价 =429 2、教学例2 ⑴出示尝试题(58+37)÷(69-9×5) 学生同桌互说运算顺序哪两步可以同时计算,为什么? ⑵学生尝试练习 ⑶学生反馈做的快的同学板演在黑板上。 =95÷(64-45) =95÷19 学生互相评价 =5 3、集体练习 1515-15×(94+54÷9)1420+580-64×21÷28 ⑴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 ⑵学生独立运算 ⑶学生反馈

三、文字题练习 1、280减去320除以20的商,差是多少? 学生读题并说明数量关系 280-商=差算式280-320÷20 2、52加65的和,除以13,商是多少? 学生读题并说明数量关系 和÷13=商算式(52+65)÷13 3、比较 为什么第2题要添小括号而第1题却不需要? 65-345÷23 56×(33-21) 四、课堂作业 课本第12页第2题的3、4两小题。第3 题共6小题。板书设计: 四则混合运算 347+45×2-4160÷52 (58+37)÷(69-9×5) =347+90-8 =95÷(64-45) =437-8 =95÷19 =429 =5 1、280减去320除以20的商,差是多少? 280-商=差算式280-320÷20 2、52加65的和,除以13,商是多少?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 在教学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加、减、乘、除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还初步接触了乘加、乘减的计算。本单元教学混合运算,把计算题从加减或乘除的同级运算扩展到加(减)乘(除)不同级运算,要求学生体会并掌握运算顺序的知识,学会使用递等式表示运算过程与步骤,初步运用混合运算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混合运算是对四则计算的综合应用,进行混合运算能够更好地掌握加、减、乘、除法的口算与笔算。进行混合运算,要认真分析算式里有哪些运算,要联想并遵循有关的运算顺序规定,要按运算顺序逐步计算,这些思考能够提高演绎推理的水平。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可以分步列式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计算,如果列综合算式,就要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混合运算方便了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整数的混合运算以两步计算为主,一般不超过三步。两步计算的算式里通常只有两个运算,只应用一条运算顺序。三步计算的算式里通常有三个运算,进行第一步运算往往要同时兼顾两条运算顺序。显然,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比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容易得多。教科书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单元只教学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编排三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表: 例1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例2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例3 小括号的作用,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从表格里可以看到,教科书把“算式中有乘除法,也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这一条运算顺序,分成“有乘法也有加减法”“有除法也有加减法”两段,各编排一道例题教学。这是因为本单元只涉及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在含有不同级运算的式子里,只会是乘法与加法、乘法与减法、除法与加法、除法与减法四种情况,不可能既有乘法与除法,又有加法与减法。先编排乘法与加法或减法的混合运算,再编排除法与加法或减法的混合运算,降低了认知难度,能够方便教与学。 在一个混合运算的算式里,如果加上小括号,就会改变算式原来的运算顺序。例3教学小括号的知识,既要学生认识小括号,知道其作用,又要学生体会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知道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 (一)联系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运算顺序 运算顺序是进行四则混合运算应该遵循的规定,是人类在长期实践与计算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共同规则。人们都遵循运算顺序,才能保障计算结果唯一且一致。为什么在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除)法?为什么要先算小括号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最新版本)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整数四则运算方法,会列分步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然学生也曾学习过一些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但这些试题要么是同一级运算,要么是乘加、乘减算式,都是乘法在前,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的,因此本单元着重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且乘除法在后需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的两步式题,书写格式上,则首次要求用递等式显示计算过程。这一内容很重要,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所以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打下的基础。 三、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这节课要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2)让学生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让学生在学生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结合教材的编写和本节课的特点我认为 教学重点:用递等式显示计算过程的格式。 教学难点: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四、教具准备:教学光盘和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习为立足点。将设计以下的几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练习 (2)说出先算什么,再计算。 560+4×2 20-15÷3 学生在纸上直接进行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由学生小结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很多同学都喜欢下棋,本周兴趣小组要开展棋类活动,老师准备购买一些棋具。 我们一起去看看老师买棋时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1、出示主题图。这是一道购物的实际问题,遇到这类问题你马上会

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材分析

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材分析本单元在分数四则计算和简单应用的基础上,主要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是五年级教学的分数知识的综合、提高和总结,对掌握和应用分数知识有很大的影响。在内容的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教学计算,例题的内容容量很大。例1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包括按运算顺序计算和应用运算律简便计算。在这道例题中,既要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迁移过来,还要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把按运算顺序计算和应用运算律简便计算有机结合起来,把口算和笔算结合起来,组建四则混合运算的认知结构,有益于理解和掌握计算知识,形成实实在在的计算能力。 第二,教学解决实际问题,例题的编排细致。本单元解答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一般列综合式计算。提出这个要求有两点原因:首先是前面刚教学了四则混合运算,学生具备列综合算式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六年级(下册)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要以现在的综合算式的数量关系为依托。 教材里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都是两

步计算的问题,这些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为此,编排了两道例题。例2及“练一练”都是先求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再求总数的另一部分是多少。例3及“练一练”都是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再求比这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两道例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把第三单元里学到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个数量关系与实际生活中的其他数量关系联系起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不教学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传统教材教学分数乘法应用题之后还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而且把除法应用题与乘法应用题对称编排。本单元只编排分数乘法问题,不教学除法问题,要突出“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因为分数乘法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它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能迁移到稍复杂的百分数问题中去。 一、一题两解——既含运算顺序,又含运算律的内容。 例1求做两种中国结一共用的彩绳数量,由于这个实际问题具有特殊性(两种中国结的个数相同,两种中国结每个用彩绳的米数不同),所以它有不同的解法。教材充分利用这一特殊性,让学生按不同的思路列综合算式解答,能有两个收获:第一个收获是体会分数四则混合

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

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 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一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四则混合运算练习一》。 本人将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向各位评委进行汇报。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9页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和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以及加减乘除混合三步计算的基础上的练习课。 本节课是学生在通过第一课时的探究、自主学习得出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但没有通过一定量的训练,还没有达到熟练度的基础上教学的。 而四则混合运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运用十分广泛,又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和科学知识的基础,因此是小学生必须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与技能。 、教学目标的确定 新课程标准对于练习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指出巩固与加深哪些新的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等;如何对知识进行梳理、归类、比较;采用哪些措施和方法组织有效的练习。 进行哪些综合运用知识的训练;形成哪些数学基本能力;获得哪些积极的情感体验。

因此,我根据教学内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能解决实际问 题。 2、通过让学生尝试计算,体验到数学知识在学习上的迁移性。 3、在计算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渗透事物之间相互 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思想。 重点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计算。 难点能正确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说出算理。 三、教法、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教学中,不是老师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在老师的指引下,让学生自己学,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 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本节课我利用情境、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以"多媒体课件" 为载体,以观察、比较、分组讨论和应用及计算为主线。 引导学生以" 观察、对比、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和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应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 、tri 、八、-、r^ 课前交流

四则混合运算单元教学设计

图创设了“冰雪天地”为学生展示了雪地里活动的才场景。从活动区域指示牌上可以看出滑雪区、滑冰区和冰雕区,场景中还给出了三条信息: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这些信息给学生提出问题提供了数据,由此引出相应的例题。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实例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法则等知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学情分析:运算顺序学生以前接触过,简单的脱式计算也涉及到,但在实际操作中问题却很大,有相当多的孩子写完算式接着就开始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甚至遇到不够减的时候还把被减数和减数颠倒位置。学生在学习上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对脱式计算的格式的书写问题也很多,主要是把先算的部分写在等号后面,不计算的把它扔在一边,什么时候需要了再写出来,出现了上下算式不相等的情况;还有的把先算的部分写前面,任意颠倒数字以及运算符号的顺序,导致计算结果出错。 第一课时 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课本1-5页例1、例2,练习一1、2、3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索,交流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运用综合算式解应用题 教学准备:主题挂图 教学设计: 一、课前自学,预习要求 1、看:课本P1-5,例1‘例2 2、想:图中人们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 “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 3、做:列式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 246+83-157 357÷3×59 尝试做第5页做一做 二、自学反馈 1、检查预习作业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交流讨论 三、关键点拨 1、自学例1 (1)出示主题图

《四则运算》教材分析

《四则运算》教材分析 通过前面七册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编排本单元的目的是对以前的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方面: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例1~例3);混合运算的顺序(例4);解决问题(例5)。 一、主要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在复习已学过四则运算的知识的基础上,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进行概括。在学生已经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归纳总结。这里第一次出现中括号,使四则混合运算方面的知识趋于完整。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即:四则运算的意义,每种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本单元的内容安排如下: 从上面可以看出,本单元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次。 1.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例1——例3).学生在前七册教材中,对整数四则运算已经有了较多的接触,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并掌握了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关系进行抽象、概括,使学生对每种运算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是学习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意义的基础,对于四则运算意义认识的提升,将为学习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关系打下基础。 2.四则混合运算(例4)。四则混合运算和运算顺序是计算教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本单元在学生已学过的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初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的基础上,认识中括号,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概括和总结。由此,不仅使学生丰富了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也为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好基础。为进一步学习代数运算做好准备。

3.解决问题(例5)。本单元设置用两、三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旨在让学生合理灵活的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感受、领悟优化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则运算的意义、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3.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4.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建议 1.让学生经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会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积累了丰富的有关加、减、乘、除的意义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再以“为什么要用加(减、乘、除)法计算?”引导学生思考,概括运算的意义。例如教学加法的意义时,可放手让学生解决“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这个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经历把814 km与1142km合在一起,即把814与1142合成一个数的计算过程,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之后,通过“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引导学生思考:加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在此基础上,概括加法的意义,进而概括说明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由解决问题到概括出加法的意义,是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重视归纳整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本单元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概括四则运算的意义,丰富、梳理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知识。教材设置了4道例题,依次教学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0的运算特性,四则混合运算等教学内容。教学中,教师要纵观全局驾驭教材,适时引导学生把分散学习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逐步完善知识结构。例如,在概括四则运算的意义之后,可引导学生用图表的形式,归纳整理知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优质课“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数学教学设计

优质课“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数学教学设计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教材简析]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基础是: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加、减、乘、除计算、以及整数小数四则运算中运算律的使用。由于有了大量的知识基础,教材安排了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类推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发现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例题的设计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随后的练一练让学生巩固了计算方法,提高合理灵活使用运算律的能力。练习十五中还安排了使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使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重温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谈话:中国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工艺制作,元旦时我们班将用它来装扮教室。 2、出示场景图:小的中国结每个用4分米彩绳,大的中国结每个用6分米彩绳。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

多少米? 3、学生口头列式,说说运算顺序。 4、提问:两种方法,哪一种计算更简便?为什么? 4、小结: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还可以使用运算律使计算更简便。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在具体的情境中再现旧知,为新课的教学打下了稳固的知识基础,埋下了情感、思维体验的伏笔。] 二、主动探索,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出示例1的场景图,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2/518+3/518(2/5+3/5)18 2、交流两种算式的不同思路:列式时你是怎样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和教案

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在整理混合运算顺序时,是结合解决现实的数学问题进行的。教学目的是是学生在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体会、理解运算法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系统地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算法规则。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积累了关于四则混合运算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的运算规则,因此在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时,采用老师教导运算法则,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并能正确计算三步混合运算式题。 2.强化学生对于小括号的概念,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使所有学生明确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 4.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认真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五、教学难点: 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脱式过程中避免出现遗漏和不等式。 六、教具准备:小黑板、数字和运算符卡片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引入课题。 口算:(卡片) 81÷9×3 20+3×4 3×9÷3 100÷4-21 18-2×7 24÷6×3 7×3+2×3 40-5×7 18÷3-4 64÷8-2 20-30÷5 7×4-10 (二)呈疑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三)学习新课 出示例1:计算 68-100÷5×2 出示例2:计算 74+100÷5×3,并根据下面问题进行思考: (1)这道题包括几级运算? (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同桌同学互相讨论一下,然后在各自的练习本上试做。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给予具体指导。 出示例3: 计算:(1)35+7×(11-8) (2)35+7×11-8 让学生计算出答案后,教师提出问题:上面的两道题的数字、运算符号和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让学生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四则混合运算法则: 只有加、减法混合的运算,从左到右,谁在前先算谁; 只有乘、除法混合的运算,也是从左到右,谁在前先算谁;

四年级混合运算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教材初步教学了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学生已经知道: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应先算除法;算式里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继续教学混合运算,算式里都有三个运算符号。结合运算教学,在“想想做做”里还安排了许多需要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选择适宜的呈现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教学运算顺序和混合运算,既要让学生知道并遵守规定,还要让他们体会这些规定的合理性。本单元教学的混合运算内容比较多,教材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1)联系现实素材,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运算顺序。 第35页例题进行两个积相加的三步计算,两个乘法可以同步计算是这道混合运算的教学重点。教材设计了一个购物情境,求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一共要多少钱。解决这个问题只要把象棋的总价和围棋的总价相加,需要先分别算出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的钱,这两个总价没有谁先算、谁后算的必要。所以在列出的综合算式里应先算乘法,而且两个乘法可以同步完成。学生在这样的现实情境中理解了运算顺序。 第39页例题教学中括号,涉及到什么时候需要中括号、有中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顺序运算两点教学内容。教材选择兴趣小组活动这个素材,已知合唱队84人,求合唱队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需要先算出美术组的人数。但是,美术组人数是通过(8+6)×2求的,如果列出84÷(8+6)×2则出现一个矛盾:按原有的运算顺序不是先算美术组的人数。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要用到中括号。在84÷[(8+6)×2]这个综合算式里,先算美术组有多少人应该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学生联系实际问题的解决步骤,体会了中括号的意义,体验了运算顺序。 (2)以已有的运算顺序为依据,通过演绎推理解决稍复杂的混合运算。 第35页“试一试”150+120÷6×5里有乘、除计算,还有加法计算,和例题的不同之处是这里的乘、除计算不能同步进行,必须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第37页例题300-(120+25×4)是有小括号的算式,在小括号里既有乘法、又有加法,还需分两步计算。这两道混合运算题里都有学生以前未接触过的内容。 在这两道题里不教学新的运算顺序,而是教学如何准确、灵活地运用已有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教学策略是让学生在独立计算的时候进行演绎推理,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算步骤——按次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既发展数学思考,又提升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在演绎推理过程中,回忆起相关的运算顺序和规划计算步骤是重要环节。提升混合运算能力,不能疏忽反思,要经常积累体会。 观察算式里的运算符号,获得的视觉信息作用于大脑,激活了贮存的运算顺序。如看到150+120÷6×5这个算式里的加法、除法和乘法,就会想起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法。看到算式300-(120+25×4)里有括号,就会想到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因此,进行混合运算首先要仔细观察算式,了解其中有哪些运算。各次“想想做做”里安排的“比一比、算一算”,同组的几道算式里的数都相同,运算符号及括号的位置不同,应用的运算顺序随之有所变化。这些练习有助于学生细致地观察算式,加深对运算顺序的认识。 150+120÷6×5和300-(120+25×4)这两道混合运算题,第一步先算什么,都不是一条运算顺序的规定就能最终确定的。在前一道算式里先算除法,还因为在120÷6×5这部分有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顺序。在后一道算式里先算小括号里的乘法,还因为有先乘后加的顺序。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就寓于这样的数学思考之中。 一道式题算完以后,回顾一下所用的运算顺序以及计算步骤,从中获得体会就是在总结、积累计算策略。每次反思的时间不需要多,往往瞬间就能完成,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学生这样做。

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

“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第一课时,这是一节新授课。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并熟练掌握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在第二阶段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做好铺垫,也为学生学习后面更加复杂的混合运算打好基础。本节课内容有第1~2页例1 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一第1~3题。例一结合生活实际,过年买灯笼,做灯笼,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实物开始,逐步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二透过一道带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试题,想学习新知,复习旧知,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对知识进行巩固提高。 二、教学目标 为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并在实际教学中体现三维目标的整合,依据课标要求,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小括号在四则混合 运算中的作用,能正确地进行散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没有括 号和带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3.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在生活实际中。 三、教学重、难点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经历探索三步混合运算顺序,并掌握这个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三步的没有括号的以及带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四、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儿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以学生资助探索为主,以老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 基于对新教材新课标的的理解,并且体现出数学的思想以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我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教学开始之前,我会出示两个大题1、2 题, 1.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各题。 (1) 185-51+49 (2)5X 107-79 (3)819 - 3 X 3 2.计算下面各题 1) 185-( 51+49) (2)5X( 107-79) (3)819 -( 3 X3) 教师:请学生用以前已经学习的并熟练掌握的知识解决题目,通过PPT出示两个大题的计算结果,对同学们强调,运算顺序不能轻易改变,失

2017年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材分析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材分析 三年级教科书里已经初步教学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学生已经初步知道: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应该先算乘法;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应该先算除法;算式里有括号,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继续教学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算式里一般都有三个运算符号。要形成“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应该先算乘、除法”的认识;还要了解中括号,以及“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后算中括号里面的运算”的顺序。结合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还编排许多需要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运算顺序,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表: 例1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概括出“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 例2小括号里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应用“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 例3中括号以及含有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从表格里可以看到,三道例题教学的都是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及其应用,没有编排解答三步计算实际问题的例题。这是因为学生已经具有解答三步计算实际问题的知识与经验,本册教科书第五单元教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完全可以应用于本单元,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主要方法。

(一)选择适当的呈现方式,体验运算顺序 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套完整而合理的规定。教学运算顺序和四则混合运算,既要让学生知道并遵守人们的共同规定,还要让他们体会这些规定的合理性。本单元教学的四则混合运算内容比较多,教材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帮助学生在具体的计算情境里体验和理解运算顺序。 1. 联系现实的素材,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运算顺序。 例1计算12×3+15×4,这是把两个乘积相加的三步计算,算式里的两个乘法可以同时计算是这道例题的教学重点。教材设计了一个购物情境:每副中国象棋卖12元,每副围棋卖15元,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一共要付多少元。解决这个问题只要把3副中国象棋的总价和4副围棋的总价相加,需要先分别算出3副中国象棋的钱和4副围棋的钱,这两个总价没有规定谁先算、谁后算的必要。所以,在列出的综合算式里,应该先算乘法,而且两个乘法可以同步完成。学生在这样的现实情境里,体验了运算顺序。 2. 以已有的运算顺序为依据,通过推理解决稍复杂的混合运算。 例1后面的“试一试”计算150+120÷6×5,算式里有乘、除法,还有加法。与例1不同之处是这里的乘法和除法不能同步计算,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例2计算300-(120+25×4),是有小括号的算式,小括号里面既有乘法,又有加法,需要分两步计算。计算这两道混合运算题,需要准确而灵活地运用已有的运算顺序知识,合理规划

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案例

微课题研修案例 《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复习课 学校:黄堡镇王益区黄堡镇逸夫小学姓名:张焕焕

【教学内容】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复习。 【教材分析】 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是学生进行简便运算的依据。灵活地运用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不但能提高计算的速度,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所以在复习中,注重学生对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的理解、记忆,再加以灵活运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这是非常必要的。 六年级学生,有关运算顺序、方法都明白,清楚。学过整数、小数、分数的简便计算,学过简便计算的五大定律与三大性质。但本班学生缺乏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再加上基础参差不齐,所以, 相当一部分学生严重缺乏学习责任心和吃苦精神,计算不达标学生的比率达1/3之多。 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搞清所学过的运算定律和性质有哪些,分别用字母怎么表示,语言怎么叙述,达到全面巩固理解的目的。其间,分别插入适当判断、填空练习,以帮助学生理解及灵活运用。另外,利用积、商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使学生在观察推导中理解积、商的变化规律实际上就是乘法运算定律的具体体现,同时,也为简便计算打开多种途径。最后出示四道简算题,让每个学生动手动脑,以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四则运算的定律, 是否能灵活地运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正确、合理、灵活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良好审题习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计算的乐趣,不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及正确的运用定律性质进 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引出新课。 1、观察3/10、7.4、8、125、5.4、7/10这六个数,你有什么发现? ① 这些数是整数、小数和分数。 ② 从计算的角度考虑这些数可以干什么?(凑整) 2、请你根据这六个数编出三道口算题。 3、对三道口算题再加工,请你继续计算。 你想说点什么?(强调:不能为了凑整,而不顾运算顺序。) 二、回顾旧知。 1、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整数四则运算时,已经 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哪些运算性质?” (指名回答并相机板书)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复习这些定律和性质及其应用。 (板书:四则 运算的定律和性质复习) 7/10+3/10= 745.4二 8 X25= 3/10+7/10 20= 7.4-5.4 0.9二 24^8X125= 减法的性质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除法的性质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

————————————————————————————————作者:————————————————————————————————日期: ?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说课课题)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设计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认识和理解。 一、首先是说教材 1.教材分析《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青岛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章第1节的内容。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分数乘除法基础上,对分数乘除法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这节课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如果对所抽到课题熟悉可以详细点)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需要结合一下实际的教学内容)(2)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问题、发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 判断.概括,类比,归纳的分析的能力。 (3)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 的态度。,让学生真正体会感受到合作学习的愉快与收获。(要体现数学生活化) 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打破了传统概念教学的规律,从过于注重概念教学的本身转化到更加专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引导学生掌握认知目标。 3.重点、难点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认为本课的

《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

《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整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教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3节《括号——即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设想,不妥之处,恳请各位教师指正。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教材地位作用分析)——参考教学参考书 《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整数)》是计算教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也是在学生已初步学过无括号的加减、乘除、积(商)之和(差)等混合运算及其运算顺序,初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的基础上,认识中括号,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概括总结,不断丰富计算知识,初步形成和提高计算能力,为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也为进一步学习代数运算铺路奠基。 二.学情分析(根据考评要求,可不说) 因为年龄特征决定了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奇好动,虽具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同时又存在个体差异,多数学生思维活跃,数学兴趣浓厚,表现欲望强烈,少数学生缺乏积极性,学习被动,基础较为薄弱;部分学生新知基础遗忘。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具体情境问题案例,探索发现、认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及小括号、中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与技能,体会括号的作用,并能正确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表达、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与团结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使学生在探索新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思维的严密性和数学符号的普遍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数学兴趣与学习自信心(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与理解,本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则混合运算例4》说课稿

《四则混合运算例4》说课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四则混合运算例4》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四下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例4(两个商(积)之和(差)的混合运算)例4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乘除混合运算、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体会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2、本课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指出:要确立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用小括号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2)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通过思考、自主探究,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探索精神、协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3、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课程标准的指导

下,并结合解决问题教学的特点,我认为教学中成功的关健在于: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 、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差异,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思维,这就是学生的实际。教学要越贴近学生的实际,就越需要学生自己来探索知识,包括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2、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