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认识人民币

大班数学:认识人民币
大班数学:认识人民币

大班数学:认识人民币

一、活动目标:

1、感知、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元名称:元、角,学习简单的人民币兑换。

2、积极参与活动,了解人民币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知道人民币上有我国的国徽,要爱护人民币。

小结:(1)形状不同,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圆形,我们把长方形的钱叫纸币,把圆圆、硬硬的钱叫硬币。

(2)1后面是“元”的,它是1元钱,1后面是“角”的,它是1角钱,前面数字是5,后面是“角”字的,是多少钱呢?以此巩固认识。(3)这些钱上都有图案和数字,以及我们国家的国徽,它是我们国家的钱,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人民币,我们要爱护我们国家的人民币。

(4)1串糖葫芦1元钱,2串多少钱?5串呢?怎样来付钱?5元钱:

可以是5个1元,也可以是1张5元等。

(5)一个棒棒糖1元钱,10个棒棒糖多少钱?怎样付钱?10元钱:可以是10个1元,也可以是2张5元,还可以是1张5元和5张1元等。

(6)5个1角=5角,10个1角=10角=1元

(7)1张5元钱,想买1本3元钱的图书,应找回多少钱呢?

二、指导意见:

(1)利用假期休息时间,带孩子去逛商场、超市等地方,详细看一看大人如何购物、如何使用人民币,让孩子自己去购买一些物品。(2)和孩子进行买东西的游戏,练习钱之间的兑换与找零等。

幼儿园学前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范文2020

幼儿园学前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范文2020 幼儿园数学教师通过让幼儿认识人民币,了解其颜色、图案、种类及用途;能熟练、准确地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以下是整理的幼儿园学前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幼儿园学前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范文一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十元以内人民币,并能说出他们的单位名称。 2、学习看钱币上的数字,知道钱币可以用来购买相应同等币值的商品。 3、学会遵守秩序,有礼貌地与人交往,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与在超市做营业员的幼儿做好事先的购物安排。 2、10、5、2、1元的人民币若干,10元以内人民币人手一份。

3、音乐、录音机、小篮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一)游戏:《开火车》复习10以内的加法。 (二)以变魔术形式分别出示1元、2元、5元、10元的钱币,让幼儿认识,并说出钱币的名称。 教师:魔术、魔术、魔术变变变,这些是什么?你们知道它们各自代表多少钱吗?(10元、5元、2元、1元)这些钱是哪个国家?(中国)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人民币)人民币有什么用途? (三)引导幼儿分别观察钱币正面和反面的图案,并读一读上面的数字。 教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和人民币做朋友,看看他们有什么特征? (四)幼儿学习用10元兑换5元、2元、1元。 教师:小朋友,我考考你们,10元的人民币可以兑换几张1元?又可以兑换几张5元?还可以兑换几张2元?引导个别幼儿进行操作,并请幼儿出自己是如何兑换的。

二、组织幼儿观看软件图片,引导幼儿了解人民币的兑换过程。 小朋友,真聪明,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商店里的顾客是怎样购物的。 三、组织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物品图片及价钱进行尝试购物。 今天,我的商店要开张了,我的店里有很多物品买,我们来看看哪些东西,它们卖多少钱?教师当售货员,小朋友当顾客,进行游戏3—4次游戏。 四、幼儿进行角色游戏 1、请几名幼儿当售货员,部分幼儿是顾客。提出超市购物要求:明天,我们要出去冬游活动,为冬游活动准备一些小食品,每个小朋友就用自己蓝子的钱,每个小朋友事先考虑好,要买什么东西,观看商品的价值,然后用自己以有的钱范围内购物。 教师:现在我们出去购物了 3、来到超市,自主购物。教师指导幼儿观看商品的价值,购满需要的商品。 4、到柜台结帐。自己核对商品和价钱。 5、组织幼儿讲述自己买了什么东西?用了多少钱。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中州实验学校:郭瑞平 说课流程: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 一、说教材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人民币”。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学会这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 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并要“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为了突出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在这方面做了精心的安排。如主题图出示了3幅逼真的购物、乘车、存钱的画面。,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认识单位是角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3.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和节约用钱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教学难点:人民币的等价兑换。 二、说教法、学法

一年级的学生爱玩、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购物,换钱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认识人民币的功能和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设计看钱、认钱换钱、摆钱等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人人参与、各个动手,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自己寻找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模拟钱币。 (学生回答钱)。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使用钱?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还叫什么?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自己使用钱的例子。并说出我们国家的钱还叫人民币 出示一位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 师:谁能说一说零花钱可以用来干什么? (教育学生:不乱花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献爱心等。) 师:看来人民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人民币的知识。(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设计目的:这一设计是让学生了解人民币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教育学生保管好自己的零花钱,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养成节约的良好品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认识人民币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用过哪些人民币? 学生发言。 师:大家用过的人民币有的是几元的,有的是几角的,还有几分,你们知道吗?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常用单位(不过分这个单位,现在我们这里已经不用了)。(板书:元角分)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 执教老师:李婷活动目标: 1. 感知、认识5 元以内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元、角。学习简单的人民币兑换。 2. 积极参加活动,了解人民币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3.让幼儿了解人民币,要爱护人民币。 活动重点:感知、认识10 以内的人民币,并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元、角活动难点:能进行简单的人民币交易。 活动准备: 1. 面值为1角、5角、1元、5元的纸币,1角、5角、1元的硬币。 2. 各种各样的书若干。(上面标有价格) 3. 1 元、5 元、10元纸币若干。 4. PPT. 活动过程: 一. 谈话活动。导入主题。师:小朋友每天吃早点、买零食、买铅笔是,我们要用到什么?幼:钱 师: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要用到钱(人民币)?幼:玩游戏、逛超市。 师:你们在买东西还遇到过什么困难?幼: 不知道该付多少钱、找多少钱。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人民币,学了后希望可以帮小朋友们解决困惑。二.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1. 出示PPT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提问:这些钱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幼儿自由回答。 师小结:形状不同,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圆形。我们把长方形的钱叫做纸币,把圆圆的、硬硬的钱叫做硬币。 2. 引导幼儿观察纸币和硬币的不同,分别是多少钱? 3. 观察纸币“ 5元”(有图案、数字、毛泽东图像……是我们国家的钱,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人民币,我们要爱护我们国家的人民币) 4. 观察硬币“ 1 元” (面额、菊花) 三.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幼儿学习人民币的不同取发。 小朋友都认识了人民币,现在, 我用它买一些糖葫芦,看看值多少钱? 1.1 串糖葫芦2 元钱,2 串多少钱?怎么来付钱? A. 幼儿探究不同的取钱方法。 B. 师小结:4元钱,可以是4个1元。 2. 1 瓶牛奶3 元钱,3 瓶多少钱?怎么来付钱? A. 幼儿探究。 B. 师小结:9元钱。可以是9个1元,也可以是1个5元和4个1元。 3.1 个饼干2元钱,4 个多少钱?怎么来付钱? A. 幼儿探究。 B. 师小结:8元钱。可以是8个1元,也可以是1个5元和3个1元。

幼儿园教案 《认识人民币》

大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其颜色、图案、种类及用途;能熟练、准确地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学会简单使用人民币,锻炼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等。 3、教育幼儿爱护人民币,从小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通过活动对幼儿渗透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100元、50元、20元、10元等八种不同面值的纸币和1元、1角的硬币,了解它们的颜色、图案。 2、难点:练习正确使用人民币,购买家乡特产,。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幼儿人民币学具若干套、压岁包一个。 五、课时安排: 共两课时(本节为第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安静律动《请你像我这样做》。 2、谈话,揭题。 (师出示压岁包)小朋友们,请猜一猜这是什么?我们再来一起看看里面有什么?这么多的钱、钞票,我们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叫“人民币”。 3、了解人民币的用途,并引导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人民币是用来干什么的呢?什么情况下用到它?你能说出它们是多少吗? 师小结:看数字可以判断人民币的面值,其实在我的数学奇妙屋里还有很多的方法,快跟我来一起看看吧! 4、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其颜色、图案及种类。 ①、认识不同面值人民币的正面、背面图案、颜色及数字。 100 元红色正面:国徽毛主席头像 背面:人民大会堂 50 元绿色正面:国徽毛主席头像 背面:布达拉宫 20 元棕色正面:国徽毛主席头像 背面:桂林山水

10 元蓝黑色正面:国徽毛主席头像 背面:长江三峡 5 元紫色正面:国徽毛主席头像 背面:泰山 1 元橄榄绿正面:国徽毛主席头像 背面:西湖 5 角紫色正面:国徽苗族壮族人物头像 背面:国徽 1 角棕色正面:高山族满族人物头像 背面:国徽 ②、了解人民币的种类。 长方形,像纸张一样的人民币叫纸币;圆圆的、硬硬的、金属材料做成的叫硬币。 ③、教育幼儿爱护人民币。 5、游戏:看谁说得快又准。 师手里拿着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从中随便抽出一张,让幼儿快速、准确地说出人民币的面值。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一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一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这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是学习人民币计算的基础。 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主题图提供了三种生活场景,揭示了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例1展示了全套人民币,使学生对我国法定货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例2通过换钱活动梳理元与角,角与角之间的换算关系,归纳出主辅币之间的进率,为后面学习人民币的计算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a.学生在生活中已有初步的识别方法和较丰富的使用经验,但是缺乏对人民币清晰、系统的认识;对人民币的附加价值缺乏了解。了解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关系,但没有上升到知识重点的高度。有购买经验,但在支付方式和购买方案上欠灵活。 b.有初步的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经历,但指向、方法不明确。 c.有较强的观察兴趣,但是观察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学生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d.有较强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在交流中有良好的表达意愿,但是倾听意识模糊,小组学习效率有待提升。 三、设计理念 a.新的课程改革提出:数学知识中要加强社会内容,加强社会联

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使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节课在课堂上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b.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c.大班教学小班化自主发展行动研究理念。 四、说教法: 1.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感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a.课一开始我就通过主题图让学生回忆自己的购物经历,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购物经验,将数学融入现实生活当中,使学生感(https://www.360docs.net/doc/3c12030137.html,)到数学是亲切的,是现实的,是触手可及的,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b.在理解元、角、分关系的过程中,我创设了购物情境,让学生帮我取出1元钱,通过交流各种不同的取法,使学生明白1元=10角。 c.换钱游戏:通过师生互换,生生互换,使学生基本掌握元和角之间简单的换算。 d.实践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于是我设计了小小超市购物活动:通过模拟购买不同价格,不同品种的物品,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使学生体会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2.人人参与,发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a.在认识人民币这一部分中,人人参与认知,让学生感受这部分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人民币》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人民币》 活动目标: 1、知道人民币的特征和面值。 2、了解货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前期经验的准备: 幼儿对面值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有初步的认识。 物质准备: 不同面值的硬币和纸币若干、标有价格的玩具若干、幼儿每人带架子10元的不同面值的硬币或纸币,并将它们插在透明的卡片上环节预设: 一、认识人民币: 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幼儿了解:人民币的特征(都有国徽);人民币的种类(纸币和硬币);人民币的面值及相应的汉字。 二、的换算关了解不同面值货币之间系: 1、幼儿展示各自带来的货币,并介绍自己带的10元人民币的组合。 2、出示纸币和硬币的分、角、元,介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0个1分等于1角,10个1角等于1元,10个1元等于10元。)

3、换算练习(教师或幼儿出题) 例:出示5角硬币,可以换几个一角? 出示10元纸币,可以换几张5元?几张2元?几张1元? 三、实践操作(游戏——“买玩具”): 出示一些贴有标价的玩具,请幼儿用自己带来的模拟买玩具。(最好每人能买到一个玩具。) 告诉幼儿这是游戏,买来的玩具可以玩一会儿,以后再用玩具换回自己的钱。(用玩具模拟买卖比较合适,这样幼儿买好了可以玩,如果是食品和其他用品,幼儿不能吃和用,游戏的积极性会受影响。) 买卖过程中的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识别玩具的标价,尝试进行货币的换算。 算错的顾客可以回到座位上继续思考,想好了再买。还可以提供一些可操作的货币,让幼儿边摆弄边思考,降低换算的难度。 活动总结: 《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是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习解决一些和购物有关的实际问题。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能正确、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进行合理、灵活地思考;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正确地收集、整理和加工相关信息;能正确地解决购物时常见的问题…… 要完成上述这些目标,是要依赖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于“人民币”,我觉得学生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对于它的用途,更不用我

人教版《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人教版《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一下《认识人民币》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向学生介绍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让学生们初步了解各种不同面值人民币通过对人民币的认识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础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以后人民币的计算奠定基础新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人民币具有一定的购物经验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对于人民币的面值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将采用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索交流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自己去整理、思考、讨论、展示在这种自主探究和认识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各种面值人民币 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进率:1元=10角、1角=10分

2、充分感受、体验人民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知识内涵(包括人文、历史等)尤其是人民币里所蕴含的数学价值在数学鉴赏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 3、培养学生观察、分类、抽象、概括、类比、迁移的能力与思维品质 4、引导学生学会在熟悉的材料中发现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三、设计理念 (1)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我来介绍人民币”“我会分类整理”等环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给学生较大空间开展探索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独立思考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2)在游戏中巩固深化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比比谁举的快人民币王国化妆舞会等有趣的游戏环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3)探寻数学课中的人文情怀 以人民币这一特殊的材料为载体把数学作为一种文化来上努力寻找“人文性”和“数学味”的结合点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人民币的博大精深、人民币中所蕴涵的丰富的知识内涵以激发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与兴趣以及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同时又能具有浓郁的数学味尽量挖掘出人民币中所蕴涵的数学知识并有所拓展 四、重难点突破

幼儿园大班教案《认识人民币》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认识人民币》含反思 大班教案《认识人民币》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初步掌握用货币购物的基本常识,认识1元内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名称,知道它们的面值是不同的,教育幼儿爱护人民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认识人民币》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认识1元内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名称,知道它们的面值是不同的。 2、初步掌握用货币购物的基本常识。 3、教育幼儿爱护人民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5、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1元内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名称,知道它们的面值是不同的。 2、掌握用货币购物的基本常识。活动准备 每人一个学具盒,内有元、角、分的人民币若干。 在游戏区布置银行、商店。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方式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出示一些学习用品:小朋友你们用的这些东西是谁

给你买?你们想不想自己学着到商店里去买呢?想自己去买,就必须认识钱,现在我们来一起认识钱。 二、幼儿分类操作,区分硬币和纸币。 1、请小朋友摸摸、捏捏、看看这些钱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操作回答,教师总结:圆圆的、硬硬的叫硬币。 长方形的,像纸一样的叫纸币。 3、请幼儿把纸币和硬币分开。 三、认识钱币的面值。 (一)观察硬币的不同。 1、请幼儿观察1元、5角、1角的硬币,它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这些硬币的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图 案不一样、数字不一样。 (二)认识硬币的面值。 幼儿认识硬币的面值,每个硬币上都有一个数字,数字 后面有个字。教师取一枚硬币放在投影仪上,请幼儿观察。 这里有数字1,后面有一字元,这枚硬币是1元,用同样的 方法认识其它面值的硬币。 (三)认识纸币的面值。 1、通过玩《纸币找朋友》的游戏来认识纸币的面值。 2、玩游戏《看谁拿得对》:教师说出1元内的某种人民 币的名称,幼儿迅速从学具盒中取出相应的硬币和纸币。 四、玩购物游戏,学习基本的购物常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是人教版第二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的这种意识还是有的。因此,我根据教材先了解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程度,紧接着来认识面值不同的人民币的币值,通过换算人民币明白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最后进行各种人民币的兑换练习,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 2、教学目标: ①经历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人民币的过程。 ②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③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接受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3、教学重点: 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和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4、教学难点: 弄清楚元角分之间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5、教具学具: 带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二、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认知教学,因此在教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两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2、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同时,对学生进行人民币的保护和不乱花钱的教育,让学生知道每一分钱都是父母用汗水挣来的,要学会合理花钱。 三、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三点: 1、在多种情境中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从中体验探索的成功。 2、在动手操作进行实践活动中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3、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2020年-2021年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人民币

幼儿园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大班 /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认识人民币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幼儿园幼儿园大 班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 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活动意图: 钱,不是万能的可是如果没有钱却也万万不能,它在我们的生活中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 活动目标: 1、认识面值10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初步学习“钱币”的换算。 活动准备: 教具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及1元的硬币若干。 学具人手一份人民币(1元、2元、5元纸币及1元硬币)若干,铅笔若干。记录单若干(见图一)。 活动过程: 1、认识人民币 “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一样吗?”(引导幼儿观察。)

“它们分别是多少钱呢?” “你怎么知道是x元钱呢?”(通过观察钱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 “仔细看看这些钱上都有印有什么?你们知道这些钱共同的名称吗?”(人民币。) 2、让幼儿了解钱的用途。 师:你们知道钱是用来做什么的吗?它对人们有什么用处? 小结:人们通常用钱来买东西,比如我们穿的衣服、裤子,吃的菜等等;钱虽然不能代 表一切但是生活中如果没有钱,我们都难以生活下去。 3、游戏“凑钱”。 (1)教师交待活动要求 “今天老师想到超市去买东西,可我只有一张5元钱,我想把它换成1元、2元的零钱去请你们帮我换,你们想想可换几张1元、几张2元,请你将每种钱的数目在记录单上记录 下来。”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请个别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将活动结果展示出来。 (4)集体检查凑出的每份钱是否都是5元。 (5)讨论我们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凑出5元钱。

大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大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认识人民币 妈咪爱婴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c12030137.html, 2013年05月17日 23:15:26 活动目标: 1.认识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值。 3.通过游戏买文具,初步学习钱币的换算。活动准备:学具:人手一份买文具的作业单。活动过程:一、认识人民币。小朋友这是什么,你们认识它吗? (钱、钞…… 活动目标: 1.认识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值。 3.通过游戏"买文具",初步学习"钱币"的换算。 活动准备: 学具:人手一份买文具的作业单。 活动过程: 一、认识人民币。

"小朋友这是什么,你们认识它吗?"(钱、钞票)"我们熟称的钱,也可以称为人民币,它分为纸钞和硬币。""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通过观察人民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幼儿依次认识l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 二、游戏"买文具"。 "今天我们要去文具小超市逛一逛,请小朋友注意观察,文具超市里都有哪些文具?" (1)幼儿逛文具超市。 (2)幼儿用完整地语句讲述文具超市里文具用品。 "今天我们要来买文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需要多少钱?" 先引导幼儿观察物品的价格.了解小数点前面数字和后面数字所表示的意思。 3)幼儿操作。

三、小组活动。 "今天老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张买文具的作业单,我们也来做一次小顾客,也来买文具。买的时候请小朋友看清楚文具的价格和人民币的面值,然后用线把它们连起来。"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四、活动评价。 大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作者:祝蕊时间:2012-10-22 15:06:04 科学领域 大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已经开始接触到人民币,比如过年时收到压岁钱,跟随大人去超市购物等。设计这一课题,目的在于让幼儿能够更好地认识、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了解一些常识,会简单地使用人民币购物,提供给幼儿更大地探索空间。同时,也将品德教育渗透于其中,正好符合《纲要》中的“各科教学要相互渗透。” 二、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其颜色、图案、种类及用途;能熟练、准确地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学会简单使用人民币,锻炼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等。 3、教育幼儿爱护人民币,从小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通过活动对幼儿渗透爱祖国、爱家乡的 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100元、50元、20元、10元等八种不同面值的纸币和1元、1角的硬币,了解它 们的颜色、图案。 2、难点:练习正确使用人民币,购买家乡特产,。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幼儿人民币学具若干套、压岁包一个。

大班数学公开课《认识人民币》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公开课《认识人民币》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公开课《认识人民币》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公开课《认识人民币》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有不同的面值(元、角)。 2.掌握对10元以内人民币的认识。 3.积极参与活动,了解货币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 10以内“仿真人民币”,各种玩具,画有不同面值人民币的盒子。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提问幼儿:平日吃的东西,穿的衣服,玩的玩具是从哪里来的?幼儿说出是用钱买来的,教师出示“仿真人民币”问幼儿:认识他们吗?他们一样吗?引导幼儿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发给幼儿每人一套“仿真人民币”,让幼儿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让幼儿按要求取出相应的币值,例如,教师说出四元,幼儿取出四张一元的人民币;师说六元,幼儿取出一张一元的,一张五元的人民币,或取出六张一元人民币。 3.游戏活动。教师变成售货员,卖给幼儿玩具,教师说出玩具的价钱,幼儿按量取钱,谁取得既快又准,就把玩具卖给他。幼儿买到玩具后,可以和其他幼儿继续进行游戏,持有不同玩具的幼儿之间可以进行买卖,用“仿真人民币”进行交换。 4.交流小结,让“仿真人民币”回家。每个盒子上都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请幼儿根据盒子上面值的不同,把人民币送到相应的盒子里。 5.活动延伸。在活动区内放置十元以上的“仿真人民币”供幼儿继续探索认识。活动反思《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是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习解决一些和购物有关的实际问题。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能正确、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进行合理、灵活地思考;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正确地收集、整理和加工相关信息;能正确地解决购物时常见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反思的同时要不断地获取学生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认识人民币

一、案例背景: 二、过程描述 (一)、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人民币及1元和5元的面值。 2、初步尝试有计划地使用人民币,感知并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用途。 (二)、活动准备: 课件、记录表、人民币、文具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评析:导入部分非常直接,以“小朋友要上小学要购买学习用品”这一真实情况导入,一下子就能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认识人民币 (一)、认识部分人民币的面值 1、买学习用品要用什么?(钱、钞票)我们国家使用的钱(钞票)有一个名字,你们知道叫 什么吗?(人民币) 2、课件(出示所有的人民币):看,这些就是什么呀?(人民币)你认识哪张人民币?它的面 值是多少? 3、课件(出示数字7):那今天我们要用几元人民币去买学习用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 看!(7元) (评析:这个环节,是在孩子们已经认识了一定的人民币面值的基础上,请他们找出认

识的人民币的面值。由于是利用幼儿的已有经验进行的,在看看讲讲的过程中,孩子们非常主动,达到了进一步巩固和了解人民币面值的效果。)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1角,2角,5角,1元,5元,10元的币值。 2、学习看钱币上的数字,知道钱币可以用来购买相应同等币值的商品。 3、有钱币购买商品的愿望,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与在超市做营业员的家长做好事先的购物安排。 2、请家长为孩子准备不同币值的人民币10元。 3、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教师让幼儿拿出自己带来的人民币,告诉大家:我带来的是几元钱? ◎老师分别出示各种货币的面值,让幼儿认一认。 ◎观察钱币,读一读上面的数字。 2、小组活动。 ◎组织幼儿讨论:钱币有什么用?用钱可以做什么?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币值的人民币? 3、实践活动。 ◎说说自己带了多少钱? ◎提出超市购物要求:明天,我们要出去远足活动,为远足活动准备一些小食品,每个小朋友只有10元钱,每个小朋友事先考虑好,要买什么东西,观看商品的价值,然后在10元的范围内购物。 ◎幼儿相互讨论,作出打算。 ◎来到超市,自主购物。教师指导幼儿观看商品的价值,购满需要的商品。 ◎到柜台结帐。自己核对商品和价钱。 ◎回到教室,互相交流,讲述自己买了什么东西?用了多少钱? 活动反思:

幼儿园大班《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幼儿园大班《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说设计思路: 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是在自我探索、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的《纲要》中也指出要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所以我选择认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人民币让孩子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用一用的方式去认识1元、5元、10元三种钱币的特征采用游戏的形式使幼儿在玩中认识人民币的面值 说活动目标: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目标从两方面设定 1、知识与技能认识三种面值人民币能正确辨认三种面值人民币能用钱币购买相应价格商品 2、方法与过程运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体会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说教材: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它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认识人民币》是大班数学中重点章节内容学习认识人民币使幼儿初步知道人民币的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幼儿动手做数学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幼儿创设实践机会这节课的设计我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把这一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幼儿通过游戏认识钱币 教学重点:认识三种面值人民币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人民币购买相应价格商品教学方法:

幼儿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在数学活动中完成幼儿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经过自身实践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才是最有价值的获得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所以通过用钱币进行商品交换的游戏让孩子们体会到认识人民币的乐趣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活动过程: 这节课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认一认我准备了1元、5元、10元三种钱币(选择这三种是因为他在我们的生活中比较常见)带小朋友认识后请小朋友通过观察想办法快速分辨钱币这一个环节主要是认识钱币让小朋友对这三种钱币有初步印象; 第二个环节是个小游戏通过这个小游戏孩子们可以进一步熟悉钱币; 第三个环节我准备了很多分别贴有1元、5元、10元价格的玩具另外还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三种面值的钱币让孩子们在前面两个环节学习的基础上运用钱币请小朋友利用自己手里的钱币买自己喜欢的玩具这个环节要求小朋友要会分辨钱币面值才能买到自己喜欢的玩具这主要是巩固的过程孩子们在这个环节可以体验到运用钱币交换商品的乐趣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 最后一个环节是小结让小朋友知道人民币有很多面值而且还有其他种类钱币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整节课都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做到了让孩子们玩中学做中学

幼儿园中班数学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含反思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认识面值10元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他们的单位名称,初步了解人民币的用途和使用人民币,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数学《认识人民币》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认识面值10元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他们的单位名称。 2.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 3.初步了解人民币的用途和使用人民币。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本节课重点在于认识和使用人民币和单位名称。 2.难点在于每个环节的衔接。 活动准备 1.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及1元的硬币若干。 2.装有纸币的信封若干份。 活动过程 一、认识人民币 1.出示纸币和硬币,教师介绍我国的钱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概括:我们今天以认识纸币为主) 2. 师:“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是一个样的吗?”(引导幼儿观察) 师:“它们是多少钱呢?你们怎么知道是1元、5元、10元呢?”(通过观察钱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 师:“仔细这些钱上面都印有什么?你们知道这些钱的共同名称吗?”{人民币} 3. 介绍认识人民币单位“元”。 4. 将装有纸币的信封发给每一位小朋友。 师:“小朋友打开信封看看里边信封看看里边有什么东西呀?(钱)那你们说说你们手中拿的是多少钱哪?”(引导小朋友正确运用单位“元”。) 5. 让幼儿了解钱的用途。(钱可以用来买衣服,买菜,买水果,交学费读书,等等,还可以用来捐助有困难的人。) 6. 教幼儿合理的使用钱。 课堂延伸:老师激发幼儿的爱心,鼓励幼儿向右困难的人捐助,带上手中的钱给需要帮助的人送去。 教学反思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思路也很清晰,环节衔接得也挺好的,可能是因为用实物来演示,因此整堂课下来气氛都很好。但是,在介绍单位的时候,小朋友还是没能很好的运用,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慢慢的去引导他们正确运用单位的。 小百科:人民币的单位为元,人民币的辅币单位为角、分。1元等于10角,1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2》 说 课 稿

伊宁县温亚尔乡中心小学 兰梦瑶 2018年4月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容是人教版一下《认识人民币》,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容,主要是向学生介绍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让学生们初步了解各种不同面值人民币,通过对人民币的认识,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础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数的概念理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以后人民币的计算奠定基础。新教材对这部分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人

民币,具有一定的购物经验,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对于人民币的面值,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将采用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索交流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自己去整理、思考、讨论、展示,在这种自主探究和认识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各种面值人民币。 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进率:1元=10角、1角=10分。 2、充分感受、体验人民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知识涵(包括人文、历史等),尤其是人民币里所蕴含的数学价值,在数学鉴赏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 3、培养学生观察、分类、抽象、概括、类比、迁移的能力与思维品质。 4、引导学生学会在熟悉的材料中发现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三、设计理念 (1)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我来介绍人民币”,“我会分类整理”等环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给学生较大空间,开展探索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独立思考,与同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 "Understanding RMB" teaching plan for large class of kindergar ten 编订:JinTai College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集中活动一:数学:钱币换算 活动目标: 1.认识面值10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探索相 同面值人民币不同的换算方法。 3.能在游戏中进行10元以内钱币的换算。 活动准备: 课件、人民币(1元、2元、5元纸币及1元硬币)若干,铅笔若干、记录单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人民币 教师:"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一样吗?"(引导幼 儿观察。)"它们分别是多少钱呢?""你怎么知道是x元钱

呢?"(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通过观察钱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仔细看看这些钱上都有印有什么?你们知道这些钱共同的名称吗?"(人民币。) 二、游戏"凑钱"。 1.教师交待活动要求"今天老师想到超市去买东西,可我只有一张5元钱,我想把它换成1元、2元的零钱去请你们帮我换,你们想想可换几张1元、几张2元,请你将每种钱的数目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幼儿取出钱币卡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请个别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将活动结果展示出来。 4.集体检查凑出的每份钱是否都是5元。 5.讨论我们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凑出5元钱。 6.教师用大统计表和幼儿一起统计5元钱用了几种方法换零钱。 三、练习 1.教师出示一张10元人民币,让幼儿利用人民币卡片探究不同的换算方法,并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人民币》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有不同的面值(元、角)。 2.掌握对10元以内人民币的认识。 3.积极参与活动,了解货币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0以内“仿真人民币”,各种玩具,画有不同面值人民币的盒子。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提问幼儿:平日吃的东西,穿的衣服,玩的玩具是从哪里来的?幼儿说出是用钱买来的,教师出示“仿真人民币”问幼儿:认识他们吗?他们一样吗?引导幼儿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发给幼儿每人一套“仿真人民币”,让幼儿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让幼儿按要求取出相应的币值,例如,教师说出四元,幼儿取出四张一元的人民币;师说六元,幼儿取出一张一元的,一张五元的人民币,或取出六张一元人民币。 3.游戏活动。

教师变成售货员,卖给幼儿玩具,教师说出玩具的价钱,幼儿按量取钱,谁取得既快又准,就把玩具卖给他。幼儿买到玩具后,可以和其他幼儿继续进行游戏,持有不同玩具的幼儿之间可以进行买卖,用“仿真人民币”进行交换。 4.交流小结,让“仿真人民币”回家。 每个盒子上都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请幼儿根据盒子上面值的不同,把人民币送到相应的盒子里。 5.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内放置十元以上的“仿真人民币”供幼儿继续探索认识。 活动反思 《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是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习解决一些和购物有关的实际问题。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能正确、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进行合理、灵活地思考;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正确地收集、整理和加工相关信息;能正确地解决购物时常见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反思的同时要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下面是初中生物《细胞的生活》的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要完成上述这些目标,是要依赖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于“人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一下《认识人民币》,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向学生介绍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让学生们初步了解各种不同面值人民币,通过对人民币的认识,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础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以后人民币的计算奠定基础。新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人民币,具有一定的购物经验,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对于人民币的面值,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将采用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索交流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自己去整理、思考、讨论、展示,在这种自主探究和认识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各种面值人民币。 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

分。知道进率:1元=10角、1角=10分。 2、充分感受、体验人民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知识内涵(包括人文、历史等),尤其是人民币里所蕴含的数学价值,在数学鉴赏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 3、培养学生观察、分类、抽象、概括、类比、迁移的能力与思维品质。 4、引导学生学会在熟悉的材料中发现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三、设计理念 (1)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我来介绍人民币”,“我会分类整理”等环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给学生较大空间,开展探索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独立思考,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2)在游戏中巩固深化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比比谁举的快,人民币王国化妆舞会等有趣的游戏环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3)探寻数学课中的人文情怀 以人民币这一特殊的材料为载体,把数学作为一种文化来上,努力寻找“人文性”和“数学味”的结合点。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人民币的博大精深、人民币中所蕴涵的丰富的知识内涵,以激发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与兴趣以及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同时又能具有浓郁的数学味,尽量挖掘出人民币中所蕴涵的数学知

幼儿园大班认识人民币

大班数学《认识人民币》 一、活动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其种类、颜色、图案;准确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学会简单使用人民币,锻炼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等。 3、懂得爱护人民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二、活动重、难点 1、重点:认识100元、50元、20元、10元等八种不同面值的纸币和1元、5 角、 1 角的硬币,了解它们的颜色、图案。 2、难点:学会简单使用人民币。 三、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四、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师:小朋友们是不是经常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你们都买些什么?生:苹果、 玩具、笔................ 师:小朋友在超市买东西时都需要什么?生:钱、钞票。 师:这些钱在我们国家有一个名字,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人民币 2、观察人民币 (1)了解人民币的种类师:小朋友现在来观察这些人民币,它们的形状有什么不同?生:有的是长方形的,有的是圆形的。 师:长方形,像纸张一样的钱叫纸币;圆圆的、硬硬的、金属材料做成的叫硬币。(2)知道人民币上有国徽 师:仔细观察这些人民币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生:都有国徽。 师:在左上角上都有国徽。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许多人民币上都有国徽,我们 因该爱护人民币,不要随意损坏人民币 3、认识人民币 师:这些人民币还都有自己的名字,你们知道多少?请小朋友到前面指出自己认识的人民币,说说自己通过什么认识的 100元红色正面:国徽毛主席头像背面:人民大会堂 50元绿色正面:国徽毛主席头像背面:布达拉宫

20元棕色正面:国徽毛主席头像背面:桂林山水 10元蓝黑色正面:国徽毛主席头像背面:长江三峡 5元紫色正面:国徽毛主席头像背面:泰山 1元橄榄绿正面:国徽毛主席头像背面:杭州西湖 5角紫色正面:苗族壮族人物头像背面:国徽 1角棕色正面:高山族满族人物头像背面:国徽 4、游戏:看谁说的又快又准师手里拿着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从中随便抽出一张,让幼儿快速、准确地说出人民币的面值。 5、逛超市,买文具小朋友们都已经认识了这些人民币,老师的小超市开张了,请小朋友来我的小超市买东西吧。(请两位小朋友当售货员) 在这里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小朋友。师:我们买东西时应该买什么?(教育幼儿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五、活动延伸今天我们认识了人民币,有关人民币的知识还有很多,请小朋友自己了解有关人民币的知识,下节课我请小朋友来说,看谁知道的最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