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廉政小故事20则

古代廉政小故事20则
古代廉政小故事20则

古代廉洁小故事9则

古代廉洁小故事1我以不贪为宝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人上山采石时,采到一块宝玉,他担心别人会来抢,想拿出去卖,又

怕被商人占了便宜。想来想去,他决定把这块宝玉送给京城里的大官。

于是,他带着宝玉,来到京城掌管工程的大官子罕府中,献上宝玉。子罕觉得很奇怪,便问道我和你素不相识,你为什么要献宝玉给我?我可从来不收别人任何礼物的。”那人以为子罕怀疑这是一块假玉,就答道这块玉我请玉匠看过,确实是一块真玉,价值连城,所以我

才送给你的。”子罕说我把不贪的品格当作珍宝,你把这块玉石当作珍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俩人都丧失了珍宝,不如你我还是各自保存自己的珍宝吧!”那人跪下恳求道我们

小百姓,拿着这样珍贵的东西,是不敢出门的,我把它献给你,是为了免于祸患。”子罕就让那人暂时留下,请玉匠把那块宝玉雕琢加工好,然后帮他把玉卖掉,把所得的钱全部交给

那人,并派人送他回家。

这个故事见于《左传襄公十五年》。后来,人们就用不贪为宝”这句成语来形容清正廉洁

的高尚品质。

古代廉洁小故事2 :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古代廉洁小故事3 :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

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古代廉洁小故事4: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

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

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古代廉洁小故事5: —贫如此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

浚贫守到如此地步!”艮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古代廉洁小故事6:两袖清风的于谦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

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

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古代廉洁小故事7 :不私一钱

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

?”

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古代廉洁小故事&手好不要钱

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取得罪他。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好白嫩的

手啊r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坤羞愧而去。

古代廉洁小故事9:丹心要学月月红

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在担任徐州知府时,以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不畏权势,执法严明著称,受到徐州百姓的称道和传颂。至今徐州城乡还流传着他不少的佳话。

苏东坡五十岁的时候,家人要为其祝寿,苏东坡一再制止,并嘱咐家人不准宣扬。谁料,寿

辰这一天,来了一个送礼人,双手抱着一盆盛开的月季花,家人便问:请问尊姓大名,有

何事?”来者说:我叫赵钱孙李,来祝寿的。”家人听罢,奇怪地笑道:那有这样的名字呢?”

来者说:我本姓赵,右邻姓钱,左邻姓孙,对门姓李,知府大人今年五十大寿,大家推荐我送一盆月月红,给知府大人做寿礼。”家人听后,知是百姓心意,本想收下,但大人从不

收礼,只好叫来者说出理由,那人思忖片刻,道出:花开花落无间断,春去春来不相关。

但愿大人常康健,勤为百姓除赃官。”家人把诗写在纸上,叫仆人把诗送给苏东坡看,让他

来处理此事。不一会苏东坡出来,亲自收下那盆月季花,笑着咏诗道:赵钱孙李张王陈,

好花一盆黎民情。一日三餐抚心问,丹心要学月月红。”

后苏东坡虽赋闲回家,但他一生清正廉明、惩贪除恶的好名声却在民间永远流传。

古代廉洁小故事10:公仪休不受鱼

公仪休是战国初期鲁国宰相,他坚持奉职循理,以德治国,始终不变,使朝廷大小官员自守

清正,既不与百姓争利,也不妄取小惠。

公仪休有一嗜好,就是特别喜欢吃鱼。宰相爱吃鱼,自然就有人主动给他送鱼。一天,有一送鱼者带着一筐上等新鲜鱼,给公仪休送来。但他坚辞不受。送鱼者大为不解地问:听说宰相喜欢吃鱼,特意给您送来,不知为什么您又不收呢?”公仪休笑了笑,对送鱼者说:正是因为我特别爱吃鱼,所以我才坚决拒绝接受任何人馈送的鱼。道理很简单,我身为宰相,

而宰相的俸禄足够我自己买鱼的开销,假如今天我因接受别人的鱼而被罢免官职,那谁还给我送鱼呢?这就是我不受鱼的原由啊!”

古代廉洁小故事11:子罕以不贪为宝

春秋时期,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精美的玉石,想献给司城子罕。子罕拒不接受。献玉的人以为

子罕怀疑玉石是假的,便说:这块美玉我请玉匠给鉴定过,他说是块宝玉,所以才敢拿来

献给你。”子罕回答说:你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收了玉石,你失掉了宝,我也失去了宝。所以,我们还是各存其宝为好。”

古代廉洁小故事12:羊续悬鱼拒礼

东汉时,羊续长期担任南阳太守,但是一直过着俭朴的生活,因为官清正廉洁,倍受当时人

们的尊敬,都称他是清廉太守”。

有个下属看到太守的生活太清苦了,一天就拿了几条鲜鱼送给羊续,请他尝尝。羊续虽然把

鱼收下了,但却没有吃,而是悬挂在庭堂上。过了些日子那个下属又送鱼给羊续,羊续指着庭堂上悬挂的干鱼说:你原先送给我的鱼,如今还挂着哪,不用再送啦!”来人本来想趁着送鱼的机会请太守办点私事,遇到这种情况,就不好意思开口了。以后,也再不敢给太守送

东西了。

羊续不仅对下属们如此,就是对自己的至亲也是这样。他在州衙办公,妻儿希望能和羊续住

在一起,生活上好有个照应。羊续领着妻子、儿子到了他住的地方。妻儿见到屋里全部财产

只是一床粗布被、一件旧短衣,几斗麦子和一点盐。羊续对儿子说:我就是这样过日子,

你们要到这来住,叫我拿什么供养你们母子呢?还是回乡下家中住吧。”儿子不解地说:人

家父亲当官,三亲六故都受惠,可我们借不上一点光。”还是妻子了解羊续,对儿子说:你还不了解你爹呀。你也读了些书,对清官十分敬仰。现在清官就在你面前,怎么迷惑了呢

?” 儿子羞愧地低下了头。于是欣然和母亲一起回到乡下去了。

古代廉洁小故事13:刘宠克己奉公

东汉会稽郡(今浙江省绍兴)太守刘宠因为官清廉,政绩卓著,被调往京城任职。

临行之前,但见几位白发老人,蹒跚而至,结伴前来,说是要为太守送行。刘宠听说,连忙谢过,老人们说:以前为官者贪钱恋物,常常闹得鸡犬不宁,百姓寝食不安。自从您任太

守,官吏克己奉公,百姓安居乐业。今日太守要走,大家实感难舍难离,特来专程相送,以表心意。”说着,每人托出一百文钱,要交给刘宠留着途中使用。

刘宠听罢,十分感动地说:父老们如此过奖,我实在愧不堪言。大家的心意我领受了,这

钱我不能收,还是请带回去吧!”

老人们情真意切,执意赠送。刘宠无奈,只得从每人手里拿了一文钱收下,老人们这才称谢

作别。刘宠见老人们渐渐远去,遂将收下的那几文钱轻轻地投进了河中。

此事很快传开,人们纷纷称赞刘宠,有人为他起了个美名,叫一钱太守”。据说,如今浙江

绍兴市北面的钱清镇,就是当年刘宠投钱入河的地方。

古代廉洁小故事14:孙谦保廉留遗书

南朝宋明帝时期,孙谦以清廉慎行,有治干之才被提升为巴东和建平二郡太守。

天监十五年(516),孙谦已九十二岁,他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立志身死之后也要保持廉洁操行。他给儿子们留下遗书,写道:我年轻时本没有追求世俗富贵的意思,因此不求

出人头地。后来历仕三代,官成两朝,以我这样的资历和名位,死后可能会得到朝廷的封赐,这是国家的惯例。待我气绝之后,你们应马上将我幅巾束发,免冠下葬,以存俭率。”又嘱咐:葬我之时,棺足藏身,墓足置柩就可以了。送葬时引路的鬼幡之类可以省去,以我平时所乘之车为灵车,平时所卧之床为灵床,装了粗制竹席以备必要礼节,其他皆可免去。”孙谦死后,他的儿子们遵照这个遗嘱为他送葬,使他保持了最后的清廉气节。

古代廉洁小故事15:赵轨清廉若水

隋朝时,赵轨曾任齐州(今济南市)别驾,东面邻居家有桑树。有一年,桑葚熟了,又大又红的桑葚落在他

家的院子里,满地都是。他叫家人把桑葚捡起来,送还给邻居,并告诫儿子说:我并不是要以此来求取名誉,只是觉得这不是自己的,享用了心里也会不安。” 赵轨在齐州为官四年,每年考核,政绩都是最好,得到皇帝的嘉奖,被征入朝任职。离开时,父老乡亲们都洒泪送别。一位长者代表百姓捧着一杯清水,颤巍巍地敬奉到赵轨面前,说:

别驾在此任官,从不受贿纳物,有如水火不相交。如今您要走了,我们不敢以壶酒相送,

您清廉若水,特献上一杯清水为您饯行。”赵轨非常感激,接过杯水,一饮而尽。

后来,赵轨任原州(治今宁夏固原)总管司马,注意严格约束部下,对百姓秋毫无犯。有一次,赵轨领人结队夜行部下不小心,马踏入田中,踩坏了禾苗,他即令停止前进。天亮后,查到了田主,赔偿了损失后才率队起程。原州的百姓、官听说此事后,无不感动,并从此以赵轨为榜样,注意自己的操行。

古代廉洁小故事16:包拯拒礼为开廉洁风”

宋仁宗时,朝野上下弥漫着一股送礼之风。

包拯对这股送礼收礼之风历来持反对意见,几次上疏皇帝,请求颁昭禁止官员之间的送礼收

礼的现象,以开廉洁之风。

这一年正是包拯的60大寿,寿辰前几天,他就命儿子包贵及王朝、马汉等站在衙门口拒礼。可谁知,第一个送寿礼的就是当朝皇帝,派来送礼的是六宫司礼太监。老太监到了门外,执

意要面见包拯,要他接旨受礼。这下可难住了包贵,万岁送来的礼不收,这不是抗旨不遵吗?可父亲命他又不敢违,无奈只好请老太监将送礼的缘由写在一张红纸上转呈父亲。老太监提

笔在红纸上写了一首诗。

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理不通。”

包贵让王朝把诗拿到内衙呈父亲展视。不一会儿,王朝带回原红纸交付老太监。只见原诗下

边添了四句。

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怕叨念功。操劳为官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六宫司礼太监看罢,半晌无语,只好带着礼物和那红纸回宫交差去了。

古代廉洁小故事17:王翱五朝廉吏

王翱是明朝成祖至景帝连续五朝的廉吏,他身居官场几十年,尽管位高权重,但他始终保持

公正、廉洁的品质。

廉洁简短小故事(15篇)

廉洁简短小故事(15篇) 廉洁简短小故事(第一篇: 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学习《廉洁自律准则》心得体会)廉洁简短小故事(第二篇: 手好不要钱 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去得罪他。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坤羞愧而去。 廉洁简短小故事(第三篇: 不私一钱 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监经过那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可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

“你说的莫非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廉洁简短小故事(第四篇: 灭官烛看家书 北宋时期有位州官,为人极其廉洁。一天晚上,有人从京城送来一封上司的来信。他猜想这必须朝廷有什么重要指示,立刻命令公差点上蜡烛阅读。谁知读了一半,他又命令把官家的蜡烛吹灭,把自我买来的蜡烛点上,继续往下看。公差很纳闷,难道官家买的蜡烛不及他自我出钱买的亮吗之后才明白,那封信有小半关于他留在京城家属的情景,他认为这私事,不能点官家的蜡烛。在有些人看来,为了半封家书,竟然换烛再读,实在有点“小题大做”。但正这样的小事,却更能从细节上表现出一个人的品质,更足以让当今存在公“话”私打、公车私用、公请私吃、公费私游等等凡此种种揩公家油的一些领导干部汗颜。 廉洁简短小故事(第五篇: 公仪休拒鱼 战国时期鲁国国相公仪休爱吃鱼,有人投其所好送鱼给他,公仪休不收。问其原因,他说:“正因为喜欢吃鱼,所以不能理解,此刻我作为国相,能够用自我俸禄买鱼吃,如果此刻收了鱼而丢了官,谁又会送给我鱼呢所以我不能理解啊。”公仪休“好鱼而不贪鱼”,实乃其深知“贪赃、枉法、

古代廉政小故事20则PDF.pdf

书山有路 古代廉洁小故事9则 古代廉洁小故事1:我以不贪为宝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人上山采石时,采到一块宝玉,他担心别人会来抢,想拿出去卖,又 怕被商人占了便宜。想来想去,他决定把这块宝玉送给京城里的大官。 于是,他带着宝玉,来到京城掌管工程的大官子罕府中,献上宝玉。子罕觉得很奇怪,便问 道“我和你素不相识,你为什么要献宝玉给我?我可从来不收别人任何礼物的。”那人以为子罕怀疑这是一块假玉,就答道“这块玉我请玉匠看过,确实是一块真玉,价值连城,所以我才送给你的。”子罕说“我把不贪的品格当作珍宝,你把这块玉石当作珍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俩人都丧失了珍宝,不如你我还是各自保存自己的珍宝吧!”那人跪下恳求道“我们小百姓,拿着这样珍贵的东西,是不敢出门的,我把它献给你,是为了免于祸患。” 子罕就让那人暂时留下,请玉匠把那块宝玉雕琢加工好,然后帮他把玉卖掉,把所得的钱全部交给那人,并派人送他回家。 这个故事见于《左传·襄公十五年》。后来,人们就用“不贪为宝”这句成语来形容清正廉 洁的高尚品质。 古代廉洁小故事2: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后来 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 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古代廉洁小故事3: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 去。 古代廉洁小故事4: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 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1

古今清正廉洁的小故事

(外廓题目)古今清正廉洁的小故事 唐朝宰相卢怀慎清正廉洁的故事 唐朝宰相卢怀慎唐朝的宰相卢怀慎清正廉洁,不搜刮钱财,他的住宅和家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他当官以后,身份高贵,妻子和儿女仍免不了经常挨饿受冻,但是他对待亲戚朋友却非常大方。他在东都(洛阳)担当负责选拔官吏的重要公务,可是随身的行李只是一只布口袋。他担任黄门监兼吏部尚书期间,病了很长时间。宋璟和卢从愿经常去探望他。卢怀慎躺在一张薄薄的破竹席上,门上连个门帘也没有,遇到刮风下雨,只好用席子遮挡。卢怀慎平素很器重宋璟和卢从愿,看到他们俩来了,心里非常高兴,留他们呆了很长时间,并叫家里人准备饭菜,端上来的只有两瓦盆蒸豆和几根青菜,此外什么也没有。卢怀慎握着宋璟和卢从愿两个人的手说:?你们两个人一定会当官治理国家,皇帝寻求人才和治理国家的策略很急迫。但是统治的时间长了,皇帝身边的大臣就会有所懈怠,这时就会有小人乘机接近讨好皇帝,你们两个人一定要记住。?过了没几天,卢怀慎就死了,他在病危的时候,曾经写了一个报告,向皇帝推荐宋璟、卢从愿、李杰和李朝隐。皇帝看了报告,对他更加惋惜。安葬卢怀慎的时候,因为他平时没有积蓄,所以只好叫一个老仆人做了一锅粥给帮助办理丧事的人吃。玄宗皇帝到城南打猎,来到一片破旧的房舍之间,有一户人家简陋的院子里,似乎正在举行什么仪式,便派人骑马去询问,那人回来报告说:?那里在举行卢怀慎死亡两周年的祭礼,正在吃斋饭。?玄宗于是赏赐细绢帛,并因此停止了打猎。另外人们传说:卢怀慎去世时,他的夫人崔氏不让女儿哭喊,对他说:?你们的父亲没死,我知道。你父亲清正廉洁,不争名利,谦虚退让,各地赠送的东西,他一点也不肯接受。他与张说同时当宰相,如今张说收受的钱物堆积如山,人还活着,而奢侈和勤俭的报应怎么会是虚假的呢??到了夜间,卢怀慎又活了,左右的人将夫人的话告诉了他,卢怀慎说:?道理不一样,阴间冥司有三十座火炉,日夜用烧烤的酷刑来惩罚发不义横财的人,而没有一座是为我准备的,我在阴间的罪过已经免除了。?说完又死了。 注: 卢怀慎,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西南)人,武则天时任监察御史,后历任侍御史、御史大夫,玄宗开元元年(713)为宰相。卢怀慎自知才能不如另一宰相姚崇,因此凡事避让,在任期间的政绩只在于荐贤举能,任宰相三年后病故。卢怀慎为官廉洁,家无储蓄,门无遮帘,饮食无肉,妻儿饥寒,生活得很贫穷。他是唐代比较清廉的一位宰相。卢怀慎的儿子卢奂在广州作太守时,不为当地的奇珍异宝所动,能保持清廉节操,也受到当时人的称赞。玄宗嘉其美政,为其写有赞词:?专城之重,分陕之雄,亦既利物,内存匪躬,斯为国宝,不坠家风。?

做一个廉洁自律的小公民

做一个廉洁自律的小公民 一、设计意图: 创导一种新颖的廉政文化,以人本化、规范化、实效性来影响孩子,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思想认识,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让廉政文化从小根植于孩子们的心中。 二、教学目标: 1.通过选取的事迹,使小学生树立勤俭朴素、遵守纪律、明辨是非的基本观念,初步形成公民意识、法律意识以及诚实正直、遵纪守法等良好品质。 2.使他们从小就了解反腐倡廉的有关知识,从小培养学生敬重有操守、重清廉的古今人物,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3.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从小树立廉洁自律的意识,使学生意识到廉洁就在我身边,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廉”:“廉”可以组成那些词。(廉洁、廉耻、清廉、廉明、廉正)你知道廉是什么意思吗? 从古至今,有不少人用一身正气,一世清白大大书写了这个“廉”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故事。 (二)、明理 故事一:《两袖清风的于谦》。 1.读一读,找找看,故事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于谦两袖清风? 2.你对于谦还有哪些了解?(石灰吟) 3.问:《石灰吟》这首诗抒发了于谦怎样的一种情怀? 4.这首石灰吟更是于谦一生的写照,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来表明他为国尽忠、不畏权贵的品格和坚守高尚情操的的决心。 5.小结:于谦是古代历史上廉洁为公的一个杰出代表,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许多多像于谦这样廉洁自律的人,我们再来看一个小故事。 故事二:《毛泽东不搞特殊》 1.找找毛泽东不搞特殊的句子。 2.想想毛泽东为什么不搞特殊。 3..事虽小,但小中见大,主席那光辉的形象就在这一碗白米干饭中熠熠生辉。难怪有一首诗这么写道:推倒三山兴伟业,流传四卷铸雄魂。清廉自律高风范,长使人民感念深";(大屏幕出示),学生读。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人民永远感念他。 4.像毛泽东这样不搞特殊、廉洁自律的领导人还有很多,他们都清正廉洁、心中装着国家、装着人民,人民铭记着他们、赞颂着他们。课前,我们同学通过查资料、一定了解了不少廉洁自律的人和事,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出示课件 (三)导行 说说我最欣赏、敬佩的一个人、一件事、一首古诗、一句格言。 要求:人: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事:用一两句话介绍。诗:背一背;格言:诵一诵 小结:他们光明磊落、坦荡无私;一心为民,不计报酬;不畏强权、敢于直言,

古今廉洁小故事

廉洁小故事 清初,陈居官至闽浙总督。他为官清廉,生活俭朴,临终时仍身着粗袍布履。他在台湾任职期间,把自己应得的三万两银子全部用于修复炮台等公务。任闽浙总督期间,应得的银两也分文不取。他常说:“贪取一钱,即与百千万金无异。人之所以贪污妄取,都是因为奢侈挥霍,取用无度,不能节制。我初任知县时,一钱不取也不至于缺衣少食,就是因为重视节俭。”康熙皇帝称赞他为“清廉中之卓绝者”。 李以俸外为赃 清朝人李(音jiào)刚做官时对家人说:“为官者除公家俸禄,任何所得都是不应该的。你们切忌贪取一文一物。”县衙内有两株桂花树,他对家人说:“这也是公家的财物,不可采摘。”有一次外出,仆人在路旁摘了一个桔子,李斥责他坏了规矩,命令他照价赔偿。李做了三年知县,因为上司向他索取贿赂,他抵制了上司的要求,辞去了官职。临行时,老百姓恋恋不舍,哭泣相送。 郭琇洗心戒贪欲 康熙年间,任湖广总督的郭琇为官清正,但他在做江苏吴江县令时,恋于游玩山川,处理疑案不慎,还有贪污问题。江南巡抚汤斌准备上书弹劾,郭琇猛然惊醒,他求见汤斌,发誓痛改前非。被获准后,郭琇回吴江让人用清水把县衙内外和自己的居处洗刷一新,显示他洗心革面的决心。他说到做到,从此日夜辛勤,政绩显著,深得民心。任御史、总督时,他不仅自己清廉不贪,而且胆量过人,敢于揭发朝廷大臣的不法行径。那些结党营私、背公纳贿之徒都非常怕他。他也因此成了康熙年间的刚正名臣。 悬鹅示众 明时,周新担任司法按察使后,一天,有人给他送来一只烤鹅,他坚决不受,但送礼人已经抢先出门了。于是,周新叫家人把烤鹅挂在屋子后面,以后凡是送礼者,他就让家人领着去看那只已经风干了的烤鹅。从此,再没人自讨没趣了。 立檄拒礼 康熙19年,于成龙改任直隶巡抚。大名县县官遵循旧习,在中秋节前给他送了一份“中秋礼”。于成龙严词拒收,还特地颁布了《严禁馈赠檄》,通报了大名县县官的送礼行为,并明令所属官员,今后如果发现逢年私送者,“决不宽恕”。 棒打送礼 南北朝时,南朝的中书通事舍人顾协,虽位高权重,但为政清廉。他曾说:“送礼纳贿,必然徇情枉法,吏治怎能清明?”有一次,他以前的一位门生因有事相求,送礼向他行贿。顾协怒不可遏,责令将这个门生重打二十大板,赶出了门外。 自带大米菜干办案的法官-- 连平县隆街法庭副庭长谢顶义清正廉洁的故事今年5月26日中午,一名请求判决离婚的男子硬将1条香烟和100元钱送进房间,谢顶义发现后追了出去,但没有追上,下午,谢顶义就把香烟和现金交给我,由我退回给当事人。"前日中午,连平县隆街法庭庭长叶发佑在讲述谢顶义"肩扛天平、头顶情义"的故事时这样说。 谢顶义是连平县隆街法庭副庭长,从事审判工作14年来,扎根基层,任劳任怨;忠于法律,廉洁办案。而生活中的他却过着清贫的日子。

2021年古代廉洁小故事

古代廉洁小故事1:我以不贪为宝 欧阳光明(2021.03.07)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人上山采石时,采到一块宝玉,他担心别人会来抢,想拿出去卖,又怕被商人占了便宜。想来想去,他决定把这块宝玉送给京城里的大官。 于是,他带着宝玉,来到京城掌管工程的大官子罕府中,献上宝玉。子罕觉得很奇怪,便问道“我和你素不相识,你为什么要献宝玉给我?我可从来不收别人任何礼物的。”那人以为子罕怀疑这是一块假玉,就答道“这块玉我请玉匠看过,确实是一块真玉,价值连城,所以我才送给你的。”子罕说“我把不贪的品格当作珍宝,你把这块玉石当作珍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俩人都丧失了珍宝,不如你我还是各自保存自己的珍宝吧!”那人跪下恳求道“我们小百姓,拿着这样珍贵的东西,是不敢出门的,我把它献给你,是为了免于祸患。”子罕就让那人暂时留下,请玉匠把那块宝玉雕琢加工好,然后帮他把玉卖掉,把所得的钱全部交给那人,并派人送他回家。 这个故事见于《左传·襄公十五年》。后来,人们就用“不贪为宝”这句成语来形容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 古代廉洁小故事2: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古代廉洁小故事3: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古代廉洁小故事4: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古代廉洁小故事5:一贫如此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

古代廉政小故事

古代廉政小故事 唐朝贞元年间,著名诗人白居易考中进士后,被派往陕西周至当县令。 他刚上任,城西的赵乡绅和李财主就为争夺一块地跑到县衙打官司。为了能打赢官司,赵乡绅差人买了一条大鲤鱼,在鱼肚中塞满银子送到县衙。而李财主则命长工从田里挑了 个大西瓜,掏出瓜瓤,也塞满银子送了来。收到两份“重礼”后,白居易吩咐手下贴出告示,明天公开审案。 第2天,县衙门外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白居易升堂后问道:“你们哪个先讲?”赵 乡绅抢着说:“大人,我的理鲤长,我先讲。”李财主也不甘示弱说:“我的理瓜大,该 我先讲。”白居易沉下脸说:“什么理长理大?成何体统!”赵乡绅以为县太爷忘了自己送 的礼,连忙说:“大人息怒,小人是个愚鱼民啊!”白居易微微一笑说:“本官耳聪目明,用不着你们旁敲侧击,更不喜欢有人暗通关节。来人,把贿赂之物取来示众。” 衙役取来鲤鱼和西瓜,当众抖出银子,听审者一片哗然。白居易厉声喝道:“大胆刁民,胆敢公然贿赂本官,按大唐律法各打40大板!”众百姓无不拍手称快。至于这些行贿 的银子,白居易就用来救济贫苦百姓了。 三国时期,蜀国境内“刑法虽峻而无怨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蜀国名相诸葛亮 严于律己,一身清廉使然。诸葛亮一生“抚百姓,示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深为其所动,之后跟随刘备征战南北,奇功屡建。刘备死后, 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蜀国国事,事无巨细,每必亲躬。他5次 亲率大军,北伐曹魏,与曹魏短兵相接。他严格要求子侄辈,不以自己位高权重而特殊对待。他亲派侄儿诸葛乔与诸将子弟一起,率兵转运军粮于深山险谷之中。为此,他专门给 其兄诸葛谨写信说,诸葛乔“本当还成都”,但“今诸将子弟皆得转运”,“宜同荣辱”。马谡失街亭后,他引咎自责,上疏后主刘禅,“请自贬三等”,从此更兢兢业业、勤勉有加。“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所啖食不至四升。”长期的废寝忘食使他心力 交瘁,积劳成疾,年仅54岁便英年早逝。诸葛亮以他的实际行动验证了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 诸葛亮生前,在给后主的一份奏章中对自己的财产、收入进行了申报:“成都有桑 800株,薄田15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诸葛亮去 世后,其家中情形确如奏章所言,可谓内无余帛,外无赢财。 诸葛亮病危时,留下遗嘱,要求把他的遗体安葬在汉中定军山,丧葬力求节俭简朴, 依山造坟,墓穴切不可求大,只要能容纳下一口棺木即可。入殓时,只着平时便服,不放 任何陪葬品。这就是一代名相诸葛亮死后的最高要求,其高风亮节实为可圈可点。

古代廉政小故事20则

古代廉洁小故事9则 古代廉洁小故事1:我以不贪为宝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人上山采石时,采到一块宝玉,他担心别人会来抢,想拿出去卖,又怕被商人占了便宜。想来想去,他决定把这块宝玉送给京城里的大官。 于是,他带着宝玉,来到京城掌管工程的大官子罕府中,献上宝玉。子罕觉得很奇怪,便问道“我和你素不相识,你为什么要献宝玉给我?我可从来不收别人任何礼物的。”那人以为子罕怀疑这是一块假玉,就答道“这块玉我请玉匠看过,确实是一块真玉,价值连城,所以我才送给你的。”子罕说“我把不贪的品格当作珍宝,你把这块玉石当作珍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俩人都丧失了珍宝,不如你我还是各自保存自己的珍宝吧!”那人跪下恳求道“我们小百姓,拿着这样珍贵的东西,是不敢出门的,我把它献给你,是为了免于祸患。”子罕就让那人暂时留下,请玉匠把那块宝玉雕琢加工好,然后帮他把玉卖掉,把所得的钱全部交给那人,并派人送他回家。 这个故事见于《左传·襄公十五年》。后来,人们就用“不贪为宝”这句成语来形容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 古代廉洁小故事2: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古代廉洁小故事3: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古代廉洁小故事4: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古代廉洁小故事5:一贫如此

廉洁小故事

经典小故事 厚谢婉拒 宋时,刘温臾在朝中身居要职,一个自称他门生的人送给他一车粮草,刘温臾推辞不掉,当即答谢回赠他一套华丽的衣服,其价值高于一车粮草的数倍,那人见达不到送礼行贿的目的,只好将粮草拖了回去。 母劝子廉 东晋西征大将军陶侃做浔阳县吏时,曾主管县衙鱼肉及精美食品供应。有一回,他派人送一瓦锅鱼制品给母亲谌氏。谌氏原封未动让人退回,并附信一封:“你做县吏,送给我公物,不但不能使我受益,还会增加我对你的担忧。”她规劝儿子要公私分明,为政清廉。在母亲的教导下,陶侃反思自己,改过自新,后来以政绩显著闻名于世。 妻劝夫廉 古时,东关临池司马孟宗在外做渔官时,因妻子爱吃鱼,他便把腌鱼寄给妻子。其妻却将鱼如数退回,并附言说:“你做渔官,却把腌鱼寄给我,别人如何看呢?”为此,她三年不吃鱼,司马孟宗从此也恪守清廉。 兄劝弟廉 清顺治年间,侯抒愫任潍县知县时,操守清正。大商人郭某遭了官司,有十多个官员为其说情,侯抒愫都闭门不见。侯抒愫为官清正与其哥哥的劝导是分不开的。当初,侯抒愫任知县时,其哥哥侯抒恽就劝戒说:“我们家世代清白,你如果贪一文钱回来,我就不认你这个弟弟了。” 老劝新廉 明朝有个兵部尚书叫王廷相。有一次,他给新上任的御史讲了这样一件事:一天,他坐轿外出,走到半路下雨了。雨后再上路时,一个穿着新鞋的轿夫小心翼翼,后来还是一不小心踩到了水洼里,鞋面被弄脏了。于是,这个轿夫便不再顾惜新鞋,再遇到泥水,便满不在乎地踩上去。御史是负有弹劾、纠察官员过错之责的人,王廷相讲的这个故事,其中的寓意很深,是劝戒御史引以为戒,坚持防微杜渐,以保清廉本色。 下劝上廉 金海陵王执政时,刘焕任任丘县县尉。任丘县县令是个贪财的人,刘焕遇事就提醒他“收敛贪财之心,少干贪占之事”。这个县令还能听进他的劝告,与刘焕共事期间真的多干实事,不搞贪占。后来,朝廷考核官员时,县令受到奖赏。县令置酒感谢刘焕:“你有廉慎之德,使我获得了奖赏,感谢你的提醒和规劝。” 晏婴一裘 春秋齐景公时,齐国的良相晏婴一生崇尚节俭。他平日粗茶淡饭,妻室只着布衣,从不奢望丝绸。晏婴自己有一狐裘,一直穿了三十年,别人讥笑他,他却泰然处之。景公称赞他勤政廉洁,并赐给他千金之裘,但他却坚辞不接受。 以廉为宝

古代廉吏的拒贿之法

古代廉吏的拒贿之法-法律 古代廉吏的拒贿之法 洪鸿 经常听到一些党政官员感叹,现在送礼之风太盛,拒贿成了一门“必修课”。闲时翻阅古代典籍,发现自古以来官吏就饱受行贿之困扰。那些才情四溢的官场中人,竟在拒贿的同时写下了无数经典篇章,留下了众多关于拒贿的有益故事。在深入推进反腐倡廉的今天,重温一些古代廉吏的拒贿之法,对于我们弘扬为官清廉的优良传统,进一步推进廉政建设,不失为一剂良药。 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意思是说,我让你找辆车来,把我的嫁妆一齐带走。这里的“贿”字,仅仅是指财物而已。但是,到了隋朝,“贿”字的含义就变了。《隋书·炀帝纪下》中说:“政刑弛紊,贿货公布。”这句话里就含有了私赠财物而行请托之意。可见,“贿”字的名声不好,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历朝历代,均有官员贪赃受贿的现象存在。但那些廉洁的官吏,不仅明令禁止行贿之风,而且做到了身体力行。 白居易——通过诗歌作品向社会公布个人收入与财产 唐代的白居易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大诗人,还是一位清正廉洁的官员,同时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通过自己的诗歌作品向社会公布个人收入与财产的古代官吏。刚入仕途时,白居易担任政府机关校书郎一职,是个抄抄写写的文秘,他在诗中说:“幸逢太平代,天子好文儒。小才难大用,典校在秘书。”“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余。”不久,因表现不错,升为左拾遗,作诗云:“月惭谏纸二干张,岁愧俸钱三十万。”接着,外派到苏州任刺史:“十万户州尤觉贵,

二千石禄敢言贫。”随后,白居易调回京城,为宾客分司,“俸钱八九万,给受无虚月。”最后,为太子少傅时,工资最高,而且工作还相当清闲自在:“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做闲人。”一直到了晚年,退居林下,回到洛阳的大宅子里颐养天年,领到百分之五十的养老金:“寿及七十五,俸沾五十千。”白居易用这样的方式,不让别人有行贿的机会,也没给自己留受贿的空间。 王安石——“纵得一担水,又能值几何!” 北宋宰相王安石擅长诗文,一位地方官以为他肯定喜爱文房四宝。为投其所好,那人给他送去一块名贵的砚石,并当面对他炫耀道:“这块砚真好!”王安石问:“好在哪里呢?”那人答曰:“呵之可得水!”王安石笑吟道:”纵得一担水,又能值几何!”对方见状,不得不带着砚石羞愧地溜之大吉。 李汰——“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贫” 明代官员李汰才华横溢,颇受朝廷重用。他虽然身居要职,但在钱财面前毫不动心。一次,李汰到福建省主持秋试。抵闽后,许多考生连夜上门行贿通路,被李汰一概拒绝。第二天,在科场的门上,高悬着一幅大匾,上面题诗一首:“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贫。莫言暮夜无知者,怕塞乾坤有鬼神。”明朝永乐年间,监察御史吴讷奉命赴贵州巡视,返京途中,贵州地方当局派人追送百两黄金。吴讷不启封,挥毫在礼盒上题诗回绝。诗曰:“萧萧行李向东还,要过前途最险滩。若有赃私并土物,任教沉在碧波间。”言下之意,即使你勉强塞给我了,到前边我也要扔掉,绝不会收受带回。持金者无奈,只好悻悻而返。 于谦——门前无贺客 明代民族英雄于谦长期身居要职,但是一生清正廉洁,鄙视追名逐利。他不送礼、不行贿,更不受贿,因而别人根本不去打他的主意。于谦过生日,没有

清风 清廉 小故事

【悬鹅示众】 明时,周新担任司法按察使后,一天,有人给他送来一只烤鹅,他坚决不受,但送礼人已经抢先出门了。于是,周新叫家人把烤鹅挂在屋子后面,以后凡是送礼者,他就让家人领着去看那只已经风干了的烤鹅。从此,再没人自讨没趣了。 【立檄拒礼】 康熙19年,于成龙改任直隶巡抚。大名县县官遵循旧习,在中秋节前给他送了一份“中秋礼”。于成龙严词拒收,还特地颁布了《严禁馈赠檄》,通报了大名县县官的送礼行为,并明令所属官员,今后如果发现逢年私送者,“决不宽恕”。 【棒打送礼】 南北朝时,南朝的中书通事舍人顾协,虽位高权重,但为政清廉。他曾说:“送礼纳贿,必然徇情枉法,吏治怎能清明”有一次,他以前的一位门生因有事相求,送礼向他行贿。顾协怒不可遏,责令将这个门生重打二十大板,赶出了门外。 【厚谢婉拒】 宋时,刘温臾在朝中身居要职,一个自称他门生的人送给他一车粮草,刘温臾推辞不掉,当即答谢回赠他一套华丽的衣服,其价值高于一车粮草的数倍,那人见达不到送礼行贿的目的,只好将粮草拖了回去。 【羊续悬鱼】 东汉时,羊续任庐江太守。一天,羊续的下属府丞焦俭见羊续生活太清苦,便给他送了一条活鲤鱼。面对这条“礼鱼”,羊续左右为难:不收吧,对不住焦俭的一片好心;收吧,有违自己为官清廉的道德规范。但眼前焦俭的盛情难却啊,无奈之下,只好暂且收下。等焦俭一走,他就让下人把鱼挂在庭檐下。没过几天,鱼成了一条枯鱼干,在屋檐下飘来荡去,羊续也不让人取掉。直到有一天,焦俭又笑嘻嘻地拎着更大的一条鲤鱼来拜访羊续,羊续也不说话,只是笑着指了指悬挂着的那条鱼,轻轻地摇了摇头。焦俭看着这条丝毫没有动过的枯鱼干,领悟到了太守的一片苦心,红着脸收起鱼,退了出去,从此再也不敢给羊续送东西了。这件事传开之后,府吏们为羊续的高风亮节所折服,以后再也不礼贿他了。

古代廉政小故事则

古代廉洁小故事9则古代廉洁小故事1:我以不贪为宝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人上山采石时,采到一块宝玉,他担心别人会来抢,想拿出去卖,又怕被商人占了便宜。想来想去,他决定把这块宝玉送给京城里的大官。 于是,他带着宝玉,来到京城掌管工程的大官子罕府中,献上宝玉。子罕觉得很奇怪,便问道“我和你素不相识,你为什么要献宝玉给我?我可从来不收别人任何礼物的。”那人以为子罕怀疑这是一块假玉,就答道“这块玉我请玉匠看过,确实是一块真玉,价值连城,所以我才送给你的。”子罕说“我把不贪的品格当作珍宝,你把这块玉石当作珍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俩人都丧失了珍宝,不如你我还是各自保存自己的珍宝吧!”那人跪下恳求道“我们小百姓,拿着这样珍贵的东西,是不敢出门的,我把它献给你,是为了免于祸患。”子罕就让那人暂时留下,请玉匠把那块宝玉雕琢加工好,然后帮他把玉卖掉,把所得的钱全部交给那人,并派人送他回家。 这个故事见于《左传·襄公十五年》。后来,人们就用“不贪为宝”这句成语来形容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 古代廉洁小故事2: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古代廉洁小故事3: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古代廉洁小故事4: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古代廉洁小故事5:一贫如此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

廉政小故事

廉政小故事:羊续悬鱼 东汉时,南阳太守羊续,他憎恶当时官僚权贵的贪污腐败,奢侈铺张。他为人谦洁、生活朴素,平时穿着破旧衣服,盖的是有补钉的被子,乘坐的是一辆破旧的马车。餐具是粗陋的瓦器,吃的是粗茶淡饭。 府丞焦俭,是他的下级,为人也很正派,与羊续关系很好,他看自己的上级生活太清苦了,他听说羊续喜欢吃生鱼,就买一条鱼送给羊续。焦俭怕羊续拒收,就笑着说:“大人到南阳时间不长,可能不知这就是此地有名的‘三月望饷鲤鱼’所以我特意买一条送给您,平时您把我当作兄弟,所以这条鱼只是小弟对兄长的一点敬意,您知道的,我绝非阿谀逢迎之辈,因此,务请笑纳!”羊续见焦俭这么说,觉得不收下倒是见外了,于是笑着说:“既然如此,恭敬不如从命。” 等焦俭走后,羊续便把这条鱼,挂在室外,再也不去碰它。第二年三月焦俭又买了一条鲤鱼,心想一年送一条总可以吧,知道买多了,羊续不会要到羊续府上,焦俭刚说明来意。羊续便指着那条枯干了的“三月望饷鲤鱼”,说:“你去年送的还在这里呢!”焦俭愣住了,摇摇头叹口气,带着活鱼走了。 廉政小故事:为政清廉的诸葛亮 诸葛亮功劳盖世,权倾天下,然而毕生不受不污,廉洁自律。他的高风亮节,让人感动至深。 在《又与李严书》中,诸葛亮说:“吾受赐八十万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也就是讲,他家里没有存款,妻子连件像样的换洗衣服也没有。 而在《自表后主》一文中,诸葛亮写到:“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这其实是诸葛亮的一份家庭财产申报单。“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按照汉代和三国时期的官俸制度,这是一个很低的数字。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妻舅叫阴识,家有四千七百余顷,比诸葛亮多出45倍。“子弟衣食,自有余饶”,是指诸葛亮的家人在黄氏带领下从事种植和蚕桑等农事活动,可保温饱无虞。至于自己的衣食起居,自然靠官俸维持。而“不别治生,以长尺寸”,显然是指俸禄之外,没有别的生计,不搞经营,也不依靠别的收入发财致富。 诸葛亮病危时,立下遗嘱:死后葬在汉中定军山,丧事力求节俭,依山为坟,墓穴只须能放一口棺木,棺木中不得放任何陪葬品,自己也只穿平时便服。这就是一代名相的最后要求。 “内无余帛,外无赢财”,诸葛亮以自己一生的行动实现了他清正廉洁的理想,他的廉洁自律,在蜀国官吏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史载,他任用的官员,大多勤于政事,廉洁自

古代为政清廉典范

古代为政清廉典范 清廉乃不受不污,清正廉洁。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尽管“官场多龌龊、为官多不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但“出淤泥而不染”的为政清廉者也并非绝无仅有。他们把清廉视作为官的操守、修养和品格,守身如玉,名利两淡,寡欲清心,一介不苟,千古传为美谈,实乃今日学习之典范。 一、不畏人知畏己知。 慎独被古人看作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礼记·中庸》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郑玄注:“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也。”慎独的关键在于正心、诚意、克己、寡欲、自觉、持恒,不搞“暗箱操作”,不持侥幸心理,无论私居独处之时,还是在心曲隐微之地,都能做到“暗室不欺”、内省不疚,对天地、质鬼神,泰然处之。在慎独方面,载入史册的堪称汉朝杨震、明朝李汰和清朝叶存仁。李汰因在文章上很有功夫受到朝廷重用。有一年,他去福建主持秋闱考试,考试前一天夜里,有一名书生推门而进,从怀里掏出一百两白银放在案桌上。李汰厉声问到:“你这是干什么?”书生倾吐苦衷:“李大人,这非本人意愿。穷人家孩子读书不易,中举人更难,听人传说,科场中不走这条路,再好的学问也行不通。”李汰联想到以往考生行贿通路子、国家选才不当的弊端,便斩钉截铁地对书生说:“这一回由我主持考试,金钱是打不开通路的,你把

银子收起来,回去把心思用在考试上罢。”第二天,在考场的门上,高悬着一幅大匾,上面题诗一首:“义利源头识颇真,真金难换腐儒心,莫言暮夜无知者,怕塞乾坤有鬼神。”为人熟知的后汉东莱太守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其门生、昌邑县令王密在夜深人静时去看望他,以黄金10斤相送,并言称“暮夜无知者”。杨震说:“天知、神知、子知、我知,何谓无知?”却之不受,人称“四知太守”。还有清朝雍正年间的叶存仁,先后在浙江、安徽、河南等地任教官,历时30多载,毫无苟取。有一次离任时,僚属相送,船却迟迟不发,待到月明星高时,方见划来一叶小舟,原来是送馈赠的。叶当即题诗婉拒:“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已知。”官居不同朝代,身任不同职务,他们以不同的语言和方式,表现出了钱财难移其志、慎独鬼伏神钦的高尚情操。 二、见利思义拒贿赂。 义是古人思想行为的遵循标准,“义即宜也”,“行而宜之之为义”。凡古代为政清廉者,他们以义为本,以不受为廉,视“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在思想上能清醒认识到:“罪莫大于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唯淡可以从俭,唯俭可以养廉”。在行为上善于以小见大,“临利不离义和廉”;“见利思辱,嗜欲思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对于见利忘义之害体味的深、动机分析的透、是非辨别的明、后果判断的准,因

古代廉政故事六则

古代廉政故事六则 包拯清廉拒馈“不持一砚归” 北宋的权贵、大臣、学士们都以家中存有几方端砚为荣。一日,一个贵门亲临州府,送包拯一说道:“大人每日躬笔耕耘,急需上砚。现送得一方,呈与大人,以为万民造福。”包拯说:“我皆用普通石砚,如此高贵的,当呈圣上所用,我用则糟蹋了。”说罢,他坚辞不受。 包拯常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后来,又有人来送端砚,他开着玩笑拒绝说今我来到产端砚的端州,便收端砚;明日去产金的金岭,又受金子,我岂不成了天下鼎鼎富有的珍吗?”直到庆历三年,当他即将离任时,当地精制一方好砚,赠给他作纪念,他也婉言谢绝,“不归”。因此,人们盛赞包拯为官清明。 何远处世廉洁受褒奖 梁朝建国初期,何远被封为武昌太守。当时,士大夫的风气日趋颓败。而何远在任上,勤于吏正廉洁,不给别人送礼,对别人的馈送也秋毫无所受。何远是北方人,喝不惯南方的温水,故常常买民间井水饮用。当时江南还不曾有卖水的风俗,市民多不取钱,但何远不愿因此而扰民,也不去武昌盛产鲜鱼和水产,可是何远每天只用干鱼片下饭;江南盛产漆器,一般官僚士族之家都有各种快的漆器和富丽堂皇的铜制品,而何远全不置办这些名贵产品。何远廉洁贤能的声名传到了京城。下诏提升他为宣城太守。 林则徐赴任留清名 林则徐十分痛恨腐败现象。赴任临行前即明令通知各地的州县长官不准大办酒席;不准馈赠礼准惊动百姓;不准送钱给随从人员。后来,他在途中发现有的地方为了迎接他,费了不少人力物力翻修房子,于是他又补充了一条:不住豪华房子。途中有个县官接到钦差大臣的“五不”通告后,这是怕地方官准备不周到,才故意这么通知的。于是乎,宰猪杀羊,张灯结彩,派工铺路,装修新

海瑞廉政小故事_古代清官海瑞廉政小故事

海瑞廉政小故事_古代清官海瑞廉政小故事 海瑞1514-1587,字汝贤,号刚峰,广东琼山人,回族。明嘉靖举人,历任淳安、兴 国知县,户部主事、吏部右侍郎、应天府巡抚、南京右佥都御史等职。 明朝嘉靖年间,社会风气腐败。达官贵人经州过县,除了酒肉招待之外,还要送上厚礼。那礼帖上写的是“白米多少石”、“黄米多少石”。但其实,这“白米”、“黄米” 都是隐语,指的是白银多少两、黄金多少两。这样的风气蔓延开来,连一些公子衙内路过,地方也要隆重接待。 一天,总督胡宗宪的儿子,带着一队人马来到淳安。驿站官员不知道来者是谁,接待 上稍有怠慢,惹得胡公子大怒,当场命令家丁,把驿吏五花大绑,吊在树上,用皮鞭狠狠 抽打。淳安知县海瑞听说后,马上赶到驿站,见光天化日之下竟有如此无法无天之举,顿 时义愤填膺。他大喝一声:“住手!”立即命令给驿吏松绑。胡公子的手下见“半路杀出 了程咬金”,呼啦一下把海瑞团团围了起来。胡公子趾高气扬,挥着马鞭,说:“你知道 大爷是谁吗?” 海瑞理直气壮、义正辞严,指斥道:“不管你是谁,都不准在我管辖的地方胡作非 为!” 胡公子手下的家丁威吓说:“狗官,你瞎了眼!这是胡总督胡大人的公子!” 海瑞一听,心中早已有谱。他冷冷一笑,说:“哼,以往胡大人来此巡查,命令所 有地方一律不得铺张。今天看你们如此行装威盛,如此胡作非为,显然不是什么胡大人的 公子,定是假冒的!”说时迟那时快,海瑞挥手喝令将胡公子捉下,驱逐出境,并把他沿 途勒索的金银财物统统充公。 事后,海瑞马上给胡宗宪修书一封,一本正经地禀告说:“有人自称胡家公子沿途仗 势欺民。海瑞想胡公必无此子,显系假冒。为免其败坏总督清名,我已没收其金银,并将 之驱逐出境。” 胡宗宪是一代抗倭名将,他收到信后并不怪罪海瑞。就这样,海瑞巧妙地制服了胡公 子的巧取豪夺。 海瑞一生刚正不阿,在老百姓当中流传着这样一段称颂他的歌谣: “海刚峰,不怕死,不要钱,不吐刚茹柔,真是铮铮一汉子!” “不吐刚茹柔”,意思是不吐出硬的、吃下软的。它高度评价了海瑞不吃软怕硬的硬 骨头精神。 海瑞是明朝的清官。在他的一生当中,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个皇帝。他 一生敢于直言、坚持正气,他的节操家喻户晓。有人说,他是“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的清官。

无欲方能守住心 自律终是廉洁人

无欲方能守住心自律终是廉洁人 发表时间:2018-10-25T14:55:49.423Z 来源:《文化研究》2018年第10月作者:姜澄宇[导读] 近日,阅读了公司纪委下发的《永远在路上:严于律己做人,清正廉洁做事》廉政书籍,进行了深刻的思考。黄陵矿业公司铁路运输公司 近日,阅读了公司纪委下发的《永远在路上:严于律己做人,清正廉洁做事》廉政书籍,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永远在路上:严于律己做人,清正廉洁做事》这本书共十一个章节,六十三个小节,从如何做到清正廉洁,加强自律、到坚决抵制不正之风,树浩然正气,到严明党纪培育良好家风,严守党的八项规定,和党的反腐倡廉的决心,及制度体制的构建,为我们党员干部严于律己做人,清正廉洁做事进行了详实的讲解。本书引用了大量的名言警句,俗语故事,有古代先贤名士的清廉故事,更有当代人民公仆的铮铮铁骨,感人之举。东晋的吴隐之酌“贪泉”,明廉志,洁身自好,海瑞的为政清廉正直刚毅,子罕的“以不贪为宝”的美德,“一钱太守”刘宠的美名,当代的焦裕禄、孔繁森一心为民、两袖情风,孙永林、孙东林两兄弟的诚实守信,在脑海不断出现,感人至深,有正面的榜样,也有反面的警示,有大贪巨腐危害国家,也有小虫微举害己损人。纵观全书,始终透析出的就是如封面字句:反腐倡廉任重道远,堵住源头方可清,律己宽人行端品正,自强自励方自重。 书中所言,廉洁是一个人的品行,是一种风格,一种境界。严于律己不是装样子,也不是作秀,更不是演给别人或是自己看的自欺欺人的把戏,严于律己要求的是实实在在,是从内心到行动上都清清白白,干干净净,这是做人的根本。古代先贤的事迹我们已无需考证,能流传至今,充分说明了其影响深远,当今公仆的事迹我们共同见证,其为民为党的情怀,清廉务实的行动无不使人深深称赞。但是还有多少的腐败贪官,“前腐后继”,使人们惊叹感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后,又有多少不自律不自省者,纷纷受到党纪国法的惩处,大到贪占国家财产,以权谋私,小到不遵守政策党规,公车私用,假公济私,其实这些现象的存在,都是没有自律自省,对党纪的漠视,私欲的膨胀,初心的背叛,是值得借鉴和警示的。为人只有牢牢守住根本,才可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事,才可勇于担当,一心为民,履职尽责,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 “无欲方能守住心自律终是廉洁人”。这是我读完全书的感想。纵观所有腐败案件,其都是由于内心的私欲膨胀,和自己的不能自律而引发的。一个人如果能够守住自己的心,能够自律自省,就不会为金钱所惑,为利益所困,而走上犯罪之路。林则徐有句名言,“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说的就是为官者只有内心端正,才能确保无虞,慎欲,也是每个人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客观看来,社会中凡智力正常之人,皆有七情六欲,欲并不可怕,但欲不可纵,纵欲无度必成灾 古人云: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则言实,心正则行端心正则明理,心正则廉明。要做到清正廉明就要怀一颗清正之心,无私心、无私欲。始终守住底线,这样才能保持一颗清廉之心,做事才能清清白白。要做到守心如玉,除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还要有着很高的政治修养,有远大的理想,信念。很多人把自己的堕落腐败归咎于客观环境影响,而不是从自己的内心深处去反省反思,孔繁森难道不是跟我们处在同样的环境吗?他为何能做到一尘不染,永葆清廉呢,归于一点,就是有高尚的情怀,自律的美德,为民的思想,对党的忠诚。持正受廉的人,永远不会像金钱屈服,也不会向权贵低头,被权势慑服,出卖良心,不顾底线,同流合污,贪污腐败,这就是所说的它始终能够守住自己的心,始终不为私欲所动,用自己的品行,践行党的宗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廉洁是一种风骨,是一种境界,是我们发自内心的一种浩然正气。 廉洁自律,就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做任何事都能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自我约束,不放纵自己的欲望和行为,自律是廉洁的沃土,一个人的伟大不再与领导别人而在于管理自己。无私是一个人的精神内在,自律是一个人的品质体现。能自律的人是可以左右自己的言行的,是不会做出违背社会伦理道德,放纵自己的行为的,能自律者必存敬畏。朱熹说:君子之心,常怀敬畏。敬畏不是害怕,而是发自内心的尊重,也是对自身的基本约束和自我修正,只有谦虚谨慎,防微杜渐,对党纪国法心怀敬畏这样才能戒除浮躁之心,贪腐之念,功利之心。要做到廉洁自律,就要敬畏法纪,不碰腐败高压线,要尊重权利,做到廉洁用权,只有始终把纪律挺在前面不越雷池半步,谨守廉洁规定才能始终保持为政清廉,为民谋利。自律自省,就是要求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廉洁头脑,要常怀律己之心一日三省戒贪念,才能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把贪念消灭在萌芽状态,慎微走正道,远离非分之想,大腐往往起始于小贪,有些人起初在大礼大贿面前尚能保持清醒的头脑,立场十分坚定,然而却始终受困于生活小节,认为人家请吃一顿饭,喝一场酒,拿一条烟是区区小事,不足挂齿,没有什么大惊小怪,殊不知正是这样的小事积成了大错,贪念之心随之膨胀,最终酿成犯罪。所以,要廉洁,就必须自律就必须心存敬畏,从小处着眼,不因事小而为之,坚守底线,不为金钱名利所惑,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这样才能保持住自己的清白,维护好党的声誉。 一个人是否能廉洁自律关系着工作的成败,关系着企业的成败,身居要职的领导会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清正廉洁是每个人必须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只有严于律己做人,不谋私利,才能无私无畏,坚持原则,扶正压邪。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反映了我们党对党的建设面临的形式和任务的清醒认识,对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坚强决心。 “无欲方能守住心自律终是廉洁人”,廉洁从业,清正做事,使我们每个党员的基本要求,只有心无私念,自律自省才能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才能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心正方能谋事,自律才能成业,廉洁定当辉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