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教学设计.doc

《元素》教学设计.doc
《元素》教学设计.doc

《元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2.会正确区分元素和原子。3.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4.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初步知识。5.通过微观想像、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6.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二、课题分析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内容。学生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到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了解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难点。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教学的重点。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教材编排“元素周期表简介”的目的,是让学生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提供方便。学生只要会根据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以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即可,不要随便提高要求。本课题分两课时完成:1.元素。

2.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简介。三、教学策略分析本课题的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学生在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后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达

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提供有关资料,供学生查阅,提出问题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学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加深理解和巩固,使所学的概念得到比较清晰的对比、区分和归类。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对枯燥无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教学过程中可组织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如符号认位、联想记忆、查表抢答等。四、设计思路1由问题、图片、文字资料推出元素概念,课本72页活动与探究得出地壳、生物细胞和部分食品中所含元素。2.由课本73页资料、图片和课文内容得出元素符号的写法和涵义。3由.课本74页活动与探究了解元素周期表有关用途。五、教具设计1.投影1:按照课本49至50页图样绘制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图。2.投影2:元素与原子比较表。(空白)3投影3:介绍地壳里含量较多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简介几种食品中的元素含量。

4.投影4:简介门捷列夫如何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引入提问:水通电分解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回答引入课题2“元素”。教学新课1.设疑:什么是元素呢?投影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68页表4-2,要求学生思考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中都含有哪种原子?它们为什么属于同一种原子?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观察投影,得出:三种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因为这些原子的质子数都是8.阅读本课第一节,了解元素的概念。讨论:什么是氢元素?什么是碳元素?让学生体会到凡质子数相同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从而得出元素的概念。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2.投影2。引导学生讨论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根据表格内容分组讨论各小组代

表发言,共同完成表格内各项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已学概念的分析和比较能力。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元素和原子的概念。3.引导学生讨论71页的讨论题,再放投影1供学生参考图形进行分析分组讨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变了,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不变的结论。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和分析、比较的能力。了解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可分和元素的不可分。4.投影3。引导学生完成72页活动与探究。阅读课本71页二、三两节、图4-4、72页资料以及其它资料,观察投影3,相互交流,了解地壳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了解生物细胞和某些食品的元素组成。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第二课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在我们前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我们

接触过一些符号,如Al,O,H,C.等。这些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呢?带着问题阅读课本73页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以旧引新,设疑引思。教学新课引导学生阅读课本73页表4-3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认真阅读课本73页表4-3。LNFT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他们学好化学的信心。提问:如何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呢?出示几个错误的元素符号,让学生改正。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回答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法则提问:元素符号能表示什么呢?以具体符号为例,说明元素符号的涵义。学生阅读课本资料,了解元素中文名称的造字规律。加强对与元素有关的知识的理解。投影4.简介元素周期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74页内容。阅读。完成活动与探究。活动过程中采用如下形式:符号认位,小组查表抢答竞赛。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力,进一步培养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课小结对学生的归纳进行评价。仍以小组讨论方式对本课题进行归纳小结,然后各组商议推出代表发言。加深对本课所学知识的理解。练习:1.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2.说出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的名称。3.判断正误,说明理由。(1)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2)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3)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元素都改变了。(4)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4.写出氯、氮、硫、磷、锰、铜、金的元素符号。

5.写出He,F,Si,K,Ag,Hg 的元素名称。

6.将下列写错的元素符号加以改正:铜CU.锌ZN.银AG.氯cl.钙Cu.七、板书设计课题2.元素(一)元素1.什么叫做元素?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元素不可分.3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二)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的书写:一大、二小。2.元素符号的涵义: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三)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2.会正确区分元素和原子。3.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4.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初步知识。5.通过微观想像、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6.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二、课题分析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内容。学生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到元素是组成物

质的基本成分,了解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难点。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教学的重点。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教材编排“元素周期表简介”的目的,是让学生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提供方便。学生只要会根据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以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即可,不要随便提高要求。本课题分两课时完成:1.元素。

2.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简介。三、教学策略分析本课题的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学生在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后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提供有关资料,供学生查阅,提出问题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学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加深理解和巩固,使所学的概念得到比较清晰的对比、区分和归类。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对枯燥无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教学过程中可组织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如符号认位、联想记忆、查表抢答等。四、设计思路1由问题、图片、文字资料推出元素概念,课本72页活动与探究得出地壳、生物细胞和部分食品中所含元素。2.由课本73页资料、图片和课文内容得出元素符号的写法和涵义。3由.课本74页活动与探究了解元素周期表有关用途。五、教具设计1.投影1:按照课本49至50页图样绘制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图。2.投影2:元素与原子比较表。(空白)3投影3:

介绍地壳里含量较多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简介几种食品中的元素含量。

4.投影4:简介门捷列夫如何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引入提问:水通电分解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回答引入课题2“元素”。教学新课1.设疑:什么是元素呢?投影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68页表4-2,要求学生思考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中都含有哪种原子?它们为什么属于同一种原子?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观察投影,得出:三种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因为这些原子的质子数都是8.阅读本课第一节,了解元素的概念。讨论:什么是氢元素?什么是碳元素?让学生体会到凡质子数相同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从而得出元素的概念。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2.投影2。引导学生讨论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根据表格内容分组讨论各小组代表发言,共同完成表格内各项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已学概念的分析和比较能力。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元素和原子的概念。3.引导学生讨论71页的讨论题,再放投影1供学生参考图形进行分析分组讨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变了,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不变的结论。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和分析、比较的能力。了解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可分和元素的不可分。4.投影3。引导学生完成72页活动与探究。阅读课本71页二、三两节、图4-4、72页资料以及其它资料,观察投影3,相互交流,了解地壳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了解生物细胞和某些食品的元素组成。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第二课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在我们前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我们

接触过一些符号,如Al,O,H,C.等。这些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呢?带着问题阅读课本73页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以旧引新,设疑引思。教学新课引导学生阅读课本73页表4-3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认真阅读课本73页表4-3。LNFT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他们学好化学的信心。提问:如何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呢?出示几个错误的元素符号,让学生改正。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回答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法则提问:元素符号能表示什么呢?以具体符号为例,说明元素符号的涵义。学生阅读课本资料,了解元素中文名称的造字规律。加强对与元素有关的知识的理解。投影4.简介元素周期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74页内容。阅读。完成活动与探究。活动过程中采用如下形式:符号认位,小组查表抢答竞赛。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课小结对学生的归纳进行评价。仍以小组讨论方式对本课题进行归纳小结,然后各组商议推出代表发言。加深对本课所学知识的理解。练习:1.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2.说出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的名称。3.判断正误,说明理由。(1)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2)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3)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元素都改变了。(4)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4.写出氯、氮、硫、磷、锰、铜、金的元素符号。

5.写出He,F,Si,K,Ag,Hg 的元素名称。

6.将下列写错的元素符号加以改正:铜CU.锌ZN.银AG.氯cl.钙Cu.七、板书设计课题2.元素(一)元素1.什么叫做元素?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元素不可分.3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二)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的书写:一大、二小。2.元素符号的涵义:表示一种

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三)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2.会正确区分元素和原子。3.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4.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初步知识。5.通过微观想像、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6.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二、课题分析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内容。学生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到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了解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难点。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教学的重点。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教材编排“元素周期表简介”的目的,是让学生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提供方便。学生只要会根据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以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即可,不要随便提高要求。本课题分两课时完成:1.元素。

2.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简介。三、教学策略分析本课题的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学生在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后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达

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提供有关资料,供学生查阅,提出问题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学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加深理解和巩固,使所学的概念得到比较清晰的对比、区分和归类。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对枯燥无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教学过程中可组织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如符号认位、联想记忆、查表抢答等。四、设计思路1由问题、图片、文字资料推出元素概念,课本72页活动与探究得出地壳、生物细胞和部分食品中所含元素。2.由课本73页资料、图片和课文内容得出元素符号的写法和涵义。3由.课本74页活动与探究了解元素周期表有关用途。五、教具设计1.投影1:按照课本49至50页图样绘制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图。2.投影2:元素与原子比较表。(空白)3投影3:介绍地壳里含量较多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简介几种食品中的元素含量。

4.投影4:简介门捷列夫如何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引入提问:水通电分解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回答引入课题2“元素”。教学新课1.设疑:什么是元素呢?投影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68页表4-2,要求学生思考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中都含有哪种原子?它们为什么属于同一种原子?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观察投影,得出:三种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因为这些原子的质子数都是8.阅读本课第一节,了解元素的概念。讨论:什么是氢元素?什么是碳元素?让学生体会到凡质子数相同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从而得出元素的概念。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2.投影2。引导学生讨论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根据表格内容分组讨论各小组代

表发言,共同完成表格内各项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已学概念的分析和比较能力。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元素和原子的概念。3.引导学生讨论71页的讨论题,再放投影1供学生参考图形进行分析分组讨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变了,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不变的结论。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和分析、比较的能力。了解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可分和元素的不可分。4.投影3。引导学生完成72页活动与探究。阅读课本71页二、三两节、图4-4、72页资料以及其它资料,观察投影3,相互交流,了解地壳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了解生物细胞和某些食品的元素组成。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第二课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在我们前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我们

接触过一些符号,如Al,O,H,C.等。这些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呢?带着问题阅读课本73页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以旧引新,设疑引思。教学新课引导学生阅读课本73页表4-3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认真阅读课本73页表4-3。LNFT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他们学好化学的信心。提问:如何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呢?出示几个错误的元素符号,让学生改正。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回答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法则提问:元素符号能表示什么呢?以具体符号为例,说明元素符号的涵义。学生阅读课本资料,了解元素中文名称的造字规律。加强对与元素有关的知识的理解。投影4.简介元素周期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74页内容。阅读。完成活动与探究。活动过程中采用如下形式:符号认位,小组查表抢答竞赛。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力,进一步培养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课小结对学生的归纳进行评价。仍以小组讨论方式对本课题进行归纳小结,然后各组商议推出代表发言。加深对本课所学知识的理解。练习:1.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2.说出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的名称。3.判断正误,说明理由。(1)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2)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3)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元素都改变了。(4)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4.写出氯、氮、硫、磷、锰、铜、金的元素符号。

5.写出He,F,Si,K,Ag,Hg 的元素名称。

6.将下列写错的元素符号加以改正:铜CU.锌ZN.银AG.氯cl.钙Cu.七、板书设计课题2.元素(一)元素1.什么叫做元素?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元素不可分.3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二)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的书写:一大、二小。2.元素符号的涵义: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三)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2.会正确区分元素和原子。3.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4.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初步知识。5.通过微观想像、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6.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二、课题分析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内容。学生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到元素是组成物

质的基本成分,了解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难点。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教学的重点。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教材编排“元素周期表简介”的目的,是让学生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提供方便。学生只要会根据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以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即可,不要随便提高要求。本课题分两课时完成:1.元素。

2.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简介。三、教学策略分析本课题的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学生在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后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提供有关资料,供学生查阅,提出问题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学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加深理解和巩固,使所学的概念得到比较清晰的对比、区分和归类。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对枯燥无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教学过程中可组织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如符号认位、联想记忆、查表抢答等。四、设计思路1由问题、图片、文字资料推出元素概念,课本72页活动与探究得出地壳、生物细胞和部分食品中所含元素。2.由课本73页资料、图片和课文内容得出元素符号的写法和涵义。3由.课本74页活动与探究了解元素周期表有关用途。五、教具设计1.投影1:按照课本49至50页图样绘制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图。2.投影2:元素与原子比较表。(空白)3投影3:

介绍地壳里含量较多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简介几种食品中的元素含量。

4.投影4:简介门捷列夫如何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引入提问:水通电分解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回答引入课题2“元素”。教学新课1.设疑:什么是元素呢?投影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68页表4-2,要求学生思考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中都含有哪种原子?它们为什么属于同一种原子?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观察投影,得出:三种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因为这些原子的质子数都是8.阅读本课第一节,了解元素的概念。讨论:什么是氢元素?什么是碳元素?让学生体会到凡质子数相同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从而得出元素的概念。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2.投影2。引导学生讨论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根据表格内容分组讨论各小组代表发言,共同完成表格内各项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已学概念的分析和比较能力。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元素和原子的概念。3.引导学生讨论71页的讨论题,再放投影1供学生参考图形进行分析分组讨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变了,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不变的结论。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和分析、比较的能力。了解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可分和元素的不可分。4.投影3。引导学生完成72页活动与探究。阅读课本71页二、三两节、图4-4、72页资料以及其它资料,观察投影3,相互交流,了解地壳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了解生物细胞和某些食品的元素组成。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第二课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在我们前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我们

接触过一些符号,如Al,O,H,C.等。这些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呢?带着问题阅读课本73页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以旧引新,设疑引思。教学新课引导学生阅读课本73页表4-3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认真阅读课本73页表4-3。LNFT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他们学好化学的信心。提问:如何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呢?出示几个错误的元素符号,让学生改正。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回答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法则提问:元素符号能表示什么呢?以具体符号为例,说明元素符号的涵义。学生阅读课本资料,了解元素中文名称的造字规律。加强对与元素有关的知识的理解。投影4.简介元素周期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74页内容。阅读。完成活动与探究。活动过程中采用如下形式:符号认位,小组查表抢答竞赛。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课小结对学生的归纳进行评价。仍以小组讨论方式对本课题进行归纳小结,然后各组商议推出代表发言。加深对本课所学知识的理解。练习:1.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2.说出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的名称。3.判断正误,说明理由。(1)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2)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3)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元素都改变了。(4)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4.写出氯、氮、硫、磷、锰、铜、金的元素符号。

5.写出He,F,Si,K,Ag,Hg 的元素名称。

6.将下列写错的元素符号加以改正:铜CU.锌ZN.银AG.氯cl.钙Cu.七、板书设计课题2.元素(一)元素1.什么叫做元素?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元素不可分.3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二)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的书写:一大、二小。2.元素符号的涵义:表示一种

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三)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2.会正确区分元素和原子。3.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4.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初步知识。5.通过微观想像、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6.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二、课题分析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内容。学生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到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了解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难点。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教学的重点。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教材编排“元素周期表简介”的目的,是让学生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提供方便。学生只要会根据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以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即可,不要随便提高要求。本课题分两课时完成:1.元素。

2.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简介。三、教学策略分析本课题的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学生在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后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达

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提供有关资料,供学生查阅,提出问题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学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加深理解和巩固,使所学的概念得到比较清晰的对比、区分和归类。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对枯燥无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教学过程中可组织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如符号认位、联想记忆、查表抢答等。四、设计思路1由问题、图片、文字资料推出元素概念,课本72页活动与探究得出地壳、生物细胞和部分食品中所含元素。2.由课本73页资料、图片和课文内容得出元素符号的写法和涵义。3由.课本74页活动与探究了解元素周期表有关用途。五、教具设计1.投影1:按照课本49至50页图样绘制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图。2.投影2:元素与原子比较表。(空白)3投影3:介绍地壳里含量较多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简介几种食品中的元素含量。

4.投影4:简介门捷列夫如何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引入提问:水通电分解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回答引入课题2“元素”。教学新课1.设疑:什么是元素呢?投影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68页表4-2,要求学生思考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中都含有哪种原子?它们为什么属于同一种原子?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观察投影,得出:三种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因为这些原子的质子数都是8.阅读本课第一节,了解元素的概念。讨论:什么是氢元素?什么是碳元素?让学生体会到凡质子数相同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从而得出元素的概念。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2.投影2。引导学生讨论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根据表格内容分组讨论各小组代

表发言,共同完成表格内各项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已学概念的分析和比较能力。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元素和原子的概念。3.引导学生讨论71页的讨论题,再放投影1供学生参考图形进行分析分组讨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变了,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不变的结论。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和分析、比较的能力。了解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可分和元素的不可分。4.投影3。引导学生完成72页活动与探究。阅读课本71页二、三两节、图4-4、72页资料以及其它资料,观察投影3,相互交流,了解地壳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了解生物细胞和某些食品的元素组成。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第二课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在我们前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我们

接触过一些符号,如Al,O,H,C.等。这些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呢?带着问题阅读课本73页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以旧引新,设疑引思。教学新课引导学生阅读课本73页表4-3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认真阅读课本73页表4-3。LNFT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他们学好化学的信心。提问:如何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呢?出示几个错误的元素符号,让学生改正。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回答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法则提问:元素符号能表示什么呢?以具体符号为例,说明元素符号的涵义。学生阅读课本资料,了解元素中文名称的造字规律。加强对与元素有关的知识的理解。投影4.简介元素周期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74页内容。阅读。完成活动与探究。活动过程中采用如下形式:符号认位,小组查表抢答竞赛。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力,进一步培养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课小结对学生的归纳进行评价。仍以小组讨论方式对本课题进行归纳小结,然后各组商议推出代表发言。加深对本课所学知识的理解。练习:1.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2.说出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的名称。3.判断正误,说明理由。(1)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2)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3)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元素都改变了。(4)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4.写出氯、氮、硫、磷、锰、铜、金的元素符号。

5.写出He,F,Si,K,Ag,Hg 的元素名称。

6.将下列写错的元素符号加以改正:铜CU.锌ZN.银AG.氯cl.钙Cu.七、板书设计课题2.元素(一)元素1.什么叫做元素?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元素不可分.3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二)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的书写:一大、二小。2.元素符号的涵义: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三)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2.会正确区分元素和原子。3.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4.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初步知识。5.通过微观想像、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6.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二、课题分析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内容。学生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到元素是组成物

质的基本成分,了解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难点。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教学的重点。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教材编排“元素周期表简介”的目的,是让学生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提供方便。学生只要会根据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以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即可,不要随便提高要求。本课题分两课时完成:1.元素。

2.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简介。三、教学策略分析本课题的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学生在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后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提供有关资料,供学生查阅,提出问题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学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加深理解和巩固,使所学的概念得到比较清晰的对比、区分和归类。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对枯燥无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教学过程中可组织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如符号认位、联想记忆、查表抢答等。四、设计思路1由问题、图片、文字资料推出元素概念,课本72页活动与探究得出地壳、生物细胞和部分食品中所含元素。2.由课本73页资料、图片和课文内容得出元素符号的写法和涵义。3由.课本74页活动与探究了解元素周期表有关用途。五、教具设计1.投影1:按照课本49至50页图样绘制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图。2.投影2:元素与原子比较表。(空白)3投影3:

介绍地壳里含量较多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简介几种食品中的元素含量。

4.投影4:简介门捷列夫如何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引入提问:水通电分解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回答引入课题2“元素”。教学新课1.设疑:什么是元素呢?投影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68页表4-2,要求学生思考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中都含有哪种原子?它们为什么属于同一种原子?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观察投影,得出:三种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因为这些原子的质子数都是8.阅读本课第一节,了解元素的概念。讨论:什么是氢元素?什么是碳元素?让学生体会到凡质子数相同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从而得出元素的概念。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2.投影2。引导学生讨论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根据表格内容分组讨论各小组代表发言,共同完成表格内各项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已学概念的分析和比较能力。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元素和原子的概念。3.引导学生讨论71页的讨论题,再放投影1供学生参考图形进行分析分组讨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变了,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不变的结论。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和分析、比较的能力。了解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可分和元素的不可分。4.投影3。引导学生完成72页活动与探究。阅读课本71页二、三两节、图4-4、72页资料以及其它资料,观察投影3,相互交流,了解地壳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了解生物细胞和某些食品的元素组成。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第二课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在我们前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我们

《春夜喜雨》教学设计

《春夜喜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教会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的能力 (2)体味诗词推敲字句的妙处。 2、过程与方法:有节奏的诵读本诗,感受古诗词带来的韵律美,以字的品析为切入点,抓住古人讲究炼字、炼句乃至炼意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古诗之美。把握诗歌意境,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深沉含蓄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对本诗意境的理解。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的初步掌握。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 对杜甫这位诗人,同学们应该不会陌生,谁能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杜甫(712-770),字子美,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巩(今河南巩县)人,也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因为曾经做过工部员外郎的官职,因而世人又称他为“杜工部”。 它的诗有绵远悠长的画面意境,有对仗工整的句式,还有满腔的忧国忧民的热忱,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因此,后人称杜甫本人称为“诗圣”,而他的诗歌也号称“史诗”。 我们上学期学习过他的诗《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二、指导学生阅读《春夜喜雨》 1、请学生指出哪些字的读音和字形应该要注意。 当dāng潜qián 径jìng 重zhòng 2、字词解释 (1)乃:就(2)发生:萌发生长(3)潜:悄悄地

(4)野径:田野间的小路(5)俱:都(6)晓:早晨 (7)红湿处:指有带雨水的红花的地方(8)花重:花沾上雨水变得沉重 3、请学生讲讲这首诗的大意。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当春天万物萌发生长的时侯应时而生。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三、整体感知诗歌思想感情 1、请学生谈谈初读后的感受和体会。 2、这首诗是诗人晚年(上元二年春,759年)定居成都西郊浣花溪畔杜甫草堂时所写。同学们首先看题目,这四个字中哪一个字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明确:“喜”字,“喜”是作者的一种内心感情。追问:因何而喜呢? 因雨而喜。 古人云“以我观物,万物皆着我之色彩”作者把自己的“喜”的感情寄托在雨这种景上,这种情与景的结合就是诗歌鉴赏中所说的意境,能把握景与情,才能入境。春雨有何令人欣喜之处呢?学生简单回答。例如润物等。那么,诗人到底因何而喜呢?我们需要联系作者写作背景和他的思想基础。 (1)安史之乱前夕,杜甫离开长安回陕西蒲城探亲,却不料爆发安史之乱,他一家人就过流亡生活,如今,终于在成都定居,这首诗就反映饱经战患流离之苦的杜甫获得安稳后的喜悦心情和渴望安宁的情怀。 (2)中国自古以农兴国,每一个关心人民疾苦的人,无不对各个时节的天气变化给予密切注意,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农民收成的歉与丰,杜甫是一位人民诗人,这首诗也显示出他的这种深湛淳朴的思想感情。 作者获得安宁,又看到喜人的春雨,联想到国家的安宁,百姓的丰收,怎能不喜? 3、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诗人是怎样通过诗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他的思想感情的。 首联写春雨的来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个“好”字,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赞美。春天是植物萌发、生长的季节,正需雨,它就下起来了。诗人用拟人手法,盛赞春雨善解人意,似乎懂得人们的心愿一般。 颔联刻画春雨的特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伴随着和煦的春风,趁着夜色悄悄地飘洒大地,绵绵密密,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万物,不求人知,无意讨好。春雨具有这样高尚的品格,诗人格外喜欢。这里的一个“潜”字和一个“细”字,历来受到诗评家的高度赞誉,可以看得出来,这两个字是经过精心锤炼的:“潜”者,好雨之来不为人所察觉也;“细”者,雨细而不骤也,——惟其细而不骤,所以能下得久,下得透,所以能“润物无声”啊。 颈联写春夜雨景:“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诗人希望好雨能下个够,他开门出来看,只见天上乌云密布,地上也是黑沉沉的,连小路也看不清,只有江中船上的渔火露出一点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元素》教案

课题3 元素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课标要求 1.元素(重点、难点)了解元素的概念,知道各种元素在地壳里的含 量,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将对物质的宏观组 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了解物质、元 素与微粒间的关系 2.元素符号(重点)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 正确书写,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 3.元素周期表(重点)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 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 他的信息,了解元素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 系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是一种主要成分为葡萄糖酸锌、蔗糖、纯化水的口服液。用于治疗缺锌引起的营养不良、厌食症、异食癖、口腔溃疡、痤疮、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等。这里的锌指的是单质吗?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在药品或食品标签上见到。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元素 提出问题 1. 一种元素是不是只有一种原子? 2.元素和原子是什么关系呢? 3.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原子不变,元素是否发生变化?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了解元素的相关知识。 归纳总结1.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对元素含义的理解 (1)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H2O与NH4+,H2与He质子数相同,就不是同种元素。 (2)定义中的“一类原子”不能说成“同种原子”。“一类原子”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定相同的原子。 (3)元素概念中的“原子”既包括中性原子和离子,如Cl(原子)和C1-(离子)都是氯元素。 3.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故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肯定不变。 4.元素的种类及分布

卤族元素教案

卤素及其化合物 一、氯气的性质及用途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氯气是呈黄绿色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能溶于水(在常温下1体积水约溶解2体积的氯气)。 注意:①氯气使人中毒的症状是:吸入少量氯气会使鼻和喉头的黏膜受到刺激,引起胸部疼痛和咳嗽,吸入大量的氯气会中毒死亡。 ②在实验室里闻氯气气味时,必须十分小心,采用正确的闻气味方法,即用于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在实验室中闻其他气体的气味时,也应采用这种方法。2.化学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1)与金属反应 2NaCl(产生白烟)②Cu+Cl2CuCl2(产生棕黄色的烟)如:①2Na+Cl2 ③2Fe+3Cl22FeCl3(产生棕色的烟) 说明①在点燃或灼热的条件下,金属都能与氯气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氯化物.其中,变价金属如(Cu、Fe)与氯气反应时呈现高价态(分别生成CuCl2、FeCl3). ②在常温、常压下,干燥的氯气不能与铁发生反应,故可用钢瓶储存、运输液氯. ③“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物质.如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的棕黄色的烟为CuCl2晶体小颗粒;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的白烟为NaCl晶体小颗粒;等等. (2)与非金属反应 如:①H2+Cl22HCl(发出苍白色火焰,有白雾生成)——可用于工业制盐酸H2+Cl22HCl(会发生爆炸)——不可用于工业制盐酸 注意①在不同的条件下,H2与C12均可发生反应,但反应条件不同,反应的现象也不同.点燃时,纯净的H2能在C1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反应产生的气体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并有小液滴出现;在强光照射下,H2与C12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②物质的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属于燃烧.如金属铜、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等.③“雾”是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物质;“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物质.要注意“雾”与“烟”的区别.④H2与Cl2反应生成的HCl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HCl的水溶液叫氢氯酸,俗称盐酸. ②2P+3Cl22PCl3(氯气不足;产生白雾)2P+5Cl22PCl5(氯气充足;产生白烟) (3)与水反应:Cl2+H2O = HCl+HClO (4)与碱反应 Cl2+2NaOH = NaCl+NaClO+H2O(用于除去多余的氯气) 2Cl2+2Ca(OH)2 = Ca(ClO)2+CaCl2+2H2O(用于制漂粉精) Ca(ClO)2+CO2+H2O = CaCO3↓+2HClO(漂粉精的漂白原理) 说明①Cl2与石灰乳[Ca(OH)2的悬浊液]或消石灰的反应是工业上生产漂粉精或漂白粉的原理.漂粉精和漂白粉是混合物,其主要成分为Ca(ClO)2和CaCl2,有效成分是Ca(C1O)2

《5、手指》教学设计

5* 手指 主备人:李芹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无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达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字词。 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 ⑴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⑵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⑶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春夜喜雨》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春夜喜雨》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充分利用图书室的学习资源,读背古诗《春夜喜雨》,发展想象,感悟古诗之美。 2.感悟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感受春雨的美好,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3.启迪灵性,相机发展语言,进一步拓展阅读。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的意境,感受春雨的美好。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杜甫的古诗以及有关春雨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从图书室又借来了一本好书——《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里面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杜甫的一篇《春夜喜雨》。打开第51页,一起读课题,解题(春夜喜雨的意思就是春天的夜晚下了一场雨,作者的心里很高兴。) 二、简介诗人。 一个春天的夜晚,下起了雨,一位大诗人抑制不住对春雨的喜爱,写下一首赞美春雨的诗。这位诗人就是唐代“诗圣”杜甫,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春夜喜雨》。有的同学课前查阅了资料,了解了杜甫的生平和他的诗歌风格,有这方面资料的同学和大家交流。你还读过杜甫的哪些诗?(学生展示资料)同学们,现在正是春天。我们说春天的美景是一首优美的歌曲,那么,春雨就是这歌曲中调皮动听的音符。人们为什么喜欢春雨,春雨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平时都善于观察,大家说说你观察到的春雨吧!(学生谈春雨。)今天我们来看看大诗人杜甫笔下的春雨是什么样的吧。 三、学习古诗,体会意境 1.指名读古诗,简介这首古诗。 提问检查学生课外收集资料、预习课文情况:你在课外了解了哪些有关古诗

的知识? 简介《春夜喜雨》的体裁:《春夜喜雨》是一首五言律诗。律诗共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自由读《春夜喜雨》,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①正确朗读这首诗。 ②结合后面的词语注释,试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③提出不懂的问题。 3.检查自学情况: (1)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2)提问:这首诗写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春天的一个雨夜。诗人住在成都——从书上对“锦官城”的注释可以知道杜甫住在成都。)(3)说一说自己读了诗的初步感受,提出不懂的字、词,在班上交流。 了解下列一些字词的意思: 乃:就。 发生:在诗中的意思是雨降落、降临。 潜:暗暗地,悄悄地。 径:小路。 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也指花儿开得繁盛。“重”读zhòng。 4、朗读课文,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和感情读这首诗。 讨论:题目是“春夜喜雨”,应该用欢喜轻松的语气读,读出对春雨的喜爱。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二)诗人为什么喜爱春雨呢?诗句中并没有一个“喜”字,诗人喜悦的心情表现在哪儿呢?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说说对诗句的理解,体会意境。 1.感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雨知道时节,在这春天正需要它的时候下起来了。这里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拟人。把雨拟人化,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 2.着重体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学生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九年级化学元素教案

第四单元课题2 元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2)、通过联想记忆、卡片问答等趣味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 (3)、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的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在前一课题中,学生已知道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元素下了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而且容易与原子的概念混淆,教学时应注意两者的区别。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教材编写“元素周期表简介”,目的在于让学生比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学生只要会根据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并确认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等信息即可,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方便。 【教学策略分析】

《卤素》复习教案(三).doc

《卤素》复习教案(三) 一、卤族元素(一)卤素的原子结构和单质的物理性质随卤素核电荷数增加,电子层数依次递增,原子半径渐增大,其原子结构的递变而使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呈规律性变化.从F2 I21、颜色渐加深,状态从气液固,密度从小大,熔沸点由低高(分子晶体)2、单质的溶解性——除氟外(与水剧烈反应)在水中溶解度都较小,且由大小,都易溶于有机溶剂,下表列出Cl2、Br2、I2在不同溶剂中的颜色. 水CCl4汽油(苯)Cl2黄绿色黄绿色黄绿色Br2橙色橙红色橙红色I2棕黄色紫色紫红色(二)化学性质由于最外层均为7个电子,极易得一个电子,因此卤素都是强氧化剂,在自然界均只以化合态存在.但随着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径渐增大,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渐减弱,得电子能力渐减弱,其氧化性逐渐减弱,主要表现:1、都能与金属反应①F2和所有金属都能反应.②Cl2和绝大多数金属反应.③Br2和较活泼金属反应.④I2只和活泼金属反应.2、都能与H2、P等非金属反应.①F2和H2在暗处即爆炸(F2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②Cl2和H2需光照爆炸③Br2和H2需加热且缓慢化合(不爆炸)④I2(蒸气)和H2持续加热且仍为可逆反应.3、特性:易升华①I2 ②溴——唯一的常温呈液态的非金属,易挥发保存时加水封. 使淀粉变蓝色③F2——最强氧化剂,不能用氧化剂将F-氧化为F2(只能用电解法)F元素无正价.且能与稀有气体化合.④卤化氢——均易溶于水,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其中只有HF剧毒,但HX都是大气污染物,水溶液均呈酸性,只有氢氟酸是弱酸,从HF HI,酸性逐渐增强.⑤NaX——只有NaF有毒可用作农药.⑥CaX2——只有CaF2不溶于水,CaCl2作干燥剂.⑦AgX——只有AgF可溶,AgX均具感光性,AgBr作感光材料,AgI作人工降雨材料. HClO、HClO2、HClO3、HClO4⑧酸性逐渐增强,氧化性逐渐减弱二、卤素互化物—— (n=1,3,5,7)其化学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具有强氧化性.例:已知BrFn与水按3:5物质的量比反应,生成HF、HBrO3、O2和Br2,且O2和Br2物质的量相等.请回答:(1)n= (2)氧化产物是(3)1mol水可还原mol BrFn?解析:(1)根据题意:反应式为3BrFn+5H2O=3nHF+aHBrO3+bBr2 +bo2由于O2与Br2

五年级下册语文《手指》课堂教案

(封面) 五年级下册语文《手指》课堂教案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2.反复阅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学习过程中,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能自己利用工具书或者结合上下文感受其意思,积累与“手”有关的成语,丰富语言储备。 教学准备: 课文重点句段字幕片。 教学流程: 一、语言积累,常规训练。 1.手语游戏。 看到同学们个个精神饱满,老师禁不住要向你们竖起大拇指。我们可以开始上课了吗?请用手语回答。我们班的同学个个心灵手巧,谁是勇敢的孩子,为我们展示一下手影的神奇?(打出空白投影片,学生以此为背景做手影表演:兔子、狗、大雁…… 2.成语竞赛。 男女生分组抢说含有“手”字的成语,不能重复。最后老师出示部分“手”字成语字幕。 手疾眼快 爱不释手 白手起家

不择手段措手不及垂手可得 触手可及 赤手空拳 大打出手丹青妙手 大手大脚额手称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拱手让人拱手听命 高抬贵手 高下其手 高下在手 举手之劳毛手毛脚妙手偶得 蹑脚蹑手 拿手好戏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棋逢对手 棋逢敌手棋高一着,亲如手足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是十分快乐的事情,这快乐当然不排除语文学习与学生特别喜爱的游戏相结合,结合课文内容,课前二分钟大家一起玩玩手语和手影,兴奋点一下子被激活。为以下的学习做了积极的心理孕伏。 成语是汉语的一朵奇葩,在紧张的竞赛中积累一些成语,能够以趣促言,增加学生的语言储备。二、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组互相检查读书情况,同时给出评价等级。

《春夜喜雨》教学设计

《春夜喜雨》阅读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充分利用图书室的学习资源,读背古诗《春夜喜雨》,发展想象,感悟古诗之美。 2、感悟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感受春雨的美好,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3、启迪灵性,相机发展语言,进一步拓展阅读。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的意境,感受春雨的美好。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杜甫的古诗以及有关春雨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杜甫的一篇《春夜喜雨》。 二、简介诗人。 一个春天的夜晚,下起了雨,一位大诗人抑制不住对春雨的喜爱,写下一首赞美春雨的诗。这位诗人就是唐代“诗圣”杜甫,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春夜喜雨》。有的同学课前查阅了资料,了解了杜甫的生平和他的诗歌风格,有这方面资料的同学和大家交流。你还读过杜甫的哪些诗?(学生展示资料) 同学们,现在正是春天。我们说春天的美景是一首优美的歌曲,那么,春雨就是这歌曲中调皮动听的音符。人们为什么喜欢春雨,春雨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平时都善于观察,大家说说你观察到的春雨吧!(学生谈春雨。) 今天我们来看看大诗人杜甫笔下的春雨是什么样的吧。 三、学习古诗,体会意境 1.指名读古诗,简介这首古诗。 提问检查学生课外收集资料、预习课文情况:你在课外了解了哪些有关古诗

的知识? 简介《春夜喜雨》的体裁:《春夜喜雨》是一首五言律诗。律诗共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自由读《春夜喜雨》,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①正确朗读这首诗。 ②结合后面的词语注释,试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③提出不懂的问题。 3.检查自学情况: (1)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2)提问:这首诗写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春天的一个雨夜。诗人住在成都——从书上对“锦官城”的注释可以知道杜甫住在成都。) (3)说一说自己读了诗的初步感受,提出不懂的字、词,在班上交流。 了解下列一些字词的意思: 乃:就。 发生:在诗中的意思是雨降落、降临。 潜:暗暗地,悄悄地。 径:小路。 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也指花儿开得繁盛。“重”读zhòng。 4、朗读课文,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和感情读这首诗。 讨论:题目是“春夜喜雨”,应该用欢喜轻松的语气读,读出对春雨的喜爱。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二)诗人为什么喜爱春雨呢?诗句中并没有一个“喜”字,诗人喜悦的心情表现在哪儿呢?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说说对诗句的理解,体会意境。

化学《元素及元素周期表》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第四节 元素及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 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会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并记住常见的元素符号。 2. 知道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它的信息。 二、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 如水是构成的,汞是由构成的,氯化钠是由构成的。 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数,钠原子和钠离子是否属于同种元素?。为什么?。元素:具有相同(即)的一类原子总称。 (二)、温故知新: 1、下列说法有没有错误?将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 ⑴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的。 ⑵二氧化硫中有硫和氧两个元素。 ⑶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⑷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⑸一个水分子是由2 个氢原子和1 个氧原子构成的 2、填上合适的元素:

⑴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⑵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 ⑶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⑷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3、联系生活:小华用凉开水养鱼,不久鱼全死了,下列哪个是合理的解释 A、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元素 B、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原子 C、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水分子 D、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气 4、5 题见课件。 (三)、自主学习与探究: 阅读课本46-47 页,完成自主学习知识点一、二。 知识点一:元素的种类 1. 稀有气体: 2. 金属元素: 3. 非金属元素:. 知识点二:元素的表示---国际通用(元素符号) 1. 为什么要使用元素符号? 2. 元素符号的读法: 3 .元素符号的书写: (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 (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 4.元素符号的意义

《卤族元素》教学设计

《卤族元素》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洛社高中王霞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卤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了解可逆反应的涵义。 ②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通过对卤素结 构、性质的对比,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二.教学重点卤素性质的比较 三.教学难点卤素化学性质的比较及其规律 四.教学方法启发讨论法、实验探索法 五.实验用品氯水、溴水、碘水、、汽油、试管、碘升华管. 六.教学过程: 提问卤族元素包括哪几种元素? 板书氟氯溴碘砹 导课通过《氯气》一节的学习,我们对氯元素的单质氯气的分子结构和性质已有了认识,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对卤素的其它元素氟、溴、碘的学习,从结构和性质等方 面对这族非金属元素进行深入的研究。 板书第二节卤族元素 课堂讨论分析图卤素的原子结构和原子大小示意图,可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活动讨论分析。 学生小结卤素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相同点:最外层都有个电子 递变性:从氟到碘核电荷数逐渐增大,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启发思维我们知道,结构决定性质,那么卤族元素原子结构上的这种相似性与递变性,会如何反映在元素性质上呢? 展示实物展示溴、碘,观察颜色和状态。 学生阅读表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课堂讨论卤素单质物理性质的变化情况如何? 板书一.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学生活动汇报讨论结果,并归纳出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的递变性。 板书、递变性 颜色状态淡黄绿色(气)黄绿色(气)深红棕色(液)紫黑色(固) 颜色逐渐变深 密度逐渐增大 熔沸点逐渐升高 水中溶解性逐渐减小 启发思维这里我们讨论的是卤素单质在水中的溶解性,那么在其它溶剂中 的溶解性如何呢? 演示实验取三支试管,分别向其中加入氯水、溴水、碘水,观察溶液 颜色,再向每支试管中各滴入滴振荡,然后将试管静置。 观察水层和层的颜色。 用汽油代替,完成上述实验,观察水层和汽油层的颜色,注 意最后把试管中液体倒入指定的容器中,以免污染环境。 课堂讨论描述并分析实验现象,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汇报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汇报得出的结论。 归纳总结通过实验可以总结出溴和碘在不同溶剂中形成溶液的颜色。四氯

《手指》教学设计3篇

(封面) 《手指》教学设计3篇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手指》教学设计1 教材解读 《手指》一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它是著名作家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教学这篇文章,重点是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理念 《手指》这篇课文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点去把握:一是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进行整体理解,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二是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内容进行重点体会,了解基本意思,体会作者运用的描写方法。三是运用表格的形式,使五根手指的特点对比鲜明,清晰明了,并从中体会到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团结合作、取长补短。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唱《幸福拍手歌》,师生互动。 (课件展示:《幸福拍手歌》的视频。)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是激发学生的情趣,使师生的教与学的关系更融洽,二是为下文学习手指起铺垫作用。】 2、过渡:每个人都有一双手,大家仔细地观察一下自己的手,说

说手可以做哪些事情呢? (学生自由说) 大家说得真好,手指长在每个人的手上,我们时时看到,常常用到,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手指》,(板 书课题)看看课文对我们熟悉的手做了怎样的描写。 (课件展示:课文插图——) 二、解析课文 1、学生按自己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问: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读后回答) 2、观察插图 学生观察插图,说一说他们像什么?你最喜欢那根手指?(学生自 由发言)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大拇指的。 大拇指:长处——肯吃苦 短处——形体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 (课件展示:出示表格,其他同学完成表格) 问:他的肯吃苦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学生说:拉小提琴、制止水、血喷出、扳住重东西等。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说完成练习。】

最新整理六年级语文《春夜喜雨》教案

最新整理六年级语文《春夜喜雨》教案 《春夜喜雨》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诗歌意境领悟、形象探究、形式甄别、语言赏析的能力。下面整理了关于《春夜喜雨》的教案,一起来看看! 教学目标: 1、充分利用图书室的学习资源,读背古诗《春夜喜雨》,发展想象,感悟古诗之美。 2、感悟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感受春雨的美好,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3、启迪灵性,相机发展语言,进一步拓展阅读。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的意境,感受春雨的美好。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杜甫的古诗以及有关春雨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从图书室又借来了一本好书——《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里面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杜甫的一篇《春夜喜雨》。打开第51页,一起读课题,解题(春夜喜雨的意思就是春天的夜晚下了一场雨,作者的心里很高兴。) 二、简介诗人。 一个春天的夜晚,下起了雨,一位大诗人抑制不住对春雨的喜爱,写下一首赞美春雨的诗。这位诗人就是唐代“诗圣”杜甫,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春夜喜雨》。有的同学课前查阅了资料,了解了杜甫的生平和他的诗歌风格,有这方面资料的同学和大家交流。你还读过杜甫的哪些诗?(学生展示资料) 同学们,现在正是春天。我们说春天的美景是一首优美的歌曲,那么,春雨就是这歌曲中调皮动听的音符。人们为什么喜欢春雨,春雨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平时都善于观察,大家说说你观察到的春雨吧!(学生谈春雨。)

今天我们来看看大诗人杜甫笔下的春雨是什么样的吧。 三、学习古诗,体会意境 1.指名读古诗,简介这首古诗。 提问检查学生课外收集资料、预习课文情况:你在课外了解了哪些有关古诗的知识? 简介《春夜喜雨》的体裁:《春夜喜雨》是一首五言律诗。律诗共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自由读《春夜喜雨》,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①正确朗读这首诗。 ②结合后面的词语注释,试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③提出不懂的问题。 3.检查自学情况: (1)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2)提问:这首诗写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春天的一个雨夜。诗人住在成都——从书上对“锦官城”的注释可以知道杜甫住在成都。) (3)说一说自己读了诗的初步感受,提出不懂的字、词,在班上交流。 了解下列一些字词的意思: 乃:就。 发生:在诗中的意思是雨降落、降临。 潜:暗暗地,悄悄地。 径:小路。 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也指花儿开得繁盛。“重”读zhòng。 4、朗读课文,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和感情读这首诗。 讨论:题目是“春夜喜雨”,应该用欢喜轻松的语气读,读出对春雨的喜爱。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二)诗人为什么喜爱春雨呢?诗句中并没有一个“喜”字,诗人喜悦的心情表现在哪儿呢?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说说对诗句的理解,体会意境。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 教案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通过学生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求实、严谨和创新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通过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教学,进行“抽象和具体”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导。 教学重难点:同周期、同主族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原子的结构、性质、位置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初中我们学过了元素周期律,谁还记得元素周期律是如何叙述的吗[学生活动] 回答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即: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过渡]对!这样的叙述虽然很概括,但太抽象。我们知道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界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变化的规律。既然是规律,我们只能去发现它,应用它,而不能违反它。但是,我们能否找到一种表现形式,将元素周期律具体化呢经过多年的探索,人们找到了元素周期表这种好的表现形式。元素周期表就是元素周期表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规律。它是人们的设计,所以可以这样设计,也可以那样设计。历史上本来有“表”的雏形,经过漫长的过程,现在有了比较成熟,得到大家公认的表的形式。根据不同的用途可以设计不同的周期表,不同的周期表有不同的编排原则,大家可以根据以下原则将前18号元素自己编排一个周期表。 [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1.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列(按电子层递增顺序)。 [过渡]如果按上述原则将现在所知道的元素都编排在同一个表中,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元素周期表,现在我们一同研究周期表的结构。 [指导阅读]大家对照元素周期表阅读课本后,回答下列问题。 1.周期的概念是什么 2.周期是如何分类的每一周期中包含有多少元素。 3.每一周期有什么特点 4.族的概念是什么 5.族是如何分类的主族和副族的概念是什么,包括哪些列,如何表示 6.各族有何特点 [教师归纳小结] [板书]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横行--周期 ①概念 ②周期分类及各周期包含元素的个数。 ③特点 a.周期序数和电子层数相同;

《手指》教案

手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拇、弦”等14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拇、搔”等15个会写字;正确读写“搔痒、窈窕、爱憎、养尊处优”等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风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能由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的人,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感受语言的风趣,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由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的人,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谁猜到谜底了?(你们真聪明,谜底就是手。) 二、复习旧知。 出示生字词,学生接火车读词语。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大拇指: 1.全班齐读第2自然段 2.请个别同学找一找描写大拇指特点的语句读一读 a.短处: 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材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姿态不美) 讨好生活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讨好的事轮不上他。)b.长处:大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

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要读书来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叫他揿门铃。(最肯吃苦。) 3.齐读课文 食指 1.男生读一读第3自然段 2.女生找一找描写食指特点的语句 a.短处: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直直落落。) b.长处: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机枪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他主干的。(复杂、机敏。) 中指: 1.女士读一读第4自然段 2.男生找一找描写中指特点的语句 a.短处: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因为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食指去出力,他只在旁略为扶衬而已。(并不出力。) b.长处: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高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的幸福。(地位最优、相貌堂皇、曲线优美,养尊处优。) 无名指和小指: 集体读并找出描写无名指和小指的特点的句子 a.短处: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无名指多用于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小指的用处则更渺小,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而已。除了这等享乐的风光事以外,遇到工作他们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b.长处: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

杜甫古诗《春夜喜雨》教学设计

杜甫古诗《春夜喜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这时已经在成都草堂居住了两年。从上年的冬天到这年的二月间,成都一带发生了旱灾。经历过冬天的人,最懂得春天的温暖;经历过旱灾的人,最懂得雨的可贵。所以当春雨来临之际,杜甫欣喜非常,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诗中描绘了春夜雨景,讴歌了春雨滋润万物之功。 教学目标: 1、有节奏的诵读本诗,感受古诗词带来的韵律美,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以字的品析为切入点,抓住古人讲究炼字、炼句乃至炼意的特点,体味诗词推敲字句的妙处。 3、品读杜甫,感受杜甫忧国忧民之情。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人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 教学准备: 教师:解读教材;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准备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杜甫的资料,背诵杜甫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本单元所学都是诗歌,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其间出现过无数的诗人,他们如繁星璀璨夺目。在这众多的诗人中间,

著名文学家韩愈独独推崇两个人,他曾经说过:“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我们知道是李白,那“杜”呢?对,就是杜甫。对 于杜甫我们并不陌生,哪位同学还记得曾经学过的杜甫的诗? 2、生积极吟诵学过的杜甫的诗句。 3、师:我们知道杜甫的那么多的诗句,那你对他又了解多少呢? 4、生简介杜甫。 5、师:杜甫的诗有着绵远悠长的意境和满腔忧国忧民的热忱,使得杜甫成为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圣”,而他的诗也号称“诗史”。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春夜喜雨》。(板书 课题) 二、初读 1、生自由读诗,读正确通顺。 2、指名读诗。评价。 3、师:能够正确地朗读古诗,这是古诗学习的第一步,仅仅这样是远远不够的。古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练,高度浓缩的,虽然只有寥寥数字,但其中的丰富内涵却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的。诗人的内心世界更不是我们轻易可以触摸得到的。所以,我们还要沉下心来,静静地读,细细地品。请大家借助注释,赏析和工具书认真地品读理解,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4、生自主理解诗句。 三、品析

初三化学教案元素,元素符号

初三化学教案元素,元素符号 初三化学教案元素,元素符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元素概念的涵义及元素符号的表示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了解并记忆常见的24种元素符号。 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理解氧化物的概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及查阅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 树立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建议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及理解。 难点: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材分析: 本节要求学生学习的概念有元素、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而且概念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记忆常见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也比较多,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将是初中化学的学习一个分化点。这节课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课,所以在教学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使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去加深理解和巩固,是所学

的化学用语、概念得到比较清晰的对比、区分和归类。 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基本的化学用语,必须将大纲中规定要求记住的常见元素符号记牢,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元素符号的读法、写法和用法,它需要学生直接记忆并在以后的运用中直接再现的知识和技能。教学中应最好采用分散记忆法,在此过程中,进行元素符号发展简史的探究活动,课上小组汇报。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查阅资料及表达能力。 关于元素概念的教学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时应从具体的物质着手,使他们知道不同物质里可以含有相同种类的原子,然后再指出这些原子之所以相同: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并由此引出元素的概念。 例如:说明以下物质是怎样构成的? 氧气氧分子氧原子 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氢原子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 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氧原子和磷原子 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凡是核电荷数是8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称氧元素。此外,把核电荷数为6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碳元素;将核电荷数为15的同

22.手指 最新教案

22.手指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拇、弦”等14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拇、搔”等15个会写字;正确读写“搔痒、窈窕、爱憎、养尊处优”等词语。 2.默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风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能由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的人,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感受语言的风趣,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由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的人,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谜底汲取:同学们一定非常喜欢猜谜语吧,老师给你们出一个谜语,谜底是人身体的一个器官:“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谁猜到谜底了?(你们真聪明,谜底就是手。) 2.问题交流: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你们用这双灵巧的小手写字、画画、弹琴、打球……你或许用这双灵巧的小手帮助别人而得到过老师的表扬,你或许用这双灵巧的小手淘气惹祸被爸妈批评……这双手上长着十个手指,你仔细观察过这些手指吗?(学生自由发言。)你用心思考过这些手指吗?(学生自由发言。)通过观察和思考你发现过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3.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并认真思考,自己身上或身边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作家丰子恺就通过仔细观察手上的五根手指有所发现并借此写过一篇文章。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文章。(板书课题:22.手指,学生齐读课题。) 4.简介作者丰子恺: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浙江崇德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春夜喜雨》-教案备课讲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春夜喜雨》- 教案

精品文档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春夜喜雨》-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根据课文注释,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出诗句的意思。 3、能借助图画,通过语言文字,了解这首诗所描写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字词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大概意思。 2、背诵课文。: 3、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 4、体会作者深沉含蓄的思想感情。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简介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巩(今河南巩县)人,因为曾经做过工部员外郎的官职,因而世人又称他为“杜工部”他经历“安史之乱”,曾在陕西、四川、湖北、湖南等地漂流,深知百姓疾苦,他的诗反映战乱中人民的深重灾难,揭露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罪恶,表现他对人民的同情和对祖国的热爱,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史诗”他的诗形式上讲究格律,对仗工整,语言上讲究遣词造句,曾有“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句。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春夜喜雨》(板书)这是什么体裁?几言? 明确:五言律诗。 1、板书课题。《春夜喜雨》,这是一首唐代诗歌,是诗人晚年(上元二年春, 759年)定居成都西郊浣花溪畔杜甫草堂时所写。 2、讨论题意。 ⑴你从课题上读懂了什么?⑵用自己的话说出题意。 首先看题目,这四个字中哪一个字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明确:“喜”字,“喜”是作者的一种内心感情。因何而喜呢? 因雨而喜。 二、初读古诗,疏通字词,把自己不懂的字词标出来。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来评议刚才学生读的生字,你发现什么问题吗? 3、学生齐读生字。师随机点名检查。 4、全班朗读《春夜喜雨》,师纠正错误读音。 5、指导学生书写生字,重点指出容易写错的字。如:“乃”不要写成“及”。 6、指导学生朗读,创造意境,播放诗歌朗读。(多媒体配乐播放)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