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画面构图

电视画面构图
电视画面构图

第四节电视画面构图

构图,是指在电视拍摄中把被摄对象及各种造型元素加以有机地组织、选择和安排,以塑造视觉形象,构成画面样式的一种创作活动。

一、电视画面构图的结构成分

我们把电视画面的结构可以“分解”为这样几种要素:主体、陪体、前景、背景、空白。构图处理的如何,根本取决于画面主体表现的是否成功,以及主体与陪体等的相互关系处理是否得当。

1、主体。即电视画面中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是画面中主题思想的重要体现者,是表达内容

的中心、画面结构的中心。主体具有极大地包容性,它可以是有一个被摄对象,也可能是一组被摄对象;可能是人,也可以是物。如,拍摄一个会场时,如镜头推至某一位领导的中景画面,那么他就是画面的主体;倘若镜头表现的是主席台上众领导的大全景画面,那么众多领导人物就构成了画面的主体。

主体的表现方法:

①直接表现法:即运用一切可能因素,在画面中给主体以最大的面积、最佳的照明、最醒目的位置。如,构图是将主体处理成中景、近景、特写,或是采用跟镜头的方式始终将主体摆在画面的结构中心,或是把主体安排在光线最佳的照明光区。在构图时,一定要把主体放置在兴趣线、兴趣点上或附近,只有这样才能突出主体,规范构图,使画面产生美感。

几种常用的构图方法:“井”字构图法(也叫九宫式构图法)、垂直三等分构图法、对角线构图法、汇聚点构图法。

②间接突出法:以远景表现主体,主体在画面中的面积并不大,侧重于通过环境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来间接映衬和强调主体。如表现交警在繁闹的都市指挥交通的内容,就可处理成远景画面。在比如,表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民在辛勤劳作的场景,可以让老农在田垄的一头耕作劳动,而摄像师在田垄另一头将摄像机贴紧地面进行拍摄,画面中前景的沟垄向纵深方向延伸、汇聚,线条交汇处正是老农刨地的身影,仿佛预示出生存之路的艰难和辛苦。

在电视画面中一个镜头可以始终表现一个具体的主体,也可以运用一定的手法不断变换画面的主体。也可以对同一主体先后使用直接、间接两种表现方法。

2、陪体。指与画面主体有紧密联系,在画面中与主体构成特定关系,或辅助主体表现主题思

想的对象。陪体也是画面的有机成分和构图的重要对象,目的是要陪衬、烘托、突出、解释、说明主体。

作用:①对主体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帮助主体说明画面内涵。如新闻事件现场的地域标记、季节特征等。

②可以渲烘托画面的主体形象,发挥其“陪衬”的作用,使主体的表现更为鲜明充分,如通过光影、色彩手段来渲染主体所处环境的氛围。

③对构图的均衡和画面的美化也有重要的作用。

电视画面的主体和陪体可以同时出现,也可以不同时出现。

①同时出现。共同完成信息的传递和内容的表达。但要注意陪体的处理,切忌喧宾夺主。

②不同时出现。主体先于陪体出现;陪体先于主体出现。

3、前景。在电视画面中,位于主体之前,或是靠近镜头位置的人物、景物,统称为前景。

作用:

① 可帮助主体直接表达主题、交待内容。如,街边的一位老人摆桌设案,利用晚年

的闲暇代人书写家信。“代写书信,不取分文”。

② 可以表现时间概念、季节特征和地方色彩,有助于表现拍摄现场的气氛。

③ 有助于强化画面的纵深感和空间感。

④ 可用以均衡构图的美化画面。

⑤ 用来与主体形成某种蕴含特定意味的对应关系,以加强画面效果。

注意:①前景的选择和运用必须为主体的突出和主题的表现服务,在画面中不能妨碍主体的表现,如遮挡了主体的轮廓、干扰了观众的注意力等。②要富有装饰色彩,构图要美。

4、背景。位于主体之后,渲染衬托主体的景物,称之为背景。

注意:背景要起到突出主体,深化主题的作用,也就是背景最好与主题思想有关,能与主体构成情节。如,拍摄主持人出镜交待铁道部严厉打击票贩子的内容。

背景要与主体形成影调、色调的对比,也就是背景的影调、色调要与主体有所区别,把主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构图时,不要将地平线和一些建筑物的横向线条顶在人物的头顶,或卡在人的脖子上,或担在人的肩上。也不要将一些垂直线条与人重叠,形成树长在人的头上或肩上,电线杆杵在人的头上或肩上的效果,破坏画面的美感。

5、空白。主体之后,由一种颜色呈现出的背景称为空白。空白可以是黑的、白的空白,也可以是亮的、暗的空白,也可以是一种颜色的背景或虚化的背景。

突出主体是空白的主要任务,有时可以没有前景或陪体,但空白却经常存在。当我们俯拍辽阔的草原,或欣赏浩瀚无际的大海时,这些空白的运用使主体显得十分突出,而我们把主体置身于繁华闹市的人群中,或拥挤的海滨浴场,感觉同前者就大不相同。

二、画面构图的形式元素

在电视画面的构图中,光线、色彩、影调、线条、形状等元素是我们构成视觉形象的“原材料”。

1、光线。是电视画面构图的基础和灵魂。光线发生变化,画面构图效果和艺术氛围也会发生

变化。

2、色彩。如果说光线赋予电视画面以生命,那么,色彩就给电视画面注入了情感。

3、影调。指画面中的影像所表现出的明暗层次和明暗关系。是电视画面构成可视形象的基本

元素,是处理画面造型、构图及烘托气氛、表达情感、反映创作意图的重要手段。

从画面明暗分布的倾向划分——亮调(高调、名调、轻调子)、暗调(低调、深调、重调)、中间调。

从画面明暗对比(反差)的倾向上划分——硬调(强烈调)、软调(柔和调)、中间调。

4、线条。指画面形象所表现出的明暗分界线和形象之间的连接线。

三、基本要求:

1、画面要简洁。自然界并不是自然成画,要求我们用取景框进行选择、提炼,从自然地、凌乱的物象中“提取”出一个优美动人的画面来。

2、主体要突出。画面所要表现的主体对象是否突出,是衡量构图的主要标准之一。构图造型

的功夫怎么样,关键要看主体表现的如何。

3、立意要明确。构图是为主题思想和创作意图创造结构形式的过程,要想出色的“构图”,

必须深刻地“构思”。

4、画面应具有表现力和造型美感。通过画面的空间配置、光线的运用、拍摄角度的选择、调

动影调、色彩、线形等造型元素,创造出丰富多彩、优美生动的构图形式。

5、处理运动构图时的两种情况:如果是没有人物的画面,做环境介绍和背景交待时,不论是

起幅还是落幅,都应找出能够表现环境特色的主要对象作为构图的依据和画面运动的依

据;如果是有人物(或其它运动主体)的画面,则应以人物为画面构图和画面运动的依据,摄像机的运动或者是跟随人物运动,或者是做出复杂场面调度等。

电视画面构图的特点和构图要素

电视画面构图的特点和构图要素 构图是电视摄像工作中经常用到的专业用语,也是摄像人员拍摄电视画面的一个重要环节。电视画面有哪些特点?怎样取得优美而又适宜的电视画面构图? 一、电视画面构图的特点 构图是指在电视拍摄中把被摄对象及各种造型元素加以有机地组织、选择和安排,以塑造视觉形象,构成画面样式的一种创作活动。 构图在绘画、图片摄影等造型艺术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电视构图的学习中还应意识到电视构图与绘画构图、图片摄影构图的不同之处。电视画面构图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动态性 随着被摄对象的运动,画面的构图结构和情节重点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及画面形象的透视关系也随之变换。电视画面构图的动态性对摄像人员在运动中进行随机构图和画面取材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时限性 电视画面的时间长度不同,所附载和传达的信息量的多少也不同,观众只能一次过地收看和接受画面信息,这种表现上的时间长度成为观众收看时的限制性。因此,画面构图和表现的时限性要求电视画面的构图必须简洁、集中而明确,它不能像美术作品和照片那样可供观赏者长期停看。 (3)多视点 与绘画和照片不同,电视画面构图不是只在某一个视点上进行表现,而是可以在拍摄过程中不断变化视点、角度和景别,对同一被摄主体进行连续的、多视点、

多角度的拍摄。随着视点的不断变化,被主体的画面形象和画面范围也在不断变换,画面构图的形式结构及组合关系也要相应改变,这主使得观众获得了更多的信息量和更丰富的视觉感受。 (4)画幅的固定性和构图处理的现场一次性 电视画面的画幅是固定的,不能像图片那样在事后进行剪裁和修饰;拍摄只能在现场的镜头前一次完成,虽然拍摄前可以进行安排和组织(如电视剧、音乐电视等),但拍摄完成后的电视画面的构图关系及画面结构不能像图片那样进行后期加工。因此一些重要活动的电视直播节目,必须在事先作好各种充分准备,条件许可则多次彩排,以尽可能减少失误,减少遗憾。 (5)构图结构的整体性 电视节目的完整内容通常都是由几个乃至几十个、上百个画面来共同完成的,某一电视画面所传达的内容往往从上一个画面延续而来,或向下一个画面发展下去,因此,单个电视画面的构图可能并不完整,但在一系列画面组接之后会形成构图结构的整体性和传情达意的规律性。对电视画面而言,一系列镜头的整体结构和关系会对单个镜头的构图产生特定的要求,单个镜头构图的不规则、不完整会在整体构图结构中得到解释和说明。这一点也为摄像人员构图表现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具有绘画和照片所难以比拟的优势。 构图作为一个创作环节,是即兴的、个人化的工作,很难界定出具体化的、一成不变的原则和模式。但一些基本的构图要求是我们必须了解和理解的。电视画面构图有下面的一些基本要求: (1)画面要简洁 当我们找起摄像机面对大千世界时,会发现被摄对象并不自然成画,它必须要求我们用取景框进行选择、提炼以至抽象、概括,才能从自然的、凌乱的物象中

电影鉴赏

?电影经典鉴赏 ?绪论 ?一、影像:电影的视觉元素 ?二、声音:电影的听觉元素 ?三、蒙太奇:电影的基本语法 ?四、长镜头:强有力的真实叙事手段 如何鉴赏影片? ?镜头 景别镜头 ?景别:拍摄主体在画面中呈现出来的范围 ?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镜头 运动镜头 ?运动镜头是指通过移动摄像机机位、改变镜头焦距进行拍摄的镜头。 ?运动镜头是相对固定镜头而言的;(示例1) ?5种形式:推、拉、摇、移、升降 ?镜头 视点镜头 ?以某种观察者的视点角度来对镜头内容进行区分。 ?主观、客观 ?镜头 主观镜头 ?从剧中人物的视点出发来叙述的镜头叫主观镜头。 ?代表了剧中人物对人或物的主观印象,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可以使观众产生身临其 境、感同身受的效果,进而使观众和人物进行情绪交流,获得共同的感受。 客观镜头 ?从“第三者”或“旁观者”(并非指具体的某一个旁观者,而是指所有的旁观者)视角出 发来客观描述人物活动和情节发展的叙事镜头叫客观镜头。 ?这类镜头拍摄的画面,大都是代表观众的眼睛,它将事物尽量客观的展现给观众,在 一般影片中,大部分镜头都是客观镜头。 (示例1.)

长镜头 指用比较长的时间对一个场景、一场戏进行连续地拍摄,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 摄影机从一次开机到这次关机拍摄的内容为一个镜头,一般一个时间超过10秒的镜头称为长镜头。 长镜头能包容较多所需内容或成为一个蒙太奇句子(而不同于由若干短镜头切换组接而成的蒙太奇句子)。其长度并无明确的、统一的规定。是相对于‘短镜头’的讲法。 长镜头的分类: 1、固定长镜头:机位固定不动、连续拍摄一个场面所形成的镜头,称固定长镜头。 2、运动长镜头:用摄影机的推、拉、摇、移、跟等运动拍摄的方法形成多景别、多拍摄角度(方位、高度)变化的长镜头,称为运动长镜头。 长镜头的美学特性 1.呈现时空的真实性 长镜头不打断时间的自然过程,保持了时间进程的不间断性----与实际时间、过程一致,排除了蒙太奇通过镜头分切压缩或延长实际时间的可能性。 镜头表现的空间是实际存在着的真实空间,在镜头的运动中实现空间的自然转换,实现局部与整体的联系,排除了蒙太奇镜头剪接拼凑新空间的可能性。 2.呈现事态进展的连续性 用一个长镜头对一个场景、一场戏(一个过程)进行连续的不间断的拍摄,再现了事件发展的真实过程和真实的现场气氛。

《影视画面剪辑》教学大纲总结

《影视画面剪辑》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1、课程名称:《影视实践》 2、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因此,课程内容不但涉及影视导演和剪辑有关的基础理论,还有具体的视听元素的特性以及作用;影视作为时空综合艺术在时空结构方面的特性。在理论讲授的同时结合影视示例讲解理论的实际应用。 二、课程说明 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对影视剪辑所涉及的视听元素有明确的认识和感受能力,初步掌握影视在叙事表意方面的独特性,能进行视听元素非叙事性的剪辑。对导演工作有初步的认识,具备导演的整体思维能力。 2、与相关课程衔接:《艺术概论》、《影视画面剪辑》、《电视制作技术》 3、教学方式:课堂理论教学与影视作品观摩、分析及讨论相结合 4、考试方式:书面考试(期末考试)50%,期中考试30%,平时作业、讨论20% 5、实验、实习、作业::课后思考题、作品观摩、分析、讨论 6、教材:《电视剪辑艺术》姚争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7、参考书:《电影语言》法马赛尔.马尔丹,中国电影出版社、《影视导演基础知识》王心语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视听语言》宋杰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影视剪辑概述 一、教学要求:理解第一、二节内容,掌握第三节内容 二、教学重点:如何理解剪辑 教学难点:剪辑观念的发展 三、授课时数: 2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影视剪辑的诞生与发展 剪辑作为一种不再年轻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艺术形态有着自身独特的生长发展历程: 一、“原生态”时期:不存在剪辑的电影电视 二、“蒙太奇语言”时期:奠定了剪辑艺术的基础 三、“动作剪辑”时期:具体的剪辑技术法则的形成 四、“数字合成”时期:对传统剪辑全面颠覆与重构 第二节如何理解剪辑 影视剪辑应该分成三个层面来认识:一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接,即上下两个镜头之间的关系;二是将若干场面构成段的剪辑,即蒙太奇段落;三是作为影片整体结构的剪辑,即影片的总体构思。 第三节剪辑:一种有意味的艺术形式 一、一般认为单个镜头是不具备独立叙事和表意功能的,意义的产生是通过几个镜头组 接成的镜头段落来实现的 二、镜头组接顺序对镜头语言的意义表达会产生重要意义 三、镜头语言在表意中可以自由地处理时空,镜头画面的分切与组合打破了现实时空的 制约,创造出新的银幕时空 四、剪辑是确立节目风格和创造者艺术个性的必要手段 第二章、影视剪辑的生理学和心理学基础

影视画面构图分析

影视画面构图分析 电影构图有讲究,下面是影视画面构图分析,分为 13 个手法,为大家详解。 1.均衡式构图。 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美无缺,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 2.对称式构图。 具有平衡、稳定、相对的特点。缺点:呆板、缺少变化。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 3.变化式构图。 景物故意安排在某一角或某一边,能给人以思考和想象,并留下^ 进一步判断的余地。富于韵味和情趣。常用于山水小景、体育运动、艺术摄影、幽默照片等。 4.对角线构图。 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陪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富于动感,显得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例如聚光灯照射主体)。 形构图。 线条、影调按 X 形布局,透视感强,有利于把人们视线由四周引向中心,或景物具有从中心向四周逐渐放大的特点。常用于建筑、大桥、公路、田野等题材。 ( 6.紧凑式构图。

将景物主体以特写的形式加以放大,使其以局部布满画面,具有紧凑、细腻、微观等特点。常用于人物肖像、显微摄影,或者表现局部

细节。对刻画人物的面部往往能达到传神的境地,令人难忘。 7.三角形构图。 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一面的几何 形成安排景物的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其中斜三角形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 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灵活等特点。 型构图。 画面上的景物呈 S 形曲线的构图形式,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 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当需要采用曲线 形式表现被摄体时,应首先想到使用 S 形构图。常用于河流、溪水、曲径、小路等。 9.九宫格构图。 将被摄主体或重要景物放在“九宫格”交叉点的位置上。“井”字的四个交叉点就是主体的最佳位置。一般认为,右上方的交叉点最为理 想,其次为右下方的交叉点。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构图格式较为 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主体自然成为视觉中心,具有突出主体,并使 画面趋向均衡的特点。 10.小品式构图。 通过近摄等手段,并根据思想把本来不足为奇的小景物变成富有 情趣、寓意深刻的幽默画面的一种构图方式。具有自由想象、不拘一格 的特点。本构图没有一定的章法。 11.向心式构图。 主体处于中心位置,而四周景物呈朝中心集中的构图形式,能将 人的视线强烈引向主体中心,并起到聚集的作用。具有突出主体的鲜明 特点,但有时也可产生压迫中心,局促沉重的感觉。

电影画面构图

电影画面构图 7.近景 人物在画面中取胸部以上,并占据画幅面积的一半以上(见图1-7)。 此时,人物的眼睛、头部就会成为人物注意的重点。 近景画面的环境空间一是淡化,二是整体推向后景,居于绝对陪体的地位。这时画面中的后景,背景环境中的各种造型元素,大约只有模糊的轮廓,并无具体的细节和清晰的形状。 近景拍摄中,人物面部神态、头部的形态居于画幅的主导位置,人物的面部表情、心理状态,脸部的细微动作成为主要的表现内容。 除人物的面部及上半身的形体外,画面中的前景、后景、背景都会由于景别以及镜头焦距的关系、明暗对比、色彩对比等因素而处于一种光斑和色斑的虎像状态。 拍摄近景画面人物大多数是一个人的画面构成,也可以有两人以上的画面构成,这就是完全依靠摄影师结构画面、处理画面的能力,方法也可能是各种各样的,关键是要做到视觉鲜明,角度大胆。 摄影注意的问题: (1)“近景取其质”,近景拍摄中尤其要注意的是通过画面表现人物表情、动作、神态、手势等。 a..构图中对手势动作的范围要给予适当的预留空间,以防止人物手势动作因景别限制而挥舞到画外。 b.人物上身形体,特别是肩部动作、手势动作不能破坏人物的面部表情。选择拍摄角度时一定要照顾到这一点。 c.画面中由于景别范围的限制,人物动作的幅度要适当放小,动作范围也不易太大,以免分散人们的视觉兴趣,必要时可以在画面上做适当的调整。 (2)近景画面重要的是具有传神达意的功能。人物的外在表情、动作细节都是为了叙事,提示人物内心活动。因此,重要的对话、表情、反应、动作细节等大都要用近景画面记录下来。 (3)近景画面是肖像画面,又称之为肖像景别,造型上特别要考虑人物最佳角度的选择。 (4)构图中对俯拍、仰拍、平拍三种拍摄角度的运用要特别谨慎,既要考虑人物形象的完美又要考虑视觉效果鲜明,不可有所偏废,同时还要考虑画面之间的联接。 (5)近景画面构成多是由圆形(人的头部)和长方形(人的身体)的结构组合,构图上受被摄体本身限制较大。所以,拍摄中需要讲究一些构图形式、空间利用以及水平关系的错位等,以造成变化多样的构图效果。拍摄中,由于没有地平线的概念,则可以根据人物形象、动作、动势、姿势等,随便调整画面的水平,以达到特殊的画面效果。 如图1-8所示,略为调整画面构图,近景画面大致有这样几种构图关系。 (6)用光要注意光效的准确生动再现,人物光线中主光、轮廓光、副光的位置、分寸感都要十分准确。 (7)近景人物拍摄可以考虑有带人物背身的前景,交替镜头分切跳拍时,要特别注意各个镜头的动作连贯与匹配。 电影画面创作-第3节:画面景别的划分:特写 8.特写 通常是指表现人物肩部以上的头像,或者是某些被摄主体。 人物肖像一般泛指画幅下方取景到第一纽扣与第二纽扣之间,画面构图是头肩关系(见

电影镜头语言和画面构图

一.景别: 1.划分:主体被画框截取部位,主体所占画面面积比例大小2.种类 3决定景别的主要条件: a.场景空间 b.距离 c. 物镜的焦距 d.影片风格,导演风格 4影响景别改变的因素: a镜头切换《饮食男女》吃饭 b.人物运动《罪证》医生出场 c.摄影机 d.变焦距的运用《生7,4》战友之死 e.变焦点的运用《阿飞正传》张国荣,曼玉床戏 5.景别的作用: a.体现影片的叙事风格

b.表现戏剧情节,内容重点,强化演员表演的重点 c.对场景、画面中的环境空间及构图有机地取舍 d.集中、规范观众的视觉注意力 e.决定影响画面视觉变化的节奏与变化的效果 f.展现场景空间、交待人物关系,体现场面调度关系。 《战地浪漫曲》1984年 二.摄影构图: 1.影视摄影特点: a.画面的运动特性。《快跑罗拉》奔跑 b.画面的整体效果性。《生于七月四日》越战剪成后看,整体把握。c.画面的时空限制性——画面简洁、明确构图形式——实质 d.画面的多视点、多角度《快跑罗拉》嗲电话 现在时嗲电话——彩色 过去时——黑白 将来时——闪前定格 罗拉心理——动画,人像闪格 e.画面、画幅比例固定性(反例《JFK》) 1:1.375 横向调度 1:1.66 (欧洲) 1:1.85 (美国) 1:2.35 (宽银幕) 1:1.33 (电视) (9:16)1:1.778 (高清淅度电视) 14寸彩监: f.画面处理的现场性: (现场完成)——不同于绘画(可修改,重画) 要求、导演、摄影、拍前,有明细的设计。 2.幅面划分: a.几何中心:呆板、死沉、单调 稳重、庄严、神圣《大红灯笼》吃饭

b.视觉中心(趣味):(人的生理惯、视觉习惯) c.边角:前景、背景、处理位置 3.人物处理: a.居中处理:庄重感、宗教感 呆板—紧张《杀手里昂》女孩家被杀 b.靠边处理:(宽银幕多用)《杀手》厕所,女孩见警察 c.斜向处理:《新龙门客栈》—强化人物动态效果。 4.背景处理: a.背景作用: (1)可以用丰富画面的视觉形象,来揭示画面主体及内容。 《大红灯笼》片头 《钢琴课》第一次海滩 (2)可以使画面在主体之后再形成造型效果,增加画面的空间深度和空间关系《霸王别姬》排练(3)表现表达特定的环境,用以创造气氛。《巴顿将军》片头 (4)构成与主体在位置上,距离上的相互关系。 《阿飞正传》刘嘉玲 (5)在空间层次、色彩、影调等方面,丰富构图表现性。 《七月四日生》越战太阳 (6)衬托主体:以静衬动,以动衬静。 《重庆森林》梁朝伟失恋 (7)背景关系也可以为场面调节器度提拱视觉的基础。 b.背景处理要注意的问题: (1)画面构图要突出主体,背景不要喧宾夺主。 (2)背景的应用要符合机位与人物调度关系,借位置不能太多。 借位置:1实景纸箱 2 13陵砖头 3有情人酒吧罗刚近景 (3)背景的影调、色彩、虚实、动静要与主体有对比关系。 (4)人物背景在叙事要求下,虚实要适度,不可太虚或太实。

电视广告片拍摄画面的构图

电视广告片拍摄画面的构图 电视广告片画面的构图 我们都知道,平面设计有平面构成,立体有立体构成,摄影有摄影构成,那么什么是电视广告片画面的构图呢?我们一般将画面的结构和布局称为“画面构图” 一般的构图过程包括思维过程与组织过程,这样才把大量散乱的构图要素:线条、色调、影调、形状和质感等,将它们组织成一个可以理解的整体,向大家传达创作者的感情,这样使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最有趣的部分,每个镜头、每个画面的拍摄意图都必须明确重点知识: 一、拍摄位置 选择拍摄位置是取得电视广告片画面形象的必经之路,是完成构图任务的先决条件。摄像人员在对素材进行取舍,安排画面,布局人特主体、陪体和背景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选择伏线条件等一系列创作要素时,都与选择拍摄位置有关。 拍摄位置与被拍摄对象所形成的空间关系的变化,不外乎物体在空间的3 个要素的变化,即方向、高度、距离的变化。任何拍摄位置都是对这3种变化进行综合的结果。 方向、高度、距离 1、拍摄方向 2、在被拍摄对象高度、距离不变的情况下,以被摄体为中心,围绕其四周选择拍摄角度就是选择拍摄方向。 3、拍摄方向的改变,主体的轮廓形式、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全部都在画面中发生很明显的变化,不同的画面结构也因此产生。 4、正面、侧面、斜侧面和背面是常用的拍摄方向完全正面对着被摄体进行拍摄就是下面拍摄 正面拍摄对表现被摄对象的正面特征很有利,这样可将被摄对象的横向线条充分展示在画面上正面拍摄的这种构图中,一般画面中央为主体,且十分突出。正面拍摄的这种构图中,一般画面中央为主体,且十分突出。下面构图常以对称的形式出现,画面显得庄严雄伟,肃穆凝重,适于表现庄重、威严的气氛!!! 正面拍摄的缺点:透视感差,画面呆板,不利于立体和空间感的表达侧面拍摄:与被摄对象正面成90度角的方向拍摄是侧面拍摄。正侧面方向拍摄,对于表现被摄对象的侧面特征很有好处,可以使被摄体的轮廓线条十分清晰地展示出来。

电影画面构图

电影画面构图 一、水平线构图 由于水平线自身带来的平稳感,使得画面看起来也更为宽广。能够表现出平静与稳定感的构图通常是水平线构图,这种构图方式根据线条的摆放位置而影响画面的总体感觉. 二、S形构图 “S”型构图是指物体以“S“的形状从前景向中景和后景延伸, 画面构成纵深方向的空间关系的视觉感, 一般以河流、道路、铁轨等物体为常见。 这种构图特点是画面比较生动,富有空间感。 三、三角形构图

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面几何构成来安排景物,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其中斜三角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但不失灵活的特点。 四、九宫格构图 九宫格构图又称为“井”字形构图,三分法构图,是根据黄金分割原理得到的 一种构图方式。该构图方式将被摄主体放在九宫格交叉点的位置上,井字的四个交 叉点就是主体的最佳位置。通常情况下,右上方的交叉点最为理想,其次为右下方的 交叉点,但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该构图方式较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主体自然成为 视觉中心,具有突出主体,并使画面趋向均衡的特点。当画面中的主体放置在组成井字的纵横线条的交叉点上,整幅画面显得既庄重又不拘谨,而且主体形象格外醒目,在采用九宫格构图时,不应太过受限于规则,还应该考虑平衡、对比等因素,力争使画面呈现动感与变化,使整个画面充满活力。一般说来,画面中的四个点也有不同的视觉感应,上方两点动感就比下方的强,左面比右面强。

五、垂直构图 说到垂直构图,大家可能都会在第一时间想到参天大树,还有摩天大楼。竖直的线条可以体现高度,有庄严和严肃的感觉。拍摄直立的物体,也会给人一种秩序感和稳定感。拍摄素材通常有万丈高山,欣欣向荣的参天大树,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以及飞流直下的瀑布等等。使用垂直式构图时大致有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一、拍摄主体的摆放 如果是比较平均的图案,则要掌握好平衡感。如果是孤零零的一个主体,比如水塔或是一棵大树,则要结合其他构图法则来摆放,最常借用的有三分法或是九宫格法,避免每一个细节导致的错误。 二、可以增强被摄体的气势 垂直构图可以表现出被摄物体的气势,比如高耸入云的大山,比如参天大楼的向天空延展。 三、增加画面的秩序感和稳定感 构图时若涉及到垂直元素的整齐排列,还可以增加画面的稳定感。 四、注意画面不要过于歪斜

电视画面构图

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作业 1、什么是电视画面构图?有何特点? 电视画面是电视造型语言的基本因素,是组成电视节目的基本单位。电视画面构图是指在电视拍摄中把被摄像对象及其造型元素加以有机组织、选择和安排,以塑造视觉形象,构成画面样式的一种创作活动。电视画面构图是电视造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现拍摄内容的重要形式。 特点---(1)动态随机性;电视画面构图最显著的特点,由于被摄主体的运动和摄像机自身的运动,画面中主体的位置以及画面形象间的透视关系都会改变,因此摄像者要对运动过程有一种预见性和总体把握能力,要准确地构图。以确保主体突出、布局合理。(2)整体连续性;一个完整的电视节目一般都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画面组成,每一幅画面表达的内容都不是孤立的,要么是从上一个画面延续而来,要么向下一个画面发展下去,这就要求摄像者在构图时,不仅要从所拍摄的单个画面考虑,还要从上一个画面和下一个画面的整体关系和连贯性上加以考虑,形成构图的整体性和传情达意的连续性。(3)视点多样性;电视画面可以对一个被摄主体从多个视点、多个角度、多个景别进行拍摄,使主体形象和拍摄范围在变化中展现,使观众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更丰富的视觉感受。(4)画幅和时间的限定性;电视画面大都遵循4:3或16:9的画幅比例,受电视播放限制,电视画面不能无休止的固定在屏幕上,这就要求在构图时充分考虑画面所能承载的信息量,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整准确的传达给电视观众。(5)现场一次性;电视画面的拍摄大都是现场一次性完成,拍摄完的画面构图就确定了。对于那些电视直播节目,必须事先做好准备,尽量减少失误。 电视画面是一种空间艺术,还是一种时间艺术,在拍摄过程中,要根据电视画面构图的自身特点来选择、组织画面,形成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的构图。 2、电视画面构图的形式元素有哪些? 电视画面构图中,光线、色彩、影调、线条、质感和立体感等元素是构成画面的最基本的形式元素。 光线---构图中最重要的先决条件。离开了光线,万物就失去了色彩,构图就无从谈起。在电视构图中,可以利用光线来表示时间,突出主体,创造气氛,增强立体感和质感等。 色彩---世界万物是彩色的,由于人的视觉对色彩有特殊的敏感性,所以在电视画面构图中,一方面要将被摄对象的真实色彩准确还原,另一方面还要创造出和谐均衡的色彩构图。做到以上两点,客观上依靠性能良好的摄像设备和娴熟的拍摄技术,主观上要求对色彩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有充分的认识。一般来讲,色彩有三个基本特征:色相、明度、纯度。 影调---指画面影响所呈现的明暗层次。构图中,还是画面构图、烘托气氛、传递情感的重要手段。影调以亮度划分,可分为高调、低调、中间调。 线条---画面构图中最基本的,也是最活跃多变的要素。电视画面中的线条是从真实的三维空间中抽象出现的,具有塑造空间感和立体感、表现节奏感的作用。可分为水平线构图、垂直线构图、斜线构图和曲线构图。善于提炼、选择和运用不同物体的线条特征,是电视摄像构图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有限的电视画框中恰当地安排线条走位置和长短,会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 质感---指人们对物体材料和表面结构的视觉感受,使人们对于周围不同物体的某种直观的感觉。大自然中万物有不同的之地,光滑的、粗糙的、闪光的、凹凸不平的等。质感得以准确表现的关键是用光。构图中,摄像人员要充分利用光线明暗变化来呈现物体的视觉质感,从而使质感表现的更加细腻。 立体感---人类在观察自然界中的物体时,能获得高度、宽度和深度的三维信息,而电视画面是二维的,只有高度和宽度,没有纵深,因此,在拍摄时,需要了解如何用二维的形式表现三维空间中的事物。

电视画面构图

第四节电视画面构图 构图,是指在电视拍摄中把被摄对象及各种造型元素加以有机地组织、选择和安排,以塑造视觉形象,构成画面样式的一种创作活动。 一、电视画面构图的结构成分 我们把电视画面的结构可以“分解”为这样几种要素:主体、陪体、前景、背景、空白。构图处理的如何,根本取决于画面主体表现的是否成功,以及主体与陪体等的相互关系处理是否得当。 1、主体。即电视画面中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是画面中主题思想的重要体现者,是表达内容 的中心、画面结构的中心。主体具有极大地包容性,它可以是有一个被摄对象,也可能是一组被摄对象;可能是人,也可以是物。如,拍摄一个会场时,如镜头推至某一位领导的中景画面,那么他就是画面的主体;倘若镜头表现的是主席台上众领导的大全景画面,那么众多领导人物就构成了画面的主体。 主体的表现方法: ①直接表现法:即运用一切可能因素,在画面中给主体以最大的面积、最佳的照明、最醒目的位置。如,构图是将主体处理成中景、近景、特写,或是采用跟镜头的方式始终将主体摆在画面的结构中心,或是把主体安排在光线最佳的照明光区。在构图时,一定要把主体放置在兴趣线、兴趣点上或附近,只有这样才能突出主体,规范构图,使画面产生美感。 几种常用的构图方法:“井”字构图法(也叫九宫式构图法)、垂直三等分构图法、对角线构图法、汇聚点构图法。 ②间接突出法:以远景表现主体,主体在画面中的面积并不大,侧重于通过环境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来间接映衬和强调主体。如表现交警在繁闹的都市指挥交通的内容,就可处理成远景画面。在比如,表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民在辛勤劳作的场景,可以让老农在田垄的一头耕作劳动,而摄像师在田垄另一头将摄像机贴紧地面进行拍摄,画面中前景的沟垄向纵深方向延伸、汇聚,线条交汇处正是老农刨地的身影,仿佛预示出生存之路的艰难和辛苦。 在电视画面中一个镜头可以始终表现一个具体的主体,也可以运用一定的手法不断变换画面的主体。也可以对同一主体先后使用直接、间接两种表现方法。 2、陪体。指与画面主体有紧密联系,在画面中与主体构成特定关系,或辅助主体表现主题思 想的对象。陪体也是画面的有机成分和构图的重要对象,目的是要陪衬、烘托、突出、解释、说明主体。 作用:①对主体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帮助主体说明画面内涵。如新闻事件现场的地域标记、季节特征等。 ②可以渲烘托画面的主体形象,发挥其“陪衬”的作用,使主体的表现更为鲜明充分,如通过光影、色彩手段来渲染主体所处环境的氛围。 ③对构图的均衡和画面的美化也有重要的作用。 电视画面的主体和陪体可以同时出现,也可以不同时出现。 ①同时出现。共同完成信息的传递和内容的表达。但要注意陪体的处理,切忌喧宾夺主。 ②不同时出现。主体先于陪体出现;陪体先于主体出现。 ③ 3、前景。在电视画面中,位于主体之前,或是靠近镜头位置的人物、景物,统称为前景。 作用: ① 可帮助主体直接表达主题、交待内容。如,街边的一位老人摆桌设案,利用晚年

镜头语言:电影镜头画面的构图

镜头语言:电影镜头画面的构图 2、电影镜头画面的构图 电影镜头画面构图是指被摄对象在画面中所占有的位置和空间所形成的画面分割形式;以及光影、色彩等在画面结构中的组合关系,构成视觉影像。 电影镜头画面构图的基本目的是为了产生纵深感。即在二维平面的银幕上,创造出使观众深信不疑的三维的空间感。 电影镜头画面构图的首要任务是突出主体形象,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准确地引导到影片创作者希望观众注意的地方。 电影镜头画面构图的特点 整体连贯的节奏性——内容完整的一个电影镜头画面通常总是由两个以上乃至几十个电影画面完成的。一个镜头画面所交代的部分内容,往往从上一画面延续而来,或向下一画面发展,因此不是要求一个电影画面的构图完整,而要求一系列镜头画面组接后,构图结构具有整体性。 构图画幅的固定性——标准银幕比例1:1.37;遮幅银幕比例1:1.66/1:1.85;宽银幕比例1:2.35。电影镜头画面构图形式 封闭式构图和开放式构图—— 用来形容在处理画面时,要容纳观者除去观者参与的一种构图技巧和策略。开放式构图中,有些人局部的身体可能会被画面的边缘切掉,或部分被前景的实物遮掉。封闭式构图中,人物位置被精心的安排,以达到最佳的清晰度和画面平衡。开放式构图个人以很强的记录感,封闭式构图更偏重于戏剧化效果。

对于电影创作者而言,开放式构图和封闭式构图最有趣的层面,是他们如何被用来提供观众不同程度的参与度,和画面中人物之间的亲密性的方法,电影创作者如何使用这种关系,引出了美学距离的心理学问题。 焦点透视和景深镜头—— 焦点透视:利用影像焦点的虚实表现空间深度的一种方法。光学镜头成像越靠近焦点越清晰、越远离焦点越模糊的特性,使处在不同距离上的景物影像清晰或模糊,以显示影像所表现的景物在客观环境中所处的空间位置,借以在平面上造成空间深度的幻觉。焦点透视与景深有关,如焦点放在近景上,处在中、远距离上的景物影像逐渐模糊;焦点放在中景上,处在近、远距离上的景物影像模糊;焦点放在远景上,处在中、近距离上的景物影像逐渐模糊。 景深:与摄影机的光学镜头处在不同距离上的被摄对象,在银幕上能获得清晰影像的空间范围。在景深范围之内的景物影像清晰,超出景深范围之外的景物影像模糊。通常是指在最终的银幕影像中体现出来其焦平面前后的清晰范围。 与景深有关的每一样东西——在焦点中的元素与不在焦点中的元素的关系,从纵深方面来运用这些元素,决定前景或后景处于焦点——都影响到影像对观众的感染力。在这种状况中,评估整个事件的那一部分是他所要表现的,以及从那个观点来看这个动作,基本上是电影人的职责。在大部分的情况里,一个场景的外部动作,都会有一些比较重要的戏剧重点。透过对这些重要动作的选择,以及如何将它们呈现在摄影机前的决定,电影人等于是控制了任何场景的观点、观众认同的基准和他的情感方向。 作为一种组织场景空间的办法,人为地将摄影机前的动作空间(表演空间)分成三部分:前景——据摄影机最近的部分;中景——中间范畴;背景——离摄影机最远的部分。 全景焦点:又称深焦距、全景深。纵深空间中的人物运动以及由远及近的被摄景物在画面中表现为全部清晰的影像。常用小光孔(光孔越小,景深越大);超焦点(物距越远,景深越大;测距点的距离等于超焦点距离时,可得最大景深)和短焦距镜头(光孔与物距相同时,短焦距镜头的景深大于长焦距镜头)配合产生。将特写镜头与全景场面容纳在同一画面之中,使整个表演区的景物形象都有较清晰的表现,强化银幕空间实感和场景规模。以单一的画面表现复杂的情节内容,造成强烈的戏剧效果。丰富了分切时空的单一镜头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是较早运用这一效果作为整部影片影像特点的影片。奥逊·威尔斯倾向于将它的演员分割在前景与背景的空间里,借以将凯恩在感情上和围绕在它周围的人隔离开来。影片的尾端,凯恩和苏珊被安排在一间巨大的房间内的两端,他们都被摄影机的空间所拘禁。

电视画面构图有哪些基本要求

1电视画面构图有哪些基本要求一、画面简洁二、突出主体三、构图要有连贯性 2固定画面的拍摄要求 1注意捕捉动感因素,增强画面内部活力,调动动感因素,做到静中有动,动静皆宜 2 要注意纵向空间和方向上的调度和表现 3固定画面的拍摄与组接应该注意镜头的连贯性 4固定画面的构图应讲究,要注意艺术性和可视性 5 稳字当头 3什么是轴线规律:在被拍摄的对象之间的一条假想的直线为轴线。这是一条假定性直线,决定于场景中人物的视线方向,行动方向或人物之间相互交流的位置关系。在安排摄像机时,人在线的一侧180°范围之内,不能越过这条线。4选择题答案A比较多,前三个不是A 5什么是景深使被摄物体产生较为清晰影像的最近点至最远点的距离就是景深 6拍摄方向拍摄方向是指以被摄对象为中心,在同一水平面上围绕被摄对象四周选择摄影点。在拍摄距离和拍摄高度不变的条件下,不同的拍摄方向可展现被摄对象不同的侧面形象,以及主体与陪体、主体与环境的不同组合关系变化。拍摄方向通常分为:正面角度、斜侧角度、侧面角度。反侧角度、背面角度。 7电视特技的作用1扩展和丰富了画面语言。2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画面语言3强调,突出,提示4扩展,压缩动作持续时间5节省资金,缩短制作周期 8电视景别怎么划分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由于摄影机与被摄影的距离不同而造成的被摄体在电影画面中所呈现出来的范围大小的区别。景别一般分为5种,由近及远:特写(人体肩以上)、近景(胸以上)、中景(膝以上)、全景(人体全部及周围背景)、远景(被摄体所处的环境) 9不同的景别有什么作用在电影中,导演和摄影师利用复杂多变的场面调度和镜头调度,交替地使用各种不同的景别,可以使影片剧情的叙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人物关系的处理更具有表现力,从而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 10一个完整的摇镜头摇摄是指摄像机机位不动并绕一固定轴旋转,连续改变拍摄角度的拍摄方法。用摇摄的方式拍摄的电视画面叫摇镜头。包括水平摇垂直摇,倾斜摇,间歇摇,甩 11特写有什么作用深刻的揭示了细节细貌,戏剧性地展示了人物的心理情感。并能通过相似性或联想的作用答道镜头切换或转场的结构安排。 12电视场面调度是指借助于摄像机镜头对被拍摄体进行现场画面创作的处理。包括景别。机位,角度和运动方式。包括人物调度和镜头调度两方面 13关于摄温昏暗的家用灯2000K 复杂舞台灯光3200K 多云天气日光6500K 中午直射阳光5600K 黄昏阳光3200K 火焰1800K 家用型摄像闪光灯3500K 14 三不变是拍摄固定画面的前提条件是:机位,光轴焦距 15夜间发光灯。如车灯,快门过慢,会产生:拖影 16背景相对压缩要:仰拍 17广角会产生强烈的特写效果 18正常的人眼对一具体形象看到的色彩种类有:600种 19 在镜头中,语言文字,。。。。。。。如同诗眼的是:特写 20增长电子信号的同时会增加:噪声。信号及数调节会增加:增溢 21夜间拍摄景物,如光线太暗,在光圈打到最大的情况下,可以调节摄像机的:快门速度 22 。。。只有480行。。。被用来传输:图像信号 23三角形机位布局:在三角形底边两台摄像机,处于被拍摄人物之间靠近的关系,线向外拍摄,这种方案是:内反拍24 用。。。。200的长焦。。。。。人物近景,,,,前者比后者,广角比长焦:拍摄距离少

影视广告拍摄画面的构图

影视广告拍摄画面的构图 来源: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3c13684552.html, 广告画面的构图 我们都知道,平面设计有平面构成,立体有立体构成,摄影有摄影构成,那么什么是广告画面的构图呢?我们一般将画面的结构和布局称为“画面构图” 一般的构图过程包括思维过程与组织过程,这样才把大量散乱的构图要素:线条、色调、影调、形状和质感等,将它们组织成一个可以理解的整体,向大家传达创作者的感情,这样使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最有趣的部分,每个镜头、每个画面的拍摄意图都必须明确重点知识: 一、拍摄位置 选择拍摄位置是取得影视画面形象的必经之路,是完成构图任务的先决条件。摄像人员在对素材进行取舍,安排画面,布局人特主体、陪体和背景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选择伏线条件等一系列创作要素时,都与选择拍摄位置有关。 拍摄位置与被拍摄对象所形成的空间关系的变化,不外乎物体在空间的3个要素的变化,即方向、高度、距离的变化。任何拍摄位置都是对这3种变化进行综合的结果。 方向、高度、距离 1、拍摄方向 2、在被拍摄对象高度、距离不变的情况下,以被摄体为中心,围绕其四周选择拍摄角度就是选择拍摄方向。 3、拍摄方向的改变,主体的轮廓形式、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全部都在画面中发生很明显的变化,不同的画面结构也因此产生。 4、正面、侧面、斜侧面和背面是常用的拍摄方向完全正面对着被摄体进行拍摄就是下面拍摄 正面拍摄对表现被摄对象的正面特征很有利,这样可将被摄对象的横向线条充分展示在画面上正面拍摄的这种构图中,一般画面中央为主体,且十分突出。正面拍摄的这种构图中,一般画面中央为主体,且十分突出。下面构图常以对称的形式出现,画面显得庄严雄伟,肃穆凝重,适于表现庄重、威严的气氛!!! 正面拍摄的缺点:透视感差,画面呆板,不利于立体和空间感的表达侧面拍摄:与被摄对象正面成90度角的方向拍摄是侧面拍摄。正侧面方向拍摄,对于表现被摄对象的侧面特征很有好处,可以使被摄体的轮廓线条十分清晰地展示出来。 讲个例子:在表现人物时,正侧面角度能将人脸部的神情,手的动作点及身躯部分形成三角形平展在画面上,不会互相重叠,较好地表现人特的动作姿态。 侧面拍摄缺点:因为正侧面拍摄非常容易产生与画面边缘平行的横线条,所以不利表表现立体空间。斜侧面拍摄从被摄对象稍侧直到接近正面的各个方向上的拍摄为斜侧面拍摄。它的构图形式比较生动活泼,

剖析电影画面构图的多样性

剖析电影画面构图的多样性 连环画把若干个单幅画面连缀为一个整体,赋予其一种叙事功能,具有特殊的审美趣味。但是,这些静止的绘画与充满动势的电影画面相比较,给人们明显感觉,由于没有运动和声音,连环画很容易变成文字的图解。假若我们将连环画册《铁道游击队》的几个画幅,一旦删去了文字说明,读者想象力便会受到限制。而在同名影片中,由于光影、声音特别是运动等表现手段的运用,即使没有对白旁白,我们也会强烈感受到电影画面的含意。这便是电影画面的具象性、逼真性的集中体现。就电影与绘画孰优孰劣,因为它们毕竟是审美特性不同的两种艺术形式。作为姊妹艺术,电影从绘画构图中汲取的艺术养分是有目共睹的。绘画性是电影艺术的风格之一。有意识地借鉴传统绘画的表现技巧,在中国、外国电影艺术创作中屡见不鲜。 电影画面的构图不仅仅在于它与绘画关系,在更大的程度上,还取决于电影技术和艺术特性等诸多方面,也取于人类亘古有之的视觉经验和审美意识的发展。 一、凸显视觉审美的黄金分割率画面形式 格里菲斯早期拍摄的影片《走向东方》的这一阶段,可以看到20世纪50年代以前电影画面的基本形式,那时电影画面构图大量采用的都是基本符合黄金分割律的画面形式。

说明当时电影拓荒者们早就注意到了人类几千年来形成的视觉审美经验。 “黄金分割律”原为数学名词,指几何与数学中的严格比例关系。如果一个整体中较大部分与较小部分的比例等于整体与较大部分的比例,这个整体就是和谐的。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艺术理论家在总结人类艺术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提示黄金分割是最恰当不过的分割比例,并把它作为艺术创作的基本创作的基本准则之一。例如希腊的一些神殿,被严整的大理石柱廊分割为若干空间,就是根据黄金分割律设计的。 健美的人体也基本符合这种比例。例如人的身高与腰部以下高度之比,如果基本等于腰部以下高度与腰部以上高度之比,就被认为是合乎比例的人体。单就上半身而言,头部与胸部之比基本相等于胸部与上半身之比。维纳斯的雕像,虽然残缺不全,但是就身体各部分比例而言,却基本符合这种分割律,令人赏心悦目。在《蒙娜丽莎》等西洋绘画名作、甚至演员的形体动作中,都可以找到这样的例子。 在电影艺术中,也曾广泛采用过黄金分割律的原则。例如无声电影时期银幕和画格比例的设计,就是符合黄金分割律的“规则性构图”。格里菲斯的早期影片大都采用这种“顶天立地”式的全景镜头,用以表现庄严肃穆或宁静平稳的生活情调。

影视构图的特点

影视构图的特点: 影视构图属于造型艺术,可以表现被摄物体的运动,也可以在运动中表现(改变24格/秒,或者机位运动),这是与其他艺术本质的区别。 1运动性在影视构图中运动性主要存在三种形式a静态(通常是为了表达主观、唯美、发挥刻意、强调的作用)b运动状态(通常表示随意、纪实、或者是下意 识的、突出流畅和建立全新的视觉形式) 2完整性追求视觉风格的完整性——也就是一种构图风格贯穿全片,完整体现。当然这种完整不是说面面俱到、毫无取舍。而是在完整的基础之上,可以有构图的局部完整,(这是有别与美术构图的根本)。简单地说,是相对的完整,画面不要太慢、不要刻意的堆砌,有时简单反而最好。 所有的构图都要有形式感,都要有调动各种元素充分组合、和表达的可能。 3场景空间的限制性:在影视构图中,一定要考虑场景,场景不仅承担叙事和表意的作用,它还限制构图创意发挥的物质基础。 a所有的构图都是在场景中实现. b所有的场景都决定了构图的风格。 4多视点和多角度,在所有表现视觉的艺术中,只有影视构图具有多视点、多角度的特点。因此充分调度视点、角度,是影视构图的主要特点。 a多视点,是构图的核心(相比戏剧单一视点而言,只能平面调度,影视构图具有多视点的特点,充分认识这个特点、充分利用这个特点,构图才会有新颖感)b 多角度是构图的关键(角度决定构图,多角度也是影视构图的关键。尽管摄影机跟前所有的物质都是可以调度的,也就是说是可以刻意摆出来的。但是,好的角度一定是“找”出来的,而不是摆出来的。想要得到好的角度,一定要有“寻找”的思维,这样才能在影视作品中创造视觉的新鲜感——也就是形式感。 5画面比例的固定性 A 1:1.33(通常说的4:3) B 1:1.85(通常说的16:9,高清电视采用的格式) C

电影构图经典入门

电影构图经典入门 >>电影构图的概念和风格 电影构图是指什么,又有哪几种基本的 风格,本文进行初步的介绍。 >>电影构图技巧总结 构图技巧难以穷尽,不过,本文介绍了在电 影制作中最经常使用的一些构图技巧,并配 图说明。 >>和电影大师学构图 大师电影也疯狂:菜鸟 可以理解的拍摄构图 >>看电影,学构图 分析电影画面基础美学之构图——看 《神探》高潮戏从《神探夏 洛克》看摄影构图

>>电影构图的概念和风格 电影构图是结合被拍摄对象(动态和静态的)和摄影造型要素,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有重点地分布、组织在一系列活动的电影画面中,形成统一的画面形式。 一般来说,电影画面构图分为主体、陪体和环境三部分。主体指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它处于中心的地位。陪体是指与主体构成一定的关系,作为主体的陪衬而出现的人或物。环境是围绕着主体与陪体的环境,包括前景与后景两个部分。这三个部分的组合关系构成特定的图形。 电影构图的三种风格 1 “纪实风格构图” 强调影像忠实于现实,反对刻意追求和营造画面的形式美感,画面随意、松散,无规律可循。

2 “表现风格构图” 强调影像的造型能力和表现内心感受的能力,反对机械地复制世界的影像,刻意追求形式美感,与人们的日常视觉经验差别很大。 3 “经典风格构图” 它界乎前两种风格之间,汲取二者的优势,避免二者的缺陷,力图将真实感和造型性完美结合,使观众觉得画面完全真实,同时又很精美。

>>电影构图技巧总结 什么是构图技巧?构图技巧描述的是导演在拍摄一场戏时,定位、组合、安排以及观看被摄物体在画面内的位置的方式。也许导演结构了这样一个镜头,正面角色都在银幕的左边、反面角色都在银幕的右边,也许他会让摄影机稍微倾斜一些,以增加镜头的张力。 构图的理念是从几千年的美术史中继承下来的,而且,每一种构图法则在电影领域里都是很有意义的。本书绝不打算成为取景和构图方面的权威论著,关于这个主题,已经有了大量的优秀教科书。然而,在电影制作中最经常使用的一些构图技巧还是被列于此文之中。 摄影机高度(Camera Height)摄影机的高度对于一个镜头的意义有相当大的影响。如 果你只给观众展示一个人的脚, 就会产生一种神秘感——他们是谁?这是一种很常见的技巧。如果没有展示人物的脸,但是展示了他们上半身躯体,你会发现多了一些关于他们信息(他们也许正在用手做什么),但是仍然不能确切知道他们是谁。最后,当摄影机高度上升到角色眼睛的位置时,悬念才会消失,角色被展现出来。 实例分析 观看影片《罗丝玛丽的婴儿》(Rosemary’s Baby,1968),在接近尾声的时候,场景中的罗丝玛丽拿着一把刀,此时摄影机变换了摄影机高度以显示她的不同情绪状态,她的脚、她手里的刀、她那恐惧和焦虑的特写都强化了镜头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