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错过孩子发展关键期

别错过孩子发展关键期
别错过孩子发展关键期

别错过孩子发展关键期

现在的中国,什么都提倡与世界发达国家接轨,但最需要与世界发达国家接轨的父母教育却被我们遗忘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年轻恋人如果想领取结婚证,必须参加政府举办的父母学校,培训合格,才能领到结婚证。

可是,中国的父母普遍坚持随意而轻松的心态:只要有结婚证,就可以生孩子;只要有能力生孩子,就有能力教育孩子。部分父母甚至认为:任何成人都可以教育孩子,祖父母可以教育孩子,保姆也可以教育孩子。许多中国父母往往直到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成为“问题学生”,才开始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感到惊恐。

把孩子当人,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农民种庄稼,光靠爱,不行,只有懂种庄稼之道才有好收成;教育孩子,仅有爱,不够,只有懂孩子的成长规律才有好未来。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一生了孩子,你就不能“退货”

教育孩子是人类最重要而又最困难的学问。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怀有对孩子一生的责任。无论父母事业上多么成功,也抵不了教育孩子失败带来的后果。把天才培养成庸才,是对家庭和人类文明的犯罪。把孩子教育成功是家庭最重要的成功,也是你一生最重要的成功。

二别错过了孩子发展的关键期

发展的关键期:是指人类的某种行为、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在某个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影响。

你了解多少孩子发展的关键期,比如:

学习咀嚼关键期(6个月)。

秩序规范关键期(2.5~6岁)。儿童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形成的性格、行为、习惯往往到长大也不会改变。“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语言发展关键期(3~6岁)。

想像力发展关键期(2~8岁)。

文化敏感期(6~10岁):这个时期的许多孩子,非常好奇,爱动脑筋,问题特别多。应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

黄金阅读期(8~4岁):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的科学阅读指导和大量阅读,将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

独立关键期(12~15岁):这一段抓不好,孩子将永远长不大。

重新认识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

母性之爱:德行礼仪、品格气质。母亲在孩子的婴幼、少儿阶段影响巨大。

父性之爱:方向性引领和理性作为。伟大的父亲,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奠基人。

规律:孩子成长需要的母性之爱呈递减趋势,父性之爱呈递增趋势。

中小学衔接阶段是孩子成长的浪漫阶段的结束和精确阶段的开始;是由母爱为主向父爱为主的过渡期。这一时期,母性之爱应该适当减少,父性之爱应该适当增加。

三给父亲的建议

1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路

作为父亲,必须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教育责任,一定要记住: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路。与父母一起吃饭的孩子更优秀。

2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做父母的,要与孩子一起成长。孩子的问题大多是父母教育不当造成的。孩子“生病”,父母一定要“吃药”。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学校。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范本”。身教重于言教。

3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把孩子当人,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做父母的,一定要理解孩子,找到与孩子沟通的语言密码,但要注意惜“言”如金。成熟的父母,应该学习儿童教育学、心理学,多看一些家教书刊,了解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和规律,经常与孩子沟通,明白孩子在想什么在做什么。

4一定要管孩子,关键是怎么管

教育最基本的目的是培养“正常的人”。“一只手”、“一只眼”和“一根筋”教育均不可取。换一种思路教育孩子,努力丰富自己的教育方法。

5做一个懂爱会爱的家长

不少父母爱得糊涂,爱得错位,有时又爱得过分。爱是一门艺术,需要表达,也需要行动。有时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爱要适度,溺爱的结果是伤害。

6不能当众教育孩子

即使孩子做了最糟糕的事情,你要教育他也应该把孩子带回家,当众责骂、殴打,往往后果非常严重。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尊重人的人格尊严,要保护孩子的心灵,做不到这一点,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可言。

7不要完全把孩子交给长辈或保姆

对孩子来说,他极度地渴望爱,又极度地渴求安全感。在爱与安全感两个要素之间,任何一个要素的缺失,都将对孩子的成长构成不可修复的伤害。

8在孩子面前多夸老师

家长和老师是同一战壕的战友,一定要与老师结成同盟军。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总是絮絮叨叨诉说老师的“不是”,批评老师,甚至与老师争吵,只会增加孩子对老师的排斥心理。久而久之,受害的是孩子,吃亏的是家长。

9性教育,晚讲不如早讲

一般来说,女孩的青春期比男孩早,大约从10-12岁开始,而男孩则从12-14岁才开始。与其拐弯抹角,不如直言不讳。为孩子选择一本青春期教育书,不要把孩子正常的异性交往当作早恋。

10千万别错过孩子的黄金阅读期

10—14岁是人一生最重要的黄金阅读期。错过了这一时期的科学阅读指导和大量有效阅读,将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

做父母,最高境界就是孩子把你当朋友。

我始终认为,做孩子的朋友,孩子也肯把自己当作朋友,乃是做父母的最高境界。朋友式的关系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独立,二是平等。

独立,就是把孩子视为一个灵魂,一个正在成形的独立的人格,不但爱他疼他,而且给予信任和尊重。当然,父母自己也是独立的灵魂,而正是通过对孩子的尊重,孩子会鲜明地意识到这一点,从而学会也尊重父母。

我要强调灵魂的概念,有些父母是没有这个概念的,从不把自己视为一个灵魂,因而也不可能把孩子视为一个灵魂。这样的父母往往把孩子视为一个宠物,甚至视为一个实施自己的庸俗抱负的工具,其结果恰恰是扼杀了孩子的独立人格,使孩子成为灵魂萎缩的不完整的人。

既然都是独立的灵魂,彼此的关系就应该是平等的。平等尤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亲子之间要有商量的氛围。凡属孩子自己的事情,既不越俎代庖,也不横加干涉,而是怀着爱心加以关注,以平等的态度进行商量。当孩子具备一定的理解力之时,家庭的事务,父母自己的事情,也不妨根据情况适当地征求孩子的意见,使其有参与感和被信任感。

另一方面,亲子之间要有交流的氛围,经常聊天和谈心,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

在自愿的前提下,分担孩子的忧愁,共享双方的喜乐,沟通彼此的心灵。

真正爱孩子,让孩子现在就快乐。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爱是要有品格的,并不是说你出于对孩子的爱,为了孩子的好,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真正爱孩子的话,应该让孩子现在就快乐,而且让他一生能够健康的成长。

如果孩子现在就不快乐,人性是扭曲的,将来有的是苦吃了。父母没有警惕到这一点的话,那这个爱品格太低,实际上是害了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爱,不能仅仅表现在物质上的关爱,或者是一些具体处境上的关爱,譬如为他上一个好学校,为他买车买房,安排人生,甚至为他出国,都做好准备,这就算尽到责任了?不是这样的,最重要的还是精神上的关爱。

让孩子成为一个善良、丰富、高贵的人。

我们决定不了孩子的未来。有的父母认定自己的孩子天生如星、光芒四射,却不知星星也有恒星与流星之分。有的父母认定自己的孩子平凡如沙、前途渺茫,殊不知哪怕他即使是一粒沙,若蚌能够用心守护,最终捧出的却将是珍珠

从一个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最能看出这个人自己的人生态度。那种逼迫孩子参加各种竞争的家长,自己在生活中往往也急功近利。相反,一个淡泊于名利的人,必定也愿意孩子顺应天性愉快地成长。

我由此获得了一个依据,去分析貌似违背这个规律的现象。譬如说,我基本可以断定,一个自己无为却逼迫孩子大有作为的人,他的无为其实是无能和不得志;一个自己拼命奋斗却让孩子自由生长的人,他的拼命多少是出于无奈。这两种人都想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的未遂愿望,但愿望的性质恰好相反。

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在人生中最看重的东西,也就是我在教育上最想让孩子得到的东西。进一个名牌学校,谋一个赚钱职业,这种东西怎么有资格成为人生的目标?所以也不能成为教育的目标。我的期望比这高得多,就是愿孩子成为一个善良、丰富、高贵的人。

附:六句家庭教育箴言家长必须知道

第一句: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亲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

我接触过这么多的杰出的父母,没有一个是轻易取得教子成功的。一位优秀的母亲甚至说:很多人都认为我很轻松,说你的孩子那么优秀,根本不用管,殊不知,我连晚上睡觉其实都有一个眼睛是睁着的!

进入21世纪,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岗位都要求培训、考核,但似乎只有生养、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训,好象自动就会上岗而且永远不会下岗,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第二句: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我接触过数百位优秀的父母,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就像全国十大杰出母亲沈丽萍所做的那样,如果不是由她亲口所说,人们不会想到她在儿子王嘉鹏的成长背后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

有些人可能会说,有那么多的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不也教育出好孩子吗?其实,文盲并

非不会教育,这些父母同样是教育孩子的高手。

第三句: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

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的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教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自己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

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不好的习惯都是我们父母在地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

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当务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学好的孩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因此在骂孩子的之前骂自己,在打孩子之前打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改变自己。

第四句: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

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全社会都要有正确认识。应试教育是学校和家长都回避不了的问题,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适应。应试能力教育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没有应试能力的素质教育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因此,帮助孩子适应应试教育也就成了我们父母的一份应尽的义务,而帮助孩子减负的最好办法是我们父母增负,就是我们父母能够成为孩子的导师。

第五句: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

对于孩子进入初中、高中的家长来说,普遍存在一种困惑,那就是同孩子难以沟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与进入更年期的母亲的冲突更多,不仅是因为处于内在的心理动荡期,更重要的是两者的外部压力都很大,孩子面临的是升学的压力,母亲面临的是事业的压力,这就更需要加强沟通。

第六句:好成就都是教化出来的。

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胸怀,比胸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品德。

而其实这些正是一个人成长中最重要的。我们在看人物传记时常常都会对传讯主幼年时的不同凡响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原因就是这种成就动机对一个人的影响

利用孩子关键期培养孩子读课外书

利用孩子关键期培养孩子读课外书 一、读课外书的好处。 二、考考你,你擅长指导指导孩子读书吗? 三、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适合读哪些书。 四、别错过阅读关键期。 五、怎样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六、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速读方法。 七、怎样阅读才有效。 一、读课外书的好处。 不少家长甚至部分老师都存在着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总觉得学生看课外书是看“闲书“。他们恨不得孩子每分每秒都在听写、背诵、写作文……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这种想法,其实还是应试教育衍生出的怪胎。 许多文字上有造诣的作家、学者总结自己成长经历时,总少不了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即便是班级上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常常是对课外书刊情有独钟. 有专家研究证明:一个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的4—5倍的时候,才会形成语文能力。在这个方面,特级教师窦桂梅堪为典范:她所带的一个班自小学一年级开始,至六年级毕业,学生积累了100多个寓言,200多条古今中

外名言警句,300多首古今诗辞,1000多条成语,因而她的学生文笔流畅,出口成章。 总之,孩子在小学阶段养成爱读书的习惯,那就会终身受益。一个人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他才会一生都不感到寂寞,他才会完成终身学习的任务,他还会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成长的人。如果一个人养不成读书的习惯,他就是一个很容易寂寞,很容易烦躁的人,是一个眼界不宽的人。 三、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适合读哪些书。 因为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不一样,所以专家认为: 小学一二年级,因为识字不多,拼音不熟练,学生读的书可以以图为主,字大一点,书簿一点,最好选的书是拼音版本的。童话与神话故事书这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最爱,还有笑话书、卡通书等。 因为孩子小,不会选书,所以家长要帮着孩子参谋着选书。许多家长给孩子买了书,发现孩子不爱看,就以为孩子不喜欢看课外书,诸不知有时原因不在孩子身上,而在家长自己身上。有可能是家长选的书不适合孩子看,二是选的书难度高于孩子的阅读水平。 低年级家长,尤其是一年级家长替孩子选书时要注意三点: 一、最好是图文并茂的,图多对开发孩子右脑有好处。

幼儿读课外书的好处

幼儿读课外书的好处 不少家长甚至部分老师都存在着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总觉得学生看课外书是看"闲书"。他们恨不得孩子每分每秒都在听写、背诵、写作文……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这种想法,其实还是应试教育衍生出的怪胎。 许多文字上有造诣的作家、学者总结自己成长经历时,总少不了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即便是班级上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常常是对课外书刊情有独钟。 有专家研究证明:一个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的4-5倍的时候,才会形成语文能力。在这个方面,特级教师窦桂梅堪为典范:她所带的一个班自小学一年级开始,至六年级毕业,学生积累了100多个寓言,200多条古今中外名言警句,300多首古今诗辞,1000多条成语,因而她的学生文笔流畅,出口成章。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也就是说,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而且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也说过,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的确如此,我们从各种课外书中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跨越时空,了解古今中外的事情。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和各种名人对话。不仅如此,多读课外书还能提高你的作文能力。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以这样说,凡是作文写得好的同学,都是喜欢课外阅读的,因为我们可以从课外书中学到一些好词佳句,可以学到一些写作的方法,可以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当然,读课外书的好处还有好多,我想喜欢课外阅读的同学都能深切地体会到。 总之,一个人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他才会一生都不感到寂寞,他才会完成终身学习的任务,他还会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成长的人。如果一个人养不成读书的习惯,他就是一个很容易寂寞,很容易烦躁的人,是一个眼界不宽的人。 三、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适合读哪些书。 因为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不一样,所以专家认为: 学龄前的儿童,读的书可以以图为主,字大一点,书簿一点。因为孩子小,不会选书,所以家长要帮着孩子参谋着选书。许多家长给孩子买了书,发现孩子不爱看,就以为孩子不喜欢看课外书,诸不知有时原因不在孩子身上,而在家长自己身上。有可能是家长选的书不适合孩子看,二是选的书难度高于孩子的阅读水平。 家长替学龄前的儿童选书时要注意三点: 一、最好是图文并茂的,图多对开发孩子右脑有好处。可以丰富孩子头脑中的表像,对孩子今后创造力的发展有好处。 二、书尽量选簿一点的,最好是一本书里只有一两个故事的,这样孩子很快能读完一本,内心就能产生一种成就感和愉悦感。下次就还会想读。如果家长为了省钱,给孩子买那种少图的、故事多的,很厚的书,孩子就会丧失读书的兴趣。 四、别错过阅读关键期 1935年,奥地利著名的生态学家、诺贝尔获得者洛伦兹经过发现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像小鸭、小鹅这类动物,总是喜欢在破壳的前两天追逐它第一次见到的活动的物体。比如:第一次见到的是母鹅,就追母鹅;第一次见到的是人,就追人,以为人就是自己的妈妈。并且这个习惯会长期保持。如果在这一两天内,将它与母鹅或人分开,那么过后,母鹅或人与小鹅再怎么接触,它也不会追逐母鹅或人了,这是由大脑的结构决定的。洛伦兹把这种现象叫"印刻现象",把小鹅的这个时期,叫关键期。 再比如小羊刚出生后的几天不在妈妈身边,以后它就不再合群而总是乱跑。如果小鸟出

0-3岁宝宝成长八大关键期

0-3岁大脑的发育是整成人的大脑发育的80%.所以这个阶段,大脑发育非常重要!八大关键期: 第一个关键期:最初一个月 1期关键词:相互适应,父母跟宝宝的相互适应! 第二个关键期:1-3个月 2期关键词:沟通! 这个沟通指在照顾宝宝\说话\游戏或者眼神交流的沟通等等,一般书本上都有这方面的知识,大家不难理解的! 第三个关键期:3-6个月 3期关键词:游戏每天固定时间跟宝宝游戏,做亲子活动,锻炼跟帮助宝宝提高这个阶段的能力 第四个关键期:6-9个月 4期关键词:了解这阶段的宝宝开始主动游戏了,所以各妈妈要了解自己宝宝的气质特点跟性格,找到适合宝宝的方法,互动游戏,帮宝宝一起提高与成长! 第5个关键期:9-12个月 5期关键词:引导这个阶段的宝宝开始有自己的思维能力跟开始有自我的意识,妈妈们要帮助宝宝激发和引导宝宝的兴趣! 第6个关键期:1岁-1岁半 6期关键词:模仿这个阶段宝宝的运动能力\心理活动等变化很大,自主意识强,所以这个阶段要有效的提示宝宝,向宝宝发出提示,让宝宝执行! 第7个关键期:1岁半-2岁 7期关键词:应对宝宝在这个阶段自主意识更强,很多时候也会说不,跟叛逆,所以爸爸妈妈们要做好准备,应对孩子的反抗期的准备,学会寻找到好的方法去解决. 第8个关键期:2岁-3岁 8期关键词:提问这阶段宝宝是宝宝的语言\思维\能力的爆发阶段,要向孩子提问和回答孩子的问题,学会让孩子去思考,去认识事物等,帮助孩子成长!不要觉得孩子烦,孩子这时期的问题很多,他会不断的问你为什么,要认真的去对待孩子的问题,并去回答他! 以上是8个阶段都有这个阶段的成长能力:即每阶段的身体运动与控制能力探索与操作能力语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这8个阶段都有核心的育儿任务到重点要发展的能力到(如果这些没做到就会形成)育儿焦点问题,有些问题是必须解决的,如果不解决,就会遗留到以后,形成问题!以后出现的问题都是在这8个阶段没有完成的或者没做到位而遗留下来的!

别错过孩子发展关键期

别错过孩子发展关键期 现在的中国,什么都提倡与世界发达国家接轨,但最需要与世界发达国家接轨的父母教育却被我们遗忘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年轻恋人如果想领取结婚证,必须参加政府举办的父母学校,培训合格,才能领到结婚证。 可是,中国的父母普遍坚持随意而轻松的心态:只要有结婚证,就可以生孩子;只要有能力生孩子,就有能力教育孩子。部分父母甚至认为:任何成人都可以教育孩子,祖父母可以教育孩子,保姆也可以教育孩子。许多中国父母往往直到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成为“问题学生”,才开始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感到惊恐。 把孩子当人,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农民种庄稼,光靠爱,不行,只有懂种庄稼之道才有好收成;教育孩子,仅有爱,不够,只有懂孩子的成长规律才有好未来。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一生了孩子,你就不能“退货” 教育孩子是人类最重要而又最困难的学问。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怀有对孩子一生的责任。无论父母事业上多么成功,也抵不了教育孩子失败带来的后果。把天才培养成庸才,是对家庭和人类文明的犯罪。把孩子教育成功是家庭最重要的成功,也是你一生最重要的成功。 二别错过了孩子发展的关键期 发展的关键期:是指人类的某种行为、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在某个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影响。 你了解多少孩子发展的关键期,比如: 学习咀嚼关键期(6个月)。 秩序规范关键期(2.5~6岁)。儿童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形成的性格、行为、习惯往往到长大也不会改变。“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语言发展关键期(3~6岁)。 想像力发展关键期(2~8岁)。 文化敏感期(6~10岁):这个时期的许多孩子,非常好奇,爱动脑筋,问题特别多。应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 黄金阅读期(8~4岁):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的科学阅读指导和大量阅读,将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 独立关键期(12~15岁):这一段抓不好,孩子将永远长不大。 重新认识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 母性之爱:德行礼仪、品格气质。母亲在孩子的婴幼、少儿阶段影响巨大。 父性之爱:方向性引领和理性作为。伟大的父亲,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奠基人。 规律:孩子成长需要的母性之爱呈递减趋势,父性之爱呈递增趋势。 中小学衔接阶段是孩子成长的浪漫阶段的结束和精确阶段的开始;是由母爱为主向父爱为主的过渡期。这一时期,母性之爱应该适当减少,父性之爱应该适当增加。 三给父亲的建议 1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路 作为父亲,必须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教育责任,一定要记住: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路。与父母一起吃饭的孩子更优秀。 2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做父母的,要与孩子一起成长。孩子的问题大多是父母教育不当造成的。孩子“生病”,父母一定要“吃药”。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学校。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范本”。身教重于言教。

决定教育孩子成败的六个成长关键转折期

决定教育孩子成败的六个成长关键转折期 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都有这样的经验,孩子在成长中,有几个特殊的年龄段,处在这几个特殊年龄段的孩子问题特别多,特别令老师和家长头疼。尤其是以下阶段: 一、1至3岁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多有任性、发脾气、不愿上幼儿园、胆小、多动等问题; 二、6至7岁(一年级)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常见问题是,不适应学校生活,上课坐不住,爱做小动作等,学习成绩家长还算满意; 三、8至9岁(三年级)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学习障碍问题最突出,一些早期问题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到了这个阶段,他们的学习成绩开始下降,不守纪律,经常迟到甚至逃学,上课故意捣乱,作业不认真写; 四、11至12岁的孩子。8、9岁时存在问题的孩子,到了这个年龄段的学习开始跟不上,出现厌学情绪、迷恋网络、打架、早恋、逃学问题; 五、13至18岁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这个时期是孩子各种心理问题的高发期,除了以前表现出的学习问题外,又开始出现和老师、家长的对抗现象,同时,由于他们与异性同学的交往、与社会交往频繁而出现“性”方面的问题。 我们把上面的这些问题串起来去研究,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的孩子如果在某一个阶段的问题没有解决,将会遗留到下一个阶段去,这样一来,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他们的问题会越积越多,养成习惯就会积重难返,最后极有可能出现孩子放弃学业,离家出走,早恋、网瘾,处理问题极端,人格偏执等问题。到那时候,家长后悔晚矣。 因此,我们的老师和家长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就很有必要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尤其是成长的几个关键转折期,科学教育孩子。 教育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儿童从出生到成熟(0—18岁)要经历6个关键的转折时期,处在关键期的孩子,我们要针对关键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关键期,如果在这些关键期里的主要问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解决,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第一个关键转折期:新生儿(0-1个月); 第二个关键转折期:1岁左右;

别错过阅读关键期

别错过阅读关键期 别错过阅读关键期 做为一个称职的父母,在教养自己的孩子时,就应该认识关键期,不错过孩子成长的每个关键期。把握住了“关键期”,教孩子就会事半功倍,错失了“关键期”去教孩子,就会事倍功半。 那么孩子有哪些关键期昵? 1、感官关键期(0—6岁):孩子从出生起,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嗅觉的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因此要充分让孩子聆听、触摸、观察、尝嗅、以刺激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增长智慧。 2、形象视学发展的关键期(4岁以前):这个时期儿童的形象视觉发展最迅速。这时候的孩子,一般喜欢“上公园”、“出去玩”,这是因为那里有丰富的室外自然风光、鲜明的画面。这时,除了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接触丰富多彩的世界之外,在室内的时候,还要给他多看图画书、动画片,开阔孩子的视野。 3、音乐才能发展的关键期(3—5岁):如果要培养孩子的音乐智能,一定不要错过3~5岁的音乐智能关键期,可以让孩子多听听古今中外名曲,多参加音乐活动。 4、语言关键期(3~6岁):这个时候是孩子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这个时候,父母要经常跟孩子说话、讲故事、提问,鼓励孩子多说,促进孩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5、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3—12岁):是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如果错过了这段时期,再开始学外语,就要付出多倍的努力;即使这样,也不一定能学好。 6、秩序关键期(2—6岁):2岁到6岁是教孩子知晓、做到有规矩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父母应逐渐引导孩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多与别的孩子交朋友。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仪,训练他们养成自律的能力,以便以后适应社会规范。 7、想像力关键期(2—8岁):这个时期,家长要让幼儿多听孩子喜欢的童话和科学幻想故事,多看图画,多看动画片、科幻片,识字后多读书。在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后,可以让孩子看画编故事,或续故事,或与家长轮流讲故事,提高孩子的想像力、创造力。(转) 8、文化敏感期(小学1—4年级):蒙台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3岁;而到了6—9岁,即在我国小学中低年级阶段,则出现想探究事物的强烈需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这个时期的许多孩子,非常好奇,爱动脑筋,问题特别多,而对学校的课程,感觉“吃不饱”。父母可以在他兴趣的基础上,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包括对于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的资源,满足他们如饥似渴的文化需求。如果这个时候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

孩子发展的关键期

国内外近半个世纪有关研究表明: 6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关键期; 8个月是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 2至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第一个的关键期; 2岁半至3岁是教孩子怎样做到有规矩的关键期; 3岁是计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指数数儿和点数儿、按要求取物品及说出个数等); 3岁至5岁是音乐才能发展的关键期(拉提琴3岁开始,弹钢琴5岁开始); 4至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3至8岁是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 3岁是培养独立性的关键期; 4岁以前是形成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 5岁至6岁是掌握词汇的关键期; 9至10岁是孩子行为由注重后果过渡到注重动机的关键期。 幼儿阶段是观察力发展的关键期; 小学1、2年级是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期; 小学3、4年级是纪律分化的关键期;小学3、4年级,初二、高二是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小学阶段是记忆力发展的关键期,是记忆的黄金时代; 初中阶段是意义记忆的关键期。 那么,养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期又是什么时候呢? 我们认为,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是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初中为辅助,关键之关键是小学一、二年级。它是建立常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关键时期。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就像一包熔化了的铁水,它可以浇铸成各式各样的形状。但等孩子长大了,就象冷却了的铁水变成了一块铁砣子,再改变可就困难了。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比较听话,好训练,因而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最容易见效,因此,养成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抓住“关键期”,对孩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进行培养,以便为孩子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抓住关键期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除了家长要重视以外,要做孩子思想工作,使他们懂得关键期的理论,要让他们明白中小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之一,是奋发图强、苦练本领的时期,切不可放任自己,也不可过分贪玩,贻误了人生成长的黄金年龄。 关键期:是指人生发展、学习、成长的最佳时期,是智力、能力、习惯、性格等培养成效最大的年龄段。也称为:关键年龄、最佳年龄、临界期、敏感期、窗口期等。 在人的发育成长过程中,发展心理学家按照年龄人为地划分了8个阶段:婴儿期(0-1岁)、幼儿期(2-3岁)、儿童期(4-5岁)、少年期(6-11岁)、青春期(12-21岁)、成人期(22-40岁)、中年期(41-64岁)、老年期(65岁~)。 上述人生的8个发展阶段中,前5个是关乎心智成长的特定阶段。如果在该阶段因为某些原因不能正常发展,这个人会在生活上出现一些问题,长大后他就需补回这个过程,但要付出很大的人生代价。 每个发展阶段都影响着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每一个阶段里孩子的需要不同,家长也应有正确的做法,家长若忽视了便有可能出现不良情况,导致孩子长大后会出现的个性特征和其他这个阶段有关的成人不良心理倾向。 第一阶段0至1岁,是孩子产生信任感的阶段。这是离开母亲及家人的喂养、保护就难自行生存的阶段,也是孩子建立最初的信任感的阶段。在人的一生中,有些人会很信任他人,有些人却会对任何人充满疑虑,也让自己患得患失。而这种感觉在人出生的第一年里就已经播下了种子。所以当婴儿因为肚子饿而哭闹时,我们要及时喂他食物;当他受惊时,妈妈要轻拍来安慰他;当婴儿哭泣时妈妈要拥抱他,

形成语文能力的技巧:多看课外书

形成语文能力的技巧:多看课外书 本文是关于形成语文能力的技巧:多看课外书,感谢您的阅读! 形成语文能力的技巧:多看课外书 很多父母一看到孩子看课外书就指责他们不务正业,恨不得孩子每分每秒都在听写、背诵、写作文……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其实这种想法是一个认识误区。 有专家研究证明:一个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的4-5倍的时候,才会形成语文能力。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也就是说,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而且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也说过,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的确如此,我们从各种课外书中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跨越时空,了解古今中外的事情。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和各种名人对话。不仅如此,多读课外书还能提高你的作文能力。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以这样说,凡是作文写得好的同学,都是喜欢课外阅读的,因为我们可以从课外书中学到一些好词佳句,可以学到一些写作的方法,可以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当然,读课外书的好处还有好多,我想喜欢课外阅读的同学都能深切地体会到。 总之,一个人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他才会一生都不感到寂寞,他才会完成终身学习的任务,他还会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成长的人。如果一个人养不成读书的习惯,他就是一个很容易寂寞,很容

易烦躁的人,是一个眼界不宽的人。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适合读哪些书? 因为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不一样,所以专家认为:学龄前的儿童,读的书可以以图为主,字大一点,书簿一点。因为孩子小,不会选书,所以家长要帮着孩子参谋着选书。许多家长给孩子买了书,发现孩子不爱看,就以为孩子不喜欢看课外书,诸不知有时原因不在孩子身上,而在家长自己身上。有可能是家长选的书不适合孩子看,二是选的书难度高于孩子的阅读水平。 替学龄前的儿童选书时要注意 一、最好是图文并茂的,图多对开发孩子右脑有好处。可以丰富孩子头脑中的表像,对孩子今后创造力的发展有好处。 二、书尽量选簿一点的,最好是一本书里只有一两个故事的,这样孩子很快能读完一本,内心就能产生一种成就感和愉悦感。下次就还会想读。如果家长为了省钱,给孩子买那种少图的、故事多的,很厚的书,孩子就会丧失读书的兴趣。 别错过阅读关键期 脑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自然界的所有动物,包括人,在大脑发育的过程中,都有一个发育计划时间表:在哪一个阶段哪些技能先发育,哪些技能后发育。如果家长抓住了这个大脑发育时间表,在孩子哪些大脑技能正在发育的高峰期,对孩子适时实施教育,则效果就要好的多。反之,错过了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再对孩子实施教育,效果就要差许多。

不要错过孩子发展的最关键时期

不要错过孩子发展的最关键时期 发展的关键期是指人类的某种行为、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在某个时期发展是非常快的,最容易受到家庭影响。 如果在发展关键时期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方式,孩子学习起来既快又好,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父母错过关键期,学习就需要花费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才能弥补,甚至将永远无法弥补回来。 1、你了解多少孩子发展的关键期? ■学习咀嚼关键期,你只有六个月时间 ■秩序规范态度关键期(2.5—6岁)儿童行为习惯形成的非常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性格、行为、习惯往往到长大也不会改变。古人言:“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语言发展关键时期(3—6岁) ★想像力发展关键时期(2—8岁) ★文化敏感时期(6—10岁)这个时期的许多孩子,非常好奇,爱动脑筋,问题特别多。应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有些家长非常不耐烦,其实这是家长的部队,父母应该静下心来引导孩子,给许正确的回复。 ★孩子的黄金阅读期(8—14岁)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将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 ★孩子的独立关键期(12—15岁)这一段抓不好,孩子将永远长不大。不要在给孩子任何依赖性。 2、重新认识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 母亲之爱和父亲之爱,孩子都需要,只是每一阶段分工不同、主次不同。母亲之爱:德行礼仪、品格气质。妈妈在孩子的婴幼、少儿阶段影响非常大的。父亲之爱:方向性引领和理性作为。伟大的父亲,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奠基人,子不教,父之过。说的就父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规律:孩子成长需要的母性之爱呈递减趋势,父性之爱呈递增趋势。 婴幼儿阶段:母性之爱70%,父性之爱15%;小学低年级:母性之爱60%,父性之爱20%;小学中年级:母性之爱50%,父性之爱30%;小学高年级:母性之爱40%,父性之爱50%;初中阶段:母性之爱30%,父性之爱70% 中小学衔接阶段是孩子成长的浪漫阶段的结束和精确阶段的开始,是由母爱为主向父爱为主的过渡期。这一时期,母亲之爱应该适当减少,父性之爱应该适当增加。

中小学语文课外阅读量解读

中小学语文课外阅读量解读 有专家研究证明:一个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 的4-5倍的时候,才会形成语文能力。在这个方面,特级教 师窦桂梅堪为典范:她所带的一个班自小学一年级开始,至 六年级毕业,学生积累了100多个寓言,200多条古今中外名言警句,300多首古今诗辞,1000多条成语,因而她的学生文笔流畅,出口成章。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 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也就是 说,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而且还 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也说过,他学习语文, 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的确如此,我们从各种 课外书中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跨越时 空,了解古今中外的事情。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和各种名人 对话。不仅如此,多读课外书还能提高你的作文能力。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以这样说,凡是 作文写得好的同学,都是喜欢课外阅读的,因为我们可以从 课外书中学到一些好词佳句,可以学到一些写作的方法,可 以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当然,读课外书的好处还有好多, 我想喜欢课外阅读的同学都能深切地体会到。

总之,一个人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他才会一生都不感到寂寞,他才会完成终身学习的任务,他还会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成长的人。如果一个人养不成读书的习惯,他就是一个很容易寂寞,很容易烦躁的人,是一个眼界不宽的人。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适合读哪些书 因为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不一样,所以专家认为: 学龄前的儿童,读的书可以以图为主,字大一点,书簿一点。因为孩子小,不会选书,所以家长要帮着孩子参谋着选书。许多家长给孩子买了书,发现孩子不爱看,就以为孩子不喜欢看课外书,诸不知有时原因不在孩子身上,而在家长自己身上。有可能是家长选的书不适合孩子看,二是选的书难度高于孩子的阅读水平。 家长替学龄前的儿童选书时要注意: 一、最好是图文并茂的,图多对开发孩子右脑有好处。可以丰富孩子头脑中的表像,对孩子今后创造力的发展有好处。 二、书尽量选簿一点的,最好是一本书里只有一两个故事的,这样孩子很快能读完一本,内心就能产生一种成就感和愉悦感。下次就还会想读。如果家长为了省钱,给孩子买那种少图的、故事多的,很厚的书,孩子就会丧失读书的兴

育儿知识小学一、二年级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家长版)

育儿知识小学一、二年级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家长版) 教育界里流传一句非常中肯的话:一年级时狠抓孩子1个月,比六年级盯一整年更有效! 万事开头难,孩子的教育更是如此。所谓赢在起跑线上,就应该从一二年级抓起。 这里所说的狠抓,不是一直盯着孩子,不是天天跟班主任联系,而是抓习惯,抓态度,抓行为,抓效率……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提前给孩子铺设一条更好走的路,需要从小抓起,也需要家长全力配合。 一二年级是孩子学习的知识量最少、压力最小的时候,这时候狠抓孩子以下6个方面,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狠抓生活习惯 有小学给孩子发了一本《好习惯手册》,并让家长记录好孩子的实施情况。 21天过后,家长们惊喜地发现,孩子变得更加懂事了。 好习惯能成就人,坏习惯会毁掉人。让孩子自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一定能让他们受益终生。 对于小学生来说,一定要先抓好习惯,再谈成绩。 一、规范生活作息 坚持早睡早起,不迟到,不早退,做个守时的好孩子。 放学回家先学习,做完作业再玩耍,做个爱学习的好孩

子。 不沉迷手机,不沉迷网络游戏,一切以学习为重。 二、学会团结同学 见到老师、同学要主动问好,和大家友好相处。 和别人说话时要态度友好,不随意打断别人,更不能嘲笑同学。 热爱集体,热爱同学,和班集体团结在一起。 三、学会尊师重教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尊重老师,是每一个学生应该做到的。 上课专心听讲,作业认真完成,相信老师,牢记老师的教导。 学会尊重老师,适应老师,并且欣赏老师。 狠抓写字水平 现在,电脑阅卷越来越普及,孩子的字写得好不好,直接影响了学习成绩。 成绩好的孩子,一般字也写得好,成绩不好的孩子,卷面往往一塌糊涂。 写字太重要了,不仅影响了成绩,甚至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态度和气质性格。练字,是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让他们重视学习的方法之一。 使用字帖和铅笔练字

课外阅读量达到课本内容的5倍以上,才能形成语文能力

课外阅读量达到课本内容的5倍以上,才能形成语文能力 兰花教育2018-01-19 09:44:47 人生的高度,取决于你读过的书和遇见的人。 不少家长甚至部分老师都存在着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总觉得学生看课外书是看"闲书"。他们恨不得孩子每分每秒都在听写、背诵、写作文……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真是这样吗? 许多文字上有造诣的作家、学者总结自己成长经历时,总少不了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即便是班级上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常常是对课外书刊情有独钟。

有专家研究证明:一个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的4-5倍的时候,才会形成语文能力。在这个方面,特级教师窦桂梅堪为典范:她所带的一个班自小学一年级开始,至六年级毕业,学生积累了100多个寓言,200多条古今中外名言警句,300多首古今诗词,1000多条成语,因而她的学生文笔流畅,出口成章。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也就是说,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而且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也说过,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的确如此,我们从各种课外书中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跨越时空,了解古今中外的事情。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和各种名人对话。不仅如此,多读课外书还能提高你的作文能力。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以这样说,凡是作文写得好的同学,都是喜欢课外阅读的,因为我们可以从课外书中学到一些好词佳句,可以学到一些写作的方法,可以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当然,读课外书的好处还有好多,我想喜欢课外阅读的同学都能深切地体会到。 总之,一个人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他才会一生都不感到寂寞,他才会完成终身学习的任务,他还会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成长的人。如果一个人养不成读书的习惯,他就是一个很容易寂寞,很容易烦躁的人,是一个眼界不宽的人。

孩子各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孩子有哪些关键期昵? 1、感官关键期(0—6岁):孩子从出生起,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嗅觉的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因此要充分让孩子聆听、触摸、观察、尝嗅、以刺激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增长智慧。 2、形象视学发展的关键期(4岁以前):这个时期儿童的形象视觉发展最迅速。这时候的孩子,一般喜欢"上公园”、"出去玩”,这是因为那里有丰富的室外自然风光、鲜明的画面。这时,除了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接触丰富多彩的世界之外,在室内的时候,还要给他多看图画书、动画片,开阔孩子的视野。 3、音乐才能发展的关键期(3—5岁):如果要培养孩子的音乐智能,一定不要错过3~5岁的音乐智能关键期,可以让孩子多听听古今中外名曲,多参加音乐活动。 4、语言关键期(3~6岁):这个时候是孩子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这个时候,父母要经常跟孩子说话、讲故事、提问,鼓励孩子多说,促进孩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5、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3—12岁):是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如果错过了这段时期,再开始学外语,就要付出多倍的努力;即使这样,也不一定能学好。 6、秩序关键期(2—6岁):2岁到6岁是教孩子知晓、做到有规矩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父母应逐渐引导孩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多与别的孩子交朋友。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仪,训练他们养成自律的能力,以便以后适应社会规范。 7、想像力关键期(2—8岁):这个时期,家长要让幼儿多听孩子喜欢的童话和科学幻想故事,多看图画,多看动画片、科幻片,识字后多读书。在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后,可以让孩子看画编故事,或续故事,或与家长轮流讲故事,提高孩子的想像力、创造力。 8、文化敏感期(小学1—4年级):蒙台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3岁;而到了6—9岁,即在我国小学中低年级阶段,则出现想探究事物的强烈需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这个时期的许多孩子,非常好奇,爱动脑筋,问题特别多,而对学校的课程,感觉"吃不饱”。父母可以在他兴趣的基础上,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包括对于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的资源,满足他们如饥似渴的文化需求。如果这个时候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很可能孩子这方面的渴求会转向其他方面,比如捣乱、多动等。 9、黄金阅读期(8—14岁):5岁左右,是儿童开始由看图发展到识字,是孩子的阅读启蒙敏感期;5—7岁,应该进入大量识字的阶段;8—10 岁,应该进入自由流畅阅读的阶段。在经历了幼儿期识字、由图向文字的转变、初步建立阅读兴趣的基础,在小学中年级(3-4年级),孩子应该进入他一生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黄金阅读期。 这是每一个人在其一生中,由于生理、心理、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一个最佳阅读时期,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的大量阅读,将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这个时期对于大多数中国孩子来说,主要在8-14岁,具体依据每个人的教育环境、个性喜好等条件的不同而不同。根据一个人的成长规律和中国教育升学考试制度,一个人一生中奠定人生观、价值观、知识基础、阅读兴趣的大量阅

把握孩子成长的“关键期”

儿童保健专家研究认为,孩子发育有其关键阶段,某些疾病也有高发期,了解这些规律,把握最佳年龄,有助于养育出健康聪明的宝宝。 喂养最佳年龄不少孩子患有程度不等的“厌食症”,父母为此苦恼不堪,原因之一就是忽视了进食关键期的喂养。所谓进食关键期具体是指出生后5-7个月间,此期间若能合理添加水果、蔬菜、蛋黄、米粥等辅食,给其食欲的发展以良性刺激,则可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故出生后5-7个月的宝宝是喂养最佳年龄,父母务必把握住。 预防近视最佳年龄研究表明,10-13岁的几年间是近视形成的高峰期,宜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防范:一是补充营养(除蛋白质、维生素外),钙、铬等元素已被证实为眼球发育的必需物质,每天至少需钙800毫克,铬500-2000微克,故牛奶、豆制品、动物肝、牛肉等为儿童的必需食品;二是限糖食,糖为酸性食品,可消耗体内的钙,诱发近视;三是睡眠充足,维持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功能平衡,强化眼睫状肌的调节能力;四是多锻炼,如放风筝、踢踺子、打羽毛球等体育活动,均可增强眼肌力量,促进眼组织的血液供应和代谢。此外,看书写字时要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也有助于预防近视。 健美牙齿最佳年龄牙齿发育取决于两个阶段。一是从胎儿期2个月到出生,此为乳牙发育期;二是从出生后到8岁,为恒牙发育期。牙齿发育的质量与其他器官—样,营养优劣乃先决条件之一,钙、磷等矿物质与维生素D尤为重要。所以,这两个阶段宜多吃豆制品、奶类、鱼虾类以及各色蔬菜,保证牙齿强壮坚实,少患龋齿。此外,多接触阳光、勤刷牙漱口,纠正吮手指、咬嘴唇、舔舌头、张口呼吸、偏侧咀嚼等不良习惯,也是健美牙齿的关键。 语言发育最佳年龄语言有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种,小儿口头语言发育的关键期是2-3岁,4-5岁则进入书面语言发育决定性阶段。宝宝一般从8-9个月开始牙牙学语,1岁时能掌握2-3个单词,到4岁时可掌握900-1000个单词,发展迅速。此期应勤与孩子对话,教孩子识字,以增进孩子的背诵能力、对话能力,为入学做好准备。 矫治斜视最佳年龄眼科专家认为,健康孩子在2-3岁时接受检查,可及早发现弱视、斜视等,以便及早矫正。 (妍莉).corrTxt_01{border-top:1px dashed #F0C8C8;margin-top:10px;}.corrTxt_01 h3{font-weight:bold;padding:5px 0 0 3px;line-height:25px;margin:0;}.corrTxt_01 ul{padding:0 0 0 18px;}.corrTxt_01 ul li{font-size:14px;line-height:%;}.corrTxt_01 a {text-decoration:none;}> 相关阅读:小胖墩“瘦身”别错过关键期预防儿童肥胖的3个关键期儿童大脑发展的关键期爱护眼睛莫错过关键期(图)3-6岁性格重塑的关键期婴幼儿期是学习能力关键期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儿童发展的关键期

儿童发展的关键期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存在各种能力发展的敏感期,所谓敏感期,就是发展的关键期,儿童心理、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认为“这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时,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日后要想再学习此项事物,不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也显著”。儿童智力发展的速度与大脑的发育一致,3岁以前大脑发展最快,以后逐渐减慢,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追踪研究,如果人的智力17岁达到100%,那么4岁会达到50%,4-7岁达到80%,8-17又获得另外20%,因此7岁以前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3岁以前尤为重要。对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关键,就是抓住关键期。 2~3岁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要特别注意用标准语言准确表达想要告诉孩子的意思。 4~5岁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要注意孩子语言表述的规范和文明。 2~3岁学习计数能力的关键期给孩子确立数字顺序概念,教孩子按物点数。 2.5~ 3.5岁学习守规矩的关键期学习简单的社会规范和生活规则,对培养以后有规律的生活 方式很有帮助。 3~5岁学习音乐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对音色、节奏都有很强的感受。 3~8岁学习外语的关键期8岁以后学外语在语音方面可能就会受到母语影响。 4~5岁学习辨认图像的关键期经常让孩子看一些彩色图片,有利于他以后像视觉的发展。5~6岁学习汉语词汇的关键期多给孩子讲些儿歌、童话、故事、古诗词等可以诱发孩子的 感性认识,奠定向文学方面发展的基础。 关键期1 初生到4岁是儿童视觉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儿童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 训练方法:在宝宝周围放置一些五颜六色的布制小猫、小狗等,时常移动玩具刺激他的视觉。在墙上贴上一些画,指给他看,并且告诉他画的名称和内容。在给宝宝看某样东西时,同时让他用小手去摸,并用清晰准确的语言告诉他这样东西的名称、用途等,充分刺激宝宝的感觉器官。让宝宝多看、多听、多摸、多闻,以促进各种感知觉功能的发展。 关键期2 听觉发展的关键期 宝宝出生1周后,就能辨别给他喂奶的妈妈的声音,4周就具有对不同发音的辨别力。从出生到1岁是语言的准备期,是语言发生的基础。研究表明,天才人物的语言训练是从摇篮期开始的。 训练方法:妈妈经常唱歌或放音乐给宝宝听。妈妈经常对宝宝说话,教他人物或物品的名称等;经常带宝宝到户外聆听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声音,如狗叫声、喇叭声、自行车铃铛声、门铃声等,并向宝宝一一解释;模仿动物的叫声,鼓励宝宝模仿;利用游戏的机会,让宝宝辨别从各个不同方向传来的声音;多与周围的人接触,让宝宝感受不同的声音特点和模式。放莫扎特或贝多芬等名家的音乐给宝宝听,既训练宝宝听觉,又对宝宝的性格以及智力发展有益。 关键期3 2岁之前是动作发展的关键期。 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是活泼好动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训练外,孩子要重视小肌肉的练习,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这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训练方法:抓住动作成熟的关键期,提供合适的条件和合理的外界刺激促进动作的发展。例如:满月起,用手推着孩子的脚丫,训练他爬行。4个月左右的宝宝喜欢用手玩弄胸前的玩具,可在宝宝3个月时,在他小床的上空悬挂一些玩具,使孩子双手能够抓到,锻炼他的手眼协调功能。8、9个月的宝宝俯卧时能用双膝支撑着向前爬,可在宝宝6、7个月时就开始设法创造爬的机会,如让宝宝俯卧着,

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把握阅读关键期(四)_阅读方法

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把握阅读关键期(四) 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把握阅读关键期(四) 四、别错过阅读关键期。 1935年,奥地利著名的生态学家、诺贝尔获得者洛伦兹经过发现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像小鸭、小鹅这类动物,总是喜欢在破壳的前两天追逐它第一次见到的活动的物体。比如:第一次见到的是母鹅,就追母鹅;第一次见到的是人,就追人,以为人就是自己的妈妈。并且这个习惯会长期保持。如果在这一两天内,将它与母鹅或人分开,那么过后,母鹅或人与小鹅再怎么接触,它也不会追逐母鹅或人了,这是由大脑的结构决定的。洛伦兹把这种现象叫"印刻现象",把小鹅的这个时期,叫关键期。 再比如小羊刚出生后的几天不在妈妈身边,以后它就不再合群而总是乱跑。如果小鸟出生后的头几周不在鸟群生活,它将永远不能唱出动听的"歌声"。 有一个印度男孩只有几个月大的时候就被狼叼去哺养,8岁时才被人从狼窝中救出来。由于多年来与狼生活在一起,错过了学习语言、行走、运动等关键期,她不会走,不会用手拿东西,只会爬。她的习性是白天潜伏,夜间活动,午夜嚎叫,只会用嘴叼吃生肉。人们努力教育她去掉狼性,恢复人性,但收效甚微。一个简单的站立她学了2年时间,走路学了6年时间。17岁临死时才学会了十几个单词,智力仅相当于4岁的孩子。

我国"猪孩"王显凤从小被继父遗弃在猪圈中吃猪奶长大。她学会了在猪槽中抢食、啃草根树皮、扒土、蹭痒。一直到8岁才被人发现,,救出来后,发现她不会说话、穿衣、吃饭,跟猪的习性一样,专业人员运用各种方法对她教育、训练了3年,她仍然只有68的低智商。 "狼孩"、"猪孩"都是从8岁被人发现、解救,再由专业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施以专业的救治、矫正。但是,再好的教育条件,也没能使她们恢复"人性",她们落下了"弱智"的终身残疾,原因就是错过了学习的"关键期"。 经过脑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自然界的所有动物,包括人,在大脑发育的过程中,都有一个发育计划时间表:在哪一个阶段哪些*能先发育,哪些*能后发育。如果家长抓住了这个大脑发育时间表,在孩子哪些大脑*能正在发育的高峰期,对孩子适时实施教育,则效果就要好的多。反之,错过了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再对孩子实施教育,效果就要差许多。 与此相反还有一个例子:二战时,一名叫横井庄一的日本士兵,在东南亚大森林里迷了路。他只好独自一人,像野人一样生活了28年,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可是获救后,他只用了82天,就完全恢复了原来的能力,原因就在于,在他的成年之前,他没有错过受教育的那些"关键期"。 做为一个称职的父母,在教养自己的孩子时,就应该认识关键期,不错过孩子成长的每个关键期。把握住了"关键期",教孩子就会事半*倍,错失了"关键期"去教孩子,就会事倍*半。

班主任提醒:父母别错过孩子成长关键期,8点建议帮你培养优秀孩子!

生了孩子,你就不能"退货" 别错过孩子发展的关键期 无论你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你都没办法反悔或者"退货"。农民种庄稼,光靠爱,不行,只有懂种庄稼之道才有好收成;教育孩子,仅有爱,不够,只有懂孩子的成长规律才有好未来。 发展的关键期是指人类的某种行为、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在某个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影响。 如果在发展关键期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他学习起来既快又好,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错过关键期,学习就需要花费几倍的努力才能弥补,甚至将永远无法弥补。 你了解多少孩子发展的关键期: ★学习咀嚼关键期(6个月) ★秩序规范关键期(2.5-6岁)儿童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形成的性格、行为、习惯往往到长大也不会改变。"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语言发展关键期(3-6岁) ★想像力发展关键期(2-8岁) ★文化敏感期(6-10岁)这个时期的许多孩子,非常好奇,爱动脑筋,问题特别多。应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 ★黄金阅读期(8-14岁)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的科学阅读指导和大量阅读,将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 ★独立关键期(12-15岁)这一段抓不好,孩子将永远长不大。 重新认识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 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孩子都需要,只是每一阶段分工不同、主次不同。母性之爱:德行礼仪、品格气质。母亲在孩子的婴幼、少儿

阶段影响巨大。父性之爱:方向性引领和理性作为。伟大的父亲,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奠基人。 中小学衔接阶段是孩子成长的浪漫阶段的结束和精确阶段的开始;是由母爱为主向父爱为主的过渡期。这一时期,母性之爱应该适当减少,父性之爱应该适当增加。 给家长的 8 条建议 1. (说给父亲)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路 孩子上学之后,更需要父亲的关怀。作为父亲,必须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教育责任,与父母一起吃饭的孩子更优秀。 有研究机构调查:与父母一起进晚餐的孩子,能获得较好的营养,较高的学业成绩,很少出现抽烟、喝酒、吸毒、打架、提早性行为等。不要在孩子吃饭和睡觉时进行教育;不要把和孩子交谈,都变成对孩子的教育。 2. 孩子"生病",父母一定要"吃药",父母改变,孩子改变 孩子的问题大多是父母教育不当造成的。孩子"生病",父母一定要"吃药"。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学校。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范本"。身教重于言教。做父母的,要与孩子一起成长。 3.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极易将自己封闭起来,做父母的,一定要理解孩子,找到与孩子沟通的语言密码,但要注意惜"言"如金。 成熟的父母,应该学习儿童教育学、心理学,多看一些家教书刊,了解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和规律,经常与孩子沟通,明白孩子在想什么,在做什么。 4. 一定要管孩子,关键是怎么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