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叶植物的研究现状

彩叶植物的研究现状
彩叶植物的研究现状

彩叶植物的研究现状

【摘要】:彩叶植物是一类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由于它的色彩各异,因此对它的呈色机理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为我们进一步培育理想的彩叶植物奠定了基础,本文对彩叶植物的分类、呈色机理、影响色素合成的环境因素及其光合特性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彩叶植物; 分类; 呈色机理; 环境因素; 光合特性

一前言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对城市园林植物色彩要求愈来愈高,传统的绿化植物材料品种单一,绿化景观单调,已远远不能满足群众需要。彩叶植物以其绚丽的叶色,极大地丰富了城市的景观层次,成为目前园林绿化、美化的新宠。彩叶植物是自然界存在或经人工栽培选育,其叶片在整个生长季节或生长季节的某些阶段表现出与自然绿色显著不同的色彩,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植物总称。

二正文

(一)彩叶树种的分类

彩叶树种,包括终年彩色树种和季节性变色树种两类。终年彩色树种的叶片从幼叶到衰老, 彩色始终存在, 四季可观, 全年丰富园林景色( 落叶树种除外) ; 而季节性变色树种

的转色期在秋天落叶前3~5 周或春天新叶萌发后3~ 5 周。

1.1 在园林应用中按色素分布和呈现的色彩可分为:

单色叶类、双色叶类、斑叶类或花叶类、彩脉类、镶边类。按叶片呈现的色彩可分为: 黄色类, 包括黄色、金色、棕色等黄色系列; 紫色类, 包括紫色、紫红色、棕红色、红色; 蓝色类, 包括蓝绿色、蓝灰色、蓝白色等; 白色类, 包括白色、灰白色、银白色等; 多色类, 即叶片同时呈现2 种或2 种以上的颜色]1[。

1.2 根据叶色的呈色时间与表现特点可分为:

春色叶树种、秋色叶树种、常色叶树种、斑色叶树种等几类。春色叶树种指春季新叶叶色发生显著变化, 多为红色、紫色或黄色, 且观赏价值较高的树种, 如石楠、垂柳。秋

色叶树种指入秋之后叶片由绿色转成其它颜色,多以黄色或红色为主, 并能使整个树冠显得鲜艳而美丽的树种, 常见秋叶呈红色或紫红色的有鸡爪槭、五角枫、小檗。而有些彩叶树种既是春色叶树, 同时也是秋色叶树, 如: 茶条槭、东北槭等槭树科树种。常色叶树种指有些树种叶片颜色常年均成异色(非绿色) , 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树种。全年树冠呈紫色的有紫叶小檗、紫叶欧洲槲、紫叶李、紫叶桃等等, 全年叶均为金黄色的有金叶女贞。斑色叶树种是指绿色叶片上具有其它颜色的斑点或条纹, 或叶缘呈现异色镶边树种。如洒金东瀛珊瑚、金心大叶黄杨、彩叶蚊母树等]2[。

彩叶植物根据其色素分布,呈色时间以及表现特点等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因此可以利用这些特点来应用到园林绿化以及观赏等商业用途中。例如利用园林植物形成地域景观特色,甚至有些植物材料逐渐演化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象征。如日本把樱花作为自己的国花,大量种植,樱花盛开季节,男女老少拥上街头公园观赏,载歌载舞,享受樱花带来的愉悦,场面十分壮观。又如可以烘托建筑、雕塑,由于植物的枝叶呈现柔和的曲线,不同植物的质地、色彩在视觉感受上有着不同差别,园林中经常用柔质的植物材料软化生硬的几何式建筑形体,如基础栽植、墙角种植、墙壁绿化等形式,以及进行园林意境的创作等。总之,既美化了环境又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二)彩叶植物的呈色机理

2.1基因和遗传方式对叶色表达的影响

对于观赏植物形成不规则彩斑原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基因镶嵌、基因位置变化、基因重组等。在一些特定的植物种和特定的基因背景下,一系列遗传因子从染色体上的一个位点移到另一个位点,使染色体发生断裂,就会形成基因镶嵌。如果带有功能的基因和与色素有关的基因编码发生了这样的插入行为,就会引起彩斑。

研究表明,在叶绿体的合成或质体形成过程中的自发突变是产生嵌合体花叶现象最普遍的原因。如在金鱼草]3[、矮牵牛]4[上的研究表明,基因位置的变化,转座子的插入或剪切,引起染色体断裂、基因重组,影响了色素形成的基因的正常表达而形成彩叶。Nothnagel]5[等对一种杂交矮牵牛叶色突变体的研究认为,叶色局部变白可能是叶片中存在不正常质体造成的。此外,何瑞锋]6[等对“斑马叶”叶色突变体研究认为,该突变体是由核基因的改变引起

的叶片间断失绿造成的。

2.2 色素变化决定叶片呈色

高等植物叶片中的色素主要有3大类: 一为叶绿素类, 主要有叶绿素a、叶绿素b; 二为类胡萝卜素类, 主要有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三为类黄酮类色素, 又称为花色素苷。不同的色素在外观上表现为不同的颜色: 叶绿素a为蓝绿色, 叶绿素b为黄绿色, 类胡萝卜素为橙黄色, 叶黄素为黄色, 花色素苷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分别呈现红色或蓝色。

植物叶片呈色是相当复杂的, 它与叶片细胞内色素的种类、含量以及在叶片中的分布有关。由于普通叶片中叶绿素比类胡萝卜素多, 所以叶片总是呈现绿色。彩叶植物呈现彩色的直接原因就是叶片中的色素种类和比例发生了变化。桑树叶色突变体CytYm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明显减少是导致叶色黄化的主要原因。变叶木的斑斓叶色也是光合色素(叶绿素a、b 及类胡萝卜素) 和非光合色素(花色素苷) 的比例变化的结果。四季橘花斑叶片的绿色、淡绿色和淡黄色3部分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结构所含叶绿素数量和分布不同, 所以造成了3个部分不同的叶色。

2.3 嵌合体变异与叶片呈色

花叶类、彩脉类、镶边类彩叶植物的叶色呈现一般认为是形成嵌合体所致。被子植物梢端分生组织都有几个相互区分的细胞层, 叫做组织发生层, 用L1、L2、L3表示, 植物的组织即由这3层细胞分别衍生。在正常情况下, 这3层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基础, 如果层间或是层内不同部位之间发生突变导致遗传物质基础出现差异, 就形成了嵌合体。

根据分生组织中遗传基础不同的细胞排列方式, 可把嵌合体分为以下3类: 1. 扇形嵌合体: 层内由遗传物质不同的组织形成的嵌合体。如天竺葵的一种斑叶变异; 2. 周缘嵌合体: 在这种嵌合体中, 至少有一个完整的顶端细胞层在遗传上是不同于其他层的, 并且每一层中的所有细胞是同一个基因型。如一种烟草叶色突变体的叶色变异 3. 边缘嵌合体: 一个顶端细胞层只有一部分细胞在遗传上不同于其他细胞, 如金丝竹芋上表现黄绿相间呈条纹状的变异。在叶绿体的合成或质体形成过程中的自发突变是产生嵌合体花叶现象最普遍的原因, 如金鱼草的白绿斑叶就是自发核突变形成的嵌合体。白云杉的变异叶片为一种白色组织和绿色组织组成的嵌合体。吊竹梅、Algonac matador上的白色斑块是由于L1形成层分裂产生的表皮下存在空气形气泡, 当光线照射时发生反光造成的。

根据上述对彩叶呈色的研究表明,彩叶呈色的原因来自其基因的遗传效应,色素的变化以及形成嵌合体所致,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呈色机理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来改变植物基因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彩叶植株,以及改变色素的含量等方法来改良花卉的颜色,进而培育出更加美丽的观赏性植物。

(三)环境因素对叶片呈色的影响

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温度、水分以及土壤条件等的变化干扰了叶绿素的正常合成, 引起永久或暂时的叶片变色反应。

3.1 光照的影响

光照是影响彩叶植物叶色变化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它影响植物色素的合成及调节有关的酶活性进而影响彩叶植物的呈色和生长。光强直接影响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苷的含量及比例, 从而影响叶片的呈色。不同的植物对光强的反应表现不同, 如紫叶小檗、紫叶矮樱等必须在全光照下才能发挥其彩叶的最佳色彩而一些彩叶植物只有在较弱的散射光下才呈现斑斓色彩, 强光会使彩斑严重褪色, 如花叶一叶兰在63%遮荫度下才能够较好地呈现花叶性状。在同一株树上树冠上部叶片叶色变化较下部快也是由于上、下部叶片接受光强不同造成的。不同光质的单色光对植物的影响不同。蓝光和绿光对紫叶小檗、美人梅、紫叶李、紫叶矮樱、金山绣线菊、金焰绣线菊的色彩表现有较严重的影响, 使紫红色或黄色叶色向绿色或绿褐色方向转化,红光有利于彩叶植物向紫色方向发展。

3.2 温度的影响

彩叶植物的叶片颜色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很多的彩叶植物在较低的温度下才能表现出最佳色彩。在拟南芥]7[、黄栌属植物上的研究认为较低的温度可以诱导植物体内花色素苷的合成。昼夜温差大于15度有利于美人梅、紫叶李的彩叶表现。夜温高于14度, 红叶鸡爪槭的叶色随温度升高转淡并且生长减缓, 暗呼吸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一种水稻叶绿素突变体W1在低于23度时表现出叶片白化。但是也有一些彩叶植物需要较高的温度才能更好的呈色。如黄金榕、黄素梅的黄色叶片和绿色叶片中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之比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一种水稻叶色突变体的叶色表达需要高于25度时才表现出白化。不同的彩叶植物对最佳叶色呈现的温度要求不同,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3土壤条件的影响

张佐双]8[研究结果显示,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促进彩叶呈色, 碱性土壤则抑制呈色。也有一些彩叶植物如金叶莸喜中性及微碱性土壤, 酸性土壤中生长不良。对复苏植物,黄栌]9[的研究认为, 适度的干旱胁迫能够增加叶片中的花色素苷含量。施肥水平对彩叶植物叶色有较大的影响, 氮肥施用过多会引起植物徒长, 使绿色组织快速增长, 占踞优势, 影响彩叶的

表现。适度缺氮、缺磷或者二者同时缺少均可以引起花色素苷增加。一种凤仙花属植物的叶色变异植株正常生长比绿叶植株所要求的土壤含氮量低。张启翔]10[报道高光强和低氮量的土壤有利于金黄色叶的表现; 在低光强和高水平含氮量下, 叶片更绿更长。钾可以促进糖的合成和运输, 而糖可作为能源物质, 为花色素苷的合成提供碳骨架; 作为代谢过程中的前

体物质, 促进花色素苷的代谢;作为渗透调节子调节细胞的渗透压, 从而促进花色素苷的合成; 也可作为信号分子, 通过特异的信号转导途径诱导花色素苷的合成, 因此增施适量的

钾肥可以促进彩叶植物呈色。

如上所述,环境因素对彩叶植物的呈色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温度的高低、光照的强弱以及土壤中的酸碱性和P、K、N 的含量都会影响植物颜色的变化,因此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根据需要来改变各种条件来培育自己想要的植株。同时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光照强度,降水量,温度的差异以及土壤的条件来选择种植适合某个地区植物生长的花卉品种。这样既节省资源,省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培育不适应生长的植物,还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四)彩叶植物的光合特性

研究表明,彩叶植物的光合特性和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 )、蒸腾速率(Tr )、气孔导度(Gs )、胞间CO2 浓度(Ci)、有效辐射(PAR)等因素有关。

王立新]11[等对红花檵木; 黄叶假连翘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红花檵木与黄叶假连翘的光补偿点分别为17. 53和17. 55 m ol/(m2. s), 光饱和点分别为1 000和2 000 m ol/(m2. s); 红花檵木的光合日变化呈双峰曲线, 黄叶假连翘的光合日变化呈单峰曲线; 黄叶假连翘的水分利用率超过红花檵木。结论是2种植物对光的适应能力很强, 红花檵木光补偿点较黄叶假连翘小, 其耐阴性更强, 因此在园林复层配置时可将其置于下层。李映雪[采用LI- 6400光合测定系统测定并研究了红叶石楠、金边黄杨与洒金桃叶珊瑚3种彩叶植12

]

物的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 3 种彩叶植物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光饱和点与表观量子效率一致表现为: 红叶石楠> 金边黄杨> 洒金桃叶珊瑚, 表明洒金桃叶珊瑚的耐阴

性强于红叶石楠和金边黄杨。此外, 洒金桃叶珊瑚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 在11: 30左右峰值出现之后, 其光合速率一直呈下降趋势; 而红叶石楠与金边黄杨净光合速率日变

化呈双峰型, 在中午均有明显光合午休现象。3种彩叶植物在午间净光合速率降低时, 气孔导度下降, 而叶片的蒸腾速率和胞间CO2 体积分数上升, 3种彩叶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与胞间CO2 体积分数日变化趋势相反。庄红梅]13[以干旱区的三种植物3 a 生紫叶李、紫叶矮樱、紫叶桃为试材, 研究3 种彩叶植物的光合作用基本生理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 紫叶桃、紫叶李和紫叶矮樱的光补偿点分别为12、2 4 和92umol.m2. s ; 光饱和点分别为1 044、688 和1 196umol.m2. s ; 表明紫叶矮樱较为喜阳, 在园林绿化配置时应处于群落的上层。紫叶李与紫叶矮樱有明显的光合/ 午休现象, 主要是由气孔导度下降引起的, 紫叶桃是由非

气孔因子限制的,3 种植物的蒸腾速率都为午后高峰型。

对彩叶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生理生态特征和规律的研究, 为彩叶植物的生产栽培

提供理论参考, 使其在园林植物配置中能得到更好的应用。

(五)展望

目前,传统的植物材料已无法满足人们追求富有内涵的多层次景观的需求。一些彩叶植物如红叶石楠、紫叶小檗、金叶女贞等,不但具有可以丰富构图、调整色彩、形成绚丽的图案和不同的季相效果特点,而且栽培简单、管理方便,一次栽培可以多年观赏,色彩丰富,适合不同季节景观布置的独特优势。利用彩叶植物叶色的持久性来丰富、美化环景,提高绿化质量和档次,已是一个全球持久性的发展趋势。同时,由于目前的绿化建设,已经从追求单纯的绿化向绿化美化彩化发展,新的景观工程和旧的绿地改造都需要彩叶植物,彩叶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比例会逐步提高。专家预测,彩色苗木应该占到绿化苗木总量的15%~20%。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彩叶植物需求量巨大。而当前许多圃生产的都是小规格的普通品种,彩色植物比例很低。可见,发展彩叶植物的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 袁涛. 彩叶植物漫谈[ J] . 植物杂志, 2001(5) : 12.13.

[2] 杨红兵. 色叶树种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J] . 当代建设, 1995( 5) :45.

[3] Chen G, Bi Y R, Li N. EGY1 encodes a membrane-associated andATP

-independentmetalloprotease that is required for chloroplastdevelopment[J].

Plant J, 2005, 41(3): 364-375.

[4] Prakash N S, Harini I, Lakshimi N. Interchange heterozygosity in anyellow leaf

mutant of Capsicum annuum L. [J]. Cytologia, 1992

[5] Nothnagel T, Straka P. Inheritance and mapping of a yellow leafmutant of carrot

(Daucus carota)[J]. Plant Breeding, 2003, 3(19): 4,339-342.

[6] 何瑞锋,丁毅, 余金洪. 水稻“斑马叶”叶绿素含量及几种酶活性的变化[J]. 武汉大学

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0, 46(6): 761-765.

[7] 何亦昆, 代庆阳, 苏学辉. 雁来红叶色转变与超微结构及色素含量的关系. 四川师范

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95, 16 ( 3 ):195 ~ 197

[8]张佐双, 董愚得. 植物生理学. 第3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77, 79

Pan R C, Dong Y D. Plant physiology. 3rd ed. Beijing: Advanced Education Press, 1995. 77, 79 (in Chinese)

[9] H e Y K, DaiQY, Su X 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f discoloration and the leaf

ultra structure and pigments in Amaranthus tricolor Journal of Sichuan Teachers College ( Natural Science) , 1995, 16 ( 3 ) : 195~ 197 ( in Chinese)

[10] 张启翔, 吴静, 周肖红, 罗成. 彩叶植物资源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 北京林业大学

学报, 1998, 20 ( 4) : 126 ~ 127

[11] 王立新, 刘美娟, 张国英, 丁悦. 桑树叶色突变体类型与特性的初步研究. 蚕业科学,

2003, 29 ( 3) : 286~ 289

[12] 李映雪, 刘石军. 光[16]强度和光照时间对色叶树种叶色变化的影响. 植物研究,

1998, 18 ( 2) : 194~ 205

[13] 庄红梅, 詹道潮, 李微. 四季橘花斑变异原因的研究.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0, 18 ( 4) : 406 ~ 408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目的要求 掌握:资源调查准备工作;资源调查内业工作。 熟悉:药用动植物资源调查;药用资源的评价。 了解:资源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基本背景资料 当今中药行业引用的数据资料基本是来源于20年前(第三次全国中草药资源普查)的统计资料! 《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出的6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占156种,其中属于中药物种的占主体。 中药资源调查的意义 中药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和基础工作。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要。 中药行业的战术需求。 中药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形象。 中药资源调查的准备工作 组织准备、物质准备、技术准备 组织准备基本程序 制定并提交计划任务书→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立项→组织有关单位召开调查准备会议→建立组织机构→讨论和审定技术方案和工作计划→确定各单位和部门职责→举办技术培训(含野外调查和自救生存练习)

物质准备(1) 收集资料:调查地区的动植物资源资料,地图、生产规划、研究报告等资料。 动植物资料:区域生态系统、植被和植物群落以及动植物志等。 物质准备(2) 地图资料: 地形图、植被图、土壤图、农业和林业区划图。 野外物资:GPS卫星定位仪,数码相机或摄像机,照度计、温湿度计、枝剪、标本架。 技术准备 制定技术方案:外业调查技术方案→编写野外调查实施细则→编制各种记录表格→确定调查路线→编制工作日程表。 确定取样调查方法:取样调查的精度和误差,取样单位和取样方法,标准样方调查 1、线路调查 2、样地调查 常用样地调查取样方法:典型取样法、随机取样法、系统取样法、分层取样法。 技术准备 “3S”技术调查法: 遥感(RS,remote sensing)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光、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输或处理,根据地物反射和发射的波谱特性

植物生产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论植物生产的现状及发展研究进展 指导老师:钱虎君 种子121班高娜 学号11212126 2013年5月2日

植物生产的现状及发展研究进展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南京210095) 摘要:植物生产指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以取得产品的生产。本文阐述了植物生产的基本知识,当前我国植物生产专业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我们如何做好植物生产的研究推广做了展望。 关键词:植物生产研究现状研究推广 引言:作为一名农学系学生,深入了解植物生产的意义,现今我国植物生产的现状,未来植物生产发展的方向是一件很必要的事。本文参考各类文献,对植物生产各方面知识做了总结与阐述。希望能对自己将来的学习就业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 一、植物生产概况 农业生产是人类利用生物有机体的生命机能来获得产品的生命活动。根据获得产品方式,可把农业生产划分为三类,即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微生物生产。 而植物生产指依靠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以取得产品的生产。该过程所获得的产品称为第一次生物量或初级生物量。根据产品的不同,可将植物分为生产食物为主的和生产非食物的两大类。生产食物为主的植物包括粮食、糖料、油料、水果、蔬菜等。其中,除了可食用部分,不可直接食用的部分通过动物和微生物的利用、转化,部分地形成人类能直接使用的食物。这是发展腐生食物链农业的物质基础。而生产非食物的植物包括各种纤维植物,经济作物和药用植物等,产品为工业原材料和医药用品。 植物生产有以下6个特点: 1.对社会经济的广泛依赖性 由于人类长期而频繁的干预,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群已发生很大变化,食物链趋于简化,层次性削弱。杖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只从土地上攫取物质和能量,除了劳力以外没有物质和能量的人为辅助循环,是掠夺式的生产模式。我国的传统农业,通过精耕细作,施用有机肥料,用地养地地结合去维持土壤肥力,部分偿还农业生产中物质和能量的损耗。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由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有越来越多的能源和物质投入农业生产系统,加快和加强了农业生产中的物质和能量循环,迅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必须服从一定的生物规律 植物生产的主体是植物。植物是活的生物有机体,就必然受到生物规律的制约。植物的同化和异化、遗传和变异、个体和群体、生长和发育等规律都在生物有机体上发生作用,从而影响到植物的个体、群体和后代繁衍的数量和质量。发挥植物的增产潜力,关键是提高植物的光能利用率。目前,我国高产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在2%~3%。如果把光能利用率再提高1%,作物的产量就可以大幅提高。 3.受气候条件的控制

彩叶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一)

彩叶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一) 作者:吴雪梅李荣秋赵庆峰 摘要彩叶树种是指整个生长季节叶片保持非绿色的植物。论述了彩叶树种选择及其在园林与景观绿化中应用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以为城市彩叶树种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彩叶树种;选择;配置 随着季节的变化,植物在树形、色彩、叶丛疏密和颜色等方面也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在园林中可形成丰富的景观效果,在感觉、视觉、观赏上给游人增添游兴。彩叶树木是指整个生长季节叶片保持非绿色的植物。其叶色常因季节的不同发生明显变化,这些变化在园林造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个优良的彩叶树种,应具备以下3个基本条件1]:第一,叶片色变醒目、亮丽,明显不同于其他观赏期的颜色,观赏价值较高;第二,生长势较强,有较厚的叶幕层,最好是乡土树种;第三,落叶与常绿相结合,色叶期较长。但目前除少数彩色树木已被利用外,大都处于野生或无意识的利用状态。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周围环境的需求越来越高,更着重的是城市园林景观的观赏性、长效性以及对人类的宜居效果。城市绿化景观强调乔、灌、花、草的有机相结合,讲求林种季相、林相、色相的多重效果。然而由于气候的原因,江苏省苏北地区植物材料相对缺乏、品种单一、林相单纯、观赏期较短,因此彩叶植物以其色彩艳丽、观赏期长、营造园林景观稳定性强、色相变化明显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

园林行业中占有相当大的优势。 1彩叶树种的种类 彩叶树种由自然变异、育种、栽培选育而来,引起植物叶片色彩变化的因素有遗传因素、生理与环境条件、栽培措施和病毒感染等,目前彩叶树种种类大概可分为5大类:①单色叶类。指叶片仅呈现一种色调,如黄栌、黄金榕等。②双色叶类。叶片的上下表面颜色不同,如长柄银叶树、蚌花等。③斑叶类或花叶类。叶片上呈现不规则的彩色斑块或条纹,如彩叶红桑、变叶木、金心黄杨等。④彩脉类。叶脉呈现彩色,如黄脉洋花、金道蚌花、金脉大花等。⑤镶边类。叶片边缘彩色,通常为黄色,如金边铁、金边红桑、银边万年青等。上述各类都包含乔木、灌木、草本等。 2彩叶树种的选择 彩叶树种是园林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弥补一般植物的不足,极大丰富城市色彩,具有一般树种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彩色树种不仅用来点缀、配色,更多的是用来布置图案和色块烘托园林气氛,彩色植物已成为立体的“彩色地被”。在城镇绿化中,不但要四季有绿、三季有花,更应注意绿化苗木的色彩多样、富有变化,追求四季景观的不同,因而叶色鲜艳色、彩明快的彩色树种有更为强劲的要求,但是在彩色树种的选择和栽植上要根据地点具体要求和品种的生物学特性来选定彩叶树种,彩叶树种选择好坏直接关系到彩叶植物的配植,也直接影响其整体观赏效果。 2.1符合生态习性的原则

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与进展

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与进展 教学大纲 学时:36学时考试方式:考试与综述 教学方式:讲授与实习考察主讲老师:王弘 课程类型:本科生选修课 授课对象:药学专业本科生;对中药、天然药物有兴趣的医学部学生 开设目的: 人类面对各种疾病危害、资源危机等严重问题,新的药用资源寻找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人们回归自然的意识增强,天然药物在解除疾病危害和医疗保健等方面的优势日益被重视,需求量急剧增加。药用植物资源是自然界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天然药物的主要来源,但由于人们长期的过度采挖,造成生态破坏,致使多种野生资源濒临灭绝。因此如何科学保护利用药用植物资源是天然药物研究领域急待解决的问题。 药用植物资源学研究范围广泛,是采用多学科手段和方法研究植物资源的一门应用性科学。本课程是在介绍药用植物资源学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同时,注重该领域研究新成果的介绍,并安排一定课时的实习考察,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熟悉药用植物资源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该领域研究的新进展,拓宽知识,为今后的研究生学习和从事天然药物相关研究打好基础,因此对于药学院学生有必要学习药用植物资源研究的相关知识。作为一门选修课,也可以满足对中药和天然药物研究有兴趣的医学部学生的需要,广泛的指导人们有方向、有目的探寻新的药用资源,促进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利用。 课程内容 一、概论 4学时 植物资源基本概念 药用植物资源学的发展历史-本草学 药用植物资源的特点与分类 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二、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与优势资源 4 学时 药用植物学和生态学基础知识简介 药用植物资源分布与道地药材

三、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和保护 4学时 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 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 药用植物园和保护区介绍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 四、药用植物资源化学研究进展 2 学时 植物资源化学的基本知识 药用植物资源化学研究进展 五、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性发展 6学时 植物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 药用植物资源的三级开发研究 药用植物新资源的发现 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途经- 研究范例介绍 六、民族植物药和国外植物药的研究进展3学时 民族植物药的研究进展 国外植物药的研究进展 七、新技术在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3学时 生物技术、3S技术等在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八、参观与考察 10学时 药用植物园、栽培基地参观 药用植物资源科研及实际应用考察

以3种常用药用植物为例,阐述其中药资源状况及发展前景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药用植物学》 主讲教师:石福臣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1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以3种常用药用植物为例,阐述其中药资源状况及发展前景 2、列举5种属于裸子植物的药用植物,阐述其主要识别特征及野生及栽培现状 3、列举5种属于木本双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分析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4、列举5种属于草本双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说明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5、列举3种属于木本单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描述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6、在唇形科和玄参科中各列举2种药用植物,比较分析其分类学特征和各自资源分 布状况 7、结合具体药用植物分析变态根在药用植物环境适应中的意义 8、结合具体药用植物分析蔷薇科内各亚科间在特征上的演化规律 9、列举5种豆科药用植物,分别阐述其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国内资源状况 10、列举5种百合科药用植物,分析其形态特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阐述各自的 资源状况 二、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彩叶植物汇总

城市绿化新势力彩叶树种系列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城市园林绿化植物色彩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传统的广普性绿化植物材料色彩单一、绿化形式单调,以远远不能满足广大用户及业内人士在绿化工程中的色彩配置需要;景观设计师在园林植物进行配置时,渐渐的由单一的绿色广普树种向丰富多彩的彩叶植物类品种转变。彩叶类植物,以其常年丰富的色彩,像四季盛开的花朵一样,极大的丰富的城市景观层次,成为园林绿化植物材料的首选。 一、乡土彩叶树种 原产我国或在国内应用多年的乡土彩叶树种与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相比具有适应范围广、抗逆性强、病虫害少、栽培技术相对普及的先天优势,一直是国内彩叶苗木生产与应用的主流。 1、黄栌 黄栌开花秀丽

黄栌叶片在秋季变色 黄栌景观

香山红叶树种以黄栌为主 灌木或小乔木,高3-5米。叶倒卵形或卵圆形,长3-8厘米,宽2.5-6厘米,先端圆形或微凸,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全缘,两面或尤其叶背显著被灰色柔毛,侧脉6-11对,先端常叉开;叶柄短。圆锥花序被柔毛;花杂性,径约3毫米;花梗长7-10毫米,花萼无毛,裂片卵状三角形,长约1.2毫米,宽约0.8毫米;花瓣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2.5毫米,宽约1毫米,无毛;雄蕊5,长约1.5毫米,花药卵形,与花丝等长,花盘5裂,紫褐色;子房近球形,径约0.5毫米,花柱3,分离;不等长果序长5-20厘米,有多数不育花的紫绿色羽毛状细长花梗宿存,核果肾形,径3-4毫米。 黄栌是我国重要的观赏红叶树种,叶片秋季变红,鲜艳夺目,著名的北京香山红叶就是为 本树种。每值深秋,层林尽染,游人云集。在园林中适宜丛植于草坪、土丘或山坡,亦可混植于其它树群尤其是常绿树群中,能为园林增添秋色。在园林中适宜丛植于草坪、土丘或山坡,亦可混植于其它树群尤其是常绿树群中。黄栌花后久留不落的不孕花的花梗呈粉红色羽毛状在枝头形成似云似雾的景观。 2、元宝枫

彩叶植物的概念和分类

摘要介绍了彩叶植物的概念和分类,归纳说明了彩叶植物的应用原则、方式和前景,以为彩叶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彩叶植物;园林绿化;应用 彩叶植物能季节性地呈现出鲜艳的色彩,并具有成景快、栽培容易、观赏期长等特点,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运用彩叶植物丰富景观色相、提高景观质量,是园林工作者共同探索的课题。 1彩叶植物的概念 彩叶植物主要是指以植物色彩器官(非绿色)作为观赏特性的植物,通常包括观叶、观花、观果等几种,主要是以观叶植物为主。许多彩叶植物因叶色绚丽而倍受人们欢迎,成为目前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美化的新宠。 2彩叶植物的分类 从狭义上说,彩叶植物不包括秋色叶植物,其应在春、夏、秋三季均呈现彩色,一些彩叶植物甚至终年保持彩色;从广义上说,凡叶片可以季节性呈现非绿色的植物都可称作彩叶植物。彩叶植物或由于气候季节变化,或来自界的变异,或经人工育种、栽培选育而来。植物叶片色彩发生变化的原因很多,遗传、生理环境条件、栽培措施甚至病虫害都可能造成植物叶色的改变,但只有叶片非绿色的变化稳定而有,才是形成彩叶植物的必要条件。彩叶植物一般分为常色叶植物、春色叶植物和秋色叶植物3类。 2.1春色叶植物 春色叶植物是指春季新发生的嫩叶呈现显著不同叶色的植物,有些常绿树的新叶不限于春季发生,一般称为新叶有色类,也统称为春色叶植物。例如臭椿、五角枫、香樟、紫叶桃的春叶呈红色,黄连木的春叶呈紫红色,石楠的春叶呈淡红色等。

2.2秋色叶植物 凡在秋季叶子有显著变化的植物称为秋色叶植物。常见的秋色叶植物有:鸡爪槭、三角枫、鹅掌楸、元宝枫、银杏、黄栌、漆树、火炬树。在园林实践中,由于秋色期较长,秋色叶植物被各国人民所重视,例如,在我国北方每于深秋观赏黄栌红叶,而南方则以枫香、乌桕的红叶著称。 2.3常色叶植物 常色叶植物是指整个生长期内都呈现彩色叶色,不同于春色叶植物及秋色叶植物只是在生长期的某一段时间呈现彩色叶色。常见的常色叶植物有:红背桂、紫叶李、金边黄杨、洒金柏、紫叶桃、金叶接骨木、金叶女贞、紫叶小檗、金叶榆、红花檵木等。 3彩叶植物的应用原则及方式 3.1彩叶植物的应用原则 在园林植物的应用中,彩叶树种的叶色丰富,季相变化明显,充分利用其观赏特性,与其他常绿、落叶树种、花卉植物、草坪地被以及周边的环境有机结合,可形成绚丽的景色。在进行彩叶树种配置时,既要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又要考虑植物色彩的季节变化和美学原理[3]。 3.1.1生物学原则。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一定要符合彩叶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如紫叶小檗、金叶黄杨等要求全光照才能体现其色彩美,一旦处于半阴或全阴的环境中,叶片恢复绿色,失去彩叶效果;而一些室内观叶植物,如彩虹竹芋、孔雀竹芋等,只有在较弱的散射光下才呈现其斑斓的色彩,强光会使彩斑严重褪色;另一类彩叶植物,如金叶连翘、金叶莸等,叶色随光强的降低而起渐复绿,在设施栽培中,如果持续使用75%的遮荫网10~15 d,其金色的叶片就会转绿。还有一些彩叶植物的叶色随光强的增加而趋暗,如紫叶黄栌、紫叶榛等,早春色彩鲜艳,在夏季强光照射下,原有的鲜艳色彩明显变淡[1]。当前,我国有许多的彩叶植物从外

植物科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植物科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年级: 2010 学号: 2202040319 姓名: 朱家钰 专业: 音乐学 二零一二年七月

摘要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新兴专业,综合了传统的农学、园艺和植保三大内容,在科研和应用上均具有重大意义:在科研上,它属于应用基础学科,可以为国家生态建设、粮食生产安全以及能源结构调整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在应用上,它主要研究现代生物技术及植物遗传改良、农业信息技术及植物生产管理、生态环境及植物产品质量安全、植物保护和植物产品贮藏与加工等,同时,综合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现代农业设施和推广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在未来的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及新农村发展中,将呈现广阔的发展远景。 关键词:植物科学;现阶段发展;重要性;发展前景

第1章绪论 1.什么是植物科学 随着农业技术高新化、领域扩大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管理信息化,将传统农业生产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有机结合的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由此而生。 2.植物科学的意义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农业经济和管理科学、植物生产学、植物育种学和植物保护学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植物生产、植物育种和植物保护工作需要的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组织管理种植业生产、进行植物生产技术开发和推广、经营管理农业企业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3.植物科学的研究方向 1.植物生理学研究农作物植物激素代谢及其调控、植物激素作用机制、植物激素测定技术、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制;植物对矿质离子的吸收与运转及其机制,新型肥料和营养剂的研制;逆境对植物伤害的机制以及农业防灾与减灾。2.植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植物初生及次生物质代谢规律及其应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重要大分子的分离纯化、性质、结构及功能;基因工程技术及应用;植物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生物学。3.环境植物学研究环境因子对植物生长过程的影响、环境污染物对主要农作物的毒性及作用机制、污染土壤及水体植物修复技术及应用、植物生理生化指标对环境污染水平的指示。4.植物遗传学研究植物的遗传与发育规律;利用现代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和创造植物新种质;有应用价值的目标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与克隆。5.资源植物学及植物细胞工程研究植物生物多样性及引种驯化、天然产物开发利用。研究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创造新种质的途径及植物器官分化的细胞与分子机理,植物体细胞形态发生机制与调控技术。研究植物细胞工程产业化。

对寒冷地区适合的彩叶植物介绍

对寒冷地区适合的彩叶植物介绍 【摘要】彩叶植物以其色彩艳丽,观赏期长,营造的园林景观稳定性强,色相变化明显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园林行业中占有相当大的优势,给城市绿化增加不少色彩,得到人们的赞扬。下面对寒冷地区适合的彩叶植物做以简单介绍。 【关键词】彩叶植物;介绍 彩叶植物因在生长季节内呈现鲜艳的色彩很受人们喜欢,它丰富的色彩能更好的表现长春景观的丰富性彩叶植物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彩叶植物“不包括秋色叶植物,在春秋2季甚至春夏秋3季均呈现彩色,尤其在夏季旺盛生长的季节仍保持彩色不变”。一些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彩叶植物,甚至终年保持彩色,广义上“凡在生长季节可以较稳定呈现非绿色(排除生理、病虫害、栽培和环境条件等外界因素的影响)的植物都可称作彩叶植物。 1.中华金叶榆 是乔、灌皆宜的优良彩叶树种,具有叶片金黄亮丽,树冠丰满,能耐一36℃低温和耐干旱等特点。是我国自主培育成功的彩叶植物新品种。生长迅速,枝条密集,耐强度修剪,造形丰富,即可培育成乔木,做为园林风景树,又可培育成灌木,广泛应用于绿篱和色带。根系发达,耐贫瘠,水土保持能力强。除用于城市绿化外,还可大量应用于山体景观绿化中,营造景观生态和水土保持林。目前常用的繁殖方法是嫁接和扦插。以嫁接为主。中华金叶榆是白榆的变异品种,和白榆亲和力强,因此用白榆做砧木嫁接繁殖。可采用以大规格白榆为砧木的高枝嫁接的方法直接培育工程苗,也可采取在一年或二年生白榆实生苗上嫁接培育中华金叶榆幼苗。 2.金叶复叶槭 槭树科槭树属,复叶槭的变种。高6~7m,叶春季金黄色,渐变黄绿色,叶背平滑适合园林绿化。耐-40~-45℃低温。主要是扦插繁殖,初夏或仲夏,在新枝上截取10~15cm 半木质化枝条(至少带3片以上叶子),选择生长旺盛等粗细的枝条能提高成活率。大多数情况是用嫁接的方式繁殖。 3.金叶风箱果 由国外引进,落叶灌木。株高1~2m。叶片生长期金黄色,落叶前黄绿色,喜光,耐寒,耐瘠薄,耐粗放管理,光照越足,叶色越黄。春夏嫩枝扦插。在华北,东北大部分地区可安全越冬。可做绿篱,可孤植,丛植和带植。与绿色和紫色在一起搭配,非常好地增加了造形的层次和绿色植物的亮度。 4.金叶接骨木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的方法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目的要求 掌握:资源调查准备工作;资源调查内业工作。 熟悉:药用动植物资源调查;药用资源的评价。 了解:资源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基本背景资料 当今中药行业引用的数据资料基本是来源于20年前(第三次全国中草药资源普查)的统计资料! 《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出的6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占156种,其中属于中药物种的占主体。 中药资源调查的意义 中药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和基础工作。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要。 中药行业的战术需求。 中药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形象。 中药资源调查的准备工作 组织准备、物质准备、技术准备 组织准备基本程序 制定并提交计划任务书→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立项→组织有关单位召开调查准备会议→建立组织机构→讨论和审定技术方案和工作计划→确定各单位和部门职责→举办技术培训(含野外调查和自救生存练习)

物质准备(1) 收集资料:调查地区的动植物资源资料,地图、生产规划、研究报告等资料。 动植物资料:区域生态系统、植被和植物群落以及动植物志等。 物质准备(2) 地图资料: 地形图、植被图、土壤图、农业和林业区划图。 野外物资: GPS卫星定位仪,数码相机或摄像机,照度计、温湿度计、枝剪、标本架。 技术准备 制定技术方案:外业调查技术方案→编写野外调查实施细则→编制各种记录表格→确定调查路线→编制工作日程表。 确定取样调查方法:取样调查的精度和误差,取样单位和取样方法,标准样方调查 1、线路调查 2、样地调查 常用样地调查取样方法:典型取样法、随机取样法、系统取样法、分层取样法。 技术准备 “3S”技术调查法: 遥感(RS,remote sensing)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光、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

牡丹的化学成分研究及概况综述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 NORTH COLLEGE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牡丹的化学成分研究及概况综述 院系:理工学院 专业:应用化学 班级:1005 班 学号:100130148 姓名:谢胜波

牡丹的化学成分研究及概况 谢胜波 摘要: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而且品种繁多,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牡丹不仅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在全世界同样享有盛誉。此外,牡丹的根皮还是我国传统中药——“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效,而且牡丹花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开发美容保健品有很大发展潜力。中国不仅是牡丹的原产地和多样性中心,也是栽培牡丹的发源地,是品种起源、演化和发展的中心。中国特有的野生牡丹一直被国内外视为珍贵的种质资源。因此,开展野生牡丹系统和进化的研究以及栽培牡丹起源的研究对阐明牡丹的起源以及培育和改良栽培品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牡丹花;综合利用;品质特征;开发前景 一前言 牡丹为毛茛科芍药属木本植物,素有“花中之王,国色天香”的美誉,象征着富贵吉祥,历来为世人所珍爱.广泛分布于河南洛阳、山东荷泽、安徽铜陵、陕西汉中、河北柏山、四川、甘肃、浙江等地.据统计,我国牡丹的种植面积已达2万hm2[1]。目前,牡丹花除作为重要的观赏花卉之外,主要利用其根皮(即丹皮)作为中药材,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作用。但由于受到花期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导致花开时经贸、旅游活动繁荣,花落时惨淡经营的不良局面,且受制于深加工技术落后,每年有大量的牡丹花白白地浪费掉。近年来,为了改变这种现象,许多专家学者先后对牡丹花的成分和应用性展开了全方位的研究,以期对牡丹花进行深度的开发利用,作为生产丹皮的副产品———牡丹花、牡丹籽的保健价值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二研究概况 1 化学成分研究 1.1 牡丹皮的化学成分 丹皮含有牡丹皮原苷( 酶解后生成丹皮酚和丹皮酚苷) 、芍药苷、芍药酚、挥发油、甾醇生物碱以及植物甾醇等。吴少华等[2]从丹皮中分离出白桦脂酸、白桦脂醇、齐墩果酸、芍药苷元、丹皮酚、6-2-羟基香豆素、没食子酸等9个化合物。丹皮酚是牡丹皮中的主要活性成分, 化学名为2,2-羟基-2,4,2-甲氧基苯乙酮

浅谈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谈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药用植物学是一门研究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形态、组织、生理功能、分类鉴定、细胞组织培养、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一门科学。药用植物学的任务主要是系统地学习植物学知识,用来研究药用植物的分类鉴定,调查药用植物资源,整理中草药的种类,保证用药准确有效。 关键词:药用植物、药物价值、药物特征、药用植物的发展等 内容:据统计,我国药用资源种类达12694种,其中药用植物383科233属11020种(含种下等级),药用动物414科879属1590种,药用矿物84种〔2〕.可见我国药用资源80%多的种类是中草药类,当今人类回归自然热持续升温,为发展我国传统医药提供了广阔前景. “九五”期间对常用中药材进行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其成果对澄清品种混乱,提高鉴定水平,保证中药材质量,促进中药材标准化,国际化,开发利用新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但中药材品种混乱和质量下降的局面至今仍未得到有效的遏制.我国先后对400多种中药材做了较深入的化学成分研究,填补了一大批中草药化学成分空白,筛选出800多个生物活性成分.目前已完成500多种中药的传统炮制经验的收集整理及技术规范制订,在遵守古老炮制的基础上对近100种常用中药进行现代炮制技术,工艺及其机理研究,较具民族特色和医学体系的藏、蒙、维等民族医药己相继制定了地方标准.牛黄麝香、虎骨、犀牛角、冬虫夏草菌丝等名贵中药的人工制品或代用品大大缓解了对其天然野生资源的压力,但中草药品种退化依然严重,生产管理粗放,名贵药材资源长期紧缺,不少品种已濒临灭绝.本着立中药材国际名牌,扬中医药世界美誉,我国已建立了一大批名优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全国约有200个品种,中药材道地性的系统研究已经启动. (一)药用植物栽培的发展简史:古代由于药物中植物类药占大多数,所以古代把记载药物的书籍称为“本草”,把药学称为“本草学”。 汉代:《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载药365种,其中植物药237种。 梁代:陶弘景,《神农本草经集注》,载药730种,将药物按其自然属 性分类。 唐代:李勣、苏敬等,《新修本草》,载药844种,我国第一部药 宋代:唐慎微,《证类本草》载药1746种,是宋代以前本草发展最完 整的文献。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附方11096条。是我国16世纪以前祖国药学或中药学的全面总结。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载药921种,其中《本草纲目》中未收载的有716种。 此外,清代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是专论植物的著作,附图精细,考证详实,很有价值。 晋-嵇含《南方草木状》世界上最早的区系植物志。 明-兰茂:《滇南本草》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

彩叶植物的研究现状

彩叶植物的研究现状 【摘要】:彩叶植物是一类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由于它的色彩各异,因此对它的呈色机理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为我们进一步培育理想的彩叶植物奠定了基础,本文对彩叶植物的分类、呈色机理、影响色素合成的环境因素及其光合特性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彩叶植物; 分类; 呈色机理; 环境因素; 光合特性 一前言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对城市园林植物色彩要求愈来愈高,传统的绿化植物材料品种单一,绿化景观单调,已远远不能满足群众需要。彩叶植物以其绚丽的叶色,极大地丰富了城市的景观层次,成为目前园林绿化、美化的新宠。彩叶植物是自然界存在或经人工栽培选育,其叶片在整个生长季节或生长季节的某些阶段表现出与自然绿色显著不同的色彩,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植物总称。 二正文 (一)彩叶树种的分类 彩叶树种,包括终年彩色树种和季节性变色树种两类。终年彩色树种的叶片从幼叶到衰老, 彩色始终存在, 四季可观, 全年丰富园林景色( 落叶树种除外) ; 而季节性变色树种 的转色期在秋天落叶前3~5 周或春天新叶萌发后3~ 5 周。 1.1 在园林应用中按色素分布和呈现的色彩可分为: 单色叶类、双色叶类、斑叶类或花叶类、彩脉类、镶边类。按叶片呈现的色彩可分为: 黄色类, 包括黄色、金色、棕色等黄色系列; 紫色类, 包括紫色、紫红色、棕红色、红色; 蓝色类, 包括蓝绿色、蓝灰色、蓝白色等; 白色类, 包括白色、灰白色、银白色等; 多色类, 即叶片同时呈现2 种或2 种以上的颜色]1[。 1.2 根据叶色的呈色时间与表现特点可分为: 春色叶树种、秋色叶树种、常色叶树种、斑色叶树种等几类。春色叶树种指春季新叶叶色发生显著变化, 多为红色、紫色或黄色, 且观赏价值较高的树种, 如石楠、垂柳。秋

毕节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现状的研究

毕节地区药用植物资源概况及利用现状的研究 王登高 贵州大学林学院 摘要毕节地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拥有较多特色药材,为加快毕节地区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充分挖掘本地区中药材资源用于生产加工和科学研究,对外展示本地区富有特色的药材资源,本文从毕节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加快药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药用植物资源概况利用现状 1.引言 毕节地区拥有众多品质优、分布广的名贵药材,如大方的天麻、黔西的杜仲、金沙的银耳、织金的黔党参等,因而被称誉为“地道药材之乡",其中尤以半夏的栽培最为广泛,最具规模。 加快毕节地区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建立统一大型的药材栽培基地,打造毕节的药用植物品牌,就应该对毕节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现状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认知,对药材栽培的前景进行评估,本文对毕节的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状况及现阶段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为本地区开利用发药用植物提供合理的依据。 2.毕节地区的基本情况 2.1地理位置 毕节市典型的岩溶山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贵州高原屋脊,位于东经105°36′——106°43′,北纬26°21′——27°46′之间,处于乌蒙山区,东部和南部与本省遵义市、贵阳市、安顺市、六盘水市接壤,西部和北部与云南省、四川省毗邻。 毕节处在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境内多山,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400米,最高点赫章韭菜坪2900.6米,为全省最高点,最低海拔457米,境内山高坡陡,峰峦重叠,沟壑纵横,河谷深切,土地破碎。全区总面积26844.5平方公里,高原山地占93.3%,分属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两大水系,长江流域面积占95.38%,珠江流域面积占4.62%,是乌江、赤水河、北盘江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其地貌特征是地势西高东低,地形随山势而异,西部平坦缓和,中部切割强烈。东部起伏轻微 2.2 气候条件 毕节市大部分地方属北亚热带温凉湿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适中。雨日多,降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各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101.8—1780.2小时,年平均气温10 5—15.0℃,一月平均气温17——4.3℃,七月平均气温17.6——24.9℃,稳定通过10℃的有效积温2544.6—4617.1℃;年平均降水量848.6—1394.4毫米,月变率大,70%左右的降水量集中在5至9月;无霜期205—297天。特别是9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偏暖,我区冬季温度逐渐偏高,暖冬趋势明显,对越冬作物和喜温的热带果树、多年生作物的种植提供了有利

园林地被植物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园林地被植物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作者:朱云华 在园林绿化实践中,为了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更好地发挥绿化效果,需要乔、灌、草多层植物的合理搭配。据研究报道,在片林的生态效益上乔、灌、草三层结构的片林其生态效益比乔、灌、草两层的片林及乔、灌单层的片林结构要好,在片林群落的局部地段移去生长不良或过密的乔、灌木按一定比例栽入耐荫灌木和耐荫地被植物可组成稳定性好、外观优美、季相丰富的多层混交群落以美化环境,更好地提高城市生态效益。此外,园林地被植物的另一重要作用是覆盖地面,通过覆盖地面来减少或清除杂草, 为人们提供一个完整的由植物组成的,具有吸引力的植物组合体。在种植设计中以灌木作为边缘植物,用地被植物衬托,可形成一个有层次变化的令人愉快的群落,某些多年生观花观叶地被植物,以其鲜艳的花朵、果实, 奇特的叶型点缀在疏林草地上,可明显提高绿化效果,丰富园林景观。 1 国内园林地被植物研究现状 园林地被植物与草坪是一门新兴的应用科学。近几十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已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 人们开始认识到地面绿色植被的重要性,把发展草坪与地被植物作为改善环境、保护环境、实现黄土不见天的有力措施之一。各大城市为了摸清当地的地被植物资源,研究和筛选适宜当地栽培和应用的地被植物优良种和品种,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工作。1988年以来国内园林地被植物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1 园林地被植物资源调查和利用 1982 年曾对秦岭南坡活地塘等地区野生花卉和地被植物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 2 ] , 对23 科51种野生花卉和地被植物种的生活型、花期、花色、植株高度、幅度、分枝情况和园林应用作了研究和评价。1988年对重庆市的园林地被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和应用研究,结果认为:重庆市的园林地被植物资源丰富,常见的地被植物计有86 科278属429 种。其中禾草占2119 % , 菊科占10 % ,蕨类占1412 %。可作休息草坪和运动场草坪的暖季型草种是结缕草( Zoysia j aponica Steud. ) 、中华结缕草(Zoysia sinica Hance) 、假俭草[ Eremochl oa ophiuroides ( Munro ) Hack. ] 。坡坎绿地可使用的地被植物是麦冬( O phiopogon japonicus (L . f.) Ker-Gawl. ) 、萱草[ Hemerocallis f ulva (L .)L . ] 、苔草( Carex sp. ) 、狼尾草( Penniset um alopecuroides) 、芒( Miscanthus sinensis An2 derss. ) 、野菊( Dendranthem a indicum) 、过路黄( L ysim achia christinae Hance) 、地肤[ Kochia scoparia (L . ) Schrad. ]等。墙垣绿化的地被植物是:爬山虎[ Parthenocissus t ri2 cuspid ata (Sieb. et Zucc. ) Planch. ] 、葡萄( V i2 tis vinif era L .) 、洋常春藤( Hedera helix L .) 、金银花( L onicera japonica Thunb. ) 等。可用于河岸绿化的植物是芦苇(Phragmites com m unis Trin. ) 、甜根子草( S ac charum spontaneum L.) 、狗牙根[ Cynodon dactylon (L .) Pers. ]等耐水淹、保土固沙力强的植物。在有粉尘和酸碱污染的工厂车间,可用蜈蚣草( Pter is vittata L .) 、凤尾蕨[ P. creti2 ca L . var. nervosa ( Thunb. ) Ch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的综述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的综述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宗霖 摘要:本文综述了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概况,概述了我国从古到今的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情况,本文综述了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概况、开发利用情况。阐述了资源的保护、培育与利用;探索了实现可持续利用的若干途径,并附之于自我对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利用情况的看法。 关键字:药用植物开发利用可持续中国 参考文献: 康健王蓝,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学,中国林业 士林等. 中国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体系构建[J ]. 中国中药, 2005, (15). 麦娥, 高海琪1 加强中药野生资源保护刻不容缓[J ]. 中国药业, 2004, (08). 中国药材公司. 中国中药区划[M ]. 科学, 1995. 西林等. 中药濒危药用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J ]. 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Utilization of Chinese Medicinal Plant Resourees Li Zonglin 前言:我国是应用天然药物最为广泛、最为久远的国家。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在大量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逐渐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医学文化与理论,即中医药文化理论。进入21世纪后,传统草药和近代东西方发展起来的植物药被认为是将来健康产业中最具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长期采挖以及滥用资源致使植被破坏、生态恶化,许多野生药用植物蕴藏量大大减少。为了解决这些药用植物--特别是那些药效明显、生境特殊、引种困难的药用植物的资源日渐匮乏的问题,科研人员、相关企业和一些政府部门作了大量工作,在保护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为植物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

浅谈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05-23T15:55:27.40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5期作者:王大力 [导读] 本文探讨了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植物是园林景观主要组成元素之一,是园林绿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周围环境的美观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造景成为主流。由于传统绿化植物品种单一、景观单调,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园林绿化的需要。而彩叶植物以其丰富的色彩将在我市的园林绿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栽植彩叶植物在我市刚刚兴起,如何运用彩叶植物,丰富景观色相、提高景观质量,把我市装扮得绚丽多彩,是我们园林工作者共同探索的课题。本文探讨了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关键词:彩叶植物;景观设计;应用分析 引言: 在园林植物配置中,彩叶植物以其独特的色彩形成艳丽的图案和不同的季相景观,丰富了南方城市的色彩层次,打破了北方城市的单调,尤其是秋季,色彩丰富的彩叶植物是园林景观的主导植物。此外彩叶树种大多生长较慢,可以形成数十年的景观效果,彩叶灌木、地被植物合适的运用,可以形成和好的景观层次。同时,建设园林城市也要求增加园林植物种类,使得彩叶植物新种或新品种不断涌现。彩叶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 彩叶植物的内涵及必要性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环境的不断恶化,是促进彩叶植物在城市建设中广泛应用的两个现实条件。为了满足人们对于环境的日益需求,植物在城市建设中得到更大的规划。彩叶植物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丰富性,达到生态园林建设的目的。 彩叶植物的定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上彩叶植物不包括秋色叶植物,在春秋两季甚至春夏秋三季均呈现彩色,尤其是夏季旺盛生长季节仍保持彩色不变。广义上是在生长季节可以较稳定呈现非绿色(排除栽培和环境条件等外界因素的影响)的植物都可称作彩叶植物,它们在生长季节或生长季节的某些阶段全部或部分叶片呈现非绿色。常见彩叶植物如下图。 彩叶植物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从人文环境来说,彩叶植物运用于园林景观当中,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可以满足人们视觉的享受,同时还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第二,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来看,符合生态发展的要求,有利于美化环境,保护自然,同时保护人类自己。第三,在社会环境来说,社会环境的构成离不开建筑、道路和植物的应用。 为此,本文从彩叶植物的内涵及必要性出发,分析了彩叶植物的应用原则以及种植方式,最后重点分析了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最后得出:在以后的城市规划建设中,不断的丰富彩叶植物的品种,满足城市需求和人类视觉上的多姿多彩,保护植物合理运用植物,使城市的发展更美好,促进和谐社会的绿色发展。 2 园林景观设计中彩叶植物的配置原则概述 2.1 生态适应原则 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考虑生态适应的原则,对植物的生态习性及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以绿化地点的生态条件、地理纬度、景观类型以及地形地势等作为选择条件,科学合理地进行彩叶植物的配置。比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将乔木、灌木以及草本植物等彩叶植物配置在一个群落,使其相互协调、因地制宜。 2.2 色彩季节的变化原则 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对色彩季节的变化现象进行考虑,彩叶植物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观赏效果,设计者进行景观设计时要满足月月有花、季季有景的原则。不同彩叶植物在不同季节产生不同的颜色、姿态等,将不同花期、花色、形态的植物进行协调,以满足园林景观设计的较长观赏期的要求。比如,春季要对植物叶色和春花植物进行配置,杜鹃、白玉兰、樱花以及海棠等春季植物是不错的选择;夏季时要配置嫩绿、浅绿、灰绿以及墨绿等叶片色,这样既凸显了其不同的个性,又给人们在观赏的同时带来了凉爽的感觉。 2.3 突出主题原则 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凸显出设计主题,进行重要位置的孤植时要对周围环境进行综合考虑,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某丛花木的集中种植,其数量多少才能对景观氛围进行烘托,都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原则。比如,在园门、桥头等两侧,往往选择规整对称的彩叶植物,如美丽鸡爪械、多花莱木等。 2.4 遵循颜色协调和美学原则 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遵循颜色协调和美学的原则,既要使科学性、生态型以及艺术性相统一,又要使彩叶植物搭配环境产生意境美。颜色协调和美学对干园林植物色彩的选择,具体体现在对比色、邻补色以及协调色的选取上,对比色能使人产生对比的艺术效果,邻补色给人淡雅的感觉,协调色则以红、黄、蓝或者橙、绿、紫二次色的配合为主,其搭配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3 彩叶植物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措施分析 3.1 园林植物配置原则 完美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因此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必须遵循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基本原则,即: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等四大原则。而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就一定要符合彩叶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同时必须遵循调和的原则,即协调和对比的原则,才能达到突出主题或引人注目。 3.2 叶色配置设计 在叶色配置时,由于叶色的色相相同,一般应强调对比,以色度级差别大者相配为好。如用银杏与桧柏相配,叶色对比明显;如果色度级相近,色彩对比不明显,从叶色配置来看不起作用,失去了配置的作用。如大叶黄杨与海桐相配,叶色对比不明显,且形状又相似,一般不宜相配在一起。只有将彩叶植物与色彩反差较大的背景植物或建筑物进行搭配,才能获得最佳观赏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