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理学考试重点

临床药理学考试重点
临床药理学考试重点

临床药理学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交叉学科。其以药理学与临床医学为基础,阐述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毒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的性质、机制及规律等;以促进医药结合及基础与临床结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水平,推动医学与药理学发展为目的。(P1)

▲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临床药动学,是药动学的分支。它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模型,定量地描述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ADME过程)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规律,研究体内药物的存在位置、数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P9)):通常指药物的血浆消除半衰期,是血浆药物浓度降低一半所需▲半衰期(t

1/2

要的时间。(P19)

▲等比转运:药物转运呈指数衰减,单位时间内转运的百分比不变,即等比转运。▲等量转运:转运速度与剂量或浓度无关,按恒量转运,即等量转运。

▲表观分布容积:是指体内药物总量按血浆药物浓度推算时所需的体液总容积。(P20)

▲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活性成分从制剂释放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程度和速度。(P21)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指血药浓度数据(纵坐标)对时间(横坐标)作图,所得曲线下面积。

▲总体清除率(TBCL):又称血浆清除率,指体内诸消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血浆容积,即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药物被机体清除。

▲治疗药物监测(TDM):又称临床药动学监测(CPM),是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测定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分析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间的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P28)▲受体调节:若受体的调节性改变只表现为数量(或密度)的增加与减少,则分别称之为上调和下调。受体拮抗药长期应用则会引起受体上调和增敏,一旦停用则有反跳现象。(P44)

▲时辰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的内源性周期节律变化关系的科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研究机体的生物节律对药物作用或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即时辰药动学;2.研究药物在机体生物节律的影响下对机体的作用,即时辰药效学。(P131)(很可能考名词解释)

▲遗传药理学:遗传药理学是研究DNA序列个体变异引起的药物反应异常的学科。(P111)

▲药物效应协同作用:药理效应相同或相似的药物,如同时合用可能发生协同作用,表现为联合用药的效果等于或大于单用效果之和。药物的主要作用及副作用均可相加。(P161)(很可能考名词解释)

▲药物效应拮抗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作用相反,或发生竞争性或生理性拮抗作用,表现为联合用药时的效果小于单用效果之和。(P162)(很可能考名词解释)

▲药品不良反应(ADR):正常剂量的药品用于人体作为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解生理功能用途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P138)

▲副作用:是指药品按正常用法用量使用时所出现的与药品的药理学活性相关,但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P139-140)

▲毒性作用: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病理状态或合用其他药品引起敏感性增加,

在治疗量时造成某种功能或器质性损害。(P140)

▲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P140)

▲首剂效应:是指一些患者在初服某种药物时,由于机体对药物作用尚未适应而引起不可耐受的强烈反应。(P140)

▲麻醉药品:指连续使用后易产生生理依赖性,能成瘾癖的药品。(P167)

▲精神药品: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能使之兴奋或抑制,反复使用能产生精神依赖性的药品。(P167)

▲交叉依赖性:人体对一种药物产生生理依赖时,停用该药所引发的戒断综合征可能为另一性质相似的药物所抑制,并维持原已形成的依赖性状态,这种状态称作上述两药间的交叉依赖性。(P166)eg:美沙酮。

▲药物耐受性:指人体在重复用药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对药物的反应性逐渐减弱的状态。(P166)

选择、填空:

▲影响药物经胃肠道吸收的因素:药物方面有药物的理化性质、剂型、药物的相互作用等;机体方面有胃肠内pH、胃排空速度和肠蠕动、胃肠内容物、首关效应。(P9-10)

▲药物由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P9)

▲弱酸性药物主要与血浆中白蛋白结合,弱碱性药物主要与血浆中酸性糖蛋白结合。(P11)

▲影响药物分布因素:血浆蛋白结合率、细胞膜屏障、器官血流量与膜的通透性、体液的pH和药物的解离度、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药物转运体。

▲生物转化(代谢)过程一般分为两个时相进行:Ⅰ相反应是氧化、还原、水解过程;Ⅱ相反应为结合反应。(P13)

▲生物转化的主要部位是肝。(P13)肾脏是最主要的排泄器官。(P14)

▲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率过程可分为线性动力学和非线性动力学,前者包括一级动力学速率过程,后者包括零级和米氏动力学速率过程。(P17)

▲一级动力学过程是等比转运,与给药剂量或药物浓度无关;零级动力学过程是等量转运。(P18-19)

▲半衰期、总体清除率恒定,与给药剂量或药物浓度无关。

▲对大多数药物而言,药物疗效的高低及维持时间的长短取决于药物在靶标部位活性药物浓度的高低。(P28)

▲测定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尤其是血浆药物浓度可间接地反映药物在靶标部位的浓度。(P28)

▲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1.明确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2.掌握患者的个体化资料。(P33)

▲治疗指数即LD

50/ED

50

之比值,用以衡量药物的安全性。还必须参考LD

1

和ED

99

之间的比值,或以ED

95与LD

5

之间的距离来衡量其安全性。安全范围:最低有效

浓度~最低中毒浓度。(P41)

▲受体拮抗药中竞争性拮抗药在应用一定剂量后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平行右移;非竞争性下移。部分激动药:受体的亲和力与激动药相似,但其内在活性很小,与受体结合后只产生弱的效应;但在有别的强激动药存在时,这种药物与受体的结合反而妨碍了强激动药的作用,起到受体拮抗药的作用。反向激动药引起与原来

激动药相反的效应。(P43)

▲药物的剂量和剂型会影响药物作用,影响药物作用也有机体方面的因素。(P47-50)

▲妊娠期很多蛋白结合部位被血浆中内源性甾体激素和肽类激素等物质占据,使妊娠期药物与血浆白蛋白结合量减少,游离型药物增多。(P81)(很可能考填空或选择)原因:激素占据血浆蛋白。

▲药物相互作用可能有三种方式:①体外药物相互作用;②药动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③药效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P157)(很可能考填空题)

▲早期妊娠应禁用以下药物:①抗肿瘤药物:如白消安、巯嘌呤、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及苯丁酸氮芥等;②激素类药物:可的松、泼尼松龙、安宫黄体酮、睾酮、己烯雌酚和口服避孕药等;③抗癫痫药与抗惊厥药:苯妥英钠、卡马西平、扑痫酮及三甲双酮等;④镇静药:如安宁、利眠宁、氟哌啶醇及沙利度胺等;⑤抗抑郁药:如丙米嗪、苯丙胺等;⑥抗过敏药:如扑尔敏、安其敏、敏克静、茶苯海明和苯海拉明等;⑦放射性药物:如放射性碘(131I)等。(P82)(很可能考选择题)

▲一旦确定惊厥不是由代谢紊乱引起,需用抗惊厥药物,首选苯巴比妥。对反复发作或持续发作的惊厥可首选地西泮(安定)。氯硝安定是治疗新生儿惊厥最安全的药物。(P95)(很可能出选择题)

▲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毒、抗过敏、抗免疫等作用。(P99)(很可能考选择题)

▲新生儿青霉素给药间隔为4~6h。(P100)(选择题)

▲老年人的药动学特点中被动转运的药物吸收不受影响,经主动吸收的药物吸收

-酸性降低;血浆蛋白主要与弱酸性和中性药物结合,弱碱性药物是与血浆中α

1

糖蛋白(AGP)结合。(P104)(很可能考选择题)

▲口服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P158)

▲药物的不解离部分脂溶性较高,易扩散通过细胞膜;解离部分脂溶性低,扩散能力亦差。(P158)(很可能考填空题)

▲结合型药物有以下特性:①不呈现药理活性②不能通过血脑屏障③不被肝脏代谢灭活④不被肾排泄(P159)(很可能考选择题)

▲肝微粒体酶的活性高低直接影响到许多药物的代谢,其作用形式有两种:酶诱导、酶抑制。酶诱导eg:患者在口服抗凝血药黄香豆素期间加服苯巴比妥,后者使血中双香豆素的浓度下降,抗凝作用减弱,表现为凝血酶原时间缩短。(P160)(很可能考选择题)

▲ICH将药品不良事件定义为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学事件,但该事件不一定与该药有因果关系。(P138)

▲基于机制的药品不良反应分类中A类反应是药物对人体呈剂量相关的反应;B 类反应即由促进某些微生物生长引起的不良反应。(P141)

▲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定依据:1.时间相关性2.文献合理性3.撤药结果4.再次用药结果5.影响因素甄别(P148-149)

▲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定方法:大体上可分围观评价和宏观评价。围观评价方法中“肯定”中要记住:用药时间顺序合理;停药后反应停止;重新用药;反应再现;与已知药品不良反应相符合。(P149)

▲药物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包括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实验性研究。(P151-152)

▲药物警戒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工作内容区别:监测对象不尽相同;工作内容不尽相同。(P156)

▲药物警戒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工作本质区别:后者相对被动,前者更系统更全面更科学。(P156)

问答:

▲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1.药效学研究研究药物对机体的影响;2.药动学研究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理;3.毒理学研究观察药物可能发生的副作用、中毒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4.临床试验以证实或揭示试验药品的作用、不良反应及试验药品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情况,确定试验药品的疗效和安全信息;5.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药物相互作用包括药动学的相互作用和药效学的相互作用。(P3)(很可能考问答题)(第4点“试验”字要写对!不要写成了“实验”!)▲临床药理学的职能:1.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2.市场药物的再评价;3.药品不良反应监测;4.承担临床药理教学与培训工作;5.开展临床药理服务。(P3-P4)▲需进行TDM的药物:在下述情况下或使用下列药物时,通常需要进行TDM。1.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狭窄;2.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3.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尤其是非线性动力学过程发生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或小于最低有效血药浓度时;4.肝肾功能不全或衰竭的患者使用主要经肝代谢消除或肾排泄的药物时,以及胃肠道功能不良的患者口服某些药物时;5.长期用药的患者用药依从性下降或某些药物长期使用后产生耐药性、诱导或抑制肝药酶的活性而引起药效降低或升高,以及原因不明的药效变化;6.怀疑患者药物中毒,尤其当药物的中毒症状与剂量不足的症状类似,而临床又不能明确辨别的时候;7.合并用药产生相互作用而可能影响疗效时。(P30)(很可能考问答题)

▲最大效应和效价强度的区别:最大效应或称效能,指药物效应达到最大,继续增加剂量效应也不再增大时的纵坐标数值。内在活性大的药物最大效应就高,是临床选药的重要决定因素。效价强度指药物产生一定效应时所需要的剂量。比较同类药物间的效价强度,达到同样效应时所用剂量越小者效价强度越大。(P40-41)

▲合理用药的原则:1.明确诊断,确定用药目的,2.制订详细的用药方案,3.及时完善用药方案,4.少而精和个体化。(P50-51)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的“一个标准”和“两个宗旨”:“一个标准”指质量标准,“两个宗旨”指①保证受试者安全权益②保证试验的科学、可靠、准确、完整。(P52)制定GCP的目的在于保证临床试验过程的规范,结果科学可靠,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

▲药物的乳汁转运效率受下列因素影响:(1)母体血药浓度(2)药物分子量大小(3)药物的解离度与脂溶性(4)药物的蛋白结合率。(P88)

▲乳汁对药物的转运的影响:由于药物能转运进入乳汁,并随母乳排泄,药物从乳汁中排出的数量和速度与药物的性质、乳腺的血流量和乳汁中脂肪含量等有关,因此,不但药物间的差异较大,母乳中同一药物的含量个体差异也很大。母乳是乳儿的理想食物,药物由哺乳随乳汁进入乳儿体内,虽一般认为母乳中的药物浓度并不高,不至于对乳儿产生不良影响;但是,对于易被胃肠道吸收的药物,即使乳汁中药物浓度不高,也可能会使乳儿吸收相当大量的药物,因为乳儿一般

每天约能吸吮800到1000ml乳汁,还与乳儿尤其是早产儿的血浆白蛋白含量少,与药物的结合率低有关,造成被乳儿吸收的药物,具有药理活性的游离型药物增多,可为成人或年长儿的1-2倍。此外,乳儿肾小球率过率低,对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清除率也较低,易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而对乳儿产生不良影响。较多的药物通过乳汁进入乳儿体内后可能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损害,因此,抗癌药、Li制剂、抗甲状腺药、苯二氮卓类安定药、抗抑郁药、抗癫痫类药及氟喹诺酮类等哺乳期妇女应禁用,如果因治疗需要而必须用药时应十分注意一些原则。(P89-90)

▲ABCDE复苏方案:A(air way):尽量吸净呼吸道黏液,保持呼吸道通畅;B (breathing):建立呼吸,增加通气;C维持正常循环,保证足够心搏出量;D (drug):药物治疗;E(evaluation):评价。前三项最为重要,其中A是根本,通气是关键。其治疗除复苏至紫绀消失、呼吸平稳外,尚需①以5%NaHCO

3~5ml/kg

3

加入等量5%葡萄糖溶液中,超过5分钟自脐静脉注入,但注射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引起脑脊液pH改变过快产生呼吸抑制;②无心跳时则心内注射1%肾上腺素或尼可刹米;③多巴胺在应用肾上腺素、扩容剂和碳酸氢钠后仍有循环不良者可用,开始剂量为2~5mg/(kg·min),以后根据病情可增加剂量,最大剂量为15~20mg/(kg·min)连续静脉点滴(其半衰期极短);④纳洛酮用于生后有呼吸抑制表现,其母亲产前4h内用过吗啡类麻醉镇痛药者,每次0.1mg/kg,静脉或肌内注射或气管内注入,均应快速输入。必要时选用安全而作用强的抗菌药物预防感染。(P95)(很可能出问答题)

▲新药的临床试验各期的内容和特点:

Ⅰ期临床试验:在新药开发过程中,将新药第一次用于人体以研究新药的性质的试验,称之为Ⅰ期临床试验。即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给少量试验药物于少数经过谨慎选择和筛选出的健康志愿者(对肿瘤药物而言通常为肿瘤病人),然生仔细监测药物的血液浓度\排泄性质和任何有益反应或不良作用,以评价药物在人体内的性质。Ⅰ期临床试验通常要求健康志愿者住院以进行24小时的密切监护。随着对新药的安全性了解的增加,给药的剂量可逐渐提高,并可以多剂量给药。通过Ⅰ期临床试验,还可以得到一些药物最高和最低剂量的信息,以便确定将来在病人身上使用的合适剂量。可见,Ⅰ期临床试验是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目的在于观测人体对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Ⅱ期临床试验:通过Ⅰ期临床研究,在健康人身上得到了为达到合理的血药浓度所需要的药品的剂理的信息,即药代动力学数据。但是,通常在健康的人体上是不可能证实药品的治疗作用的。在临床研究的第二阶段即Ⅱ期临床试验,将给药于少数病人志愿者,然后重新评价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排泄情况。这是因为药物在患病状态的人体内的作用方式常常是不同的,对那些影响肠、胃、肝、和肾的药物尤其如此。以一个新的治疗关节炎的止通药的开发为例。Ⅱ期临床研究将确定该药缓解关节炎病人的疼通效果如何,还要确定在不同剂量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的高低,以确定疼痛得到充分缓解但不良反应最小的剂量。可以说,Ⅱ期临床试验是对治疗作用的初步评价阶段。Ⅱ期临床试验一般通过随机盲法对照试验

(根据具体目的也可以采取其他设计形式),对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并为设计Ⅲ期临床试验和确定给药剂量方案提供依据。

Ⅲ期临床试验:在Ⅰ,Ⅱ期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将试验药物用于更大范围的病人志愿者身上,进行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进一步评价药物的有效性和耐受性(或安全性),称之为Ⅲ期临床试验。Ⅲ期临床试验可以说是治疗作用的确证阶段,也是为药品注册申请获得批准提供依据的关键阶段,该期试验一般为具有足够样本量的随机化盲法对照试验。临床试验将对试验药物和安慰剂(不含活性物质)或已上市药品的有关参数进行比较。试验结果应当具有可重复性。可以说,该阶段是临床研究项目的最繁忙和任务最集中的部分。除了对成年病人研究外,还要特别研究药物对老年病人,有时还要包括儿童的安全性。一般来讲,老年病人和危重病人所要求的剂量要低一些,因为他们的身体不能有产地清除药物,使得他们对不良反应的耐受性更差,所以应当进行特别的研究来确定剂量。而儿童人群具有突变敏感性、迟发毒性和不同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性质等特点,因此在决定药物应用于儿童人群时,权衡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应当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在国外,儿童参加的临床试验一般放在成人试验的Ⅲ期临床后才开始。如果一种疾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并且很严重又没有其他治疗方法,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允许Ⅰ期临床试验真接从儿童开始,即在不存在成人数据参照的情况下,允许从儿童开始药理评价。国对此尚无明确规定。

Ⅳ期临床试验:对新药上市后的监测。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考察疗效和不良反应(注意罕见不良反应)。

(P56-63)

药学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汇报/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范文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ZJ-025721 药学工作总结范文 Pharmaceutical work summary 2

药学工作总结范文 xx年临床药学室在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及临床各科室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临床药学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圆满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主要成绩、不足与明年工作计划向院领导做如下汇报。 一、制定了工作制度及年度工作目标 年初制定了《xxxx医院临床药学室各项工作职责与制度》并装订成书,同时制定了xxxx年年度工作计划、工作目标,实行月工作小结。使之做到工作制度化、运作程序化、职责明确化。 二、坚持下临床科室制度化 坚持下临床科室服务制度化,为医生、护士及患者提供用药咨询。实行每日临床科室交班查房制,每周院内科室大查房,每月处方点评用药分析,每季临床药讯编辑出版。做到各项工作形成程序化、条理化、制度化。 三、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年初调整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xxxx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目标管理细则。每季度以药讯形式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予以及时通报。7月份邀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王志主任来我院做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学术报告讲座,收到了很好的临床效果。全年临床药学室上报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药品不良反应50例,其中严重不良反应4例,新的不良反应7例。使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不仅在数量上圆满完成,而且在上报质量上有所提升,获市药监局领导好评。同时制定了医院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处理预案,对发生于我院的严重不良反应及时提出警戒,做出分析。提醒广大医务人员严格掌握适应证,并通告各临床科室,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前应做皮试,同时避免同复方丹参等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使用时加强监护,防止严重不良反应的再次发生。 四、做好院内大查房记录 xxxx年通过下临床科室,对科室重点、危重、疑难病人不合理用药在院内大查房时进行点评,分析指出用药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个别争议问题单独与科主任、临床医师私下交流、沟通,达到大家意见统一,求得相互理解,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全年来书写了内一科、内二科、肿瘤科、普外科、骨外科、针灸科、妇儿科、肛肠科查房记录,并以药讯形式发放至各临床科室。 五、加强处方点评与不合理用药处罚力度 临床药学室每月抽查住院病历30份及门诊、住院处方各600张,对我院医嘱、处方进行处方点评与不合理用药分析,每月点评一次,均以药讯形式发放至各临床科室。同时制定了《xxxx医院处方点评制度》、《xxxx医院关于临床合理用药管理规定》,对不严格规范执行处方的正确书写、配伍禁忌用药、超剂量用药、无适应证用药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现象在院周会上予以通报,并予以一定经济处罚,处罚到个人。其旨在确保医疗质量安全,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药物的合理规范使用。 六、开展专题用药分析

循证药学 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循证药学:(作为循证医学在药学领域的延伸,其意义为以证据为基础的药学,即遵循证据的药学,是贯穿药学研究和实践决策方法之一,核心是如何寻找证据)是指临床药师通过系统地搜集文献、评价药物研究证据(文献),获得药物疗效、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的研究资料,评估其在制定合理用药方案中的作用,并以此作出临床药物决策的临床实践方法和过程 循证药学的核心内容:如何寻找证据,分析证据和运用证据,以做出科学合理的用药 循证药学的应用领域: 1.新药准入:循证的系统评价可以评价药品研发背景,优化药物剂量研究的流程,对于早期药物研究中下一阶段给药剂量和间隔时间是否为最佳非常必要。 2.药物疗效评价:药物疗效分析往往需要大样本试验才能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系统评价可以根据现有的资料,综合大量小样本的 RCT,得出高效的统计结果。 3.合理用药:运用循证方法不仅可以干预不合理用药,判定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可分析多种药物的联用对某种疾病的疗效是否优于单一药物的疗效。应用循证药学评价方法进行药物应用评价研究,可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药物信息,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 4.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 ADR:循证药学的系统评价综合分析上市后药物临床研究证据,进行大样本多中心 RCT 评价其临床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和适用性,其结果被公认为药物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的最佳证据。5 药物经济学评价:药物经济学把用药的经济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放在等同的地位,循证药学要求临床治疗应考虑成本—效果的证据,为临床治疗决策科学化提供证据,使病人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出成本效果和最小的经济负担。 学习循证药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不能排斥传统医学2.不能使用陈旧过期的证据3.不是一门难以实践的医学4.不是“食谱”医学5.不仅限于 RCT 和 Meta 分析6.尚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循证医学(EBM)(就是慎重、准确、合理地使用当今最有效的临床依据,对患者采取正确的医疗措施。)临床医生面对着具体的病人,在收集病史、体检以及必要的试验和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分析与找出病人的主要临床问题(病因、诊断、治疗、预后以及康复等),并进一步检索、评价当前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取其最佳证据、结合病人的实际临床问题与临床医疗的具体环境作出科学、适用的诊治决策,在病人的配合下付诸实施,最后分析与评价效果。 循证医学的核心:临床研究证据、临床实践、患者价值观的结合 核心思想: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都要基于临床科研所取得的科学的最佳证据 最佳证据:双盲的随机对照研究 RCT 作为“金标准” 循证医学的临床实践基础:医生(循证医学实践的主体)病人(循证医学实践服务的主体)最佳证据(实践循证医学的,“武器” 来源于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医疗环境(循证医学实践都要在具体的医疗环境下推行) 四大最好的证据来源:1.循证医学杂志 2.Clinical Evidence 3.Cochrance Library4.An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发表的 ACPJC 副刊

临床药理学重点

名解:(√甲班考得) ※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模型,定量得描述药物得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随时间变化得一门学科,即研究体内药物得存在位置、数量与时间之间得关系。 ※√生物利用度:就是药物吸收速度与程度得一种度量。可通过测定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得相对量表示吸收程度,用血药浓度以及达峰得时间表示吸收速度。 ※消除半衰期:指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要得时间,或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得时间。 √半衰期:包括吸收半衰期、分布半衰期与消除半衰期。 √安慰剂:指没有药理活性得物质如乳糖、淀粉等制成与实验药物外观、气味相同得制剂,作为临床对照实验中得阴性对照物。 √SNP:单核苷酸多态性,就是第三代遗传标记,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变异引起得DNA序列多态性,就是人类可遗传变异中最常见得一种,占所有多态性得90%以上 √药物滥用:指人们背离医疗、预防与保健得目得,间断或不间断地自行过量用药得行为。这种用药具有无节制反复用药得特征,往往导致对用药个人精神与身体得危害,并进而酿成对社会得严重危害。 首关效应:又称首关消除,指某些药物首次通过肠壁或肝脏时被其中得酶所代谢,使体循环药量减少得一种现象。 肝肠循环:药物由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再经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经门静脉、肝脏重新进入体循环得反复循环过程。 ※临床试验:指任何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进行试验得药物得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揭示试验药物得作用、不良反应及试验药物得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情况,目得就是确定试验药物得疗效与安全信息。 TDM:治疗药物监测,就是在治疗过程中测定血液或其她体液中得药物浓度,分析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间得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 ※TI:治疗指数,药物得LD50/ED50得比值叫做该药得治疗指数,就是衡量药物安全性得一个指标。 √竞争性拮抗剂:与受体有高度得亲与力并与受体结合,但无内在活性,不产生生理效应,却能阻碍受体激动剂得作用。其与受体结合就是可逆得。 ※部分激动剂:药物与受体结合得方式与亲与力与受体激动剂相似,但其内在活性很小,在与受体结合后只产生弱得效应,在有其她强得激动剂时又妨碍了强激动剂得作用,起到了受体拮抗剂得作用。 A型不良反应:由于药品得药理作用增强所致,可以预测,通常与计量有关,停药或减药后症状消失或减轻,一般发生率高、死亡率低。 B型不良反应:与药品本身药理作用无关得异常反应,与使用剂量无关,一般难以预测,常规毒理学筛选不能发现,发生率低、死亡率高。 问答(包含简答与问答) 简述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 1.药效学研究2、药动学研究3、毒理学研究4、临床试验5、药物相互作用 √新药得临床分期 1.I期临床试验:在人体进行新药研究得起始期,观察人体对新药得耐受程度,了解新药在人体得药动学过程,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2.II期临床试验: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对新药得有效性与安全性做出初步评价,推荐临床给药剂量 3.III期临床试验:II期临床试验得延续,扩大得多中心临床试验。遵循随机对照原则,进一步评价有效性与安全性。 4.IV期临床试验:新药上市后监测,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考察疗效与不良反应,应特别注意罕见得不良反应。 ※TDM得临床指征 1.药物得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狭窄,如强心苷类; 2.同一剂量可能出现较大得血药浓度差异得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 3.具有非线性药动学特征得药物,如茶碱; 4.肝肾功能不全或衰竭得患者使用主要经肝脏代谢消除(茶碱)或肾排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得药物时,以及胃肠道功能不良得患者口服某些药物时; 5.长期服药得患者,依从性差,不按医嘱;或者某些药物长期使用后产生耐药性;或诱导(或抑制)肝药酶得活性而引起药效降低(或升高),以及原因不明得药效变化; 6.怀疑患者药物中毒,尤其有得药物中毒症状与剂量不足得症状相似,而临床又不能明确辨别,如普鲁卡因;

临床药理学重点总结

临床药理重点总结 1、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及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一门交叉学科。它以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阐述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毒副反应的性质和机制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的规律的规律等,以促进医药结合、基础及临床结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水平,推动医学及药理学发展为目的。 2、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有:药效学、药动学、毒理学、临床试验、药物相互作用。 3、药物相互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并或先后序贯使用时,所引起的药物相互作用和效应的变化。 4、临床药效学:药物对机体的影响或机体的变化。 5、临床药动学:主要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6、临床药理的四个职能:①新药评价和上市药物的再评价:首要任务 ②对进行监督及调研 ③临床药理学教学培训 ④开展临床药理服务工作 7、临床试验的常用方法:对照、随机、盲法试验、安慰剂。 8、临床药理学试验遵循提出的三项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

照。 9、临床试验的主要任务:①对新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做出科学 评价,通过血药浓度监测调整给药 方案,安全有效的使用药物 ②监察上市后药物不良反应,保障人民用 药安全 ③通过医疗及会诊,合理使用药物,改善 病人的治疗 10、我国临床试验分四期: ⑴Ⅰ期临床试验:是在人体进行新药研究的起始期,主要目的是研究人对新药的耐受程度,了解新药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提出新药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案。对象:健康人 ⑵期临床试验:为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由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进行临床试验。其目的是确定药物的疗效适应证,了解药物的毒副反应,对该药的有效性、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对象:靶疾病的患者 ⑶Ⅲ期临床试验:是Ⅱ期临床试验的延续,目的是在较大范围内进行新药疗效和安全性评价。要求在Ⅱ期临床试验的基础上除增加临床试验的病例数之外,还应扩大临床试验单位。多中心临床试验单位应在临床药理基地中选择,一般不少于3个,每个中心病例数不少于20例。各项要求及期相似,但一般不要求双盲。 ⑷Ⅳ期临床试验:也称上市后监察。其目的在于进一步考查新药

临床药理学重点

名解:(V甲班考的) ※ 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模型,定量的描述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随时间变化的一门学科,即研究体内药物的存在位置、数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生物利用度:是药物吸收速度与程度的一种度量。可通过测定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量表示吸收程度,用血药浓度以及达峰的时间表示吸收速度。 ※ 消除半衰期:指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或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V半衰期:包括吸收半衰期、分布半衰期和消除半衰期。 V安慰剂:指没有药理活性的物质如乳糖、淀粉等制成与实验药物外观、气味相同的制剂,作为临床对照实验中的阴性对照物。 V SNP :单核苷酸多态性,是第三代遗传标记,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变异引起的DNA 序列多态性,是人类 可遗传变异中最常见的一种,占所有多态性的90%以上 V药物滥用:指人们背离医疗、预防和保健的目的,间断或不间断地自行过量用药的行为。这种用药具有无节制反复用药的特征,往往导致对用药个人精神和身体的危害,并进而酿成对社会的严重危害。首关效应:又称首关消除,指某些药物首次通过肠壁或肝脏时被其中的酶所代谢,使体循环药量减少的一种现象。肝肠循环:药物由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再经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经门静脉、肝脏重新进入体循环的反复循环过程。 ※ 临床试验:指任何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进行试验的药物的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揭示试验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试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情况,目的是确定试验药物的疗效和安全信息。 TDM :治疗药物监测,是在治疗过程中测定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分析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间的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 ※ TI :治疗指数,药物的LD50/ED50 的比值叫做该药的治疗指数,是衡量药物安全性的一个指标。 V竞争性拮抗剂:与受体有高度的亲和力并与受体结合,但无内在活性,不产生生理效应,却能阻碍受体激动剂的作用。其与受体结合是可逆的。 ※ 部分激动剂:药物与受体结合的方式与亲和力与受体激动剂相似,但其内在活性很小,在与受体结合后只产生弱的效应,在有其他强的激动剂时又妨碍了强激动剂的作用,起到了受体拮抗剂的作用。 A 型不良反应:由于药品的药理作用增强所致,可以预测,通常与计量有关,停药或减药后症状消失或减轻,一般发生率高、死亡率低。 B 型不良反应:与药品本身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与使用剂量无关,一般难以预测,常规毒理学筛选不能发现,发生率低、死亡率高。 问答(包含简答与问答) 简述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 1.药效学研究 2.药动学研究 3.毒理学研究 4.临床试验 5.药物相互作用 V新药的临床分期 1.I 期临床试验:在人体进行新药研究的起始期,观察人体对新药的耐受程度,了解新药在人体的药动学过程,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2.II 期临床试验: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对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做出初步评价,推荐临床给药剂量 3.III 期临床试验:II 期临床试验的延续,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遵循随机对照原则,进一步评价有效性和安全性。 4.IV 期临床试验:新药上市后监测,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考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应特别注意罕见的不良反应。 ※ TDM 的临床指征 1.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狭窄,如强心苷类; 2.同一剂量可能出现较大的血药浓度差异的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 3.具有非线性药动学特征的药物,如茶碱; 4.肝肾功能不全或衰竭的患者使用主要经肝脏代谢消除(茶碱)或肾排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药物时,以及胃肠道功能不良的患者口服某些药物时; 5.长期服药的患者,依从性差,不按医嘱;或者某些药物长期使用后产生耐药性;或诱导(或抑制)肝药酶的活性而引起药效降低(或升高),以及原因不明的药效变化; 6.怀疑患者药物中毒,尤其有的药物中毒症状与剂量不足的症状相似,而临床又不能明确辨别,如普鲁卡因; 7.合并用药产生相互作用而影响疗效的;

《临床药理学》名词解释和问答(考试后总结版)

1. 临床药理学:是药理学的分支,时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一门学科 2.消除半衰期:药物的消除半衰期是指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或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3.时间药理学:时间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周期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机体的昼夜节律对药物作用或体内过程的影响,药物对机体昼夜节律的影响。 5.国家基本药物:指一个国家根据各自国情,按照符合实际的科学标准从临床各类药品中遴选出的疗效可靠、不良反应较轻、质量稳定、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的药品。 6.临床试验:评价新药的疗效和毒性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新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我国新药的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Ⅳ期,各类新药视类别不同进行Ⅰ、Ⅱ、Ⅲ、Ⅳ期临床试验。 7.不良事件:在使用药物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医疗事件,它不一定和治疗有因果关系 8.药物耐受性:指人体在重复用药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对药物的反应性逐渐减弱的状态。在此状态下,该药原用剂量的效应明显减弱,必须增加剂量方可获原用剂量的相同效应。 9.不良反应:是药物在正常用法和用量时由药物引起的不良和不期望产生的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依赖性、特异质反应、过敏反应、致畸、致癌和致突变反应。 10.生物利用度:用药代动力学原理来评价和研究药物进入血循环的速度和程度,是评价药物有效性的指标。通常用药时曲线下浓度、达峰时间、峰值血药浓度来表示。 11.处方药:POM指必需凭执业医师处方才可在正规药店或药房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12.药物滥用:指人们背离医疗、预防和保健目的,间断或不见断地自行过量用药行为。这种用药具有无节制反复用药地特征,往往导致对用药个人精神和身体地危害。 13. 非处方药OTC:指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处方,消费者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14. TDM:在药代动力学原理的指导下,应用灵敏快速的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或其他体液中药物浓度,研究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间的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 15.药品:是指用来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并有目的改善机体病理生理状态,有明确适用征、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16.药物依赖性:指具有精神活性药物滥用条件下,机体与滥用药物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有些滥用药物还会使机体形成一种特殊身体状态。分为身体依赖性、精神依赖性和交叉依赖性。 17.新药:是指未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18.信号:是指一种药品和某一不良事件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联性的报告信息,这种关联性应是此前未知的或尚未证实的 19.血管合体膜:所谓胎盘屏障是有合体细胞、合体细胞基底膜、绒毛间质、毛细血管基底膜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组成的血管合体膜(VSM) 20.药物警戒:是与发现、评价、理解和预防不良反应或其他任何可能与药物相关问题的科学研究与活动。 21.生物等效:两种药物的吸收程度和吸收速度相同,那么这两种药物生物等效,它们的疗效也相似。 22.联合用药:是指同时或相隔一定时间内使用两种或多种药物 23.精神活性物质:系可显著影响动物或人精神活动的物质,包括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烟草、酒精及挥发性溶剂等不同类型的物质 24.对照试验:是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结果,一组用新药,另一组用安慰剂 25.A型不良反应:由于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其轻重程度与用药剂量相关,一般容易预测,发生率高死亡率低。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首剂效应、继发反应、停药综合症等 26.B型不良反应:指与药物常规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通常难以预测,与用药剂量无关,发生率较低但死亡率高。包括过敏反应和特异质反应。B型不良反应分为遗产药理学不良反应和药物变态反应 27.C型不良反应:与药品本身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一般在长期用药后发生,其潜伏期长,药品与不良反应之间无明确的时间关系,机制不清楚。 28.安慰剂:是指本身没有药理活性而作为临床试验中阴性对照的物质 29.安慰剂效应:尽管安慰剂其本身无药理作用,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安慰剂可产生治疗作用,如镇痛、镇静等 30.给药个体化:通过测量体液中的药物浓度,计算各种药动学参数,然后设计出针对患者个人的给药方案 31.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又称治疗窗,是指最低有效浓度与最小中毒浓度之间的范围,应以此作为个体化给药的目标值和调整血药浓度、设计给药方案的基本依据,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避免毒副反应 32.药源性疾病:又称药物诱发性疾病,是医源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指人们在应用药物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时,因药物的原因而导致机体组织器官发生功能或器质性损害,引起生理功能、生化代谢紊乱和组织结构变化等不良反应,由此产生各种体征和临床症状的疾病 33.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是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过程。 34.盲法试验:让医生和病人知道每一个具体的受试者的是试验药还是对照药 35.双盲试验:凡是医生与病人同时接受的盲法是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36.单盲试验:医生知道试验组与对照组,病人是随机选择对照的

(医疗药品)临床药学临床药理学复习题覃

一、选择题 1.决定药物每天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是:D A、作用强弱; B、吸收快慢; C、体内分布速度; D、体内消除速度; E、以上都不是 2.妊娠期药代动力学特点:A A、药物吸收缓慢: B、药物分布减小: C、药物血浆蛋白结合力上升: D、代谢无变化 3.决定药物吸收程度的重要参数是C ACmax;BTmax;CAUC:DCl;ET1/2 4.Fisger提出的三项基本原则不包括:C A.随机; B.对照; C.盲法; D.重复 5.II期临床试验设计符合的“四性原则”不包括:(D) A.代表性B.重复性C.随机性D.双盲性E.合理性 6.评价生物利用度的指标不包括:(B) A.CmaxB.T1/2C.AUCD.Tmax 7.药物临床试验中保障受试者权益的主要措施有:(D) A.GCP+伦理委员会B.知情同意书+GCP C.SOP+QC+GCPD.知情同意书+伦理委员会 E.SOP+GCP. 8.下列关于妊娠期药代动力学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D) A.口服药物的吸收延缓B.药物分布容积明显增加 C.药物与蛋白结合能力下降D.肝微粒体酶活性变化不大

9.妊娠期内药物致畸最敏感的时期是:(B) A.妊娠半个月以内B.妊娠3周至12周 C.妊娠4~9个月D.妊娠9个月以后 10.按药物对胎儿危害的分类标准,仅在动物实验证实对胎仔有致畸或杀胚胎的作用,但在人类缺乏研究资料证实的为:(C) A.A类B.B类C.C类D.X类 11.下列不属于乳母禁用的药物是:(D) A.甲硝唑B.甲氨蝶呤C.环磷酰胺D.头孢菌素类 12.哮喘持续状态的治疗方案是:(C) A、异丙肾上腺素+氨茶碱: B、氨茶碱+麻黄碱: C、氨茶碱+肾上腺皮质激素: D、肾上腺皮质激素+异丙肾上腺素 13.沙丁胺醇目前推荐给药方式:(A) A、气雾吸入: B、口服: C、静注: D、静滴 14.下列关于药物相互作用描述不正确的是:(B) A.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导致有益的治疗作用 B.药物相互作用只会导致有害的不良反应 C.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发生在药动学环节 D.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发生在药效学环节 15.以下哪种药物对胎儿致畸作用,不表现在新生儿期,而是在若干年后才表现出来(B)。 A.氯霉素; B.已烯雌酚; C.卡那霉素; D.苯妥英钠 16.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为(B)

41临床药理学重点

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概念: 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一门交叉学科。它以药理学与临床医学为基础,阐述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代动力学或药动学)、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毒副反应的 性 质和机制及药物相互作用的规律等。 主要任务:对新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做出科学评价,通过血药浓度监测调整给药方案,安全有效的使用药物;监察上市后药物不良反应,保障人民用药安全; 通过医疗与会诊,合理使用药物,改善病人的治疗。 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药效学研究,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毒理学研究临床试验,药物相互作用研究Ⅰ期临床试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观察人体对 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Ⅱ期临床试验: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对新药有效性及安全性做出初步评价,推荐临床给药剂量;Ⅲ期临床试验: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应遵循随机对照原则,进一步 评价有效性、安全性;Ⅳ期临床试验:新药上市后监测。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考察疗效和不良反应(注意罕见不良反应)。 5、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研究 定义: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并或先后序贯使用时,所引起的药物作用和效应的变化。注意:一般所谓的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药在人体内相遇而产生的不良反 应。临床药理学的职能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上市后药物的再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监察 承担临床药理教学与培训工作,开展临床药理服务新药的临床药理评价概念:新药指未曾在我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已生产的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的适应证或制成新的复方制剂,亦按新药管理。临床试验方法学临床试验中影响试验结果三种因素:①疾病本身的变异性;②同时患有其他疾病或应用其他药物; ③病人和研究者的偏因,即主观性。临床药理学试验中也必须遵循“重复、随机、对照”三项基本原则。 TDM:在药代动力学理论指导下,应用灵敏快速的分析技术,检测病人

临床药理学题库有答案

临床药理学试题 1.临床药理学研究的重点() A. 药效学 B. 药动学 C. 毒理学 D. 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 E. 药物相互作用 2.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是() A.药效学研究 B.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 C. 毒理学研究 D. 临床试验与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E. 以上都是 3. 临床药理学试验中必须遵循Fisher提出的三项基本原则是() A.随机、对照、盲法B.重复、对照、盲法C.均衡、盲法、随机 D.均衡、对照、盲法E.重复、均衡、随机 4.正确的描述是() A. 安慰剂在临床药理研究中无实际的意义 B. 临床试验中应设立双盲法 C. 临床试验中的单盲法指对医生保密,对病人不保密 D. 安慰剂在试验中不会引起不良反应 E. 新药的随机对照试验都必须使用安慰剂 5.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临床应用是() A. 给药方案的调整及进行TDM B. 给药方案的设计及观察ADR C. 进行TDM和观察ADR D. 测定生物利用度及ADR E. 测定生物利用度,进行TDM和

观察ADR 6.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不包括() A. 药效学 B. 药动学 C. 毒理学 D. 剂型改造 E. 药物相互作用 7.安慰剂可用于以下场合,但不包括( ) A. 用于某些作用较弱或专用于治疗慢性疾病的药物的阴性对照药 B. 用于治疗轻度精神忧郁症,配合暗示,可获得疗效 C. 已证明有安慰剂效应的慢性疼痛病人,可作为间歇治疗期用药 D. 其它一些证实不需用药的病人,如坚持要求用药者 E. 危重、急性病人 8.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内容是() A. 新药的毒副反应 B. 新药的疗效 C. 新药的不良反应处理方法 D. 新药体内过程及给药方案 E.比较新药与已知药的疗效 9.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是() B. 病人的精神状态 C. 肝、肾功能状态 D. 药物血浆蛋白率高低 E. 肾小球滤过率高低 10. 在碱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

药理学各章节重点整理

西藏大学12级护理本科班雷顺 第一章药理学总论——绪言 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或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的一门学科。 2.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3.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其目的是:确定药物在作用部位能否达到安全有效的浓度。 4.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或治疗人的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用量的物质。 5.药理学的学科任务:①阐明药物的作用及作用机制;②研究开发新药;③为其他生命科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研究方法。 6.药理学实验方法:①实验药理学方法;②实验治疗学方法;③临床药理学方法 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7.药物作用: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8.药理效应: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功能提高称为兴奋,功能降低称为抑制。 9.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在一定剂量下,药物对不同组织器官的差异性。 选择性产生的原因:①药物分布不均匀;②组织对药物的反应性不同;③由药物的化学结构决定(根本原因)。 选择性的意义:①选择性高,针对性强,副作用少,应用范围窄;②选择性低,针对性弱,副作用多,应用范围广。 10.治疗效果(疗效):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患者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者的机体恢复正常。 11.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12.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 13.祖国医学提倡: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为临床实践应遵循的原则。 14.首关消除:是指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首先进入肝门静脉系统,某些药物在通过肠粘膜及肝脏时,部分可被代谢灭活而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 15.肝肠循环:被分泌到胆汁内的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由胆道及胆总管进入肠腔,然后随粪便排出,经胆汁入肠腔的药物可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这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称为肝肠循环。 16.半衰期:指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17.生物利用度:是表示药物经血管外给药活性成分到达体内循环的程度和速度的一种量度,它是用于评价药物制剂质量、保证药品安全有效的重要参数。 18.不良反应:药物的一些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有时会引起对病人不利的反应。按其性质可分为: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继发性反应、后遗效应、致畸作用、停药反应。三致反应包括致畸胎、致癌与致突变,均属于慢性毒性范畴。 19.副作用:用治疗量药物后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 20.效价:某一物质引起生物反应的功效单位,可用理化方法检测,也可用生物检测方法测定;或生物制品活性(数量)高低的标志,通常采用生物学方法测定。 21.最大效应(效能):是指药物分子引起生理反应的能力,不同药物引起的反应不同,准确地说应称为内在效能或内在活性。药物的效能取决于药物本身的内在活性和药理作用特

临床药理学习题解答

绪论 1. 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以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 础,阐述药物代动力学(简称药动学)、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毒副反应的 性质和机制及药物相互作用规律等;以促进医药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指导临床合理 用药,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推动医学与药理学发展的目的。 2. 新药:新药系指未曾在中国境上市销售的药品。对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 增加新适应症的药品,不属于新药,但药品注册按照新药申请的程序申报。 3. 新药临床研究:药物临床试验是指任何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进行的药物的系统 性研究,以证实或发现试验药物的临床、药理和/或其他药效学方面的作用、不良反应 和/或吸收、分布、代及排泄,目的是确定试验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药物临床试验 一般分为I、II、III、IV期临床试验和药物生物等效性试验以及人体生物利用度 4. 盲法:指按实验方案的规定,不让参与研究的受试者、研究者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知道病人接受的是何种处 理(实验药或对照药),从而避免对实验结果的人为干扰。 5. 临床药理学的职能: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市场药物的再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承担临床药理学教 学与培训工作,开展临床药理服务 治疗药物检测和给药个体化 1?什么是TDM TDM的意义是什么 概念:是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测定血液以及其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分析药物浓度与疗 效及毒性之间的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 意义:是运用运用药动学的方法对治疗方案及药效学进行综合评价的重要手段,也是临 床个体化用药的重要依据 3. 需要进行TDM勺情况分为哪几类?

(1) 药物的有效血浓度围狭窄。此类药物多为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如强心苷类,它们的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需要根据药代动力学原理和患者的具体情况仔细设计和调整给药方案,密切观察临床反应。 (2) 同一剂量可能出现较大的血药浓度差异的药物,如三环类抗忧郁症药。 (3) 具有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特性的药物,如苯妥英钠,茶碱,水酸等。 ⑷肝肾功能不全或衰竭的患者使用主要经过肝代消除(利多卡因,茶碱等)或肾排泄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的药物时,以及胃肠道功能不良的患者口服某些药物时。 (5) 长期用要的患者,依从性差,不按医嘱用药;或者某些药物长期使用后产生耐药性;或诱导肝药酶的活性而引起药效降低升高,以及原因不明的药效变化。 (6) 怀疑患者药物中毒,尤其有的药物的中毒症状与剂量不足的症状类似,而临床又不 能明确辨别。如普鲁卡因胺治疗心律失常时,过量也会引起心律失常,苯妥英钠中毒引起的 抽搐与癫痫发作不易区别。 (7) 合并用药产生相互作用而影响疗效时。 4. 根据血药浓度调整药物浓度,稳态一点法、重复一点法如何计算 稳态一点法:对于多次用药,当血药浓度达到稳态水平时,采血测定血药浓度,若此浓度与目标浓度相差较大,根据下式对原有的给药方案进行调整 D =D x C /C D'校正剂量,D为原剂量,C'为目标浓度,C为测定浓度注意:①使用该公式的条件是:血药浓度与剂量呈线性关系;②采血必须在血药浓度达到稳 态后进行,且在下一次给药前采血,所测得的浓度即为偏谷浓度 重复一点法:先后给予病人两次实验剂量,每次给药后采血一次,采血时间必须在消除相的 同一时间;准确测定两次血样的浓度,即可算出两个重要参数:消除速率常数( K)和表观 分布容积(Vd) K=l n[C1/( C2-C1]总 Vc=De Kt/C1 其中,C1和C2分别为第一次和第二次所测血药浓度值, D为实验剂量,t为给药间隔时间 药物的临床研究 1. 生物利用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指导药物设计的生产;指导医生合理用药;需求新药无效或者中毒的原因;为评价药物处方设计的合理性提供依据; 意义:有利于评价仿制新药的生物等效或者不等效;观察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影响;观察一种药物对另一种药物吸收的影响;观察年龄及疾病对药物吸收的影响;评价药物的“首过效应”;观察药物相互作用

临床药理学考试重点汇集

1,消除速率过程包括哪几种?1,一级动力学过程2,零级动力学过程 2,半衰期(t1/2)与消除速率常数(Ke)的公式换算:t1/2=0.693/Ke 3,竞争性拮抗药对受体激动药量效曲线的影响:在应用一定剂量的拮抗药,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平行右移。 4,伦理委员会与知情同意书是保障受试者权益的主要措施。 5,II期临床试验设计的原则:代表性,重复性,随机性,合理性 6,胎盘对药物的转运方式包括哪几种? 1,被动转运 2载体转运(主动转运,易化转运) 3,胞饮作用 4,膜孔转运 7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分为哪几类致畸药?A类,B类,C类,D类,X类 A 有人类为对照组证明对胎儿无危险。 B 在动物实验中未显示对胎儿的危险,但无孕妇的对照组;或动物实验证明对胎儿中曾显示有不利影响,但在人类对照组中无此作用。 C 对动物和人类无恰当的研究,或者动物实验对胎儿不利,但对人类又无可利用的有价值数据。 D 已有证据证明该药物对胎儿有危险,但在妊娠期是否用此药应权衡其利弊。 X 已证明妊娠期用此药其危险性明显大于任何有利之处。 8 M:P的含义:药物在乳汁中与血浆中浓度的比值,可反映药物向乳汁中转运的量。 9,氯霉素是引起灰婴综合征的重要原因。 10,治疗新生儿惊厥常用药物:1,地西绊(首选)2,苯妥英钠3,苯巴比妥 11,(选择/填空)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变化:褐色心 老年人消化系统的变化:老年性食管 12,A型药物不良反应与 B型不良反应分别包括哪些? A型药物不良反应: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首剂效应,继发效应,停药综合征 B型不良反应:遗传药理学不良反应,药物变态反应 13,药物引起的特殊毒性有哪些?致癌作用,致畸作用 14,药物相互作用的方式:1,体外 2,药动学方面 3,药效学方面 15,酸碱性对肾小管重吸收的影响:滤液酸性时,酸性药物大部分不解离呈脂溶性状态,易被肾小管重吸收;碱性药物则相反。16,各型癫痫的首选药物是什么?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是治疗大发作的首选药物乙琥胺是防治小发作的首选药物广谱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丙戊酸钠 17 抗精神药物按化学结构分为:吩噻嗪类,丁酰苯类,硫杂蒽类及其他非经典抗精神病药 18,抗抑郁药有哪几类,有哪些代表性药物? 1 非选择性单胺再摄取抑郁药:丙米嗪 2,选择性NE再摄取抑郁药:马普替林,阿莫沙平 3,选择性5-HT再摄取抑郁药:氟西汀 4,单胺氧化酶抑郁药:吗氯贝胺 19,心绞痛有哪几类药物:硝酸酯类,B受体阻断剂,钙通道阻滞药 20,心肌耗氧量决定因素:心室壁张力,心率,心肌收缩力 2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缓解心衰的机制:有效降低血浆血管紧张素II和醛固酮水平,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轻水钠储留,增加输出量,同时扩张冠状血管,增加缺血心肌血液灌注,改善受损心功能。 22,缺铁性贫血:补充铁剂 巨幼红细胞贫血:补充叶酸,辅以维生素B12 恶性贫血:补充维生素B12,辅以叶酸 23,抗凝血药包括:抗凝血药,纤维蛋白溶解药,抗血小板药 24,口服降糖药分为:1,促胰岛素分泌剂 2,胰岛素增敏剂 3,延缓葡萄糖吸收药物 25,甲状腺危象的药物治疗方法:碘化物加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复方碘溶液首次服2-4ML,以后每4H服用1-2ML,缓解后停药。

临床药理学复习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规律及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学科。以药理学与临床医学为基础,阐述药动学、药效学、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的规律。 临床药理学研究有助于发现新药的作用特点和开发更有价值的新品种。临床药理学信息有助于药物的个体化治疗。临床药理学有助于改变不合理用药。开展中药的临床药理学研究,促进中药剂型的改良、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和临床疗效的提高。 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临床药动学研究:研究药物在正常人与患者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规律。新药 的生物利用度或生物等效性研究。(生物等效性:两种不同制剂具有相同的生物利用度。)二、临床药效学研究:研究药物对人体(包括老、幼、正常人与病人)生理与生化功能的影响 和临床效应,以及药物的作用机制。目的: 1.确定治疗剂量,以得到最大的疗效和最少的副作用。2.观察剂量、疗程和不同给药途径与疗效之间的关系。 三、药物安全性研究:内容:新药的临床试验、毒理学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新药Ⅰ~Ⅳ期临床试验均以安全性研究为重要内容。 毒理学研究:在研究药物疗效时同时观察药物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并分析其发生原因,提出可能的防治措施。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观察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并或先后序贯使用时,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增强或减弱),特别注意要防止产生有害的不良反应。目的:充分认识药物的不良反应,寻找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途径和方法,保障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临床药理学的学科任务: 一、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评价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新药指未曾在我国境内 上市销售的药品。已生产的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的适应证或制成新的复方制剂,亦按新药管理。 二、市场药物再评价:根据医学的最新水平,从临床药理、药物流行病学、药物经 济学及药物政策等方面,对已批准上市的药品在社会人群中的不良反应、疗效、用药方案、稳定性及费用是否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原则做出科学评价和估计。药物再评价的结果是遴选国家基本药物、非处方药物等的重要依据。 三、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四、教学与培训: 五、技术咨询服务: 新药临床试验: Ⅰ期临床试验:是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目的是在健康志愿者中研究人体对药物的耐程度并通过药物动力学研究,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消除的规律,为Ⅱ期临床试验提供安全有效的合理试验方案。耐受性试验:确定最小初试剂量、最大试验剂量。药动学研究:单次给药、多次给药、进食对口服药物吸收的影响、人体内外血浆蛋白结合率的研究。

临床药理学习题解答

绪论 1.临床药理学:就是研究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规律得一门学科,它以药理学与临床医学为 基础,阐述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毒副反应得性质与机制及药物相互作用规律等;以促进医药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推动医学与药理学发展得目得。 2.新药:新药系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得药品。对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 径、增加新适应症得药品,不属于新药,但药品注册按照新药申请得程序申报。 3. 新药临床研究:药物临床试验就是指任何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进行得药物得系统 性研究,以证实或发现试验药物得临床、药理与/或其她药效学方面得作用、不良反应与/或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目得就是确定试验药物得安全性与有效性。药物临床试验一般分为I、II、III、IV期临床试验与药物生物等效性试验以及人体生物利用度 4.盲法:指按实验方案得规定,不让参与研究得受试者、研究者以及其她工作人员知道病人 接受得就是何种处理(实验药或对照药),从而避免对实验结果得人为干扰。 5.临床药理学得职能:新药得临床研究与评价,市场药物得再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承担 临床药理学教学与培训工作,开展临床药理服务 治疗药物检测与给药个体化 1、什么就是TDM?TDM得意义就是什么 概念:就是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测定血液以及其她体液中得药物浓度,分析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之间得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 意义:就是运用运用药动学得方法对治疗方案及药效学进行综合评价得重要手段,也就是临床个体化用药得重要依据 2.需要进行TDM得药物有哪些类别?代表药物有哪些?

临床药理学重点总结

临床药理学(考试题型名解4’*5题+简答10’*5题+问答6’*5题) 第二章 新药系指我国未生产过(未上过市)的药品。增加新的适应症,改变给药途径制成新复方制剂和改变剂型的亦属新药范围。我国将新药分为:中药(天然药物)、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三大类。每一类又各分为若干类 新药研究的基本过程 3.临床试验(Ⅰ、Ⅱ、Ⅲ、Ⅳ)及生物等效性研究 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 GCP是有关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标准规定,包括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监查、稽查、记录分析、总结和报告。凡药品进行各期临床试验,包括人体生物利用度或生物等效性试验,均须按GCP进行。 受试者权益怎么保护: 报伦理委员会审批 受试者签署之情同意书 药物的临床试验(做什么—有效性和安全性,怎么做—随机、对照、双盲,在谁身上做—单位和人数) Ⅰ期临床试验(30人) 人体试验的起始期,受试对象主要是健康志愿者和轻症病人。(耐受程度及药代动力学) 二、Ⅱ期临床试验“随机对照盲法试验”(1个或1个以上单位100例) 在随机对照条件下详细考察药物的疗效、适应证和不良反应,对新药的安全有效性作出确切评价,据此推荐临床给药剂量。 对照性临床试验的设计原则(四R) ①受试对象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Representativeness) 入选标准、排除标准及淘汰标准。 ②试验分组的随机性(Randomization) 具相等机会,不受试验者或受试者的主观意愿或客观因素的影响。 ③试验结果应具有重复性(Replication) ④临床试验设计应具备合理性(Rationality) 专业技术的要求和临床统计学要求。且要方便易行。 安慰剂对照(阴性对照):不含任何药理活性成分(如淀粉或乳糖)且色泽、形状、大小,甚至味道均与受 ,目的:避免假阳性结果 双盲法(double blind method) 避免试验者与受试者主观偏因的影响。双盲、双模拟法(double-b1ind,double-dunmy trial technique) 外观与气味均无不同 三、Ⅲ期临床试验 试验单位不少于3个,试验组要求≥300例,其他要求与Ⅱ期试验相同 四、Ⅳ期临床试验(上市后监察) 主要是进一步考察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应进行多中心临床试验(30个单位以上) 安排在地理环境及民族分布不同的地区,以扩展受试对象的代表性。(一般2000例以上,特殊疑难病例可仅需500例以上)。 第三章临床药物动力学与给药方案 速率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