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程序漏洞扫描安全评估方案

系统程序漏洞扫描安全评估方案
系统程序漏洞扫描安全评估方案

目录

一、项目概述 0

1.1评估范围 0

1.2评估层次 0

1.3评估方法 0

1.4评估结果 0

1.5风险评估手段 (1)

1.5.1 基于知识的分析方法 (1)

1.5.2 基于模型的分析方法 (1)

1.5.3 定量分析 (2)

1.5.4 定性分析 (3)

1.6评估标准 (3)

二、网拓扑评估 (3)

2.1拓扑合理性分析 (3)

2.2可扩展性分析 (3)

三、网络安全管理机制评估 (4)

3.1调研访谈及数据采集 (4)

3.2网络安全管理机制健全性检查 (5)

3.3网络安全管理机制合理性检查 (5)

3.4网络管理协议分析 (6)

四、脆弱性严重程度评估 (6)

4.1安全漏洞扫描 (6)

4.2人工安全检查 (8)

4.3安全策略评估 (9)

4.4脆弱性识别 (10)

五、网络威胁响应机制评估 (10)

5.1远程渗透测试 (11)

六、网络安全配置均衡性风险评估 (12)

6.1设备配置收集 (12)

6.2检查各项HA配置 (14)

6.3设备日志分析 (15)

七、风险级别认定 (16)

八、项目实施规划 (16)

九、项目阶段 (17)

十、交付的文档及报告 (18)

10.1中间评估文档 (19)

10.2最终报告 (19)

十一、安全评估具体实施内容 (20)

11.1网络架构安全状况评估 (20)

11.1.1 内容描述 (20)

11.1.2 过程任务 (21)

11.1.3 输入指导 (21)

11.1.4 输出成果 (21)

12.2系统安全状态评估 (21)

11.2.1 内容描述 (21)

11.2.2 过程任务 (24)

11.2.3 输入指导 (26)

11.2.4 输出成果 (26)

11.3策略文件安全评估 (26)

11.3.1 内容描述 (26)

11.3.2 过程任务 (27)

12.3.3 输入指导 (28)

12.3.4 输出成果 (28)

11.4最终评估结果 (28)

一、项目概述

1.1 评估范围

针对网络、应用、服务器系统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1.2 评估层次

评估层次包括网络系统、主机系统、终端系统相关的安全措施,网络业务路由分配安全,管理策略与制度。其中网络系统包含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接入服务器、网络出口设备及相关网络配置信息和技术文件;主机系统包括各类UNIX、Windows等应用服务器;终端系统设备。

1.3 评估方法

安全评估工作内容:

?管理体系审核;

?安全策略评估;

?顾问访谈;

?安全扫描;

?人工检查;

?远程渗透测试;

?遵循性分析;

1.4 评估结果

通过对管理制度、网络与通讯、主机和桌面系统、业务系统等方面的全面安全评估,形成安全评估报告,其中应包含评估范围中信息系统环境的安全现状、存在安全问题、潜在威胁和改进措施。协助对列出的安全问题进行改进或调整,提供指导性的建设方案:《安全现状分析报告》

《安全解决方案》

1.5 风险评估手段

在风险评估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操作方法,包括基于知识(Knowledge-based)的分析方法、基于模型(Model-based)的分析方法、定性(Qualitative)分析和定量(Quantitative)分析,无论何种方法,共同的目标都是找出组织信息资产面临的风险及其影响,以及目前安全水平与组织安全需求之间的差距。

1.5.1 基于知识的分析方法

在基线风险评估时,组织可以采用基于知识的分析方法来找出目前的安全状况和基线安全标准之间的差距。

基于知识的分析方法又称作经验方法,它牵涉到对来自类似组织(包括规模、商务目标和市场等)的“最佳惯例”的重用,适合一般性的信息安全社团。采用基于知识的分析方法,组织不需要付出很多精力、时间和资源,只要通过多种途径采集相关信息,识别组织的风

险所在和当前的安全措施,与特定的标准或最佳惯例进行比较,从中找出不符合的地方,并按照标准或最佳惯例的推荐选择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消减和控制风险的目的。

基于知识的分析方法,最重要的还在于评估信息的采集,信息源包括:

●会议讨论;

●对当前的信息安全策略和相关文档进行复查;

●制作问卷,进行调查;

●对相关人员进行访谈;

●进行实地考察;

为了简化评估工作,组织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性的自动化工具,这些工具可以帮助组织拟订符合特定标准要求的问卷,然后对解答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在与特定标准比较之后给出最终的推荐报告。

1.5.2 基于模型的分析方法

2001 年1 月,由希腊、德国、英国、挪威等国的多家商业公司和研究机构共同组织开发了一个名为CORAS 的项目,即Platform for Risk Analysis of Security Critical Systems。该项目的目的是开发一个基于面向对象建模特别是UML 技术的风险评估框架,它的评估对象是对安全要求很高的一般性的系统,特别是IT 系统的安全。CORAS 考虑到技术、人员以及所有与组织安全相关的方面,通过CORAS 风险评估,组织可以定义、获取并维护IT 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抗抵赖性、可追溯性、真实性和可靠性。

漏洞扫描实验

综合扫描与安全评估 系统环境:windows系统 系统环境 Windows 网络环境 交换网络结构 实验工具 FTPScan X-Scan 网络协议分析器 一.漏洞扫描简介 漏洞扫描是一种网络安全扫描技术,它基于局域网或Internet远程检测目标网络或主机安全性。通过漏洞扫描,系统管理员能够发现所维护的Web服务器的各种TCP/IP端口的分配、开放的服务、Web服务软件版本和这些服务及软件呈现在Internet上的安全漏洞。漏洞扫描技术采用积极的、非破坏性的办法来检验系统是否含有安全漏洞。网络安全扫描技术与防火墙、安全监控系统互相配合使用,能够为网络提供很高的安全性。 漏洞扫描分为利用漏洞库的漏洞扫描和利用模拟攻击的漏洞扫描。 利用漏洞库的漏洞扫描包括:CGI漏洞扫描、POP3漏洞扫描、FTP漏洞扫描、SSH漏洞扫描和HTTP漏洞扫描等。

利用模拟攻击的漏洞扫描包括:Unicode遍历目录漏洞探测、FTP弱口令探测、OPENRelay邮件转发漏洞探测等。 二.漏洞扫描的实现方法 (1)漏洞库匹配法 基于漏洞库的漏洞扫描,通过采用漏洞规则匹配技术完成扫描。漏洞库是通过以下途径获取的:安全专家对网络系统的测试、黑客攻击案例的分析以及系统管理员对网络系统安全配置的实际经验。漏洞库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决定了漏洞扫描系统的功能,漏洞库应定期修订和更新。 (2)插件技术(功能模块技术) 插件是由脚本语言编写的子程序,扫描程序可以通过调用它来执行漏洞扫描,检测系统中存在的漏洞。插件编写规范化后,用户可以自定义新插件来扩充漏洞扫描软件的功能。这种技术使漏洞扫描软件的升级维护变得相对简单。 三.弱口令 通常帐户包含用户名及对应的口令。当口令使用简单的数字和字母组合时,非常容易被破解,我们称这种口令为弱口令。X-Scan工具中涵盖了很多种弱口令扫描方法,包括FTP、SMTP、SSH、POP3、IMAP、TELNET、WWW等。 为消除弱口令产生的安全隐患,我们需要设置复杂的密码,并养成定期更换密码的良好习惯。复杂的密码包含数字,字母(大写或小写),特殊字符等。例如:123$%^jlcss2008或123$%^JLCSS2008。 四.Microsoft-ds漏洞 Windows系统存在一个拒绝服务漏洞,因为Windows默认开启的microsoft-ds端口(TCP 445)允许远程用户连接。当远程用户发送一个非法的数据包到microsoft-ds端口(TCP 445)时,核心资源被LANMAN服务占用,导致拒绝服务攻击,造成蓝屏。如一个攻击者发送一个连续的10k大小的NULL字串数据流给TCP端口445时,引起的最常见的症状是LANMAN 服务将占用大量的核心内存,计算机发出的“嘀嘀嘀…”的告警声将被声卡驱动无法装载的错误状态所替代,IIS不能为asp的页面服务,作为管理员去重启服务器时,系统将会显示你没有权限关闭或重启计算机。严重的话,以后计算机只要一打开,就会自动消耗100%的CPU资源,根本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而且很难恢复过来 实验步骤 本练习主机A、B为一组,C、D为一组,E、F为一组。 首先使用“快照X”恢复Windows系统环境。 一.开放服务扫描 (1)设置扫描范围 本机进入实验平台,单击工具栏“X-Scan”按钮,启动X-Scan。依次选择菜单栏“设置”|“扫描参数”菜单项,打开扫描参数对话框。在“检测范围”参数中指定扫描IP的范围,在“指定IP范围”输入要检测同组主机域名或IP,也可以对多个IP进行检测,例如“202.0.0.68-202.0.0.160”,这样就对这个网段

网络安全扫描器及漏洞的入侵扫描

单元三网络系统的安全配置与管理 项目五网络安全扫描器及漏洞的入侵扫描 教学目标 1.了解安全扫描的的原理、作用和网络扫描工具X-scan、Superscan的主要原理; 2.熟练掌握X-Scan、Superscan扫描器的使用,实现屏幕监视和控制和远程执行命令; 3.掌握主机入侵方式及基于Unicode漏洞的入侵,提高计算机安全方面的安全隐患意识。 教学要求 1.认真听讲,专心操作, 操作规范,认真记录实验过程,总结操作经验和写好实验报告,在实验中培养严谨科学的实践操作习惯; 2.遵守学校的实验室纪律,注意人身和设备的安全操作,爱护实验设备、及时上缴作业; 3.教学环境: Windows 7以及Windows server2003/2008以上操作系统。 知识要点 1.了解安全扫描的的原理、作用; 2.理解网络扫描工具X-scan、Superscan的主要原理。; 技术要点 1.熟练掌握X-Scan、Superscan扫描器的使用,实现屏幕监视和控制和远程执行命令。 2.掌握主机入侵方式及基于Unicode漏洞的入侵,提高计算机安全方面的安全隐患意识。 技能训练 一.讲授与示范 正确启动计算机,在最后一个磁盘上建立以学号为名的文件夹,从指定的共享文件夹中将“实习指导书”和其他内容复制到该文件夹中。 (一)安全扫描的原理 1.作用 1)自动检测远程或本地主机安全脆弱点的程序; 2)采用模拟攻击的形式对目标可能存在的已知安全漏洞进行逐项检查; 3)并不是一个直接的攻击网络漏洞的程序; 2.功能 发现一个主机和网络的能力;一旦发现一台主机,有发现什么服务正运行在这台主机上的能力;通过测试这些服务,发现这些漏洞的能力。 (二)端口扫描 扫描器主要可分为基于主机的和基于网络的两种。 真正的扫描器是TCP端口扫描器,可以连通TCP/IP端口和服务(比如,Telnet或FTP),并记录目标的回答,搜集到关于目标主机的有用信息。 1.TCP SYN 扫描

实验三 综合扫描及安全评估

实验三综合扫描及安全评估 一、实验目的 通过使用综合扫描及安全评估工具,扫描系统的漏洞并给出安全评估报告,加深对各种网络和系统漏洞的理解,同时,通过系统漏洞的入侵练习,可以增强在网络安全方面的防护意识。 二、实验原理 综合扫描和安全评估工具是一种自动检测系统和网络安全弱点的程序,它是一种主要的网络安全防御技术,与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加密和认证技术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其作用是在发生网络攻击事件前,系统管理员可以利用综合扫描和安全评估工具检测系统和网络配置的缺陷和漏洞,及时发现可被黑客入侵的漏洞隐患和错误配置,给出漏洞的修补方案,使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方案及时进行漏洞的修补。另一方面,综合扫描和安全评估工具也可以被黑客利用,对网络主机进行弱口令扫描、系统漏洞扫描、主机服务扫描等多种方式的扫描,同时采用模拟攻击的手段检测目标主机的通信、服务、Web应用等多方面的安全漏洞,以期找到入侵途径。 综合扫描和安全评估技术的工作原理:首先是获得主机系统在网络服务、版本信息、Web应用等相关信息,然后采用模拟攻击的方法,对目标主机系统进行攻击性的安全漏洞扫描,如测试弱口令等,如果模拟攻击成功,则视为漏洞存在。此外,也可以根据系统事先定义的系统安全漏洞库,对系统可能存在的、已知的安全漏洞逐项进行扫描和检查,按照规则匹配的原则将扫描结果向系统管理员提供周密可靠的安全性分析报告,作为系统和网络安全整体水平的评估依据。 对于系统管理员来说,综合扫描和安全评估工具是最好的帮手,合理的利用这些工具,可以在安全保卫战中做到“有的放矢”,及时发现漏洞并通过下载相关程序的补丁或者更改安全配置来修补漏洞,构筑安全坚固的系统。目前,常用的综合扫描和安全评估工具有很多,比如免费的流光Fluxay、X-Scan、X-way以及功能强大的商业软件:ISS Internet Scanner和ISS Security Scanner、CyberCop Scanner、NetRecon、Web Trends Security Analyzer、SSS(Shadow Security Scanner)、TigerSuite等。 下面将以流光Fluxay5为例,介绍综合扫描和安全评估工具的使用,并进行入侵模拟练习。

操作系统漏洞扫描实验

操作系统漏洞扫描实验 应用场景 网络系统也是非法入侵者主要攻击的目标。开放分布或互连网络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体现在: 一是协议的开放性。TCP/IP 协议不提供安全保证,网络协议的开放性方便了网络互连,同时也为非法入侵者提供了方便。非法入侵者可以冒充合法用户进行破坏,篡改信息,窃取报文内容。 二是因特网主机上有不安全业务,如远程访问。许多数据信息是明文传输,明文传输既提供了方便,也为入侵者提供了窃取条件。入侵者可以利用网络分析工具实时窃取到网络上的各种信息,甚至可以获得主机系统网络设备的超级用户口令,从而轻易地进入系统。 三是因特网连接基于主机上社团的彼此信任,只要侵入一个社团,其他就可能受到攻击。 基于网络的漏洞扫描器包含网络映射(Network Mapping )和端口扫描功能。 我们以基于网络的漏洞扫描器为例,来讨论基于网络的漏洞扫描器。基于网络的漏洞扫描器一般结合了扫描器网络端口扫描功能,常常用来检测目标系统中到底开放了哪些端口,并通过特定系统中提供的相关端口信息,增强了漏洞扫描器的功能。 基于网络的漏洞扫描器,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①漏洞数据库模块:漏洞数据库包含了各种操作系统的各种漏洞信息,以及如何检测漏洞的指令。由于新的漏洞会不断出现,该数据库需要经常更新,以便能够检测到新发现的漏洞。 ②用户配置控制台模块:用户配置控制台与安全管理员进行交互,用来设置要扫描的目标系统,以及扫描哪些漏洞。 ③扫描引擎模块:扫描引擎是扫描器的主要部件。根据用户配置控制台部分的相关设置,扫描引擎组装好相应的数据包,发送到目标系统,将接收到的目标系统的应答数据包,与漏洞数据库中的漏洞特征进行比较,来判断所选择的漏洞是否存在。 ④当前活动的扫描知识库模块:通过查看内存中的配置信息,该模块监控当前活动的扫描,将要扫描的漏洞的相关信息提供给扫描引擎,同时还接收扫描引擎返回的扫描结果。 ⑤结果存储器和报告生成工具:报告生成工具,利用当前活动扫描知识库中存储的扫描结果,生成扫描报告。扫描报告将告诉用户配置控制台设置了哪些选项,根据这些设置,扫描结束后,在哪些目标系统上发现了哪些漏洞。 实验目标 1. 了解常见的可能出现漏洞的操作系统 2. 了解操作系统中常见的漏洞 VM Client VM Server

网络安全措施

电子政务保密管理工作措施 网络时代的到来,就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随着Internet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网络带给大家的优越性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成为了大家所关注的交点。为了认真贯彻执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电子政务保密管理工作应采取措施: 第一章:网络安全性 第二章:保密性与系统管理 第三章:人员培训 第四章:管理制度 第一章:网络安全性 网络安全是一项动态的、整体的系统工程,从技术上来说,网络安全由安全的操作系统、应用系统、防病毒、防火墙、入侵检测、网络监控、实时监控与恢复系统安全扫描等多个安全组件组成,一个单独的组件是无法确保您信息网络的安全性。这就需要硬件与软件相结合来使用才能使得网络安全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第一节:硬件方面 计算机本身的硬件是否稳定可靠,整体性能是否优越。是否有加密设备(比如:热狗),是否有硬件防火墙。这样也为网络安全性进一步的提供了条件。 第二节:软件方面 1.防病毒软件 200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计算机病毒疯狂肆虐的一年,红色代码病毒、尼姆达病毒、求职病毒触动了信息网络脆弱的安全神经,更使部分信息网络用户一度陷入通讯瘫痪的尴尬局面…… 为了免受病毒所造成的损失,建议采用多层的病毒防卫体系。所谓的多层病毒防卫体系,是指在每台PC机上安装单机版反病毒软件,在服务器上安装基于服务器的反病毒软件(比如:瑞星、熊猫卫士、江民等等),在网关上安装基于网关的反病毒软件。因为防止病毒的攻击是每个员工的责任,人人都要做到自己使用的台式机上不受病毒的感染,从而保证整个网络不受病毒的感染。 考虑到病毒在网络中存储、传播、感染的方式各异且途径多种多样,故相应地在构建网络防病毒系统时,应利用全方位的企业防毒产品,实施"层层设防、集中控制、以防为主、防杀结合"的策略。具体而言,就是针对网络中所有可能的病毒攻击设置对应的防毒软件,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毒系统配置,使网络没有薄弱环节成为病毒入侵的缺口。 2.软件防火墙 防火墙技术是重要网络安全技术,其主要作用是在网络入口处检查网络通讯,根据客户设定的安全规则,在保护内部网络安全的前提下,保障内外网络通讯。 在网络出口处安装防火墙后,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进行了有效的隔离,所

漏洞扫描系统的功能

漏洞扫描系统通过对已探测漏洞的修补,可以有效防止黑客攻击行为,防患于未然。漏洞扫描系统通过对网络的扫描,可以了解网络的安全配置和运行的应用服务,及时发现安全漏洞,客观评估网络风险。铱迅漏洞扫描系统,支持主机漏洞扫描、Web漏洞扫描、弱密码扫描等,可提供查询每个扫描任务中,主机的漏洞数量及分类结果等详细信息。 新一代漏洞扫描系统──快速扫描各种漏洞 铱迅漏洞扫描系统(英文:Yxlink Network Vulnerability Scan System,简称:Yxlink NVS),是仅有的支持IP地址段批量反查域名、内网穿透扫描的专业漏洞扫描器,可支持主机漏洞扫描、Web漏洞扫描、弱密码扫描等。 铱迅漏洞扫描系统可以广泛用于扫描数据库、操作系统、邮件系统、Web服务器等平台。通过部署铱迅漏洞扫描系统,快速掌握主机中存在的脆弱点,能够降低与缓解主机中的漏洞造成的威胁与损失。 产品功能 主机漏洞扫描 主机系统上存储、处理和传输各种重要数据,可以说主机的安全问题是Internet安全的核心问题之一,是Internet实现安全性的关键。因此,主机系统的安全防护也是整个安全策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铱迅漏洞扫描系统全面支持各种主机漏洞的检测。 铱迅漏洞扫描系统支持扫描操作系统漏洞、网络设备漏洞、Web服务器漏洞、数据库服务器漏洞、邮件服务器漏洞、DNS漏洞等。 Web漏洞扫描 Web应用程序可以运行于多种操作系统平台,由于网站开发人员在进行编码时,对Web应用的安全性考虑不周,容易引入各种Web漏洞。另外,如果管理员对于安全性重视度不够,不对已知的缺陷进行修补,攻击者能很容易利用Web应用程序漏洞穿透防火墙攻击内网数据库等服务器,造成更大的安全隐患。 铱迅漏洞扫描系统支持检测SQL注入、跨站脚本、木马上传、代码执行、远程本地包含、信息泄露等各种类型的Web漏洞,可第一时间提示管理员,做到防患于未然。 弱密码扫描 弱密码是网络主机系统中一个普遍存在的严重安全隐患,存在弱密码漏洞的计算机一直是黑客青睐的对象,通过此类漏洞,可以轻易地得到服务器的管理员权限,从而威胁网站及数据的安全。

漏洞扫描技术

在计算机安全领域,安全漏洞(SecurityHole)通常又称作脆弱性(vulnerability)。 漏洞的来源漏洞的来源:(1)软件或协议设计时的瑕疵(2)软件或协议实现中的弱点(3)软件本身的瑕疵(4)系统和网络的错误配置 DNS区域传送是一种DNS 服务器的冗余机制。通过该机制,辅DNS服务器能够从其主DNS 服务器更新自己的数据,以便主DNS服务器不可用时,辅DNS服务器能够接替主DNS服务器工作。正常情况下,DNS区域传送操作只对辅DNS服务器开放。然而,当系统管理员配置错误时,将导致任何主机均可请求主DNS服务器提供一个区域数据的拷贝,以至于目标域中所有主机信息泄露. 网络扫描主要分为以下3个阶段:(1)发现目标主机或网络。(2)发现目标后进一步搜集目标信息,包括操作系统类型、运行的服务以及服务软件的版本等。如果目标是一个网络,还可以进一步发现该网络的拓扑结构、路由设备以及各主机的信息。(3)根据搜集到的信息判断或者进一步检测系统是否存在安全漏洞。 网络扫描的主要技术 (1)主机扫描:确定在目标网络上的主机是否可达,同时尽可能多映射目标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利用ICMP 数据包 (2)端口扫描:发现远程主机开放的端口以及服务 (3)操作系统指纹扫描:根据协议栈判别操作系统 发现存活主机方法: ICMP 扫射ping 广播ICMP 非回显ICMP(ICMP时间戳请求允许系统向另一个系统询当前的时间。ICMP地址掩码请求用于无盘系统引导过程中获得自己的子网掩码。) TCP 扫射UDP 扫射 获取信息: (1)端口扫描: 端口扫描就是连接到目标机的TCP 和UDP端口上,确定哪些服务正在运行及服务的版本号,以便发现相应服务程序的漏洞。 (2)TCP connect()扫描: 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connect()系统调用,与每一个感兴趣的目标计算机的端口进行连接。如果目标端口处于侦听状态,那么connect()就能成功;否则,该端口是不能用的,即没有提供服务。 (3)TCP SYN扫描: 辨别接收到的响应是SYN/ACK报文还是RST报文,就能够知道目标的相应端口是出于侦听状态还是关闭状态(RST为关闭)。又叫“半开扫描”,因为它只完成了3次握手过程的一半. (4) TCP ACK扫描: 用来探测防火墙的规则设计。可以确定防火墙是简单的包过滤还是状态检测机制 (5):TCP Fin扫描: 扫描器发送一个FIN数据包 ?如果端口关闭的,则远程主机丢弃该包,并送回一个RST包 ?如果端口处于侦听状态忽略对FIN数据包的回复 ?与系统实现有一定的关系,有的系统不管端口是否打开,都回复RST(windows),但可以区分Unix和Windows (6) TCP XMAS 扫描(7) TCP 空扫描(8) UDP ICMP 端口不可达扫描

实验六 网络安全测试

实验六网络安全测试 实验目的: 实验内容: 由于安全意识不到位及系统配置不够专业,网络服务器和客户端很容易成为网络攻击的目标。为了保证系统和数据的安全,管理员需要及时发现服务器、客户端所存在的安全漏洞,并进行迅速修复。 网络安全扫描工具 TCP端口和UDP端口,就像计算机的多个不同的门,通过任何一个门可到达系统。换句话说,无论攻击方法多么高明,均必须使用TCP或UDP端口。因此,将系统中的危险端口,或者非必要端口关闭,可以再一定程度上保证计算机的安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网络安全扫描工具: 1、TCP和UDP连接测试:netstat 2、网络邻居信息探测工具:nbtstat 3、网络主机扫描:HostScan 4、漏洞检测:X-Scan 5、端口监控工具:Port Reporter 实验步骤: 1、TCP和UDP连接测试:netstat Netstat是windows内置的一个工具,功能非常强大,可以查看本地TCP、ICMP、UDP、IP协议的使用情况,查看系统端口的开放情况,显示活动的TCP 连接、计算机侦听的端口、以太网统计信息、IP路由表、IPV4/IPV6统计信息。步骤1:查看实际网络连接、每个端口的状态,以及路由表的状态信息等。 说明:proto表示协议名称,Local Address表示本地计算机的IP地址和正在使用的端口号。如果不指定-n参数,则会显示IP地址和端口的名称对应的计算机名。如果端口尚未建立,端口会以*号显示。Foreign Address表示连接远程计算机的IP地址和端口号。State表示连接的状态。 步骤2:查看本机活动的连接情况 命令:netstat –a 功能:查看当前系统中所有活动的TCP连接,以及计算机侦听的所有TCP和UDP端口。如图所示。

系统程序漏洞扫描安全评估方案

目录 一、项目概述 0 1.1评估范围 0 1.2评估层次 0 1.3评估方法 0 1.4评估结果 0 1.5风险评估手段 (1) 1.5.1 基于知识的分析方法 (1) 1.5.2 基于模型的分析方法 (1) 1.5.3 定量分析 (2) 1.5.4 定性分析 (3) 1.6评估标准 (3) 二、网拓扑评估 (3) 2.1拓扑合理性分析 (3) 2.2可扩展性分析 (3) 三、网络安全管理机制评估 (4) 3.1调研访谈及数据采集 (4) 3.2网络安全管理机制健全性检查 (5) 3.3网络安全管理机制合理性检查 (5) 3.4网络管理协议分析 (6)

四、脆弱性严重程度评估 (6) 4.1安全漏洞扫描 (6) 4.2人工安全检查 (8) 4.3安全策略评估 (9) 4.4脆弱性识别 (10) 五、网络威胁响应机制评估 (10) 5.1远程渗透测试 (11) 六、网络安全配置均衡性风险评估 (12) 6.1设备配置收集 (12) 6.2检查各项HA配置 (14) 6.3设备日志分析 (15) 七、风险级别认定 (16) 八、项目实施规划 (16) 九、项目阶段 (17) 十、交付的文档及报告 (18) 10.1中间评估文档 (19) 10.2最终报告 (19) 十一、安全评估具体实施内容 (20) 11.1网络架构安全状况评估 (20) 11.1.1 内容描述 (20)

11.1.2 过程任务 (21) 11.1.3 输入指导 (21) 11.1.4 输出成果 (21) 12.2系统安全状态评估 (21) 11.2.1 内容描述 (21) 11.2.2 过程任务 (24) 11.2.3 输入指导 (26) 11.2.4 输出成果 (26) 11.3策略文件安全评估 (26) 11.3.1 内容描述 (26) 11.3.2 过程任务 (27) 12.3.3 输入指导 (28) 12.3.4 输出成果 (28) 11.4最终评估结果 (28)

实验六 综合扫描及安全评估

实验六综合扫描及安全评估 一.实验目的 通过使用综合扫描及安全评估工具,扫描系统的漏洞并给出安全性评估报 告,加深对各种网络和系统漏洞的理解。同时,通过系统漏洞的入侵练习, 可以增强读者在网络安全方面的防护意识。 二.实验原理 端口扫描原理 1.端口扫描向目标主机的TCP/IP服务端口发送探测数据包,并记录目标主机的响应。 通过分析响应来判断服务端口是打开还是关闭,就可以得知端口提供的服务或信息。 2.端口扫描主要有经典的扫描器(全连接)、SYN(半连接)扫描器、秘密扫描等。 3.全连接扫描:扫描主机通过TCP/IP协议的三次握手与目标主机的指定端口建立一 次完整的连接。建立连接成功则响应扫描主机的SYN/ACK连接请求,这一响应表 明目标端口处于监听(打开)的状态。如果目标端口处于关闭状态,则目标主机会 向扫描主机发送RST的响应。 4.半连接(SYN)扫描:若端口扫描没有完成一个完整的TCP连接,在扫描主机和 目标主机的一指定端口建立连接时候只完成了前两次握手,在第三步时,扫描主机 中断了本次连接,使连接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样的端口扫描称为半连接扫描,也 称为间接扫描。 5.TCP FIN(秘密)扫描:扫描方法的思想是关闭的端口会用适当的RST来回复FIN 数据包。另一方面,打开的端口会忽略对FIN数据包的回复。 综合扫描和安全评估技术工作原理 6.获得主机系统在网络服务、版本信息、Web应用等相关信息,然后采用模拟攻击 的方法,对目标主机系统进行攻击性的安全漏洞扫描,如果模拟攻击成功,则视为 漏洞存在。最后根据检测结果向系统管理员提供周密可靠的安全性分析报告。 常见的TCP端口如下: 常见的UDP端口如下:

网络安全扫描技术概述

网络安全扫描技术概述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信息技术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当今社会高度的计算机化信息资源对任何人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变得极有价值。不管是存储在工作站中、服务器里还是流通于互联网上的信息都已转变成为一个关系事业成败关键的策略点,这就使得保证信息的安全变得格外重要。然而,随着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入侵行为日益严重,因此,网络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安全扫描技术是一类重要的网络安全技术。安全扫描技术与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互相配合,能够有效提高网络的安全性。通过对网络的扫描,网络管理员可以了解网络的安全配置和运行的应用服务,及时发现安全漏洞,客观评估网络风险等级。网络管理员可以根据扫描的结果更正网络安全漏洞和系统中的错误配置,在黑客攻击前进行防范。如果说防火墙和网络监控系统是被动的防御手段,那么安全扫描就是一种主动的防范措施,可以有效避免黑客攻击行为,做到防患于未然。 网络安全扫描技术是计算机安全扫描技术的主要分类之一。网络安全扫描技术主要针对系统中不合适的设置脆弱的口令,以及针对其它同安全规则抵触的对象进行检查等。 网络安全扫描技术是一种基于Internet远程检测目标网络或本地主机安全性脆弱点的技术。通过网络安全扫描,系统管理员能够发现所维护的Web服务器的各种TCP/IP端口的分配、开放的服务、Web服务软件版本和这些服务及软件呈现在Internet上的安全漏洞。网络安全扫描技术也是采用积极的、非破坏性的办法来检验系统是否有可能被攻击崩溃。它利用了一系列的脚本模拟对系统进行攻击的行为,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这种技术通常被用来进行模拟攻击实验和安全审计。网络安全扫描技术与防火墙、安全监控系统互相配合就能够为网络提供很高的安全性。 一次完整的网络安全扫描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发现目标主机或网络。 第二阶段:发现目标后进一步搜集目标信息,包括操作系统类型、运行的服务以及服务软件的版本等。如果目标是一个网络,还可以进一步发现该网络的拓扑结构、路由设备以及各主机的信息。 第三阶段:根据搜集到的信息判断或者进一步测试系统是否存在安全漏洞。 网络安全扫描技术包括有PING扫射(Ping sweeP)、操作系统探测(Operating system identification)、如何探测访问控制规则(firewalking)、端口扫描(Port scan)以及漏洞扫描(vulnerability scan)等。这些技术在网络安全扫描的三个阶段中各有体现。 PING扫射用于网络安全扫描的第一阶段,可以帮助我们识别系统是否处于活动状态。操作系统探测、如何探测访问控制规则和端口扫描用于网络安全扫描的第二阶段,其中操作系统探测顾名思义就是对目标主机运行的操作系统进行识别;如何探测访问控制规则用于获取被防火墙保护的远端网络的资料;而端口扫描是通过与目标系统的TCP/IP端口连接,并查看该系统处于监听或运行状态的服务。网络安全扫描第三阶段采用的漏洞扫描通常是在端口扫描的基础上,对得到的信息进行相关处理,进而检测出目标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 网络安全扫描技术的两大核心技术就是端口扫描技术与漏洞扫描技术,这两种技术广泛运用于当前较成熟的网络扫描器中,如著名的Nmap和Nessus就是利用了这两种技术。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技术的原理。 端口扫描技术原理: 一个端口就是一个潜在的通信通道,也就是一个入侵通道。对目标计算机进行端口扫描,能得到许多有用的信息,从而发现系统的安全漏洞。它使系统用户了解系统目前向外界提供了哪些服务,从而为系统用户管理网络提供了一种手段。 端口扫描向目标主机的TCP/IP服务端口发送探测数据包,并记录目标主机的响应。通过分析响应来判断服务端口是打开还是关闭,就可以得知端口提供的服务或信息。端口扫描也可以通过捕获

WEB漏洞检测与评估系统实施方案

WEB漏洞检测与评估系统实施方案 一、背景 WEB网站是互联网上最为丰富的资源呈现形式,由于其访问简单、拓展性好等优点,目前在资讯、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企业管理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WEB网站也面临着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安全威胁,操作系统、通信协议、服务发布程序和编程语言等无不存在大量安全漏洞。根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最新监测分析报告的发布,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引发各方关注:“1月4日至10日,境内被篡改政府网站数量为178个,与前一周相比大幅增长409%,其占境内被篡改网站总数的比例也大幅增长为31%。”不仅政府网站,近年来各种Web网站攻击事件也是频频发生,网站SQL注入,网页被篡改、信息失窃、甚至被利用成传播木马的载体---Web安全威胁形势日益严峻。 Web网站的安全事件频频发生,究其根源,关键原因有二:一是Web网站自身存在技术上的安全漏洞和安全隐患;二是相关的防护设备和防护手段欠缺。Web网站的体系架构一般分为三层,底层是操作系统,中间层是Web服务程序、数据库服务等通用组件,上层是内容和业务相关的网页程序。这三层架构中任何一层出现了安全问题都会导致整个Web网站受到威胁,而这三层架构中任何一层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安全漏洞,底层的操作系统(不管是Windows还是Linux)都不时会有黑客可以远程利用的安全漏洞被发现和公布;中间层的Web服务器(IIS或Apache等)、ASP、PHP等也常会有漏洞爆出;上

层的网页程序有SQL注入漏洞、跨站脚本漏洞等Web相关的漏洞。另一方面,目前很多Web网站的防护设备和防护手段不够完善,虽然大部分网站都部署了防火墙,但针对Web网站漏洞的攻击都是应用层的攻击,都可以通过80端口完成,所以防火墙对这类攻击也是无能为力,另外,有些网站除了部署防火墙外还部署了IDS/IPS,但同样都存在有大量误报情况,导致检测精度有限,为此,攻击性测试成为发现和解决WEB安全问题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手段。 WEB漏洞检测与评估是通过模拟恶意黑客的攻击方法,来评估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的一种方法。这个过程包括对系统的任何弱点、技术缺陷或漏洞的主动分析,这个分析是从一个攻击者可能存在的位置来进行的,并且从这个位置有条件主动利用安全漏洞。WEB漏洞检测与评估系统是作为WEB检测的专用系统,用于发现操作系统和任何网络服务,并检查这些网络服务有无漏洞。 二、概述 WEB漏洞检测与评估系统是集基本信息扫描、操作系统指纹扫描、开放服务扫描、OS漏洞扫描、WEB漏洞扫描于一体的专业自动化扫描系统,并通过扫描插件、知识库和检测结果的可拓展对其检测能力进行扩充,为实施攻击性测试对WEB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深入的、彻底的风险评估和参数获取,全面获得目标系统的基本信息、漏洞信息、服务信息等。 三、系统部署与使用

网络信息安全 渗透测试

重庆交通大学 课程结业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实验项目名称:渗透测试 实验项目性质:设计性 实验所属课程:网络信息安全 实验室(中心):软件实验室 指导教师: 实验完成时间:2016 年 6 月30 日

一、概述 网络渗透测试就是利用所有的手段进行测试,发现和挖掘系统中存在的漏洞,然后撰写渗透测试报告,将其提供给客户;客户根据渗透人员提供的渗透测试报告对系统存在漏洞和问题的地方进行修复和修补。渗透测试是通过模拟恶意黑客的攻击方法,来评估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的一种评估方法。渗透测试与其它评估方法不同,通常的评估方法是根据已知信息资源或其它被评估对象,去发现所有相关的安全问题。渗透测试是根据已知可利用的安全漏洞,去发现是否存在相应的信息资源。 应网络信息安全课程结课要求,于2016年5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MobaXterm 和kail平台进行了活动主机和活动端口扫描以及漏洞扫描,最后汇总得到了该分析报告。 二、实验目的 ①熟悉kali 平台和MobaXterm; ②熟悉信息收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③了解kali 平台下活动主机和端口扫描的方法; ④了解漏洞扫描的过程; 三、渗透测试范围 此次渗透测试的对象为:10.1.74.114---Metasploitable2 Linux。 四、本次分析工具介绍 本次测试主要用到了MobaXterm、Nmap、Nessus和kali. MobaXterm是远程计算的终极工具箱。本次在MobaXterm上运行了10.1.74.111(用户名和密码是root:toor)和10.1.74.114(渗透对象,用户名和密码:msfadmin:msfadmin)。 如果在虚拟机里运行kali,首先需要安装好虚拟机,然后下载安装好渗透环境kail,然后下载安装渗透对象(Metasploitable2 Linux)。 Kali Linux预装了许多渗透测试软件,包括nmap(端口扫描器)、Wireshark(数据包分

网络安全第一次实验

《网络安全》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实验序号:01 实验项目名称:网络安全实验

Protocol)是一个多通道(multi-channel)的协议,让客户端连上服务器。 Windows 在处理某些RDP报文时Terminal Server 存在错误,可被利用造成服务停止响应。 9、MS08067利用方法:MS08-067远程溢出漏洞的原因是由于Windows系统中RPC存在 缺陷造成的,Windows系统的Server服务在处理特制RPC请求时存在缓冲区溢出漏洞,远程攻击者可以通过发送恶意的RPC请求触发这个溢出,如果受影响的系统收到了特制伪造的RPC请求,可能允许远程执行代码,导致完全入侵用户系统,以SYSTEM权限执行任意指令并获取数据,并获取对该系统的控制权,造成系统失窃及系统崩溃等严重问题。 二、实验设备(环境)及要求 实验环境:Windows 2003虚拟机,Linux虚拟机。 实验工具: 1.C:\实验工具集\02主机安全\01信息收集 2.C:\实验工具集\02主机安全\01信息收集 3.C:\实验工具集\01_WEB安全\01_web扫描技术\ 4.C:\实验工具集\01_WEB安全\01_web扫描技术\ 5.C:\实验工具集\01_WEB安全\01_web扫描技术\ 6.C:\实验工具集\06网络与无线安全\02嗅探与欺骗 7.3台靶机ip分别为192.168.1.3,192.168.1.4,攻击机为192.168.1.2、192.168.1.4搭建了ftp服务器,账户为:administrator,密码为Simplexue123、192.168.1.4配置了 dns 服务;软件:cain; 8.Linux虚拟机; 9.C:\toos\ MS08067利用方法。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实验一(nmap端口扫描): 打开zenmap GUI,创建一个扫描窗口,输入地址192.168.1.3,选择扫描方式regular scan,点击扫描,如图。

实验2 网络扫描及安全评估实验

HUNAN UNIVERSITY 《信息安全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二网络扫描及安全评估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网络端口扫描器的使用方法,熟悉常见端口和其对应的服务程序,掌握发现系统漏洞的方法。

●掌握综合扫描及安全评估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进行简单系统漏洞入侵的方法,了解常 见的网络和系统漏洞以及其安全防护方法。 二、实验原理 ●端口扫描原理 ●端口扫描向目标主机的TCP/IP服务端口发送探测数据包,并记录目标主机的响应。 通过分析响应来判断服务端口是打开还是关闭,就可以得知端口提供的服务或信 息。 ●端口扫描主要有经典的扫描器(全连接)、SYN(半连接)扫描器、秘密扫描等。 ●全连接扫描:扫描主机通过TCP/IP协议的三次握手与目标主机的指定端口建立一 次完整的连接。建立连接成功则响应扫描主机的SYN/ACK连接请求,这一响应表明 目标端口处于监听(打开)的状态。如果目标端口处于关闭状态,则目标主机会向 扫描主机发送RST的响应。 ●半连接(SYN)扫描:若端口扫描没有完成一个完整的TCP连接,在扫描主机和目 标主机的一指定端口建立连接时候只完成了前两次握手,在第三步时,扫描主机中 断了本次连接,使连接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样的端口扫描称为半连接扫描,也称 为间接扫描。 ●TCP FIN(秘密)扫描:扫描方法的思想是关闭的端口会用适当的RST来回复FIN 数据包。另一方面,打开的端口会忽略对FIN数据包的回复。 ●综合扫描和安全评估技术工作原理 ●获得主机系统在网络服务、版本信息、Web应用等相关信息,然后采用模拟攻击的 方法,对目标主机系统进行攻击性的安全漏洞扫描,如果模拟攻击成功,则视为漏 洞存在。最后根据检测结果向系统管理员提供周密可靠的安全性分析报告。 ●常见的TCP端口如下: 服务名称端口号说明 FTP 21 文件传输服务 TELNET 23 远程登录服务 HTTP 80 网页浏览服务 POP3 110 邮件服务 SMTP 25 简单邮件传输服务 SOCKS 1080 代理服务 ●常见的UDP端口如下: 服务名称端口号说明 RPC 111 远程调用 SNMP 161 简单网络管理 TFTP 69 简单文件传输 DNS 53 域名解析服务 三、实验环境

网站安全评估

网站安全评估文档(一) 二十一世纪是网络的时代,网络已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网站通过网络这个枢纽密切的联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也通过各种各样的网站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因此,网站的安全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然而网络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比如:COOKIE中毒,应用程序缓冲溢出,跨站脚本攻击,已知安全漏洞,强行浏览问题,参数篡改攻击等等,无时无刻不让使用者提心吊胆。 也许有的人说,我的系统是有防火墙保护的。防火墙是有访问过滤机制,但是还是无法应对许多恶意行为。虽然它可以设置访客名单,可以把恶意访问排除在外,但是如何鉴别恶意还是善意访问还是个问题。访问如果一旦被允许,后面的安全问题就不是防火墙能够解决的了。又比如,人们往往认为,网站使用了SSL加密就很安全了,网站起用SSL加密后,表明网站发送和接受的信息都经过了加密处理,但是SSL无法保障存储在网站里面的信息的安全。还有就是认为漏洞扫描工具没有发现任何问题网站就很安全。漏洞工具生成一些特殊的访问请求,发送给网站,在获取网站的响应信息后进行分析。但是它能够查找一些明显的网络安全漏洞,但是却没有办法对网站的应用程序进行检测,更别说查找程序中的漏洞了。因此,要使网站安全并不是只做表面的保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国内的网站一般都采用ASP+ACCESS或者SQL的数据库后台,所以SQL注入就成了网站攻击最常见的一种方法。SQL注入是从正常的WWW端口访问,表面上看和一般的WEB页面访问没什么区别,所以防火墙都不会对SQL注入发出警报,如果管理员没有看IIS日志的习惯,可能被入侵了还不会发觉。在判断出可以SQL 注入后,就可以通过工具(比如啊D SQL TOOLS)猜他的数据库名之类的信息了。当然,也可以用抓包的方法来获取网站的相关信息。 现在,,许多黑客甚至可以突破SSL加密和各种防火墙,攻入WEB网站的内部获取信息。他们可以仅借浏览器和几个技巧,既套取WEB网站的保密信息。一旦你的网站遭受了恶意攻击,那连哭都来不及了。 因此提高网站的安全性,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了。下面就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相关的安全问题。 一、硬件环节。 从硬件的角度来提高网站的安全性有很多中办法,例如:不允许局域网内部私自介入外网,采用隔离网闸和放火墙,不允许接入层交换机直接连接到核心服务器等手段,都是从硬件的角度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提到网络安全人们所想到的都是软件漏洞。但随着技术和市场的发展,硬件安全正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 以硬件为主的安全系统将比采用安全防护软件更不容易受到黑客入侵。若软件和硬件安全系统同使用,将使电脑使用者的资料获得更好的保护。在圈内,微软近日除了炫耀Longhorn操作系统之外,还首次展示了受到密切关注的新一代安全计算基准(NGSCB)的安全技术代码,这一技术先前被称为“Palladium”。NGSCB是在一台PC内部创建第二种操作环境的硬件和软件的总合,这一环境旨在保护系统免遭恶意代码入侵。作为这一保护的一部分,NGSCB可以提供应用程序、附带硬件、内存以及存储器之间安全的连接。在Palladium构想中,把用于认证和加密的密钥基本信息作为硬件预先嵌入个人电脑。购买支持Palladium的个人电脑时,个人电脑独有的加密密钥就会被写入到这枚硬件芯片上。通过这个加密密钥,支持Palladium的OS可对运行于其上的程序进行认证,并

漏洞扫描系统有哪些

漏洞扫描系统有哪些?随着科技网络的发展,很多计算机类的企业都会生产漏洞扫描系统,及时发现网站的问题,来维护网站的安全。那漏洞扫描系统有哪些呢?像华为、H3C、铱迅等企业都有生产出比较好的漏洞扫描系统。下面就带大家简单的了解一下漏洞扫描系统的功能。 这里以市面上比较普遍的铱迅科技推出的漏洞扫描系统为例。 产品功能: 与入侵检测/入侵防御系统等被动防御手段相比,漏洞扫描是一种主动的探测方法,通过对已探测漏洞的修补,可以有效防止黑客攻击行为,防患于未然。通过对网络的扫描,可以了解网络的安全配置和运行的应用服务,及时发现安全漏洞,客观评估网络风险。 铱迅漏洞扫描系统,支持主机漏洞扫描、Web漏洞扫描、弱密码扫描等,可提供查询每个扫描任务中,主机的漏洞数量及分类结果等详细信息。 与入侵检测/防御系统等被动防御手段相比,漏洞扫描是一种主动的防范措施,可以有效避免黑客攻击行为,防患于未然。通过对网络的扫描,可以了解网络的安全配置和运行的应用服务,及时发现安全漏洞,客观评估网络风险等级。 1、主机漏洞扫描 主机系统上存储、处理和传输各种重要数据,可以说主机的安全问题是Internet安全的核心问题之一,是Internet实现安全性的关键。因此,主机系统的安全防护也是整个安全策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铱迅漏洞扫描系统支持主机漏洞的检测。 铱迅漏洞扫描系统支持扫描缓冲区溢出漏洞、网络设备漏洞、WEB服务器漏洞、数据库服务器漏洞、邮件服务器漏洞、DNS漏洞、系统漏洞等。 2、Web漏洞扫描 Web应用程序可以运行于多种操作系统平台,由于网站开发人员在进行编码时,对于Web应用的安全性考虑不周到,容易留下Web漏洞。另外,如果管理员对于安全性重视

网络安全技术漏洞扫描

网络安全技术漏洞扫描 1 引言 网洛扫瞄,是基于Internetde、探测远端网洛或主机信息de一种技术,也是保证系统和网洛安全必不可少de一种手段。主机扫瞄,是指对计算机主机或者其它网洛设备进行安全性检测,以找出安全隐患和系统漏洞。总体而言,网洛扫瞄和主机扫瞄都可归入漏洞扫瞄一类。漏洞扫瞄本质上是一把双刃剑:黑客利用它来寻找对网洛或系统发起攻击de途径,而系统管理员则利用它来有效防范黑客入侵。通过漏洞扫瞄,扫瞄者能够发现远端网洛或主机de配置信息、TCP/UDP端口de分配、提供de网洛服务、服务器de具体信息等。 2 漏洞扫瞄原理 漏洞扫瞄可以划分为ping扫瞄、端口扫瞄、OS探测、脆弱点探测、防火墙扫瞄五种主要技术,每种技术实现de目标和运用de原理各不相同。按照 TCP/IP 协议簇de结构,ping扫瞄工作在互联网洛层:端口扫瞄、防火墙探测工作在传输层;0S探测、脆弱点探测工作在互联网洛层、传输层、应用层。 ping扫瞄确定目标主机deIP地址,端口扫瞄探测目标主机所开放de端口,然后基于端口扫瞄de结果,进行OS探测和脆弱点扫瞄。 2.1 Ping扫瞄 ping扫瞄是指侦测主机IP地址de扫瞄。ping扫瞄de目de,就是确认目标主机deTCP/IP网洛是否联通,即扫瞄deIP地址是否分配了主机。对没有任何预知信息de黑客而言,ping扫瞄是进行漏洞扫瞄及入侵de第一步;对已经了解网洛整体IP划分de网洛安全人员来讲,也可以借助 ping扫瞄,对主机deIP 分配有一个精确de定位。大体上,ping扫瞄是基于ICMP协议de。其主要思想,

就是构造一个ICMP包,发送给目标主机,从得到de响应来进行判断。根据构造ICMP包de不同,分为ECH0扫瞄和non—ECHO扫瞄两种。 2.1.1 ECH0扫瞄 向目标IP地址发送一个ICMP ECHOREQUEST(ICMP type 8)de包,等待是否收至UICMP ECHO REPLY(ICMP type 0)。如果收到了ICMP ECHO REPLY,就表示目标IP上存在主机,否则就说明没有主机。值得注意de是,如果目标网洛上de防火墙配置为阻止ICMP ECH0流量,ECH0扫瞄不能真实反映目标IP上是否存在主机。 此外,如果向广播地址发送ICMPECHO REQUEST,网洛中deunix主机会响应该请求,而windows主机不会生成响应,这也可以用来进行OS探测。 2.1.2 non-ECH0扫瞄 向目deIP地址发送一个ICMP TIMESTAMP REQUEST(ICMP type l3),或ICMP ADDRESS MASK REQUEST (ICMP type l7)de包,根据是否收到响应,可以确定目de主机是否存在。当目标网洛上de防火墙配置为阻止ICMP ECH0流量时,则可以用non.ECH0扫瞄来进行主机探测。 2.2端口扫瞄 端口扫瞄用来探测主机所开放de端口。端口扫瞄通常只做最简单de端口联通性测试,不做进一步de数据分析,因此比较适合进行大范围de扫瞄:对指定IP地址进行某个端口值段de扫瞄,或者指定端口值对某个IP地址段进行扫瞄。根据端口扫瞄使用de协议,分为TCP扫瞄和UDP扫瞄。 2.2.1 TCP扫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