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考试考点

名词解释:
1.美国式道路:
用革命的方式,坚决废除封建关系,夺取地主土地。用资本主义农场经营方法,发展农业经济,这是一条进步而有利农民的道路。(另:在没有封建束缚的条件下,由小农经济的分化而自由发展为资本主义农场。这是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种典型,列宁称这种道路为"美国式道路"。)


2.普鲁士式道路:
资产阶级革命后,没有彻底解决土地问题。封建地主的土地占有制原封未动,随着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地主才使旧有的封建关系慢慢地适合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另:是封建地主经济逐渐过渡到资产阶级-地主经济的改良道路。列宁讲"中世纪的土地占有关系不是一下子被消灭掉,而是慢慢地适应资本主义。因此资本主义长期保存着半封建的特征。")


3.民主革命:
争取民主权利,有民众参加的革命。

4.民族革命:
带有民族独立性质的革命。

5.政治革命:
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夺权斗争。
政治革命有三大浪潮:
①. 英国革命到法国革命,中间经过美国革命。
②. 48年革命。
这些革命包括:西班牙革命1820-1823、意大利革命1820-1821、法国革命1830年7月革命、比利时1830年8月革命等。
③19世纪50-60年代的欧洲革命改革运动,民族民主运动。
意大利统一中,加里波第统一南部意大利是革命。此外还有:德国统一运动、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


6.思想文化革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解放运动。
在欧美历史上有三个大运动:14-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1493-1520)。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1520--1529)。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这个发展过程代表着资产阶级思想解放的三个大的阶段。


7.经济革命: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变革。
标志是生产关系的变革:由封建的生产关系转变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包括两部分内容:农业革命、工业革命。
(1)农业革命:在农业上,废除封建生产关系,建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方式:是通过革命和改革完成的。
农业上有三条道路:英国圈地运动、美国式道路、普鲁士式道路。
(2)工业革命:在工业上,把封建行会生产变为大机器生产。方式:是通过工业革命。它不仅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的革命,也是社会关系的革命。
工业革命的方式道路也不一样,各有特点。
英国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30-40年代
法国工业革命:18世纪80年代-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
美国工业革命:18世纪90年代-19世纪50年代(70年代末)
德国工业革命

:19世纪30年代-19世纪70年代
俄国工业革命:19世纪30年代-19世纪90年代
日本工业革命:19世纪60年代-19世纪末

工业革命与农业革命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促进的关系。
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劳动市场、原料。工业革命为农业提供了技术。
工农业革命之间,还有:商业革命、市场革命、贸易中心的转移。


8."商品进军":
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除了继续使用17-18世纪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直接对外掠夺手段外,而更多地采取了,以工业资本为基础的"商品进军"的形式。输出商品和掠夺原料,是这个时期,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的主要侵略方式和特点。西方利用廉价的商品和炮舰冲破了闭关自守的亚洲各国大门。
在商品进军情况下,亚洲、非洲国家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变化在以下四个方面:
(1) 旧的自给自足的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商品货币进一步发展起来。
(2) 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破坏了村舍。
(3) 农民的破产,出现了无产者群众和大批雇佣劳动力。
(4) 亚非商品货币资本进一步发展,对资本主义发展是有利的,使封建关系进一步瓦解,给资本主义关系发展,提供了有利前提。
值得指出的是,殖民侵略对亚洲、非洲资本主义发展是有利的,这只是一方面。但是殖民者"商品进军",并不是要使亚洲非洲发展资本主义、它只是客观上起到了扫清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作用。

9."清教运动":
由于加尔文教信奉者主张"纯洁"教会,清除国教中的天主教影响,故称"清教";信仰者被称作"清教徒";由于他们参加了反对国王和教会的运动,故称"清教运动"。


10.马斯顿草原战役:
查理一世挑起内战后,克伦威尔组织了一支以农民为主的骑兵,这支队伍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历次战斗中所向披靡,被誉为"铁骑军"。内战之初,国会军一再失利。1644年7月在约克城西的马斯顿草原上,议会军和王家军突然遭遇。克伦威尔指挥议会军不到两个小时就击溃了王家军,取得了第一次大捷。
克伦威尔指挥的骑兵在马斯顿草原取得大捷是国会军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11.《大抗议书》: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初期,长期国会于1640年12月向国王查理一世提出的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文件。
内容:列举国王暴政,要求工商业自由,承认长老派,成立对国会负责的政府。
目标:把英国改造成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君主立宪国家。
《大抗议书》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初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治纲领。


12.《人民公约》:
1

647年10月,平等派颁布《人民公约》
内容:废除国王,取消上院,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国。以后进行选举时,全国的选区要按照居民人口的多少重新分配。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应属于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下院。人民应享有信仰自由,任何权力也不能进行干涉。


13.《权利宣言》:
1689年10月,议会通过了"权利宣言"并制订为法律,是为"权利法案"。
内容:没有国会同意,国王无权停止法律或取消其中的条款;国王无权征税和征募军队;公民有请愿自由,国会议员有言论自由;国会必须每年召开,国王要遵守国会的法律,国内外一切大事都要经过国会同意。
意义:限制了王权,保障了国会权益,标志着英国议会制度的确立。


14.约翰·洛克:
英国最早的启蒙思想家。主要著作有《论宽容异教徒的通讯》、《政府论两篇》、《人类智论》。
主要内容:
①批判了"君权神授",这就为资产阶级政权奠定基础。财产是天赋人权最重要的权力,不能受到侵犯,成立国家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私有财产。
②在国家权力方面主张分权。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和联盟权(外交权)属于君主。
③主张信仰自由,宽容异教,反对教会专制和政教合一,倡导教会和国家分离。
评价:这些对欧洲近代宗教信仰自由观念产生巨大的历史影响,也为资产阶级争取思想解放,摆脱宗教的精神枷锁提供了武器。洛克的思想为1688年政变和立宪君主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后来的欧美革命做了理论准备。


15.长老派:
英国清教徒中的一派,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
主张设立长老管理教会;初期不脱离国教,只要求国教进行加尔文教化的改革。后发展成为英国长老会。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该派在长期国会中是代表大资产阶级和上层新贵族利益的温和派,主张与国王妥协。一度是长期国会中的多数派后被独立派清洗出英国国会。

16.独立派:
英国清教徒中的一派,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
主张宗教政体独立于国家政权和国教之外,不受任何上级教会和长老的控制。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曾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中小贵族的利益。


17.掘地派运动:
代表无地和少地农民利益的最激进派别。反对地主和私有制,主张以和平方式实现农民理想,使人人有土地,人人有劳动权,平等分配土地,实行公有制。领袖是温斯坦莱。
后克伦威尔以侵犯私人财产为由镇压了掘地派。


18.平等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小资产阶级民主派。
由于民众未从战争中取得好处,而且一些战争

费用转嫁给民众加重了负担,还使工商业受到破坏,引起手工业者的不满,于是在士兵们中出现了"平等派", 领袖是里尔本。
政治要求:取消一切封建特权,给人民以选举权;实行信仰自由和商业自由,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政治纲领是《人民公约》。
平等派在人民群众和新模范军中有广泛的影响,后被克伦威尔镇压。


19.布列达宣言:
1660年军官蒙克与在逃的法国国王查理一世的儿子达成协议,同意帮助他复辟,签订了"布列达宣言"。
内容:①大赦一切革命的参与者;
②实行宗教信仰自由;
③对革命期间所发生的土地财产上的变动予以保障;
④补发蒙克军队的军饷。
《布列达宣言》签署以后,蒙克帮助查理一世的儿子回到英国,称"查理二世",开始复辟统治。


20."光荣革命":
1688年英国国会推翻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的政变。国王詹姆士二世企图借助法国恢复天主教会和专制统治,与国会发生冲突。1689年国会宣布威廉及其妻玛丽二世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并制定《权利法案》限制王权,巩固国会的权力,确立君主立宪制。由于这次政变不曾发生大规模内战,称为"光荣革命"。


21.本杰明·富兰克林:
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民主主义者,科学家。1731年在费城建立美洲第一个公共图书馆,1751年襄助创办宾夕法尼亚大学。独立战争时参加反英斗争,当选为第二届大陆会议代表,并参加起草《独立宣言》。1787年为制宪会议代表,主张废除奴隶制度。

22.托马斯·潘恩: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政论家,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和启蒙学者。1176年发表《常识》小册子,号召殖民地反抗英国统治,并参加北美独立战争。1787年参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著有《人权论》、《理性时代》等。


23.乔治·华盛顿:
美利坚合众国的奠基人之一,第一任总统。第一和第二届大陆会议代表。1775年北美独立战争爆发,任十三州起义部队总司令,直至胜利。1787年主持费城会议,制定联邦宪法。1780年当选为总统。


24.萨拉托加战役:
1777年,英国新近从德意志召募的一支雇佣军到加拿大,其实力大大加强。为了速战速决,这年九月,英军在柏高英率领下自加拿大出击向南进攻,企图与另外两路英军共同包围新英格兰,切断大陆军与新英格兰的联系。在遭到美国民兵的迎头痛击后,既得不到另外两路英军的配合,也不能继续前进。10月,民兵们一举把陷入困境的柏高英部包围于纽约州的萨拉托加,并形成人数上四比一的优势。柏高英弹尽援绝,走投无路,被迫于1777年10

月17日向美军投降。
萨拉托加大捷是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不仅增强了美国人民争取胜利的信心,也为美国人民抗美斗争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从此美国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25.列克星顿枪声:
1775年4月18日晚,英国殖民军准备偷袭北美波士顿西北郊来克星顿和康科德两地民兵的秘密火药库。当地民兵事先得到消息,就立即武装起来,埋伏于各个交通要道。4月19日拂晓,当英军到达莱克星顿时,民兵立即从各处向英军射击。一部分英军继续向康科德前进,但同样遭到民兵们的袭击。
这是北美人民的武装力量第一次与英国正规军交锋,它揭开了北美人民反英战争的序幕。


26.邦联条例:
在1776年宣布独立后不久,大陆会议就着手起草全国宪法--《邦联条例》。按照这部宪法,成立起来的美国俨然是由13个独立国家组成的松懈的国际同盟。按《邦联条例》成立起来的美国国家组织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各州保留了很大的独立性。第二,中央最高机构是一院制的邦联国会,每州选出代表2至7人组成;中央不设置国家元首,只是在国会下面设立一个诸州委员会,在国会休会时管理经常性事务。第三,中央权力极小。
《邦联条例》在1777年11月15日由大陆会议通过,1781年才开始实施。


27.印花税法:
英国向北美殖民地直接征收印花税的法令。
1765年开征此税,规定在北美殖民地的所有商业单据、法律文书、报刊、书籍、证件等及各类印刷品都必须贴有"税资付讫"的印花。这一经济掠夺行径是激起北美人民反英抗税高潮的主要原因。次年3月该法废止,但英国仍宣布国会有权在帝国范围内直接征税。


28.波士顿倾茶事件:
波士顿居民为乐反对殖民地茶税和东印度公司对于茶叶贸易的垄断,于1773年12月16日举行集会抗议,当夜又将港内英船上的茶叶倾入海中,从此英国和北美殖民地间公开的冲突日益扩大。


29.谢司起义:
1786-1787间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农民起义。领导者为贫农出身、参加过独立战争的军人谢司。起义者要求分配土地,取消一切公司债务和惩罚穷人的法庭。1787年为政府军队所镇压。


30.启蒙运动:
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前,法国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家如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人所进行的思想、文化教育活动。其特点是对当时的教会权威和封建制度采取怀疑或反对的态度,把"理性"推崇为思想和行动的基础。哲学上大致同意培根和洛克的经验论学说,倾向自然神论或无神论。政治上主张开明专制制度或民主政体。


31.孟德斯鸠:

启蒙思想家,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代表作有《波斯人信札》和《法的精神》。主要思想是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提出了三权分立的思想,即立法、行政、司法分权。


32.卢梭:
启蒙思想家,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代表作有《社会契约论》和《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原因》。他主张小资产阶级的平均主义,均衡贫富,实行小私有制。
政治学说的核心是主权在民,人民主权不可侵犯。反对封建专制的主权,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这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对法国革命产生了很大影响。


33.网球场宣言: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第三等级代表在三级会议会场附近网球场所作的宣誓。
1789年在凡尔赛召开三级会议,第三等级单独开会,成立国民大会,代表法国全体国民。法王路易十六因不认可国民大会,封闭会场,国民大会会场迁到网球场,发表《网球场宣言》,宣誓在宪法未制定以前绝不解散国民大会。国王被迫同意召开国民大会。
这是第三等级对法国国王斗争的一大胜利。
34.《人权宣言》:
1789年8月26日,制宪会议通过《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即《人权宣言》。它是法国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是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情况下提出的保障资产阶级权利的工具。
它以孟德斯鸠、卢梭等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为理论基础,宣布自由、财产、安全以及反抗压迫是"天赋人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确认"主权在民"等资产阶级民主的基本原则。
《人权宣言》是革命的产物,灌输了人权和法制,在整个欧洲大陆还是封建统治的情况对反封建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它打上了资产阶级的烙印,是保护资产阶级私有财产的工具。


35.穿袍贵族:
属于法国三大等级中的第二等级贵族,是资产阶级贵族化的一部分人。他们拥有不交税的财政特权,可以垄断军队,极端轻视工商业活动,特别顽固,是一个没有分化的政体。


36.《霞不列法》:
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制宪会议通过的反劳工发律。
它禁止工人罢工,宣布一切工人结社是"反对自由的犯罪行为",将处以罚款和剥夺选举权一年的惩罚。《霞不列法》用国家警察权,把劳动与资本间的斗争,限制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范围内


37.忿激派:
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代表城乡贫民利益的革命左派。
主张限制财产,实行社会平等;进一步从根本上改善民众生活,实行财产分配;继续革命。
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为维护财产的私有制而不能完全放弃资产阶级的立

场,于是镇压了忿激派,标志着雅各宾派与下层群众的联盟开始破裂。


38.罗伯斯庇尔:
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的首领,1791年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导人物。
1792年8月10日革命后,坚决要求废黜路易十六,建立革命法庭,召开国民公会。领导了1793年反对吉伦特派的起义,成为雅各宾派专政的主要领导人。1793─1794年革命面临严重危机,他依靠巴黎革命群众实行了革命措施,挽救了革命。1794年革命形势已基本稳定实行恐怖政策,并于1794年先后镇压了丹东派和埃贝尔派,1794年国民公会中反罗伯斯庇尔的力量联合发动热月政变,推翻雅各宾派专政,处死了罗伯斯庇尔。

39.瓦尔密战役:
法军战胜普奥联军的重要战役。1792年9月2日,普奥联军在法国王党分子支持下,占领了法国东北部军事重镇凡尔登,并分兵三路直逼巴黎。9月20日,主要由无套裤汉组成的法国志愿军在瓦尔密村同侵略军进行激战,击退其多次进攻,赢得此次战役的胜利。从此法军开始全线反攻。并于10月夺回全部被占领土。
40.热月政变:
罗伯斯庇尔用暴力镇压了左、右两派之后,表面上消除了危机,实际上彻底动摇了它的统治基础。牧月法令更弄得人人自畏,加速了各种反对派的联合,丹东派、埃贝尔派的残余以及国民公会中的沼泽派迅速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反对罗伯斯庇尔的联盟,即以后人们所说的"热月党人"。1794年7月27日共和二年热月,雅各宾派专政被推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热月政变"。


41."雾月十八日政变":
1799年,拿破仑在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下发动的夺取法国政权的政变。
法国共和8年雾月18日,拿破仑在大资产阶级支持下发动了军事政变,解散腐败无能的督政府,成立由三个执政官组成的执政府,拿破仑任第一执政,掌握军政全权。


42.巴贝夫:
法国革命家,空想社会主义者。
他的思想反映了还不成熟的 无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19世纪法、德等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影响极大。
曾组织建立"平等会",密谋夺取政权,建立劳动者专政,实现《1793年宪法》,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失败后被杀。主要著作有《永久地籍册》。


43.《拿破仑法典》:
1804年颁布,原名《法国民法典》,由拿破仑颁布。拿破伦本人曾亲自参加法典草案的审议工作,故又称为《拿破伦法典》。
这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它规定了资本主义财产制度,保证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稳定了小农土地所有制,保证农民利用自己的小块土地。还规定了公民的所谓"平等"和"契约自由"等原

则。
它对于巩固法国资产阶级统治和促进法国资本主义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对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事立法也有很大影响。这部法典中的大部分内容,至今仍在法国适用。


44.滑铁卢战役:
1815年初,拿破仑在厄尔巴岛获悉反法联盟在维也纳会议上由于分赃不均而几乎分裂,率旧部逃离厄尔巴岛回巴黎,重登帝位。英、普、奥、俄等国君主停止争吵,结成第七次反法联盟,集结了70万重兵,准备分头进攻巴黎。18-19日发生了著名的滑铁卢战役,拿破仑最后遭到失败。从此结束了拿破仑的"百日政权"和拿破仑帝国在法国的统治。6月21日,拿破仑回到巴黎,自动宣布第二次退位。


45.奥斯特利茨战役:
是拿破仑战争中的一场著名战役。又称"三皇之战"。法国军队在拿破仑的指挥下,在奥斯特里茨村取得了对俄罗斯-奥地利联军的决定性胜利。1805年12月4日,弗兰西斯二世和拿破仑会谈,达成停火协议。12月27日,奥地利和法国签订普雷斯堡和约。奥地利退出反法同盟,至此,第三次反法同盟瓦解,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也告终结。拿破仑成为欧洲的霸主。


46."神圣同盟":
拿破仑帝国瓦解后,欧洲大多数国家参加的一个松散的政治组织。
1815年维也纳会议结束后不久,由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发起,得到奥地利皇帝和普鲁士国王的赞同,于同年9月26日在巴黎签署《神圣同盟宣言》,标榜根据基督教教义处理相互关系,宣布三国属于上帝统治下的同一家庭的三个分支,三国君主以手足之情互相救援。引导臣民和士兵保卫宗教、和平与正义,要求人民遵守教义,克尽职责。并邀请承认盟约原则的国家参加同盟,同年11月19日,法国国王加入。最后除英国摄政王、奥斯曼帝国苏丹及教皇外,欧洲各国君主也纷纷加盟。
19世纪20年代,神圣同盟先后镇压了意大利革命和西班牙革命,还曾企图干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后因欧洲革命蓬勃发展,列强间矛盾加剧,1822年后名存实亡。在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和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冲击下,同盟瓦解。
神圣同盟实际上维护维也纳体系、维护君主专制政治秩序的君主互助同盟。


47.六月起义:
1848年2月革命,巴黎人民推翻了"七月王朝",但资产阶级窃取了革命果实,成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临时政府设立"国家工厂",收容失业工人,驱使他们从事铺路、挖土等劳动,而只付给低微工资,向工人宣扬这就是社会主义,还借口供养"国家工厂"的工人而向农民增税,挑拨农民同工人的关系。同时,临时政府在流氓无产者中间

组织别动队,用以对付巴黎工人。等到这些阴谋策划就绪后,临时政府悍然下令解散"国家工厂"。6月22日,愤怒的"国家工厂"工人游行示威,六月起义爆发。23日起,激烈的巷战持续了4天。最后,6倍于起义工人的政府军队和别动队镇压了这次起义。
法国六月革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将永垂史册。马克思称它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第一次伟大的战斗。


48.路易·波拿巴政变:
路易·波拿巴推翻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建立第二帝国的政变。
1851年12月l-2日,路易·波拿巴调集7万多军队进入巴黎,宣布解散议会,逮捕秩序党分子及一切反对他的议员。共和派在各地举行反抗政变的示威,遭镇压。14-21日举行全民投票,结果多数票赞成改变。1852年1月颁布新宪法,总统任期由4年改为10年。1852年11月,他就恢复帝制问题举行公民投票,得到多数人的赞同。12月2日是拿破仑举行加冕礼48周年的纪念日,路易·波拿巴正式宣布法兰西第二帝国成立。因其是拿破仑侄子,自称拿破仑三世。马克思曾讽刺这次政变为"路易·波拿巴的雾月18日"。
政变有助于结束法国政局的动荡和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局面。


49.克里木战争:
即克里木战争,亦称东方战争。发生于1853年至1856年的俄国与土耳其的战争,也是沙俄同英法为争夺巴尔干而进行的战争。
19世纪中叶,土耳其成为欧洲列强瓜分的对象。俄国力图击败土耳其,控制黑海海峡,插足巴尔干半岛,引起英法的反对。1853年7月3日,俄国出兵占领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土耳其控制的多瑙河两公国)。10月,俄土战争爆发。11月,沙俄海军全歼土耳其舰队直逼君士坦丁堡。1854年3月,英法对俄正式宣战,撒丁王国和奥地利也加入英法一方。后来战事集中在克里米亚半岛,并很快以俄国失败宣告结束。战争加重了俄国的国内危机,沙皇尼古拉一世服毒自杀,他的后继者亚历山大二世只得停战求和,1856年3月签订巴黎和约,俄国让出多瑙河三角洲和比萨拉比亚南部,并不得在黑海保有舰队。
这次战争使沙俄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充分暴露了沙俄农奴制度的腐败与落后,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俄国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


50.赫尔苓: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政论家。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早年在莫斯科大学求学,因组织革命小组被捕流放。1847年流亡西欧。1852年移居伦敦。通过建立自由俄罗斯印刷所、出版《北极星》和《钟声》等刊物,鼓动人们反动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写有著名的回忆录《往事与回忆》。


51.车尔尼雪夫斯基:
俄国社会民

主主义的伟大先驱者,唯物主义哲学家、杰出的文学评论家、作家。生于牧师家庭。自幼博览群书,并学习了拉丁、希腊、法、德、英各种语言,从童年时代起就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度深恶痛绝。彼得堡大学文史系毕业后,在家乡教书,努力传播先进思想。后迁居彼得堡,为民主主义杂志《祖国纪事》和《现代人》撰稿。发表了《论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论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则》等文章以及许多优秀的文学评论著作。1853-1862年在《现代人》杂志社工作,宣传革命思想,揭露农奴制度拥护者的反动面目,号召人民用行动去"获得自由"。同时积极参加革命的实践活动。1862年7月被沙皇政府逮捕。在狱中利用一切可能坚持创作,1863年发表了长篇小说《怎么办?》,告诉人们只有斗争才能改变人民的厄运,是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作。1864年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服苦役。继续坚持写作。在流放地被整整折磨了20多年,但始终不在侮辱性的赦免申请书上签名。直到1889年才被准许返回故乡,不久逝世。


52.《汤姆叔叔的小屋》:


53.约翰·布朗起义:
19世纪50年代,美国南部爆发的影响最大的反黑奴制的武装起义。领导人是当时美国反对黑人奴隶制运动的领袖,坚定的废奴主义者白人约翰·布朗。他率领包括黑人在内的二十一个人夺占弗吉尼亚州一个渡口的军火库,但不久被联邦军队击败,全部被处死。
起义激化了反奴隶制的斗争。这次起义激励了美国人民的反奴隶制的斗争。

54.《宅地法》:
1862年5月24日,林肯政府颁布的旨在无偿分配美国西部国有土地给广大移民的法令。
主要内容:凡支持,拥护共和国的成年公民,从1863年6月1日起,只要交纳10美元的费用,就可从国有土地中领取160英亩土地,耕种五年后即成为私有财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西部垦殖农民的土地要求,确立了小农土地所有制,从而为美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它的实施也鼓舞了西部农民反对南部奴隶主的斗争,遏制了奴隶制种植园向西扩展。在南北战争中对北方取得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


55.马志尼:
意大利资产阶级革命家,民族解放运动中的民主共和派领袖。曾加入烧炭党,后被捕驱逐出国。1831年在法国马赛创立青年意大利党。参加了1848年意大利革命,为1849年罗马共和国三头政治的领导人之一。革命失败后,继续为意大利的统一而斗争。1860年支持加里波第对西西里和那不勒斯的远征,提出建立共和国的主张,未果。60年代宣传在"劳资合作"和"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解决工人问题。


56.加里

波第:
意大利民族统一运动的领袖,军事家。
1832年加入青年意大利党。1833年7月在马赛与马志尼相识。同年12月受马志尼派遣前往热那亚,策划举行推翻撒丁王国的海军起义,事败后出走法国。1834年流亡南美,建立以青年意大利党人为骨干的志愿队伍红衫军,先后参加巴西人民建立里奥格兰德共和国和乌拉圭1842年抗击阿根廷独裁者的战争,成为负有盛名的游击战领袖。1848年意大利革命爆发,他组建志愿军参加反对奥地利的独立战争,与奥地利军队在阿尔卑斯山展开山地战。同年9月,对奥战争结束后挥师南下,于1849年2月参加建立和保卫罗马共和国的战斗,大败法国侵略军,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共和国灭亡后,率数千人退出罗马,摆脱法军和奥军的阻击,跨过亚平宁山抵达意大利北部海岸,沿途宣传意大利统一的思想,成为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1859 年组织阿尔卑斯猎人军团,在反奥战争中取得辉煌胜利,为北部意大利统一作出重要贡献。1860年4月,率领千人团远征西西里,6月解放整个西西里岛。后与萨伏依王朝妥协,将所解放的土地合并于撒丁王国。
57.北德意志联邦:
普奥战争后,1867年以普鲁士为首的美因河以北二十四个德意志国家和三个自由市组成的联邦。设有两院制议会。普王为世袭的联邦政府主席,拥有外交、军事大权。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与南部四邦结合,于1871年建立德意志帝国。


58.拉萨尔:
德国工人运动中机会主义派别的首领。1863年任"全德工人联合会"的主席,执行机会主义的路线。从超阶级的国家观出发,幻想通过争得普选权和依靠"国家帮助"建立生产合作社,就可以使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反对工人和农民结成联盟。暗中与俾斯麦勾结,出卖德国工人运动。


59.神奈川条约:
也称《日美亲善条约》,日本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51年美国政府决定用武力强迫日本开放海禁。1853年7月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官率军舰强行驶入东京湾的浦贺港,要求缔结日美通商条约。在武力要挟下,幕府被迫接受美国总统的国书。1854年2月美国军舰再度驶入东京湾,在神奈川耀武扬威,并提出最后通牒。3月,幕府被迫与美国签订不平等的《日美亲善条约》。规定:日本向美国开放下田、函馆两港,为美国船只提供粮食、淡水和煤炭等必需品;美国可在此派驻领事并享有最惠国待遇等。
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日本的"锁国"体制开始崩溃。


60.鸟羽·伏见战役:
日本倒幕运动中的一次决定性战役。
1868年1月26日,幕府将军德川庆喜不甘心退出政治舞

台,向京都进军,企图推翻新政府。以大久保利通为首的政府军在京都南郊的鸟羽、伏见两地打败幕府军,德川庆喜逃回江户,不久投降。这次战役中,日本人民支持反幕联盟军,因而政府军才能打败三倍于己的敌人,取得倒幕运动中这次决定性的胜利。


61.尊王攘夷:
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日本开港后封建经济的解体,下级武士受到沉重打击,所以他们非常憎恨使他们受损害的藩内门阀和幕府。他们为反幕而"尊王",把改革幕府和恢复神武天皇的政治要求结合在一起。由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摧毁了封建制度的基础,所以他们坚决要求排除外国资本主义,即"攘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