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教师应如何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课堂上教师应如何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课堂上教师应如何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课堂上教师应如何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平角、周角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执教:山东省宁阳县现代学校高智

分析与反思:山东省宁阳县教科研中心柏义伟【案例背景】

对课堂教学如何进行评价与研究,在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年会上,孔企平教授曾指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突出;教师的引导是否有效;教学过程是否合理并富有思考性……”(“发展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决策能力”,[1])作为进一步的思考与研究,这事实上是教师课堂上应如何发挥重要指导作用的问题。自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一直是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它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内化为教师自我评价的重要指标。但随之而来暴露出的新问题,如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加剧,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等等,长期以来制约着数学课堂教学向纵深方向发展,引发了广大教师对自身作用认识的思考。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下)备课研讨会上,“平角与周角的认识”一课,为我们研究上述问题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案例描述】

一、创设情境,提炼问题:

同学们请看屏幕。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

生1:这是一片工地。

生2:有很多挖掘机在工作。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繁忙的工地上,挖掘机正在紧张地工作着。谁知道挖掘机是怎样工作的?

通过上面的观察,我们知道了铲斗臂是怎样工作的。请小朋友再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1:挖掘机上有角。

生2:有的角大,有的角小。

正是因为铲斗臂能够自由地拉直与弯曲,所以也就能够形成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角,也就是说,“铲斗臂上的角能大能小”(在屏幕情境图中呈现)。

那么,小朋友能提出哪些关于角的数学问题呢?

生1:它们都是什么角。

生2:为什么有的角大,有的角小。

生3:怎样画角

小朋友提出的问题还真不少,今天我们首先来研究“挖掘机在工作时,铲斗臂可以形成什么样的角?”(屏幕上呈现问题,同时定格例题一中的四个铲斗臂模型图)

二、学习例题1:

1、指一指:

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试一试,能不能将铲斗臂形成的角指出来?

哪位同学愿意到台上来指出这些角?大家可要看清楚了,看能有哪些发现!

教师指名一位同学上台,他分别指出了前3个角所在的位置,既用“数”的方法指出了3个角,而非指出角的两条边;同时说明“第4个不是角”。

听听同学们怎么评价。大家有什么不同意见?

要指出一个角,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从顶点开始,分别指出两条边(教师同时利用动作语言说明)。请同学们一起随老师指出这些角:第一个角(动作与语言描述相结合)——从顶点出发,先指出一条边,再指出另一条边,这是一个锐角。第二、三个角——结合动作分别说明是“钝角”与“直角”。第四个角——它的顶点在哪儿呀?原来藏在了“关节”处,这是一条边,这是另一条边;原来它也是一个角,谁知道这是什么角?这是一个“平角”(板书)。

2、做一做:

上面呢我们分别指出了这些角。请小朋友认真思考一下,想一个什么办法,能让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角?

生1:想一想生活中哪里有角。

生2:画角。

生3:用三角板画角。

这样好不好,我们先来做一个角,通过做一个活动角,来帮助我们进一步研究。请大家想一想,通过做一个活动角,我们要研究什么数学问题?伴随学生回答,屏幕呈现活动要求——转动一下,可以形成什么样的角?

那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到底可以形成什么样的角?学生猜想“可以形成锐角、钝角、直角与平角”。

教师组织交流:

哪个组的同学愿意告诉我们大家,通过做活动角,转动角的两条边,可以形成什么样的角?

生:(结合动作描述自己的发现)用图钉将两根纸条的一端钉住,然后通过转动解释形成的分别是锐角、直角、钝角与平角。再转动将两根纸条重合在一起,学生解释“这就不是一个角了”。

下面请同学们做好准备,随屏幕上的演示,分别做出几种角:固定一条边不动,转动角的另一条边,分别得到锐角、直角、钝角、平角;继续转动,最后角的两条边重合在一起,这是不是角?是什么角?

生1:直线角。

生2:线段角。

生3:射线角。

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角叫做“周角”。

伴随着计算机演示与学生的同步活动,屏幕分别定格呈现用纸条做成的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象形图与数学图,并同时呈现每种角的名称。

3、画一画:

上面我们通过做活动角,发现了两种新的角——平角和周角。如果我们再进一步研究角,接下来该干什么了?有的同学在前面已经想到了----是不是应该画角?下面请小朋友试一试,先画出锐角、直角和钝角。

再请同学们试一试,看能不能画出平角和周角。

指名学生上台展示,交流画法:

生1:先画一条直线,然后在中间点上一个“点”,就画出了一个平角。

生2:我觉得周角只画一条射线就可以了。

我们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你们觉得这样画角有什么问题没有?

生1:在直线中间点上一个“点”,它还是一条直线,我觉得不像是平角,只是平角的两条边成了一条直线。

生2:射线就是射线,怎么会是周角呢?

那么,想一个什么办法,能使它们看起来像平角与周角?(学生表情告诉老师“他们没能想到办法”)还记得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得到平角与周角的吗?

生1:是用转动的方法。

生2:当角的两条边成一条直线时,就成了一个平角;当角的另一条边转动一周,两条边重合时,就成了一个周角。

看来,只有在图中把“旋转”表示出来,看起来才像是平角与周角。那么,用什么符号来表示“旋转”呢?

生1:用箭头。

生2:画阴影。

教师演示:一般情况下,是在角的两条边之间画一条“弧线”来表示旋转所成的角。同时让学生修改图形,既在自己画的平角与周角图上添加“弧线”。

4、说一说: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除锐角、直角、钝角以外,还有另外两个新的角——平角和周角。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种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都是旋转得到的。

生2:都有顶点。

生3:还有两条边。

请同学们想一想,能不能把角的两条边延长与缩短?(计算机动态演示)也就是说,“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屏幕呈现)。

请小朋友用动作告诉老师,角可以用哪一个符号来表示?

不管是哪种角,都可以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为了能区别每一个角,通常我们要用数字给每个角作编号,像屏幕上的5

个角,每个角分别记作——

1……(在教师分别板书的同时,学生随教师一起写出每个角的记法)。它们分别读作——角一……(学生随教师读)。

5、练一练:

(1)三角板上有几个角?分别是什么角?

提出问题——交流认识——呈现结论:三角板上有三个角,其中有一个直角,两个锐角。

(2)连线:呈现五种角的图形,与它们各自的名称连一连。

(3)呈现5个钟表图:说一说分针与时针所成的角分别是什么角。

三、学习例题2:

1、比一比:

呈现例题2:请大家猜想一下,角1和角2到底哪个大?说一下你是怎么想的?

生:角2大。因为要是把两个角重合起来,好象是角2要大。

要知道角1和角2哪个大,光凭猜想还不行,接下来还应该怎么办?是不是要验证我们的猜想了?请小朋友认真思考一下,想一个什么办法,能验证我们的猜想?学生想到“用三角板比一比”。

请小朋友拿出练习纸(将例题二呈现在纸上,角1和角2分别为60度和70度),下面呢我们就利用三角板试一试,看是不是角2比角1大。

学生尝试后,积极要求发言,教师指名学生交流认识:

生1:(先用三角板上60度的角测量角1)角1和三角板上的这个角一样大;(再用三角板上60度的角测量角2)角2比三角板上的这个角要大。所以角2比角1大。

生2:角2的边离三角板要远一些,而角1的边正好靠近三角板,所以角2比角1大。

(计算机动态演示上述学生想到的测量方法,同时将角2比角1大的部分呈现为阴影)角2的边离三角板要远一些,而角1的边正好与三角板上的边重合,这说明,两个角相比较,角2两条边张开的要大一些,而角1两条边张开的要小一些,所以角2比角1大。

看来,要比较角的大小,就要看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角的两条边张开的越大,这个角就越大。

2、想一想:

(屏幕呈现3行×3列角的图形案例:3行角的大小分别是30度、60度和90度,每行中三个角的边长不同,每一列角的边长相同而角的大小不同)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为什么?

生1:横着看,角一样大。因为角的两边张开的同样大。

生2:竖着看,角越来越大。因为角的两边张开的越来越大。

(计算机演示:每列3个角不能完全重合)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不同,所以纵向看3个角大小不同。(计算机演示:每行3个角能够完全重合)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是一样的,所以3个角同样大。

再仔细观察边的长短,有没有新的发现?

生1:边长不同。

生2:边越来越长。

每一行3个角同样大,但是它们的边长不同,这说明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

那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为什么没有关系?学生表情告诉教师“不能回答”。想像一下,如果将角的两条边无限延长,两边张开的大小变了没有?再想像一下,如果将角的两条边缩短,两边张开的大小变了没有?正是因为不能改变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所以不论将边延长还是缩短,都不会改变角的大小。

(屏幕呈现)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张开的大小,张开的越大,角越大。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角2比角1大。那么,角2和角1分别有多大?角2比角1大多少?这就是我们下节课将要研究的内容。

【分析与反思】

一个优秀的教学案例,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触动我们的心灵,这是案例值得反思的基础。当然,对案例进行反思,目的不是对教师的教学做出优劣评价,更重要的是将案例中的有效要素提炼出来,使广大教师能够从“为什么”的角度理解案例,也即“用别人这面镜子反射自己的教学认识与教学行为”,使之在更大范围内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就课堂上教师应如何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而言,本案例能够带给我们以下几个方面的启迪:

一、以实践活动为主线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指一指、做一做、画一画、说一说、练一练、比一比、想一想等构成了学生学习的课堂活动基本柜架,改变了学生仅凭眼看耳听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真正实现了“在游泳中学习游泳”的学习要求。

二、以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为手段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在角的认识阶段,启发学生想到“做一个活动的角、画角能帮助我们进一步研究”,并且不要忘记“我们要研究的数学问题----转动一下,可以形成什么样的角”;在角的大小比较学习中,启发学生想到“用三角板比一比,能验证我们的猜想”。正如美国学者巴拉布与达菲所指出的,“教师的工作是通过向学生问他们应当自己问自己的问题来对学习和问题解决进行指导。这是参与性的,不是指示性的;其基础不是要寻找正确答案,而是针对专业的问题解决者当时会向自己提出的那些问题。”(“从实习场到实践共同体”,[2]第31页)

三、以理论为指导设计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锐角、直角与钝角是学生已有的认识)到潜在的发展水平(用图形表征平角与周角)之间,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指一指、做一做、画一画三步曲,是为帮助学生达到潜在的发展水平所架设的“脚手架”,同样也遵循了布鲁纳关于儿童智力发展从动作水平,到表象水平,到分析水平的心理过程。

四、以提供适当的案例为基础帮助学生破解学习的难点。作为“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学习内容,角的认识是在平面二维空间内进行的,角所包含的平面空间的大小决定了角的大小,既“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这也就是说,利用三角板探究角1和角2的大小关系,学生实际上是在对两个角所包含的平面空间进行大小比较,进而获得新的认识。这样的学习活动其实已经改变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经验,例如测量线段的长短是学生熟悉的----线段所包含的数量的多少就是它的长短。为此,教师为学生提供了3行×3列角的图形案例,通过寻找“不变中的变”(纵向看3个角的边长相同而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不同)与“变中的不变”(横向看3个角的边长不同而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相同),使学生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境界。正如美国著名学者乔纳森在“重温活动理论:作为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框架”一文中指出的那样,“当要求学习者……解决问题时,必须通过提供相关案例以支撑这些经验……相关案例通过向学习者提供他们不具备的经验的表征,来支持意义的形成。……通过在学习环境中展示相关案例,……向学习者提供了一系列的经验和他们可能已经建构的与这些经验有关的知识,以便与当前的问题进行对比。”([2] 第89页)

总之,教师对课堂活动的有效设计,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启发性的问题设计,使得教师的引导更加有效;从儿童的认知规律出发,接受教育理论的

指导,保证了教学过程的合理性;以适当的案例为帮助,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富有思考性。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_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摘要】正确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课堂教学中,教师究竟在何处,应如何有效地施导呢?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主导作用 1 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增加学习兴趣 教育要促进人的发展。现在我们要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认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运用生动活泼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方法,通过趣味性、新颖性、好奇性、参与性、挑战性的导入,找准教学知识的切入点,就能把学生的数学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控到最佳状态,诱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从而使学生愿意接近数学,为数学所感,为数学所动,增加了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以便尽快进入学习的角色。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小明家到学校哪条路最近?为什么?”等问题,让学生思考、猜想、讨论?从而让学生产生迫切研究三角形的特性和这一问题的欲望与需要,让学生通过在生活情境中产生疑问,小组合作探究“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问题,并运用各种方法来加以验证,说明、证明自己的猜想与假设。当规律得以发现,猜想得以证明时,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学生无比激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习生活做到“学有兴趣,学有方法,学有疑问,学有主见,学有时间,学有伙伴”。可见在教学中能起到组织教学、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作用,同时它也能促使学生以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主动探索,实现由“要我学数学”到“我要学数学”、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从根本上减轻学数学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和负担,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会认知数学、应用数学、从而爱上数学。 2 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积极进行学法研究,加强学法指导 2.1 讲授指导。讲授指导就是教师将自己掌握的学习数学的方法直接地讲授给学生,然后让学生照法去实践。 2.2 渗透指导。这是教师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是在教师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传授知识中指导方法,随时渗透。让学生既知道学习结果,又掌握学习过程,既懂学习步骤,又会学习技巧。 2.3 示范指导。学生掌握学法过程的规律告诉我们,有些学法仅靠教师的讲解是不够的,必要时教师要做示范,让学生去效仿。 2.4 提示指导。这种指导方法要求教师在适当时机加以适当点拨、提示,学

发挥优秀教师示范作用-带动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高

一、骨干教师基本情况及现状 江苏省无锡五爱小学现有在编在册在岗专任教师132人。从年龄结构看:35岁及以下79人,36至45岁44 人,45岁以上9人。从学历结构看:本科79人,大专48人,大专以下5人。从职称结构看: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96人,小学一级教师30人,未定级5人。目前我校骨干教师68人,占51.5% 。其中名教师2名;市教学能14名;市教学新秀 4名;市班主任工作能手1名;区学科带头人 1名;区教学能手7名;区教学新秀 6名;还有市区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等33人。 我校语文学科现有市教学能手4人,市教学新秀4人,区教学能手1人,区教学新秀4人。数学学科现有市名教师1人,市教学能手6人,区教学能手2人。英语学科现有市教学能手1名,区教学能手2名,区教学新秀1名。音乐学科现有市教学能手1名,区教学能手1名。体育学科共有市教学能手1名,区教学新秀1名,美术学科共有市名师1名,市教学能手1名,区学科带头人1名。 作为骨干教师,他们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风格、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拥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他们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吸纳,敢于实践,是先进教学理念的承接者和传播者,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示范者。如华燕老师在今年十月举行的华东六省一市语文赛课中获一等奖,并将作为代表参加全国比赛。数学组的老师们则在缪宇虹、顾晓华等老师的带领下将自身的专业成长与数学团队的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能以积极的团队合作意识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数学教学研究工作中。有十名教师在全国、省、市各级各类赛课中获得一等奖,数学教研组被评为“无锡市首批优秀教研组”、“无锡五一示范岗”。在没有熟悉英语教学的校长,也没有聘任外校专家对我校英语工作做直接指导的情况下,英语组的老师们在学科组长及骨干教师的带领下同心协力展开教学研究工作,教研氛围浓厚,教师成长较快。徐枫、施萌、唐晓刚、张桢洁等老师都能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英语组组织的学生活动也搞得有声有色,指导的学生在各类比赛中佳绩频传。音乐组的老师们在骨干教师的带领下,通过不懈努力,使我校学生在历届“百灵鸟”比赛中连续夺魁。体育组的骨干教师率先垂范,承担示范课教学任务,举办理论讲座,积极投身课题研究,承担培养新教师及校本培训等任务,让体育组的每个教师从他们的教书育人、教育科研的经历及他们成长的历程中,受到启迪和感悟,做到学有榜样。在美术骨干教师的引领及组内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五爱小学的美术教学活动如今已是锡城教育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红领巾陶吧”到“泥巴娃陶艺公司”,从美术教学的特色课发展为少先队活动、德育活动等综合实践活动。五爱美术教育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艺术修养与综合创造能力提供了良好的舞台,它已成为五爱教育的一个品牌。美术组被评为艺教先进单位;是国家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基地;承担了国家“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和省级课题《弘扬民间文化,开发陶艺课程》。

教学中如何处理教师主导作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之间的关系

教学中如何处理教师主导作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之间的关系 1.我认为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又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等于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要使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发挥。 (1)学生主体自主活动缺乏。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都比较注重自己的主体作用,对怎样控制课堂、把握教学及怎样讲课都积累了丰富经验。但是在教师主体作用得以发挥的背后,却是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主体思维活动。笔者对过去的课进行总结时发现,学生在课堂中的语言交流仅限于回答教师的提问,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非常少。 这说明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语言交往行为基本上只是一个“听从师命”的过程,学生缺乏自主性活动。 (2)学生主体之间交往缺乏。课堂中的交往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课堂上的交往形式主要是教师与全班学生的交流,而教师与学生个体、学生个体之间的交流就严重缺乏,由于学生主体性得不到重视,使本来能给学生带来快乐启迪、探索乐趣的课堂变得严肃和沉闷,压抑了学生活泼的个性和求知的渴望,使他们觉得体育课枯燥、呆板。 (3)良好的课堂气氛缺乏。传统课堂里往往是“教师指挥一切”、“听教师讲解、看教师示范、跟教师练习”,据有关调查表明: 在传统课堂里有的学生与老师缺乏交流,有的学生认为老师很少与他们交换意见,沉闷的课堂氛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多数采用了类似工业生产的管理模式,课堂教学就好像是机械化生产,什么环节、怎样做、容易出什么问题、怎么预防等都预先设置好。试图“制造”标准零件——学生。这种精雕细刻,机械化的教学模式是与新课程改革格格不入的。

高效课堂教学教师精讲点拨的重要性

高效课堂教学教师精讲点拨的重要性 高效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一起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师生间的交流、互动的能力得到彻底改善和提升,教学的效益也必然产生质的飞跃。 高效课堂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开放性,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落实,而“精讲点拨”则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最重要的手段。课堂点拨需要教师洞悉学生的思维,动态把握课堂资源,适时地加一把火,或生成拓展出新的知识,或解疑答难。所以说,它是一门教学艺术。 一、基本理论: 精讲点拨就是指在学生的思维或语言产生障碍时,教师采用精练恰当的语言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障碍,使之思维进程加快,语言表达流畅。所谓“精讲”是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精讲点拨很重要,教师必须针对课堂中所出现的一些情况予以评价、精讲点拨或调控。比如: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学生仍然迷茫困惑时,老师的精确的讲解和点拨就会使学生感觉豁然开朗,茅塞顿开,印象也格外深刻;又比如:有些知识与方法,学生难以在现有的认知水平上去认识和体会的,教师要予以精讲点拨、补充。教师的点拨要适时到位,语言要简洁精炼、形象生动,给学生留有消化的空间,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迂回一下,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题,引导学生逐步达成目标。教师要把握好点拨的时机、点拨的方法、点拨的力度与点拨的标准。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适时引导学生突破学生自学不会、探究不出的疑难问题。同时要注意发挥传统教学手段的作用,如发挥板书等在教学中的应有作用。 可以说课堂点拨是一门艺术。教者点拨有方,往往“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原本陷入僵局的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既充分调动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尝到了思考的乐趣,享受到创造的快乐。巧妙机智的点拨,不但能给学生指明思考问题的方向,而且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逐步树立起创新意识。从这一角度说,课堂点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好方法。 二、基本原则: 精讲点拨这是一种途径,决不是固定的课堂模式,教师尽可以发挥个人的教学风格,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但以下几条原则是必须遵循的:

课例研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课例研究对您的专业成长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试举例说明。 2、课例研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改革以来,提倡教师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教师也越来越重视自己的专业发展,学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各种平台,走研训一体化之路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课例研究的出现,,受到了一线教师的热烈欢迎,课例研究的优势在于,课例来自于课堂,其研究有较强的实用性,对教师的自我反思也是最为直接有效的研究形式。课例是课堂教学中的案例,具有其特殊性,通过个案的研究,探寻课堂教学的普遍性规律,以达到提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和反思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许多教师培训活动中也在借用课例研究的模式,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性,逐渐认识到课例研究的重要性,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课例研究形式,课例研究对于教师专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充分认识课例研究的地位和作用,课例研究是一种教师所擅长的、基于实践性情境的反思性研究。通过成功的课例研究活动,学校每学期解决一些问题,培养一些教师,带动教研组发展,那么不需要太长的时间,教师们就会养成教学中研究,研究中教学的良好工作习惯,将带动整个课堂教学的改变。在课例研究中,教师用自己最善长的研究方法,结成研究共同体,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的分析,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满足心里上的发展需要,实现着精神的成长。 新课程改革开放以来,教师大量接触了最新的教育理念,通过课例教学,使教学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有意识的去尝试着改变教学方法,在反思中尝试,尝试中理解,理解中深化,最终实现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理念只有在行为中体现出来。 教师的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体,以课堂为研究的主要场所,以实践反思为主要特征,以指导教育实践获取策略知识、促进专业成长为首要目标。课例研究立足于解决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改变课堂教学的不良状况,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观念与行为之间是一种交互作用关系。教师的教学理念对其教学行为具有指导作用,是教学行为的基础和内在依据;教学行为不仅是对教学观念的反映与应用,同时也有助于教学观念的理解和内化。 课例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经常遇到研究的困惑,感受到教育理论的不足,迫使教师主动寻求答案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读书成为了教师重要的选择。这也是教师在课例研究过程中,从被动参与者逐渐转变为主动参与者的过程,读书就是教师主动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的最为重要的体现。教师的学习更多是实践化的、情境化的,有时是悟性的知识,而课例研究为教师学习创造了理论与实践碰撞的空间。 学校内的教研活动主要形式就是开展听评课活动,这样的教研形式已经有了长久的历史,因为其实践性比较强,深受教师们的欢迎。新时期如何让以往的听评课活动焕发出新的活力是每一个业务领导思考的问题。课例研究的开展使得传统的教研形式得到了改进,更加完善化。以往更注重的是结果,而现在更注重的是过程,同时也关注了研究结果的后期延伸,放大了活动的影响力和作用,使教师在参与课例研究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如活动结束后要撰写课例或者相关的反思和随笔,都是研究活动延伸的重要体现,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合作,教师的发展更是如此。课例研究使各教研组或备课组易于形成研究的共同体,在共同研究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过程中,激发教师合作的愿望,使得被动合作转变为主动合作,在合作中共同提高教学能力,特别是通过合作成功解决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时,教师之间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形成良好的合作文化。教师只有在合作中才能快速成长,学科的发展必须依靠全体学科教师的共同努力,将科研与教研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课例研究中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确立为科研课题,逐步把教师引向研究的道路上去课例研究,对于教师队伍建设来说存在着深远的意义,对于急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来说也存在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理念下,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精)

新理念下,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教师的主导作用——激情引领帮扶放手 ] 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如何在数学课堂上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学会学习, 让课堂飘溢着“问题”和“思想”, 浸润着“智慧”和“理性”, 呈现出“和谐”与“快乐”,更 好地提高 40分钟课堂的教学效益呢 ? 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下面,我从课堂教学中的“激情”、“引领”、“帮扶”、“放手”四个方面谈一点做法和 体会。 一、“激情”一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调动内驱力, 让学生想学。 (一激情引趣,让学生想学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不适时宜地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如:趣味问题导入,实用事例导入,实验猜想导入,直观 教具演示,设置悬念等。 2、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和巧妙设计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平移”一课时,我作了 如下的设计:同学们,在刚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创造了 32枚金牌的 骄人成绩。当我们听到国歌 32次奏响、国旗 32次升起的时候, 我们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同学们, 当你目睹国旗冉冉升起时, 用数学的眼光思考这是什么现象呢?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了国旗升起那一激动人心的瞬间, 学生在再次为祖国骄傲自豪的同时, 运用数学的方法对国旗的升起过程进行了再分析。在此基础上, 教师引导学生将国旗抽象成为一个矩形, 让学生沿不同的方向进行平移操作, 从而 经过分析、归纳和讨论得出了图形平移的一般规律。 3、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不同学生都能尝试,都有收获, 体验到成功。灵活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如:小组竞赛,交流讨论,互评互批,互作评价等,

如何发挥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指导作用

如何发挥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指导作用 武义县武阳幼儿园洪程芳 [内容摘要]: 区域活动,主要是幼儿自己的活动、自己的游戏,它不像主题活动和学科 活动那样是教师设计和组织的,是在具有多种功能,供幼儿操作,游戏, 交往等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规律较小的活动场所的活动。我们在认真贯彻 《纲要》精神,领会其实质的基础上,开展了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大 量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幼儿能通过自身的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 经验。但区域活动也并非是教师完全不加影响、不加控制的自由天地,只 不过,这种影响和控制比较见解、比较隐蔽,是通过对环境的创设,尤其 是活动材料的投放而实现的。本文通过教师在区域活动游戏前的指导、游 戏过程的指导和游戏后的评价等三个方面,阐述作为一名教师,在幼儿区 域活动中所发挥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教师;区域活动;指导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适度的对幼儿进行指导,并与幼儿进行有效的互动。教师是孩子忠实的观众和听众,应该多与孩子交流,通过观察孩子的表现,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及需要。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当孩子对活动不感兴趣时,应走到孩子的活动中去,用激情感染孩子,激发孩子活动兴趣;当孩子在活动中出现疑问时,教师要积极成为孩子的合作者和支持者,帮孩子解开疑问走向成功;教师要在活动中耐心的引导,无形的帮助孩子建立游戏规则意识;多以鼓励、赞赏的方式,鼓励孩子发现更优化、更合理的操作方式,帮助孩子提高操作水平……由此可见,只有通过教师细致的观察,才能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才能适时作出调整;有了教师及时指导,幼儿区域活动水平才会显著提高,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不是活动的总导演,而是环境提供者、观察记录者、引导支持者、客观评价者,这些角色在活动过程中还应不断地、灵活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发挥主导作用 渑池三小-----杨红芳课堂教学改革使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怎样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是目前课堂教学改革的焦点,在教学重点由“教”转移到“学”的前提下,教师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键在于教师“导”的方法和艺术。 一、课前的组织引导。 要建立健全自学小组,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为使他们坚持开展自学活动,提高自学水平,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首先要抓好对全体学生的组织与编排,根据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把优、中、差生按比例搭配,编成若干自学小组,即便于教师管理,有利于同学们自我管理、互相学习。其次要注意培养自学小组中的优等生,发挥其组织管理作用何“小先生”作用,以优带差,以优促中,共同提高。 制定切实可行的预习常规,加强引导预习。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年级、学习情况等各项特点,出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预习常规,提出具体的预习要求,病重时督促学生自查、互查,同时教师不定期抽查,确保预习不流于形式,使学生逐渐养成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和预习效率。 二、课堂上的启发诱导。 1、注意向导。课堂是学生在老师具体指导下,通过自学、研

讨、质疑、问难、训练,获取知识、开发智力、增长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在哪些地方下功夫?教师首先要根据具体课文在教材顺序中所处的位置和单元训练重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提前编制出一整套既利于教又利于学、极富有科学性、导向型又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自学提纲。这个自学提纲应该是学生与教材之间最好的结合点,即便学生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依旧知新,启导新知;有便于找出新教材知识的内在联系,加深理解和记忆。这个自学提纲真正成为教师指导学生的导路图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学录图、思路图,培养思维能力的增效剂和好指挥。2、了解学情,及时分层次指导。学生在依据教师指定的提纲进入自学时,教师要深入学生中间巡回观察,了解并掌握学情。针对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以具体的启发点拨,既要确定对差生的重点指导,又要不忘大多数学生,做好指导中的点面结合。也就是说,把微观指导和宏观指导紧密结合起来,个别问题个别指导;部分学生存在的共同性问题,全体指导。整个班级中不同层次程度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自学,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互相质疑,在相互关系中,圆满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在指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上,应当借鉴魏书生的“三不讲”的做法。既学生经过自学弄懂的问题;经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己能弄懂的问题;经过同学讨论弄懂的问题,教室都不必讲。既使对经过教师启发、指导或学生讨论仍然弄不懂的问题,

教师的权力和非权力影响力

精心整理 教师的权力和非权力影响力 所谓,都是相对于学生而言的。教师的非权力影响力,即指教师不是通过硬性要求和强制指令来达到教育教学目的,而是凭借自身内在的力量促使学生自觉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这也正是为什么同样在教师这个岗位,有的人能够成为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在校内外都具有较高威信的成功教师,有的人却始终威信不高,在学生中缺乏影响力,不能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原因。因此,认真探讨教师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地位和作用、存在问题及提高的途径,对于加强教师的自身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实现有效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非权力影响力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在教师非权力影响力的感召下,从内心自发服从教师的领导,与“教师知己”同舟共济,把教师的要求变为自己的要求,从而产生内在推动力。 第三,效仿作用。效仿是人际之间在行动上的同化反应形式,它是受他人行为刺激后而产生的一种按照别人行为相 拟的方式行动的倾向。教师的非权力因素对于学生的是非标准的认定和行为的舍取具有直接作用。因而,教师必须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良好的形象为学生树立效仿的榜样。

第四,导向作用。教师的非权力影响因素对学生的政治信念、价值取向、道德风尚等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教师作 风正、品德高、知识广、能力强,就会引导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和思维观念,激发起学生群体道德修养、情操陶冶和注重知识学习、全面发展的热情。 制约教师非权力影响力发挥的因素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不少教师未能很好地认识到非权力影响力的作用,而只是凭借自己在学生面前的特殊地位和权力来 维系自己的形象和影响,使自身的非权力影响力逐步弱化,长此以往,就失去了学生的尊重和家长的信任。大致来说,制约非权力影响力发挥的主要因素有这样几个方面: 子曾说“ 认认真真教书,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审慎选择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言行进行道德解剖,防微杜渐,构筑道德防线,不懈地追求道德理想,鞭策自己的真善完美。要勤奋务实。在新的形势下,教师承担的任务非常艰巨,邓小平同志提出:教师要自觉承担起造就“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新时代”的社会责任。教师要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勤学习、勤思考、勤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做一名学校、社会都欢迎和尊重的教师。 第二,从识、才内容上来提高教师的非权力影响力。学习是教书的生命,是不断提高教书业务水平的根本途径。夸 美纽斯讲过:“职业本身就责成一个教师孜孜不倦地提高自己,随时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因而广大教师一定要锲而 不舍,刻苦钻研,勤奋好学。特别是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更替不断加快的时代,大量的新知识新信息每时每刻都在涌现,广大教师不仅要掌握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及其体系,了解这门学科的历史、现状及未来,懂得

例谈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精)

例谈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现代教学强调学习的建构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任务和复杂的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许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学生比较喜欢这样的活动。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教师所起的作用。那就是桥梁、纽带、参与者、引导者。近几年来,我们十分重视在综合实践课程方面教师的指导作用,因此取得了一些成绩。以三年级的“植物”主题活动为例,谈谈我们的做法: 一、教师指导学生确立综合实践课题。 每个学期开学,我们总是调查学生的想法,他们在综合实践课上,最想研究什么问题,对什么样的问题感兴趣。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独立展开研究,选定课题的能力还不够成熟,所以老师和在学生一起商讨要研究什么问题。本学期的开始,我们也探讨了一些课题。春天到了,可以先研究植物,我们打算种植一些比较容易成活的植物,如:种植凤仙花、种植黄豆、蚕豆等。并观察一些植物的变化,观察校园中的树,并记录观察日记。 二、教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植物。 我们在观察植物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并不会观察,观察具有跳跃性。东一葫芦西一瓢,没有顺序。所以在观察大树的活动中,我就让学生注意观察的顺序,由远及近,从上到下。观察大树时,一些学生能够退到操场的另一边,先从远处观察校园中的大树,再到近处具体观察,按照一定的顺序。如先观察树干再观察树冠,然后观察树叶,还可以依据一些工具去测量,如测量树干的粗细树叶的大小、长短等,这些测量工具的使用,都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我们在观察各种各样植物的种子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按照种子的大小、颜色、看解剖开种子的结构等方面去研究植物的种子。 三、教师教给学生种植植物的方法,鼓励学生长期种植。 怎样种植植物,学生一点经验也没有。我教给学生种植植物的方法。包括怎样挑选种子,选那种颗粒饱满的。浇水、选择什么样的土壤等问题。亲自带领学生种下植物的种子。引导学生把种子种在透明的容器的杯壁部位,以观察种子是先长根还是先发芽。学会测量植物的根的长短及茎的成长变化,从而学会用数据说话,达到更加准确的目的。最重要的还要让学生能坚持去种植植物,要看到种子植物的经历种子、幼苗、开花结果的一生,这就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地长期种植植物。也能培养学生的坚持性。 四、教师引导学生写观察植物的日记,强化中途指导。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并不会写观察日记,如我们在有顺序地观察完树木后,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写好观察笔记,然后让学生在课后写一篇大树的观察记录,可以写观察的校园中的大树,也可以写自己家附近的大树。在下一节课,我就请个别学生把观察记录念给大家听,让其他的孩子对他写的观察记录作出评价。一个同学的观察记录写的很像作文,用上了优美的词句,而其他同学评价他的观察日记时,说这个同学的形容词用的很好,这让我感到有必要把每个孩子的记录都看一看,在课后我把观察记录收上来,看了同学们写的观察记录后,认为学生写的观察记录主要有以下几种问题: (一)、写作文型。 一个孩子的观察记录有这样的语句:“杨树像一位忠实的卫士,不管刮风下雨,也不管严寒酷暑,总是坚守着小区。”而另一个学生对这位同学的记录进行评价时说:“他这句比喻用的很好,把杨树比喻成忠诚的卫士,很生动。”其他同学也表示赞同这位同学的意见。我边听边想着对这样的问题应该怎样引导,我给孩子解释说我们不是作文课,这是科学观察记录,一定要尊重事实,观察到什么就记录什么,可以记录下详细的数据,但千万不能写成作文,不需要去联想。再如一位同学这样写道:“今天,上综合实践课,老师带我们到校园里去观察树木。我先拾落叶,拾了3、4个,再拓印树皮,把纸压在树干上,用手指按压,平

教师的课堂鼓励性语言的重要性

教师的课堂鼓励性语言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课,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熟练掌握教学语言的运用技巧和艺术。 1.以情激情,教师的语言要具有感染性和形象性。 一堂四十分钟的课,对于大部分好动的小学生来说,可能是一种难耐的“煎熬”。针对这种现象,教师更应努力驾驭好课堂语言,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来弥补教学内容本身的枯燥,使学生从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 2.深入浅出,教师的语言要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用启发性的语言和适当的情境去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去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用语言把学生的心点亮。要使学生觉得课很有趣,关键在于教师的讲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教师应适当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使教学在愉快和轻松中进行。 3.严密准确,教师的语言要具有规范性和美感性。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理应是学生语言的样板,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语感训练。所以,教师教学时必须使用标准的、规范的普通话,在语音、吐字、音量、语速、词汇、语法等方面都要符合要求,吐字清晰,表达流利。教师在运用语言“传道、授业、解惑”时,要充分驾驭课堂语言,善于发挥汉语的优势,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讲课时,语言要有音乐节奏感,优美生动,当高必高,当急必急,当缓必缓。关键之处应有重音,重点之处应有反复,难懂之处应仔细咀嚼。 4.抛砖引玉,教师的语言要具有激励性。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在将书本知识和教学用语融合成课堂语言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赋予课堂语言情感,要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努力发挥其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知识的功能。心理因素对于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来说都是

浅析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影响力

浅析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影响力 [摘要]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来说实质上是一种影响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影响力主要指职务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其中非权力性影响力包括品格、知识、能力、情感四个因素。教师的职务性影响力是教育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而非权力性影响力则对学生起到吸引、感染、导向、效仿等作用。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是增强教师影响力的关键。教师特别要注意发挥教师影响力的作用,以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教师教育教学过程影响力 一、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实质上是一种影响力 这里所讲的学校教育是广义的,它含有日常说的教育和教学两个方面。教育是指教育者(教师、管理者)按照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学生)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活动。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才能和社会实践能力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影响,通过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思想认识、情感态度、知识基础和生存经验上产生变化。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影响力, 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施加的、促使受教育者按照国家的社会的要求产生变化的影响力。 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影响力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有两种:一种是职务性的影响力,来自教师或管理者职务的权威性,依托于外在的制度建设,也可称为权力性的影响力。教师或管理者处于自己的岗位上,依照学校规章制度履行相应职责,对学生形成影响。还有一种影响力叫非权力性影响力,也就是教师和管理人员自身的因素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作用,也可称做教师自身素质产生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是非权力性影响力,它包括品格、知识、能力、情感四个因素。 1.品格因素影响力。品格因素对一个人是十分重要的,它表现在教师和管理人员的道德品行、人格作风之中;反映在言与行、敬业爱业之中。教师甘于平凡,

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很多中学对于语文实践活动课,仅局限于口头宣传,缺乏实施的计划和具体的操作。所以语文实践活动课常缺乏系统的目标、内容,难以有序实行,很多学校仅仅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甚至作为学校教育的点缀,因而往往难以落实,难以坚持。甚至有些老师对于单元后面的《语文实践活动》视而不见,怕搞这样的活动会影响正常的进度,影响自己的业绩。这是鼠目寸光的表现。 作为语文老师应该从长远考虑培养全面人才,注重对实践活动课的探究和实施。我也查阅了很多资料,对语文实践活动课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和浅薄的感悟。语文实践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过程中虽讲究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而是要求老师加以适当的引导、鼓励与培养。只有真正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水平。学生自行组织的各种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支持。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把握活动的目的,启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协助学生总结活动的成败得失。教师导在活动前,引在活动中,评在活动后。这种主导作用贯穿于学生活动的始终。 首先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安排活动的内容,选择活动的形式。有些内容更适合于展开小组活动,如辩论会等;有些内容更适于展开班级活动,如爱国主题、环保主题等;还有些内容更适合于全校活动,如读书节等。不管是哪些内容,哪些形式的

语文活动,都要高度重视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整合性,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其次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学校实际、学生现状出发尽量安排一些让学生能接触实际,接触社会的语文实践活动。例如让学生做一些社会调查,欣赏自然风光,参加社区、村委的劳动,了解社会生活等。通过收集和整理数据,做一些分析和比较,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尽一步理解他们在课堂里学过的知识,还能够看到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和飞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 三是要考虑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让语文活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性得以体现。语文活动课与学科课程在总体上都服从于整体的课程目标,二者都是学校课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所以,在展开语文活动时,既要考虑到语文活动课与语文课的联系,又要注意语文活动课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课前,一定要全盘考虑,先做一个出色的编导。 当然,教师在活动开始时要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活动程序之中,重在导趣、导向、导路。在学生活动难以深入实行时,教师要适当地实行活动开导,这种开导重在导疑、导难、导法。当学生在某一环节出现困难和疑问时,教师适时、恰当的指导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将提升学生活动的质量,有利于学生在教师高质量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活动任务。 语文活动课要求以学生的独立探索活动为基础,但实质上这种探索活动又与教师"导演"和指导密切联系,是教师主导作用更艺术的表现。因为

如何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如何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标强调,语文课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所以说,教学应该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和谐统一的过程。笔者认为,“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确禁锢了学生思维的翅膀,但当下大力提倡的“让老师闭嘴”的做法同样有失偏颇。那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呢? 一、让学生明确主动学习的目标 新课标在基本课程理念中强调要“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的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认真地学习,鼓励其自主阅读、自由表达。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都不丰富,还缺乏一定深度的认识辩别能力,对教材的把握及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都不可能超越受过专门的教育训练的老师,因此,让学生很好发挥主体地位的前提条件是教师发挥好主导作用。如果说学生是扬帆起航的船,那么教师就是把握方向的舵手。必须要有教师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对课堂的科学掌控,才有可能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做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二、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学科,而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生活实践,因此,语文教学非常注重“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堂上教师必须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例如学生的表达、朗读、批注式阅读、写作技巧等诸多自主学习必须掌握的技能,这些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要在长期的生活学习中,在教师的多次反复指导下呈螺旋上升的趋势而发展的。另外,教师凭着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受过的教育训练,该出手时就出手,或发动,或指导,或点拨,往往能为学生选择最便捷、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少走弯路,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目标。一位老师在讲授《普罗米修斯》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感受普罗米修斯为人类造福的决心,设计了以下情节:在一段低沉凝重的音乐声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引导语,将学生带进文本,一遍遍引读“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老师精心设计的情境,引导学生轻松地走进了文本,不但落实了朗读训练,而且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突出了语文课程人文性的特点。 三、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和信心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而文言文对小学生来说,无疑是深奥难懂

课堂上教师应如何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课堂上教师应如何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平角、周角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执教:山东省宁阳县现代学校高智 分析与反思:山东省宁阳县教科研中心柏义伟【案例背景】 对课堂教学如何进行评价与研究,在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年会上,孔企平教授曾指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突出;教师的引导是否有效;教学过程是否合理并富有思考性……”(“发展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决策能力”,[1])作为进一步的思考与研究,这事实上是教师课堂上应如何发挥重要指导作用的问题。自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一直是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它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内化为教师自我评价的重要指标。但随之而来暴露出的新问题,如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加剧,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等等,长期以来制约着数学课堂教学向纵深方向发展,引发了广大教师对自身作用认识的思考。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下)备课研讨会上,“平角与周角的认识”一课,为我们研究上述问题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案例描述】 一、创设情境,提炼问题: 同学们请看屏幕。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 生1:这是一片工地。 生2:有很多挖掘机在工作。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繁忙的工地上,挖掘机正在紧张地工作着。谁知道挖掘机是怎样工作的? 通过上面的观察,我们知道了铲斗臂是怎样工作的。请小朋友再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1:挖掘机上有角。 生2:有的角大,有的角小。

正是因为铲斗臂能够自由地拉直与弯曲,所以也就能够形成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角,也就是说,“铲斗臂上的角能大能小”(在屏幕情境图中呈现)。 那么,小朋友能提出哪些关于角的数学问题呢? 生1:它们都是什么角。 生2:为什么有的角大,有的角小。 生3:怎样画角 小朋友提出的问题还真不少,今天我们首先来研究“挖掘机在工作时,铲斗臂可以形成什么样的角?”(屏幕上呈现问题,同时定格例题一中的四个铲斗臂模型图) 二、学习例题1: 1、指一指: 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试一试,能不能将铲斗臂形成的角指出来? 哪位同学愿意到台上来指出这些角?大家可要看清楚了,看能有哪些发现! 教师指名一位同学上台,他分别指出了前3个角所在的位置,既用“数”的方法指出了3个角,而非指出角的两条边;同时说明“第4个不是角”。 听听同学们怎么评价。大家有什么不同意见? 要指出一个角,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从顶点开始,分别指出两条边(教师同时利用动作语言说明)。请同学们一起随老师指出这些角:第一个角(动作与语言描述相结合)——从顶点出发,先指出一条边,再指出另一条边,这是一个锐角。第二、三个角——结合动作分别说明是“钝角”与“直角”。第四个角——它的顶点在哪儿呀?原来藏在了“关节”处,这是一条边,这是另一条边;原来它也是一个角,谁知道这是什么角?这是一个“平角”(板书)。 2、做一做: 上面呢我们分别指出了这些角。请小朋友认真思考一下,想一个什么办法,能让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角? 生1:想一想生活中哪里有角。 生2:画角。 生3:用三角板画角。

课堂教学需要激情,也需要激励

课堂教学需要激情,也需要激励 摘要:激情能使人情绪高涨,激励机制能支撑人一直有激情的学习。 关键词:课堂激情激励 自当老师以来,听过的课形形色色,按科目来分有语、数、英,音、体、美等;按课程性质来分有随堂课、公开课、研究课,观摩课等;在听过的这些课中有完整的,也有不完整的;有课堂活跃的,也有气氛沉闷的;有教学效果显著的,也有重难点没突破的;……众观这些课,其中优秀的随堂课是最能受到启发的,最能学到教学经验的,对教学最有帮助。在听随堂课时给我的触动也是最大的,我同一天听了同一个班两堂不同的课,一节英语课,一节语文课,英语老师上课时的情绪饱满,抑扬顿挫,整堂课一直在说激励性的语言,并实施激励机制——给学生分组加分,学生一直都处于兴奋状态,回答问题争先恐后,每次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全班都举手;语文老师上课也是激情澎湃,说得口若悬河,只有部分学生会跟着老师大声朗读,有一小半的学生在上课五分钟后开始开小差,老师偶尔口头表扬那些注意力集中的孩子,但那些视听疲劳的学生的积极性仍没有被调动起来。听完这两节课,我陷入了沉思,为什么英语课上孩子们那么积极,而语文老师那么有激情,学生却积极不起来?我觉得这两节课最大的区别在于英语课老师设有奖励机制,而语文课没有,也别怪学生们有一种“无利不起早”的心理。激情能使人情绪高涨,但只是短暂的,而激励机制却能支撑人一直有激情的学习。今天我要思考的三个问题是:1、学生在课堂上要得到什么?2、怎样才能有激情的上课?3、课堂上怎样运用激励机制?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 (一)课堂教学本质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课堂教学本质是指通过课堂的教学实现教与学的统一,从而达到的目的,根本体现为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关于教学本质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教育现象非常复杂,即使在同一时期,人们对此的也不尽相同,或者将教学看作教师的教授活动,或者将教学看作传授给学生知识的活动,或者将教学看作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活动,或者将教学看作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简单相加,等等。 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具体而言,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这种本质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也是综合教育的起点。 (二)课堂教学的意义 课堂教学包含了三个层面的意思: 其一,它强调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结合或统一,即教师教和学生学是同一活动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教"离不开"学","学"也离不开"教",在教学中教与学彼此依存,相辅相成,既不存在没有"学"的"教",也不存在没有"教"的"学"。教学永远包括教与学,但教与学不是简单地相加,而是有机地结合或辩证地统一。如果只有教或只有学的片面活动,或者只是二者的简单相加,那么它们都不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教学活动。 其二,它明确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性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

教师读书的重要意义

教师读书的重要意义 关于教师读书的重要意义,许多专家有过深刻而精辟的论述。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老师说:“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在他发起的“新教育实验”中,更是把营造书香校园作为整个实验的支柱来重视,营造书香校园的含义远远不局限于教师读书,但教师读书是营造书香校园的重要内涵。 也有人说,教师应该是“职业读书人”。读书是否该成为一种职业,我们姑且不论。但我们可以断言:读书与教师成长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教师读书具有其专业价值。 一、完善专业知识 作为一种专业的教师,应该具有与其专业相配套的“专业知识结构”。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教师读书的专业价值首先体现在深化本体性知识、丰富条件性知识、强化实践性知识上。 1、深化本体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也即人们所熟知的专业知识,如语文教师对语文学科的知识,数学教师对数学学科的研究等等,它是教学活动展开的基础。简而言之,它是关于教的内容的知识。由于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教师如果仅仅局限于自己学生时代的“老本”,必然会落后与淘汰。而一个不能立足于学科前沿知识的教师,对于学科教学的理解必然会肤浅。正如袁振国教授在《教育新理念》一书中举例所述:碳的基本形态一直被认为只有二种:金刚石和石墨。可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突然被突破了,新的科学发现,碳的家庭中还有一位成员:富勒体。于是,一夜之间,无数化学、物理教科书变得过期。如果教师没有不断阅读的习惯,本体性知识终究会成为一张过期的支票。 2、丰富条件性知识。条件性知识是关于“怎样教”的知识,或者说是教育教学理论、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教师应用条件性知识,促使本体性知识成为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