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电磁铁教案

初中物理电磁铁教案
初中物理电磁铁教案

电磁铁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什么是电磁铁。知道电磁铁的特征和工作原理。

●了解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电磁铁的过程,体会控制变量的方法。

●体会交流和评估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探索科学的乐趣,培养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

●认识物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物理的积极

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设计实验,交流评估的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科学设计实验方案,大胆交流评估的能力。

【教学方法】

探究、实验、讨论法

【教学器材】

投影仪、PowerPoint课件、实物展台、电脑演示实验仪器电源

(6V),开关,滑动变阻器(20Ω 2A),电流表,一盒大头针,两个线圈匝数相同、铁芯粗细不同的电磁铁,导线,匝数可变的电磁铁。分组实验仪器电源(6V),开关,滑动变阻器(20Ω 2A),电流表,一盒大头针,导线8根,

课前发给每组学生:4寸大铁钉两个, 5mm漆包线1.5m一根,0.75m

一根。

教学流程图

教学程序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依据

一、引入新课(2分钟)

分别在竹筷和铁钉上紧密绕上电线或漆包线,用它们分别吸引大头针师:上节课,老师布置各组同学分别制作两个线圈匝数不同的电磁铁,都做好了吗?老师检查一下。(鼓励表扬做得好的)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样制作的?

师:你知道电磁铁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吗?(板书:1.构成:线圈+铁芯)师:线圈插入铁芯后磁性大大增强,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实验来研究电磁铁。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3分钟)师:现在就请同学们试着把其中一个电磁铁连入电路,看你制作的电磁铁能不能吸引大头针,能吸多少。同组同学可以先讨论如何连,再动手操作。(师巡回,对确实有困难的指点,强调连接电路开关要断开。)

师:哪组做完了,请告诉老师你们组吸引大头针的个数,并说明用的是线圈匝数多的还是线圈匝数少的。(记录三组数据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都做完了吗?请断开开关。你们制作的电磁铁都能吸引大头针吗?在实验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提示学生回答并板书:2.

特性:磁性有无通断电)

师:吸引大头针数量不同表明什么?

(副板书:分别是15根、45根和20根数量不同转换法、磁性强弱不同)

生:把漆包线在铁钉上按一个方向缠绕若干圈,并把两端的漆刮掉留作接线处。

生:由线圈和铁芯两部分构成。

生交流讨论,尝试把电磁铁连入电路,吸引大头针。

生1: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失去磁性。

生2:电磁铁吸引大头针数量不相同。

生3:表明电磁铁磁性强弱不同。生亲自动手制作电磁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但课上时间有限,所以安排学生课下完成。通过亲手制作电磁铁,学生直观领会电磁铁的构成,无需老师讲解。

生用自己制作的电磁铁进行实验,很兴奋,实验成功后,更能体验到成就感。

大多数同学能够自主连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程序

师: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有哪些?这就是我们本节重点要探究的问题。

(一)、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4分钟)(1)猜想与假设(大屏幕)

师: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可能有哪些?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然后勇敢的发表自已的看法,并简要说明猜想依据。

师:谁能说说你们组的猜想?(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实验及电磁铁的构成猜测可能的影响因素并板书: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铁芯的长短、粗细、材料等。)

(8分钟)(2)设计实验(大屏幕)

师:同学们的猜想听起来很有道理。那如何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师:采用什么方法呢?

师:我们首先一起来验证铁芯的长短、粗细是否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强弱。

师:谁能说说可以采用什么样的实验方案来验证?引领一下同学们的思路。

生讨论。

生1:可能与电流的大小有关,因为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失去磁性。

生2:可能与线圈的匝数有关,因为刚才的试验中线圈匝数多的吸得多。

生3:可能与铁芯的长短、粗细、材料有关,因为铁芯是构成电磁铁的重要部分

生:用实验来验证。

生:控制变量法:

生:研究铁芯的长短、粗细是否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应保持线圈的匝数、电流的大小相同。可以把铁芯长短、粗细不同,线圈匝数相同的电磁铁串联在电路强调指出本节重点,引起同学有意注意。

学生大胆猜想,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交流猜想的依据,避免毫无根据的乱猜。

通过近一年的学习,学生已学会应用控制变量法解决问题。

首先共同探究铁芯的长短、粗细与磁性强弱的关系,一是为优秀者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二是为一部分同学引领思路。

教学程序

师:这是两个铁芯长短、粗细不同,线圈匝数相同的电磁铁,这里已经连接好了电源、开关,谁能到台前给大家演示一下?

师:由于时间关系,与材料是否有关,留作今天的作业,请同学们课下去探究。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是否有关的实验方案。老师给出了一些提示,请参考。(大屏幕)温馨提示:1、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要保持不变,用来改变的大小。2、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要保持不变,改变。3、在实验记录单上画出你设计的实验电路图。

(学生讨论时间要充分。教师要参与其中,但不是告诉学生怎样,而是要多听学生是如何设计的,适当的提出自己的参考意见。)

师:谁能展示一下你们设计的实验方案?大家交流交流。(师先选取设计不很完善的电路图放到实物展台上,引导学生说明自己是如何设计的,引导其他同学评估,使之完善。再选取设计合理的、不同的电路图进行交流。)

图1 中,观察吸引大头针的个数,若相同,则无关,若不同,则有关。

生演示并说明:把这两个电磁铁串联在电路中,闭合开关,发现吸引大头针数量相差不多,说明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铁芯的长短、粗细关系不大。

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生1:(把电路图展示到实物展台上如图1)研究与电流的关系,要保证线圈匝数不变改变电流。把电磁铁、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开关和电源组成串联电路,拿电磁铁靠近大头针,观察记下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量;再移动滑片,改变电路中的电流,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

若吸引个数不同,电

教学程序

师:这种方案可以吗?都哪些组和他设计的一样?

师:采用这种方案要特别注意什么?

师:哪个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与他们不同?请展示一下。

图2

师:这种方案可以吗?都哪些组和他设计的一样?

师:还有其他方案吗?

师:(实物展示)老师这有一个三个接线插孔的电磁铁,用它可以完成这两个实验吗?可以怎样做?

师:(大屏幕)老师设计了一些预案。同学们很了不起,老师想到的你们都想到了。

(7分钟)(3)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大屏幕)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设计磁铁磁性强弱就与电流大小有关。

研究与线圈匝数的关系,要保证电流相同,线圈匝数不同。可以用匝数不同的电磁铁更换第一个实验中的电磁铁,但要使电流相同,观察记下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量,可得出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

生举手示意。

生2:研究与匝数的关系时,要特别注意通过的电流相同。

生3:我认为研究与电流关系的实验,不用电流表也可以,通过滑片向哪边移动,就可以确定电流的大小。

生1:那研究与线圈匝数的关系,怎样能看出电流相同?

生3:只要把铁芯一样但匝数不同的两个电磁铁串联就可以保证电流相同。 (展示如图2)

生举手示意。

生:没有。

生3:可以。(如下图具体说法略)

生观看。

师引导学生认识三个接线插孔的电磁铁,扩大视野,拓展思路。

归纳总结不同的设计方案,便于学生比较各种方案的优缺点,掌握多种方案,培养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程序进行实验,也可借鉴你认为更好的方案。实验时要注意以下的几点。(大屏幕)温馨提示:1、实验前请先完善好实验记录单的前两项。2、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滑

动变阻器要一上一下连接;电流表正负接线柱、量程要选择正确。3、各组同学要团结协作,记录好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师:前面的实验同学们完成的都很好,相信这两个实验你们也一定能完成的很好。咱们比一比看哪组实验做得又快又好。

师边巡回指导,边与学生交流心得体会。

师:有的组已经完成实验。请完成实验的同学整理好实验器材,完成实验记录单。

(5分钟)(4)分析论证(大屏幕)

师:很好,同学们都完成了实验。谁能把你的实验记录单展示给大家分享?

师:同学们的结论都和他的一样吗?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大屏幕)结论: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有关。①通入电磁铁的电流越大,它的磁性越强。②在电流一定时,外形相同的电磁铁,线圈的匝数越多,它的磁性越强。(板书)

师:你能比较得出电磁铁较普通磁铁有哪些优点吗?(大屏幕)电磁铁的特性:①电磁铁的磁性有无可由通、断电来控制。②电磁铁磁性强弱可由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来调节。(板书)

(3分钟)(5)交流评估(大屏幕)

师:在经历和体验快乐的探究后,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刚才实验过程中你有哪些成功之处,又有哪些不足之处。(大屏幕显示)交流内容:1、说说刚才实验过程中你有哪些成功

生进行实验。

两生展示实验记录单,说明记录数据及结论。

生回答。

生回答。

提示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作风。

激励语言激发学生探究的自信心,形成合作意识。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比较和推理,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

说明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成功之处和不足,不仅可以警示自己,还能让其他同学得到启示,在今后的探究活动中乐于参与教学程序之处,出现了哪些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2、课下把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论讲给同学;相互传阅探究记录,交流优缺点。既要改正自己的错误,又要为自己的正确观点和做法辩护。

(5分钟)4、电磁铁的应用

师:因为电磁铁的优越性,在各个领域中,它的应用都非常广泛。请看课本96页,了解电磁铁在哪些地方有应用

师:你知道电磁铁应用在哪些地方?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段视频,请观看:电铃、电磁起重机、核磁共振仪、磁悬浮列车。

师:看完了视频,你有哪些感想?

师:可以说,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与物理学的发展和进步息息相关。希望将来我们中的某些人能在物理学领域为社会做出贡献。

(1分钟)三、知识拓展

(大屏幕)磁悬浮列车将为交通运输事业开辟一方崭新的天地。一种磁悬浮列车的车厢和铁轨上分别安装着磁体,车厢用的磁体大多是通有强

大电流的电磁铁,下图是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图,它是利用_________的原理将车身托起,消除了车体和轨道之间的摩擦,达到疾驶如飞。

(2分钟)四、小结

师:同学们,本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师引导学生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谈收获)

(4分钟)五、反馈练习

1、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强弱与、

、有关。

2、如图所示,当滑动

生:电磁起重机、电话、电动机、发电机等。

生观看视频

生1:小小的电磁铁能制作出这么有用的东西,真是没想到。

生2: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科学技术中都有广泛的应用。物理学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有极大的影响。我们要学好物理。

生谈收获。

生做。课下交流这一环节让学生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学会取长补短。

从物理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体会物理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磁悬浮列车是现代科技产物,是现代文明和发展的象征,但涉及的物理原理简单,拉近了高科技与学生的距离,课堂有机渗透STS,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物理、学好物理的热情。

促使学生再思考,达到三维目标。

巩固所学知识,学会灵活应用。教学程序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将,电磁铁的磁性将。

3、如图所示,要使电磁铁的磁性最强,正确的解法是()

A、S1接1,S2接3

B、S1接1,S2接4

C、S1接2,S2接4

D、S1接2,S2接3

(1分钟)六、作业

1. 请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单。

2. 上网查寻电磁铁在生产、生活、

科学技术中的广泛应用。

让学生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学会通过不同渠道获取更多的知识。板书设计四、电磁铁

1、构成:铁芯+螺线管。

2、特性:磁性有无通、断电

磁性强弱电流大小、线圈匝数

3、影响因素:电流大小、线圈匝数

4、应用:电磁起重机、电铃、磁悬浮列车等课后

反思本节课学生亲身经历了探究实验的全过程,体验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乐趣,并从中获得了科学知识。

附: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因素实验记录单

探究的因素探究方法实验电路图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电流保持不变

改变电流大为吸的数量电磁铁磁性强弱与有关,通入电磁铁的电流越大,它的磁性越。电流小为吸的数量线圈的匝数

保持不变

改变线圈的匝数多吸的数量电磁铁磁性强弱与有关,在电流一定时,外形相同的螺线管,线圈的匝数越多,它的磁性。线圈的匝数少吸的数量【布置作业】

1.复习、默写概念;

2同步9.4

3.指导9.4

【教学后记】

物理化学实验答案1汇总教学提纲

物理化学实验答案1 汇总

一、溶液中的等温吸附 五、注意事项 1.溶液的浓度配制要准确,活性炭颗粒要均匀并干燥 2. 醋酸是一种有机弱酸,其离解常数Ka = 1.76× ,可用标准碱溶液直接滴定, 化学计量点时反应产物是NaAc,是一种强碱弱酸盐,其溶液pH 在8.7 左右,酚酞的颜色变化范围是8-10,滴定终点时溶液的pH 正处于其内,因此采用酚酞做指示剂,而不用甲基橙和甲基红。直到加入半滴NaOH 标准溶液使试液呈现微红色,并保持半分钟内不褪色即为终点。 3.变红的溶液在空气中放置后,因吸收了空气中的CO2,又变为无色。 4. 以标定的NaOH 标准溶液在保存时若吸收了空气中的CO2,以它测定醋酸的浓度,用酚酞做为指示剂,则测定结果会偏高。为使测定结果准确,应尽量避免 长时间将NaOH 溶液放置于空气中。 七、讨论 1. 测定固体比表面时所用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要选择适当,即初始溶液的浓度以及吸附平衡后的浓度都选择在合适的范围内。既要防止初始浓度过高导致出现 多分子层吸附,又要避免平衡后的浓度过低使吸附达不到饱和。 2. 按朗格谬尔吸附等温线的要求,溶液吸附必须在等温条件下进行,使盛有样

品的磨口锥形瓶置于恒温器中振荡,使之达到平衡。本实验是在空气浴中将盛有 样品的磨口锥形瓶置于振荡器上振荡。实验过程中温度会有变化,这样会影响测 定结果。 3.由实验结果可知,活性炭在醋酸溶液中的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可用Langmuir 吸附等温式表征其吸附特性。用溶液吸附法测定活性炭比表面积,不需要特殊仪器,但测定过程中要防止溶剂挥发,以免引起测量误差。此外,由于 忽略界面上被溶剂占据部分,因此由这一方法所测得的比表面积一般偏小。但由 于方法简便,可以作为了解固体吸附剂特性的一种简便方法。 八、思考题(供参考) 1.吸附作用与哪些因素有关?固体吸附剂吸附气体与从溶液中吸附溶质有何不同? 答:吸附作用与温度、压力、溶剂、吸附质和吸附剂性质有关。 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除了吸附溶质还有溶剂,液固吸附到达平衡时间更长;固体吸附剂吸附气体受温度、压力及吸附剂和吸附质性质影响:气体吸附是放热 过程,温度升高吸附量减少;压力增大,吸附量和吸附速率增大;一般吸附质分子 结构越复杂,被吸附能力越高。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设计6页word文档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设计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中包含大量的演示实验,它们是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手段,也是塑造学生科学精神和培养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有效途径。在新课程模式下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发现规律、增强课堂效果。下面就如何设计好演示实验,发挥演示实验的课堂效果,谈谈自己的看法。 1 演示实验要精心准备,反复调试 为了更好地达到演示实验的效果,教师课前必须精心准备实验材料、设计合理的实验过程,弄清楚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并要反复操作调试,直到熟练的地步。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从而使实验做得规范、熟练、成功,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讲解“电磁铁”,由于实验器材的原因,教师课前必须经过试验找到合适的电流范围,以便达到实验效果。讲解物体浮沉条件,通过改变液体密度让学生发现鸡蛋从下沉到悬浮最后到漂浮。这个实验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就要求教师课前将水变成盐水,使鸡蛋下沉到水底的状态变为悬浮的临界状态,这样鸡蛋从下沉到悬浮最后到漂浮的过程明显、节省时间。讲解“压力压强”,教师要选择有弹性的海绵和质量合适的物体。在演示热机原理的实验时,经过反复的调试,得出在试管中加入水的体积为试管的四分之一,需要用酒精灯加热大约2分钟,实验的效果非常明显。 2 演示实验装置设备,尽可能使用学生生活中常见、常用的物品组

合,尽可能多地使用自制教具 物理来源于生活,并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应尽可能使用学生生活中常见、常用的物品组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物理现象,并可巧用身边物品进行物理实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演示磁极间相互作用时,可利用粉笔做导轨演示很是方便。具体做法:将七八支粉笔平行摆好,然后将两条形磁铁拉开或靠近来演示相吸或相斥。此实验还可用在力学部分来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又例如顺手拿过学生的铅笔,将两环形磁铁套在铅笔上演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还能说明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眼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体会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另外,在进行演示实验时教师还要尽可能多地使用自制教具。自制教具一般都是教师针对现有实验不足或者现有仪器演示效果不明显而设计 制作的,实验结果会更明显、更直观,学生更容易观察到。如讲解“浮与沉”时,教师可以利用自制潜水艇进行演示,效果会很明显。 再如在演示“液体沸点和气压关系”的实验时,首先在两只烧瓶里装上适量的水,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水中,然后给左烧瓶加热,由于空气受热膨胀,左瓶一部分空气通过导管流到右瓶里,使左瓶的气压减小,而右瓶气压增大。加热一段时间后,夹子夹紧橡皮管。用酒精灯同时给左右烧瓶加热,直到水沸腾,读下左右温度计示数大约为94 ℃和105 ℃。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203《电磁铁电磁继电器》教学设计

第二十章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教学设计

新课讲授板书 二、电磁铁的磁性 教师总结 猜想:磁性强弱可能与电流的大 小、线圈的匝数和形状有关。 教师提问 那我们怎样来判断电磁铁的磁 性强弱呢?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画出电路 图。 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分析总 结。 板书 结论:匝数一定时,通入的电流 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板书 结论:电流一定时,外形相同的 螺线管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 越强。 学生思考回答 可以通过电磁铁吸引大头 针的个数判断。 学生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 想设计实验步骤,并画出 实验电路图。 学生观察实验,并总结。 学生观察实验,并总结。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 能力。 培养学生应用控制 变量思想设计实验 的能力。 培养学生总结能力。 培养学生总结能力。

你还知道哪些电磁铁在生产生 活中的应用? 板书 三、电磁铁的应用 教师介绍磁浮列车。 由于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浮列 车悬浮在空中,行走时不需接触 地面,只受来自空气的阻力。磁 浮列车的最高速度可达每小时 500km以上。 其上所用的磁体大多是通有强 大电流的电磁铁。 2003年,上海浦东机场到市区的 磁浮铁路成为第一条正式投入 运营的磁浮铁路。 教师引导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大 型机器在工作,如大型吊车,它 们的电流可达几十、上百安,直 接来控制或操作是很危险的,那 怎么才能控制这些强大的电 流? 学生思考回答自己知道的 电磁铁的应用。 学生聆听。 学生聆听,思考。 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 的兴趣。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激发学生探求欲望。 通过问题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知识点11:电磁现象

电磁现象 考点1: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 。每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极,分别是______、______ 同名磁极相互 ,异名磁极相互 。 应 用:1、下列几种物质不能磁化的是( ) A.碳钢 B.铸铁 C.铜棒 D.镍片 2、根据小磁针静上时的指向,标出图中的磁感线方向和磁体 的N 、S 极. 3、根据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利用强磁场可把磁悬浮列车从轨道上 微微托起,使列车和轨道间的______大大减小,从而提高了车速。 考点2:磁体周围空间存在 。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 的作用, A B C D 2A C 2的作用;受力方向跟 方向和 方向有关。它把 能转化成为 能。 其中换向器的作用是自动改变_________,是电动机持续的转动。 应 用:如图所示,是研究电和磁之间关系的四个实验装置,用来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 的是( )

考点5:英国物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闭合回路电路里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现象。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方向和方向有关。在电磁感应现象中,能转化成能。发电机就是利用这一现象制成的,所产生的电流是电。 应用:1、关于电动机和发电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电动机是根据电磁铁的原理制成的,通电时它就可以转动 B. 电动机是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原理制成的 C. 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 D. 发电机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如图所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不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 3、下列设备中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的是 ( ) A.电磁铁 B.电磁继电器 C.电动机 D.发电机 附:电路的分析基本步骤: (1)去表: 电压表相当于__________,电流表相当于___________。 (2)判断电路类型(去用电器法): 断开一个用电器,观察另外一个用电器如果不工作,则为_______电路;另外 一个用电器如果工作,则为_______电路; (3)判断电表测量谁的电压、电流。 电流表:断开电流表,谁不_________,测谁的电流。 电压表:断开电源,电压表与谁组成通路,测谁的电流。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设计 一、实验题目:《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和亲自实验,感知浮力的存在和方向,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实验,知道浮力跟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动手能力。 3、体验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问题,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渗透。 三、实验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认识浮力,二是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其基本思路是:从学生纸船比赛开始,通过师生互动游戏后教师引导分析,认识浮力的存在;以实验探究为基础,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得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能力并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的意识。 四、实验方法和原理: 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即在保持液体的密度不变的条件下,改变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保持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改变液

体的密度。原理是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拉力、浮力与重力平衡,即F+F浮=G。 五、实验器材:纸船、沙子、石块、细线、水、鸡蛋、食盐、水槽、外型完全相同的铁、铝圆柱体、弹簧测力计。六、实验步骤: (一)创设情景,引出新课,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1、将纸船放入水槽中,待纸船静止后,提出问题:(1)纸船怎么会浮在水面上?(因为乒纸船受到水的浮力)(2)试分析它的受力情况(纸船受到重力和浮力这对力的作用)(引导学生从平衡力的角度推理出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2、将小石块投入水中,小石块沉下。提出问题:(1)小石块受到水的浮力吗?给你一弹簧测力计,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学生思考、讨论以后,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启发学生:用弹簧秤先测出石块的重量,然后用弹簧秤拉着石块慢慢浸入水中,观察弹簧秤的读数的变化,就可以判断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2)在上面的实验中,石块受到哪些力的作用?浮力大小怎么计算?(3)由上面的实验,你能否想出一个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 (二)通过实验探究,帮助学生理解影晌浮力大小的因素 1、创设情景,让学生体验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1)比赛:让学生用自制的纸船装沙,看谁的船装得多?(2)向水中按矿泉

教科版初中物理九下8.1电磁铁6

电磁铁(教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道电磁铁的结构并能自制电磁铁 2.了解电磁体磁性强弱跟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教学准备: 电磁铁、电池、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大铁钉、漆包线、大头针、导线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设置情景:桌上有一堆大头针,请同学们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快速地把大头针捡起来放到盒子里而又不被扎到手(旁边有一磁铁)?(请一名学生上来演示:)然后老师手掌中藏着一个电磁铁同样把大头针吸起来又很轻松的放到盒子里。问:这是怎么回事?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录象。视频资料:电磁起重机 (放到把废钢铁吸起来时停顿)问:起重机把废钢铁吸起来了,它是利用了什么性质?(生答:) 视频播放完后,问:起重机吸起废钢铁后又发生了什么情况?(生答:) 这个起重机里用的是永磁体吗?为什么?(生答:) 实际上它应用到的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的内容——电磁铁。(显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探索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我们把插有铁心的螺线管称为电磁铁。 板书(屏显):1.电磁铁:带有铁芯的螺线管。 在同学们的桌子上就有一个电磁铁,请同学们先观察它的构造,然后动手做一做:怎样才能利用它把大头针吸起放到另外一处?(可用摄像头记录某一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先给电磁铁通电,才能把大头针吸起来;然后又断电,才能使得大头针被放下。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电磁铁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生答:)板书(屏显):2.工作原理:电流的磁效应。 2.自制电磁铁 同学们能不能仿照模型自己做一个电磁铁呢?(把学生手上的电磁铁收回) 问:我们需要哪些器材呢?

(学生能答出——要追问选的器材用来代替电磁铁的哪个部件或有什么用? 学生不能答出——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 铁钉,它用来干什么?为什么要包上纸? 漆包线,用来干什么?) 板书(屏显):3.结构:线圈、铁芯(图片) 问:如何证明同学们自制的电磁铁有用呢?(生答:看能不能把大头针吸起来) 赶快动手,看谁做的电磁铁吸的大头针多。各组学生利用选择的器材自制一个电磁铁去吸引大头针。然后挑选吸起大头针不同的若干组,让他们展示本组的成果。 3.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 问:刚才有的组吸得多,有的组吸得少,这说明什么问题?(生答:) 问:为什么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不同?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提出猜想并说明理由。 猜想:1、线圈的匝数2、电流的大小…… 请学生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引导学生分析,注意控制变量 ①你选择哪些器材? ②如何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③怎样控制变量? ④怎样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教师巡视,注意解决出现的问题。 步骤1: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通过线圈中的电流,观察大铁钉吸起大头针的多少。请一组说出他们得到的结论,然后问其他的组是否也得到一致的结论,还有没有不同的结论。 步骤2:保持通过线圈中的电流,改变线圈的匝数,观察大铁钉吸起大头针的多少。请一组说出他们得到的结论。(提示学生可以寻求其他组的帮助,电池个数不同的两个组可以相互合作,共同探究) 让学生归纳、概括实验结果后,教师板书。 板书(屏显):4.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的匝数和电流大小有关。 ①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它的磁性越强。 ②在电流一定时,外形相同的螺线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问:如果让你来设计一个磁性强弱可以调节的电磁铁,你会用什么方法呢?

物理化学实验

燃烧热 1、在氧弹里加10mL蒸馏水起什么作用? 答:(1)吸收反应中生成的NO2,NO2溶于水中生成HNO3,用标准氢氧化钠滴定出HNO3的浓度,可计算出HNO3的生成热。 (2)便于清洗氧弹 2、本实验中,那些为体系?那些为环境?实验过程中有无热损耗,如何降低热损耗? 答:体系:内筒水、氧弹、温度计、内筒搅拌器。 环境:外筒水。 实验过程中,由于对流和辐射,存在热损耗。 采取措施:(1)量热计上方加盖,减少对流; (2)外筒内壁和内筒外壁皆镀成镜面,减少热辐射 3、在环境恒温式量热计中,为什么内筒水温要比外筒水温低?低多少合适? 答:内筒水温比外筒低,是为了减小内外筒间的温度差,减小热损耗; 将内筒温度定在T外=(T内终-T内始)/2 较合适。 4、欲测定液体样品的燃烧热,你能想出测定方法吗? 答:采用药用胶囊装取液体试样装入氧弹进行测量。(计算时扣除胶囊的燃烧热)。 采用脱脂棉吸附液体试样方法。(计算时扣除脱脂棉的燃烧热)。 5、说明恒容热和恒压热的关系。 答:ΔH:恒压热 ΔU:恒容热 ΔH = ΔU + PΔV 若有气体参加的反应,Δn代表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的改变,则(忽略其它体积变化):ΔH ~= ΔU + ΔnRT 6、实验终那些因素容易造成误差?最大误差是哪种?提高本实验的准确度应 该从哪方面考虑? 答:在燃烧热的测定实验中以下因素容易造成误差:(1)样品压片过程中混入污染物、称重后脱落、造成称重误差;(2)如果样品燃烧后残留了不易观测到的试样残留物、而又把它当作没有残留完全充分燃烧处理数据,势必造成较大误差;(3) 搅拌器功率较大,搅拌器不断引进的能量形成误差;(4)热量计的绝热性能应该良好,如果存在有热漏,漏入的热量造成误差;(5)数据处理中用直接测量的温差当成真实温差进行计算; 最大误差:体系与环境温差 提高本实验的准确度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待测样品需干燥,受潮样品不易燃烧且称量有误差;(2)严格控制样品的称量范围;(3)压片机要专用,清洁干净;(4)将压片制成的样品放在干净的称量纸上,小心除掉易脱落部分,然后在分析天平上精确称量;(5)用用雷诺法校法得到真实温差。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 the report on the work of various departments, supervise and inspect the management and project implementation and results of implementing financial plans of the company, effective corrective measures to ensure the achievement of business objectives for the year; 1.4 the objective fixed: according to market trends and emerging issues within the company, called special topics in business management strategy session on ... 2.6 compensation and benefits management: policy formulation, improve the pay and benefits system and develop payroll and staff benefits in a timely manner; 2.7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through rational design methods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bjective and fair assessment of the work of the staff, to improve their employees ' work, and continuous upgrading of the working methods and quality; 2.8 employees career planning: according to the realit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any and its needs, identification of occupational need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design for its development goals, according to implement communication with staff to modify employee development goals; 2.9 archives: archives of the statistics of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to ensure human 一、声音的特性 【提出问题】 1、我们所接触到的各种声音中~有的听起来很尖、很刺耳~而有的听起来却 很粗、很浑厚。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实际就是指音调的高低。既然声音都是由物

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教案.doc

下册 乐山市第七中学 物理组

实验一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一、原理和构造: 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和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弹簧测力计正是根据这一原理设计的。弹簧测力计都由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吊环和外壳等组成,常见的两种弹簧测力计及其内部构造如图所示。 二、使用方法 1.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看清其量程,所要测量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因为弹簧是有一定弹性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测量就不准确,还有可能损坏测力计。 2.测量前要看清楚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以便测量时读数。 3.测量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如果没有指在零刻度线,要进行调节使指针指在零刻度线。 4.使用前,要轻轻地来回拉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以免指针被卡住,给测量带来较大的误差。 5.测量时,拉弹簧测力计挂钩的力要和测力计的外壳平行,避免扭曲和摩擦,尽量减小由于摩擦产生的测量误差。 6.要等到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表面垂直。 最后要说明的是: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尽量使用用挂钩把物体向上拉的测量方法。因为它就是按照这种方法设计的,使用其他方法的误差相对较大。 三、读数 清楚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再根据指针所指的位置(注意读数时一定要由零刻线往数值增大的方向读)读出所测量力的大小。 四、使用弹簧测力计容易出现的问题 ①测力计测量超过量程的力;②没有调零就进行测量;③使用前没有来回拉动弹簧,用指针被卡的测力计测量;④所测拉力与测力计外壳不平行;⑤示数没有稳定就读数;⑥读数时视线与刻度板表面不垂直;⑦手拿挂钩,把物体挂在吊环上测量。

【实验目的】学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长木板、头发丝 【实验步骤】 1、观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最大刻度),认清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检查弹簧测力计不受力时,指针时否指在零刻度处。 2、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使指针指到1N、3N、5N等处,感受一下1N、3N、5N的力有多大。 3、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挂一个质量已知(约500g)的物体,读出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察 4、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匀速前进,读出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 5、在倾斜放置的长木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木板匀速上升,读出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 6、把一根头发拴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用手拉头发,逐渐加大拉力,读出头发被拉断时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 【实验记录】 【评估与交流】能否用弹力橡皮筋制作测力计?为什么?

初中物理电磁铁教案

电磁铁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什么是电磁铁。知道电磁铁的特征和工作原理。 ●了解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电磁铁的过程,体会控制变量的方法。 ●体会交流和评估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探索科学的乐趣,培养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 ●认识物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物理的积极 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设计实验,交流评估的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科学设计实验方案,大胆交流评估的能力。 【教学方法】 探究、实验、讨论法 【教学器材】 投影仪、PowerPoint课件、实物展台、电脑演示实验仪器电源 (6V),开关,滑动变阻器(20Ω 2A),电流表,一盒大头针,两个线圈匝数相同、铁芯粗细不同的电磁铁,导线,匝数可变的电磁铁。分组实验仪器电源(6V),开关,滑动变阻器(20Ω 2A),电流表,一盒大头针,导线8根,

课前发给每组学生:4寸大铁钉两个, 5mm漆包线1.5m一根,0.75m 一根。 教学流程图 教学程序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依据 一、引入新课(2分钟) 分别在竹筷和铁钉上紧密绕上电线或漆包线,用它们分别吸引大头针师:上节课,老师布置各组同学分别制作两个线圈匝数不同的电磁铁,都做好了吗?老师检查一下。(鼓励表扬做得好的)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样制作的? 师:你知道电磁铁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吗?(板书:1.构成:线圈+铁芯)师:线圈插入铁芯后磁性大大增强,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实验来研究电磁铁。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3分钟)师:现在就请同学们试着把其中一个电磁铁连入电路,看你制作的电磁铁能不能吸引大头针,能吸多少。同组同学可以先讨论如何连,再动手操作。(师巡回,对确实有困难的指点,强调连接电路开关要断开。) 师:哪组做完了,请告诉老师你们组吸引大头针的个数,并说明用的是线圈匝数多的还是线圈匝数少的。(记录三组数据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都做完了吗?请断开开关。你们制作的电磁铁都能吸引大头针吗?在实验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提示学生回答并板书:2. 特性:磁性有无通断电) 师:吸引大头针数量不同表明什么?

《物理化学实验》讲义

备课教案撰写要求 一、认真钻研本学科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了解本学科的教学任务、教材体系结构和国际国内最新研究进展,结合学生实际状况明确重难点,精心安排教学步骤,订好学期授课计划和每节课的课时计划。 二、教师备课应以二学时为单位编写教案;一律使用教学事务部发放的教案本撰写,不得使用其他纸张。在个人认真备课、写好教案的基础上,提倡集中备课、互相启发、集思广益,精益求精。 三、教案必须具备如下内容(每次课应在首页应写清楚):1、题目(包括章、节名称、序号);2、教学目的与要求;3、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4、教学方法; 5、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设计(主要部分,讲课具体内容); 6、作业处理; 7、教学小结。 四、教案必须每学期更新,开学初的备课量一定要达到或超过该课程课时总量的三分之一。教案要妥善携带及保存,以备教学检查。 教学进度计划表填表说明

1.本表是教师授课的依据和学生课程学习的概要,也是学院进行教学检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和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任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认真填写,表中的基本信息和内容应填写完整,不得遗漏。 2.基本信息中的“课程考核说明及要求”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考核的方式、成绩评定的方法、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的比例、考试的题型、考试时间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的说明与要求等。 3.进度表中“教学内容”只填写章或节的内容,具体讲授内容不必写;每次课只能以2学时为单位安排内容。 4.进度表中的“教学形式及其手段”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各种教学形式及相关手段的说明,一般包括讲授、多媒体教学、课件演示、练习、实验、讨论、案例等。 5.作业安排必须具体(做几题,是哪些题)。 6.进度表中的“执行情况”主要填写计划落实和变更情况。 7.教学进度计划表经责任教授、系(部)领导审签后,不得随意变动,如需调整,应经责任教授、系(部)领导同意,并在执行情况栏中注明。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

九年级物理:电磁继电器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九年级物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电磁继电器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九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教学目的 知道、电话、电铃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知道话筒、听筒的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 (二)教具 多媒体课件《》,,挂图,小灯泡一只,两只1.5伏的干电池,学生电源一台,导线6根,开关两只,电话挂图一幅,电话实物一部,电铃一个。 (三)教学过程 一.诊断测试 ①什么是电磁铁? ②电磁铁有什么优点? 二.引入新课 人直接操作高压电路的开关是很危险的,如果能够在低压下操作高压电路,就能避免高压的危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利用电磁铁制成的,电话、电铃等的应用等知识。板书:第六

节电磁铁的应用 三.讲授新课 (一) 放映多媒体课件《》,讲解学习的结构 1.的结构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用,配合演示多媒体课件《》,问: ①中的电磁铁在什么位置?电磁铁起什么作用? ②图中的衔铁,它起什么作用? ③图中的弹簧,它起什么作用? ④图中的动触点,是静触点,它们起什么作用? 学生通过观察回答以上问题时,教师注意纠正,让学生正确认识各部件的名称和作用。板书: 控制电路的组成——电磁铁、低压电源、开关。 工作电路的组成——高压电源、电动机、的触点部分。 (2)引导学生弄懂的工作原理 让学生看课本,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的工作过程,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本“工作原理”部分,

《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100280学分:5 学时:90 实验个数:18 课程性质:必修面向专业:应用化学、材料化学 大纲执笔人:盛锋大纲审定人: 实验指导书名称:物理化学实验 一、实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面向应用化学、材料化学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开设。物理化学和物理化学实验均是该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之一,两者既密切配合,又各有侧重,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和独立性。《物理化学实验》是在学生先修完《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开设的,学生已具有较好的实验基础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本实验课程的特点是综合性强和注重实验方法的掌握。其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即查阅、动手、观测、记忆、思维、想象和表达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典型实验,掌握同一类型的数据在实际应用中的测定和计算方法,重在让学生建立起“方法”的“档案”,以便于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进行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培养和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提倡创新精神。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对物理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较熟练地掌握物理化学实验操作技能,了解所做过的实验的方法在社会实践中的有关应用,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为学习后继课程和未来的科学研究及实践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具体要求是:1.实验前要充分预习,对所做实验内容心中有数,并写出较详细的预习笔记,内容包括:实验目的、简明原理、主要仪器药品、重要仪器装置图、详细操作步骤、数据记录表和注意事项等;2.学生进入实验室后要先观察和熟悉仪器,然后接受指导教师的提问与讲解,当无问题后方可进行实际操作;3.实验过程应谨慎操作、仔细观察、认真无误的忠实记录实验数据,不得随意涂改,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4.实验结束后需经教师检查数据记录和仪器使用情况,经允许后方可结束实验,离开实验室;5.课后要及时写出实验报告。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理实验教案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教学目标 1.知道弹力及弹力产生条件。 2.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并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重点难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木块、长木板、头发丝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说说弹簧测力计在使用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2.你能不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根头发能承受的拉力? 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实验目的】 学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木块、长木板、头发丝 【实验步骤】 1、观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最大刻度),认清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检查弹簧测力计不受力时,指针时否指在零刻度处。 2、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使指针指到1N、5N、10N等处,感受一下1N、5N、10N 的力有多大。

3、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挂一个质量已知(约1kg)的物体,读出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察 4、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匀速前进,读出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 5、在倾斜放置的长木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木板匀速上升,读出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 6、把一根头发拴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用手拉头发,逐渐加大拉力,读出头发被拉断时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 【实验记录】 【评估与交流】 能否用弹力橡皮筋制作测力计?为什么?

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重点 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 教学难点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垂线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重力是有大小的,这里有两个金属球,一个大一个小,我们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把这两个金属球放在手心感觉一下。 【师】这两个金属球哪个质量大? 【生】大金属球. 探究重力和它的质量是什么关系? 【提出问题】 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或假设】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1、照图23-1那样,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2、在图23-2中,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描点。连接这些点,你发现它们落在一条什么样的曲线或直线上?你认为重力与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初中物理:电磁铁教学设计

电磁铁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电磁铁,学会制作电磁铁,认识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 2.过程和方法。 经历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的过程,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识,养成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树立勇于有根据的怀疑、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 【教学器材】 干电池三节,大铁钉两枚,大钢钉一枚,铝筒一个,漆包线(1m和1.2m各一根),小刀一把,电流表一只,大头针(或细铁屑)适量,缝衣棉线若干,开关、滑动变阻器一只。 【教学过程】 一、引入:从生活走向物理 观看录像,画面上出现无锡钢铁总公司废钢分公司电磁铁搬运铁块的现场。看完的同学议一议,猜一猜。 师:你们已经看到了什么? 生:这是电磁铁…… 师:还想知道什么? 生甲:什么是电磁铁?我自己能不能做一个? 生乙:电磁铁是怎样工作的?通过它的电流有多大? 生丙:想知道电磁铁能吸住多重的东西。 师:同学们对这么多的问题感兴趣,很好。这节课希望同学们能解决一些问题,同时又产生许多新的问题。 评: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二、制作电磁铁 阅读课本,知道什么叫电磁铁、怎样制作电磁铁。依照课本的指导,自主选择器材。大约八、九分钟后,各组都制作完毕。(提醒学生用小刀将两头的绝缘漆刮掉。) 生甲:用1m细漆包线在大铁钉上顺一个方向绕制60匝的线圈,再用棉线在漆包线表面缠绕一层,使漆包线不致松散,这样就制成了一个电磁铁。同样的方法,用1.2m细漆包线在另一大铁钉上绕了80匝制作了另一个电磁铁。 1

生乙:我们也制作了两个电磁铁,不同的是一个绕在铁钉上,另一个绕在钢制的水泥钉上。我们想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丙:我们做了三个电磁铁,除了跟甲一样外,我们还在铝筒上绕了一个60匝的电磁铁。 师:手脚真够快的,是不是经常帮妈妈绕毛线?(生愉快地笑了。) 生丁:乙、丙两位同学看书不认真。绕在钢钉或铝筒上不能叫电磁铁。生丙:书上说的不一定都对!亚里土多德曾经说过“我爱老师,我更爱真理”。我们想研究一下,同样是金属,铝筒究竟可不可以。(同学们给了他热烈的掌声。)师:丙同学的这种敢于怀疑、勇于探究的精神的确值得称道。 评:在平等的关系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实验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1.猜想。 师:“电磁铁能吸住多重的东西”,也就是电磁铁的磁性大小。那么,电磁铁的磁性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各个小组讨论一下,然后把你们的观点告诉大家。 甲组:跟通过漆包线的电流、它两端的电压以及漆包线的电阻有关。 乙组:还应当与线圈的匝数多少有关。 丙组:我们认为甲组的观点有些重复,根据欧姆定律,电压和电阻的共同作用就是电流,所以,我们的观点是:通过漆包线的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的多少会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大小。 师:大家的猜想都有道理,相比之下,丙组的猜想比甲组更合理一些。 丁组:电磁铁磁性的大小跟铁芯的粗细有关,越粗磁性越强。 师(有些惊讶):你们的这个猜想的确与众不同,坦率地讲,我也说不清楚铁芯的粗细是否对电磁铁的磁性有影响。给的器材里2枚大铁钉也是一般粗,不过,课后我们一起来研究。谢谢你们,能提出这么好的猜想来,让老师也大开眼界。 评:教师真实地在学生面前暴露自己的无知(甚至有意识地表现自己的无知),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使学生去除对教师的神秘感和权威感,主动承担探究的责任。 2.方案。 电流、匝数都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各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采取何种步骤?(A.保持匝数不变,磁性与电流的关系;B.保持电流不变,磁性与匝数的关系。) (2)用什么方法来反映电磁铁磁性的强弱?(用吸引铁屑的多少,用吸引大头针的多少,用弹簧秤的方法。) (3)用什么方法来改变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增减电池个数;或者用滑动变阻器。) 2

物理化学课程教案-参考模板

物理化学课程教案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2. 1热力学概论 热力学的基本内容 热力学是研究热功转换过程所遵循的规律的科学。它包含系统变化所引起的物理量的变化或

当物理量变化时系统的变化。

热力学研究问题的基础是四个经验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还有热力学第零定律),其中热力学第三定律是实验事实的推论。这些定律是人们经过大量的实验归纳和总结出来的,具有不可争辩的事实根据,在一定程度上是绝对可靠的。 热力学的研究在解决化学研究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时是非常重要的,在生产和科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一个系统的变化的方向和变化所能达的限度等。 热力学研究方法和局限性 研究方法: 热力学的研究方法是一种演绎推理的方法,它通过对研究的系统(所研究的对象)在转化过程中热和功的关系的分析,用热力学定律来判断该转变是否进行以及进行的程度。 特点: 首先,热力学研究的结论是绝对可靠的,它所进行推理的依据是实验总结的热力学定律,没有任何假想的成分。另外,热力学在研究问题的时,只是从系统变化过程的热功关系入手,以热力学定律作为标准,从而对系统变化过程的方向和限度做出判断。不考虑系统在转化过程中,物质微粒是什么和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局限性: 不能回答系统的转化和物质微粒的特性之间的关系,即不能对系统变化的具体过程和细节做出判断。只能预示过程进行的可能性,但不能解决过程的现实性,即不能预言过程的时间性问题。 §2. 2热平衡和热力学第零定律-温度的概念为了给热力学所研究的对象-系统的热冷程度确定一个严格概念,需要定义温度。 温度概念的建立以及温度的测定都是以热平衡现象为基础。一个不受外界影响的系统,最终会达到热平衡,宏观上不再变化,可以用一个状态参量来描述它。当把两个系统已达平衡的系统接触,并使它们用可以导热的壁接触,则这两个系统之间在达到热平衡时,两个系统的这一状态参量也应该相等。这个状态参量就称为温度。 那么如何确定一个系统的温度呢?热力学第零定律指出:如果两个系统分别和处于平衡的第三个系统达成热平衡,则这两个系统也彼此也处于热平衡。热力学第零定律是是确定系统温度和测定系统温度的基础,虽然它发现迟于热力学第一、二定律,但由于逻辑的关系,应排在它们的前边,所以称为热力学第零定律。 温度的科学定义是由热力学第零定律导出的,当两个系统接触时,描写系统的性质的状态函数将自动调节变化,直到两个系统都达到平衡,这就意味着两个系统有一个共同的物理性质,这个性质就是“温度”。 热力学第零定律的实质是指出了温度这个状态函数的存在,它非但给出了温度的概念,而且还为系统的温度的测定提供了依据。 §2. 3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系统与环境 系统:物理化学中把所研究的对象称为系统 环境:和系统有关的以外的部分称为环境。 根据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可以将系统分为三类: (1)孤立系统:系统和环境之间无物质和能量交换者。

最新大学物理实验教案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 作者姓名王悦 学科(教研室) 大学物理教研室 所在院系电气工程系

第一讲:误差与数据处理 本节授课时数:2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1、测量与误差 1. 了解测量的含义,理解测量的分类和测量四要素并会判断; 2. 掌握误差的分类和误差的来源并会计算误差; 3. 熟练运用直接测量偶然误差的估计公式进行误差估计; 4. 了解系统误差的处理。 2、不确定度的概念 1. 了解不确定度的分类; 2. 熟练掌握直接测量不确定度和间接测量的不确定度的计算。 3、有效数字的处理 要求熟练掌握各种运算中的有效数字位数的取舍原则。 4、数据处理 1. 了解数据图表法的优点和缺点,会熟练作图和制表,给学生强调容易忽视 的细节:比如图名,物理量的表示和单位以及描点的要求。 2. 熟练掌握用作图法求直线的斜率和截距的方法。理解如何把曲线改直。 3. 熟练使用逐差法,了解其使用的前提和优点。

4. 了解最小二乘法的由来和优点,能够熟练使用公式了解相关系数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特点; 2.不确定度和置信概率的定义和其中的物理意义; 3.不确定度的分类和具体计算,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 4.数据处理中的逐差法和最小二乘法。 难点:不确定度的传递和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 三、教学后记 通过绪论课,不少同学应该都建立这样的思想:实验不仅仅是动手的过程,而操作后的数据是一个比较复杂和相当重要的工作。对于现在和以后的实验,不确定度的分析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实践部分:11个实验不同专业学生做的略有不同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编号:06030182b 二、实验教学目的、内容和要求 1、实验教学目的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是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化学课,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整体化学基础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传授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与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 2、实验内容和要求 实验项目一:燃烧焓的测定 (1)安装氧弹式量热计; (2)称药品、燃烧丝的质量,装氧弹; (3)用氧弹式量热计测苯甲酸的燃烧热; (4)用氧弹式量热计测萘的燃烧热。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量热计的原理,学会雷诺图解法,掌握恒容燃烧热与恒 压燃烧热的关系。 实验项目二: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 (1)安装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装置; (2 )向烧瓶中加适量的水; (3)抽真空,检查气密性; (4)加热至液体微沸,测定蒸汽压。 理解液体饱和蒸气压和气液平衡的概念,理解纯液体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即Clausius-Clapeyron方程;了解用动态法测定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方法和原理;掌握饱和蒸气压法测定液体汽化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真空泵及压力计的使用。 实验项目三:凝固点下降法测定摩尔质量 (1)用分析天平称取0.2500g尿素置于干燥管中; (2)制做冰盐浴; (3)安装凝固点测定装置; (4)测定溶液的凝固点。 掌握凝固点下降法测定溶质的摩尔质量的原理和方法,加深对稀溶液依数性的理解;掌握溶液凝固点的

测量技术。 实验项目四:双液系气液平衡相图的绘制 1)安装蒸馏仪; 2)向蒸馏仪中加适量药品; 3)测定沸点; 4)测定折射率。 掌握阿贝(Abbe )折光仪的使用,掌握用蒸馏仪测定t—x 图的方法,理解完全互溶二 组分气液平衡相图。 实验项目五:二组分合金相图的绘制 (1)检查二组分合金相图炉; (2 )称样品于样品管中; (3)加热使样品成为液态; (4)控制冷却速度,测定冷却时间和冷却温度的关系。了解步冷曲线的形成原因;掌握微电脑控制金属相图实验炉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了解热分析法的测量技术与有关测量温度的方法。 实验项目六: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及其应用 (1)制做盐桥; (2)配制溶液; (3)调节电位差计; (4)测量电池的电动热。 了解补偿法测定电池电动势的原理,掌握电动势测定难溶物溶度积(K SP)的方法;掌 握电位差计的测定原理和使用方法,测定Cu-Zn 原电池的电动势。 实验项目七:溶液表面吸附作用和表面张力的测定 (1 )配制溶液; (2)安装表面张力测定仪; (3)测定水的压强差; (4)测定溶液的压强差。 理解表面张力、溶液表面的吸附概念,了解表面张力的的主要影响因素,掌握鼓泡法(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技术。 2、测定不同浓度c的乙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Y,并由Y —C曲线求算吸附量。实验项目八:过氧化氢 的催化分解 (1)配制过氧化氢溶液; (2)测定过氧化氢浓度; (3)安装过氧化氢的催化分解装置; (4)测定过氧化氢t 时刻所分解放出氧气的体积。 熟悉一级反应的动力学特征;掌握静态法测定H2O2 分解反应的速率常数和半衰期;掌 握量气技术和体积校正技术。 实验项目九: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测定 (1)配制乙酸乙酯溶液; (2)安装恒温水槽; (3)测量氢氧钠溶液的电导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