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分享计划

利润分享计划
利润分享计划

利润分享计划

利润分享不是新概念,许多企业也在做,比如说从企业的净利润中拿出10%、20%给员工分享。利润分享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如何真正地调动起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多地投入到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中去,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企业还有很多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细节的问题,包括解决分享公平的问题。

什么是利润分享

利润是公司经营的目的和最终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层的努力。因此,理论上,利润分享应更侧重报酬管理层和骨干层。但实际操作中,利润分享是全员覆盖的。根据美国2006年的统计,接近50%的企业实行了各种分享计划,其中利润分享计划占到38%。

利润分享的三种分配方式

第一是按工资级别分配。利润分享对应着工资级别,通常是按照工资的级别来进行分配的。如果工资制度不合理,就会直接影响利润分享的合理性。

第二是按责任和贡献大小分配。也就是在利润分享中,再加入绩效考核。林肯电气的做法值得参考。它先是直接和业绩挂钩,彻底地实行计件工资,然后在利润分享机制中又加入了绩效考核。在林肯电气,一是考核员工的可信赖性,二是考核质量,三是考核产出(这个产出按说在计件工资已经考核了,但是它在分享的时候,还要考核你总的贡献是多少),四是考核建议和合作。实际上它的利润分享计划,尽管引入了绩效考核,但不是照搬奖金计划,或者照搬其它的工资增长计划中的业绩考核。

第三是按税后利润分红。即公司先交税,再分红。当然交税以后再分红,按照(美国)税收机制,它能够算作年终奖,也就是说它的税率是固定的。但是你要算在每个月的工资里,工资低的税率可能还要低,如果是工资高的,累进的话则税率更高。西方采取税前的方式比较多。我们其实可以笼统地把它用税前利润或者叫利润总额的一定比例来分配,甚至可以按毛利率的比例分配。这样能够计入成本,可以减少公司的纳税额,但是在每个人那里是按累进税来纳税的。

利润分享的对象主要是经理层

利润分享在西方应用得很多,成功的例子也多。美国通用汽车总裁斯隆的自传中有一段关于通用利润分享的描述。他认为利润分享是刺激性的奖金计划,是和业绩直接挂钩的,是基于业绩的奖金,我们叫刺激性的薪酬,或者刺激性

的奖励计划。其来源是剩余收益的12%(剩余收益是净利润减去7%的资本回报率的剩余部分)。它的对象是经理层,享受利润分享的人数不超过领取工资雇员的10%。在斯隆的原书上写的大概是4000多人,也就是高层经理。依据是工资级别,工资级别在某一级以上的,才有这个利润分享的权利。因此,这个分享权实际上不是面向全体员工,只是面向高管。再一个,利润分享计划中还包含了失去权利的条款,比如离职了,就失去这个权利。

利润分享计划的基本目的是使公司的高级经理成为事业的合伙人。基于这一目的,这个刺激性的奖金计划,或者说利润分享计划,逐渐向公司的股票过渡。公司几年后从市场上回购他的普通股,然后以部分现金和部分股票的形式兑现高管的利润分享。

华为电气的虚拟利润分享计划

接下来我们举的这个例子,就是华为曾经的一家子公司,叫做华为电气的,在这家公司实行的一个叫做虚拟利润法的利润分享计划。这家公司是什么背景呢?它是给华为做通信电源的,除了做通信一次电源、二次电源以外,它自己还开发了一些新产品线,比如不间断电UPS、系统继承变频器等等,有7条产

品线,在推行虚拟利润分享计划之前是1700多人。华为最终是要卖掉这家公司的,因此在给这家公司做激励方案的时候,就是考虑怎么把它的价值做大,更值钱。但是一个公司的价值是什么?它是未来现金流的贴现。未来现金流的一个方面是它取决于当期的现金流的实现情况,它未来的预期实际上是退出去,因此增长的势头要好。还有就是贴现率,除了这个业界本身的投行的贴现率之外,贴现率还和你的公司的业绩波动有关。所以这个企业的持续增长也很关键。一个是趋势,一个是盈利水平,一个是持续增长,因此我们在给这家公司做激励计划的时候,最初的设想是基于KPI指标中的收入、利润、质量和回款做的一个薪酬激励。后来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希望这个方案再简练一点,这个时候我就向任总提出来,我说能不能试一下你原来提出的虚拟利润分享方案。他说可以。这是个什么思想呢?

1997年的时候,华为高层几个人在北戴河开了一个小型的会议,也请我去参加了,这个会议当时是要讨论华为要不要搞事业部,后来实际上是否定了。讨论的时候是开放式的,什么都可以讨论。华为有一个惯例:凡是涉及到大的战略,之前会开务虚会,什么意见都可以讲,慢慢地聚焦到共识上去。所以在这个会上我有一个发言,其中就涉及到事业部考核的问题。我当时介绍了西方刚开始流行的EVA思想,就是在净利润中扣除资本成本,剩余部分是真正为股东创造价值的。当然EVA还有很多折算项目,比如说折旧应该按什么算,还有研发费等等,有一百多项。我们没有用它这些方法,只是把资本成本的概念引进来。当时任总听了我的介绍之后,他问,能不能考虑把全年的可分配价值整个加起来,算出一个数?那么什么是可分配价值呢?EVA是一部分,这是给股东的,还有一部分就是工资总额,这个在税前已经给员工发放了,包括基本工资、奖金、福利、津贴,都在这里面,这是工资总额,就是劳动所得。后面EVA是资本,是为股东创造价值的。他能说不能把这两块加起来,因为华为的资本所得,其实也是员工所得,只不过员工是通过分红的方式获得的收入。一部分是他之前通过劳动贡献业绩获得的收益,一部分是通过分红获得的收益。他说能不能把这两块加起来。加起来以后,这就是全年可供劳动和资本分配的价值,然后

在其中,劳动占多少、资本占多少,确定一个比例,这个比例一旦确立下来以后几年不变,那么你就能把虚拟利润做大。所谓虚拟利润做大,实际上就是要把EVA做大,把经济增加

值做大。

当时他提出这么一个思想,我说西方也没有这样的做法,而且工资本身是

带有刚性的,比如说企业要是进入产业的周期性调整的谷底的时候,你除非裁员。降薪的方式几乎不可能,因为你没有长期雇佣的承诺,凭什么给人家降薪呢?所以到那时候只有采取美国的办法,就是裁员。裁员有可能裁到后面就把

元气都伤了,因为裁员一定裁的是当期不创造价值的,但是他有可能是未来创

造价值的,那等于是把公司的未来裁掉了,所以裁员也是很伤元气的做法。用

虚拟利润法,等于是把员工的工资总额实现既有收益又有负担,如果公司未来

是向好的,给员工就有激励,如果未来是波动的,用这种方式,员工的风险就

加大了,也就是刚性部分实际上是可变的。所以我提出能不能在这个公司实行

这个方法?他说可以。因为对这家公司的未来看好,而且将来还要把它卖掉,

肯定要把它越做越好。而且不仅公司这么看,员工也对这家公司的前景很看好。所以我就开始设计这个方案。

具体是怎么设计的呢?我们把它叫做虚拟利润,一个是实发工资总额,包

括实发工资、实发奖金,还包括福利、津贴等等,再一个就是经济增加值,就

是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资本成本。我们知道,本来在西方,资本成本是要既考

虑股东的资本成本,还要考虑借款人的资本成本,所以它是这两个成本的加权。但我们这里只考虑股东权益的资本成本,另外加了一项,就是增支的投资性费用,把它折算成虚拟利润,就是经济增加值,获取税后利润。增值的投资性费

用是什么呢?比如说研发占利润的标准,这家公司是7%,这是业界的最佳标准,如果你的研发投入超过了这个标准,意味着当期的利润会因为增加投入而减少。但是我们把这个增值的投资性费用也给你折算成虚拟利润,换句话说,增加研

发费用的投入,增加长期的投入,不减少当期的分配,因为它把你增加的这部

分折算成虚拟利润。那当你要减少的时候,这个增加的部分就是负数,也就是

说你用减少长期投入的方式,虽然增加了当期的利润,但是我们认为这块利润

实际上损害了公司的长期价值,所以我们把减少长期资本投入的部分,也折算

成虚拟利润,但它是负的,它会减少你当期的净利润,从而减少你的虚拟利润,减少你的分享的基础。这个方式就是使这家企业既关注当期的收入,又关注长

期的收益。我当时在开会的时候,看到这家子公司的总经理在那里低头偷偷地乐,意思是希望这个系数能够定下来,他希望有一个固定的、稳定的政策。另外,他知道这个企业的潜力还很大,所以实际上是资方和劳动者之间的信息不

对称。定下来以后,半年以后报表出来了,任总把我叫他的办公室,他说,你

看这个报表,希望它什么上去果然上去,希望什么下来果然就下来。一年的业

绩出来以后,这个企业的业绩有大幅度的提高。虽然这个企业不大,但业绩有

大幅提高,就是在确定虚拟利润分享政策以后,这家子公司就开始在内部算细账,比如说我的存货增加多少,会增加多少资金占用,继而会对虚拟利润产生

什么影响,以及对薪酬分配会产生影响。存货减少多少,或者周转率加快多少,又会产生什么?应收帐款增加多少,占用多少资金,或者增加多少资金成本,

带来什么样的分配等等问题。账算得很细,一直算到分配上,减少应收账款,

会减少多少分配。这样分配下去之后,每个岗位都知道他的业绩怎么和这个虚

拟利润和总的分享挂钩,他怎么为它做贡献,这样就得到了层层落实。

一年下来以后,效果非常显著。销售收入从上一年的12.5亿增长到21亿,增长了67.3%;研发费用我们设定了标准之后,基本上维持在这个水平;基本

工资还略减少了一点,主要是他裁掉了百分之十几的冗员,还有一些结构调整;产品经营净利润较上年增长了101.2%,经营占用的资本金增加了,因为整个规

模增加了,所以相应的库存、应收账款的投入增加了,它大量地还是用公司的

权益来运作;虚拟利润比上年增长了55.2%。如果分配比例不变,也就是说它

的工资总额可以比上年增长55%,这是一个很大的数,以至于他们到后来都不

敢分了,留了一个分享池,以丰补欠,放到未来的年份再去分配。这个机制贯

彻下去以后,这个企业员工的积极性非常高。

我后来做了一个调研,就是他们实行虚拟利润一年以后是怎么把各项指标

做上去的,包括它的产品线怎么运作的,都是在这个机制下推动的。从这里可

以看到什么呢?通常说华为的机制已经是很富有激励性的,但是人们存在着巨

大的潜力,对其它企业就更不用说了。所以一个基本的判断就是,对我们国家

大多数企业来说,员工的潜能、创造力、主动性和贡献潜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还有非常大的潜力,只是我们没有一个很好的制度、很好的机制把它释放出来。这也是困扰企业家的最根本问题,因为企业家毕竟是要雇请别人来做事,不能

全部由自己来亲力亲为。以前农民种一亩三分地可以亲力亲为,但现在农民都

要雇人了。实行这种机制,员工从雇佣的心态变成为自己干的心态,而且干成

什么样他知道。这样一个参与的机制,透明的机制,再加上分享的激励,使这

家公司的业绩非常出色。

此外,这家公司有一条系统集成的产品线,原来有100多人,平均利润率

只有3%,华为当时的利润率都是在10%几、20%几,3%的利润率简直不配称之为

华为的业务,任总说这种业务坚决要砍掉。在实行虚拟利润计划之后,不但没

有砍掉,经过改造,一年的时间,不仅收入增长的幅度很大,而且达到了30%

的利润率,成为子公司中最盈利的一条产品线。因此我们说,特别是对于高素

质的企业来说,机制设计好了,潜力是非常大的。它的一次电源销售收入增长48.7%、营业利润增长75.9%、市场返修率下降54.2%、产品开发计划完成率提

高29.7%,物料采购成本减少8.1%,集中监控的销售收入增长不大,但是营业

利润增长达到了113%、二次电源销售收入增长121%、营业利润增长达到213.3%,效益非常显著。这家公司经营一年之后,第二年卖给爱默生,就非常值钱了。

华尔街的投行都看不懂,一家只有1400多人的企业,评估下来卖了7.5亿美元,要签协议的时候,爱默生的总裁都犹豫了,他觉得这家企业能这么值钱吗?最

后在香港,这个总裁已经走到关口了,他打电话过来,最终决定签字。

这也是一个双赢的结果,这个子公司卖给爱默生之后,它的管理逻辑是内

部预算的模式,不支持高速增长,因为你有高速增长,必然有低速增长。美国

的股市不认同大起大落的企业业绩,它认同的是稳定、持续增长、可预见的业绩,西方的逻是你说你每股盈利多少,到时候果然是那么多,这种股票是最值

钱的。你如果跌了一分钱,股价可能会跌10%,它是不认同的。在这个模式下,这家公司就得做预算了,因为你不可能保持每年67%的增速,所以当他预算20%

的增长率,然后根据预算来配给资源。还有员工薪酬没什么风险,大家都分享。爱默生是先调查市场周边同等级人员的工资水平,在这个水平之上,你什么等级、什么职位,年终奖金是两个月的薪水或者三个月的薪水,在这个基础上顶多再权衡一个业绩系数,这是西方的个人薪酬,不是团队薪酬。这样做的薪酬是可预见的:年初的时候,这个规模需要配多少人员,配什么样级别的人员,他的薪酬是多少,完成了这个目标以后,奖金会是多少,全算得出来。所以说这个预算就是一个很准确的东西,而且它也要求你准确地实现,超了也不行,也超不出去,没有资源的投入,你怎么超?降低了更不行。所以一年定出增长20%,这个增长速度在华为简直不叫增长,所以这家公司也就变成了朝九晚五的打工模式了。看着华为那边是晚上老加班,员工干得红红火火,这边就是朝九晚五。再过一年以后,这家公司向爱默生总部递交报告,说能不能继续实行华为的虚拟利润分享办法。西方从来没有虚拟利润这个概念,爱默生拿去研究,这个工资总额怎么能加到EVA上,财务上没有这么一个说法,后来就没批。这个公司就按照每年20%的增长率来发展,爱默生认为也不错。后来他们越来越

了解国情了以后,到第三年把这个申请批下来了,可以按原来的方式,因为他们也经过了反复的测算,然后它又开始迅速增长。爱默生一看这家公司这么好,而且研发实力这么强,就把他意大利的那家生产同类产品的公司关掉,把业务全部移到中国。他关掉的那家工厂有4000多人,按意大利的薪酬水平,要关一个4000人的工厂,那得省相当多的钱,所以这次收购对华为和爱默生来说都是双赢。为什么能实现双赢?其实就是这个机制在起作用。所以这是一个在华为内部非常成功的案例。

我还在深圳一家小型房地产公司做过这样的案例,一开始这家公司做得非常成功,后来不行了,我观察它为什么出问题。一个是在分享的时候要不要加入业绩考核这个问题,这是他们人力资源经理提出的问题。要加怎么加?应该考核什么?我当时主张他加在日常考核,不加在利润分享中,就是说那边是逐利的,我调动的就是经济人的角色,我这边是社会人的角色;分享,就要满足这些人高层次的需求,比如有爱的需求、归属的需求,甚至自我实现的需求。当然也是拿这家小公司来试。到第三年的时候不行了,为什么不行呢?因为这个老板后来移民香港了。由此也可以看见利润分享在小公司做的缺陷:一开始没利润或者利润不多的时候行,到利润大量出来的时候,他做出很多利润,他要交税,所以他会想各种办法来降低他的利润,这样一做,没有达到员工的预期,他的信心就受损了,所以工作就没有积极性了。这也使我关注收益分享,这个收益分享就是找到一个影响利润的

最直接的指标,这个指标可以影响员工,同时又能够向员工透明,至于利润怎么操作那是我公司的事。

我们前面讨论了利润分享。利润分享如果设计好了以后,它的激励作用还是很明显的。但是这里有几个关键:一个是操作要透明,这对许多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障碍;第二是分享规则要公正、公平。假如是基于薪酬的话,需要对工资体系进行梳理;假如要加入业绩考核,对业绩考核的体系也要梳理一下。我现在给一家企业做利润分享方案的时候,我就不用它存量来进行分享,亏损都可以,我用它的增量来分享。如果这家企业是大面积亏损,只有几家盈利,我就用减亏来分享。不动存量,不动现有的考核方案,因为要把这块改造得合理是非常困难的,那么做增量分享,分享比例可以大一些,30%、40%、50%都可以,因为增量在第二年就会变成存量,它就垫高了这个基础,也就是在原有体系不变的基础上,用增量来拉动原有体系。在这家企业试点的时候,分公司的积极性很高。记得7月1号我早上起来的时候,把手机打开,收到的第一条短信就是其中一家分公司的培训经理发来的。他说,我们昨天干到后半夜,算上半年的业绩,算公司的分享额,算自己的分享额,算下来以后非常高兴,干到半夜都不觉得困,于是就给我发短信,分享他的喜悦。他说,我们现在是在给自己干,这个制度真好。其实大头还在老板那里,但是员工觉得是给自己干。老板只要有胸怀就行。那么增量分享,第二年它就又是存量了,再往上增的难度越来越大,但是我们增长分享的比例很大,增到一定的时候分享很难了,我就再加上存量的比例,这样不让它掉下来,这样的企业发展就好。这就是利润分享。

参与机制:利润分享的核心

所以我们看到,利润分享还依赖什么机制呢?依赖一个参与的机制。实际上它是一种参与管理。不是说设计一个分享方案就可以等着摘果子了,它是一个参与的机制,在参与的过程中,才可能把员工的智慧、创造力充分释放出来,才能把员工得到认可的需求的动机与动力充分调动起来。员工受雇于企业,他的意见是没有影响力的,没有人听他的意见,而且如果说了,领导还觉得他是刺头。所以他就是看管理层的笑话,明知道你错了,他也不说。但是如果有了这种机制,情况就不一样了,像在林肯电气,就有一个咨询委员会,它把员工关心的问题都拿到这个委员会里讨论,大到员工的分配利益、分配政策问题,考核的问题,小到运营上具体的问题、操作的问题,在林肯电气的案例里都有。员工参与以后,他把这个企业真正当成自己的企业,他能看到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得到认同、得到批准,最后在全公司实行,取得了效益。大家通过他的建议得到好处,又能感觉到这不仅仅是对某个人有好处,而是是对大家都有好处的事情,所以大家也愿意协同企业去做。还有就是整个利润分享,如果做好了,这个参与机制设计好了,偷懒、搭便车的现象就会大大减少。我原来插队的时候当过生产队长,那时候没有什么激励机制,就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还有一个就是要带头干。但是我当生产队长的时候,带着他们干,他们一天没干多少,倒把我累得够呛。其实员工比你的潜力大得多,因为后来包给他们干,他们就

能主动加班。那个时候就认识到,人的潜力非常大,就认识到制度设计好了,会带来很大的效益。

利润分享计划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激励方式,但是还有一种比利润分享计划更规范激励方式,就是股票增值权。股票增值权以股票的方式,再加上期权的运作,可以和实际股票的分红并行运作。我们将在下一期“华夏基石e洞察”微刊继续介绍。

员工利润分享与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方案

XX省XXXX集团公司 员工利润分享与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方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一条方案目的 (2) 第二条方案基础 (2) 第三条方案原则 (2) 第四条适用范围 (3) 第二章、利润分享激励计划 (4) 第五条实施期限 (4) 第六条利润分享的激励对象 (4) 第七条分享利润额度确定办法 (4) 第八条个人利润分享额度确定办法 (5) 第九条兑现方式 (5) 第十条实施程序 (6) 第十一条实施条件 (6) 第三章、股票期权激励计划 (7) 第十二条实施主体 (7) 第十三条实施期限 (7) 第十四条期权激励对象 (7) 第十五条股票来源及数量 (7) 第十六条股票期权分配办法 (7) 第十七条期权授予时间及程序 (8) 第十八条期权权利 (8) 第十九条期权行权批次 (9) 第二十条期权行权执行时机 (9) 第二十一条期权行权价格 (9) 第二十二条期权行权条件 (9) 第二十三条期权行权方式 (9) 第二十四条期权行权资金来源 (10) 第二十五条期权行权程序 (10) 第二十六条期权行权约束 (10) 第二十七条期权行权协定 (11) 第二十八条股份变现 (11) 第二十九条股票期权管理机构 (12) 第四章、附则 (12) 第三十条释义 (12) 第三十一条期权激励对象一旦缴纳风险保证金或者行权所需款项,即视为接受本方案的约束,享有相应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 (13) 第三十二条本方案自集团公司理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生效; (13) 第三十三条本方案由集团公司理事会负责解释; (13) 第三十四条相关附件 (1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方案目的 本方案的实施主要实现以下目的: ●实现公司产权明晰、多元的股权结构,改善公司治理,形成科学决策体系; ●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激励约束机制,构建目标一致、收益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共享 企业发展和改革成果,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体现XXXX集体企业人合和资合的特点,在实现公司和员工共赢的基 础上确保实现出资人利益最大化; ●稳定员工队伍,吸收和引进外部优秀人才; 第二条方案基础 本方案的制定主要有如下基础: ●人力资源部提供的“员工股权激励”的相关规定为本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董事会提出全体员工享有股权相关建议及可以量化给员工”的规定为本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公 司政策依据; ●XXXX公司近几年业绩持续增长为本方案制定提供了财务依据; 第三条方案原则 本方案的制定遵循如下原则: ●符合国家法规和政府政策,合理合法,有依据; ●有利于集团公司资产保值增值,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激励与约束相结合,风险与收益相对称;

利润分享计划

利润分享计划 利润分享不是新概念,许多企业也在做,比如说从企业的净利润中拿出10%、20%给员工分享。利润分享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如何真正地调动起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多地投入到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中去,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企业还有很多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细节的问题,包括解决分享公平的问题。 什么是利润分享 利润是公司经营的目的和最终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层的努力。因此,理论上,利润分享应更侧重报酬管理层和骨干层。但实际操作中,利润分享是全员覆盖的。根据美国2006年的统计,接近50%的企业实行了各种分享计划,其中利润分享计划占到38%。 利润分享的三种分配方式 第一是按工资级别分配。利润分享对应着工资级别,通常是按照工资的级别来进行分配的。如果工资制度不合理,就会直接影响利润分享的合理性。 第二是按责任和贡献大小分配。也就是在利润分享中,再加入绩效考核。林肯电气的做法值得参考。它先是直接和业绩挂钩,彻底地实行计件工资,然后在利润分享机制中又加入了绩效考核。在林肯电气,一是考核员工的可信赖性,二是考核质量,三是考核产出(这个产出按说在计件工资已经考核了,但是它在分享的时候,还要考核你总的贡献是多少),四是考核建议和合作。实际上它的利润分享计划,尽管引入了绩效考核,但不是照搬奖金计划,或者照搬其它的工资增长计划中的业绩考核。 第三是按税后利润分红。即公司先交税,再分红。当然交税以后再分红,按照(美国)税收机制,它能够算作年终奖,也就是说它的税率是固定的。但是你要算在每个月的工资里,工资低的税率可能还要低,如果是工资高的,累进的话则税率更高。西方采取税前的方式比较多。我们其实可以笼统地把它用税前利润或者叫利润总额的一定比例来分配,甚至可以按毛利率的比例分配。这样能够计入成本,可以减少公司的纳税额,但是在每个人那里是按累进税来纳税的。 利润分享的对象主要是经理层 利润分享在西方应用得很多,成功的例子也多。美国通用汽车总裁斯隆的自传中有一段关于通用利润分享的描述。他认为利润分享是刺激性的奖金计划,是和业绩直接挂钩的,是基于业绩的奖金,我们叫刺激性的薪酬,或者刺激性

公司分润激励方案

2018年XX公司分润激励方案(草稿) 第一章、总则 1.0 方案目的 本方案的实施主要实现以下目的: 1.01 实现公司产权明晰、多元的股权结构,改善公司治理,形成科学决策体系; 1.02 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激励约束机制,构建目标一致,利益共同体,共 享企业发展成果,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1.03 稳定员工队伍,吸收和引进外部优秀人才; 2.0 实施主体 2.01本期权激励计划的决策与实施主体是:XX有限公司薪酬委员会,成员3人,高管会议选拔。主任一个 , 秘书一个,委员一人 . 2.02 参与具体事务实施主体:员工委员会,成员3 人,员工大会选拔。主任一人,委员2 人。 实施主体于2018年1月30日前成立并报备股东会。 3.0 方案基础 本方案的制定主要有如下基础: 3.01 公司目标: 1) 授信零售商 8000 家,其中用信 4000 家; 2) 贷款额 30000 万; 3) 合作保证金总额 8000 万; 4) 净利润目标 1000 万。 3.02 公司现估值 10000W 3.03 现在资产 3.04 历史财务依据; 4.0 方案原则 本方案的制定遵循如下原则:

4.01 符合国家法规和政府政策,合理合法,有依据; 4.01 有利于本公司资产保值增值,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 4.03 激励与约束相结合,风险与收益相对称; 4.04 有利于调动经营层和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实现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员工利益一致; 4.05 激励性、具可操作性; 5.0 适用范围及参与 5.01 本办法适用对象是高管与核心员工; 5.02 工作满 6 个月以上普通员工 第二章、利润分享激励计划 6.0 实施期限、启动日期 6.01 本计划的实施期限为三年: 2018年1月 1日—— 2020年 12月31日; 6.02 启动日期为 2018年 1月30日前薪酬委员会组织评估本方案,方案通过后一周内颁布实施。 7.0 利润分享的激励对象、范围、人数、 在公司工作一年以上且个人年度绩效考核合格的员工都有权参加利润分享计划;但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参加当年度利润分享计划: 1) 连续两次半年度个人绩效考核 70 分以下者; 2) 个人当年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不合格,年度绩效考核不合格者; 3) 年度有重大违规违纪者; 4) 未经同意自动离职或被开除者; 5) 在本公司工作年限不足 6 个月者;

员工利润分享与事业合伙人计划及方案

***利润分享激励计划 一、目的 为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吸引和保持一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队伍,倡导以业绩为导向的经营理念,提高自主管理的水平,鼓励经营管理者为公司长期服务,并分享公司的发展成果,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原则 1、业绩导向原则:根据岗位责任大小,确定分配额度,充分体现按劳分配的公平性原则。 2、利益共享原则:将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结合起来,促使员工注重企业的长期利益。 三、适用范围 本利润分享激励计划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 * 四、实施期限 本计划的实施期限为三年: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 五、激励对象 1、在公司工作一年以上且个人年度绩效考核合格的员工都有权参加利润分享计划; 2、但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参加当年度利润分享计划: 连续两年个人绩效考核70分以下者; 、 个人当年度绩效考核不合格者; 年度有重大违规违纪者; 未经同意自动离职或被开除者; 在本公司工作年限不足一年者; 六、利润承诺与核算 1、本办法所指的利润,是公司财务部按照公司会计核算制度和内部管理口径计算的本年净利润,而非公司按规定向外部机构报送的年度财务成果。 2、利润列入公司年度经营预算,并在部门第一责任人与公司签定的年度目标责任书中予以明确。

3、利润分为基本值、目标值、挑战值三个等级。数值一年一定,一经确定一般不予调整,重大经营环境改变除外。 # 4、利润核算按照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进行年度核算。 5、公司年度分享利润计入本年费用,在本年经营成果考核时予以剔除。 七、分享利润额度的确定 1、只有适用单位年度实际完成利润超过基本利润时才有分享利润。分享利润采取分段超额累进计算。 2、分享利润总额 @ 八、个人分享利润标准 1、分享利润遵循“分类切块,岗位关联、绩效挂钩”的原则进行分配。 2、分享利润按照5:5比例在高层、中层员工(含特殊岗位)二个激励管理层级中进行分配。 3、根据集团公司以及子公司各岗位的责任和贡献大小决定各岗位系数,基本标准如下 高层:正职岗位系数为,高层副职的岗位系数为1; 中层:正职岗位系数为,中层副职岗位系数在; 中层以下岗位系数为 年度内内部岗位调整的,按所任岗位、时间分段计算。 > 4、个人分享利润金额=(单位分享利润总额×50%)/所在层级个人系数之和×个人岗位系数×年度个人考核分数 九、分享利润兑现与沉淀 1、公司财务部在下年度第一个月内,核算出公司利润实际完成值。公司人力资源部根据利润值按照达成的等级计算公司分享利润总额和个人分享利润额。 2、经营层分享利润兑现办法如下:

收益分享计划

浅谈收益分享计划 目录 浅谈收益分享计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收益分享计划的基本概念 ...................................... 错误!未定义书签。收益分享计划的渊源 .......................................... 错误!未定义书签。收益分享计划的类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斯坎伦计划(Scanlon plan)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拉克计划(Rucker plan)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生产率提高分享计划(Improsharing,即Improved Productivity through Sharing)............................................... 错误!未定义书签。收益分享计划的哲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公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认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参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承诺 .............................................. 错误!未定义书签。收益分享计划的基础作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收益分享计划的发展特征 ......................................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利润分享制度

员工激励的利器:利润分享制度(图) 利润分享计划(Profit-Sharing Plan)是指企业为了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管理,体现员工企业主人翁精神而依据员工所在岗位价值、潜在贡献及历史贡献、工作业绩等而额外给予员工一部分公司利润的企业整体激励计划。 英国研究人员就员工对分享计划的态度及利润分享计划对企业的作用专门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员工对利润分享计划高度赞同,不赞同者仅为参与调研人数的8%,同时实施利润分享企业的各项经济指标都比非利润分享企业好一些。总的来讲,利润分享计划主要功用如下: 。激发员工工作动机与士气 。降低企业的管理监督成本 。增强员工主人翁意识 利润分享须把握的三个维度 对于利润的分配,通常需要把握三个维度,即总利润分配、个人利润分配以及利润的发放。 总利润分配 固定比例法:是指将企业实际目标达成情况与预先设定目标情况进行对比,进而确定相对固定利润分享总额提取比例(如利润提取比例为当年净利润总额的5%)的一种方式。这种方法的特点主要是,只要企业取得利润,便可提取相对固定比例的利润作为员工利润分享的基数,操作方便简单,但难以制定合理的比例。 分段比例法:是指将企业实际目标达成情况与预先设定目标进行对比,并根据对比情况选择相应利润总额提取比例(如300万元以内的利润,3%用于利润分享;超过300万的利润,6%用于利润分享)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通常采取分段提取利润的方式,且完成目标值越大,提取比例越高,因此能有效激励员工为超额完成利润目标而努力,但为此企业需要付出较高的人工成本。 获利界限法:是指预先规定企业目标完成最低标准,然后将企业实际目标完成情况与其进行对比,只有在公司利润超过事先定好的最低标准并且低于最高标准的时候才进行一定比例的利润分享。这种方式能够有效保证公司对股东的回报,合理控制企业人工成本,但需要有娴熟的理论及实操经验,操作程序较为复杂。 个人利润分配 岗位贡献法:是一种系统地测定参与利润分享的岗位在企业整体组织结构中价值的方法。通过岗位价值测评,我们可以比较清晰地了解到利润分享岗位在企业的价值所在,进而判断出岗位对企业的贡献并决定其利润分享额度。市场上有很多关于岗位价值评价的方法,譬如:太和的六因素法,美世IPE系统四因素法,翰威特的六因素法等可供我们借鉴。

员工利润分享与事业合伙人计划方案

员工利润分享与事业合伙人计划方案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利润分享激励计划一、目的 为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吸引和保持一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队伍,倡导以业绩为导向的,提高自主管理的水平,鼓励经营管理者为公司长期服务,并分享公司的发展成果,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原则 1、业绩导向原则:根据岗位责任大小,确定分配额度,充分体现按劳分配的公平性原则。 2、利益共享原则:将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结合起来,促使员工注重企业的长期利益。 三、适用范围 本利润分享激励计划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 四、实施期限 本计划的实施期限为三年: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 五、激励对象 1、在公司工作一年以上且个人年度绩效考核合格的员工都有权参加利润分享计划; 2、但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参加当年度利润分享计划: 连续两年个人绩效考核70分以下者; 个人当年度绩效考核不合格者; 年度有重大违规违纪者; 未经同意自动离职或被开除者; 在本公司工作年限不足一年者; 六、利润承诺与核算 1、本办法所指的利润,是公司财务部按照公司会计核算制度和内部管理

口径计算的本年净利润,而非公司按规定向外部机构报送的年度财务成果。 2、利润列入公司年度经营预算,并在部门第一责任人与公司签定的年度目标责任书中予以明确。 3、利润分为基本值、目标值、挑战值三个等级。数值一年一定,一经确定一般不予调整,重大经营环境改变除外。 4、利润核算按照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进行年度核算。 5、公司年度分享利润计入本年费用,在本年经营成果考核时予以剔除。 七、分享利润额度的确定 1、只有适用单位年度实际完成利润超过基本利润时才有分享利润。分享利润采取分段超额累进计算。 2、分享利润总额 八、个人分享利润标准 1、分享利润遵循“分类切块,岗位关联、绩效挂钩”的原则进行分配。 2、分享利润按照5:5比例在高层、中层员工(含特殊岗位)二个激励管理层级中进行分配。 3、根据集团公司以及子公司各岗位的责任和贡献大小决定各岗位系数,基本标准如下 高层:正职岗位系数为,高层副职的岗位系数为1; 中层:正职岗位系数为,中层副职岗位系数在;

利润分享计划

利润分享计划 一、利润分享计划简介 利润分享计划是指员工根据其工作绩效而获得一部分公司利润的组织整体激励计划。是由企业建立并提供资金支持,让其员工或受益者参与利润分配的计划。在这种计划下,报酬的支付是建立在对利润这一组织绩效指标的评价的基础上的,利润分享计划是一次性支付的奖励,它不会进入到雇员的基本工资中去,因而不会增加组织的固定工资成本。在实际运用中,利润分享计划在成熟型企业中显得更为有效。 二、利润分享计划的起源 20世纪70年代之前,西方国家的物价变动是和经济发展同方向进行的,随着经济扩张与收缩而上下跌落,从未有过物价上涨与经济停滞长期并存的现象。 在这种宏观经济背景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马丁威兹曼提出了一利润分享的薪酬制度为核心的分享经济理论,为医治资本主义经济中出现的滞胀病开除了药方。 根据威兹曼的解释,利润分享制的主要形式是利润分享制和收入分享制。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对众多经济学家的研究进行了综合,提出了分享制的不同形式——职工股份所有制计划,劳动者管理合作社,利润分享制,收入分享制和劳动资本合伙制等。 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一套相对完善和成熟的制度体系,成为西方国家众多福利计划的主要形式,这其中又以美国最有代表性。 三、利润分享计划的基本原则 利润分享计划有四条基本原则,分别是公平,明确,参与和承诺 公平原则是以组织中的每个人都对组织的成功做出了贡献为基础的。绩效考核和奖励计算相应确立,以分享收益。一般,员工得到的额外利润占个人报酬的4%到10%;不过,超过20%的额外利润,并不是没有出现过。 明确公平原则有着重要的影响。公司必须让员工了解公司的经营目的(目标),了解自己扮演的角色(责任),以及自己起作用的方式。 参与利润分享计划如果没有员工的参与,是不可能成功,一切都离不开参与。必须确立一种参与制度,让员工界定清楚自己的角色,明白自己的参与方式。 承诺毫无疑问的,这项原则是对于收益分享计划的成功而言,最重要的一项原则。组织承诺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管理承诺。每位经理必须一起工作,相互帮忙,以树立组织平衡的范例。管理人员必须帮助员工更好地了解自己在收益分享计划中,所扮演的角色。此外,经理也必须参与。

收益分享计划

浅谈收益分享计划目录

收益分享计划的基本概念 收益分享的管理思想源远流长,但作为一种薪酬或激励计划,它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被认为是一种主要基于小型群体或团队的绩效薪酬形式,主要关注由于生产率提高、质量改善 或成本节约所产生的团体收益在员工与公司之间的分配。在一些场合,它又被称为生产率收益 分享计划。它不同于利润分享计划将标志组织绩效水平的利润作为分享对象, 而是鼓励员工努 力达到组织的生产率目标,包括提高既定时间的产量或是减少单位产品的生产时间,或节约完 成全部工作的总体时间等。收益分享计划具有以下显著的特征: (一)与绩效改善相关。大多数的收益分享计划的目标是通过改变雇员的行为来改进绩 效。例如通过劳动成本的节约来提高生产率, 用次品率降低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节约生产材料 的成本等。 (二)以绩效测量为基础。大多数收益分享计划是以一些过去的绩效为测量基础的,但 现在的趋势是倾向于把奖金建立在绩效的过去值和期望值的综合基础之上。用过去的绩效值的 优势在于它容易建立起信用,员工们可以更容易地接受绩效的期望值,因为这是基于过去他们 所取得的绩效。 (三)与全部或大部分雇员一起分享。大多数收益分享计划包括全部或大部分的雇员或 者团队或者小团体。团体一般是指一个生产班组、工作部门、事业部或分厂等相对稳定的公司 属下的规模不等的工作单位。在该团体的成员中,拥有共同的目标,共同参与决策的制定和问 题的解决,相互依赖和合作,共同分享由预定目标实现所产生的收益。 (四)与雇员参与相关。大多数但并不是全部的计划都包括相当多的雇员参与其中,因 为计划的重点是强调发展更好的合作、沟通、团队协作和信任。通过参与, 员工可以更了解公 司的实际情况,正所谓“离实际越近的人, 越清楚问题所在”,这样就可以找出解决方案。计 划鼓励大多数或者全体员工通过共同努力来达到公司的生产率目标,并且是员工和公司能够共 同分享由于这种努力所产生的成本节约收益,最终起到增强员工主人翁意识和忠诚度的作用。 收益分享计划的主旨就是通过让员工参与从而提高公司的绩效,它可以被看成是一种双赢的手段。 (五)非个人导向。因为收益分享通常定位于大的团队,一般个人导向系统会排除在外,但并不是一票否决,例如计件工资率。 (六)详细准确的定位。大多数的收益分享计划都是详细准确定位的,例如在单一车间 中进行管理。 表格 1个人薪酬激励计划、收益分享计划与利润分享计划的比较 个人激励计划收益分享计划利润分享计划 覆盖范围正式的直接劳直接、间接和辅助人员直接、间接和辅助人员或

利润分享激励计划方案

利润分享激励计划方案 1、目的 1.1为提高集团的经济效益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吸引和保持一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队伍,创造一个激励经营管理者实现目标的工作环境,倡导以业绩为导向的经营理念,提高自主管理的水平,鼓励经营管理者为集团长期服务,并分享集团的发展成果,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2、原则 2.1三个有利于原则:有利于集团产业的稳健经营;有利于集团产业的快速成长;有利于集团吸引并留住中高层管理团队。 2.2业绩导向原则:根据岗位责任和岗位风险的大小,确定分配额度,充分体现按劳分配的公平性原则。 2.3利益共享原则:将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结合起来,促使员工注重企业的长期利益。 3、适用范围 3.1本利润分享激励计划适用于集团公司及分子公司。 4、实施期限 4.1本计划的实施期限为三年:2018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 5、激励对象 5.1在本激励计划适用单位副经理(含)以上岗位工作满十个月(含)以上的员工。 5.2但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参加当年度利润分享计划:

⑴个人当年度绩效考核不合格者; ⑵年度有重大违规违纪者; ⑶年度被免职者且不在利润分享岗位范畴内; ⑷在当年中途离职者。 6、利润承诺与核算 6.1本办法所指的利润,是集团公司财务部按照集团公司会计核算制度和内部管理口径计算的本年净利润,而非集团公司或子公司按规定向外部机构报送的年度财务成果。 6.2利润列入集团公司及各子公司年度经营预算,并在集团公司经营层及子公司第一责任人与集团公司签定的年度目标责任书中予以明确。 6.3利润分为基本值、目标值、挑战值三个等级。数值一年一定,一经确定一般不予调整,重大经营环境改变除外。 6.4利润核算按照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进行年度核算。 6.5集团公司以及各子公司列支的上年度分享利润计入本年费用,在本年经营成果考核时予以剔除。 7、分享利润额度的确定 7.1只有适用单位年度实际完成利润超过基本利润时才有分享利润。分享利润采取分段超额累进计算。 7.2分享利润总额

员工激励的利器:利润分享计划

利润分享计划(Profit-Sharing Plan)是指企业为了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管理,体现员工企业主人翁精神而依据员工所在岗位价值、潜在贡献及历史贡献、工作业绩等而额外给予员工一部分公司利润的企业整体激励计划。 英国研究人员就员工对分享计划的态度及利润分享计划对企业的作用专门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员工对利润分享计划高度赞同,不赞同者仅为参与调研人数的8%,同时实施利润分享企业的各项经济指标都比非利润分享企业好一些。总的来讲,利润分享计划主要功用如下: 。激发员工工作动机与士气 。降低企业的管理监督成本 。增强员工主人翁意识 利润分享须把握的三个维度 对于利润的分配,通常需要把握三个维度,即总利润分配、个人利润分配以及利润的发放。

总利润分配 固定比例法:是指将企业实际目标达成情况与预先设定目标情况进行对比,进而确定相对固定利润分享总额提取比例(如利润提取比例为当年净利润总额的5%)的一种方式。这种方法的特点主要是,只要企业取得利润,便可提取相对固定比例的利润作为员工利润分享的基数,操作方便简单,但难以制定合理的比例。 分段比例法:是指将企业实际目标达成情况与预先设定目标进行对比,并根据对比情况选择相应利润总额提取比例(如300万元以内的利润,3%用于利润分享;超过300万的利润,6%用于利润分享)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通常采取分段提取利润的方式,且完成目标值越大,提取比例越高,因此能有效激励员工为超额完成利润目标而努力,但为此企业需要付出较高的人工成本。 获利界限法:是指预先规定企业目标完成最低标准,然后将企业实际目标完成情况与其进行对比,只有在公司利润超过事先定好的最低标准并且低于最高标准的时候才进行一定比例的利润分享。这种方式能够有效保证公司对股东的回报,合理控制企业人工成本,但需要有娴熟的理论及实操经验,操作程序较为复杂。 个人利润分配

利润分享计划和收益分享计划比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c650982.html, 利润分享计划和收益分享计划比较 作者:杨乔瑛 来源:《卷宗》2016年第08期 摘要:利润分享计划和收益分享计划是企业管理中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他们都在企业 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两种激励手段出现的时代背景和意义又有不同,本文从理论出现的背景不同、定义、奖金分配标准、实施过程几个方面分比较其不同点。 关键词:利润分享计划;收益分享计划 1 理论出现的背景方面 收益分享计划出现的时代背景:著名的霍桑试验以及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学说的出现使人们意识到了员工动机需求、参与、合作以及组织承诺的重要性需要重新认识员工的多面性和复杂性。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很多企业面临资本稀缺、成本和生产率下降的窘况迫切需要进行管理变革。于是顺应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新的绩效激励形式收益分享计划于1930年在美国诞生。 利润分享计划首次出现是在19世纪中期,企业实行这一计划的初衷是阻止和限制工会的活动,减小工会力量对企业的干预,实际上是一种平息工人骚乱的手段。两种分享计划出现的时代背景和初始目的不同,逐渐的导致了在具体内容方面的差异。 2 定义方面 利润分享制是指:企业所有者和职工共同分享企业利润的一种企业纯收入分配模式。纯利润分享是指这样的情况,即一个企业完全按市场价格付给工人以固定工资,同时又从纯收入中扣除有形资本装备应得的收益,剩余的金额就代表企业的纯利润。利润分享计划,就是把纯利润或纯亏损按预先确定的双方各自分担的比率,在工资和资本收益之间进行分配。在很多利润分享形式中,只是工人和资本家共同分享利润,而亏损则单独由资本家承担。 收益分享计划:又叫生产率奖励、小组奖励和业绩奖励,是一种把一个部门或一个群体的生产率提高作为收益评价指标并在雇员与企业之间分享生产率提高带来的收益的计划。收益分享计划的目的在于用薪酬作为纽带把雇员个人的目标和企业目标连接起来,促进雇员共同努力以达到生产率目标。其主要关注由于生产率提高,质量改善或成本节约所产生的团体收益在员工与公司之间的分配,它又被称为生产率收益分享计划。 利润分享计划中,员工是根据企业净利润情况分配自己所得的奖金。利润分享制的发展实质上涉及的是劳动者在利润分配上有多大的话语权的问题,是劳动与资本的博弈问题。如果把它仅仅定性为雇主的一项权利,利润分享制采用与否,分享到什么程度完全取决于雇主的意愿,它的发展自然会受到雇主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制约。由于信息不对称,雇主甚至会

员工利润分享与事业合伙人计划方案(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利润分享激励计划 一、目的 为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吸引和保持一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队伍,倡导以业绩为导向的经营理念,提高自主管理的水平,鼓励经营管理者为公司长期服务,并分享公司的发展成果,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原则 1、业绩导向原则:根据岗位责任大小,确定分配额度,充分体现按劳分配的公平性原则。 2、利益共享原则:将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结合起来,促使员工注重企业的长期利益。 三、适用范围 本利润分享激励计划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 四、实施期限 本计划的实施期限为三年: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 五、激励对象 1、在公司工作一年以上且个人年度绩效考核合格的员工都有权参加利润分享计划; 2、但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参加当年度利润分享计划:

70分以下者; ●连续两年个人绩效考核 ●个人当年度绩效考核不合格者; ●年度有重大违规违纪者; ●未经同意自动离职或被开除者; ●在本公司工作年限不足一年者; 六、利润承诺与核算 1、本办法所指的利润,是公司财务部按照公司会计核算制度和内部管理口径计算的本年净利润,而非公司按规定向外部机构报送的年度财务成果。 2、利润列入公司年度经营预算,并在部门第一责任人与公司签定的年度目标责任书中予以明确。 3、利润分为基本值、目标值、挑战值三个等级。数值一年一定,一经确定一般不予调整,重大经营环境改变除外。 4、利润核算按照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进行年度核算。 5、公司年度分享利润计入本年费用,在本年经营成果考核时予以剔除。 七、分享利润额度的确定 1、只有适用单位年度实际完成利润超过基本利润时才有分享利润。分享利润采取分段超额累进计算。 2、分享利润总额

[分享]利润共享分配方案

[分享]利润共享分配方案 福州华冠针纺织品有限公司 员工利润分享激励计划方案 目的: 1. 为提升团队士气,激励全体员工工作积极性,吸引和留住内外部优秀人才,特拟定此激励方案。 2.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公司正式员工,不适用以下人员: 1. 新员工还未转正的,以2012年1月1日(含)统计为准; 2. 停薪留职、调动至其他事业部的和其他形式已不在公司上班的; 3. 中途一年内任何形式的离职人员; 4. 因工作失误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经管理委员会批准不列入激励方案的; 3.利润分享激励办法: 3.1 年度目标 3.1.1每年11月由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会同生产部门制订次年度工作计划和利润目标, 利润目标划分为基本利润、目标利润、挑战利润三个阶梯利润指标。 3.1.1基本利润即公司团队必须完成的利润目标,如当年实际利润低于基本利润,利润分 享计划自动作废。 3.1.2 目标利润指公司在综合衡量生产、销售团队以及市场发展趋势、公司利润增长趋势 后,建立的科学的、公平的、符合公司利益的利润目标。

3.1.3 挑战利润指基于公司生产、利润增长趋势考虑完成此目标利润尚有难度,但在公司 整个团队集体努力下有望达成的目标利润。 3.2 利润核算 3.2.1 本方案中的利润指经公司财务部按照公司会计核算制度计算的本年度净利润,利 润核算按照当年12月25日至次年12月25日进行核算。 3.2.2 年度利润的核算需扣除未结案的客诉费用损失;已发生重大客诉但客户尚未就损 失金额向我司索赔的,由营销中心与品保部、生产部门、财务部门预估客诉损失, 预估损失作为计提赔款自利润中扣除;如计提赔款与实际赔款的差异部门计入下 年度利润中。 3.2.3 年度利润核算需通过管理委员会审核。 3.3 利润提取 3.3.1 利润提取指该年度从公司利润中按照规定比例提取的予以分配的利润(扣除公司按 照分红制给予六等人员的利润分红)。 3.3.2 按照阶梯利润目标分配,各段标准比例如下: 项目提取比例 实际利润?基本利润奖金=0 目标利润,实际利润?目标利润奖金=(实际利润-基本利润)×(5%) 目标利润,实际利润?挑战利润奖金=(实际利润-基本利润)×(10%) 奖金=(实际利润-基本利润)×(10%)+(实际利润-实际利润> 挑战利润

经营管理层利润分享激励计划

天天集团经营管理层利润分享激励计划 (讨论稿) 1、目的 为提高集团的经济效益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吸引和保持一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队伍,创造一个激励经营管理者实现目标的工作环境,倡导以业绩为导向的经营理念,提高自主管理的水平,鼓励经营管理者为集团长期服务,并分享集团的发展成果,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2、原则 三个有利于原则:有利于集团产业的稳健经营;有利于集团产业的快速成长;有利于集团吸引并留住中高层管理团队。 业绩导向原则:根据岗位责任和岗位风险的大小,确定分配额度,充分体现按劳分配的公平性原则。 利益共享原则:将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结合起来,促使员工注重企业的长期利益。 3、适用范围 本利润分享激励计划适用于集团公司及超市公司、天象公司、水源公司。 4、实施期限 本计划的实施期限为三年: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 5、激励对象 在本激励计划适用单位副经理(含)以上岗位工作满十个月(含)以上的员工。但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参加当年度利润分享计划: ⑴个人当年度绩效考核不合格者; ⑵年度有重大违规违纪者; ⑶年度被免职者且不在利润分享岗位范畴内; ⑷在当年中途离职者。

6、利润承诺与核算 本办法所指的利润,是集团公司财务部按照集团公司会计核算制度和内部管理口径计算的本年净利润,而非集团公司或子公司按规定向外部机构报送的年度财务成果。 利润列入集团公司及各子公司年度经营预算,并在集团公司经营层及子公司第一责任人与集团公司签定的年度目标责任书中予以明确。 利润分为基本值、目标值、挑战值三个等级。数值一年一定,一经确定一般不予调整,重大经营环境改变除外。 利润核算按照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进行年度核算。 集团公司以及各子公司列支的上年度分享利润计入本年费用,在本年经营成果考核时予以剔除。 7、分享利润额度的确定 只有适用单位年度实际完成利润超过基本利润时才有分享利润。分享利润采取分段超额累进计算。 分享利润总额 8、个人分享利润标准 分享利润遵循“分类切块,岗位关联、绩效挂钩”的原则进行分配。 分享利润按照5:5比例在高层、中层员工(含特殊岗位)二个激励管理层级中进行分配。 根据集团公司以及子公司各岗位的责任和贡献大小决定各岗位系数,基本标准如下 高层:正职岗位系数为,高层副职的岗位系数为1; 中层:正职岗位系数为,中层副职岗位系数在; 年度内内部岗位调整的,按所任岗位、时间分段计算。

员工利润分享与激励计划方案

员工利润分享与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方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4) 第一条方案目的 (4) 第二条方案基础 (4) 第三条方案原则 (4) 第四条适用范围 (5) 第二章、利润分享激励计划 (6) 第五条实施期限 (6) 第六条利润分享的激励对象 (6) 第七条分享利润额度确定办法 (6) 第八条个人利润分享额度确定办法 (7) 第九条兑现方式 (7) 第十条实施程序 (8) 第十一条实施条件 (8) 第三章、股票期权激励计划 (9) 第十二条实施主体 (9) 第十三条实施期限 (9) 第十四条期权激励对象 (9) 第十五条股票来源及数量 (9) 第十六条股票期权分配办法 (9) 第十七条期权授予时间及程序 (10) 第十八条期权权利 (10) 第十九条期权行权批次 (10) 第二十条期权行权执行时机 (11) 第二十一条期权行权价格 (11) 第二十二条期权行权条件 (11) 第二十三条期权行权方式 (11) 第二十四条期权行权资金来源 (11) 第二十五条期权行权程序 (12)

第二十六条期权行权约束 (12) 第二十七条期权行权协定 (13) 第二十八条股份变现 (13) 第二十九条股票期权管理机构 (13) 第四章、附则 (14) 第三十条释义 (14) 第三十一条期权激励对象一旦缴纳风险保证金或者行权所需款项,即视为接受本方案的约束,享有相应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 (15) 第三十二条本方案自联社理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生效; (15) 第三十三条本方案由联社理事会负责解释; (15) 第三十四条相关附件 (1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方案目的 本方案的实施主要实现以下目的: ●实现公司产权明晰、多元的股权结构,改善公司治理,形成科学决策体系; ●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激励约束机制,构建目标一致、收益广泛的 利益共同体,共享企业发展和改革成果,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体现XXXX集体企业人合和资合的特点,在实现公 司和员工共赢的基础上确保实现出资人利益最大化; ●稳定员工队伍,吸收和引进外部优秀人才; 第二条方案基础 本方案的制定主要有如下基础: ●XX省国资委印发的《省属国有独资和国有绝对控股企业国有产权经营管 理人员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中“股权激励”的相关规定为本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政府政策依据; ●XX省XXXX集团公司《关于实施XXXX集团公司改革工作的意见》中“股 权改制”的相关意见及“30%的资产可以量化给员工”的规定为本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公司政策依据; ●XX省XXXX集团公司近几年业绩持续增长为本方案制定提供了财务依据;第三条方案原则 本方案的制定遵循如下原则: ●符合国家法规和政府政策,合理合法,有依据; ●有利于联社资产保值增值,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激励与约束相结合,风险与收益相对称; ●有利于调动经营层和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实现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员工

借助利润分享计划,让130万员工成为合伙人

借助利润分享计划,让130万员工成为合伙人.txt18拥有诚实,就舍弃了虚伪;拥有诚实,就舍弃了无聊;拥有踏实,就舍弃了浮躁,不论是有意的丢弃,还是意外的失去,只要曾经真实拥有,在一些时候,大度舍弃也是一种境界。 奥秘6借助利润分享计划,让130万员工成为“合伙人” 据统计,沃尔玛的劳资双方分红计划从1972年1月开始实施,当年公司分红额为17万美元,合计128人分到利润。这笔款项随着公司的利润和股票的增值而增长。到1985年时达到21800万美元,1986年为30300万美元,而到了1992年,这笔资金达到18亿美元。目前,全球每年共有130万员工可以享受沃尔玛的此项利润分红。 事业的成功有赖于组织内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沃尔玛公司的成功有诸多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视员工为事业合作伙伴。这种合作关系按沃尔顿的说法,就是全体成员之间的“合伙关系”。 沃尔玛为什么把雇员称为“合伙人”呢?这与山姆·沃尔顿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当山姆·沃尔顿还是彭尼公司的店员时,老板詹姆斯·卡什·彭尼把他的计时工资雇员称为“同仁”,也就是“合伙人”,这在山姆·沃尔顿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将此称呼在沃尔玛公司付诸于实践的念头却来源于山姆·沃尔顿在英格兰的一次旅行。那次山姆·沃尔顿和海伦到温布尔登去看网球赛。一天,他们正在伦敦的一条街上散步,山姆·沃尔顿忽然在一家商店的门前停了下来——不管他走到哪儿,总喜欢停下来看看商店。那是J·M·刘易斯合伙公司。山姆·沃尔顿目不转睛地盯着这家公司的招牌,兴奋地高叫:“瞧这招牌写得多棒。”原来,招牌上面列有所有员工的姓名,而管理者与这些员工之间则是一种合伙关系。山姆·沃尔顿啧啧赞叹不已,告诉海伦:“沃尔玛也该这么做。”同沃尔玛所有员工建立合伙关系,这是山姆·沃尔顿年轻时还未开零售店就已有的想法。如今,这一想法使山姆·沃尔顿激动不已。 于是,一回到家,他就作出了一项决策——从此把商店员工称为“合伙人”,而不再是雇员。而沃尔玛在做出这个决策时,本身就包含了这样一个决心——从此以后,尽量给员工以更平等的对待,真正建立起一种合伙关系。而不是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只是一种叫法的改变。 目前,沃尔玛在全球共拥有近130万员工。沃尔玛的员工不是被称为“雇员”,而是被称为“合作者”或“同事”。山姆·沃尔顿认为,顾客、员工和股东都是公司的上帝。公司发展要靠员工团结一致的献身工作,公司也要照顾好它的员工,让他们感到像是在一个大家庭里,自己是公司的重要一员,他也因此提出“关心自己的同事,他们就会关心你”,培养职工“爱公司如爱家”的精神。公司对员工利益的关心并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或是几条标语式的企业文化理论,而是有一套详细而具体的实施方案。公司将“员工是合伙人”这一概念具体化的政策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利润分享计划。员工利益与沃尔玛紧紧相联。除了让工资奖金与员工自身的工作业绩挂钩外,沃尔玛还实行职工入股、利润分享等制度。沃尔玛的员工为合伙人,坚持让员工从公司的成长中获得好处。沃尔玛的最大股东是员工分红信托基金组织。1977年,该基金只有440万美元,到1983年已达9850万美元,随着沃尔玛的成长,该基金也不断增加。1982年,沃尔玛发给每一位员工的红利,相当于其年薪的5.6%。此外,沃尔玛的员工可以利用扣薪的

利润分享计划

利润分享计划一、利润分享计划简介 利润分享计划是指员工根据其工作绩效而获得一部分公司利润的组织整体激励计划。是由企业建立并提供资金支持,让其员工或受益者参与利润分配的计划。在这种计划下,报酬的支付是建立在对利润这一组织绩效指标的评价的基础上的,利润分享计划是一次性支付的奖励,它不会进入到雇员的基本工资中去,因而不会增加组织的固定工资成本。在实际运用中,利润分享计划在成熟型企业中显得更为有效。二、利润分享计划的起源 20世纪70年代之前,西方国家的物价变动是和经济发展同方向进行的,随着经济扩张与收缩而上下跌落,从未有过物价上涨与经济停滞长期并存的现象。 在这种宏观经济背景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马丁威兹曼提出了一利润分享的薪酬制度为核心的分享经济理论,为医治资本主义经济中出现的滞胀病开除了药方。 根据威兹曼的解释,利润分享制的主要形式是利润分享制和收入分享制。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对众多经济学家的研究进行了综合,提出了分享制的不同形式——职工股份所有制计划,劳动者管理合作社,利润分享制,收入分享制和劳动资本合伙制等。 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一套相对完善和成熟的制度体系,成为西方国家众多福利计划的主要形式,这其中又以美国最有代表性。 三、利润分享计划的基本原则 利润分享计划有四条基本原则,分别是公平,明确,参与和承诺 公平原则是以组织中的每个人都对组织的成功做出了贡献为基础的。绩效考核和奖励计算相应确立,以分享收益。一般,员工得到的额外利润占个人报酬的4%到10%;不过,超过20%的额外利润,并不是没有出现过。 明确公平原则有着重要的影响。公司必须让员工了解公司的经营目的(目标),了解自己扮演的角色(责任),以及自己起作用的方式。 参与利润分享计划如果没有员工的参与,是不可能成功,一切都离不开参与。必须确立一种参与制度,让员工界定清楚自己的角色,明白自己的参与方式。 承诺毫无疑问的,这项原则是对于收益分享计划的成功而言,最重要的一项原则。组织承诺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管理承诺。每位经理必须一起工作,相互帮忙,以树立组织平衡的范例。管理人员必须帮助员工更好地了解自己在收益分享计划中,所扮演的角色。此外,经理也必须参与。. 四、利润分享计划的分配形式 利润分享的三种分配方式 第一是按工资级别分配。利润分享对应着工资级别,通常是按照工资的级别来进行分配的。如果工资制度不合理,就会直接影响利润分享的合理性。 第二是按责任和贡献大小分配。也就是在利润分享中,再加入绩效考核。林肯电气的做法值得参考。它先是直接和业绩挂钩,彻底地实行计件工资,然后在利润分享机制中又加入了绩效考核。在林肯电气,一是考核员工的可信赖性,二是考核质量,三是考核产出(这个产出按说在计件工资已经考核了,但是它在分享的时候,还要考核你总的贡献是多少),四是考核建议和合作。实际上它的利润分享计划,尽管引入了绩效考核,但不是照搬奖金计划,或者照搬其它的工资增长计划中的业绩考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