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变更细则 代码见 份

林地变更细则 代码见 份
林地变更细则 代码见 份

附件3

贵州省2013年林地年度变更调查试点工作

实施细则(试行)

贵州省林业厅

二〇一三年七月

目录

贵州省2013年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实施细则(试行)

为全面完成2013年全省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工作,确保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质量,依据《全国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技术方案》(试行)和《贵州省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工作方案》,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标任务

全省2013年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工作,按照国家林业局安排,是在全省2012年林地年度变更调查试点成果的基础上,用2012年度遥感影像,对2012年度全省林地范围、林地保护利用以及林地管理属性等变化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复核和调查分析,同时补充区划调查非林地上森林资源,以更加全面准确地掌握林地变化、森林的空间分布和管理属性变化信息,更新林地数据库,产出林地变更调查成果。

第二条技术路线

全省2013年林地年度变更调查的技术路线是以县为变更调查单位,以2012年为变更调查期,收集掌握2012年度内的林地范围、地类和管理属性变更资料,应用前后期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进行对比分析,判读区划变化图斑及补充区划非林地上森林资源。通过调查核实后,确定林地变化情况,产出本期林地变更调查成果,经逐级汇总,更新全省林地数据库。主要包括资料收集处理、核实调查、成果生成3个主要技术环节。工序流

程见图1。

图1全省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工序流程第三条变更时点

变更时点2012年12月31日。

第四条变更内容

林地年度变更调查重点是对林地范围、林地利用状况(地类)、林地管理属性以及非林地上的森林资源等内容的变更调查。

(一)林地范围变化调查

1.新增林地。

在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基础上,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将非林地调整为林地的地块。

新增林地的地类,按现状情况进行调查确认,调查记载相关因子。

2.减少林地。

指因占用征收减少的林地。依照有关土地(林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审批,办理占用征收林地手续,建设项目实施后变为非林地而减少的林地。

对于没经过审批已确实变为建设用地、且无法恢复林业生产条件的,按建设用地记载,并做备注说明。

(二) 林地范围内地类变化调查

1. 新增森林地块。由非森林的地类转为有林地或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而新增的森林地块。

2. 减少森林地块。由有林地或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转为非森林的地类而减少的森林地块。

3. 其他林地地类变化的地块。包括疏林地、一般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林业辅助生产用地之间地类变化的林地地块。

临时占用的林地地块,尽管暂时(2年内)改变了林地用途,但仍属林地范围。毁林开垦种植农作物,从土地利用现状看改变了林地用途,但

仍属于林地的范围。地震、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导致林业生产条件完全丧失的林地地块,在规划调整前也属林地范围。这3种情况在林地变更调查中地类因子按其他无立木林地记载。

(三) 管理属性变更调查

1. 林地权属。国有和集体所有林地之间的变更,以及集体所有林地的农户家庭承包经营、联户合作经营和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林地之间的变更,依据有关权属证明核实确认。

2. 森林类别。国家级公益林地、地方公益林地和商品林地之间的变更,依据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成果核实确认。

3.事权等级。国家公益林、地方公益林的变更,依据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核实确认。

4. 林种。按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用材林、经济林和薪炭林进行变更调查,核实确认记载到二级林种。

5. 工程类别。根据林业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核实确认。

上述地类或管理属性发生变化的林地图斑,除了核实调查记载地类、管理属性及其变化原因外,还应核实基础因子等其他相关因子是否有变化,并做相应变更。

(四)非林地上的森林资源调查。

对非林地上连续面积达到公顷,同时满足有林地、灌木林地区划标准的乔木林、竹林或经济型灌木林,按现状调查确认地类,并在“用地性质”字段中填写非林地代码(20),变化原因填写其它调查因素代码(93)。

(五)公益林落界要求

调查单位要切实将国家级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小班落实到林地“一张

图”小班地块,面积总数应与前期林地年度变更时国家林业局、省财政厅批准的公益林补偿面积一致。此外,县界内的公益林小班应调整到与林地数据库小班边界一致。

第二章技术要求

第五条参照标准

林地变更调查技术要求参照以下技术标准:

(一)《森林资源调查卫星遥感影像图制作技术规程》(LY/T 1954-2011)。

(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LY/T1954-2011)。

(三)《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成果验收检查办法》(资地函[2012]2号)。

(四)《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国家林业局,2004)。

(五)《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GB/T 26424-2010)。

(六)《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林资发[2009] 214号)。

(七)《全国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技术方案(试行)》(国家林业局,2013)

(八)《贵州省以县为单位开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森林覆盖率指标统计监测实施细则(试行)》(黔林资通〔2013〕58号)

第六条地类划分

土地类型(以下简称地类)划分为林地和非林地2个一级地类。其中,林地划分为8个二级地类,12个三级地类,见表1。

表1 地类划分表

临时占用、毁林开垦以及地震、塌方、泥石流造成的林地变化,按“其他无立木林地”记载,为了区别于原范围的“其他无立木林地”,代码分别记为临时占用(1632)、毁林开垦(1633)和地震、塌方、泥石流(1634)。原范围的“其他无林木林地”代码记为1631。对于没经过审批但确已变为建设用地、且无法恢复林业生产条件的,按建设用地记载,并做备注说明。

第七条地类变化原因

林地变化原因包括造林更新、森林采伐、规划调整、占用征收、毁林开垦、灾害因素、自然因素、调查因素8个一级变化原因19个二级变化

原因,具体见表2。

表2 林地变化原因划分标准及代码

填写,并在备注中说明变化过程;变化年度填写发生变化原因的年度。

因行政界线改变而引起图斑发生变化,在变化原因属性字段标注代码96;地类、5类管理因子(即林地权属、森林类别、事权等级、林种、工程类别)未发生变化,但其它调查因子发生变化的变化原因属性字段填写代码98;地类未发生变化,管理因子发生变化的在变化原因属性字段填写代码99。

第八条遥感判读地类

根据前期林地数据库中的地类属性以及前后期遥感影像变化情况,判读区划林地地类变化图斑,在本期林地数据库中进行地类修改,并在“变化小班类型”中进行标注。

根据本期遥感影像,在本期林地数据库中补充区划非林地上的森林资源小班,并在“变化小班类型”中进行标注。

第九条数据库结构

林地数据库结构增加了“变化原因”、“变化年度”、“变化小班类型”、“用地性质”、“调查人员”和“调查时间”6个字段,共47个字段。数据库结构见附件二表1。

第十条其他要求

(一)最小变更图斑面积

最小变更图斑面积为公顷(含非林地小班),公益林(地)最小变更图斑面积可小于公顷。

(二)变更图斑区划要求

1.在相应遥感底图的比例尺上,变更图斑界线与DOM 上同名地物的

偏移不得大于图上0.5mm,不明显界线不得大于图上1.0mm。

2.前期区划图斑界线与DOM 上同名地物的偏移大于图上0.5mm,不明显界线大于图上1.0mm,应修改前期区划界线。当两次区划图斑面积误差大于5%时,需调整面积,并对涉及图斑面积进行平差处理。

3.图斑发生合并、分割等变更时,应保持与原图斑面积一致。

(三)面积控制要求

省级和县级行政区域界线和土地总面积不得擅自改变。确经省级以上民政管理部门批准变更的,须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报国家林业局备案。

(四)错划或漏划要求

1.错划:图斑界线区划不符合本方案第十条第二款区划要求的图斑。但因季节性涨水、影像校正产生位移等导致的影像边界变化不予修改。

2.漏划:属于林地范围,但前期未区划成林地的图斑。

第三章变更方法

第十一条资料收集

(一)林地变更调查基础资料。包括:

1.前期林地数据库以及遥感影像图。

2.本期遥感影像。本期遥感影像由国家林业局统一处理提供。其中,南方地区购置9-12月份的高分辨率(不低于5米)遥感影像。上述时间内遥感影像覆盖不全的,报经省级技术负责部门同意后,可采用当年度植被生长季节时的遥感影像作为补充。

(二)林业经营管理资料。收集变更期间的林业经营管理资料,包括:

1.人工造林、人工更新和飞播造林等造林设计(图)和验收资料,以及其他可能引起林地范围和林地利用状况(地类)变化的林业工程建设的设计(图)和验收资料。

2.引起林地地类变化的森林主伐、低产(效)林改造和更新性采伐等森林采伐设计(图)和验收资料。

3.勘察、开采矿藏、修建道路、水利、电力、通讯以及商业开发等工程建设项目占用征收林地的可研报告以及相关审核审批资料和设计图,以及可能引起林地范围变化的其他规划实施的相关资料。

4.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成果(图)、林地权属发生变化的证明材料、林业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资料等可能引起林地图斑管理属性变化的相关资料。

5.引起林地利用状况(地类)变化的林政案件或刑事案件的卷宗和相关勘查资料。

6.森林火灾、地质灾害、病虫害等灾害调查资料。

7.其他能证明林地范围变化及林地利用状况和管理属性变化的材料。

第十二条林业经营管理资料处理

参照林业经营管理资料,与前期林地数据对比分析,在本期林地数据库上区划林地发生变化的图斑。

在使用林业经营管理资料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需要进行叠加对比分析的,则将资料进行扫描、空间校正或进行投影变换后使用;也可直接参照纸质资料在本期林地数据库中勾绘变化小班。

第十三条遥感影像处理

对遥感影像进行正射校正、波段融合、影像增强和裁切分幅等处理。遥感影像处理执行《森林资源调查卫星遥感影像图制作技术规程》(LY/T 1954-2011)的标准和要求,统一处理。

第十四条遥感影像判读区划

将本期遥感影像与前期遥感影像叠加对比分析,判读区划林地发生变化的图斑,对前期林地数据库进行更新。

(一)将本期遥感影像特征对照林地数据库,按有林地、灌木林地、无立木林地、其他林地及非林地5种类型建立判读标志。

(二)对照两期遥感影像,判读区划出林地发生变化的图斑。

(三)根据本期遥感影像,参考二类调查成果等资料,在本期林地数据库中补充区划非林地上的森林资源小班。

(四)遥感判读区划采取双轨制判读,1人判读区划后,由另1人结

合第1人的判读结果再次判读。两人判读结果不一致的,根据遥感影像变化特征共同商定,最终形成遥感判读区划矢量图层。

(五)判读时遥感影像图的比例尺原则上不低于林地落界的遥感底图比例尺。

第十五条核实调查

林地变化图斑核实调查可采用内业核实与现地核实两种方式,首先通过遥感影像与林业经营管理等资料内业核实变化图斑及其属性因子,内业无法核实的再进行现地核实调查。

(一)与林业经营管理等资料对应的判读变化图斑。根据林业经营管理资料、林地数据库、基础地理数据等资料可以确定的属性因子,可直接记载相关因子;根据有关资料无法确定的属性因子,应做必要的补充调查。

(二)与林业经营管理等资料不对应的判读变化图斑。根据遥感判读以及林地数据库可确认的属性因子,可以直接填写;根据以上资料无法确定的属性因子,特别是林地转变为非林地的图斑,应到现地补充调查,记载相关属性因子。

(三)遥感影像未反映的变化图斑和没有遥感影像覆盖地区的变化图斑(包括因遥感影像时相与林地年度变更时点不一致而没有反映的变化图斑)。可以参照有关设计或验收资料,或者进行补充调查,记载图斑形状、位置及相关属性因子。

根据核实情况,对变化图斑的位置、界线进行确认或修改,并转录或填写林地变化图斑核实调查属性记录表(可参考附件二表4)。

第十六条属性因子记载

林地数据库原有属性字段原则上按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LY/T1955-2011)记载,对于有林地的郁闭度/覆盖度、平均胸径、公顷蓄积(活立木)和每公顷株数等4个属性因子不做更新硬性要求,各县级调查单位可根据当地森林资源管理需要自行确定是否更新。

用地性质、变化原因、变化年度和变化小班类型4个新增属性字段及图斑(小班)编号按以下方法记载:

(1)用地性质:分林地和非林地2类记载,代码分别为10、20。

(2)变化年度:按图斑实际变化年度记载,如2013。

(3)变化原因:按照表2据实记载。

(4)变化小班类型:分遥感判读和林业经营管理2类记载,代码分别为1、2。

(5)图斑(小班)编号:有变化的图斑编号原则从本村(林班)的最大图斑(小班)号续编。

在村面图层增加“零星四旁树面积”(字段名:LXSPSMJ;字段类型:数字型;小数后保留2位;单位:公顷)。零星四旁树占地面积折算参照《贵州省以县为单位开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森林覆盖率指标统计监测实施细则(试行)》(黔林资通〔2013〕58号)相关规定进行调查计算。

第十七条林地变化数据库结构

林地变化数据库是在林地数据库属性字段基础上,增加“前期地类”、“前期林地权属”、“前期林种”、“前期森林类别”、“前期事权等级”、“前期工程类别”6个字段,共51个字段,用于林地变化的统计分析。林地变化

数据库增加属性字段结构见附件二表5。

第十八条数据汇总

县级调查单位以乡(镇)级单位为基本单位进行汇总,省级单位以县级单位为基本单位进行汇总,形成全省林地数据库。

第四章质量检查

第十九条组织方式

采取县级自检、省级检查和国家级核查的组织方式,实行分级检查。

1.县级自检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负责本县级单位(以下简称县)林地变更成果质量检查。

2.省级检查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负责本省各县林地变更成果质量检查,编制省级质量检查报告,汇总本省林地变更成果。

3.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负责贵州省林地变更成果核查,编制核查报告。

第二十条检查内容

(一)林地变化图斑检查。包括图斑边界与影像的吻合程度,是否存在漏划、错划图斑,面积求算检查等。

(二)林地数据库检查。主要包括:矢量数据拓扑关系、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关联性、属性因子完整性和正确性。

具体要求依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成果验收检查办法》(资地函[2012]2号)执行。

第二十一条检查数量

(一)县级自检。对林地变化数据进行全面检查。

(二)省级检查。对林地变化数据内业进行全面检查;外业抽查比例视内业检查情况确定,一般抽取比例为地类变化图斑总数的2-3%。重点

检查遥感影像特征变化明显,但未变更的图斑。

(三)国家级核查。随机抽取20-30%县级单位,对林地变化数据内业进行全面检查;外业抽查比例视内业检查情况确定,一般抽取比例不少于地类变化图斑总数的1%。重点检查遥感影像特征变化明显,但未变更的图斑。

第二十二条质量评定

(一)林地变化区划情况。图斑的空间拓扑和属性数据逻辑性、图斑和属性数据的关联性等检查项目完全合格为合格,有一项不合格的,则为不合格。林地变化图斑区划和面积求算检查中,发现问题图斑数小于检查图斑总数的5%,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二)本期林地数据库和林地变化数据库。数据的空间拓扑和属性数据逻辑性检查完全合格则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对于检查不合格的,须修改后再进行检查,直至合格后为止。

林地变更细则(代码见附件3)(1份)

附件3 贵州省2013年林地年度变更调查试点工作 实施细则(试行) 贵州省林业厅 二〇一三年七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一条目标任务 (1) 第二条技术路线 (1) 第三条变更时点 (2) 第四条变更内容 (3) 第二章技术要求 (6) 第五条参照标准 (6) 第六条地类划分 (6) 第七条地类变化原因 (7) 第八条遥感判读地类 (9) 第九条数据库结构 (9) 第十条其他要求 (9) 第三章变更方法 (11) 第十一条资料收集 (11) 第十二条林业经营管理资料处理 (12) 第十三条遥感影像处理 (12) 第十四条遥感影像判读区划 (12) 第十五条核实调查 (13) 第十六条属性因子记载 (14) 第十七条林地变化数据库结构 (14) 第十八条数据汇总 (15)

第四章质量检查 (16) 第十九条组织方式 (16) 第二十条检查内容 (16) 第二十一条检查数量 (16) 第二十二条质量评定 (17) 第五章统计汇总 (18) 第二十三条统计汇总要求 (18) 第二十四条成果统计 (18) 第六章成果要求 (21) 第二十五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数据 (21) 第二十六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统计表 (21) 第二十七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报告 (22) 附件一林地年度变更调查统计表 (23) 表1 各类林地面积变更统计表 (23) 表2 公益林地面积变更统计表 (24) 表3 商品林地面积变更统计表 (25) 表4 林地与非林地动态转移统计表 (26) 表5 林地变化原因分析统计表 (27) 附件二 (28) 表1 林地数据库属性结构表 (28) 表2 林地变化图斑属性因子填写要求 (30) 表3 林地变化图斑核实调查属性记录表 (33)

林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

林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林地变更调查工作,保障工作顺利开展,提升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土地调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工作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中的林地变更调查,是指对自然年度内的全国林地利用状况、权属变化,以及各类森林经营活动(如造林、采伐、更新等)、自然灾害损害(如火灾、泥石流等)、非森林经营活动(如建设项目使用林地、违法毁林开垦等)等用地情况进行调查的活动。林地变更调查应当与土地调查及其变更调查数据有效衔接。 第三条开展林地变更调查工作的目的,是掌握林地利用现状及其消长变化情况,保持林地调查数据和林地数据库(指林地“一张图”数据库,下同)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时效性,以支撑林地保护管理和生态建设的需要。 第四条国家林业局与地方林业主管部门共同负责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按照统一组织、多方参与、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分级实施、一查多用的原则,由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以下简称“资源司”)牵头组织,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具体组织,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实施。 国家林业局各直属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以下简称“局直属院”)和省级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单位负责技术指导。国家林业局各派驻森林资源监督机构(以下简称“专员办”)负责督查督办林地变更调查中发现的违法使用林地重大案件。 第五条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所需经费,按照事权和支出责任,分别列入本级政府相应年度财政预算,确保按时足额到位。地方财政暂不能列入年度预算的,地方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与同级财政主管部门共同制定调查经费从森林植被恢复费中列支的管理办法。重点国有林区所需经费由国家林业局协调解决。 第二章调查内容和方法 第六条林地变更调查应当以全国林地调查或上年度林地变更调查结果,利用林地管理档案信息和遥感技术,结合必要的现地调查,查清本年度内林地利用变化情况,更新林地利用现状图件和林地数据库,统计分析,编写成果报告,经审核论证后,逐级汇总上报林地变更调查成果。 第七条林地变更调查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基本调查单位。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场等国有林业企事业单位是否作为独立的调查单位,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确定。 统一变更时点为每年12月31日。鼓励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行实时变更。 第八条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按照国家统一要求,结合本地林地保护管理需要,负责本辖区林地变更调查工作的总体安排和进度控制。 第九条林地变更调查包括下列内容: (一)行政单位、国有森林经营单位和集体经济组织的界限变化状况; (二)林地转为非林地(如建设用地、耕地、设施农用地等)、非林地(如耕地、废弃矿山等)转为林地的变化情况; (三)林地内部地类、权属、林地保护等级、森林类别、林种、起源等变化情况; (四)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国有林场、公益林以及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国家储备林基地等林业工程的界线变化情况;

林地变更调查报告

林地变更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全省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有关情况的汇报3.21-周 全省林地年度变更调查主要结果数据 一、工作概况 1.接收和处理全省1:1万比例尺遥感影像8133幅。2.开展全省遥感对比判读工作,区划明显变化图斑9万多个。 3.开展全省技术培训,质量检查和统计汇总,现场核查变更图斑9300个,内业检查图斑32 4.4万个,属性检查324.4万条。 4.集成全省林地“一张图”,统计全省林地“一套数”。研究分析全省林地变化相关情况。 二、林地现状情况 按照国家林业局的统一要求,以20XX年全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一张图”数据为基础,将全省林地现状情况变更新到20XX年12月底。 通过变更调查,全省林地面积963.02万公顷,森林面积808.60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708.62万公顷,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面积99.98万公顷)。疏林地面积10.49万公顷,其他灌木林地面积88.80万公顷,未成林地面积14.35万公顷,苗圃地面积2.68万公顷,无立木林地面积10.78万公顷,宜林地面积27.20万公顷,林业辅助生产用地面积0.15万公

顷。全省森林覆盖率为43.50%。 三、有关数据说明 1、林地面积和森林面积 全省林地面积963.02万公顷,较前期同口径比较,净增5.20万公顷。全省森林面积808.60万公顷,较前期同口径比较,净增7.1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净增长0.39个百分点。 2、宜林地面积和无立木林地面积 全省宜林地27.20万公顷,较前期同口径相比,净增0.58万公顷;全省无立木林地10.78万公顷,较前期同口径相比,净增2.97万公顷。其中宜林地面积较大的县市:随县(2.20万公顷)、崇阳县(2.08万公顷)、通山县(1.89万公顷)、利川市(1.81万公顷)、郧西县(1.50万公顷)、监利县(1.28万公顷)、阳新县(1.17万公顷)、宜城市(1.08万公顷)、竹溪县(0.74万公顷)、京山县(0.70万公顷)。 其中无立木林地较大的县市:京山县(1.06万公顷)、通山县(0.73万公顷)、枣阳市(0.53万公顷)、郧县(0.50万公顷)、浠水县(0.44万公顷)、蕲春县(0.43万公顷)、郧西县(0.38万公顷)、宜城市(0.38万公顷)、随县(0.31万公顷)。 3、造林更新 本期落实到“一张图”上的实际造林更新面积为11.03万公顷。 其中造林更新面积较大的县市:钟祥市(0.46万公顷)、赤壁市(0.46万公顷)、通山县(0.43万公顷)、随县(0.36万公顷)、咸安区(0.35万公顷)、京山县(0.35万公顷)、阳新县(0.33万公顷)、东宝区(0.32

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汇报doc

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汇报 篇一:分析美溪林业局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 龙源期刊网 .cn 分析美溪林业局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作者:葛绪忠 来源:《科学与财富》XX年第05期 摘要:美溪林业局根据国家林业局及黑龙江省森工总局相关林地变更要求,进行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工作,对林地“一张图”数据库进行更新,做到动态掌握林地变化情况,为提高林地监管能力,全面加强林地保护利用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对提交成果进行分析,提并出经验及建议。 关键词:林地变更;调查;分析成果 美溪林业局是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之一。隶属于伊春林业管理局管辖,为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行政上为伊春市美溪林业局.按年度开展的林地范围和林地保护利用等变化情况的调查,对林地“一张图”数据库进行更新,做到动态掌握林地变化情况,为提高林地监管能力,全面加强林地保护利用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通过林地年度变更调查,逐步建立林地“一张图”更新与应用机制,尽快将二类调查、公益林界定、森林资源变档等工作,都在林地“一张图”统一框架下开展,实现各级森林资源调查成果的协调统一,全方位扩展林地“一张图”在林业建设发展乃至跨行业、跨领域方面的应用。

1 林地变更基本情况及依据 美溪林业局根据国家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做好全国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扩大试点工作的通知》(办资字[XX]82号)以及《龙江森工集团XX年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工作方案》要求,局成立了美溪林业局林地变更调查领导小组,为扎实做好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工作,美溪资源林政局办公室下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美溪林业局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检查和美溪林地年度变更调查的成果汇总上报工作。依据《龙江森工集团XX年林地变更调查操作细 则》,进行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数据统计。以XX年林地落界数据为本底,通过XX年、XX年遥感影像与XX年影像对比后发生变化的地块进行区划,对区划新增的图斑进行内业资料核实和外业现地核实,形成本期林地更新数据库。 2 林地变更调查阶段 局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进行林地变更调查工作,对每个阶段的工作,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周密地进行了工作安排。 2.1 业务人员培训。抽调林业局业务人员,参加林地变更调查业务培训。林业局林地变更领导小组分别把所指定专业技术人员安排参与对施业区内各个林场(所)林地变更具体外业调查任务,进行现地林地变更调查。 篇二:全国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报告编写细纲(推荐)XX版

林地及森林资源变更调查工作技术总结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11· 111 综述 本人先后参加了钦北区2016、2017年的林地变更调查工作,2018年的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正在如期进行。现就开展林地变更调查工作作出如下总结,同时就在开展中工作发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1.林地变更调查工作的意义 通过林地变更调查,可以及时进行林地变化信息更新,进而实现林地“一张图”,为我区林地保护、林地审核审批、生态公益林优化布局调整、天然林落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空间规划编制、编制自然资产负债表和构建绿色发展考核指标体系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制度建设提供坚实数据和科学支撑,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宏观决策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主要调查内容和方法 2.1调查内容 林地变更调查重点是对林地利用状况、管理属性 变化,以及各类森林经营活动(如造林、采伐、更新等)、自然灾害损害(如火灾、泥石流等)、非森林经营活动(如建设项目使用林地、违法毁林开垦等)等用地情况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林地范围变化调查、林地范围内土地类型变化调查、管理属性变更调查、界线变化调查、其他土地上森林资源变化情况调查。 2.2主要技术方法 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是在全国林地调查的基础上,按林地属地管辖范围和林地及森林资源变化情况,根据原国家林业局《林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的相关要求,利用最新遥感影像图判断分析和现地核实调查等方式对林地进行调查分析,经过内业拓扑检查、属性数据逻辑检查、图形与属性数据关联检查等各项检查,产出了林地变更调查报告、森林资源数据更新报告、林地现状数据库、年度林地变化数据库、年度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行政界线(含林班界)数据库、各类 林地变更调查统计变化表等。 3.开展林地变更调查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林地变更调查软件过于复杂,基层林业人员难以操作 林地变更调查软件是根据《全国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技术方案(试行)》规定的数据库标准以及林地更新数据变更流程等相关要求,以MapZone 平台为基础, 综合运用数据库技术、MIS 技术和GIS 技术研发的,其主要功能包括工程初始化、图斑更新、数据检查、成果数据制作和辅助工具五个方面。该软件虽然具有功能强、内容多的特点,但是操作程序比较复杂,相对基础薄弱的林业人员来说操作困难较大。又因该软件初始系统还不够完善和系统如果不及时升级时,数据量较大时,处理数据的时间较长,且处理内容容易丢失,或者在“变化生成”时有误,导致统计报表数据不平(尤 其是从非林地到林地的新增、净增不统计),从而影响工作进度与调查精度。3.2林地变更调查数据与土地调查变更数据有效衔接性低 一直以来,在林地概念、范围的界定上,林业部 门与国土部门都存在一定的分歧,新时期对林地管理工作有了新要求,《林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总则第二条规定,“林地变更调查应当与土地调查及其变更调查数据有效衔接”;后又颁布了多项规章制度要求林地变更调查要适应“多规合一”需要,实现与土地调查成果的有效对接,这是新时期对林地管理工作的要求。但是在林地变更调查工作的过程中,林业部门的年度林地变更数据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没能充分有效衔接,成果数据没能及时共享,在实际工作中造成如下情况:国土和林业部门对林地的认定不统一、国土和林业部门的数据存在地类 林地及森林资源变更调查工作技术总结 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方秀舞 (钦州市钦北区自然资源局(钦州市钦北区林业局),广西 钦州 535000) 摘 要:根据原国家林业局的总体安排,统筹兼顾林业发展实际需求,钦北区从2014年起开展全国林地及森林资源 变更调查(以下简称“林地变更”)工作,并逐步推动该项工作常态化。钦北区按照原国家林业局及原自治区林业厅关于组织开展年度林地变更调查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有条不紊地完成了新时期的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本文总结本次调查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改善建议。 关键词:林地及森林资源;变更调查;技术总结文章编号:ISSN2096-0743/2019-22-0111

调查报告 全国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报告

全国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报告 引子:简述林地变更调查的目的、任务、主要内容,变更调查的依据,变更时点与变更范围(不多于300字)。 第一部分:工作概况 一、工作基本情况 (一)工作组织(不多于300字):简述工作组织方式,领导机构组成与分工情况、参加调查工作的技术人员数量、组成结构与分工情况。 (二)工作开展情况(不多于500字):简述林地变更调查工作开展时间、阶段安排与工作完成情况,同时说明国家、省、市、县各级林业部门在该项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 (三)有关情况说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简述调查单位在《技术方案》基础上创新的方法或增加的内容,以及数据统计的依据、方法和结果。重点说明有关调查单位的特殊问题,如错划、漏划数量及原因,行政界限发生变化的要说明变化依据与范围,已批未占林地、非规划林地上的有林地等的统计依据、方法和统计结果等。 (四)调查成果质量(不多于300字):简述成果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工作流程,对于发现问题的处理方法,列示各级内外业质量检查结果,说明产出的调查成果质量、合格率。 二、工作量及资金使用情况 (一)投入工作量(不多于200字):说明累计投入工作量(以

人日表示),各主要工作环节投入的工作量,可列表说明。 (二)资金使用情况(不多于400字):说明累计投入的经费数量和经费来源、各主要工作环节投入的经费数量。 三、主要经验和问题与建议 (一)主要经验(500字左右):从工作机制、调查方法、技术创新、数据建库建设,以及质量管理、经费筹措等方面取得的经验。 (二)存在问题和建议(700字左右):从工作组织和工作机制,调查技术方法、工艺流程和技术标准,林地“一张图”与二类调查的统一协调、数据管理、成果应用等方面分析本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第二部分:调查成果 一、林地资源现状(字数不限):介绍自然概况(不超过200字),论述变更后林地资源的现状数量、结构(地类、权属、起源、经营类型、林种、林地保护等级)等现状,并列专栏或图表。 二、林地动态变化分析(字数不限) 对比分析变更前后两期的林地数量(图斑数量与面积)、质量、分布、保护利用状况等方面的变化情况,按以下内容分析论述。 (一)林地范围变化:论述总体及平均每县的林地面积增加、减少的总体变化量情况,新增林地和减少林地的地类、质量和分布情况,以及重点或敏感区域(可按县、乡等行政区域)的林地变化情况,并分析变化原因。 (二)地类变化:论述林地各地类增加、减少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全国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报告编写细纲(推荐)2015版

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报告编写细纲 (推荐) 引子:简述林地变更调查的目的、任务、主要内容,变更调查的依据,变更时点与变更范围(不多于300字)。 第一部分:工作概况 一、工作基本情况 (一)工作组织(不多于300字):简述工作组织方式,领导机构组成与分工情况、参加调查工作的技术人员数量、组成结构与分工情况。 (二)工作开展情况(不多于500字):简述林地变更调查工作开展时间、阶段安排与工作完成情况,同时说明国家、省、市、县各级林业部门在该项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 (三)有关情况说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简述调查单位在《技术方案》基础上创新的方法或增加的内容,以及数据统计的依据、方法和结果。重点说明有关调查单位的特殊问题,如错划、漏划数量及原因,行政界限发生变化的要说明变化依据与范围,已批未占林地、非规划林地上的有林地等的统计依据、方法和统计结果等。 (四)调查成果质量(不多于300字):简述成果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工作流程,对于发现问题的处理方法,列示各级内外业质量检查结果,说明产出的调查成果质量、合格率。 二、工作量及资金使用情况

(一)投入工作量(不多于200字):说明累计投入工作量(以人日表示),各主要工作环节投入的工作量,可列表说明。 (二)资金使用情况(不多于400字):说明累计投入的经费数量和经费来源、各主要工作环节投入的经费数量。 三、主要经验和问题与建议 (一)主要经验(500字左右):从工作机制、调查方法、技术创新、数据建库建设,以及质量管理、经费筹措等方面取得的经验。 (二)存在问题和建议(700字左右):从工作组织和工作机制,调查技术方法、工艺流程和技术标准,林地“一张图”与二类调查的统一协调、数据管理、成果应用等方面分析本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第二部分:调查成果 一、林地资源现状(字数不限):介绍自然概况(不超过200字),论述变更后林地资源的现状数量、结构(地类、权属、起源、经营类型、林种、林地保护等级)等现状,并列专栏或图表。 二、林地动态变化分析(字数不限) 对比分析变更前后两期的林地数量(图斑数量与面积)、质量、分布、保护利用状况等方面的变化情况,按以下内容分析论述。 (一)林地范围变化:论述总体及平均每县的林地面积增加、减少的总体变化量情况,新增林地和减少林地的地类、质量和分

04森林植被恢复费项目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全县基本情况 1、自然条件 纳雍县位于贵州西北部、毕节地区中南部,是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的过渡地带,地处东经104°55′40″—105°38′04″,北纬26°30′16″—27°05′54″之间。北抵毕节市,东北邻大方县,东南接织金县,南毗六枝特区,西与赫章、水城县接壤。国土总面积2448平方公里。 县内最高海拔2476.4米,最低海拔1052米,相对高差1424.4米。山地面积占57.8%(25度以上的陡坡面积超过70%),丘陵面积占36%,山间坝地占6.2%。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喀斯特面积占68.8%。 县内河流属长江水系乌江流域的上游,主要河流有六仲河、三岔河,是乌江一级支流。河流总长545.7公里,积水面积1776平方公里,流域面积63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8.1%;其中:三岔河积水面积672平方公里,流域面积30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2.5%。 气候属北亚热带低纬度高海拔温凉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14℃,年均日照时数1486.4小时,大于10℃年积温4062℃,无霜期226—267天,年平均降雨量1226毫米,相对湿度81%。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热同季、暖湿共节的特点。灾害性天气有低温、冰雹、洪涝、干旱等。 主要岩性为石灰岩、白云岩、砂岩、页岩、泥岩、粘土岩、玄武岩等,其中砂岩、页岩、泥岩、粘土岩、玄武岩等非可溶性岩类占全县面积的30%,碳酸盐岩可溶性岩类的面积占70%。成土母岩多以砂岩、页岩、碳酸岩、玄武岩为主,形成的土壤主要有黄壤、黄棕壤、石灰土、紫色土。

植被属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带,常绿与落叶混交林,原生植被多被破坏,由人工植被所替代。常见树种有杉、桦木、云南松、华山松、柏木、毛白杨、响叶杨、山茶等100余种。 纳雍县矿藏丰富,已探明的地下资源有煤、铅锌、大理石、硫、铁、硅石、硫磺、铜、锑、钼、镍、锰、磷、重晶石、高岭土等。是全省无烟煤的主要产区,储量位居全省第四位,全县22个乡(镇)均有分布,可开采量为68亿吨,属低硫及特低硫煤,是贵州省“西电东送”发展火电及化工用煤的能源基地。 2、社会经济概况 纳雍县行政区划上隶属毕节地区,全县辖25个乡(镇),479个村,4003个村民组,18个居委会。总户数204286户,总人口818222人,人口密度334人/平方公里,其中:农业人口77.6万,农村劳动力47.3万。全县有22个民族,是一个汉、苗、彝、白、布依、回、侗、壮等多民族聚居县。 2010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71.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6亿元,第二产业36.1亿元,第三产业19.2亿元。财政总收入6.2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60元。粮食总产量272847吨。大牲畜存栏11.97万头,其中:牛、生猪、羊出栏分别为3.2万头、23.6万头和1.6万头。通过实施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全县农村21.72万人的饮水问题。 3、土地利用概况 (1)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2010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全县土地总面积367.2万亩。其中:农用地321.6万亩,占87.57%,建设用地10.9万亩,占2.98%,未利用地34.7万亩,占9.15%。在农用地中:耕地148.5万亩,占40.43%,林地170.4万亩,占46.4%,牧草地2.7万亩,占0.74%。

林地变更细则(代码见附件3)(1份)

林地变更细则(代码见附件3)(1份)

附件3 贵州省2013年林地年度变更调查试点工作 实施细则(试行) 贵州省林业厅 二〇一三年七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一条目标任务 (1) 第二条技术路线 (1) 第三条变更时点 (2) 第四条变更内容 (3) 第二章技术要求 (6) 第五条参照标准 (6) 第六条地类划分 (6) 第七条地类变化原因 (8) 第八条遥感判读地类 (11) 第九条数据库结构 (11) 第十条其他要求 (11) 第三章变更方法 (13) 第十一条资料收集 (13) 第十二条林业经营管理资料处理 (14)

第十三条遥感影像处理 (14) 第十四条遥感影像判读区划 (14) 第十五条核实调查 (15) 第十六条属性因子记载 (16) 第十七条林地变化数据库结构 (16) 第十八条数据汇总 (17) 第四章质量检查 (18) 第十九条组织方式 (18) 第二十条检查内容 (18) 第二十一条检查数量 (18) 第二十二条质量评定 (19) 第五章统计汇总 (20) 第二十三条统计汇总要求 (20) 第二十四条成果统计 (20) 第六章成果要求 (23) 第二十五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数据 (23)

第二十六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统计表 (23) 第二十七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报告 (24) 附件一林地年度变更调查统计表 (25) 表1 各类林地面积变更统计表 (25) 表2 公益林地面积变更统计表 (26) 表3 商品林地面积变更统计表 (28) 表4 林地与非林地动态转移统计表 (30) 表5 林地变化原因分析统计表 (32) 附件二 (33) 表1 林地数据库属性结构表 (33) 表2 林地变化图斑属性因子填写要求 (35) 表3 林地变化图斑核实调查属性记录表 . 44 表4 林地变化数据库增加的属性字段结构表 (45) 附件三因子代码表 (46) 表1 地类代码表 (46)

2021年全国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报告

全国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报 告 After reading or practice, get the feeling, and after reflection and summary,to guid the work or life. 姓名: 班级(单位): 日期:

全国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报告 温馨提示:本文是通过读书或实践后,对某个事件、某个现象、某个问题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性文章。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后套用。 引子:简述林地变更调查的目的、任务、主要内容, 变更调查的依据, 变更时点与变更范围(不多于300字)。 第一部分:工作概况 一、工作基本情况 (一)工作组织(不多于300字):简述工作组织方式, 领导机构组成与分工情况、参加调查工作的技术人员数量、组成结构与分工情况。 (二)工作开展情况(不多于500字):简述林地变更调查工作开展时间、阶段安排与工作完成情况, 同时说明国家、省、市、县各级林业部门在该项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 (三)有关情况说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简述调查单位在《技术方案》基础上创新的方法或增加的内容, 以及数据统计的依据、方法和结果。重点说明有关调查单位的特殊问题, 如错划、漏划数量及原因, 行政界限发生变化的要说明变化依据与范围, 已批未占林地、非规划林地上的有林地等的统计依据、方法和统计结果等。 (四)调查成果质量(不多于300字):简述成果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工作流程, 对于发现问题的处理方法, 列示各级内外业质量检查结果, 说明产出的调查成果质量、合格率。

二、工作量及资金使用情况 (一)投入工作量(不多于200字):说明累计投入工作量(以人日表示), 各主要工作环节投入的工作量, 可列表说明。 (二)资金使用情况(不多于400字):说明累计投入的经费数量和经费来源、各主要工作环节投入的经费数量。 三、主要经验和问题与建议 (一)主要经验(500字左右):从工作机制、调查方法、技术创新、数据建库建设, 以及质量管理、经费筹措等方面取得的经验。 (二)存在问题和建议(700字左右):从工作组织和工作机制, 调查技术方法、工艺流程和技术标准, 林地“一张图”与二类调查的统一协调、数据管理、成果应用等方面分析本工作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建议。 第二部分:调查成果 一、林地资源现状(字数不限):介绍自然概况(不超过200字), 论述变更后林地资源的现状数量、结构(地类、权属、起源、经营类型、林种、林地保护等级)等现状, 并列专栏或图表。 二、林地动态变化分析(字数不限) 对比分析变更前后两期的林地数量(图斑数量与面积)、质量、分布、保护利用状况等方面的变化情况, 按以下内容分析论述。 (一)林地范围变化:论述总体及平均每县的林地面积增加、减少的

四川省林地变更调查操作细则

四川省林地变更调查 操作细则 四川省林业厅 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二〇一五年六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一条林地变更调查 (1) 第二条总体目标 (1) 第三条主要任务 (2) 第四条总体思路 (3) 第五条变更时点 (4) 第六条工作流程 (4) 第七条调查范围 (7) 第八条工作内容 (7) 第二章技术要求 (10) 第九条参照标准 (10) 第十条地类划分标准 (10) 第十一条地类变化原因 (12) 第十二条管理变化原因 (13) 第十三条遥感判读地类 (13) 第十四条变化图斑类型 (15) 第十五条数据库结构 (17) 第十六条其他要求 (17) 第三章变更方法 (20) 第十七条资料收集 (20) 第十八条林业经营管理档案资料处理 (21) 第十九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应用 (22) 第二十条遥感影像处理 (23) 第二十一条遥感影像判读区划 (23) 第二十二条变化图斑分类与分析 (25) 第二十三条调查底图制作 (28) 第二十四条核实调查 (29) 第二十五条林地变化数据库结构 (30) 第二十六条林地现状数据库结构 (31) 第四章质量检查及进度管理 (31) 第二十七条组织方式 (31)

第二十八条检查内容 (31) 第二十九条检查数量 (32) 第三十条质量评定 (32) 第三十一条进度管理办法 (33) 第三十二条进度管理要求 (33) 第五章统计汇总 (34) 第三十三条统计汇总要求 (34) 第三十四条成果统计表 (34) 第六章成果要求 (36) 第三十五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数据 (36) 第三十六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统计表 (37) 第三十七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报告 (38) 附件一林地年度变更调查统计表 (39) 表1 各类林地面积变化统计表 (39) 表2 公益林地面积变化统计表 (40) 表3 商品林地面积变化统计表 (41) 表4林地与非林地动态转移统计表 (42) 表5 林地变化原因分析统计表 (42) 表6 林地保护等级变化分析统计表 (43) 表7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一张图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衔接统计表.. 44 表8 林地一张图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差异情况一览表 (46) 表9 拟变更林地保护等级小班一览表 (46) 附件二林地一张图数据库结构表 (48) 附件三林地变更调查外业用表 (51) 附件四林地变更调查报告及质检报告提纲 (51) 附件五第二次全国土地利用调查相关信息 (56)

全国林地变更调查技术方案-2015版20150415

全国林地变更调查技术方案 (试行) 国家林业局 二〇一五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一条目的任务 (1) 第二条技术路线 (1) 第三条变更时点 (3) 第四条调查内容 (3) 第二章技术要求 (6) 第五条参照标准 (6) 第六条地类划分 (7) 第七条地类变化原因 (8) 第八条遥感判读 (10) 第九条数据库结构 (10) 第十条其他要求 (10) 第三章变更方法 (12) 第十一条资料收集 (12) 第十二条林业经营管理资料处理 (13) 第十三条遥感影像处理 (13) 第十四条遥感影像判读区划 (13) 第十五条核实调查 (14) 第十六条属性因子记载 (15) 第十七条林地变化数据库结构 (16) 第十八条数据汇总 (16)

第四章质量检查 (17) 第十九条组织方式 (17) 第二十条检查内容 (17) 第二十一条检查数量 (18) 第二十二条质量评定 (18) 第五章统计汇总 (19) 第二十三条统计汇总要求 (19) 第二十四条成果统计 (19) 第六章成果要求 (23) 第二十五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数据 (23) 第二十六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统计表 (23) 第二十七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报告 (24) 附件一林地变更调查统计表 (25) 表1 各类林地面积变化统计表 (25) 表2 公益林地面积变化统计表 (26) 表3 商品林地面积变化统计表 (27) 表4林地与非林地动态转移统计表 (28) 表5 林地变化原因分析统计表 (29) 表6 林地保护等级变化分析统计表 (30) 附件二 (31) 表1 林地数据库属性结构表 (31) 表2 林地变化图斑因子属性填写要求 (33)

全国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报告_调查报告.doc

全国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报告_调查报告 引子:简述林地变更调查的目的、任务、主要内容,变更调查的依据,变更时点与变更范围(不多于300字)。 第一部分:工作概况 一、工作基本情况 (一)工作组织(不多于300字):简述工作组织方式,领导机构组成与分工情况、参加调查工作的技术人员数量、组成结构与分工情况。 (二)工作开展情况(不多于500字):简述林地变更调查工作开展时间、阶段安排与工作完成情况,同时说明国家、省、市、县各级林业部门在该项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 (三)有关情况说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简述调查单位在《技术方案》基础上创新的方法或增加的内容,以及数据统计的依据、方法和结果。重点说明有关调查单位的特殊问题,如错划、漏划数量及原因,行政界限发生变化的要说明变化依据与范围,已批未占林地、非规划林地上的有林地等的统计依据、方法和统计结果等。 (四)调查成果质量(不多于300字):简述成果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工作流程,对于发现问题的处理方法,列示各级内外业质量检查结果,说明产出的调查成果质量、合格率。

二、工作量及资金使用情况 (一)投入工作量(不多于200字):说明累计投入工作量(以人日表示),各主要工作环节投入的工作量,可列表说明。 (二)资金使用情况(不多于400字):说明累计投入的经费数量和经费来源、各主要工作环节投入的经费数量。 三、主要经验和问题与建议 (一)主要经验(500字左右):从工作机制、调查方法、技术创新、数据建库建设,以及质量管理、经费筹措等方面取得的经验。 (二)存在问题和建议(700字左右):从工作组织和工作机制,调查技术方法、工艺流程和技术标准,林地“一张图”与二类调查的统一协调、数据管理、成果应用等方面分析本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第二部分:调查成果 一、林地资源现状(字数不限):介绍自然概况(不超过200字),论述变更后林地资源的现状数量、结构(地类、权属、起源、经营类型、林种、林地保护等级)等现状,并列专栏或图表。 二、林地动态变化分析(字数不限) 对比分析变更前后两期的林地数量(图斑数量与面积)、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开展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扩大试点工作的通知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开展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扩大试点工作 的通知 【法规类别】植树造林与绿化 【发布部门】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发布日期】2013.09.30 【实施日期】2013.09.3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开展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扩大试点工作的通知 各区、县园林绿化局: 为贯彻落实《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推进全国林地“一张图”建设,根据《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做好全国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扩大试点工作的通知》(办资字[2013]82号)的有关规定,在延庆县、房山区作为国家级试点基础上,我市决定2013年继续开展林地年度变更调查试点工作,扩大试点单位为大兴区、平谷区、丰台区、海淀区、密云县等5个区县,其他区县可参照自行开展试点工作。 一、试点工作时间 1、2013年9-11月,全面开展变更技术准备,对参加林地年度变更调查的技术骨干进行技术培训、明确工作机制;试点单位同步开展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2、2013年11月-2014年2月,开展试点单位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包括两期资料对比

初步判定变化地块、现地核实、确定林地变化地块、形成林地变更数据库、林地“一张图”数据库更新、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报告编写等工作;北京市林业勘察设计院同步开展质量检查与成果验收工作。 4、2014年2月-3月,试点工作总结。进一步完善《全市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技术规程》,制定林地变更调查质量检查验收办法和组织管理制度,形成全市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机制。 二、试点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试点工作按时完成。各区县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是直接为林地“一张图”的时效性更新服务,为制定北京市林地乃至整个森林资源管理政策服务,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协调配合,确保试点工作2014年3月底前完成。 2.严格要求,加强培训,确保试点工作成果质量。试点工作要按照各级林业相关业务部门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共同负责的原则组织展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负责整体工作组织,制定总体方案;北京市林业勘察设计院负责各区县技术指导、培训、检查验收工作。各区县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负责本区域的林地变更图斑的现地核实和上图工作;要抽调骨干力量承担试点工作,把责任落实到人;要加强培训力度,全方位提高林地变更调查管理人员与技术队伍的业务水平和责任意识;要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标准,保证调查成果的真实、客观。 3.立足现实,定位长远,逐步建立林地“一张图”更新与应用机制。各单位要开动脑筋、认真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完善操作细则;同时,要充分研究工作组织、工作机制问题,为下一步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2013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技术方案(现状)

漳平市2013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技术方案(现状) 编制单位:厦门集恩图造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编写者:王巧晖 时间:2013.12.12

一.项目概况 (2) 二.准备工作 (3) (一)总体控制 (3) (二)资料及设备准备 (3) (三)制作漳平市土地变更调查外业底图 (3) 三. 调查内容与方法 (4) (一)开展遥感监测图斑核实及建设用地变更调查。 (4) (二)开展耕地现状变化调查。 (6) (三)开展其他现状变化调查。 (8) (四)开展地类信息专项调查标注。 (8) 四.有关问题说明 (9) (一)建设用地变更原则 (9) (二)建设用地认定原则 (9) (三)2012年度卫片执法变更原则 (9) (四)灾毁及荒废耕地变更原则 (9) 五.基本农田情况调查 (10) 六.更新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 (10) (一)数据库质量检查及更新方法。 (10) (二)数据库质量检查及更新要求。 (10) (三)2013年度数据库变更有关问题说明。 (11) 一.项目概况 为准确掌握2013年度漳平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保持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现势性,在第二次土地调查及上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国土部下发的卫星遥感影像,利用地理信息等技术手段,在漳平市开展土地变更调查监测与核查工作,更

新土地调查数据库。为保证本项工作顺利开展,特编写本技术方案。 二.准备工作 (一)总体控制 漳平市2013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以经国家确认的2012年度土地调查数据库为基础。2012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及2013年度界线调整形成的各级控制界线、控制面积和各地类面积,作为2013年度变更调查的基础及2013年度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单元,不得随意更改。2013年度内漳平市行政区域界线发生调整的,由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统一将调整后的控制界线、控制面积、涉及界线调整的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和相关说明材料上报国土 部进行备案。 (二)资料及设备准备 漳平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收集整理土地管理方面的相关资料,准备调查所需的有关设备。 资料主要包括:2012年度土地调查数据库,2013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新增建设用地审批、设施农用地审批、临时用地审批、土地整治新增耕地、基本农田划定和调整、土地违法查处、农业结构调整、灾毁耕地、生态退耕等方面的资料。 调查所需仪器设备主要包括:GPS接收机、全站仪、钢(皮)尺、计算机及软件系统,以及交通工具等。 (三)制作漳平市土地变更调查外业底图

全国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报告.doc

全国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报 告

引子:简述林地变更调查的目的、任务、主要内容,变更调查的依据,变更时点与变更范围(不多于300字)。 第一部分:工作概况 一、工作基本情况 (一)工作组织(不多于300字):简述工作组织方式,领导机构组成与分工情况、参加调查工作的技术人员数量、组成结构与分工情况。 (二)工作开展情况(不多于500字):简述林地变更调查工作开展时间、阶段安排与工作完成情况,同时说明国家、省、市、县各级林业部门在该项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 (三)有关情况说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简述调查单位在《技术方案》基础上创新的方法或增加的内容,以及数据统计的依据、方法和结果。重点说明有关调查单位的特殊问题,如错划、漏划数量及原因,行政界限发生变化的要说明变化依据与范围,已批未占林地、非规划林地上的有林地等的统计依据、方法和统计结果等。 (四)调查成果质量(不多于300字):简述成果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工作流程,对于发现问题的处理方法,列示各级内外业质量检查结果,说明产出的调查成果质量、合格率。 二、工作量及资金使用情况 (一)投入工作量(不多于200字):说明累计投入工作量(以人日表示),各主要工作环节投入的工作量,可列表说明。 (二)资金使用情况(不多于400字):说明累计投入的经费数量和经费来源、各主要工作环节投入的经费数量。 三、主要经验和问题与建议 (一)主要经验(500字左右):从工作机制、调查方法、技术创新、数据建库建设,以及质量管理、经费筹措等方面取得的经验。 (二)存在问题和建议(700字左右):从工作组织和工作机制,调查技术方法、工艺流程和技术标准,林地“一张图”与二类调查的统一协调、数据管理、成果应用等方面分析本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地与森林资源年度更新操作细则

附件2 广西壮族自治区 林地和森林资源年度变更调查 操作细则 (2014 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

前言 林地及森林资源是林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建设生态文明和 美丽广西的根本保障。自2009 年全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2011 年全区林地落界调查以来,在各种经营活动和自然力的共 同作用下,我区林地及森林资源数量、结构、空间分布发生了较 大变化,林地及森林资源数据不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业发展、 生态建设的科学决策,影响了森林经营管理措施制定的科学性。 因此,开展林地及森林资源变更调查,更新林地“一张图”数据 库和森林资源数据库,实现林地和森林资源“年度更新”“年度、 出数”,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2014 年2 月《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做好2014 年全国林地变更调查工作的通知》(办资字﹝2014﹞10 号),我区2014年开展林地变更调查工作。统筹考虑“十三五”采伐限额编制、 各级政府年度绩效考评需要,自治区林业厅研究决定协同进行林 地和森林资源变更调查,同时产出林地和森林资源更新数据。根 据国家林业局《全国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技术方案(试行),结合》森林资源变更调查,在总结2012 年、2013 年苍梧县和鹿寨县全 国林地年度变更调查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 区林地及森林资源年度变更调查操作细则》作为2014 年全区林,地及森林资源变更调查的技术依据。 本《操作细则》共分为7 章24 条。第一章总则,阐述了林

地及森林资源变更调查的目的任务,规定了变更调查程序和技术路线、变更时点和范围、调查内容与成果;第二章技术标准,对变更调查的各项技术标准作了明确规定;第三章资料收集与处理,明确了需要收集的资料和处理方法;第四章遥感图像变化检测与数据分发;第五章变化图斑判读和核实与数据更新,详细地介绍了变化图斑内业判读、外业核实调查的内容和方法,以及林地和森林资源数据更新方法;第六章质量检查,规定了县级自查、自治区级检查和国家级核查的内容、方法和质量评定标准;第七章汇总统计和成果编制,对变更调查数据的汇总统计和成果编制作出了明确规定。 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同仁和专家的帮助,籍此深表谢意。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操作细则》虽经多次修改,但肯定仍存在很多问题乃至错误。为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操作细则》,使其更科学、更合理、更适用,请将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及时反馈给自治区林业厅和广西林业设计院。 I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