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问题

教育学问题
教育学问题

教育学问题

三、简答题

1、简述生产力发展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⑴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⑵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目的。⑶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⑷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⑸生产力的发展还决定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3、什么叫教育理念?简述现代教育理念的基本内容。

教育理念:教师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

1)新的教育观。教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充分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

2)新的学生观。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能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3)新的教育活动观。教育活动具有双边共时性、灵活结构性、动态生成性、综合渗透性

4、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⑴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⑵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⑶个体身心发

展的不均衡性;⑷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5、简述教育的起源简述教育的起源

(一)神话起源论:认为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二)生物起源论:认为生物竞争的存在是产生教育的基础。(三)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四)劳动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五)生活需要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适应和满足人类社会生活需要。

6、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

(一)学生是人(1)具有主观能动性;(2)具有各自的思想感情;(3)具有独特的个性

(二)学生是发展中的人(1)具有身心发展的全面性;

(2)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3)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三)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1)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3)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7、简述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与任务

作用:⑴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的传播者。⑵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⑶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发掘者。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全面实现教育目的。

教师的具体任务包括三方面:⑴教师必须搞好教学工作;⑵教师要做好班主任工作;⑶教师要关心学生健康。

8、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主要有哪些区别?

古代教育的主要特点:

⑴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⑵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⑶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与对立,鄙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轻视生产知识的传授。⑷文字的发展和典籍的出现丰富了教育内容,提高了教育职能。⑸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

⑹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⑺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

现代教育的一般特点:

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⑵教育的广泛普及和普及年限的逐步延长。⑶教育形式多样化。⑷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共同特征。⑸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观念、教师素质的现代化。⑹现代教育追求通才教育、全面教育,反映在培养目标上则是人才的通才性和全面性。

9、简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作用和特点

家庭教育的主要作用和特点:

作用:⑴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篇章,是个体社会化的奠基教育。⑵家庭教育可以起到影响和调整学校教育的效应。⑶家庭教育使儿童受到始终如一的道德熏陶。

特点:家庭教育具有先导性、感染性、权威性、针对性、终身性、个别性等特点。

学校教育的地位和特点:

地位:⑴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体形式。⑵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专门场所。⑶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导向和枢纽。

特点:⑴学校教育职能的专门性;⑵学校教育作用的主导性;⑶学校教育组织的严密性;⑷学校教育内容的全面性;⑸学校教育活动的有效性;⑹学校教育形式的稳定性。

10、国外主要教学论流派有哪些?

赫尔巴特的传统教学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理论、布鲁纳的结构教学理论、马斯洛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11、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①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③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④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2、学校智育的任务有哪些?

⑴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⑵培养训练学生形成基本技能,使学生获得在日常智力和体力活动中常用的活动方式,如学习技能、操作技能、社会活动技能等。⑶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其中核心是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13、简述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①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包括:新的学生观和新的教育活动观等②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加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语言表

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交往能力等③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14、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转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改善学习方式;改革评价体系;改进课程管理。

15、未来教育发展趋势?

1)教育地位更加突出,各国都把教育放在国家发展的战略地位;2)重视科教兴国,强化科学教育;3)积极推行义务教育,努力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加强民主化进程;4)强调创新学习;5)教育面向未来,建立终身教育的新体系。

16、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有哪些?

1.根据教学的目的和任务。2.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3.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4.根据教师自身素养及所具备的条件。5.根据教学方法的类型与功能。

17、简述素质教育的理论要点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18、教师应具备的学科专业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及沟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了解所教学科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19、什么是教学?我国普通中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教学是一种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

教学的基本任务包括:

(1)传授和学习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智能和体力;(3)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4)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优良的个性品质。以上几方面的教学任务,是密切联系、互相渗透、有机结合的统一整体。它们并不是具体的一节课要完成的任务,但每一节课的任务都要据此及实际情况来确定,并且正是通过每一节课扎实具体地完成各自不同的任务,而最终达到教学任务的全部完成。

20、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教学规律是教学现象中客观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稳定性和普遍性的联系,对教学活动具有规约作用,是制订教学原则的重要依据。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表现在:

1)教与学辩证统一规律(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辩证统一规律);2)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辩证统一规律;

3)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培养个性辩证统一规律;4)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辩证统一规律

21、简述启发式教学与注入式教学的区别。

注入式教学,俗称“填鸭式”或“满堂灌”,是指教师不顾学生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无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并向他们灌输现成的知识,强迫他们呆读死记的教学思想。它违反了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唯心论的先验论和形而上学在教学工作中的反映。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思想。它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要求教师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不断激发他们新的认知需要,以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向前发展。

22、谈话法与讨论法有何区别?

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思考并得出结论,从而获得新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方法。

讨论法是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各抒己见,相互启发、补充或争论,由教师小结,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认识的教学方法。

23、简述教学工作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布置与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24、简述备课的基本内容及编写课时计划(教案)的一般步骤

备课的内容主要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等。教师编写课时计划(教案)的一般步骤是:

(1)进一步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有关参考书,对教材的掌握要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

(2)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的。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3)考虑课的进行步骤,确定课的结构,分配教学进程中各个步骤的时间:

(4)考虑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具的准备和使用方法及板书设计。

(5)写出课时计划:将设计好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文字的形式写出来,做到心中有数。

25、上好一堂课应具备哪些条件?

1)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合适、4)组织严密、4)积极性高、5)语言规范。

26、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

说服教育法、情感陶冶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适当奖惩法、心理咨询法、参观、访问与调查法

27、班主任工作职责与任务

1)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2) 教育和帮助学生搞好学习;3) 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4) 关心学生健康,抓好学生的文体活动;5) 组织和知道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实践6) 协调好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力量

28、良好班集体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如何建设良好的班集体?

标志:1) 明确积极的共同奋斗目标;2) 团结权威的集体领导核心;

3) 活泼正常的班级活动;4) 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自觉纪律;5) 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班风

29、如何建设良好的班集体:

1) 开展班级活动,增强同学间的了解沟通;2)选拔和培养骨干,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3)确立奋斗目标,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4)开好主题班会,树立良好的班风

30、简述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

①了解学生,研究学生②组织和培养班集体③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四、论述题

1、什么叫启发性原则?联系实际论述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要求:(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3)发扬教学民主,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2、现代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联系实际分析自身教师基本素质的优势与不足。

答:现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⑴思想政治素质;⑵职业道德素质;⑶科学文化素质;⑷教育理论素质;⑸教育能力素质;⑹身体心理素质。

联系实际分析(略)

3、讲授法与谈话法有什么区别?你认为教学中怎样才能用好这两种教学方法?

答: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方法。讲授法是教学的一种主要方法,其他教学方法都离不开讲授

的配合。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讲演、讲读四种具体方式。

运用要求:(1)讲授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性;(2)讲授要有系统性和启发性;(3)讲授时语言要清晰、简练、正确、生动。

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思考并得出结论,从而获得新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方法。一般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可将谈话分为授新谈话、复习谈话、指导总结谈话三类。

运用要求:(1)充分准备;(2)讲究提问艺术;(3)倾听回答;(4)做好归纳、小结。

4、德育方法中的情感陶冶法和品德评价法有什么区别?你认为在德育过程中怎样才能用好这两种教学方法?

答:(1)情感陶冶法

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运用要求:创设良好的情境;用教育者的人格感化学生;与启发说服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情景的创设。

(2)品德评价法: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以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的德育方法。运用要求:要以鼓励、表扬为主,惩罚、批评为主,切忌体罚;要以事实为依据,做到客观、公正;发扬民主、注重实效。

5、发扬优点与克服缺点相结合原则的含义及其贯彻要求

答: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

的转化。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1)“一分为二”看待学生;(2)长善救失,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修养。

6、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及其贯彻要求

答:在德育工作过程中,既要用事实和道理进行正面疏导,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积极性,又要辅之必要的纪律约束。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1)讲明道理,疏通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树立榜样,坚持正面教育

7、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工作存在哪些弊端?你认为怎样才能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答:(1)弊端①德育工作中严重的功利主义倾向。德育工作者希望在短时问内看到效果,而没有看到德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②德育过程中严重的知识主义倾向。重视德育的知识,不重视德育的实践。在德育过程中倾向于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单向灌输和刻板空洞地说教,而无视受教育者品德学习的主体参与和情感体验;忽视学生作为德育的主体能动性,致使学生知行脱节,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不能互相转化;学生在遇到复杂社会现象需要做出道德判断时难以适应,甚至有的学生表现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③德育管理中严重的主观主义倾向。德育缺乏明确的目标,明确的计划,单从个人意志出发,从个人兴趣出发。④德育研究中严重的经验主义倾向。重视个人的直接经验,却忽视间接经验的学习,不善于

把当前的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

⑤德育评价过程中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德育评价没有落到实处,没有全面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避重就轻、泛泛而谈、轻描淡写。上述问题的后果是大大降低了德育工作的效果,使德育工作日益空泛和形式化。这是与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德育在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不相称的,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十分不利。

(2)问题解决的策略。

①在思想观念上,真正地落实“德育为首”。教育者要切实认识和理解德育在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像重视智育和升学那样重视德育。

②在知识基础上,教育者要加强德育研究。在德育研究过程中,要特别加强对一些新的道德现象和道德问题的研究,探索它们发生发展的规律性,为德育实践提供既有高度又有鲜明针对性的理论指导,从根本上克服德育工作单纯依靠上级行政指示或个别经验总结的做法,推动德育工作的科学化。

③建立合理的德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既要克服传统的泛泛而论,又要克服一味强调量化的做法,使德育工作的评价能够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品德发展、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改善的作用。

④提高广大教育者自身的道德素质。充分发挥教师在德行过程中的榜样示范作用,建设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小环境。

⑤在德育目标上,重视学生道德情感、道德信念的培养以及良好行为

习惯的养成,重视德育目标的层次化、系列化,使之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8、下列现象分别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什么规律?教师应如何遵循这些规律?

(1)个体心理的发展总是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2)个体身高和体重的发展有乳儿期和青春发育期两个高峰。(3)有的人音乐天赋较好,有的人则擅长绘画。

答:(1)个体心理的发展总是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中要做到循序渐进;(2)个体身高和体重的发展有乳儿期和青春发育期两个高峰。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教育中要做到要善于抓住关键期;(3)有的人音乐天赋较好,有的人则擅长绘画。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中要做到因材施教。

9、德育工作为什么要求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炼之以意、导之以行”?

答:知、情、意、行是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知、情、意、行的统一是衡量思想品德形成的标志;在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知、情、意、行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作用,他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促进,从而推动品德的发展。道德行为受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支配、调节,同时又影响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所以,

德育工作只有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炼之以意、导之以行”才能保证学生知、情、意、行得以统一协调发展,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10、案例分析

某中学有位新上任的语文老师,对教学非常认真负责,也能主动向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如经常去听他们的课,也看了许多教学视频。但是令她苦恼的是,尽管她将那些教师的成功教学经验与方法运用到了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却总是不太好。

请运用教育学的有关原理分析令该教师苦恼的根源,并说说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①选择与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②选择与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基于对具体的教学中多个因素的分析,包括:(1)教学的目的和任务。(2)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3)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4)学校教学时间、教学设备和条件等;(5)教师自身素养、教学经验及个性特点(6)教学方法的类型与功能。

③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与运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不能盲目照搬别人的经验和方法。案例中的老师尽管教学态度认真,也乐于学习,但是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原因正在于此。

11、案例分析

某中学初二1班转来一个学生小山,他性格内向,学习成绩差,很少按时完成作业。班主任李老师多次找他谈话,与他讲学习的重要性,小山每次都点头,但回到班上却表现依旧。李老师家访后了解到小山的父母几年前离异,跟着母亲一起生活。父母都很少关心她的学习,由于学习基础差,他跟不上班,对学习也没有兴趣。

如果你是小山的班主任,你将如何做好小山的教育转化工作?请依据德育中“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进行分析。

答: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过程,知即道德认识,情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为。在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的统一是衡量思想品德形成的标志。是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基本因素,由知到行的统一不是自然实现的,离不开情和意等因素的中介作用;在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知、情、意、行等要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所以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晓知以理,动知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对小山进行教育转化工作也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作用,必须做到晓知以理,动知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这样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具体措施(略)

12、案例分析

为体现教学新理念,赵老师决定在教学中自己少讲,将大量时间留给学生自学和同学间的合作学习。他认为,这样做不但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且自己也能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解脱出来。可经过一个

学期的实践,找老师发现效果并不好。试结合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对赵老师的教学改革不成功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答: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的过程。

教师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1)教师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还起着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2)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的形成;(3)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

学生的积极主体作用表现在:(1)学生对外部信息具有选择的能动性、自觉性;(2)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时体现的独立性、创造性。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⑴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统一起来。⑵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⑶重视学生主体因素,从学生实际出发。⑷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受锻炼得发展。

原因:没有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有机统一起来。

改进:(1)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的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2)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从学生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学法态度和学习方式的正确引导。

13、上课铃一响,初二某班数学教师手捧批改好的作业本兴高采烈地推开教室门,突然“啪”的一个纸团向他飞来,正好打在他脸上,学生们随着大笑起来,尔后鸦雀无声。在紧张的气氛中,教师看到了坐在后面一排的一位男同学勾着头红着脸,不时偷偷地瞄老师一眼。

恶作剧的制造者显然就是这个学生。教师正想狠狠地批评他一顿,但看学生的表情已有悔意。

问题:(1)在这种情况下,你认为此刻这位教师该如何处理这件事情?为什么这样处理?理论依据是什么?(提示:运用德育原则与方法的相关原理进行分析)

(2)如果该教师立即严肃批评这位学生,并要求他马上向老师赔礼道歉,下课后上交不少于500字的书面检讨,请问这种处理方式行不行?(提示:运用教师素养及师生关系等相关原理进行分析)

答:(1)处理方法:该教师可以有意无意的走到这个学生身边,告诉全班同学说自己刚才被吓了一跳,因为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砸向了自己,心理在想,这下完了,我要破相了,幸好是一个纸团,不然真的我就会破相了,你们也担心老师被砸伤脸不?是啊,谢谢大家对我的关心,由此看来,我们在教室里玩耍时还是要小心哦。接下去继续上课,待下课后再找这个学生谈话,鼓励他自己说出事情发生的经过,并随机进行教育。

理论依据:正面教育原则——教育者以说理疏导的方式来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德育原则。贯彻要求:①坚持正面说理,疏导思想,以理服人。②树立先进典型,利用榜样教育引导学生进步。③以表扬鼓励为主,批评、处罚为辅。④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答(2)不行。学校师生关系的特点:(1)民主平等;(2)爱生尊师;(3)教学相长

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1)树立新型的师生观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思想基础:教师的权威不再建立在学生被动与无知上,而是建立在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建立在对学生坦率、开朗的基础上;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或是提供利用的资料库,而是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的向导,教会学生怎样学习。

(2)建立教师威信

影响教师威信的因素: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善与同学交往的能力;教师对评价手段的合理运用

(3)善与同学交往

师生交往经历的基本步骤:接触——亲近——共鸣——信赖

(4)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意见

对学生一视同仁,善于换位思考、理解学生,满足学生正当要求。

教育基础知识必考知识点

2018 年教育基础知识必考知识点 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 2.世界教育改革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和教 育技术现代化。 3.英国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培根对教育学的独立做出了重要贡献,于 1623 年首 次提出;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第一人。1632 年出版的《大 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4.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教学与发展》中以一般发展为出发点,提出了“高难度教学”、“高速度教学”、“理论知识起知道作用”、“理解学习过程”和“使所 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五大教学原则。 5.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演化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 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的 结晶。 6.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认知遵循前 世俗水平、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 7.人力资本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的。1960 年 12 月,他在美国经济 学第 78 届年会所作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 “宪章”。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是“人力资本”。 8.《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东汉许慎 《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9.骑士教育是一种融宗教精神和尚武精神于一体的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宫廷学 校是设在宫廷之内专门为王族子弟提供教育的学校。 10.卢梭和裴思泰洛齐等人继承并发展了夸美纽斯的自然教育思想。卢梭是法国 启蒙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他 人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 11.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 雷什中学》中系统论述了他的全面和谐教育思想。被称为“活的教育学”。 12.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学校物 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A.学校环境文化;B.设施文化。 13.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英国的高尔登和美国的霍尔。 14.教育目的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个体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中国的孟子,西 方有卢梭和裴思泰洛齐;二是社会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中国的荀子,西方有柏 拉图和康德。 15.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16.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模式。 17.西欧中世纪主要学校类型教会学校,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教区学校。 18.教育多元化表现为:培养目标多元化、办学形式多元化、管理模式多元化、 教学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等。 19.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 之故”。主张: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②认为绅士教育使 最重要的,甚至反对资产阶级的子弟同劳动人民的子弟共同在学校礼接受教育, 主张绅士教育应该在家庭中实施。洛克的思想反映在他的代表作《教育漫话》当中。 20.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教学应该以掌握学习为指导思想,以教育目标 为导向,以教育评价为调控手段,形成了完整的掌握学习理论体系。 21.规范文化,也叫制度文化,是一种确立组织机构,明确成员角色与职责,规 范成员行为的文化,主要有三种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

教育学考研的备考计划

教育学考研的备考计划 2017年教育学考研的备考计划 第一方面,记忆过程。 方法强调有效的重复,针对不理解的知识,建议大家多和研友沟通或是在咨询老师。如 第二方面,理解知识非常的重要。 第三方面,心态最为重要。 建议现阶段知识需要分层次、把握好重点非重点、也可以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把理解的不好的知识点再进行做题强化巩固。那当然理解不好复习不好才是同学们现阶段需要重视的点。 总结来说,记忆、知识、心态在备考中都非常的重要,很多同学咨询要不要开始做题,现在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不建议再把题库拿出来做,重点还是研究题目,无论是自命题还是统考老师都建议做一下统考的题目。辨析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等,目的是有利于练习去做。 在复习中表格记不住,需要进行知识上有足够的重复,知识点重复会达到好的效果。在复习外教育史法案部分,同学们可以分为近代、现代。例如从横坐标分析角度,国别英国,近代现代,也可以分为初等、高等职业技术法案。 不建议刷题,踏实复习最重要。真题以及模拟题反复的练习。真题要有一个检查,十月份隔一个礼拜做事一套真题。自命题北师大首师大4年、有些院校3年。找找感觉做真题、按照3个小时的时间来进行测试要求。 一、教育学原理

对于教育学原理,要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几个梗概和要点:教育基本原理、课程与教学论、德育论,师生关系论。教育学原理在考研 中占了很大的一个比重,出题的点比较多,而且教育学原理的考题 越来越灵活,实践应用性越来越强,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 理解书中的定义和理论,并学会用理论来分析现实,因此也要多注 意教育实践的热点和难点,重视现在教育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 在复习过程中结合大纲的指导和牵引,尽量对上述几个要点进行全面的掌握,弄清楚教育学基本原理包括教育学概述、教育及其产 生与发展、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育制度等几个方面,再次基本框架的基础上识记基本的概念 性知识:教育的概念、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教育目的的概念等等,当然这些在考试中不一定能够考到,但是依然是我们复习的`重点, 而且这些都是选择题和简答题的考点,所以要对这些重要的知识点 有一个脉络的理解。 在这个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的是,避免知识点的全而没有重点的情况,这就要结合课程的讲解进行有重点的复习,这样可以节省很多 的时间,而且对于知识的掌握能够更有轻重缓急。 二、中外教育史 中外教育史在全国教育学统考的考试中所占的比例是100分,相对来说知识点比较零碎、庞杂,是一门偏重于记忆的学科,而且从 历年的考试真题分析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外教育史偏向于出选 择题和简答题,但是每年也都会有一个大题,或是二者的结合,或 是单一分出题,所以对这两门学科的复习一定要细心,肯花时间、 下功夫。 对中外教育史的复习,在系统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识,了解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 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要了解 中外教育史中有哪些重要文献,弄清楚里面有哪些重要的代表性材料。其中中国教育史要理清古代、近代、现代教育的发展脉络,掌 握在每个时代的教育的突出表现和大的变化,以及在每个时代出现 的有重要历史地位的人物及其主要观点,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孟

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2017年安徽教师招聘证笔试公告由中公安徽教师招考网为您提供 参照《2016年安徽教师招聘笔试公告》中详细描述了2016年安徽教师招聘证报考条件、流程、笔试内容等(如下)—— 通过最新安徽教师招聘考试资讯可以了解,《2016年安徽教师招聘笔试公告》,2016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报名时间为5月30日8:00至6月3日18:00,笔试时间:2016年6月25日上午 9:00—11:00 《教育综合知识》,下午14:00—16:30 《学科专业知识》,安徽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安徽教师招聘|资格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安徽教师资格考试的笔试为安徽统一试卷,面试时间内容由各个县区负责组织面试。 建议考生仔细阅读以下文字,更多中公课程详情,可以点击2017年安徽教师招聘笔试课程查询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第一阶段:学科萌芽阶段 主要特征是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中分化为独立的学科。并且这个阶段人们思想停留在经验这个层面,思想都是比较不科学的。对于一些现象都是通过比喻、机械的方式去写的。比如就像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就是把教育比喻成思想上的接生。在这个时期的一些代表著作有:《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教育著作。孔子在《论语》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以及因材施教。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第一个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等教育思想。这个时期的教育还没有分化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二阶段:学科初步形成阶段 主要特征是教育学成为一门原始状态的独立学科。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世界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并且在这本书中系统的论述了班级授课制,提出了泛智教育,指的就是将一切艺术交给一切人类的教育。 德国康德最早将教育学在大学里讲授。 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科学教育学的产生,并且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传统的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这一阶段教育学具有独立形态成为一门独立科学。 杜威写了一部《民主主义教育》,在这本书中提出了很多观点,比如就是新三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教育学原理思考题

教育学原理思考题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教育学原理 1、联系实际,谈谈对“教育”概念的理解。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它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其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广义:凡是以教和学为活动形式,有意识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教育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得到发展的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 2、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3、 教育者是活动的主体,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着教育责任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都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育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间中介的总和,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物的活动方式和方法。 三者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掌握着教育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选择一定的教育活动方式,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者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4、教育起源上有几种观点? (1)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沛西·能,观点:教育存在于人类社会和动物届中,教育的产生来源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评价: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忽略了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2)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观点: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评价:看到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但是否定了教育的有目的性,尽从个体的无意识的模仿来解释教育的起源。 (3)劳动起源论:代表人物:恩格斯,观点: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4)生活起源论:代表人物:恩格斯观点:教育是来自对生活的需要。 5、教育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6、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 【篇一:教育学原理复习题(答案)】 念 1.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解释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即 研究如何培养人的一门科学。 二、填空题 1.教育学是研究____教育现象____揭示_____教育规律___的一门 科学。 2.教育的基本规律包括__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__和教育与人的 身心发展的关系。 3.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公共必修课的教育学是________普通教育学 ___ 。 4.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大致经历___萌芽、 _形成独立学科__ 和 _ 科学化发展等三个阶段。 三、选择题 bcbcbcc 1.世界最早反映教育思想的著作是______。 a.《学记》 b.《论语》 c.《雄辩术原理》 d.《大学》 2._________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师说》 3.最早地系统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____。 a.康德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4.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_______________。 a.斯宾塞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柏拉图 5.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_____________的《大教学论》看成是 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a.柏拉图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6.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_______________,在世 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a.卢梭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7.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_______________ a.柏拉图的《理想国》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昆体良的《雄辩 术原理》

大学教育学知识点归纳[1].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概念 1.广义教育学指凡是能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以及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它的特点是:第一,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强,因此可控性强;第二,学校教育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承担,其目的是培养人,这些人是取得入学资格的。 2.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是教的主体。教育影响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工具、媒介和方法。 3.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以影响和发展人身心为直接目标的、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和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此种观点是错误的。 2.生物起源说: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活动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存在于动物界。教育起源于生物生存竞争本能。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有一定进步性。 3.心理起源说:其代表人物孟禄认为,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4.劳动起源说:教育从人类产生就已经开始了,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产生于劳动过程。 三.教育的发展 1.原始社会的教育:⑴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具有原始性。⑵教育与宗教活动密切联系,教育具有宗教性。 ⑶教育机会具有原始的均等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⑴奴隶社会的教育:①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②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甚至相对立。③专门教育机构(学校和专门教育人员(教师的产生。④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学校教育内容趋于分化和知识化。 3.封建社会的教育:⑴学校教育的等级性、专制性和保守性。⑵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严重分离。 ⑶学校教育对象、规模、种类的相对扩大与增大。 4.现代社会的教育:⑴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⑵教育密切联系社会,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⑶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⑷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教育方法具有先进性。 ⑸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⑹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⑺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⑻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 四.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发展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现象是指一切培养人的活动的外在形态和表面特征。

教育学复习

教育学复习 一、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被人们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洛克的《教育漫话》 C卢梭的《爱弥尔》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教育的特质是( )。 A.认识活动 B.生存活动 C.传递活动 D.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4、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5、在教育和发展的关系理论中,维果茨基是提出()的理论。 A、一般发展 B、心理发生论 C、最近发展区 D、人的可教育性 6、“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7、涂尔干说:“教育是成年一代对社会生活尚未成熟的年轻一代所实施的影响。其目的在于, 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政治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这种论断正确地指出了()。 A.教育具有社会性 B.教育是社会复制的工具 C.教育要促进人的个性化 D.儿童对成人施加的影响不是教育 8、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可逆性 C.模仿期 D.关键期 9、小明亲眼目睹欺负弱小的同学经常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处罚,而那些爱护弱小的同学 则受到大家的喜爱。久而久之,他也变成了一个乐意助人、不欺负弱小的学生。这种学习属于()。 A.亲历学习 B.观察学习 C.迁移学习 D.试误学习 10、孔子重视启发式教学,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对“愤”的解释是()。 A.“达其辞” B.“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C.“开其意” D.“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 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 A.学会关心 B.学会生存 C.学会创造 D.学会交往 12、人的发展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这意味着()。 A.教育要坚持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B.教育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 C.教育目的的确定不应从个人出发 D.教育要为社会生活做准备

读教育学后的心得体会

读教育学后的心得体会 曹华林 2010年上期,我通过学习教育学,明确了教育学的任务是什么?这是我从事教师行业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通过学习教育学和参与教学实践,我找到了答案——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的规律。同时,我弄清了教学过程的规律,使我比较科学地进行教学活动,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掌握知识的活动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活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一般包括六个阶段:引起求知欲,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其中,在引起学生求知欲和巩固知识阶段,我取得了一些成效。 教学开始之初,我不够重视如何去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就是开门见山地向学生提出教学目标。学生仿佛就被灌输一种“老师要我学,我就学”的思想。所以学生的积极性都不太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其活动,产生于对知识的需要与追求。教学应从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开始。那怎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呢?在教学起始时,向学生提出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一般来说,只有当学生面临问题、困境,渴求新知识和寻找答案,并获得突破时,他们才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认识上便产生了知与不知的矛盾,出现了求知的内在动力,主动地看书、听教师讲解、开展积极的认识活动,去寻求正确的答案。最后,学生都很惊叹计算出来的结果。除了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求知欲之外,还可以演示引人注目、给人新知的直观材料。例如我在教“用图表直观反映数据”,让学生先观察工作表中的大量数据,能有什么深刻的印象吗?没有。再看看转化后的数据图表,有平面的、立体的,有不同颜色的,就会对数据有一个直观的感觉并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无论用什么方法,都应当根据教学任务和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来选择。当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出来后,要立即引导他们积极投入学习,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求知欲。 学生通过学习理解知识,也许曾经牢牢记住了,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忘了。就拿信息技术课来说,一星期只有一节课,绝大多数学生家里没有电脑,学过的

最全教育学(原理)题库33套

教育学原理试题库 《教育学原理》试卷(第一套)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教育学是以研究________为对象的一门___科学。 2、原始形态教育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__、____、__、____。 4、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____、____、____。 6、1922年通过的“___”学制、基本参照__国的学制,通常又称“____”学制,这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7、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为___、___、___、____。 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____,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_______。 9、我国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 10、班主任争取家长配合,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在横线上,共10分)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____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 2、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是_______。 A当前形势的需要B德育的任务C青少年学生思想实际D学生年龄特征 3、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_______。 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B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C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D能动地接受教育 4、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_______。 A练习法B实验法C试验法D实习法 5、作为班主任,要使工作取得满意结果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而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指了解________。 A学生思想B学生品德C学生现有知识水平D学生身体素质 6、班主任的工作任务体现为________。 A教书B育人C指导学生课外活动D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 7、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___。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现场教学D启发式教学 8、“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_______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B巴班斯基C布鲁纳D赞可夫 9、班主任的工作是从_______开始的。 A评定学生操行B教育个别学生C了解和研究学生D组建班集体 10、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_______。 A领导地位B启发指导地位C顾问地位D主导地位 三、判断并改错(10分) 1、校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2、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3、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也就有了教育学。4、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5、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对象既是教育主体,又是教育客体。 四、解释名词(共15分) 1、学制 2、课堂教学 3、学校教育

教育学相关知识点修订版

教育学相关知识点修订 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教育学》考点 一、名词解释 1、教育:教育是一种人类自身再生产的现象。是人类生活延续与更新的需要,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教育学: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教育学注重揭示教育的规律,注重探讨教育的价值,重视探讨教育的艺术,总之,教育学以培养人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问题,揭示教育本质、教育规律和探讨教育价值、教育艺术的学科。 3、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人的个体素质的总的期望和设想,是对社会历史活动主体的个体素质的规定。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于广泛的人民群众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狭义是指在社会里占主流地位的或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 4、学制: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者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5、课程方案(教学计划):课程方案是指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的文件。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顺序、学时分配以及课程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性文件。首先课程方案不仅要反映国家的教育目的而且要体现普通教育在学生培养上的的特点和要求。其次,它是对课程设置做出规定。最后,它还要对学年编制做出科学而合理的安排。

6、教学: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素质发展的活动。教学在传承文化,促进青少年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上,起着引领的重要作用,它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7、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与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教学方法具有目的性,双边性。在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 8、德育:学校德育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为基础,同经过选择的人类文化,特别是一定的道德观念、政治意识、处世准则、行为规范和相互作用,经过自己的观察、感受、判断、体验、践行和改善,以形成行为习惯、道德品质、人生价值和社会理想教育。简言之,德育就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9、美育:美育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有目的地积极主动地感知、领悟、评析与操作自然、生活与艺术品等对象的各种美的形态,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掌握与运用有关美的基本知识、技能,以实现情趣的融合、共识和分享,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个体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教育。简言之,美育即引导学生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理念和能力的教育,亦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 10、教师:教师强调“有意识”地利用影响改变对方的身心,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示范性、创造性、专业性。 11、教师标准:基本理念: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基本内容: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学习要求:引领与导向,依据与标准,规划和发展。 二、各种题

教育学备考指导笔试全攻略练习题

教育学备考指导笔试全攻略练习题 时间:2010-6-21 10:26:46 浏览次数: 1 来源:招教考试网 教育学总汇题 1.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2.儒家思孟学派在《礼记?中庸》中进一步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理论。 3.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第一个试图按照心理活动的规律来分析教学过程,他根据兴趣和注意的分析,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论。后来他的学生席勒又将“明了”分为“预备”和“提示”两部分。19世纪末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依据学生在“做中学”的认识发展过程,提出了教学过程的五个阶段:“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五步教学法。 4.教学过程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为: (1)间接性与简捷性。2交往性与实践性。3教育性与发展性。4引导性与指导性。5.教学过程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 最典型的是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形式教育论代表人物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瑞士教育家裴思泰洛齐(发展学生智力)。实质教育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教授学生生活常识)。 (3)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结合。 最早明确阐述二者之间辩证关系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提出“教学的教育性”观点。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作用相结合。 6.教学过程的结构: 一是引起学习动机 二是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三是巩固知识四是运用知识五是检查知识 7.我国古代《学记》中的教学原则有“教学相长”“启发诱导”“藏息相辅”“预”“时”“孙”“摩”“长善救失”。夸美纽斯提出了影响后世的“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等五大教学原则。 8.我国,目前中学教学原则主要有: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等。 9.直观教具可分两类:一类是实物直观,另一类是模象直观。 10.中外教育教都很重视启发性原则。在中国,孔子提出了“不愤不起,不悱不发”的著名教学要求。《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教求。苏格拉底在教学中重视启发,形成著名的“产婆术”。第斯多惠也有一句明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发现真理”。 11.巩固性原则。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夸美纽斯提出了教与学的“巩固性原则”;俄国乌申斯基认为复习时学习之母。 12.循序渐进原则。《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朱熹提出“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夸美纽斯提出“系统性教学原则”。 13.因材施教原则。朱熹“孔子施教,各因其材”。

教育学发展阶段

一、教育学萌芽

教育学的建立 西方近代教育家及其思想影响 国别教育家代表作及其 影响 主要思想 英国 培根 1561-1626 《论科学的 价值与发展》 1623第一次把教 育学作为单独一 门学科提出来 把教育校学理解为“指导阅读”的科学(教育学是胚胎) 捷克 夸美纽斯 1592-1670 《大教学论》 1632西方近代教 育学的雏形,是 教育学从哲学中 分化出来的标志 强调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即普及教育的思想;并在“教 育要适应自然”的自然适应性原则的基础上,对人的本质和教育 的本质作了新的探索;根据年龄分期确立了学校教育制度和教学 内容;较为详细的论述了班级授课制;论证了“直观性原则、巩 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三个影响较大的教学原则和方法;还 对教师的职业给与了很高的评价等等。虽然这些主张有的不尽科 学,但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为教育学科的发展奠定 了重要的基础。(教育学的出世) 英国 洛克 1632-1704 《教育漫话》 1693 提出了著名的绅士教育思想体系;阐发了反对天赋观念的“白 板说”主张教育万能论;是教育史上特别重视体育的人;反对体 罚的德育方法;它的思想是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教育思想、自然 主义教育思想和德国理性主义思想的重要源泉之一 法国 卢梭 1746-1827 《爱弥儿-论 教育》1762 批判了腐朽的封建灌输式教育,提出了追求个性解放的自然 主义教育思想。反对中世纪宗教教育或封建教育对儿童个性的压 抑,主张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适应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需要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学校应 使儿童愉快地生活和学习,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身心特征进行 教育;教育原则和方法应“模仿自然”,反对体罚;德育上实行

教育学原理的复习思考题答案补充版

教育学原理的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教育你是如何理解的你关于教育的困惑主要有哪些 (1)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来,教育就是个人获得知识或见解的过程,就是个人的观点或技艺得到提高的过程。 (2)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3)教育即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雅斯贝尔斯 (4)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爱因斯坦 (5)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就成特别的器皿。——蔡元培 (6)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7)教育有目的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 (1)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活动 ①本能与社会化的内容 ②个体的直接经验与类的经验 ③适应与改造 (2)教育的特殊性 ①教育活动是有意识地以人为直接对象的,它不同于其他以物或精神产品的生产为直接对象的社会生产活动 ②教育与其他有意识地以人为直接对象的活动还有区别,教育是以对人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为直接目标(3)学校教育的特殊性 ①学校教育是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最强的教育活动 ②学校教育是有专门的机构和专职人员承担的 ③学校教育是有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地,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缺乏的是哪些方面近期准备如何完善自己 教师专业素养:专业知识与能力、专业情意(情感态度价值观)、个性性向 专业素养:教育理念;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教育智慧 (1)专业知识: 知识结构:文化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知识 (2)专业情意:爱学生、爱工作 ①没有这一条,什么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育技术都是一句空话。教师只有热爱教育工作,才能主动关注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 ②教师对学生的爱护,以及对学生温和的态度,甚至比他们的学问和修养更为重要。如果加以爱护是教育的一种境界,那么不加伤害应该成为教育的底线。 (3)专业性向:成功教育的人格特征 (4)专业自我:教师个体对自身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肯定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的影响 (5)教育理念:关于教育的基本观点和信念 ①确信与坚守 有教育思想,即便是零散的教育看法,并不是一件难事,难就难在要通过抗争来坚守它,承诺它,实践它。是什么因素在干扰着教师的信念,消磨着教师坚守教育信念的意志答案也许只有一个,那就是目中无人的教育方式、知识授受主义的教育倾向、功利主义的教育评价、控制主义的教育管理制度的混血儿。 ②教育价值观、学生观、发展观是其中的核心 (6)能力结构 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心理辅导的能力 (7)教育智慧:教育情境中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教育可以预设,但不可以预定 3.你周围存在哪些教育不平等的现象你如何看待它们 我国教育不平等的表现: (1)城乡教育的差距: (2)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

教育学原理-基本知识

教育学原理-基本知识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a理论建设的任务b实践指导的任务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 教育学萌芽:《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 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学著作。 苏格拉底“知识就是道德”“产婆术” 柏拉图《理想国》是一部重要的哲学政 治学著作,也是著名的教育理论著作, 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哲学王”。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623英国科学家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 出。 1632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 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标志独立形态 的教育学产生。 1776德国哲学家康德在柯尼斯堡大学开始教授

的一种文化历史。②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又是在一定 社会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教育的过 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③教育研究要 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 解与解释的方法进行。④教育的目的就 是要培养完整的人格。 c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克伯 屈《设计教学法》 d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和 民主主义》是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 阐述教育学和教育史的专著。凯洛夫 《教育学》。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 国第一部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 述教育学的著作。 e 批判教育学:美国鲍尔斯金蒂斯《资本主义美 国的学校教育》阿普尔《教育与权利》 法国布迪厄《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 生产》 第二章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定义:广义: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活动,都是教育。狭

教育学复习参考

教育学复习资料2017.6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现象是以培养人为主体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2.教育问题当某种教育现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被人们广泛地议论、评说或要求予以解决时,这种教育现象便成了教育问题。 3.教育活动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活动泛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狭义的教育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活动。 4.狭义教育(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过程。 5.教育力 6.教育经验是指符合教育规律的有效做法,是对教育实践的较低层次的反映。 7.教育手段教育者将教育内容作用于受教育者所借助的各种形式与条件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 8.教育内容学校基于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行为和习惯的总和。 9.正规教育由教育部门认可的教育机构(学校)所提供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由专职人员承担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全面系统的训练和培养活动,有一定的入学条件和规定的毕业标准,通常在教室(课堂)环境中进行,使用规定的教学大纲、教材,其特点是统一性、连续性、标准化和制度化。 10.非正规教育相对于正规教育而言的,指在正规教育体制以外所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和培训活动。 11.实体教育指在一个实在、现实、具体的环境中具备承担教育者角色的人对那些需要受教育和学习的人的身心施加适当的、符合一定社会环境和历史进程的、体现一定阶级的利益的活动 12.虚拟教育指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时间的限制,以当下的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网络空间为媒介而展开的一种教育形态。 13.狭义文化专指社会的精神文化而言,是人类以社会成员的身份习得的复合性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和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 14.教育功能由教育得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决定的、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14.教育本体功能是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也可以看作是教育的职能。因其是在教育活动内部发生的,所以也称为教育的固有功能。 15.教育衍生功能是教育作为社会结构的子系统,通过培养人来影响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因其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也称教育的社会功能或教育的工具功能。 16.教育正向功能是指有助于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正向的影响和作用的功能。 17.教育负向功能是指阻碍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消极的负向的影响和作用的功能。 18.教育显性功能是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 19.教育隐性功能是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

“教师教育学”学科建立之思考

“教师教育学”学科建立之思考-教育学原理论文 “教师教育学”学科建立之思考 【内容提要】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下建立“教师教育学”二级学科是我国百余年师范教育演变史以及当今教师教育事业需求之必然产物,也符合教师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教师教育学”是一门有关教师教育活动和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原理或是方法论的学问。建构当代中国的“教师教育学”,离不开教师教育实践的滋养,有必要加强学科制度和课程体系的建设,并须打造一支专业的教师教育学科队伍。 【关键词】教师教育学/学科建立/学科发展 【作者简介】陈永明,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博士生。(上海200034) 当今世界通用的“教师教育”(Teacher Education),包括教师的培养、任用和进修三个阶段的教育。为了解决现代学校教育的各种问题,各国都把师资队伍建设视为至关重要的突破口。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以及优化师资队伍,使教师的培养、任用、进修各个阶段具有连贯性,即从终身学习的理念出发,有机统合教师的职前教育和在职进修,使两者在“教师教育”之概念上得以融合与升华,这是当今世界各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也是进入21世纪教师教育发展的显著特征。 随着我国面向世界的步伐加快加大,“教师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专业门类业已诞生。至今,已有集美大学、江苏大学、宁波大学等一批综合性大学以及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等一批高师院校陆续设立专门的教师教育学院,包括上海师范大学在内的一批师范院校也已经

开设了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师教育”必修科目。因此,“教师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构建工作也顺理成章地被提上议事日程。在2006年12月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南京师范大学联合召开的“全国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纷纷建言倡议,希望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有必要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下建立“教师教育学”二级学科。当前,这种实际需求以及时代呼声正在与日俱增。 一、“教师教育学”的建立体现着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理论创新的根本动力之一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矛盾运动。当今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诸多教育工作,包括师资队伍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新困惑层出不穷,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正面临日趋严峻的挑战或危机。若从教师教育研究者自身的职责与使命而言,理当关注教师教育学科的开拓创新,有必要对“教师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安身立命的理据及其合法性进行理性思考。一方面,这可以回应学界关于“教师教育只是一个领域,而不可能成为一门学科”的种种质疑之声;另一方面,通过抛砖引玉式的践行和倡言,力求“教师教育学”的早日问世,并能得到科学健康的发展。 (一)百年师范教育的发展历程呼唤教师教育学的诞生 我国师范教育发轫于1897年上海南洋公学师范院,清代末期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照搬日本学制创立了近代师范学堂。1904年模仿日本的师范教育制度,1922年变为美国型师资培养体制,1951年又转成苏联型师资培养制度,现今力图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体制,其间经历了百余年风雨洗礼的变革沧桑。 最初,师范教育制度的建立是为寻求国家富强和民族的独立生存,以终结

最新教育学基本知识点

教育学基本知识点 1、教育作为一门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2、制度教育学代表人物之一------美国教育家乌里。 3、教育学首次被作为独立的科学提出来-----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4、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凯洛夫的《教育学》。于1933年出版,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 5、文化教育学生死德国的传统与风格。 6、课程与教学论是根据教育的组成内容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的。 7、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8、班级授课制首兴于16世纪的欧洲。 9、“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来自《说文解字》。 10、“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 11、有关教育本质的问题最早是由前苏联教育学者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12、古代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 1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最早出现于近代资本主义时期的学校。 14、唐代设立的“六学二馆”主要反映了古代教育的等级性。 15、“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古代教育的教育与生产实践相分离和对立。 16、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德国。 17、“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想是在党的十三大提出的。 18、科学间接对教育产生作用。 19、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就是教育民主化与教育主体性。 20、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5月提出的。 21、教育优先发展的理论基础是科教兴国战略。 22、教育的最基本的职能是生产功能。 23、必须把教育理论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是在党的十四大。 24、教育通过个体主观能动性起主导作用。 25、我国古代社会设定学校教育目的为明人伦,说明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有影响。 26、强调成熟机制对人发展的决定作用:格赛尔双胞胎爬梯实验。 27、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是依据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28、“学校消亡论”的提出者是伊里奇。 29、机体成熟有赖于教育。 30、制约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可归为社会和生物。 31、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向社会的延伸和发展。 32、18世纪末19世纪初,最早提出全面发展的人的思想的是圣西门。 33、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教育目的是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确定的教育目的。 34、教育方针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工作总的要求。 35、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育目的。 36、人的全面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最根本的既是既能从事体力劳动又能从事脑力劳动。 37、1957年,毛泽东首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38、制度化教育出现的标志,古代学校的出现。 39、199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