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诗歌可译性研究文献综述

英汉诗歌可译性研究文献综述
英汉诗歌可译性研究文献综述

英汉诗歌可译性研究文献综述

谭亚洁081105301 08英语3班

摘要:翻译本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而大部分诗歌是以内敛、含蓄、意味深远而为人所称道,尤其是中国古代诗歌更是如此。这就使诗歌翻译比起一般的小说、应用文翻译显得更为艰难与妥帖。本文通过选读关于英汉诗歌可译性方面的文献篇,对中外诗歌翻译现状进行评价与分析。

关键词:诗歌翻译可行性

正文:

翻译不仅仅是表面上两种不同语言的相互转换,它更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互动以及意义深远的文化传播。所以对译者来说这种“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现出来的语言活动”(实用翻译教程p1)必须具有高度责任感及技巧性。而诗歌翻译则对译者提出了更多更严苛的要求。

一、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

中华民族拥有灿烂的五千年文明,其中诗歌是厚重历史的传播者与奠基人,而中国古典诗歌最有趣和最吸引人的就是它的含蓄美与韵律感。《辞海》对诗歌的定义是:“诗歌是文学的一大类别。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感情,富于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正是因为严格的格律限制以及悠长的深远意味导致很多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尚且不能完全理解与领略古典诗歌的韵味和美,对于要用另一种语言来解读它们的外国人来说无疑是难上加难。这其中还不包括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韵味缺失和各种翻译技巧导致的译者的再加工。

就中国古典诗歌的特点来说:字数精炼,平仄严格,押韵且一般是押尾韵,要求对仗。就这几点的要求对于中英诗歌译者来说就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更不用提什么“赋比兴”了。

例如柳宗元的《江雪》一诗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许渊冲的译文:Fishing in Snow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A straw-cloak'd man afloat,behold!

Is fishing snow on river cold.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只是描述一位老人在雪中钓鱼,但是联系当时的背景,柳宗元21岁中进士,当时国家政治腐败黑暗,柳宗元和几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立志改革腐败的政治,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却遭到皇帝和权臣的反对迫害,被贬到永州,当时的永州非常偏远,极度贫穷,柳宗元无职无权,无能为力。他想到自己报国的崇高理想不能实现而又无人理解,心里非常难过,非常悲愤。《江雪》这首诗,就是在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写的。他把自己的感情色彩著在独钓的渔翁身上,使之成为孤高自得的精神化身。全诗写的是江野雪景,一个“绝”字和一个“灭”字,把一切活动着的事物全从视野中排除了,余下的便是一望无际的皑皑白雪。在这辽阔、幽冷的画面中心,唯独一只孤零的小船上有一蓑衣笠帽的渔翁在雪峰的寒江边独钓。全诗都是写景,浑成一气,景中寓情,且“雪”在片尾点出尤觉奇峭。其实诗人是在钓雪而非钓鱼。其实许渊冲老师在翻译这首诗时已经处理地相当好了,他在每句诗的末尾用了押韵,采取了对应的词和词组。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来说我在阅读原文和译文

时所获得的感觉却不太相同。原作的“绝”、“灭”、“孤”、“独”、“雪”都可以让人很直观地感受到诗中的意境。但是译文中为了寻求格式的对仗两次使用“from……to……”以及“no……in……”不免让人有重复、啰嗦之感,而可以带给人直观感受的词运用过少也让人觉得有点可惜。许渊冲先生在争论诗歌的可译性问题时声称“为了保留意境的美我们可用意译的方法;为了保留声音的美,我们可用摹仿或改编的方法;为了保留形式的美我们可用直译法。”这个说法不免有些前后矛盾,意境美、声音美和形式美如果希望三者同时保留难度不小。但是作为“诗译英法第一人”的许渊冲先生对于诗歌翻译研究中所做的贡献和探索至今仍然对我们有很强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冯庆华老师曾经说过:“如果把写作比成自由舞蹈,翻译就是戴着手铐脚镣在跳舞,而且还要跳得优美。”这副“手铐脚镣”是会一直存在的,作为译者来说只能尽量把它们所带来的限制降到最低。

二、关于外文诗歌的中译

大部分学者认为诗歌不能译的共同之处就是诗歌中音乐性的不可传递。英国诗歌翻译家约翰邓汉姆爵士曾经说过:“诗具有一种微妙精神,当你把它从一种语言移入另一种语言的时候,那种精神就会完全消失。”这的确是一种事实,诗歌译者需要最大限度地将自己在读原文诗歌的感受或是理解用另一种语言传递给读者,这个过程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再加工。即使译者能够准确无误地体会诗人的意指和想要表达的情感,也很难将原文诗的意韵及独特的美尤其是音乐美毫无损失地用另一种语言传递给读者。

总的说来本文认为英文诗歌的汉译比中文诗歌的英译要做得好,有以下几个原因:一、笔者作为中国人来说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评价情感上比较严格,希望在读英译诗时有读原文古诗词相同的感受,而对于“无法翻译”的诗歌这种标准就显得有些高了。在读英文诗的汉译版时,由于翻译的学者是对于英文更加熟悉、运用地更加道地自如的专家,翻译的诗歌中文版是笔者达不到的水平时就会对译本比较宽容。例如这首A Widow Bird

A widow bird sate mourning for her love

Upon a wintry bough;

The frozen wind crept on above.

There was no leaf upon the forest below.

No flower upon the ground,

And little motion in the air

Except the mill-wheel's sound.

孤鸟栖寒枝,悲鸣为其曹;

河水初结冰,冷风何萧萧;

荒林无宿叶,瘠土无卉荷。

万籁尽寂寥,惟闻喧桔槔。

本身这首英文诗的韵律和音乐性是不太确定的,如果直接翻译成中文,可能会造成广大读者一头雾水:这从哪儿看出来是一首诗了?所以译者运用了中国读者更为亲近的律诗的形式来翻译这首诗。尽管形式差异很大,但是原文诗歌的最大特点是用一系列的意象来烘托苍凉的气氛和悲凉的心情,这不免使我们想到了柳宗元的《江雪》。在前文中笔者提到了许渊冲先生对这首诗的英译文,和这首widow bird的风味倒有几分相似,由此看来许老先生的翻译功底还是十分深厚的,也能够了解外国人希望看到什么样的东西。回到这首英文诗的中译版,译者也是用了大量的意象来烘托气氛,例如“孤鸟”、“寒枝”、“结冰”、“冷风”、“荒林”、“瘠土”等等来表现原诗的精髓,应该算是恰如其分。也能够让读者得到满足,感受到荒凉、孤独、悲伤的气氛。

如果一首英文诗歌就是以“意象”出名的,那对于译者来说翻译工作就轻松多了。例如庞德的《在地铁车站》: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black bough.

这首诗歌极短,容易理解,所以中文译本也比较多。

译文1:

这几张脸在人群中幻景般闪现;

湿漉漉的黑树枝上花瓣数点。

译文2:

在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庞德是意象派运动的主要发起人,他从中国古典诗歌、日本俳句中生发出“诗歌意象”的理论,所以他的诗歌一定程度上来说对于广大中国读者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其中文译版也是。“人群”、“面孔”、“幽灵”、“枝条”、“花瓣”这些不相干的意象却组成了一副奇艺的画面:在巴黎,协和广场,地铁车站出口, 密密麻麻的人群中,诗人置身其间,行人迎面涌来,匆忙从身边卷过,光线不好,天气阴冷而潮湿。突然间,一张美丽的脸闪现了,接着又是一张,又一张......然后是一个儿童的脸,跟着又是一张美丽的女人的脸.....在昏暗的人潮里,它们分外鲜明。庞德在这一刻就是让匆忙的世界停下了一瞬间的脚步,色彩强烈,氛围神秘又带有一点感伤。这两首汉译本的诗其实不分伯仲,有的人喜欢第一个,有的人钟爱第二个,这只是个人品味不同。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会不自觉得想到另一首中国诗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同样是由几个意象直接组成却留给人深远意味。

三、诗歌翻译中的“文化距离”

文化的定义比较复杂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大部分为人们所接受的是说“所谓文化,是指人在改造客观世界、在协调群体关系、在调节自身情感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和民族样式。文化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其实这样的解释并不足以概括“文化”这个“复杂”的词。而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以不同的语言进行交流,生活在不同的地区的两个民族的文化差异是绝对存在并且不可避免的,这一点在诗歌翻译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而且,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翻译的本质就是一种文化交流,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影响着译者的翻译策略取向和读者是否能理解和接受的“文化距离”问题不可避免地摆在了译者面前。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文化价值和思想内涵的重要载体,很多中外译者都对中国古典诗歌进行了研究和翻译,其中不乏优秀作品,但是讲他们的译作放在文化领域来研究时就会发现文化丢失和话语丢失的现象很严重。翻译的实质是两种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差距到底对译作和读者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及应该怎样减少这种影响对我们今天的翻译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在古典诗歌的翻译中无论中外译者都希望在不同文化碰撞中能够保留自己文化的特点,这是一种十分正常的心理。一方面译者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了解和感受更深,运用更加流畅

和自如。另一方面对于自己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使得他们不太容易能够放下母语文化的特征。这也导致了翻译过程中的文化流失现象。例如英国汉学家A.C.Graham认为:“在翻译上我们几乎不能放手给中国人,因为按照一般规律,翻译都是从外语译成母语,而不是从母语译成外语的。”这就是由于所谓“自豪感”而产生的翻译过程中的局限性及文化距离。而且这种剥夺中国译者对本民族文化阐释权利的行为必将造成对中华文化的误读和误译,最后导致文化的丢失。翻译不仅仅是两种不同语言的转换,它要做的更多的是超越语言的界限,打破纯语言的桎梏,将纯语言层面上的转述上升为文化内涵的阐释。Richard Lattmore曾在他的书中写道:“译者不可能在理想的真空中翻译。”所以翻译是一个十分复杂且艰难的过程,译者需要顾虑的东西有很多,但是事实上在任何形式的跨文化交流中,文化距离是无处不在并且无法避免的。译者只能尽量做到客观公正,但是这种“客观公正”也是建立在他们的理解和对于原文的思想把握上,其必然会受到译者的母语的文化影响,从而使译文读者在阅读译作时再次自觉或不自觉得出现“误解”或者所谓的“接受误差”。

总结:但是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没有绝对,翻译中的“文化距离”和“接受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不一定要去跨越它。因为不论是小说翻译还是诗歌翻译困难都是存在的。只能说诗歌翻译比起一般的翻译在译者翻译和读者接受双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作为译者来说接受这个现实但是在翻译过程中尽最大的努力来缩小“文化距离”还是有力可为的。钱锺书先生曾经说过:“一国和另一国的文字之间必然有距离,而且译者的体会和他的表达能力之间还时常有距离,从一种文字出发,积寸累尺地渡越过那许多距离,安稳地到达另一种文字里,这是很艰辛的历程。一路上颠顿风尘,遭遇风险,不免有所遗失或受些损伤。因此,译文总有失真和走样的地方,在意义或口吻上违背或不尽贴切原文。”

参考文献:

【1】钱锺书林纾的翻译/翻译研究论文集北京:外国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季羡林中国翻译词典:序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3】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许渊冲中英诗韵探胜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屠国元,李静文化距离与读者接受:翻译学视角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6】曹山柯,黄霏嫣试论中国古诗词的模糊性和可译性障碍外语教学

【7】骆铮从《在地铁车站》谈庞德的“语言能量”观作家杂志

【8】李德俊谈英诗汉译的原则《外语研究》

【9】乐国斌龙丽华论诗歌的可译性《湘潮》

【10】张凡浅谈英语诗歌音乐性的可译性《作家杂志》

【11】James J.Y.Liu The Are of Chinese Poetry..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2】叶芝诗歌的象征主义,西方现代诗论广州花城出版社

【13】Hermans, Theo.Translation in Systems: Descriptive and System-oriented Approaches Explained[M ]. Manchester: St. Jerome Publishing

【14】Jauss, H. Robert.Toward anAesthetic ofReception[M]. (Translation from German byTimothyBathi).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Minnesta Press, 1982.

【15】Ezra Pound,Literary Essays of Ezra Pound[M]. Edite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T.S.Eliot,New York:New Directions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68(,6th printing)

【16】钱钟书七缀集[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文献翻译英文原文

https://www.360docs.net/doc/3d10970021.html,/finance/company/consumer.html Consumer finance company The consumer finance division of the SG group of France has become highly active within India. They plan to offer finance for vehicles and two-wheelers to consumers, aiming to provide close to Rs. 400 billion in India in the next few years of its operations. The SG group is also dealing in stock broking, asset management, investment banking, private bank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processing. SG group has ventured into the rapidly growing consumer credit market in India, and have plans to construct a headquarters at Kolkata. The AIG Group has been approved by the RBI to set up a non-banking finance company (NBFC). AIG seeks to introduce its consumer finance and asset management businesses in India. AIG Capital India plans to emphasize credit cards, mortgage financing, consumer durable financing and personal loans. Leading Indian and international concerns like the HSBC, Deutsche Bank, Goldman Sachs, Barclays and HDFC Bank are also waiting to be approved by the Reserve Bank of India to initiate similar operations. AIG is presently involved in insurance and financial services in more than one hundred countries. The affiliates of the AIG Group also provide retirement and asset management services all over the world. Many international companies have been looking at NBFC business because of the growing consumer finance market. Unlike foreign banks, there are no strictures on branch openings for the NBFCs. GE Consumer Finance is a section of General Electric. It is responsible for looking after the retail finance operations. GE Consumer Finance also governs the GE Capital Asia. Outside the United States, GE Consumer Finance performs its operations under the GE Money brand. GE Consumer Finance currently offers financial services in more than fifty countries. The company deals in credit cards, personal finance, mortgages and automobile solutions. It has a client base of more than 118 million customers throughout the world

文献综述,外文翻译,论文网站

文献综述怎么写 1) 什么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2) 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1、文献综述的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2、文献综述规定 1.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 3.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4. 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 5. 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 6. 文献综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能混淆作者与文献的观点。鼓励研究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并指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针对性强。 7. 文献综述不少于3000字。 3、注意事项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引用文献不过多。文献综述的作者引用间接文献的现象时有所见。如果综述作者从他人引用的参考文献转引过来,这些文献在他人

英汉诗歌音韵比较研究

摘要:英汉诗歌在措辞、意境及修辞上都有着各自的语言特色,有同有异。其中,音韵在体现诗歌的音乐美上起到极大的作用,它在英汉诗歌中的运用也不尽相同。研究英汉诗歌音韵的异同点,可以有助于提高对英汉语言和其诗歌特点的掌握,并进一步促进英汉诗歌翻译过程中“音美”和“形美”的一致。 关键词:英汉诗歌音韵比较诗歌翻译 英汉语言中的音韵虽有类似,却大有不同。“音韵”在汉语中指和谐的声调、韵律,汉字发音的声调和音律或诗文的音节起伏转折和谐。汉语诗歌通常会运用押韵、双声、叠韵和声调变换等手法来体现音韵美。在英语诗歌中,音韵的表现方式则更加多样化,包括头韵和尾韵、全韵和半韵、雄韵和雌韵以及抑扬格的变化等。本文选取了极具中国诗歌音韵特色的《诗经?蒹葭》篇,从其不同英译本对原诗的音韵处理角度入手,比较汉英诗歌文本的音韵特色,以期为促进诗歌翻译中“音美”和“形美”的实现提供借鉴。 一、汉语双声和英语头韵 “双声”指的是一个双音节词中两个字的汉语拼音的声母相同,例如:“玲珑”“辗转”“淋漓”等,这样的词语也叫双声辞(词)。双声辞(词)的构成有两大标准,即两个字的辅音字母(声母)必须相同,且语义上两个字不能拆开理解和使用,如“踌躇”中的“踌”和“躇”各自都不包含“踌躇”义。汉语诗歌中比较典型的例子有白居易的诗句“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其中“寥落”和“流离”都是双声辞(词),且在上下句中均处于同一位置,对仗工整。双声词的应用使诗歌更富音韵美,读起来别有韵味。 英语中的“头韵”(alliteration)与汉语中的“双声”颇有类似之处,但也略有区别。“头韵”是英国诗歌韵律的开始,是基础格律,最古老的英国诗歌通常都是用头韵写成的,中世纪时格外兴盛。如果两个音节中第一个辅音是相同的,那么两个音节便构成了头韵;在重读音节中以元音开始的都构成头韵,但是辅音群“st-,sp-,sc-”等被看成是不同的音,相互不构成头韵(陆晓燕,2010)。英语诗歌中头韵随处可见,如英国诗人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的《古舟子咏》中写到: 在《蒹葭》一诗中,整篇唯一一处双声词便是“蒹葭”二字。蒹葭是一种植物,指芦荻或芦苇。在翻译过程中大多数版本均将其译为“the reed”或“reeds”,只有詹姆斯?理雅各(james legge)用了“reeds and rushes”。从音韵上看,前者的译法中“蒹葭”二字的双声特点已完全在语言的转化过程中省略,只有理雅各的翻译较好地展现了原诗的音韵特点。这也反映出汉字这种组合发声的特点极难用英语的头韵法译出,往往是一个英文单词就可表达,而英语中头韵总是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词才能构成。 二、汉语韵脚与英语尾韵 诗歌创作中,常常在某些句子的末尾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更加和谐优美,这种手法被称为押韵,也叫压韵或叶韵。这些使用了同韵字的地方,称为韵脚。韵脚的使用让诗歌在朗诵时更加铿锵有力、和谐优美或气势磅礴,这在古代诗歌中尤为常见。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每一句的末尾一词都押的是“an”这一韵母,且一韵到底。汉语其他诗歌中也常有偶句押韵,或第一、二、四句押韵等情况。 英语虽然只有26个字母和48个音标,但因为英语单词有单音节、双音节或多音节,其单词的押韵方式也因此而丰富多样。严格意义上说,英语中的“押韵”其实指的是“全韵”,也就是押不同辅音后面出现的元音或元音和辅音的组合,而末尾只押辅音的方式称为“半韵”,这在汉诗中是没有的,因为汉诗不用声母押韵,如英国著名诗人济慈的《希腊古瓮颂》一诗开头写到: 其中“quietness”和“express”押“s-”的半韵,而“time”和“rhyme”虽然单词字

新闻英语翻译研究文献综述复习进程

新闻英语翻译研究文献综述 新闻英语,即“新闻报道文章中所使用的英语,具有新闻特性、适合新闻报道要求、适应新闻信息传播需要的语言”(张建,2004),成为了对外宣传的重要工具,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对新闻翻译这一领域的关注日益增强,近年来,我国学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逐渐逐渐多元化,从现有文献来看,主要集中在新闻本身的文体特点及翻译方法、新闻翻译理论、新闻翻译原则等方面。 1 新闻文体特点及翻译方法的研究文献综述 徐泉、王婷(2001)总结出新闻文体的如下特点:1.用词新颖,精巧别致;2.句式多样富于弹性;3.巧用时态,布局呼应;4.频繁使用被动语态,重点突出;5.结构合理层次分明;6.善用修辞,讲求效果。就语法层面的翻译而言,李侠(2004)分析了英语新闻句子的四大特点:1.信息量大;2.结构简单; 3.语法手段丰富;4.名词修饰语前置。李认为在翻译英语新闻时,必须遵循汉英两种语言的规律和使用习惯,努力增强译作的准确性和可读性,并提出了英语新闻句子汉译的3种方法: 1.化长为短; 2.调整句子中各部分的顺序与敢减敢删;3.使用四字格结构。曾尼(2010)从新闻英语的标题、词汇和时态及语态的角度,论述了新闻英语的一些文体特征。比如,由于报刊篇幅有限,新闻事件在语法方面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句型的高度扩展,结构严谨,句式简短精练,语言简洁是受人们称赞并为人们所追求的风格。郑连勋、郑堃(2011)认为新闻英语的问题与其他形式的新闻问题相同,拥有许多属于自己的独特语言。在理解其用词特点的基础上面,代词、复合词、外来词等应用方式,也是新闻英语用词方面的关键,从英语新闻报道展开分析,以借代词、引申词、复合词、外来词、小词语缩略词、临时造词等方面为例探讨了英语新闻当中的用词特点。 不少学者就这些文体特点的翻译进行了单项阐述。王治江(2001)提出了新闻外来词语音译中应注意的原则,即人名和地名中翻译要统一,不仅要译出指称意义,还要译出联想意义,但要避免产生贬义联想。范晓航(2003)

中英文文献翻译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参考文献及译文 英文题目Component-based Safety Computer of Railway Signal Interlocking System 中文题目模块化安全铁路信号计算机联锁系统 学院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自动控制 姓名葛彦宁 学号 200808746 指导教师贺清 2012年5月30日

Component-based Safety Computer of Railway Signal Interlocking System 1 Introduction Signal Interlocking System is the critical equipment which can guarantee traffic safety and enhanc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in railway transportation. For a long time, the core control computer adopts in interlocking system is the special customized high-grade safety computer, for example, the SIMIS of Siemens, the EI32 of Nippon Signal, and so on.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the customized safety computer is facing severe challenges, for instance, the high development costs, poor usability, weak expansibility and slow technology update. To overcome the flaws of the high-grade special customized computer, the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has put forward the concept:we should adopt commercial standards to replace military norms and standards for meeting consumers’demand [1]. In the meantime, there are several explorations and practices about adopting open system architecture in avionics. The United Stated and Europe have do much research about utilizing cost-effective fault-tolerant computer to replace the dedicated computer in aerospace and other safety-critical fields. In recent years, it is gradually becoming a new trend that the utilization of standardized components in aerospace, industry, transportation and other safety-critical fields. 2 Railways signal interlocking system 2.1 Functions of signal interlocking system The basic function of signal interlocking system is to protect train safety by controlling signal equipments, such as switch points, signals and track units in a station, and it handles routes via a certain interlocking regulation. Since the birth of the railway transportation, signal interlocking system has gone through manual signal, mechanical signal, relay-based interlocking, and the modern computer-based Interlocking System. 2.2 Architecture of signal interlocking system Generally, the Interlocking System has a hierarchical structure. According to the function of equipments, the system can be divided to the function of equipments; the system

谈英汉诗歌翻译中文化意境的传达,英语范文.doc

谈英汉诗歌翻译中文化意境的传达,英语- 【摘要】英汉诗歌翻译应注意异域文化的传达,从各个角度,采用不同的策略与方法,将不同的文化意境营造体现出来,才有利于不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关键词】英汉诗歌;翻译;文化意境;传达 文学翻译可以说是一种文化意境的传达,诗歌翻译尤其如此。因为诗歌翻译乃文学翻译的极高境界,翻译文学中之极致,诗歌极具丰富的文体特征和艺术内涵,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着人类最丰富的情感和世间最复杂的意象,这种情感和意象便构成了诗歌所特有的文化意境。诗歌中的意境通常为一个民族所特有,代表着这个民族的独特的精神风貌。所以,诗歌翻译在讲求音美、形美的同时,最重要的是传递它的骨髓所在,即诗歌的“文化意境”。 一、英汉诗歌有着不同文化意境 一首好诗,往往是意中有境,境中有意,读后沁人心脾,耐人寻味,译者应对原作心领神会,译者与神思契合,力求浑然一体,否则,译者只拘泥于原文表层结构,译文必然貌合神离,韵味全无。因此,绝不可把译诗看作语言表层结构的机械移植过程,必须深入深层结构,发掘原诗的真实意境,并使之以原有的神韵再现于译文中。 1.诗歌的意境首先体现在不同民族的文化词的运用上。例

如,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南浦”被赋予了某种离别的情境,而“风”,“月”,“燕”,“笛”,“秋水”,“婵娟”,“梅”,“菊”等字词,它们也都被赋予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其独特的联想和情趣是西方人难以理解的;同样,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英文中的一些词汇对于我们来说也比较陌生,“westwind”、“castle”、“shepherd”、“lamb”等词语,所给予我们的意象也与英美人的本意不同。英国诗人雪莱的名诗《西风颂》中的“westwind”代表温暖和煦,给世界带来新生,而在我们的文化中,只有东风才被赋予如此的意义和意境。 2.在诗的整体韵味上,一般来讲,英美人作诗是对思维内容及其过程的逻辑展现,推崇清晰、确定和单纯;而中国诗歌,如冯友兰先生曾提到过“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余”(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强调了我国诗歌的含蓄无垠。明朝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道:“凡作诗不宜逼真,如朝行远望,清山佳色,隐然可爱,其烟霞变幻,难于名状,及登临非复奇观,唯片石数树而已。”这说明了诗歌意境犹如欣赏山水,清淡、质朴、刚柔相济而又神韵悠长,诗意在可言与不可言之间,也有了可解与不可解之会。例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孤帆”,“远影”,“碧空”之间没有任何关连词,直接拼在一起,画面感极强。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读者可凭它们之间的联系去想象和补充。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意象,而汉字的组合往往能取得一副动感画(motion pecture)的艺术效果。 与汉诗现比,英诗的意象表达更加率直清晰,意象间的语法关系逻辑性更强。虚词一般不能省略。请看拜伦的一首诗。 Adieu adieu! My native shore Fades o’er the waters blue

研究生学术英语翻译

Deciding on a topic 决定一个主题 As a college stud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you are often required to write a literature review about a certain topic,or a 1500-word term paper.In either case,the writing is a complex process which involves choosing a topic,searching for relevant materials,and compiling a reference list.Hence the first thing you need to do is to choose a research topic. 作为一个研究科学技术学生,你通常需要写一个关于某一主题的文献综述,或一个1500字的论文。不管是哪种,写作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选题,查找资料,编写参考清单。因此,你首先需要做的是选择一个研究课题。 A topic is what the essay or research paper is about.Choosing a topic for your literature review or research paper requires careful consideration.A topic that is too specialized or the general may bring many problems in terms of the time you can devote to the research or the sources of information available on the topic.How do you choose a topic which is possible to research?There are four principles: 主题就是文章或研究论文是与什么有关的。为你的文献综述或研究论文选择一个主题需要仔细考虑。一个太专业或太宽泛的主题可能带来的诸多问题,影响你花费在研究或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源上的时间。你怎么选择一种可能的研究课题?有四个原则: 1)Interesting.If a topic holds your interest,you will most likely working on it.However,you should also be aware of the interest of your readers.For example,if your readers are from different disciplines or academic backgrounds,your topic should not be too specific. 1)有趣.如果一个话题引起了你的兴趣,你将很有可能在它上工作.但是,你也应该知道你的读者的兴趣.例如,如果你的读者是来自不同的学科或学术背景的,你的主题不应该太具体。 2)Important.You also have to consider the value of the topic you are likely to choose,both academic and social.And essay without practical or theoretical value will probably not attract readers. 2)重要.你也需要考虑你可能选择的课题研究的价值,包括学术的和社会的。没有实践或理论价值的论文可能不会吸引读者。 3)Manageable.Narrow down your topic to make your paper manageable.For example,if you want to discuss the history of a disease,it may not be possible for you to cover all the important ideas in a 1500-word essay. 3)可控的.缩小你的主题,使你的论文易于管理。例如,如果你想讨论一种疾病的历史,你或许不可能用一篇1500字的文章来涵盖所有重要的想法。 4)Adequate.You have to ask the question:Can the topic I have chosen be researched?One criterion is that you mast make sure that there are adequate source materials available on the topic.Avoid a topic that has very limited information about it,for it is difficult to carry out your research without previous studies. 4)足够的。你必须问这个问题:我选择的话题能被研究吗?一个标准是,你必须确保这个主题有足够的可用的源材料,避免一个仅有非常有限的信息得主题,因为没有以前的研究,你是很难进行你的研究的。 Formulating a research question 制定一个研究问题

仪表板外文文献翻译、中英文翻译、外文翻译

Dashboard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This article is about a control panel placed in the front of the car. For other uses, see Dashboard (disambiguation). The dashboard of a Bentley Continental GTC car A dashboard (also called dash, instrument panel (IP), or fascia) is a control panel located directly ahead of a vehicle's driver, displaying instrumentation and controls for the vehicle's operation. Contents 1.Etymology 2.Dashboard features 3.Padding and safety 4.Fashion in instrumentation 5.See also 6.References Etymology Horse-drawn carriage dashboard Originally, the word dashboard applied to a barrier of wood or leather fixed at the front of a horse-drawn carriage or sleigh to protect the driver from mud or other debris "dashed up" (thrown up) by the horses' hooves.[1] Commonly these boards did not perform any additional function other than providing a convenient handhold for ascending into the driver's seat, or a small clip with which to secure the reins when not in use. When the first "horseless carriages" were constructed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with engines mounted beneath the driver such as the Daimler Stahlradwagen, the simple dashboard was retained to protect occupants from debris thrown up by the cars' front wheels. However, as car design evolved to position the motor in front of the driver, the dashboard became a panel that protected vehicle occupants from the heat and oil of the engine. With gradually increasing mechanical complexity, this panel formed a convenient location for the placement of gauges and minor controls, and from this evolved the modern instrument panel,

员工激励的文献综述、外文翻译.doc

一、激励理论的背景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劳动分工与交易的出现带来了激励问题。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中用于处理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四者之间关系的核心理论。行为科学认为人的动机来自需要,由需要确定人们的行为目标,激励则作用于人内心活动,激发,驱动和强化人的行为。哈佛大学维廉詹姆士研究表明:在没有激励措施下,下属一般仅能发挥工作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工作能力可以提升到80%~90%,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到4倍。日本丰田公司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员工提建议,结果仅1983年一年,员工提了165万条建议,平均每人31条,它为公司带来900亿日元利润,相当于当年总利润的18%。由于激励的效果明显,所以各种组织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有些专家学者就开始了对激励理论的研究之中,探索激励的无穷潜力。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激励理论有了大量的研究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两类激励理论。一类是以人的心理需求和动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激励理论,熟称“内容型激励理论”。另一类是以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过程相互作用的动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的激励过程理论,它也被称作是“行为型激励理论”。 1 内容型激励理论 1.1 奠瑞的人类人格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在面临着动态且不断变化的环境时,人们都是自适应的。它把需求分成了两种类型,即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前者与人体基本生理过程的满足感有关,而后者所关注的是情绪上和精神上的满足感。 1.2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进一步发展了莫瑞的研究,在1954年出版的《动机与人格》一书中对该理论作了进一步的阐释。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划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熏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且这五个层次的顺序,对每个人都是相同的。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获得了基本满足后,下一个较高层次的需要才能成为主导需要。 1.3 赫茨伯格的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因素理论打破了这一假设。他于1959年在《工作的激励》一书中提出了保健——激励因素理论,简称双因素理论。即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可以用来体现高水平员工的不满意,激励因素可以用来体现高水平员工的满意度。他认为只有激励因素才能促发员工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 2 行为型激励理论 2.1 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 2O世纪6O年代末,埃德温·A·洛克和他的同事们花了许多年的时间研究目标对于人类行为和绩效的效果。他们的研究导致了目标设置理论的创立并不断地得到验证,提出:指向一共同目标的工作意向是工作效率的主要源泉。他还提出了具体的设置目标的步骤。 2.2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J.s.Adams)对员工受激励程度的大小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在《工人关于工资不公平的内心冲突同其生产率的关系》(1962年与罗森合写),《工

英汉诗歌音韵比较研究——以《诗经·蒹葭》不同英译本对汉诗音韵处理的对比为例

英汉诗歌音韵比较研究——以《诗经·蒹葭》不同英译本对汉诗音韵处理的对比为例-汉语言文学 英汉诗歌音韵比较研究——以《诗经·蒹葭》不同英译本对汉诗音韵处理的对比为例 斯笑彩 摘要:英汉诗歌在措辞、意境及修辞上都有着各自的语言特色,有同有异。其中,音韵在体现诗歌的音乐美上起到极大的作用,它在英汉诗歌中的运用也不尽相同。研究英汉诗歌音韵的异同点,可以有助于提高对英汉语言和其诗歌特点的掌握,并进一步促进英汉诗歌翻译过程中“音美”和“形美”的一致。 关键词:英汉诗歌音韵比较诗歌翻译 英汉语言中的音韵虽有类似,却大有不同。“音韵”在汉语中指和谐的声调、韵律,汉字发音的声调和音律或诗文的音节起伏转折和谐。汉语诗歌通常会运用押韵、双声、叠韵和声调变换等手法来体现音韵美。在英语诗歌中,音韵的表现方式则更加多样化,包括头韵和尾韵、全韵和半韵、雄韵和雌韵以及抑扬格的变化等。本文选取了极具中国诗歌音韵特色的《诗经·蒹葭》篇,从其不同英译本对原诗的音韵处理角度入手,比较汉英诗歌文本的音韵特色,以期为促进诗歌翻译中“音美”和“形美”的实现提供借鉴。 一、汉语双声和英语头韵 “双声”指的是一个双音节词中两个字的汉语拼音的声母相同,例如:“玲珑”“辗转”“淋漓”等,这样的词语也叫双声辞(词)。双声辞(词)的构成有两大标准,即两个字的辅音字母(声母)必须相同,且语义上两个字不能拆开理解和使用,如“踌躇”中的“踌”和“躇”各自都不包含“踌躇”义。汉语诗

歌中比较典型的例子有白居易的诗句“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其中“寥落”和“流离”都是双声辞(词),且在上下句中均处于同一位置,对仗工整。双声词的应用使诗歌更富音韵美,读起来别有韵味。 英语中的“头韵”(alliteration)与汉语中的“双声”颇有类似之处,但也略有区别。“头韵”是英国诗歌韵律的开始,是基础格律,最古老的英国诗歌通常都是用头韵写成的,中世纪时格外兴盛。如果两个音节中第一个辅音是相同的,那么两个音节便构成了头韵;在重读音节中以元音开始的都构成头韵,但是辅音群“st-,sp-,sc-”等被看成是不同的音,相互不构成头韵(陆晓燕,2010)。英语诗歌中头韵随处可见,如英国诗人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的《古舟子咏》中写到: (1)Thefairbreeze blew,thewhitefoamflew,the furrow followed free;We were the first that ever burst into that silent sea.(惠风吹拂,白浪飞溅,船儿轻快地破浪向前;我们是这里的第一批来客,闯进这一片沉寂的海面)。 此处的“breeze blew”“foam flow”“furrow followed free”和“silent sea”都很好地运用了“b-,f-,s-”的头韵,生动地描写出船儿在海上轻快航行的景象。 在《蒹葭》一诗中,整篇唯一一处双声词便是“蒹葭”二字。蒹葭是一种植物,指芦荻或芦苇。在翻译过程中大多数版本均将其译为“the reed”或“reeds”,只有詹姆斯·理雅各(James Legge)用了“reeds and rushes”。从音韵上看,前者的译法中“蒹葭”二字的双声特点已完全在语言的转化过程中省略,只有理雅各的翻译较好地展现了原诗的音韵特点。这也反映出汉字这种组合发声的特点极难用英语的头韵法译出,往往是一个英文单词就可表达,而英语中头韵总是要

中英诗歌对比

中、英诗歌中的美女对比 这里仅就拜伦的She Walks in Beauty, Like the Night一诗说说英诗与中国古诗的一点区别。只谈一点,就是英诗与汉诗中美女的对比,不及其余。英语里面有个a sound mind in a sound body的概念,说的是“体魄健全和精神健全”的关系,“灵与肉”的矛盾也一直是西方哲学的一个基础命题。但西方文化讲究平等,英诗(乃至整个文学)里面的女人也多被赋予独立人格。与此不同的是,中国古诗里面的女人多半都是男性的附属,思念、哀叹、被选择,被恩宠,被抛弃,鲜有独立选择权。这当然是当时的制度造成的,跟农耕文明的家长制有直接关系,但归根结底也是生产力不发达造成的。农耕社会中是家长(或族长)一个人独霸大权,然后一层一层排下来,等级森严,最没有背景、最没有财势、最没有力气的那个人压在最底下,永无出头之日(当时的科举制度在此暂且不谈)。西方文明呢,发源于古希腊罗马文明,说得好听是“海洋文化”,实则无非海盗文化:大家都是刀头子舔血拼出来的,老子怕谁?公平合理还则罢了,不讲理还想压服我?没门!我定然跟你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大不了头掉了碗大一个疤。进入现代文明后,动辄械斗、杀人也不像样子,便坐下来,平等地谈判,谓之民主。“民主”的意思是,每一个人都拥有平等身份、平等权利和平等话语权。妇女也一样。即如She Walks in Beauty这首诗,认真读一读就会感到,里面的女郎美则美矣,却也凛然不可侵犯,令人敬而远之,而不是仅仅从纤弱、柔媚、娇羞等角度来描写,这一点同中国古诗有很大区别。当然,你要是想追也可,那就要看你的手段了。叶芝有首诗《当你老了》,说的不也是有个美人他“求之不得,辗转反侧”?叶芝睡不着,便写了那首诗去劝人家后悔。大文豪莎士比亚也一样。他被美女拒绝后便走回家里,作诗,作很多诗,说些奉承话,倾诉衷肠,试图打动人家。大约可以说,中国诗歌里面怨妇多,而英诗里面“怨男”多。这也是中西文化的一个重要差异:西方妇女拥有独立人格,男子可以追,追不上就只好自怨自艾,痛哭流涕。而过去的中国女子呢,是有钱有势之人的附庸,供人选择。要是丈夫不回家,才女便作首诗,怨天尤人,也于事无补。没本事自己写诗的呢,便只好等着男诗人什么时候替她们写首诗了。 宋玉 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英汉诗歌翻译中的灵活性 英汉诗歌翻译中的灵活性韩丽陆梅 摘要诗歌翻译历来被认为是难度最大的,英语和汉语诗歌的互译更是如此。这是由于英语和汉语分属两种不同语系,其诗歌表现规律存在很大差异。英语和汉语迥异的语言规律和中西文化差异,决定了灵活处理策略在英汉诗歌互译中的重要作用。翻译是在另一个新

SSM英文文献翻译

中南大学CentralSouthUniversity 本科毕业设计英文文献翻译题目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学院 专业班级 二○一六年一月八日

Spring 的web MVC 构架模式 Juergen Hoeller 1、介绍:Spring 的应用构架 当你第一次看到并接触Spring框架的时候,你一定会在心里想到;“哦哦,不不,这又是另一种Web构架”。这篇文章将会指出Spring框架不是什么特殊的web框架,而是一个通用的轻量级的应用程序框架,在专用网络支持下的应用程序框架。并且它会告诉你Spring框架明显区别于其他轻量级application framework,它将专注于web的支持,与struts和webwork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和struts和webwork的对比上之中,Spring框架是一个服务于所有层面上的application framework:提供了bean的配置基础,AOP的支持,JDBC的提取框架,抽象事务支持,等等诸如此类。它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在某个层面上如果你不需要Spring的支持,它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在某个层面上如果你不需要Spring的支持,你就可以不使用Spring框架的class(类),只使用它的某一部分的功能。从它的设计理念,你可以看到Spring框架帮助你实现了真正的逻辑层和web层的成功分离:例如:一个校验应用将不用依靠controllers,就可以实现。这样的目标是更好的重用和易测:过分依靠不必要的容器和框架将不能实现这一点。 当然,Spring的自己本身的web支持和通常框架模式的细致完整。然而,Spring替换struts,webwork或者其他的web方案非常的容易。这个对于Spring 的web支持或者不同的地方,Spring允许你在web容器里面建立一个中间层,在测试环境或者标准独立的应用里面来设置重用你的商务逻辑。 还有就是在J2EE环境里面,可以让你你的商务逻辑不必依靠容器提供的服务,就比如像JTA,EJB的支持。良好的框架的一个web应用是可以运行在任何

大数据外文翻译参考文献综述

大数据外文翻译参考文献综述 (文档含中英文对照即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原文: Data Mining and Data Publishing Data mining is the extraction of vast interesting patterns or knowledge from huge amount of data. The initial idea of privacy-preserving data mining PPDM was to extend traditional data mining techniques to work with the data modified to mask sensitive information. The key issues were how to modify the data and how to recover the data mining result from the modified data. Privacy-preserving data mining considers the problem of running data mining algorithms on confidential data that is not supposed to be revealed even to the party

running the algorithm. In contrast, privacy-preserving data publishing (PPDP) may not necessarily be tied to a specific data mining task, and the data mining task may be unknown at the time of data publishing. PPDP studies how to transform raw data into a version that is immunized against privacy attacks but that still supports effective data mining tasks. Privacy-preserving for both data mining (PPDM) and data publishing (PPDP)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opular because it allows sharing of privacy sensitive data for analysis purposes. One well studied approach is the k-anonymity model [1] which in turn led to other models such as confidence bounding, l-diversity, t-closeness, (α,k)-anonymity, etc. In particular, all known mechanisms try to minimize information loss and such an attempt provides a loophole for attack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a survey for most of the common attacks techniques for anonymization-based PPDM & PPDP and explain their effects on Data Privacy. Although data mining is potentially useful, many data holders are reluctant to provide their data for data mining for the fear of violating individual privacy. In recent years, study has been made to ensure that the sensitive information of individuals cannot be identified easily. Anonymity Models, k-anonymization techniques have been the focus of intense research in the last few years. In order to ensure anonymization of data while at the same time minimizing the inform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