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设备控制程序

检测设备控制程序
检测设备控制程序

检测设备控制程序

1.0目的:

对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包括软件)的购置、校准、使用和维护进行控制,保证这些设备的测量准确度并且符合要求的测量能力。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对生产和品检检测的控制。

3.0职责:

3.1质检部负责检测工具的管理及校准工作。

3.2使用部门负责对检测工具的日常维护工作。

4.0工作程序

4.1控制方法

4.1.1检测仪器的控制分为校准和保养两种,以下两种情况须

校准,其余的检测仪器可安排保养。

?直接用于判断产品质量的检测仪器

?生产中的重要的检测仪器。

4.1.2校准可采用外校及内校两种,具体要求如下:

?外校须追溯到国家计量局。

?内校须由质量检验部编制《校准指导书》,其应包括校准周期、方法、工具、校准的标准,校准的标准须追溯到国家

计量局。

4.1.3需保养的检测设备依照《保养指导书》保养。

4.2质检部根据实际使用的所有检测仪器列入《检测仪器一览

表》,《检测仪器一览表》需说明控制方法即:校准(内校、外校)、保养。

4.3校准的实施

4.3.1校准的时机:

a.《校准指导书》规定的校准周期。

b.新购买时。

c.修理及调整后。

d.过程中怀疑有失准时。

e.大型检测仪器搬运后。

4.3.2质检部根据前次校准日期及核准周期确定校准日期,在

校准日期到前以联络文形式通知使用部门作出安排。

4.3.3外校由质检部负责联系合格的校准服务商,校准完成后

应取回检定证书或合格证和校准标签。

4.3.4内校由质量检验部按照《校准指导书》校准,并记录在

《校准记录》上,校准后应贴上标签。

4.3.5发现设备失准时,应对失准的影响进行评审,需要时,

对已测产品追回重测。不合格的检测设备由质检部安排送外修理,修理后应重新校准。

4.4使用与维护

4.4.1对以下检测工具之使用人须依照《检测设备使用规范》

培训合格方可使用。

4.4.2长期贮存的检测工具应按规定加油及包装。***

4.5文件和记录

4.5.1质检部建立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档案,档案中包括

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历次检定报告和使用情况记录。

4.5.2有关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文件需更改时按原审批程

序更改。

4.6购置、停用和报废

4.6.1有关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购置、停用、报废等按生

产《设施控制程序》的规定执行。

5.0相关/支持性文件

5.1《设施控制程序》

5.2相关的《校准指导书》

5.3相关的《检测设备使用规范》

6.0质量记录

6.1《检测仪器一览表》

6.2《检测工具校准鉴定证书》

6.3《校准记录》

6.4《保养记录》

采购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公司生产、环境控制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所需物资的采购或项目承包方进行控制,以保证所采购的物资符合规定要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生产、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所需物资采购及供方(承包方)的控制。

3 术语

产品──包括原燃材料、半成品、成品、生产设备、辅料备件、外包服务等。

采购产品——指采购的生产所需的设备原燃材料、辅助材料、零部件、外协件、器材、包装材料等。

重要采购产品(A类):直接影响成品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安全性、可能导致顾客投诉的产品和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控制有重要作用的产品。

一般采购产品(B类):不直接影响成品的使用性能或即使影响或稍有影响但可采取措施予以弥补的产品。

4 职责

4.1 经营副总经理主管采购过程,负责审批供方评价表和合格供方录。

4.2 市场部负责采购过程的归口管理和控制。负责组织生产、技术、质检、安

全人员对供方进行评价,编制《采购产品分类明细表》《合格供方名录》《采购计划》。

4.3 生产部负责确定采购产品的技术要求、验收标准,编制《采购产品分类表》。

4.4 安全科负确定与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有关采购产品或承包项目的相关要

求。

4.5 公司负责采购产品的验证,生产部负责监督采购产品的验证过程。

5、工作程序

5.1 采购过程的策划

5.1.1 对采购活动的控制主要指:对采购产品及其供方、承包方的控制、制定采购要求和验证采购产品。

5.1.2 采购产品指对构成最终产品的原料、辅料、燃料和对最终产品质量有影响的机电设备及外包项目。分厂之间的产品交付接收,按外包过程进行控制。对采购产品及其供方的控制程度取决于采购产品对随后生产工艺过程和最终产品的影响程度。

5.1.3 对供方提供产品能力的评价和选择是对采购活动控制的重要环节,主要评价供方提供产品的质量保证能力和产品的符合性。

5.1.4 为使采购活动能按计划有效运作,应对采购过程的下述活动实施控制:

a) 确定采购工作目标与计划;

b) 根据采购产品或外包项目对随后产品实现或最终产品、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影响程度进行识别、分类;

c) 评定选择合格供方(承包方),并建立供方供货档案;

d) 制定采购要求有关的文件;

e) 培训采购人员;

f) 采购;

g) 验证采购产品、承包项目;

h) 采购或分包业绩的检查和改进。

5.2 采购产品的分类

生产部根据对最终产品性能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影响的程度,将采购产品分成重要、一般、辅助产品三类(A类、B类、C类),并确定采购产品的技术标准。

5.3 供方调查

在与供方(承包方)进行第一次合作之前,市场部应组织对供方的质量保证体系、生产能力、业绩、交货期、信誉等进行调查,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比较,初步拟定候选供方名单,收集供方的有关资料,并提供给评价小组(由采购、生产、技术、成本核算、质检人员及主管领导组成)进行评价。

5.4 供方的评价方法

5.4.1 样品测试:公司向供方提出采购产品的要求,请供方提供样品,由市场部负责样品送检并出具检测报告。必要时由生产部组织小批量试用,试用后的产品由使用部门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

5.4.2 现场考察:采购部门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到供方生产现场,对其质量管理现状、生产设备、检测手段、生产现场管理、人员结构等情况进行现场评价,评价结论记录在供方现场评价报告中。

5.4.3 历史评价:对供方以往供货及服务情况(如交货、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价格、信誉等)进行评价,或对外部使用者的使用经验进行评价。

5.4.4对于采取招投标形式确定的合格供方(承包方),招投标过程就是合格供方确定过程,中标方就是合格供方。

5.5 供方评价准则

重要(A类)产品的供方必须同时使用三种评价方法(样品测试、现场考察、历史评价),一般产品(B类)使用样品测试和历史评价,辅助产品(C类)可只选择历史评价。

5.6 供方的控制

5.6.1 评价小组按规定对供方进行评价,评价结论为合格的供方,经主管领导批准后列入合格供方名录内。

5.6.2 重要产品的供方由供方评价小组定期(每年至少一次,一般在年终)进行一次业绩评价(需要时可临时组织评价)填写供方评价表;主要依据各供方的供货业绩和质量跟踪记录、市场情况以及本企业的持续改进需求,并按本企业接受为合格供方的条件重新评定各供方的等级。对于达不到要求的,经主管领导批准后从合格供方名录内删除。

5.6.3 市场部对合格供方名录实行动态管理,对质量控制能力差的供方可随时进行评价,直至取消其供货资格。

5.6.4 对供方及采购产品控制的类型和程度,取决于供方提供的产品类别、供货能力和供货业绩、对企业生产工艺过程、最终产品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影响程度。

5.6.5 采购部门负责建立合格供方档案。A、B类物资的档案内容应包括供方的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开户银行账号、法人代表的有关资料、组织机构及主要成员、联系电话、供方的生产规模、质量控制能力、供货历史、范围、业绩、信誉度、本公司对供方的评审记录、产品检验报告、试用记录、进货质量跟踪记录等。

5.6.6 对重要产品的供方,由采购部门及时做好供货质量跟踪记录,并定期进行统计分析,以确保对合格供方实施动态的有效管理,并为定期复评供方提供依据。

5.6.7 对一般产品在签订供货合同时,应明确产品技术要求和验收条件,明确质量保证要求,包括内部接收检验或分类要求。

5.7 采购计划

5.7.1 采购文件

a) 采购文件一般以技术图纸、技术文件、采购协议书、采购单等方式体

现。

b) 采购文件应清楚地说明对采购物资的要求。

c) 采购文件发放前需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或授权人批准。

5.7.2 产品需求部门每月和季度应按本规范要求,结合生产实际,编制下一月和季度的采购计划。

5.7.3 计划的内容

采购产品的质量要求、产品名称、规格型号、价格、数量、颜色、执行的产品标准、需要日期、验收要求产等。

5.7.4 市场部根据生产计划及车间库存情况编制下月采购计划,经主管领导批准后实施,以确保采购要求是充分的、适宜的。

5.8 产品的采购

5.8.1 产品采购由市场部采购员按采购计划进行,采购产品的供方名称须在《合格供方名录》中。

5.8.2 没有采购计划但有特殊原因生产急需的产品,需做临时采购计划,经有关领导签字。

5.8.3 重要产品采购应签订产品采购合同或协议,合同应明确产品名称、规格型号、产品质量要求、交货方式、价格、数量、产品检验标准、违约责任等提出要求。合同应确保规定的采购要求是充分和适宜的,避免含糊或分歧的情况出现。

5.8.4一般产品、辅助产品(包括零星、临时采购)由采购员按采购计划

要求直接采购。

5.9 采购产品的验证

5.9.1 对采购产品的验证可有多种方式,如在供方现场检验、进货检验、查验提供的合格证据等。

a) 当需要对原燃材料供方货源处的产品质量进行验证时(如对新增供方), 由生产部汇同采购部门有关人员到供方货源处实地综合取样检验,对其产品质量和质量保证能力进行验证和考查。对供货历史较长、质量业绩稳定的供方,也可由其提供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出具的质量检验合格证书。由采购部门和生产部对其进行核对及验证, 符合规定要求的,同意进货.

b) 对购进的原燃材料产品,由使用单位负责验证,并将检验结果及时通知市场部;机电设备及备品备件由公司设备科组织验证,验证记录由设备科保存。

c) 采购部门负责对采购产品的质量进行跟踪,做好统计分析。对不合格的原燃材料和辅料应按规定进行隔离并做好标识,让步接收或处置由公司经理审批。

d) 仓库负责建立和实施相应的仓库管理制度,做好采购产品的入库验收、登记、建帐、标识、维护、发放等工作。

5.9.2 合同有要求时,顾客可以在本公司或供方所在地验证采购物资,采购部门和相关部门应给顾客提供必要的验证条件。顾客的验证既不能免除本厂提供合格产品的责任,也不能排除其后顾客的拒收。

5.9.3 当供方在提供产品或服务中出现问题时,由采购部门采取相应措施,包括:与供方沟通、加严采购的验证或检验、限制或停止供方供货(如:填写 [采购产品质量反馈单] 通知供方,提出整改要求。连续严重不合格,则取消合格

供方供货资格)。

5.9.4 对涉及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物资或项目的验收,安全科必须参与,并出具意见。

5.9.5 承包项目验收一般依据合同要求进行,验收时应关注其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控制情况。

5.10 采购人员的培训

从事采购工作的人员应经过按本程序和相应业务知识的培训,并经考试合格,以保证具备有效完成采购工作的能力需求。具体按《人力资源管理程序》实施。

5.11 采购业绩的检查和改进

5.11.1 采购部门每年12月底以前,应对当年采购计划的实施情况和工作业绩进行检查,对采购产品供货质量的跟踪记录进行数理统计和分析,总结和保持成功的经验;对当年采购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发生不合格问题的趋势,制订纠正和预防措施,提供管理评审,作为改进下一年度采购工作的依据。

5.11.2 采购部门每年应对供方提供产品质量的业绩进行分析和复评。评定其信誉度等级(A、B、C),作为下一年度选择合格供方的依据。

6 记录表格

《合格供方供货质量记录》

《化验报告单》

《供方能力调查表》

《供方能力评定表》

《合格供方名录》

《采购计划审批表》

《原料采购信息评价表》

计量检测设备控制程序.

计量检测设备控制程序 ⒈目的 : 确保对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以下简称计量检测设备处于受控状态,保证设备的测量能力满足使用要求。 ⒉范围 : 适用于公司内所有计量检测设备(包括试验软件、比较标准的控制。 ⒊职责 : 3·1 计量室人员负责计量检测设备的校准、检修、送外检等工作,并保存所有记录。 3·2 计量室人员监督指导使用部门正确使用计量设备,并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周期送检等工作。 3·3 各车间负责对在用量具的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 ⒋工作程序 : 4·1 计量检验设备的配置 4·1·1 使用部门根据生产需要,向计量室提出申请,要求配置相应的计量检测设备。 4·1·2 计量检测设备的配置参阅《计量设备的配置》。 4·2 进厂验收 4·2·1 进厂计量检测设备由计量人员负责验收,验收内容主要包括 : ①收集随机资料; ②核对装箱清单; ③检查说明书、合格证。

4·2·2 如验收不符合规定要求,则验收责任人将情况反馈给采购人员,如验收合格则进行首次检定。 4·3 首次检定 4·3·1 对本公司能力范围内的首次检定由计量员检定,对本公司无法检定的,则送第三方检定,并负责取回(包括相应资料。 4·3·2 检定人员必须是有资格认可证书的人员。 4·3·3 计量检测设备的检查经检定确认不合格(包括送第三方检定不合格计量室负责人将情况反馈给采购负责人,由采购责任人负责退回。 4·3·4 对检定合格的计量检测设备,由计量室检定人员编号,编号方法详见《计量器具编号方法》。 4·4 仓库保管员在计量检测设备入库前,应检查其 " 合格证 " 和首检记录。 4·5 周期检定 4·5·1 计量管理员应建立检测设备台帐,对在用计量检测设备进行周期检定。 4·5·2 所有的内校或外校,计量人员必须按国家检定规程进行校对,并作好符合规范的记录 4·5·3 对检定、校准完毕的计量检测设备,检定人员须做好标识。 4·5·4 必须强制检定的计量检测设备,计量室人员按检定周期提前 10天通知使用部门,并由计量人员送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受检率 100%。 4·6 抽检:

实验室设施设备的监测、检测和维护制度

实验室设施设备的监测、检 测和维护制度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仪器设备必须做到帐、卡、物相符,有专人管理,并每月清查一次。 二、贵重精密仪器设备要由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使用,未经培训或未掌握操作技术者及未经允许者不得使用。 三、贵重仪器设备要建立技术档案、使用日记。使用后由使用人和管理人检查、签字。 四、仪器设备必须保持完整配套,不得肢解,配件不可移作他用。 五、仪器设备要做到防潮、防尘、防震、防腐蚀,精心爱护,小心使用,发现故障及时

检修。若因违章或大意造成损失者,将按学校“仪器损坏丢失赔偿处理办法”酌情处理。 六、每学年度对贵重精密仪器进行一次校检,对存在问题及时解决,长期保持其可用状态。 七、为避免积压、提高利用率和利用价值,仪器设备可以重新调配。在有专人管理的原则下,某些仪器设备可以实行公用或借用办法。 八、仪器设备报废必须按学校规定办理申请、鉴定、审批手续,不得自行处理。 九、根据岗位责任制要求,实验室人员要不断掌握和提高有关仪器的操作技术,以减少操作合指导失误所造成的损失。此外,通过培训等方法,还要掌握一般检修技术。 这里填写您的企业名字 Name of an enterprise

检验和试验仪器设备运行检查作业指导书

发行日期:2015年4月16日 发行版本/状态:5版/受控 文件编号:XH-76-02 检验和试验仪器设备运行检查作业指导书 1.目的: 编制本工艺指导书,对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设备定期进行运行检查,确保其符合规定要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认证产品的例行检验,确认检验的检验和试验仪器设备。 3. 职责 3.1. 质量部负责对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的设备进行运行检查,并记录运行检查的结果。 3.2. 质量负责人负责检验和试验仪器设备失效时处置的批准。 4. 工作程序 4.1 运行检查 运行检查认证产品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仪器设备在两次校核期间以简单有效的方法确定设备功能是否正常的一种检查措施。当发现运行检验结果不能满足规定要求时,应能追溯至已检验的产品,必要时,对这些产品重新进行检测。 4.2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的设备包括耐压测试仪、接地电阻测试仪、绝缘电阻表等。4.3 运行检查的方法 4.3.1 耐压接地测试仪耐压档(使用报警值20mA档) 4.3.1.1 将耐压仪调至500V点, 用已校准的万用表测量耐压仪的两测试端间电压,测得的数值在±5%偏差内为正常。 4.3.1.2 将报警电流值设置为20mA,调节设备输出电压为500V,短接两输出端,设备报警为正常。 4.3.2耐压接地测试仪接地电阻档(使用25A,200mΩ) 4.3.2.1 准备100mΩ左右的电阻样件,作为运行检查的对比件。样件第一次使用前,需用电阻测试仪测量测试样件阻值,并在样件上标注上“运行检查专用”字样及实测电阻值、测量日期等信息。 4.3.2.2 电阻样件应在每年接地电阻测试仪校准后,立刻用电阻测试仪测试样件当时的阻值,并在样件上更新实测电阻值、测量日期等信息。该样件必须由专人保管。

计量检测仪器设备控制程序

计量检测仪器设备控制程序 (HBQY-CX-07) 1 目的 加强计量检测仪器设备的管理,保证仪器设备的精度和正常使用。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管理处所有计量检测仪器设备的控制。 3 职责 3.1 养护科负责工程养护活动中使用的计量检测仪器设备的归口管理。 3.2 信息中心负责机电系统管理使用的计量检测仪器设备的归口管理。 3.3 路政支队负责路政管理活动中使用的计量检测仪器设备的归口管理。 3.4 办公室负责环境保护管理活动中使用的计量、检测仪器设备的归口管理。 3.5 安全办公室负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中使用的监测仪器设备的归口管理。 3.6 各单位(收费站、路政大队、养护中心)负责本单位计量检测仪器设备的使用、保管、鉴定、维护工作。 4 工作程序 4.1 计量检测仪器设备主要包括: 4.1.1 工程养护使用的经纬仪、检测工具等; 4.1.2 机电系统管理中使用的计重系统、检测工具等; 4.1.3 路政案件勘查使用的皮尺等。 4.1.4 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过程中使用的仪器仪表等。 4.2 各科室和单位应配备与监视、测量任务相适应的计量检测仪器设备,以满足监视、测量工作的需要。 4.3 使用 4.3.1 仪器设备操作使用人员应按说明书的要求正确使用。重要仪器设备由专人操作,操作人员需经过培训,熟悉设备操作使用规程。 4.3.2 使用中发现经校准或鉴定的计量检测仪器设备偏离校准状态而不符合要求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予以维修。使用人员要对此设备测量的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记录,必要时用其他符合要求的设备进行重新测量。

4.3.3 禁止非专业人员操作、调整仪器设备,以防止操作或调整不当造成仪器设备失准或损坏。 4.4 维护和校准 4.4.1 设备使用人员负责计量检测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当监视、测量设备出现故障或损坏时,应及时报修或更换。 4.4.2 需送外鉴定的计量检测仪器设备,由各科室和单位负责按规定周期送到法定的计量鉴定部门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并保存鉴定证书。 4.4.3 无需送外鉴定的计量检测仪器设备应按自校准规程定期自校,并保存自校记录。 4.4.4 新购置的计量检测仪器设备必须经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4.4.5 维修后的计量检测仪器设备须经重新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4.4.6 监视、测量设备应贴标识,标明其校准状态,如“合格”、“禁用”等。 4.5 仪器设备保管 4.5.1 仪器设备应妥善保管,存放仪器设备的库房应有防盗、防潮等安全措施。 4.5.2 仪器设备在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应注意防护,防止损坏或失效。 4.5.3 仪器设备不得外借,特殊情况须经有关领导批准。 4.6 用于监视和测量的计算机软件应在初次使用前进行确认,必要时定期进行再确认。 4.7 管理处各有关科室按各自职责对仪器设备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由责任人员及时纠正,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

院检验科仪器设备的管理

院检验科仪器设备的管 理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检验科仪器设备的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检验技术日新月异,各种先进的检验仪器不断进入临床检验科。检验仪器设备的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临床检验质量,其科学管理是检验科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下面就我科近年来在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做法和体会做一个介绍。 一、仪器设备的购置 1、设备选购程序 为了保证所选购仪器设备具有实用性、先进性及较高的质量价格比和较好的售后服务条件,设备的选购应遵循如下程序:科室根据临床要求和科室业务发展需要,提出选购仪器的可行性申请报告。申请报告应包括:设备名称、功能用途、临床价值、经济效益分析等;院方批准后,由主管院长、设备科长、检验科组成考察小组对所立项目相关设备进行实地考察;考察小组提出考察报告由院方组成招标小组进行招标采购。 2、仪器采购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收集信息临床实验室 这是提出选购申请的依据,首先考虑仪器的临床实用性,是否需要,需要什么档次的仪器,应根据医院床位数、每日门诊量、标本量决定,原则是经济实用,既不可好大求洋,又要考虑今后3 a~5 a科室的业务发展;其次是对同一类仪器的多个品牌进行信息收集,主要通过听取厂商介绍、咨询有关用户、上网查询收集等,根据所了解的信息资料初选两三个品牌。 实地考察

主要是到相关单位观看实物,考察内容包括设备的机电原理、运行过程、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工作速率、维修率、耗材价格、培训、售后服务等。 坚持原则,避免长官意志 检验科是仪器设备的使用科室,在对仪器技术性能指标论证过程中要起主要作用,要敢于承担责任,不要以为附和领导意愿,造成决策失误。 二、仪器设备的管理 1 仪器安装 安装环境 仪器安装环境是保证其正常运行的前提,要认真学习安装说明书,严格按要求提供仪器的工作环境。检验仪器一般要求较好的通风条件、理想的室温、室内干燥等。各种仪器又有其较高的特殊要求,如血细胞计数仪要求环境无尘;大型仪器要求专线供电,不能与空调等同线,有不间断电源;血细胞计数仪、电解质仪必须要有良好地接地;有些仪器要避光,安装深色窗帘等。 验收 检验科、设备科、总务科、厂家共同开箱,清点标准配件,看是否有缺损,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的配置要求。对随机携带的仪器配件、操作手册、电脑驱动盘等要统一专人保管。 2 人员培训 操作人员上岗培训

TS16949程序文件:计量检测设备控制程序正式版

Different positions have their own specific rules of doing things, in order to make the work achieve the expected goal according to the plan and requirements. TS16949程序文件:计量检测设备控制程序正式版

TS16949程序文件:计量检测设备控 制程序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管理规范资料适用于团体或社会组织中,需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并要求其成 员共同遵守,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都有其具体的做事规则,目的是使各项工作按计划按 要求达到预计目标。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TS16949程序文件:计量检测设备控制程序 ⒈目的: 确保对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以下简称计量检测设备)处于受控状态,保证设备的测量能力满足使用要求。 ⒉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所有计量检测设备(包括试验软件、比较标准)的控制。 ⒊职责: 3?1计量室人员负责计量检测设备的校

准、检修、送外检等工作,并保存所有记录。 3?2计量室人员监督指导使用部门正确使用计量设备,并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周期送检等工作。 3?3各车间负责对在用量具的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 ⒋工作程序: 4?1计量检验设备的配置 4?1?1使用部门根据生产需要,向计量室提出申请,要求配置相应的计量检测设备。 4?1?2计量检测设备的配置参阅《计量设备的配置》。 4?2进厂验收

4?2?1进厂计量检测设备由计量人员负责验收,验收内容主要包括: ①收集随机资料; ②核对装箱清单; ③检查说明书、合格证。 4?2?2如验收不符合规定要求,则验收责任人将情况反馈给采购人员,如验收合格则进行首次检定。 4?3首次检定 4?3?1对本公司能力范围内的首次检定由计量员检定,对本公司无法检定的,则送第三方检定,并负责取回(包括相应资料)。 4?3?2检定人员必须是有资格认可证书的人员。

在线监测设备安装方案总结

xxxxxxxxxxx有限公司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1#、2#炉烟气在线监测系统 设 备 安 装 方 案

二O一六年二月

目录 一、项目概况......................................................................................... - 4 - 二、系统优势简介................................................................................ - 4 - 三、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 - 5 - 四、主要监测因子................................................................................ - 6 - 五、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安装位置选择...................................... - 6 - 六、系统环境指标................................................................................ - 9 - 七、安装进度计划................................................................................ - 9 - 八、具体安装要求.............................................................................. - 11 -

检测检验仪器设备控制程序

检测检验仪器设备控制 程序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一、目的 为保证所有仪器设备均能满足使用要求,满足量值溯源。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保证检验检测工作正常、有效开展。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开展检测工作用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使用、校准,维护、修理、报废等管理工作。 三、职责 3.1质检中心:负责对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校准,和保养、定期维护和期间核查,使用记录,负责仪器设备的购置申请、仪器检定、维修和申请报废工作。 3.3财务资产部:负责检验检测仪器设备采购,和登记建档。 四、工作程序 4.1仪器设备的购置 4.1.1各部门根据的检测需要,提出合理有效的仪器设备配置方案,汇总给质检中心。 4.1.2质检中心提出仪器设备购置申请,填写《仪器设备购置申请表》,明确仪器设备名称、型号 规格、精度、用途、参考价格等;经技术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交综合部汇总。 各申购部门有义务为质检中心提供技术上的支持,采购过程应满足《采购及委外加工控制程序》的要求。 4.2仪器设备的验收 4.2.1所购仪器设备到货后,应在合同规定期内进行验收,无验收期限规定的应在一个月内验收完 毕。 4.2.2仪器设备由质检中心组织验收,验收时应填写《仪器设备验收报告》,收集与验收工作有关 的证明材料(保修卡、售后服务保证等),必要时与供应方签订仪器设备应用技术培训协议。验收工作的有关资料及仪器调试报告汇总,交财务资产部存档。 4.3仪器设备档案管理 4.3.1质检中心负责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内容包括:仪器设备的名称、购置日期、启用日期、使用 状态、制造商名称、标识、系列号、验收报告、检定(校准)证书、维修记录、使用说明书原件、操作规程(复印件交仪器使用者使用)、购置资料(如保修卡、售后服务保证等)、仪器设备报废单、仪器设备使用记录等。 4.3.2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最新版说明书(包括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有关手册)要方便相关操作人员取 用。

仪器设备的管理程序

1.0目的: 为使仪器设备始终处于受控条件下的完好状态,保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特编制本程序。 2.0范围:所有用于检测、数据处理、环境监测、安全监控和抽样用的仪器、设备(包含测量软件)、量具、器具(包括固定和固定控制之外)的采购、验收、使用与维护保养、修理、降级与报废以及仪器设备的标识和档案管理。 3.0职责 3.1检测部负责人: 3.1.1提出仪器设备的使用要求; 3.1.2组织仪器设备的验收; 3.1.2组织对仪器设备实施维护; 3.1.3组织编写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3.1.4提出降级报废的处理意见。 3.2检测员应: 3.2.1按照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要求熟练地操作仪器设备; 3.2.2做好仪器设备使用时的各种记录。 3.3仪器设备管理员应: 3.3.1协助所设备处实施仪器设备的采购; 3.3.2建立仪器设备档案; 3.3.3负责仪器设备的溯源或校准; 3.3.4负责粘贴仪器设备管理标识。 3.4设备部门处应: 3.4.1按照采购计划的要求协助仪器设备的采购; 3.5技术负责人应: 3.5.1批准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检查的作业指导书; 3.5.2发现仪器设备存在缺陷时负责组织对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追溯。 3.6技术负责人应负责维护本文件的有效性。 4.0程序 4.1仪器设备的配置与采购 4.1.1各检测部负责人应协助技术负责人提出试验室仪器设备的配置要求。配置应当满足承检标准和承检能力的要求。配置要求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a)测量仪器设备的测量参数范围要求; (b)测量仪器设备的测量参数准确度要求; (c)仪器设备的准确度应与被测参数的允查相适应:

1.计量仪器的检定误差: U ≤(1/3 ~ 1/10)T 2.不能按计量检定规程检定的检测仪器应做复现性试验,试验结果的离散性应满足: 3σ〈 T/3 ( T:含义同上,σ:试验结果的标准差)。 (d)测量仪器设备的测量稳定性要求; (e)测量仪器设备的分辨力(灵敏阈)要求; (f)仪器设备的测量范围与灵敏阈应满足所执行的标准要求: 1.有非线性段的仪器应避免在非线性段使用。 2. i 〈 T/10 ( i :灵敏阈 T:被检参数允查)。 (g)测量仪器设备的自动化要求; (h)测量仪器的量值溯源性要求; (i)测量仪器设备的价格和维护要求; (j)对供货厂商的售后服务与培训要求; (k)其它要求。 4.1.2仪器设备管理员应根据各检测部提出的要求和提供的供货厂商制定出详细的采购计划,采购计划经各检测部负责人确认后,由技术负责人报试验室主任批准。 4.1.3采购仪器设备时应考虑法律和法规对产品的要求。 4.1.4采购的仪器设备应由各检测部负责人组织验收。验收时应事先编写验收细则,验收细则应包含验收的项目、技术指标的详细要求、验收方法和验收后可否投入使用的结论。 4.2仪器设备的使用 4.2.1如验收达到要求后应由仪器设备管理员及时制定检定/校准计划对仪器设备安排检定/校准。检定/校准执行《实现测量可溯源程序》。 4.2.2如经验收或检定/校准达不到使用要求的应由仪器设备管理员商所设备处办理包修、包换、包退。 4.2.3经检定/校准合格后的仪器设备,应由各检测部负责人组织编写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和运行文件。操作规程和运行文件应包括: (a)为保证仪器设备安全、有效使用的操作规程(其中应当给出校准产生的修正因子);(b)使用限制条件(如环境温度和湿度等); (c)仪器设备的期间检测方法和记录; (d)仪器设备的验证(如无法溯源时); (e)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方法和记录; (f)仪器设备的档案; (g)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 4.2.4对初次添/配置的大型贵重且操作技术复杂的仪器设备,应安排操作人员的培训。培训应执行《员工培训与考核程序》。

检验试验设备控制程序(1)

检验试验仪器设备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用于检验和试验的设备规定定期校准和检查,以满足检验和试验析能力,确保产品符合认证的要求。 2 X围 适用于对产品和过程进行检验和试验的仪器设备。 3 职责 技检部 A) 负责送仪器设备到外部校准机构校准; B) 负责对偏离校准状态的仪器设备的追踪处理; C) 负责对检验仪器、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考核。 4 程序 4.1 仪器设备的采购及验收 技检部根据确定的检验试验要求来配备检验和试验设备,所配备的设备,其量程、精度、数量等应满足生产批量时的检验要求。进厂后应对设备实施验收,并制订相应的检验试验仪器设备操作规程,规定使用的步骤、方法等。若检验员无操作能力或技能,技检部应按操作规程和检验和试验的要求对检验员进行培训。 4.2 检验仪器、设备的初次校准 A) 经验收合格的仪器设备,由技检部负责送国家计量部门校准或检定,合格后方能发放使用。并对合格仪器贴上表明其状态的唯一性标识,便于使用和管理人员方便识别;技检部负责对该设备编号,建立《检验仪器设备一览表》,记录设备的编号、名称、规格型号、精度等级、生产厂家、校准周期、校准日期、放置地点等; B)校准或检定应溯源至国家或国际标准。对自行校准的,由技检部编制《内部校准规程》,以规定校准方法、验收准则和校准周期等; C) 技检部负责仪器设备的保管和维护。 4.3 仪器设备的周期校准 4.3.1每年底技检部编制下年度《仪器设备校准计划》,根据计划执行周期校准。对需

外校的设备,由技检部负责联系国家法定仪器检测部门进行校准,并出具校准报告; 4.3.2 校准合格的设备,由校准人员贴校准合格标识;部分功能或量程校准合格的,贴《限用标签》,标明限用的X围;校准不合格的,贴“不合格标签”,修理后重新校准;对不便粘贴标签的设备,可将标签贴在包装盒上,或由使用者妥善保管。 4.4 检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搬运、维护和贮存控制 4.4.1使用者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或操作规程使用设备,确保设备的测量和监视能力与要求相一致,防止发生可能使校准失效的调整。使用后要进行适当的维护和保养。 4.4.2在使用检验仪器设备前,应按规定检查设备是否工作正常,是否在校准有效期内。 4.4.3使用者在检验仪器设备的搬运、维护和贮存过程中,要遵守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规程的要求,防止其损坏或失效。 4.4.4检验仪器设备的校准、修理、报废等应记录在仪器设备一览表内。 4.5 运行检查 4.5.1 运行检查的检查对象为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所用到的仪器设备,其目的就是为了判断该仪器能否用于进行产品检测和质量判断。 4.5.2 运行检查的方法:用“样件”检查,即对例行检验或确认检验合格的产品取一台作为样件,一旦发现检测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或设备功能失效时,技检部应追查使用该设备检测的产品流向,必要时对以往检测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A)停用该设备,启用同类已校准的设备; B)对设备进行必要的的调整,使其满足要求; C)必要时对已检产品追回重新进行检测; D)必要时调整运行检查的频次。。 4.7 对检测人员要求 技检部对仪器设备的使用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具备操作能力后方可上岗。 5 相关文件 无 6 质量记录

仪器仪表控制流程

仪器仪表控制流程图 管理处办公室使用部门

1 目的 对监视和测量用仪器仪表进行控制,确保监视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 2 范围 适用于对服务提供和服务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用的仪器仪表的管理。 3 定义 无 责任人职责 品质管理部负责公司标准检测仪器仪表(母表)的管理。 负责公司仪器仪表的管理,及组织对各部门仪器仪表定期进行检测、校验。 管理处负责本管理处仪器仪表的购置、使用、管理。 管理处使用部门负责使用、搬运、调试、维护及日常检查。 5 方法及过程控制 5.1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采购 各项目如需增添、更新仪器仪表时,按《采购控制程序》要求执行。 5.2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初次校准 5.2.1对新购入的涉及安全、健康和贸易结算的仪器仪表由品质管理部寻找有 资格的国家计量检定部门(能够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测量标准,以下同),报品质管理部审核后,报送检定,并由检定部门出具鉴定结果证书;其它仪器仪表每年由品质管理部组织各管理处,以公司通过专业机构检测的标准仪器仪表(母表)为标准进行检测。仪器仪表应按公司《仪器

仪表台帐》规定的检定周期进行检定。 5.2.2仪器仪表分类说明: 每年需要外送专业机构检定仪器、仪表:计量保证器具,列入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作为公司检定标准表。 每年需要进行内部检定仪器、仪表:通用的、有准确度要求的仪表,指用于客户服务的仪表,有万用表、兆欧表、钳形表、压力表、泳池水质测试仪、接地电阻测试仪等。 每年需要进行功能性检查仪器、仪表:精度要求不高的,对服务质量影响较小的仪器仪表,如:直流电阻仪、红外线测温仪、温湿度计等。 5.2.3检定合格后,由各管理处在《仪器仪表台帐》上进行编号登记,并报品 质部备案,具体编号方法如下: 5.2.3.1仪器仪表的编号形式:XX – YY –ZZ-VV 5.2.3.2上述编号中“XX”为各管理处简称的汉语拼音字头(大写)。 其中:假日广场-- JR 世贸广场--SM 城市花园—CH 都市花园--DH 万科新城—XC 美树丽舍—MS 水晶城--S J 东丽湖—DL 5.2.3.3上述编号中“YY”为该仪表所安装设备系统简称的汉语拼音字头(大 写)。其中:供电系统--GD 消防系统—XF 自动喷淋系统--PL 供水系统—GS 中央空调系统—KT 供暖系统—GN 生活热水系统—SH 电梯部分—DT 5.2.3.4上述编号中“ZZ”为该仪表具体类型简称的汉语拼音字头(大写)。其 中:温度计—WD 电压表—DY 电流表—DL 温湿度计—SD 电能表—DN 水流量表—SB 兆欧表(摇表)—YB 5.2.3.5上述编号中“VV”为仪表的具体序列号,以阿拉伯数字表示,暂设为 两位数,以01为起始号。 5.2.4检定后由管理处工程部对经检定的仪器仪表进行标识(应包括检定状 态、有效期限及检定部门/人等),然后使用。 5.3 仪器仪表的周期检定 5.3.1管理处工程部对所有仪器仪表应制定周期检定频度并在《仪器仪表台 帐》中进行登记。

开发建设项目监测设施

开发建设项目监测设施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6、开发建设项目监测设施 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主要有地面观测和调查监测两种形式和方法。监测形式和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性质而定。一般开发建设活动对地面扰动较大(区域或地段),如大的开挖面、取土取料场、弃土弃渣场、施工场地、高陡边坡等应采取地面观测方法。 地面观测方法可分为:小区观测、控制站观测、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简易坡面测量、风蚀量监测、重力侵蚀监测等。 6.1小区观测 6.1.1适用范围 除砾岩堆积物外,小区观测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开发建设项目。主要应用于施工扰动面、弃土弃渣等形成的水土流失量监测。 6.1.2小区观测基础设施应包括径流观测器、雨量观测仪、沉沙池、土壤水分测量仪、量测与记量设备、简易土工试验仪器、定位观测仪等。 6.1.3小区的建设要求 1.小区边界活动、面积较小;松散堆积物;开发建设项目应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设置原地貌(对照)和扰动地貌径流小区,以便进行比较分析。 2.原地貌要尽量保留原状自然条件。扰动地貌要与原地貌有较强的比照,并具有代表性。 3.小区选址时要考虑交通便利。 4.小区的建设规格参照《水土保持试验规范》。一般采用标准小区的规格尺寸。 6.1.4基本监测设施技术条件 1.径流观测仪: 2.气象观测设备: 雨量观测器(自计雨量计、标准雨量器、翻斗式雨量计、人工观测雨量筒)、蒸发皿、风向标、地温表等。 3.土壤水分测量仪: 4.沉沙池: 5.量测、记量设备: 磅秤、天平、烘箱、环刀、皮尺、钢卷尺、标志绳 6.简易土工试验仪器: 7.定位观测仪器:GPS全球定位仪、经纬仪等。 6.2控制站观测

检验检测设备的控制与管理程序

检验检测设备的控制与管理程序 1.目的 对全站检测仪器设备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建档、使用、维护、标识、修理、报废等项管理。 3.职责 3.1.技术负责人负责仪器设备的购置申请、维修、停用、降级的审批,站长负责仪器 设备购置、报废的批准; 3.2.各分析室负责本室仪器设备购置申请、使用、日常维护以及仪器设备操作使用、 维护规程的编写; 3.3.设备资料管理室负责组织仪器设备的验收、标识管理及仪器设备档案管理。 4.程序 4.1.购置 4.1.1.各分析室如需购置仪器设备,应填《仪器设备申购表》,室主任签署意见后,交 技术负责人审批、报站长批准。 4.1.2.对价值5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除填写《仪器设备申购表》外,分析室还应提 交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各供方同类仪器设备性能及主要技术指标、质量保证能力、同类仪器设备的价格比、用户使用情况等。 4.1.3.批准后的采购内容由集团公司采购部门实施,购置合同(或其复印件)由设备资 料管理室归档。 4.2.验收 4.2.1.仪器设备购入后应经调试、验收合格,计量器具经计量检定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由技术负责人、仪器设备管理员会同相关分析室验收,设备管理员填写验收纪录。 验收内容包括: 4.2.2.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整机完整性与外观检查,检查主机、附件与合同及装箱 单是否一致,使用说明书等技术资料是否齐全。 4.2.3.根据合同规定的技术要求和相应的标准、规程、使用说明书等对仪器设备的性能 及技术指标进行质量验收。

4.2.4.验收后处理 1)验收合格的仪器设备按本程序4.3条款建档。 2)验收不合格的仪器设备由技术负责人与供方进一步协商处理。 4.3.建档 4.3.1.仪器设备管理员根据固定资产编号规则对仪器设备统一编号并登记。 4.3.2.各分析室协助仪器设备管理员做好仪器设备档案资料的整理收集工作,包括:a) 申购表,购置合同及购置调研报告;b)设备及其软件的名称;c)制造商名称、型式标识、系列号或其他唯一性标识;d)对设备符合规范的核查记录(如果适用);e)当前的位置(如果适用);f)制造商的说明书(如果有);g)所有检定/校准报告或证书;h)设备接收/启用日期和验收记录;i)设备使用和维护记录(适当时);j)设备的任何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记录。 4.3.3.设备资料管理室负责仪器设备档案管理,确保仪器设备档案的完整性。 4.4.使用 4.4.1.仪器设备放置地点应满足标准、技术规范和使用说明书要求的环境条件,注意电 源电压、温湿度、电磁干扰、有害气体、噪声与振动等因素,不应存在危及仪器设备及其辅助设施安全使用的外界因素。 4.4.2.仪器设备应明确保管人和放置地点,保管人或放置地点有变化时应及时通知设备 资料管理室,在《仪器设备档案》中记录。 4.4.3.凡对检测结果准确度和有效性有影响的测量仪器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必须经过检 定或校准。 4.4.4.当使用说明书不够详细、不足以指导操作,或会对检测工作带来危害时,由仪器 设备使用室负责编写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室主任审核后,交技术负责人批准。仪器设备使用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为: 1)设备开机前要求:包括环境条件要求和配件安装、接线等要求。 2)接通电源开机后要求:包括开机步骤,预热时间、有关数据显示要求、状态记录等。 3)仪器设备状态检查及自校操作要求:包括仪器设备零位、满量程调整及检查,与标准样品的比对及数据记录等。 4)正常测试时的具体操作步骤。 5)测试结束后仪器设备的操作要求:包括仪器设备及配件的复位,相关数字指示、显示复零要求等。 6)设备使用完毕后操作要求:包括关闭水、气、电源的顺序,电源插头的连接及必要的后处理等。

检验和生产共用计量检测设备控制程序

检验和生产共用计量检测设备控制程序 1 目的 规定了检验与生产共用计量检测设备控制的职责,控制要求、记录表单。其目的是保证检验与生产共用计量检测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保证检测结论的正确性。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所有检验和生产共用计量检测设备。 3 职责 3.1 计量部门负责共用计量检测设备的归口管理并对其验证。 3.2 检验部门负责共用计量检测设备的正确使用,用前验证、送检。 3.3 生产车间负责共用计量检测设备的正确使用,维护和保管,并按检定周期正常送检。 4 程序 4.1 控制要求 4.1.1 对生产和检验都需用的复杂或比较贵重的计量检测设备,在只配置了一套的情况下,允许检验与生产共用。该套检测设备除纳入正常的周期检定外,生产人员、检验人员在使用前,必须通过验证,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4.1.2 在只具备一套供操作人员使用的计量检测设备的特殊情况下,确因生产急需,允许检验与生产共用。但该套检测设备亦必须

按4.1.1规定进行正常周检及用前验证,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4.1.3 除4.1.1、4.1.2规定的情况外,其它一律禁止检验与生产共用一套计量检测设备。 4.2 控制程序 4.2.1 共用计量检测设备由生产车间负责送计量部门作正常的周期检定。使用人员负责对共用计量检测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生产车间必须落实专人负责并备案。 4.2.2 检验人员在使用共用计量检测设备之前,必须验证检测设备是否正常,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验证中如发现疑问或异常,应通知计量人员作全面检查,确认合格后才能使用。 4.2.3 检验人员在使用共用计量检测设备的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计量部门报告,计量部门应及时处理。 4.2.4 计量检定人员应对共用计量检测设备的验证情况及时、准确、简明的记录在《量规历史记录卡》中,并按要求随时能出示合格证明。 5 相关文件 5.1 Q/DJSⅡQP1102 《计量检测设备控制程序》 6 记录表单 (无) 7 附件 (无)

实验室设施设备的监测、检测和维护制度正式版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lear ru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values, strengthen the code of conduct in individual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organization.实验室设施设备的监测、检测和维护制度正式版

实验室设施设备的监测、检测和维护 制度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通过共同创造,促进集体发展的明文规则,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养团队精神、加强个人学习方面的行为准则,实现对自我,对组织的价值贡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仪器设备必须做到帐、卡、物相符,有专人管理,并每月清查一次。 二、贵重精密仪器设备要由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使用,未经培训或未掌握操作技术者及未经允许者不得使用。 三、贵重仪器设备要建立技术档案、使用日记。使用后由使用人和管理人检查、签字。 四、仪器设备必须保持完整配套,不得肢解,配件不可移作他用。 五、仪器设备要做到防潮、防尘、防震、防腐蚀,精心爱护,小心使用,发现

故障及时检修。若因违章或大意造成损失者,将按学校“仪器损坏丢失赔偿处理办法”酌情处理。 六、每学年度对贵重精密仪器进行一次校检,对存在问题及时解决,长期保持其可用状态。 七、为避免积压、提高利用率和利用价值,仪器设备可以重新调配。在有专人管理的原则下,某些仪器设备可以实行公用或借用办法。 八、仪器设备报废必须按学校规定办理申请、鉴定、审批手续,不得自行处理。 九、根据岗位责任制要求,实验室人员要不断掌握和提高有关仪器的操作技

检测检验仪器设备控制程序

检测检验仪器设备控制程序 一、目的 为保证所有仪器设备均能满足使用要求,满足量值溯源。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保证检验检测工作正常、有效开展。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开展检测工作用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使用、校准,维护、修理、报废等管理工作。 三、职责 3.1质检中心负责对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校准,和保养、定期维护和期间核查使用记录,负责仪器设备的购置申请、仪器检定、维修和申请报废工作。 3.3财务资产部:负责检验检测仪器设备采购,和登记建档。 四、工作程序 4.1仪器设备的购置 4.1.1各部门根据的检测需要,提出合理有效的仪器设备配置方案,汇总給质检中心。 4.1.2质检中心提出仪器设备购置申请,填写《仪器设备购置申请表》明确仪器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精度、用途、参考价格等;经技术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交综合部汇总。

4.1.3在购置过程中,应尽可能获取供货方的质量证明材料。各申购部门有义务为质检中心提供技术 上的支持,采购过程应满足《采购及委外加工控制程序》的要求。 4.2仪器设备的验收 4.2.1所购仪器设备到货后,应在合同规定期内进行验收,无验收期限规定的应在一个月内验收完 毕。 4.2.2仪器设备由质检中心组织验收,验收时应填写《仪器设备验收报告》收集与验收工作有关的证 明材料(保修卡、售后服务保证等),必要时与供应方签订仪器设备应用技术培训协议。验收工作的有关资料及仪器调试报告汇总,交财务资产部存档。 4.3仪器设备档案管理 4.3.1质检中心负责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内容包括:仪器设备的名称、购置日期、启用日期、使用状 态、制造商名称、标识、系列号、验收报告、检定(校准)证书、维修记录、使用说明书原件、操作规程(复印件交仪器使用者使用)购置资料(如保修卡、售后 服务保证等)、仪器设备报废单、仪器设备使用记录等。 432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最新版说明书(包括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有关手册)要方便相关操作人员取用。433质检中心编制《仪器设备一览表》并在仪器设备发生变更时予以更新。 4.4仪器设备的唯一性标识由财务资产部按《设备管理控制程勋》对仪器设备进行编号。 4.5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的使用 4.5.1仪器设备在投入使用前需要开展检定或校准设备检定或校准后,应有状态标识.状态标识上应 包括上次校准日期下次校准日期等信息 4.5.2仪器设备由质检中心指定专人负责保管所有仪器设备须授权有两人以上能独立使用。 4.5.3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经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合格后,才可使用。 4.5.4仪器设备使用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及有关注意事项使用仪器设备,使用时应在测试原始记 录中做好使用记录,真实反映仪器设备使用状态,原始记录每月由给质检中心存档。 4.5.5检测人员在使用中发现检测设备有异常时应立即停止检测,并上报情况由设备管理员进行隔离 并做好“暂停使用”标识,组织进行修复,修复后只有经校准或核查合格后方可再次投入使用。

医院常用仪器、设备使用制度、流程

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制度 一、心电监护仪使用制度 1、定位放置:监护仪放于易取放的位置,并定位放置,标识明显,不得随意挪动位置。 2、定人保管:各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所有护理人员均应具备识别主要报警信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定期检查: (1)、每班专人清点,开机检查保持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 (2)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 4、定期消毒:监护仪表面每日由主班以250-500毫克/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监护仪屏幕用无水酒精擦拭,电缆、传感器和仪器的所有附件每次使用后需要250-500毫克/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 5、仪器不得随意外借,经相关部门领导同意后方可出借。 6、定期保养: (1)固定班次每日清洁保养一次。 (2)保养人每周清洁保养一次并记录。 (3)设备科定期维修。 7、做好仪器运行和维修记录,使用中若心电监护仪突然出现故障应立即更换,必要时用手动血压计测量血压,立即通知设备科维修并做好标记,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不得出现在仪器柜内。 8、定期更换电极片及其粘贴位置,定期检查指端挤压情况,每4小时将指端SaO2传感器更换到对侧。

二、除颤仪使用制度 1、定位放置:除颤仪放于易取放的位置,并定位放置,标识明显,不得随意挪动位置。 2、定人保管:各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 3、定期检查: (1)、每班专人清点记录,开机检查保持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2)、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 (3)、使用后将电极板充分清洁,及时充电备用。 4、定期消毒:除颤仪表面每日由固定班次以250-500毫克/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 5、仪器不得随意外借,经相关部门领导同意后方可出借。 6、定期保养: (1)、固定班次每日清洁保养一次。 (2)、保养人每周清洁保养一次并记录。 (3)设备科定期维修。 7、做好仪器运行和维修记录,使用中若除颤仪突然出现故障应立即更换,立即通知设备科维修并做好标记,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不得出现在仪器柜内。 三、电动吸引器使用制度 1、定位放置:中心吸痰装置定位放置,电动吸引器放于易取放的位置,并定位放置,标识明显,不得随意挪动位置。 2、定人保管:各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

监视和监测设备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监视和监测设备管理制度 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监视和监测设备管理制度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 目的 为加强对危险化学品装卸管理和生产设施的监视、监 测管理,确保生产经营活动和生产设施安全,减少各类事 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监视、监测设备安全管理 3 职责 3.1 安技科负责对监视和监测设备的监督管理。 3.2业务部负责联系相关部门对监视和监测设备的检测 检验,保存检测报告。 3.3采购部门负责对监视和监测设备的采购。 3.4各使用部门对监视和监测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管

理。 4 工作内容 4.1 安全监视和监测设备的安装 4.1.1 凡是生产、使用、储存、充装易燃易爆易中毒危险化学品的重点岗位和要害部位,都必须安装适宜的安全监视和监测设备,需对重要的压力、温度等指标进行监控和监测的,同时安装压力、温度监控和监测装置。 4.1.2 安全监视和监测设备的选型要合理,确保监视和监测的准确度和精确度满足使用要求,同时供货安装单位要有相应资质。 4.1.3 安全监视和监测设备的安装位置要合理,能够起到有效的监视和监测作用。 4.1.4 新安装的安全监视和监测设备,要经过鉴定和校准方可投入使用。 4.2 安全监视和监测设备的鉴定和校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