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油气合作20年_孙龙德

中俄油气合作20年_孙龙德
中俄油气合作20年_孙龙德

中俄经贸合作的历史沿革及前景分析

中俄经贸起始与发展 (2011俄语汪雪梅20111813310015) 【摘要】中俄经贸关系是中韩关系持久发展的基石,它先于两国政治关系而建立起来,并在推动中俄建交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建交后,两国关系也是以经济、贸易等实质性交流与合作为中心内容的,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绩。因此,一直以来中俄经贸关系是中俄关系发展的重要内容,中俄经贸交流史也构成中俄关系史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本文就是把中国与俄国发展经贸关系的历史进行概述。 【关键词】经贸合作,贸易额, 1.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的起源 中俄经贸交流始于公元1240年前后,当时的俄罗斯被蒙古族设钦察汗国统治,同时他们还在中国建立了元朝。蒙古人在俄罗斯地区收取贡赋人口,因此中俄两国官民贸易的产生是必然的。 公元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始称沙皇,从1550年开始陆续派兵进攻鞑靼人的领土。到了16世纪末,俄国向东已经扩展到了额尔齐斯河,与明朝的刺蒙古部、鞑靼蒙古部接壤,为中俄直接进行贸易往来打通了道路。 2.清政府及抗战时期中俄双方经贸发展 清代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专制王朝。清兵入关之后,清政府和沙俄政府有了正式的接触。康雍乾时期,是中俄关系的开始、发展和深化阶段。《尼布楚条约》的签订,确定了中俄的东段边界,条约中规定:两国人可凭文票在边境进行贸易。《恰克图条约》的签订则确定了中俄的中段边界,为中俄边关互市的兴起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它也使古代中俄两国的贸易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康雍乾时期中俄两国关系是既相互对立又互相依存,沙俄为了经济上的巨大利益,不得不停止领土的扩张,而清政府也需要中俄边界的稳定来处理民族间事务。由于清初政权稳定,俄国的战略重点主要在欧洲,此时两国的交往大多数情况都处于平等的状态。

中俄经贸合作研究

中俄经贸合作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俄两国GDP的快速增长以及各自国内需求的迅速扩大,中俄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到2006年已连续8年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2006年3月胡锦涛主席借出访俄罗斯参加俄罗斯“中国年”活动之机,又带去了高达43亿美元的经贸订单,并在《中俄联合声明》中强调要提高双方经贸合作的质量与水平,提出中俄两国要“做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伙伴和共同创新的科技合作伙伴”。可以说,当前的中俄经贸关系正处在两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两国经贸合作前景广阔,但该水平与两国的经济实力和合作潜力仍有差距。对中俄经贸关系的现状及其前景做出评估,将有助于认清和充分挖掘两国之间的合作潜力,推动两国在合作与互补中共同走向繁荣。 关键词经贸合作中俄经贸关系双边贸易

目录 引言 (1) 1.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发展阶段分析 (2) 2.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的现状分析 (2) 2.1.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取得的成绩及优势分析 (2) 2.1.1.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取得的成绩 (2) 2.1.2.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的优势 (3) 2.2.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4) 2.2.1.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4) 2.2.2.中国与俄罗斯双边经贸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 3.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的发展对策分析 (6) 4.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的前景展望 (8) 结束语 (11) 参考文献 (12) 英文摘要 (13)

引言 中俄两国都是世界大国,并且互为最大邻国,加强中俄经贸合作关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俄两国贸易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单一,贸易不平衡,贸易秩序混乱等影响了两国贸易的发展。而与此同时一些积极因素正推动着这些问题逐步解决,同时无论从地缘因素,还是从人文因素上考虑,中俄两国边境毗邻地区的互补性都很强。在当前中俄经贸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中俄两国国家关系的持续良好发展,中俄边境贸易又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和发展趋势。本文从中国与俄国经贸合作的现状分析,提出相关对策,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为两国今后经贸合作取得长足发展提供参考。

试论中俄能源合作的现状与前景

2000年11月 第4期 东 北 亚 论 坛 N o rtheast A sia Fo rum N ov1,2000 N o14   中俄合作 试论中俄能源合作的现状与前景 夏义善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北京 100005) 摘 要:中俄能源合作已经起步,从勘探、研究到开发、管道铺设正逐步铺开。这一合作是双边的,但对外国公司开放。中俄能源合作前景广阔。它不仅有利于中俄两国,而且惠及输入油气的国家和参与合作的外国公司;有利于东北亚的繁荣,而且会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关键词:中俄油气合作;勘探、开发、管道铺设 中图分类号:F12415(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411(2000)04200282(04) 中国和俄罗斯是一对伟大的友好邻国,相互结成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现在,两国政治关系处在历史的最好时期,但是经贸关系仍滞后于政治关系。为了提升两国经贸合作水平,必须上大项目,而开展大规模的能源合作,主要是油气合作,自然成了最佳选择。迄今中俄为开展能源合作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为两国政府近期做出最后的决策提供了可能。中俄开展能源合作,具有优势条件和巨大的潜力,前景广阔。现在讨论中俄能源合作是适时的。 一、中俄能源合作已经起步 俄罗斯在西伯利亚和远东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可惜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中俄未能在这一领域进行合作。只是在90年代初由于国际形势和中俄关系发生变化,才使两国的合作成为可能,现在中俄油气合作正逐步展开。它涵盖以下7个方面: (一)东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科维克金气田的勘探、开发和管道铺设:中俄已完成该气田的开发和向中国铺设天然气管道的预可行性研究。该气田的可行性研究争取2001年完成,以便尽早全面启动该气田的开发和天然气管道的铺设,争取早日向中国和可能的第三国供气。 (二)西西伯利亚乌连戈伊气田的勘探、开发和管道铺设:中俄已开始对这一项目进行概念性研究。计划在2000年年中共同完成总报告,2001年上半年根据该气田的供气量和气价及未来20年内中国对俄罗斯天然气的需求量对报告进行审议和修改。 (三)萨哈自治共和国恰扬金及其他气田的勘探、开发和管道铺设:预计在2000年年中可以完成从萨哈共和国气田向中国供气的可行性研究。这一研究完成后,双方可开始这一项目下一阶段的研究,即可行性研究。 (四)东西伯利亚至中国的原油管道建设:双方准备尽快开始俄中原油管道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并在2001年年底完成这一工作,争取2005年开始向中国供油。 (五)从萨哈林岛海上气田向中国供气:中俄双方愿意共同研究萨哈林岛海上气田向中国供气的可能性,同时也愿意共同研究从萨哈林岛海上油田向中国南方供应液化天然气的问题。双方决定近期开始这一问题的研究。 (六)中俄在石油、天然气领域进行广泛的合作。两国合作包括:俄罗斯按与中方商定的数量、互利的价格和运输费用向中国提供原油和成品油,供应量将逐年提高。中俄将中国在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斯克油田生产的原油与俄罗斯尤科斯公司的原油进行串换,向中国或其他国家出口;中俄将在修建中国天然气管道及其他基础设施、建立中国统一的供电网、优化中国现有的天然气管网等方面进行技术合作;中俄联合进行地下储气库的研究,两国将在地下储气库和长距离天然气管道设计和运营等方面进行科学技术合作;中俄继续开展两国境内气田勘探、开发等方面的合作。 (七)中俄还在石油、天然气以外的能源的其他方面进行合作:中俄合作建设的装机容量为200万千瓦 — 8 2 —

中俄能源贸易论文开题报告

经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中俄能源贸易发展现状、问题 及建议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号: 毕业时间:2016年6月 经济学院教务办公室制

目录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2、毕业论文指导日志

开题报告 一、选题依据(目的、意义、学术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目的、意义 中俄两国作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在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新能源、节能环保)领域的合作越来越广泛,双方在能源领域开展了一大批合作项目,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关注中俄有关能源的投资项目、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探索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路径,因此,本文就中俄能源贸易现状、发展前景、障碍因素及建议等进行探讨,使广大的学生更了解中俄能源合作的重要性。 (二)学术价值 俄罗斯拥有完整的石油天然气工业体系,在世界油气格局中举足轻重,对世界能源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俄罗斯是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是世界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和出口国,天然气出口量占全球供应量的20%。中国则是能源消费大国,石油进口、原油消费和天然气消费均居世界前列,中俄两国油气合作具有很强的互利性和互补性。在向中国供应石油的国家当中,俄罗斯暂居第三位,位于沙特阿拉伯和安哥拉之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的建设,将会促进中俄全方位的贸易投资合作,提升贸易质量,扩大贸易规模,深化能源合作,促进投资领域多元化发展,提升两国在经济现代化领域的合作和发展。对中俄能源贸易现状、能源政策和能源投资环境的综合考察和研究,充分发挥两国关系中的合作优势潜力,采取有效措施,协调与俄罗斯的利益差异,理顺双方经贸合作关系。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俄罗斯有着天然的能源优势,是能源供应大国,而中国是能源供应大国,因此,中俄两国开展能源合作拥有广阔的前景。国内对中俄能源贸易的研究还是比较多的,相关论述也比较丰富。 韩玉军在《中俄石油贸易中的障碍因素与策略选择》中指出,目前阻碍中俄能源贸易发展的因素有四点:①中俄两国石油贸易利益诉求存在差异性②中俄两国贸易发展依赖于石油贸易③中俄两国石油产业链缺乏进一步整合④美国与日本石油战略带来的负面影响。 刘晓音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中俄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影响》中指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借助这一战略,双方签署油气协议,扩大能源合作规模;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发挥能源经济互补性,促进合作多元化发展。 汪巍在《中俄油气合作发展特点及趋势分析》中指出,①油气管道项目成为中俄

中俄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中俄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中俄经贸合作的总体发展速度较快,双方的经贸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层次不断上升,2008年双边贸易额已经向600亿美元大关迈进。但两国经贸合作仍然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一)中俄两国地缘经济利益依存度不对称 中俄两国在经贸合作领域的地缘经济利益依存度呈现出非对称性结构,导致中俄两国的双边经贸合作关系存在不稳定因素。近年来,中俄贸易摩擦不断发生,其主要表现形式是俄罗斯对中国部分商品征收较高额度关税,以及设置其他形式的非关税壁垒。俄罗斯对中国的纺织品、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存在高度的可替代性,在俄罗斯市场,中国商品遭到来自欧盟国家、日本、韩国、东盟国家同类商品的激烈竞争。当今世界各国对能源、原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能源、原料供应日趋紧张,能源供应问题上升到关乎国家安全的程度。随着我国总体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对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原料商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国际市场依存度越来越高。因此,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原料商品对于中国来说,其可替代程度较低。在高科技合作领域,中国的回旋余地也较小。 中俄地缘经济利益依存度的不对称导致两国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呈现出某种不平衡性,成为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不稳定性也是中俄两国贸易产生摩擦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中俄贸易规模相对较小,贸易结构尚待优化相对于中俄两国的总体经济规模,两国的贸易额还有待进一步提

高,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335 353亿元,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为39.161万亿卢布(约1.29万亿美元),中俄2009年的贸易额仅为395亿美元,这是与中俄两国的总体经济利益不对称的。 中俄两国的贸易结构虽然在近几年来有所改变,但基本特征尚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中国对俄出口仍以劳动密集型商品和机电产品为主,其中服装、鞋类、食品等传统的大宗商品在中俄贸易中仍占重要地位。俄罗斯对中国出口仍以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主要品种有石油及成品油、化肥、原木、有色金属及其制品、冻鱼等。由此看来,在中俄贸易中,原料产品、初级加工产品、低附加值产品仍占主导地位,而深加工产品、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较低。双边贸易结构有待优化,贸易层次有待提升。 (三)俄罗斯贸易政策多变,贸易壁垒较高 在俄罗斯,法律、政策多变,执行力度不强是很普遍的事。俄罗斯对外贸易政策经常发生重大调整,且在做出调整之前,一般不预留过渡期。这给中俄经贸合作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 此外,俄罗斯壁垒较高,并对中国部分进口商品采取歧视政策。近年来,俄罗斯对部分进口产品征收25%以上的关税,其中包括部分纺织品面料和服装等中国对俄出口大宗商品。俄罗斯还对来自中国的纺织品征收11%以上的高关税,而对其他国家进口纺织品仅收6%~7%的普通关税。这对中国商品对俄出口较为不利。目前,俄罗斯正在大力整顿“灰色清关”,对中国商品实施特别通关处理,包括减少通关口岸,对商品实施集中管理及加征关税。

中俄能源合作现状及发展研究开题报告

1 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1.1课题的目的 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世界能源需求不断上升,能源的作用日益重要,各国对能源的争夺也越发激烈。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的国家之一,但经济建设急需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却十分短缺,能源安全的问题成为了我们国家必须面对的问题。同时,在全球化的今天,能源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国际政治问题,能源成了影响地缘政治的一个重要工具[1]。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都十分可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超级大国之一,是我国进口石油和天然气最重要的来源之一。 由于中俄两国是近邻,双方无论从已签署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协议的地缘政治高度,还是从两国经济发展互补需要的角度看,继续加强能源合作,对两国来说都是十分需要,而且也是非常现实的。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中俄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一直是一波三折,双方在合作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未来,双方应该如何建立长效的投资机制,加强互信,扩大合作领域,在能源合作方面发挥各自的优势显得非常重要,有效的合作必将会使双方获得共赢[2]。课题通过阐述当前世界能源形势与当前我国面临的能源形势,指出我国存在的能源安全问题。从中俄能源贸易合作现状研究入手,研究了中俄两国能源合作的驱动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对中俄能源合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旨在探讨中俄能源合作的发展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 1.2课题的意义 (1)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 中俄两国巨大的资源互补性和经济互利性,使双方进一步加强和深化能源领域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中俄在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等领域已展开广泛的合作,形成了较好的合作共识与合作基础,但受一些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中俄两国能源合作步伐有所放缓。因此,中俄两国需进一步加强互信建设,推动共同开发,谋求共同发展;加快价格机制建设,规范法律法规,完善能源合作平台;不断丰富合作类型,深化合作领域;兼顾周边地区,协调各方利益,创建区域性能源合作组织[3]。 课题从介绍中俄能源合作的现状入手,其中重点论述了近几年中俄两国 1

龙德广场-北辰购物中心

龙德广场 龙德广场是由北京粮食集团与大连一方集团共同组建的龙德置地有限公司投资开发的大型购物中心、公寓等综合的商业地产项目。总建筑规模约30万平米,其中商业部分20多万平米。项目核心商圈人口约40万,辐射区人口约100万,而且项目辐射区内尚无类似规模的商业中心,填补了目前该区域商业设施匮乏的一个空白,是政府重点扶植的商业项目之一。 现规划用地8.6万平方米,总建筑规模约31.2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建设用地6.3万平方米,地上建筑规模约16.3万平方米,地下建筑规模约5.9万平方米;二期建设用地2.2万平方米,地上建筑规模约7.0万平方米,地下建筑规模约2.0万平方米。商业总占地面积8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30000平方米,其中一期为商业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 2007年7月18日正式开业 目前已入住商户: 家乐福超市、百安居家居广场、翠微百货、迪卡侬运动超市、万达国际影城、国美电器、纸老虎图书超市、特力屋家居用品超市、浩泰溜冰场、浩沙健身、东来顺、屈臣氏、汉拿山烤肉、大玩家游戏厅、福成肥牛火锅、康师傅牛肉面、谭木匠、肯德基、麦当劳等品牌商家已经入驻! 物业:北京龙德商业管理有限公司 此地区为商业聚集区,项目对面是北方明珠包含有奥特莱斯和联华超市。 环线位置:五至六环 交通状况:东至立水桥北路;南至中滩村大街;西至安立路;北至天通苑二期工程南侧。该项目交通便利,有十余条公交车直达或途经此地,城市轻轨13号线及地铁5号线在此地交叉并可换乘 点评:身处亚奥商圈北界的金三角地带,轻轨、公交、城铁三线交汇,交通方便。周边人员吵杂,治安有待加强。 总体分析:根据其地理位置和商业布局,其商业面对消费整体阶层低、中、高 3个档次均有业态,附加其商业小区住宅楼总体购买力集中于下午及傍晚,整体容纳家乐福超市百货、翠微百货、百安居、国美以及建设银行,是一个一站式的大型商业。其商场内广告位分布多为墙体和电梯边,全部以灯箱形式非常醒目,画面和尺寸整体统一。中庭布置简单没有活动和季节的差异。其场内没有明显的打折促销消息,卖场空间庞大整体卫生良好给人悠闲舒适的购物环境。

中俄经贸合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第1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当今世界,任何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必须面对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更好的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因素。从中国的发展看,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首先应该加快区域经济合作,目前最现实的选择就是中俄区域经济合作。另外,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也必许实现中俄经贸关系的战略升级。 2000年7月11日俄公布的《俄罗斯外交政策构想》指出:“俄罗斯与中国对国际政治的关键问题原则性态度是一致的,这是地区稳定和全球稳定在的主要支柱之一。俄罗斯将努力发展与中国在各方面的互利合作[1]。”2003年5月28日,胡锦涛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是提出要大力发展包括经贸合作在内的“全面战略协作,不断加固中俄关系的基础,促进两过世代睦邻友好,共同发展繁荣。”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中国和俄罗斯同为世界大国都是世界上大的供给来源和需求市场,两国互为邻邦,有4334公里的边界线,因而享有经贸合作的地缘优势,同时两国的经济结构有较大的差异,产业优势互补性较强。俄罗斯是一个人均自然资源充裕的国家,国内市场资源供大于求[2],中国的人均资源存量很低,是一个自然资源外部依赖性很强的国家。同时,俄罗斯有着巨大潜力和机遇,中俄两国在商品、技术、劳动力、资源、产业结构诸方面都有很大的互补性,因而贸易能增加两国福利,使两国内居民受益。俄罗斯的重工业、军事工业比较发达,但轻工业、农业相对落后,日用品、食品、蔬菜、肉制品的自给率在48%以下,而俄罗斯短缺商品正是中国生产的长项。中国的出口对于俄罗斯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是日用消费品(食品、服装、电器)的生产和出口大国,日用消费品在国内远远供大于求,非意愿存货较多,急于打开国际市场,出口俄罗斯正是解决之道。 加快中国和俄罗斯的经贸合作是巩固和发展两国政治关系,切实维护两国经济安全的需要,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中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研究中俄经贸合作问题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开题)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油气贸易研究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油气贸易研究 一、题目背景和意义 本论文的题目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油气贸易研究。 (一)研究背景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世界政治经济的不确定性却日益增加,表现在:国际资本和汇率波动加剧,一些大国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凸显,欧债危机和叙利亚、乌克兰危机的余波尚存,基于如此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更需要国际社会达成互联互通和互利共赢之共识。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正是作为一种合作的契合点恰逢其时,其有利的经济文化政策、平等包容的合作平台,为中国与世界特别是中俄能源合作深入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环境。 面对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能源第一消费大国,拓宽能源进口多样化成为必然趋势。俄罗斯作为中国陆上邻国,目前与中国关系处于历史上较好时期,俄罗斯独特的地域优势,丰富的能源资源,为中俄能源合作提供了可能,而近几年,发展状况低迷的俄罗斯经济需要我国在国际上日益发展成熟的高铁、航天、计算机等技术的支持,以便为本国经济发展重新输入血液,实现复兴本国经济的目标。因此,俄罗斯与我国能源合作便从可能性自然而然转变为现实性,并日益成为一种互补性的合作共赢的重要伙伴关系。 文章将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通过阐述“一带一路”概念,结合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相互合作理论和地缘政治理论,回顾了中俄能源合作的发展历程,尤其是石油、天然气贸易,指出中俄“一带一路”框架下能源合作的基础性条件,对照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几种主要能源合作的分析和特征情况,进行了“一带一路”前后能源合作状况的对比和说明并作出了分析和评论。但是,由于复杂的双边和多边形势,中俄两国能源合作成果丰硕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以及中俄未来能源合作的发展趋势和目标,更好地进行机制建设、模式选择,本文也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中俄油气合作在未来向着更加良性的方向发展,共同开创油气合作的新局面尽绵薄之力。 (二)意义 在世界能源问题日益严峻的情况下,石油天然气作为不可再生资源,重要性日益凸显,面对我国油气中存在的需求增长过快、供需不平衡等问题,研究中俄油气贸易的意义则更为重要。那么,中俄油气贸易的现状是什么,又存在什么样的影响因素,最重要的是哪些因素会影响中俄油气贸易的顺利进行,怎样对待甚至抑制消极影响因

中俄能源合作

中俄能源合作、修建输油管道的来龙去脉 2007年12月12日 自2003年“安大线”输油管道搁浅后,中俄能源合作走向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能源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补充,也是今后两国关系深入发展的基础。但是,在日本巨大投资允诺和俄罗斯一些利益集团的鼓动下,这一合作项目迟迟无法落实。国际舆论认为,中俄日三国能源合作背景复杂,不但各自有经济利益的考虑,也有深刻的地缘政治因素。 一 1996年,中俄两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后,将能源合作提上日程,欲以能源合作为龙头推动两国经济发展,夯实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然而长达十几年的能源管线合作一波三折,至今仍无结果。 (一)2001年,中俄政府正式签署输油管道可行性研究工作协议。 1996年4月,俄罗斯时任总统叶利钦访华,中俄双方确立了平等互信、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期间双方首次开始以能源为主的大规模经济合作,将包括中国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引进石油和天然气作为双方会谈重要内容之一,并正式签署《中俄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政府间协定》。此后,中俄双方在能源合作分委会领导下,开始就铺设从俄通向中国的输油、输气问题进行磋商,并签署多项协议。 2001年7月,江泽民主席应邀访问俄罗斯,双方签署为期20年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并将发展经济合作作为中俄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战略基础。在此期间双方签署了《中俄输油管道可行性研究工作协议》等文件。同年9月7日,朱鎔基总理访问俄罗斯,与俄总理卡西亚诺夫在圣彼得堡正式签署《中俄输油管道可行性研究工作总协议》。该协议对双方输油管道合作的相关事宜做了具体规定:(1)输油管道走向:计划铺设从俄罗斯安加尔斯克到中国大庆的输油管道(安大线),全长2400公里。预计2002年7月前结束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2005年投放运营,输油量为2500万至3000万吨;(2)双方参加的公司:“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尤科斯”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3)经费:首先,双方各自分摊3000万美元可研经费。其次,据估计,修建“安大线”管道需要投资17亿美元,中方承诺承担中国境内800公里部分管线所需的4.83亿美元的全部投资,俄方部分在中方积极配合下资金筹措有保障。 (二)2003年3月,俄政府提出管线“二并一”折衷方案。 中俄双方自决定修建“安大线”后,中国政府于2002年12月初批准中方公司的报告,但俄方一直未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而且俄高层态度前后摇摆。就在中俄有关单位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俄石油管道前期准备工作的时候,承担中俄管道技术经济论证的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却出人意料地提出放弃中俄石油管道方案,改修一条从东西伯利亚经过远东地区到太平洋港口的石油管道新方案(简称“远东方案”,即“安纳线”)。2003年2月7日,俄能源部召开会议,俄各大石油公司,包括国家和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的代表均与会参加讨论,最终作出决定:将安加尔斯克--大庆输油管道和安加尔斯克--纳霍德卡石油管道两条线合并为一条线,建设一条有支线经外贝加尔斯克通往中国大庆的安加尔斯克--纳霍德卡输油和输气干线,通到中

龙德广场开发设计的总结

把握商业精神(龙德广场开发设计的总结)

序:龙德广场项目概况------ (龙德广场外景照片) 龙德广场开业至今已有一年有余.温故而知新,回顾自2005年初至2008年6月开发建设期的工作,其中的经验及教训是很值得总结的,2008年后的购物中心的运营也会从另一方面反馈前期设计思考的实际效果,下面从六个方面尝试整理. 一,龙德广场前期定位; 二,龙德广场设计策划; 三,龙德广场设计与营销; 四,龙德广场设计与工程; 五,龙德广场设计与运营; 六,龙德广场模式探讨;

一,龙德广场前期定位 做甚么? 一个项目的操作有两种模式:1,决定了做甚么然后进行选址;2,先有了项目地块然后决策做甚么.龙德广场项目属于后者.龙德广场前期决策做甚么我们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物流中心?建材中心?住宅?酒店?办公?综合体??????? 方向: 地段,地段,还是地段.(李嘉诚) 决定做甚么首先要制定出决策的方向,一要深入分析地段的各种属性:经济,社会,人口,发展.二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看有能力做甚么. 地段属性的充分细致分析与挖掘是一切决策的基础. 项目位于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镇中滩村大街,朝阳区与昌平区交界处,立水桥向北约一公里。 1,地理位置处于北京市中轴线上.北五环外. 2,北京历来北部为上风上水. 3,所在区为昌平区,经济不算太发达.4,基地南侧近朝阳区,昌平区交接处. 5,此处重要政府机构缺乏,昌平区政府还在项目北部. 6,区域社会配套极度缺乏, 7,天通苑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经济适用房超大型社区.

8,居住人口众多,属北京新兴的大型居住板块 9,人口构成年轻人为主体. 10,借奥运东风,城市建设如火如荼,日新月异. 总结上述各项考虑到该地块的独特的战略性优势,决定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借助奥运的历史契机,紧紧抓住商机. 在大方向确定后,还有大量的研究工作要做,我们邀请了第一太平为我们做项目策划研究.也请交通部门为我们做交通分析,还有环评公司做环境评价报告,上述分析报告并不是追求形式上符合政府的需要,而是真正的从项目出发,扎扎实实的去做,为项目的下一步推动产生实质的推动.后来项目的进展也印证了上述工作的实效性,上述工作中我们自己的态度与出发点决定了一切. 购物中心的确定: 我们研究了物流中心?建材中心?住宅?酒店?办公?综合体等多种功能定位设想后,综合比较 物流中心--- 办公--- 酒店--- 住宅--- 商业---(展开:人流,交通,居住人口,商业空白,核心及展示优势) 基于市场分析最后确定龙德广场一期定位于购物中心,二期定位于酒店管理式小户型公寓.二期产品国内相对比较成熟,购物中心在中国还属较新型的商业模式,我们将购物中心的研究设定为工

中俄能源现状比较和合作前景

1 中俄能源发展现状 1.1 能源资源 俄罗斯石油资源丰富,石油探明储量位居世界第七,占世界石油探明总储量的6.1%,储采比为21.3,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5。中国石油探明储量位居世界12,占世界探明总储量的1.4%,储采比为13.4,远低 中俄能源现状比较 和合作前景 高世宪 (能源研究所,北京 100038)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俄能源发展现状,中俄同为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俄罗斯能源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天然气、石油、电力出口规模不断加大;而中国人均能源资源不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加。中俄能源合作潜力大,加快机制建设,为能源合作提供有效保障,推进中俄能源合作发展。 关键词:能源合作;现状;前景 中图分类号: TK0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355(2006)04-0031-05 收稿日期:2006-03-22 作者简介:高世宪(1964-),男,江西吉安人,研究员,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能源经济研究。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energy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Russia. They arebig energy consumers and producers in the world. Energy resources in Russia is rich and the potential ofdevelopment is big. The export of natural gas, oil and electricity is becoming bigger and bigger. China抯energy reserve per capital is low. Energy demand will increase with the economic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The cooperation potential in energy filed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is big. It is necessary to enhance energycooperation between countries through establishing mechanisms. Key words: energy cooperation; current status; prospects 于世界平均水平。 俄罗斯天然气资源尤其丰富,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天然气探明总储量的26.7%,储采比为81.5,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6.7。中国天然气探明储量位居世界17,占世界探明总储量的1.2%,储采比为54.7,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中俄同为世界煤炭资源丰富国家,煤炭探明储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二、第三,在世界煤炭探明总储量分别占17.3%和12.6%。俄罗斯储采比大于500,中国为59,而世界平均水平为59。 1.2 能源生产 2004年俄罗斯原油产量4.587亿t,为世界第二大原油生产 Research and Approach 研究与探讨

中俄经贸合作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d17919573.html, 中俄经贸合作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作者:王倩倩 来源:《对外经贸》2017年第09期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俄罗斯经济“向东看”的发展趋势,近年来中俄经贸合作日益密切,双边经贸发展取得了良好成绩,但仍然存在商品贸易规模小且结构单一、贸易服务体系不健全、直接投资规模小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受两国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俄罗斯宏观政治经济环境不稳定、双边贸易秩序混乱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以及中俄自由贸易区建设、积极完善贸易和投资制度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俄经贸合作;战略对接;自贸区建设 [中图分类号]F752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9-0010-03 一、中俄经贸合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商品贸易规模小且结构单一 中俄两国经贸往来历史悠久,特别是近几年两国贸易额一直保持不断增长趋势,但是与中日和中美等国的贸易规模相比,中俄双边贸易规模还是比较小的,特别是相对于中国这个领土面积世界第三、人口世界第一的大国而言,中俄双边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例仍然较小,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2011—2015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例只有2%左右,而中日、中美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例分别在5%、10%以上,中俄贸易规模与中日和中美等双边贸易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另一方面,从中俄贸易商品结构来看,双边进出口商品的结构仍然比较单一。随着中俄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俄罗斯东部的自然资源储量丰富,所以我国自俄罗斯进口的商品以原油、煤炭、铁矿石等为主,这是俄罗斯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我国对俄出口的商品则以服装、鞋帽、农产品和纺织品为主,这些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低,且不利于形成规模优势,近年来科技密集型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虽然有所增长,但所占比例仍然较低。 (二)贸易服务体系不健全

中俄能源合作现状及发展研究

摘要 能源(课题具体指石油和天然气)是现代工业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关系到各国的安全问题,影响全球政治、军事、外交等多方面国际关系。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俄罗斯国土横跨亚欧大陆,油气资源非常丰富,所以俄罗斯一直在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能源优势,通过实行以本国经济利益为核心的能源外交来提高俄罗斯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中俄能源合作已经将近有二十年了,在这期间中俄能源合作不断向前发展,取得了很多合作成果。中国与俄罗斯地理上山水相连,两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睦邻友好,是开展能源合作的坚实基础,但现实是由于两国国内以及国际上的一些因素的影响,到目前为止中俄能源合作一波三折。就目前国际能源形势来看,中俄开展能源合作对两国政治经济等都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分析研究后,对中俄两国当前的能源合作现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紧密联系世界能源状况,从影响中俄两国能源合作的驱动因素和制约因素入手分析,提出几方面建议,包括中国政府的鼓励支持、创新能源合作模式、提高两国政治互信度等。由此得出结论表明:未来两国能源贸易发展前景广阔,双方应通过加深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来推动能源合作。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能源合作 I

Abstract Energy (project specifically refers to oil and natural gas) is the lifeline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ustrial society, is related to the country's security problem, affecting global political, military, diplomatic and other variou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energy demand is growing; China's energy security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rious. Russian territory across the Eurasian continent, oil and gas resources are very rich, so Russia has been in the use of the unique advantage of the sources of energy,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to its economic interests as the core of energy diplomacy to improve Russia'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and international status. Sino Russian energy cooperation has been nearly twenty years, during this period, the Sino Russian energy cooperation has continued to move forward, and achieved a lot of cooperation results. Chinese and Russian geography be linked mountains and rivers, the two countries in political, economic and other aspects of good neighborly friendship, it i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cooperation in energy. But the reality is that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factors, the Sino Russian energy cooperation twists and turns. On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energy situation, China and Russia to carry out energy cooperation, such a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have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strategic significance. After consulting a lot of documen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ergy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and linked to the world energy situation, from the impact of Sino Russian energy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driving factors and constraints analysis, put forward several proposals, including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encourage support, improve the degree of political mutual trust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e conclusion shows that the future of energy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s broad, and the two sides should promote energy cooperation through deepening the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 Key words: China; Russia; energy cooperation II

中俄油气合作取得重大进展 天然气东线管道供气量确定

中俄油气合作取得重大进展天然气东线管道供气量确定新华网北京2月26日电(记者周雯、安蓓、朱诸)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主席会晤日前取得重要成果,中俄双方就扩大原油贸易达成重要共识,双方同时确认通过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每年对华供气380亿立方米,并就东线液化天然气项目和西线供气合作继续研究论证。 这意味着中俄原油合作继中俄原油管道2011年投入商业运营后,将再度扩大。而谈判十余年未果的中俄天然气管线也有望在东线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李福川说,与中国油气战略合作符合俄罗斯能源安全利益。俄罗斯有着极为丰富的能源资源,而中国具备最富有成长性的市场,两国能源领域的战略合作应是必然选择。 目前,中石油每年通过中俄原油管道从俄罗斯进口1500万吨原油。近日有消息称,俄罗斯石油公司正寻求从中国获得贷款,作为交换,俄罗斯将把对中国原油供应量提高一倍。 俄罗斯石油公司是俄罗斯的国家石油公司。2012年11月,俄罗斯石油公司购买了BP所持有的秋明BP公司50%股份。交易完成后,俄罗斯石油公司将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产量最高的石油公司之一。业内人士称,收购秋明BP公司对资金的需求,推动了中俄原油贸易的扩大。

中国目前正以俄罗斯为主要供应方打造东北方向的能源进口战略要道。中俄原油管道前后谈判14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国际油价大幅下跌,俄罗斯对资金需求强烈,直接推动了2009年中俄“贷款换石油”协议的达成,中俄原油管道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进口谈判已于2011年签署政府间合作谅解备忘录议定书,但企业间的具体协议之间尚未能签署。 分析人士指出,全球“页岩气革命”的发生,将为中俄天然气谈判取得进展提供契机。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所所长冯玉军说,美国“页岩气革命”发生后,北美天然气产量不断提高,进而向国际市场释放更多天然气产能。随着更多液化天然气涌入欧洲市场,以及主权债务危机影响下欧洲能源需求的下降,欧洲用户对管道天然气的需求在降低。俄罗斯管道天然气对欧洲市场的出口量近年持续下降,欧洲用户也向俄方提出更多议价要求。俄罗斯正在把市场目光转向天然气价格更高的亚洲市场。 “在美国实现了页岩气技术革命并快速向欧洲国家推广这一技术的时候,中俄天然气合作的现实动力和可能性明显加大”。李福川说。 目前中俄天然气管道建设有西线和东线两种方案。西线方案将考虑利用西西伯利亚的资源,终点到中国西北新疆地区;东线则涉及东西伯利亚、远东与萨哈林大陆架的天然气田,以中国东北地区为终点。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容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容 刑事司法学院司法1103 班颜璐学号1105060358 中俄关系发展就其具体领域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政治安全中的互信合作;边界问题;国际事务中的合作;经贸合作;军事技术合作;人文交流与合作。 十余年间,中俄两国在这几个领域的合作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 一、中俄关系的基石:政治安全中的互信合作 政治安全的互信合作是两国主权国家建立良好的国家关系的基石。对中俄两国而言,面临最大的安全互信问题在于互相尊重对方的主权与领土完整和公正、合理、冷静地解决双方的领土争端。 中俄两国都面临着解决主权完整的隐患问题,即中国的台湾问题和俄罗斯的车臣问题。中俄两国在对这两个问题的立场是十分明确的。 在奠定中俄关系基础的《关于中俄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中,俄罗斯承诺“俄罗斯联邦的出发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罗斯不同台湾建立官方关系和进行官方往来。”由于当时车臣危机还没有爆发,车臣问题并没有出现。因此在这个文件中未提及车臣问题。但文件明确表示中俄两国“将按照联合国宪章,本着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原则,及其他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发展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关系。”这表面中俄都承诺把互信尊重领土与主权完整当做发展两国关系的基石。 1996年,两国元首共同签署的《中俄联合声明》再次承诺,中华人们共和国支持俄罗斯联邦为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和行动,并认为车臣问题是俄罗斯的内部事务。该声明中,俄罗斯除再次对台湾问题做出承诺外,还在西藏问题上表示了对中国的支持。 2001年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中明确规定,“中方支持俄方在维护俄罗斯联邦的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问题上的政策。俄方支持中方在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问题上的政策。” 此后每年的两国总理互访时签署的《定期会晤联合公报》等文件中,双方强调将继续坚定支持对方为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安全、领土完整所作的努力,反对干涉别国内政的做法。 2009年是中俄建交60周年,胡锦涛在题为《共创中俄关系美好未来》的讲话中表示,自1994年后,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成为成熟、稳定、健康的国家关系,两国政治互信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综上所述,从中俄的官方立场来看,在事关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政治安全问题上,双方已经达成一致,形成了高度的信任与默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