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模板

课程设计模板
课程设计模板

__________ 大学课程设计

年月日

___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

题目

专业姓名学号

主要内容:

选取一种方法设计音乐彩灯控制器,要求该音乐彩灯控制器电路由三路不同控制方法的彩灯所组成,采用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作课题实验。

基本要求:

(1)第一路为音乐节奏控制彩灯,按音乐节拍变换彩灯花样。

(2)第二路按音量的强弱(信号幅度大小)控制彩灯。强音时,灯的亮度加大,且灯被点亮的数目增多。

(3)第三路按音量高低(信号频率高低)控制彩灯。低音时,某一部分灯点亮;高音时,另一部分灯电亮。

参考资料: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刘润华,刘立山.模拟电子技术[J].山东:石油大学出版社,2003.

[3]苏成富.彩灯控制器[J].北京:电机电器技术,2000,(01).

[4]祝富林.音乐彩灯电路CS9482[J].北京:电子世界,1995,(12).

[5]彭介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完成期限2014.6.30至2014.7.6

指导教师

专业负责人

年月日

目录

1设计要求 (1)

2方案设计 (1)

2.1设计思路 (1)

2.2总体方案方框图 (1)

2.3基本原理 (2)

3总体方案的选择和设计 (2)

3.1简单声控音乐彩灯控制器 (2)

3.2音乐彩灯控制器 (3)

4单元电路的设计 (3)

4.1整流电路的设计 (3)

4.2滤波电路的设计 (4)

4.3高通滤波器 (5)

4.4低通滤波器 (5)

4.5元件参数的计算及选择 (6)

5总电路图 (7)

6总结 (7)

参考文献 (8)

附录 (9)

1设计要求

选取一种方法设计音乐彩灯控制器,要求该音乐彩灯控制器电路由三路不同控制方法的彩灯所组成,采用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作课题实验。

(1)第一路为音乐节奏控制彩灯,按音乐节拍变换彩灯花样。

(2)第二路按音量的强弱(信号幅度大小)控制彩灯。强音时,灯的亮度加大,且灯被点亮的数目增多。

(3)第三路按音量高低(信号频率高低)控制彩灯。低音时,某一部分灯点亮;高音时,另一部分灯点亮。

2方案设计

2.1设计思路

根据课题要求,可将控制器分为三部分来实现。

(1)由于音乐的节奏是具有一定时间间隔的节拍脉冲信号。因此,可采用记数、译码驱动电路构成节拍脉冲信号发生器,使相应的彩灯按节奏点亮和熄灭。

(2)将声音信号变成电信号,经过放大、整流滤波,来点亮彩灯,以实现声音信号强弱的控制。

(3)采用高、低通有源滤波电路来实现高、低音对彩灯的控制。

2.2总体方案方框图

图1 基本原理框图

2.3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1、采用运算放大器或555定时器构成多谐振荡器,产生矩形波信号作为计数器的时钟脉冲,计数器输出经译码器可得多路译码输出信号,再经过驱动器使相应的彩灯点亮。

2、采用动圈式话筒或者扬声器,将声响信号变成电信号输出,并经过放大器将其放大。由于音频信号的频率高于发光元件的响应频率,为使发光元件有适当的显示时间,可加入延时电路,减少发光元件闪烁现象。

3总体方案的选择和设计

3.1简单声控音乐彩灯控制器

图2低成本声控音乐彩灯

简单声控音乐彩灯控制器的电路如图2所示,R1、R2、D和C组成电阻降压半波整波电路,输出约3V的直流电供SCR的控制回路用。压电陶瓷片HTD担任声-电换能器,平时调W使BG集电极输出低电平,SCR关断,彩灯不亮。当HTD接收到声波信号后,BG集电极电平升高,SCR即开通,所以彩灯能随室内收音机播出的节目的音乐节奏而闪烁发光。W可用来调节声控灵敏度,W由大调小时,声控灵敏度愈高,但W过小时,电灯常亮,这时就失去声控作用,使

用调试时,将W由大逐渐调小至某一阻值时,电灯即点亮,再将W退回少许(即稍微调大),电灯就熄灭,这时声控灵敏度最高,离HTD二三米远处普通谈话声就能使彩灯闪烁。如嫌灵敏度太高,只要将W调大些即可,电灯长亮不熄,表示BG的放大倍数β值过小,应更换β大些的三极管。电阻均为1/8W碳膜电阻。

3.2音乐彩灯控制器

如附录所示为实用音乐彩灯控制电路。该控制器由声电转换和放大电路、时钟脉冲发生器、计数电路和控制电路等组成。拾音话筒MIC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经BG1~BG3放大后加至四路模拟开关CD4066(IC3)。时钟脉冲发生器由IC1(555)和W1、R1、R2、D1、C1等组成,该电路产生信号的周期为T=0.693(R w1+R1+R2)C1,图示参数对应的周期T在0.5~5秒范围内变化。其中555③脚输出加至IC2作为CP脉冲。IC2采用CMOS型十进制计数器/脉冲分配器CD4017,在时钟CP作用下,Q0(③脚)、Q1(②脚)、Q2(④脚)、Q3(⑦脚)、Q4(⑩脚)相继出现高电平脉冲,且Q4加至复位端R(⑩脚),使电路成为一环行计数器。Q0~Q3的输出依次将CD4066四路模拟开关接通,使乐曲信号依次加至BG5、BG6、BG7、BG8,并依次导通,相应SCR1~SCR4被依次触发导通,彩灯因插座依次有电而被依次点亮,随着悠扬的音乐,彩灯闪烁生辉,从而实现了控制四路彩灯伴随乐曲而发光。

4单元电路的设计

4.1整流电路的设计

全波桥式整流电路如图3所示,图中4个二极管接成电桥的形式,故有桥式整流之称。

该电路工作原理:设变压器次级电压U2=U2msinwt=U2sinwt,其中U2m为其幅值,U2为有效值。在电压U

2

的正半周期时,二极管D1、D3因受正向偏压而导通,D2、D4因承受反向电压而截止;在电压U2的负半周期时,二极管因受D2、D4正向偏压而导通,D1、D3因承受反向电压而截止。U2和U L的波形如下图所示,显然,输入电压是双极性,而输出电压是单极性,且是全波波形,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幅值基本相等

由理论分析可得,输出全波单向脉冲电压的平均值即直流分量为:

U L0=2U2m/π=

π2

2U

2

≈0.9U2 (1)其纹波系数g为

γ= U Lγ/U L0 (2)

图3 全波桥式整流电路

式中,U L γ为谐波(只有偶次谐波)电压总有效值,其值应为

U L γ 2

L0222L42L2U U U U -=++= (3)

由式(1)、(2)和(3)通过计算可得g ≈0.48。由结果可见,全波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纹波比半波整流电路小得多,但仍然较大,故需用滤波电路来滤除纹波电压。

全波整流电路中的二极管安全工作条件为:

1、二极管的最大整流电流必须大于实际流过二极管平均电。由于4个二极管是两两轮流导通的,因此有

I F >I D0=0.5U L0/R L =0.45U 2/R L

2、二极管的最大反向工作电压UR 必须大于二极管实际所承受的最大反向峰值电压URM ,即

U R >U RM =2U 2

4.2 滤波电路的设计

经整流后的直流输出电压脉动性很大,不能直接使用。为了减少其交流成分,通常在整流电路后接有滤波电路。滤波电路的主要任务是将整流后的单向脉动直流电压中的纹波滤除掉,使其变成平滑的直流电。在小功率电路中常采用电容滤波电路,将滤波电容C 直接并联在负载RL 两端,就可组成电容滤波电路。由于电容的储能作用,使得输出直流电压波形比较平滑,脉动成分降低,输出直流电压的平均值增大。采用电容滤波电路可以得到脉动性很小的直流电压,但输出电压受负载变动的影响较大,其主要用于要求负载电流较小,

负载基本不变的场合。

R l

T

当R L=∞时,V L= 2 V2;当R L C的值适当,且整流电路的内阻较小时,V L=(1.1~1.2)V2。滤波电容的选择与负载R L的大小有关,确切地说是由放电回路的时间常数τ来确定的。电容放电的时间常数τ(τ=R L C)越大,放电过程越慢,输出电压中脉动(纹波)成分越少;V L的平均值越大,滤波效果越好。一般取τ≥(3~5)T/2(T为电源交流电压的周期)。R L 为整流滤波电路的负载电阻,它为电容C提供放电通路,放电时间常数RC应满足:RC>(3~5)T2。其中:T=20ms 是50 Hz 交流电压的周期。由此确定滤波电容的容量。滤波电容一般采用电解电容,使用时注意极性不能接反,电容器的耐压应大于它实际工作时所承受的最大电压。通常电容器的耐压取(1.5~2)V2。

4.3高通滤波器

由分析知道截止频率为50Hz,于是就有

50

l f==Hz

选取R7=R8=4kΩ,C1=C2=0.8μF。

此高通滤波器的增益9

10

1

vf

R

A

R

=+,由前分析知,故选取R10=4kΩ,R9=4kΩ如图4所示为有源低通滤波电路。该电路的截止频率f c=100Hz。电路中,R1与R2之比和C1与C2之比可以是各种值。该电路采用R1=R2和C1=2C2。采用C1=C2和R1=2R2也可以。

图4 高通滤波器电路图

4.4低通滤波器

如图5所示为有源低通滤波电路。该电路的截止频率f c=10kHz。电路中,R1与R2之比和C1与C2之比可以是各种值。该电路采用R1=R2和C1=2C2。采用C1=C2 V i

2

V i

和R 1=2R 2也可以。

图5 低通滤波器电路图

4.5元件参数的计算及选择

由于:V U U RM 1712222=?=>,A I 8.0max 0=。

IN4001的反向击穿电压V U RM 50≥,额定工作电流max 01I A I D >=,故整流二极管选用IN4001。

根据 300103,5,12,9--?==?==v p p I S mV U V U V U 和公式

C

I C

T I

I v o U U U U S ==??=

(C 为常数)

可求得:

V S U U U U v

I p op I 2.210

3912

005.03

0=???=

?=

?-- 滤波电容:

F F U T I U t

I C I

I

c μ3636003636.02

.2215018.02

max 0==?

?=

??=?=

电容的耐压要大于V U 1712222=?=,故滤波电容C 取容量为F μ4700,耐压为V 25的电解电容。

4.5.1SCR 及其它元件的选择

SCR 可用国产3CTS1型(1A 、400V )双向晶闸管,其它进口额定通态电流IT≥1A 、断态重复峰值电压UDRM ≥400V 的双向晶闸管也可使用,但应注意管脚引线的正确接法,以免错接后通电损坏器件。T 用晶体管收音机里常用的小型推

挽输出变压器来代替,要求初级与次级间绝缘性要良好,这一点应特别引起重视,以免使用中发生人体触电危险!R w选用470Ω~5.1kΩ的普通电位器。插头采用的是220V交流电路常用的普通二极插头。选用市售节日闪光彩灯链(灯泡套有塑料花,每串约20只灯泡,工作电压为交流220V)一至数串并联构成,但总瓦数(各并联彩灯链瓦数之和)不得超过180W;使用前,还应将每串彩灯链的第一个带有双金属片的灯泡换成普通备用灯泡,不再让其控制彩灯链自动闪亮即可。彩灯链灯泡数目多、体积小,可以将它缠绕在各种图案、家具等的四周,也可将它置于花丛中,形式不拘一格,布置起来灵活方便。

5总电路图

把上述各部分电路连接起来便构成了完整的音乐彩灯控制电路。其总电路图如附录所示。

6总结

本次课程设计要求设计一种音乐彩灯控制器。应用所学的知识及在图书馆搜集的资料,对题目所要求的电路进行了设计。

1、设计了两种音乐彩灯控制器进行对比,方案一是成本相对低廉的简单控制器,此控制器虽能满足题目中某些要求,但为了更好的完成本次设计,故采用了方案二。

2、在方案二的设计中,用到了放大器、整流电路、高通滤波电路、低通滤波电路等基本电路。

3、根据任务要求对相关参数进行了计算,并对相关元件进行了选择。

4、为了做好这次的课程设计,要充分理解电路的任务目的,先建立一个大致的电路工作过程概念。然后再进行细节的分析,理论的验证,最终得出一套最优的方案。

参考文献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 刘润华,刘立山.模拟电子技术[J].山东:石油大学出版社,2003.

[3] 苏成富.彩灯控制器[J].北京:电机电器技术,2000,(01).

[4]祝富林.音乐彩灯电路CS9482[J].北京:电子世界,1995,(12).

[5]唐金松.简明机械零件设计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10月.

[6]彭介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附录

图6音乐彩灯控制器电路

_________大学课程设计成绩评价表

指导教师:年月日

课程设计模板新

安徽省巢湖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 课题名称: 专业班级:10网络工程 同组姓名:李靖波、杨柳、朱艳萍、何学露、刘钊同组学号:09012021、、、09012011、09012034 联系方式: 指导教师: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 ................................................................................................................................................. 1 二、课程设计内容 ................................................................................................................................................. 1 2.1、需求分析 ................................................................................................................................................ 1 2.2、同组人员的任务分配 ............................................................................................................................ 2 三、设计思路与步骤 ............................................................................................................................................. 2 四、程序设计 ......................................................................................................................................................... 2 五、设计结果 ......................................................................................................................................................... 5 六、设计分析与总结 ......................................................................................................................................... 11附录:参考文献 ................................................................................................................................................. 13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直流稳压电源设计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电信092 学号 200916022230 学生姓名夏惜 指导教师王瑞 设计时间2010-2011学年上学期 教师评分 2010年月日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目录 1.概述 (2)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2)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2) 2.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的内容 (4) 2.1变压电路设计 (4) 2.2整流电路设计 (4) 2.3滤波电路设计 (8) 2.4稳压电路设计 (9) 2.5总电路设计 (10) 3.总结 (12) 3.1所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12 3.3体会收获及建议 (12) 3.4参考资料(书、论文、网络资料) (13) 4.教师评语 (13) 5.成绩 (13)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1.概述 电源是各种电子、电器设备工作的动力,是自动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直流稳压电源是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电源。直流稳压电源是常用的电子设备,它能保证在电网电压波动或负载发生变化时,输出稳定的电压。一个低纹波、高精度的稳压源在仪器仪表、工业控制及测量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直流稳压电源通常由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控制电路所组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性能稳定可等优点,电压从零起连续可调,可串联或关联使用,直流输出纹波小,稳定度高,稳压稳流自动转换、限流式过短路保护和自动恢复功能,是大专院校、工业企业、科研单位及电子维修人员理想的直流稳压电源。适用于电子仪器设备、电器维修、实验室、电解电镀、测试、测量设备、工厂电器设备配套使用。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需要有稳压的电压供给,才能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家用电器中的电视机、音响、电脑尤其是这样。电网电压时高时低,电子设备本身耗供电造成不稳定因家。解决这个不稳定因素的办法是在电子设备的前端进行稳压。 直流稳压电源广泛应用于国防、科研、大专院校、实验室、工矿企业、电解、电镀、充电设备等的直流供电。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1)、学习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法; (2)、研究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案; (3)、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稳压系数和内阻测试方法。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1.2.1 设计原理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作者: ————————————————————————————————日期: ?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软件学院软件+电商专业09级(2)班 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 二、课程设计(论文)工作自2011年6月 20 日起至2011年 6月 24日止。 三、课程设计(论文) 地点: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5#301) 四、课程设计(论文)内容要求: 1.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的综合训练,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整机 概念。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最终目标是想通过课程设计的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 1)基本要求? (1)课程设计前必须根据课程设计题目认真查阅资料; (2)实验前准备好实验程序及调试时所需的输入数据; (3)实验独立认真完成; (4)对实验结果认真记录,并进行总结和讨论。 2)课程设计论文编写要求 (1)按照书稿的规格撰写打印课设论文 (2)论文包括目录、绪论、正文、小结、参考文献、附录等 (3)正文中要有问题描述、实验原理、设计思路、实验步骤、调试过程与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总结和讨论等 (4)课设论文装订按学校的统一要求完成 3)课设考核 从以下几方面来考查:

(1)出勤情况和课设态度; (2)设计思路; (3)代码实现; (4)动手调试能力; (5)论文的层次性、条理性、格式的规范性。 4)参考文献 [1]王爱英.计算机组成与结构[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 王爱英.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习题详解与实验指导[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5)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内容天数地点 构思及收集资料1图书馆 实验与调试 3 实验室 撰写论文 1 图书馆 6)任务及具体要求 设计实现一个简单的模型机,该模型机包含若干条简单的计算机指令,其中至少包括输入、输出指令,存储器读写指令,寄存器访问指令,运算指令,程序控制指令。学生须根据要求自行设计出这些机器指令对应的微指令代码,并将其存放于控制存储器,并利用机器指令设计一段简单机器指令程序。将实验设备通过串口连接计算机,通过联机软件将机器指令程序和编写的微指令程序存入主存中,并运行此段程序,通过联机软件显示和观察该段程序的运行,验证编写的指令和微指令的执行情况是否符 合设计要求,并对程序运行结果的正、误分析其原因。 学生签名: 亲笔签名 2011年6月20 日 课程设计(论文)评审意见 (1)设计思路:优( )、良()、中( )、一般()、差( ); (2)代码实现:优()、良()、中()、一般()、差();

课程设计模板

矿床地下开采课程设计学院: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专业:采矿工程 指导老师:郭忠林 学号:200810104183 姓名:杨忠茹 日期:20100914

目录 1 开采技术条件 (3) 2 采矿方法的选择 (3) 2.1开采技术条件..................................................................................................... 2.2采矿方法选择..................................................................................................... 2.2连续回采的阶段自然崩落法.................................................................. 3 矿块的结构参数 (3) 4 绘制三面视图 (4) 5 开拓采准 (4) 6 采场切割 (4) 7 回采工艺 (5) 8 顶板管理。 (6) 9 经济技术指标计算 (6) 9.1采切费用计算: (6) 9.2 采准系数的计算 (7) 9.3采切比的计算 (8) 9.4 采切工程量及施工进度计划表9-3 (8) 9.5落矿参数 (9) 9.6 劳动组织形式和作业循环图表 (9) 9.7矿房回采时间 (11) 9.8 矿房回采进度计划 (11) 9.9 回采工作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计算 (12) 参考文献 (15)

1 开采技术条件 某铁矿,平均品位42%,矿体不稳固,围岩中等稳固,f=8~10,水平厚度56米,倾角75°,矿石体重3.5t/m3,地表允许崩落。 2采矿方法选择 2.1 开采技术条件 矿石不稳固,矿体厚度大,倾角较大 2.2采矿方法选择 连续回采的阶段自然崩落法 2.3连续回采的阶段自然崩落法 为了增大同时回采的采场数目,可将阶段划分为较大的分区,按分区进行回采。在分区的一端眼宽度反向掘进切割巷道,再沿长度方向拉底,拉底到一定面积后矿石便开始自然崩落,随着拉底不断向前扩展矿石自然崩落范围也随之向前推进。 3 矿块的结构参数 根据矿体的倾角75和矿体厚度56m,垂直走向布置。根据矿体厚度不同矿块布置方式有两种,矿体厚度小于或等于30m时,矿块沿走向布置矿块长度为30m--45时,矿块宽度等于矿体厚度。第二种是矿体厚度大于40时,矿体垂直走向布置,矿体长度及宽度都取30——50,当矿体倾角较缓时取40——50m,矿体倾角较陡时取60——70m,一般为50——60m,在矿体稳固性较差时,应更大

大三课程设计模板

编号: 审定成绩: 重庆邮电大学 物联网工程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行走过程中的加速度测试节点设计 学院名称:自动化学院 学生姓名:张三 专业:物联网工程 班级:0000 学号:0000 指导教师:李四 填表时间:2015 年11 月 重庆邮电大学教务处制

一、题目:行走过程中的加速度测试节点设计 二、设计任务: 运用所学传感器技术、计算机网络和物联网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设计基于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测试节点,获取行走过程中的手臂或小腿加速度,完成数字量输入或模拟量输入的硬件设计和低功耗无线通信协议软件设计等工作。具体任务如下: 三、设计要求: 1.画出加速度测试节点的结构图。 2.选择低功耗无线通信芯片和三轴加速度传感器,设计硬件电路。 3.开发完成zigbee协议,完成与上位机的通信。 4.画出程序流程图并编写调试代码。 四、参考资料: 1. 李朝青.《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简明修订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8年. 2. 胡向东.《传感技术》.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 3. 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4.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

摘要 一级标题使用三号宋体、二级标题使用四号宋体,正文使用小四宋体。正文用小四字体,中文为宋体,英文为Times New Roman,行距要求统一,推荐1.5倍行距。 关键词:小四字体,宋体,Times New Roman

目录 1 系统方案 (1) 1.1 传感器网络概述 (1) 1.2 系统结构 (1) 参考文献 (2)

课程设计书模板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课程代码: 题目: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 学院(直属系) : 年级/专业/班: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兰国冠 开题时间:2016 年 1 月 01日 完成时间: 2016 年 1 月 12 日

目录 摘要..................................................... 任务与分析.................................................. 一、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任务书 1.设计题目.................................................. 2.设计条件.................................................. 3.设计内容.................................................. 4. 成果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计算书 1.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 1.1 柱网尺寸 ........................................... 1.2 板厚度............................................... 1.3 次梁截面尺寸......................................... 1.4 主梁截面尺寸........................................ 2板的设计 2.1板荷载计算............................................ 2.2板计算简图............................................ 2.3板弯矩计算值.......................................... 2.4板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2.5 板裂缝宽度验算........................................ 2.6 板的挠度验算.......................................... 3.次梁设计 3.1次梁荷载计算........................................... 3.2次梁计算简图........................................... 3.3次梁内力计算........................................... 3.4次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3.5次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3.6 次梁裂缝宽度验算....................................... 3.7次梁挠度验算........................................... 4.主梁设计 4.1主梁荷载计算............................................ 4.2主梁计算简图............................................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地震勘探课程设计》 报告 院系 班级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4年3月12日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 (3) 二、课程设计的容 (3) 三、课程设计原理 (3) 四、工区数据 (4) 五、课程设计步骤 (5) 1、建立工区 (5) 2、资料加载 (8) 3、层位标定和层位追踪 (10) 4、断层解释 (13) 5、构造图绘制 (14) 六、心得体会 (15)

一、课程设计目的 地震勘探解释课程设计是我们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和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训练环节,通过上机实际操作,训练我们对地震资料进行常规构造解释的实际能力,最终使我们达到:学会利用地震解释软件来进行地震数据的加载,地震层位的标定,地震层位的追踪对比,在地震资料上分析和解释各种断层,以及地震构造图的编制方法。同时,还要学会综合地震地质资料对构造解释结果进行分析,进而对含油气有利地带进行评价和预测,最终编制成果报告。 二、课程设计的容 本次课程设计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表现,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通过对地震资料解释软件Discovery的使用,追踪解释层位数据;二、通过surfer软件学习成图。使学生对地震常用的解释软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能为毕业后从事地震勘探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地震解释课程设计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训练环节。通过实验主要训练学生对地震资料进行常规构造解释的实际能力,具体要使学生达到: 1.了解人机联作的基本知识; 2.初步学会地震解释软件的操作流程(工区建立、资料加载、合成记录制作、层位标定、层位追踪、断层解释、断点组合); 3. 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地震资料解释的基本功; 4.初步学会地震成果的地质分析; 5.初步学会编写地震资料解释文字报告;

课程设计模板

附件2:课程设计模板参考 《******》 (课程名称) 整体教学设计 (XXXX~XXXX学年第X学期) (第X学年第X学期) 课程名称: 所属系部: 制定人: 合作人: 制定时间:

××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定位 (尽可能用图形、表格表述) 1. 岗位分析: 本专业毕业生的(技术、管理)岗位分析:初次就业、二次晋升、未来发展。 指出本课程面向的主要岗位。画出其典型工作流程图。 写出该岗位的主要能力需求、知识需求和素质需求。 2. 课程分析:

标出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前导课、后续课)。 说明本课程与普通高校、中职(高职)、培训班相关课程的异同。 二、课程目标设计 总体目标: (这是课程的第一层目标,须与课程标准中相关表述一致,对于尚未制定课程标准的课程,由指定教师写出初稿,课程组教师集体研讨商定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能力目标:((学生)能根据××(标准、规范),运用××(知识),做××(事情)) 知识目标:(知道...;了解…;理解…;掌握…。) 素质目标:(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规范在本课中的具体表现) 其它目标:(有则写,无则不写) 三、课程内容设计:

四、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五、项目情境设计 每个项目的多个情境。即该项目的由来、约束条件和工作环境。 用情境引出项目任务。情境类型尽可能齐全,情境展示尽可能生动。 六、课程进程表

注1:“第×次”指的是该次课在整个课程中的排序,也就是在“单元设计”中的标号,不是在本周内的次序。 注2.:“师生活动”指的是师生“做什么(项目、任务中的)事情;学什么内容”。此项内容在这里只是个标题,具体化为“单元设计”后,就要详细展开为“怎样做?怎样学?”。 六、第一次课设计(面向全课,力争体验)。 最后一次课设计(面向全课,高水平总结)。 七、考核方案(考核方案先由指定教师写出,然后由课程组成员集体研讨商定) 八、教学材料(指教材或讲义、参考资料、所需仪器、设备、教学软件等) 九、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十、本课程常用术语中英文对照 附:课程整体设计体会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1.设计资料与结构布置1.1设计资料 1.1.1 跨径 标准跨径: 计算跨径: 主梁全长: 1.1.2 桥面净宽 净7m(行车道)+2×0.75(人行道)。 1.1.4设计荷载 公路-Ι级,人群荷载3.0kN/m2,结构重要性系数 01.0 r 。 1.1.5 桥面铺装 4cm厚沥青混凝土面层,其下为C25的混凝土垫层,设双向横坡,坡度为1.5%。两侧人行道外侧桥面铺装厚10cm(4cm厚沥青面层和6cm厚混凝土垫层)。 1.1.6 材料 混凝土:主梁C40,钢筋混凝土重度为25kN/m3; 沥青混凝土面层,重度为23kN/m3; C25混凝土垫层,重度为24kN/m3 1.1.7 主梁数及横隔梁数 主梁数:5;横隔梁数:5。 1.2结构布置 根据设计资料及装配式简支梁桥的构造要求,现拟定结构尺寸如下:主梁高1.3m,主梁间距为1.6m,梁肋宽为18cm,T形梁翼缘板与腹板交接处厚14cm,翼缘悬臂端厚8cm。设置五根横隔梁,横隔梁上缘16cm,下缘14cm。

图1-1 主梁横截面布置图 图1-2 横隔梁布置图

2.主梁恒载内力计算:2.1恒载集度计算: 主梁: 横隔梁: 对于边主梁: 对于中主梁: 桥面铺装层: 栏杆和人行道:52/52/ g=?= 4KN m 合计: 对于边主梁: 对于中主梁: 2.2、恒载内力计算 计算内梁与边梁的恒载内力。 2.2.1支点截面: x=0 M=0 边梁 内梁

2.2.2 l/4截面: x= l/4 边梁 内梁 2.2.3 跨中截面 x= l/2 Q=0 边梁 内梁 表2-1 主梁恒载内力 内力 剪力Q(kN)弯矩M(kN.m)截面位置x x=0 x=l/4 x=l/2

课程设计报告参考模板

课程设计报告参考模板 河海大学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专业、学号授课班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时间 课程设计任务书 Ⅰ、课程设计题目: Ⅱ、课程设计工作内容 一、课程设计目标1、培养综合运用知识和独立开展实践创新的能力; 2、…… 二、研究方法及手段应用 1、将任务分成若干模块,查阅相关论文资料,分模块调试和完成任务; 2、…… 三、课程设计预期效果 1、完成实验环境搭建; 2、…… 学生姓名:专业年级: 目录空一行。空一个中文字符行。“目录”,分页,居中,加黑宋体二号。前言………………………………………………………………………………………………1 第一章系统设计………………………………………………………………

…………………2 第一节课题目标及总体方案…………………………………………………………………..2 ……………… 目录正文,宋体小四号,倍行距。第二节…………………………….. ………………… 第二章实验结果及讨论 (5) ……………… 第三章结论 (10) ……………… 心得体会 (42) 河海大学本科课程设计报告 1、移动台 MS 二级标题“1、”,左对齐,加黑宋体小三号。移动台是公用GSM移动通信网中用户使用的设备,……………… NMCDPPSPCSSEMC OSSOMCMBTSSBTSBSCHLR/ MSC/VLRAUC BSSEIR NSSPSTNISDNPDN 图 GSM系统

组成 2、基站子系统 BSS 图编号及图名“图”,位于图下,居中。基站子系统BSS是GSM系统实现无线通信的关键组成部分。它通过无线接口直接与移动台通信,进行无线发送、无线接收及无线资源管理。另一方面,它通过与网络子系统NSS的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⑴、基站收发信台 BTS 三级标题“⑴、”,左对齐,加黑宋体四号。基站收发信台BTS属于基站子系统BSS的无线部分,………………。①收发信台组成四级标题“①”,左对齐,加黑宋体小四号。 BTS包含有若干个收发信息单元TRX,而一个TRX有八个时隙,………………。●收发信息单元 五级标题“●”,左对齐,加黑宋体小四号。收发信息单元是………………。●其它辅助单元 辅助单元包括………………。②收发信台作用 收发信台的主要作用有………………。 ⑵、基站控制器 BSC 基站控制器BSC是基站子系统BSS的控制部分,………………。 3、网络交换子系统 NSS - 4 - 河海大学本科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模板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基于手机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班级:??嵌入式?班 组长: 组员姓名:

说明 一、设计题目:基于手机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二、小组成员及任务分配情况 姓名学号任务分配 软件工程课程总体设计报告、???? 系统可行性分析文档、???? 系统需求分析文档、???? 系统详细设计文档、???? 系统测试文档、????

目录 1. 开发目的和意义 (3) 1.1 开发背景和意义 (3) 1.2 完成情况 (3) 2. 开发相关技术及方法 (2) 2.1 开发环境 (2) 2.2 相关技术及方法 (2) 3. 系统分析 (3) 3.1 可行性分析 (3) 3.2 需求分析 (3) 3.2.1 性能需求 (3) 3.2.2 功能分析 (3) 3.2.3 行为模型 (4) 4. 系统设计 (6) 4.1 总体设计 (6) 4.2 详细设计 (6) 4.2.1 用户登录控制模块的设计 (6) 4.2.2 网络管理模块的设计 (7) 4.2.3 温度控制模块的设计 (7) 4.3 数据库设计 (8) 4.3.1 概念结构设计 (8) 4.3.2 逻辑结构设计 (8) 4.3.3 数据表设计 (8) 5. 系统实现 (10) 5.1 用户注册界面 (10) 5.2 用户登录界面 (10) 5.3 手机端远程桌面控制实现界面 (10) 6. 系统测试 (11) 6.1 测试方法 (11) 6.2 测试用例及结果 (11) 6.3 测试记录和结果反馈 (11) 7.实践总结 (13) 7.1 小结 (13) 7.2 实践感想 (13) 附录1 系统可行性分析文档 (15) 附录2 系统需求分析文档 (20) 附录3 系统详细设计文档 (24)

中南大学混凝土课程设计实用模板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设计 一多层房屋的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梁,构建及截面尺寸如图二所示。先张法施工时在工地临时台座上进行,在梁的受拉、受压区均采用直径10mm 的热处理45Si2Cr 直线预应力钢筋,分别在梁的受拉、受压区采用锥形锚具一端同时超张拉钢筋,养护时预应力钢筋与张拉台座间温差为25℃,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放松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采用C40,非预应力钢筋采用HPB235钢筋。现已知该梁 为 一般不允许出现裂缝构件,承受均布恒载标准值为m KN g k 6.18=(含自重),均 布活载标准值m KN g k 12=,活载准永久值系数5.0=q ψ,按《混凝土结构设计 规范(GB50010-2002)》设计该梁。要求: (1)进行梁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估算纵向预应力钢筋,并根据构造要求估算非 预应力钢筋。 (2)计算总预应力损失。 (3)验算梁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确定梁的纵向预应力钢筋和非预应力钢筋。 (4)进行梁的斜截面承载力计算,确定梁的箍筋。 (5)验算梁的使用阶段正截面抗裂能力是否满足要求。 (6)验算梁的使用阶段斜截面抗裂能力是否满足要求。 (7)验算梁的使用阶段挠度是否满足要求。 (8)验算梁在施工阶段及抗裂能力是否满足要求。

设计计算 1、计算梁的正截面承载力,估算纵向预应力钢筋,并根据构造要求估算预非应力钢筋。 1)设计计算条件 m l 75.80= m l n 5.8= C40混凝土:2/40mm N f cu = 2/1.19mm N f c = 2/76.1mm N f t = 2/8.26mm N f ck = 2/39.2mm N f tk = mm N E c /1025.34?= 0.11=α 45Si2Cr 热处理预应力钢筋:2/1470mm N f ptk = 2/1040mm N f py = 25/100.2mm N E p ?= 2/400mm N f py =' HPB235非预应力钢筋:2/210mm N f y = 2/210mm N f yv = 2/210mm N f y =' 25/101.2mm N E s ?= 2) 内力计算 ① 跨中最大弯矩: m KN l q g M k k ?=??+??=+=4.37475.8)124.16.182.1(8 1 )4.12.1(8 1 22

课程设计报告模版

课程设计报告模版

《城市排水处理》 课程设计报告 系别:城市建设系 专业班级:给水排水0601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段泽琪 (课程设计时间: 6月15日—— 6月19日)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目录 1.课程设计目的 (1) 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1) 3.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3) 3.1污水处理工艺方案比较 (3) 3.2主要污水处理构筑物选型 (6) 3.3污水处理构筑物的主要设计参数 (7) 3.4污水处理辅助构筑物设计 (8) 3.5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设计 (8) 3.6 污水处理厂高程布置设计 (9) 3.7 设计计算………………………………………………………………………

10 4.总结……………………………………………………………………………页码 参考文献…………………………………………………………………………页码 (要求:目录题头用三号黑体字居中书写,隔行书写目录内容。目录中各级题序及标题用小四号黑体)

1. 课程设计目的 (1) 经过污水处理厂课程设计,巩固学习成果,加深对《水污染控制》课程内容的学习与理解,使学生学习使用规范、手册与文献资料,进一步掌握设计原则、方法等步骤,达到巩固、消化课程的主要内容; (2) 锻炼独立工作能力,对污水处理厂的主体构筑物、辅助设施、计量设备及污水厂总体规划、管道系统做到一般的技术设计深度,培养和提高计算能力、设计和绘图水平; (3) 在教师指导下,基本能独立完成一个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锻炼和提高学生分析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2.1 设计题目描述 (1) 设计题目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初步设计。 (2) 设计内容 根据任务书所给定的资料,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设计一个中小型污水处理厂。 ①确定污水处理方法和工艺流程; ②选择各种处理构筑物形式,并进行工艺设计计算(计算书中要附计算草图); ③估算各辅助构筑物的平面尺寸; ④进行污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软件测试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软件测试技术题目名称图书系统软件测试专业班级软件工程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褚伟 二○一六年五月二十四日

目录 1.测试需求分析 (3) 1.1系统概述 (4) 1.2测试需求 (4) 2. 测试概要 (5) 3.测试计划 (5) 3.1测试方案的选择 (5) 3.2测试方案: (7) 3.3测试项目 (7) 3.4测试准备 (7) 3.5 测试覆盖率要求 (7) 4.测试项目说明 (8) 4.1测试项目名称及测试内容 (8) 4.2测试用例 (9) 5.对软件功能的结论 (24) 5.1功能1(系统登录) (24) 5.2功能2(图书管理测试) (24) 5.3功能3(图书查询测试) (24) 5.4功能4(系统管理测试) (24) 5.5功能5(借书测试) (24) 5.6功能6(还书测试) (25) 6.测试评价与结论 (25) 6.1能力 (25) 6.2缺陷和限制 (25) 6.3建议 (25) 7.总结 (26) 8.参考资料 (27)

摘要(中英文)

1.测试需求分析 1.1系统概述 本图书管理系统是一款功能非常强大的图书管理软件,本系统在继承了以往系统版本优点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优化;在功能上,本系统不仅包含图书管理的常用功能(如书籍管理、期刊管理、物品管理、读者管理、借、还、预借、续借和统计分析等等功能),而且还增加了条码的生成和打印功能(不仅为使用者省去了购买价格昂贵的条码专用打印机的费用,而且条码产生更方便,与系统结合更紧密)。 考虑到很多单位和学校有现成的身份IC卡(校园卡、会员卡等),为了有效的利用这些已有资源,让使用者使用更方便,我们特在系统中加入了会员卡管理功能,这样,图书管理员不仅可以通过读者编号进行借阅操作,也可以通过已有的身份卡(配合刷卡机或者条码扫描抢使用)来完成操作;在系统的办卡管理中有新办卡、换卡和注销卡等功能,彻底解决丢卡后的安全隐患问题(向制卡公司定制卡时,一般会要求每张卡的ID号都不同,所以一旦换卡了,原来的会员卡就作废了,即使丢失卡被别人捡到也不能进行正常的借阅操作)。 本系统具有操作简单,易学易用的特点。在开发过程中,我们总结了多年使用电脑管理图书馆业务的经验,注意到工作人员在使用电脑时容易发生的人为错误,因而使系统具有较强的容错和排错功能,而且本系统自带了一些常用的资料库(如中图分类库,出版社库等,系统会自动根据图书的标准ISBN码检索出当前图书的出版社名称和出版地点等,从而实现图书的自动录入的功能),使得用户在录入图书资料时更轻松;系统也自带了通用数据导入功能,可以非常简单地把用户以前的已有资料或者通过采集器采集到的数据资料导入到本系统中,避免了大量的重复劳动。经过长时间的不断测试和完善,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保证。 本系统完全可以配合条码扫描枪使用,操作会更流畅,更简单。 技术简介:本系统采用Adaptive Server Anywhere数据库、C/S结构,完全支持多用户操作;可运行于 Windows9x/WindowsNT/2000/Xp/2003平台,有良好的兼容性、先进性与扩充性;可在线升级。 系统特点:操作简单、界面清晰、功能强大、运行稳定快速、系统资源占用少。 1.2测试需求 本次测试针对开发的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包括功能测试,界面测试,图书

c++课程设计模板

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___电话薄管理系统____ 班级:13- 学号:201 学生姓名:______ 设计地点(单位)_第二、三实验室________ 指导教师评语:__该生按照计划要求,在心电话薄管理系统中完成了“”模块,系统运行正常,达到了预期要求。_ 成绩:________________ 教师签名:_________田生伟_________ 完成日期:2014年07月2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电话薄管理系统 学生姓名 课程名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 计 专业班级13级软件工程 地点第二、三实验室起止时间2014.6.19-2014.7.2 设计内容及要求 利用c++语言的文件操作能力设计开发一个小型的管理信息系统,至少具有如下功能:电话薄的的查询:按人名、电话号码查询用户信息,具有增、删、改、排序等功能。具有文件存储、按人名随机查找高级功能。操作界面要符合用户的一般习惯,图形或文本界面都可以。 要求:明确课程设计的目的,能根据课程设计的要求,查阅相关文献,为完成设计准备必要的知识;提高学生用高级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重点提高用C++语言进行文件操作和绘图应用的编程技术水平;初步了解软件开发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提高撰写技术文档的能力。 设计参数 进度要求1.布置设计题目,讲解要求和说明2014.6.19-2014.7.2 2.确定设计任务,确定具体的功能,熟悉相关知识2014.6.20 3.按功能需求确定程序的主要模块201 4.6.22 4.编程实现程序的功能2014.6.22-2014.6.28 5.调试并完善程序2014. 6.29-2014.6.30 6.撰写课程设计报告2014. 7.1 7.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并答辩2014.7.1-2014.7.2 参 考 资 料 《C++程序设计语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 其 它 说明1.本表应在每次实施前一周由负责教师填写二份,院系审批后交院系办备案,一份由负责教师留用。2.若填写内容较多可另纸附后。 3.一题多名学生共用的,在设计内容、参数、要求等方面应有所区别。 教研室主任:指导教师:

课程设计模板

《生产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黑体,三号,居中,段前段后0,1.5倍行距) (课程基本信息:黑体,五号,左对齐,段前段后0,1.5倍行距) 课程名称:生产实习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分:2 学时:40 (其中:理论学时: 0 实践学时:40 ) 课程性质:必修 先修课程: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 版本:2016.0 一、课程简介(一级标题:黑体,五号,首行缩进2个汉字,段前段后0,1.5倍行距)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具体目标(二级标题:黑体,五号,首行缩进2个汉字,段前段后0,1.5倍行距) 1.(三级及以下标题:宋体,五号,首行缩进2个汉字,段前段后0,1.5倍行距)(正文:宋体,五号,首行缩进2个汉字,段前段后0,1.5倍行距) 2. …… 说明:1. 课程目标是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在本课程上的具体体现,将相应指标点结合本课程具体情况进行一对一描述; 2.除了本课程强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之外,也可适当增加本课程能够(弱)支撑的指标点对应的课程目标,尤其是强支撑指标点较少的课程应适当增加,并在表1的“达成度”栏备注“弱支撑”。弱支撑的课程目标在教学大纲第五部分“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方法”中可以不体现。 (二)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的关系 说明:需描述出本课程支撑所属专业“毕业要求”的指标点和达成度,参考表格如表1

所示。 表1 本课程对培养目标(或毕业要求)及其指标点的支撑(样表)(表头:黑体,五号,居中,段前段后0,1.5倍行距) (表体:宋体,五号,左对齐,段前段后0,单倍行距)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实习教学 (说明:实践类课程描述实践教学内容。) 1. 单元1: XXXXX (1)教学目标 (说明:描述该单元教学目标,明确该单元支撑的课程目标。) (2)教学内容及要求 (说明:描述该单元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2. 单元2: XXXXX (二)其他要求(可选) 四、教学安排与方法 (一)教学方法 (说明: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设计等提出的其他要求。) 表2 课程目标与教学环节

课程设计模板

__________ 大学课程设计 年月日

___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 题目 专业姓名学号 主要内容: 选取一种方法设计音乐彩灯控制器,要求该音乐彩灯控制器电路由三路不同控制方法的彩灯所组成,采用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作课题实验。 基本要求: (1)第一路为音乐节奏控制彩灯,按音乐节拍变换彩灯花样。 (2)第二路按音量的强弱(信号幅度大小)控制彩灯。强音时,灯的亮度加大,且灯被点亮的数目增多。 (3)第三路按音量高低(信号频率高低)控制彩灯。低音时,某一部分灯点亮;高音时,另一部分灯电亮。 参考资料: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刘润华,刘立山.模拟电子技术[J].山东:石油大学出版社,2003. [3]苏成富.彩灯控制器[J].北京:电机电器技术,2000,(01). [4]祝富林.音乐彩灯电路CS9482[J].北京:电子世界,1995,(12). [5]彭介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完成期限2014.6.30至2014.7.6 指导教师 专业负责人 年月日

目录 1设计要求 (1) 2方案设计 (1) 2.1设计思路 (1) 2.2总体方案方框图 (1) 2.3基本原理 (2) 3总体方案的选择和设计 (2) 3.1简单声控音乐彩灯控制器 (2) 3.2音乐彩灯控制器 (3) 4单元电路的设计 (3) 4.1整流电路的设计 (3) 4.2滤波电路的设计 (4) 4.3高通滤波器 (5) 4.4低通滤波器 (5) 4.5元件参数的计算及选择 (6) 5总电路图 (7) 6总结 (7) 参考文献 (8) 附录 (9)

课程设计模板参考V20

应用型院校 课程设计参考模板 V2.0 执笔: 审阅: 说明 本模版的前身曾在国内广为流传。根据近年来应用型院校(应用型本科、高职高专、开放大学、技师学院、中职中专等)课程设计的新经验,我们对这个模版进行了修改并依据大量实际案例,对重要的项目增写了详细的说明(加括号或用宋体斜体字表示)。大家可以参照这个新版本,根据本校经验,对该模版进行修改、补充并颁布本校自己的模版。 对本参考模版的意见和建议,请告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培训分院姒依萍老师。 2015年3月

《XXXXXXX》(课程名称)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XXXX~ XXXX学年第X学期) (课程名称应以准确的中文为主,英文或缩写放在后面括号中) 课程名称: 所属系部: 制定人: 合作人: 制定时间: ××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学分:学时: 授课时间:第×学期授课对象: 课程类型:(X X专业职业能力必修课(或选修课),或基本素质必修课(选修课),专业主干课,基础课、文化课等) 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 (这里所说的“先修”和“后续”课程指的是,与本课程在内容上密切相关的课程,不仅是时间上的先后) 二、课程定位 (一)学生所在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初次就业岗、二次晋升岗和未来发展岗。(写出具体的岗位名称,不是职称、不是领域)。 (二)写出本课程选择的背景实践岗位,画出其典型工作流程图,标示出这些工作所需的能力、知识和素质。(典型工作流程图有的以时间为准,有的以工作为准,都要画) (三)本课程与中职、高职(专科、本科)、普通高校、培训班同类课程的区别(尽可能详述具体内容)。 三、课程目标 总说明: 1.课程目标是“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实际能做到的事情”,如:能根据XX,做XX,而不是表达一个“愿望”,如:培养学生的XX能力。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题目: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计算机学院班级: 组长: 其他成员: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完成起止日期:1-16

目录 一、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现行系统调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新系统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可行性综合评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方案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6.项目进度计划(Software Project Schedule)..............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需求规格说明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用例模型(用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用例文档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用例实现(时序图+类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设计规格说明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测试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测试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测试覆盖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测试用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工作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本人在项目实现中的分工.................................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个人遇到的困难与获得的主要成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3、课程设计完成结果分析与个人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软件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个人完成的程序模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文档清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