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性质定理解析

第二讲: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性质定理解析
第二讲: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性质定理解析

第二讲: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性质定理

一、知识要点:

1复习、同高(或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对应底边的比,

(2)

(1)

D

C

B

A

D

C

B

A

如图(1):

ABD ADC

S

BD

S

DC =

如图(2):若A D ∥BC,则

ADC ABC

S AD

S

BC

=

2、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性质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所在的直线,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如图(1),若D E ∥BC ,则

AD AE DB EC =或AD AE AB AC =或DB CE

AB AC =

1

==特殊地:EC AE

DB AD ,

如图(2),若D E ∥BC ,则

AB AC AE AD =或AB AC EB DC =或EA DA

EB DC

=

E

D

E

(2)

(1)

C

B

A

D

C B

A

3、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性质定理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所在的直线,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的三边对应成比例。

如图(1)已知:△ABC 中,点D 、E 分别在AB 、AC 上,且DE ∥BC ,则

AD DE AE

AB BC AC

==

; 如图(2)已知:△ABC 中,点D 、E 分别在CA 、BA 的延长线上,且DE ∥BC ,则

AB BC AC

AE DE AD

==

.

小试牛刀: 选择题

1、在“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定理证明中,所用的思想方法是( )

A 、先证明特殊情况成立,再证得一般情况成立

B 、利用平行线性质

C 、利用三角形全等

D 、把线段的比转化为面积的比,再把面积比转化成线段的比 一、填空题

1、 如图,△ABC 中,DE ∥BC ,AD=4BD,则AE=_______EC

2、 已知:D 、E 分别是△ABC 的边AB 、AC 上的点,且DE ∥BC ,AE=6,AD=3,AB=5,则

AC=____________

3、 已知:△ABC 中,DE ∥BC ,DE 分别是边AB 、AC 上的点,若AD:AB=2:9,EC-AE=5

厘米,则AC=_______厘米。

4、 如图,已知:AC ∥BD ,AB 与CD 交于点O 。若AC:BD=2:3,AO=1.2,则AB=___________.

5、 如图,点D 、E 分别在△ABC 边AB 、AC 上,且DE ∥BC ,若AD:BD=3:4,BE 和CD

相交于点O ,则EO:OB=____________。

第1题

E D C

B

A

第4题

O

D

C

B

A

O

E

D

C

B

A

二、典型例题:

例1、 如图所示,D E ∥AB,EF ∥BC ,AF=5厘米,FB=3厘米,CD=2厘米。求BD 。

F E

D

C

B

A

例2、如图所示,E为平行四边形ABCD边CD延长线上的一点,连接BE交AC于点O。

求证:

注意:(1)在证明时,常把等积式转化成比例式证明;(2)当证明的比例式中线段在同一直线上时,常采取用相等的线段、相等的比、相等的等积式来代换相应的量;

(3)证明比例式常利用中间比来转化。

O F

E

D

C

B

A

例3、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E是AB的中点,F是BC的三等分点,EF与BD交于O 点,求BO:OD的值。

A D

E

O

B F C

例4、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E是AB的中点,F是BC的三等分点,G是AD上的四等分点,EF与BG交于O点,求BO:OG的值

A G D

E

O

B F C

尖峰时刻

例5、如图所示,A B⊥BD于点D,连接AD、BC,它们交于点E,EF⊥BD于点F。

求证:

111

+=

AB CD EF

F

E

D

C

B

A

试一试:上题中,如将条件“AB⊥BD,EF⊥BD,CD⊥BD”改为“AB∥EF∥CD”那么原结论是否成立呢?

三、课堂练习

1、如下左图,AM:MB=AN:NC=1:3,则MN:BC=________

N

M

C

B

A

O

D

C

B

A

2、如上右图,四边形ABCD 中,AC 、BD 相交于点O ,若AO DO

=

CO BO

,AO=8,CO=12,BC=15,则AD=______________。

3、 如图,四边形DECF 为菱形,AC=15,BC=10,则菱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_

F E D

C

B

A

F

E

D C

B A

4、如图,已知在△ABC 中,DE ∥BC ,EF ∥CD ,AF =3,FD =2,求AB 的长。

5、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AD=12,P 、Q 是对角线BD 上的三等分点,延长CQ 交AD 于点S ,延长SP 交BC 于点R ,求BR 的值? A S D

Q P

B R C

青岛版(五四)数学八年级上5.4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同步练习)

5.4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有() ①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②若a∥b,b∥c,则a∥c; ③同位角相等;④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A.0个B.1个C.2个D.3个 2.有下列四种说法: (1)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2)平面内,过一点能且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 3.下列图形中,由∠1=∠2能得到AB∥CD的是() A.B.C.D. 4.如图,∠C=110°,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B∥CD,则符合要求的其中一个条件可以是. (4题图)(5题图)(6题图)(7题图) 5.如图,AB∥CD,直线l分别与AB,CD相交,若∠1=50°,则∠2的度数为. 6.如图,l∥m,∠1=120°,∠A=55°,则∠ACB的大小是. 7.如图,直线a∥b,∠1=110°,∠2=55°,则∠3的度数为. 8.如图,直线AB∥CD,BC平分∠ABD,∠1=65°,求∠2的度数.

9.如图,AB∥CD,EF分别交AB、CD与M、N,∠EMB=50°,MG平分∠BMF,MG交CD于G,求∠MGC 的度数. 10.如图,AB∥CD,AE平分∠BAD,CD与AE相交于F,∠CFE=∠E.求证:AD∥BC.

参考答案 1.C 2.D 3.B 4. ∠BEC=70°5.50° 6.65° 7.55° 8.解:∵AB∥CD, ∴∠ABC=∠1=65°,∠ABD+∠BDC=180°, ∵BC平分∠ABD, ∴∠ABD=2∠ABC=130°, ∴∠BDC=180°﹣∠ABD=50°, ∴∠2=∠BDC=50°. 9.解:∵∠EMB=50°, ∴∠BMF=180°﹣50°=130°. ∵MG平分∠BMF, ∴∠BMG=∠BMF=65°. ∵AB∥CD, ∴∠MGC=∠BMG=65°. 10.证明:∵AE平分∠BAD, ∴∠1=∠2, ∵AB∥CD,∠CFE=∠E, ∴∠1=∠CFE=∠E, ∴∠2=∠E, ∴AD∥BC. 初中数学试卷 桑水出品

27.命题、证明及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提高)知识讲解

命题、证明及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提高)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了解定义、命题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 2.体会检验数学结论的常用方法:实验验证、举出反例、推理; 4.了解公理和定理的定义,并能正确的写出已知和求证,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5.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能简单应用这些结论. 【要点梳理】 要点一、定义与命题 1.定义:一般地,用来说明一个名词或者一个术语的意义的句子叫做定义. 要点诠释: (1)定义实际上就是一种规定. (2)定义的条件和结论互换后的命题仍是真命题. 2.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 真命题: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假命题:不正确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要点诠释: (1)命题的结构:命题通常由条件(或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一般地,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开始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后面是结论. (2)命题的真假:对于真命题来说,当条件成立时,结论一定成立;对于假命题来说,当条件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正确,即结论不成立. 要点二、证明的必要性 要判断一个命题是不是真命题,仅仅依靠经验、观察、实验和猜想是不够的,必须一步一步、有根有据地进行推理.推理的过程叫做证明. 要点三、公理与定理 1.公理: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并且被人们公认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要点诠释:欧几里得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等基本事实作为公理. 2.定理:通过推理得到证实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要点诠释: 证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要按已知、求证、证明的顺序和格式写出.其中“已知”是命题的条件,“求证”是命题的结论,而“证明”则是由条件(已知)出发,根据已给出的定义、公理、已经证明的定理,经过一步一步的推理,最后证实结论(求证)的过程. 要点四、平行公理及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要点诠释: (1)平行公理特别强调“经过直线外一点”,而非直线上的点,要区别于垂线的第一性质. (2)公理中“有”说明存在;“只有”说明唯一. (3)“平行公理的推论”也叫平行线的传递性. 2.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5.3.1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5.3.1平行线的性质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5.3 平行线的性质 5.3.1 平行线的性质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2.综合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进行简单的证明或计算.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猜想、实践、探究不难得到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在此基础上,结合前节的知识,进行简单的证明或计算. 2.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综合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进行简单的证明或计算.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进行简单的证明或计算.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利用同位角相等,或者内错角相等,或者同旁内角互补,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可将上述问题细化: 1.如图,直线a∥b,直线a,b被直线c所截. (1)请填表: (2)如果a与b不平行,∠1与∠2还有以上关系吗?

(3)通过(1)(2)的探究,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2.如图,直线a∥b,则∠3与∠2相等吗为什么∠3与∠4互补吗 思考1.你能根据以上探究,归纳出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定理吗? 2.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相应的判定定理是怎样的关系? 【归纳结论】1.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相应的判定定理的已知部分和结论部分正好相反,它们是互逆关系.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如图,已知AB∥CD,AD∥BC,∠A与∠C有怎样的大小关系,为什么? 2.已知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M,N,MP平分∠EMA,NQ平分 ∠MNC,那么MP∥NQ,为什么? 3.将两张矩形纸片如图所示摆放,使其中一张矩形纸片的一个顶点恰好落在另一张矩形纸片的一条边上,则∠1+∠2=_____.

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习题精选

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及应用 1.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 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_____________. 2.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 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__________.对顶角的性质:______ _________. 3.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互_______. 垂线的性质:⑴过一点______________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⑵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在线段中,_______________. 4.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八个角,在那些没有公共顶点的角中,⑴如果两个 角分别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方,并且都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 ;⑵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并且分别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 ;⑶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但它们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一旁,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___. 6.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___________.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 系只有________与_________两种.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______.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8.平行线的判定:⑴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 行.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判定定理

第三讲: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判定定理 一、知识要点: 1、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数学表达: 如图,直线DE 截△ABC 得两边AB 、AC , 若① AD AE DB EC =,②AD AE AB AC =,③BD EC AB AC = 中之一为已知条件,则DE ∥BC 2、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判定定理推论: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两边的延长线(这两边的延长线在第三边的同侧)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数学表达: 若点D 、E 分别在射线AB 、AC 上,如图(1)或分别在他们的方向延长线上如图(2),且具备上述条件①、②、③之一,则D E ∥BC. 牛刀小试: 1、如图,△ABC 中,点D 、E 分别在边AB 、AC 上。判断在下列条件下能否推出D E ∥BC,为什么? (1) 2 3 AD DB =,AE=2,AC=3 (2)25AD AB =,25DE BC = (3)23AD DB =,53 AC CE = 2、△ABC 中,直线DE 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那么能推出D E ∥BC 的条件是() A 、 AB 3=AD 2,EC 1=AE 2B 、AD 2=AB 3,DE 2 =BC 3 C 、 AD 2=DB 3,CE 2=AE 3D 、AD 3=AB 4,AE 3 =EC 4 二、典型例题 例1、如图EF ∥BC ,3 1 =AC AF ,BF=4,FD=2,求证:EF ∥ AD AD E D C B A

EF BC 例2、如图所示,M 为AB 的中点,EF ∥AB,连接EM 、FM ,分别交AF 、BE 于点C 、D ,连接CD 。 求证:CD ∥AB. 分析: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一般有四种:(1)通过“三线八角”的相等或互补判定两直线平行;(2)通过三角形、梯形中位线定理判定两直线平行;(3)通过平行四边形的判定间接证平行;(4)通过比例线段证平行。 本题运用第(4)种方法,因为它包含了比例线段的几种基本图形。 例3、如图,已知MB ∥ND ,PA PD PB ?=2,求证: NB ∥MA M N ABDP 例4、作图题:已知线段a 、b 、c 求作线段x ,使a :b =c :x 扩展训练: 例5、如图△ABC 中,DE ∥BC 交AB 于D ,交AC 于E ,DEFG 为平行四边形,连BG 、CF 且分别延长交于H ,连AH ,求证:AH ∥DG A DE BC GF H A DE H GF B 三、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 如图在ΔABC 中,DE 与AB 、AC 交于D 、E ,由以下比例式能判定DE//BC 的是 () O F E D C B A

5.4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7.3平行线的判定 【知识沙盘】 【学习目标】 1.会根据基本事实“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来规范证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能用平行线的判定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重点】1. 能规范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2.平行线判定定理的简单应用. 【难点】用数学语言和符号语言对文字命题的表述. 【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发现,我们得打的任何一个结论都要有依据。而我们根据这些“依据”推理、证明,从而得到结论的过程叫做证明。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基本事实下,我们将通过演绎推理得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

线平行”,从而得到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能用折纸的方法折出两条平行线吗?你的依据是什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基本事实,那我们能利用它证明另外两个判定定理吗?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二、自主学习 阅读并完成学习指导书的知识储备,完成【自主学习】A级和B级. 三、交流研讨 出示答案,自主订正 四、精讲部分 (一)不讲内容: ①知识储备、归类总结 ②A级1,2 (二)略讲内容: ①B级 3 3.蜂房的顶部由三个全等的四边形围成,每个四边形的形状如图所示,其中 o = B70 = ∠.试确定这个四边形对边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D ∠ = C A110 = ∠ ∠,o

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BD(等式的性质) B(已知) B,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等式的性质) (已知) ,理由:BD解:C A A A DC AB D A D A C A DC A B O O //18070110//18070110////o o o o ∴=∠+∠∴=∠=∠∴=∠+∠∴=∠=∠ (三)精讲内容: ① C 级 4 4.如图,点D,E分别在AB 和AC 上,.ABC BE ∠平分 (1)若DEB DBE ∠=∠,求证:BC DE //. (2)若BC DE //,求证:BDE ?为等腰三角形. (3)在(1)的条件下,若O EBC 25=∠,求BDE ∠的度数.

初数学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初数学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初二数学 【教学进度】 几何第二册第五章§5.2 [教学内容]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重点难点剖析] 一、主要知识点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2.三角形一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即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平行于 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3.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4.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性质定理2(即课本例6):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二、重点剖析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是研究相似的最重和最基本的理论,同时,它也是直接证明线段成比例的最重要方法之一。 定理的基本图形

∵l 1∥l 2∥l 3 ∴EF BC DE AB DE AB = == 应。 ② 为了强调对应和记忆,可以使用一些简单形象化语言记忆上面所列三组比例式: EF DE BC AB = , 可以说成“上比下等于上比下” DF DE AC AB = , 可以说成“上比全等于上比全” DF EF AC BC = , 可以说成“下比全等于下比全”等 L L L 图1-(1) C F A B E D F C 图1-(2)3 E D 12B A F 3 L C 图1-(3) 2L L 1B E A 图1-(4) F L 3 C L 2L 1B D A 3 L 2L L 1(D)(E)

(完整版)初数学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初二数学 【教学进度】 几何第二册第五章 §5.2 [教学内容]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重点难点剖析] 一、主要知识点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2.三角形一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即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平行于 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3.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4.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性质定理2(即课本例6):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二、重点剖析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是研究相似的最重和最基本的理论,同时,它也是直接证明线段成比 EF BC = , 可以说成“上比下等于上比下” DF DE AC AB = , 可以说成“上比全等于上比全” DF EF AC BC = , 可以说成“下比全等于下比全”等 2.三角形一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即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的推论) 基本图形

又∵ 43=EC AE ∴ 73=AC AE ∴7 3 =DC EG 极 EG=3X , DC=7X (X>0),则 ∵ 32=DC BD ∴ DB=x x DC 3 14 73232=?= ∴9 14 3314==x x EG BD

例3 分析 BC//FE 证明:∵则例4 分别连结E ,DB 首先观察证明:∵点评 (1(3)最后只须证明这两条边上对应线段成比例即可 例5 如图9,,,,C B A '''分别在△ABC 的三边BC 、AC 、AB 或其延长线上,且C C B B A A '''//// 求证:C C B B A A '='+'111 分析 所证结论中出现的三条线段的倒数,解决此类问题, 一般情况下,要将其转化为线段比的形式。 证明:∵A A C C ''// ∴ BA C B A A C C '='' ∵B B C C ''// ∴B B C C ='' ∴1='+'='+'=''+''AB C A C B AB C A BA C B B B C C A A C C ∴B B A A '+'11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8.4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7数导—010 授课时间:2014年3月日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在与前一节判定定理的联系中,体会互逆的思维过程。 3、进一步理解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4、发展学生的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二、重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难点:明确推理证明每一步的理论依据,证明格式和步骤的规范性。 三、学习过程: (探究一)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定理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结合学习目标独立思考,翻看课本48—49页了解性质定理一的证明过程,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两直线平行的第一个性质定理: (探究二)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定理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你能将命题“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用“如果…那么…”的形式表示出来吗?请写出来。 (2)通过(1)的表示,请找出该命题中的条件和结论。 条件: 结论: (3)通过(2)的条件和结论,你能写出已知、求证吗?并根据已知画出几何图形和完成证明过程中的填空。 已知: 求证: 证明:∵a∥b() ∴∠3=∠2 () ∵∠1=∠3() ∴∠1= ()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两条直线平行的第二个性质定理: (探究三)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定理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独立思考,脱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1)、通过定理“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学习,你能结合图形直接写出命题“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的证明过程吗?试试看。已知:如图a∥b,∠1,∠2是直线a和b被直线c截出的同旁内角。 求证:∠1+∠2=180° 证明: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两条直线平行的第三个性质定理: 预习自测 1、如图a∥b,写出相等的同位角: . 写出相等的内错角:, 写出互补的同旁内角: 2、如图a∥b,∠1=68°,那么:∠2的度数为 3、如图,已知:DE∥BC,∠ABC=52°,∠BED=18° 求:∠ABE的度数 四.课堂学习 1、小组展示探究二的证明过程,进一步规范证明定理的基本步骤。 2、小组展示探究三的证明过程。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求证吗?组内交流。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总结证明的一般步骤、格式和方法. 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证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3、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来表示平行线的三条性质的条件和结论. 教学重难点 平行线的性质公理及定理.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一)、知识链接:(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下列不能使两直线平行的是( ) A.内错角相等 B.同旁内角互补 C.对顶角相等 D.同位角相等 (二)、导学释疑: 证明:已知:如图所示,直线a∥b,直线c和直线a、b相交. 求证:∠2=∠3. 平行线的性质1定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合作探究】 探究一、已知:如图所示,直线a∥b,直线c和直线a、b相交. 求证:∠1=∠2. 平行线的性质2定理: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探究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根据这一定理的文字叙述,你能作出相关图形吗? (2)你能根据所作的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吗? (3)你能说说证明的思路吗?并试着写出证明过程. 平行线的性质3定理: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做一做】 已知:如图所示,直线a∥b,a∥c,∠1,∠2,∠3是直线a,b,c被直线d截出的同位角. 求证:b∥c. 定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总结提升】 总结规律:根据本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命题证明的一般步骤吗? (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若已给出图形,则可省略) (2)根据题设和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 (3)经过分析,找出已知退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4)检查证明过程是否正确完善. 【当堂检测】 完成课本50页随堂练习.

第二讲: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性质定理解析

第二讲: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性质定理 一、知识要点: 1复习、同高(或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对应底边的比, (2) (1) D C B A D C B A 如图(1): ABD ADC S BD S DC = 如图(2):若A D ∥BC,则 ADC ABC S AD S BC = 2、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性质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所在的直线,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如图(1),若D E ∥BC ,则 AD AE DB EC =或AD AE AB AC =或DB CE AB AC = 1 ==特殊地:EC AE DB AD , 如图(2),若D E ∥BC ,则 AB AC AE AD =或AB AC EB DC =或EA DA EB DC = E D E (2) (1) C B A D C B A 3、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性质定理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所在的直线,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的三边对应成比例。 如图(1)已知:△ABC 中,点D 、E 分别在AB 、AC 上,且DE ∥BC ,则 AD DE AE AB BC AC == ; 如图(2)已知:△ABC 中,点D 、E 分别在CA 、BA 的延长线上,且DE ∥BC ,则 AB BC AC AE DE AD == .

小试牛刀: 选择题 1、在“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定理证明中,所用的思想方法是( ) A 、先证明特殊情况成立,再证得一般情况成立 B 、利用平行线性质 C 、利用三角形全等 D 、把线段的比转化为面积的比,再把面积比转化成线段的比 一、填空题 1、 如图,△ABC 中,DE ∥BC ,AD=4BD,则AE=_______EC 2、 已知:D 、E 分别是△ABC 的边AB 、AC 上的点,且DE ∥BC ,AE=6,AD=3,AB=5,则 AC=____________ 3、 已知:△ABC 中,DE ∥BC ,DE 分别是边AB 、AC 上的点,若AD:AB=2:9,EC-AE=5 厘米,则AC=_______厘米。 4、 如图,已知:AC ∥BD ,AB 与CD 交于点O 。若AC:BD=2:3,AO=1.2,则AB=___________. 5、 如图,点D 、E 分别在△ABC 边AB 、AC 上,且DE ∥BC ,若AD:BD=3:4,BE 和CD 相交于点O ,则EO:OB=____________。 第1题 E D C B A 第4题 O D C B A O E D C B A 二、典型例题: 例1、 如图所示,D E ∥AB,EF ∥BC ,AF=5厘米,FB=3厘米,CD=2厘米。求BD 。 F E D C B A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练习题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一]、平行线的判定 一、填空 1.如图1,若∠A=∠3,则 ∥ ; 若∠2=∠E ,则 ∥ ; 若∠ +∠ = 180°,则 ∥ . 2.若a⊥c,b⊥c,则a b . 3.如图2,写出一个能判定直线a ∥b 的条件: . 4.在四边形ABCD 中,∠A +∠B = 180°,则 ∥ ( ). 5.如图3,若∠1 +∠2 = 180°,则 ∥ 。 6.如图4,∠1、∠2、∠3、∠4、∠5中, 同位角有 ; 内错角有 ;同旁内角有 . 7.如图5,填空并在括号中填理由: (1)由∠ABD =∠CDB 得 ∥ ( ); (2)由∠CAD =∠ACB 得 ∥ ( ); (3)由∠CBA +∠BAD = 180°得 ∥ ( ) 8.如图6,尽可能多地写出直线l 1∥l 2的条件: . 9.如图7,尽可能地写出能判定AB∥CD 的条件来: . 10.如图8,推理填空: (1)∵∠A =∠ (已知), ∴AC∥ED( ); (2)∵∠2 =∠ (已知), ∴AC∥ED( ); (3)∵∠A +∠ = 180°(已知), ∴AB∥FD( ); (4)∵∠2 +∠ = 180°(已知), ∴AC∥ED( ); 二、解答下列各题 11.如图9,∠D =∠A,∠B =∠FCB,求证:ED∥C F . A C B 4 1 2 3 5 图4 a b c d 1 2 3 图3 A B C E D 1 2 3 图1 图2 4 3 2 1 5 a b 1 2 3 A F C D B E 图8 E B A F D C 图9 A D C B O 图5 图6 5 1 2 4 3 l 1 l 2 图7 5 4 3 2 1 A D C B

5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授课人修世刚备课时间 3.26 上课时间 4.2 执教班级7.6 课题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教学课时 1 教学课型(新授、复习、 习题、实验等) 新授课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证明. 2.证明的一般步骤.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证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2.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来表示平行线的三条性质的条件和结论.并能总结归纳出证明的一般步骤.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熟悉综合法证明的格式.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公理的概括与定理的推导. (二)难点推理过程的规范化表达. 媒体运 用 电子白板 预设过程(应包括课程导入、预习自学、展示交流、当堂练习检测等)

Ⅰ.巧设现实情境,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通过推理得证了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知道它们的条件是角的大小关系.其结论是两直线平行.如果我们把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互换之后得到的命题是真命题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如果两条直线平行”. Ⅱ.讲授新课 [师]在前一节课中,我们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这个真命题是公理,这一公理可以简单说成: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下面大家来分组讨论 议一议:利用这个公理,你能证明哪些熟悉的结论? [生甲]利用“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生乙]还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师]很好.下面大家来想一想: (1)根据“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你能作出相关的图形吗? (2)你能根据所作的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吗? (3)你能说说证明的思路吗? 图1

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学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学案学习目标: 1.进一步熟悉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会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证明平行线的其它性质定理 3.正确区别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应用. 难点:推理过程的规范化表达和灵活应用. 【预习检测】 1.如图a∥b,写出相等的同位角: . 写出相等的内错角, 写出互补的同旁内角 1.如图a∥b,∠1=68°,那么∠2的度数为 . 2.如图,∠ 1和∠ 2是直线a 、b被直线c截出的内错角,且∠ 1= ∠ 2,则a与b平行吗?你能说说理由吗? a∥b . ∵∠1=∠2 () ∠1=∠3 ( ) ∠2=∠3 () ∴a∥b () 课堂学习案

一、典例导学 模仿例1、例2的证明 试一试,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二、交流与发现 命题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命题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观察这两个命题,你有什么发现? 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______是第二个命题的______,而第一个命题的______又是第二个命题的______,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叫做它的逆命题。 练习题: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与同学交流: ①轴对称图形是等腰三角形; ②等角的补角相等; ③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④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是真命题,那么这个逆命题就是原来定理的-------------------三、自主应用 1.已知:如图∠1=∠2,∠3=1000,求∠4的度数. 2.已知:如图a∥b,b∥c. 求证:a∥c.

专题14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与三角形形的“四心”(解析版)

专题14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三角形的“四心” 一、知识点精讲 (一)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在解决几何问题时,我们常涉及到一些线段的长度、长度比的问题.在数学学习与研究中,我们发现平行线常能产生一些重要的长度比. 在一张方格纸上,我们作平行线123,,l l l ,直线a 交123,,l l l 于点,,A B C ,2,3AB BC ==,另作直线b 交123,,l l l 于点',','A B C ,不难发现''2.''3 A B AB B C BC == 我们将这个结论一般化,归纳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如图,123////l l l ,有AB DE BC EF =.当然,也可以得出AB DE AC DF =.在运用该定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线段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对应”线段成比例. 二、典例精析 【典例1】.如图, 123////l l l ,且2,3,4,AB BC DF ===求,DE EF . 【答案】见解析

【解析】1232////,,3AB DE l l l BC EF \==Q 28312,.235235 DE DF EF DF ====++ 【典例2】在ABC V 中,,D E 为边,AB AC 上的点,//DE BC , 求证:AD AE DE AB AC BC == 【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证明(1) //,,,DE BC ADE ABC AED ACB ∴∠=∠∠=∠Q ADE ∴V ∽ABC V ,.AD AE DE AB AC BC ∴ == 证明(2) 如图过A 作直线//l BC ,////,l DE BC Q AD AE AB AC ∴=. 过E 作//EF AB 交AB 于D ,得BDEF Y ,因而.DE BF = //,.AE BF DE EF AB AC BC BC ∴==Q .AD AE DE AB AC BC ∴== 从上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它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的三边对应成比例. 【典例3】已知ABC V ,D 在AC 上,:2:1AD DC =,能否在AB 上找到一点E ,使得线段EC 的中点在BD 上. 【答案】见解析 【解析】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教学设计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熟悉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会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证明平行线的其它性质定理 3.正确区别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学习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应用.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平行线有哪些性质?你能证明它们的正确性吗? 2.平行线的性质公理. 【预习检测】 1. 如图a∥b,写出相等的同位角: . 写出相等的内错角, 写出互补的同旁内角 2. 如图a∥b,∠1=68°,那么:∠2的度数为 3.如图,已知:DE∥BC,∠ABC=52°,∠BED=18° 求:∠ABE的度数

二、课堂学习 【自主探究,同伴交流】 自学课本87—88页内容后,小组内合作交流,讨论以下问题; 1. 已知:a∥b 求证:∠1=∠2 你证明的命题用文字叙述为 可以简单地叙述为 2.已知:如图a∥b,∠1,∠2是直线a和b被直线c截出的同旁内角,求证:∠1+∠2=180° 你证明的命题用文字叙述为 可以简单地叙述为 3.已知:如图AD∥BC,AB∥DC 求证:∠A=∠C

4.已知:如图DE∥AB,∠1=∠A 求证:DF∥AC 【自主应用,高效准确】 1.已知:如图∠1=∠2,∠3=1000,求:∠4的度数 2.已知:如图a∥b,b∥c 求证:a∥c 你证明的命题用文字叙述为 可以简单地叙述为 3. 已知:如图∠1=∠2=∠3=550,求:∠4的度数

【拓展延伸,提升能力】 4、已知:如图AB∥CD求证:∠A+∠C+∠E=1800 5.已知:如图AB∥CD,猜想∠A、∠C、∠E的关系,并证明你 的猜想. 6.已知:如图AB∥CD,∠B=1000,∠C= 1200,,,求∠E的度数 【当堂巩固,达标测评】 1.如图所示AB∥CD,∠C=1150,∠A= 250,则∠E的度数为() A.700B.800 C.900D.1000 2. .如图所示a∥b,∠1=1050,∠2=1400则∠3的度数为()

七年级数学下册 5.3 平行线的性质 5.3.2 命题、定理、证明(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5.3.2 命题、定理、证明(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定理与证明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让学生回答问题: 1. 下列语句中不是命题的是() A. 相等的角不是对顶角 B.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 凡能被5整除的数,末位是5 D. 过点P作线段mn的垂线 2.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有() ①一个锐角的补角大于这个角的余角;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③凡能被2整除的数,末位必是偶数;④同一平面内,两条线段不相交,则一定平行.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教师指出对于真命题的研究,才刚刚开始,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二、探究新知 我们以前学过的“对顶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等,它们的正确性是经过推理证实的,这样得到的真命题叫做定理,定理也可以作为继续推理的依据. 在很多情况下,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需要经过推理,才能做出判断,这个推理过程叫做证明.下面,我们以证明命题“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那么它也垂直于另一条”为例,来说明什么是证明. 例2 如下图,已知直线b∥c,a⊥b,求证a⊥c.

证明:∵a⊥b(已知), ∴∠1=90°(垂直的定义)。 又b∥c(已知),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1=90°(等量代换)。 ∴a⊥c(垂直的定义)。 在例题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这些根据可以是已知条件,也可以是学过的定义、基本事实定理. 让学生仿例完成下面练习,填写后面的依据。 已知,如下图,直线a⊥c,b⊥c. 求证:a∥b. 证明:∵a⊥c,b⊥c(), ∴∠1=90°∠2=90°()。 ∴∠1=∠2()。 ∴b∥a()。 证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就是举出一个例子,它符合命题的题设,但不满足结论就可以了. 例如,要判断命题“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假命题,可以举出如下反例,角平分线所分得两个角相等,但它们不是对顶角. 三、布置作业 教材P24习题5.3第13题. 教学反思:

初三数学第3讲: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性质定理

教学内容 一、知识要点: 1、同高(或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对应底边的比, (2) (1) D C B A D C B A 如图(1): ABD ADC S BD S DC = 如图(2):若A D ∥BC,则 ADC ABC S AD S BC = 2、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性质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所在的直线,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如图(1),若D E ∥BC ,则 AD AE DB EC =或AD AE AB AC =或DB CE AB AC = 如图(2),若D E ∥BC ,则AB AC AE AD =或AB AC EB DC =或EA DA EB DC = E D E (2) (1) C B A D C B A 3、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性质定理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所在的直线,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的三边对应成比例。 如图(1)已知:△ABC 中,点D 、E 分别在AB 、AC 上,且DE ∥BC ,则 A D D E A E A B B C A C ==; 如图(2)已知:△ABC 中,点D 、E 分别在CA 、BA 的延长线上,且DE ∥BC ,则 AB BC AC AE DE AD ==.

E D E (2) (1) C B A D C B A 小试牛刀: 选择题 1、在“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定理证明中,课本上所用的思想方法是( ) A 、先证明特殊情况成立,再证得一般情况成立 B 、利用平行线性质 C 、利用三角形全等 D 、把线段的比转化为面积的比,再把面积比转化成线段的比 一、填空题 1、 如图,△ABC 中,DE ∥BC ,AD=4BD,则AE=_______EC 2、 已知:D 、E 分别是△ABC 的边AB 、AC 上的点,且DE ∥BC ,AE=6,AD=3,AB=5,则 AC=____________ 3、 已知:△ABC 中,DE ∥BC ,DE 分别是边AB 、AC 上的点,若AD:AB=2:9,EC-AE=5 厘米,则AC=_______厘米。 4、 如图,已知:AC ∥BD ,AB 与CD 交于点O 。若AC:BD=2:3,AO=1.2,则AB=___________. 5、 如图,点D 、E 分别在△ABC 边AB 、AC 上,且DE ∥BC ,若AD:BD=3:4,BE 和CD 相交于点O ,则EO:OB=____________。 第1题 E D C B A 第4题 O D C B A O E D C B A

5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第六课时 3.5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教案目标 (一)教案知识点 1.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证明. 2.证明的一般步骤.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证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2.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来表示平行线的三条性质的条件和结论.并能总结归纳出证明的一般步骤.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熟悉综合法证明的格式.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教案重点 证明的步骤和格式. ●教案难点 理解命题、分清其条件和结论.正确对照命题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教案方法 尝试指导、引导发现与讨论相结合. ●教具准备 投影片六张 第一张:议一议(记作投影片§3.5A) 第二张:想一想(记作投影片§3.5 B) 第三张:符号语言(记作投影片§3.5 C) 第四张:命题(记作投影片§3.5D) 第五张:证明的一般步骤(记作投影片§3.5 E) 第六张:练习(记作投影片§3.5F) ●教案过程 Ⅰ.巧设现实情境,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通过推理得证了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知道它们的条件是角的大小关系.其结论是两直线平行.如果我们把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互换之后得到的命题是真命题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如果两条直线平行”. Ⅱ.讲授新课 [师]在前一节课中,我们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这个真命题是公理,这一公理可以简单说成: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生甲]利用“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生乙]还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初三数学第4讲: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判定定理

教学内容 一、知识要点: 1、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数学表达: 如图,直线DE 截△ABC 得两边AB 、AC , 若① AD AE DB EC =,②AD AE AB AC =,③BD EC AB AC =中之一为已知条件,则DE ∥BC E D C B A 2、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判定定理推论: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两边的延长线(这两边的延长线在第三边的同侧)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数学表达: 若点D 、E 分别在射线AB 、AC 上,如图(1)或分别在他们的方向延长线上如图(2),且具备上述条件①、②、③之一,则D E ∥BC. E D C B A E D C B A 牛刀小试:

1、如图,△ABC 中,点D 、E 分别在边AB 、AC 上。判断在下列条件下能否推出D E ∥BC,为什么? (1) 2 3 AD DB =,AE=2,AC=3 (2) 25AD AB =,2 5DE BC = (3) 23AD DB =,5 3 AC CE = E D C B A 2、△ABC 中,直线DE 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那么能推出D E ∥BC 的条件是( ) A 、A B 3=AD 2,E C 1=AE 2 B 、A D 2=AB 3,D E 2 =BC 3 C 、 AD 2=DB 3,CE 2=AE 3 D 、AD 3=AB 4,AE 3 =EC 4 二、典型例题 例1、如图EF ∥BC , 3 1 =AC AF ,BF=4,FD=2,求证:EF ∥AD A D E F B C 例2、如图所示,M 为AB 的中点,EF ∥AB,连接EM 、FM ,分别交AF 、BE 于点C 、D ,连接C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