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系统论文

移动通信系统论文
移动通信系统论文

2010-2011学年第2 学期

考试科目移动通信系统

姓名

年级

专业

学号

2011年6 月12日

移动通信系统中基于自适应调制和编码的资源分配的控制消息传输

摘要:总的说来,链路自适应方案,如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以及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加强了时变无线信道的系统容量。为了应用这些链路自适应方案,必须对资源的每一帧进行自适应和动态的分配。因此,系统需要控制消息来发送关于动态资源分配的信息给用户。这些信息包括用户ID,资源位置,调制等级,以及编码和自动重复请求(ARQ)信息。然而,这些资源分配信息的传输,造成了控制开销。在这篇文献中,我们介绍了一种利用AMC来传输资源分配信息的方案,并分析了它在支持截断ARQ,如链路层ARQ和HARQ的系统中的性能。除此之外,我们还证明了使用AMC来传输控制消息是减少控制开销的一种好方法。特别是当每帧的用户数较大,如对于互联网语音服务协议(V oIP),这种方法非常有效。

关键字: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控制消息;控制开销;资源分配Adaptive-Modulation-and-Coding-Based Transmission of Control Message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Liu Zhihu S100131051

Keywords—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AMC), control messages, control overhead, resource allocation.

1.引言

最近的以分组为导向的系统,如移动WiMAX和高速数据分组接入(HSDPA),通过使用链路自适应技术提高了数据吞吐量。这些技术有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以及快速信道感知调度。AMC 方案能够通过选择信号星座图以及适合它的时变信道的信道编码来提高系统容量。自动重复请求(ARQ)有效地减轻了由于信道衰落造成的分组错误。除此之外,截短的ARQ通过限制在应用AMC时的最大重传次数以及在物理层只使用固定的调制和编码,改进了系统吞吐量。重传机制,特别是基于HARQ的机制,提供了一种改进由于信道测量和反馈延时错误造成的链路自适应误差的健壮性的好方法。为了应用这些链路自适应方案,系统必须对每帧资源进行自适应的和动态的分配。并且,目前开发的大多数业务都是基于分组的。所以,资源的有效利用要求无线资源能够在移动站之间得到有效共享。最后,自适应和动态资源分配要求逐帧链路自适应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对于动态资源分配的控制消息的设计非常重要。资源的链路自适应分配的控制消息应该与数据一块传输,以告

知移动站要求数据传输的的信息,如用户ID,资源位置,调制和编码方案(MSC)等级,以及跟HARQ相关的信息。如下图1所示。

图1. 资源分配信息和数据分组的传输

控制消息大都是通过使用一个非常健壮和固定的MCS来传输。所以,尽管用于资源分配的信息很短,但是大量的无线时频资源可能需要它来传输。也就是说,当有很多用户同时请求小规模的分组服务,如互联网语音服务协议(VoIP),这些资源的传输可能造成严重的信令开销。

在HSDPA系统中,为资源分配信息的传输定义了一个单一的方案,也就是高速共享控制信道(HS-SCCH)。基站(BS)使用HS-SCCH来告知MS关于数据分组传输的资源分配信息,如关于MCS等级和HARQ的信息。HS-SCCH使用固定的调制和编码,并且它假设每帧的用户数不大。通过对比,在移动WiMAX 系统中,为了支持多媒体业务,如VoIP和视频点播以及互联网数据业务,各种关于资源分配的控制消息都已经定义。在移动WiMAX系统中,这些资源分配信息被叫做MAP信息。一个标准的MAP包含资源分区信息(如资源位置和大小)和那些资源使用的MCS等级。它还包含主要的MAP信息,如正交频分复用副载波置换方法。所以,只要使用了标准的MAP,每一个MS就一定要接收并努力解码所有资源,然后在检查了MAC帧头的ID后,决定是否应该接收该分组。由于一个MS需要在由多个分组链接成的信号序列中找到自己的分组,所以标准的MAP方案造成了处理开销。在一些系统中,有必要对每个用户传输HARQ信息,如一个HARQ序列号。标准MAP方案在这些系统中也存在不足。一个支持HARQ 的MAP信息指示资源位置,MCS等级和HARQ信息,并以每个用户为基础进行传输。所以,当在每帧中传送大量小规模的分组,如VoIP分组时,需要大量的MAP信息,这造成的开销是可观的。考虑到这个问题,IEEE802.16e系统定义了减小长度的MAP,如压缩MAP和紧凑MAP。然而,尽管减小了信令信息的大小,但由于这些信息是用最低等级的MCS来传输的,尽管信息很短,也需要大量的无线资源,所以这个问题任然存在。研究显示,资源分配的控制消息导致了30%-50%的信令开销,尽管在一些使用小的分组的业务,如VoIP中提供了压缩MAP。在设计现实系统时,考虑到这个信令开销至关重要。然而,尽管如此,在这方面的研究结果很少。一种能在相当程度上减少信令开销的能在各种环境下

使用的方法是使用合理的AMC。这种方法已经普遍应用于数据分组的传输以及信令信息本身。AMC是最近无线通信系统中最有用和被验证了的技术之一。使用AMC的Sub-DL-UL MAP在IEEE802.16e标准中作了定义。Sub-DL-UL MAP信息与支持HARQ并使用AMC传输的MAP信息指示相同的信息。这些使用ANC的Sub-DL-UL MAP信息将MAP开销减少到小于20%,尽管在一个帧中包含多个用户(如20个下行链路用户和20个上行链路用户)。然而,为了不超过特定的概率阈值,即在传输数据分组时将有错误产生,一定要非常小心的使用该MAP AMC。所以,有必要对在资源分配信息中使用AMC对系统性能产生的效果进行研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一个使用AMC来传输41个资源分配信息的方案,并分析了它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性能。

2.带有截短LARQ的数据业务的资源分配信息的AMC传输

在这部分,我们检验用于资源分配控制消息的AMC在支持带有截短LARQ 的数据业务的系统中的应用。除此之外,我们分析了它的分组错误率(PER)和频谱效率,以显示基于AMC的资源分配信息传输增加了系统吞吐量,并满足分组丢失的门限概率。

2.1系统模型

图2. 创建一个带有截短LARQ或HARQ的支持数据业务的系统模型我们考虑的系统模型如下图2所示。将AMC用于支持带有截短LARQ的数据业务资源分配控制消息中,使其通过独立同分布的分组衰落信道。为了应用

AMC ,需要获取资源分配信息,如MCS 等级和资源位置。所以,将AMC 用于控制消息,我们需要为控制消息和数据分组获取资源分配信息。一般说来,用于数据分组的资源分配信息随着数据信号序列或用户数的增加而增加。然而,用于控制消息的信息能够使用比数据分组少的资源进行传输,因为它只受到用于传输控制消息的MCS 的等级数的影响。

对于一个分析性的易处理的模型,我们作出以下假设:

1)我们使用一个分组衰落的信道。在每一帧期间这个信道是时不变的,并且允许独立的逐帧变化。这种慢变化对于衰落信道是合理的。我们我们对接收信噪比(SNR,,γ)分布使用一个大致的Nakagami-m 模型。换句话说,信噪比SNR 是独立同分布的,服从一个γ的概率密度函数。表示如下:

1()()exp()()m

m m f m m

γγγγγγ--=-Γ (1) 这里γ是平均接收信噪比(SNR ),10()m t m t e dt ∞--Γ=?,和(12)m m ≥是

Nakagami 衰落参数。21,(1)1)m m K K ==++,和m =∞模型的Rayleigh 衰落,带有参数K 的Rician 衰落和无衰落。

2)我们使用了八个等级的MCS ,如下表1所示。

表1.MCSs[7]

(用于带有母码生成多项式的卷积信道编码,g=[133,171])

3)这个近似的PER ()ρ(分组错误率)模型对应于每一MCS 等级的性能下: ()min{1,exp()}n n n a g ργγ≈-

,,1,0exp(),th n n

n th n if a g if γγγγγ<

4)MSs 将下行链路信道信息反馈给BS 。一个BS 可以将AMC 应用于控制消息和基于这些信息的数据业务。这一信道反馈可能造成一些和上行链路开销,但是将AMC 用于控制消息与仅仅将AMC 用于数据业务相比,不会造成任何的信道反馈开销。这里,我们假设信道估计是完好的。

2.2 应用于带有截短LARQ 的数据业务资源分配消息的AMC 设计。

在支持AMC 和截短LAEQ 的系统中,考虑到重传,目标PER 应该是多少的决定,使对MCS 等级的选择更加苛刻,这也改进了频谱效率。当最大允许重传的次数是,max r N ,并且每一次传输的目标错误概率是t P (因为剩余PER ,即,m a x r N 次重传之后的分组错误概率应该不超过允许的分组丢失概率),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max 1r N t loss P P +≤ (3) 这里,loss P 是数据分组的分组丢失门限概率,也就是说,也就是要求的最大

剩余PER 。当控制信息和数据分组的真实PER 值分别为c ρ和d ρ时,数据分组的

最终PER 值如下:

,,,(1)(1)d c c d t c t c t d P P P ρρρρρ=+-≤+-

,max 1

1

r N t loss P P +=≤ (4)

这里,,()t c c P ρ≥和,()t d d P ρ≥分别是控制消息和数据分组的目标错误概率。所以,我们可以得到,t c P 和,t d P 的关系如下:

,,,1t t d

t c t d P P P P -=- or ,,,1t t c t d t c P P P P -=- (5)

图3 控制消息和数据分组的MCS 等级的选择

从图3中这些,t c P 和,t d P ,我们可以决定对于每个MCS 等级的控制消息和数据

分组的边界SNR 值如下:

0,0,,,,,,,,,1,1,0011ln ln c d n c n d n c n d n c t c n d t d M c M d a a g P g P γγγγγγ++??==????==??????=∞=∞?? (6)

这里,n=1,2,…,M ,并且注脚’c ’和’d ’分别表示控制消息和数据分组。换句话说,已知即时SNR 值γ,我们选择一个满足不等式1n n γγγ+≤≤的一个MCS 等级n 。

如果1,1,max{,}c d γγγ<,它表示“停电”,分组传输被延迟。

2.3 性能分析

我们现在推导出平均PER 和平均频谱效率。首先,我们分别获得MCS 等级c n 和d n 被选择进行控制消息和数据分组传输的概率,如下所示:

(.)

(.)(.)()(,)(,)U c d L c d n n r c d L U L L n n m m P n n f d m m γγγγγγγγγ

==Γ-Γ? (7) 这里(.)L c d n n γ和(.)U c d n n γ分别代表所选择的MCS 等级(.)c d n n 对应的SNR 的上下边界值。因此,,,(.)max{,}c d L c d n c n d n n γγγ=和1,1,(.)min{,}c d U c d n c n d n n γγγ++=。

这里,(,)L x m Γ表示下边界的不完整的伽玛函数。表示如下:

101(,)()

m t L x m t e dt m ∞--Γ=Γ? (8) 由定义(6),,t

h n γγ>;所以,当使用MCS 等级(.)c d n n 时,平均PER 表示如

下: (.),(.)1[(1)]()(.)U c d n n n c c d c d c c d L c d n n g g g n n n n n n n r c d a a a f d P n n γγγγγγργγ---=+-?? (9)

我们可以通过下式计算出(9):

()()[(,)(,)]U

L g m L U L L m a f d a b m b m b γγγγγγγγγ

-=Γ-Γ? (10) 其中()b g m γ=+。方程(10)可以很容易的由(1)和(8)导出。我们定义频谱效率为每一个调制符号传输的比特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量值,它决定了系统的吞吐量。在使用MCS 等级(.)c d n n 来统计频谱效率时,考虑到控制开销,我们定义资源效率,c d n n η如下:

,d c d c d d n n n c n d n L R L R L R ηα=-+ (11)

其中,c L 和d L 分别代表一个控制消息和一个数据分组的长度。这里,α表示由于使用固定调制和编码的AMC 控制消息的资源分配信息造成的开销因素。n R 表示在使用MCS 等级n 时,每一个调制符号传输的比特数(也就是,通过调制序列和编码率给出)。

然后,我们得到每一次传输的平均PER 如下:

number of erroneous packets total number of transmitted packets ρ???=

???? ,,11,11(,)(,)c d

c d d d C c d d d C M

M n n r c d n n n n n M M

r c d n n n n n P n n R P n n R ηρη====???=??∑∑∑∑ (12) 平均传输次数N 表示如下:

,max ,max

00{}{}r r N N r r i i N i P N i P N i ===?==>∑∑ ,max ,max 1

011r r N N i i ρρρ+=-==

-∑ (13)

平均剩余PER res ρ表示如下:

,max 1

r N res ρρ+= (14)

最后,得到平均频谱效率如下:

,11(,)c d d

d C M M r c d n n n n n r P n n R S N η==??=∑∑ (15)

对于带有截短HARQ 的数据业务的资源分配信息的AMC 传输的理论研究与上述LARQ 类似,在此不再作具体陈述。

3. 仿真结果分析

我们现在列出几个统计结果对带有截短ARQ 的数据业务资源分配控制消息中使用AMC 的方案的性能进行分析。我们设置开销因子α为0.03,它随着关于AMC 控制消息的资源分配的发送信息而增大。移动WiMAX 系统定义HARQ 和SUB-MAP pointer-IE 作为AMC 控制消息的资源分配信息的消息。假设这些消息使用QPSK 1/12,α可以设置成0.03和0.04之间的一个值。

图4.平均频谱效率与目标控制信息PER 在支持截短LARQ 的系统中的对比。

图5.平均剩余PER 与控制信息目标PER 在支持截短LARQ 的系统中的对比

图4和图5显示了控制消息在短(256,0.01d loss L P ==)和长(1024,0.001d loss L P ==)

数据分组在支持带有截短LARQ 的数据业务的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性能的目标PER 的效果。由图可知,对于长度较短的数据分组,数据分组的频谱效率随着控制消息的目标PER 的增加而缓慢增加,并且平均剩余PER 总是小于它们允许的分组丢失概率。对于长数据分组,数据分组的频谱效率不受控制消息的目标PER 的影响,并且能够保证平均剩余PER 总是小于它们允许的分组丢失概率。我们看到,将控制消息的目标PER 大致设置在,max 1r loss N P 的一半,能够较

好的满足一部分PER 的要求。可能存在一个控制消息的目标PER 的最优值,使平均光谱效率最大,并且不超过允许的分组丢失率。这个最优值受到控制消息的大小与数据分组的比值,也就是c d L L 的影响。从这些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将控制消息的目标PER 大致设置成,max 1r loss N P 的1/10,可以得到较好的性能。

图6 短数据分组的平均光谱效率与平均信噪比(SNR )在支持截短的LARQ 的系统中的对比

图7 长数据分组的平均光谱效率与平均信噪比(SNR )在支持截短的LARQ 的系统中的对比

图6和图7分别显示了在一个支持截短LARQ 的系统中,对应于短、长数据分组的平均光谱效率和平均信噪比。使用了控制消息的目标PER 值,max 1,(0.1)r loss N t c P P =?,并将其值,()t d P 设置为,max 1r loss N P 。当为短数据分组时,每帧的用

户数可能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开销调度的用户的数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如图6所示,使用固定调制和编码的控制消息的传输的效率比较低。当信噪比SNR 为10dB 时,将只使用固定MCS 等级,即QPSK 1/12应用到传输控制消息的方案(无控制AMC 方案)的光谱效率大约是不考虑信令开销的理想方案的25%。通过对比,将AMC 应用于控制消息的方案(控制AMC 方案)的光谱效率达到了理想方案的75%。此外,我们可以看到,使用固定等级和减小消息本身长度为原来的一

半(30)

L=未能明显改进系统性能。当一个数据分组较大时,每帧的用户数可能c

较小,与短分组时的开销可能相当,但控制AMC方案与无控制AMC方案相比,当SNR为10dB时,仍能改进比后者高近50%的系统性能。如上图7所示。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为了减少信令开销,将链路自适应,如AMC,应用到控制消息的传输,要比仅仅减小其大小更高效。

L=;图8 短数据分组的平均单元频谱效率在一个支持截短LARQ的系统中的比较(256

d

要求的PER=0.01)。

L=;图9 长数据分组的平均单元频谱效率在一个支持截短LARQ的系统中的比较(1024

d

要求的PER=0.001)。

图8和图9分别比较了在使用单输入单输出的场景下,每一个方案的长短数据业务的平均单元频谱效率。这些结果表明:对于短数据业务,如V oIP,控制AMC 方案与无控制AMC方案相比,能够两到三倍的增加平均单元吞吐量。这些结果

是在仿真环境下得到的。它考虑到了路径损耗,多径衰落,遮蔽,并将1024快速傅里叶变换专门用于子信道模型,还有19个六边形三扇面的单元。

4.结论

传统上将最低和固定MCS等级用于控制消息,以确保资源分配信息传输的健壮性。然而,在支持动态资源共享的系统中,当每帧的用户数较多(如V oIP 服务)时,将造成严重的控制开销。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检验了一个资源分配控制消息的AMC方案。对于支持带有截短LARQ的数据业务的系统,我们证实了AMC能够增加系统吞吐量,并能很好的满足数据分组的目标丢失概率。我们还证明了一个数据分组的资源分配消息的目标PER可以设置在0.1左右。在支持截短HARQ的系统中,一个大的用于控制消息的目标PER可能减小跟踪合并增益,因为控制消息中的错误,使监测数据分组中的错误变得不可能。所以,如果我们想通过HARQ获取更好的性能,有必要设置一个数据分组中用于控制消息的目标PER的值低于0.01。这增加了频谱效率,并满足允许的分组丢失概率。所以,我们能得出结论:将AMC用于资源分配消息的传输对于减小控制开销非常有用。特别地,对于短格式的数据业务,如互联网音频协议(V oIP)业务,它能够表现出很好的性能。

参考文献

[1] 3GPP TS 25.308,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HSDPA) Overall Description, Sep. 2004.

[2] J. So, ―Performance analys is of VoIP services in the IEEE 802.16e OFDMA system with inband signaling,‖ IEEE Trans. Veh. Technol.,vol. 57, no. 3, pp. 1876–1886, May 2008.

[3] S. McBeath, ―Efficient signaling for VoIP in OFDMA,‖ in Proc. IEEE WCNC, Mar. 2007, pp. 2249–2254.

[4] ―Mobi le WiMAX—Part I: A technical overview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WiMAX Forum Technical Document, Jun. 2006.

[5] A. Goldsmith,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 Press, 2005.

[6] Part 16: Air Interface for Fixed BroadbandWireless Access Systems, IEEE Std. 802.16-2004, Oct. 2004.

[7] E. Biglieri, G. Caire, and G. Taricco, ―Limiting performance of blockfading channels with multiple antennas,‖ IEEE Trans. Inf. Theory, vol. 47, no. 4, pp. 1273–1289, May 2001.

[8] J. Cheng, ―Coding performance of hybrid ARQ schemes,‖ IEEE Trans. Commun., vol. 54, no. 6, pp. 1017–1029, Jun. 2006.

[9] H. Zheng and H. Viswanathan, ―Optimizing the ARQ performance in downlink packet data

systems with scheduling,‖ IEEE Trans. Commun.,vol. 4, no. 2, pp. 495–506, Mar. 2005.

[10] S. Tiraspolsky et al., ―Mobile WiMAX—Deployment scenarios performance analysis,‖ in Proc. ISWCS, Sep. 2006, pp. 353–357.

[11] 李勇,堵久辉,王文博.TDD—HSDPA/SA系统中MCS选择机制的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6,29(2):114—117.

[12] 王文博,郑侃.宽带无线通信OFDM 技术.第1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第1章一第2章.

[13] 周明宇,李立华,路维佳. LDPC编码AMC.OFDM 系统中的两种MCS选择准则[J]. 电子与信息学报,第30卷第7期,2008,7

[14] 堵久辉,陈书平,王文博.TDD-HSDPA系统AMC与HARQ融合机制[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第29卷第6期,2006,12

[15] 郝丹丹,肖俊峰,邹仕洪.锐利衰落信道下改进的AMC/SR-ARQ跨层设计方案[J].高技术通讯,第17卷第7期,2007,7

5G移动通信系统分析与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d8777287.html, 5G移动通信系统分析与研究 作者:周颖 来源:《科学与信息化》2019年第19期 摘要随着我国通信技术不断发展,4G技术的到来给人们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十三五”时期下,我国4G网络实现了全面覆盖,并逐渐朝向5G通信技术方向延伸,进一步提高移动通信服务质量。各大通信运营商近些年纷纷建立5G通信试点城市,在2020年实现部分地区普及。5G通信技术不仅能够提升信息传输效率,还可以提升移动网络的服务体验。基于此,本文提出5G移动通信含义,分析5G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并探究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5G移动通信系统;数据传输;核心技术;发展趋势 引言 在移动通信不断发展背景下,移动网络使用费用逐渐降低,提升了人们对移动通信的依赖性。在2012年移动终端数量首次超过PC端,截止到2018年12月末,我国智能手机普及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势必会带动移动通信发展,同时也加剧了市场竞争[1]。在4G网络全方位普及背景下,加强5G通信技术的研究是必然趋势,我国华为集团首次研发出5G移动通信技术,并在2020年逐渐推广使用(当即还处于试点阶段),实现移动通信技术的再次突破。由此可见,未来几年移动通信主要是朝向5G方向发展,加强5G通信系统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1 5G通信技术阐述 5G通信技术是指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理论上其传输速度能够达到1Gb/s,比4G网络传输速度高出百倍。如一部2G电影可以在8s之内完成下载。相比2G、GPRS(2.5G)、3G、 4G技术,5G技术有着巨大的差异。以上四种通信网络系统都是采用单一技术框架,而5G通信技术是上述四代技术结合,从而提升了通信网络的峰值速率,让5G移动通信网络在使用中更加稳定、安全。作为4G移动通信网络的升级,5G网络弥补了前代通信技术的漏洞与弊端,可以满足绝大部分人群对移动网络的追求,在未来“十四五”规划期间,5G网络势必会实现全面普及。 2 5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分析 2.1 大规模MIMO 在发射机和接收机端MIMO系统使用多个天线,首先可以有效提升无线链路频谱效率。MIMO系统提出了多用户理念,通过增加基站天线数量(比基站同时服务于相同时频块用户天线数量更多),用几百个天线同时为千万用户提供服务时,频谱效率理论上可以提升5~10倍,小区边缘用户也可以享受到理想的吞吐量[2]。再次,每个用户信号通过预编码处理降低

毕业论文范文现代4G移动通信范文_0439

2020 毕业论文范文现代4G移动通信 范文_0439 EDUCATION WORD

毕业论文范文现代4G移动通信范文_0439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最高速度能够达到100比特每秒,来实现无线信息的传输。当需要发送大量的数据,4g通信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很快完成,用户不用等太长时间。 当前,4g通信技术不仅能够实现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随时性和区域性,以及促进双向信息、图片以及视频下载的实现,而且还能够实现信用卡的功能,真正实行购物以及取现功能。此外,4g 移动通信技术具有很强的兼容性,不仅有全球漫游和开放接口的功能,也有向下兼容各部分分散网络连接从而达到互联的特性。 4g通信技术还可使得多媒体服务的高速数据性及其高分辨率得到满足,主要服务内容,如语音、数据以及影像等方面,借助宽带信道实现信息的传输,这属于一种完全意义上的“多媒体移动通信”。3d视频技术同时将被应用到4g通信,能够在4g手机看到立体视频。

为了实现更快的数据传输,通信运营商就需要在3g通信网络的前提下,极大地提高通信网络的带宽。4g通信技术的带宽要远远大于3g带宽的20倍左右。 3g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是基于cdma核心技术上,但是4g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ofdm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上的,使用ofdm技术能够实现如无线区域环路),数字音频广播(dab)以及其他方面的无线增值服务。 ofdm传输技术就是把信道分成为多个正交子信道,并将高速的数据信号转为处于并行状态的低速数据信号,而且在各个正交子信通道实施信号的传输。 ofdm技术具有的特点主要是它的频谱利用率相比而言是比较高的,与其他的串行系统相比,ofdm技术的频谱效率要高出一倍多,而且ofdm传输技术具备着强大的抗衰落力,由多子载波实施信号传输,ofdm传输技术使得脉冲噪声阻力大大提高而且通信信道快衰落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ofdm技术主要是适用于高速数据传输,使用自适调制机制改变调制模式,渠道和加载算法,从而使得信息传递的速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ofdm技术还具有很强的抗码间干扰能力,抗码间干扰主要是通过循环前缀的方法进行的。

关于移动通信的论文

移动通信新技术—WiMAX 摘要:WiMax(World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即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的另一个名字是802.16。WiMAX是一项新兴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能提供面向互联网的高速连接,数据传输距离最远可达50km。WiMAX还具有QoS保障、传输速率高、业务丰富多样等优点。WiMAX的技术起点较高,采用了代表未来通信技术发展方向的OFDM/OFDMA、AAS、MIMO等先进技术,随着技术标准的发展,WiMAX逐步实现宽带业务的移动化,而3G则实现移动业务的宽带化,两种网络的融合程度会越来越高。 关键词:WiMAX;IEEE802.16;宽带无线通信 正文:2007年10月19日,在国际电信联盟在日内瓦举行的无线通信全体会议上,经过多数国家投票通过,WiMAX(全球微波互联接入)正式被批准成为继WCDMA、CDMA2000和TD—SCDMA之后的第4个全球3G标准。 从此WiMAX正是作为第4个全球3G标准登上了无线通信的舞台。WiMAX是一项新兴的宽带无线接人技术,能提供面向互联网的高速连接,数据传输距离最远可达50km。WiMAX不仅在北美、欧洲迅猛发展,而且这股热浪已经推进到亚洲。它是又一种为企业和家庭用户提供“最后1mile”的宽带无线连接方案。WiMAX是一项新兴技术,能够在比Wi—Fi(无线局域网)更广阔的地域范围内提供“最后lkm”宽带连接性,由此支持企业客户享受T1类服务以及居民用户拥有相当于线缆/DSL的访问能力。凭借其在任意地点的1~6mile覆盖范围,WiMAX将可以为高速数据应用提供更出色的移动性。此外,凭借这种覆盖范围和高吞吐率,WiMAX还能够提供为电信基础设施、企业园区和wi—Fi热点提供回程。 WiMax之所以能如此成功,显然是有自身的许多优势。而各厂商也正是看到了WiMax 的优势所可能引发的强大市场需求才对其抱有浓厚的兴趣。 1、实现更远的传输距离 WiMax所能实现的50km的无线信号传输距离是无线局域网所不能比拟的,网络覆盖面积是3G发射塔的10倍,只要有少数基站建设就能实现全城覆盖,这样就使得无线网络应用的范围大大扩展。 2、提供更高速的宽带接入 据悉,WiMax所能提供的最高接入速度是70M,这个速度是3G所能提供的宽带速度的30倍对无线网络来说,这的确是一个惊人的进步。 3、提供优良的最后lkm网络接入服务 作为一种无线城域网技术,它可以将Wi—Fi热点连接到互联网,也可作为DSL等有线接入方式的无线扩展,实现最后l km的宽带接人。WiMax可为50km线性区域内提供服务,用户无需线缆即可与基站建立宽带连接。 4、提供多媒体通信服务 由于WiMax较之Wi—Fi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和安全性,从而能够实现电信级的多媒体通信服务 TCP/IP协议的特点之一是对信道的传输质量有较高的要求。无线宽带接入技术面对日益增长的IP数据业务,必须适应TCP/IP协议对信道传输质量的要求。在WiMax技术的应用条件下(室外远距离),无线信道的衰落现象非常显著,在质量不稳定的无线信道上运用TCP/IP协议,其效率将十分低下。WiMax技术在链路层加入了ARQ机制,减少到达网络层的信息差错,可大大提高系统的业务吞吐量。同时WiMax采用天线阵、天线极化方式等天线分集技术来应对无线信道的衰落。这些措施都提高了WiMax的无线数据传输的性能。

移动通信论文

移动通信组网及传输基本原理 1 组网: 移动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基本组成 一个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由交换网络子系统NSS、基站子系统BSS和手机MS组成。基站子系统与移动电话机之间依赖无线信道来传输信息。移动通信系统与其他通信系统如PSTN固定电话网之间,需要通过中继线相连,实现系统之间的互连互通,其组成框图如图1-1所示。当然,对整个通信网络需要进行管理和监控,这是由操作维护子系统OMS来完成的。 1.手机MS 终端设备就是移动客户设备部分,它由两部分组成:移动终端(MS)和客户识别模块(SIM)。移动终端在早期是以车载台、便携台形式出现的,现在多为大众化的移动电话机——手机所取代,车载台仍有少量生产,主要用于通信部门和军事上。 2. 基站子系统BSS 基站又称基地台,它是一个能够接收和发送信号的固定电台,负责与手机进行通信。基站(BSS)系统是在一定的无线覆盖区中由MSC控制,与MS进行通信的系统设备,它主要负责完成无线发送接收和无线资源管理等功能。功能实体可分为基站控制器(BSC)和基站收发信台(BTS)。 1)基站收发信台BTS BTS完全由BSC控制,主要负责无线传输,完成无线与有线的转换、无线分集、无线信道加密、跳频等功能。 2)基站控制器BSC 基站控制器是基站的智能控制部分,负责本基站的收发信机的运行、呼叫管理、信道分配、呼叫接续等。一个基站控制器可以控制管理最多可达256个基站收发器。3.交换网络子系统NSS 交换网络子系统(NSS)主要完成交换功能和客户数据与移动性管理、安全性管理所需的数据库功能。 交换网络子系统NSS能在任意选定的两条用户线(或信道)之间建立和(而后)释放一条通信链路,并实现整个通信系统的运行、管理。 1)移动交换中心MSC MSC是计算机控制的全自动交换系统。MSC与基站以光缆相连进行通信,一个MSC可以管理数十个基站,并组成局域网。 原理; 移动通信必须采用信道共用的技术,才能满足众多移动用户的通信需求。信道共用的技术,也就是所谓的多址技术,建立在信号可分割的基础上。不同的信号分割方法,导致了不同的多址技术。在频分多址(FDMA)情况下,频道和信道是一回事,频道就是信道,但在时分多址(TDMA)情况下.一个频道可以是多个信道,例如在GSM系统中,一个频道分成8个时隙,每个时隙就是一个信道。码分多址(CDMA)与前两种情况都不同,系统的所有用户可以使用相同的频率和相同的时间在同一地区通信,信道的区分不是频率或时间,而是依靠不同的地址码。 cDMA是一种以扩频通信为基础的调制和多址连接技术。在信号发送端用一自相关性很强而互相关为0(或很小)的高速伪随机码作为地址码,与要传输的用户信息数据相乘。由于伪随机码的速率比用户信息数据的速率高得多,因而就扩展了传输信息的带宽,这个过程称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切换技术研究论文

數字移動通信技術結課論文論文題目:移動通信系統中的切換技術研究 姓名:XX 學號:ZXXXX 專業:電子資訊科學與技術 班級:2009級電科本班

本論文主要針對邢臺地區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現狀問題展開研究的,全文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一、首先向讀者介紹了邢臺地區的經濟特徵,產業特色,突出了中小企業的重要性;二、從總體介紹了邢臺地區中小企業在財務管理工作上存在的問題,主要闡述了領導者財務觀念和財務人員素質等;三、具體闡述了邢臺地區在投資,融資,生產經營,利潤分配四大經濟活動上存在的現狀問題,以及針對某些問題提出的建議和解決對策等;四、在整個論文中列舉了很多相關的數據和實例,特別是有些語句完全是我所接觸到的財務人員的原話,因此加大了整個論文的說服力;五、總結一句話就是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不完善,在邢臺地區的中小企業裏,財務只是在經營的過程中起到了會計的作用,根本沒有起到整個的管理作用;六、課題研究涵蓋範圍較廣,故有很多的地方僅做了簡單明瞭的闡述和介紹,詳略得當,言簡意賅。 關鍵字:邢臺地區;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現狀

The subject areas targeted at small and medium SMEs in Xingtai aear.A study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status , the text mainly explained by the following aspects,1The subject of study characteristics with briefing readers of the whole economy in Xingtai area, industrial features; 2 Xingtai region in general, introduced the work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problems, the main description of the leadership qualities of the concept and financial personnel; 3 Expounds the Xingtai area of investment, financing, operation, distribution of profits ; 4 Big business activities on the status of existing problem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some of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and so on. 4 In the paper cited a number of relevant data and examples, especially some of my statements is completely exposed to the financial officers of the original words, thus increasing the overall thesis convincing. 5 To sum it up is imperfect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SMEs, SMEs in Xingtai area,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the process only played the role of accounting, did not play a role in the management. Keywords:Xingtai area;small and medium SMEs;financial condition of SMEs

通信工程毕业论文

档号:专业代码: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顶岗实习报告系别工程技术系 学生姓名 xxx 学生学号 xxxx 学生班级 10通信技术(1)班 专业名称通信技术 校内指导教师xx 校外指导教师 xxx 实习单位 xx 2013 年 4 月 26日 档 2013 年 4 月 26日 目录 一.实习单位介绍 (3) 1.广东超讯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3) 二. 实习岗位及主要内容 (4)

1.实习目的 (4) 2.思想和纪律表现 (4) 3.实习岗位(管线割接员、管线,设备录入员) (4) 4.岗位要求及主要工作内容 (4) 三.实习的主要过程 (5) 1、autoCAD以及zwCAD的使用和看竣工图纸 (6) 2、管线割接 (7) 3、做管线割接方案传输设备工程搬迁、割接工作流程 (8) 4、做管线割接方案 (12) 5、OLT (13) 5、施工现场查勘 (14) 四.实习总结 (16)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6) 附录 (16) 顶岗实习记录表及顶岗实习考核鉴定表················ 一、实习单位介绍 1.XXXXX股份有限公司 XXX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中国最早从事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网络维护、网络优化的公司之一,现已成长为集通信软硬件、系统集成、信息技术服务一体的高科技企业。目前除在广州设有总部外,还在北京、广州、深圳、广西、江西、四川、甘肃、内蒙古、海南、湖南、贵州等地建立了省级分公司及研发中心。 公司具备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甲级资质、通信网络代维甲级资质,已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安全生产企业、ISO(ISO 9001质量管理

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一系列资格认证。 成立至今,公司已经在通讯行业建立了稳定的市场基础和用户支持群体,并逐渐 成为通信技术服务规范的发起者和倡导者。 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完善、创新服务体系,为中国移 动等运营商提供专业、优质的一体化服务。我们的合作伙伴有:中国移动、中国 电信、中国联通。 公司践行“每一比特都精雕细琢”的企业宗旨,秉承“客户、 员工、社会、资本共同获益”的经营理念,自主开发,勇于创新,致力于成为最 优秀的通信技术服务商。 超讯成立于1998年,是中国最早从事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网络维护、网络优化的公司之一,现已成长为集通信软硬件、系统集成、信息技术服务一体的高科技企业。目前除在广州设有总部外,还在北京、广州、深圳、广西、江西、四川、甘肃、内蒙古、海南、湖南、贵州等地建立了省级分公司及研发中心。 公司具备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甲级资质、通信网络代维甲级资质,已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安全生产企业、ISO(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一系列资格认证。成立至今,公司已经在通讯行业建立了稳定的市场基础和用户支持群体,并逐渐成为通信技术服务规范的发起者和倡导者。 二、实习岗位及主要内容 1.实习目的 为了巩固学习掌握专业知识,了解通信行业的更多动态,在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中积累实际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经验,为毕业后尽快投入到竞争激烈的社会工作中,为以后转正做准备。 2.思想和纪律表现 思想上积极向上爱岗敬业,工作上勤奋努力,认真负责,在不懂时能主动提问,能独立自主。 3.实习岗位(管线割接员、管线,设备录入员) 我的实习工作主要是管线割接和管线,设备录入工作

现代移动通信论文.

西北师范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现代移动通信 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智能天线—线阵 姓名:张记强 学号: 201271060137 专业班级: 2012级物联网工程 系所中心: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贾向东 起讫时间:2014年12月1日-12月20日设计地点:教9-C501实验室 2014年12月20日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日俱增的移动用户数量和日趋丰富的移动增值服务,使无线通信的业务量迅速增加,无线电波有限的带宽远远满足不了通信业务需求的增长。另一方面,由于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同频干扰和多址干扰的影响严重,更影响了无线电波带宽的利用率。并且无线环境的多变性和复杂性,使信号在无线传输过程中产生多径衰落和损耗。这些因素严重地限制了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和性能。因此为了适应通信技术的发展,迫切需要新技术的出现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智能天线技术就应运而生。智能天线技术为解决频率资源不足、提高移动通信系统容量和系统服务质量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1998年我国电信科学研究院向国际电联提交的TD-SCDMA RTT建议并于2000年确定为国际第三代移动通信主流标准之一,第一次提出以智能天线为核心技术的CDMA通信实施方案。在TD-SCDMA中,智能天线作为关键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系统性能。 由于智能天线本身的优越性,因此早在1990年就有智能天线在蜂窝移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随着G3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目前,智能天线的商用化进程也加快。论文的研究工作是在MATLAB软件平台上实现的。首先介绍了智能天线技术的背景;其次介绍了智能天线的原理和相关概念,并分析了智能天线中的自适应算法。而论文主要研究了平面阵列的性能,并通过MATLAB仿真实现了智能天线圆阵排列。 关键词:移动通信;智能天线;MATLAB;圆阵

移动通信系统论文

2010-2011学年第2 学期 考试科目移动通信系统 姓名 年级 专业 学号 2011年6 月12日

移动通信系统中基于自适应调制和编码的资源分配的控制消息传输 摘要:总的说来,链路自适应方案,如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以及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加强了时变无线信道的系统容量。为了应用这些链路自适应方案,必须对资源的每一帧进行自适应和动态的分配。因此,系统需要控制消息来发送关于动态资源分配的信息给用户。这些信息包括用户ID,资源位置,调制等级,以及编码和自动重复请求(ARQ)信息。然而,这些资源分配信息的传输,造成了控制开销。在这篇文献中,我们介绍了一种利用AMC来传输资源分配信息的方案,并分析了它在支持截断ARQ,如链路层ARQ和HARQ的系统中的性能。除此之外,我们还证明了使用AMC来传输控制消息是减少控制开销的一种好方法。特别是当每帧的用户数较大,如对于互联网语音服务协议(V oIP),这种方法非常有效。 关键字: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控制消息;控制开销;资源分配Adaptive-Modulation-and-Coding-Based Transmission of Control Message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Liu Zhihu S100131051 Keywords—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AMC), control messages, control overhead, resource allocation. 1.引言 最近的以分组为导向的系统,如移动WiMAX和高速数据分组接入(HSDPA),通过使用链路自适应技术提高了数据吞吐量。这些技术有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以及快速信道感知调度。AMC 方案能够通过选择信号星座图以及适合它的时变信道的信道编码来提高系统容量。自动重复请求(ARQ)有效地减轻了由于信道衰落造成的分组错误。除此之外,截短的ARQ通过限制在应用AMC时的最大重传次数以及在物理层只使用固定的调制和编码,改进了系统吞吐量。重传机制,特别是基于HARQ的机制,提供了一种改进由于信道测量和反馈延时错误造成的链路自适应误差的健壮性的好方法。为了应用这些链路自适应方案,系统必须对每帧资源进行自适应的和动态的分配。并且,目前开发的大多数业务都是基于分组的。所以,资源的有效利用要求无线资源能够在移动站之间得到有效共享。最后,自适应和动态资源分配要求逐帧链路自适应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对于动态资源分配的控制消息的设计非常重要。资源的链路自适应分配的控制消息应该与数据一块传输,以告

现代通信系统论文

3 无线接入技术及其应用 无线接入技术分为固定无线接入技术和移动无线接入技术两种。其中,后者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和卫星通信系统所采用的技术,移动无线接入技术服务的对象是移动终端,即实现移动终端与固定终端或移动终端之间的信息交换。 3.1 移动无线接入技术 移动无线接入技术主要指用户终端在较大范围内移动的通信系统的接入技术。它主要为移动用户提供服务,其用户终端包括手持式、便携式、车载式电话等。主要的移动无线接入技术系统包括: (1)无绳电话系统: 它可以视为固定电话终端的无线延伸。无绳电话系统的突出特点是灵活方便。固定的无线终端可以同时带有多个无线子机,子机除和母机通话外,子机之间还可以通信。主要代表系统是DECT、PHS和CT2。 (2)移动卫星系统: 通过同步卫星实现移动通信联网,可以真正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人的通信。它的最大特点是利用卫星通信的多址传输方式,为全球用户提供大跨度、大范围、远距离的漫游和机动灵活的移动通信服务,是陆地移动通信系统的扩展和延伸,在边远的地区、山区、海岛、受灾区、远洋船只、远航飞机等通信方面更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整个系统由三个部分构成:空间部分(卫星)、地面控制设备(关口站)和终端。 (3)集群系统:专用调度指挥无线电通信系统,应用广泛。集群系统是从一对一的对讲机发展而来的,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数字化多信道基站多用户拨号系统,它们可以与市话网互连互通。 (4)无线局域网: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不受电缆束缚,可移动,能解决因有线网布线困难等带来的问题,并且组网灵活,扩容方便,与多种网络标准兼容,应用广泛等优点。过去WLAN曾一度增长缓慢,主要原因在于传输速率低、成本高、产品系列有限,而且很多产品不能相互兼容。随着高速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802.11的制定以及基于该标准的10Mbps乃至更高速率产品的出现,WLAN已经在金融、教育、医疗、民航、企业等不同的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5G 移动通讯对中国未来的影响本科论文

复旦大学 5G 移动通讯对中国未来的影响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5G移动通讯对中国未来的影响 学生姓名:王志秋 所在学院:软件学院 专业:软件工程 学号: 012869288 指导教师:李丽 完成日期: 2018-06-01

摘要 自上世纪80 年代以来,移动通信每十年出现新一代革命性技术,持续加快信息产业的创新进程,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当前,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正在阔步前行,它将以全新的网络架构,提供至少十倍于4G 的峰值速率、毫秒级的传输时延和千亿级的连接能力,开启万物广泛互联、人机深度交互的新时代。 作为通用目的技术,5G 将全面构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从线上到线下、从消费到生产,从平台到生态,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本报告测算结果显示,2030 年,在直接贡献方面,5G 将带动的总产出、经济增加值、就业机会分别为6.3 万亿元、2.9 万亿元和800 万个;在间接贡献方面,5G 将带动的总产出、经济增加值、就业机会分别为10.6 万亿元、3.6 万亿元和1150 万个。 5G 正处于技术标准形成和产业化培育的关键时期,全球各国在国家数字化战略中均把5G 作为优先发展领域,强化产业布局,塑造竞争新优势。我国要紧抓这一历史性新机遇,加大统筹推进力度,加快5G 产业化进程,超前部署网络基础设施,营造产业生态环境,深化各领域融合应用,全面开创5G 发展新局面,为全球5G 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目录 一、5G 将成为引领国家数字化转型的通用目的技术 (1) (一)5G 技术开辟移动通信发展新时代 (1) (二)5G 网络构筑万物互联的基础设施 (2) (三)5G 应用加速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 (3) 二、5G 经济社会影响的传导机制和测算框架 (6) (一)5G 对经济社会影响的传导机制 (6) (二)5G 对经济社会影响的测算框架 (9) 三、5G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及前景展望 (11) (一)5G 对经济产出的贡献 (11) (二)5G 对经济增加值的贡献 (14) (三)5G 对就业增长的贡献 (17) 四、充分释放5G 发展潜能的相关举措建议 (20) (一)把握发展窗口,加快产业化进程 (20) (二)加强国际合作,共享全球发展红利 (21) (三)加强超前谋划,构筑网络基础设施 (21) (四)营造创新环境,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22)

WCDMA移动通信系统分析报告

WCDMA移动通信系统分析报告 摘要 WCDMA作为3G的三大主流技术标准之一,已经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在技术创新和市场驱动的双重作用下,WCDMA从概念向产业化的进程正在加快.全球主要设备制造商都在积极跟踪和研发基于WCDMA技术的3G网络产品。本文对WCDMA的组网能力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组网结构和组网模式。BSC6900是BSC6000、BSC6810后的新一代控制器产品,是华为公司Single RAN解决方案重要组成部分。它采用业界领先的多制式、IP化、模块化设计理念,融合UMTS RNC 和GSM BSC业务功能,有效满足移动网络多制式融合发展的需求;BS3900为华为GSM新开发分布式基站,实现基带部分和射频部分独立安装,其应用更加灵活,广泛用于室内、楼宇、隧道等复杂环境,实现广覆盖,低成本等优势;本文对BSC6900设备原理及其在组网中的作用以及DBS3900设备原理及其在组网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宽带码分多址(WCDMA );组网;3G;BSC6900;DBS3900 WCDMA移动通信系统分析报告 一、WCDMA移动通信网组网结构及其关键技术 1.WCDMA发展进程 WCDMA是IMT一2000家族最主要的三种技术标准之一。从基本意义上来说,WCDMA版本的演进过程也是一个技术和业务需求不断提高的过程。WCDMA标准经过多年发展,已渐趋成熟,其标准化工作由3GPP组织完成。到目前为止,主要有五个版本,即3GPP R99、3GPP R4、3GPP R5、3GPP R6和3GPP R7,前四个版本已经完成并终结,目前正在进行R7版本的制定工作。不同版本间的功能划分并不是绝对和清晰的.而是按时间进度和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灵活划分.不一定某个功能必须在某个版本中完成,在修改版本时应遵守向后兼容的原则,各版本的演进时间如图所示 2.WCDMA 组网要求 为了打造综合价值最大化的WCDMA核心网络,在组网时需要考虑如下几个问题: (1)核心网综合成本最优原则。对于3G网络的建设,我们认为应该从长期、全局的角度进行规划,规划的网络应该满足大容量、少局所、广覆盖的原则,具有清晰的全IP演进路线,避免后续网络频繁调整;能够进一步融合移动固定业务能力,便于向NGN演进。 (2)建设3G网的版本选择。随着3G牌照进一步后续.3GPP R4版本标准已经成熟,各个厂家基于3GPP R4版本的设备也进一步成熟,作为3G核心网建设的关键环节,起点版本的选择越来越成为讨论的焦点。采用3GPP R99还是3GPP R4进行组网,主要取决于网络建设时间、多厂家供货环境的形成和网络功能定位等多种因素。根据目前网络情况,核心网的结构又有3GPP R99、类3GPP R4、全TDM一3GPP R4结构、全IP 3GPP R4结构和混合3GPP R4结构等多种选择。 (3)现网资源的整合。3G核心网建设应保证对现有网络的影响最小,对传统移动运营商应能保证GSM/GPRS设备的再利用,并考虑现有电路传输网络、分组数据网络和信令网的共享、利旧还是新建.短消息业务(SMS)、多媒体消息服务(uus)、智能网(IN)业务和数据业务管理平台(DSMP)争l 台的弛问瓯综合考虑以上几个问题,做好核心网规划,同时在3G网络建设过程中利用后发优势、吸取2G网络的建设经验.避免2G网络中现有的各种技术和应用弊端,从而建设一个高质量、具有长远发展潜力的3G核心网络是完全有可能的。 3.WCDMA R99组网结构

大专通信技术论文题目

大专通信技术论文题目 1.移动短消息平台的研究与实现 2.基于Widget技术移动终端应用集成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3.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 4.基于GPRS的嵌入式系统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 5.基于GPS/GPRS的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6.基于嵌入式技术的移动终端设计 7.公交车辆运营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基于先进的CDMA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及开放式信息处理技术) 8.移动支付技术研究 9.短消息业务服务系统的研制 10.GSM移动通信在煤矿井下应用的研究 11.基于嵌入式技术的GSM移动终端系统的软件开发 12.嵌入式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3.基于.NET技术的移动库存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 14.基于J2ME的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5.远程监控自动报警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16.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及其应用 17.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的探讨 18.3G移动通信技术在电网管理中的应用 19.3G移动通信技术的分析

20.3G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 21.3G技术下手机购物模式分析 22.基于ARM的GPRS无线数据传输监控系统的分析 23.手机病毒分析及防范 24.基于手机的电子商务 25.图书管理系统手机终端的实现 26.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27.CDMA技术的3g系统和Wimax通信系统的比较 28.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关键技术之一: 29.LTE系统的关键技术 30.LTE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31.下一代无线网络技术 32.Wimax技术及其应用 33.CDMA2000系统的发展及其应用 34.WCDMA系统的发展及其应用 35.TD-SCDMA系统的发展及其应用 36.超宽带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37.RFID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38.RFID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无线公网通信技术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在配电网出现了光纤通信、公网无线通信、配电线载波通信等多种通信方式。而在配网主站与线路上的配网自动化终端之间的通信方式,则是现今配网自动化系统通信的

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设计题目汇总2010101

西京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及学生选题汇总表 系别:工程技术系年级、专业:移动通信技术2008级填表时间: 指导教师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所指导的学生 序号 姓名职称姓名学号 GSM无线接口的关键技术分析1 移动通信中的切换技术的分析研究及探讨2 移动通信无线定位技术研究3 移动通信基站的安全与防护方案设计4 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分配算法设计5 单片机串行通信的设计6 IS-95移动通信系统研究与反向传输电路的仿 真 7调幅通信系统数字仿真8 FSK通信系统设计9 移动通信的电波衰落与抗衰落技术分析10 通信软交换技术研究1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软件无线电技术12 AM调制电路与解调电路的设计与模拟13 无线通信系统传输的模拟分析14 USB接口与RS232串口转换的设计15 软件无线电在TD-SCDMA中的应用16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时钟设计17 CDMA2000中的软切换技术18 智能天线在TD-SCDMA中的应用19 移动号码携带方案探讨20 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方法研究21 无线电遥控发射机与接收机系统设计22 射频电子标签识别系统23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调制与解调24 WCDMA —空中接口技术的研究25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序号姓名职称姓名学号 病房无线呼叫系统设计26 3G移动通信网IP技术——切换技术研究27 论述移动通信的应用及发展28 3G网络的业务提供方法及实现29 移动通信向信息经营方向发展的探讨30 智能小区网络通信系统技术31 GPS与GSM系统整合应用设计32 移动增值业务分析33 移动IPv6的安全性研究34 如何提高GSM网络的呼叫接通率35 软件无线电在移动通信中应用的研究36 基于GSM网络汽车防盗报警装置设计37 USB 接口芯片应用研究38 基于以太网的远程抄表系统设计39 数字温度计的设计与制作40 IPv4向IPv6过渡技术研究41 感应防盗报警系统设计42 DDS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与研究43 蓝牙技术及其安全性研究44 多功能数字计数器的设计与实现45 移动通信中抗干扰问题的研究与分析46 数字电子时钟的设计与实现47 3G网络安全策略研究48 基于WinSock的网络通信软件的设计与实现49 基于MCS-51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50 多用途定时器设计51 频率计的设计52 测量放大器的设计53 基于MCS-51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54 数字电压表的设计55 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56 数控直流稳压器的设计57 智能充电器的设计58 仓库温度检测及通风控制设计59 单片机与微机通信研究60 GPRS通信技术分析61 宽带直流放大器的设计62 交通灯智能控制系统63

移动通信课程论文

第四代移动通信关键技术——OFDM 摘要:随着移动市场的快速发展,用户对于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第四代移动通信关键技术——OFDM 的性能和不足等进行分析,阐述了OFDM 的原理、关键技术和应用等。 关键字:4G 移动通信 OFDM The Key Technology of the Fourth Genera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OFDM Abstract:With the rapid expansion of the mobile market,user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performance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This paper analyses performance and shortage of the key technique of 4G ——OFDM.Also,th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s of OFDM is elaborated. Key words:4G mobile communication OFDM 一、OFDM 产生的背景 第四代移动通信(4G )中系统的速度可以达到10~20Mb/s ,最高可以达到100Mb/s 。能够实现全球无缝漫游。未来的移动通信业务将从话音发展到数据、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业务,因此,对服务质量和传输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宽带在移动通信中是非常稀缺的资源,因此,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有效地利用宝贵的频率资源,以满足高速率,大容量的业务需求。 无线信道由于其信道特性不理想,发射的信号往往是经过多条路到达接收端,即产生多径效应。从而造成接受信号相互重叠,产生信号符号间相互干扰,致使接收端判断错误,严重影响信号的传输质量,这种特征为信号传输的弥散性。特别是当信号的传输速率较高是更是如此。这是因为当信号的周期很短而信号传输速率又非常高时,在接收端信号符号重叠的程度将进一步加深,从而信号的干扰就更加严重。从另一角度看,当信号符号的传输速率较高时,信号带宽较宽,当信号带宽接近和超过信道相干带宽是,信道的时间弥散性将对接受信号造成频率选择性衰落。多径效应造成频率选择性衰落引起码间干扰,使得接收端正确解调困难。严重时,单靠增加发射功率提高接收端的信噪比并不能降低误码率,而OFDM 技术是目前进行无线高速数据传输时提高资源利用率、克服多径效应的最有效的方法。 二、OFDM 的原理 OFDM 的英文全称为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中文含义为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OFDM 的工作原理简介,输入数据心愿的速率为R ,经过串并转换后,分成M 个并行的子数据流,每个子数据流的速率为R/M ,在每个子数据流中的若干个比特分成一组,每组的数目取决于对应子载波上的调制方式,如PSKQAM 等。M 个并行的子数据信源编码交织后进行IFFT 变换,将频域信号转换到时域,IFFT 块的输出是N 个时域的样点,在将长为Lp 的CP(循环前缀)加到N 个样点前,形成循环扩展的OFDM 信元,因此,实际发送的OFDM 信元的长度为Lp+N ,经过并/串转换后发射。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是时域信号,此信号经过串并转换后移去CP ,如果CP 长度大于信号的记忆长度时,ISI 仅仅影响CP ,而不影响有用数据,去掉CP 也就去掉了ISI 的影响。 二进制 OFDM . . . . 信号 . . . . 信号 分帧 分组 串/并变换 编码 映射 ID FT 串/并变换 D/A 变换 上 变 频 图1-1 OFDM 调制原理方框图

移动通信小论文

移动通信新技术 李炜 摘要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5G网络将作为继3G,4G之后的新一代网络。本文对5G网络的高频段输出,D2D通信,超密集组网及大规模MIMO等技术特点做了相关介绍。 关键词5G 超密集大规模 1 前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现如今的移动通信技术将会慢慢的难以满足人们对通信网络的各方面的需求。对于这些形式,将对5G(the fif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在频率,技术,运营等方面带来新的挑战,未来,5G的发展成为业界研重点。 北京时间5月13日消息,据韩联社报道称,三星电子周日宣布,其已率先开发出了首个基于5G核心技术的移动传输网络,三星电子通过研究和试验表明,在28GHz的超高频段,以每秒1Gb以上的速度,成功实现了传送距离在2Km范围内的数据传输。除此之外,英国萨里大学科学家研发出了最新、最快的5G科技,每秒可传送多达1万亿字节(1TB)数据,即125GB。只需1秒便可下载30部电影,比目前的4G技术快了6.5万倍,是目前无线数据连接技术的最高速度[1]。 随着5G技术的诞生,用智能终端分享3D电影、游戏以及超高画质(UHD)节目的时代已向我们走来。当前全球多个国家已竞相展开5G网络技术开发,中国和欧盟都为此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研发力量。 2 技术特点 2.1 高频段传输 移动通信传统工作频段主要集中在3GHz以下,这使得频谱资源十分拥挤,而在高频段(如毫米波、厘米波频段)可用频谱资源丰富,能够有效缓解频谱资源紧张的现状,可以实现极高速短距离通信,支持5G容量和传输速率等方面的需求。 高频段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业界对此高度关注。足够量的可用带宽、小型化的天线和设备、较高的天线增益是高频段毫米波移动通信的主要优点,但也存在传输距离短、穿透和绕射能力差、容易受气候环境影响等缺点。射频器件、系统设计等方面的问题也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移动通信系统发展趋势分析论文

移动通信系统发展趋势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现状,分析和比较了分别以日本、美国和欧洲为主提出的W-CDMA、CdmaOne和TD-CDMA系统的技术特点,最后探讨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码分多址IMT-2000 1引言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指能够满足国际电联提出的IMT-2000/FPLMTS系统要求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国际电联于1995年提出了IMT-2000/FPLMTS的评估标准,对未来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提出了较详细的要求。 IMT-2000系统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 球范围设计的高度兼容性; MT-2000中的业务与固定网络的业务兼容; 质量; 机体积很小,具有全球漫游能力; 用的频谱为 885MHz~2025MHz,2110MHz~2200MHz(共230MHz) 1980MHz~2010MHz,2170MHz~2200MHz(限于卫星使用) 动终端可以连接地面网和卫星网,可移动使用也可固定使用; 线接口的类型应尽可能得少,而且具有高度的兼容性。 从而可以看出未来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要具有很好的网络兼容性,用户终端可在全球范围内几个不同的系统间实现漫游,不仅要为移动用户提供话音及低速数据业务,而且要提供广泛的多媒体业务,这就对无线接口提出了较高的要求。ITU已对IMT-2000的测试环境提出了具体要求,给出了表征IMT-2000系统的最低限度的参数,包括:支持的数据率范围,误码率要求,单向的时延要求,激活因子和业务量模型。 根据ITU的要求,目前各大电信公司联盟均已提出了自己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方案,主要以日本DoCoMo公司为首提出的W-CDMA;美国Lucent、Motorola 等公司提出的CdmaOne;欧洲西门子、阿尔卡特等公司提出的TD-CDMA。总体来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