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声乐教学中的润腔教育文档

论民族声乐教学中的润腔教育文档
论民族声乐教学中的润腔教育文档

论民族声乐教学中的“润腔”

“润腔” 技巧是我国民族声乐演唱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审美内涵,是最能体现民族演唱风格特征的一种表现手段。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民歌风格以北方和南方民歌区别明显:北方的民歌宽宏大气、声音高亢嘹亮,南方的民歌委婉含蓄、音调平稳流畅。通常情况,北方民歌乐句紧凑短小,演唱速度快而昂扬,气息灵活,咬字棱角分明,真声多于假声;南方民歌乐句悠扬婉转,演唱速度一般慢而从容,气息深沉稳定,咬字细巧柔和,假声成分较多。南方民歌与北方民歌的特色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歌唱中的“润腔”技巧。

一、歌唱“润腔”概述

“润腔” 是我国民族声乐中的一个技术概念,通常是指发声中围绕在旋律音而使用的装饰性与特色性的“小音符” 的发声方法与演唱特色,这些小音符多为“填充式”的音型,是它们构成了“润腔”。在演唱过程中,“润腔”是民族声乐建立在生存背景、审美习惯与歌唱语言的基础之上,它是地方文化的提炼,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1. “润腔”的含义及成因

《中国音乐百科全书》中,“润腔” 是对唱腔加以修饰、加工,

是美化、装饰、润色的特殊技法。在《中国音乐字典》中,“润腔”是曲调的变化方式,即“加花” ,以增添曲调的色彩。.

著名率学家王骥德在《曲律》中说道“乐之筐格在曲,而色泽在唱”,

可见“润腔”在歌唱中的重要性。歌唱的唱腔是由字头、字腹、字尾所组成的音的活体,在歌唱过程中只有进行科学的润腔,才能够获得音的活体,保持音的神韵。“润腔”技术是中国民族声乐别具一格的美学特点,它与歌曲相辅相成、不可或缺,但不能独立存在。

民族声乐中“润腔”技术形成的原因是受地域差别、审美差别、历史文化、地方语言、习俗人情等多方面影响,是在民歌演唱的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与当地的民间演唱有密切的联系。音乐学家沈恰在探究“润腔”的形成因素及其发展中提出“声腔论” 的观点,微观分析了汉族传统音乐体系中单体乐音的内部成分、音乐结构和旋律运动形态等特点,指出了“声腔”的发展是“润腔”技术形成的原因之一。中国汉族传统民间声乐在演唱中,每个单体乐音(即声腔)的进行是活动的;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这种“活动”具有随机性和即兴性的特点,它对“润腔”技术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 “润腔”的种类

从形态学角度来说,可以将“润腔”分为四种,第一种是音高式润腔,这是最基本的润腔方式,也称之为“装饰性润腔” ,在乐音的连唱或单个音的前后总是含有多个不同音高的音。第二种是音色式润腔,歌唱的音色是由发音体的基音、泛音等多种谐音组成,在歌唱“润腔”中,通过改变共鸣状态,形成音色的变.

化。第三种是节奏速度式润腔,节奏和速度声乐作品最重要的元素,决定而歌曲的表达情绪。第四种是力度式润腔,力度是音乐表演中音响的

强度,力度比速度更难掌握,必须用共鸣和气息的调节才能完成。

从演唱技巧来说,发声方法中由于共鸣腔体、真假声比例、气息运用的不同可以将润腔技术分为真、假、夯、泛、收、放等。真声假声对于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来说截然不同,美声唱法需要声音统一,真中带假,假中带真;而民歌演唱中,在民歌首句一般采取声音平直、上扬四度以上的音程,通过润腔技术突显出声音的空旷感强。夯音润腔多用于民间哭腔和大悲的歌曲处理上,增强歌曲的感染力;泛音润腔是假声中掺杂虚声,多用于短促的高音,表现无可奈何地情绪。

二、声音造型的“润腔”

“润腔” 技法最能体现民族风格特点,是民族声乐演唱中高层次的追求,歌曲韵味中的“美”需要演唱者科学的运用的润腔技巧来体现。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以唱为中心,通过将语言与音乐结合,运用润腔手法进行修饰,从而将民歌艺术的性格气质,风格特色彰显出来。

1. 依字行腔

语言艺术在民歌演唱中十分重要,准确的民歌语言能较好的传达歌曲的内容和感情。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歌唱语言要准确干净,声音要圆润和谐,润腔要科学合理。要演绎一首优秀的音乐.

作品,语言是最基本的表达感情的工具,咬字吐词的声腔技术必须要坚持“依字行腔” 。依字行腔中要强调字头声母的发音(俗称“字头”),字头分为五种:齿音,由zh、ch、sh、z、c 、s 开头;唇音,由b、p、m、f 开头;舌音,由d、t 、n、l 开头;牙音,由

j 、q、x 开头;喉音,由g、k、h 开头。声母的时值短,行腔中要求发音坚定有力,做到“咬准”不“咬死” 。吐字是字母部分的韵母发音,民族声乐中将吐字的口腔变化分为四种:开口呼、合口呼、撮口呼、齐齿呼。在行腔吐字中,不同的字其着力部位不同,牵扯到的口型变化就不同,在腔体保持的状态下咬准字头唱响字腹,在气息的支持下依字行腔。

2. 声音造型润腔的方式

“润腔”为歌曲的内容、风格和情感服务,在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要强调演唱者的情感表达能力与腔体润色能力。民族声乐演唱中,由声音造型变化形成的润腔方式主要分为哭腔和笑腔。

(1)哭腔:声乐演唱中表示哭泣的润腔技法。啜泣和抽泣属于哭腔,啜泣是断断续续的哭泣;抽泣是倒吸气,抽抽搭搭的哭。哭腔的演唱最能彰显唱功,能扣人心弦、催人泪下。哭腔是演唱中一种色彩性的润腔技巧,它的使用是歌曲悲伤情绪的体现。民族声乐中的哭腔是歌唱感情哀怨至极的需要,需要演唱者良好的腔体打开与声音驾驭能力。

(2)笑腔:是模拟人们生活中的笑声,通过笑的力量推动在欢快喜悦的旋在民族声乐演唱中,气息的运用和腔体的打开。律中,通过兴奋的情绪将喉咙和腔体积极的笑起来,使歌唱管道吸开畅通,歌唱声音灵巧愉悦。笑腔手法的运用使歌曲呈现喜悦欢快的风格,是歌曲内容与情感表达的需要。三、声音表现的润腔

连音和断音的“润腔” 手法是民族声乐演唱中最基本声音表现形式。在歌唱中连与断是相反的,它们相互独立,却又相互依存。连和断的出现,会使歌曲的表达更清晰,使情感更具对比性。

1. 连腔

连腔是旋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也是歌曲的基础。它要求演唱者声音柔和,平滑,连贯统一,气流均匀,在字与字、句与句之间的衔接紧密,无缝隙。歌唱旋律是一个连贯行进的过程,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连腔的训练是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连腔是歌唱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润腔方法。中国民族声乐教学讲究在连腔的运用中要做到以字行腔,以情带声、以声润腔。连腔方法的使用能让歌声平滑畅通、情感舒缓绵长,这种润腔手段一般在叙事性、抒情性歌曲中用的最普遍。

2. 断腔

断音润腔法在民族声乐教学中也是一个重要的润腔方法,它通过采用顿、截、挫的润腔方法,使歌声产生力度与情感上的对比,使连贯的歌唱进行产生柔中带刚、连中有断的音乐形象。断腔是声乐演唱中的基本表现方式,它包括气口断腔、截气断腔、.跳音断腔、顿音断腔等。断腔方法是在吸气、偷气、抢气、补气等方法中形成声音的临时性中断,是间接性的临时换气,利用气口停顿并延长乐句的时值。在很多时候结合节奏的变化采用连续断腔的形式来表达惊喜、悲伤、愉悦地情感;另外,在一些附点音符和切分音后面的气口,作曲家与演唱者也常使用气口断腔的润腔方法来增加歌曲的感染力。

四、音乐要素的润腔音乐的基本要素包括音高、音长、节奏、速度、力度等,这些要素和谐共存才构成好的音乐作品。民族声乐作品特性中包含了音乐风格、音乐语言、节奏、旋律、调性等细节属性的音乐要素。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我们要重视音乐要素的润腔,重视速度润腔和力度润腔。

1. 速度润腔

音乐进行时的快慢程度称为速度。速度和节奏受歌曲的风格决定,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只有要求演唱者准确的按照作品的速度、节奏来演唱,才能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创作意图和内在感情。在民族声乐的速度润腔中,要做到“慢不拖,快不赶”、“ 急不乱,慢不散”。不同的速度音乐感觉和歌唱状态会有不同,民族声乐教学中必须要求演唱者把握歌曲的速度,理解表达的内容,不急不缓,自然和谐。总之,音乐的速度是音乐形象和歌唱情绪的关键,忠于作品是我们声乐演唱最基本的要求,重视速度润腔才能达到理想的演唱效果。.

2. 力度润腔

力度是歌唱者对音的强弱关系的处理,用力度强弱的对比来表现情绪,是歌唱旋律经常使用的润腔技法。音乐旋律进行时的强弱记号我们称为力度记号,力度记号包括强、中强、极强、渐强,弱、中弱、极弱、渐弱等。力度润腔能表现声乐作品的感情基调及音乐意境和音乐主题,通过力度润腔能使音乐更加形象、丰满和立体。比如抒情的《摇篮

曲》是在宁静、安逸的气氛中进行的,力度一定是弱而柔美的,使人想到妈妈哄孩子入睡时轻柔的催眠曲;《义勇军进行曲》则是雄壮有力的,在歌声中演唱者通过结合进行曲的节奏采用刚强有力的演唱,通过重视歌唱力度的准确性表现出歌曲的号召力,唤起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奋斗不息的决心和信念。

结语

民族声乐中的“润腔”技法体现了民族声乐个性化的音乐风格,它融合了中国戏曲、说唱音乐等中国民族艺术形式中的优点。“润腔”技巧是真实的塑造音乐形象的歌唱方法,教师通过科学训练

润腔技法,强调歌唱者从“声态“着手,通过塑造声音的形态和情态来塑造良好的声音形象,展现歌曲中的音乐形象。民族声乐的润腔技法,是我国声乐文化艺术宝库中珍贵的资源,它是我们进行艺术创作、舞台演唱和学习借鉴的取之不尽的源泉,因此,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我们要在借鉴、吸收前人为我们总结的润腔技巧的同时,更要坚持继承与超越。.

浅谈声乐教学方法

浅谈声乐教学方法 浅谈声乐教学方法 文/刘樱梅 摘要:在声乐教学工作中,教师发挥着关键作用,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全面、有效地接受教师的意图。 关键词:声乐教学;主观能动性;通俗语言 在声乐教学工作中,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努力学习。那么,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是否能够让学生

全面、有效地接受教师的意图,声乐教师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一、声乐教师如何交给学生学唱的入门钥匙 在声乐课堂上,声乐教师对学生存在问题要及时指出并且点到为止,讲话不要太多。给学生理解消化的空间,让学生能够靠自己去琢磨、去领悟。在课下,声乐教师对存有疑惑并且刨根问底的学生,要细致地讲解。这样的学生,说明他动脑筋了,那么教师的解答要耐心、不厌其烦。节省出课堂练唱的时间,在课下多讲,解决唱的问题,是为启发学生的悟性,把声乐大门的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寻找到宝藏。 那么,声乐大门的钥匙究竟是什么呢?开启声乐大门的钥匙有三个:分别是想、听、看。

声乐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讲述声音的感觉,如,“贴着咽壁、吸着唱、从后背开始送气直到头顶、胸腔打开、喉咙打开、深呼吸、声音落下来”等都要让学生主动地去想出来,也正是依靠着“想”去完成的。 声乐教师的范唱以及欣赏大师范唱,会逐渐树立学生正确的声音概念。当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声音概念时,在自我唱的过程中依靠着“听觉”来调整声音符不符合规范,检查声音对不对。 声乐中的“看”指的是形象思维,在想象之中的用“看”来完成调整歌唱发生的各种运动,在“想”的指导下较容易得到声音向后唱再向前反射的感觉。在心理活动的指令下,把注意力放在“想”上。如果学生能在“想”的指导下进行歌唱,并且在歌唱的同时把“听”和“看”结合到一起,三者统一就可以获得美好的声音效果,学生掌握了这三者,也就掌握了

中国音乐学院郭祥义民族声乐教学

中国音乐学院郭祥义民族 声乐教学 Lele was written in 2021

一.学习唱歌并不难 从技术方面,三个总则1气息下来2位置上去3中间打开照这个方向努力绝对没错,但要做到真正理解完全做到并掌握住有一定难度,需要努力学习的过程。(必须做到理论上搞懂,概念上清楚,状态上做对,技术训练上不走弯路或者少走弯路。) 各种唱法有相通的地方,方法上要求气息深沉,腔体打开,声音松弛明亮,咬字语音准确,语言清楚,感情上表达内在激情。主要技术是一样的,但由于语言、风格、色彩、韵味、艺术效果等追求不同,便形成千姿百态的艺术特色,训练方法和手段也就各不相同。 :1美声唱法更强调声音的贯通和涌动。2民族唱法强调声音的风格色彩和韵味。3通俗唱法强调情感的宣泄和张扬的表达。这些都需要科学方法的支持。 二.声乐施教方法的不统一性 目前声乐教学还没有统一的教法,没有绝对的教法,有一百个声乐教师就有一百种教法(这是事实)。尽管训练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各自的高标准和主观意图要达到的艺术效果都是一样。由于教师阅历不同,经验不同,审美观念及训练手段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训练结果。经常见到有些学生,在学了唱歌后,毛病越来越多,反而不敢唱歌了,这时候就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教师的声乐概念和训练手段。 三.歌唱的状态训练

歌唱技术不只是洪亮的声音,优美的音色,漂亮的高音,这些都只是单项技术。真正的意义上的歌唱技术正确的科学的平衡协调的歌唱状态。(时间证明状态训练是见效快,效果好的训练方法。)修造人体歌唱乐器,这个乐器的零件有哪些?1气息2腔体2位置4共鸣5咬字6音域7情感 歌唱状态训练的要求1后腰的支撑 2后脖根的依靠 3上口盖的穿透点 4吸开的腔体 5上哼下叹 6声音的走向 7统一的咬字 8涌动的意识 具体要求:1后腰的支撑,这是歌唱的动力所在,是气息的支撑点,用力点,动作是身体直立,后腰向前顶,臀部往上翘,后腰有明显的力感或者重点,这个点在后腰的命门穴位处,歌唱中的吸气用气都在这个点上进行,只要这个点用上力,小腹便会产生随之对抗的力量,这就是民族传统唱法所讲的丹田气,在任何时候,后腰的支撑都不能被忽略,它是气息生根的保障。2后脖根的依靠,颈椎胸椎腰椎在一条垂直线上,脖子垂直后,整个头部垂直向后移。3上口盖的穿透点,这是产生高位置的必要条件,上颌的穿透点是直接关系到声音质量。4吸开的腔体,抬起上口盖,打开喉咙吸气,作用是建立通畅的歌唱通道发挥声音的共鸣。5上哼下叹,哼唱是保持声音位置最好的办法,也是下巴放松的办法。6声音的走向,往后往下,但是强调一点,必须是以上口盖以上发出声音以后才往后往下走7统一的咬字,不能在口腔上咬字,会影响声音的通畅、统一和音乐线条的连贯8涌动的意识,主动超前涌动意识,放在声音前面。要有深刻的理解和正确的训练,不怕没有,就怕不追求。

浅谈中国民族声乐与演唱方法

浅谈中国民族声乐与演唱方法 中国民族声乐是反映思想感情和意志,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门艺术。他根植于中国土壤,由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民族声乐实际上是对传统的民歌、戏曲、曲艺唱法和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创新的各种唱法的总称,它体现了民族声乐艺术的特点,是长期待的艺术实践中初步建立了以中国文化为背景,以民族语音为基础,以科学的发声为原理的中国式歌唱艺术。民族声乐在演唱中具有一种符合民族欣赏习惯和审美习惯的质朴感和亲切感,并具有民族的气质和感情,容易被我国群众所接受,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从现代社会议论的角度看,音乐教育界开始了对民族声乐的教学研究,成立了民间演唱班,民族歌剧班及本科的民族声乐专业,从这时起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走进了高等教育音乐学府,在演唱方法上和演唱风格上,开始了全面而细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已经是艺术百花园里的馨香四溢,与各民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绚丽花朵。全国大多数音乐学院都建立了民族声乐专业,有的是教研室,有的发展成系级等。这样更能够提高音乐学者的兴趣和意志,而在教学方向、教学内容、教学风格、教学管理等方面都已趋完善。 作为民族声乐专业的学者,从本人的所学知识方面来浅谈至关重要的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呼吸和气息的运用 “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呼吸对于唱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呼吸支持是歌唱的动力与基础。因此,训练民族唱法也应该做严格的呼吸训练,便吸气和呼气肌肉群得到充分的锻炼,形成“条件反射”做到一想唱,一张口,气息就立即准备好,并能控制自如。在气息的运用方面,“声”和“气”必须协调平衡,气多声少或气少声多都不行。唱高音气要向下拉,唱低音则气要略提;声音强气要治,要匀声音弱气要稳,要柔。但在演唱不同风格不同情感,不同速度的歌曲时,用气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有的柔的刚,有的则要轻巧。在演唱某些民歌时,不必像美声唱法那样将气吸得很深,支点拉得太下,用气时后腰肌向下向后坐的劲不要太大,心理上想象的气息悠动轮圈也不要转得太大,气息向上向外输送的“口子”要小一点,集中一点,像消防龙头那样身大嘴小,声音才能轻柔、透亮,集中。 总之,呼吸基本功的训练一定要加强,即使是有多年演唱经验的歌手,每天做几分钟呼吸练习也是大有好处的。 二、发声和共鸣的运用 发声是根据发声生理学研究,人的嗓音的整个音域中,最自然、最容易发出的又最省力的是人们用于说话的一段音区的声音。声乐上称为“自然声区”,也叫“中间声区”。发声是建立良好歌唱状态的基本手段,是有效改善与发展嗓音、提高歌唱能力的必不可少的途径。 首先,学习歌唱必须克服一些特殊的困难。这就是我们要参与发声的器官,大部分长在身体内部,既看不见又摸不着,除了小部分暴露于体外的器官在歌唱时可直接受大脑支配外,其余大部分器官必须通过科学训练才能达到间接控制生理功能的目的。这就是我们发现歌唱发声时的某些弊端,要想立刻改革它却并不那么容易的原因。另外,这些歌唱器官既然是人体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它也必然要受到人体生理上与心理上的种种复杂情绪的影响。当身体的其他部分有病时,嗓音也会感到不舒服,当情绪不高时,歌唱感觉也会受影响。 其次,练声发声还能培养歌唱者对于歌声的鉴别能力,反过来是指导歌唱训练,每个人都可以发出不

浅谈声乐教学的几方面

浅谈声乐教学的几方面 声乐演唱艺术,有的人认为“天生有一副金嗓子就能行”他们的看法是,声乐是一门简单的学问,用演唱音量来判断歌唱的好坏,显然这是一种很浮浅的理解。声乐是音关乐艺术的重要形式,艺术表现的目的是感动人,是传达思想,情绪和描绘情景,无论是哪一门艺术,艺术表现的手段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当然声乐必须在人们自身声音的基础上,首先,训练声音,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表现精神内容,声乐的声音要求本身包含艺术的审美,但仅仅是声音的美又不能代表声乐的全部艺术含义,在声乐课堂中往往会停留纠缠在声音之中,仿佛追求声音的质量是唯一的目标,而没有认真地意识到声音的追求须以艺术表现和审美的需要为依据。因此,需要从一个更高的审美角度来理解和形成声音,在人与人的情感交流传递过程中,运用歌唱技术的各技巧,产生与内容相符的声音,以声音的变化为媒介手段传达美和情感,这才是声乐的真正的意义。 一、对“声情并茂和以情带声”的理解 我们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强调歌唱发声的技术是为歌唱的内容服务的。作为歌唱艺术,歌唱的内容表现的情感、情绪、情景等才是歌唱的实质,所以老师经常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我们“以情带声”。 首先,声音是歌唱的基础,不论声音是否美妙,声音总是歌唱存在的先决条件;“情”只有建立在物质的声音基础之上,才可能表达出内容。情感依附于歌唱声音基础,通过优美的声音表现丰富的情感。 其次,在“以情带声”认识上,我们应该把这个“情”理解为情感表达的要求和声乐审美意识对声音质量的指令性要求。当我们在演唱某个声乐作品时,作品的思想内容,情感深度幅度需要相符的声音来体现,这种声音的要求同时又必须符合声乐审美的标准,这个审美标准是演唱者的综合素质的体现。在这样的意识要求下,在整个歌唱发声状态歌唱发声状态基本的范围内,歌唱的声音需要做某些音色、气息等调整,形成符合情感表达需要的声音质量,符合表达某个作品的要求。 当然,最理解的歌唱是“声情并茂”。上述的第二种解释也许就体现出了声情并茂的要求。只有声音没有真实情感的表现是机械的,缺乏生命力的,也是没有艺术感染力的,违背了声乐艺术的本意,反之,即使有很深很丰富的情感,没有优美的声音依托,根本就谈不上声乐艺术。声音是情感表现的手段,声乐训练的技术目的都是为了建立表达情感的必要手段,是保证情感表达的可能性。 声情并茂的把握和理解就要看演唱者从哪几个方面着手来理解了,最起码应该遵循以下几点: 1、必须研究歌曲作品,了解作品的风格,创造动机,创造手法,歌词的思想性,表达什么样的情感的高潮,包括哪些地方旋律具有比较鲜明的特点,哪些地方有难度需要特别注意,做到全面了解作品。

浅析声乐的教学方法和重要性

浅析声乐的教学方法和重要性 摘要: 高校声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培养的过程应该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经逼着学习声乐的经验提出了整体教学方法,这是一种以声音为媒介,整合文化修养,心理素质和唱歌技术等多方面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声乐整体教学教学方法 一声乐教学法课程在音乐教育专业中开设的必要 1, 对声乐教学法的认识 声乐教学法是音乐教育的一门重要专业理论课,是对学生声乐学习中的声乐理论知识和音乐乐表演技能技巧等方面的指导课。它是一门集知识性,技能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声乐教学理论课。它在声乐技能小课的基础上将声乐实践理论化,将声乐训练总结成的系统的,较全面的声乐教学领域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2声乐教学法是通过学生歌唱教学能力的基础 声乐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通过嗓音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表现能力,充分发展学生的控制歌唱的心理手段,使发声器官具有适应歌唱时所要求的那种协调与耐力,并改善嗓音,使学生获得歌唱表演的知识。而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能力,则首先要对人体发声器官的生理构造,歌唱发声的肌能状态,歌唱的姿势,正确呼吸,共鸣以及歌唱的咬字吐字,声区的划分及其特征等有的全面系统的了解认识,并在唱歌基础理论指导下,进行更好的

歌唱技能的学习训练。因此,声乐教学法课是培养和指导学生教学能力的基础,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身歌唱能力的必要环节。3声乐教学法是培养中小学音乐师资的需要 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而声乐教学又是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就要求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经要有自己“唱”的能力还要有“教”的能力。而声乐教学法就是解决教师该如何教的问题,因此,声乐教学法课是音乐教育专业培养合格中小学音乐师资的需要。 二是乐教学法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声乐教学法课程开设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将来的声乐教学水平,因此声乐教学法教学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声乐基础理论知识模块 首先是弄清人体发声器官的生理构造。认识到儿童与成人的发声器官构造上并无根本区别,只是器官的大小与成熟不同,只要采用科学合理的练习方法,儿童与成人的声乐学习效果也将是一致的,其次是变声期与嗓音的保护。主要介绍儿童嗓音保护与发声指导,青春期变声的生理卫生知识和嗓音的保护方法,以及变声期科学,合理的发声训练与歌唱教学方法,再者是艺术心理学共鸣的原理,歌唱表演的原理等方面的内容。 2声乐教学中的歌唱技能,技巧训练模块 一是歌唱基本技能,技巧训练。主要包括:良好的歌唱姿势(站姿坐姿)正确的呼吸方法,自然圆润科学的发声,清晰的

中国民族下的声乐教学理念.doc

中国民族下的声乐教学理念 所谓教学理念,是指对认识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以及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明确的教学理念对实际教学的开展具有积极作用。邹文琴老师经过自己在民族声乐的多年教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理念“自然的歌唱”,这是她所追求的民族声乐教学的最高境界。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邹文琴老师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音乐人才,这些成功的典例,都体现了她教学理念的正确性 [1]。 一、邹文琴教学理念的内容 “自然的歌唱”,这是邹文琴老师所追求的民族声乐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邹文琴老师的教学理念。邹文琴老师教学理念中说的自然的歌唱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这里所说的自然的歌唱与最原始的那种苍白、随意的白嗓子是完全不同的唱法和概念。民族声乐中讲的自然地唱法不是那种做作而又粗犷的声音,例如一些歌唱者,为了追求浑厚的音色而去刻意模仿,容易出现撑喉、压喉等现象,这都是人为故作的,不具有美感和真实感,是一种不自然的歌唱。这样的唱法唱出来的歌声不具有生命力,还有对声带造成损伤。邹文琴老师讲究的“自然的歌唱”,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特点,顺应人体生理的自然规律,再根据声乐学上的理论基础,对学生进行规范且沿革的专业训练,使学生唱出来的歌曲整体具有协调性,跟着自己的心去歌唱,找到属于自己的歌唱技巧,唱出自己独一无二的歌声。用自己心中最纯的声音来歌唱才是自然的歌唱,根据自己的情感和作品风格来变换自己唱歌的音色,使歌曲更富有生命力,这就是所谓的“自然的歌唱”,使民族

声乐中的最高境界[2]。 二、“自然的歌唱”的实际效果 自然地唱歌就像一个小孩子在无忧无虑自由的奔跑,并不需要去考虑自己要先迈哪一条腿,这样唱出来的歌曲流畅、自然,不受条条框框的技术所约束,这才是歌唱的最好的状态。但是,有很多著名的声乐作品具有歌曲旋律起伏大,音调变化复杂,声音强弱变换交替自然等特点,都具有很大的难度。曾经有人这样评论著名歌唱家吴碧霞的演唱:“没有什么特殊的方法,就是自身条件好”。这就是因为吴碧霞完美地摆脱了演唱技术的束缚,用自己最自然的状态来演唱歌曲,加上她自身具有的纯净、优美的音色,完美的诠释了作品中要表达的感情。这是邹文琴教师的教学理念成功的真实案例[3]。 三、如何达到“自然的歌唱”的状态 想要达到“自然的歌唱”的状态,需要经过以下三个过程[4]:(一)发自本能的随意歌唱 这里讲的随意歌唱,主要是指那些没有受过专业声乐训练的演唱者,他们并不是很了解唱歌的原理,技巧,只是根据自己的感觉或者是自己对唱歌的喜爱,随意的哼唱,或者是模仿一些自己喜欢的歌星的唱法。但是他们也有可能可以登上演唱的舞台,获得一些荣誉奖项,这一类人属于自由爱好歌唱者。 (二)专业性的规范训练 很多专业歌唱者都会经过专业的声乐规范训练,培养歌曲的整体协调性。他们在训练的时候,常常会打乱自己原有的唱歌的感觉,失去平衡,即新的感觉还没建立,但是原来的感觉已经被破坏了。唱歌是总觉得不对劲,唱得不流畅,在这样的情况下歌唱者可能会觉得迷茫,甚至会失去唱歌的信心,因此,教师必

民族音乐进课堂的现状及发展

一、民族音乐进课堂的意义民族音乐是全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走进教学课堂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新课程背景下,民族音乐的推广以及更进一步的普及,是让广大学生更深一步了解民族特色,融入民族发展,培养民族情感和爱国热情的一种重要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学生从课堂上聆听、学习民族音乐,才能更深层次的挖掘民族音乐的实质,发挥其不同寻常的作用。二、其现状及其发展一结合自身地理环境主导的民族音乐特色走进课堂随着民族音乐近年来受到的广泛重视,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结合自身所在地区的文化环境特色,开展民族音乐的相关课程。例如,在云南省楚雄市,一些学校从民族教育特色着手,将地方的彝族文化融入到教学中,招收具有民族特色的学生,并就其民族特色着力培养。在这种高度重视的氛围里,彝族歌曲被更多的人传唱,舞蹈也被更多的人接受和学习。与此同时,很多学校还为了更好地将民族音乐融入课堂中,而请来相关文化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开展讲座,打造具有地方性学校的特色和亮点。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对本民族的特色有了更加深入和系统化的了解,对文化有了更深的好奇,这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民族音乐的发展和传播途径。二将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融入艺术课堂并不是每个地区都具有包含自身特色的民族音乐,如果仅仅将自有的民族音乐带进课堂,也将局限民族音乐的传播和发展。在很多地区,为了突破这一局限性,将最具代表性的民族音乐带入课堂教学中,邀请各地的京剧名家来地区教育部门做客,并为学生带去更具

有教学生动性的课堂授课。这一方面有利于剧团自身拓展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对于民族音乐的传播和普及也具有较高的价值。 三、其发展中面临的困境一学生基础相对薄弱由于教育中长期的对音乐以及民族音乐教学的忽视,加之近年来流行音乐的盛行,民族音乐很难直接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从而导致学生理解民族音乐和接受民族音乐的能力被削弱,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民族音乐方面艺术修养的提升。二很多工作停留表面不论是在中小学的教学课堂上还是在高等学校的教育中,民族音乐进课堂这一形式的活动,还没有完全融入到学生中间,很多教育教学的形式仍旧浮于表面,相关的政策性支持也仅仅流于形式,无法让学生真正的了解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无法深入挖掘和体会其精髓之处。很多学校只是在学期伊始或者有重大活动的时候组织学生表演民族音乐的相关节目或者参加民族音乐的主题讲座,这种应付性的教学将民族音乐进课堂的目的严重弱化了,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三处于发展阶段,具有盲目性特点民族音乐走进校园走进课堂的活动形式仍旧处于发展的初期,并不具备完善的制度和政策支持,也没有特别好的应用先例作为典范,其发展还具有盲目性的特点。很多民族音乐家并不适应这一教学形式,再通过课堂的交流与沟通时,仍旧难以把握学生的层次特点,导致教育教学出现盲目或者不合时宜的情况发生。例如,在以往教学中,通常会选择让学生唱一首民族音乐的歌曲作为这一堂课的考核标准,但是这种形式相对而言太过单一,学生的积极性很容易在这一过程中被打击到。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有效学习,增强其

浅谈声乐教学方法

浅谈声乐教学方法 导读:本文浅谈声乐教学方法,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浅谈声乐教学方法 文/刘樱梅 摘要:在声乐教学工作中,教师发挥着关键作用,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全面、有效地接受教师的意图。 关键词:声乐教学;主观能动性;通俗语言 在声乐教学工作中,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努力学习。那么,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是否能够让学生全面、有效地接受教师的意图,声乐教师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一、声乐教师如何交给学生学唱的入门钥匙 在声乐课堂上,声乐教师对学生存在问题要及时指出并且点到为止,讲话不要太多。给学生理解消化的空间,让学生能够靠自己去琢磨、去领悟。在课下,声乐教师对存有疑惑并且刨根问底的学生,要细致地讲解。这样的学生,说明他动脑筋了,那么教师的解答要耐心、不厌其烦。节省出课堂练唱的时间,在课下多讲,解决唱的问题,是为启发学生的悟性,把声乐大门的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寻找到宝藏。 那么,声乐大门的钥匙究竟是什么呢?开启声乐大门的钥匙有三

个:分别是想、听、看。 声乐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讲述声音的感觉,如,“贴着咽壁、吸着唱、从后背开始送气直到头顶、胸腔打开、喉咙打开、深呼吸、声音落下来”等都要让学生主动地去想出来,也正是依靠着“想”去完成的。 声乐教师的范唱以及欣赏大师范唱,会逐渐树立学生正确的声音概念。当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声音概念时,在自我唱的过程中依靠着“听觉”来调整声音符不符合规范,检查声音对不对。 声乐中的“看”指的是形象思维,在想象之中的用“看”来完成调整歌唱发生的各种运动,在“想”的指导下较容易得到声音向后唱再向前反射的感觉。在心理活动的指令下,把注意力放在“想”上。如果学生能在“想”的指导下进行歌唱,并且在歌唱的同时把“听”和“看”结合到一起,三者统一就可以获得美好的声音效果,学生掌握了这三者,也就掌握了声乐入门的钥匙。 二、声乐教师教学中如何抓住重点,在矛盾中找到平衡 对刚学习声乐的学生来说,他们基本上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在音乐、语言、声音、感情、表现力上必定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在诸多的问题和矛盾中,声乐教师应该从哪里入手解决呢? 初学声乐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嗓子紧、声音不通的问题。这是由于歌唱发声时,声门和气息闭合的矛盾结果。光喘气不发声,嗓子就不紧,一唱,声带闭合得力量越大,气和嗓子的矛盾越大,这种矛盾产生的阻力会给声带带来压力,歌唱发声就很困难。如,挤卡、憋气、

论民族声乐教学中的润腔教育文档

论民族声乐教学中的“润腔” “润腔” 技巧是我国民族声乐演唱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审美内涵,是最能体现民族演唱风格特征的一种表现手段。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民歌风格以北方和南方民歌区别明显:北方的民歌宽宏大气、声音高亢嘹亮,南方的民歌委婉含蓄、音调平稳流畅。通常情况,北方民歌乐句紧凑短小,演唱速度快而昂扬,气息灵活,咬字棱角分明,真声多于假声;南方民歌乐句悠扬婉转,演唱速度一般慢而从容,气息深沉稳定,咬字细巧柔和,假声成分较多。南方民歌与北方民歌的特色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歌唱中的“润腔”技巧。 一、歌唱“润腔”概述 “润腔” 是我国民族声乐中的一个技术概念,通常是指发声中围绕在旋律音而使用的装饰性与特色性的“小音符” 的发声方法与演唱特色,这些小音符多为“填充式”的音型,是它们构成了“润腔”。在演唱过程中,“润腔”是民族声乐建立在生存背景、审美习惯与歌唱语言的基础之上,它是地方文化的提炼,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1. “润腔”的含义及成因 《中国音乐百科全书》中,“润腔” 是对唱腔加以修饰、加工, 是美化、装饰、润色的特殊技法。在《中国音乐字典》中,“润腔”是曲调的变化方式,即“加花” ,以增添曲调的色彩。. 著名率学家王骥德在《曲律》中说道“乐之筐格在曲,而色泽在唱”,

可见“润腔”在歌唱中的重要性。歌唱的唱腔是由字头、字腹、字尾所组成的音的活体,在歌唱过程中只有进行科学的润腔,才能够获得音的活体,保持音的神韵。“润腔”技术是中国民族声乐别具一格的美学特点,它与歌曲相辅相成、不可或缺,但不能独立存在。 民族声乐中“润腔”技术形成的原因是受地域差别、审美差别、历史文化、地方语言、习俗人情等多方面影响,是在民歌演唱的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与当地的民间演唱有密切的联系。音乐学家沈恰在探究“润腔”的形成因素及其发展中提出“声腔论” 的观点,微观分析了汉族传统音乐体系中单体乐音的内部成分、音乐结构和旋律运动形态等特点,指出了“声腔”的发展是“润腔”技术形成的原因之一。中国汉族传统民间声乐在演唱中,每个单体乐音(即声腔)的进行是活动的;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这种“活动”具有随机性和即兴性的特点,它对“润腔”技术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 “润腔”的种类 从形态学角度来说,可以将“润腔”分为四种,第一种是音高式润腔,这是最基本的润腔方式,也称之为“装饰性润腔” ,在乐音的连唱或单个音的前后总是含有多个不同音高的音。第二种是音色式润腔,歌唱的音色是由发音体的基音、泛音等多种谐音组成,在歌唱“润腔”中,通过改变共鸣状态,形成音色的变. 化。第三种是节奏速度式润腔,节奏和速度声乐作品最重要的元素,决定而歌曲的表达情绪。第四种是力度式润腔,力度是音乐表演中音响的

民族音乐的现状及前景

一、民族音乐的现状科技的发展促使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日益加快,这为音乐的广泛流传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从这点上说,音乐处于上升的阶段。但是民族音乐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部分民族音乐不为人所接受,有些人甚至持排斥态度。二、民族音乐存在的问题民族音乐基础环节薄弱。教育界不重视音乐教育;音乐教师的业务素质需要提高;音乐教学模式比较死板,学生的兴趣不高;音乐教育教学设施比较落后。外来音乐的冲击。外国的流行歌曲日益被青少年所接受,但他们对民族音乐表现得较为冷淡。民族音乐没有广泛普及,未被广大群众接受,影响范围较小。三、民族音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中国人喜欢国外的事物,对音乐也是如此。他们认为外国的歌曲要比中国的好听,许多国外的明星如迈克尔?杰克逊、后街男孩等被众人知晓。中国的少数流行歌曲还被部分人知道,而民族音乐则大多鲜为人知。大多数学校的领导只重视应试教育,不注重素质教育,他们对音乐教育比较轻视甚至忽视。有的学校不开音乐课程,有的开设音乐课程但是也是迫于形势,没有专门的教师与教室,上课就是随意让学生唱几首歌,没有真正带领学生领会到学音乐的乐趣以及其中的民族意义所在。四、针对问题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1将民族音乐引入课堂。学生是主要的接受者。学校要从师资培养、教材编写等多方面将民族音乐纳入课堂。要开设音乐课程,将音乐课程与文化课程相结合,让学生逐渐接受民族音乐,进而喜欢民族音乐。2加强音乐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知识的主要传播者,

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榜样。学生具有可塑性和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谈举止、行为方式、为人之道、处事之道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领导要重视素质教育,在学校里的素质教育又主要是音体美教育,音乐教育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得到重视、完善与发展。这就不仅需要开设音乐课程,而且需要专门的音乐教师,更需要完整的设施设备。这样就会使学生越来越重视音乐,使民族音乐日益深入人心。3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学校要多邀请一些专家讲课,多与学生进行民族音乐的互动,讲一些关于民族音乐的历史、人物,让学生不仅了解音乐的表面形式,更从内心里接受民族音乐,热爱民族音乐,意识到这不仅仅是音乐,更是热爱民族的一种表现。4政府应在物质上给予大力支持,保障民族音乐发展。民族音乐的发展不是侃侃而谈就能解决的,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更需要雇佣专业的民族音乐教师,完善音乐设施设备、开办音乐课堂等。所以政府是否大力支持,直接影响民族音乐的发扬与发展。5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民族音乐的发展。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的特征,国家应大力发展并保护民族音乐。但是我国民族音乐存在着资金、设施设备不全,教师音乐专业性不强的问题,仅仅只靠宣传教育是无法保障民族音乐的顺利进行。因此,要想使民族音乐大力发展,还需要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保障。作者刘博单位宜宾学院

声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摘要】声乐是一种复杂的体力活动,它是在一种兴奋激动的状态和情绪中进行创作的高级神经活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声乐训练过程中,总会发现学生的很多问题,作为一名声乐教师应该运用教师的感官来研究、了解学生的问题和特点,以便进行因材施教,达到扬长避短的教学目的。 在现行声乐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教学效率低、学生成才速度缓慢的低效教学,学生声乐水平停滞不前的无效教学,更有甚者,导致学生声乐水平倒退和坏嗓的严重教学失误也时有发生。造成低效教学和无效教学甚至严重的教学失误的原因很多,有人把它总结为三点:一是学生不具备学习声乐的嗓音条件、乐感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二是声乐教师没有真正掌握歌唱艺术的真谛,缺乏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因而无法引导学生顺利地进行声乐学习;三是声乐教师不懂得或不遵循声乐教学心理,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因此,必须迅速扭转声乐教学中大量存在着的低效教学、无效教学甚至严重的教学失误的不利局面,大力提倡并实施声乐的效教学。要想让学生得心应手的运用自己本身这个嗓音“乐器”来表现音乐,就必须对自己本身的发声器官进行长期的、系统的训练。声乐教学就是运用教师的感官来研究、了解学生的问题和特点,以便进行因材施教、扬长避短的教学实践。这也是作为一名合格的声乐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那么作为一名声乐教师他具备了各种知识和能力,那么他就基本上具备了教学的能力,下面我们就针对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所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一下具体分析和阐述,并且进行具体的解决: 呼吸:这几乎是所有的学生都具有的问题,呼吸不练不行,练不对了也不行,气息运用是声乐学习中最基础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是多练习呼吸的状态,通过有感情的朗诵来体会正确的呼吸状态,然后再把这种状态用到演唱中。 喉咙:喉咙的问题有很多,如喉音、抖声、喉头上提等: (1)喉音表现为声音紧而不自然,僵硬,上下共鸣不统一,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缺乏音色的变化。喉音的形成是过分的追求音量等表面的东西造成的。解决这一问题要多练习吸气,打开喉咙,控制好喉咽腔的空间体积,多做高位置母音的练习并以声母“ang”带动其他母音,首先练好中声区。多做哼鸣练习和速度稍快的练声曲。这里还要说明的是特意的练习打开喉咙是很有害的,喉咙是否打开与所咬的字有关系,这个字该打开多大就是多大,不存在特意打开多大的问题,所以开喉的问题是可以通过自然的朗诵来解决的。 (2)抖声的表现为声音无规则的抖动。它是由于喉头抖动不稳定,气息不流动导致的各发声器官的肌肉处于失控状态而产生的。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稳定喉头位置,多做单音直声的发音练习。 (3)喉头上提表现为声音挤、紧,喉音较重,唱高音时感到困难,主要也是由于喉头上提而造成的。多进行吸气练习,胸部放松,两肩松弛,利用“u”母音的发声练习,边吹气边发声久而久之就可以得到改善。 冒调及音高偏低:这是由于气息缺乏流动感,呼吸的支点过高,气息不到位,并且缺乏严格的音准概念而造成的。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注意气息的下沉,加强横膈膜对气息的控制能力,多进行由弱渐强的发声练习。注意声音的位置及起音的重要性,增加自信心。 鼻音:表现为气息不通畅,声音闷在鼻子里,缺少透亮的共鸣色彩。它是由软腭的提开阻塞了通向鼻腔的气流而产生的。鼻腔共鸣是声波进入鼻腔后经过控制产生的共鸣效果。首先要从概念及音响效果上区别开鼻音与鼻腔共鸣。练习时注意软腭的状态,在发声过程中,软腭要自然的提起,就好像打哈欠一样的状态,可以多做打喷嚏的练习来体会。要充分的打开鼻腔,使气息顺利通过。发声时多做“江”、“阳”辄和“精”、“英”辄的练习和顿音、跳音的练习,暂停练习闭口哼鸣。

浅谈声乐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浅谈声乐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音乐系2000级2班张静 内容提要:声乐教学离不开听觉。如果坚持以听觉为主要 手段的同时,适当引入其他手段,合理利用观察外形、正 确听辨、双向交流、触摸器官等手段,将会更有利于及时 发现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关键词:姿势表情超前意识主观感受动作幅度和 紧张度 声乐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就发声训练而言,要让学生发出正确的声音,就要引导他们完成几十块肌肉的精确配合。同时,人们内部各器官的运动状况看不见摸不着,教师调控学生声音的传统方式是主要依靠听觉。这无疑对教师的耳朵和经验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面对纷繁复杂的教学现状,我们大多数普通的声乐教师又很难具备象声乐名家那样精确无误、洞悉入微的耳朵,因此难免有力不从心、事与愿违之感。为了缓解教与学的矛盾,尽量减少声乐教学的失误,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就很有必要利用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声乐教学的手段,切实改进我们的教学。 一、观察外形和表情 学生的外形和表情入手有效运用“观察”,将会有利于改善他们的声音和表演。1。体形。如果把声音比作一个在不断运行的电梯,身体则如同一个专供电梯运行的电梯井。要想使声音畅通无阻,首先就要构建稳固、平滑的通道。从发声原理来看,良好的腔体状态的呼吸支持。教学中如果发现气息虚浮或憋闷,声音僵硬等问题,首先就要在脊柱、肩膀、胸部、下巴的摆放上找原因。腰部不适度的塌陷或僵硬会让学生难以把握身体的重心和呼吸支点,造成整个歌唱状态的

过分松垮或拘谨。横膈膜内收、肩部耸起夹紧、胸部憋闷势必影响呼吸的松弛、深沉、饱满的畅通。颈椎部如不保持一定的垂直感,就容易提肩窝胸,造成喉头上提,下巴紧张突出,无法充分打开口腔等上部的共鸣腔体。2、口形。口形是口腔内部歌唱器官运动状态正确与否的一个直接的外观标志,也直接影响咬字质量的好坏。正确的口形应该是上额积极抬起,下巴松弛自如。一旦下巴过于扯动,口形开得过大,将会造成喉部不适当的用力,压迫声音,造成笨重的喉音。口形过小、下巴歪斜,则表明颌关节没有自如地张开。舌头不恰当地卷曲、拱起,则表明舌根和下颌不够放松。下巴和喉咙的动作过多、过大则很可能会影响气息的稳定和声音的连贯。3、表情。表情不仅是内部歌唱状态的参照物,更是传达歌曲内涵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学生面部表情的缺陷常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表情紧张、呆滞;二是表情过剩,过于夸张做作。表情生硬或者是学生没有找到正确的歌唱状态,面部肌肉存在多余力量的结果;或者是因为学生还没有把握作品的内在情感,全身心投入歌唱。表情做作一方面是由于对作品理解不够准确,另一方面可能是盲目追求某种歌唱声音效果的并发症。最常见的就是所谓的微笑。有人为了取得明亮靠前的声音效果,主张唱歌时要提笑肌的作用。如果过于追求笑容和笑肌的积极,忽略其他相关肌肉的协调,就会人为造成不必要的肌肉紧张,最终影响声音质量。而且这种盲目的“皮笑肉不笑”,在演唱情绪悲伤的作品会使学生的表情与歌曲内容大相径庭,有损艺术表现力。 二、听觉

声乐教学的基本方法

声乐教学的基本方法 嗓音功能本身是每个人生来固有的,但是唱得动听的能力却主要是训练的结果。歌唱是通过用特殊的方法——多方法的语言来训练嗓音功能而获得的。这是因为人体的各发声器官在歌唱时运动状态和它们间的相互协调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主要是依靠声乐老师把自己歌唱发声的感受、体验、歌唱的经验和方法,通过通俗的、精炼的、准确的、形象的、生动的教学语言传递给学生并指挥他们的发声器官协调配合,让他们歌唱,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歌声,进行判断、评价、提示,再应用教学语言,引导他们逐步调节、校正发声机体,使之找到正确的歌唱方法。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好语言教好声乐课,下面就我自己的经验体会。 一、精炼准确性声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正确的歌唱方法主要是靠训练获得的,而训练又必须是在有限的课时内进行,这就要求老师的语言要精炼而又准确。老师的教学语言精而准才能抓住教学中的主要矛盾,精而准才能体现教学的重点,精而准才能解决声音中的主要毛病,精而准才能对症下药,精而准才能使学生对复杂的理论理解透彻,如通常可以听到老师在课堂训练中这样提示学生:气息沉、吸气深、吐气稳、下巴掉、笑肌提、牙关开、咽腔张、前胸松、后背紧、气息通、双肩落等。也有些老师在课堂上针对某个问题大讲特讲面面具到,有的则空谈声乐理论,使学生感到漫无边际,无重点,演唱中会感到无所适从。

声乐教学语言的精练准确既要合乎逻辑,又要顾及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容易理解,过于专业化的教学用语,如:“运用头腔共鸣来歌唱”、“运用胸、腹式联合的呼吸方法”、“你要用真假声混合的唱法唱”,以及过分强调教师自我体验的提法,如:我是应用头腔共鸣唱的,就是把声音唱在头上,让头顶来歌唱等等的语言往往会让学生莫明其妙,弄不明白。精练准确的教学是建立在活泼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上的,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发展自己的教学语言,教学中就能达到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化模糊为生动的教学效果,精炼准确的语言来自教师客观敏锐的听觉,它是教学的基本功,也是声乐教学的基矗精练准确的语言来自教师主观努力的教学经验,它是教学实践而成的积累。也是声乐教学的关键。 二、辩证统一性在声乐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训练的总目标,教师对这一总目标的教学要求,心中是有数的,但在具体的分阶段的教学中,不可能把未来的目标要求拿到现阶段来付诸实施,在对学生进行歌唱技巧训练,音乐处理表现,音乐感受和创造思维的综合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整体要求和局部训练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声乐教学主要是靠教师的听觉和辨力来指导学生的训练,听到了学生演唱中的问题,就要拿出具体的办法去解决,声乐教师责任就是要训练学生有一对客观的耳朵,能听出自己演唱时的对与错,所以教师的分辨能力和教学方法是直接影响学生的演唱水平的,就声音的训练来讲,正确的歌唱方法是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及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及发展趋势 摘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精华,其来源丰富多样,特点显着,风格各异,曲调绚丽,它是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有看自己明显特点和深厚文化底蕴及强烈的心理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的音乐,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质和民族精神,是我国古老文 化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也是民族精神的象征【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 时代的进步,我国的民族音乐在电影音乐中以及近现代的流行音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中国民族音乐特色应用发展趋势 引言 中国的民族音乐是世界上一个非常独特的艺术形式。中华民族的几千年的文明,创造了许多良好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形成了一个深刻的含义和内容丰富的民间音乐系统。所以我们要了解中国音乐,不只是唱一些中国歌曲,听传统音乐段落,还必须从民族,历史,地理的角度来研究中国音乐,了解中国音乐的特色, 了解中国音乐的真正意义【2】 。中国的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是中华民 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力量、意志和追求。在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道路上,作为电影音乐中重要构成元素的民族音乐在电影音乐的运用上都是在不断地深入挖掘与加强利用的。而民族器乐又是为电影音乐洒下的最好的肥料,同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每种民族乐器都有自身丰富的表现形式,而我国的民族乐器主要分为弹拨、吹管、打击、拉弦四大类别。在这 些各具特色的民族乐器中,又产生了风格各不相同的器乐类型【3】 。而且中国当 代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流行音乐从各个方面学习、模仿、借鉴着民族音乐的某些因素使自己得到发展,并已经成为一个势不可当的趋势。而民族音乐紧跟时代步伐,在创新中存活。“民乐流行化”是一种值得关注 的模式【4】。

中国音乐学院郭祥义民族声乐教学

一.学习唱歌并不难 从技术方面,三个总则1气息下来2位置上去3中间打开 照这个方向努力绝对没错,但要做到真正理解完全做到并掌握住有一定难度,需要努力学习的过程。(必须做到理论上搞懂,概念上清楚,状态上做对,技术训练上不走弯路或者少走弯路。) 各种唱法有相通的地方,方法上要求气息深沉,腔体打开,声音松弛明亮,咬字语音准确,语言清楚,感情上表达内在激情。主要技术是一样的,但由于语言、风格、色彩、韵味、艺术效果等追求不同,便形成千姿百态的艺术特色,训练方法和手段也就各不相同。 :1美声唱法更强调声音的贯通和涌动。2民族唱法 强调声音的风格色彩和韵味。3通俗唱法强调情感的宣泄和张扬的表达。这些都需要科学方法的支持。 二.声乐施教方法的不统一性 目前声乐教学还没有统一的教法,没有绝对的教法,有一百个声乐教师就有一百种教法(这是事实)。尽管训练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各自的高标准和主观意图要达到的艺术效果都是一样。由于教师阅历不同,经验不同,审美观念及训练手段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训练结果。经常见到有些学生,在学了唱歌后,毛病越来越多,反而不敢唱歌了,这时候就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教师的声乐概念和训练手段。 三.歌唱的状态训练 歌唱技术不只是洪亮的声音,优美的音色,漂亮的高音,这些都只是单项技术。真正的意义上的歌唱技术正确的科学的平衡协调的歌唱状态。(时间证明状态训练是见效快,效果好的训练方法。) 修造人体歌唱乐器,这个乐器的零件有哪些?1气息2腔体2位置4共鸣5咬字6音域7情感 歌唱状态训练的要求 具体要求:1后腰的支撑,这是歌唱的动力所在,是气息的支撑点,用力点, 动作是身体直立,后腰向前顶,臀部往上翘,后腰有明显的力感或者重点,这个点在后腰的命门穴位处,歌唱中的吸气用气都在这个点上进行,只要这个点用上力,小腹便会产生随之对抗的力量,这就是民族传统唱法所讲的丹田气,在任何时候,后腰的支撑都不能被忽略,它是气息生根的保障。2后脖根的依靠,

浅谈对中国民族传统音乐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民族传统音乐的认识 中国民族音乐指用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形式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中国民族器乐历史悠久。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到秦汉时的鼓吹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 中国民族音乐一般分为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五大类。歌曲分为古代歌曲和民间歌曲之分;民间歌曲又分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长歌及多声部歌曲等不同的体裁;同是山歌,又因地区、民族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点。早在两千多年的周代就有七十多种民族乐器了。现在经常使用的乐器已达两百多种。按其演奏方法和性能,可分为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四类,这些乐器既能独奏,又能组合成各种形式和乐队进行重奏和合奏,并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民族器乐有各种乐器的独奏、重奏与合奏。如独奏有琴曲《广陵散》、《梅花三弄》;琵琶曲《十面埋伏》、《夕阳箫鼓》;筝曲《渔舟唱晚》、《寒鸦戏水》;唢呐曲《百鸟朝凤》、《小开门》;二胡曲《二泉映月》等等。合奏有多种组合:纯粹用锣鼓等打击乐器合奏的清锣鼓乐,音色丰富,节奏性强,擅长表现热烈红火、活泼轻巧等生活情趣。如《八仙序》(浙东锣鼓)、《十八六四二》(苏南吹打)、《鹞子翻身》(陕西打瓜社)、《八哥洗澡》(湘西土家族“打溜子”)等;由各种弦乐器合奏的弦索乐,以优美、抒情、质朴、文雅见长,适宜于室内演奏。如《十六板》(弦索十三套)、《高山》、《流水》等;用吹管乐器与弦乐器合奏的丝竹乐,演奏风格细致,多表现轻快活泼的情绪,如《三六》、《行街》(江南丝竹),《雨打芭蕉》、《走马》(广东音乐),《八骏马》、《梅花操》等;由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合奏的吹打乐,演奏风格粗犷,适宜于室外演奏,擅长表现热烈欢快的情绪。如《将军令》(苏南吹打)、《大辕门》(浙东锣鼓)、《普天乐》(山东鼓吹)、《双咬鹅》(潮州锣鼓)。有不少吹打乐种,在乐队中兼用弦乐器,因而音乐兼具丝竹乐的特点,如《满庭芳》(苏南吹打)、《五凤吟》(福州十番)等。 二.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三个时期 1.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成期 中国传统音乐形成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3世纪,这时期包括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奏汉。在音乐体裁方面,经历了由原始乐舞到宫廷乐舞的进化。在旋律音调、音阶形式方面,经历了由原始民乐重视小三度音程的音调,到春秋战国强调宫、商、徵、羽的上下方大3度的"曾"体系,以"三分损益法"相生五音、七声、十二律,初步确立了中国传统音乐旋法的五声性特点。在音乐美学思想方面,先秦诸子百家的论争,奠定了此后各自学说的理论端点。这一时期中,最具代表性意义的音乐艺术形式是钟鼓乐队。 2.中国传统音乐的新生期 中国民族音乐新生期约在公元4世纪至10世纪,这一时期包括了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和北方人民南迁、少数民族的内移,构成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冲击:一是玄学对儒学的冲击,引起音乐思想的变化;二是少数民族音乐和外国音乐的传入,引进乐器、乐律、乐曲和音乐理论方面的新因素。其结果使中国的传统音乐为之一变,开创了音乐国际化的一代新乐风。一方面是世界音乐的中国化,包括外来乐曲的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