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学校数学教材(五年级下)第10讲 逻辑推理(一)

华罗庚学校数学教材(五年级下)第10讲  逻辑推理(一)
华罗庚学校数学教材(五年级下)第10讲  逻辑推理(一)

本系列共15讲

第十讲逻辑推理(一)

.

文档贡献者:与你的缘

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通过数学的学习来培养少年儿童的逻辑推理能力是一种极好的途径。为了使同学们在思考问题时更严密更合理,会有根有据地想问题,而不是凭空猜想,这里我们专门讨论一些有关逻辑推理的问题。

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从所给的条件中理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分析推理,排除一些不可能的情况,逐步归纳,找到正确的答案。

例1公路上按一路纵队排列着五辆大客车,每辆车的后面都贴上了该车的目的地的标志。每个司机都知道这五辆车有两辆开往A市,有三辆开往B市;并且他们都只能看见在自己前面的车的标志。调度员听说这几位司机都很聪明,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的车是开往何处的,而让他们根据已知的情况进行判断。他先让第三个司机猜猜自己的车是开往哪里的。这个司机看看前两辆车的标志,想了想说“不知道”。第二辆车的司机看了看第一辆车的标志,又根据第三个司机的“不知道”,想了想,也说不知道。第一个司机也很聪明,他根据第二、三个司机的“不知道”,作出了正确的判断,

说出了自己的目的地。

请同学们想一想,第一个司机的车是开往哪儿去的?他又是怎样分析出来的?

解:根据第三辆车司机的“不知道”,且已知条件只有两辆车开往A市,说明第一、二辆车不可能都开往A市(否则,如果第一、二辆车都开往A市,那么第三辆车的司机立即可以断定他的车一定开往B市)。

再根据第二辆车司机的“不知道”,则第一辆车一定不是开往A 市的(否则,如果第一辆车开往A市,则第二辆车即可推断他一定开往B市)。

运用以上分析推理,第一辆车的司机可以判断,他一定开往B 市。

例2李明、王宁、张虎三个男同学都各有一个妹妹,六个人在一起打羽毛球,举行混合双打比赛。事先规定,兄妹二人不许搭伴。

第一盘:李明和小华对张虎和小红;

第二盘:张虎和小林对李明和王宁的妹妹;

请你判断:小华、小红和小林各是谁的妹妹?

解:因为张虎和小红、小林都搭伴比赛,根据已知条件,兄妹

二人不许搭伴,所以张虎的妹妹不是小红和小林,那么只能是小华。剩下就只有两种可能了。

第一种可能是:李明的妹妹是小红,王宁的妹妹是小林;

第二种可能是:李明的妹妹是小林,王宁的妹妹是小红。

对于第一种可能,第二盘比赛是张虎和小林对李明和王宁的妹妹,王宁的妹妹是小林,这样就是张虎、李明和小林三人打混合双打,不符合实际,所以第一可能是不成立的,只有第二种可能是合理的。

所以判断结果是:张虎的妹妹是小华;李明的妹妹是小林;王宁的妹妹是小红。

例3“迎春杯”数学竞赛后,甲、乙、丙、丁四名同学猜测他们之中谁能获奖。甲说:“如果我能获奖,那么乙也能获奖。”乙说:“如果我能获奖,那么丙也能获奖。”丙说:“如果丁没获奖,那么我也不能获奖。”实际上,他们之中只有一个人没有获奖,并且甲、乙、丙说的话都是正确的。那么没能获奖的同学是______。

解:首先根据丙说的话可以推知,丁必能获奖,否则,假设丁没获奖,那么丙也没获奖,这与“他们之中只有一个人没有获奖”矛盾。

其次考虑甲是否获奖。假设甲能获奖,那么根据甲说的话可以

推知:乙也能获奖;再根据乙说的话又可以推知丙也能获奖,这样就得出四个人全都能获奖,不可能。因此,只有甲没有获奖。

例4数学竞赛后,小明、小华、小强各获得一枚奖牌,其中一人得金牌,一人得银牌,一人得铜牌。王老师猜测:“小明得金牌;小华不得金牌;小强不得铜牌。”结果王老师只猜对了一个。那么小明得______牌,小华得______牌,小强得______牌。

分析逻辑问题通常直接采用正确的推理,逐一分析,讨论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舍弃不合理的情形,最后得到问题的解答。这里以小明所得奖牌进行分析。

解:(1)若“小明得金牌”时,小华一定“不得金牌”,这与“王老师只猜对了一个”相矛盾,不合题意。

(2)若“小明得银牌”时,再以小华得奖情况分别讨论。如果小华得金牌,小强得铜牌,那么王老师没有猜对一个,不合题意;如果小华得铜牌,小强得金牌,那么王老师猜对了两个,也不合题意。

(3)若“小明得铜牌”时,仍以小华得奖情况分别讨论。如果小华得金牌,小强得银牌,那么王老师只猜对小强得奖牌的名次,符合题意;如果小华得银牌,小强得金牌,那么王老师猜对了两个,不合题意。

综上所述,小明、小华、小强分别获铜牌、金牌、银牌,符合题意。

例5有三只盒子,甲盒装了两个1克的砝码,乙盒装了两个2克的砝码,丙盒装了一个1克、一个2克的砝码。每只盒子外面所贴的标明砝码重量的标签都是错的。聪明的小明只从一只盒子里取出一个砝码,放到天平上称了一下,就把所有标签都改正过来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确定打开哪只盒子:若打开标有“两个1克砝码”的盒子,则该盒的真实内容是“两个2克砝码”或“一个1克砝码,一个2克砝码”,当取出的是2克砝码时,就无法对其内容作出准确判断。同样,打开标有“两个2克砝码”的盒子时,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所以,应打开标有“一个1克砝码,一个2克砝码”的盒子。而它的真实内容应该是“两个1克砝码”或“两个2克砝码”。

(1)若取出的是1克砝码,则该盒一定装有两个1克砝码,从而标有“两个2克砝码”的盒子里,不可能是两个2克或两个1克的砝码,而只能是一个1克,一个2克的砝码了;标有“两个1克砝码”的盒子自然装有两个2克砝码。

(2)若取出的是2克砝码,同理可知,此盒装有两个2克砝

码;标有“两个1克砝码”的盒子里实际上是一个1克和一个2克的砝码;标有“两个2克砝码”的盒子里实际上是两个1克砝码。

按以上的推理结果,小明就将全部标签改正过来了。

例6四人打桥牌,某人手中有13张牌,四种花色样样有;四种花色的张数互不相同。红桃和方块共5张;红桃与黑桃共6张;有两张将牌(主牌)。试问这付牌以什么花色的牌为主?

解:(1)假设红桃为主,那么红桃有2张,方块有3张,黑桃有4张。因为共13张牌,所以草花有4张。这样,黑桃与草花张数相同,与已知条件“四种花色的张数互不相同”矛盾,即红桃不是主牌。

(2)假设方块为主牌,那么方块有2张,红桃有3张,则黑桃也有3张,亦与已知矛盾。

(3)假设草花为主牌,那么草花有2张,并且推得红桃+方块+黑桃共有11张牌。而已知“红桃和方块共5张,红桃与黑桃共6张”,即得红桃+方块+红桃+黑桃共11张牌。由此得到红桃的张数应为零,与已知条件“四种花色样样有”相矛盾,说明草花不是主牌。

由以上推理得知,黑桃必为主牌,即黑桃有2张,红桃有4张,方块有1张,那么草花有6张。

例7S、B、J、R四人分别获数学、英语、语文和逻辑学四个学科的奖学金,但他们都不知自己获得的是哪一门奖学金。他们相互猜测:

S:“R得逻辑学奖”;

B:“J得英语奖”;

J:“S得不到数学奖”;

R:“B得语文奖”。

最后发现,数学和逻辑学的获奖者所作的猜测是正确的,其他两人都猜错了。那么他们各得哪门学科的奖学金?

分析假设S猜对,即R得逻辑学奖。由已知条件“逻辑学获奖者所作的猜测是正确的”,则R猜对,那么B得语文奖,并且J、B均猜错。而由B猜错,可知J得数学奖,S只好得英语奖,这又说明J猜“S得不到数学奖”是正确的,与前面的推理(J猜错)矛盾。所以S的猜测是错误的。

解:S猜错,即R得不到逻辑学奖,S不得数学奖且不得逻辑学奖。由此可知,J的猜测是正确的。则J得数学或逻辑学奖。于是推得,B猜错,故R猜对,即B得语文奖,S得英语奖,所以R 得数学奖,J得逻辑学奖。

例8A、B、C三人进行小口径步枪射击比赛,每个人射击6

次,并且都得了71分,三人共18次的得分情况,从小到大排列为:1,1,1,2,2,3,3,5,5,10,10,10,20,20,20,25,25,50。

已知A首先射击两次,共得22分;C第一次射击只得3分。请根据条件判断,是谁击中了靶心(击中靶心得50分)?

解:我们先来判断A六次射击的情况。已知前两次得22分,六次共得71分,从而

71-22=49分

可知,击中靶心的决不会是A。另一方面,在上面18个数中,两数之和等于22的只可能是20和2。再来推算一下四个数之和等于49的可能性。首先,在这四个数中,如果没有25,是绝不可能组成49的。其次,由于49-25=24,则如果没有20,任意三个数也不能组成24。而24-20=4,剩下的两个数显然只能是1和3了。所以A射击六次的得分(不考虑得分顺序)应该是:

20,2,25,20,3,1

(可在前面18个数中,划去上述6个数)

再来推断击中靶心的人六次得分的情况。从

71-50=21

可知,要在前面12个未被划去的数中,取5个数,使其和是21,

可以断定,这5个数中,必须包括一个10,一个5,一个3,一个2,一个1。即六次得分情况为:

50,10,5,3,2,1。

在前面12个未被划去的数中,划去上面这六个数。

剩下的六个数中没有3,而C第一次得了3分,可知这六个数是B射击的得分数。因此C是击中靶心的人。

例9在一俱乐部里,有老实人和骗子两类成员,老实人永远说真话,骗子永远说假话。一次我们和俱乐部的四个成员谈天,我们便问他们:“你们是什么人,是老实人?还是骗子?”这四人的回答如下:

第一个人说:“我们四个人全都是骗子。”

第二个人说:“我们当中只有一个人是骗子。”

第三个人说:“我们四个人当中有两个人是骗子。”

第四个人说:“我是老实人。”

请判断一下,第四个人是老实人吗?

解:(1)四个人当中一定有老实人。因为如果四个人都是骗子,则谁也不会说“我们四个人全都是骗子”。所以第一个人为骗子。

(2)第二个人为骗子。因为如果他是老实人,说实话,由于我们已经判断了第一个人是骗子,则第二、第三、第四个人都是老

实人。但第三个人的回答与他矛盾,两人不可能是同类的,故第二个人说的是假话,他是骗子。

下面再看第三个人的回答:如果第三个人是骗子,则由(1)可知,第四个人一定是老实人;若第三个人是老实人,那么由他的话知他和第四个人是老实人。因而无论第三个人是骗子还是老实人,都可以推出第四个人是老实人。

所以,第四个人是老实人。

例10某医院内科病房,A、B、C、D、E、F、G七名护士每周轮流安排一个夜班。已经知:A的夜班比C的夜班晚一天,D的夜班比E的夜班的前一天晚三天,B的夜班比G的夜班早三天;F的夜班在B和C的夜班的正中间,而且是在星期四。问每个护士分别在星期几值夜班?

解:除F外,可将已知条件归纳如下:CA,E__D,B____G。这里的横线表示空位。

可见CA不能排在B____G中间,否则F就无法排在BC的正中间了。又F必排在三个空之一,因此还有两个空位必定是E__D 和B__G交叉填空,于是可排出:EBD__FG或BFEGD两种情况。而CA 只能加在任何一端,那么就有CAEBDFG,EBDFGCA,CABFEGD和BFEGDCA四种排位。其中只有排位EBDFGCA才能满足已知条件“F

在BC的正中间”。所以七名护士值班排序是:E星期一值班,B是星期二值班,D星期三值班,F星期四值班,G星期五值班,C星期六值班,A星期日值班。

习题十

1,有一个珠宝店发生了一起盗窃案,被盗走了许多珍贵的珠宝。经过几个月的侦破,查作案的人肯定是A、B、C、D中的一个,把这四个人当作重大嫌疑犯进行审讯,这四个人有这样的口供:A:“珠宝店被盗那天,我在别的城市,所以我是不可能作案的。”

B:“D是罪犯。”

C:“B是盗窃犯,他曾在黑市上卖珠宝。”

D:“B与我有仇,陷害我。”

因为口供不一致,无法判断谁是罪犯,经过进一步调查知道,这四个人只有一个说的是真话。你知道罪犯是谁吗?

2,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运动衫上印有不同的号码。

赵说:“甲是2号,乙是3号。”

钱说:“丙是4号,乙是2号。”

孙说:“丁是2号,丙是3号。”

李说:“丁是4号,甲是1号。”

又知道赵、钱、孙、李每人都只说对了一半,那么丙的号码是几?

3,对某班同学进行了调查,知道如下情况:

(1)有哥哥的人没有姐姐;

(2)没有哥哥的人有弟弟;

(3)有弟弟的人有妹妹。

试问:

(1)有姐姐的人一定没有哥哥,对吗?

(2)有弟弟的人一定没有哥哥,对吗?

(3)没有哥哥的人一定有妹妹,对吗?

4,某校办数学竞赛,A、B、C、D、E五位同学得了前五名。发奖前,老师让他们猜一猜各人的名次排列情况。

A说:“B第三名,C第五名。”

B说:“E第四名,D第五名。”

C说:“A第一名,E第四名。”

D说:“C第一名,B第二名。”

E说:“A第三名,B第四名。”

老师说,每个名次都有人猜对。那么,这五名同学的名次是怎

样排列的?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二年级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二 年级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二年级 上册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 一、“凑整”先算 1.计算:(1)24+44+56 (2)53+36+47 解:(1)24+44+56=24+(44+56) =24+100=124 这样想:因为44+56=100是个整百的数,所以先把它们的和算出来. (2)53+36+47=53+47+36 =(53+47)+36=100+36=136 这样想:因为53+47=100是个整百的数,所以先把+47带着符号搬家,搬到+36前面;然后再把53+47的和算出来. 2.计算:(1)96+15 (2)52+69 解:(1)96+15=96+(4+11)

=(96+4)+11=100+11=111 这样想:把15分拆成15=4+11,这是因为96+4=100,可凑整先算. (2)52+69=(21+31)+69 =21+(31+69)=21+100=121 这样想:因为69+31=100,所以把52分拆成21与31之和,再把 31+69=100凑整先算. 3.计算:(1)63+18+19 (2)28+28+28 解:(1)63+18+19 =60+2+1+18+19 =60+(2+18)+(1+19) =60+20+20=100 这样想:将63分拆成63=60+2+1就是因为2+18和1+19可以凑整先算. (2)28+28+28 =(28+2)+(28+2)+(28+2)-6 =30+30+30-6=90-6=84

这样想:因为28+2=30可凑整,但最后要把多加的三个2减去. 二、改变运算顺序:在只有“+”、“-”号的混合算式中,运算顺序可改变 计算:(1)45-18+19 (2)45+18-19 解:(1)45-18+19=45+19-18 =45+(19-18)=45+1=46 这样想:把+19带着符号搬家,搬到-18的前面.然后先算19-18=1. (2)45+18-19=45+(18-19) =45-1=44 这样想:加18减19的结果就等于减1. 三、计算等差连续数的和 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相等的一串数就叫等差连续数,又叫等差数列,如: 1,2,3,4,5,6,7,8,9 1,3,5,7,9

苏教版五年级下学期数学解方程练习题

苏教版五年级下学期数学解方程练习题 一、解方程 48-3 x =16 5 x ×(5+1)=60 99 x =100- x 36÷ x=18 x÷6=12 56-2 x =20 4y+2=6 x+32=76 3x+6=18 16+8x=40 2x-8=8 4x-3×9=29 54-X=24 7X=49 126÷X=42 8x-3x=105 2(x+3)=10 12x-9x=9 56x-50x=30 5x=15(x-5)78-5x=28 23y÷ 23=23 4x-20=0 80y+20=100-20y 53x-90=16 2x+9x=11 12(y-1)=24

80÷ 5x=100 7x÷ 8=6 65x+35=100 19y+y=40 25-5x=15 79y+y=80 42x+28x=140 3x-1=8-2x 90y-90=90-90y 80y-90=70÷ 30 78y+2y=160 88-4x=80-2x 9÷(4x)=1 20x=40 – 10x 65y-30=100 二.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1.火车每小时行120千米,汽车每小时a千米,火车每小时比汽车快6千米。_________ 2.男生人数比女生少16人,男生56人,女生x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苹果树和梨树共38棵,苹果树x棵,梨树15课。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数减去43,差是28,___________________ 5、一个数与5的积是125,___________________ 6、X的3.3倍减去1.2与4的积,差是11.4,___________________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电子版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电子版 第一讲认识图形(一) 1.这叫什么?这叫“点”。 用笔在纸上画一个点,可以画大些,也可以画小些。点在纸上占一个位置。 2.这叫什么?这叫“线段”。 沿着直尺把两点用笔连起来,就能画出一条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 3.这叫什么?这叫“射线”。 从一点出发,沿着直尺画出去,就能画出一条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另一边延伸得很远很远,没有尽头。 4.这叫什么?这叫“直线”。 沿着直尺用笔可以画出直线。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边无限延伸。 5.这两条直线相交。 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6.这两条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没有交点,无论延伸多远都不相交。 7.这叫什么?这叫“角”。 角是由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构成的。这点叫角的顶点,射线叫角的边。角分锐角、直角和钝角三种。 直角的两边互相垂直,三角板有一个角就是这样的直角。教室里天花板上的角都是直角。 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习题一 1.点(1)看,这些点排列得多好! (2)看,这个带箭头的线上画了点。 2.线段下图中的线段表示小棍,看小棍的摆法多有趣! (1)一根小棍。可以横着摆,也可以竖着摆。 (2)两根小棍。可以都横着摆,也可以都竖着摆,还可以一横一竖摆。 (3)三根小棍。可以像下面这样摆。 3.两条直线 哪两条直线相交?哪两条直线垂直?哪两条直线平行?

4.你能在自己的周围发现这样的角吗? 第二讲认识图形(二) 一、认识三角形 1.这叫“三角形”。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2.这叫“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一个角是直角。它的三条边中有两条叫直角边,一条叫斜边。 3.这叫“等腰三角形”。 它也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两条边一样长(相等),相等的两条边叫“腰”,另外的一条边叫“底”。 4.这叫“等腰直角三角形”或叫“直角等腰三角形”。它既是直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二年级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二年级 上册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 一、“凑整”先算 1.计算:(1)24+44+56 (2)53+36+47 解:(1)24+44+56=24+(44+56) =24+100=124 这样想:因为44+56=100是个整百的数,所以先把它们的和算出来. (2)53+36+47=53+47+36 =(53+47)+36=100+36=136 这样想:因为53+47=100是个整百的数,所以先把+47带着符号搬家,搬到+36前面;然后再把53+47的和算出来. 2.计算:(1)96+15 (2)52+69 解:(1)96+15=96+(4+11)

=(96+4)+11=100+11=111 这样想:把15分拆成15=4+11,这是因为96+4=100,可凑整先算. (2)52+69=(21+31)+69 =21+(31+69)=21+100=121 这样想:因为69+31=100,所以把52分拆成21与31之和,再把31+69=100凑整先算. 3.计算:(1)63+18+19 (2)28+28+28 解:(1)63+18+19 =60+2+1+18+19 =60+(2+18)+(1+19) =60+20+20=100 这样想:将63分拆成63=60+2+1就是因为2+18和1+19可以凑整先算. (2)28+28+28 =(28+2)+(28+2)+(28+2)-6

=30+30+30-6=90-6=84 这样想:因为28+2=30可凑整,但最后要把多加的三个2减去. 二、改变运算顺序:在只有“+”、“-”号的混合算式中,运算顺序可改变 计算:(1)45-18+19 (2)45+18-19 解:(1)45-18+19=45+19-18 =45+(19-18)=45+1=46 这样想:把+19带着符号搬家,搬到-18的前面.然后先算19-18=1. (2)45+18-19=45+(18-19) =45-1=44 这样想:加18减19的结果就等于减1. 三、计算等差连续数的和 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相等的一串数就叫等差连续数,又叫等差数列,如: 1,2,3,4,5,6,7,8,9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解习题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解习题 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P180 1、看图填空。 室内温度变化情况统计图 1)横轴表示( ) 纵轴表示( )。 2)纵轴上1个单位长度表示( )。 3)室内温度从( )时到( )时每隔( )小时测量一次。 4)室内温度从( )时到( )时是上升的。 2、下面是张老师测量刘鹏跑400米前后的心跳情况统计表。 测量 时间 起跑前 跑到100米时 跑到300米时 跑到400米时 跑完后1分钟 跑完后2分钟 跑完后3分钟 心跳 (次) 75 90 130 120 90 88 78 心跳(次) 140 测试时间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起跑前 跑到100米时 跑到300米时 跑到400米时 跑完后1分钟 跑完后2分钟 跑完后3分钟 跟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刘鹏心跳最多是多少次? 2)刘鹏心跳在哪个阶段上升的最快?在哪个阶段下降的最快? 3)跑完后每隔几分钟测量一次? 3、下面的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小刚8时到10时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的路程。 跟据统计表完成折线统计图 小刚骑自行车行驶的路程情况统计图

跟据上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1)小刚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一共用了多长时间?甲、乙两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2)小刚在途中停留了吗?停留了多长时间? 3)小刚在最后30分钟行驶了多少千米?这一段路程小刚骑车的速度是多少? 4、跟据统计表绘制折线统计图。 某地区2015年降水量情况统计图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0 80 90 100 130 150 140 160 220 200 100 80 降水量 (mm) 某地区2015年降水量情况统计图 降水量(mm) 230 210 190 170 150 130 110 90 70 5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份 解读单式折线统计图P185 1、下面是某地区2016年下半年小汽车销售量情况统计图。 某地区2016年下半年小汽车销售情况统计图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6年级下册)第01讲 列方程解应用题

第一讲列方程解应用题 这一讲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1甲乙两个数,甲数除以乙数商2余17.乙数的10倍除以甲数商3余45.求甲、乙二数. 分析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如果设乙数为x,则根据甲数除以乙数商2余17,得甲数=2x+17.又根据乙数的10倍除以甲数商3余45得10x=3(2x+17)+45,列出方程. 解:设乙数为x,则甲数为2x+17. 10x=3(2x+17)+45 10x=6x+51+45 4x=96 x=24 2x+17=2×24+17=65. 答:甲数是65,乙数是24. 例2电扇厂计划20天生产电扇1600台.生产5天后,由于改进技术,效率提高25%,完成计划还要多少天? 思路1: 分析依题意,看到工效(每天生产的台数)和时间(完成任务需要的天数)是变量,而生产5天后剩下的台数是不变量(剩余工作量).原有的工效:1600÷20=80(台),提高后的工效:80×(1+25%)=100(台).时间有原计划的天数,又有提高效率后的天数,因此列出方程的等量关系是:提高后的工效x所需的天数=剩下台数. 解:设完成计划还需x天. 1600÷20×(1+25%)×x=1600-1600÷20×5 80×1.25x=1600-400 100x=1200 x=12.

答:完成计划还需12天. 思路2: 分析“思路1”是从具体数量入手列出方程的.还可以从“率”入手列方程.已知“效率提高25%”是指比原效率提高25%.把原来效率看成 解:设完成计划还要x天. 答:完成计划还需12天. 例3有一项工程,由甲单独做,需12天完成,丙单独做需20天完成.甲、乙、丙合作,需5天完成.如果这项工程由乙单独做,需几天完成? 工作总量. 解:设乙单独做,需x天完成这项工程.

五年级数学下册一题多解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一题多 解练习题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一题多解 班级_____学号________姓名 _________ 1. 一件商品,原价是300元。现在打九折销售,降价几元 方法一: 方法二: 2. 小明读一本300页故事书,第一周看了52,第二周看了3 1,两周共看了几页 方法一: 方法二: 3. 小明读一本300页故事书,第一周看了52,第二周看了3 1。还剩下几页没看 方法一: 方法二: 4. 小明读一本故事书,第一周看了52,第二周看了3 1。第一周比第二周多看了20页。这本故事书有多少页 方法一: 方法二: 5. 小明读一本故事书,第一周看了52,第二周看了3 1。两周一共看了220页。 这本故事书有多少页 方法一: 方法二: 6. 姐姐和弟弟都爱好集邮票,两人一共集了96张邮票。姐姐集的邮票是

弟弟的3倍,姐姐和弟弟分别集了多少张邮票 方法一: 方法二: 7. 甲乙两辆车同时从相距500千米的A 、B 两地出发, 经过小时后两车相 遇。 已知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方法一: 方法二: 8. 做一个长89厘米,宽65厘米,高4 3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多长的铁丝(接头处忽略不计) 方法一: 方法二: 9. 把一个长10厘米,高和宽都是5厘米的长方体分割成两个大小相等的 正方体,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 方法一: 方法二: 10. 把一块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体铁皮,在四只角上剪掉4个 边长是5厘米的正方形,折成一个无盖盒子。表面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方法一: 方法二: 11. *有一个长方体水箱,从里面量得长是80厘米,宽是50厘米,高 是60厘米,此时水箱中水深是20厘米。如果在水箱中放入一个棱长是40厘米的正方体铁块,铁块有一部分没有被水浸没。这时水箱中的水深多少厘米(正方体铁块的一个面与水箱底面紧贴) 方法一: 方法二:

(完整word版)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一年级(上册)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 一年级 上册 刘彭芝主编子悦爸整理

目录 第一讲认识图形(一) (1) 习题一 (2) 第二讲认识图形(二) (4) 习题二 (7) 第三讲认识图形(三) (8) 习题三 (9) 第四讲数一数(一) (11) 习题四 (12) 习题四解答 (14) 第五讲数一数(二) (15) 习题五 (16) 习题五解答 (18) 第六讲动手画画 (20) 习题六 (21) 第七讲摆摆看看 (23) 习题七 (24) 习题七解答 (25) 第八讲做做想想 (27) 习题八 (27) 习题八解答 (29) 第九讲区分图形 (31) 习题九 (32) 习题九解答 (33) 第十讲立体平面展开 (35) 习题十 (36) 第十一讲做立体模型 (37) 习题十一 (38) 第十二讲图形的整体与部分 (39)

习题十二 (40) 习题十二解答 (42) 第十三讲折叠描痕法 (43) 习题十三 (44) 习题十三解答 (44) 第十四讲多个图形的组拼 (46) 习题十四 (47) 习题十四解答 (48) 第十五讲一个图形的等积变换 (50) 习题十五 (51) 习题十五解答 (52) 第十六讲一个图形的等份分划 (54) 习题十六 (55) 习题十六解答 (56) 第十七讲发现图形的变化规律 (58) 习题十七 (59) 习题十七解答 (61)

第一讲认识图形(一) 1.这叫什么?这叫“点”。 用笔在纸上画一个点,可以画大些,也可以画小些。点在纸上占一个位置。 2.这叫什么?这叫“线段”。 沿着直尺把两点用笔连起来,就能画出一条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 3.这叫什么?这叫“射线”。 从一点出发,沿着直尺画出去,就能画出一条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另一边延伸得很远很远,没有尽头。 4.这叫什么?这叫“直线”。 沿着直尺用笔可以画出直线。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边无限延伸。 5.这两条直线相交。 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6.这两条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没有交点,无论延伸多远都不相交。 7.这叫什么?这叫“角”。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数学应用题汇总及解析答案(2)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数学应用题汇总及解析答案(2) 一、苏教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五年级下册应用题 1.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和为240,且甲数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5倍,乙数为它们最大公因数的3倍。求甲、乙两数? 2.一条公路,已经修了干米,剩下的比已经修了的多千米,这条公路有多少千米?3.新华书店新到了三百本多本书打算分发给各个学校,每18本捆成一捆少1本;每24本捆成一捆也少1本。这批书共有多少本? 4.长75厘米、宽60厘米的长方形纸,要把它裁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边长为整厘米,且没有剩余,裁成的正方形边长最大是多少厘米?至少可以裁成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5.把45厘米、60厘米的两根彩带剪成长度一样的短彩带且没有剩余。 (1)每根短彩带最长是多少厘米? (2)一共可以剪成多少段? 6.填出下面加法算式中的六个质数。 7.一条道路AC的中间有石凳B,已知AB长630m,BC长560cm。要求在A到C中间等距离地安装落地灯,且B处也要安装。则这条道路上至少有多少盏落地灯? 8.一个分数,若化为最简分数为,若分子分母同时增加4,则化成分数为,求:A+B的值。 9.张阿姨去超市买饼干,已知每包饼干的价格是5元,张阿姨付给收银员50元,找回12元。你认为收银员找给张阿姨的钱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10.定义:①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②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填写表。 数A86105 数B94810 最大公因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小公倍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律?写出你的发现。

华罗庚学校数学教材(五年级上)第11讲 简单的抽屉原理

本系列共15讲 第十一讲简单的抽屉原理 . 文档贡献者:与你的缘 把3个苹果任意放到两个抽屉里,可以有哪些放置的方法呢?一个抽屉放一个,另一个抽屉放两个;或3个苹果放在某一个抽屉里。尽管放苹果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是总有一个共同的规律: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苹果。如果把5个苹果任意放到4个抽屉里,放置的方法更多了,但仍有这样的结果。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只要苹果的个数多于抽屉的个数,就一定能保证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苹果。道理很简单:如果每个抽屉里的苹果都不到两个(也就是至多有1个),那么所有抽屉里的苹果数的和就比总数少了。由此得到: 抽屉原理:把多于n个的苹果放进n个抽屉里,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苹果。 如果把苹果换成了鸽子,把抽屉换成了笼子,同样有类似的结论,所以有时也把抽屉原理叫做鸽笼原理。不要小看这个“原理”,利用它可以解决一些表面看来似乎很难的数学问题。 比如,我们从街上随便找来13人,就可以断定他们中至少有两个人属相(指鼠、牛、虎、兔…等十二种生肖)相同。怎样证明

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呢?只要利用抽屉原理就很容易把道理讲清楚。事实上,由于人数(13)比属相(12)多,因此至少有两个人属相相同(在这里,把13个人看成13个“苹果”,把12种属相看成12个“抽屉”)。 应用抽屉原理要注意识别“抽屉”和“苹果”,苹果的数目一定要大于抽屉的个数。 例1:有5个小朋友,每人都从装有许多黑白围棋子的布袋中任意摸出3枚棋子。请你证明,这5个人中至少有两个小朋友摸出的棋子的颜色的配组是一样的。 分析与解答首先要确定3枚棋子的颜色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况,可以有:3黑,2黑1白,1黑2白,3白共4种配组情况,看作4个抽屉,把每人所拿3枚棋子按其颜色配组情况放入相应的抽屉,由于有5个苹果,比抽屉个数多,所以根据抽屉原理,至少有两个苹果在同一个抽屉里,也就是他们所拿棋子的颜色配组是一样的。 例2:一副扑克牌(去掉两张王牌),每人随意摸两张牌,至少有多少人才能保证他们当中一定有两人所摸两张牌的花色情况是相同的? 分析与解答扑克牌中有方块、梅花、黑桃、红桃4种花色,

小学三年级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奥数)[doc]

上册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三年级 下册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一)第二讲速算与巧算(二) 第三讲上楼梯问题 第四讲植树与方阵问题 第五讲找几何图形的规律 第六讲找简单数列的规律 第七讲填算式(一) 第八讲填算式(二) 第九讲数字谜(一) 第十讲数字谜(二) 第十一讲巧填算符(一) 第十二讲巧填算符(二) 第十三讲火柴棍游戏(一)第十四讲火柴棍游戏(二)第十五讲综合练习题第一讲从数表中找规律 第二讲从哥尼斯堡七桥问题谈起第三讲多笔画及应用问题 第四讲最短路线问题 第五讲归一问题 第六讲平均数问题 第七讲和倍问题 第八讲差倍问题 第九讲和差问题 第十讲年龄问题 第十一讲鸡兔同笼问题 第十二讲盈亏问题 第十三讲巧求周长 第十四讲从数的二进制谈起 第十五讲综合练习

上册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一) 一、加法中的巧算 1.什么叫“补数”? 两个数相加,若能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就把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 如:1+9=10,3+7=10, 2+8=10,4+6=10, 5+5=10。 又如:11+89=100,33+67=100, 22+78=100,44+56=100, 55+45=100, 在上面算式中,1叫9的“补数”;89叫11的“补数”,11也叫89 的“补数”.也就是说两个数互为“补数”。 对于一个较大的数,如何能很快地算出它的“补数”来呢?一 般来说,可以这样“凑”数:从最高位凑起,使各位数字相加 得9,到最后个位数字相加得10。 如:87655→12345,46802→53198, 87362→12638,… 下面讲利用“补数”巧算加法,通常称为“凑整法”。 2.互补数先加。 例1巧算下面各题: ①36+87+64 99+136+101 ③1361+972+639+28 解:①式=(36+64)+87 =100+87=187 ②式=(99+101)+136 =200+136=336 ③式=(1361+639)+(972+28) =2000+1000=3000 3.拆出补数来先加。 例2 ①188+873 ②548+996 9898+203 解:①式=(188+12)+(873-12)(熟练之后,此步可略)=200+861=1061 ②式=(548-4)+(996+4) =544+1000=1544 ③式=(9898+102)+(203-102) =10000+101=10101 4.竖式运算中互补数先加。 如: 二、减法中的巧算 1.把几个互为“补数”的减数先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例 3 300-73-27 ②1000-90-80-20-10 解:①式= 300-(73+27) =300-100=200 ②式=1000-(90+80+20+10) =1000-200=800 2.先减去那些与被减数有相同尾数的减数。 例4 4723-(723+189) ②2356-159-256 解:①式=4723-723-189 =4000-189=3811 ②式=2356-256-159 =2100-159 =1941 3.利用“补数”把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变整,再运算(注意把多加的数再减去,把多减的数再加上)。 例5 ①506-397 ②323-189 ③467+997 ④987-178-222-390 解:①式=500+6-400+3(把多减的3再加上) =109 ②式=323-200+11(把多减的11再加上) =123+11=134 ③式=467+1000-3(把多加的3再减去) =1464 ④式=987-(178+222)-390 =987-400-400+10=197 三、加减混合式的巧算 1.去括号和添括号的法则 在只有加减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要改变,“+”变“-”,“-”变“+”,即: a+(b+c+d)=a+b+c+d a-(b+a+d)=a-b-c-d a-(b-c)=a-b+c 例6①100+(10+20+30) ②100-(10+20+3O) ③100-(30-10) 解:①式=100+10+20+30 =160 ②式=100-10-20-30 =40 ③式=100-30+10 =80 例7计算下面各题: ①100+10+20+30 ②100-10-20-30 ③100-30+10 解:①式=100+(10+20+30) =100+60=160 ②式=100-(10+20+30) =100-60=40

五年级数学下册列方程解应用题提高题

五年级数学提高班练习卷(1)—(列方程解应用题)班级:姓名:成绩: 例题: 1、大杯内有酒精610毫升,小杯内有50毫升,现在向两个杯内倒入相等的酒精,使大杯内的酒精是小杯的8倍。两个杯内各应倒入多少毫升酒精? 2、学校有一批树苗,分给同学们栽,如果只分给男生,每人3棵多4棵;如果只分给女生,则每人4棵少6棵。已知男生比女生多5人,这批树苗共有多少棵? 3、方糖每千克8.8元,圆糖每千克7.2元,用方糖5千克与多少千克圆糖混合,才能使混合后的糖每千克8.2元? 自我检测: 1、甲、乙两人年龄之和为40岁,已知甲的年龄是乙的1.5倍,则甲、乙两人各是多少岁? 2、一条大鲨鱼,头长3米,身长等于头长加尾长,尾长等于头长加身长的一半。这条大鲨鱼全长是多少米? 3、有伍元的和拾元的人民币共14张,共100元。伍元币和拾元币各有多少张? 4、有壹元、贰元和伍元的人民币共50张,总面值为116元。已知壹元的比贰元的多两张,问三种面值的人民币各多少张? 5、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去时每小时行60千米,比计划时间早到1小时;返回时,每小时行40千米,比计划时间迟到1小时。原计划几小时到达?

6、两个水池共蓄水50吨,甲池用去5吨,乙池又注入3吨后,这样甲池的水比乙池少3吨。原来两池各蓄水多少吨? 7、把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后,得到的数比原来的数大9.9。原来的数是多少? 8、某小学举行了两次数学竞赛(参加人数相同),第一次及格人数是不及格人数的3倍还多4人;第二次及格人数增加5人,正好是不及格人数的6倍。参加竞赛的有多少人? 9、篮球、足球、排球平均每个36元,篮球比排球每个多10元,足球比排球每个多8元,每个排球多少元? 10、快车与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3小时,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这时与慢车还相距7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1、五(1)班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同样多。选派18名男生和26名女生参加实践活动,剩下的男生是女生的3倍。五(1)班原来男、女生各多少人? 12、五年级的同学去去划船,若每条船只坐4个人,则还有5个人留在岸上;若每条船坐5个人,则最后一条船上还有4个空位。一共有多少同学参加春游活动?

华罗庚学校数学教材(五年级下)第10讲 逻辑推理(一)

本系列共15讲 第十讲逻辑推理(一) . 文档贡献者:与你的缘 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通过数学的学习来培养少年儿童的逻辑推理能力是一种极好的途径。为了使同学们在思考问题时更严密更合理,会有根有据地想问题,而不是凭空猜想,这里我们专门讨论一些有关逻辑推理的问题。 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从所给的条件中理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分析推理,排除一些不可能的情况,逐步归纳,找到正确的答案。 例1公路上按一路纵队排列着五辆大客车,每辆车的后面都贴上了该车的目的地的标志。每个司机都知道这五辆车有两辆开往A市,有三辆开往B市;并且他们都只能看见在自己前面的车的标志。调度员听说这几位司机都很聪明,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的车是开往何处的,而让他们根据已知的情况进行判断。他先让第三个司机猜猜自己的车是开往哪里的。这个司机看看前两辆车的标志,想了想说“不知道”。第二辆车的司机看了看第一辆车的标志,又根据第三个司机的“不知道”,想了想,也说不知道。第一个司机也很聪明,他根据第二、三个司机的“不知道”,作出了正确的判断,

说出了自己的目的地。 请同学们想一想,第一个司机的车是开往哪儿去的?他又是怎样分析出来的? 解:根据第三辆车司机的“不知道”,且已知条件只有两辆车开往A市,说明第一、二辆车不可能都开往A市(否则,如果第一、二辆车都开往A市,那么第三辆车的司机立即可以断定他的车一定开往B市)。 再根据第二辆车司机的“不知道”,则第一辆车一定不是开往A 市的(否则,如果第一辆车开往A市,则第二辆车即可推断他一定开往B市)。 运用以上分析推理,第一辆车的司机可以判断,他一定开往B 市。 例2李明、王宁、张虎三个男同学都各有一个妹妹,六个人在一起打羽毛球,举行混合双打比赛。事先规定,兄妹二人不许搭伴。 第一盘:李明和小华对张虎和小红; 第二盘:张虎和小林对李明和王宁的妹妹; 请你判断:小华、小红和小林各是谁的妹妹? 解:因为张虎和小红、小林都搭伴比赛,根据已知条件,兄妹

五年级数学下册解方程专项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解方程专项练习题 1. 当x=2时,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A .2x+3=5 B .x+6﹥8 C .2x=4 2. 某厂计划每月用煤a吨,实际用煤b吨,每月节约用煤( )。 A .a+b B .a-b C .b 3. 一个长方形,长是20米,宽是b米,它的周长是()米。 A .20+2b B .40+b C .40+2b 4. 与a相邻的两个数是()。 A .9、11 B .a-1、a+1 C .a、a+1 5. 如果x=0.3,那么x的平方是() A .0.06 B .0.09 C .0.0009 6. 白猫上周钓了128条鱼,白猫钓的比花猫多14条。花猫在上一周钓了()条鱼。 A .114 B .142 C .14

7. 小明今年m岁,小刚今年(m+4)岁,5年后,他们相差()岁。 A .4 B .5 C .m+5 D .9 8. a与b的差的8倍,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为()。 A .a-8b B .(a-b)×8 C .8a-8 D .8a-8b 9. 下列哪组中的两个式子结果一定相同?() A .62 和6×2 B . C . 10. 如果a是一个偶数,下面哪个数和a是相邻的偶数?() A .a-1 B .a+2 C .2a 11. 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写出用字母表示的乘法分配律______。 12. 有3个连续的自然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a ,那么最大的一个是______。 13. 妈妈今年a岁,明明今年b岁,10年后妈妈比明明大______岁。 14. 一枝圆珠笔a元,比一枝钢笔便宜6元,买一枝钢笔和一枝圆珠笔共用______元。 15. 学校买来跳绳a根,每根跳绳6元,付出200元,应找回______元。 16. 李明家九月份的用水量是12吨,共交水费c元,那么水费每吨是______元。

华罗庚学校数学教材(五年级上)第07讲 行程问题

本系列共15讲 第七讲行程问题 .文档贡献者:与你的缘 在这一讲中,我们将要研究的是行程问题中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为此,我们需要先回顾一下已学过的基本数量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 总路程=速度和×时间 路程差=速度差×追击时间 例1:小华在8点到9点之间开始解一道题,当时时针、分针正好成一直线,解完题时两针正好第一次重合。问:小华解这道题用了多长时间? 分析:这道题实际上是一个行程问题。开始时两针成一直线,最后两针第一次重合。因此,在我们所考察的这段时间内,两针的路程差为30分格,又因为时针每小时走5分格,即它的速度为12 1 分格/分钟,而分针的速度为1分格/分钟,所以,当它们第一次重合时,一定是分针从后面追上时针。这是一个追击问题追及时间就是小明的解题时间。 解:30÷(1-)=30÷=32(分钟)121121111 8例2: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50米,

丙每分钟走40米。甲从A地,乙和丙从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和乙相遇后,过了15分钟又与丙相遇。求A、B两地间的距离。 画图如下: 分析:结合上图,如果我们设甲、乙在点C相遇时,丙在D点,则因为过15分钟后甲、丙在点E相遇,所以C、D之间的距离就等于(40+60)×15=1500米。 又因为乙和丙是同时从点B出发的,在相同的时间内,乙走到C点,丙才走到D点,即在相同的时间内乙比丙多走了1500米,而乙与丙的速度差为50-40=10(米/分),这样可求出乙从B到C的时间为1500÷10=150分钟,也就是甲、乙二人分别从A、B出发到C点相遇的时间是150分钟,因此,可求出A、B的距离。 解:(1)甲和乙15分钟的相遇路程: (40+60)×15=1500米 (2)乙和丙的速度差: 50-40=10(米/分)

华罗庚学校数学教材(五年级下)第03讲 巧求表面积

本系列共15讲 第三讲巧求表面积 . 文档贡献者:与你的缘 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知道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面积的总和叫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如果长方体的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高用h表示,那么,长方体的表面积=(ab+ah +bh)×2。如果正方体的棱长用a表示,则正方体的表面积=6a2。对于由几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几何体,或者是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几何形体,它们的表面积又如何求呢?涉及立体图形的问题,往往可考查同学们的看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小学阶段遇到的立体图形主要是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些图形的特点都是可以从六个方向去看,特别是求表面积时,就是上下、左右和前后六个方向(有时只考虑上、左、前三个方向)的平面图形的面积的总和。有了这个原则,在解决类似问题时就十分方便了。 例1在一个棱长为5分米的正方体上放一个棱长为4分米的小正方体(下图),求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分析我们把上面的小正方体想象成是可以向下“压缩”的,“压缩”后我们发现:小正方体的上面与大正方体上面中的阴影部分合在一起,正好是大正方体的上面。这样这个立体图形有表面积就可以分成这样两部分: 上下方向:大正方体的两个底面;侧面:小正方体的四个侧面 大正方体的四个侧面。 解:上下方向:5×5×2=50(平方分米) 侧面:5×5×4=100(平方分米) 4×4×4=64(平方分米) 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为: 50+100+64=214(平方分米) 答: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为214平方分米。 例2下图是一个棱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在正方体上表面的正中,向下挖一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小洞,接着在小洞的底面正中向下挖一个棱长为厘米的正方体小洞,第三个正方体小洞的1 2

华罗庚学校数学教材六年级上比和比例

华罗庚学校数学教材六年级上比和比例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本系列共14讲 第二讲比和比例 . 文档贡献者:与你的缘 在应用题的各种类型中,有一类与数量之间的(正、反)比例关系有关.在解答这类应用题时,我们需要对题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 成正比或反比的量中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记作x)变化时另一种量(记作y)也随着变化.与这两个量联系着,有一个不变的量(记为k).在判断变量x与y是否成正、反比例时,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不变量k.如成正比例;如果k是y与x的积,即在x 变化时,y与x的积不变:xy=k,那么y与x成反比例.如果这两 个关系式都不成立,那么y与x不成(正和反)比例. 下面我们从最基本的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的例题开始. 例1下列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①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 ②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 ③路程一定,已走的路程与未走的路程. ④总时间一定,要制造的零件总数和制造每个零件所用的时间. ⑤总产量一定,亩产量和播种面积. ⑥整除情况下被除数一定,除数和商. ⑦同时同地,竿高和影长. ⑧半径一定,圆心角的度数和扇形面积.

⑨两个齿轮啮合转动时转速和齿数. ⑩圆的半径和面积. (11)长方体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 (12)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13)乘公共汽车的站数和票价. (14)房间面积一定,每块地板砖的面积与用砖的块数. (15)汽车行驶时每公里的耗油量一定,所行驶的距离和耗油总量. 分析以上每题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那么怎样来确定这两种量成哪种比例或不成比例呢关键是能否把两个两种形式,或只能写出加减法关系,那么这两种量就不成比例.例如①×零件数=总时间,总时间一定,制造每个零件用的时间与要制造的零件总数成反比例.③路程一定,已走的路程和未走的路程是加减法关系,不成比例. 解:成正比例的有:①、⑦、⑧、(15) 成反比例的有:②、④、⑤、⑥、⑨、(11)、(14) 不成比例的有:③、⑩、(12)、(13). 例2一条路全长60千米,分成上坡、平路、下坡三段,各段路程长的比依次是1:2:3,某人走各段路程所用时间之比依次是4∶5∶6,已知他上坡的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问此人走完全程用了多少时间分析要求此人走完全程用了多少时间,必须根据已知条件先求出此人走上坡路用了多少时间,必须知道走上坡路的速度(题中每小

最新五年级数学下册解方程应用题专题训练

五年级(上)列方程解应用题专题训练(一) 1 2 类型一:(简单的一步方程) 3 1.学校开展绿色校园活动,六年级各班之间比赛收集易拉罐。六一班收集了 4 60个,六二班比六一班多收集15个,六二班收集了几个? 5 6 7 8 2.学校开展绿色校园活动,六年级各班之间比赛收集易拉罐。六二班收集了60个,9 六二班比六一班多收集15个,六一班收集了几个? 10 11 12 13 3.学校开展绿色校园活动,六年级各班之间比赛收集易拉罐。六二班收集了60个,14 六二班收集的是六一班的2倍,六一班收集了几个? 15 16 17 18 4.学校开展绿色校园活动,六年级各班之间比赛收集易拉罐。其中六二班收集了19 60个,六二班共有4个小组,平均每个小组收集多少个?(用除法) 20 21 22 23 5.王林的身高是1.8米,比小刚身高0.05米,小刚身高是多少米? 24 6. 25 26 27 7.妈妈买了一个榴莲,付给营业员150元,这个榴莲多少元? 28 29

31 7.一台液晶电视的价钱是一台吸尘器的4倍,一台液晶电视2100元。一台吸尘器多少32 元? 33 34 35 36 8.小明今年15岁,爷爷今年的年龄是小明的5倍。爷爷今年几岁? 37 38 39 40 9.一台微波炉降价45元后,售价是128元。这台微波炉原价多少元? 41 42 43 10.小芳每天坚持跑步,7天一共跑了2.8千米。小芳每天跑多少米? 44 五年级(上)列方程解应用题专题训练(二) 45 类型二:“谁是谁的几倍多(少)几”问题:(形如ax±b=c的方程) 46 47 1.有甲、乙两个书架.已知甲书架有540本书,比乙书架的3倍少30本.乙书架有48 多少本书? 49 50 51 2.甲、乙两人做零件.甲做了240个,比乙做的2倍还多40个.乙做了多少个? 52 53 54 55 3.培英小学有学生350人,比红星小学的学生的3倍少19人.红星小学有学生多少56 人? 57 58

华罗庚学校数学教材(六年级下)第14讲-关于空间想象力的综合训练题

本系列共14 讲 第十四讲关于空间想象力的综合训练题 . 文档贡献者:WINNER 1.将下图中的硬纸片沿虚线折起来,便可以作成一个正方体.问这个正方体的2号面的对面是几号面? 2.有一个长方体,它的正面和上面的面积之和是 209,如果它的长、宽、高都是质数,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3.有一个正方体,边长是 5.如果它的左上方截去一个边长分别是5、3、2的长方体(如下图),求它的表面积减少的百分比是多少? 4.有三个大小一样的正方体,将接触的面用胶粘接在一起成下图的形状,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16平方厘米.求所成形体的体积. 5.如下图,从长为13厘米,宽为9厘米的长方形硬纸板的四角去掉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然后沿虚线折叠成长方体容器.这个容器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6.一个正方体形的纸盒中恰好能放入一个体积为 628 立方厘米 的圆柱体(下图).问纸盒的容积有多大?(圆周率取为 3.14). 7.一个高为 30 厘米,底面为边长是 10 厘米的正方形的长方体水 桶,其中装有 1 容积的水。现在向桶中投入边长为 2 厘米×2 厘米×3 2 厘米的长方体石块,问需要投入多少块这种石块才能使水面恰与桶高 相齐? 8,有两种不同形状的纸板,一种是正方形的,另一种是长方形 的,正方形纸板的总数与长方形纸板的总数之比是 1∶2。用这些纸 板做成一些竖式和横式的无盖纸盒,正好将纸板用完。问在所做的纸 盒中,竖式纸盒的总数与横式纸盒的总数之比是多少? 9.如下图,在棱长为 3 的正方体中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前到 后,有三个底面积是 1 的正方形高为 3 的长方体的洞,求所得形体的 表面积是多少? 10.将边长为 10 的正方体木块六个面都染上红色后,锯成边长为

中国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习题

( “方法为上”六年级数学学习辅导 )中国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习题. 第一章分数应用题 第一节 分数应用题的基本类型 例1、一桶油,第一次用去1/3,正好是4升,第二次又用去这桶油的1/4,还剩多少升? 例2、某工厂计划生产一批零件,第一次完成计划的1/2, 第二次完成计划的3/7,第三次生产450个,结果超出计划的1/4,计划生产零件多少个? 例3、王师傅四天完成一批零件,第一天和第二天共做了54个,第二,第三和第四天共做了90个。已知第二天做的个数占这批零件的1/5.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 例4、六(1)班男生的一半和女生的1/4共16人,女生的一半和男生的1/4共16人。六一班学生共有学生多少人? 同步精练 1、一个粮食仓库,原来存有一批粮食,运走2/3后,又运来5.6吨,这时现有存粮是原来存粮的4/5,粮仓现有存粮多少吨? 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了全程的8/15后,超过终点1又1/5千米,甲乙两地全程是多少千米? 3、两袋大米,乙袋比甲袋重12千克。如果从甲袋倒入乙袋6千克,这时甲袋大米重量是乙袋大米的5/8.两袋大米原来共有多少千克? 4、两堆煤,从甲堆煤运走1/4,乙堆煤运走一部分后剩下3/5,这这时甲堆重量是乙队重量的3/5,甲队原有120吨,乙队原有多少吨? 5、一条水渠,第一天挖了25米,第二天挖了余下的2/5,这这时剩下的与挖好的正好相等。这条水渠有多长? 6、一个粮仓,原来存有一批粮食,运走 32后,又运来5.6吨,这是现有存粮是原来存粮的54,粮库原有存粮多少吨? 7、一种石英表,先涨价 101,然后降价101,这时售价49.5元,原价是多少元? 8、小红读一本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 32,第二天读了余下的4 1,两天共读30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