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学校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9-15讲,共15讲)

华罗庚学校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9-15讲,共15讲)
华罗庚学校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9-15讲,共15讲)

本系列共15 讲

第九讲“牛吃草”问题

.

文档贡献者:与你的

有这样的问题,如:牧场上有一片匀速生长的草地,可供27头牛吃6周,或供23 头牛吃9周。那么它可供21 头牛吃几周?这类问题称为“牛吃草”问题。解答这类问题,困难在于草的总量在变,它每天、每周都在均

匀地生长,时间越长,草的总量越多。草的总量是由两部分组成的:(1)某个时间期限前草场上原有的草量;(2)这个时间期限后草场每天(周)生长而新增的草量。因此,必须设法找出这两个量来。

下面就用开头的题目为例进行分析。(见下图)

从上面的线段图可以看出23 头牛9周的总草量比27 头牛6周

的总草量多,多出部分相当于 3 周新生长的草量。为了求出一周新生长的草量,就要进行转化。27 头牛6周吃草量相当于27×6=162 头牛一周吃草量(或一头牛吃162 周)。23头牛9周吃草量相当于23

×9=207 头牛一周吃草量(或一头牛吃207 周)。这样一来可以认为每周新生长的草量相当于(207-162)÷(9-6)=15 头牛一周的吃草量。

需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牧场上原有草量是多少?用27 头牛6 周的总吃草量减去6周新生长的草量(即15×6=90 头牛吃一周的草量)即为牧场原有的草量。

所以牧场上原有草量为26×6-15×6=72 头牛一周的吃草量(或者为23×9-15×9=72)。

牧场上的草21 头牛几周才能吃完呢?解决这个问题相当于把21 头牛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看成专吃牧场上原有的草,另一部分看成专吃新生长的草。但是新生的草只能维持15 头牛的吃草量,且始终保持平衡(前面已分析过每周新生的草恰够15 头牛吃一周)。故分出15 头牛吃新生长的草,另一部分21-15=6 头牛去吃原有的草。所以牧场上的草够吃72÷6=12 周,也就是这个牧场上的草够21 头牛吃12 周。

例2:一只船发现漏水时,已经进了一些水,水匀速进入船内。如果10 人淘水,3 小时淘完;如5人淘水8小时淘完。如果要求2小时淘完,要安排多少人淘水?

分析与解答:这类问题,都有它共同的特点,即总水量随漏水的延长而增加。所以总水量是个变量。而单位时间内漏进船的水的增长量是不变的。船内原有的水量(即发现船漏水时船内已有的水量)也是不变的量。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换一个角度进行分析。

如果设每个人每小时的淘水量为“1 个单位”,则船内原有水量与3小时内漏水总量之和等于每人每小时淘水量×时间×人数,即1×3×10=30。

船内原有水量与8小时漏水量之和为1×5×8=40。每小时的漏水量等于8小时与3小时总水量之差÷时间差,即

(40-30)÷(8-3)=2(即每小时漏进水量为2个单位,相当于每小时2人的淘水量)。

船内原有的水量等于10 人3小时淘出的总水量-3 小时漏进水量,3 小时漏进水量相当于3×2=6 人1小时淘水量。所以船内原有水量为30-2×3=24。

如果这些水(24 个单位)要 2 小时淘完,则需24÷2=12 人。但与此同时,每小时的漏进水量又要安排2人淘出,因此共需要12

+2=14 人。

从以上这两个例题看出,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来分析问题,都必须求出原有的量及单位时间内增加的量,这两个量是不变的量。有了这两个量,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例3:12 头牛28 天可以吃完10 公亩牧场上全部牧草,21 头牛63 天可以吃完30 公亩牧场上全部牧草。多少头牛126 天可以吃完72 公亩牧场上全部牧草(每公亩牧场上原有草量相等,且每公亩牧场每天生长草量相等)?

分析:解量的关键在于求出一公亩一天新生长的草量可供几头牛吃一天,一公亩原有的草量可供几头牛吃一天。

12 头牛 28 天吃完 10 公亩牧场上的牧草,相当于1 公亩原来的牧草加上28 天新生产的草可供33.6 头牛吃一天(12×28÷

10=33.6)。

21 头牛 63 天吃完 30 公亩牧场上的牧草,相当于1 公亩原有的草加上63 天新生长的草可供44.1 头牛吃一天(63×21÷

30=44.1)。

1 公亩一天新生长的牧草可供0.3 头牛吃一天,即:

(44.1-33.6)÷(63-28) = 0.3(头)

1 公亩原有的牧草可供25.

2 头牛吃一天,即:

33.6-0.3×28=25.2(头)

72 公亩原有牧草可供14.4 头牛吃126 天,即:

72×25.2÷126=14.4(头)

72 公亩每天新生长的草量可供21.6 头牛吃一天,即:

72×0.3=21.6(头)

所以72 公亩牧场上的牧草可供36(=14.4+21.6)头牛吃126 天,问题得解。

解:一公亩一天新生长草量可供多少头牛吃一天?

(63×21÷30-12×28÷10)÷(63-28)=0.3(头)

一公亩原有牧草可供多少头牛吃一天?

12×28÷10-0.3×28=25.2(头)

72 公亩的牧草可供多少头牛吃126 天?

72×25.2÷126+72×0.3= 36(头)

例4:一块草地,每天生长的速度相同。现在这片牧草可供16 头牛吃20 天,或者供80 只头吃12 天。如果一头牛一天的吃草量等于4只羊一天的吃草量,那么10 头牛与60 只羊一起吃可以吃多少天?分析:由于1头牛每天的吃草量等于4只羊每天的吃草量,故60 只羊每天的吃草量和15 头牛每天的吃草量相等,80 只羊每天吃草量与20 头牛每天吃草量相等。

解:60 只羊每天吃草量相当于多少头牛每天的吃草量?

60÷4=15(头)

草地原有草量与20 天新生长草量可供多少头牛吃一天?

16×20=320(天)

80 只羊12 天的吃草量可供多少头牛吃一天?

80÷4×12=240(头)每天新生长

的草量够多少头牛吃一天?

(320-240)÷(20-12)=10(头)

原有草量可够多少头牛吃一天?

320-20×10=120(头)

原有草量可供10 头牛与60 只羊吃多少天?

120÷(60÷4+10-10)=8(天)

例5:一水库原有存水量一定,河水每天均匀入库。5 台抽水机连续 20 天可抽干,6 台同样的抽水机连续15 天可抽干。若要求6 天抽干,需要多少台同样的抽水机?

解:水库原有的水与20 天流入水可供多少台抽水机抽1天?

20×5=100(台)

水库原有水与15 天流入的水可供多少台抽水机抽1天?

6×15=90(台)

每天流入的水可供多少台抽水机抽 1 天?

(100-90)÷(20-15)=2(台) 原有的水可供多少台抽水机抽 1 天?

100-20×2=60(台)

若 6 天抽完,共需抽水机多少台?

60÷6+2=12(台)

例 6:有三片草场,每亩原有草量相同,草的生长速度也相同。三 片草场的面积分别为 3 1

亩、10 亩和 24 亩。第一片草场可供 12 头

3 牛吃

4 周,第二片草场可供 21 头牛吃 9 周。问:第三片草场可供 多少头牛吃 18 周?

用方程解:

解:设每亩草场原有的草量为 a ,每周每亩草场新生长草量为

b 。依题意

第一片草场( 3 1 亩)原有的草与

4 周新生长的草量之和为: 3

(3 1 )a +(4×3 1 )b

3

3

每头牛每周的吃草量为(第一片草场 3 1 亩

): 3

[ (3 1) + 4 × (3 1) ]÷(12×4)=

10(a + 4b ) = 5(a + 4b )

(1)

3 a 3 b 3 ×12 ×

4 72

第二片草场(10 亩)原有的草与 9 周生长出来的草为:

10a +(10×9)b

a b b

每头牛每周的吃草量为:(第二片草场)

10 + (10 × 9) b

(2)

21× 9

由于每头牛每周吃草量相等,列方程为:

10a + (10 × 9)b =

5(a + 4 )

(3)

21× 9 72

5a=60b

a=12b (表示 1 亩草场上原有草量是每周新生长草量

的 12 倍)

将 a =12b 代入(3)的两边得到每头牛每周吃草量为

10 。

9 b

设第三片草场(24 亩)可供 x 头牛吃 18 周吃完,则由每头牛

每周吃草量可列出方程为:

24a + b × (18 × 24) =

10

(4)

18x 9

x=36

答:第三片草场可供 36 头牛 18 周食用。

这道题列方程时引入 a 、b 两个辅助未知数,在解方程时不一 定要求出其数值,在本题中只需求出它们的比例关系即可。

习 题 九

1. 一场牧场长满草,每天牧草都均匀生长。这片牧场可供 10 头

牛吃 20 天,可供 15 头牛吃 10 天。问:可供 25 头牛吃多少 天?

2.22 头牛吃33 亩草地上的草,54 天可以吃完;17 头牛吃28

84

。问:同样的牧草 40 亩可供多少头牛食

用 24 天?(每亩草地原有草量相等,草生

长速度相等)

3.有一牧场,17 头牛 30 天可将草吃完;19 头牛则 24 天可以吃完。现有若干头牛吃了 6

天后,卖掉了 4 头牛,余下的牛再吃两天

便将草吃完。问:原来有多少头牛吃草(草

均匀生长)?

4.现欲将一池塘水全部抽干,但同时有水匀速流入池塘。若用8 台抽水机10 天可以抽

干;用6台抽水机20 天能抽干。问:若要5

天抽干水,需多少台同样的抽水机来抽

水?

本系列共15 讲

第十讲列方程解应用题

.

文档贡献者:与你的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用字母来代替未知数,根据等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也就是列出方程,然后解出未知数的值。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点在于可以使未知数直接参加运算。解这类应用题的关键在于能够正确地设立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而找出等量关系又在于熟练运用数量之间的各种已知条件。掌握了这两点就能正确地列出方程。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

(1)弄清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依题意确定等量关系,设未知数x;

(3)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解方程;

(5)检验,写出答案。

例1: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1)11 减去一个数,所得差与1.35 加上13 的和相等,求这

3 6

个数。

解:设这个数为x,则依题意有

11 -x=1.35+13

3 6即11 -x= 27 +13

3 20 6

x=11 -27 -13

3 20 6

x= 3

20

检验:把x= 3 代入原方程,左边= 32 -3

20 3 20= 331 与右边相等,60

所以x= 3

20

是原方程的解。

(2)某数的1 比它的21 倍少11,求某数。

2 8

解:设某数为x,依题意,有:

21 x-1 x=11

8 2

即17 x=11

8

x= 88

17

例2:已知篮球、足球、排球平均每个36 元,篮球比排球每个多10 元,足球比排球每个多8元,每个足球多少元?

分析:(1)篮球、足球、排球平均每个36 元,购买三种球的总价是:36×3=108(元)

(2)篮球和足球都与排球比,所以把排球的单价作为标准量,设为x。

(3)列方程时,等量关系可以确定为分类购球的总价=平均值导出的总价。

解:设每个排球x元,则每个篮球(x+10)元,每个足球(x +8)元。依题意,有:

x+x+10+x+8=36×3

3x+18=108

3x=90

x=30

x+8=30+8=38

答:每个足球38 元。

例3:妈妈买回一筐苹果,按计划天数,如果每天吃 4 个,则多出48 个苹果;如果每天吃 6 个,则又少 8 个苹果。问:妈妈买回苹果多少个?计划吃多少天?

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分析出,每天吃苹果的个数及吃若干天后剩下苹果的个数是变量,而苹果的总个数是不变量。因此列方程的等量关系是苹果总个数=苹果总个数,方程左边,第一种方案下每天吃的个数×天数+剩下的个数,等于右边第二种方案下每天吃的个数×天数-所差的个数。

解:设原计划吃x天。

4x+48=6x-8

2x=56

x=28

苹果个数:4×28+48=160(个)

分析2列方程解等量关系确定为计划吃的天数=计划吃的天数。

解:设妈妈共买回苹果x个。

x ? 48

= x + 8

4 6

4x+32=6x-288

2x=320

x=160 (160-48)

÷4=28(天)

答:妈妈买回160 个苹果,原计划吃28 天。

例4:甲、乙、丙、丁四人共做零件270 个。如果甲多做10 个,乙少做10 个,丙做的个数乘2,丁做的个数除以2,那么四人做的零件数恰好相等。问:丙实际做了多少个?(这是设间接未知数的例题)

分析根据“那么四人做的零件数恰姨相等”,把这个零件相等的数设为x,从而得出:

甲+10=乙-10=丙×2=丁÷2=x

根据这个等式又可以推出:甲+10=x,(甲=x-10);

乙-10=x,(乙=x+10)

丙×2=x,(丙=x )

2

丁÷2=x,(丁=2x)

又根据甲、乙、丙、丁四人共做零件270 个,可以得到一个方程,它的左边表示零件的总个数,右边也表示零件的总个数。

解:设变换后每人做的零件数为x个。

x-10+x+10+2x+x =270

2

2x+2x+x+4x=540

9x=540

x=60

∵丙×2=60,∴丙=30

答:丙实际做零件30 个。

例 5:某图书馆原有科技书、文艺书共 630 本,其中科技书占20%。后来又买进一些科技书,这时科技书占总数的30%,买进科技书多少本?

分析依题意,文艺书的本数没有变,如果设买进科技书x本,那么,原来的本数+x 本=增加后的本数。文艺书占增加后总本数的70%,相当于原有书总数的 80%,所以,增加后总本数×70%=原来总本数×80%,即原先的文艺书本数=后来的文艺书本数。

解:设买进科技书x本。

(630+x)×(1-30%)=630×(1-20%)

441+70%x=504

70%x=63

x=90

答:买进科技书90 本。

例6:一块长方形的地,长和宽的比是5:3,长比宽多24 米,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分析要想求这块地的面积,必须先求出长和宽各是多少米。已知条件中给出长和宽的比是5:3,又知道长比宽多24 米,如果把宽设为x米,则长为(x+24)米,这样确定方程左边表示长与宽的比等右边长与宽的比,再列出方程。

解:设长方形的宽是x米,长是(x+24)米。

x + 24

= 5

x 3

5x=3x+72

2x=72

x=36

x+24=36+24=60,60×36=2160(平方米)答:这块地的面积是2160 平方米。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二年级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二 年级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二年级 上册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 一、“凑整”先算 1.计算:(1)24+44+56 (2)53+36+47 解:(1)24+44+56=24+(44+56) =24+100=124 这样想:因为44+56=100是个整百的数,所以先把它们的和算出来. (2)53+36+47=53+47+36 =(53+47)+36=100+36=136 这样想:因为53+47=100是个整百的数,所以先把+47带着符号搬家,搬到+36前面;然后再把53+47的和算出来. 2.计算:(1)96+15 (2)52+69 解:(1)96+15=96+(4+11)

=(96+4)+11=100+11=111 这样想:把15分拆成15=4+11,这是因为96+4=100,可凑整先算. (2)52+69=(21+31)+69 =21+(31+69)=21+100=121 这样想:因为69+31=100,所以把52分拆成21与31之和,再把 31+69=100凑整先算. 3.计算:(1)63+18+19 (2)28+28+28 解:(1)63+18+19 =60+2+1+18+19 =60+(2+18)+(1+19) =60+20+20=100 这样想:将63分拆成63=60+2+1就是因为2+18和1+19可以凑整先算. (2)28+28+28 =(28+2)+(28+2)+(28+2)-6 =30+30+30-6=90-6=84

这样想:因为28+2=30可凑整,但最后要把多加的三个2减去. 二、改变运算顺序:在只有“+”、“-”号的混合算式中,运算顺序可改变 计算:(1)45-18+19 (2)45+18-19 解:(1)45-18+19=45+19-18 =45+(19-18)=45+1=46 这样想:把+19带着符号搬家,搬到-18的前面.然后先算19-18=1. (2)45+18-19=45+(18-19) =45-1=44 这样想:加18减19的结果就等于减1. 三、计算等差连续数的和 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相等的一串数就叫等差连续数,又叫等差数列,如: 1,2,3,4,5,6,7,8,9 1,3,5,7,9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课本解方程

解下列方程并验算。姓名: χ+3=9 100+χ=250 χ+12=31 χ-63=36 3χ=18 20-χ=9 χ+3.2=4.6 χ-1.8=4 15-χ=2 1.6χ=6.4 χ÷7=0.3 2.1÷χ=3 χ+1.2=4 3χ=8.4 3χ+4=40 2(χ-16)=8 2χ-32=8 5χ+1.5=7.5 6χ-35=13 3χ-12×6=6 (5χ-12) ×8=24 (100-3χ) ÷2=8 χ+32=76 12-χ=4 4χ=6 3÷χ=1.5 χ+0.3=1.8 3+χ5.4 χ-1.5=4 6χ-0.9=4.5 χ-6=7.6 5χ=1.5 0.2χ=6 χ÷1.1=3 χ÷5=15

χ+35=91 3χ=57 χ-3=6 χ÷8=1.3 χ÷4.5=1.2 χ-8=16 5χ=80 43-χ=38 32-χ=12 6.3÷χ=7 30+30+2χ=158 6χ+3=9 4χ-2=10 5χ-39=56 18=5χ=21 8χ-4×14=0 7χ÷3=8.19 4(6χ+3)=60 2χ+23×4=134 3.85+1.5χ=6.1 (3χ-4) ×5=4 2χ+1.5χ=17.5 8χ-3χ=105 3χ+χ+6=26 χ÷1.44=0.4 χ+0.06=4.21 2χ-4=20 3χ+6=18 2χ-7.5=8.5 (3χ-7) ÷5=16

16+8χ=40 4χ-3×9=29 2χ+2.8×2=10.4 (2.8+χ) ×2=10.4 12.3χ-7.5χ=57.6 χ+2.4χ=5.1 0.25χ+0.2χ=4.5 2(χ-2.6)=8 5(χ+1.5)=17.5 18+7χ=39 8(χ-6.2)41.6 (χ-3) ÷2=7.5 8(χ-6.2)=41.6 (χ-3)=7.5 1.4χ+9.2χ=53 13.2χ+9χ=33.3 8χ-3χ=105 5.4χ+χ=12.8 χ-0.36χ=16 3(2χ-4)=9 χ+4.8=7.2 χ-6.5=3.2 χ÷8=0.4 6χ+18=48 16+χ=71 3(χ+2.1)=10.5 12χ-9χ=8.7 3.8+χ=6.3 χ-7.9=2.6 13(χ+5)=169 2.5χ=14 χ÷3=1.2 2.5χ=14 3.4χ-48=26.8 2χ-98=3 4.2 42χ+25χ=134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电子版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电子版 第一讲认识图形(一) 1.这叫什么?这叫“点”。 用笔在纸上画一个点,可以画大些,也可以画小些。点在纸上占一个位置。 2.这叫什么?这叫“线段”。 沿着直尺把两点用笔连起来,就能画出一条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 3.这叫什么?这叫“射线”。 从一点出发,沿着直尺画出去,就能画出一条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另一边延伸得很远很远,没有尽头。 4.这叫什么?这叫“直线”。 沿着直尺用笔可以画出直线。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边无限延伸。 5.这两条直线相交。 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6.这两条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没有交点,无论延伸多远都不相交。 7.这叫什么?这叫“角”。 角是由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构成的。这点叫角的顶点,射线叫角的边。角分锐角、直角和钝角三种。 直角的两边互相垂直,三角板有一个角就是这样的直角。教室里天花板上的角都是直角。 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习题一 1.点(1)看,这些点排列得多好! (2)看,这个带箭头的线上画了点。 2.线段下图中的线段表示小棍,看小棍的摆法多有趣! (1)一根小棍。可以横着摆,也可以竖着摆。 (2)两根小棍。可以都横着摆,也可以都竖着摆,还可以一横一竖摆。 (3)三根小棍。可以像下面这样摆。 3.两条直线 哪两条直线相交?哪两条直线垂直?哪两条直线平行?

4.你能在自己的周围发现这样的角吗? 第二讲认识图形(二) 一、认识三角形 1.这叫“三角形”。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2.这叫“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一个角是直角。它的三条边中有两条叫直角边,一条叫斜边。 3.这叫“等腰三角形”。 它也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两条边一样长(相等),相等的两条边叫“腰”,另外的一条边叫“底”。 4.这叫“等腰直角三角形”或叫“直角等腰三角形”。它既是直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说教材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说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说教材稿岳太福 2019 年 8 月五年级上册说教材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的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下面我分新课标对本年级本学科的基本要求、教材编写意图和体例、教材内在结构和逻辑关系、教材处理建议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课程标准要求(一)学科定位及基本特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学科总体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1/ 11

(三)、本册内容标准及要求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教材编写意图及特点本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6年级下册)第01讲 列方程解应用题

第一讲列方程解应用题 这一讲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1甲乙两个数,甲数除以乙数商2余17.乙数的10倍除以甲数商3余45.求甲、乙二数. 分析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如果设乙数为x,则根据甲数除以乙数商2余17,得甲数=2x+17.又根据乙数的10倍除以甲数商3余45得10x=3(2x+17)+45,列出方程. 解:设乙数为x,则甲数为2x+17. 10x=3(2x+17)+45 10x=6x+51+45 4x=96 x=24 2x+17=2×24+17=65. 答:甲数是65,乙数是24. 例2电扇厂计划20天生产电扇1600台.生产5天后,由于改进技术,效率提高25%,完成计划还要多少天? 思路1: 分析依题意,看到工效(每天生产的台数)和时间(完成任务需要的天数)是变量,而生产5天后剩下的台数是不变量(剩余工作量).原有的工效:1600÷20=80(台),提高后的工效:80×(1+25%)=100(台).时间有原计划的天数,又有提高效率后的天数,因此列出方程的等量关系是:提高后的工效x所需的天数=剩下台数. 解:设完成计划还需x天. 1600÷20×(1+25%)×x=1600-1600÷20×5 80×1.25x=1600-400 100x=1200 x=12.

答:完成计划还需12天. 思路2: 分析“思路1”是从具体数量入手列出方程的.还可以从“率”入手列方程.已知“效率提高25%”是指比原效率提高25%.把原来效率看成 解:设完成计划还要x天. 答:完成计划还需12天. 例3有一项工程,由甲单独做,需12天完成,丙单独做需20天完成.甲、乙、丙合作,需5天完成.如果这项工程由乙单独做,需几天完成? 工作总量. 解:设乙单独做,需x天完成这项工程.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安排 一、基本内容 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11个单元和三个综合综合活动内容。其中: 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7个单元,包括“认识负数认识小数”小数加法和减法”小数乘法和除法(一)”小数乘法和除法(二)”找规律” 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空间与图形领域一共安排了2个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和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 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十单元“统计”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一共安排了3次活动,包括“面积是多少”校园的绿化面积”和“了解周围的家庭” 各个单元主要内容的编排后面结合单元知识分析时再作介绍。 二、编排体例上的一些变化 1.以练习划分单元内部的教学内容。 例如,第三单元“认识小数” 一共安排了三个练习(练习五、练习六和练习七)。其中,练习五配合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的教学,包括2课时内容。第一课时是配合例1、例2安排的,主要帮助学生巩固对小数意义的理解,练习小数的读写方法;第二课时是配合例3、 例4安排的,主要帮助学生巩固对小数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及其进率的理解,练习小数的组成及简单应用。练习六配合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的教学,也包

括2课时。第一课时是配合例5、例6安排的,主要帮助学生巩固对小数性质的理解,练习小数的化简和改写;第二课时是配合例7安排的,主要练习小数的大小比较,并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练习七配合用小数表示大数目和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教学,也包括2课时内容。第一课时是配合例8安排的,主要练习用“万” 或“亿”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大数目;第二课时是配合例9安排的,主要练习求小数的近似值。 上述每一课时的内容通常包括1?2道例题,相应的“试一试”和 “练一练”以及若干道练习题。例题通过精心设计的数学活动,引导 学生掌握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一般有明确的“知识点”。“试一试”一般涉及例题学习的概念的变式,数学方法的拓宽、延伸,或应用例题学习的知识和方法尝试解决一些难度较小的新问题。“练一练”指向例题教学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知识和方法,起巩固和消化的作用,一般不涉及新的知识点。练习配合例题的教学,一般应在课堂上完成,主要帮助学生强化认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增强兴趣。 这样的安排主要有两点考虑。第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弱化是课改以来不少教师和家长非常担心的事情之一。而练习是巩固知识、加深理解、形成技能的必要手段,是锻炼思维、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克服困难意志的基本途径,是学习数学的基本方式之一。适当增加练习的机会,能为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提供可靠的保障。第二,由于完成每个练习通常都需要几个课时,这就为教师更加灵活地确定每课时的教学内容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2.在一些较大的单元之后安排“整理与练习” 本册教科书一共安排了六个“整理与练习”。每个“整理与练习”的内容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二年级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二年级 上册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 一、“凑整”先算 1.计算:(1)24+44+56 (2)53+36+47 解:(1)24+44+56=24+(44+56) =24+100=124 这样想:因为44+56=100是个整百的数,所以先把它们的和算出来. (2)53+36+47=53+47+36 =(53+47)+36=100+36=136 这样想:因为53+47=100是个整百的数,所以先把+47带着符号搬家,搬到+36前面;然后再把53+47的和算出来. 2.计算:(1)96+15 (2)52+69 解:(1)96+15=96+(4+11)

=(96+4)+11=100+11=111 这样想:把15分拆成15=4+11,这是因为96+4=100,可凑整先算. (2)52+69=(21+31)+69 =21+(31+69)=21+100=121 这样想:因为69+31=100,所以把52分拆成21与31之和,再把31+69=100凑整先算. 3.计算:(1)63+18+19 (2)28+28+28 解:(1)63+18+19 =60+2+1+18+19 =60+(2+18)+(1+19) =60+20+20=100 这样想:将63分拆成63=60+2+1就是因为2+18和1+19可以凑整先算. (2)28+28+28 =(28+2)+(28+2)+(28+2)-6

=30+30+30-6=90-6=84 这样想:因为28+2=30可凑整,但最后要把多加的三个2减去. 二、改变运算顺序:在只有“+”、“-”号的混合算式中,运算顺序可改变 计算:(1)45-18+19 (2)45+18-19 解:(1)45-18+19=45+19-18 =45+(19-18)=45+1=46 这样想:把+19带着符号搬家,搬到-18的前面.然后先算19-18=1. (2)45+18-19=45+(18-19) =45-1=44 这样想:加18减19的结果就等于减1. 三、计算等差连续数的和 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相等的一串数就叫等差连续数,又叫等差数列,如: 1,2,3,4,5,6,7,8,9

(完整word版)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一年级(上册)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 一年级 上册 刘彭芝主编子悦爸整理

目录 第一讲认识图形(一) (1) 习题一 (2) 第二讲认识图形(二) (4) 习题二 (7) 第三讲认识图形(三) (8) 习题三 (9) 第四讲数一数(一) (11) 习题四 (12) 习题四解答 (14) 第五讲数一数(二) (15) 习题五 (16) 习题五解答 (18) 第六讲动手画画 (20) 习题六 (21) 第七讲摆摆看看 (23) 习题七 (24) 习题七解答 (25) 第八讲做做想想 (27) 习题八 (27) 习题八解答 (29) 第九讲区分图形 (31) 习题九 (32) 习题九解答 (33) 第十讲立体平面展开 (35) 习题十 (36) 第十一讲做立体模型 (37) 习题十一 (38) 第十二讲图形的整体与部分 (39)

习题十二 (40) 习题十二解答 (42) 第十三讲折叠描痕法 (43) 习题十三 (44) 习题十三解答 (44) 第十四讲多个图形的组拼 (46) 习题十四 (47) 习题十四解答 (48) 第十五讲一个图形的等积变换 (50) 习题十五 (51) 习题十五解答 (52) 第十六讲一个图形的等份分划 (54) 习题十六 (55) 习题十六解答 (56) 第十七讲发现图形的变化规律 (58) 习题十七 (59) 习题十七解答 (61)

第一讲认识图形(一) 1.这叫什么?这叫“点”。 用笔在纸上画一个点,可以画大些,也可以画小些。点在纸上占一个位置。 2.这叫什么?这叫“线段”。 沿着直尺把两点用笔连起来,就能画出一条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 3.这叫什么?这叫“射线”。 从一点出发,沿着直尺画出去,就能画出一条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另一边延伸得很远很远,没有尽头。 4.这叫什么?这叫“直线”。 沿着直尺用笔可以画出直线。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边无限延伸。 5.这两条直线相交。 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6.这两条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没有交点,无论延伸多远都不相交。 7.这叫什么?这叫“角”。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三峡工程(一)------小数乘法;三峡工程(二)小数除法;走进动物园------简易方程;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 (2)空间与图形:图案美------对称、平移与旋转;生活中的多边形------多边形面积。 (3)统计与概率:绿色家园------统计。 (4)实践与综合应用:聪明的测量员;关注我们的活动空间。 二、教材分析 1、小数乘除法之间掺上了对称、平行与旋转的内容。在以往的小数乘法教学中,小数点位置的错误一直是课堂上屡见不鲜的问题,而乘法在没有完全熟练的情 况下接着学除法,更给一些学生带来困难,以至于两个单元结束,一部分学生 感到特别吃力。而青岛版将乘除法分散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对小数乘法进 行消化吸收,也避免了长时间学习计算带来的枯燥,这样会更利于孩子接受。2、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了原来解方程的局限性,而青版教材则在方程的学习中,引进了等式的性质,这是多少年来小学教师和学生一直盼望的事。 3、教材还注重了细节的改动,体现了教材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例如:将能被2、 4、3整除的数特征改为2、3、5倍数的特征,意思没变却更加明了,减轻了学 生理解上的负担,和因数、倍数吻合起来,使教材更加人性化。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数学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是本册教材的重 点教学内容。

华罗庚学校数学教材(五年级上)第11讲 简单的抽屉原理

本系列共15讲 第十一讲简单的抽屉原理 . 文档贡献者:与你的缘 把3个苹果任意放到两个抽屉里,可以有哪些放置的方法呢?一个抽屉放一个,另一个抽屉放两个;或3个苹果放在某一个抽屉里。尽管放苹果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是总有一个共同的规律: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苹果。如果把5个苹果任意放到4个抽屉里,放置的方法更多了,但仍有这样的结果。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只要苹果的个数多于抽屉的个数,就一定能保证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苹果。道理很简单:如果每个抽屉里的苹果都不到两个(也就是至多有1个),那么所有抽屉里的苹果数的和就比总数少了。由此得到: 抽屉原理:把多于n个的苹果放进n个抽屉里,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苹果。 如果把苹果换成了鸽子,把抽屉换成了笼子,同样有类似的结论,所以有时也把抽屉原理叫做鸽笼原理。不要小看这个“原理”,利用它可以解决一些表面看来似乎很难的数学问题。 比如,我们从街上随便找来13人,就可以断定他们中至少有两个人属相(指鼠、牛、虎、兔…等十二种生肖)相同。怎样证明

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呢?只要利用抽屉原理就很容易把道理讲清楚。事实上,由于人数(13)比属相(12)多,因此至少有两个人属相相同(在这里,把13个人看成13个“苹果”,把12种属相看成12个“抽屉”)。 应用抽屉原理要注意识别“抽屉”和“苹果”,苹果的数目一定要大于抽屉的个数。 例1:有5个小朋友,每人都从装有许多黑白围棋子的布袋中任意摸出3枚棋子。请你证明,这5个人中至少有两个小朋友摸出的棋子的颜色的配组是一样的。 分析与解答首先要确定3枚棋子的颜色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况,可以有:3黑,2黑1白,1黑2白,3白共4种配组情况,看作4个抽屉,把每人所拿3枚棋子按其颜色配组情况放入相应的抽屉,由于有5个苹果,比抽屉个数多,所以根据抽屉原理,至少有两个苹果在同一个抽屉里,也就是他们所拿棋子的颜色配组是一样的。 例2:一副扑克牌(去掉两张王牌),每人随意摸两张牌,至少有多少人才能保证他们当中一定有两人所摸两张牌的花色情况是相同的? 分析与解答扑克牌中有方块、梅花、黑桃、红桃4种花色,

小学三年级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奥数)[doc]

上册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三年级 下册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一)第二讲速算与巧算(二) 第三讲上楼梯问题 第四讲植树与方阵问题 第五讲找几何图形的规律 第六讲找简单数列的规律 第七讲填算式(一) 第八讲填算式(二) 第九讲数字谜(一) 第十讲数字谜(二) 第十一讲巧填算符(一) 第十二讲巧填算符(二) 第十三讲火柴棍游戏(一)第十四讲火柴棍游戏(二)第十五讲综合练习题第一讲从数表中找规律 第二讲从哥尼斯堡七桥问题谈起第三讲多笔画及应用问题 第四讲最短路线问题 第五讲归一问题 第六讲平均数问题 第七讲和倍问题 第八讲差倍问题 第九讲和差问题 第十讲年龄问题 第十一讲鸡兔同笼问题 第十二讲盈亏问题 第十三讲巧求周长 第十四讲从数的二进制谈起 第十五讲综合练习

上册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一) 一、加法中的巧算 1.什么叫“补数”? 两个数相加,若能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就把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 如:1+9=10,3+7=10, 2+8=10,4+6=10, 5+5=10。 又如:11+89=100,33+67=100, 22+78=100,44+56=100, 55+45=100, 在上面算式中,1叫9的“补数”;89叫11的“补数”,11也叫89 的“补数”.也就是说两个数互为“补数”。 对于一个较大的数,如何能很快地算出它的“补数”来呢?一 般来说,可以这样“凑”数:从最高位凑起,使各位数字相加 得9,到最后个位数字相加得10。 如:87655→12345,46802→53198, 87362→12638,… 下面讲利用“补数”巧算加法,通常称为“凑整法”。 2.互补数先加。 例1巧算下面各题: ①36+87+64 99+136+101 ③1361+972+639+28 解:①式=(36+64)+87 =100+87=187 ②式=(99+101)+136 =200+136=336 ③式=(1361+639)+(972+28) =2000+1000=3000 3.拆出补数来先加。 例2 ①188+873 ②548+996 9898+203 解:①式=(188+12)+(873-12)(熟练之后,此步可略)=200+861=1061 ②式=(548-4)+(996+4) =544+1000=1544 ③式=(9898+102)+(203-102) =10000+101=10101 4.竖式运算中互补数先加。 如: 二、减法中的巧算 1.把几个互为“补数”的减数先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例 3 300-73-27 ②1000-90-80-20-10 解:①式= 300-(73+27) =300-100=200 ②式=1000-(90+80+20+10) =1000-200=800 2.先减去那些与被减数有相同尾数的减数。 例4 4723-(723+189) ②2356-159-256 解:①式=4723-723-189 =4000-189=3811 ②式=2356-256-159 =2100-159 =1941 3.利用“补数”把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变整,再运算(注意把多加的数再减去,把多减的数再加上)。 例5 ①506-397 ②323-189 ③467+997 ④987-178-222-390 解:①式=500+6-400+3(把多减的3再加上) =109 ②式=323-200+11(把多减的11再加上) =123+11=134 ③式=467+1000-3(把多加的3再减去) =1464 ④式=987-(178+222)-390 =987-400-400+10=197 三、加减混合式的巧算 1.去括号和添括号的法则 在只有加减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要改变,“+”变“-”,“-”变“+”,即: a+(b+c+d)=a+b+c+d a-(b+a+d)=a-b-c-d a-(b-c)=a-b+c 例6①100+(10+20+30) ②100-(10+20+3O) ③100-(30-10) 解:①式=100+10+20+30 =160 ②式=100-10-20-30 =40 ③式=100-30+10 =80 例7计算下面各题: ①100+10+20+30 ②100-10-20-30 ③100-30+10 解:①式=100+(10+20+30) =100+60=160 ②式=100-(10+20+30) =100-60=40

华罗庚学校数学教材(五年级下)第10讲 逻辑推理(一)

本系列共15讲 第十讲逻辑推理(一) . 文档贡献者:与你的缘 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通过数学的学习来培养少年儿童的逻辑推理能力是一种极好的途径。为了使同学们在思考问题时更严密更合理,会有根有据地想问题,而不是凭空猜想,这里我们专门讨论一些有关逻辑推理的问题。 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从所给的条件中理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分析推理,排除一些不可能的情况,逐步归纳,找到正确的答案。 例1公路上按一路纵队排列着五辆大客车,每辆车的后面都贴上了该车的目的地的标志。每个司机都知道这五辆车有两辆开往A市,有三辆开往B市;并且他们都只能看见在自己前面的车的标志。调度员听说这几位司机都很聪明,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的车是开往何处的,而让他们根据已知的情况进行判断。他先让第三个司机猜猜自己的车是开往哪里的。这个司机看看前两辆车的标志,想了想说“不知道”。第二辆车的司机看了看第一辆车的标志,又根据第三个司机的“不知道”,想了想,也说不知道。第一个司机也很聪明,他根据第二、三个司机的“不知道”,作出了正确的判断,

说出了自己的目的地。 请同学们想一想,第一个司机的车是开往哪儿去的?他又是怎样分析出来的? 解:根据第三辆车司机的“不知道”,且已知条件只有两辆车开往A市,说明第一、二辆车不可能都开往A市(否则,如果第一、二辆车都开往A市,那么第三辆车的司机立即可以断定他的车一定开往B市)。 再根据第二辆车司机的“不知道”,则第一辆车一定不是开往A 市的(否则,如果第一辆车开往A市,则第二辆车即可推断他一定开往B市)。 运用以上分析推理,第一辆车的司机可以判断,他一定开往B 市。 例2李明、王宁、张虎三个男同学都各有一个妹妹,六个人在一起打羽毛球,举行混合双打比赛。事先规定,兄妹二人不许搭伴。 第一盘:李明和小华对张虎和小红; 第二盘:张虎和小林对李明和王宁的妹妹; 请你判断:小华、小红和小林各是谁的妹妹? 解:因为张虎和小红、小林都搭伴比赛,根据已知条件,兄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说教材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说教材稿 一、我说的第一方面是本册教材主要内容 与前几册教材相同,依据《课程标准》划分的学习领域,本册教材仍然设置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在数与代数方面,有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第二单元小数除法、第四单元简易方程,一共三个单元的内容。空间与图形方面,有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是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在实践与综合应用方面,有两个实践活动:量一量找规律和铺一铺,另外还有“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 接下来,我将从数学的四个领域来介绍本册教材的编排。 二、教材的编排 数与代数方面 1、地位与作用 小数乘除法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体的编排 ⑴在小数乘法单元共有6个内容,编排了8个例题,具体安排如表所示: ⑵在小数除法单元共有6个内容,12个例题,具体安排如表所示: ⑶简易方程单元的内容分为两节,第一节的主要内容是能够用字母表示数、表示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和数量关系。第二节的主要内容是方程的意义,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简易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具体安排是这样的: 3、编排特点 ⑴突出计算方法的教学,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算理和算法。 例如,在小数乘、除法单元,让学生在探索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和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有利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点的掌握,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同时,教材也没有概括性的计算法则,而是让学生在自主探

华罗庚学校数学教材(五年级下)第03讲 巧求表面积

本系列共15讲 第三讲巧求表面积 . 文档贡献者:与你的缘 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知道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面积的总和叫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如果长方体的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高用h表示,那么,长方体的表面积=(ab+ah +bh)×2。如果正方体的棱长用a表示,则正方体的表面积=6a2。对于由几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几何体,或者是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几何形体,它们的表面积又如何求呢?涉及立体图形的问题,往往可考查同学们的看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小学阶段遇到的立体图形主要是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些图形的特点都是可以从六个方向去看,特别是求表面积时,就是上下、左右和前后六个方向(有时只考虑上、左、前三个方向)的平面图形的面积的总和。有了这个原则,在解决类似问题时就十分方便了。 例1在一个棱长为5分米的正方体上放一个棱长为4分米的小正方体(下图),求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分析我们把上面的小正方体想象成是可以向下“压缩”的,“压缩”后我们发现:小正方体的上面与大正方体上面中的阴影部分合在一起,正好是大正方体的上面。这样这个立体图形有表面积就可以分成这样两部分: 上下方向:大正方体的两个底面;侧面:小正方体的四个侧面 大正方体的四个侧面。 解:上下方向:5×5×2=50(平方分米) 侧面:5×5×4=100(平方分米) 4×4×4=64(平方分米) 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为: 50+100+64=214(平方分米) 答: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为214平方分米。 例2下图是一个棱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在正方体上表面的正中,向下挖一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小洞,接着在小洞的底面正中向下挖一个棱长为厘米的正方体小洞,第三个正方体小洞的1 2

西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西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西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教材分析 教材总体说明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9个单元,其中穿插了3个实践活动,其教学内容如下表:数学五上教学内容安排表知识领域单元小节数与代数一、小数乘法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值;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三、小数除法除数是整数的除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四、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七、倍数与因数倍数、因数;合数、质数;2、3、5的倍数特征;空间与图形二、图形的的平移、旋转与对称图形的平移;图形的旋转;轴对称图形;设计图案五、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认识平方千米与公顷;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统计与概率六、可能性可能性实践与综合应用八、总复习各单元整理与复习;总复习综合应用花边设计比赛;家庭用电调查;设计抽奖活动 二、教学目标(略)三、主要特点 1.现实性素材,现实情境相对于第一学段而言,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他们更多地关注周围的人和事,有进一步了解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本册教材在编写时尽可能地选择具有现实性的素材一方面 让学生从这些现实情境中获得价值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数学知识2.尊重学生个性,鼓励策略多样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遵循这一教育理念,我们在教材编写中采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问题 3.改变学习方式,提供探索交流空间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根据这样的教学理念,教材尽可能地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空间,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4.关注认知过程,帮助学生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教材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发

华罗庚学校数学教材(六年级下)第14讲-关于空间想象力的综合训练题

本系列共14 讲 第十四讲关于空间想象力的综合训练题 . 文档贡献者:WINNER 1.将下图中的硬纸片沿虚线折起来,便可以作成一个正方体.问这个正方体的2号面的对面是几号面? 2.有一个长方体,它的正面和上面的面积之和是 209,如果它的长、宽、高都是质数,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3.有一个正方体,边长是 5.如果它的左上方截去一个边长分别是5、3、2的长方体(如下图),求它的表面积减少的百分比是多少? 4.有三个大小一样的正方体,将接触的面用胶粘接在一起成下图的形状,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16平方厘米.求所成形体的体积. 5.如下图,从长为13厘米,宽为9厘米的长方形硬纸板的四角去掉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然后沿虚线折叠成长方体容器.这个容器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6.一个正方体形的纸盒中恰好能放入一个体积为 628 立方厘米 的圆柱体(下图).问纸盒的容积有多大?(圆周率取为 3.14). 7.一个高为 30 厘米,底面为边长是 10 厘米的正方形的长方体水 桶,其中装有 1 容积的水。现在向桶中投入边长为 2 厘米×2 厘米×3 2 厘米的长方体石块,问需要投入多少块这种石块才能使水面恰与桶高 相齐? 8,有两种不同形状的纸板,一种是正方形的,另一种是长方形 的,正方形纸板的总数与长方形纸板的总数之比是 1∶2。用这些纸 板做成一些竖式和横式的无盖纸盒,正好将纸板用完。问在所做的纸 盒中,竖式纸盒的总数与横式纸盒的总数之比是多少? 9.如下图,在棱长为 3 的正方体中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前到 后,有三个底面积是 1 的正方形高为 3 的长方体的洞,求所得形体的 表面积是多少? 10.将边长为 10 的正方体木块六个面都染上红色后,锯成边长为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6上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六年级·修订版) 上册 第一讲工程问题 第二讲比和比例 第三讲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一) 第四讲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二) 第五讲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六讲立体图形的计算 第七讲旋转体的计算 第八讲应用同余解题 第九讲二进制小数 第十讲棋盘中的数学(一) 第十一讲棋盘中的数学(二) 第十二讲棋盘中的数学(三) 第十三讲棋盘中的数学(四) 第十四讲典型试题分析

第一讲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是应用题中的一种类型.在工程问题中,一般要出现三个量: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完成工作总量所需的时间)和工作效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 这三个量之间有下述一些关系式: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为叙述方便,把这三个量简称工量、工时和工效. 例1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作需12天完成,乙丙两队合作需15天完成,甲丙两队合作需20天完成,如果由甲乙丙三队合作需几天完成? 答:甲、乙、丙三队合作需10天完成. 说明:我们通常把工量“一项工程”看成一个单位.这样,工效就用工

例2师徒二人合作生产一批零件,6天可以完成任务.师傅先做5 天 批零件各需几天? 工 效和.要求每人单独做各需几天,首先要求出各自的工效,关键在于把师傅先做5天,接着徒弟做3天转化为师徒二人合作3天,师傅再做2天. 答:如果单独做,师傅需10天,徒弟需15天. 例3一项工程,甲单独完成需12天,乙单独完成需9天.若甲先做若干天后乙接着做,共用10天完成,问甲做了几天? 分析解答工程问题时,除了用一般的算术方法解答外,还可以根据题目的条件,找到等量关系,列方程解题。 解:设甲做了x天.那么, 两边同乘36,得到:3x+40-4x=36,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课本应用题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课本应用题 1.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时,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2.哥哥上大学,要坐6.4小时的火车,火车的平均速度是70.5千米/时。他坐火车走了多少千米? 3.世界是最大的一棵巨杉,质量是蓝鲸的18.7倍,高是蓝鲸体长的3.2倍,这棵巨杉重多少吨?高多少米? 体重150吨,体长25.9米。 4.小娟加印14张照片,每张照片0.55元,她一共花了多少钱? 5.要下雨了,小莉看见远处有闪电,4秒后听到了雷声,闪电的地方离小莉有多远?(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0.34千米/秒) 6.地球直径1.28万千米,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地球直径的30倍,月球到地球有多远? 7.一幢大楼有21层,每层高2.84米。这幢大楼约高多少米?(得数保留整数) 8.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很大,它的质量相当于6头5.85吨重的大象,这台计算机有多重?(得数保留整数) 9.每瓶1.9元,一共要花多少钱?

10.小玲一家去逛公园,买门票一共需要多少钱? 11.回收1吨废纸,可以保护16棵树,回收54.5吨废纸可以保护多少棵树? 12.王老师从家骑车到学校要用0.25小时,家离学校有多远?如果他改为步行,每小时走5千米,用0.8小时能到学校吗? 13.学校食堂每周要用掉1200双一次性筷子,每双筷子0.03,每周用掉的筷子一共多少钱? 14. 1公顷松柏林每天分泌杀菌素30千克,24.5公顷松柏林31天分泌杀菌素多少千克? 15.一次从地球上向月球发射激光信号,约经过2.56秒收到从月球反射回来的信号。已知光速是30万千米/秒,算一算这时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多少? 16.《新编童话集》共4本,售价26.8元,平均每本售价多少钱? 17.爸爸给舅舅打长途电话一共花了8.4元,他们共通话12分钟,平均每

华罗庚学校数学教材(五年级上)第07讲 行程问题

本系列共15讲 第七讲行程问题 .文档贡献者:与你的缘 在这一讲中,我们将要研究的是行程问题中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为此,我们需要先回顾一下已学过的基本数量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 总路程=速度和×时间 路程差=速度差×追击时间 例1:小华在8点到9点之间开始解一道题,当时时针、分针正好成一直线,解完题时两针正好第一次重合。问:小华解这道题用了多长时间? 分析:这道题实际上是一个行程问题。开始时两针成一直线,最后两针第一次重合。因此,在我们所考察的这段时间内,两针的路程差为30分格,又因为时针每小时走5分格,即它的速度为12 1 分格/分钟,而分针的速度为1分格/分钟,所以,当它们第一次重合时,一定是分针从后面追上时针。这是一个追击问题追及时间就是小明的解题时间。 解:30÷(1-)=30÷=32(分钟)121121111 8例2: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50米,

丙每分钟走40米。甲从A地,乙和丙从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和乙相遇后,过了15分钟又与丙相遇。求A、B两地间的距离。 画图如下: 分析:结合上图,如果我们设甲、乙在点C相遇时,丙在D点,则因为过15分钟后甲、丙在点E相遇,所以C、D之间的距离就等于(40+60)×15=1500米。 又因为乙和丙是同时从点B出发的,在相同的时间内,乙走到C点,丙才走到D点,即在相同的时间内乙比丙多走了1500米,而乙与丙的速度差为50-40=10(米/分),这样可求出乙从B到C的时间为1500÷10=150分钟,也就是甲、乙二人分别从A、B出发到C点相遇的时间是150分钟,因此,可求出A、B的距离。 解:(1)甲和乙15分钟的相遇路程: (40+60)×15=1500米 (2)乙和丙的速度差: 50-40=10(米/分)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1)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3)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

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各自的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4)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运用数字的有规律排列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安全、有序、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5))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