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简单介绍

端午节简单介绍
端午节简单介绍

端午节简单介绍

【篇一:端午节介绍以及习俗】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但有例外,东吴一带的端午节历来不纪念屈原,而是纪念五月五日被投入大江的伍子胥,且吴越地区以龙舟竞渡在此日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更是早于春秋很久。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端午节起源传说:纪念屈原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三、端午节的食俗习惯

1.吃粽子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2.饮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

3.吃五黄

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指黄瓜、黄鳝、黄鱼、咸鸭蛋黄、雄黄酒。此外浙北端午节还吃豆腐。

四、端午节谚语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西北)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山东)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宝山)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江浙)

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江浙)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五、端午节诗词作品欣赏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和端午(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风俗习惯

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是龙舟竞赛,比赛的队伍在热烈的鼓声中划着他们多彩的龙舟前进。这项活动的灵感是来自于当时汨罗江畔的居民,在江中划船救屈原,而这个传统也一直保持了数个世纪。

在端午节时受欢迎的食物就是粽子,粽子是以米包着肉、花生、蛋黄及其它材料,再以竹叶包裹。而粽子的传统则来由于汨罗江边的渔夫,将米丢入江中平息江中的蛟龙,希望他们不要将屈原吃掉。农历的五月,也就是端午节的这个时节,对中国人而言,除了屈原的故事还有许多其它重要的意义。许多中国人相信五月是一年中容易引发疾病的危险时节,因此必须有许多防备家人生病的措施。许多家庭会将一种特别的植物-艾草挂在门口,作为保护之用,而人们也会挂带香包,它是以含有多种香味的药用植物所做成,也可以保护人们远离疾病。

端午节的简介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

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

是为了压邪。

端午习俗

悬艾叶、菖蒲、蒜头: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采艾要在鸡

未鸣以前就出发,挑选最具人形的艾草带回去挂在门上,有的还将

艾草扎成虎形,再粘贴艾叶於其上。端午期间,时近夏至,正是寒

气暑气交互转换之时,从饮食到穿衣、行动都得注意。古时,人们

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至,于是,端午节这

天,人们以菖蒲作宝剑,以艾作鞭子,以蒜头作锤子,又称为“三种武器”,认为可以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

赛龙舟:这项活动在端午节前后举行,是一种声势浩大的自发的节

日文化活动。龙船就是龙形和舟楫。古代帝王出巡江海湖河乘的

船,其首尾作巨龙形状,叫龙船或龙舟。荆州市五月端午竞渡的龙

般是在普通木船的首尾,临时扎上龙头、龙尾,也有特制的专用龙船。

饮雄黄酒:中国江南民间端午节有吃“五黄”的食俗。“五黄”指黄

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及雄黄酒。神话传说《白蛇传》中,白娘

子饮雄黄酒,现出蛇身的原形。故而,民间便认为蛇蝎蜈蚣等毒虫

可由雄黄酒破解,端午佳节饮雄黄酒可以驱邪解毒,身体健康。

【篇二:端午节中英文介绍】

dragon boat festival: 5th day of the 5th lunar month

qu yuan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also called the duanwu festival, is celebrated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month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calendar.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e festival has been marked by eating zong zi (glutinous rice(糯米)wrapped to form a pyramid using bamboo or reed leaves) and racing dragon boats.

the festival is best known for its dragon-boat races, especially in the southern provinces where there are many rivers and lakes. this regatta(赛舟会)commemorates the death of qu yuan , an honest minister who is said to have committed suicide by drowning himself in a river.

qu was a minister of the state of chu situated in present-day hunan and hubei provinces,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475-221bc)(战国时期). he was upright, loyal and highly

esteemed for his wise counsel that brought peace and prosperity to the state. however, when a dishonest and corrupt prince vilified qu, he was disgraced and dismissed from office. realizing that the country was now in the hands of evil and corrupt officials, qu grabbed a large stone and leapt into the miluo river (汨罗江)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month. nearby fishermen rushed over to try and save him but were unable to even recover his body. thereafter, the state declined and was eventually conquered by the state of qin.

zongzi

the people of chu who mourned the death of qu threw rice into the river to feed his ghost every year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month. but one year, the spirit of qu appeared and told the mourners that a huge reptile(爬行动物)in the river had stolen the rice. the spirit then advised them to wrap the rice in silk and bind it with five different-colored threads before tossing it into the river.

during the duanwu festival, a glutinous rice pudding called zong zi is eaten to symbolize the rice offerings to qu. ingredients such as beans, lotus seeds(莲子), chestnuts(栗子), pork fat and the golden yolk of a salted duck egg are often added to the glutinous rice. the pudding is then wrapped with bamboo leaves, bound with a kind of raffia and boiled in salt water for hours.

the dragon-boat races

the dragon-boat races symbolize the many attempts to rescue and recover qus body. a typical dragon boat ranges from 50-100 feet in length, with a beam of about 5.5 feet, accommodating two paddlers seated side by side.

a wooden dragon head is attached at the bow, and a dragon tail at the stern(船尾). a banner hoisted on a pole is also fastened at the stern and the hull is decorated with red, green and blue scales edged in gold. in the center of the boat is a canopied shrine behind which the

drummers, gong(铜锣)beaters and cymbal(铙钹)players are seated to set the pace for the paddlers. there are also men positioned at the bow to set off firecrackers, toss rice into the water and pretend to be looking for qu. all of the noise and pageantry creates an atmosphere of gaiety and excitement for

the participants and spectators alike. the races are held among different clans, villages and organizations, and the winners are awarded medals, banners, jugs of wine and festive meals.

端午节:第五天农历月的

屈原

端午节,又称为端午节,定在5日的第五个月根据中国日历。几千年来,人们都保持着在这天吃粽子(糯米(糯米)包裹成一个金字塔用竹叶或芦苇叶)和赛龙舟。

这个节日最出名的是它的龙舟竞赛,尤其是在南部的省份,那里有许多河流和湖泊。这个赛舟会(赛舟会)是纪念屈原的死,一个诚实的部长谁是说,有自杀在河里淹死自己。

屈原是楚国的三闾大夫位于今天的湖南、湖北,战国时期(公元前475 - 221年)(战国时期)。他是正直,忠诚和高度尊敬为明智的忠告,带来了和平和繁荣的国家。然而,当一个不诚实的和腐败的王子,他被贬谪诋毁屈原和罢免。意识到这个国家现在手中的邪恶和腐败官员,抓起一块巨大的石头,屈原跳进了汨罗江(汨罗江)五日的第五个月。附近的渔民冲过去试图救他,但却无法恢复他的身体甚至。此后,国家下降,最终被秦国征服。

粽子

楚国百姓谁哀悼屈原之死扔进河里喂米饭他的鬼魂在每年的第五个月的第五天。但有一年,屈原精神出现了,告诉哀悼者,一个巨大的爬行动物(爬行动物)在河里偷了大米。然后建议他们的精神来包装大米在丝绸和绑定它有五个不同颜色的线程,然后再把它丢到河里。

在端午节,糯米的粽子吃布丁称为是象征着大米祭屈原。成分如豆类、莲子(莲子)、栗子(栗子),猪肉脂肪和金色的蛋黄一个咸鸭蛋通常添加到糯米。这布丁后用竹叶,绑定在一个善良的椰树和煮盐水数小时。

龙舟竞赛的

龙舟竞赛的象征着许多试图营救和恢复屈原的身体。一个典型的龙舟范围从50 - 100英尺长,一束约5.5英尺,容纳两人以上并排坐着。一个木制的龙头是附加在船头,龙的尾巴在斯特恩(船尾)。一个横幅悬挂在杆子上也绑在船尾和船体装饰着红色、绿色和蓝色鳞片小幅黄金。中心的船是一种遮蔽神社的后面鼓手,龚(铜锣)搅拌器和铙钹(铙钹)球员坐在加快划。也有男人在船头位置放鞭炮,放入大米进入水和假装寻找屈原。所有的噪音和华丽的氛围创造了欢乐与兴奋的参

与者和观众一样。比赛举行在不同部落、村庄和组织,获奖者颁发奖牌,横幅,壶酒和丰盛的美食。

【篇三:习作五写一篇介绍端午节的短文】

习作五写一篇介绍端午节的短文

题目审一审

端午节快到了,请你选用端午节的材料,为黑板报写一篇介绍端午节的短文。可以介绍端午节的来历,这一天为什么要赛龙舟,吃粽子;也可以专门介绍你们当地端午节的风俗。

技法练一练

本次习作是围绕端午节,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写一篇板报稿。板报稿要求主题鲜明、内容简短、条理清晰、语言准确生动。要写好本次作文,必须把握以下两点:

一、选择感兴趣的内容

有关端午节这一主题,胡瑞芝同学提供了较多的材料。有关端午节儿歌的,有关端午节来历的,有关端午节习俗的等等,把这些材料都罗列在一起就能成为介绍端午节的习作吗?当然不行。你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入手,如有关端午节的来历或有关端午节的习俗??

单就端午节的来历来说,各地说法就大不相同,有人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有人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也有人说是为了纪念女英雄秋瑾。同学们在写作前不妨先做一番考究,通过查阅资料、上网等手段查找有关端午节由来的资料,做到了然于胸。

端午节的习俗也是因地而异,南北各不相同。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但各地的习俗又有些差异,有的地方还得插艾叶、戴香囊、撒白糖、插“五端”、吃“五黄”等。

以上这些都可以作为文章的题材。那么是不是把所有的材料都堆在一起呢?也不是。这就要求我们有选择地寻找材料。同学们可以单从端午节的传说入手,也可以既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又介绍各地的习俗,还可以只介绍端午节的习俗。习作的取材范围确定后,你可以向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了解与你习作有关的情况,这样做可以丰富你的习作内容。

二、按照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

确定了自己的写作材料,就得想一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哪些详写,哪些略写,按照这个要求认真习作,一片优秀的板报稿就新鲜出炉了。

板报稿写好后,可以读给同学、老师或家长听听,征求一下他们的修改意见。

素材找一找

同学们,中华民族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人们,同时也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端午节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关于端午节有着许多传说,至今我国各地还保留着不少民间风俗,人们用不同的方式度过这一节日。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端午节??

端午节这一天有许多风俗活动,我知道的端午机风俗活动有:早上取龙须水,插艾枝于门,上山采青,食粽球,制粽,赛龙舟等。

素材1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素材2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从古至今流传的许多传说故事,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贴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国家。有些活动,如赛龙舟,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素材3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素材4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人们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赛龙舟纪念屈原。人们借划龙舟驱散江里的

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的习俗,盛行于吴、越、楚三地。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用来娱神与乐人,是祭祀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素材5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素材6 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1980 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人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睛)。,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汨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六十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

精彩大放送

好词好句采摘

提倡抵抗劝告困境忧愁穿梭醒目

盛装腾空出征眼馋吆喝解馋余香

遗憾腥臭闭幕淘汰过瘾壮观爽脆

数不胜数郁郁寡欢怀才不遇眉开眼笑人声鼎沸

千姿百态栩栩如生铿锵有力呐喊助威遥遥领先

催人奋发玲珑可爱情有独钟沁人心脾大饱口福

其乐无穷睡眼惺忪人山人海你追我赶不绝于耳

现在粽子的品种是越来越多了,红豆焰的,蜜枣馅的,肉馅的,白米的??数不胜数。

这些龙舟颜色各异,龙头千姿百态,张着犄角,睁着双眼,栩栩如生,犹

如条条真龙在戏水。

糯米的浓香中夹杂着缕缕蛋草叶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里,越嚼越有滋味。

想想看,端午节的早上,睡眼惺松地被大人叫起来,还未看清这个世界,却早有一股清新的香味钻进鼻孔。什么感觉?爽!

这天上午,比赛还没有开始,漓江两岸的围观者已是人山人海。【精彩语段搜索】

,就可以开工了。先把长长的箬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的形状,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馅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最后把箬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2)说起粽子,它不仅妤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体现着乐趣。每年端午一到,母亲在头一天晚上就泡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亲一起包,绿绿的粽叶里加上糯米和大枣,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的粽子要放在大锅里足足煮上三四个钟头,煮熟后母亲再把粽子泡在备好的凉水桶内。凉了以后细细地拨开粽叶,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红的大枣就露出头来,蘸白糖再吃,那时吃起来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3)端午节早晨,起床后,母亲就在我们的手腕和脚踝上缠上五彩的丝线,让我们今后一直带着,据说可以去病除邪。其实在我心里,这些五考的丝线是那些精美手镯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会花些钱给自己的小孩买香荷包带在身上,我的母亲是自己亲手用些小布头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这样我们也很高兴。(4)端午节这天,小孩子还要挂香囊。这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好开头好结尾】

(1)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汨罗江边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中;两千多年后,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节,大家包粽子、划龙舟、考鸡蛋,以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2)端午节在中国的民间节曰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鸡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节的特色。

(3)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五”与“午”通,“五” 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它是我国汉族人民的

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4)今天是端午节,大家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也许你们还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你们还记得楚国那位爱国之士屈原吗?我先来说一说他吧!

(5)今年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甜蜜。

(6)从此,每年五月初五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阅读来迁移

粽子

每年端午节一来,住在怡保的家婆便大忙特忙。

白天,她抹粽叶、洗糯米、腌猪肉、剥栗子、切鱿鱼丝、浸冬菇。

忙至子夜,桌上堆起了像山一样高的粽子。不是传统的三角形的,而是厚实的椭圆形,每个足足一斤重。

凌晨一时,她正式升起炭火把粽子放入巨型的大锅里煮,彻夜地煮。她自己呢,也彻夜不眠,守在炭炉旁边,不断地往火堆里添柴,在大锅里加水。垂在耳旁的鬓发,被汗湿透,火光一照,银亮银亮的。

此刻,锅里的粽子,在她眼里,不是食物,而是“艺术品”。她脸上那股专注而执著的神情,让我想起了烧陶的艺人。

天泛鱼肚白了,粽子还在锅里滚。

她把一夜不曾合眼的疲乏一股脑儿地抹到湿湿的面巾上,又去守她的粽子。粽子足足嘶叫了十个小时后,终于喷出了异香。

把粽子从锅内提出来,摆凉,然后,平均地分成了几份,搁进竹篮里;让她几个远道飞归的儿子携回家去,给媳妇、给孩儿们吃。

粽子里各种材料的香味,深深地渗进了粒粒分明、绝不粘口的糯米里。食毕,

端午节中英文简介

端午节中英文简介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The customs vary a lot in different areas of the country, but most of the families would hang the picture of Zhong Kui (a ghost that can exorcise), calamus and moxa in their houses. People have Dragon Boat Races, eat Zong Zi (dumpling made of glutinous rice wrapped in bamboo or reed leaves) and carry a spice bag around with them. 端午节特色词汇: 端午节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粽子 zongzi/tsung-tse/rice dumpling 糯米 glutinous rice 赛龙舟 Dragon boat racing 雄黄酒 realgar wine 香包 perfumed medicine bag/sachet 驱邪 ward off evil 祛病 ward off disease 端午吃什么?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端午节不可不吃的美味食物就是tsung-tse (粽子),这种传统源于汨罗江边的渔夫,将米丢入江中平息江中的蛟龙,希望它们不要伤害屈原。 粽子tsung- tse :Glutinous rice (糯米) filled with meat, nuts or bean paste (豆酱) and wrapped in bamboo leaves. It is associated with Dragon Boat Festival with historical meaning.The custom of eating tsung-tse is also popular in North and South Korea, Japan and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端午节简介: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端午节英文介绍

龙舟节:农历5月初5 Qu Yuan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also called the Duanwu Festival, is celebrated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month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calendar.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e festival has been marked by eating zong zi (glutinous rice wrapped to form a pyramid using bamboo or reed leaves) and racing dragon boats. 屈原龙舟节,也被称作端午节,庆祝于中国农历5月初5。几千年以来,这个节日的主要风俗为吃粽子(用竹叶或芦苇叶将糯米饭包裹成金字塔形状)和赛龙舟。 The festival is best known for its dragon-boat races, especially in the southern provinces where there are many rivers and lakes. This regatta commemorates the death of Qu Yuan , an honest minister who is said to have committed suicide by drowning himself in a river. 众所周知,人们在这个节日就要进行龙舟比赛,尤其是在有许多河流和湖泊的南方城市。赛龙舟这项活动是为了纪念逝去的屈原,历史记载屈原是一位正直,不甘同黑暗的社会同流合污而投河自尽的爱国大夫。 Qu was a minister of the State of Chu situated in present-day Hunan and Hubei provinces,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475-221BC). He was upright, loyal and highly esteemed for his wise counsel that brought peace and prosperity to the state. However, when a dishonest and corrupt prince vilified Qu, he was disgraced and dismissed from office. Realizing that the country was now in the hands of evil and corrupt officials, Qu grabbed a large stone and leapt into the Miluo River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month. Nearby fishermen rushed over to try and save him but were unable to even recover his body. Thereafter, the state declined and was eventually conquered by the State of Qin. 屈原是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楚国(今湖南和湖北)的一名大夫。他十分正直、衷心,并且自信可以通过自己的治国才能给国家带来和平和财富。然而,当时虚伪和和堕落的国王对屈原恶意诽谤,这使他感到非常羞耻,就罢官离开了朝野。意识到现在整个国家都处于邪恶腐败政党的手中,屈原在5月初5那天抱起一块大石头跳进了汨罗江。附近的渔民冲过去想要去救他,但却并没有找到他的身体。之后,楚国真的衰落了,最终由秦国所占领。 Zongzi The people of Chu who mourned the death of Qu threw rice into the river to feed his ghost every year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month. But one year, the spirit of Qu appeared and told the mourners that a huge reptile in the river had stolen the rice. The spirit then advised them to wrap the rice in silk and bind it with five different-colored threads before tossing it into the river. 粽子为了纪念屈原,楚国人纷纷在5月初5这天将米饭团扔进江里,借此来慰藉屈原的灵魂。但是,有一年,屈原的灵魂出现了,并告诉悼念者江里有一个巨大的爬行动物

端午节简介

端午节简介: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大同小异的。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最流行于传说的一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凊景动人,别具凊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哃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 端午食粽: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

端午节有哪些民俗活动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端午节有哪些民俗活动 篇一:端午节民俗文化教案 感知端午节民俗文化 活动目标: 1、介绍端午节溯源,让学生认识到端午节最初的意义是中国人民为寻求保护而进行的盛大的对龙图腾的崇拜。从端午节代代相传的传承性,使学生认识到龙的图腾、龙的文化已深深的注入到了炎黄子孙的血脉中了。 2、学习和了解与端午节的有关传统民俗文化。让学生在学习、交流、感悟中认识到:端午节不仅与中国的传统农耕文化有着不解之缘,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人的对龙的图腾的崇拜,寄托了人们对幸福和健康生活的追求。 3、组织学生搜集端午节相关资料,采集艾蒿实物,讲述自己所知所闻的端午习俗,以及参加包粽子活动等行为,锻炼学生搜集加工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4、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现在端午节的赛龙舟、插艾蒿、吃粽子等活动已成为中国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

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民间节日,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节日了,从深层次看,它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成为联系中华民族的纽带。活动内容和步骤:端午节的溯源 (一)端午节与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关系 师:今天我们活动课的主题是感知端午节民俗文化。请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一首在大江南北传唱的民谣,请大家齐声朗读。 (大屏幕出示民谣: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片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师:这首民谣反映的是中国哪个传统节日的习俗? 生:回答。 师:这个节日还有哪些别称? 生:这个端午节其实有很多名称,又被称为端阳节、重五节、天长节等。 师:这个节日是在什么时间? 生:回答。 师:具体的日子是在“农历五月初五”。 师:端午节与春节、中秋节合称为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这三大传统节日都带有明显的农业文化特色,节日本身就反映出农业社会的生活规律:

关于端午节作文的开头

关于端午节作文的开头 【篇一:关于端午节作文的开头】 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 | | | | | | 年年过,牢牢记住屈原这个人,像他那样热爱我们伟大的。小编为 大家整理了端午节的开头,欢迎大家阅读。 端午节的作文开头【一】端午节快到了,你们知道端午节的儿歌, 来历和风俗吗?如果还不知道,那我就向你们介绍一下吧。 每年的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又称端阳节、重五节。 关于端午节的儿歌有:“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首儿歌就那么简单,我想你们都应该 学会了吧。 你们知道哪两个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吗?对了,那就是赛龙舟和吃粽子。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诗人屈原。把粽子投 进江河,是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每逢端午节,人们把房子打扫干净,在厨房里洒是雄黄水,用来杀 死毒虫或防止毒虫孳生。我还听人说过,白娘子就是喝了雄黄酒, 才显出白蛇的真身的。 端午节流行于汉、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 听了我的介绍,你了解端午节了吗? 端午节的作文开头【二】今天是端午节,我一大早就和爬到山上去 趟露水。在山上,我看见老人们用花草上的露水珠洗眼睛,原来, 传说端午节早上晶莹的的露水珠能把眼睛洗得又明又亮。了解了这一,我马上学着老人的样子,也认认真真的捧起猫眼睛一样明亮的 露珠洗了自己的眼睛。 在山上,我还听说,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原来屈原 是楚国的大夫,还是个忠臣,但他受到奸臣的陷害,不能保卫自己 的国家。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为了唤起楚国百姓的爱国之心,屈 原就跳进大江里以死来抗争。楚国的老百姓害怕江里的大鱼吃屈原,就包了好多大大的粽子,想让大鱼一吃把大鱼的嘴粘住,这样它就 吃不成屈原了。 以后,人们就把这一天定为端午节,以吃粽子的形式来纪念屈原。 今天,我们一家四口人坐在一起吃粽子,也是为了纪念屈原,因为

【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高中英语作文】介绍端午节的英语作文

【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高中英语作文】介绍端午节的英语作 文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你的了解有多少呢?下面,是为你的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高中英语作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The Spring Festival is very important to Chinese people. In the past,people could not often have meat,rice or other delicious food. They could only eat these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So every year they hoped that the Spring Festival would e soon. Now, although people‘s life is much better,and we can eat the delicious foods everyday. People still like the festival. Because most people can have a long holiday,and we are free to go on a trip or visit our friends or have parties with our family. In the evenings,we can have a big meal in the restaurant or stay at home with family and watch the TV programs. 春节 __人来说非常重要。在过去,人们往往没有肉,大米或其他美味的食物吃。他们通常只能在春节吃到这些。所以每年他们都希望春节可以快点来。现在,虽然人们的生活好多了,我们每天都可以吃美味的食物。人们仍然喜欢的春节。因为大多数人可以有一个很长

端午节习俗简介

端午节习俗简介 本文是关于习俗的话题作文,仅供大家参考!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这本书成了现代人们查考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习俗的重要参考。yuwenmi小编为您分享端午节习俗,希望大家喜欢! 端午节,本名“端五节”,又称为“端阳节”、“重五”、“重午”等,是的传统节日。每到端午节的时候,人们都要吃粽子。 古籍中记载,唐朝的粽子除了用粳米之外,还有粟子、大枣等配料。唐朝京城长安的百姓在端午节时常吃一种特殊的“百索粽子”。人们通常把粽子缠上许多色彩绚丽的丝线、编织着花纹的草索,所以称之为“百索粽子”。而且这天,唐朝长安的皇宫中还往往要赶制出许多粉团粽子,让人们用小角弓去射,谁射中就送给谁吃。 赛龙舟。相传因屈原当年投江后,曾有许多的船只前往打捞,渐渐就形成了在端午节赛龙舟的风俗。唐朝也不例外,当时,在南方过端午节就有赛龙舟的风俗。 唐朝的人们在端午节这天常要身佩五色丝线编成的彩带,这种五色丝线编织成的彩带称为“长命缕”、“五色缕”、“续命缕”。每到这天,唐朝京城长安的女子们喜欢在身上佩戴五色丝线编成的彩带。当时民间流传着佩上这种带子可以延年益寿的说法。唐朝大臣权德舆曾因在端午节得到过皇帝赏赐的五色彩带,他就欣喜地写下了这样的

诗句:“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真实地描绘了端午节佩戴五色彩带的习俗。除了在身上佩戴五色丝线编织成的彩带,唐朝的人们还喜欢在端午节用数种颜色的丝线编成丝条,缝成圆圆的镯子的模样,给孩子们戴在手腕和脚腕上,据说这样可以祈求吉祥如意,平平安安。 唐朝的端午节在民间还流传着互赠礼物的习俗。人们总是要互相赠送彩丝编织物或其它物品。唐太宗李世民在端午节时赠给大臣长孙无忌和杨师道绢扇时说道:“庶动清风,以扬美德。”唐朝的端午节期间,亲戚朋友以及同僚、同学之间,互送礼物,已经蔚然成风。 更有趣的是,唐朝的端午节还有送肚兜的习俗。肚兜又称“裹肚”、“护肚”,因此这种风俗又称为“送裹肚”。肚兜是用红布剪成椭圆形的,上面有绣花图案,肚兜的大小刚好护住孩子的腹部,肚兜上有带子,可以系在孩子的脖子上,左右用带子捆在腰间。因为端午节后,天气逐渐炎热起来了,孩子晚上睡觉戴上肚兜可以避免受凉感冒。人们还特意在肚兜上绣蟾蜍或五毒的图案,用以避邪,驱除毒害。 此外,唐朝的端午节还有给皇帝制作进贡铜镜的习俗,这是唐朝的制镜工匠的一个独特习俗。每年端午节的正午时分,唐朝的制镜工匠就在扬州的长江中心的船上铸造铜镜,专门进贡给皇帝,称为“天子镜”。对此,唐朝诗人白居易在《百炼镜》一诗中写道:“江心波上舟中铸,五月五日日午时。琼粉金膏磨莹已,化为一片秋潭水。镜成将献蓬莱宫,扬州长史手自封。人间臣妾不合照,背有九五飞天龙。”

用英语介绍端午节

用英语介绍端午节

用英语介绍端午节 【篇一:端午节的习俗中英文版】 the custom of dragon boat festival 端午节的习俗 1.dragon boat racing 赛龙舟 because chuese don’t want virtuous minister qu yuan died at that time, so there are a lot of people boating to save him after he jumping into river. 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2.eating zongzi on dragon boat festival 端午节吃粽子 people boiled sticky rice or steamed reed on may 5 and then jumped it into the river, to sacrifice to qu yuan, with bamboo tube array sticky rice rolls for fear of fish to eat, gradually reed leaves maize replacing bamboo tube. 人们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3.wearing perfume satchel 佩香囊 children wear perfume satchel on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can avoid devil.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避邪驱瘟之意。 4.eating eggs

浙江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浙江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说到浙江端午节的习俗,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其实除了吃粽子、插艾叶、挂菖蒲等这些大众化的习俗,浙江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与别的地区不同。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浙江端午节的习俗,希望大家喜欢! 浙江端午节的习俗1、画“端午老虎” 描端午老虎是旧时宁波人过端午一个非常重要的习俗。至于为何要描端午老虎,是因为人们想用“百兽之王”的老虎来镇住蛇、蜈蚣、蜥蜴、蜘蛛、蝎子这“五毒”。在这一天,大人会用雄黄在孩子的额上写上虎头上的“王”字,也有的给孩子穿虎纹的衣服,缝制布虎和老虎枕头。 也有将端午老虎印在约四五寸见方的纸上,绘有虎和孩子,有李存孝七岁打虎、杨香虎下救父等故事图,虎、孩姿态各异,小孩子将黑色版画“端午老虎”纸填上各种颜色,就是“描端午老虎”,描好后贴在门或墙上,说是可辟邪。 浙江端午节的习俗2、吃蜒蚰螺、戴五色手绳 蜒蚰螺就是蜗牛,旧时宁波有端午节吃蜒蚰螺的习俗。据说,在端午日午时前(尤以午时为佳)捉到的蜒蚰螺炖蛋吃,具体做法是将蛋钻个小孔,把蜗牛肉塞进蛋内,封口后清炖,说是吃后可清凉解毒。 在端午节这天,宁波人给小孩手臂系上五色手绳,叫“健绳”,待以后弃绳时,要粘上糯米饭,抛至屋瓦上让飞鸟含去(粘去),这样

孩子就可以无病无痛、长命百岁了。 此外,浙江有特色的端午习俗还有许多,如毛脚女婿挑“端午担”上门;制作各种色彩的香袋驱邪;药店对端午光顾的顾客免费赠送雄黄、香料粉等物品。 浙江端午节的习俗3、“衣丝”、龙舟竞渡 桐卢县乡塾之学童,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衣丝”。医家则于午时采药,相传此日天医星临空。 与其他地方不同,嘉兴端午主要是为了纪念伍子胥,民间有“五月五日,时迎伍君”的说法,而源远流长的嘉兴端午龙舟竞渡,相传也是源于春秋时期纪念伍子胥的活动。 浙江端午节的习俗4、吃“五黄六白” 宁波老话讲,“忙做忙,勿要忘记五月黄”。以前端午节,老底子宁波人都吃“五黄六白”来过节。 五黄,是指五样黄色的食物:黄瓜,蛋黄、黄鱼、黄鳝、黄蛤。有时候也用雄黄酒代替其中的一样。各地版本不同,但大致上是一样的。六白,是六样白色的食物:茭白、小白菜、豆腐、白条鱼、白斩鸡、白切肉。老一辈的人说,吃了“五黄六白”,可以辟邪祈福。 浙江端午节的习俗5、吃大蒜蛋、“蜘蛛煨蛋” 吃大蒜蛋是河南、浙江等地端午节的习俗,每年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据说端午节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可避五毒,有益身体健康。

端午节简单介绍

端午节简单介绍 【篇一:端午节介绍以及习俗】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但有例外,东吴一带的端午节历来不纪念屈原,而是纪念五月五日被投入大江的伍子胥,且吴越地区以龙舟竞渡在此日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更是早于春秋很久。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端午节起源传说:纪念屈原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三、端午节的食俗习惯 1.吃粽子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 端午节的来历: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能够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 五月为午,所以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 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 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个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 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即使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 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一,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 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 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 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 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 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 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 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迎涛神说。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 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介绍端午节英语作文

介绍端午节 Dear Mike, Thanks a lot for your last letter, in which you asked me about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a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 Here is something about it. Over a thousand years ago, there was a famous poem called Qu Yuan in China. He cared about the common people as well as the whole country, so he did a lot for them. However, he was not satisfied with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at that time. What’s worse, he was unable to change it. At last, he felt so hopeless that he decided to take his own life (take one’s own life = commit suicide自杀). Finally, he jumped into the Miluo River and drowned ( drown 淹死,溺死). In memory of him, people created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falls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lunar month, so it is also called the Double Fifth Festival. It usually comes in June. In China, it has been a public holiday, so we have 3 days off. On that day, we usually eat zongzi, a kin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food, which is made of glutinous rice (stuffed with different things). It tastes really delicious. We also drink xionghua wine. It’s said that it can keep us from evil spirits. To celebrate this festival, what’s more, we have many activities. The most popular one is dragon boat races. People usually take active part in them and enjoy themselves a lot during the races. I’m really glad that you’re interested in our Dragon Boat Festival. If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it, I’d like to send you some photos that I took during the festival last year. I hope they will be helpful. I’m looking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Yours Liu Hua 【拓展】这一篇作文的开头结尾适用于大多数的信件。文章的主体,适用于大多数的节日介绍。在介绍节日时,如果有由来,用三四句话简明扼要地说明一下;然后介绍节日的时间、传统饮食和活动。

介绍端午节习俗作文400字5篇

介绍端午节习俗作文400字5篇 端午节有许多的习俗,如吃棕子、赛龙舟等。在我妈妈的故乡——三明就有一种“插茱萸”的习俗。下面是推荐的介绍端午节的习俗作文400字,仅供大家借鉴。 介绍端午节的习俗作文400字(一) 我国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家,其中也不乏有很多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今天我就给大家说说端午节。 为什么端午节会在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过呢?那是因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屈原在这一天遭人迫害,被迫投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将他投江死亡的这日定为“端午日”。 在我国,端午节这天有很多的民间习俗,包粽子是大家最喜欢的习俗,这天,一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包粽子,有说有笑,其乐融融,粽子熟了,大家又会坐在一起吃粽子,香喷美味的粽子香飘满了屋;赛龙舟也是我国端午节传统的节目,亲朋好友相伴而行,到江边观看龙舟比赛,看,一艘龙舟快速的驶过来了,激起了江边观赛人的热情,大家为它鼓掌加油。

在我的家乡,每到端午节,每家每户还会准备一些艾草,插在大门和窗户上,我问奶奶“为什么要在门上插草呢?”奶奶说“这是咱这的习俗,插上艾草,蚊虫蛇蚁就会远离咱家,让咱家人都健健康康的。”家里有小孩的,还会给小孩的衣服上挂上做的“五毒葫芦”,祈求保佑孩子健康。这些虽然只是一些习俗,但却在我们家乡形成了一种文化。 端午节虽然只是众多节日中的一个,却给我们带来了欢乐,也让我增长了知识,愿端午节的传统文化能够继续传承。 介绍端午节的习俗作文400字(二) “捉黄鳝,切香肠;咸鸭蛋,喝雄黄;红苋菜,端上堂;钟馗挂梁佩香囊。”没错!这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定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名重午节。原本是夏季时驱除瘟疫的一个节日,后来因楚国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汨罗江自尽,就变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 而由于民族的风俗差异,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食俗更是多不胜数:赛龙舟、悬艾叶、跳钟馗、饮雄黄酒......但最有名的是吃粽子。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虽然各地人民过端午的习俗大同小异,但端午吃粽子,古往今来全国各地

用英语介绍端午节

用英语介绍端午节 【篇一:端午节的习俗中英文版】 the custom of dragon boat festival 端午节的习俗 1.dragon boat racing 赛龙舟 because chuese don’t want virtuous minister qu yuan died at that time, so there are a lot of people boating to save him after he jumping into river. 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2.eating zongzi on dragon boat festival 端午节吃粽子 people boiled sticky rice or steamed reed on may 5 and then jumped it into the river, to sacrifice to qu yuan, with bamboo tube array sticky rice rolls for fear of fish to eat, gradually reed leaves maize replacing bamboo tube. 人们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 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3.wearing perfume satchel 佩香囊 children wear perfume satchel on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can avoid devil.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避邪驱瘟之意。 4.eating eggs 吃蛋 some areas will boil tea eggs and brine eggs to eat on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eggs are henapple, duck eggs, goose egg. painted red on eggshell, with colorful net bags, hanging in a childs neck, for blessing children, and hopping them are safe. 一些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鸭蛋、鹅蛋。 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 为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5.drinking realgar wine 饮雄黄酒 this custom is very popular in the yangtze river area. 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6.wash all diseases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马上就要到了,大家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那么对端午节的习俗又了解了哪些呢?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

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介绍端午节的作文400字五篇

介绍端午节的作文400字五篇 端午节和春节、中秋节一样,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之一。我国地大物博,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所以过端午节的方式也有许多的不同。下面是推荐的介绍端午节的作文400字,仅供大家借鉴。 介绍端午节的作文400字(一) “捉黄鳝,切香肠;咸鸭蛋,喝雄黄;红苋菜,端上堂;钟馗挂梁佩香囊。”没错!这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定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名重午节。原本是夏季时驱除瘟疫的一个节日,后来因楚国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汨罗江自尽,就变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 而由于民族的风俗差异,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食俗更是多不胜数:赛龙舟、悬艾叶、跳钟馗、饮雄黄酒......但最有名的是吃粽子。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虽然各地人民过端午的习俗大同小异,但端午吃粽子,古往今来全国各地

都一样。粽子的体型较长,墨绿色的粽叶上缠着白色的细线,棱角分明,却像一只小巧的龙舟。轻轻地拿过一只,将一端的细线拆下,往上一拎,粽子便听话地从细线中脱出,接着,小心翼翼地剥去裹着的粽叶,中间便露出了白玉般的糯米,让人垂唾欲滴,却又被那略带粽叶清香的浓郁糯米香味所吸引,让人又再次禁不住诱惑,轻轻地咬下一口。 “粽子乐,齐聚堂,处处是端阳。”这一天便是端午节。 介绍端午节的作文400字(二) “五月五,是端阳”小巷传来了孩子们快乐的歌声,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来了。 说起端午节,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呢。从前,楚国有位大臣,名叫屈原,当时楚国危机重重,因为屈原一向受楚国的信任,所以他每天晚上都为楚王出谋划策。有一天,一群小人在楚王面前告了屈原一状,楚王信以为真,把屈原赶出了楚国。后来,楚国灭亡了,屈原伤心欲绝,跳汨罗江自尽。大家得知这个消息后,纷纷捕捞屈原的尸体,可是一无所获,人们怕鱼儿吃掉屈原的尸体,就往河里扔粽子,从此便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 每年端午节,大街小巷都飘着粽子的清香。那粽子不是方的,也不是圆的,而是菱形的。粽子的形状不同,品种也不同,有红枣馅的,有肉馅的……我最爱吃的要属红枣馅的,剥开粽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