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科普讲座讲义

中国结直肠癌住院病例临床病理特点及变化趋势_18家医院31246例初步分析

中国结直肠癌住院病例临床病理特点及变化趋势 ——18家医院31246例初步分析 中国抗癌学会结直肠癌专业委员会 摘要: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持续上升,但由于缺乏完善的肿瘤登记制度,目前暂无有代表性的数据说明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特点及变化趋势。本研究旨在了解其发病年龄、性别和部位分布变化趋势,为我国结直肠癌的防治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全国18家省级大医院1980年1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结直肠癌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和手术相关数据,建立数据库。分析发病年龄、性别及发病部位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以及年龄与结直肠癌发病部位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发病年龄呈现明显的老龄化趋势(P<0.001),2005-2008年组的发病中位年龄较1980-1984年组推迟8岁;从1985-1989年组起各个时间段的直肠癌病例的构成比随时间推移呈明显下降趋势、而结肠癌患者所占比例明显上升,近端结肠癌与远端结肠癌所占比例呈平行上升趋势(P<0.01);本研究并未观察到发病部位明显的右移趋势。不同年代病例的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男女比例为1.29:1,但从1995年开始男性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到2008年男女比例达到1.44:1。结论:本研究发现从1980年代起,我国直肠癌患者所占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而结肠癌患者所占比例明显上升,因此全结肠镜筛查优于乙状结肠镜。同时,我国结直肠癌发病年龄呈现明显的老龄化趋势;但是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直至2000年代,45岁以下组所占比例仍高达19.53%;而且,年轻患者(30-44岁)诊断时进展期比例高于老年患者。因此,在选择筛查人群时年轻患者也应该列为是筛查的对象之一。最后,由于本研究不是基于人群的肿瘤登记,因此无法统计发病率,也不能代表中国的结直肠癌最直接的发病情况。但本研究纳入了全国10省直辖市、自治区,18家大医院的病例,具有相对好的代表性。因此,对中国结直肠癌发病和防治的历史和现状及干预措施的制定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中国;结直肠肿瘤;流行病学;登记;年龄;性别;部位;病理;变化趋势 Trends in Characteristics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China ——Preliminary Analyses on 31246 Cases from 18 Hospitals The Committee of Colorectal Cancer, CACA Abstract: Background and Aim The prevalence of colorectal cancer has been rising in China. However, due to the absence of tumor registration, there is still no reliable data showing characteristics of incidence and trends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This research aims to figure out the sex, age and tumor site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and offer a reference for decision-making about control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China. Methods Clinico-pathological data and related surgical information about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who were admitted in 18 central hospitals from January of 1980 to May of 2008 were collected and a database was established to analyze the trends in sex, age and tumor site,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Results The age for onset of colorectal cancer increased (P<0.001) in 2005-2008. The median age of onset was 8 years higher than that in 1980-1984. Since 1985, the proportion of rectal cancer has dropped significantly over time, whilst the proportion of colon cancer has risen significantly. Proximal and distal colon cases increased

结直肠癌鉴别诊断

直肠癌主要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 (1)痔:痔一般多为无痛性便血,血色鲜红不与大便相混合,直肠癌便血常伴有黏液 而出现黏液血便和直肠刺激症状。对便血患者必须常规行直肠指检。 (2)肛瘘:肛瘘常由肛窦炎而形成肛周脓肿所致。患者有肛周脓肿病史,局部红肿疼痛,与直肠癌症状差异较明显,鉴别比较容易。 (3)阿米巴肠炎:症状为腹痛、腹泻,病变累及直肠可伴里急后重。粪便为暗红色或紫红色血液及黏液。肠炎可致肉芽及纤维组织增生,使肠壁增厚,肠腔狭窄,易误诊为直肠癌,纤维结肠镜检查及活检为有效鉴别手段。 (4)直肠息肉:主要症状是便血,结肠镜检查及活检为有效鉴别手段。 结肠癌主要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 (1)炎症性肠病:本病可以出现腹泻、黏液便、脓血便、大便次数增多、腹胀、腹痛、消瘦、贫血等症状,伴有感染者尚可有发热等中毒症状,与结肠癌的症状相似,结肠镜检查及活检是有效的鉴别方法。 (2)阑尾炎:回盲部癌可因局部疼痛和压痛而误诊为阑尾炎。特别是晚期回盲部癌,局部常发生坏死溃烂和感染,临床表现有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高,局部压痛或触及肿块,常诊断为阑尾脓肿,需注意鉴别。 (3)肠结核:在我国较常见,好发部位在回肠末端、盲肠及升结肠。常见症状有腹痛、腹泻、便秘交替出现,部分患者可有低热、贫血、消瘦、乏力,腹部肿块,与结肠癌症状相似。但肠结核患者全身症状更加明显,如午后低热或不规则发热、盗汗、消瘦乏力,需注意鉴别。(4)结肠息肉:主要症状可以是便血,有些患者还可有脓血样便,与结肠癌相似,钡剂灌肠检查可表现为充盈缺损,行结肠镜检查并取活组织送病理检查是有效的鉴别方法。 (5)血吸虫性肉芽肿:少数病例可癌变。结合血吸虫感染病史,粪便中虫卵检查,以及钡剂灌肠和纤维结肠镜检查及活检可以帮助鉴别。 (6)阿米巴肉芽肿:可有肠梗阻症状或查体扪及腹部肿块与结肠癌相似。本病患者行粪便检查时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及包囊,钡剂灌肠检查常可见巨大的单边缺损或圆形切迹。(7)淋巴瘤:好发于回肠末端和盲肠及升结肠,也可发生于降结肠及直肠。淋巴瘤与结肠癌的病史及临床表现方面相似,但由于黏膜相对比较完整,出血较少见。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结肠镜下的活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

结直肠癌健康教育手册111

精心整理 结直肠癌健康教育手册 一、结直肠癌的概念 自大肠粘膜上皮起源的恶性肿瘤称为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临床常见血便或粘液脓血便,大便形状或习惯发生改变,腹痛,腹部包块等,病情发展较慢,远期疗效优于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预后相对较好;但大肠癌发病率高并有连年上升趋势。在各类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居第3位。 二、山西省肿瘤医院详细介绍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 1.年龄:发病率在40岁以后明显升高,诊断时的平均年龄为60—64岁。 2.性别:结肠癌男女之比为1:1.2,直肠癌为1.27:1。 3.吸烟。 4.饮食因素:高纤维、低热量和低动物脂肪饮食可减少危险。 5.钙及微量营养物叶酸、维生素E和维生素D缺乏。 6.结直肠癌和腺瘤病史。 7.炎性肠病。 8.非甾体抗炎药。 9.家族史:一个一级家属发病及其相对危险为1.72倍,两个为2.7倍。 10.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综合征(HNPPC)。 三、结直肠癌的症状 结直肠癌癌具有起病隐匿,早期常无明显的临床表现。根据其发生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常各有其特殊性。除早期大肠癌可起病隐匿毫无症状外,进展期大肠癌常有程度不同的临床表现。早期大肠癌症状不明显可无症状或仅隐约不适、消化不良、隐血等,随着癌肿进展症状逐渐明显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便血、腹痛、腹块、

肠梗阻,以及发热、贫血和消瘦等全身毒性症状。因肿瘤浸润转移尚可引起相应器官的改变。右半结肠癌突出症状为腹块、腹痛、贫血部分可出现粘液或粘液血便、便频、腹胀、肠梗阻等症,但远较左半结肠少见。左半结肠癌突出症状为大便习性改变、粘液血便或血便肠梗阻等,由于肠蠕动亢进,故在便秘后又可出现腹泻两者交替出现的现象。直肠癌突出的症状为便血、排便习惯改变及因晚期癌肿浸润引起的伴发病征;如原位癌部位较低,粪块较硬,癌肿易受粪块摩擦而易引起出血,多为鲜红或暗红色,与成形粪便不混或附于粪柱表面。 四、结肠癌的诊断检查 1、实验室检查 除作血常规以了解患者有无贫血外尚可根据诊断和鉴别诊断需要进行其它各项化验检查其中大便潜血试验大肠癌生物学标记物的检测等对早期诊断大肠癌具有积极的意义。便潜血试验并不能区分癌性和非癌性出血故目前多用于作为大规模人群大肠癌普查的初筛手段但少数早期癌亦可呈便潜血试验假阴性结果而致漏诊。还可通过 直肠粘液T抗原试验、血清CEA的检测、鸟氨脱羧酶及血清唾液酸含量等来测定。 2.内镜检查 当前述检查难以确诊时可通过全结肠镜检查确诊。纤维结肠镜安全可靠,不仅能检视肿瘤大小、形态、部位、活动度,且能行息肉或早期微小癌灶切除;对可疑病灶能定向镜取组织进行活检。因此是目前大肠癌诊断最有效的手段在大肠癌普查中常作为评价各种初筛检效果的“金标准” 3.X线检查 可发现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不能窥视的病损,尤其是对于纤维结肠镜难以送达回盲部的患者。行钡餐灌肠检查主要征象为粘膜局部变形、蠕动异常、肠腔狭窄、

结肠癌病理知识

病理 (一)大体形态分型 1、肿块型结肠癌 2、浸润型结肠癌 3、溃疡型结肠癌 1、肿块型(菜花型、软癌)肿瘤向肠腔内生长、瘤体较大,呈半球状或球状隆起,易溃烂出血并继发感染、坏死。该型多数分化较高,侵润性小,生长较慢,好发于右半结肠。 2、侵润型(缩窄型、硬癌)肿瘤环绕肠壁侵润,有显著得纤维组织反应,沿粘膜下生长,质地较硬,易引起肠腔狭窄与梗阻。该型细胞分化程度较低,恶性程度高,出现转移早。好发右半结肠以远得大肠。 3、溃疡型肿瘤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肠壁外侵润,早期即可出现溃疡,边缘隆起,底部深陷,易发生出血、感染,并易穿透肠壁。细胞分化程度低,转移早。就是结肠癌中最常见得类型,好发于左半结肠、直肠。 (二)组织学分型 1、腺癌大多数结肠癌就是腺癌,约占四分之三,腺癌细胞可辨认,排列成腺管状或腺泡状,按其分化程度可分为三级,Ⅲ级分化最差,细胞排列为片状或索条状。 2、粘液癌癌细胞分泌粘液,在细胞内可将细胞核挤到一边(状似戒指,有称作印戒细胞癌),在细胞外可见间质内有粘液以及纤维组织反应,癌细胞在片状粘液中似小岛状。分化低,予后较腺癌差。 3、未分化癌癌细胞小,形状与排列不规则,易侵入小血管及淋巴管,侵润明显。分化很低,愈后最差。 (三)临床分期

Ⅰ期(Dukes A期):癌局限于肠壁内 A0期:癌局限于粘膜 A1期:癌局限于粘膜下层 A2期:癌侵及肠壁肌层未穿透浆膜 Ⅱ期(Dukes B期):癌侵润至肠壁外 Ⅲ期(Dukes C期):伴有淋巴腺转移 C1期:近处淋巴转移(肠旁) C2期:远处淋巴转移(系膜) Ⅳ期(Dukes D期):已有远脏转移 (四)扩散转移 1、大肠癌扩散得特点一般沿肠管横轴呈环状侵润,并向肠壁深层发展,沿纵轴上下扩散较慢,且累及肠段一般不超过10公分。癌侵及浆膜后,常与周围组织、邻近脏器及腹膜粘连。 2、结肠癌得淋巴转移淋巴转移一般依下列顺序由近而远扩散,但也有不依顺序得跨越转移。 (1)结肠淋巴结位肠壁脂肪垂内。 (2)结肠旁淋巴结位邻近结肠壁得系膜内。 (3)系膜血管淋巴结位结肠系膜中部得血管旁,也叫中间淋巴结组。 (4)系膜根部淋巴结位结肠系膜根部。 癌肿侵入肠壁肌层后淋巴转移得机率增多,如浆膜下淋巴管受侵,则淋巴转移机会更大。 3、血行转移一般癌细胞或癌栓子沿门静脉系统先达肝脏,后到肺、脑、骨等其它组织脏器。血行转移一般就是癌肿侵犯至毛细血管小静脉内,但也有由于体检时按压瘤块、手术时挤压瘤体所致,甚至梗阻

结直肠癌的诊断方法及其意义

班级:18班姓名:臧辉学号:21300724 专业:普外科 结直肠癌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及其意义 摘要:结直肠癌是我国高发的肿瘤,肠道影像检查手段有多种,在我国广泛应用的有四种,即X线、B超、CT以及结肠镜,这四种检查方法各有千秋,但是目前临床上仍以气钡灌肠检查和结肠镜检查为主。早期结肠癌的诊断应以结肠气钡双重造影结合结肠镜检查为主;中晚期结肠癌应以钡灌肠为主,另选择B超或CT 检查观察病变周围浸润情况及观察淋巴结、邻近脏器转移的有无,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占恶性肿瘤的第四位。近几年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特别是城市内结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由于结直肠癌发病率较高,且早发现,早治疗的预后较好,所以较早发现和诊断结直肠癌,有助于我国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随着检查技术的进步,设备的更新,近年来发现的结肠癌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在我国广泛应用的检查方法有四种,每一种都有其特殊的意义。 (1).结肠气钡双重造影或钡灌肠 方法:造影前6 h禁食,造影前2 h用1 500 mL软皂水清洁灌肠,待排尽粪便和水后做灌肠检查。气钡灌肠钡剂为300 mL,浓度为140%(w/v)干混悬硫酸钡。钡灌肠为1:4~5的硫酸钡1 500~2 000 mL。灌肠时多轴位观察,充盈像、黏膜像并点片。 结果:1)肠壁改变:粘膜破坏及充盈缺损,充盈缺损表面不规则,粘膜中断破坏,粘膜局部不规则突起;肠管狭窄,呈固定狭窄,蠕动消失;出现龛影,位于腔内;肠套叠,肿块与正常肠管一起套入远端肠管,可见“弹簧圈”样粘膜纹。(2)病变近端肠管扩张、积气、积液的肠梗阻样征象:(3)肿瘤破坏回盲瓣,引起回肠末端的压迫、狭窄、粘连和梗阻。(4)肠套叠征象:正常肠管与癌肿在套叠区形成一个盲袋,可见环形粘膜纹。 优缺点:能显示结肠粘膜的微结构和直径1cm以下的病变。钡灌肠更能清晰显示解剖结构,对病变全貌显示直观形象,既能观察肠腔内病变,又能了解肠管蠕动、动度、柔软度、受压移动征象等,能多轴位,多角度,动态,充盈像,粘膜像反复观察,能透视下触诊,了解肿块是否与病变部位一致,感觉病灶动度及硬度等。但是其不能显示肿瘤是否侵犯了周围组织或者是否远处转移,仍有其局限性。 (2).CT 方法:为了更好的显示病变,一般主张应根据病变的部位选择仰卧位、俯卧位或侧卧。多排螺旋Cr可采用1或0.75cm的层厚进行螺旋扫描一次憋气即可完成全腹的扫描。 结果:2.1 直接征象 2.1.1 结肠壁增厚并肠腔狭窄:结肠癌的结肠壁增厚一般表现为局限性、弥漫性增厚,常伴有肠腔狭窄或有报道呈梭状增厚,常常表现为不规则均质或不均质增厚。在平扫图像上其密度很难与正常结肠壁鉴别,且界限欠清,强化后扫描病变常常表现为与正常结肠壁不同步强化(其密度或高或低),其内常见不规则低密度坏死区。2.1.2 软组织肿块:病变局部呈肿块样表现。肿块常常向腔内或腔外生长,导致结肠腔狭窄或结肠周围侵犯,也有少部分病变部分与结肠肠系膜肿大的淋巴结融合在一起形成软组织肿块,肿块一般密度欠均质,强化后呈不均质强化其内见不规则低密度无强化坏死区。早期结肠癌的结肠壁改变:2.1.3 不规

结直肠癌健康教育手册111

结直肠癌健康教育手册 一、结直肠癌的概念 自大肠粘膜上皮起源的恶性肿瘤称为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临床常见血便或粘液脓血便,大便形状或习惯发生改变,腹痛,腹部包块等,病情发展较慢,远期疗效优于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预后相对较好;但大肠癌发病率高并有连年上升趋势。在各类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居第3位。 二、省肿瘤医院详细介绍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 1.年龄:发病率在40岁以后明显升高,诊断时的平均年龄为60—64岁。 2.性别:结肠癌男女之比为1:1.2,直肠癌为1.27:1。 3.吸烟。 4.饮食因素:高纤维、低热量和低动物脂肪饮食可减少危险。 5.钙及微量营养物叶酸、维生素E和维生素D缺乏。 6.结直肠癌和腺瘤病史。 7.炎性肠病。 8.非甾体抗炎药。 9.家族史:一个一级家属发病及其相对危险为1.72倍,两个为2.7倍。 10.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综合征(HNPPC)。 三、结直肠癌的症状

结直肠癌癌具有起病隐匿,早期常无明显的临床表现。根据其发生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常各有其特殊性。除早期大肠癌可起病隐匿毫无症状外,进展期大肠癌常有程度不同的临床表现。早期大肠癌症状不明显可无症状或仅隐约不适、消化不良、隐血等,随着癌肿进展症状逐渐明显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便血、腹痛、腹块、肠梗阻,以及发热、贫血和消瘦等全身毒性症状。因肿瘤浸润转移尚可引起相应器官的改变。右半结肠癌突出症状为腹块、腹痛、贫血部分可出现粘液或粘液血便、便频、腹胀、肠梗阻等症,但远较左半结肠少见。左半结肠癌突出症状为大便习性改变、粘液血便或血便肠梗阻等,由于肠蠕动亢进,故在便秘后又可出现腹泻两者交替出现的现象。直肠癌突出的症状为便血、排便习惯改变及因晚期癌肿浸润引起的伴发病征;如原位癌部位较低,粪块较硬,癌肿易受粪块摩擦而易引起出血,多为鲜红或暗红色,与成形粪便不混或附于粪柱表面。 四、结肠癌的诊断检查 1、实验室检查 除作血常规以了解患者有无贫血外尚可根据诊断和鉴别诊断需要进行其它各项化验检查其便潜血试验大肠癌生物学标记物的检测等对早期诊断大肠癌具有积极的意义。便潜血试验并不能区分癌性和非癌性出血故目前多用于作为大规模人群大肠癌普查的初筛手段但少数早期癌亦可呈便潜血试验假阴性结果而致漏诊。还可通过 直肠粘液T抗原试验、血清CEA的检测、鸟氨脱羧酶及血清唾液酸含量等来测定。

2020版: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版: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完整版)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是改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减轻人群疾病负担的关键所在。但目前我国结直肠癌患者早期诊断及治疗率偏低,积极推动规范的结直肠癌早诊早治是进一步改善我国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键。 一、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趋势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新发病例数在全世界男性、女性中分别排名第3位及第2位,死亡病例数在全世界男性、女性中分别排名第4位及第3位[1]。发达国家结直肠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膳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日渐增高,已跃居城市恶性肿瘤发病率第2位(33.17/10万),死亡率第4位(15.98/10万),农村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19.71/10万)和死亡率(9.68/10万)第5位[2]。结直肠癌在我国东部地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3.88/10万和15.65/10万、中部地区为24.79/10万和12.54/10万、西部地区则为24.78/10万和12.21/10万[3]。 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不断提高。美国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已达到64%左右;欧洲如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国家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也超过60%。近年来中国的结直肠癌总体5年生存率也有了很大提高,结肠癌5年生存率已经达到57.6%,直肠癌5年生存率为56.9%,

但仍低于欧洲和美国,也低于亚洲的日本和韩国[4],原因是我国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率总体偏低。美国结直肠癌诊断病例中Ⅰ~Ⅱ期占39%,Ⅲ期和Ⅳ期分别占32%和24%[5]。虽然我国37家三甲医院统计数据显示结直肠癌患者Ⅰ期占13.9%,Ⅱ期占26.7%,Ⅲ期和Ⅳ期结直肠癌分别占34.6%和23.7%[6]。我国由于各个地区和医院诊治水平参差不齐,总体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占比约20%~30%,大部分患者诊断时已是中晚期。目前Ⅰ/Ⅱ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Ⅲ期患者71%,而Ⅳ患者则降至14%[5]。我国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率偏低,已经很大程度影响了我国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和生存。 二、结直肠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 1.结直肠癌筛查的可选方法: 结直肠癌的筛查应根据各地区的结直肠癌疾病负担、医疗资源及个人危险因素选择适当的筛查方式[7]。目前的筛查方法列举如下。 基于粪便检测的方法包括粪便免疫化学测试(FIT)和多靶点粪便检测。FIT相比愈创木脂化学法粪隐血试验(gFOBT)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不受饮食和消化道出血的影响,检测结果也更为准确。FIT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技术,推荐筛查周期为1年1次。不再推荐化学法粪隐血试验用于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多靶点粪便检测是利用粪便DNA检测技术检测粪便中肠道肿瘤脱落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并与FIT 相结合的检测方法。该方法提高了结直肠癌进展期腺瘤的筛检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检测费用较高,推荐应用于无症状人群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筛

结直肠癌的健康教育

结直肠癌健康教育 术后宣教 1.定时咳嗽,注意咳嗽时双手按住伤口,将痰咳出,术后腹部包扎腹带,防止切口裂开 。 2.术后常规禁食,留置胃管、尿管、腹腔引流管等,注意勿压折,定时记录引流液的量、性状、颜色。做口腔护理、雾化吸入、皮肤护理等。 3.术后活动根据病情而定,活动量逐渐增加,从术后第一天起,床上活动四肢关节肌肉,第2—3天下地扶床走动,第4—5天可去厕所及在走廊走动。 4.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可少量饮水,若无腹胀后逐渐流质、半流质、软饭、普食,饮食量逐渐增加,同时可将胃管拔出。 5.肛门部切口手术后4—7天,开始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每晚1次,坐浴后更换敷料。 6.如果患者做了结肠造瘘,一般术后2—3天开放,应备至少2个肛袋交替使用,用前先用清水将周围皮肤清洗干净后涂上氧化锌软膏或护肤粉,保护皮肤,袋口贴于造口造口处盛粪便,袋内积有粪便时应及时倾倒清洗,避免感染和减少臭味。 7.饮食进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太稀和粗纤维多的食品,以豆类制品、蛋、鱼为好,另加菜汤、果汁、以使粪便成形,便于清洁处理,避免吃洋葱等产臭味的食物。 8.适当掌握活动强度,避免过度增加负压而引起的人工肛门的肠粘膜脱出。 出院健康指导 1.6周内不要提举超过5kg的重物,进行中等程度的体育锻炼(如散步),以增加耐受力。 2.如发现人工肛门狭窄或排便困难,必须来医院检查和处理。 3.要定期检查。并建议其父母、同胞兄弟姐妹,每年到医院查体1次。 4结肠切除越多,需要恢复时间越长,这段时间大便稀,大便次数也会增加 。 5.如有体温超过38℃腹部感染疼痛、胀气、排便、排气停止,请立即就医。 6.安置人工肛门的患者,应定期带上手套扩肛,以防止狭窄发生,造成排便不畅。

结肠癌病理知识

病理 (一)大体形态分型 1.肿块型结肠癌 2.浸润型结肠癌 3.溃疡型结肠癌 1.肿块型(菜花型、软癌)肿瘤向肠腔内生长、瘤体较大,呈半球状或球状隆起,易溃烂出血并继发感染、坏死。该型多数分化较高,侵润性小,生长较慢,好发于右半结肠。 2.侵润型(缩窄型、硬癌)肿瘤环绕肠壁侵润,有显著的纤维组织反应,沿粘膜下生长,质地较硬,易引起肠腔狭窄和梗阻。该型细胞分化程度较低,恶性程度高,出现转移早。好发右半结肠以远的大肠。 3.溃疡型肿瘤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肠壁外侵润,早期即可出现溃疡,边缘隆起,底部深陷,易发生出血、感染,并易穿透肠壁。细胞分化程度低,转移早。是结肠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好发于左半结肠、直肠。 (二)组织学分型 1.腺癌大多数结肠癌是腺癌,约占四分之三,腺癌细胞可辨认,排列成腺管状或腺泡状,按其分化程度可分为三级,Ⅲ级分化最差,细胞排列为片状或索条状。 2.粘液癌癌细胞分泌粘液,在细胞内可将细胞核挤到一边(状似戒指,有称作印戒细胞癌),在细胞外可见间质内有粘液以及纤维组织反应,癌细胞在片状粘液中似小岛状。分化低,予后较腺癌差。 3.未分化癌癌细胞小,形状与排列不规则,易侵入小血管及淋巴管,侵润明显。分化很低,愈后最差。 (三)临床分期 Ⅰ期(Dukes A期):癌局限于肠壁内

A0期:癌局限于粘膜 A1期:癌局限于粘膜下层 A2期:癌侵及肠壁肌层未穿透浆膜 Ⅱ期(Dukes B期):癌侵润至肠壁外 Ⅲ期(Dukes C期):伴有淋巴腺转移 C1期:近处淋巴转移(肠旁) C2期:远处淋巴转移(系膜) Ⅳ期(Dukes D期):已有远脏转移 (四)扩散转移 1.大肠癌扩散的特点一般沿肠管横轴呈环状侵润,并向肠壁深层发展,沿纵轴上下扩散较慢,且累及肠段一般不超过10公分。癌侵及浆膜后,常与周围组织、邻近脏器及腹膜粘连。 2.结肠癌的淋巴转移淋巴转移一般依下列顺序由近而远扩散,但也有不依顺序的跨越转移。 (1)结肠淋巴结位肠壁脂肪垂内。 (2)结肠旁淋巴结位邻近结肠壁的系膜内。 (3)系膜血管淋巴结位结肠系膜中部的血管旁,也叫中间淋巴结组。 (4)系膜根部淋巴结位结肠系膜根部。 癌肿侵入肠壁肌层后淋巴转移的机率增多,如浆膜下淋巴管受侵,则淋巴转移机会更大。 3.血行转移一般癌细胞或癌栓子沿门静脉系统先达肝脏,后到肺、脑、骨等其它组织脏器。血行转移一般是癌肿侵犯至毛细血管小静脉内,但也有由于体检时按压瘤块、手术时挤压瘤体所致,甚至梗阻时的强烈蠕动皆可促使癌细胞进入血行。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版)》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 2017-12-18 xinxinyel...转自全看的见 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版)》专家组名单 总顾问:孙燕 顾问:郑树,万德森 组长:顾晋,汪建平 外科组 组长:顾晋,汪建平,张苏展,蔡三军 组员:于跃明,王锡山,兰平,许剑民,邱辉忠,宋纯,柳建忠,张忠涛,徐忠法,贾宝庆,梁小波,傅传刚,裴海平,潘志忠,燕锦 (按姓氏笔画为序) 内科组 组长:沈琳,徐瑞华,李进 组员:巴一,邓艳红,白春梅,白莉,刘云鹏,陶敏,徐建明,袁瑛 (按姓氏笔画为序) 放疗组 组长:李晔雄,章真 组员:王仁本,朱莉,李永恒,金晶,高远红,蔡勇 (按姓氏笔画为序) 病理组 组长:梁智勇 组员:李挺,邱志强,金木兰,笪冀平,盛伟琪,薛卫成 (按姓氏笔画为序) 影像组 组长:孙应实

组员:王屹,周智洋 (按姓氏笔画为序) 秘书组 组长:彭亦凡,王晰程 组员:刘骞,周炜洵,张江鹄,练磊,张晓燕 (按姓氏笔画为序)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 一、概述 我国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上升趋势。2015 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均位居第5 位,其中新发病例37.6 万,死亡病例19.1 万。其中,城市地区远高于农村,且结肠癌的发病率上升显著。多数病人发现时已属于中晚期。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结直肠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结直肠癌诊疗水平,改善结直肠癌病人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诊断技术与应用 (一)临床表现 早期结直肠癌可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出现下列症状: 1.排便习惯改变; 2.大便性状改变(变细、血便、黏液便等); 3.腹痛或腹部不适; 4.腹部肿块; 5.肠梗阻相关症状; 6.贫血及全身症状:如消瘦、乏力、低热等。 (二)疾病史和家族史 1.结直肠癌发病可能与以下疾病相关: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息肉、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血吸虫病等,应详细询问病人相关病史。 2.遗传性结直肠癌发病率约占总体结直肠癌发病率的6%左右,应详细询问病人相关家族史: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等。

普外科科普

大肠癌的预防与治疗 普外科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高危害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已占到常见肿瘤的第四位,仅次于肺、胃、肝癌,而且,近年来发病率上升趋势十分明显。据统计,我国发病的上升速度远远超过2%的国际水平,直逼5%。我国大肠癌的高发年龄在50岁以上。然而近年来,青年人患大肠癌的比例在不断攀升,且男性多于女性。 那么大肠癌的发病原因到底有哪些呢?主要跟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饮食因素:一般认为高动物蛋白﹑高脂肪和低纤维饮食是大肠癌高发的因素。 2、遗传因素:有大肠癌家族史的家属,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比普通人群高2-6倍。一些遗传病均容易患结肠癌:家族性息肉病、Turcot综合症、Gardner综合症、幼年息肉病、Cowden氏病等。 3、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息肉病﹑大肠腺瘤、血吸虫病等:这些疾病均是大肠癌癌前病变,其癌前期病程为5-20年。 4、年龄:结肠癌患者的平均年龄在60-65岁之间。年龄越大患结肠癌的危险性也越大。 5、其它因素:缺钼、缺硒﹑经常接触石棉﹑便秘﹑大便量少﹑肠腔内厌氧菌数量增多也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 那么大肠癌都有哪些症状呢?一般来讲,大肠癌早期没有什么症状,但是有些病人可能出现大便习惯的改变,比如原来大便很正常,突然便秘或者腹泻,另一种情况是原来经常便秘,最近突然一段时间腹泻,大便带血是一重要临床表现。临床上当发现大肠癌的时候,大部分往往已经是晚期了。由此可见,大肠癌的预防和早期发现至关重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表明,只要我们能够及早预防,完全可减少大肠癌的发病率。 一)一级预防 1.饮食调整 减少能量摄入,尤其是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摄入;增加水果、蔬菜和膳食纤维摄入量 2.改变生活习惯 加强体育锻炼,防止肥胖,戒烟戒酒, 3.治疗癌前病变 大肠腺瘤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大肠癌发病率明显增加,通过普查与随访,尽早切除腺瘤,治疗结肠炎,可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尤其是对于有家族史者,通过遗传学检查,筛查高危人群,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是大肠癌预防工作的重要方面。 (二)二级预防 肿瘤的二级预防,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或减少肿瘤引起死亡。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从癌前病变到侵润性癌,估计需要经过10~15年的时间,这为普查发现早期病变提供机会。普查的主要手段是大便隐血检查及大肠镜检查。普查是二级预防的重要手段。

早期大肠癌的内镜诊断

早期大肠癌内镜下诊断 大肠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十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大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早期发现及正确处理对病人的预后,生存率,治愈率的提高至关重要。早期大肠癌常无明显症状,一旦确诊多属中晚期。据文献报道早期大肠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进展期大肠癌的5年生存率仅50%—60%,有远隔转移者5年生存率仅有10%[1-3]。因此提高大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关键在于提高早期大肠癌的检出率。但目前早期大肠癌的检出率在各国差异较大,日本早期大肠癌的检出率居世界首位,约为17%-53%[4-6],而在欧美国家,早期大肠癌的检出率约为9%[7-9],我国早期大肠癌的资料并不完善,各地文献报告为 1.7%-26.1%[10-16],差异较大,较之日本报道的早期大肠癌检出率明显偏低。因此如何发现早期大肠癌,提高早期大肠癌的检出率,已成为消化系疾病中亟待解决的问题[17]。目前内镜检查在大肠癌的诊断中具有各种影像学检查所无法替代的优势,其原因之一是内镜检查不仅能直观的发现大肠黏膜的早期病变,而且能借助活检对病变进行组织学评价,结肠镜检查及其相关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大肠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随着染色内镜和放大内镜的应用,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平坦型病变,且具有比隆起型肿瘤更高的恶变倾向,尤其是凹陷型病变甚尤。平坦型病变包括:IIa、IIb、IIc、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等。据报道LST与大肠癌关系密切,文献报道其癌变率从8.4 %-52.5 %不等[18-19 ] , 已有动态观察表明LST可在3 年内发展为大肠癌,而隆起型腺瘤发展成癌要经过5-10年[20]。平坦型病变镜下表现为下列征象中的一种或多种共存:黏膜发红,黏膜苍白,黏膜灰暗,易出血,血管网消失,肠黏膜无名沟中断,病变周围白斑,中央凹陷,黏膜表面凹凸不平和肠壁轻度变形及吸气变形存在。常规内镜检查若发现上述征象,应先用充气和吸气试验观察是否存在黏膜变形,随后用染色内镜技术观察病变表面形态和病变范围,再应用放大内镜仔细观察大肠腺管开口的形态,基本可以判断是否为肿瘤性病变及病变浸润的程度,从而确定治疗方案。放大内镜观察腺管开口图像清晰,能够减少微小病变的漏诊。 染色放大内镜在结肠癌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放大内镜及黏膜染色技术的应用[21]检测大肠黏膜微小病变已

直肠癌患者健康教育[精选.]

直肠癌患者健康教育 一、疾病知识 直肠癌(carcinoma of rectum)是指位于齿状线至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发病年龄多在30~60岁之间,男多于女,如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预后较佳。根据病理改变可分为浸润型,溃疡型和菜花型。其转移途径为直接蔓延,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及腹腔种植。早期直肠癌大多数无症状,进展期癌(中晚期)的患者出现腹痛、大便带血、大便变细及腹泻等症状。 二、饮食 肠癌患者的饮食要多样化,不偏食,不挑食,不要长期食用高脂肪高蛋白的饮食,常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及防癌食品。直肠癌忌食烟熏、油炸、辛辣、刺激、不好消化的食品。少吃或不吃富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 三、休息和活动 应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地进行,合理安排锻炼和间隔的时间。因人、因病、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的锻炼项目,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适量、适度、量力而行,避免过于劳累。锻炼应由简到繁,由轻到重,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某些特殊锻炼,应有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和帮助,注意锻炼的科学性。注意安全,避免因锻炼而引起的意外创伤。进行锻炼时最好有他人陪伴以便监 四、用药指导 进行静脉输液时,指导患者接受输液侧的肢体不宜过多活动,以免穿刺针头移位,造成药物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静脉输液的部分禁止热敷。最好使用中心静脉进行化疗。遵医嘱使用化疗药物治疗,化疗期间多饮水 五、出院指导

1、生活饮食有规律,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坚硬食物,防止消化不良和腹泻,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2、人工肛门坚持扩肛,1—2次/周,持续2—3个月;适当地掌握活动强度,避免过度增加腹内压的动作,如剧烈咳嗽、提重物等,防止人工肛门的粘膜脱出。 3、术后3个月忌肛门指检或肠镜检查,以免损伤吻合口。 4、遵医嘱正确应用抗癌药,并定期复查。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方便更改

结肠癌规范化诊疗指南.doc

结肠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 )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结肠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和 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农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定点医院对结肠癌 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综合征,又称lynch综合征。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CEA:(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癌胚抗原

4诊治流程图 拟诊结肠癌病例结肠癌门诊继续随访 气钡双重对比造影纤维结肠镜、组织或及 X 线摄片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 病理学检测 确定诊断排除诊断可根治性切除术前评估不可根治性切除有梗阻、出血、穿孔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再次评估可切除放、化疗姑息性手术 随访 5诊断依据 5.1病因 结肠癌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阐明,导致结肠癌发生的因素可 归纳为: 5.1.1环境因素 饮食习惯、肠道细菌、化学致癌物质、土壤中缺钼和硒。 5.1.2内在因素 基因变异、腺瘤、血吸虫性结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5.2高危人群

5.2.1有便血、便频、大便带粘液、腹痛等肠道症状的人。 5.2.2大肠癌高发区的中、老年人。 5.2.3大肠腺瘤患者。 5.2.4有大肠癌病史者。 5.2.5大肠癌患者的家庭成员。 5.2.6家族性大肠腺瘤病患者。 5.2.7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5.2.8 Crohn病患者。 5.2.9有盆腔放射治疗史者。 5.3临床表现及体征 5.3.1症状 右侧结肠癌患者临床上常表现有原因不明的贫血、乏力、消 瘦、低热等。早期偶有腹部隐痛不适,后期在60%~70%病人中可扪及右侧腹部质硬肿块。 左侧结肠癌患者早期临床上可表现有排便习惯改变,可出现 便频、便秘或便频与便秘交替。肿瘤生长致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阻 塞,可引起肠梗阻表现,约10 %的患者可表现为急性肠梗阻或慢 性肠梗阻症状。 右侧结肠癌患者临床表现出现的频度依次以腹部肿块、腹痛 及贫血最为多见。左侧结肠癌患者则依次以便血、腹痛及便频最 为多见。 5.3.2 直肠指诊

一文看懂中国的结直肠癌筛查

一文看懂中国的结直肠癌筛查! 导读:中国特色的结直肠癌筛查必须寻找一套适合于我国国情的技术方案。 文: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剑民教授 2016年6月21日,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于顶级医学杂志《JAMA》发表了业内期盼已久的结直肠癌筛查最新推荐指南。 历时8年,新版筛查建议更新了哪些内容?我国的医生该关注哪些变化? 《医学界肿瘤频道》邀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结直肠癌中心主任许剑民教授进行解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结直肠癌中心主任:许剑民教授1.历时8年才更新的新版筛查建议,有何变化? 2016年USPSTF更新的建议推荐7种不同的筛查手段(2008年仅3种)。分别为以愈创木脂为试剂的粪便隐血实验(gFOBT)、粪便隐血免疫化学检测(FIT)、粪便隐血免疫化学-DNA 检测(FIT-DNA)、结肠镜检查、CT结肠成像、乙状结肠镜检查和乙状结肠镜检查联合FIT。USPSTF 关注的重点已从筛查特异性转移到筛查的重要性及普及方面。 因为结直肠癌的筛查肯定是获益的,而在美国,结直肠癌的

筛查没有得到普及。2.新增的粪便检测方案如何实施?效果如何? 新增加了FIT和FIT-DNA 两种粪便检测方案。 FIT 通过检测粪便中完整的血红蛋白,比gFOBT敏感性高,根据cut off值是否固定,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方法。 然而,不同种类的FIT其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存在很大差异,已报道的变化范围分别为73%~88%和91%~95%。FIT-DNA 通过检测粪便中细胞DNA的改变,研究显示其检测结直肠癌敏感性大于FIT,而特异性比FIT低。 但是粪便相关检测方法的高的假阳性率导致了不必要的进 一步检查、检查相关并发症和检查费用,且没有相关数据指导阴性检查后再次检查的时间间隔,很可能导致过度随访。 3.不盲目,看中国特色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案怎么选? 中国特色的结直肠癌筛查必须寻找一套适合于我国国情的 技术方案。 大肠癌筛查从总体技术布局上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直接筛查法。 即直接对所有对象诊断性筛查,一般采用结肠镜或乙状结肠镜。 直接用结肠镜筛查检出率相对低,费用高昂,但其敏感性高,较少漏诊,多用在发达国家。 第二类:二步筛查法。

大肠癌试题试题(含答案)

大肠癌试题 一、选择题 A1型题 1.结、直肠癌改良的Dukes B1期是指: A.癌肿局限于粘膜层 B.癌肿侵入肌层而无淋巴结转移 C.癌肿穿透肌层而无不淋巴结转移 D.癌肿在肠壁内淋巴结已有转移 E.癌肿已穿透肠壁,淋巴结有转移 2.直肠癌被误诊的主要原因是: A.早期症状不明显 B.可疑病例未作直肠镜检 C.可疑病例未作直肠指检 D.可疑病例未作钡灌肠 E.未经常作大便隐血试验 3.直肠癌最重要的诊断方法是: A.钡剂灌肠X线检查 B.CEA测定 C.纤维结肠镜检查 D.腹部B超 E.直肠指诊 4.关于结肠癌,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 A.结肠癌可伴有贫血和发热 B.根据肿瘤形态,可分为肿块型,浸润型 .溃疡型 C.左半结肠癌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 D.结肠癌的血行转移,多转移至肝 E.结肠癌淋巴转移首先转移到结肠旁淋巴结 5.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时,下列措施中哪项不恰当? D A.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B.注意腹部情况,预计病变严重程度,早插胃管,进行胃肠减压 C.稍准备好便手术,先作横结肠造口术,二期再作左半结肠切除吻合术D.胃肠减压后,待梗阻解除便作左半结肠切除术 E.急诊作心电图.血生化等检查,应初步纠正酸中毒后手术 6.下列哪项不符合左半结肠癌的临床表现? C A.常发生低位急性肠梗阻 B. 肠刺激症症状可较早发生 C. 常伴有明显贫血 D.腹部可扪及肿块 E. 常便血 7.结肠癌Dukes分期中B期是指 C A.癌达粘膜下层 B.癌累及肠壁肌层 C.癌穿透肠壁,无淋巴结转移 D.有淋巴结转移,仅局限于结肠旁淋巴结

E.有淋巴结转移,至系膜和系膜根部淋巴结。 A2型题 8.男,45岁,右中上腹持续性隐痛3个月,逐渐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近1个月来解稀 便2-3次/天,贫血。查:中腹可扪及可移动的肿块,血红蛋白80g/L,大便隐血试验(++)。 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肠结核 B.胆囊癌 C.结肠息肉病 D.克隆病 E.右半结肠癌 9.女,50岁,右下腹隐痛月余。查:右下腹可扪及一移动性肿块,钡灌肠示该处充盈缺 损,血红蛋白85g/L,大便隐血试验(++)。可诊断为: A.结肠癌 B.结肠巨大息肉 C.克隆病 D.回盲部结核(增殖型) E.直肠癌 10.男,28岁,近半年来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近3个月来腹部隐痛,近2天解鲜血便, 腹部触诊和直肠指诊末发现肿块,钡灌肠示降结肠肠壁僵硬,可见充盈缺损。应诊断为:A.乙状结肠癌 B.直肠壶腹癌 C.肠结核 D.溃疡性结肠炎(增殖型) E.降结肠癌 11.男,55岁,阵发性腹痛月余。经常便秘,大便偶带血或粘浴液,以往曾有腹部手术 史,体查:腹膨隆,全腹轻压痛,未扪及肿块,肠鸣音增多,直肠指诊阴性。X线检查:乙状结肠段局限性充盈缺损,粘膜破坏,肠壁僵硬。应诊断为: A.直肠癌 B.慢性痢疾 C.乙状结肠癌 D.肠粘连 E.溃疡性结肠炎 12.男,72岁,因乏力,消瘦近一年而来院就诊,查体:贫血貌、消瘦,右下腹可扪及 一4cm×3cm大小的肿块,界清,质硬,无明显压痛,纤维结肠镜检查提示为盲肠癌,对该患者行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应包括下述范围,除了 A.右半横结构 B.升结肠 C.盲肠 D.左半横结肠 E.长约15~20cm的回肠末段 13.女,60岁,解脓血便2个月。近3天后腹胀、腹痛,呕吐1次。腹部检查:满腹压 痛,无明显肌紧张与反跳痛,有气过水声。立位腹部平片有3个液平面,肠管胀气,钡灌肠示降结肠有充盈缺损区。应诊断为: A.肠套叠

结肠癌病人的健康教育

结肠癌病人的健康教育 1入院时健康教育 患者入院时做入院宣教,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新环境。入院后向患 者讲解结肠癌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熟悉自己的病情。 2、术前健康教育 2.1术前心理指导根据患者的个体特点向患者讲解疾病及手术治疗的必 要性和重要性,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接受手术。 2.2术前准备的教育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等针对吸烟、酗酒的患者告知其危害性,其自觉戒烟戒酒。术前3 d进无渣饮食,前12 h禁 食,前4 h禁水。术前3d 口服泻剂,术前晚给予清洁灌肠,术前 1 d做好术野皮肤准备告知患者术前准备的方法、目的和意义。 3、术后健康教育 3.1饮食指导术后禁食,胃肠减压期间由静脉补充水和电解质,让患者了解禁食及胃肠减压的意义是防止腹胀,避免吻合口痿。肛门排气后指导患者试饮水进食流质饮食,如无不良反应,改为半流食,注意少食多餐。术后1周以后指导患者饮食宜进清淡、少渣饮食。注意不宜吃辛辣食物。术后2周指导患者 进食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低渣饮食。避免太稀或粗纤维太多的食物。 3.2活动指导患者术日平卧位,全麻清醒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在病情允许下协助患者翻身、叩背。指导患者正确地咳嗽、咳痰、防止感染。术后1~2 d 协助患者床上活动。术后3~7 d适当下床活动,介绍早期离床活动的意义。根据病情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量,逐渐增加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循序渐进。 编辑版word

3.3用药指导按医嘱合理用药,讲解药物的服用剂量、方法、作用、副作 用及用药后注意事项。 4、出院健康教育 根据不同的个体差异,结合结肠癌患者的康复状况做好患者思想工作,指导患者出院后保持心情舒畅,生活规律,适当参加体力劳动,避免劳累,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排便通畅。指导患者以高热量、高营养、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为原则,少食刺激性食物,如白酒、辣椒等。告知患者定期复查,遇有特殊情况时,及时来院就诊。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编辑版wor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