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鳢养殖及疾病防治主要技术

乌鳢养殖及疾病防治主要技术
乌鳢养殖及疾病防治主要技术

乌醴养殖及疾病防治主要技术

乌鲤属皱形目、鲤科、鲤属,俗称乌鱼、才鱼、黑鱼等,属鲤科鱼类中个体大、生长快、经济价值高的淡水名贵经济鱼类。在鲤属中还有一种鱼叫月鲤,俗称七星鱼、山花鱼、点秤鱼,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常栖息于山涧溪流中间,月鲤体型似乌鲤,长圆筒形,与乌鲤不同之处主要为:

月鲤无腹鳍,侧线在臀鳍起点上方处折断。月鲤尾鳍基部两侧各有一个白色边缘的黑色圆斑块,头和体背为绿褐色或灰黑色,腹部灰白色或浅黄色,体侧沿中部有7?10条V”形灰色斑纹,全身均匀地分布灰白色小斑点,雄鱼在生殖季节,斑点更闪亮。

乌鲤骨刺少,含肉率高,而且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g乌鲤肉含蛋白质19.8g,脂肪1.49g,碳水化合物1.2g,并富含人体所需的钙、磷、铁、锌等营养元素。据医药书记载,乌鲤有去瘀生新、补血调养的药理作用,外科手术后,食用乌鲤具有生肌补血,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因此,乌鲤历来深受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市场的欢迎,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

我国人工饲养乌鲤刚刚开始,其前景看好,但还有许多问题急待解决。现将乌鲤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技术分析如下:

一、乌鲤的生物特性

一、生活习性

乌鲤体延长,前部圆筒形,后部侧扁,一般体长25-40厘米。头较长,前部扁平,后部隆起,头上被有小细鳞,颇似蛇头,口大,吻短宽圆钝。下颌向前突出,略长于上颌,上下颌具尖齿。体被中等大的圆鳞。侧线平直,在臀鳍起点上方断开,两个断头相隔2行鳞片。背鳍、臀鳍均很长,可达尾鳍基部。胸鳍长圆形。腹鳍短小。尾鳍圆形。全身青褐色,头、背色较深暗,腹部较淡。体侧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条,头侧有二纵行黑色条纹。背鳍、臀鳍、尾鳍均有黑白相间的花纹。胸鳍、腹鳍浅黄色,胸鳍基部有一黑点。

乌鲤喜欢生活在江河、湖泊、水沟及低洼沼泽的静水草区。乌鲤对水质、水温和其它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特别强,即使其它鱼类难以生存的环境,乌鲤也能生活。

乌鲤的生存水温为0—41摄氏度,最适宜水温为26-28摄氏度。乌鲤耐低氧,

在浑浊缺氧的水体中也能生存,将头露出水面,借助鲤上器官,直接呼吸空气中的

氧气。即使在少水甚至离水的情况下,只要保持鲤部和体表一定湿度,仍可存活较

长时间,乌鲤善跳易逃,一条800——1000克的乌鲤可跃离地面1—2米,发生过道”现象,因此养殖乌鲤要注意防逃工作。二、食性与生长

乌鲤为典型的凶猛肉食性鱼类,主要以小鱼、虾、蛙和蝌蚪、水生昆虫及其它水生动物为食,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鱼体的长大,当食物不足或规格大小相差悬殊时,乌鲤有白相残杀的习性,因此,养殖乌鲤要注意放养规格一致,尤其是苗种培育阶段,应根据规格大小实行多级分养。

三、性成熟年龄和繁殖季节

乌鲤的性成熟年龄和繁殖季节随地域而有差异,长江流域的乌鲤,2冬龄, 体长30厘米以上,性腺即可成熟,其产卵季节为5—7月,以6月份产卵最盛。黑龙江流域的乌鲤,2冬龄以上,体长大于35厘米性腺才能成熟,其产卵季节为6——8月,7月为产卵高峰期。

二、乌鲤成鱼养殖

乌鲤成鱼养殖是指在池塘等水体中将乌鲤苗种养成商品食用鱼的生产过程,在我国,其养殖方法多种多样,有混养、套养、单养、集约化养殖和网箱养殖。本次重点介绍集约化养殖技术。

一、养殖池的选择:

乌鲤集约化养殖的池塘可采用土池、石砌池、土质底的成鱼养殖池等,高密度养殖乌鲤要求池深2?

2. 5米,水深

1.5?2米,塘埴顶面要高于水面50厘米以上。池塘要求宜小不宜大,一般在667平方米左右,最大不超过1334平方米。池塘小有利于生产管理和各生产环节实施。如乌鲤的吞食量大,排泄物多,水质容易恶变,池小有利于换水;池塘小有利于实施适时干塘,进行分养,调整全池乌鲤鱼种的规格,减少互相残杀,提高成活率;池塘小,投喂时容易将鱼集中,引鱼上食台,形成抢食局面,有利于培育,加速生长;

池塘小,便于干塘捕捞。由于乌鲤高密度养殖;产量高,数量多;池塘小,供需方的数量上容易吻合,可以减少干塘后一次销不完造成的损失。在池塘的进水口和排水口做好严格的防逃设施,池塘四周的塘埴上用竹篱笆或鱼网围拦,防止乌鲤跳上堤岸。在池水面的四周种上飘浮性水草,宽度约在0.8?l米,一般水草面积不超过水面的20%?25%四周种水草不仅可以为乌鲤隐蔽、捕食、高温时遮荫、调节水质等,对成鱼养殖还有防止乌鲤跳上岸的作用。

如果没有现存的池塘,可利用沟渠、库湾、低洼地等修建池塘养殖乌鲤。

养殖乌鲤的水源:

河水、湖水、地下井水、溪流水均可养殖乌鲤,地下井水最好先经过曝气后再使用。水质要求中性或弱碱性,酸性土质地区,一般水的PH在6?

6. 5左右,可以施用生石灰调节成中性或弱碱性。鱼池在水库附近,或有地下泉水等地区可采用微流水养殖,效果会更好。在养殖前必须做好池塘的清整工作。在养殖前15?20天左右,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00?150千克,现化现用,均匀地泼洒在池塘的每一角落,曝晒1周后进水,进水10天后可以放养鱼种。原来已养过乌鲤的池塘,在消毒前,先用铁耙将底泥扒一遍;把埋于底泥的乌鲤捉净,以免影响本年鱼种的成活率。

二、鱼种投放:

养殖乌鲤成鱼选择10厘米以上的隔年鱼种,最好是16?20厘米的鱼种,它的活动能力、摄食能力、对环境的适应性都比较强。规格力求一致,不易被残食,成活率高。10厘米左右的鱼种,一般放养后需经过1-2次的分养,6~ 8 厘米的鱼种过需经过2?3次分养。当鱼种投放到成鱼池后,由于成鱼池面积较大,分养工作比较困难。根据各地养殖经验,先投入面积较小的泥池,或在成

鱼池中搭一网箱,先培育一个阶段,经过几次分养,规格达到16?20厘米后再

放入大池养殖,效果比较好,成活率高。

鱼种选择除了要求规格整齐之外,还要注意鱼种的质量。优质鱼种的标准是体质健壮,体表色泽鲜艳,鳞片完整,活动正常白如,对外界刺激反应敏捷。有病、有伤、畸形的不要。

合理密养是高产丰收的关键,根据放养时鱼种的规格、饵料的供应情况、水深、水质的好坏等综合考虑来确定放养密度。一般来说,当水深在

1.7 一

1. 8米左右,饵料供应充足,水质一般微碱性,一般鱼种体长6~8厘米,每平方米投种15尾;体长10?12厘米,每平方米投放13.5尾;体长14?16 厘米,每平方米投放12尾;体长在18?20厘米,每平方米投放10?10.5尾。饵料供应不足,水深达不到

1. 5米,水质较差或水源供应不便等或其中部分条件较差者,应适当降低放养密度,一般667平方米放3?5厘米的鱼种5000?8000尾;或10 — 15厘米的鱼种3000 一5000尾;或27厘米的鱼种500 一600尾。在乌鲤精养池中还可以投放少量的鲜、蛹鱼的老口鱼种,以调控池塘水质。

鱼种放养时间,一般当年鱼种在6~8月,1冬龄鱼种在3一4月放养。下半年移动鱼种时最好在乌鲤停食前15?30天进行,即在摄食期间,具体地说在10月,让鱼种移动之后仍在摄食,给它有一个恢复阶段,同时适时服用药饵。若冬季停食后移动,捕捞时很易受伤,鳞片脱落;特别是经过长途运输的鱼种,翌年春天很易暴发水霉病,死亡率很高,损失大。同池鱼种规格应大小均匀,鱼种下池前必须经过严格消毒,一般用2%?3%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或以每立方米0.5—1克硫酬沙星(孔雀石绿的替代药)药浴3分钟后放养入池。

三、饲料投喂:

乌鲤属肉食性鱼类,目前人工单养乌鲤的饲料可分两大类:

一种是以野杂鱼为主的冰鲜动物饲料;另一种是以鱼粉为主的人工配合饲

鲜活饵料:

淡水中的野杂鱼有粲绘鱼、麦穗鱼、鳄破鱼、小鲫鱼等;海洋中的各种野杂鱼、小带鱼、青(黄)色占、小鲜鱼、管子鱼等。根据生产实际统计我们知道:

淡水鱼的饲料系数约4.2?4.5,即4.2 一 4.5千克淡水鱼可养出1千克乌鲤,其差距在于野杂鱼的品种不同、饲料系数也不同;海水鱼的饲料系数是5.5?6。有些

养殖场采用畜禽屠宰的下脚料、蚯蚓、蝇蛆等,甚至采用野杂鱼鱼干浸泡后投喂,效果显然不如鲜鱼好。人工投喂鲜活饵料时,要注意新鲜、洁净,尤其热天要做好保鲜工作。

人工配合饲料:

目前我国已有一些饲料专业厂开始生产系列乌鲤饲料,有浮性颗粒料、硬颗粒料和粉状配合料,逐步推向市场。乌鲤是肉食性鱼类,对营养需求中粗蛋白的含量比一般鱼类要高,至少不能低于40%。浙江某公司采用的原料是;优质鱼粉、肉骨粉或血粉、玉米粉、小麦、花生就、鱼油、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制成粉状料。

总体配方是:

动物性原料48%,植物性原料48%?51%,预混料(添加剂)1%。到目前为止,乌鲤人工配合饲料的组成尚未彻底解决;主要是肉食性鱼类生长需要的一种活性物

质---------------- H因子,该物质存在鲜动物组织中,而鱼粉中不存在。H因

子对乌鲤的生长和免疫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工配合饲料还不能大面积推广的另

一个原因是,乌鲤养殖面积发展很快,产量高,全国乌鲤总产量迅猛增加,商品价

格有所回落,也就是说,价格趋向合理化、大众化。而乌鲤人工配合饲料的价格偏高,使用后生产成本亦高;因而增加了推广难度。

投饲要做到四定”。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每天2次,上午、下午各1 次,上午8一9时、下午4?5时进行。投喂动物饲料时,将饲料抛在投饲筐架内,投饲筐架用竹子围成方形,固定在水面上,约9?16平方米,大小根据池塘的大小而定。采取陆续抛投方式的效果好;抛投的力要大,使水面激起水花;饲料在水中漂晃;容易形成抢食的场面;饲料又不会浪费,便于控制投饲

量,当鱼不再抢食就可以停止投抛;投饲人工配合饲料时,要在鱼池中搭一食台。成鱼池食台用网片、竹子做成方形,面积大小根据池塘大小而定,安谿在距离池边1~

1.5米处,沉入水下30厘米,适当比鱼种池食台深一些。饲料制成软颗粒或

团状,仍按少量逐步抛投方式为好,团块状饲料不要制得太干,以免饲料不适口;

造成浪费。投饲量根据乌鲤的规格大小略有调整。

鱼种放养初期,鱼体小,投喂小杂鱼时按鱼重的8%~ 10%,随着鱼体生长而投饲率逐渐下降,一般鱼种长到150克左右,降至6%,以后基本上按鱼体重的5%?6%投

饲。

投喂配合饲料一般掌握在按鱼体重量的5%?8% ,同样随着鱼体生长而作适当的调整。

四、饲养管理:

乌鲤养殖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有水质管理、分养、防逃设施的检修、巡塘等。

水质管理在高密度养殖的情况下,残饵多、排泄物颇多,这些有机物沉积于池塘底部;作无氧发酵分解,常产生硫化氢、甲烷、亚硝基盐及氨氮等有害物质,使水质恶化。不仅有害于乌鲤的生长,还会导致乌鲤中毒及发生疾病。尤其是高温季节,水质变化特别快,易发臭变黑。为此,定期清除食台中的残饵,定期清洗食台,经常性更换水体。在成鱼养殖早期可以每周换去1/3, 15

天大换l次,约换去4/5。随着鱼体的长大,高温季节一般3天一小换,7?10 天一大换,具体看水质变化灵活掌握。闷热天气要格外注意,水泥池换水要更频繁。冬

季和高温季节水位要升高,保持水温的相对稳定性。

分养规格整齐是养殖成败的关键之一。在鱼种阶段尽量避免拉网捕捞,而且乌鲤拉网起捕率很低,很容易损伤鱼体,鱼体在10?20厘米阶段最好在大塘中塔网箱培育为好,便于起捕分养,又充分利用水体,经过2~ 3次分养,鱼种

一般可长达20厘米,然后放入大塘,一直养到成鱼出池。每次分养前停食1

天,防止食饵翻吐,污染分养时的水质,影响分养时的成活率。

防逃设施的检修鱼池进、排水口必须安装坚实的防逃网或拦鱼栅等防逃设施,池埴必须高出水面50厘米以上,池的四周安装防逃的竹篱笆或鱼网围拦在大雨、大风、大换水时必须检查以上设施,若有损坏及时修补。

巡塘每天早、晚各一次巡塘,观察乌鲤的摄食、活动、发病动向和水质环境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水质恶变要更换水体,清洗食台;水草生长过盛,要清除一部分;有浮头预兆出现要及时增氧;防逃设施损坏要修复;乌鱼活动异常、死亡,就要寻找原因,采取相应的防病治病措施等。

三、乌鲤的疾病防治

乌鲤在江河、水库、湖泊等天然水域中很少发病,随着人工养殖乌鲤的发展,尤

其是小水体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由于其生活环境变化,水体小,密度大,投喂的饲料来源复杂且数量多,加上人为因素干扰等原因,近年来,乌鲤养殖频频出现鱼病,其危害程度有加剧趋势。因此,如何防治乌鲤疾病,是目前发展乌鲤养殖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一、乌鲤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乌鲤疾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原因:

1、鱼种受伤。在捕捞、分养和运输过程中,因操作方法不当而使鱼体表面擦伤,这是其一;其二,同池放养的鱼种规格大小相差较大,当食物缺乏时,相互咬伤,甚至弱肉强食;其三,放养的鱼池结构不合理,如水泥池底质、池壁粗糙、鱼体活动磨擦受伤或受碰伤。鱼体表一旦受伤,就为感染疾病打开了方便之门。

2、投钳不当。人工养殖乌鲤投喂饲料多为小鱼、小虾等低质鱼,夏季饵料来源广,价格低,往往大量投喂,以致吃不完的鱼虾腐烂沉积在池内,败坏水质,传染疾病。

秋后饵料缺乏,价格贵,饵料投喂无保障,鱼经常处于饥饱无序状态导致营养不良,鱼体消瘦,抗病力下降,有时甚至投喂已腐烂的鱼虾,直接引起乌鲤发病。

3、水温过高。乌鲤的生存水温为0—41摄氏度,最适水温为26-28摄氏度。在盛夏炎热季节,当水温高于32摄氏度,又无隐蔽物时,乌鲤食欲减退,当水温进一步上升,鱼感不适完全停食,鱼体消瘦,抗病力下降。

二、乌鲤疾病预防的主要技术措施

1、乌鲤鱼种投放前,鱼池必须用生石灰120斤/亩彻底清塘消毒和曝晒,以杀灭各种有害微生物和病原菌。

2、鱼种下池,操作仔细,运输轻快,并用每立方米0.5—1克硫酬沙星(孔雀石绿的最新替代药)药浴3分钟或2%—3%的食盐浸洗鱼种。

3、同池放养的鱼种,规格必须基本一致,预防相互咬伤和吞食。

4、投喂饲料要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如何防治养猪场中生猪的常见疾病

摘要:猪常见病的防治是陕西省周至县养猪业盛衰的关键环节,猪常见病种类较多。阐述了常见病的病理及防治措施,在防治过程中,主要采取以防为主的方针,注重免疫接种工作。 关键词:养猪场;常见病;防治技巧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猪肉占我国肉类产量的65%。但在现实中,生猪疫病问题是行业现在最为严峻的挑战之一。随着养猪规模的快速增长,病毒变异的速度越来越快,为了加强对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2005年,农业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开始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开始了畜牧业信息化建设的尝试,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猪肉质量[1]。此外,在生猪的养殖过程中,有效防治各类疾病也可以提高猪肉的质量。 1 选好种猪,提升猪仔的抗病能力 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规模化、科学化养猪已成为趋势,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陕西省周至县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的养猪业的发展由个体经营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迈进。在规模化的养猪场内,品质不好的猪仔容易感染疾病,因此选好种猪,是养好成功的最重的保证。如杜洛克、长白、约克夏等高反应系猪仔在感染猪鼻枝原体后很少出现多浆膜炎;在感基因、多基因等遗传病方面具有较强抗性遗传力;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低反应系猪;在抗病败血性波氏杆菌疫苗的反应方面,切斯特白猪比约克夏和长白猪产生更多抗体,杜洛克和汉普夏的反应最低[2]。 2 构建绿色养猪场,让生猪健康环保的生长 绿色环保的养猪场,会促进生猪的健康成长。但在养猪生产过程中经常性地出现舍内空气含有大量灰尘,引起飞沫传染。常见的猪呼吸系统传染病,如猪喘气病、猪萎缩性鼻炎、猪传染性胸膜炎等都是通过空气中带菌的灰尘经呼吸道感染。树木具有吸收大气中有害、有毒物质,过滤空气,净化空气的作用。因此,可以在养猪场周围栽上泡桐、杨树、槐树、枫树、垂柳及黄杨等,发挥植物的杀菌作用。由此可见,大量植树,搞好猪场绿化是改善环境,创造有利生猪生产、生活的根本有效措施。 3 强化防疫工作,提高猪的抗病能力 猪病研究专家指出,生猪的疫情是生猪养殖的最大威胁。除了前几年的猪流感,近年来的口蹄疫、猪瘟等发生频率也不低。周至县兽医部门要高度重视并积极协同保险部门开展生猪保险工作,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健全与保险工作相协调的防疫检疫工作体系。一是要强化耳标佩戴力度。严格落实《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加大对耳标佩戴的指导力度和监管力度,确保耳标佩戴率,并及时采集、上传信息。二是要严格免疫制度。对保险生猪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要建立统一的防疫档案,详细记录保险生猪免疫情况。三是要严格无害化处理。根据《动物防疫法》规定,对因一类、二类、三类动物疫病死亡的生猪,必须严格监督养殖经营者执行无害化处理,坚决防止病死猪肉进入生产加工流通领域。四是要给予保险经办机构支持协助。要及时向保险经办机构提供辖区内免疫、无害化处理情况等相关信息,积极配合保险经办机构对能繁母猪进行承保前鉴定、耳标查验等工作,并在查勘定损时,协助判断死亡原因,出具死亡鉴定报告。 4 及时预防猪的常见病,提升猪肉的质量 引起猪疾病的原因主要有细菌、病毒、寄生虫、营养和管理方面,只有分清是哪个方面出的问题,才可以对症下药。 4.1 猪瘟 猪瘟又称“烂肠瘟”,是猪的一种急性、发热、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现无治疗药物,控制病的最好方法是注射猪瘟疫苗。

(整理)动物常见病防治.

动物常见病防治》复习资料一、选择题 1.亚硝酸盐中毒时,其特效解毒药是(C.美蓝 2.膀胱炎时,可出现(A.频尿 3.瘤胃酸中毒的诊断依据包括(A.有过食精料的病史

4.手术疗法治疗公猪的鞘膜内阴囊疝,在切开总鞘膜,送回脱出的内容物后,在精索根部结扎1~2道后将腹股沟管外环做(A.纽扣状缝合.四肢机能障碍的综合症状是(D. 跛行 6. 下列传染病中,使用青霉素治疗有效的是(A.猪链球菌病 7.下列感染途径中,牛炭疽罕见的是(B. 胎盘 8.典型鸡新城疫罕见的临床表现是(D.关节炎

9.牛环形泰勒虫的终末宿主为(A. 残缘璃眼蜱 lO.日本分体吸虫的发育需要中间宿主(A.钉螺 11.鸡球虫病易感日龄为(C. 4~6周龄鸡 12.在乳房炎的早期诊断和定性上有重要意义的是(D. 乳汁的检查13.胎向是指(C.胎儿身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

14.卵巢机能减退的治疗用促卵泡素50~IOOU,每日一次,共注射3~4d,注射方法是(C.肌肉注射15.水杨酸制剂疗法常用于治疗(C.急性风湿病 2.下列传播途径中,不属于水平传播的是( C.生殖道 4.以下哪项是脐疝常用的疗法?( A.手术) 5.手术室内进行空气杀菌,可用( D.紫外线灯照射)

6.应用消毒和灭菌方法抑制或杀灭手术区的病原微生物,预防手术创感染的措施称为(C。无菌技术)7.黏液脓性子宫内膜炎和纤维蛋白性子宫内膜炎多为( A.急性经过 8.下列哪种检查在乳房炎的早期诊断和定性上有重要意义?( D.乳汁的检查) 9.卵巢机能减退的治疗时 用促卵泡素:牛50~100U,每日一次,共注射3—4d。请问用以下哪种主射方法是正确的?(C.肌肉注射) 10.肝片吸虫主要寄生于牛羊反刍兽的(A.肝脏胆管13.猪带绦虫和细粒棘球绦虫的终末宿主分别为(B.人和犬)。14.砒霜(砷化物)中毒的特效解毒药是( B.二巯基丙醇

水产动物病害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疾病: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拮抗作用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共同使用时,其作用因相互抵消或减弱,称拮抗作用。: (3)组织损伤:是组织的物质代谢障碍所致的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三方面的变化。(4)贫血:贫血是指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臧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5)最小有效量:指药物作用于机体,使机体出现有效作用或出现药理效应的剂量, (6)半数致死量:表示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指定感染途径,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所需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 (7)保虫寄主:某些蠕虫成虫或原虫某一发育阶段既可寄生于人体,也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 (8)再生:机体内死亡的细胞和组织可由邻近健康的细胞分裂新生而修复,这种细胞的分裂新生称为再生。 (9)原发性感染:指病原体直接浸入健康鱼体而引起的鱼病。 (10)萎缩:发育成熟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发生体积缩小的过程。 (11)再感染:同一传染病在完全痊愈后,经过长短不等的间隙再度感染 (12)最大耐受量:指药物在除急性毒性动物实验外的实验中不引起实验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13)病原菌: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 (14)专性寄生:寄生物一旦离开宿主生物就不能继续生存的现象。 (15)渔药:用以预防、控制和治疗水产动植物的病虫害,促进养殖品种健康生长,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改善养殖水体质量,以及提高增养殖渔业产量所使用的物质。” (16)积水:积水是指体液在体腔内积聚的现象。 (17)代偿: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体内出现代谢、功能障碍或组织结构破坏时,机体通过相应器官的代谢改变、功能加强或形态结构变化来补偿的过程。 (18)炎症:机体遭受有害刺激(如微生物、寄生虫、理化因子等)后所产生的防卫性反应,其作用为清除入侵体内的有害刺激物。 二、填空题 1、引起病理性萎缩常见的原因有:营养不良萎缩、压迫性萎缩、 缺血性萎缩、神经性萎缩和废用性萎缩等。 2、黄鳝常见的寄生虫病有锥体病、毛细线虫和棘头虫。 治中常用的给药方法有挂袋挂篓、注射、内服、浸浴、涂抹 、全池泼洒和浸沤等。 4、复口吸虫典型的生活史有七个阶段:卵→毛蚴→胞蚴→ 雷蚴→尾蚴→囊蚴→成虫。 5、目前,主要养殖品种常见的疾病有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 寄生性疾病和非寄生性疾病等。 6、鱼类疾病的发生需经过潜伏期、前驱期和充分发展期三个时期。 7、代偿是机体的重要损伤反应,主要有代谢性代偿、功能性代偿和结构性 代谢等三种表现形式。 8、鲤春病毒主要危害一龄以上(多大规格)鲤鱼,主要流行于

外科常见疾病_护理常规

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一)急性穿孔 1、术前护理 (1)、按外科一般术前护理常规护理 (2)、病人取半卧位,如有休克应取平卧位。 (3)、留置胃管、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 (4)、禁食、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如有休克,应按休克处理。(5)、严密观察病情,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腹痛部位、性质、有无加重。(6)进行术前备皮等工作。 2、术后护理 (1)、按外科手术后及麻醉后护理常规护理。 (2)、回病房后立即接好各种引流管,如胃管、腹腔引流管等,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及量。 (3)术后继续禁食,补液,保持胃肠减压通畅。 (4)、血压平稳后改半坐卧位,以利腹腔内渗液的引流。观察伤口出血,渗液情况,如敷料渗湿应及时更换。 (5)术后如有发热,腹泻及上腹疼痛,应通报医生作进一步检查,以排除腹腔脓肿,高热者按高热护理常规。 (二)、急性大出血 1、术前护理 (1)、严格执行饮食护理和管理。 (2)按外科一般术前护理常规护理 (3)、严密观血压、脉搏、呼吸、必要时吸氧。 (4)、记录咯血与便血的量,遵医嘱用止血药或输血等。 (5)、输液速度不宜过快,以血压略低于正常值为宜,避免因血压过高引起再出血。 (6)、病人应安静卧床休息,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2、术后护理 (1)、按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护理。 (2)、每半小时测血压、脉搏及观察有否继续出血。 (3)、注意观察胃管引流液的性质并记录引流量。 (4)、术后48小时,肠蠕动恢复并有排气排便,可拨除胃管,先饮少量水,如无腹胀、腹痛、术后72小时可进流质。 胃切除术前后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按一般外科手术前护理常规护理 2、术前一天过流质饮食,术前12小时禁食。 3、术前留置胃管,抽空胃液。如幽门梗阻者,应于手术前三天开始洗胃。 4、需行结肠或空肠代胃者,术前三天应开始准备肠道(包括进流质饮食、服用新霉素或红霉素、术前清洁灌肠等。) 5 需要继续剖胸手术者,术前应做口腔护理并辅导病人练习腹式呼吸及咯血。 二、术后护理 1按外科麻醉后及手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生猪养殖常见疾病及预防

生猪养殖常见疾病及预防 一、前言猪肉作为生活消费肉食品,在百姓餐桌上占有很大的比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已经由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供给制完全放开市场,生猪养殖成了近年来的农副产品养殖业的主流产业。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内部调节和养殖业的无序化生产,再加上近年来的口蹄疫、猪流感等等疾病的流行,给生猪养殖户带来了极大的损失,严重的冲击市场价格,养殖生猪的规模大起大落,国家几次三番介入此菜篮子工程,力求稳定价格稳定市场,今年国家已经开始了生猪肉的国家储备工作,就是为了平衡生猪肉制品市场的价格稳定。因此,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如何参考市场价格走势来引导养殖规模,还要重视生猪疾病的预防控制,才能够稳定市场价格,保障养殖户的利益,下面就谈一下生猪养殖的常见疾病和预防: 二、生猪养殖常见疾病种类 生猪养殖中常见疾病有很多,大致可分为病毒性疾病、寄生虫类疾病和营养不良三大类: 1. 病毒性疾病病毒性疾病有很多,比如仔猪渗出性皮炎、链球菌病、蓝耳病、猪流感、瘟病、支原体肺炎和乙型脑炎几大类。 1.1 仔猪渗出性皮炎 又称溢脂性皮炎或煤烟病,是由皮炎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感染哺乳期和刚断奶仔猪。在福建泉州地区由于梅雨季节气候潮湿,渗出性皮炎疾病多发,症状表现为:全身恶臭,结像盔甲一样的黑色痂,伴有拉稀,会慢慢死去,病死率60%以上 1.2 链球菌病

病原体为溶血性链球菌,属革兰氏阳性球菌,多发于春夏季,传染,主要是通过伤口感染,发病时,猪精神不振,不喜饮食,发烧,流鼻涕,慢慢会站立不稳,1-2 天就会死亡。 1.3 蓝耳病蓝耳病是由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急性高致死性疫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 1.4 猪流感猪流感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疾病,症状与感冒相似,在秋冬交替季节多发。 1.5 瘟病 由猪瘟病毒引起,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病死率高。症状为: 病猪发烧40 度以上,嗜睡,病初便秘,后腹泻;精神萎靡,站立不稳。一般发病20 天左右死亡。 1.6 支原体肺炎又称“猪喘气病”,主要临床症状是咳嗽和张口呼 吸。 1.7 乙型脑炎乙型脑炎是由蚊子传播的一种虫媒病毒病,可发生人 畜传染,每年7?10月为发病季节,其典型病理变化是母流产或死胎、公睾丸炎等症状。 2. 寄生虫类疾病 猪寄生虫很多,有猪疥螨虫、猪蛔虫、弓形体虫、旋毛虫等,寄生虫类疾病往往会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导致猪营养不良或皮肤病,严重的会死亡。 三、生猪养殖常见疾病的防治 1.仔猪渗出性皮炎的防治本病主要发病为仔猪,因此要保持产舍的

水产动物疾病学试题库完整

水产养殖生物病害学疾病学 试卷一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30分) 1.病原是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其中,致病微生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寄生虫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疾病的发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疾病的经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个时期;疾病的结局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方式。 3.决定病原体能否致病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病原对宿主的危害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NH3-N中毒往往发生在水体的pH值偏_______时,H2S中毒容易发生在水体的pH值偏________时;浮头发生在水体的DO值偏________时,气泡病发生在水中的DO值偏_______时;如果浮头在夜晚12时就开始出现,说明______________,如果浮头仅发生在凌晨6时以后,则说明_______________。 5.细菌疫苗的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细菌疫苗的接种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6.抗原是能刺激机体产生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并能与之结合而引起特异性

乌鳢高效生态养殖模式与关键技术

乌鳢高效生态养殖模式与关键技术 乌鳢,俗称有黑鱼、生鱼、斑鱼、蛇头鱼等。乌鳢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有去淤生肌、滋补调养的药用功能,被人们视为“鱼中珍品”。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乌鳢养殖规模小,效益低,严重制约了这一产业的发展。2011年,东昌府区承担实施了山东省农业推广项目“乌鳢高效生态养殖模式与关键技术推广”,为东昌府区乌鳢养殖高 产高效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此项目共推广乌鳢池塘养殖面积5038亩,平均亩产2042.1千克;平均亩效益从7736元增加到8900元,增长15%,全面完成了项目任务指标。其主要技术如下: 池塘建设及水源条件 1.池塘条件:项目区乌鳢养殖主要采用集约化养殖集成模式,池塘多采用土池,池深2米~ 2.5米,水深1.5米~2米,塘埂顶面要高于水面50厘米以上。池塘大小一般在1亩~5亩。 2.防逃设施:在池塘的进水口和排水口做好严格的防逃设施,池塘 四周的塘埂上用竹篱笆或鱼网围拦,防止乌鳢跳上堤岸。 3.水源水质要求:养殖乌鳢的水源多采用河水、地下井水,地下井水要先经过曝气后再使用。水质要求中性或碱性,pH值为7~8.5。 放养前的准备 1.清塘消毒:在养殖前必须做好池塘的清整工作。抽干池水,铲除过多淤泥。放养前前15天~20天左右,每亩用生石灰100千克~150

千克,现化现用,均匀地泼洒在池塘的每一角落,曝晒1周后进水,进水10天后可以放养鱼种。 2.水草种植:在池水面的四周种上飘浮性水草,如水花生等,供乌鳢捕食、栖息,还可调节水质。宽度约在0.8米~l米,一般水草面积不超过水面的20%~25%。 3.苗种的选择与放养:鱼种的选择要求体质健壮,体表色泽鲜艳,鳞片完整,活动力强,对外界刺激反应敏捷,并且规格整齐。放养选用的鱼种是10厘米以上的隔年鱼种,多数在16厘米~20厘米,一般放养后需经过1次~2次的分养。放养一般在1月~3月进行。一般放16厘米~20厘米的鱼种每亩2000尾~2500尾。在乌鳢精养池适量搭配不同食性,不同栖息水层中的鲢鱼、鳙鱼等,规格为每尾0.2千克左右,放养密度为每亩100尾,调控池塘水质,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部分养殖户搭配了大规格鲫鱼鱼种,放养密度为每亩25尾~50尾。 养成管理1.水质管理与调节 在乌鳢集约化养殖的情况下,残饵、排泄物多,这些有机物沉积于池塘底部,作无氧发酵分解,常产生硫化氢、甲烷、亚硝基盐及氨氮等有害物质,使水质恶化。不仅有害于乌鳢的生长,还会导致乌鳢中毒及发生疾病。尤其是高温季节,水质变化快,容易发臭变黑。为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定时换水。3月~5月每15天换水l次,换水量为池水的33%。随着鱼体的长大,6月~9月每10天换水l次,换水量为池水的40%,具体看水质变化灵活掌握。冬季和高温季节水位要升高,保持水温的相对稳定性。

猪常见疾病防治及诊治方法

猪常见疾病防治及诊治方法 猪常见疾病防治及诊治方法,减少疾病的关键步骤,早知道早预防 在我国养殖行业中,猪是主要的物种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以及食用价值。因此加强对猪养殖过程中,疾病的预防以及控制,能够降低猪疾病发生的风险,提高猪养殖的效率,促进养殖户经济收入的提升。从我国当前猪养殖的过程来看,加强对常见疾病的预防以及控制,探讨发病的原因,同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促进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对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1、饲养管理因素 在对猪的饲养管理方面,也会对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产生影响。一般来说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生猪养殖过程中,在饲料、饮水以及环境等方面,存在着相应的问题。所以要想降低生猪感染呼吸道疫病的几率,养殖户们需要保证生猪养殖环境的干净整洁,加强对生猪养殖的管理,提高猪舍中空气的流动性。尤其在猪呼吸道疫病的高发期,也就是在夏季或者秋季,更需要加强对猪

舍的通风,避免出现闷热、潮湿的环境。在饲养管理中,养殖户还需要提高对生猪饲养的重视,防止出现猪呼吸道疫病的可能。 2、季节和环境因素 导致猪呼吸道疫病发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季节和环境因素。从猪呼吸道疫病发生的时间上来看,具有非常明显的季节性。在春秋季的发病率较高,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季节中,空气中粉尘较多,再加上气候相对干旱,因此容易导致生猪出现呼吸道疾病。除了季节因素之外,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也与生长环境有很大的联系。通常来说如果养殖场内有生猪,感染上了呼吸道疫病,那么将会通过空气的形式,使得其他生猪也发生感染。在季节和环境方面,人们可以通过猪舍的管理,来营造出有利于生猪生长的环境。 3、传染因素 传染因素也是猪呼吸道疫病方式的原因之一。研究表明,猪呼吸道疫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病毒可以借助于空气的流动,在区域之间进行传播。因此养殖户们需要从传播途径角度,采取措施来加强对猪呼吸道疫病的防治。同时还需要注意防止生猪感染其它类型的病症,比如肺炎等。如果任何一个猪出现了呼吸道疫病,那么我们就需要做好猪舍的消毒工作,防止出现大面积的感染。在传染方面,如果发现有生猪,出现了感染呼吸道疫病的情况,首先需要对其进行隔离,防止其他生猪感染上该病。 二、猪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措施 1、做好生猪的免疫接种工作,提高生猪的免疫力

《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课程标准

《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课程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目标设计 1.总体目标 本课程是动物检疫检验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临床常见动物疫病发生原因、流行特点、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措施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常见动物疫病的诊断、预防、治疗与扑灭的专业技能。加强学生对常见动物疫病防治措施临床应用技能的培养与练习,使学生能够独立诊断动物疫病,并能提供合理的预防与治疗措施。

2.能力目标 (1)能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消毒程序,会正确选择和使用消毒剂,对养殖场的环境、畜禽舍、工具、门口等进行消毒,并能利用实验室检测手段,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价。 (2)能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会正确保存、稀释和使用疫苗;会根据不同的疫苗种类选择不同免疫途径,正确操作对动物进行免疫接种。 (3)能熟练掌握动物剖检技术,能正确解剖动物、正确识别动物内脏的形态和位置,会识别内脏器官的异常变化。 (4)能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做好禽流感、新城疫、口蹄疫、猪瘟、蓝耳病的上报、扑杀等工作。 (5)能根据动物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点、症状和病变做出初步诊断。 (6)能利用实验室对动物常见传染病进行检测与分析。 (7)会制定动物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8)会对禽流感、新城疫、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等抗体进行监测,并能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应用。 (9)会正确制定治疗方案,选择敏感药物,对动物常见传染病进行治疗。 (10)能正确识别寄生虫病的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并能做出初步诊断;能利用实验室对寄生虫病做出明确诊断;会使用药物治疗和预防寄生虫病。 3.知识目标 (1)掌握动物传染病的特征、发展阶段、流行过程;了解动物传染病的发生条件。 (2)掌握动物传染病的诊断方法。 (3)掌握动物传染病平时的预防措施和发生后的扑灭措施。 (4)掌握动物常见传染病的病原结构和血清(亚)型的种类;掌握动物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了解动物常见传染病的实验室诊断程序和方法;掌握动物常见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及发生后的扑灭措施;了解国家有关动物常见传染病的相关法律法规。

乌鳢养殖及疾病防治主要技术

乌鳢养殖及疾病防治主要技术 乌鳢属鲈形目、鳢科、鳢属,俗称乌鱼、才鱼、黑鱼等,属鳢科鱼类中个体大、生长快、经济价值高的淡水名贵经济鱼类。在鳢属中还有一种鱼叫月鳢,俗称七星鱼、山花鱼、点秤鱼,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常栖息于山涧溪流中间,月鳢体型似乌鳢,长圆筒形,与乌鳢不同之处主要为: 月鳢无腹鳍,侧线在臀鳍起点上方处折断。月鳢尾鳍基部两侧各有一个白色边缘的黑色圆斑块,头和体背为绿褐色或灰黑色,腹部灰白色或浅黄色,体侧沿中部有7?10条’〈”形灰色斑纹,全身均匀地分布灰白色小斑点,雄鱼在生殖季节,斑点更闪亮。 乌鳢骨刺少,含肉率高,而且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g 乌鳢肉含蛋白质19.8g,脂肪1.49g,碳水化合物1.2g,并富含人体所需的钙、磷、铁、锌等营养元素。据医药书记载,乌鳢有去瘀生新、补血调养的药理作用,外科手术后,食用乌鳢具有生肌补血,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因此,乌鳢历来深受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市场的欢迎,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 我国人工饲养乌鳢刚刚开始,其前景看好,但还有许多问题急待解决。现 将乌鳢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技术分析如下: 、乌鳢的生物特性、生活习性 乌鳢体延长,前部圆筒形,后部侧扁,一般体长25-40 厘米。头较长,前部扁平,后部隆起,头上被有小细鳞,颇似蛇头,口大,吻短宽圆钝。下颌向前突出,略长于上颌,上下颌具尖齿。体被中等大的圆鳞。侧线平直,在臀鳍起点上方断开,两个断头相隔 2 行鳞片。背鳍、臀鳍均很长,可达尾鳍基部。胸鳍长圆形。腹鳍短小。尾鳍圆形。全身青褐色,头、背色较深暗,腹部较淡。体侧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条,头侧有二纵行黑色条纹。背鳍、臀鳍、尾鳍均有黑白相间的花纹。胸鳍、腹鳍浅黄色,胸鳍基部有一黑点。 乌鳢喜欢生活在江河、湖泊、水沟及低洼沼泽的静水草区。乌鳢对水质、水温和其它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特别强,即使其它鱼类难以生存的环境,乌鳢也能生活。 乌鳢的生存水温为0—41 摄氏度,最适宜水温为26—28摄氏度。乌鳢耐低氧,在浑浊缺氧的水体中也能生存,将头露出水面,借助鳃上器官,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即使在少水甚至离水的情况下,只要保持鳃部和体表一定湿度,仍可存活较长时间,乌鳢善跳易逃,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一.常见的颅脑损伤 (一)头皮损伤 1.头皮血肿 【临床表现】 分为三种类型: ⑴皮下血肿:出血局限在皮下,不易扩散,肿块较硬;有时肿块较大,中心较软,造成颅骨凹陷骨折的假象。 ⑵帽状腱膜下血肿:出血弥散在帽状腱膜下的疏松结缔组织,血肿可迅速扩散,有的甚至使整个头部变形,谓“牛头征”,出血量大时可表现为贫血或休克症状。 ⑶骨膜下血肿:多伴有颅骨骨折,血肿局限在颅骨外膜和各颅骨缝线连接的区域之间,一般不跨越骨缝线,触之可有波动感。 【治疗】 皮下血肿早期应冷敷或加压包扎限制其发展,以后可做热敷促进其吸收消散,一般不做穿刺抽血,较小的血肿可在数日内吸收。帽状腱膜下血肿出血量大时一定要注意全身情况,特别是发生在幼儿时,应及时输血;因其出血量大,一

皮甚至连同额肌、颞肌或骨膜一并撕脱。根据撕脱的程度,又分为完全性撕脱伤和部分撕脱伤。后者斯托的皮瓣尚有部分蒂部与正常组织相连。 【治疗】 头皮撕脱伤的处理原则与头皮裂伤相同。 (二)颅骨骨折根据骨折的部位可分为颅盖骨折和颅底骨折;根据骨折形态可分为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和粉碎性骨折。按骨折与外界是否相通,可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 1.线性骨折 ⑴颅盖的线性骨折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⑵颅底的线性骨折,根据部位可分为下列三种 类型。 ①颅前窝骨折:骨折线累及额骨的眶板和筛骨,出血可经前鼻孔流出,或流入眶内,后者在眼睑中或球结膜下形成瘀斑,出血多时则在眶周广泛淤血,形成“熊猫眼”征。脑膜破裂时,脑脊液可经额窦或筛窦经前鼻孔流出,称为脑脊液鼻漏。筛板、视神经孔骨折或当骨折累及眶上裂

猪常见细菌性疾病

生猪常见的细菌性疾病 一、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 (一)综述 又称猪副溶血嗜血杆菌病等,病原有嗜血杆菌、副溶血嗜血杆菌。 急性病猪具有很高的死亡率,一般在50%左右,慢性常可耐过。 感染不分品种、年龄、性别、季节,以3月龄左右(6周~6月龄)的仔猪最易感,4、5月份和9、10月份最易发。 诱因为运输、气候骤变、通风不良、拥挤、环境突变及其他应激或加重病情。 (二)临症 高热,41.5℃以上;咳嗽,张口呼吸,后期呼吸困难,犬坐;有时见口鼻流淡红色泡沫样分泌物;鼻、耳、腿、体侧皮肤发紫;临死前口鼻腔流出血样泡沫样分泌物;个别猪呕吐,少数猪伴有下痢;有的关节肿胀;跛行。 (三)病理 气管、支气管内充满血性泡沫样分泌物;胸腔内有浅红色渗出物。 肺炎,肺间质充满血色胶样液体,明显的纤维素性胸膜炎有时见肺与胸膜粘连(充血、水肿,开始肺炎区有纤维素性附着物,并有黄色渗出液渗出,后期肺脏实变区较大,表面有结缔组织机化的粘连物附着,再后来肺炎病变区的病灶硬结或成为坏死灶。 有时见渗出性纤维素性心包炎。 (四)防治 氨苄:4~15mg/kg体重,肌注,2次/日,3天; 卡那:10~20mg/kg体重,肌注,2次/日,3~5天; 磺胺:0.07~0.1mg/kg体重,肌注,2次/日,3天; 复方新诺明:0.07~0.1mg/kg体重,肌注,2次/日; 氟甲砜:0.1ml/kg体重,肌注,2次/日; 支原净:100~150mg/kg拌料 (个别症状严重的猪注射、大群采取拌料给药) 免疫: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油佐剂灭活苗,母猪产前1个月注射2ml;种公猪2次/年,每次注射2ml;仔猪4~5周龄注射0.5~1.0ml,间隔7~14天加强一次。 二、猪传染性萎缩性萎鼻炎 (一)综述 简称萎鼻,本病的主要病原是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其次是产毒素的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其它病原微生物如绿脓杆菌、防线菌、嗜血杆菌、化脓棒状杆菌、猪鼻炎霉形体、毛滴虫及猪细胞巨化病毒等也参与感染。 本病是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特征为打喷嚏、鼻塞等鼻炎症状和颜面部变化,主要造成猪的生长发育迟缓,饲料报酬低,出栏期延长。 各种年龄、品种的猪都可感染,也无季节性。 没有临床症状的带菌母猪从呼吸道排毒感染仔猪,再由仔猪扩大感染的传染现象比较普遍。本病传播缓慢,散发。另外,本病也能感染犬、猫、牛、马、羊、鸡、兔和人,引起慢性鼻炎和化脓性支气管肺炎。 (二)临症 鼻炎、喷嚏,呼吸不畅;粘性、脓性、带血的鼻液;流泪,“半月形”泪斑。 鼻、颜面变形;歪曲,变短或上翘。

水产动物病害习题

简答题 第一章 1.水产动物病害学的定义是什么? 水产动物病害学: 是研究水产养殖动物(鱼、虾、贝等)疾病发生的原因、病理机制、流行规律以及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水产动物病害研究发展具有哪些主要特点? 3.简述我国水产动物病害防治的发展过程。 4.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如何? 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与水产动物本身的生物学知识有关: 如各种水产养殖动物的形态学、分类学、生态学和生理学等; 2.与病原体的生物学知识有关: 如寄生虫学和微生物学等; 3.与养殖水体环境化学知识有关: 如水化学和环境与水质监测技术等 4.与病害监测技术有关: 如生物制片技术、PCR 技术和电镜技术等; 5.与病害防治研究与应用知识有关: 如病理学、药物学、药理学和水产动物免疫学等。 第二章

1.影响海.病原: 又称病原体,是能引起疾病发生的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2.病原的种类 1)致病微生物: 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单细胞藻类等 2)寄生虫: 包括原生动物、吸虫(单殖吸虫和复殖吸虫)、绦虫、线虫、棘头虫、寄生蛭类、寄生甲壳类等。 1、产动物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水温(T水)、盐度、溶解氧、酸碱度、透明度、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余氯、营养不良、动物本身先天或遗传的缺陷、机械损伤。 2.宿主、病原体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病原体疾病的发生往往不是某个单一因素影响的结果,而是病原、宿主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3.病原体疾病的来源与传播方式有哪些? 4.病原对宿主有哪些危害作用?影响病原体致病的因素有哪些? 病原对宿主的危害: 1)机械损伤: 寄生虫的吸盘、钩和口器损伤皮肤、鳃等组织 结果: 功能伤失;继发炎症感染 2)夺取营养:

黑鱼养殖技术介绍

黑鱼养殖技术 黑鱼为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名贵鱼类,有“鱼中珍品”之称。其营养十分丰富,含大量蛋白质,比鸡肉和牛肉所含蛋白质都高。从营养学角度分析,黑鱼是一种营养全面,肉味鲜美的高级保健食品。黑鱼畅销国内外,售价昂贵,为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在国内市场也是一种紧俏价高食品。 黑鱼的生活习性 1、生活习性:黑鱼为营底栖生活的鱼类,栖息环境极其广泛。所以说,凡蛙、泥鳅、鲫及各种水生昆虫群栖的场所都是黑鱼喜栖的地方。黑鱼多潜伏在水深1米的浅水处。黑鱼的生存温度为0-41℃,最适温16-30℃,春季水温回升到8℃以上时,黑鱼开始活动,由深水处游至浅水区觅食。水温20℃以上时生长较快。夏季天闷热降雨时,往往会跃出水外匍匐于岸边的湿地上。秋季当水温降到12℃时,停止摄食;降到6℃下,转到深水处活动。冬季水温过低时,埋于淤泥中越冬,只要冰下有水就能完全越冬。黑鱼能耐低氧。在浑浊缺氧的水体中亦能生存。当水中缺氧时,鱼体可将头露出水面,借鳃上器官,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氧气,进行气体交换。 pH值:黑鱼一般均能在酸性和碱性的水域中生活。黑鱼善跃:其跳跃能力很强,跳的也较高。在有流水冲击和降雨时更易刺激黑鱼跳跃而逃跑,并常随水流逆行而上。 2、食性:黑鱼为凶猛肉食性鱼类。主要以小型鱼类、虾类、蛙与蝌蚪、水生昆虫及其它水生动物为食。随鱼体大小、季节和水体环境的不同,所摄取的食物的具体种类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不会改变其肉食性营养类型的性质。 3、生长:当年孵化的鱼种一般长约150毫米,体重50克左右。2龄鱼体长加速生长阶段,生长旺盛。2龄后,呈现随年龄增长而递减趋势。水温在20-25℃时,生长较快。 4、生殖 ①性成熟年龄:长江流域一般2冬龄,本地一般第三年开始成熟产卵。 ②怀卵量:一般个体怀卵量为1-3万粒,最大者5-6万粒。不同年龄与不同大小的个体及不同水体的黑鱼其怀卵量不同。

动物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的防控

动物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的防控 摘要:随着畜牧业不断发展,畜牧业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在养殖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动物自身的影响较大,很容易诱发各种疾病,如果不能对动物疾病进行及时防控,会导致疫病大规模传播,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该文对动物养殖过程中的疾病病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疾病防控策略,旨在提高养殖水平。 关键词:动物养殖;疾病防控;疾病原因;防控策略 王昊. 动物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的防控[J]. 农业工程 技术,2017,37(32):59-60. 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受到人们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动物安全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命安全,动物疾病防治可以有效地阻断各种疫病的传播。在养殖过程中,必须要对引发动物疾病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找到疾病的发生根源,并且对源头进行防控,提高疾病预防水平。 当前规模化养殖场越来越多,养殖的动物主要是牛、羊、猪以及鸡鸭等禽类。动物养殖过程中的疾病发生原因主要分为外界环境影响以及动物自身体质两个方面:外界环境又包括养殖场环境条件、食物安全问题、免疫条件等;动物自身的问题则主要指的是动物自身的体质,有的动物从出生之后

的体质较弱,容易感染疾病。所以在养殖过程中要对各种可能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及时做好防控,提高动物养殖水平。 一、动物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以及病因 1、畜牧养殖中的常见疾病 当前畜牧业发展越来越迅速,养殖过程中动物出现疾病的概率也越来越高,畜牧业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有寄生虫病、传染病以及普通病。 普通病的发病率最高,包括内外科病、产科疾病,外科疾病指的是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外伤、眼病、蹄病等,内科疾病种类较多,比如肠道疾病、呼吸道疾病等。产科疾病种类也比较多,病因复杂,根据不同的疾病种类,可以分为怀孕期、分娩期以及产后疾病。 寄生虫病也是动物养殖过程中最常见的疾病,是各种寄生虫在动物体表以及体内寄生产生的疾病,寄生虫会吸收动物的营养物质,内寄生虫主要寄生在宿主体内,比如原虫和蠕虫,外寄生虫则主要寄生在节肢动物的体外,而且传播也是通过动物之间的相互接触传播。 传染病指的是通过某种微生物袭击动物引起的疾病,传染性较强。传染病的传染介质主要是空气,也可以通过动物之间的相互接触或者食物交叉传染,是一种很难预防的疾病。 2、动物养殖过程中的疾病病因

水产动物病害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水产动物病害学:是研究水产经济动物病害发生的病因,致病机理,流行规律,以及诊断技术,预防 施和治疗方法的科学。 2.病毒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 3.渔药:是为提高增养殖渔业产量,用以预防、控制和治疗水产动、植物病、虫、害,促进养殖对象健 康成长,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以及改善养殖水体质量所使用的一切物质。 4.渔药残留:水产养殖生物接触渔药后,药物的原形、代谢产物以及与该药物相关的杂质蓄积在其细胞、 组织或器官内,称为渔药残留。 5.渔药代谢动力学:是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研究渔药浓度在机体内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临床 用药监测、预测渔药不良反应和制定最佳合理给药方案的理论依据 6.病毒的致病机制(感染后的表现):顿挫感染、溶细胞感染和非溶细胞感染病毒感染类型:急性感 染、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病毒感染 7.致病性:病原菌具有克服机体防御、引起疾病的能力 8.毒力:病原菌致病能力的强弱细菌的毒力分侵袭力和毒素 9.侵袭力:病原菌突破宿主防线,并能在宿主体内定居、繁殖、扩散的能力 10.细菌的感染途径:接触感染、创伤感染、消化道感染 11.细菌的感染类型:隐性感染、潜伏感染、带菌状态、显性感染 12.寄生:有的在某一部分或全部生活过程中,必须生活于另一生物之体表或体内,夺取该生物之营养而 生存,或以该生物之体液及组织为食物来维持其本身的生存并对该生物发生危害作用,此种生活方式13.寄生虫:暂时或长久性寄生在宿主的体表或体内,夺取宿主的营养并且给宿主造成不同程度危害的计 生动物 14.寄主种类:终末寄主,中间寄主,保虫寄主。

15.终末寄主:寄生虫的成虫时期或有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寄主 16.中间寄主:寄生虫的幼虫期或无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寄主。若幼虫期或无性生殖时期需要两个寄主, 则最先寄生的寄主称为第一中间寄主,其次寄生的寄主称为第二中间寄主。 17.保虫寄主:寄生虫寄生于某种动物体的同一发育阶段,有的可寄生于其他动物体内,这类其他动物常 成为某种动物感染寄生虫的间接来源,故站在某种动物寄生虫学的立场可称为保虫寄主 18.寄生虫的感染方式:经口感染,经皮感染(主动经皮感染、被动经皮感染) 19.栓塞: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栓子:固气液),随血液运行并阻塞血管的过程 20.血栓: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黏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称为血栓形成。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21.充血:器官或局部组织的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 22.出血: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之外 23.梗死:由于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缺血引起的坏死 24.水肿:等渗性体液在细胞间隙积聚过多 25.萎缩:发育成熟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发生体积缩小的过程 26.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各种异常物质或原有正常物质的异常增多 27.细胞肿胀:指细胞内水分增多,胞体增大。胞浆内出现微细颗粒或大小不等的水泡 28.脂肪变性:细胞胞浆内出现脂滴或脂滴增多 29.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或细胞的死亡称为坏死 30.炎症:机体对致炎因素的局部操作所产生的具有防御意义的应答性反应 31.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称变质 32.再生:机体内死亡的细胞和组织可由邻近健康的细胞分裂新生而修复,这种细胞的分裂新生称为再生。 33.再生可分为:生理性再生、病理性再生

乌鳢(黑鱼)苗种培育技术

乌鳢(黑鱼)苗种培育技术 新疆乌鳢养殖刚刚起步还未成规模,苗种主要来自内地。为了满足新疆乌鳢养殖业苗种的需求,我们于1999年5、6月间做了乌鳢鱼苗早繁苗种培育试验。试验在新疆五家渠猛进水库上渔场的兵团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塑料温棚的水泥池里进行。催产亲鱼12组,分4批。第一批4月30日催产。孵出水花2.5万尾,6月10日育成6~8厘米长的鱼种1.4万尾,成活率56%,这是最好的一批。最差的是第三批,于6月4日催产,孵出水花鱼苗4万尾,7月10日育成6~8厘米长鱼种0.5万尾,成活率12.5%。平均成活率28.5%。现将本次试验的进行情况总结如下: 1亲鱼培育 1.1亲鱼来源:选择我站试验基地池塘自育个体1kg以上达性成熟的亲鱼。 1.2亲鱼培育:催产前1个月左右(即3月底)将亲鱼放在15m2的水泥池里进行强化培育。放鱼前用漂白粉彻底消毒。然后加1m深的水。每平方米水面放鱼2尾(1~2kg/尾)。亲鱼进池前用4%食盐溶液浸泡鱼体10min左右。先让鱼适应小水体的环境。第三天投喂新鲜的鱼肉块,大小以鱼能一口吞吃为度。分上、下午各喂1次。池水温度控制在20~25℃之间,临产前一星期提高到26~28℃。每2~3天换

水1次,同时清除池底沉淀的废弃物。水源是经过曝气预热的深井水。池内放置占水面积1/4的水葫芦遮阴。 2人工催产 2.1亲鱼选择:雌亲鱼要选择腹部膨大、用手轻压腹部感觉柔软且有弹性,肛门微突且呈红色。雄亲鱼则选择腹部稍大、肛门微红、体两侧有明显的暗红色条纹。临产时雌、雄鱼很易区别。一般雄鱼个体比雌鱼大。雌、雄以1∶1配对。但雌雄鱼个体之间配对时不要悬殊太大,以利发情产卵受精。 2.2催产剂种类和单位剂量:催产剂采用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高效催产合剂(RES)和地欧酮(DOM)三种。其匹配形式及单位剂量如(1)LRH-A2.2ug+RES.5mg/kg鱼; (2)LRH-A2.2ug+DOM.2mg/kg鱼。作胸鳍基部腹腔1次注射。雄鱼剂量减半。总用量如表所示。 2.3产卵效果:雌、雄按1∶1配对、置于约1~0.5m2小水体中产卵。当水温在26~30℃时,效应时间为30~36小时,其产卵结果如下表所示。 2.4孵化结果:我们采用“静水法”孵化。即将产卵时段相隔4小

猪常见普通病

猪常见普通病 此类疾病一消化道疾病居多,为典型的多因素疾病,是导致猪场仔猪和幼猪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防制必须采取相关的综合措施:引进种猪应确认来自无特定病原的猪场。按兽医卫生管理要求做好各面规定的工作。按猪群需求做好环境控制,特别是温度,湿度控制工作。产房,保育舍应实行进全进全出。在兽医专家指导下,进行定期的饲料药物添加预防和控制。加强饲料营养,改善饲料消化性。进行疫苗免疫预防。保证仔猪采食足量的初乳和保证分娩母猪的健康。 第一节猪常见胃肠道疾病 1 猪传染性胃肠炎 无特效治疗方法。病猪口服四环素,磺胺,沙星类药物,黄达素等口服以防止继发感染和减轻症状。同时在猪生病期间大量补充等量的葡萄糖氯化钠溶液,供给大量清洁饮用水和易消化的饲料,可使较大的病猪加速恢复,减少仔猪的死亡。 免疫:妊娠母猪产前20-40天口服该病强毒或参照产品说明在前3-5周注射该病灭活菌或弱毒菌。 2猪流行性腹泻 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对该病处理措施同猪传染性胃肠炎。 3猪轮状病毒(仔猪胃肠炎病毒)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该病。对哺乳的病仔猪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停止哺乳,然后按猪传染性胃肠炎办法采取控制措施。断奶仔猪可在饲料中添加:林可霉素44ppm+磺胺220ppm+硫酸粘杆菌素40ppm或泰乐菌素110ppm+磺胺110ppm预防继发感染和减轻症状。

4猪大肠杆菌病(黄、白痢及水肿病) 免疫:母猪分娩前40天和15天各注射一次大肠杆菌苗。 药物预防:仔猪吃奶前或产后12小时口服抗生素(如新霉素);饲料添加阿莫西林200ppm+硫酸粘杆菌素110ppm或泰乐药素110ppm+磺胺嘧啶110ppm+硫酸粘杆药素100ppm+金枚素250ppm等。 治疗:参照产品说明使用诺氯沙星,恩诺沙星,氯苯民考,利高霉素,痢菌净,磺胺类药等药物。 5仔猪副伤寒(猪沙M氏杆菌病) 免疫:仔猪1月龄左右口服或注射疫苗。注射疫苗前后一周禁用抗生素。药物添加:金霉素200ppm+磺胺嘧啶150ppm+硫酸粘杆药素40ppm+痢特灵200ppm。 治疗:参照产品说明使用氟哌酸,恩诺沙星,卡那霉素,氟苯民考等。拉稀严重猪应补液和(3-10%)碳酸氢钠防止脱水和酸中毒。 第2节.寄生虫病 1蚧螨及猪虱 种猪合群每月定时体表喷洒一次双甲脒,冬季按每33kg体重注射1ml伊维菌素或多拉菌素一次.育成猪在该病严重时喷洒双甲脒,间隔一周后再喷一次即可。 2猪球虫病 本病多于春、秋季节流行,在仔猪可引起拉稀死亡.在检测出虫卵存在时,哺乳仔猪应灌服三字球虫粉稀释液或磺胺胍等药物,保育仔猪应饲料添加氯丙呱,三字球虫粉,莫能霉素,马杜霉素等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