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导电性

材料的导电性
材料的导电性

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过程与方法:

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

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与人合作。

2、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3、小学生四年级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案: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木片、塑料片、陶瓷、纸板、橡皮、布、丝绸、皮毛、钢管、玻璃、铅笔、铜丝、铅丝、铝丝(易拉罐)、铁丝、卷笔刀、硬币、导线、插座、20种待检测的物体,一个电路检测器。一份科学检测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1、观察简单的电路连接,说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么流的。

2、讨论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3、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4、讨论:为什么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5、讲授: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导体;像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绝缘体。(板书:导体、绝缘体)

二、检测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1、提问: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

2、预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使小灯泡发光,并做好记录。

3、使“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发光。

4、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5、重复检测一次,并将检测时小灯泡“亮”或“不亮”的情况记录下来。

6、得出结论:橡皮是绝缘体。

三、检测20种物体的导电性:

1、在材料盘中为学生提供20种供检测的材料,一张“我们的检测记录”表。

2、在检测前,要求学生对每一种物体是否可以使小灯泡发亮做出预测,然后进行尝试实验,并做好检测记录。(活动中,要关注每组学生活动的参与性、兴趣的持久性,鼓励他们学会合作。)

3、待所有的检测都完成后,各组整理分析检测的结果。

4、表达与交流:哪些物体能使小灯泡发亮,哪些物体不能使小灯泡发亮。

5、在观察的基础上对20种物体进行分类,并从分类中发现一定的规律,由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做出自己的描述。(说明:对插头、卷笔刀等复杂物体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识别,知道许多物体构成复杂,有的部分能使小灯泡发光,有的部分不能使小灯泡发光。我们常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四、讨论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措施和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哪些设施是绝缘体做的,哪些是导体做的。

2、描述绝缘材料的用处,理解各种材料的作用。提醒学生要好好保护电器设备上的绝缘体部分,注意安全用电。

3、概括: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半导体材料硅的基本性质

半导体材料硅的基本性质 一.半导体材料 1.1 固体材料按其导电性能可分为三类:绝缘体、半导体及导体,它们典型的电阻率如下: 图1 典型绝缘体、半导体及导体的电导率范围 1.2 半导体又可以分为元素半导体和化合物半导体,它们的定义如下: 元素半导体:由一种材料形成的半导体物质,如硅和锗。 化合物半导体: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形成的物质。 1)二元化合物 GaAs —砷化镓 SiC —碳化硅 2)三元化合物 As —砷化镓铝 AlGa 11 AlIn As —砷化铟铝 11 1.3 半导体根据其是否掺杂又可以分为本征半导体和非本征半导体,它们的定义分别为: 本征半导体:当半导体中无杂质掺入时,此种半导体称为本征半导体。 非本征半导体:当半导体被掺入杂质时,本征半导体就成为非本征半导体。 1.4 掺入本征半导体中的杂质,按释放载流子的类型分为施主与受主,它们的定义分别为: 施主:当杂质掺入半导体中时,若能释放一个电子,这种杂质被称为施主。如磷、砷就是硅的施主。 受主:当杂质掺入半导体中时,若能接受一个电子,就会相应地产生一个空穴,这种杂质称为受主。如硼、铝就是硅的受主。

图1.1 (a)带有施主(砷)的n型硅 (b)带有受主(硼)的型硅 1.5 掺入施主的半导体称为N型半导体,如掺磷的硅。 由于施主释放电子,因此在这样的半导体中电子为多数导电载流子(简称多子),而空穴为少数导电载流子(简称少子)。如图1.1所示。 掺入受主的半导体称为P型半导体,如掺硼的硅。 由于受主接受电子,因此在这样的半导体中空穴为多数导电载流子(简称多子),而电子为少数导电载流子(简称少子)。如图1.1所示。 二.硅的基本性质 1.1 硅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 硅是最重要的元素半导体,是电子工业的基础材料,其物理化学性质(300K)如表1所示。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

课前准备 一、新课标学习要求 根据新课标内容提要求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及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及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知道电阻的意义、单位及电阻器. 会区分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 了解半导体.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认识绝缘体是相对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用运动变化的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学情实际操作能力差的特点制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重点通过实验,认识绝缘体是相对的. 难点会区分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 二、整体感知 1.导体和绝缘体(1)定义(2)常见种类(3)应用(4)相对性 2.电阻(1)定义(2)物理意义(3)单位(4)电阻器 3.半导体(1)特点(2)常见的种类

教材知识全解 一、导体 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常见的导体有: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2.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电荷能从导体的一个地方移动到另外的地方.在金属导体中,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在酸、碱、盐水溶液中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是正、负离子. 二、绝缘体 1.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在绝缘体内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的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也就是说,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是绝缘体中缺少自由电荷. 注意 (1)理解容易导电与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在金属导体中存在着能够自由移动的大量自由电子.在酸、碱、盐的水溶液中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电荷,称为正、负离子;在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的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被称为束缚电荷. 由此可见,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里有大量的自由电荷;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中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2)正确理解酸、碱、盐的水溶液.

半导体-金属导体平面结构导电性能的维度效应

半导体-金属导体平面界面结构导电性能的维度效应 宋太伟邹杏田璆璐 2017年3月 上海日岳新能源有限公司上海陆亿新能源有限公司上海建冶研发中心 内容摘要: 半导体-金属材料结构界面或其它由2种不同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结构界面,一般存在明显的微观扩散结势垒构造,这种扩散结对复合材料的导电性等物理性能产生明显影响。我们发现这种半导体-金属组合结构材料的导电性与半导体和金属导体的几何结构存在明显的关联效应,尤其是在体型半导体平面表面镀上金属薄膜的材料结构,表现出清晰的导电性等物理性能与材料几何结构维度的关联关系,这种材料的导电性呈现明显的二极管效应。我们用时空结构几何理论对此现象分别作了理论阐明。这种普遍存在的由半导体和金属材料的维度差异引起的复合材料的二极管效应,其理论价值与在光电工程领域的应用价值极大。 1 引言 两种不同材料的接触面,一般会产生接触势垒。由具有一定导电性能的两种材料依次排列组成的复合材料结构,由于不同材料导电电子的平均约束势能不同,在两种材料的接触界面附近,微观上呈非均衡的载流子扩散形态及电位梯度。界面附近导电电子低约束势能的材料呈现一定的正电性,相应的另一种导电电子高约束势能的材料界面附近呈现一定的负电性,复合材料内部这种不同材料界面附近的微观构造形态,是一种接触电位势垒,可称为电位势结,平面薄膜结构形态的也称为“量子泵”[3]。就导电性能来讲,这种内部界面构造,都有一定程度的二极管效应。半导体PN结是典型的界面电位势结构造形态。 我们在开发研制高效多结层硅基太阳能电池的过程中,发现不同材料界面附近的微观电位势结构造形态,对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维度关联关系或者说尺度关联关系,也就是说,复合材料内部界面电位势结产生的二极管效应大小,与两种材料的几何维度构造明显关联,两种不同材料典型的几何维度形态结构组合是3维-2维、3维-1维、3维-0维、2维-1维、2维-0维等,见示意图1。我们重点对半导体硅晶体为3维、金属或非金属为2维薄膜的3-2维界面构造材料(示意图1中的a结构),就其光电性能变化进行了详细的实验与分析研究,使用的实验仪器设备主要包括真空镀膜系统、氙灯、单色仪、i-v曲线源表、椭圆偏振仪、显微镜等。我们运用简单的时空结构几何[1][2]模型,对3维-2维界面

《物质的导电性》说课稿

《物质的导电性》说课稿 慈溪上林中学(315300) 叶波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中主题1《常见物质》第一部分“物质的性质”,要求在探究物质导电性活动中,通过实验、观察、查阅资料,比较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的不同。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通过调查了解导体、半导体、绝缘体在现代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这部分内容安排在义务教育初级中学《科学》(浙教版)第三册第四章《电路探秘》中的第三节,是在经过第一节“电路图”和第二节“电流的测量”的学习以后编排的,其用意是让学生把前面所学知识应用于探究物质的导电性,而在本节中学生通过思考、设计、讨论、修改得到的检测物质导电性的实验方案可继续用于下一节即第四节“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探究中,也可用于探究电路中的暗箱问题。为后续教学铺平道路。 2.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能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检测物质的导电性。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了解导体的导电能力与外界条件有关。知道半导体材料及其应用。知道金属导电的原因是有自由电子。理解电阻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 ⑵过程与方法:学习根据要求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接受自然界是物质的,是多样化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是可以被认识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3.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本节内容的重点确定为:常见导体和绝缘体的辨析;电阻的概念。根据教材的编排和学生思维程度,难点确定为:设计实验方案检测物质的导电性,金属导电的微观解释。 二、学情分析 经过第一节“电路图”和第二节“电流的测量”的学习以后,学生已经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能用电路符号画简单的电路图,知道显示电流的方法有小灯泡检测法、电流表检测法等,能较熟练地连接电路,这些都为本节的探究活动提供了知识和技能的前期准备.而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是生活、生产中非常常见的,每个初中学生都知道一些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的有关知识,但又从一些触电事故中对电存在着恐惧心理。本课题通过学生探究各种物质的导电性入手,使学生初步了解常见的一些导体、绝缘体,知道绝缘体在条件发生变化时也会变成导体,运用所学知识,注意平时用电中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这是一项有实际意义和价值的探究问题。同时通过对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影响的了解,使学生树立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思想,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 三、教学设计思路 在本节中,应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设计.在检测物质的导电性中,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出问题,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使学

半导体的导电性

第四章 半导体的导电性 引言 前几章介绍了半导体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载流子的统计分布,还没有涉及到载流子的运动规律。本章主要讨论载流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的漂移运动,讨论半导体的迁移率、电导率、电阻率随温度和杂质浓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弱电场情况下电导率的统计理论和强电场情况下的效应,并介绍热载流子的概念。 §载流子的漂移运动和迁移率 一、欧姆定律 1.金属:V I R = () l R s ρ=() 单位:m Ω?和cm Ω? 1 = σρ () 单位:/m S 和/cm S 2.半导体: 电流密度:通过垂直于电流方向的单位面积的电流,J=I s ??() 单位:/m A 和/cm A 电场强度:= V l ε()单位:/m V 和/cm V 均匀导体:J= I s () 所以,J==I V l s Rs Rs εεσ==() 上式表示半导体的欧姆定律,把通过导体某一点的电流密度和改点的电导率及电场强度直接联系起来,称为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 二、漂移速度和迁移率 有外加电压时,导体内部的自由电子受到电场力的作用,沿电场反方向作定向运动构成电流。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这种运动称为漂移运动,定向运动的速度称为漂移速度。 电子的平均漂移速度为d v ,则其大小与电场强度成正比: d v με=()其中,μ称为电子的迁移率,表示单位场强下电子的平均漂移速度,单位是

m 2 /V·s 或cm 2 /V·s。由于电子带负电,其d v 与E 反向,但μ习惯上只取正值, 即d v με = () d J nqv =- 三、 半导体的电导率和迁移率 型半导体:n p ,0n n q σμ=() 型半导体:p n ,0p p q σμ=() 3.本征半导体:i n p n ==,()i n p n q σμμ=+() 4.一般半导体:n p nq pq σμμ=+() §载流子的散射 一、载流子散射的概念 在有外加电场时,载流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作加速运动,漂移速度应该不断增大,由式: d J nqv =-可知,电流密度将无限增大。但是由式:J σε=可知,电流密度应该是恒定的。 因此,二者互相矛盾。 (一)没有外电场作用时 在一定温度下: 半导体内部的大量载流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运动,称为热运动; } d v με =(4.110) J nq με=-(4.111) nq σμ=-电导率与迁移率之间的关系 实际中,存在破坏周期性势场的作用因素:杂质、缺陷、晶格热振动等。 一块均匀半导体,两端加以电压,在其内部形 成电场。 电子和空穴漂移运动的方向不同,但形成的电 流都是沿着电场方向的。 半导体中的导电作用应该是电子导电和空穴导 电的总和。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们周围的物质哪些属于导体,哪些属于绝缘体。 2.了解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3.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掌握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知道哪些物质属于导体,哪些物质属于绝缘体。 2.通过探究的方法感知导体和绝缘体可以相互转化的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了解导体、绝缘体的概念以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 重点:辨别导体和绝缘体,电阻的概念 难点: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教学准备: 干电池二节,小灯泡、开关一个,金属夹两个,导体和绝缘体、导线若干,电流表。

教学过程: 一、引人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一种是负电荷。无论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他们的的定向移动都能形成电流,电流在导线中传导。那么让我们观察一下导线,看看导线由几部分构成,电流在哪部分传导。 二、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给同学们一些物品,看看哪些物质容易导电?哪些物质不容易导电?你用什么方法辨别呢?除了检测物质外,还要哪些器材呢? 同学讨论得出实验的正确方案,画出电路图。 实验: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合上开关,在两金属夹A和B之间依次连入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如:钢尺、铁丝、碳棒、酸、碱、盐的水溶液等)和绝缘体(如:橡胶、塑料、玻璃、纯水等),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和电流表的示数。实验过程中填写实验报告。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实验结果

材料的导电性

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过程与方法: 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 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与人合作。 2、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3、小学生四年级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案: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木片、塑料片、陶瓷、纸板、橡皮、布、丝绸、皮毛、钢管、玻璃、铅笔、铜丝、铅丝、铝丝(易拉罐)、铁丝、卷笔刀、硬币、导线、插座、20种待检测的物体,一个电路检测器。一份科学检测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1、观察简单的电路连接,说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么流的。 2、讨论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3、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4、讨论:为什么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5、讲授: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导体;像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绝缘体。(板书:导体、绝缘体) 二、检测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1、提问: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 2、预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使小灯泡发光,并做好记录。 3、使“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发光。 4、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5、重复检测一次,并将检测时小灯泡“亮”或“不亮”的情况记录下来。 6、得出结论:橡皮是绝缘体。 三、检测20种物体的导电性:

半导体的导电性

半导体的导电性 1载流子的漂移运动和迁移率 欧姆定律 电流密度 指通过垂直于电流方向的单位面积的电流 漂移速度和迁移率 1.有外加电压时,导体内部的自由电子受到电场力的作用,沿着电场的反方向作定向运动构成电 流。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这种运动称为漂移运动,定向运动的速度称为漂移速度。 2.当导体内部电场E恒定时,电子应具有一个恒定不变的平均漂移速度v_d。电场强度增大时, 电流密度J也相应地增大,因而,平均漂移速度v_d也随着电场强度E的增大而增大,反之亦 然。 3.电子的迁移率μ的大小反映了载流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载流子运动能力的强弱。 半导体的电导率和迁移率 1.半导体的导电作用是电子导电和空穴导电的总和。 2.导电的电子是在导带中,它们是脱离了共价键可以在半导体中自由运动的电子;而导电的空穴 是在价带中,空穴电流实际上是代表了共价键上的电子在价键间运动时所产生的电流。 3.在相同电场作用下,导带电子平均漂移速度>价带空穴平均漂移速度,就是说,电子迁移率>空 穴迁移率。 2载流子的散射 载流子散射的概念 1.在一定温度下,半导体内部的大量载流子即使没有电场作用,它们也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永 不停息地作着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运动,称为热运动。 2.载流子无规则热运动与热振动着的晶格原子、电离了的杂质离子发生碰撞,速度方向发生改 变,即电子波在传播时遭到了散射。 3.自由载流子,实际上只在两次散射之间才真正是自由运动的,其连续两次散射间自由运动的平 均路程称为平均自由程,而平均时间称为平均自由时间。 4.存在外电场时,一方面载流子受到电场力的作用,作定向漂移运动;另一方面载流子仍不断地 遭到散射,使运动方向不断发生改变。→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不断变化→漂移速度不能无限地积累→加速运动只在两次散射之间存在→平均漂移速度 半导体的主要散射机构 散射原因:周期性势场被破坏而存在附加势场。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一章 第六节《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 北师大版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们周围的物质哪些属于导体,哪些属于绝缘体。 2.了解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3.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掌握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知道哪些物质属于导体,哪些物质属于绝缘体。 2.通过探究的方法感知导体和绝缘体可以相互转化的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了解导体、绝缘体的概念以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 重点:辨别导体和绝缘体,电阻的概念 难点: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教学准备: 干电池二节或学生电源,小灯泡、开关各一个,金属夹两个,导体、导线几根,废灯泡芯1个,酒精灯1盏。 教学过程: 一、引人新课 复习提问1.电流是怎么形成的?2.电流方向是怎样规定的?3.维持电路中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什么?电路中是否有了电源,在合上开关后,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呢? 实验:按照本节教材上的图连接电路。合上开关,在两金属夹A和B之间依次连入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如:铜丝、铝丝、铁丝、碳棒、酸、碱、盐的水溶液等)和绝缘体(如:橡胶、塑料、玻璃、松香、胶木、煤油、纯水等),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或播放视频:导体绝缘体

由实验结果可知,接入铜丝、铝丝等物质,小灯泡发光,说明电荷能够通过这些物质,它们能够导电;接入橡胶、塑料等物质小灯泡不发光,说明电荷不能通过这些物质,它们不导电。 二、新课学习 (一)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 能够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大地、石墨以及酸、碱、盐的水溶液都是导体。当电路中有了电源,还必须用导体(导线)把电源和小灯泡连接起来,合上开关后,电路中才会有电流通过,小灯泡才能发光。 2.绝缘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都是绝缘体。 观察:一段导线,看看电线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电线的外皮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说一说这样做的道理。 电流再金属中传导,而它外面的塑料或橡胶不导电,这样比较安全,在我们接触电线的外皮时,不会发生触电事故。 3.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 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实例。 4.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

材料导电性测定

导电性相关资料 一、根据电磁屏蔽性能已掌握资料→电导率和哪些因素有关 电导率受温度、材料表面的氧化程度和化学成分的影响; 电导率的测试方法: 试样的电导率用电导率仪(Sigmascope SMP 10)在20℃恒温条件下测定,试样加工成高10mm,直径15mm(或12mm)的圆柱标准电导率试样,每个试样测定不少于10个数据,结果取平均; 单位为:%IACS (international annealing copper standard)国际退火铜标准,电导率为58. 0 MS/m)时确定为100 %IACS(国际退火铜标准),其他任何材料的导电率(%IACS)可用下式进行计算: 导电率 ( %IACS)=0.017241/ ρ*100% Mg-Zn合金的电导率(相对铜)在30%-40%IACS左右; ZK60镁合金相对电导率(相对铜)28%-32%左右; Mg-Zn-Y-Zr合金电导率(相对铜)30%IACS左右; 根据Mattiessen的规则,所有材料的电阻率(即电导率的倒数)可以用如下的数学式表达: 式中ρt代表物质本身热效应对电阻率的贡献,ρi表示杂质对电阻率的贡献,ρd表示缺陷对电阻率的贡献。 由于各种状态下同类合金样品有相同的测量程序和相同的纯度,故热效应和杂质对电阻率的影响一般可以忽略。 但缺陷对电阻率的贡献是复杂的,这是与缺陷的类型、数量和结构有关。 我们知道,缺陷可分为: (1) 点缺陷(固溶体中的空位和合金元素); (2) 线缺陷(位错); (3) 面缺陷(晶界、相界等)。 实际上在对镁合金进行热挤压时,会在挤压变形过程中发生动态再结晶,所以点缺陷中的空位和位错可以忽略。因此不同样本电阻率的差异应该只需从面缺陷和固溶元素方面考虑。 1、面缺陷 对于面缺陷中的晶界:合金晶界的密度是由晶粒尺寸决定的。但对所研究的样品的电阻率来说,晶界对电阻率的贡献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原因来自引文1:不同样品晶粒尺寸为5-11μm,晶界密度为0.6×10^6-0.3×10^6 m2/m3,如果认为镁合金晶界电阻率和铝类似,即都为2.7×10^-16Ω㎡,则晶界对电阻率的贡献为1.62×10^-10 - 0.81×10^-10Ω㎡(具体内容见:[33] Brown RA. A dislocation model of grain boundary electrical resistivity. J Phys F:

0033.11.6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

第二节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一、预习提示: 1、电线的芯线要用金属做是因为,电线芯线的外面要包上一层橡胶或塑料是因为。 2、是电阻,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单位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我们周围的物质哪些属于导体,哪些属于绝缘体。 ②了解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③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掌握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知道哪些物质属于导体,哪些物质属于绝缘体。 ②通过探究的方法感知导体和绝缘体可以相互转化的条件。 (3)情感、态度的价值观 通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了解导体、绝缘体的概念以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导体、绝缘体、电阻及其单位。 四、教学难点: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自学引导法。 七、教学用具:带有绝缘皮的导线、灯泡、玻璃心柱、酒精灯。 八、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观察一根带有绝缘皮的导线,电流在金属中传导,外面的塑料皮并不导电,这说明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是不同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不同物体的导电性能。 (二)给出定义: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你如何验证一个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三)实验探究: (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讨论不同方案的优缺点) 请同学们鉴别桌面上摆放的物质(塑料尺、橡皮、铅笔、玻璃片、水、盐的水溶液、铜丝、铅丝、铁丝等)哪些属于导体,哪些属于绝缘体。 (做完的小组与其他小组交换不同器材再进行实验,并交流一下你们的结论是否相同)(四)交流讨论: (教师将结果写在黑板上) 导体:金属、石墨、酸碱盐溶液、人体、大地、湿木材 绝缘体:橡胶、塑料、陶瓷、玻璃、油、干木材、纸 (用幻灯片展示不同物质的导电能力,扩大学生视野) (安全教育)展示并让学生回答出生活中钳子等用具中 的导体、绝缘体 (五)导体和绝缘体的微观解释: (用课件解释为什么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易导电) 导体中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电荷,金属导体中自由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酸、碱、盐水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电荷是正、负离子。导体内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电荷是导电的必要条件。 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的范围内而不能自由移动,可自由移动的电荷很少,因此不容易导电。 (六)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明显界限: (问:)同一物质的导电能力是一成不变的吗? 演示实验:玻璃加热后导电 生活经验:潮湿的木材导电 (结论)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补充半导体有其发展前景,拓展学生知识面) (七)电阻: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五、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六、探究:影响电阻大小因素 七、变阻器 1、通常情况下,下列各组物体,全部是导体的一组是 (A)白行车轮胎、食盐水、塑料绳(B)玻璃、铁丝、油 (C)不锈钢汤勺、稀硫酸、人体(D)硬币、干木条、陶瓷 2、通常情况下,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绝缘体的是 (A)空气、塑料、人体(B)陶瓷、湿木材、橡胶 (C)空气、油、塑料(D)玻璃、油、大地 3、通常情况下,下列物体中属于绝缘体的是 (A)盐水 B.铁块 (C)橡胶 D.铝线 4、北约曾用“石墨炸弹”使前南联盟的高压输电线路短路,这是利用 了石墨的( ) (A)可燃性(B)还原性(C)润滑性(D))导电性 5、电路中能产生持续电流的条件是( ) (A)电路中有用电器(B)电路中有电源 (C)电路中有开关(D)电路中有电源,还要形成通路 6、如图所示电路,把两个金属夹子夹在下面哪个物体的两端, 闭合开关后小灯泡能发光( ) (A)铁钉(B)塑料尺 (C)橡皮(D)玻璃棒 7、下列几幅图涉及的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制造它 们的材料中既有导体又有绝缘体的一组是( ) (A)用橡胶制成的电工手套和电工靴(B)硬币钢板尺 (C)电饭锅电工钳(D)滚珠轴承扳手 8、当温度一定时,比较两根铜导线电阻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长导线的电阻大(B)若它们粗细相同,则长导线的电阻大 (C)细导线的电阻大(D)若它们长度相同,则粗导线的电阻大 9、一个电灯泡,在室温下用伏安法测一次电阻,在正常工作时再用伏安法测一次电阻,后 一次测得的阻值比前一次测得的阻值大10倍以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 (A)两次测量加在灯泡两端的电压不同(B)。两次测量通过灯泡电流强度不同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课前准备 一、新课标学习要求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及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知道电阻的意义、单位及电阻器. 会区分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 了解半导体.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认识绝缘体是相对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用运动变化的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整体感知 1.导体和绝缘体(1)定义(2)常见种类(3)应用(4)相对性 2.电阻(1)定义(2)物理意义(3)单位(4)电阻器 3.半导体(1)特点(2)常见的种类 教材知识全解 一、导体 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常见的导体有: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2.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电荷能从导体的一个地方移动到另外的地方.在金属导体中,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在酸、碱、盐水溶液中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是正、负离子. 二、绝缘体 1.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在绝缘体内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的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也就是说,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是绝缘体中缺少自由电荷. 注意 (1)理解容易导电与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在金属导体中存在着能够自由移动的大量自由电子.在酸、碱、盐的水溶液中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电荷,称为正、负离子;在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的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被称为束缚电荷. 由此可见,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里有大量的自由电荷;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中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2)正确理解酸、碱、盐的水溶液. 酸、碱、盐本身来讲,绝大多数都是绝缘体,它的正、负电荷是不能自由移动的,但当把这些绝缘的酸、碱、盐溶入水中后,这些酸、碱、盐的阴阳离子在水中是可以自由移动的.因此酸、碱、盐的水溶液是导体. 三、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当条件改变时,有可能导电变为导体. 例:(1)常温下玻璃是绝缘体,而在高温下达到红炽状态时,它就变成导体了. (2)纯净的水是绝缘体,而含有杂质的水是导体. (3)干燥的空气是绝缘体,而夏天打雷闪电时两块云层之间的空气就不再是绝缘体,而是导体了. 在用电工具或装置上,要防止它导电,需用绝缘体.如电工钳、电工刀、螺丝刀、导线等,在它们不同的部位都安装了绝缘体;而要利用它导电就需装上导体,如测电笔的笔头、电线的金属丝等.所以,好的导

半导体材料导电类型的测定

实验1 半导体材料导电类型的测定 1.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学习判定半导体单晶材料导电类型的几种方法。 2.实验内容 用冷热探针法和三探针法测量单晶硅片的导电类型。 3.实验原理 3.1 半导体的导电类型是半导体材料重要的基本参数之一。在半导体器件的生产过程中经常要根据需要采用各种方法来测定单晶材料的导电类型。测定材料导电类型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介绍常用的几种测定导电类型的方法,即冷热探针法、单探针点接触整流法和三探针法。 3.1.1 冷热探针法 冷热探针法是利用半导体的温差电效应来测定半导体的导电类型的。在图1a中,P型半导体主要是靠多数载流子——空穴导电。在P型半导体未加探针之前,空穴均匀分布,半导体中处处都显示出电中性。当半导体两端加上冷热探针后,热端激发的载流子浓度高于冷端的载流子浓度,从而形成了一定的浓度梯 度。于是,在浓度梯度的驱使下,热端的空穴就 向冷端做扩散运动。随着空穴不断地扩散,在冷 端就有空穴的积累,因而带上了正电荷,同时在 热端因为空穴的欠缺(即电离受主的出现)而带上 了负电荷。上述正负电荷的出现便在半导体内部 形成了由冷端指向热端的电场。于是,冷端的电 势便高于热端的电势,冷热两端就形成了一定的 电势差,这一效应又称为温差电效应,这个电势 差又称为温差电势。如果此时在冷热探针之间接 入检流计,那么,在外电路上就会形成由冷端指 向热端的电流,检流计的指针就会向一个方向偏 转。从能带的角度来看,在没有接入探针前,半 导体处于热平衡状态,体内温度处处相等,主能 带是水平的,费米能级也是水平的。在接入探针 以后,由于冷端电势高于热端电势,所以冷端主 能带相对于热端主能带向下倾斜,同时由于冷端 温度低于热端,故热端的费米能级相对于冷端的 费米能级来说,距离价带更远,如图1b所示。 如果我们将上述的P型半导体换成N型半导 体,则电子做扩散运动,在冷端形成积累。由于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上第十一章第六节《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十一章第六节《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包括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和电阻的概念三部分内容。 对于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教材突出了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从我们身边的物体开始认识,最后归纳出什么属于导体,什么属于绝缘体。本节安排学生实验探究活动,目的在于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习,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会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增加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学会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 初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能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的例子,但是有些还是靠猜测的,需要实验来检验。学生不知道导体能导电的真正原因,而且这一知识是微观的无法通过实验直接看到,于是需借助多媒体动画来模拟展示。 三、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1)哪些物质属于导体,哪些物质属于绝缘体。 (2)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3)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电阻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及单位间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1)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2)实验探究人体,大地是导体。 (3)自制仪器实验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相互转化。 四、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从身边的物体出发,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了解导体、绝缘体的概念以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能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去研究问题。

(2)能在实验及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安全意识。 能力目标: 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导体和绝缘体;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并提高转化能力和应用意识。 知识目标: (1)能认出我们周围的物体什么属于导体,什么属于绝缘体。 (2)能知道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3)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掌握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五、教具准备 自制荧光棒检测电路、发声器等实验仪器,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1课时 (2)展示学生小组讨论后的实 验方案及电路图。 A待测 物体 乙

半导体的导电特性及其应用

半导体的导电特性及其应用 半导体是现代信息化工业的基础,可以利用半导体材料制作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这些都是信息技术的基础,其材料的研发和制作大大的促进了现代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半导体的种类也多种多样。本文将主要介绍半导体的相关基础概念、半导体的导电特性及其应用。 關键词:半导体导体特性导电性PN结 引言 [1]1990年以前的半导体材料主要以硅材料为主,几乎完全垄断着整个电子行业。目前的很多半导体相关电子器件也主要是用硅材料制作的。硅材料相关电子器件的发展完全决定和导致了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甚至整个信息产业的飞跃。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除了硅材料以外的砷化镓、磷化铟、氮化镓等半导体材料也在电子行业展露头角,其相较硅材料的各种优势也逐渐被人们发现,当然其不足也同样存在。 一、半导体的基本概念 从材料的导电与否可以分为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而半导体,则通常是指其导电性能在导体与绝缘体之间,其导电性可被人为控制。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受到激发,会形成自由电子,电子逃离后变成了空穴。半导体中有两种载流子——自由电子和空穴。[2]其中半导体又分为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通常又可以称为空穴半导体,因为其是指通过空穴导电的半导体,在纯净的晶体硅中掺入三价的原子,掺入的原子取代硅原子在晶格中的位置,会形成空穴,当然掺入的原子越多,形成的空穴则越多,导电性就会越好;N型半导体也可以称为电子半导体,因为其是指依靠自由电子导电的半导体,在纯净的晶体硅中掺入五价原子,掺入的原子取代硅原子在晶格中的位置,会形成自由电子,当然掺入的原子越多,形成的自由电子则越多,导电性就会越好。但通常空穴的多少还取决于温度,而自由电子的浓度取决于掺入的原子浓度。 [3]单一的P型半导体或者单一的N型半导体都仅能做电阻使用,用处都不大,通常是将二者结合在一起使用。当二者相互接触时,其交界区域成为PN结。 二、半导体的导电特性 [4]纯净的半导体材料在温度很低(绝对零度左右)时,价电子被束缚得很紧,内部几乎完全没有电子可以移动,也就是没有载流子可以导电,这种情况下的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接近绝缘体。但半导体材料的特别之处就是,其导电能力会随着外加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即前面提过的导电能力可控性。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_教案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及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知道电阻的意义、单位及电阻器。 3.会区分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了解半导体。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认识绝缘体是相对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用运动变化的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及电阻的意义、单位及电阻器。 【教学难点】 理解容易导电与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体 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常见的导体有: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2.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电荷能从导体的一个地方移动到另外的地方;在金属导体中,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在酸、碱、盐水溶液中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是正、负离子。 二、绝缘体 1.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在绝缘体内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的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也就是说,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是绝缘体中缺少自由电荷。 注意 (1)理解容易导电与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在金属导体中存在着能够自由移动的大量自由电子。在酸、碱、盐的水溶液中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电荷,称为正、负离子;在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的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被称为束缚电荷。 由此可见,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里有大量的自由电荷;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中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2)正确理解酸、碱、盐的水溶液 酸、碱、盐本身来讲,绝大多数都是绝缘体,它的正、负电荷是不能自由移动的,但当把这些绝缘的酸、碱、盐溶入水中后,这些酸、碱、盐的阴阳离子在水中是可以自由移动的。因此酸、碱、盐的水溶液是导体。 三、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当条件改变时,有可能导电变为导体。 例:(1)常温下玻璃是绝缘体,而在高温下达到红炽状态时,它就变成导体了。 (2)纯净的水是绝缘体,而含有杂质的水是导体。 (3)干燥的空气是绝缘体,而夏天打雷闪电时两块云层之间的空气就不再是绝缘体,而是导体了。 在用电工具或装置上,要防止它导电,需用绝缘体。如电工钳、电工刀、螺丝刀、导线等,在它们不同的部位都安装了绝缘体;而要利用它导电就需装上导体,如测电笔的笔头、电线的金属丝等。所以,好的导体和绝缘体都是良好的电工材料。 注意 正确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 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是本节的一个重点。导体和绝缘体是根据导电能力来区分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仅仅在于“容易”和“不容易”导电,而决不能理解为“能”和“不能”导电,这是由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变为导体的,例如用白炽灯中的玻璃柱嵌的两根导线(如图11-5-1所示)A,B接到电路,小灯泡是不会发光的,这表明玻璃柱上的玻璃是绝缘体,然后在玻璃柱下方用酒精灯加热,当玻璃柱的温度升到一定温度后小灯泡将会发光,这表明玻璃加热后,由绝缘体变为导体了。

金属导电性

导电系数就是电阻率。,"导体"依导电系数可分为银→铜→金→铝→钨→镍→铁。 常用的金属导电材料可分为:金属元素、合金(铜合金、铝合金等)、复合金属以及不以导电为主要功能的其他特殊用途的导电材料4类: ①金属元素(按电导率大小排列)有:银(Ag)、铜(Cu)、金(Au)、铝(Al)、纳(Na)、钼 (Mo)、钨(W)、锌(Zn)、镍(Ni)、铁(Fe)、铂(Pt)、锡(Sn)、铅(Pb)等。 ②合金,铜合金有:银铜、镉铜、铬铜、铍铜、锆铜等;铝合金有:铝镁硅、铝镁、铝镁铁、铝锆等。 ③复合金属,可由3种加工方法获得:利用塑性加工进行复合;利用热扩散进行复合;利用镀层进行复合。高机械强度的复合金属有:铝包钢、钢铝电车线、铜包钢等;高电导率复合金属有:铜包铝、银复铝等;高弹性复合金属有:铜复铍、弹簧铜复铜等;耐高温复合金属有:铝复铁、铝黄铜复铜、镍包铜、镍包银等;耐腐蚀复合金属有:不锈钢复铜、银包铜、镀锡铜、镀银铜包钢等。 ④特殊功能导电材料是指不以导电为主要功能,而在电热、电磁、电光、电化学效应方 面具有良好性能的导体材料。它们广泛应用在电工仪表、热工仪表、电器、电子及自动化装置的技术领域。如高电阻合金、电触头材料、电热材料、测温控温热电材料。 重要的有银、镉、钨、铂、钯等元素的合金,铁铬铝合金、碳化硅、石墨等材料。 在一般温度范围,电阻率随温度变化呈线性关系,可表示为 ρ=ρ0[1+α(t-t0)] 式中ρ为温度t时的电阻率,ρ0为温度t0时的电阻率,t0通常取0℃或20℃,α为电阻率的温度系数。如纯金属α为10-3~10-4℃-1,合金导体α为10-4~10-5℃-1。合金和杂质的影响表现为杂质与合金元素导致金属晶格发生畸变,造成电子被散射的概率增加,因而电阻率增加。所以高电阻导电材料均由合金组成。冷变形影响常以电阻率的应力系数来表示,在弹性压缩或拉伸时,金属电阻率一般按下式规律变化 ρ=ρ0(1+Kσ) 式中σ为应力,K 为应力系数。压缩时K 为负值,ρ降低,拉伸时K 为正值,ρ增加,故导体经拉伸后电阻率增加。热处理所产生的影响是导电金属经冷拉变形后,强度和硬度增加,导电性和塑性下降。退火后晶粒发生回复、再结晶,晶粒缺陷减少,晶格畸变减少,内应力消除,电阻率降低。 高电导率的金属也是高热导率的金属,纯金属的热导率比合金的热导率高。

九年级物理全册 11.6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能力培优 北师大版

六、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1.下列常见的物体通常情况下都属于绝缘体的一组是() A.汽油和盐水B.黄铜和石墨C.人体和大地D.塑料和陶瓷 2.小刚拆开了家庭电路中常用的白炽灯泡和灯头,如图所示, 则灯泡和灯头上的各部件中全部属于绝缘体的是() A.灯头后盖、螺旋 B.玻璃泡、锡块 C.螺旋、金属片 D.灯头后盖、玻璃泡 3.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队用飞机野蛮地对南联盟发电厂 进行轰炸,使用了一种石墨炸弹,这种炸弹爆炸后释放大量的纤维状的石墨覆盖在发电厂的设备上,造成电厂停电。这种炸弹的破坏方式主要是() A.炸塌厂房 B.炸毁发电机 C.使设备短路 D.切断输电线 4.如图所示的物体中,全部是由绝缘材料制成的是( ) 5.在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将一根粗细均匀的导体截成两段后分别接入电路中,如图所示,则这是用来研究() A.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B.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 C.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D.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6.如图所示,这是一个电表的表盘.也许你没有见过,但根据已学知识可知,该电表使用前也需校零、观察并明确和;使用该表所测量的物理量是,图中示数是.

7.今年中考我省大部分地区实行网上阅卷,要求每份试卷必须贴上条形码.如图所示,条形码扫描器由发光二极管、光敏二极管等元件构成,当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照射到条形码上时,光敏二极管便接收到被条形码回来的光,并将光信号转变为信号,再输送到电脑获取考生信息。 8.发光二极管是一种特殊的二极管,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为“”。为研究二极管的 某种特性,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中发现,按图示电路图连好电路,闭合开关发光二极管亮,若将电池正、负极调换,再闭合开关发光二极管不亮,这可以说明:。 9.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电路,探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其横截面积的关系”,图中甲、乙、 丙是镍铬合金丝,甲、乙长度相同,乙、丙粗细相同.实验中,根据 判断接入M、N两点间电阻的大小,选用的电阻丝是 . 10.如图所示,给玻璃加热到红炽状态时,发现小灯泡会亮起来,这说明 .某同学在组成并联电路的实验中,发现电路连接正确,开关闭合,但有一盏灯不亮他判断可能是灯丝断了或灯头、开关等处接线松动,造成接触不良;从电路的组成来看,上述几种可能原因可以概括成一个,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