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基础知识

摩擦力基础知识
摩擦力基础知识

摩擦力基础知识

一、滑动摩擦力:

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二、摩擦力:

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滑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

三、符号:f

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五、作用点:物体中心

六、施力物:物体

七、大小:f=F(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f=G(在竖直方向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八、种类:

静摩擦力

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动摩擦力{

滚动摩擦力

举例:推桌子没有推动

铅笔写字

圆珠笔写字

汽车紧急刹车

压力

九、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接触面粗糙程度* 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无关

十、增大摩擦方法:

(1)增大压力

(2)使接触面粗糙

(3)变滚动为滑动

举例:

(1)骑自行车捏扎

(2)碾米机张紧皮带

(3)给碾米机皮带上沥青油

(4)汽车打滑撒炉渣

(5)汽车紧急刹车留下痕迹

(6)体操运动员上单杠前手上擦镁粉

十一、减小摩擦方法:

(1)减小压力

(2)使接触面光滑

(4)变滑动为滚动

(5)使接触面分开

举例:

(1)伐木工人将木头滚上汽车上

(2)给轴承加润滑油

(3)气垫船

(4)生锈轴承加润滑油

(5)磁悬浮列车离开轨道行驶

十二、用力推桌子没有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这种说法错误。正确说法是推力等于摩擦力

十三、一个同学用50N的力推桌子没有推动,摩擦力多大?

用100N的力推桌子还没有推动,摩擦力多大?

用150N的力推桌子还没有推动,摩擦力多大?

用200N的力推桌子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多大?

用250N的力推桌子做加速直线运动,摩擦力多大?

4.(多选题)杂技演员重力为G,用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上攀和匀速下滑,他所受的摩擦力分别是f1和f2,关于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A.f1=G,方向竖直向上B.f1>G,方向竖直向上C.f2=G,方向竖直向上D.f2

5.(多选题)用手握住一个油瓶(瓶始终处于竖直方向且静止不动,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D )

A.瓶中油越多,手必须握得越紧

B.手握得越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C.不管手握得多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总是一定的

D.摩擦力等于油瓶与油的总重力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摩擦力(基础)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中物理 重难点突破 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摩擦力(基础) 【学习目标】 1.知道滑动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2.理解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测量滑动摩擦力; 3.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4.知道摩擦力的利用和防止; 5.能用平衡的观点解决有关摩擦力的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滑动摩擦力。 2.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测量:利用弹簧测力计可以粗略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要点诠释: 1.摩擦力的实际作用点是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 2.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接触面粗糙;(2)接触并挤压;(3)相对运动。 3.测量滑动摩擦力时,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 4.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的区别: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叫做滚动摩擦。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往往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要点二、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在本实验中,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有多个,所以实验探究过程中我们要用控制变量法,在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之间的关系时,要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因素不变,而在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时,要保持压力等因素不变。 2.提出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可能有,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实验器材:木块、弹簧测力计、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两块、砝码。 4.实验步骤: (1)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2)在木块上面放一个砝码,改变木块对长木板的压力,测出此种情况下的摩擦力。 (3)换用材料相同,但表面粗糙的长木板,保持木块上的砝码不变,测出此种情况下的摩擦力。

物理中考摩擦力(基础) 知识讲解

摩擦力(基础) 【学习目标】 1.知道滑动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2.理解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测量滑动摩擦力; 3.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4.知道摩擦力的利用和防止; 5.能用平衡的观点解决有关摩擦力的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滑动摩擦力。 2.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测量:利用弹簧测力计可以粗略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要点诠释: 1.摩擦力的实际作用点是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 2.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接触面粗糙;(2)接触并挤压;(3)相对运动。 3.测量滑动摩擦力时,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 4.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的区别: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叫做滚动摩擦。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往往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要点二、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在本实验中,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有多个,所以实验探究过程中我们要用控制变量法,在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之间的关系时,要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因素不变,而在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时,要保持压力等因素不变。 2.提出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可能有,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实验器材:木块、弹簧测力计、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两块、砝码。 4.实验步骤: (1)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2)在木块上面放一个砝码,改变木块对长木板的压力,测出此种情况下的摩擦力。 (3)换用材料相同,但表面粗糙的长木板,保持木块上的砝码不变,测出此种情况下的摩擦力。 5.实验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摩擦力概念基础专题练习题(答案全)

摩擦力基础练习题 1、判断题 (1)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紧自行车刹车闸是为了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 ( ) (2)在接触面之间加润滑油,可以消除摩擦 ( ) (3)物体只有在运动时,才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4)物体运动越快,受的摩擦力就越大 ( ) (5)物体静止时,就一定没有受到摩擦力 ( ) (6)如果没有摩擦,我们就寸步难行 ( ) 2、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运动鞋底的花纹是为了增大鞋底与地面间的摩擦力 B.冬天下雪后,常见民警在汽车上坡的地方洒上一些炉灰,目的是增大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C.生活中离不开摩擦,摩擦越大越好 D.工厂工人师傅用的锉刀表面总是凹凸不平的,目的是为了增大锉刀与工件之间的摩擦 3、关于摩擦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B.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成正比 C.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 D.摩擦力大小总正比于接触面上的压力 4、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互接触的两物体间一定存在摩擦力B.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C.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也可能存在摩擦力作用 D.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静摩擦力作用,运动的物体不会受静摩擦力作用 5.关于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间一定有摩擦力B.相对运动的物体间一定有摩擦力 C.只有相互压紧且发生相对运动的物体间才有摩擦力的作用 D.只有相互压紧且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粗糙物体之间才有摩擦力作用 6、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运动的两物体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B.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C.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运动方向相反

初二物理下册摩擦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基础)知识讲解(带答案解析)

摩擦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基础) 撰稿:冯保国审稿:史会娜 【学习目标】 1. 知道滑动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2. 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3. 知道摩擦力的利用和防止; 4. 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双层含义,即物质性、相互性。 【要点梳理】要点一、摩擦力 1. 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会受到阻碍它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 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 测量:利用弹簧测力计可以粗略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要点诠释: 1. 摩擦力的实际作用点是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 2. 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接触面粗糙;(2)接触并挤压;(3)相对运动。 3. 测量滑动摩擦力时,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可知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 4. 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的区别: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叫做滚动摩擦。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往往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要点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在本实验中, 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有多个, 所以实验探究过程中我们要用控制变量法, 在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之间的关系时, 要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因素不变, 而在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时, 要保持压力等因素不变。 2. 提出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可能有,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 实验器材:木块、弹簧测力计、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两块、砝码。 4. 实验步骤: (1)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2)在木块上面放一个砝码,改变木块对长木板的压力, 测出此种情况下的摩擦力。 (3)换用材料相同,但表面粗糙的长木板,保持木块上的砝码不变,测出此种情况下的摩擦力。 5. 实验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要点诠释: 1. 因为弹簧测力计本身有重量,为了保证水平拉力,牵引木块时,要握住弹簧测力计的外壳;使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关键是拉力要均匀,集中注意力盯住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一直拉到底,在指针不颤动时读数。 2. 实验拓展:验证“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可能与接触面积有关” 。方法:把木块侧放,改变和木板的接触面积,保持对木板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 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中没有“接触面积”,物体间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大小”无关,而是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要点三、摩擦的利用和防止 1. 利用:增大有用摩擦,可以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例如:鞋底有花纹;让自行车更快停下,可以用力捏闸。

巩固练习_摩擦力(基础)

【巩固练习】 一、 选择题: 1. 有关静摩擦力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静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 B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静摩擦力 C .静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垂直 D .接触面上的摩擦力总是与接触面平行 2.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上共受三个力即F 1、F 2和摩擦力的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 1=10 N 、F 2=2 N .若撤出F 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摩擦力为( ) A .2 N ,方向向右 B .6 N ,方向向右 C .2 N ,方向向左 D .零 3. 关于静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B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C .受静摩擦力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D .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一定有静摩擦力的作用 4. 如图所示,一平板小车在外力作用下由静止向右滑行了一段距离s ,同时车上的物体A 相对车向左滑行L ,此过程中物体A 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如何?该摩擦力是动力还是阻力?( ) A .水平向左,阻力 B .水平向左,动力 C .水平向右,阻力 D .水平向右,动力 5. 运动员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上攀和匀速下滑时,他所受的摩擦力分别是F 上和F 下,那么它们的关系是( ) A .F 上向上,F 下向下,F F 下上

B .F 上向下,F 下向上,F F >下上 C .F 上向上,F 下向上,F F =下上 D .F 上向上,F 下向下,F F >下上 6.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置于水平的木板上向左滑行,滑行时木板静止,木板质量M =3m ,已知木块与木板间、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则在木块滑行过程中水平面对木板的摩擦力大小为( ) A .4μmg B .3μmg C .2μmg D .μmg 7. 有关滑动摩擦力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成正比 B .滑动摩擦力总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C .滑动摩擦力总是阻力 D .滑动摩擦力随压力增大而增大 8. 下列关于滑动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滑动摩擦力一定是阻力 B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C .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D .滑动摩擦力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9. 物块静止在固定的斜面上,分别按图所示的方向对物块施加大小相等的力F ,A 中F 垂直于斜面向上,B 中F 垂直于斜面向下,C 中,竖直向上,D 中F 竖直向下,施力后物块仍然静止,则物块所受的静摩擦力增大的是( ) 10. 如图所示,P 是位于水平的粗糙桌面上的物块.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将P 与小盘相连,小盘内有砝码,小盘与砝码的总质量为m .在P 运动的过程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关于P 在水平方向受到的作用力与相应的施力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知识讲解_摩擦力(基础)

摩擦力 【学习目标】 1.知道滑动摩擦产生的条件,会正确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会用公式f=μ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大小因素 3.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能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以及大小和方向 4.理解最大静摩擦力.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 【要点梳理】 要点一、摩擦力 要点诠释: 1.定义:当相互接触且相互挤压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接触面间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称为摩擦力.固体、液体、气体的接触面上都会有摩擦作用. 2.分类:分为滚动摩擦(初中已经学习过)、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要点二、滑动摩擦力 要点诠释: 1.产生: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时,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2.产生条件:①相互接触且相互挤压;②有相对运动;③接触面粗糙. 说明: 1)两个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有弹力产生. 摩擦力与弹力一样属接触作用力,但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不挤压就不会出现摩擦力.挤压的效果是有压力产生.压力就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也叫正压力,压力属弹力,可依上一节有关弹力的知识判断有无压力产生. 2)接触面粗糙.当一个物体沿另一物体表面滑动时,接触面粗糙,各凹凸不平的部分互相啮合,形成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即为摩擦力.凡题中写明“接触面光滑”、“光滑小球”等,统统不考虑摩擦力(“光滑”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3)接触面上发生相对运动. 特别注意:“相对运动”与“物体运动”不是同一概念.“相对运动”是指受力物体相对于施力物体(以施力物体为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而“物体的运动”一般指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摩擦力基础知识

摩擦力基础知识 一、滑动摩擦力: 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二、摩擦力: 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滑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 三、符号:f 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五、作用点:物体中心 六、施力物:物体 七、大小:f=F(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f=G(在竖直方向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八、种类: 静摩擦力 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动摩擦力{ 滚动摩擦力 举例:推桌子没有推动 铅笔写字 圆珠笔写字

汽车紧急刹车 压力 九、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接触面粗糙程度* 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无关 十、增大摩擦方法: (1)增大压力 (2)使接触面粗糙 (3)变滚动为滑动 举例: (1)骑自行车捏扎 (2)碾米机张紧皮带 (3)给碾米机皮带上沥青油 (4)汽车打滑撒炉渣 (5)汽车紧急刹车留下痕迹 (6)体操运动员上单杠前手上擦镁粉 十一、减小摩擦方法: (1)减小压力 (2)使接触面光滑 (4)变滑动为滚动 (5)使接触面分开 举例:

(1)伐木工人将木头滚上汽车上 (2)给轴承加润滑油 (3)气垫船 (4)生锈轴承加润滑油 (5)磁悬浮列车离开轨道行驶 十二、用力推桌子没有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这种说法错误。正确说法是推力等于摩擦力 十三、一个同学用50N的力推桌子没有推动,摩擦力多大? 用100N的力推桌子还没有推动,摩擦力多大? 用150N的力推桌子还没有推动,摩擦力多大? 用200N的力推桌子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多大? 用250N的力推桌子做加速直线运动,摩擦力多大? 4.(多选题)杂技演员重力为G,用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上攀和匀速下滑,他所受的摩擦力分别是f1和f2,关于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A.f1=G,方向竖直向上B.f1>G,方向竖直向上C.f2=G,方向竖直向上D.f2

摩擦力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摩擦力 一、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 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A.两个物体直接接触; B.两物体之间有弹力; C.两物体发生了相对滑动; D.接触面不光滑。 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①"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μN 说明:①N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应具体分析。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无单位。 5、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二、静摩擦力: 1、定义:两相对静止的相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产生的摩擦力。 2、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A.两物体相接触; B.相接触面不光滑; C.两物体之间有弹力; D.两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 3、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总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说明:①运动的物体可以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②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可以相反,还可以成任一夹角θ。 ③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4、静摩擦力的大小: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0<F≤Fm,其中Fm为两个物体间的 最大静摩擦力。 说明:①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无关,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有关, 最大静摩擦因数(选学)f max=μN。 5、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趋势。 三、摩擦力有无的判断(4个条件缺一不可) 1、如图1,A、B两物体所接触的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B在水平面上, A与竖直面接触,A、B通过定滑轮连接在一起,A匀速下落, 试分析A与竖直面有无滑动摩擦力。 解析:A与竖直面接触、相对运动且接触面粗糙,但无挤压,A不受滑动摩擦力。 2、如图2,木板B以的对地速度向右滑动, 物体A此时以的对地速度向右滑动,A与B接触, 且接触面粗糙,问A和B之间有无滑动摩擦力 解析:满足两个物体相互直接接触、互相挤压、接触面粗糙,但,所以A 与B无相对运动,即A与B间无滑动摩擦力。

初三物理之摩擦力(基础)

023摩擦力(基础) 一、填空题 1、我国北方冬天的雪很多,大雪过后,马路表面上结了一层冰,给行人和车辆行驶带来很大麻烦。为了防止行车和走路时打滑,可以在冰面上撒一些沙子,这是采取了________的方法,从而________了摩擦。 2、在工业生产与生活中,皮带传送装置是比较常见的(如图所示),当皮带传送装置用久了皮带就可能打滑,这时我们一般会采取两种方式防止皮带打滑,一是张紧皮带(增大图中电机与从动轮间的距离),这样做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来增大摩擦的;二是加皮带油,这样做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来增大摩擦的。 3、仔细观察图可知,将________变为________可以减小摩擦。 4、在做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需要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________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直接表示________的大小,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得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摩擦力的大小________,方向________。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 5、用10N的水平拉力,使重40N的物体在桌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__N,方向是________。拉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为________N。 6、用铅笔写字时,笔尖和纸面的摩擦是__________摩擦。用圆珠笔写字时,圆珠和纸面的摩擦是________摩擦。自行车减速时闸皮和瓦圈间的摩擦是________摩擦。 7、如图所示,小明用50N的水平力把重15 N的木块压在竖直的墙面上,使木块静止不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________N;若减小水平压力,木块仍然静止,则木块受

初二物理摩擦力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摩擦力练习题及答案 基础知识训练 1.写出下列各种摩擦的名称: (1)皮带传送机运煤时,煤块与皮带之间的摩擦是_____________; (2)洗筷子时.抹布和筷子之间的摩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明下列情况中是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或减小摩擦的: (1)在结冰的公路上撒砂子____________________; (2)冬天,为了防止打滑而在轮子上缠上铁链子 ________________; (3)轮胎上刻有花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机器上润滑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轴承两圈之间装有滚珠__________________. A.鞋底上制有凹凸的花纹 B.铁轨要铺在枕木上 C.自行车刹车时,闸皮紧压在车圈上 D.在机器的转动部分安装 滚动轴承 7.下列事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A.给自行车的轴加润滑油 B.在自行车的把套上做出凹、凸花纹 C.在机器的转动部分加装滚动轴承 D.磁悬浮列车行驶时,车身 悬在空中 8.如果世界上不存在一切摩擦,那么下列哪种现象不会发生() A.饭将从我们嘴里滑掉 B.人将寸步难行 C.不能用螺钉螺母固定工件 D.物体将漂浮在空中

9.下列几种现象中,属于有害摩擦的是() A.刷牙时,牙刷与牙齿之间的摩擦 B.“神舟5号”载人飞船升空时,飞船与空气的摩擦 C.自行车刹车时,刹车皮与轮圈之间的摩擦 D.手拿物体时,手与物体之间的摩擦 10.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做了以下三个实验: 实验一:用弹簧测力计拖动木块在水平木板上运动 实验二:用弹簧测力计拖动木块在垫有棉布的水平木板上运动 实验三:用弹簧测力计拖动放有砝码的木块在水平木板上运动 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回答问题: (1)拖动木块应做什么运动? (2)实验一、二为什么要用同一木块,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3)实验一、三为什么要用同一水平木板?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综合提高训练 1.狗用200N的水平拉力拉总重为5000N的雪橇在冰面上匀速向 西前进,速度为1m/s,雪橇所受摩擦力大小是_________N,方向是 ______________.若在雪橇上再装些货物,则摩擦力将___________. 若雪橇以2m/s的速度匀速前进,在这个过程中摩擦力将_______.(选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某同学用手把5N重的木块压在竖直墙壁上,要使木块不下落, 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应是____N,方向___________.当人手对木块 压力增大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将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_摩擦力(基础)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知识点梳理 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 )巩固练习 摩擦力 【学习目标】 1.知道滑动摩擦产生的条件,会正确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会用公式 f=μ N 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大小因素 3.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能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以及大小和方向 4.理解最大静摩擦力.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 【要点梳理】 要点一、摩擦力 要点诠释: 1.定义:当相互接触且相互挤压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接触面间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 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称为摩擦力.固体、液体、气体的接触面上都会有摩擦作用. 2.分类:分为滚动摩擦(初中已经学习过)、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要点二、滑动摩擦力 要点诠释: 1.产生: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时,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 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2.产生条件:①相互接触且相互挤压;②有相对运动;③接触面粗糙. 说明: 1)两个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有弹力产生. 摩擦力与弹力一样属接触作用力,但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不挤压就不会出现摩擦力 .挤压的效果是有压力 产生.压力就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也叫正压力,压力属弹力,可依上一节有关弹 力的知识判断有无压力产生. 2)接触面粗糙.当一个物体沿另一物体表面滑动时,接触面粗糙,各凹凸不平的部分互相啮合,形成阻碍 相对运动的力,即为摩擦力.凡题中写明“接触面光滑”、“光滑小球”等,统统不考虑摩擦力(“光滑”是 一个理想化模型). 3)接触面上发生相对运动. 特别注意:“相对运动”与“物体运动”不是同一概念 .“相对运动”是指受力物体相对于施力物体(以施 力物体为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而“物体的运动”一般指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3.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这里的“相对”是指相互接触发生摩擦的物体,而不是相对别的物体.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的相对运 动的方向相反,但并非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4.大小: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成正比,即:f=μ N 说明: ①压力 F N 与重力 G 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它们在大小上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也可以毫无关系,用力将 物块压在竖直墙上且让物块沿墙面下滑,物块与墙面间的压力就与物块重力无关,不要一提到压力,就联 想到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认为物体对支承面的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②μ 是比例常数,称为动摩擦因数,没有单位,只有大小,数值与相互接触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 关.在通常情况下,μ <1.

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摩擦力》教学设计

《摩擦力》教学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等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物理 必修1 一、 二、 教学分析 1.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初中摩擦力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摩擦力与弹力 地位等同。本节知识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故应对该节内容的教学引起高度的重视。本节教材从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验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考虑出发,从静摩擦力入手,然后介绍滑动摩擦力。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认识摩擦力的规律,使学生认识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 学情分析:由于摩擦力问题的复杂性,且在具体问题中表现出“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尤其静摩擦力在许多情形下似乎又是“若有若无”,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在生活经验和课堂实验的双重引导下,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摩擦力的规律。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实验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知道最大静摩擦力; 2) 知道滑动摩擦力概念及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3) 掌握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N F F μ=。 过程与方法: 1) 会利用二力平衡条件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 会运用公式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 知道生产和生活中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实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意识。 4.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1) 认识静摩擦力,知道最大静摩擦力; 2) 掌握滑动摩擦力的公式。 难点: 1) 理解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 利用二力平衡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3) 利用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摩擦力(基础) 知识讲解

摩擦力(基础) 撰稿:史会娜审稿:蒙阿妮 【学习目标】 1.知道滑动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2.理解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测量滑动摩擦力; 3.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4.知道摩擦力的利用和防止; 5.能用平衡的观点解决有关摩擦力的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滑动摩擦力。 2.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测量:利用弹簧测力计可以粗略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要点诠释: 1.摩擦力的实际作用点是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 2.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接触面粗糙;(2)接触并挤压;(3)相对运动。 3.测量滑动摩擦力时,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木块受到的滑

动摩擦力大小相等。 4.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的区别: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叫做滚动摩擦。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往往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要点二、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在本实验中,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有多个,所以实验探究过程中我们要用控制变量法,在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之间的关系时,要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因素不变,而在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时,要保持压力等因素不变。 2.提出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可能有,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实验器材:木块、弹簧测力计、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两块、砝码。 4.实验步骤: (1)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2)在木块上面放一个砝码,改变木块对长木板的压力,测出此种情况下的摩擦力。 (3)换用材料相同,但表面粗糙的长木板,保持木块上的砝码不变,测出此种情况下的摩擦力。

高一物理摩擦力典型习题

摩擦力大全 1 .如图所示,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P ,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块Q 相连,从滑轮到P 和 到Q 的两段绳都是水平的.已知Q 与P 之间以及P 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μ,两物块的质量都是m ,滑轮的质量、滑轮轴上的摩擦都不计.若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 拉Q 使它做匀速运动,则F 的大小为 ( ) A .mg μ B .mg μ2 C .mg μ3 D .mg μ4 2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的在质量为M 的长木板上滑行,长 木板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1μ,木块与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2μ,若长木板仍处于静止状态,则长木板受地面摩擦力大小一定为: ( ) A .mg 2μ B .g m m )(211+μ C .mg 1μ D .mg mg 12μμ+ 3 .如图1-B-8所示,质量为m 的工件置于水平放置的钢板C 上,二者间动摩擦因数为μ,由 于光滑导槽 ( ) A .B 的控制,工件只能沿水平导槽运动,现在使钢板以速度ν1向右运动,同时用力F 拉动工件(F 方向与导槽平行)使其以速度ν2沿导槽运动,则F 的大小为 A 等于μmg B .大于μmg C 小于μmg D .不能确定 4 .用一个水平推力F=Kt (K 为恒量,t 为时间)把一重为G 的 物体压在竖直的足够高的平整墙上,如图1-B-5所示,从t=0开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 随时间t 变化关系是中的哪一个? 图1-B-6 F 图1-B-8

5 .一皮带传动装置,轮A .B 均沿同方向转动,设皮带不打滑,A .B 为两边缘上的点,某时刻a 、 b 、o 、o ’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如图1-B-3所示.设该时刻a 、b 所受摩擦力分别为f a 、f b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B-3 ( ) A .f a 、f b 都是动力、而且方向相同 D .f a 、f b 都是阻力,而且方向相反 C .f a 若是动力,则f b 一定是阻力,两力方向相反 D .f a 若是阻力,则f b 一定是动力,两方向相同 6 . 如图所示,A 是主动轮,B 是从动轮,它们通过不打滑的皮带转动,轮的转动方向如图所 示,B 轮上带有负载,P 、Q 分别是两轮边缘上的点,则关于P 、Q 所受摩擦力的判断正确的是 A P 受到的是静摩擦力,方向向下 B P 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方向向上 C Q 受到的是静摩擦力,方向向上 D Q 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方向向下 7 .如图所示,在一粗糙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木块1和2,中间用一原长为l 、 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2,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 ( ) A .g m K l 1μ + B . g m m K l )(21++ μ C .g m K l 2μ + D .g m m m m K l )( 2 12 1++ μ 8 .如图所示,重物A .B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质量分别为m 1、m 2、m 3的物体分别通过细线跨过 定滑轮水平系在重物A .B 上,已知m 1>m 2+m 3,A .B 保持静止.现将m 3解下放在物体A 的上方,发现A .B 仍处于静止.关于A .B 间的摩擦力f 1和B 与桌面间的摩擦力f 2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f 1变大,f 2不变 B .f 1变大,f 2变大 C .f 1变小,f 2不变 D .f 1变小,f 2变大 9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长木板,质量为m 的小物块放在长木板的左端,现 用水平恒力F 向右拉小物块使它在木板上向右滑动,木板仍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μ1mg B .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μ2Mg C .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μ2(M +m )g

初二物理摩擦力(基础)知识讲解

摩擦力(基础) 【要点梳理】 要点一、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滑动摩擦力。 2.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测量:利用弹簧测力计可以粗略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要点诠释: 1.摩擦力的实际作用点是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 2.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接触面粗糙;(2)接触并挤压;(3)相对运动。 3.测量滑动摩擦力时,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 4.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的区别: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叫做滚动摩擦。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往往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要点二、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在本实验中,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有多个,所以实验探究过程中我们要用控制变量法,在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之间的关系时,要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因素不变,而在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时,要保持压力等因素不变。 2.提出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可能有,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实验器材:木块、弹簧测力计、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两块、砝码。 4.实验步骤: (1)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2)在木块上面放一个砝码,改变木块对长木板的压力,测出此种情况下的摩擦力。 (3)换用材料相同,但表面粗糙的长木板,保持木块上的砝码不变,测出此种情况下的摩擦力。 5.实验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要点诠释: 1.因为弹簧测力计本身有重量,为了保证水平拉力,牵引木块时,要握住弹簧测力计的外壳;使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关键是拉力要均匀,集中注意力盯住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一直拉到底,在指针不颤动时读数。 2.实验拓展:验证“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可能与接触面积有关”。方法:把木块侧放,改变和木板的接

(完整版)初中摩擦力经典练习题

13 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答:物体之间产生摩擦力必须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 物体必须互相接触且有压力. 第二,接触面粗糙. 第三, 相互接触的两物体间将要运动(有相对运动趋势)或已运动(位置相对发生改变) . 问:怎么判断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有没有静摩擦力? 答:可以用假设法。假设两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不存在静摩擦力,若两物体会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即它们之间存在静摩擦力,若两物体仍静止,则说明它们之间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即不存在静摩擦力。如:斜面上的物体,若无摩擦就要下滑,所以静止时有向下运动的趋势,受到静摩擦力;而水平面上的物体,无摩擦时也不会运动,就无运动趋势,没有受到静摩擦力。 问: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吗? 答:在分析摩擦力问题时,一定弄清摩擦力的作用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而不是阻碍物体运动.“相对运动”是以相互接触的物体作为参照物的.“物体运动”可能是以其它物体作参照物的。因此,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总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有时也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同.另外,摩擦力也不一定都是阻力,有时也可以是动力.如人走路时脚向后蹬地,若不打滑,脚相对地面有—个向后运动的趋势,地面对脚有一个向前的摩擦力,使人相对地面向前运动.成为人向前的动力。 问: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分别有哪些? 答:(一)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1)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如汽车、拖拉机、自行车的轮胎上做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轮胎与地面的摩擦. (2)增大压力. 如骑自行车刹车时捏闸的力越大,自行车刹皮与钢圈间摩擦越大,自行车就容易停下来. (3)除上述两种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外,还可采用变滚动为滑动的方法来增大有益的摩擦.如火车、汽车在紧急制动时.车轮只滑不滚、车停下来就快. (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1)使接触面变光滑。

力学基础摩擦力

力学基础、摩擦力 一、选择题(共20题) 1.(难度指数★☆☆☆☆)下面的估计的数据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人体感到最舒适的温度约是23℃ B.中学生100m赛跑的成绩约14秒 C.一个苹果的重力约为0.1N D.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2.(难度指数★★☆☆☆)有一把弹簧秤,秤钩上不受力时,指针不是指在零刻度位置,而是指在0.2N的位置上,此时用手拉弹簧秤的秤钩,使弹簧秤的示数为4N,则手拉弹簧的力是() A.4.2 N B.4 N C.3.8 N D.无法判断 3.(难度指数★★★☆☆)如图所示,一个金属球,连接在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容器的底部。装置内是水,设想从某一天起,地球的引力减为一半,则甲图中的弹簧对物体的弹力(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A.不变B.减为一半 C.增加为原值两倍D.弹簧对物体无弹力 4.(难度指数★★☆☆☆)如图所示,小丽同学把一根钢尺的下端固定,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它发生a、b、c、d各图所示的形变。若F1=F3=F4<F2,小丽同学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a和b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 B.图c和d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 C.图b和d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 D.图b和c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 5.(难度指数★☆☆☆☆)两个鸡蛋相碰,总是一个先破碎,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B.只有破了的鸡蛋受力 A.只有未破的鸡蛋受力 C.两只鸡蛋都受力D.究竟哪只鸡蛋受力说不清楚

2 6.(难度指数★★★★☆)一测力计因弹簧断裂而损坏,若去掉断裂的一小段弹簧,将剩余的较长的一段弹簧重新安装好,并校准了零刻度,那么用这个修复的弹簧测力计测量时,测量值与原来测量值相比较,结果是( ) A .测量值比原来的测量值大 B .比原来的测量值小 C .与原来的测量值相同 D .以上三种情况均可能出现 7.(难度指数★★☆☆☆)在足球比赛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飞行过程中,足球不受力的作用 B .头顶足球时头会感到疼,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 .下落过程中,足球的惯性变大 D .足球在地面上越滚越慢,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8.(难度指数★☆☆☆☆)在下列现象中,发生的不是弹性形变的是( ) A .橡皮筋被拉长 B .钢尺子被压弯了 C .跳板被跳水运动员压弯 D .橡皮泥上留下漂亮的指印 9.(难度指数★★★☆☆)如图是女排运动员训练排球时的情景,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球垫起后继续向上运动,是因为球始终受到向上的惯性大于竖直向下的重力 B .球垫起后,上升到最高点时,处于平衡状态 C .垫球时,手感觉疼,说明球与手之间的作用力是相互的 D .球在上升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10.(难度指数★★☆☆☆)如图所示,木块置于小车上,在水平拉力F 作用下,小车和木块一起以速度v 沿水平地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以下三组力属于平衡力的是( ) ①地面对小车的支持力与小车受到的重力 ②小车对木块的摩擦力与木块受到的水平拉力 ③地面对小车的摩擦力与木块对小车的摩擦力。 A .仅① B .②③ C .仅② D .①②③

高中物理摩擦力基础知识归纳

高中物理摩擦力知识归纳 1、摩擦力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 ①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1)“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 (2)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4、摩擦力的大小: (1)静摩擦力的大小: ①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0≤f≤fm 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N无直接关系。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②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中学阶段讨论问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它们数值相等。 ③效果: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公式:F=μFN (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μ叫动摩擦因数)。 说明:①FN表示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况需结合运动情况与平衡条件加以确定。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5、摩擦力的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无关,只由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两个因素决定,而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材料的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功能关系:功和能的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有两层含义: (1)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2)做功的多少决定了能转化的数量,即: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强调:功是一种过程量,它和一段位移(一段时间)相对应;而能是一种状态量,它与一个时刻相对应。两者的单位是相同的(都是J),但不能说功就是能,也不能说“功变成了能”。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摩擦力(基础) 知识讲解

摩擦力(基础) : 【学习目标】 1.知道摩擦力的概念; 2.知道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3.知道增大与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要点梳理】 要点一、摩擦力 1.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相对滑动时,在两个物体接触面之间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叫做滑动摩擦力。 2.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测量:利用弹簧测力计可以粗略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要点诠释: 1.摩擦力的实际作用点是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 2.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接触面粗糙;(2)接触并挤压;(3)相对运动。 3.测量滑动摩擦力时,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可知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 4.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的区别: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叫做滚动摩擦。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往往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要点二、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在本实验中,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有多个,所以实验探究过程中我们要用控制变量法,在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之间的关系时,要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因素不变,而在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时,要保持压力等因素不变。 2.提出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可能有,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实验器材:木块、弹簧测力计、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两块、砝码。 4.实验步骤: (1)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2)在木块上面放一个砝码,改变木块对长木板的压力,测出此种情况下的摩擦力。 (3)换用材料相同,但表面粗糙的长木板,保持木块上的砝码不变,测出此种情况下的摩擦力。 5.实验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