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获奖说课稿(共7篇)

陈情表获奖说课稿(共7篇)
陈情表获奖说课稿(共7篇)

篇一:陈情表说课稿

以“孝”为本以“情”纬文

——《陈情表》说课稿

襄阳市田家炳中学谭辉

我说课的题目是《陈情表》,说课的内容设计为:说教材、说学情、说重点、说教学目标与方法、说教学过程五个部分。

一、说教材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陈情表》选自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古代抒情散文单元,是高中教材中的古文经典,晋代李密的名作,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写此奏章,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为了唤起晋武帝的怜悯之心,李密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的表明心意。具体地讲,就是围绕“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的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从而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

作者正是运用了最恰当的抒情方式,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诏”,允其不仕。

二、说学情

高二的学生虽然在文言文的学习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方法,但是大多数学生对文言文缺乏兴趣,甚至有惧怕的心理,这就直接导致了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够理想。究其根本原因是文言文的内容脱离了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学生自身又对中国历史缺乏一定的理性思考,同时文言文中繁多的字、词、句等基础知识也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三、说重点:

高中语文课标特别强调对中学生的情感培养,一封《陈情表》,篇幅不满五百字,却流传千古,作者李密也因此被后世的史官载入正史《孝友传》,成为封建时代立德立行的楷模。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把握内容、概括要点”的要求下,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引导在对文章的品读、悟读上,通过诵读品味感受美文直击人心的魅力,深入体会文章抒写的孝情,并通过拓展活动引导学生联系现实,体会父母之爱,懂得感恩,懂得如何孝亲。

四、说教学目标和教法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通过诵读、积淀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能力目标:学习和运用融理于情,融情于事的构思艺术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苦情。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文本研习、问题探究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的语文素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陈情表》情辞恳切,婉转凄恻。“学习语言,要把‘读’作为开启语言宝库的钥匙。”所以教学时,我主要采用“三读法”诵读法、赏读法、悟读法重视了学生的赏读,让他们在读中体会思想,在读中品味情感,在读中再现形象。

五、说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以声激情,导入新课

以满文军《懂你》进入情境,用苏轼的“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导入

【设计意图】适当利用多媒体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章的情境。

第二个环节:以读诉请,整体感知

理解文意是品读的基础,学生边自由诵读全文,边对照注释自行圈点加注。结合资料归

纳知识点,提醒学生注意多音字及重点实虚词,积累成语。

伴着舒缓忧郁的节奏,老师背诵全文,将学生引进文本后,学生配乐朗诵,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出问题:

是谁陈情?

向谁陈情?

陈什么情?

【设计意图】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用心灵触摸语言形象。让学生在诵读中悟情,在诵读中思考,解答第一、第二个问题,把握李密与晋武帝的身份及二者之间亡蜀降臣和新朝君主的关系,为品文作铺垫。

介绍背景进入

第三个环节:品读悟情,分析文本分析文本体会李密如何陈情。

第一自然段主要是在教师的带领下,以问题引导法导引学生品读

我设置的问题如下:

(1)李密与祖母有着怎样的情谊?

——明确:相依为命(①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②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2)李密有着怎样的遭遇,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

——明确:“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3)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生总摄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学生讨论,言之成理即可)

四大不幸: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4)找出描述李密身世艰难的形容词,用自己的语言来再现李密的身世之苦学生展示【设计意图】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贴近作者,在赏读中设身处地的体会到李密的苦况:这样一个自幼失怙失恃、既无伯叔终鲜兄弟、年少多病的孩子,他的成长要饱含祖母多少关注之爱,要倾注祖母多少经营之情,要耗费祖母多少操劳之力。而祖母刘氏夙婴疾病,失去独立生活能力的祖母所唯一依靠的是一根弱苗而已,“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李密对于祖母这种情感的真切,侍奉的殷情,可见一斑。

2、后三自然段采取合作探究法分组学习后三段,

(1)后三段中作者所陈之情是什么?

(2)请结合文章之中的文字具体把握

(3)并且采用第一段的形式,用对联的方式进行总结

(4)学生分组讨论相关段落,老师随机引导。第二段:两难之情——进,无以报答祖母养育之恩;退,不能回报朝廷知遇之情。第三段:感恩之情。——敬谢朝廷知遇之恩,感激祖母抚养之情。第四段:两全之情。——愿乞终养,先报答祖母养育之情;保卒余年,尽节陛下知遇之恩。

【设计意图】变课堂为学堂,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领会所讲的道理,体悟恳切动人之情。并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感悟、理解、联想、鉴赏能力。

对联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近年来,高考试题中也不时有对联的出现,教学过程中进行对联的训练,学生苦苦思索的过程中,在大脑中对词语“大检阅”这种“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也是别的训练形式无法替代的

第四个环节:真情拓展,抒写孝情

(一)请同学们展示孝的名句名段,搜集孝的事例(学生搜集并展示)

(二)播放组图,配音解说。

(三)布置作业:请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一段话或在父亲节来临之际,编写一条祝福短信来表达自己的孝心

【设计意图】让学生真诚地为亲人奉上自己真诚的祝福。在经济建设迅猛发展,道德意识逐渐淡漠的今天,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第五个环节:教师寄语,以情激情

作家毕淑敏说:尽孝要趁早。“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动天,襄阳男生张子龙捐髓救父孝感动人,让我们携手让孝传承,将爱传递!

板书设计:

孤苦之情

陈情表两难之情寓理于情

感恩之情陈情于事

两全之情

【设计意图】一方面帮助学生梳理文脉,清晰直观,便于理解记诵,另一方面突出了本文的艺术构思,希望对学生的写作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篇二:陈情表说课稿

《陈情表》说课稿

张福霞

我说课的题目是千古名篇——《陈情表》。为了更好的体现我的教学设计,我将从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陈情表》是语文必修第三册第一单元“至爱亲情”话题的第一篇,它文质兼美,可以说是“言”之典范,“文”之精品,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知识,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在讨论质疑中培养探究能力。对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领略其艺术魅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学大纲及文本特点的认识,结合学生实际,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等文言知识。(教学重点)

2.在理解文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3.品味作者在直抒真情、不加雕琢的叙述中蕴含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

的含义。(教学难点)二、说学情、教法及学法

考虑到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基础,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的能力有所增强,通过导学学案的帮助,在疏通文意、句法与章法的理解上障碍不大,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相对容易解决,可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采用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式处理,在鉴赏方面,则需要老师适当的引导,师

生配合解决。语文新课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本文的主要特点是披情入理、以情动人,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与说服力,需要学生反复诵读才能品悟出来。

新课标在文言文教学上有“两重一轻”,“两重”是指重诵读,重积累,“一轻”是指淡化篇章的琐屑分析。因为读背是积累语言、涵养精神,形成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

鉴于以上分析,我采用五重发现法的教学模式,将课前预习,课堂交流、探究、总结与课后拓展运用有机结合,以问题式切入贯穿,以读促品。

1、诵读法

通过学生多种方式的诵读(缓读、诵读、品读)体会作者在叙述中蕴含的真

挚情感。

2.问题探究法

设计一些探究性思考题目,训练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

品质

3.讨论点拨法

点拨重要的字、词、句,使学生积累字词;学生在质疑讨论时,老师在

必要时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凄苦身世苦情、孝亲之情、君臣

之义。

三、说教具

1、多媒体

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省时的优势,对作者、写作背景、必要的文化知识以

及文言现象的分类归纳梳理用多媒体展示示。

2、录音机

播放名家范读带、学生诵读背景音乐。

四、说教学过程

我准备用以下的教学步骤来达成教学目标。

(一)布置课前预习,下发导学学案

学案应包括作家⑴出生年代、历史地位、政治主张和文化成就;

⑵表的文体用途;

⑶文言实词、虚词、古今异义的预习前置知识。

这样方便同学们提前做好预习,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二)导入新课设计(3分钟)

古人把向君王提反对意见称之为“批龙鳞”,要冒着掉脑袋的危险,而晋代的亡蜀旧臣李密仅以一篇不足600字的《陈情表》不但拒绝了晋武帝征召,反而获得了阴险多疑的晋武帝“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的厚待,李密用什么打动了晋武帝哪?宋代学者曾经说过:读《出师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一个字:孝!亚里士多德说:“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下,以适当的方式发生的感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感情。”我们看看李密的至孝之情是如何恰当表达的吧!

(三)一问:李密为什么要给皇帝写《陈情表》呢?(用时5分钟)

目的:引出对文体、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

在充分预习的情况下,让学生回答并互相补充,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总结即可。本篇作者不需要过多的介绍,主要应让学生明白李密不愿为仕的政治原因,这需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西晋建国初年,为了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蜀国灭亡后,晋武帝为笼络人心,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没有接受任命;晋武帝又征召李密为郎中,李密又未去应诏;不久,晋武

帝又征召他为太子洗马,李密又上表辞谢;晋武帝很生气,地方官催逼甚紧。在这种情况下,李密写了这篇千古闻名的《陈情表》,真挚地表达了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感情,详尽婉转地说明了自己屡次辞谢晋朝征召的原因,既表达了对晋朝皇帝的感激之情,又申述了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决心。文章将诉情之语与陈理之言交融一体,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与说服力。

(四)一读:缓读领会,感知全文,字词质疑,交流答疑,师生总结梳理文言现象(15分钟)在深沉苍凉的背景音乐中,师生齐读。学生正音,勾画疑难文言现象,然后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梳理,用多媒体展示结论。

由于课本注释比较详尽,也为了培养学生重视课本注释的学习习惯,所以,在正音时主要提示几个多音字的读音,课本很清楚的没有指出,用5分钟补全学案以下内容,

1 、文言实词:夙、凶、薄、息、寻、除、听、卒

2 、古今异义:至于,成立,告诉,不许,希冀,辛苦

3 、通假现象:闵,零丁,蓐

4 、文化知识: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五)(10分钟)

二问:假如你是晋武帝,李密正对着你在倾吐肺腑之言,你心情如何?听出了

什么感情?体现在哪里?

二读:播放名家朗读录音,通过动听的旋律、声情并茂的朗读,激发学生进入角色情景,被文中的真情所感染。

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诵读,角色换位,使学生情发于心地感受。听完后,学生谈感受,老师明确:李密身世之“苦情”,对祖母之“孝情”,对皇帝感激之“忠情”充溢全文。

(六)(10分钟)

三问:将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个位置,好不好,为什么?

三读:品读全文,分小组读,组内讨论,找出文中说理的地方。

答案点拨:本文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首先为唤起晋武帝的怜悯之心,作者围绕“情”“孝”二字,凄切婉转的表明心意,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借以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再举出朝廷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许所请,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忠后尽孝。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七)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梳理复习本课的文言知识,背诵全文。

2.思考:现代社会中,“忠”与“孝”有何时代内涵?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应以简洁实用为原则,一篇好的板书设计能体现教学思路、教学重点难,也易于学生学习。而我这节课,采用提纲式的板书设计,以简洁的文字,体现了课文的内容和作者的论证过程。以板书为提纲带动各个教学环节,利于学生背诵、理解。整个板书设计构成统一的一个整体,让学生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合中,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本课板书设计从思考“情”之内涵出发,引导学生赏析本文以情感人的思想力量,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通过诵读来品味陈情恳切、流畅自然的语言

风格。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我力图用“三读”、“三问”贯穿课堂,来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究。(完)

篇三:最新说课稿陈情表

《陈情表》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千古名篇——《陈情表》。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做具体说明。

一、说教材

《陈情表》是必修三“至爱亲情”单元的第一篇,它是文质兼美的古代抒情散文,由晋

初散文家李密写成。我想引领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文章表达的人间真情,接受浓浓亲情的洗礼,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根据单元要求和学情,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梳理、积累文言词汇,准确翻译文言语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能力目标:学习和体会本文以情动人的陈情艺术。

3、情感目标:体会作品表达的浓浓亲情,正确理解和评价文本的观点和思想感情.

依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确定如下教学重点: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情感。

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如下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以情动人的陈情艺术,进而分析作者是怎样通过陈情达到“愿乞终养”的目的。

二、说教法

教学中,我采用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品读鉴赏法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言鉴赏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思路设计:本节课分为:预学、导学、固学三部分。

1、利用预学案解决文字障碍,并进行预习反馈。

2、初读,感知内容。

3、再读,赏析语言体味情感

4、品读,赏析特色。

5、总结引导升华。其中的预习检查部分,即字音、文言实词虚词、句子翻译及作者资料,拟通过导学案中的预学案和预习反馈检查、呈现并巩固,在此不再赘述。

(二)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预学

主要进行预习反馈:根据对预学案的批阅情况进行反馈,主要反馈文言字词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第二部分:导学

1、导入

亲情是人类生命深处一首永恒的歌,是文学艺术创作的恒久主题,感人的亲情之歌能超越时空,激起我们强烈的共鸣,并让我们在共鸣中感受到亲情至爱的力量。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表现至爱亲情的文章《陈情表》。(板书课题作者)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班内交流,教师适时引导、点拨。学习任务一:初读,整体感知,概括内容。(陈什么情?)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在《陈情表》中陈情的内容是什么。(要求:思考后,用简明、准确、完整的语言概括,组内交流完善,并选出代表班内交流。)

(多媒体出示参考答案:陈述了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艰难处境,申述自己不能应诏赴任的苦衷。)这是一个整体感知文本的过程,抓住了这些内容,学生也就理清了文章的脉络。

学习任务二:再读,赏析语言,体味情感。(解决“怎么陈情”的问题)。

这个环节重点赏析语言,体味情感。让学生再读文本,带着“作者是怎样陈情的”这个问题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方法导引】1、找出文中体现作者与祖母相依为命的句子,反复品读,感受文字背后祖孙二人的艰难处境,同时体味语言的张力。以下面这段文字为例,我会引导学生品味思考: (课文第一段)

这段话用极简洁的语言描述自己幼年的不幸与祖母相依为命的艰难处境。这是作者写出来的;可是透过文字,我们能联想想象到作者没有写出来的内容。

学生思考交流后,请三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上黑板板书,教师在学生理解总结的基础上补充总结: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落笔酸楚,基调悲凉:幼年失怙,六个月就失去了父亲,四岁的幼儿正需母亲呵护的时候,却再也寻不见母亲的身影,孤苦可悲,形单影只,何等的凄惨辛酸!

“九岁不行“,身体先天严重不足,祖母“夙婴疾病”“躬亲抚

养”,无远亲近友可依靠,真是惨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试想年老体弱的祖母撑起这个家的艰辛,面对一个孤苦无依又如此体弱多病的孙子,她求告无门的艰难与为了孙子的苦苦坚持,我们能想象到她的瘦弱的身影、艰难的步履、凄怆的神情和看着孤苦病弱的孙子时的担忧怜悯??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俩相依为命,情深意厚。字字哀痛,声声落泪。。

4、学习任务三:品读,赏析特色,深入探究。(解决“为什么这么陈情“的问题)

文学史上,以获得“高难度”的险助而又收“高效率”奇功的,首推李密的《陈情表》。“抗君命”、“逆圣旨”,李密是为“辞不赴命”而上书的。让学生再读课文,结合导学案中的背景介绍,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陈情。

【方法导引】再读文本,深入思考作者除了从亲情入手打动晋武帝,还从哪些方面陈情以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要求: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梳理归纳,到黑板上展示。教师补充归纳:

本文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李密是亡国旧臣,惹恼晋武帝,会被株连九族。先以祖孙相依为命的亲情凄切婉转的表明心意,唤起晋武帝的怜悯之心,再以“报国恩”“徇私情”的两难和朝廷以“孝”治国以及自己为官追求等,打消皇帝疑虑,最终提出先尽孝后尽忠的解决方案,以情动人,构思缜密。整篇《陈情表》密布着感情的浓云,陈情于事,寓理于情,凄恻动人。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带着感情齐读课文,再次感受至爱亲情的力量。

第三部分:固学

探究思考题:

李密在应诏赴任和奉养祖母的两难之选择了后者。对于他的选择,我们该怎样看待?

写作平台:

古人云:“读李密《陈情表》不堕泪者,必不孝!”结合《陈情表》中最能打动自己的文字,写一段话谈谈阅读感受。示例:亲情之所以震撼人心,是因为它常始于相依为命,而终于倾力报恩。《陈情表》,便是最典型地体现了这种伟大的、深刻的感情。友情是燃烧孤独的心灵之灯,亲情更能给人长久的抚慰和想念。从降生到离去,从婴儿到老人,亲情始终伴着你,它是你一生永远无法摆脱的情感。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以简洁实用为原则,我这节课,采用提纲式的板书设计,以简洁的文字,从思考“情”之内涵出发,引导学生赏析本文以”情”感人的思想魅力,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通过诵读来品味陈情恳切、流畅自然的语言风格。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我力图用“三读”、“三问”贯穿课堂,来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究。

附:板书设计

陈情表

李密

“抗君命”凄恻动帝心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晓之以理以孝治天下不矜名节母孙二人,更相为命解决方案尽节日长,报养日短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祖孙情深(尽孝)尽孝日短先尽孝

君臣义重(尽忠)尽忠日长后尽忠

揭示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

篇四:《陈情表》说课稿

《陈情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陈情表》。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

《陈情表》是我们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专题的第一篇课文。本文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可以和《出师表》相媲美;本文在整个高中语文课程中的重要性,可由其处于必修五中第一篇文言文的位置看出;本文所在专题重在一“情”字上,本专题基本内容就是感受、理解、认识丰富多彩的感情,也为下一专题“直面人生”张本,更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人生。

(二)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文言文阅读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倾向。

高二的学生,在经历高一一年的语文学习之后,对文言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与掌握,对文言文有了一定的阅读感受能力。

高二的学生,在情感认知上,伴随着成熟与疑惑,仍需我们对其关注与引导,从而更好地去认识自我与人生。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积累重要文言字词句,反复诵读,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理清思路,学习并运用寓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有所悟,有所行动。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是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应全文背诵。本文以情动人,寓情于事,寓理于情,这对我们学生的情感培养及语言表达有很好的影响与指导作用。

所以,我确定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1. 积累重要文言字词句。

2. 品味文中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3. 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四)教学课时

三课时

根据课时安排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的本文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背景、文体。

2. 研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积累字词,理解文意,体会作者个人与家庭的不幸。

3. 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研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积累字词,理解文意,体会作者个人与家庭

的不幸。

【教学难点】准确而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说课堂结构

根据新课程教学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文作为一篇抒情性很强的经典文言文,我将本文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与过程制定安排如下:【教学方法】诵读、点拨、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鳏寡孤独

先让学生查字典,再进行强调补充。

鳏:老而无妻,也指死了妻子的人。

寡:老而无夫之人。

孤: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

独:老而无子。

——泛指丧失劳动力,而又无依无靠的人。

李密——“孤”

祖母——“寡”“独”

(二)作者、背景

由同学齐读课下注释①、导学案之相关介绍。

老师再加以强调。

(三)文题

由同学齐读导学案之文题介绍

老师再强调补充。

表,主要是臣下为了向皇帝陈述自己的请求,往往带有抒情色彩。如以“忠”字著称的《出师表》,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陈情表》,是以“孝”著称。

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深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二人,并命令郡县按时供养他的祖母。

(四)诵读

1. 由四位同学逐段诵读,注意字音、断句。

2. 由两位同学读导学案之字音。

3. 老师加以强调。

(五)齐读

齐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标注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

(六)自主研读

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独立完成对字词句的理解。

对于疑难点,再次标注

(七)合作交流

对各自的疑难点自由发问,大家共同讨论,交换意见,完成对问题的解答。老师加以提示引导。

(八)互动探究

【思考讨论】

同学们先独立思考4分钟,再组内讨论分析导学案之“互动探究”问题。

1. 祖母刘氏为李密做过什么?李密又在为祖母做着什么?你如何理解这祖母二人之间的感情?

2. 李密在第一自然段不直接说不出仕,而写了个人的遭遇与家庭的处境,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各组展示】

【点拨拓展】

1.个人与家庭之不幸

与祖母相依为命

3. 先打动对方,稳住其情绪。

为下文“愿乞终养”作铺垫。

(九)诵读

1. 自由品读,感受其凄楚哀婉的孤苦之情。

2. 齐读。

3. 齐背。

(十)总结

先由同学回顾总结本节所学内容

老师再加以总结强调

(十一)作业

用现代白话文,扩展文章第一自然段,注意把握其孤苦之情。

三、说板书

这样简洁的板书,能由一个新鲜的成语引起同学的注意力,能直观地表现出李密的不幸,能直接反映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具体内容,希望各位老师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篇五:陈情表说课稿

《陈情表》说课稿

叶县二高郭玫

我说课的题目是千古名篇——《陈情表》。为了更好的体现我的教学设计,我将从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分析教材

《陈情表》是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二单元“古代抒情散文”单元的第四篇课文。从横向上说,本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尽管时代不同,文体不一,所抒发的感情也各有不同,但都是古人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至今读来仍能感人肺腑,从中可以约略看出中国古代抒情散文的某些特点,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散文极其强烈的抒情特征。

从纵向来看,这一单元是高中阶段必修教材的最后一个文言文单元,而紧接着就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所以我们不妨把它看做一个承上启下的单元。一方面经过必修一至必修四的学习,学生已具备文言文学习的基本能力,为这一单元在学习习惯和知识储备上作了铺垫;另一方面要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意识,多做品味鉴赏,以便更好地和选修教材衔接。

《陈情表》属于略读课文。本文只是李密就晋武帝征召他出来做官一事,陈说不能立即应诏赴职的原因。但在陈述时,却委婉尽情,感人至深;语言生动形象,文笔简洁流畅,因其中流露的强烈的天伦之情而感人肺腑,是一篇有深厚感情色彩的抒情名作。学习这篇文章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都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材编写说明指出: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既要让学生了解古代抒情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并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同时,又要落实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和文言语感。培养健康高尚的理想、情操,从而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和感染。结合本课特点和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心理特征,我把本课的三维目标设计为:

知识与能力

积累文言知识和相关文化常识,积淀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寓理于情、陈情于事、以情动人的构思艺术;

2.从品味语言入手,鉴赏作者生动形象、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至爱真情,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重要的古汉语知识,陈情于事、寓情于理的构思艺术

教学难点

鉴赏本文寓理于情、陈情于事的构思艺术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三、说学情、教法及学法

考虑到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有所增强,在疏通文意上障碍不大,可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采用自主阅读、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式处理;在鉴赏方面,通过小组讨论,老师适当的引导来解决。语文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本文的主要特点是融情于事、寓理于情、以情动人,需要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才能感悟出来。

基于以上分析,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诵读法

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师生轮流读、速读、精读)体会作者在叙述中蕴含的真挚情感。采用这一方法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语文味,所谓“语文味”就是让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感受语言之美。

2.品味法

让学生自主品味文段中的重要语句,培养他们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点拨法

点拨重要的字、词、句,使学生积累字词;学生合作、探究、讨论每一个段落内容及鉴赏语言时,老师在必要时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融情于事、情理交融的抒情技巧及生动形象,简洁流畅的语言特色。

四、说教具

多媒体

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省时的优势,对作者、写作背景、必要的文化知识以及文言现象的分类归纳梳理用多媒体展示。

播放诵读背景音乐。

五、说教学过程

在语文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因此我用以下的教学步骤来达成教学目标。

(一)布置课前预习

⑴作者身世、成就,写作背景;

⑵表的文体用途;

⑶文言实词、虚词、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的预习前置知识。

这样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二)导入新课设计(3分钟)今天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三国时期有一个人叫李密,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六个月丧父,四岁时舅父又强迫母亲改嫁。他是在祖母抚养下长大

成人的。祖母对他关怀备至,他对祖母也十分孝敬。据《晋书·李密传》和《华阳国志》记载:祖母有疾,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左右。膳食、汤药必先尝后进。

李密幼时虽体弱多病,但特别好学。他博览五经,尤其精通《春秋左氏传》,以文学见长。年轻时出任蜀汉,也就是前朝的尚书郎,曾多次奉命出使东吴,以能言善辩著称。蜀灭亡以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他上本表陈情,以祖母年老无人供养,辞不从命。腹黑的晋武帝览表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并“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李密怎么抓住了“情”字大做文章,恰到好处地解决“不从皇命”的难题。

这样导入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有助于分析、理解课文,并且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这篇文章怎么来打动腹黑皇帝的心?

解题:陈:陈述,禀报;情:隐情,苦衷;表:奏章,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陈情表:就是禀告自己苦衷的奏章。

(三)诵读,整体感知(用时10分钟)

感知全文,字词质疑,交流答疑,师生总结梳理文言知识

1、师生交叉配乐诵读课文。在此过程中学生正音,由于课本注释比较详尽,也为了培养学生重视课本注释的学习习惯,所以,在正音时主要提示几个多音字的读音,课本很清楚的没有指出。

需注意的字音:鲜(xiǎn) 行(xíng) 应(yìng) 门薄(bó) 逋(bū)

2、学生速读课文,勾画疑难文言现象,然后师生共同讨论,用多媒体展示结论。

文言实词:夙、凶、薄、息、寻、除、听、卒

古今异义:至于,成立,告诉,不许,希冀,辛苦

通假现象:闵,零丁,蓐,有

文化知识: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积累成语: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皇天后土,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结草衔环

3、精读课文,结合“表”的文体特征(表以陈情)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是谁陈情?2)向谁陈情? 3)为何陈情?4)陈的情分为哪几个方面?

之所以设置这几个问题,是要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文体特征,整体上把握课文,对于前三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就找到答案:是亡蜀旧臣李密向晋武帝陈情,“愿乞终养”“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第四个问题需要同学概括文章,亲情,孝情,忠情,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五)鉴赏课文(20分钟)

1、在忠情与教情之间进退两难,作者其实已做出了选择,作者该用什么方法让皇上同意自己的选择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2、三个人一个小组,任选一个自然段讨论,本段用何情打动人,用何理晓喻人?三个人共同认为哪一句写得最好,最能打动你的心弦,留下深刻印象。(师巡回指导)之所以设置这个问题:1.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2.学习文章融情入事,情理交融的写作手法;3.品味语言,提高学生自主鉴赏能力;4.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鉴赏语言:(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如:四字骈句,“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对偶句:“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内外对举,都强调一个“无”字,把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真切而无可置疑。

比喻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贴切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六)总结全文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具体感受了李密陈情说理的高超艺术;知道李密拳拳的孝情为何能打动腹黑晋武帝的心。亚里士多德说“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下,以适当的方式发生的感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感情。”《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是“至性之言,悲恻动人。”苏轼说“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触动,为亲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却真诚的回报。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就“孝”的现实意义写一篇小文章,谈谈自己的认识。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应以简洁实用为原则,我这节课,采用提要式的板书设计,以简洁的文字,体现了课文的内容和作者融情于事、情理交融的抒情艺术。所以我做了如下的板书设计。

亲恩恩孝忠私

融情于事情理交融

未难孝理

篇六:《陈情表》说课稿

《陈情表》说课稿

一、说教材

《陈情表》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属于古代散文,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的,因为高考要考。要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而《陈情表》又是一篇字词较多,以情动人的文言文。所以这篇文章一定要详细讲解。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背诵全文。

2 、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

3 、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4、鉴赏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词得体的写作技法。

教学的重点仍然是实词虚词。

教学难点是体味真情,体会作者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

三、说教法

为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落实字词教学,体会以情动人的特点,结合我们学生的实际情

况――自觉性不够,预习不到位,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是:指导诵读和讲解为主,加以点播点拨启发、讨论领悟。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苏轼曾经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一二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因为《出师表》学生都很熟悉,容易理解本文以情动人这个重要特点。2、解题

主要让学生明白“陈情表”这三个字的含义就行,尤其是应该让学生理解“表”这种文体,明白为什么要些表,写给什么人。

3、作者及背景

作者李密书上有注释,配套的《导学与评估》上也有十分详细的介绍,所以没有必要展开讲。

但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文以情动人的特点,背景要简单介绍一下。

4、范读正音

为何要在范读正音之前给学生轻声读课文,勾画注释的时间呢?因为就目前来说,我们的学生预习是很不到位的,如果直接范读,会有相当多的学生会忙着听音注音,而忽视节奏和感情,所以,一般情况我检查发现学生预习不理想时会给学生几分钟让学生把注释的音移到课文中,这样范读时才能提出听读要求: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听出感情。

由于课本注释比较详尽,也为了培养学生重视课本注释的学习习惯,所以,在正音时我主要提示了几个多音字的读音,课本很清楚的没有指出,也不知道这样处理是否合适,还希望多听各位前辈的意见。

5、朗读指导

在正音之后,我会安排有个别学生分段朗读,然后就学生朗读中存在的字音、节奏、感情处理问题进行讨论、评价、指导。尤其是对于每一段内容感情基调的把握。

6、学习第一段

第一节课我们在了解了作者及写作背景,纠正了全文的难解字词读音,把握了每一段的感情基调。接下来的时间我们要开始学习正文。

这一部分我主要想安排3个任务,关键还是学生自主学习为重。重点是和学生讨论字词,梳理结构简单赏析,在此基础上指导背诵,并进行分组朗诵比赛,一般时间充足而我又有把握的情况下我会示范背诵,争取学生能够当堂背。7、课堂小结,要能够承上启下就行,显得课堂的完满。

8、作业布置:一是背诵全文,二是识记字词,下节课提问检查。

五、说板书设计

我向来认为语文板书以简洁为要,实用为主,平时我的板书主要分三块,一是讲课当中举例提到的名言警句或关键词,比如说今天提到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使学生记得准确而不是只记个耳熟,我会板写在右边。重点字词我板写在左边,中间主板就是行文思路。今天的板书安排好,上去太紧张,把字音写在左边,其实应该写在副板的位置上。

没有一节课是一无是处的,也没有一节课是完美无缺的,每节课上完我都会认真反思,是设计上的不足,还是运行中的失误。一个人要善于反思和正视自己的不足,才会不断进步,同样,一个人更要虚心和真诚听取大家的意见,才会进步的更快。我真诚的希望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多提意见,给我成长的机会。谢谢大家!

篇七:《陈情表》说课稿

《陈情表》说课稿

一、说教材

《陈情表》是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专题的第一篇,属于古代散文,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的,因为高考要考。要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而《陈情表》又是一篇字词较多,以情动人的文言文。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背诵全文,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

能力目标鉴赏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词得体的写作技法。

情感目标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教学的重点是实词虚词。

教学难点是体味真情,体会作者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

二、说学生

本篇课文面对的是高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自主学习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够扫除字词障碍,理清行文思路。

三、说教法与手段

为完成教学目标,遵照“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诵读。采用默读、朗读、背诵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加深以课文的理解。

2.点拔。避开详细透彻的讲解,以简要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或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品味。

3.以写促读。针对课文的重点、难点,设计合适的写作练习。

对于学法,照应教法,我做了如下设想:

1.自主学习。学生自主疏通、反复诵读课文培养其自主学习和诵读的能力。

2.分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3.问题探究,针对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以上是对教法和学法的设想。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文言文常规学习内容,设想按以下几个步骤引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

(一)课题导入

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的一段话。(“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李密《陈情表》受人推崇。)

(二)文本研讨

对课文内容的研讨,分以下五个步骤进行:

1.读准字音。

先让学生试读,发现问题纠正。而后听录音或教师范读,然后再读课文,做到准确无误。

2.读懂文意。

一般采用让学生口译全文的方式。要求:尽量不借助其它条件,逐句口译,字字落实。遇到阻碍则参考课后注释,查阅古汉语字典,对仍不能解决的地方则可参考《文言文全解》。全文完成后,简要梳理结构,理清思路。

3.识记字词。

先让学生自行寻出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点,包括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因文章一般较长,可采用分组分工合作的方式,把全文分成四个部分,分别分给四组同学,然后每组同学出一

名代表发言,其余做补充,其他同学注意记录。然后老师点评,补充。全文完成后,立刻让

学生把所标注字词读记一遍,接着独立完成《学案导学》相关内容,以及时巩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落实文言基础知识。

4.鉴赏内容。

根据单元目标要求,本文鉴赏内容确定为两点,一是所陈之情,一是陈情艺术。

对于所陈之情的鉴赏,设想采用读与说结合的方式解决。让学生选择最能打动自己的一个段落进行有感情地诵读,自读两遍,展示一遍,力争读出真情。然后谈一谈自己对该段的感受。对于陈情艺术的鉴赏,是本文的一个难点。设想围绕这样一个核心问题来探讨:李密最终打动了晋武帝,不仅仅因为其情真意切,还源于其高超的抒情技巧。纵观全文,你能否看出李密运用了哪些抒情技巧?这个问题过大,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可以化大为小,化整为零。设想拆分为以下几个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李密给晋武帝上表陈情,意在说明祖母年老,难以赴命。这样简单的一件事,为何不直接陈述,却要从自己的坎坷家世说起?

(2)晋灭蜀之前,李密曾在蜀国职,也就是所谓“少仕伪朝,历职郎署”。现在新朝建立,这本是他的一个“历史污点”,为什么他反要在表章中不避嫌疑,直陈此事?

(3)李密的陈述中,不仅有情,而且有理。李密抓住了什么“理”来陈述的?

(4)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通过讨论,总结出本文的抒情技巧:融情于事、融情于理、以言动人。学生还可以自己的发现,老师灵活处理。

(三)迁移应用

学以致用是我们的宗旨。让学生学习本文的抒情技巧,也来写一篇《陈情表》。题目设计如下:

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往往埋藏着一些话语想对亲人、老师或者朋友说出却未曾表达,请你学习本文的抒情技巧也写一篇《陈情表》,表达你的真情。

这个题目,若字数太少,则效果不佳;若字数太多,又时间有限。所以对此题的要求是:字数不限,课下完成。课堂上老师稍做引导即可。

(四)课后作业

准确熟练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我向来认为语文板书以简洁为要,实用为主,平时我的板书主要分三块,一是讲课当中举例提到的名言警句或关键词,我会板写在右边。重点字词我板写在左边,中间主板就是行文思路。

情理

陈以往之情不幸的家世以孝治天下

陈现今之情两难的处境忠孝难两全

陈日后之情不仕的原因先尽孝后尽忠

五、说教学效果的预测

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精神道德严重滑坡的今天,重提忠孝,对独生子女这些“新新人类”来说,仍有现实借鉴的意义。所以我在教案设计时,紧紧结合课文内容打亲情牌,巧妙渗透亲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以下知识与能力:

(1)能够熟练背诵全文,掌握重要文言实词虚词。

(2)体会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3)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和学习讨论,唤起学生的亲情意识,通过反思自己过去对双亲的

言行,从而以实际行动感恩父母。

最新整理《陈情表》优秀教案

最新整理《陈情表》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学方法:作为教读课,选择串讲的方式,突出朗读,以期能做到既落实知识,又能体会文章之美。课时安排为两课时。要重点做好预习工作。 教学步骤: 一、以苏轼的评论导入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二、预习检测 1、下列红色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 A、臣以险衅(xìn) ; ; ; ;夙遭闵(mǐn)凶 ;终鲜(xiǎn)兄弟 ;常在床蓐(rù) B、猥(wěi)以微贱 ; ; ; ;责臣逋(bǔ)慢 ; 犹蒙衿(jīn)育 ; ; 宠命优渥(wò) C、岂敢盘桓(huán) ; ; ; 有所希冀(yì) ; 日薄(bó)西山 ; 除臣洗(xiǎn)马 D、逮(dǎi)奉圣朝 ; ; ; ;过蒙拔擢(zhuó) ;门衰祚(zuò)薄 ; ; 更(gēng)相为命 分析:B责臣逋(bū)慢, C有所希冀(jì),D逮(dài)奉圣朝。 2、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 A、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如:诸葛亮的《出师表》等。 B、在古代,“拜”是授予官职之意,而“除”则是免去官职之意。“东宫”指代太子,因为太子居于东宫,故称。

C、“孝廉”是指善事父母、品行方正的人。从汉武帝开始,令郡县每年经考察而推举孝、廉各一人,晋时仍保留。 D、“期功”是古代服丧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服丧的长短可表明亲属关系的远近。 分析:“除”也指授予官职之意,或称“到…当…官职”。 三、作者介绍和背景介绍 学生读以下文字,了解相关背景,以利于学习。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晋初散文家。幼年丧父,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长大后博学善辩。 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 以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然而,李密对蜀汉则是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四、梳理课文 (一)第一段: 1、先读课文,注意不同颜色的字的解释: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2、问题串讲:学生自由朗读第一段 (1)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下面哪些内容都属于“闵凶”?学生讨论,

《祭十二郎文》说课稿

《祭十二郎文》说课稿 《祭十二郎文》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祭十二郎文》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一、说教材 《祭十二郎文》是第五单元中的文章,第五单元主要是古代散文,和前面的《陈情表》一样,《祭十二郎文》也围绕着一个“情”字。在文体上《祭十二郎文》属于祭文,采取的抒情方式“寓情于事”,语言形式上破骈为散,边泣边诉。结合本课的特点和古代散文的教学要求,我将本文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设置如下: 1、教学目标 掌握重点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体会虚词在表达感情中起的作用。 理解破骈为散和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 了解本文融抒情于叙事的特点 2、教学重点 把握本文融抒情于叙事的特点 掌握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

体会作者的悲痛之情 3、教学难点 本文较长,叙事较为纷繁,行文中文意的转折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朗诵法、分析理解导读法 诵读体味,联系实际讨论,找出文章的细节描绘片段,对重点片段进行重点阅读,体会作者从家常琐事叙事中的骨肉亲情。 三、说教学过程 1、导语的引入 我们已经学过了外国的祭文,比如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世界最美的坟墓》等优秀的外国祭文,我们今天来看一下中国古代的祭文方式。 2、整体感知 首先,多媒体显示作者的.介绍和祭文的相关文学常识。 其次,播放录音,让学生在朗诵中先整体地感知文字所浸透的情感。结合文章的注释,积累重点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第三,在初通文意的基础上将本文分层次理清文章的脉络。

1引子2~3与十二郎的骨肉亲情。 4~9十二郎之死10吊慰死者,告其身后之事。 3、研读赏析 提问:作者是主要从那几个方面倾诉自己的痛悼之情的? (一是强调骨肉亲情关系、突出老成之死实出意外,以自己仕途沉浮之苦和人生无常之感来深化亲情) 提问:第五自然段中“邪”“也”“乎”“矣”在表达思想感情中的作用? 作者悲伤之情无法抑止,又希望“传之非真”,因此在本段连用三个“邪”字,三个“也”字,表示不愿相信十二郎的死是真的。三个“乎”字,表示虽不愿相信而事实俱在的矛盾心情。后连用五个“矣”字,表明作者在理念上感到丧报书信决非误传之后的不情愿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4、明确本文的艺术特色 (不拘常格、自由抒情,感情真挚催人泪下,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 5、总结本文的文言文知识,在练习中完成本课 四、板书设计(略)

《陈情表》教案

《陈情表》教案 高二语文备课组 2016年10月10日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方式和形象精粹的语言;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 3、体会本文凄切委婉的陈情技巧,理解“忠”“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在吟诵中解读作者的“情”字,体会本文悲恻动人的原因。 2、把握本文陈述的层次及语言特色,体会情之深,理之透。 3、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以及对“忠”“孝”的理解。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一、作者介绍 李密(224-287),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二、背景介绍 此表是西晋初晋武帝泰始三年(公元267)写的。魏国后期,魏的实权落在司马氏手里,到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公元265),司马炎代魏即帝位,改国号为晋,年号泰始。在此之前两年,蜀汉(刘备建立的政权)已经灭亡(孙吴到公元280年才灭亡),李密的家乡由晋统治。李密有学问,所以晋武帝想征他做官。 三、文体知识 表,是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一种奏章。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文章有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秦初改书曰奏。汉定礼议,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 四、题解 陈——陈述、禀报 情——①情况(事实)②衷情、隐情、(孝情、忠情)③情理(忠孝之道)表——奏章(“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虽是公文,但并不是为了表达对国家大事的意见主张,而是臣子为了向皇帝表述自己的请求。) 所以“陈情表”就是“禀告自己苦衷的奏章。 五、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朗读课文,正音。

陈情表获奖优秀教案

陈情表获奖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 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教读方法设计: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传世名作,宜采取多种方法反复诵读;对难于理解的段落。可以采取研究性学习策略,提供相关研究资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自学和讨论中获取新知。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学时数:3 课时 课前预习: 1、通读全文,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生字词音义问题; 2、初步了解所表达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3、温习第一册第四单元的几篇文章,体会烛之武、邹忌、触 龙的劝说技巧,并和同学讨论李密陈情的婉曲方式。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传诵千古的绝妙好文,它陈情恳切,言辞婉转;它情理兼备,诚款感人;它缘情挥洒,流畅自然。 这就是晋代文学家李密的名作《陈情表》,(投影《出师表—李密》。学生会以为老师错了,教师解释)《出师表》是诸葛亮的作品,“出师一表真名世”,初中学过的诸葛亮的这篇文章的确是名世、传世之作。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出师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载谁堪伯仲间” 意思是“千年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举哪个名人去和诸葛亮比较,但就在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陈情表》。(投影显示“陈情”二字)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四位学生分读全文。读后大屏幕显示易读错字音。 终鲜()兄弟期功强()近常在床蓐()猥(w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说课稿:陈情表.doc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说课稿:陈情表教师资格证考试频道为您整理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说课稿:陈情表,希望考生们能在教师资格证面试开始前,积极备考,争取通过这最后一关!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说课稿:陈情表 一、说教材 《陈情表》是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专题的第一篇,属于古代散文,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的,因为高考要考。要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而《陈情表》又是一篇字词较多,以情动人的文言文。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背诵全文,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 能力目标鉴赏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词得体的写作技法。 情感目标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教学的重点是实词虚词。 教学难点是体味真情,体会作者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 二、说学生 本篇课文面对的是高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自主学习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够扫除字词障碍,理清行文思路。 三、说教法与手段 为完成教学目标,遵照“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诵读。采用默读、朗读、背诵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加深以课文的理解。

2.点拔。避开详细透彻的讲解,以简要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或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品味。 3.以写促读。针对课文的重点、难点,设计合适的写作练习。 对于学法,照应教法,我做了如下设想: 1.自主学习。学生自主疏通、反复诵读课文培养其自主学习和诵读的能力。 2.分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3.问题探究,针对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以上是对教法和学法的设想。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文言文常规学习内容,设想按以下几个步骤引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 (一)课题导入 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的一段话。(“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李密《陈情表》受人推崇。) (二)文本研讨 对课文内容的研讨,分以下五个步骤进行: 1.读准字音。 先让学生试读,发现问题纠正。而后听录音或教师范读,然后再读课文,做到准确无误。 2.读懂文意。

《归去来》《陈情表》原译文逐句对照翻译-精编版说课讲解

《归去来》《陈情表》原译文逐句对照翻译-精编版

4.《归去来兮辞(并序)》原译文对照翻译 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译文】我家贫穷,耕田植桑不够用来维持自己(生活)。 幼稚【幼稚:古今异义词,孩子】盈室,瓶无储粟, 【译文】家中孩子满屋,米缸里没有存粮 生【生:名作动,维持】生所资【资:凭借】,未见其术【术:本领,技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译文】维持生活要依靠一定的能力,可是我没有找到那种本领。亲戚朋友大都劝我去做个职位较高的官, 脱然【脱然:轻快的样子】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 【译文】我也欣然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没有门路。恰逢有接受任命出使外地的事,诸侯【指地方官吏】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以:连词,因为】余贫苦, 【译文】地方大吏把爱惜人才当作美德,叔父因为我家境贫苦(就加以推荐),遂见【见:被】用于小邑【被动句】。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 【译文】于是(我)被委任到小县城做官。在那时战乱未停,我心里惧怕到远地做官。 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以:用,拿】为酒。 【译文】彭泽县距离家有百里路程,获取俸禄的田地收获的粮食,足够用它酿酒,故便求之【之:代做官这件事】。及少日,眷然【眷然:思念的样子】有归欤之情。 【译文】所以就接受了去那里做官的任命。等到过了些日子,便留恋故园,有了辞官回家的想法。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矫厉:造作勉强】所得。 【译文】为什么?我本性质朴,这不是造作勉强能够改变的。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译文】饥饿受冻虽然迫切,但是违背自己的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

尝从人事【人事:做官】,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怅然:惆怅感慨】慷慨,【译文】曾经做过官,都是为糊口饱腹而役使自己。在这时惆怅感慨, 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译文】深深有愧平生的志愿。还是希望等到庄稼成熟,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后】,情在骏奔, 【译文】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 【译文】自己主动弃官离职。从农历秋天八月到冬天,做官共八十多天。因辞官这件事顺了心意, 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译文】写了这篇文章叫《归去来兮》。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译文】回家去吧!田园将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既自以心为【为:被。】形役【被动句】,奚【奚:为什么】惆怅而独悲? 【译文】既然自己让内心被形体役使,为什么如此伤感失意而独自伤悲呢? 悟已往之【之:助词,取独】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译文】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可以补救。 实迷途其【其:表揣测,大概】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译文】确实走入迷途大概还不远,觉悟了现在归田的做法是对的而曾经做官的行为是错的。 舟遥遥以【以:连词,而,表修饰】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译文】船在水面上轻轻摇荡着前行,微风吹拂着衣裳。 问征夫以前路【介后,应为“以前路问征夫”】,恨【恨:遗憾】晨光之熹微。【译文】拿前面的路途询问行人,遗憾的是早晨的光芒隐隐约约。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译文】刚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一边满怀欣喜一边奔跑。家仆欢快地迎接,孩子在门前

《出师表》获奖说课稿.docx

《出师表》说课稿 山西省绛县城关初中张小雷 说教材今天我要说的:是由家喻户晓的诸葛亮写的《出师表》。该课出现在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的课文,该单元的课文大部分选自历史著作,学习这些文章不但可以增长历史知识, 还可以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 “表”原来是古代臣子写给君主表达忠诚和希望之情的一种文体,历来以表传后者颇少,惟有诸葛亮的《出师表》彪炳千古,奥妙何在?“忠有《出师表》,孝有《陈情表》”一语道破。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长存于史册,而且粲然于文苑,是因为它不但饱含殷切希望,同时情词恳切,感人至深。学习此文,可利用经典名篇积累文言知识,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内容和词句,理清文章贯穿全文的情理双线,点点结合分析,有条理地将名篇读出深度,读出情味。 《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或表明报国之心,或呈现攻城掠地之策。本文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对朝廷内政提出的建议。《出师表》是一篇情辞意切、感人肺腑,让人赞不绝口的文章。作者通过表文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贞,三条建议,既是安定后方的措施,也是施政的正理。叙述生平及出师北伐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更是慷慨深沉,动人心魄。真正为蜀汉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说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了解奏表的特

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2.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情理交织的写作方法。 3、结合文章品析文章谨言慎谏、情词恳切的写作特点,感受诸葛亮忠臣形象。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立志做社会上用的人。 三、说教学重点 1.背诵全文,疏通文句,力求当堂成诵。 2.理清并分析文章情理交织的写作特点。本文“辞情恳切,深思周密, 感人肺腑”,把浓浓的情谊融在说理与叙事之中。这是本文的精彩、神秘之处。作为重点,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人格境界是很有裨益的。 突破方法:教师借助“晓知以理、动之以情“的劝勉方式提出情理说,引导学生循着情理双线理清文章主要内容和写作脉络。 四/教学难点:①理清文章的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设计说明】学生由于阅历浅对“政治”之概念的理解不是很透彻,应作特别理解。 ②如何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设计说明】诸葛亮对蜀国的赤胆忠诚,是其人格魅力的展观,因此需要人去认真品味。同时对学生责任感、使命感的培养,也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突破方法:回避直接发问和分析,借助朗读,读出诸葛亮的语言艺术和良苦用心,是学生入情入境地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分析,教师可适当评价总结。 说教学、学法 一.校情分析 我校是典型的农村中学,也就具有了农村学校的特点:①语文资源匮乏。②学生学习语文的氛围不浓。

《陈情表》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

陈情表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3. 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 教学重点:重要的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学课时:2 课时 课前预习: 1.通读全文,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生字词音义问题;试译全文,圈出难解的字词句注意铜通假、活用、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 2.初步了解文章所表达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3.温习第一、二册的几篇文章,体会烛之武、诸葛亮、张良的劝说技巧,并和同学讨论李密陈情委婉的方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初中学过一篇文章《出师表》,“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陆游在《书愤》中写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千年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举哪个名人去和诸葛亮比较,但就在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陈情恳切,

言辞婉转;它情理兼备,诚恳感人;它缘情挥洒,流畅自然,它就是晋代文学家李密的名作《陈情表》,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传诵千古的绝妙好文。 二、学习文言基础知识: 1.四个学生分读全文。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终鲜( xiǎn )兄弟期功强(jī)近常在床蓐( rù) 猥(wèi)以微贱岂敢盘桓( huán )庶刘侥( jiǎo )幸 2、学生轻声诵读课文,对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课文;同时提醒学生 注意以下词句:(结合学案,分组完成) ⑴注意以下加点实词的意义:(一组) 慈父见.背舅夺.母志九岁不行 ..茕.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晚有儿息 茕孑立 ...形影相吊.夙婴.疾病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拜.臣郎中拜. 表以闻责臣逋慢 ..除.臣洗马犹蒙矜.育日薄.西山 ..刘病日笃 不矜.名节臣之辛苦 ..听.臣微志保卒 ..余年庶.刘侥幸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⑵指出通假字:(二组) 夙遭闵凶 零丁孤苦 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 ⑶找出活用词并解释(二组) 臣少多疾病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人教版语文高二-陈情表说课稿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 《陈情表》说课稿 一、说教材《陈情表》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属于古代散文,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的,因为高考要考。要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而《陈情表》又是一篇字词较多,以情动人的文言文。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 背诵全文。 2 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 3 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4 鉴赏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词得体的写作技法。 教学的重点仍然是实词虚词教学难点是体味真情,体会作者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 三、说教法为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落实字词教学,体会以情动人的特点,结合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觉性查,预习不到位,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是:指导诵读和讲解为主,加以点播点拨启发、讨论领悟。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苏轼曾经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一二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因为《出师表》学生都很熟悉,容易理解本文以情动人这个重要特点。 2、解题主要让学生明白陈情表这三个字的含义就行,尤其是应该让学生理解“表”这种文体,明白为什么要些表,写给什么人。 3、作者及背景作者李密书上有注释,没有必要展开讲,但要提示学生要和瓦岗的李密分清。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文以情动人的特点,背景要简单介绍一下。 4、范读正音为何要在范读正音之前给学生轻声读课文,勾画注释的时间呢?因为就目前来说,我们的学生预习是很不到位的,如果直接范读,会有相当多的学生会忙着听音注音,而忽视节奏和感情,所以,一般情况我检查发现学生预习不理想时会给学生几分钟让学生把注释的音移到课文中,这样范读时才能提出听读要求: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听出感情。 由于课本注释比较详尽,也为了培养学生重视课本注释的学习习惯,所以,在正音时我主要提示了几个多音字的读音,课本很清楚的没有指出,也不知道这样处理是否合适,还希望多听各位前辈的意见。 5、朗读指导本来在正音之后,安排有个别学生分别朗读,然后就学生朗读中存在的字音、节奏、感情处理问题进行讨论、评价、指导,因为没有学生,这个环节也没有进行。 6、学习第一段这一部分我主要想安排3个任务,重点是和学生讨论字词,梳理结构简单赏析,在此基础上指导背诵,并进行分组朗诵比赛,一般时间充足而我又有把握的情况下我会示范背诵,争取学生能够当堂背。 7、课堂小结,要能够承上启下就行,显得课堂的完满。8、作业布置:这个讲课时一紧张忘了,其实作业有两个,一是背诵全文,二是识记字词,下节课提问检查。 五、说板书设计我向来认为语文板书以简洁为要,实用为主,平时我的板书主要分三块,一是讲课当中举例提到的名言警句或关键词,比如说今天提到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使学生记得准确而不是只记个耳熟,我会板写在右边。重点字词我板写在左边,中间主板就是行文思路。今天的板书安排好,上去太紧张,把字音写在左边,其实应该写在副板的位置上没有一节课是一无是处的,也没有一节课是完美无缺的,每节课上完我都会认真反思,是设计上的不足,还是运行中的失误。一个人要善于反思和正视自己的不足,才会不断进步,同样,一个人更要虚心和真诚听取大家的意见,才会进步的更快。我真诚的希望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多提意见,给我成长的机会 精心校对版

陈情表优秀教案

《陈情表》教案 【设计说明】 《陈情表》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两“表”之一,是一篇经典篇目,让学生在阅读中正确断句,读懂文意,读出情感,读出属于自己的感悟,是设计《陈情表》教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表格的形式设计教案,对学生、教师各自任务、作用的明确规定。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和语言表达的委婉、畅达及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3、体会文章深挚朴实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在吟诵中解读作者的“情”字,体会本文悲恻动人的原因。 2、把握本文陈述的层次及语言特色,体会情之深,理之透。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具准备】 PPT课件音频朗读 【教学方法】 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讨论点拨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二课时 第

知识链接 中国的孝文化 “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的孝文化历史悠久,源源流长。在传统文化中,孝文化最受推崇。 孔子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孟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秦汉时的《孝经》则进一步提出:“孝为百行之首。”汉代“以孝治天下”,孝悌则成为人们做人的准则和行为的规范。 孝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表现。在选官制度上,也体现出对孝的提倡。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就是“孝廉”,孝廉就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如果乡里有人以孝出了名,地方长官是有责任向上推荐的,而且还可以直接任用。 “孝”在古代具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所谓圣朝以孝治天下,做官的人,不管文官武官,也不管官做多大,碰到父母之丧,如果不马上请假还乡,那是不对的,监察御史马上提出弹劾,可以处分到永不录用的程度,是很严重的。不过有一点例外,以武将来说,他正在前方作战,假使父母死了,仍然要向朝廷请假还乡,皇帝可以下诏书,着他移孝作忠,予以慰留,这才可以不还乡。 古代连皇帝也要守丧三年。譬如说丧期之间是不准结婚的,年轻皇帝登位前若要结婚,除非由皇太后下命令才可以。在唐代、宋代、明代、清代都有,老皇帝一死,新皇帝没有就位以前,丧事没有发布,先办婚事,第二天再发丧,否则就违犯礼制。这种古礼连皇帝都要遵守,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

高中语文《陈情表》说课稿.

高中语文《陈情表》说课稿 2019-01-01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26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陈情表》, 。我说课的内容分为五部分: 一、说教材 《陈情表》是人教版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自读课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属于中国古代散文。单元教学目标是通过诵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鉴赏文章的语言特色。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新教材在文言教学编排上有明显的“两重”,“两重”是指重视诵读,重视积累; 根据教学大纲,分析本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识。 2、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3、鉴赏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词得体的技法。 教学的重点仍然是实词虚词 教学难点是体味真情,作者怎样逐层深入地陈情 三、说教法 主要指导学生用“四读法”(速读、诵读、品读、研读)并结合适度的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苏轼曾经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今天我们共同体会《陈情表》中的“孝” 陈情表 (板书)

2、解释题目所涉及内容并引出作者和写作背景 陈:陈述。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 3、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 (1)是谁陈情? 李密( 224 - 287 ),西晋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2)向谁陈情? 晋武帝。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3)陈什么情? 李密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 (4)如何陈情? 此处可结合学生具体情况而定,主要目的引导学生从课文每一段得出李密陈什么情、如何陈情。引入课文内容 4、范读正音 在范读正音之前给学生轻声读课文,勾画注释的时间。如果直接范读,会有相当多的学生会忙着听音注音,而忽视节奏和感情,所以,一般情况我会给学生几分钟让学生把注释的音移到课文中,这样范读时才能提出听读要求: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听出感情。 5、朗读指导 本来在正音之后,安排有个别学生分别朗读,然后就学生朗读中存在的字音、节奏、感情处理问题进行讨论、评价、指导。 6、学习过程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版高中必修五 语文 第2单元第7课-陈情表优秀教案

《陈情表》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充分诵读课文,为背诵课文打基础。 2.体会文中所蕴涵的浓重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悟至爱亲情。 3.体会文章的语言,感悟文章的诗意美。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对祖母的深情,认识感恩。 2.理解作者层层深入的说理技巧。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地学习这篇流传千古的至孝美文。 二、何谓陈情? 陈——陈述、禀报 情——隐情、苦衷 表——奏章(“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虽是公文,但并不是为了表达对国家大事的意见主张,而是臣子为了向皇帝表述自己的请求。) 所以“陈情表”就是“禀告自己苦衷的奏章。 那么,《陈情表》是谁在陈情?为何陈情?陈述的又是什么情呢? 三、为何陈情? 通过介绍背景,引出本文所陈之情:孝情、忠情、苦情(板书) 四、如何陈情? (一)诵读课文 1.师范读。

2.学生集体朗读。 3.自由诵读。(思考本文的行文思路。) (二)文本解读 1.师生讨论本文的行文思路。 第一段:历述自己的悲惨境遇 第二段:续写进退两难的处境 第三段:提出孝之大理,不能就职 第四段:提出先尽孝,后尽忠 2.讲解课文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重点字词梳理 以:因为。夙:早时。 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 凶:不幸。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夺:改变。不行:不能走路。 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至于:古义,达到某种程度;今义,表示另提一事的连词。 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组织机构开始成立;理论意见有根有据,站得住。 鲜:本是“少”的意思,在这里指“没有”。 祚:福分。吊:安慰。 婴:被……缠着。蓐:通“褥”,垫子。 (3)分析第一段 ①在这一段的开始,李密说,臣以险衅,夙遭悯凶。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这句话在文章起什么作用? 明确:我因为命运不好,从很早的时候就遭遇了不幸的事情。起总摄作用,统领文章第一段。 ②那李密到底遭遇了哪些不幸呢?同学们看一看,李密遭遇的第一个不幸是什么?

陈情表公开课教案

陈情表第二课时教案 常德外国语学校晏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 . 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诵读法。体会作者在叙述中的蕴涵的真切情感;体会作者理性地表达诉求的艺术 2 . 点拨法。点拨字、词、句,通过抓住文本中关键语句,使学生领会“情”“理”结合的手法; 3.讨论法。通过关键问题的提挈,廓清思维认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了解“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学会感恩,懂得用爱来报答长辈。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结合作者的身世和时代背景,解读作者之“情”,体会本文成功的原因。 (二)难点:理解本文多角度切入、层层深入的陈述方式,体会情之深,理之透。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 四、教材与学情分析 《陈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个单元学习古代抒情散文,主要目的是领略“辞”“序”“表”等不同的文体和语言,让学生在体会文章思想情感的基础上,掌握借助背景材料,分析理解作品的鉴赏方法。 这篇文章是李密向晋武帝上的一篇奏章。朝廷征召,李密作为蜀汉旧臣,如不应召,则有自矜名节、不与朝廷合作之嫌。但相依为命的祖母老迈,又不忍弃之不顾。李密从法、理、情等不同角度,层层推进,悉心说服武帝。本文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典型范例,学好了本文,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忠”“孝”含义的认识,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经过前四个必修模块的学习,学生已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体读懂文章内容;基本学会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以及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所以在第一、二课时里,我们完成了关于文意的理解和需要重点关注的文言现象学习,本课重点是赏析文本的丰富内涵。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标: 李密面对天子的指责,面对城头频繁变幻大王旗帜的局势,居然成功的说服了靠野蛮杀戮起家的晋武帝,原因何在?《古文观止》是这样描述《陈情表》的。(展示)历叙情事 , 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晋武览表 , 嘉其诚款 , 赐奴婢二人 , 使郡县供祖母奉膳。至性之言 , 自尔悲恻动人。——《古文观止》如果我们从中找到他打动人心的两个关键字,你觉得是什么?(真,诚)他的真

陈情表获奖说课稿(共7篇)

篇一:陈情表说课稿 以“孝”为本以“情”纬文 ——《陈情表》说课稿 襄阳市田家炳中学谭辉 我说课的题目是《陈情表》,说课的内容设计为:说教材、说学情、说重点、说教学目标与方法、说教学过程五个部分。 一、说教材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陈情表》选自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古代抒情散文单元,是高中教材中的古文经典,晋代李密的名作,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写此奏章,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为了唤起晋武帝的怜悯之心,李密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的表明心意。具体地讲,就是围绕“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的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从而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 作者正是运用了最恰当的抒情方式,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诏”,允其不仕。 二、说学情 高二的学生虽然在文言文的学习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方法,但是大多数学生对文言文缺乏兴趣,甚至有惧怕的心理,这就直接导致了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够理想。究其根本原因是文言文的内容脱离了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学生自身又对中国历史缺乏一定的理性思考,同时文言文中繁多的字、词、句等基础知识也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三、说重点: 高中语文课标特别强调对中学生的情感培养,一封《陈情表》,篇幅不满五百字,却流传千古,作者李密也因此被后世的史官载入正史《孝友传》,成为封建时代立德立行的楷模。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把握内容、概括要点”的要求下,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引导在对文章的品读、悟读上,通过诵读品味感受美文直击人心的魅力,深入体会文章抒写的孝情,并通过拓展活动引导学生联系现实,体会父母之爱,懂得感恩,懂得如何孝亲。 四、说教学目标和教法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通过诵读、积淀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能力目标:学习和运用融理于情,融情于事的构思艺术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苦情。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文本研习、问题探究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的语文素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陈情表》情辞恳切,婉转凄恻。“学习语言,要把‘读’作为开启语言宝库的钥匙。”所以教学时,我主要采用“三读法”诵读法、赏读法、悟读法重视了学生的赏读,让他们在读中体会思想,在读中品味情感,在读中再现形象。 五、说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以声激情,导入新课 以满文军《懂你》进入情境,用苏轼的“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导入 【设计意图】适当利用多媒体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章的情境。 第二个环节:以读诉请,整体感知 理解文意是品读的基础,学生边自由诵读全文,边对照注释自行圈点加注。结合资料归

《陈情表》说课稿

《陈情表》说课稿 一、说教材 《陈情表》是苏教版必修五第二专题“此情可待成追忆”中“如泣如诉”板块的第一篇文章。“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写此奏章,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为了唤起晋武帝的怜悯之心,李密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的表明心意。具体地讲,就是围绕“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的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从而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作者正是运用了最恰当的抒情方式,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诏”,允其不仕。 二、说学情 高二的学生虽然在文言文的学习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方法,但是大多数学生对文言文缺乏兴趣,甚至有惧怕的心理,这就直接导致了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够理想。究其根本原因是文言文的内容脱离了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学生自身又对中国历史缺乏一定的理性思考,同时文言文中繁多的字、词、句等基础知识也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诵读、积淀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和运用融理于情,融情于事的构思艺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苦情。 高中语文课标特别强调对中学生的情感培养,一封《陈情表》,篇幅不满五百字,却流传千古,作者李密也因此被后世的史官载入正史《孝友传》,成为封建时代立德立行的楷模。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把握内容、概括要点”的要求下,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引导在对文章的品读、悟读上,通过诵读品味感受美文直击人心的魅力,深入体会文章抒写的孝情,并通过拓展活动引导学生联系现实,体会父母之爱,懂得感恩,懂得如何孝亲。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文本研习、问题探究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的语文素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陈情表》情辞恳切,婉转凄恻。“学习语言,要把‘读’作为开启语言宝库的钥匙。”所以教学时,我主要采用“三读法”诵读法、赏读法、悟读法重视了学生的赏读,让他们在读中体会思想,在读中品味情感,在读中再现形象。 五、说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 环节一:以声激情,导入新课 以满文军《懂你》进入情境,用苏轼的“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导入 【设计意图】适当利用多媒体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章的情境。 环节二:以读诉请,整体感知 理解文意是品读的基础,学生边自由诵读全文,边对照注释自行圈点加注。结合资料归纳知识点,提醒学生注意多音字及重点实虚词,积累成语。 伴着舒缓忧郁的节奏,老师背诵全文,将学生引进文本后,学生配乐朗诵,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出问题: 是谁陈情?

苏教版语文高二《陈情表》公开课教学设计方案

《陈情表》公开课教学设计方案 设计说明: 该教学设计是在分析教材和考虑学情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篇课文是新课标必修五教材中的古代抒情散文单元的一篇文言文。首先,作为文言文,要重视吟诵、品读,于是在教学中我加大了朗读的份量,设计几种朗读方式,包括教师的范读,学生的齐读、单读、分散读,在朗读中积累文言词语、句式知识、体悟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其次,《陈情表》是古代散文中传诵千古的名篇之一。文本中涉及的语汇较多,消化理解文言实词是学生读懂文本、真正理清文本思路的前提,也有助于学生更进一步体悟作者在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情感,因此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授课中让学生结合文本详尽的注释疏通文意,教师做适当的点拨。进而针对文本提出所陈何情。文本的教学设计流程也是按照这一顺序展开的,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掌握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句式,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通过诵读,理解所陈之情,体会陈情的方式。 3、品味作者在文中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点: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悟以情动人的陈情艺术,进而分析作者是怎样通过陈情达到“愿乞终养”的目的。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蕴含的真挚感情。 2、点拨法。点拨关键的字、词、句,使学生在深层意义上领会文中蕴含的拳拳真情。 3、讨论法。讨论文中的关键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讨论中获取新知。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距今一千七百多年的魏晋时期,时局动荡,风云变幻。公元265年,司马炎篡位称帝,改国号为晋,魏国灭亡。晋武帝司马炎为了稳定局势、巩固政权、笼络人心,便采用怀柔政策,大力征召西蜀名士入朝为官,于是蜀汉旧臣李密便走进了他的视野。李密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由祖母刘氏一手抚养长大,以孝谨闻名,博学善辩。但就在晋武帝下诏征辟的时候,李密年迈的祖母已经是“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一面是宠命优渥的皇帝诏命,一面是难以割舍的祖孙之情;一面是言辞切峻的朝廷诏书,一面是恩重如山的养育之恩,在这人生的重要抉择之时,李密将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李密的《陈情表》。二、初读课文。(学生读完后,教师做诵读指导,同时做正音指导、点拨句读。) 教师范读第一段,指名学生朗读第二、三段,全班齐读第四段。 (要求:诵读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感情。) 三、再读课文、缓读领会: (要求:缓慢诵读、圈点勾画参照课文注释还不能完全理解的字、词、句,师生共同解决。)四、三读课文、速读课文,思考: (1)、李密为何陈情,陈情所遇到何种困难。(要求:用原文语句作答)

新编【《陈情表》教学设计方案】 陈情表教学设计一等奖

【《陈情表》教学设计方案】陈情表教学设计一等奖 《陈情表》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掌握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句式,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通过诵读,理解所陈之情,体会陈情的方式。 3、品味作者在文中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点: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悟以情动人的陈情艺术,进而分析作者是怎样通过陈情达到“愿乞终养”的目的。 教学方法: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蕴含的真挚感情。 2、点拨法。点拨关键的字、词、句,使学生在深层意义上领会文中蕴含的拳拳真情。 3、讨论法。讨论文中的关键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讨论中获取新知。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距今一千七百多年的魏晋时期,时局动荡,风云变幻。公元265年,司马炎篡位称帝,改国号为晋,魏国灭亡。晋武帝司马炎为了稳定局势、巩固政权、笼络人心,便采用怀柔政策,大力征召西蜀名士入朝为官,于是蜀汉旧臣李密便走进了他的视野。李密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由祖母刘氏一手抚养长大,以孝谨闻名,博学善辩。但就在晋武帝下诏征辟的时候,李密年迈的祖母已经是“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一面是宠命优渥的皇帝诏命,一面是难以割舍的祖孙之情;一面是言辞切峻的朝廷诏书,一面是恩重如山的养育之恩,在这人生的重要抉择之时,李密将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

同走近李密的《陈情表》。 二、初读课文。(学生读完后,教师做诵读指导,同时做正音指导、点拨句读。)教师范读第一段,指名学生朗读第二、三段,全班齐读第四段。 (要求:诵读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感情。)三、再读课文、缓读领会:(要求:缓慢诵读、圈点勾画参照课文注释还不能完全理解的字、词、句,师生共同解决。)四、三读课文、速读课文,思考:(1)、李密为何陈情,陈情所遇到何种困难。(要求:用原文语句作答)陈情的缘由:愿乞终养。(陈情是为了达到“奉养祖母,暂不出仕”的目的。)所遇到的困难: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进退两难)(2)、把李密所陈之情用最精炼的词语概括出来。 所陈之情:中国古代最传统的两种感情:忠情、孝情。 五、四读课文。 品读鉴赏文本,挖掘文本的内涵:(要求:小组合作、逐段探究。)提问:李密是如何陈情的?(一)赏析第一段:(在理解李密身世悲苦的基础上把握朗读时凄苦、悲凉的语速、语调。)1、本段中总括的句子: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对“险衅”“闵凶”如何展开的:(在文中找出原话并且对所陈之情加以概括)身世凄苦: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人丁衰微: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