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监测

传染病监测
传染病监测

传染病防控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

传染病的监测系统

谢学勤: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基本概念

疾病监测是一种长期、系统地收集某些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情况和各种影响因素的方法。传染病监测是对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分布规律和变动趋势及有关因素进行连续、系统准确地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通过分析疾病的动态分布和变动趋势,预测未来疾病发生的水平和规模,为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流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十分注重或重视传染性疾病的监测,除国际共同监测的传染病病种外,各国在这方面患有自己规定的监测病种。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国际共同监测的传染病,主要有疟疾、流行性感冒、脊髓灰质炎、流行性斑疹伤寒、回归热等五种疾病。我国根据本国的的发病特点,又增加了登革热病种作为同步予以监测的对象。为防止艾滋病的传入和蔓延,我国卫生部门又把艾滋病列为国境检疫监测的传染病,2003年我国又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为法定传染病监测,到目前为止,我国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6种。

二、监测目的

通过定期、定点的系统监测,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与其相关的社会、自然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开展防治工作、评价效果提供科学依据。具体如下:

1.估计人群中传染病发生的频率与人、时、地三间分布。

2.动态监测传染病的发展趋势。

3.从长期监测的资料分析,通过人群中、的变化,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

4.找出某种疾病的高危人群组和低危人群组,为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5.估计传染病蔓延的危险因素。

6.验证传染病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偏差,更准确地预测。

7.为制定控制策略确定突破点。

8.充分地为社会服务,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和为社会服务机构提供信息。

三、监测的方式和基本概念

1.被动监测与主动监测

被动监测与主动监测的划分依据是上级单位接受检测报告的方式。

下级单位常规向上级机构报告监测数据和资料,而上级单位被动接受,称为被动监测。各国的常规法定传染病报告属于被动监测。如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监测病种和报告方式即属此类。这种常规监测有一个严重的缺陷,即不能包括未到医疗机构就诊的病人,对于诊断的疾病可能错误分类,特别是发生了某种异常的疾病时更是如此。

根据特殊需要,上级单位亲自调查收集资料,或者要求下级单位尽力去收集某方面的资料,称为主动监测。我国卫生防疫单位开展传染病漏报调查,以及按照统一要求对某些传染病和非传染病进行重点监测,努力提高报告率和报告质量,均属主动监测。如SARS流行期间建立发热门诊对人群进行的监测。

2.常规报告系统与哨点监测系统

常规报告系统是指诸如我国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由传染病义务报告人上报传染病病例。

则属于抽查。如:我国在全国13个重点省市建立的艾滋病哨点监测系统,选择某些大城市或者开放城市中的一些区域,抽样检查人群血清的HIV感染情况。

美国有一个由120个医生组成的流感样病例监测系统,由自愿参加的医生组成,美国直接向传染病防治中心(CDC)报告其诊断的流感样病例。这类系统被称之为哨兵医生(Sentry doctor)报告系统。

3.静态人群和动态人群

监测过程中无人口迁出、迁入的人群称静态人群。如果一个地区人口有少量出生、死亡、迁出和迁入时,仍可视为静态人群。计算率时可采用观察期的平均人口数做分母。如果研究过程中人口频繁地迁出、迁入,则为动态人群。涉及动态人群的计算需要采用人时(人年或人月)计算法。

4.实际病例与监测病例

疾病与健康之间往往没有严格的界限,存在着诊断标准的问题。一般来说,病原学和血清学检验是较为可靠的传染病诊断方法。但是对发病率比较高,又缺乏特异症状的传染病,不可能对每一个病例都作病原学或血清学诊断。按照一定的临床诊断标准来诊断又会忽略一部分实际病例。因此在传染病监测中,确定一种稳定的临床诊断标准,来观察疾病的动态变化,这样确定的病例称为监测病例。我国很多种传染病监测上报的病例均属于监测病例。

5.监测的直接指标与间接指标

监测病例的统计数字,如发病数、死亡数、发病率、死亡率等称为监测的直接指标。有时监测的直接指标不易获得,如流行性感冒(流感)死亡与肺炎死亡有时难以分清,则可用“流感和肺炎的死亡数”作为监测流感疫情的间接指标。

四、传染病监测方法和内容

1.发病学监测

主要以发病和死亡报告为主的监测。国内外众多监测系统是以发病学监测为主。这种可了解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病、死亡的人、地、时三间分布及其变化趋势;另有暴发疫情、特殊病例的个案调查及其处理和效果(特殊病例是指疑似从外地传入的疾病或一般情况下似不应发生疾病病例)。

2.血清学监测

血清学监测是对发病学监测的重要补充,可观察人群受某些传染病威胁的程度,预测某种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也可反映当前和过去的显性和隐性感染的情况,以及人群的感染水平。

3.病原学监测

包括人和有关动物、中间宿主、病媒昆虫的病原体的分离、鉴定、变异、毒力、耐药性情况的监测。

4.调查不明疾病的原因及传播(流行)机制

在突发疫情事件中遇到不明病因及传播途径的疾病。遇到此种疫情,首先研究病因及传播的途径。现代医学研究病因有三大方法:临床方法、实验室方法和流行病学方法。这三大方法要紧密结合进行,才能更全面和更深入地探索病因和传播机制。

5.干预措施的监测

是用人工手段来干预疾病自然分布,借以观察某一或某些因素是否是某一疾病发生和流行的可疑因素或试用人工手段来控制某病,以观察其防治效果。如使用某些疫苗、血清、药物或其他措施,以控制某病发生和发展。

6.疫情及历史资料的收集

本地区疫情、历史资料收集:收集各种传染病的旬、月、年报和动态分析资料;收集历年有记载的各种传染病、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病死率、死亡率及动态分析等有关资料。

国内疫情、疫史资料的收集。

邻近省、市各种传染病的疫点和年别动态资料。

联防传染病的月、年别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资料。

国际疫情、疫史资料的收集:

邻近国家传染病疫史和年、月别的疫情动态。

某种外袭性传染病的世界各国的疫史和年、月别的疫情动态。

重点防治传染病的疫情动态及其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资料。

7.传染病监测的主要内容

1)监测人群的基本情况:即了解人口、出生、死亡、生活习惯、经济状况、教育水准、居住条件和人群流动的情况。

2)监测传染病在人、时、地方面的动态分布,包括做传染病漏报调查和亚临床感染调查。

3)监测人群对传染病的易感性。

4)监测传染病、宿主、昆虫媒介及传染来源。

5)监测病原体的型别、毒力及耐药情况。

6)评价防疫措施的效果。

7)开展病因学和流行规律的研究。

8)传染病流行预测。

五、我国传染病监测工作的开展概况

我国法定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及反馈系统始建于1950年,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传染病宏观监测系统。7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疾病监测的概念开始传入我国。自1978年开始,我国陆续建立了流感、乙型脑炎、流脑、副霍乱、流行性出血热、鼠疫、钩端螺旋体病等单病种的监测系统。1979年在北京、天津开展疾病监测试点。1980年,在我国建立了长期综合疾病监测系统(又称疾病监测点监测系统),开展了以传染病为主并逐渐增加非传染病内容的监测工作。1989年初,提出了第二阶段疾病监测总体设计方案的原则,即按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国不同类别的地区,按真实人口分布建立疾病监测点,对监测人群的出生、死亡、甲乙丙三类法定传染病的发病、儿童计划免疫的接种情况进行监测。此后,大多数省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在省防疫站设立了疾病监测小组,有专人负责,并制订了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1990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的传染病为主的四卡、四册登记报告制度,即出生报告卡、册,死亡报告卡、册,甲、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卡、册,以及计划免疫报告卡、册。部分点进行了“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工作。此外,1985年,我国还建立了医院感染监测系统,用以监测院内感染和病原菌的耐药性信息。

除了上述疫情监测系统,国境卫生检疫部门也承担了大量的传染病监测工作,对于防止传染病的跨国境传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紧急情况下,政府部门往往会在常规的疫情监测工作的基础之上制定严格的适应特定病情的监测和报送措施。

1950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及反馈系统建立

1978年单病种监测系统建立

1979年北京、天津开展疾病监测试点

1980年长期综合疾病监测系统

1985年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系统

1989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建立疾病监测点

1990年四卡、四册登记报告制度

我国传染病监测工作的开展

六、WHO和传染病监测的全球化

1.疾病监测的全球化

自从抗生素发现和疫苗的问世以来,人类对传染病的控制能力空前加强,传染病对社会的危害也被控制在很小的程度。但是最近20年,平均每隔一两年,就会出现一种新型的传染病,在控制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一些新型传染病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一些消失多年的传染病也间断地复发和重现,这些疫情促使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始主动改善传染病监测和控制工作。1995年世界卫生大会极力主张,为了促进监测紧急出现的新发现的疾病,所有成员国应加强传染病监测,并认为可以采用当前已经具有的传染病监测能力来鉴定新的传染病 [1]。

WHO开创全球监测系统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发展世界工作网络,即把现存的地方、区域、国家和国际的实验室工作网络和医学中心联系起来,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监测网络。该网络与192个WHO成员国和其它伙伴团结在一起进行工作,包括欧洲联盟、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相关机构。

2.全球化监测的实例——全球流感监测

流感监测是WHO多个开展监测和监视系统之一[2]。它开始于1948年,发展至今已建立起高度成功的全球伙伴关系。目前的网络包括82个国家的110个协作实验室,经常性提供正在发生的疫情情报,以及相互提供各地正在蔓延的各种流感株,共享各地分离到的流感病毒。

通过WHO,其合作伙伴采用国际标准加强了各国的疾病检测系统和实验室,并可以在4个WHO流感协作中心的任何一个中心对自各国实验室的病毒分离物进行更详细的分析。通过与监测系统有关的专家,在监测数据的基础上,WHO会在认为必要时提出在流感流行的预防警告以及与流感疫苗有关的建议。

在1997年底中国香港甲型流感(H5N1)病毒的暴发期间,WHO流感全球疾病监测流行充分发挥了其作用。通过来自美国WHO协作中心专家的动员和协调,在荷兰一个协作实验室迅速鉴定了病毒株并开展了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研究,开发了国际标准的诊断试剂盒,鉴定了发展疫苗的适宜病毒株。所有这些均归因于当

时对流感暴发做出了及时、有序和有效的反应。

WHO对传染病流行的反应:一旦证实传染病暴发,WHO 会在其网站上立即公布(http:ho.int/),并在流行病学周报上(WER)发布恰当的情报。同时,如果需要的话,WHO将会提供国际援助。在暴发证实的24小时内,WHO工作队就能够到达现场工作并开始工作。

最新“安全教育进课堂”活动方案

崔凡小学“安全教育进课堂”活动方案 为了进一步落实安全教育措施,提高小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及水平,有效预防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抓实有效的推进安全教育进课堂,制定如下方案: 一、开展安全教育的主要形式 学校安全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学生认知特点,注重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深浅适宜、循序渐进。教育方式主要采取专门课程与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渗透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知识教育与培养习惯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统一要求与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相结合。 一是课堂教育。各地各校要安排每两周1节安全课,运用安全教育读本和相关主题教育活动由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其次是学科渗透,即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渗透相关的安全知识教育。 二是专题教育。结合晨会、班会、升旗仪式、主题讲座、实践活动等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安全教育,要结合实际和季节性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计划与主题,与司法、公安、消防、交通、卫生等部门联合进行形式多样的法制和公共安全教育。 三是实践教学。通过模拟法庭、律师进校园等活动开展法制教育,通过参观交通、消防、治安、疾病防控、自然灾害等图片巡回展览进行安全教育,组织师生进行消防逃生自救互救演练、应急疏散演练等实践演练进行安全教育。 四是媒体宣传。利用校园专栏、黑板报、报刊、广播、网络

等媒体广泛进行法制、安全知识宣传,营造法制、安全教育氛围,产生耳濡目染的教育效果。 二、开展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开展安全教育必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做到分阶段、分模块循序渐进地设置具体教育内容。要把不同学段的安全教育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统筹安排。主要内容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重点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知识和法律法规,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正确处理个体生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了解保障安全的方法并掌握一定的技能。 一是开展一次安全隐患排查。要针对汛期处于溺水事故及坍塌事故易发的季节特点,对校内设施校舍进行全面、认真、细致检查,对周边环境进行详细排查,做到做到不漏一处,不留任何死角。对检查出来的安全隐患迅速采取果断措施,明确专人负责、限时整改。 二是开展接送学生车辆教育。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使学生、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交通安全行为习惯;要通过召开学生会、致家长一封信、交通安全责任状等形式,教育学生及其家长不乘“三无车辆”、“三超车辆”、“三类车辆”,自觉抵制各类交通违法行为。 三是抓好食品卫生教育。要加强食堂从业人员业务培训,改正学生不健康的消费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食品卫生习惯,介绍如何鉴别安全合格食品的小常识,从预防传染病、禁毒、吸烟危

小学生春季预防传染病安全教育知识Word版

小学生春季预防传染病安全教育知识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一章传染病的基本知识 一、何谓传染病 ㈠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指能够在人群中或人和动物之间引起流行的感染性疾病。此类疾病是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侵入人体内引起,病原体在体内繁殖或产生毒素,并对正常细胞及其功能造成破坏,严重时可导致感染者死亡。这些病原体,能通过多种途径,从一个传染源(例如病人、病畜)传到另一个人身上,在人与人或动物之间相互传染,使其他人也感染同样疾病。 ㈡传染病的特点 传染病一般都具有以下特点: ⒈病原体 绝大多数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真菌、螺旋体、原虫、寄生虫等,少数传染病的病原体至今仍不太明确。 ⒉传染性 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呈现出一定传染性,其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者的免疫状态等因素

有关。 ⒊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⑴流行性。按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 散发: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散在发生; 流行: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单位,在某一时间内,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超过了历年同期的发病水平; 大流行:指某种传染病在某个短时期内迅速传播、蔓延,超过了一般的流行强度; 暴发:指某一局部地区或集体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批患同一传染病的人。 ⑵地方性。地方性是指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受地理条件、气温条件变化的影响,常局限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发生。如疟疾等虫媒传染病,鼠疫等自然疫源性疾病。 ⑶季节性。季节性是指传染病的发病率在年度内出现季节性升高,如流行性乙型脑炎多在夏秋季节流行。 ⒋免疫性 传染病痊愈后,人体对同一种传染病原体产生抵抗力,一段时间内再次遇到该病原体的入侵而不会再感染,称为免疫。 不同的传染病,病后的免疫状态有所不同,有的

传染病考试题目

医疗机构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试卷 姓名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 1.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三类种(C) A. 32 种 B. 35 种 C. 37 种 D. 39 种 2. 下列哪种传染病属于甲类传染病(A) A .鼠疫 B.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C. 艾滋病 D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3. 下列哪种传染病不属于乙类传染病(D) A.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B. 肺结核 C. 百日咳 D .流行性腮腺炎 4. 传染病流行过程不包括的是:(A) A .潜伏期 B. 传染源 C. 传播途径 D. 易感人群 5. 有关疾病的流行强度描述错误的是:(C) A .散发指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呈散在发生。 B. 暴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 C. 所有暴发疫情其病人均出现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 D .流行指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时(如3?10倍) 6. 人禽流感的实验室诊断依据是:(C) A. 血液中白细胞总数正常 B. 血液中血小板总数降低 C. 恢复期病人血清中抗禽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 D. x线胸部检查出现阴影 7. 人患禽流感潜伏期为(D) A. 1天 B. 14 天 C. 9天 D. 7天以内

8. 引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亚型是(A) A. H5N1 B. H7N7

C. H9N2 D. H9N1 9. 人禽流感抗病毒治疗首选:(D) A利巴韦林 B. 泛昔洛韦 C. 金刚烷胺 D. 达非 10.用奥司他韦治疗流感,可减轻发病和症状,但应在发病()天内使用。(D)A.5 B.4 C.3 D.2 11. 有关人群易感性描述错误的是:(B) A由于种属屏障的原因,人类对禽流感病毒多不易感。 B. 人禽流感与季节性流感存在交叉免疫。 C. 禽流感病毒只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而且病情较重。 D 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人员为高危人群。 12. 关于SARS 的主要传播途径(A) A. 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 B. 粪口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C. 易感者的手直接或间接接触了污染物质不传播SARS D. 同室居住者不易被感染 13. 对于疑似SARS 者正确的处理方法是(D) A. 进入正常诊疗程序 B. 安排医学隔离观察,可采用居家隔离观察并随诊的形式 C. 留院观察,收入单人观察室,需家属陪护 D. 留院观察,收入单人观察室,为避免交叉感染,不允许家属陪护 14. 下列关于SARS 的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D) A. 常以发热为首发和主要症状 B. 严重者明显呼吸窘迫但肺部体征不明显 C. 氧疗及呼吸支持很重要 D 抗生素治疗有效 15.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病原体为(B) A. 冠状病毒OC43 B. SARS 冠状病毒SARS-CoV C. 冠状病毒229E D.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16. 对SARS 病人发病后的密切接触者,应自与病人最后接触之日起,进行医学观察 天。( C ) A. 7 B. 10 C. 14 D. 21 17. 鼠疫是我国法定传染病。(A) A. 甲类B?乙类C?丙类 D.丁类 18. 鼠疫主要以为媒介而传播。(B)

预防传染病安全常识

欢迎阅读 预防传染病安全常识 传染病是由由各种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 一、传染病传播的方式和途径: 第一,通过空气从呼吸道传染。如流感、流脑、麻疹、百日咳、风疹、猩红热等。 第二,通过食物经消化道传播。如痢疾、伤寒、甲型肝炎等。 第三,通过昆虫及动物传染。如蚊子传播乙脑;虱子传播斑疹、伤寒;狗能传播狂犬病;苍蝇传播痢疾等。 第四,通过日常接触传染。如甲肝、沙眼、红眼病、水痘等。 第五,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打针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 二、预防传染病的环节: 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三、目前多发的几种传染病及预防 1、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麻疹极易传播,同居一室就可能被染。一般在接触病毒后10天开始发热、流涕、咳嗽。病程可7-18天不等。皮疹一般在初始症状后的3-7天出现。患者从刚出现症状到疹子出现后4天内有传染性。任何诊断为麻疹的患者,必须从学校或工作中隔离,直到疹子出现后的4天。

麻疹的预防主要有: ①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②隔离患者。 ③麻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少串门,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 ④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不挑剔食物,多喝开水。 ⑤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后12天左右可产生免疫力。 2、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痄腮”,是由流行性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具有高度传染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较多见。多见于4到15岁的儿童。 流腮的预防主要有: ①最佳的预防是在适当的年龄接种疫苗。 ②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 ③注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 ④药物预防 3、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ing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于冬、春季流行,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该病潜伏期短,一般1~3日,最短数小时,最长4日,传染性强,传播迅速。临床症状为急起高热,全身症状较重,呼吸道症状较轻。显着头痛、身痛、乏力、咽干及食欲减退等。部分病人有鼻阻、流涕、干咳等。查体可见急性热病容,面颊潮红,眼结膜及咽部充血。肺部可闻及干罗音。发热多于1~2日内达高峰,3~4日内退热,其他症状随之缓解,但上呼吸道症状

化验室安全知识试题

化验室安全知识培训试题 姓名:成绩: 一、判断题(12小题,每题分,共分) 1、用移液管吸取任何试剂溶液都必须用洗耳球操作,不得用嘴吸;如必须用鼻鉴别试剂时,应将试剂瓶口远离鼻子,用手轻轻扇动,稍闻其味即可,严禁鼻子接近瓶口。() 2、稀释浓硫酸时应用玻璃棒引流,将水缓缓注入浓硫酸中。() 3、皮肤溅到硫酸时,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再用2%的稀醋酸冲洗患部。() 4、实验室一旦发生气体中毒,要立即离开现场,呼吸新鲜空气或吸氧,并送医院急救。 5、金属Na、K及CaC(电石)都属于遇水易燃物品。() 6、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将其搬离现场。() 7、严禁在实验室进餐。实验室一切器皿都不得做食具使用。() 8、称去Na 2O 2 时,可以在天平两端同时防止一张相同的纸张,然后直接称取。() 9、废酸、废碱必须倒在专门的缸子内,集中倒入下水道。() 10、烘箱和高温炉內都绝对禁止烘、烧易燃、易爆及有腐蚀性的物品和非实验用品,更不允许加热食品。() 11、汽油等有机溶剂着火时不能用水灭火。() 12、化验结束后,未关闭电源、热源、水源就可以离开工作室。() 二、单项选择题(12小题,每题分,共分) 1、下列不属于有毒气体的是() A.SO 2 B.NH 3 C.Cl 2 D.CO 2 2、物质燃烧必须具备条件:() A.可燃物 B.助燃物 C.火源 D.以上都是 3、皮肤不慎溅到NaOH时,下面哪项处理措施是错误的() A.迅速用大量水冲洗 B.用2%稀醋酸充分洗涤烧伤处 C.小苏打水冲洗患部 D.用硼酸充分洗涤烧伤处 4、下列氧化物有剧毒的是() A.Al 2O 3 B.As 2 O 3 C.SiO 2 D.ZnO 5、实验室安全守则中规定,严格任何()入口或接触伤口,不能用()代替餐具。 A、食品,烧杯 B、药品,玻璃仪器 C、药品,烧杯 D、食品,

传染病考试题目

医疗机构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试卷 姓名单位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 1.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三类种(C) A.32种 B.35种 C.37种 D.39种 2. 下列哪种传染病属于甲类传染病(A) A.鼠疫 B.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C.艾滋病 D.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3. 下列哪种传染病不属于乙类传染病(D) A.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B.肺结核 C.百日咳 D.流行性腮腺炎 4. 传染病流行过程不包括的是:(A) A.潜伏期 B.传染源 C.传播途径 D.易感人群 5. 有关疾病的流行强度描述错误的是:(C) A.散发指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呈散在发生。 B.暴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

C.所有暴发疫情其病人均出现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 D.流行指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时(如3~10倍) 6. 人禽流感的实验室诊断依据是:(C) A.血液中白细胞总数正常 B.血液中血小板总数降低 C.恢复期病人血清中抗禽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 D.x线胸部检查出现阴影 7. 人患禽流感潜伏期为(D) A.1天 B.14天 C.9天 D.7天以内 8. 引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亚型是(A) A.H5N1 B.H7N7 C.H9N2 D.H9N1 9. 人禽流感抗病毒治疗首选:(D) A.利巴韦林 B.泛昔洛韦 C.金刚烷胺 D.达非 10.用奥司他韦治疗流感,可减轻发病和症状,但应在发病()天内使用。(D)A.5 B.4 C.3 D.2

传染病监测系统在疾病预防和控制中的作用

传染病监测系统在疾病预防和控制中的作用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传染病监测系统在疾病预防和控制中的作用 提要:疾病监测是一种长期、系统地收集某些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情况和各种影响因素的方法。传染病监测是对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分布规律和变动趋势及有关因素进行连续、系统准确地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通过分析疾病的动态分布和变动趋势,预测未来疾病发生的水平和规模,为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流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通过定期、定点的系统监测,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与其相关的社会、自然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开展防治工作、评价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疾病监测监测系统策略 一、我国传染病监测系统建立的背景 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灾难,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系统发展滞后,信息不通,决策迟缓,指挥不灵等薄弱环节。党中央及时提出要加强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系统建设,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机制,提高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应急反应的敏感性。卫生部要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尽快制订国家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卫生部的直接领导下,在详细全面业务需求分析基础上,建立综合疾病监测信息模型,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通过对疫情报告业务流量重组和改造,建立了以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个案数据库为核心的全新业务模式,完成了适合多层次,多部分专业用户的软件应用开发和技术整合,利用信息安全技术在互联网上构建虚拟专用网络,利用高性

安全教育进课堂实施方案

大同一中南校“安全教育进课堂” 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安全教育和管理水平,提高我校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及能力,落实好上级有关精神和具体要求,抓实抓细安全教育进课堂工作,现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原则: 预防为主,教育为先。 安全专题教育和日常学习生活相结合;将安全知识灌输与主题活动养成相结合;将专项教育和渗透教育相结合;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二、课程设置: 1、安全教育进课堂要做到“计划、课时、师资、教材”四落实。 2、学校选聘安全教育专职和兼职教师。从德育处、班主任、政治课教师,以及校医、心理教师中选用品德优良、善于学习,具有相应知识水平的教师担任。同时要求各科教师要结合课程特点,挖掘可渗透的法制、安全教育内容,将其有机结合在教学中。学校要把安全教育列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系列和校本培训计划,不断提高教师开展安全教育水平。 3、聘请专业人士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讲座。

4、课程时间:周一第7节课,每两周进行一次。 三、课程内容及形式: 1、内容主要包括防震减灾、公共安全应急知识、财产安全和物品保管、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饮食卫生安全、人身安全、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心理健康等方面,可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实际需要增加新的内容。 2、通过入学教育、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多种途径和形式,把课程教育和日常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已发生的安全事故警示教育学生,为学生提供直接经验。 四、组织实施: 1、安全教育课由德育处组织统筹,负责实施。 2、授课教师根据总体课程安排,确定相关内容及授课方式,并认真书写教案。 3、聘请安全教育兼职教研员,引领并加强授课教师的业务交流,专业培训。 4、将安全教育课的开展纳入日常考核。 注:后附《大同一中南校安全教育任课教师名单》

预防传染病安全常识学习资料

预防传染病安全常识 传染病是由由各种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 一、传染病传播的方式和途径: 第一,通过空气从呼吸道传染。如流感、流脑、麻疹、百日咳、 风疹、猩红热等。 第二,通过食物经消化道传播。如痢疾、伤寒、甲型肝炎等。 第三,通过昆虫及动物传染。如蚊子传播乙脑;虱子传播斑疹、 伤寒;狗能传播狂犬病;苍蝇传播痢疾等。 第四,通过日常接触传染。如甲肝、沙眼、红眼病、水痘等。 第五,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打针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 二、预防传染病的环节: 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三、目前多发的几种传染病及预防 1、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 麻疹极易传播,同居一室就可能被染。一般在接触病毒后10天开始 发热、流涕、咳嗽。病程可7—18天不等。皮疹一般在初始症状后的

3-7天出现。患者从刚出现症状到疹子出现后4天内有传染性。任何诊断为麻疹的患者,必须从学校或工作中隔离,直到疹子出现后的 4天。 麻疹的预防主要有: ①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②隔离患者。 ③麻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少串门,以 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 ④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不挑剔食物,多喝开水。 ⑤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后12天左右可产生免疫力。 2、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痄腮”,是由流行性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具有高度传染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较多见。多见于4到15岁的儿童。 流腮的预防主要有: ①最佳的预防是在适当的年龄接种疫苗。 ②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 ③注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 ④药物预防 3、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in glue nza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

化验室一般安全常识

化验室的一般安全常识 1、所用药品,标样,溶液都应有标签。绝对不要在容器内装入与标签不相符的物品。 2、禁止使用化验室的器皿盛装食物,也不要用茶杯、食具盛装药品,更不要用烧杯当茶具使用。 3、稀释硫酸时,必须在硬质耐热烧杯或锥形瓶中进行,只能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边倒边搅拌,温度过高时,应冷却或降温后再继续进行,严禁将水倒入硫酸中! 4、开启易挥发液体试剂之前,先将试剂瓶放在自来水流中冷却几分钟。开启时瓶口不要对人,最好在通风橱中进行。 5、易燃溶剂加热时,必须在水浴或沙浴中进行,避免明火。 6、装过强腐蚀性、可燃性、有毒或易爆物品的器皿,应由操作者亲手洗净。 7、移动、开启大瓶液体药品时,不能将瓶直接放在水泥地板上,最好用橡皮布或草垫垫好,若为石膏包封的可用水泡软后打开,严禁锤砸,敲打,以防破裂。 8、取下正在沸腾的溶液时,应用瓶夹先轻摇动以后取下,以免溅出伤人。 9、将玻璃棒、玻璃管,温度计等插入或拨出胶塞、胶管时均应垫有棉布,且不可强行插入或拨出以免折断刺伤人。 10、开启高压气瓶时,应缓慢,并不得将出口对人。 11、配制药品或试验中能放出HCL,NO2、H2S,SO3。 12、用电应遵守安全用电规程。 13、化验室中应备有急救药品、消防器材和劳保用品。

化验室安全防火防爆常识 一、化验室防火常识 1、化验室内应备有灭火器材、急救箱和个人器材。化验室工作人员应熟知这些器材的位置及使用方法。 2、禁止用火焰检查可燃气体(如煤气、氢气、乙炔)泄漏的地方。应该用肥皂水来检查其管道、阀门是否漏气。禁止把地线接在煤气管道上。 3、操作、倾倒易燃液体时,应远离火源。加热易燃液体必须在水浴上或密封电热板上进行,禁止用火焰或电炉直接加热。 4、使用酒精灯时,酒精切勿装满,应不超过其容量的2/3。灯内酒精不足1/4时,应灭火后添加酒精。燃着的酒精灯焰应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以防引起灯内酒精起燃。 5、蒸馏可燃气体时,操作人不能离开去做别的事,要注意仪器和冷凝器的正常运行。需往蒸馏器补充液体时,应先停止加热,放冷后再进行。 6、易燃液体的废液应设置专门容器收集,不得倒入下水道,以免引起爆炸事故。 7、不能在木制可燃台面上使用较大功率的电器如电炉,电热板等,也不能长时间使用煤气灯与酒精灯。 8、同时使用多台较大功率的电器(如马弗炉、烘箱、电炉、电热板)时,要注意线路与电闸能承受的功率。最好是将较大功率的电热设备分流安装于不同电路上。 9、可燃气体的高压气瓶,应安装在实验楼外专门建造的气瓶室。

传染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

传染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种传播方式是人感染肺鼠疫的主要途径:( D ) A、鼠蚤吮吸病鼠血液后再叮咬人 B、人剥食 C、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 D、以上都不是 2、艾滋病毒不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播(C) A、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性接触 C、日常生活接触 D、母婴传播 3、哪种肝炎病毒为DNA病毒:( B ) A、HAV B、HBV C、HCV D、HDV 4、重型肝炎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是(D) A.频繁呕吐 B.黄疸进行性加深 C.出现中毒性腹胀、腹水 D.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 5、狂犬病临床分期为:(D ) A、兴奋期,麻痹期,恢复期 B、前驱期,麻痹期,恢复期 C、前驱期,兴奋期,恢复期 D、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 (二)多项选择题 6、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可分为( B D) A.外来人口的增加 B.人工主动免疫的推广 C.出生人口的增加 D.隐性感染的增多 E.文化水平的提高 7、水痘皮疹的特点是 ACDE A.皮疹分布呈向心性 B.全身症状与皮疹多少无关 C.同一部位可见各阶段的皮疹 D.疱疹内疱疹液初为透明,后渐转混浊 E.脱痂后不留瘢痕 8.下面哪一项是正确的 ABCE A.乙型肝炎常可见到家庭集聚现象 B.丙型肝炎慢性化高

C.甲型肝炎多见于儿童 D.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可重叠丁型肝炎感染 E.晚期妊娠妇女戊型肝炎病死率高 9、乙脑极期的抽搐特征有 ABD A.多见于病程第2~5天 B.可以由高热、脑实质炎症及脑水肿所致 C.不一定均有意识障碍 D.先见于面部、眼肌、口唇的小抽搐,随后呈肢体阵挛性抽搐 E.严重者可出现全身性抽搐强直性痉挛,可历时数分钟,不可能至数十分钟 10、SARS的传播途径是AC A.飞沫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接触传播 D.虫媒传播 E.血液制品传播 二、填空题 1、引起流感暴发流行的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 2、医疗机构发现疑似麻疹病例时, 6 小时内报告, 48 小时内调查。 3、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 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4、艾滋病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 母婴传播。 5、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三、问答题 1、什么叫传染病暴发?什么叫传染病流行? 传染病暴发是指某地区某病在短时间内(一般以小时、天、周或月计算)发病数突然增多的现象。 传染病流行是指某种传染病在某一地区,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发病)水平时(一般为前三年平均发病率的3~10倍)称流行。 传染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2.感染:人和病原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也是病原体对人体的寄生过程。 3.病原携带者: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体外,而无临床表现的人。 4.暴发: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小范围内发病人数急剧增多。

安全教育进课堂方案讲课教案

太平中心小学“安全教育进课堂”活动方案为了进一步落实安全教育措施,提高中小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及水平,有效预防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效推进安全教育进课堂,根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黑龙江省学校安全条例》,结合《五大连池市教育局“安全教育进课堂”活动方案》,制定如下方案: 一.活动目标 贯彻国家课程标准设置要求,将安全知识纳入教学计划,采取多样的教育模式,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安全知识,从小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学生做好安全知识的讲解员和宣传员,引导人人参与安全知识教育,人人树立安全意识,达到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目的。 二.主要形式 学校安全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学生认知特点,注重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深浅适宜、循序渐进。教育方式主要采取专门课程与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渗透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知识教育与培养习惯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统一要求与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相结合。 一是课堂教育。各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每学期安排6节安全课,运用安全教育读本和相关主题教育活动由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其次是学科渗透,即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渗透相关的安全知识教育。 二是专题教育。结合班会、升旗仪式、主题讲座、实践活动等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安全教育,要结合实际和季节性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计划与主题,与司法、公安、消防、交通、卫生等部门联合进行形式多样的法制和公共安全教育。 三是实践教学。通过模拟法庭、律师进校园等活动开展法制教育,通过参观交通、消防、治安、疾病防控、自然灾害等图片巡回展览进行安全教育,组织师生进行消防逃生自救互救演练、应急疏散演练等实践演练进行安全教育。 四是媒体宣传。利用校园专栏、黑板报、报刊、广播、网络等媒体广泛进行法制、安全知识宣传,营造法制、安全教育氛围,产生耳濡目染的教育效果。 三.主要内容 开展安全教育必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做到分阶段、分模块循序渐进地设置具体教育内容。要把不同学段的安全教育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统筹安排。 主要内容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

个预防传染病的小常识

个预防传染病的小常识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克山县第二小学校明丽华 避免自己和亲人遭受传染病感染看起来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除了显而易见的流鼻水和咳嗽等症状以外,你可能还希望知道更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皮肤是防止有害微生物感染的天然屏障,但聪明的“病菌”会找到其他替代方法进入身体造成感染。在生活中做一些简单改变,就可以有效防止传染病。 1、经常洗手。您是否知道微生物可以在惰性表面生活几分钟到几个月?想象一下,这些致病微生物可以生活在计算机键盘里,电开关上,甚至在人行道的扶手上!令人惊讶的是,大多数人不知道有效洗手是最好的预防措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议使用肥皂和水彻底清洗,然后用纸巾擦干手。在没有流动水的地方,基于酒精的凝胶可以满足洗手的要求,尽管它不如肥皂和水好用。 2、不要共享个人物品。牙刷,毛巾,剃刀,手帕和指甲刀都可以是传染因子(细菌,病毒和真菌)的来源。在幼儿园,孩子通常会被教导共享玩具,但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手。尝试记住不要把自己的个人物品与别人共享。 3、咳嗽和打喷嚏时掩住嘴。本着同样精神,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仅包括个人清洁,还包括在咳嗽和打喷嚏时掩住嘴巴的传统做法。为什么这在没有生病时也很重要?因为对于大多数传染,致病微生物在症状出现很久之前就已经开始增长和分裂。咳嗽或打喷嚏可以通过空气传播这些病菌。建议用手臂,袖子遮住嘴,而不是用手。 4、注射流感疫苗。人体免疫系统被设计的具有“记忆”先前感染的功能。当身体遇到了以前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时,它会提高生产白血细胞和抗体,以防止第二次感染。因此,通过,可以欺骗身体,让它认为曾经感染过某些特定微生物,从而提高自己的传染病防御能力。 5、使用安全烹饪方法。不良食品制作和饮食习惯常常是造成食物性疾病的原因。事实上,微生物喜欢所有食品,特别是放在室温环境下

传染病防治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 一、单项选择 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施行日期(B )。A.1989年2月21日B.2004年12月1日C.1989年3月21日 2.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C )为主的方针。 A.治疗B.控制C.预防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是由( C )修订的。 A.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B.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C.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 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B )。A.甲类、乙类B.甲类、乙类、丙类C.A类、B类 5.《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有( B )种。 A 35 B. 39 C. 40 6.流行性感冒属于(C )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 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 B )类传染病。 页脚内容1

A.甲类B.乙类C.丙类 8.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 C) A.鼠疫、霍乱 B.艾滋病、麻风病C.肺结核、百日咳 9.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是由(B )进行。 A.各级各类卫生防疫机构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C.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 10.(C)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B.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居住人员 C.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 11.(B )在治愈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A.传染病病人 B.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C.疑似传染病病人 12、(C )对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以及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因素,进行监测。 A、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C、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3.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A)的传染病预防工作。 A.本单位B.责任区域C.本单位和责任区域 14、(A )的单位,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严格监督管理,严防传染病病原体的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页脚内容2

安全教育进课堂方案

安全教育进课堂方案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太平中心小学“安全教育进课堂”活动方案 为了进一步落实安全教育措施,提高中小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及水平,有效预防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效推进安全教育进课堂,根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黑龙江省学校安全条例》,结合《五大连池市教育局“安全教育进课堂”活动方案》,制定如下方案: 一.活动目标 贯彻国家课程标准设置要求,将安全知识纳入教学计划,采取多样的教育模式,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安全知识,从小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学生做好安全知识的讲解员和宣传员,引导人人参与安全知识教育,人人树立安全意识,达到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目的。 二.主要形式 学校安全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学生认知特点,注重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深浅适宜、循序渐进。教育方式主要采取专门课程与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渗透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知识教育与培养习惯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统一要求与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相结合。 一是课堂教育。各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每学期安排6节安全课,运用安全教育读本和相关主题教育活动由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其次是学科渗透,即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渗透相关的安全知识教育。 二是专题教育。结合班会、升旗仪式、主题讲座、实践活动等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安全教育,要结合实际和季节性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计划与主题,与司法、公安、消防、交通、卫生等部门联合进行形式多样的法制和公共安全教育。 三是实践教学。通过模拟法庭、律师进校园等活动开展法制教育,通过参观交通、消防、治安、疾病防控、自然灾害等图片巡回展览进行安全教育,组织师生进行消防逃生自救互救演练、应急疏散演练等实践演练进行安全教育。 四是媒体宣传。利用校园专栏、黑板报、报刊、广播、网络等媒体广泛进行法制、安全知识宣传,营造法制、安全教育氛围,产生耳濡目染的教育效果。 三.主要内容 开展安全教育必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做到分阶段、分模块循序渐进地设置具体教育内容。要把不同学段的安全教育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统筹安排。

化验室安全常识资料

化验室安全常识 保护化验人员的安全和健康,保障设备财产的完好,防止环境的污染,保证工作有效地进行是化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根据化验室的工作特点,化验室的安全包括防火、防爆、防毒、保证压力容器和气瓶的安全、电气的安全和防止环境的污染等方面。 一、化验室防火、防爆与灭火常识 1、防火常识 (1)化验室内应备有灭火器材、急救箱和个人器材。化验室工作人员应熟知这些器材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2)禁止用火焰检查可燃气体(如煤气、氢气、乙炔)泄漏的地方。应该用肥皂水来检查其管道、阀门是否漏气。禁止把地线接在煤气管道上。 (3)操作、倾倒易燃液体时,应远离火源。加热易燃液体必须在水浴上或密封电热板上进行,禁止用火焰或电炉直接加热。 (4)使用酒精灯时,酒精切勿装满,应不超过其容量的2/3。灯内酒精不足1/4时,应灭火后添加酒精。燃着的酒精灯焰应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以防止引起灯内酒精起燃。 (5)蒸馏可燃气体时,操作人不能离开操作台或做其他无关的事情,要注意仪器和冷凝器的正常运行。需往蒸馏器补充液体时,应先停止加热,放冷后再进行。 (6)易燃液体的废液应设置专门容器收集,不得倒入下水道,以免引起爆炸事故。 (7)不能在木质可燃台面上使用较大功率的电器如电炉、电热板等,也不能长时间使用煤气灯或酒精灯。 (8)同时使用多台较大功率的电器(如马弗炉、烘箱、电炉、电热板)时,要注意线路与电闸能承受的功率。最好是将较大功率的电热设备分流安装于不同电路上。 (9)可燃气体的高压气瓶,应安装在实验室楼外专门建造的气瓶室。 (10)身上、手上、台面、地上沾有易燃液体时,不得靠近火源,同时应立即清理干净。 (11)化验室对易燃易爆物品应限量、分类、低温存放,远离火源。加热含有高氯酸或高氯酸盐的溶液,防止蒸干和引进有机物,以免发生爆炸。 (12)易发生爆炸的操作不得对着人进行,必要时操作人员需佩戴保护面罩或用防护挡板。 (13)进行易燃易爆实验时,应有两人以上在场,相互照应、提醒。 2、防爆常识 有些化学品在外界的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爆炸往往会造成重大的危害,因此在使用易爆炸物品(如苦味酸等)时,要十分小心。有些化学药品单独存放或使用时,比较稳定,但若与其他药品混合时,就会变成易爆品,十分危险。表1-1列举了常见的易爆混合物。 表1-1 常见的易爆易爆混合物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和安全知识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一、传染病1、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是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2、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惟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 3、水痘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4、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肿胀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5、风疹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开始一般仅有低热及很轻的感冒症状。多在发病后1到2天出现皮疹,出疹迅速由面部开始发展到全身只需要1天的时间,发热即出疹,热退疹也退,枕后、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风疹患者、带有风疹病毒却没发病的人和先天性风疹患者是此病的传染源。儿童及成人都可能得此病,发病前5天至7天和发病后3天至5天都有传染性,起病当天和前一天传染性最强。感染后基本上能获得永久保护。空气飞沫传播是风疹的主要传播途径,日常的密切接触也可传染。 6、猩红热猩红热为主要由A组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早期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表现为发热、咽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发热24小时内出现皮疹,开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一日内蔓延至全身。全身皮肤潮红,可见呈鲜红色,针头大小皮疹,有些象“鸡皮疙瘩”,面部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唇周围及鼻尖则显得苍白,舌乳头红肿。猩红热的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偶可经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少年多发。该病早诊断、正确治疗是关键。 7、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症候群,多数病例临床表现较轻,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病例出现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引起脑炎、心肌炎、肺水肿、弛缓性麻痹等症状,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导

化验室安全知识考试试题

化验室安全知识考试试题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两分,共40分) 1、分解试样常用的两种方法(溶解法)、(熔融法)。 2、中毒的症状分为(轻度中毒)、(中度中毒)、(重度中毒)。 3、心脏复苏术,现场中可应用(心前叩击术)、(胸外挤压术)。 4、化学试剂分为五个等级,其中GR代表优级纯,AR代表(分析纯),CP代表(化学纯)。 5、化验室内每瓶试剂必须贴有(明显的与内容相符)的标签,标明试剂名称及浓度,实验用过的滤纸、试纸、碎玻璃以及废酸、废碱等应倒在指定的地方。 6、开启易挥发的试剂瓶(如:乙醚、丙酮、浓盐酸、氨水等)时,尤其在夏季或室温较高的情况下,应先经(流水冷却后)盖上湿布再打开,且不可将(瓶口)对着自己或他人,以防气液冲出引起事故。 7、人工呼吸常见的有(仰卧压胸式)、俯卧压背式、仰卧牵臂式、(口对口、口对鼻式)四种方式。 8、使用酒精灯时,注意(无色火焰)烫伤。 9、溶解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发热物质时,必须置于(耐热容器)内进行。 10、剧毒物品使用、保管时执行(双人领用)、(双人发放)、双把锁、双本帐、(双人保管)的“五双”制度。 11、当水银仪器破损时,洒出的(水银)应立即消除干净,然后再残迹处撒上(硫磺粉)使之完全消除。 12、取下正在加热至近沸的水或溶液时,应先用(烧杯夹)将其轻轻摇动后才能取下防止爆沸,飞溅伤人。 13、化验室的室温,除特殊设备有特殊要求外。一般应保持在13--35℃之间。室温过低或过高应采取(调温措施),否则对安全不利(如易冻裂、易燃、易爆试剂的保存)对仪器的(准确度、化学反应速度)等均有直接的影响。 14、当眼睛里溅入腐蚀性药品时,应立即用(大量流水冲洗),但注意水压不要太大,以免眼球受伤,待药物(充分洗净后)再到医务室就医。 15、使用氢氟酸后如感到接触部分开始疼痛应立即用(饱和硼砂溶液)或(水与乙醇的混 合溶液)浸泡,并去医务室进一步处理。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氧化物有剧毒的是(B) A、Al 2O 3 B、As 2 O 3 C、SiO 2 D、ZnO 2、实验室安全守则中规定,严格任何(B或C)入口或接触伤口,不能用()代替餐具。 A、食品,烧杯 B、药品,玻璃仪器 C、药品,烧杯 D、食品,玻璃仪器

传染病考试试题(最新) (1)

2018年传染病题目抽题 1.甲肝有哪些主要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往往无特异性,多数患者表现乏力、食欲不振,上腹不适、厌油、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 又分急性无黄疸型和急性黄疸型。实验室检查肝功能ALT、AST、TBIl等明显升高。 简述梅毒的预防控制措施 1、加强疫情监测 2、规范性病诊疗市场,推动规范化诊疗:对于梅毒患者一定要早发现、 早治疗,应严格按推荐治疗方案足量、足疗程治疗。 3、保证血液安全:对献血员应进行严格的梅毒检测,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4、加强预防性病的宣传教育 5、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旅店、宾馆、饭店、招待所等服务单位及浴池、 理发业应按照国家卫生管理条例的要求,认真做好公共场所用具的消毒,防 止通过公共用具和设施造成传播。 简述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的传播途径? 非人际传播:动物到人类的传播途径尚不完全明确,但骆驼可能是MERS 冠状病毒的主要宿主和人类感染的动物来源。人可能通过接触含有病毒的单 峰骆驼的分泌物、排泄物(尿、便)、未煮熟的乳制品或肉而感染。 人际间传播:具备一定的人传人能力,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或排泄物而传播。 请简述艾滋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1 传染源: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本病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1)性传播;(2)血液传播;(3)母婴传播 简述如何预防H5N1禽流感。 1、普通人群尽可能减少与禽类及其它野生动物的不必要接触,尤其是与 病、死禽的接触。 2、注意饮食卫生,不食用未熟的禽肉及蛋类,不食用病死禽。 3、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