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觉和假象

错觉和假象
错觉和假象

“真象与假象、假象与错觉”关系的比较

有人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也有人说:“不要相信你的眼睛,你的眼睛也会欺骗你。要相信你的大脑。”如何看待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呢?这就需要我们分清真象与假象、假象与错觉的关系。

一、真象与假象的关系

1. 区别:

(1)真象是指那些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而假象是指那些以否定方式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2)例如,苹果落地的现象,是真象。月亮在晚上发光的现象,是假象,月亮本身不发光,但皓月当空时,使人感到它是个能发光的天体。

2. 联系:

真象与假象都属于客观范畴,都是客观的东西,是本质的表现形式。

二、假象与错觉的关系

我们可做一个小实验:我们把自己的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盆中和冷水盆中,感觉一个是热的,一个是冷的,这种感觉是正确的。然后再把自己的两只手同时放入温度一样的温水盆中,先前放入热水盆中的手此时感觉水是冷的,先前放入冷水盆中的手此时感觉水是热的。其实这盆温水的温度是一样的,但感觉却是截然不同的,这究竟是假象还是错觉呢?下面我们对假象与错觉作一比较,就可得出结论。

1. 区别:

(1)假象是由客观事物本身决定并歪曲反映事物本质的一种特殊现象,它留给人的印象,不是感知上的错误,而是人们由于客观事物外部实际表现的反映。错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知,是对被感知的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它既不属于客观事物,也不是客观事物本质的某种体现,它表明的是客观事物与主观反映者之间的矛盾。

(2)假象是属于客观范畴的东西,错觉是属于主观范畴的东西。

2. 联系:

假象是引起错觉的一个主要原因,错觉是由于人们受假象迷惑的结果。

因此,假象不是错觉。人们对同样温度的水感觉差异很大,这是一种错觉,不是假象。如2003年圣诞节前夕,在英国汉普顿宫再现“鬼影”,科学解释:可能是寒冷气流和昏暗照明造成的错觉。

综上所述,前文中的两种观点都有合理之处,也都是片面性。若眼见的是真象,就会“眼见为实”;眼见的是假象,那就会“眼见不一定为实”;若是视觉出问题,那就是错觉。第一种观点,强调要相信自己的感觉,不要相信道听途说,不要人云亦云,这是合理的一面。但事实上,眼睛所看见的只是事物的现象,看不见事物的本质,且事物的现象有真象与假象之分,再加上错觉的存在,所以,只相信自己的感觉,自以为是,不相信别人,不相信科学理论,这是极其片面与错误的。一部分人相信和宣传李洪志的歪理邪说,所持的理由就是“亲眼所见,绝对可靠”。第二种观点,正如上面所分析的,“眼见不一定为实”,如我们天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可实际上不是太阳绕地球转,而是地球绕太阳转。所以眼睛有时也会欺骗我们,只有凭大脑进行抽象思维,才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这一观点有其合理性。但感觉是认识的起点,没有大量的感性认识作基础,理性认识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同样是靠不住的;现象与本质又是密切联系的,现象是本质的现象,本质必须通过现象表现出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以丰富生动的现象为先导,从现象入手,不可否认现象的重要性。这种观点否认了感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了研究现象的重要性,因而是错误的。

我们要辩证地看待现实中的一些观点和现象,尽可能地采用“两点论”、“两分法”的方法进行分析,摒弃错觉,排除假象,保留真象,以此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取得预期效果。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区别:

①含义和特征不同。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片面的、多变的,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内在联系,是相对稳定的东西。

②把握方式不同。现象可由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的,本质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联系:

现象和本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任何事物都是现象与本质的统一体。本质离不开现象,任何本质都是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的;现象也离不开本质,任何现象都是从某一特定的方面来表现事物的本质的。

习题检测

1. 下列对事物现象和本质认识正确的有()

①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是现象的总和

②现象相同本质就相同,本质相同现象就相同

③现象是多变易逝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

④现象是主观的,本质是客观的

⑤本质表现为现象,本质决定现象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③⑤

2. 事物的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A. 表现事物本质的方式不同

B. 真象是客观的,假象为主观的

C. 假象是错误的现象,真象为正确的现象

D. 假象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真象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

3. 下列关于错觉和假象认识正确的有()

A. 错觉一定是受假象迷惑的结果

B. 假象和错觉都是人们对事物现象的错误认识

C. 假象有可能是真实的现象,错觉一定是错误的现象

D. 假象是客观的,错觉是主观的

4. 辨析:眼见为实。

参考答案:

1. D

2. A

3. D

4. ①事物的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并非眼见的一定为实。

②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只有正确的理性认识才更准确和更可靠,故眼见的不一定是真实、可靠的。

③眼见是否为实,要接受实践检验。

五分钟读懂西方哲学史

《五分钟读懂西方哲学史》 五分钟读懂西方哲学史 前希腊时期: 泰勒斯说,世界是原子构成的,世界具有同一的物质基础。毕达哥拉斯说,万物皆数,世界是由数演化而来的,事物有内在的一致性。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世界是流变的和矛盾的,所以世界的本质是不一致的。 2.古希腊时期: 苏格拉底干掉了赫拉克利特而选择了毕达哥拉斯,这避免了西方文明走向"阴阳流变"的观念。他说,世界不是流变的,流变是感官经验的假象,世界的真相是永恒的和一致的。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继承了他老师的思想,他说,在现象世界之上存在一个永恒的理念世界。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也是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说:世界的本质是完整和一致性,任何事物一旦达到了完整和一致就会呈现出完美和和谐,就展现了世界的本质。"完整和一致"不只是哲学和科学的标准,也是艺术和审美的标准! 亚里士多德达到了古典哲学的顶峰,在他的领域至今没有人超越他,任何人如果持古典主义的哲学和美学观,都不得不遵循他提示的原则。其后的哲学家,都不再重新思考亚里士多德已经思考过的问题,而是另辟蹊径。 3,中世纪时期: 中世纪被文艺复兴之后进入现代的西方人评价为“黑暗的中世纪”,但这个黑暗的评价是西方人以现代的政治文明以参照物的,并不适合中国人引用,因为如果以中国文化做参照物,中世纪绝对是一个光明和理性的时代。西方中世纪学者达到的水平,现在北大清华的教授可能还摸不到边,至少那个穿超短裙的于丹博导是达不到的。 中世纪有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及神学家,叫阿奎那托马斯,他提问:为什么世界的本质是"完整和一致"?他的答案是:这是上帝创造的!他的理论叫三位一体,即上帝提供了理性世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名解 1错觉 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正常人在光线暗淡、恐惧、紧张和期待的心理状态下可产生错觉,经验证后可以认识纠正。临床上多见错听和错视。病理性错觉常在意识障碍时出现,带有恐怖色彩,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 2妄想 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推理和判断,有以下特征: (1)信念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坚信不移; (2)妄想内容均涉及患者本人,总是与个人利害有关; (3)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 (4)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但常有浓厚的时代色采。 3原发性妄想 原发性妄想是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来源于其他异常心理活动的病态信念。包括突发妄想、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妄想气氛。原发性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对诊断精神分裂症具有重要价值 4继发性妄想 继发性妄想是发生在其他病理心理其础上的妄想,或在某些妄想基础上产生另一种妄想等。见于多种精神疾病。

5妄想心境(妄想氛围) 指患者突然产生一种情绪,感到周围发生了某些变化,这些变化与他有关,患者因此出现焦虑紧张、惶恐不安。属于原发性妄想(不是建立在感知觉障碍的基础上,也不是认识和领悟能力障碍,而是一种直接的、突然的、无中生有的、十分明显的、坚信不疑的妄想体验)的一种。常见于急性精神分裂症,也可见于癫痫性精神障碍及中毒性精神障碍。 6妄想知觉 是指患者对正常出现的知觉体验突然赋予妄想性意义,正常知觉与妄想性意义之间无法联系,且无法理解。属于原发性妄想 7幻觉 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幻觉是临床上最常见而且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常与妄想合并存在。原因可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或功能损害、情绪影响、暗示、周围感觉器官病变、感觉剥夺。建康人有时也会出现。分为幻觉、视幻觉、触幻觉、味幻觉和嗅幻觉,本体幻觉。 8真性幻觉 患者体验到的幻觉形象鲜明,如同外界客观事物形象一样,存在了外部客观空间,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患者常叙述这是他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因而患者常常坚信不疑并对幻觉作出相应的情感与行为反应 9假性幻觉

《真相》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真相 江峰 从我住进病房的那一刻起,对面床上的那对夫妻便一直小声地争吵着,女人想走,男人要留。 听护士讲,女人患的是胶质细胞瘤,脑瘤的一种,致癌率极高。 从他们断断续续的争吵中,一个农村家庭的影子渐渐在我面前清晰起来:女人46岁,有两个孩子,女儿去年刚考上大学,儿子念高一;十二亩地、六头猪、一头牛,是他们全部的家当。 医院的走廊里有一部插磁卡的电话,就安在病房门外三四米远的地方,由于手机的普及,已经鲜有人用了。楼下的小卖部卖电话卡,几乎每个傍晚,男人都要到走廊上给家里打电话。 男人的声音很大,虽然每次他都刻意关上病房的门,可病房里还是听得清清楚楚。 每天,男人都在事无巨细地问儿子,牛和猪是否都喂饱了,院门插了没有,嘱咐儿子别学得太晚影响了第二天上课,最后,千篇一律地以一句“你妈的病没什么大碍,过几天我们就回去了”作为结尾。 女人住进来的第四天,医院安排了开颅手术。那天早晨,女人的病床前多了一男一女,看样子是那女人的哥哥和妹妹。女人握着妹妹的手,眼睛却一刻也不离开男人的脸。 麻醉前,女人突然抓住了男人的胳膊说:“他爸,我要是下不了手术台,用被褥把我埋在房后的林子里就行。咱不办事儿,不花那个冤枉钱,你这回一定要听我的啊!”女人的声音颤抖着,泪,哗哗地淌了下来。 “嗯,你就甭操那心了。”男人说。 晶亮的液体一点点地注入了女人的静脉。随着女人的眼皮渐渐垂下,男人脸上的肌肉一条条地僵硬起来。 护士推走了女人,男人和两个亲戚跟了出去。 只过了一会儿,男人便被妻哥扯了回来。妻哥把男人按在床上,男人坐下,又站了起来,又坐下,一只手不停地捻着床头的被角。 “大哥,你说,淑珍这手术应该没事儿吧?”男人定定地瞅着妻哥,脸上的神情看上去像个无助的孩子。 “医生说了没事就应该没事儿的,放心吧!”妻哥安慰着男人。二十分钟后,男人又出去了,过了一会儿,又被妻哥扯了回来。如此反复了五六次,终于,女人在大家的簇拥下被推了回来。 女人头上缠着雪白的纱布,脸色有些苍白,眼睛微微地闭着,像是睡着了。 手忙脚乱地安排好了女人,男人又出去了,回来时,手里拎了一包东西。一向都是三个馒头几片榨菜便打发了一顿饭的男人,这次破天荒地买回了一兜包子。男人不停地劝妻哥和妻妹多吃点儿,自己却只吃了两个,便端起了水杯。 那个傍晚,不知是忘了还是其他原因,男人没给家里打电话。 晚上,病房里的灯一直亮着。半夜,我起来去厕所,看到男人坐在妻子的床头,像尊雕塑般一动不动地瞅着女人的脸。 第二天上午,女人醒了,虽不能说话,却微笑着瞅着男人。男人高兴地搓着手,跑到楼下买了许多糖,送到了医生办公室,送到了护士台,还给了我和邻床的山西老太太每人一把。 女人看上去精神还不错,摘掉氧气罩的第一天,便又开始闹着回家。男人无奈,

精神疾病患者会出现哪些幻觉妄想教学文案

精神疾病患者会出现哪些幻觉妄想

精神疾病患者会出现哪些幻觉妄想 精神病一词作为术语,其含义是表明疾病的严重性,并非就指某类特异性障碍。而一个精神病性患者的明显表现就是现实检验能力的损害,常常是认知和情感方面的障碍;这样的患者很可能是言行怪异的,他们有各种幻觉,他们也顽固坚持与现实发生冲突的观念,也就是妄想,当然会表现出明显的混乱和六神无主,而又不承认自己问题所在,就是没有自知力。 大部分精神病性症状可能见于有器质性基础的病人,然而新近的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未必就无器质性基础。 美国的DSMV即将出版了,在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中,特征性症状还是幻觉妄想,难怪许多精神科医生,甚至是重庆最好的妇科医院名医在诊断精神分裂症时都着重要看有无幻觉妄想;至于言语散乱,行为异常,社会功能的损害等都是伴随发生的,作为一个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必须早期警觉,以免延误病情,当然最后做出诊断还是要看病程和排除其他疾病的。 下面谈谈什么是幻觉妄想: 1.幻觉(hallucination) 一种虚幻的知觉。是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所出现的知觉体验。按不同的感觉器官可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性幻觉、内脏性幻觉及运动性幻觉。临床以幻听和幻视较多见。 (1)幻听(auditory hallucination):幻听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声音的种类和性质不尽相同。最多见言语性幻听,包括评论性幻听和命令性幻听。评论性幻听是病人听到有人在评论他的缺点和问题。命令性幻听是病人听到有人在命令他做某些事,如拒食、跳楼、殴打别人等,这些命令病人无法违抗而遵照执行,因此可产生危害自己及社会的行为。可见于多种精神病,尤其是精神分裂症。 (2)幻视(visual hallucination):内容也较丰富多样,形象可清晰、鲜明和具体,但有时也较模糊不清。幻视的形象比实物大的称视物显大性幻视(巨形象幻视),比实物小的为视物显小性幻视(小形象幻视)。幻视多见于意识障碍,但在意识清晰状态下,如精神分裂症也可见。另有情景性幻视,多见于感染性精神病,非情景性幻视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3)幻嗅(olfactory hallucination):多为一些使人不愉快的难闻气味,如腐烂食品、烧焦物品及化学药品等气味。幻嗅的内容常与其他幻觉或妄想关联。如病人坚信他所闻到的气味是坏人故意放的,从而加强迫害妄想的信念,病人可表现为掩鼻或拒食等相应的行为。颞叶损害时,幻嗅可为首发症状,幻嗅也见于精神分裂症。 (4)幻味(gustatory hallucination):病人尝到食物中有某些特殊或奇怪的味道,因而绝进食。常伴随其它幻觉及妄想一起出现,比如重庆结石病医院与幻嗅一起见于精神分裂症。

精神疾病患者会出现哪些幻觉妄想

精神疾病患者会出现哪些幻觉妄想 精神病一词作为术语,其含义是表明疾病的严重性,并非就指某类特异性障碍。而一个精神病性患者的明显表现就是现实检验能力的损害,常常是认知和情感方面的障碍;这样的患者很可能是言行怪异的,他们有各种幻觉,他们也顽固坚持与现实发生冲突的观念,也就是妄想,当然会表现出明显的混乱和六神无主,而又不承认自己问题所在,就是没有自知力。 大部分精神病性症状可能见于有器质性基础的病人,然而新近的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未必就无器质性基础。 美国的DSMV即将出版了,在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中,特征性症状还是幻觉妄想,难怪许多精神科医生,甚至是重庆最好的妇科医院名医在诊断精神分裂症时都着重要看有无幻觉妄想;至于言语散乱,行为异常,社会功能的损害等都是伴随发生的,作为一个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必须早期警觉,以免延误病情,当然最后做出诊断还是要看病程和排除其他疾病的。 下面谈谈什么是幻觉妄想: 1.幻觉(hallucination) 一种虚幻的知觉。是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所出现的知觉体验。按不同的感觉器官可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性幻觉、内脏性幻觉及运动性幻觉。临床以幻听和幻视较多见。 (1)幻听(auditory hallucination):幻听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声音的种类和性质不尽相同。最多见言语性幻听,包括评论性幻听和命令性幻听。评论性幻听是病人听到有人在评论他的缺点和问题。命令性幻听是病人听到有人在命令他做某些事,如拒食、跳楼、殴打别人等,这些命令病人无法违抗而遵照执行,因此可产生危害自己及社会的行为。可见于多种精神病,尤其是精神分裂症。 (2)幻视(visual hallucination):内容也较丰富多样,形象可清晰、鲜明和具体,但有时也较模糊不清。幻视的形象比实物大的称视物显大性幻视(巨形象幻视),比实物小的为视物显小性幻视(小形象幻视)。幻视多见于意识障碍,但在意识清晰状态下,如精神分裂症也可见。另有情景性幻视,多见于感染性精神病,非情景性幻视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3)幻嗅(olfactory hallucination):多为一些使人不愉快的难闻气味,如腐烂食品、烧焦物品及化学药品等气味。幻嗅的内容常与其他幻觉或妄想关联。如病人坚信他所闻到的气味是坏人故意放的,从而加强迫害妄想的信念,病人可表现为掩鼻或拒食等相应的行为。颞叶损害时,幻嗅可为首发症状,幻嗅也见于精神分裂症。 (4)幻味(gustatory hallucination):病人尝到食物中有某些特殊或奇怪的味道,因而绝进食。常伴随其它幻觉及妄想一起出现,比如重庆结石病医院与幻嗅一起见于精神分裂症。 (5)幻触(tactile hallucination):可有麻木感、虫爬感、通电感、刀刺感等。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及器质性精神障碍。

色彩的错视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试论色彩的错视,对比在设计(建筑及展示)中的运用 建筑11 张子吟11106200128 错视的概念 所谓的视错觉,实际就是当人和动物在观察事物时,往往会因为参照物的选择不当或者因为外界自然光、色彩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客观上的视觉偏差,或者由于人和动物在过去的生活积累中所产生的经验知识或其本能反应等主观意识的影响,造成对事物的观察和判断有所失误。 “13本著名设计家兼教育家佐口七郎就视觉语言在设计中的应用提出的几点要素甚有道理,其中一个观点就是:视觉语言具有将形态和意识简洁化的倾向。”而作为视觉语言的一部分——视错觉语言有弱化艺术性的倾向。设计文化中直接影响到设计的创造、流行趋势以及形式变化的根本因索,我们可称之为视错觉语言之体现。设计当中不能一味地利用视错觉艺术性层面。这就需要对视错觉产生的原因有一定的了解利用优势视错觉,尽量抑制劣势视错觉,把它技术性地运用到设计中来,就能拓展我们的创作思路,不断优化创作设计。 所谓技术性,就是借视错觉的规律来加强造型效果,使原来比较笨重、呆滞、生硬的形体变得轻巧、精细、新颖。矫正错视,就是在充分估计错视的基础上利用错视规律,在实际设计中适当改变某些量和某些关系,使受错视影响的视觉“补偿”或“还原”成正常的效果。 视错觉一般分为性的错觉和色的错觉两大类。形的错觉主要有长短,大小,远近,高低,幻觉,分割,对比等。色的错觉主要有光渗、距离、温度、重量等。这里讨论的主要是色彩的视错觉。 色彩的错视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光:在建筑设计中,将光和色彩与形式结合起来的能力往往是关键。暖色与冷色往往是 通过光来加以“结合”的。在建筑设计中,形式的涵义———尺寸、形式和材料多半得到了意识的强调,并以逻辑思维进行计划,色彩则也在较多情况下是在无意识中运用的,是通过直觉这种色彩感来使用的。在现代建筑中,完全是由现代绘画所发现的平面对色彩节奏的产生也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将纯色彩的平面揉合到建筑的节奏与结构中去,既有和谐的效果,又能给人以新奇感。“色彩结合”不仅仅是一种约定俗成,而且也是个习惯问题,正如在建筑领域所看到的不断变化着的色彩结合那样,往往是个急剧产生的习惯问题,认为“蓝色和绿色不应入目”的这种观念在今天看来几乎是没有根据的,而柯布西耶在后期立体主义时期将褐色与蓝色结合起来的革命,现在也完全被建筑设计所接受了。光与色的透明效果在许多领域中为视错觉艺术家和建筑师所探索,如用于建筑物上窗户的布局,或用于显露某种气氛的远景等。

学考扩招3万的真相和假象在这,看完才真懂填志愿了!

学考扩招3万的真相和假象在这,看完才真懂填志愿了! 各地教育考试部门、中学的报考信息的汇总数据显示:2019年语数英学考报考人数约为23.1万,与2018年报考人数基本持平;以前也做了不少调查,文理生比例也和往年差不多。 2018年学考文理科招生总计划与2019年招生总计划对比: 文科约2万扩招名额,公办院校大概在6172,民办院增13244;文科扩招主要集中在民办院校,去年绝大部分民办院校都录不满,文科的扩招确实有一半像是假象 理科扩招1万,公办院校占7338,民办院校才2405,与文科的情况正好相反。理科扩招数量多的都是公办院校,理科生优势非常非常明显。 分析总结如下: 1.今年文科扩招2万,理科扩招1万!新增艺体生名额约8000名额。而学考报考人数基本与去年持平,这是真真实实的扩招! 2.招生计划并不代表最终录取人数,实际录取时省考试院和院校会根据报考热度有所调整;为完成省的50%录取任务,今年因为新增了艺术类,但是艺术类考生大概率对专科的向往又不大,估计调整不会小于去年吧。 3.学考阶段的扩招,优秀的学校在学考录取肯定是录满的,意味着高考好学校的指标减少,高考想被好院校录取的难度会更加大。虽然考生数量差不多,上年填志愿率不高,今年考生会不会看穿了这个原因,怕高考好学校的好学位不多了,填志愿的热度会比往年有所提升呢? 4.去年录取文理已经是冰火两重天的状态,那今年是会更加两极分化了!理科可以乐观大胆冲,文科就得稍微保守一下了。 填志愿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认真看数据和用好排位,只有自己认真分析,总结,做出自己的判断,理性、科学地填报志愿!老师只能提供数据建议你参考,剩下的只能靠你自己了,因为谁也不敢为你前途帮你下定论! 再看一下各院校的招生计划对比: 今年文科招生计划约6万3,理科是6万左右,文科竟比理科多出约3000个名额,往年都是学考理科招生计划大于文科,文科生看到这里,内心是不是十分激动?公办院校终于有我的一席之位了?

色彩的错觉与幻觉(一)

色彩的错觉与幻觉(一) 摘要:物体是客观存在的,但视觉现象并非完全是客观存在,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观的东西在起作用。当人的大脑皮层对外界刺激物进行分析、综合发生困难时就会造成错觉;当前知觉与过去经验发生矛盾时,或者思维推理出现错误时就会引起幻觉。色彩的错觉与幻觉会出现一种难以想象的奇妙变化。美术工作者在从事美术实践时常常会碰到以下几种情况: 关键词:色彩错觉幻觉 挡人的大脑皮层对外界刺激物进行分析、综合发生困难时就会造成错觉;当前知觉与过去经验发生矛盾时,或者思维推理出现错误时就会引起幻觉。色彩的错觉与幻觉会出现一种难以想象的奇妙变化。美术工作者在从事美术实践时常常会碰到以下几种情况: 1.视觉后像当视觉作用停止之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这种现象叫视觉后像。 这种后像一般有两种: a、正后像:如果你在黑暗的深夜,先看一盏明亮的灯,然后闭上眼睛,那么在黑暗中就会出现那盏灯的影像,这种叫正后像。日光灯的灯光是闪动的,它的频率大约是100次/秒,由于眼睛的正后像作用我们并没有观察出来。电影也是利用这个原理,所以我们才能看到银幕上物体的运动是连贯的。 b、负后像:正后像是神经在尚未完成工作时引起的。负后像是神经疲劳过度所引起的,因此其反应与正后像相反。当你在阳光下写生一朵鲜红的花,观察良久,然后迅速将视线移到白 注例]:斑马的保护色与其他动物的保护色不同,其他动物一般将自身的色彩尽量接近所生长的环境色,使对方难以辨认。而斑马则采用同时对比时的错视和视觉后像效果来保护自己。原理是:当斑马在快速飞奔,使追逐捕捉它的狮子在观看时,由于同时对比的错视作用,身体的前一个视觉印象还没有消失时,身体已经飞奔出,使狮子不能正确判断斑马的位置,所以往往捕空。这是它保护自身的方法。 纸上,这时你会发现白纸上有一朵与那朵红花形状相同的绿花。这种现象在生理上解释为:当人们观看红色光持久时红色视锥细胞产生疲劳,要保持这种不变的红色印象,在视网膜上映有红花的这个区域的视锥细胞的感红蛋白,只有大量红光才能继续激起它们产生红色信息。当你将视线迅速移到白纸上,白纸上反映到视网膜上原红花影像的那个区域中的白光中所含的那部分红光,其量不能激起这个区域疲劳过度的红色感色蛋白的迅速合成,也就是不能激起那个区域红色视锥细胞产生红色信息,而恰恰在这时,原在这个区域一直处于抑制状态的那部分绿色视锥细胞在仅有白光中的那部分绿色光的刺激下格外活跃,所以这个区域给人的印象是绿色的。当然这种现象瞬间即消失了。这种负后像色彩错觉一般都是补色关系的,如:红-绿、黄-紫、橙-青紫。黑与白也同样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其原理相同。 2.同时对比同时对比是指眼睛同时受到色彩刺激时,色彩感觉发生相互排斥现象。刺激的结果使相邻之色改变原来性质的感觉向对应方面发展。当我们用色彩构图时,同一灰色在黑底上发亮,在白底上变深;同一灰色在红底上呈现绿味,在绿底上呈现红味,在紫底上呈现黄味,在黄底上呈现紫味;同一灰色在红、橙、黄、绿、青、蓝、紫不同底色上呈现补色感觉。红与紫并置,红倾向于橙,紫倾向于青;红与绿并置,红显得更红,绿显得更绿;各种相邻的色在交界处,对比表现得更为强烈。(参见彩图39、40、41、61)由此可见,色彩同时对比可得如下规律: a、亮色与暗色相邻,亮色更亮,暗色更暗;灰色与艳色并置,艳色更艳,灰色更灰;冷色与暖色并置,冷色更冷,暖色更暖。 b、不同色相相邻时,都倾向于将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地位。 c、补色相邻时,由于对比作用,各自都增加了补色光,色彩的鲜艳度同时增加。 d、同时对比效果,随着纯度增加而增加,相邻之处,即边缘部分最为明显。

常见精神病性症状汇总

精神症状 一、相关概念(术语) (一)意识、心理、精神是同义语。 精神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二)精神疾病(障碍)是各种原因引发的,以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大脑疾病。 (三)精神症状是精神疾病时的精神异常现象,是诊断精神疾病的依据。 1.精神症状是与患者的过去、同龄人、心理测验均数相比较而言。 2.精神症状的“异常”与“正常”交错在一起,随病程(或演变)而变化。 3.确定精神症状,首先要区分是人格特征还是症状表现。 4.区分一般精神症状还是精神病症状(有社会功能、现实检验能力、自知力的障碍)。 5.区分是原发还是继发。 6.区分“机能性”还是“器质性”。 7.与文化背景息息相关。 8.学习症状学不是简单地对号入座,要尽可能地了解每个病人内心体验,用日常用语尽可能地精确描述。 (四)社会功能包括: 1.日常生活能力; 2.工作、学习、业余活动能力; 3.社交能力;

4.遵守规则的能力。 (五)自知力的核心是对自身疾病的自省力(病感及判断性认知能力)。 (六)预后 1.症状缓解与不完全缓解; 2.症状的复发与恶化。 3.缓解的标准: ①症状消失程度; ②自知力恢复程度; ③社会功能恢复程度; ④与病前人格相比有否变化。 (七)起病形式 1.急性:从疑似到确认精神症状不超过二周,通常能说清起病的年月日。 2.亚急性:从疑似到确认精神症状不超过三个月,通常能说清起病的年月。 3.慢性:从疑似到确认精神症状,通常只能说清起病的年份。 (八)病程 1.进行性的,分波动性和持续性进行的,如精神分裂症。 2.非进行性的,如神经症。 3.迁延性的,如老年人的躁狂或抑郁持续二年以上。 4.间歇发作性的,如双相障碍。 5.特殊的病程,如CO中毒的清明期、创伤后应激反应、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阶梯性病程。

行为金融学笔记

第一章 1、有限理性:指介于完全理性和非完全理性之间的在一定限制下的理性。"有限理性"概念的主要提倡者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Simon)。 2、行为金融学的概念: 行为金融学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它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行为金融学在借鉴行为科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以金融活动当事人的心理因素为基本特征的理论体系。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学科,力图揭示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和决策规律。行为金融学是行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人们在投资决策过程中的认知、情感、态度的心理特征,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市场非有效性。 第二章 1、心理账户的概念:心理账户就是人们在心里无意识地把财富划归不同的账户进行管理,不同的心理账户有不同的记帐方式和心理运算规则。而这种心理记帐的方式和运算规则恰恰与经济学和数学运算方式都不相同,因此经常会以非预期的方式影响着决策,使个体的决策违背最简单的理性经济法则。 Q:传统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对收入和支出的不同认识 1.传统经济学的认识:在传统经济学中,经济学家认为人们对各种收入和支出是等同视之的:工作的工资、股票的红利以及买彩票中的奖金,甚至包括赌钱得来的赌金,在人们心理上是完全相同的;在支出上,无论是买衣服、食品还是买车买房,不管用现金买还是刷信用卡,人们的消费行为也是基本一致的。 2.行为经济学的认识:行为经济学家认为,人们在获得收入或进行消费时,总是会把各种不同的收入和支出列入不同的“心理账户”中去,而不是像现实的会计学那样将所有的收入和支出统筹管理;相应的,不同账户内收入的价值是不同的,不同账户的支出策略也是不同的。 2、心理账户与税收政策(分析) Q:关于“减税”主要有以下三种具体的方式: 第一种是调低税率,即直接减少人们上缴的税金金额,比如告诉普通纳税人,明年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将由现在的25%降低到20%。这是最简单的减税方法。 第二种是税金返还,如出口退税,纳税人的出口商品原先按照规定的税率25%纳税,但征税之后,政府又按照一定比例(比如5%)将税金退还给原纳税人。 第三种方法则是纳税人首先仍按照原定的25%税率缴税,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政府会以诸如“财政结余”等等名义给正常纳税人一笔资金,其数量就相当于5%的税金。然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参考答案(考试形式:闭卷,完成答题时间:120分钟) 班级专业: 学号姓名成绩 一、是非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1、唯物主义认为,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志决定物质。(ⅹ) 2、物质世界的一切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中,物质运动是无条 件的,所以是绝对的。(√) 3、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没有规律的。(ⅹ) 4、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 件,是第二位的原因。(√) 5、.前些年国家用提高存贷款利率等办法对付通货膨胀;近几年则用扩大 投资\降低利率等政策解决通货紧缩,拉动内需,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这蕴含的哲理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6、2002年7月4日,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开工,这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 略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石油工业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标 志。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蕴含的哲理是量变引起质变(√) 7、我国有“小儿辩日”的故事:小儿甲认为早晨的太阳离人近,因为早 晨的太阳比中午的大,近大远小;小儿乙认为中午的太阳离人近,因为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的热,近热远凉。两小儿的辩论给我们的启示是理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感性认识。(ⅹ) 8、“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从哲学寓意上看,其中的“门 道”和“热闹”分别是“现象”和“本质”。(ⅹ) 9、中国古代“守株待兔”的故事,主要告诉我们要按规律办事。 (√) 10、“如果你无法成为山顶的青松,那就做山谷的小树吧;如果你不能成 为太阳,那就成为一颗星星吧!”这段话对我们选择人生道路的启示是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11、“人生仅有‘三天’:今天、昨天、明天。只爱今天,他不属于未来;只爱明天,他永远是在空间;只爱昨天,无异于生命停滞不前。”这段名言所表述的人生哲理是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 )

色彩的错觉与幻觉(参考模板)

色彩的错觉与幻觉 摘要:物体是客观存在的,但视觉现象并非完全是客观存在,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观的东西在起作用。当人的大脑皮层对外界刺激物进行分析、综合发生困难时就会造成错觉;当前知觉与过去经验发生矛盾时,或者思维推理出现错误时就会引起幻觉。色彩的错觉与幻觉会出现一种难以想象的奇妙变化。美术工作者在从事美术实践时常常会碰到以下几种情况: 关键词:色彩错觉幻觉 挡人的大脑皮层对外界刺激物进行分析、综合发生困难时就会造成错觉;当前知觉与过去经验发生矛盾时,或者思维推理出现错误时就会引起幻觉。色彩的错觉与幻觉会出现一种难以想象的奇妙变化。美术工作者在从事美术实践时常常会碰到以下几种情况: 1.视觉后像当视觉作用停止之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这种现象叫视觉后像。 这种后像一般有两种: a、正后像:如果你在黑暗的深夜,先看一盏明亮的灯,然后闭上眼睛,那么在黑暗中就会出现那盏灯的影像,这种叫正后像。日光灯

的灯光是闪动的,它的频率大约是100次/秒,由于眼睛的正后像作用我们并没有观察出来。电影也是利用这个原理,所以我们才能看到银幕上物体的运动是连贯的。

b、负后像:正后像是神经在尚未完成工作时引起的。负后像是神经疲劳过度所引起的,因此其反应与正后像相反。当你在阳光下写生一朵鲜红的花,观察良久,然后迅速将视线移到白 [注例]:斑马的保护色与其他动物的保护色不同,其他动物一般将自身的色彩尽量接近所生长的环境色,使对方难以辨认。而斑马则采用同时对比时的错视和视觉后像效果来保护自己。原理是:当斑马在快速飞奔,使追逐捕捉它的狮子在观看时,由于同时对比的错视作用,身体的前一个视觉印象还没有消失时,身体已经飞奔出,使狮子不能正确判断斑马的位置,所以往往捕空。这是它保护自身的方法。 纸上,这时你会发现白纸上有一朵与那朵红花形状相同的绿花。这种现象在生理上解释为:当人们观看红色光持久时红色视锥细胞产生疲劳,要保持这种不变的红色印象,在视网膜上映有红花的这个区域的视锥细胞的感红蛋白,只有大量红光才能继续激起它们产生红色信息。当你将视线迅速移到白纸上,白纸上反映到视网膜上原红花影像的那个区域中的白光中所含的那部分红光,其量不能激起这个区域疲劳过度的红色感色蛋白的迅速合成,也就是不能激起那个区域红色视锥细胞产生红色信息,而恰恰在这时,原在这个区域一直处于抑制状态的那部分绿色视锥细胞在仅有白光中的那部分绿色光的刺激下格外活跃,所以这个区域给人的印象是绿色的。当然这种现象瞬间即消

错觉和假象

“真象与假象、假象与错觉”关系的比较 有人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也有人说:“不要相信你的眼睛,你的眼睛也会欺骗你。要相信你的大脑。”如何看待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呢?这就需要我们分清真象与假象、假象与错觉的关系。 一、真象与假象的关系 1. 区别: (1)真象是指那些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而假象是指那些以否定方式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2)例如,苹果落地的现象,是真象。月亮在晚上发光的现象,是假象,月亮本身不发光,但皓月当空时,使人感到它是个能发光的天体。 2. 联系: 真象与假象都属于客观范畴,都是客观的东西,是本质的表现形式。 二、假象与错觉的关系 我们可做一个小实验:我们把自己的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盆中和冷水盆中,感觉一个是热的,一个是冷的,这种感觉是正确的。然后再把自己的两只手同时放入温度一样的温水盆中,先前放入热水盆中的手此时感觉水是冷的,先前放入冷水盆中的手此时感觉水是热的。其实这盆温水的温度是一样的,但感觉却是截然不同的,这究竟是假象还是错觉呢?下面我们对假象与错觉作一比较,就可得出结论。 1. 区别: (1)假象是由客观事物本身决定并歪曲反映事物本质的一种特殊现象,它留给人的印象,不是感知上的错误,而是人们由于客观事物外部实际表现的反映。错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知,是对被感知的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它既不属于客观事物,也不是客观事物本质的某种体现,它表明的是客观事物与主观反映者之间的矛盾。 (2)假象是属于客观范畴的东西,错觉是属于主观范畴的东西。 2. 联系: 假象是引起错觉的一个主要原因,错觉是由于人们受假象迷惑的结果。 因此,假象不是错觉。人们对同样温度的水感觉差异很大,这是一种错觉,不是假象。如2003年圣诞节前夕,在英国汉普顿宫再现“鬼影”,科学解释:可能是寒冷气流和昏暗照明造成的错觉。 综上所述,前文中的两种观点都有合理之处,也都是片面性。若眼见的是真象,就会“眼见为实”;眼见的是假象,那就会“眼见不一定为实”;若是视觉出问题,那就是错觉。第一种观点,强调要相信自己的感觉,不要相信道听途说,不要人云亦云,这是合理的一面。但事实上,眼睛所看见的只是事物的现象,看不见事物的本质,且事物的现象有真象与假象之分,再加上错觉的存在,所以,只相信自己的感觉,自以为是,不相信别人,不相信科学理论,这是极其片面与错误的。一部分人相信和宣传李洪志的歪理邪说,所持的理由就是“亲眼所见,绝对可靠”。第二种观点,正如上面所分析的,“眼见不一定为实”,如我们天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可实际上不是太阳绕地球转,而是地球绕太阳转。所以眼睛有时也会欺骗我们,只有凭大脑进行抽象思维,才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这一观点有其合理性。但感觉是认识的起点,没有大量的感性认识作基础,理性认识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同样是靠不住的;现象与本质又是密切联系的,现象是本质的现象,本质必须通过现象表现出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以丰富生动的现象为先导,从现象入手,不可否认现象的重要性。这种观点否认了感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了研究现象的重要性,因而是错误的。

《这才是心理学》 (1)

《这才是心理学》 科学3个相互关联的重要特征:1、应用系统的实证主义;2、产生公共的知识;3、验证可解决的问题。 预设偏见:所想的与实际的有所不同 第一章结语:心理学是一个主题非常广泛,但又相对松散的学科,它包含一些通常不被归入同一概念的众多研究主题,然而,他们都使用科学方法来理解行为,从而实现学科的统一。科学方法绝非是指一套生硬的规则,而是指一些非常普遍的原则。最重要的三点:1、科学采用系统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2、它以可公开验证的知识为对象;3、它研究实证的可解问题。科学通过同行评审等程序和重复验证等机制来验证知识的公共性。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因而经常会和世俗智慧相冲突。这种冲突是任何新兴科学都会遇到的,了解这种冲突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有人反对将心理学视为一门科学并对心理学持敌意态度。同时,与世俗常识之间的碰撞也令心理学成为一门激动人心的学科。很多人进入这一领域正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人们能够检验那些毫无争议地接受了数百年的“常识” 可证伪性:一个理论要有可证伪的可能,且不仅仅需要一个证据,需要多个证据的聚合性证据才能证伪此命题(看此理论是否有否定点,或是否有操作性定义) 第二章结语:科学家提到“可解的问题”时,通常是指那些可检验的理论。可检验的理论的定义在科学中是非常明确的:这个理论是有可能被证伪的。如果一个理论不可证伪,并且和自然界的真实事件没有关联,那么它就是无用的。心理学一直充斥着不可证伪的理论,这也是心理学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好的理论能够做出预测,具有高度的可证伪性。相对于一个不精确的预测,一个明确具体的预测如果得到证实,会为产生这个预测的理论提供更大的支持。简言之,可证伪性原则的一个含义就是,并非所有理论的验证都具有相同的价值。可证伪性越高,预测越具体,得到证实的理论就越接受青眯。即使预测并没有得到证实,可证伪性相对与理论发展也是有用的。一个被证伪的预测说明,原有理论要么应当抛弃,要么需要进行改变以解释不一致的数据,正是通过这种由被证伪的预测所引发的理论修正,像心理学这样的科学才能逐步向真理逼近。 操作主义:将要研究的东西与可观察的实物联系起来 操作性定义:一个概论要与可观察的事物联系起来(即智力用智力表检测,原子核用专用机器检测) 操作主义将概念推向知识共同体(即产生公共的知识)

幻觉妄想与精神病

幻觉妄想与精神病 精神病一词作为术语,其含义是表明疾病的严重性,并非就指某类特异性障碍。而一个精神病性患者的明显表现就是现实检验能力的损害,常常是认知和情感方面的障碍;这样的患者很可能是言行怪异的,他们有各种幻觉,他们也顽固坚持与现实发生冲突的观念,也就是妄想,当然会表现出明显的混乱和六神无主,而又不承认自己问题所在,就是没有自知力。 大部分精神病性症状可能见于有器质性基础的病人,然而新近的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未必就无器质性基础。 美国的DSMV即将出版了,在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中,特征性症状还是幻觉妄想,难怪许多精神科医生,甚至是名医在诊断精神分裂症时都着重要看有无幻觉妄想;至于言语散乱,行为异常,社会功能的损害等都是伴随发生的,作为一个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必须早期警觉,以免延误病情,当然最后做出诊断还是要看病程和排除其他疾病的。 下面谈谈什么是幻觉妄想: 1.幻觉(hallucination) 一种虚幻的知觉。是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所出现的知觉体验。按不同的感觉器官可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性幻觉、内脏性幻觉及运动性幻觉。临床以幻听和幻视较多见。 (1)幻听(auditory hallucination):幻听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声音的种类和性质不尽相同。最多见言语性幻听,包括评论性幻听和命令性幻听。评论性幻听是病人听到有人在评论他的缺点和问题。命令性幻听是病人听到有人在命令他做某些事,如拒食、跳楼、殴打别人等,这些命令病人无法违抗而遵照执行,因此可产生危害自己及社会的行为。可见于多种精神病,尤其是精神分裂症。 (2)幻视(visual hallucination):内容也较丰富多样,形象可清晰、鲜明和具体,但有时也较模糊不清。幻视的形象比实物大的称视物显大性幻视(巨形象幻视),比实物小的为视物显小性幻视(小形象幻视)。幻视多见于意识障碍,但在意识清晰状态下,如精神分裂症也可见。另有情景性幻视,多见于感染性精神病,非情景性幻视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3)幻嗅(olfactory hallucination):多为一些使人不愉快的难闻气味,如腐烂食品、烧焦物品及化学药品等气味。幻嗅的内容常与其他幻觉或妄想关联。如病人坚信他所闻到的气味是坏人故意放的,从而重庆最好的妇科医院加强迫害妄想的信念,病人可表现为掩鼻或拒食等相应的行为。颞叶损害时,幻嗅可为首发症状,幻嗅也见于精神分裂症。 (4)幻味(gustatory hallucination):病人尝到食物中有某些特殊或奇怪的味道,因而绝进食。常伴随其它幻觉及妄想一起出现,比如与幻嗅一起见于精神分裂症。 (5)幻触(tactile hallucination):可有麻木感、虫爬感、通电感、刀刺感等。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及器质性精神障碍。

52种常见的思维错误(全)

52种常见的思维错误(全) 1、幸存偏误 幸存偏误指:由于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成功、看不到失败,你会系统性地高估成功的概率。 2、游泳选手身材错觉 职业游泳者体形完美,并不是因为他们锻炼充分。实际情况正好相反:他们之所以成为出色的游泳选手,是因为他们拥有这样的身材。他们的身躯是一种选择标准,而不是他们运动的结果。 女模特儿为化妆品做广告,有些消费者就以为化妆品会让人变漂亮,但其实让这些女人成为模特儿的并非化妆品。这些模特儿天生丽质,因此才被选来拍化妆品广告。就像游泳选手一样,在这里,美丽是一种选择标准,而不是结果。 一旦我们混淆选择标准和结果,我们就会产生游泳选手身材错觉。 结论:凡有人讴歌某种东西值得追求——强健肌肉、美貌、高收入、影响力等等,你都要看仔细。在跨入泳池之前,不妨先照照镜子。你要诚实地对待自己。 3、过度自信效应 我们总是系统性地高估我们的学识和预测能力——而且高估得很厉害。过度自信会令你忽视你真正知道的东西与你已知的东西之间的区别。过度自信效应在男人身上比在女人身上更明显——女人较少高估自己。 结论:请对所有预测持怀疑态度,尤其是当这些预测是由所谓的专家们作出的。请你在筹划任何事情时都从悲观的角度出发,作最坏的打算。这样你才会真正有机会,更现实一些地判断形势。 4、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有时被含糊地称为随大流)是指:只要别人做什么我也跟着做什么,我的行为就是正确的。换言之,越多的人认为一个想法正确,这个想法就更加正确——这当然是荒谬的。 5、纠缠于沉没成本 在我们已经投入特别多的时间、金钱、能量、爱等因素之后,沉没成本令人难以放手、难以释怀。如果你只是因为舍不得已经作出的投资、付出,而决定继续做某件事,这并非一个好理由。理性的决定意味着忽视已经投入的成本。你已经投资、付出了什么并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现在的形势及你对未来的评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单项选择题 1. 假象同真相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一种()。 A.辩证法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答案】B 【解析】假象是唯心的、是主观想象的,等同于意识;真相是客观存在的,等同于物质,在这里我们首先可以把它理解为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其次,假象同真相一样,代表了联系,所以也涉及到唯物辩证法。“辩证法”原意指辩论中揭露对方议论中的矛盾并克服这些矛盾的方法,在这里主要指对立统一规律。 2.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 A.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B.实现对自身能力的改造 C.满足人类的求知欲望D.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答案】D 【解析】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在这里要讲解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认识世界,从而运用方法论去改造世界。 3.“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这句话强调的是()。 A.仅同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的不一定是真相 B.只要同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的就是真理 C.只要观察事物的外部联系就能获得真理 D.只要观察事物的偶然联系就能获得真理

【答案】A 【解析】理性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认识,如果只是通过眼睛认识到了客观存在,而不能仔细认识它,那得到的结论可能也是错的。比如说:小明今天不舒服,趴在桌子上,你直接的感受是他趴在桌子上,没有工作;但是实际上是因为他生病,这就会造成误解。 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时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 A.从国家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的凝练 B.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的凝练 C.从家庭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的凝练 D.从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的凝练 【答案】D 【解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是从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的凝练。 5. 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经济管理和预测决策属于()。 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C.渗透性因素D.准备性因素 【答案】B 【解析】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生产力的要素或成分按照一定的比例和形式结合起来就构成了生产力系统。现代生产力系统包括四类要素:(1)独立的实体性因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2)运筹性的综合因素: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3)渗透性因素: 主要指自然科学。(4)准备性因素:主要指教育。

错觉和幻觉

错觉 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错觉又叫错误知觉,是指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觉,包括几何图形错觉(高估错觉、对比错觉、线条干扰错觉)、时间错觉、运动错觉、空间错觉以及光渗错觉、整体影响部分的错觉、声音方位错觉、形重错觉、触觉错觉等。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错觉可以发生在视觉方面,也可以发生在其他知觉方面。如当你掂量一公斤棉花和一公斤铁块时,你会感到铁块重,这是形重错觉;当你坐在正在开着的火车上,看车窗外的树木时,会以为树木在移动,这是运动错觉等等。 1、错觉是歪曲的知觉; 2、错觉的出现是有条件的,条件具备,必然产生; 3、错觉的产生具有固定的倾向。产生原因多种多样 错觉是比较普遍的,由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所构成的知觉经验,都会有错觉。在火车未开动之前,常因邻近车厢的移动,觉得自己车厢已经开动。这种现象称为移动错觉。再如,在火车尾部窗口俯视铁轨时,若火车是开动的,就会觉得铁轨好像是从车底下向后迅速伸出;若火车遽然停止,就会觉得铁轨好像是向车底迅速缩进。当注视电扇转动时,会觉得忽而正转,忽而倒转,甚至有时会有暂时停止不转的感觉。 人为什么会产生错觉?至今尚不清楚。一般认为:⑴错觉不是观念问题,而是知觉问题,因为即使知道是错觉也不会改变;⑵错觉不是发生在视网膜上;⑶视错觉不是视觉器官的活动所引起的。 左图:横竖错觉(horizontal-vertical illusion)属视错觉现象之一。横竖两等长直线,竖者垂直立于横者中点时,看起来竖者较长。 中图:缪勒-莱尔错觉(Müller-Lyer illusion)属视错觉现象之—。图中两条横线等长,惟以两端所附箭头方向不同,看起来下边的横线较长。 右图:奥尔比逊(Orbison illusion)属视错觉现象之一。图中圆形看来并非正圆,方形看来并非正方。其实圆者为正圆,方者为正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