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身车底抗石击涂料标准

汽车车身车底抗石击涂料标准
汽车车身车底抗石击涂料标准

Q/JL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JL J××××××-××××汽车车身车底抗石击涂料标准

200×-××-××发布 200×-××-××实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布

目次

前言 (Ⅱ)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技术要求 (2)

5 试验方法 (4)

6 检验规则 (12)

7 安全、卫生规定 (13)

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14)

前言

为规范吉利控股集团对汽车车身车底抗石击涂料的交付、使用、质量保证,结合国内汽车行业同类产品技术水平,根据吉利控股集团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汽车工艺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樊岳阳。

本标准于200×年×月首次发布。

汽车车身车底抗石击涂料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车身车底抗石击涂料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安全、卫生规定、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PVC为主体材料的车底抗石击涂料,适用于汽车底板的密封、防腐、防震及防石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6678-1986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 6680-1986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 2794-1995 胶粘剂粘度的测定

GB/T 2793-1995 胶粘剂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GB/T 1747-1979 涂料灰分测定法

GB/T 1756-1979 涂料比重测定法

GB/T 1724-1979 涂料细度测定法

GB/T 1728-1979 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

GB/T 533-1991 硫化橡胶密度的测定-B法

GB/T 531-1999 橡胶袖珍硬度计压入硬度试验方法

GB/T 7124-1986 胶粘剂拉伸剪切强度测定方法(金属对金属)

GB/T 528-199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GB/T 6742-1986 漆膜弯曲试验(圆柱轴)

GB/T 1732-1993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

GB/T 1733-1993 漆膜耐水性测定法

GB/T 1740-1989 漆膜耐湿热测定法

GB/T 1865-1997 色漆和清漆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暴露(滤过的氙弧辐射)

GB/T 1766-1995 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

GB/T 1771-1991 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

1

GB/T 9286-1998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GB/T 7751-1987 胶粘剂贮存期的测定方法

GB/T 1727-1992 漆膜一般制备法

GB/T 191-200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HG/T 3075-2003 胶粘剂产品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的规定

3 术语和定义

车底抗石击涂料 stoneguaed coating

保护汽车车身下部,抗飞石冲击为目的的所用的涂料。

4 技术要求

4.1 原胶性能要求

表1 原胶性能要求

4.2 施工性能要求

表2 施工性能要求

4.3 干膜性能套求

表3 干膜性能要求

4.4 配套性能要求

3

Q/JL J×××××-××××

5 试验方法

5.1 试验的一般条件

5.1.1 试验的标准环境

如无特殊说明,试验时环境温度为(20±5)℃,湿度为(65±10)%。

5.1.2 试板材料及数量

如无特殊说明,试验片材料均选用厚度为0.8mm的冷轧钢板,经过脱脂、磷化、电泳底漆固化后所得之试板,以下简称ED板。电泳涂层膜厚(20±2)μm。每项试验试板数量为三块。

5.1.3 试料的取样

采样按GB6680-1986的第四章进行,采样量按GB 6678-1986 第6.6的规定。将取好的试样装在密闭的容器中,试验进行前预先在5.1.1的条件下保持放置24小时以上。

5.1.4 试片的制备

用刮、刷或喷涂的方法,在准备好的试验板上制成均匀涂膜,在室温下放置15min,再在(140±2)℃,30min的条件下烘干后,取出于室温放置24h,即成试片。要求干膜厚度为(1000±100)μm。

5.2 原胶外观的测定

a)试验仪器和装置:刮刀、玻璃板(200mm×300mm×5mm)、打胶枪。

b)试验方法:清除玻璃板上的灰尘,用清洗剂脱脂后,用打胶枪将胶呈胶条状打在玻璃板上(弃去最初打出的30g~50g胶),长度为20cm~30cm,用刮刀刮平。在光线明亮处,通过目测观察以下几项:颜色、亮度、凝固及是否有杂质。

c)结果表示:说明观察结果,如颜色、均匀性及是否有凝胶和颗粒,杂质。

5.3 原胶动力粘度的测定

按GB/T 2794-1995中的旋转粘度计法的规定检测。

5.4原胶固体份的测定

按GB/T 2793-1995的规定检测。

5.5 原胶灰分的测定

4

按GB/T 1747-1979的规定检测。

5.6 原胶密度的测定

按GB/T 1756-1979中的乙法的规定检测。

5.7 原胶细度的测定

按GB/T 1724-1979的规定检测。

5.8原胶贮存稳定性的测定

a)试验仪器和装置: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20-60)℃,灵敏度±2℃,),广口瓶(250ml)。

b)试验方法:取约250ml试样,按5.3方法测定试样的动力粘度作为试样的初始粘度。将试样装入广口瓶中,加盖后置于恒温培养箱内,于(30±1)℃下放置20天,取出冷却至室温。再按5.3的方法测定此时试样的动力粘度,作为试样的试验后粘度。观察试样有无分层,并用刮刀将广口瓶中的试样(20-30)g均匀涂敷于玻璃板上,厚度约为2mm,观察试样有无凝胶(有肉眼可分辨出粗粒子产生即为有凝胶)。

c)结果表示:由下式计算粘度变化率Y:

Y=(η2-η1)/ η1×100%

式中:

Y ——粘度变化率,单位为%;

η1——试样初始粘度,单位为mPa·s;

η2——试样试验后粘度,单位为mPa·s;

η1,η2平行测定三次,取算术平均值,再按上式算出粘度变化率,结果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

试样的储存稳定性由有无凝胶和试样粘度变化率表示。

5.9 流淌性测定

a)试验仪器和装置:电热恒温干燥箱((20-250)℃,灵敏度±2℃),与水平面成90°的放置支架,ED板(150mm×100mm×0.8mm),卷尺,试样模具(120mm×60mm,厚度为6mm或4mm)。

b)试验方法:

1)按5.1制得ED板;

2)将试样在标准环境中放置16小时;

3)试验前将试样充分调匀,校准模块的刻度以获得规定试样的厚度;

4)用胶带将模具与试验底材固定好,填满试样并刮平;

5)在样块的底边沿线作位置标记;

6)竖直成90℃室温放置10分钟,再重复5)作出试样块边缘新标记;

7)再将试样竖直成90℃置于控温烘箱中,(140±2)℃,烘干30min;

5

8)冷却后,重复5)作出试样块边缘的位置标记;

9)量取标记第一次、第二次移动的位置,记:L1、L2。

c)结果表示:

流动/滑移特性的表示:

在环境温度下的流动/滑移长度L1,单位为 mm;

在烘干后流动/滑移长度L2,单位为mm。

5.10 干燥性能的测定

按GB/T 1728-1979的规定检测

5.11 干膜密度的测定

按GB/T 533-1991中的B法的规定检测。

5.12 干膜硬度的测定

按GB/T 531-1999的规定检测。

5.13 干膜附着力的测定

a)定义:

内聚破坏型:进行剥离时,PVC本身材料发生断裂,而残余PVC附着于电泳板。

脱胶型:进行剥离时。PVC本材料无断裂,整块或大部分撕下,而剥离处电泳板上无残留PVC或呈光洁状。

b)试验仪器和装置:刮刀,ED板(90mm×50mm×0.8mm),电热恒温干燥箱((20-250)℃,灵敏度±2℃),美工刀(或刀片)。

c)试验方法:

1)按5.1制得ED板;

2)将试样涂布在90mm×50mm电泳板上,胶层1-4mm形成坡形开滑;

3)放于烘箱中,160℃烘烤25分钟;

4)烘烤结束,取出样板冷却至室温,放置24h;

5)用刀90℃切块,切透胶层,割成两条平行线,间隔5mm。并用手从较厚一段剥离切块;

6)重复测试二次。

d)结果表示:干膜附着力等级由附着力等级表进行判定。

表5 干膜附着力等级表

6

表5 干膜附着力等级表(续)

5.14 剪切强度的测定

a)试验仪器和装置:拉伸试验机,电热恒温干燥箱((20-250)℃,灵敏度±2℃),ED板(150mm ×25mm×0.8mm)。

b)试件的制备:将试料涂敷在按5.1制的ED试验板上,涂敷面积25mm×25mm,用厚度为2mm的隔片从两端封阻试样,再将另一同样试片与之搭接,叠和、刮去两侧多余的试样,再用铁夹子从两侧夹紧。将此粘结件放入(140±2)℃电热恒温干燥箱内,2min后开始计时,加热30min使之固化。取出在5.1.1的标准状态下放置24h,小心除去隔片,供测定用。

c)试验方法:按GB/T 7124-1986中的规定进行。夹持处至搭接端的距离为40mm,拉伸速度为(25±1.5)mm/min。

d)结果表示:测定试件破坏时的最大负荷(N)。记录胶接破坏的类型,见表6:

表6 胶破坏类型

对金属搭接的抗石击涂料的拉伸剪切强度按下式计算:

τ=P/(B·L)

式中:

τ——抗石击涂料的拉伸剪切强度,单位为MPa;

P ——试样剪切破坏的最大负荷,单位为N;

B ——试样搭接面宽度,单位为mm;

L ——试样搭接面长度,单位为mm。

结果精确至小数点后一位。

7

结果表示时应附注破坏种类。破坏状态是两个以上混在一起时,根据目测观察,把大概的比率用百分率表示。

5.15 断裂拉伸强度的测定

按GB/T 528-1998的规定检测。

5.16 断裂伸长率的测定

按GB/T 528-1998的规定检测。

5.17 干膜柔韧性的测定

按GB/T 6742-1986的规定检测

a)试验仪器和装置:弯曲试验仪(轴心为(10±0.2)mm),电热恒温干燥箱((20-250)℃,灵敏度±2℃),低温试验箱(温度可调至-50℃,灵敏度±1℃),ED板(190mm×200mm×0.8mm),试样模具(直径为6mm的半圆柱体),4倍放大镜。

b)试件的制备:

1)按5.1制的ED板;

2)将试样模具与ED板固定好;

3)将试样注入试样模具内,以均匀的速度沿ED板纵向平行地拖动,得到半圆柱体的胶绳;

4)放于烘箱中,140℃烘烤30分钟;

5)烘烤后的试件冷却后,在室温放置2H;

6)弯曲试验试件应准备6块,3块备室温,3块备低温试验。

c)试验方法:

1)室温试验:将带胶条试面朝下,把试样插入仪器中至胶条过定位挡块。用操纵柄迅速弯曲钢板。

2)低温试验:将试样置于(-20±1)℃的的低温箱中调节3H。取出后,将带胶条试面朝下,把试样插入仪器中至胶条过定位挡块。用操纵柄迅速弯曲钢板。

d)结果表示:弯曲后,用4倍放大镜观察漆绳,检查胶绳是否产生裂纹、破裂、脱落等现象。

5.18 高温稳定性的测定

a)试验仪器和装置:电热恒温干燥箱((20-250)℃,灵敏度±2℃),ED板(150mm×25mm×0.8mm)。

b)试验方法:按5.1制备抗石击涂料试板。将试板置于烘箱烘烤,烘烤温度为180℃,烘烤时间为45min。烘烤结束后将其取出,冷却至室温。

c)结果表示:目视烘烤试板外观,是否有裂纹、气泡、焦化现象。

5.19 抗低温冲击的测定

8

a)试验仪器和装置:低温试验箱(温度可调至-50℃,灵敏度±1℃),电热恒温干燥箱((20-250)℃,灵敏度±2℃),冲击试验器,4倍放大镜,ED板(150mm×25mm×0.8mm)。

b)试验方法:按5.1制备抗石击涂料试板。放入烘箱烘烤,烘烤温度为140℃,烘烤时间为30min。取出烘烤后的试板冷却至室温。再将试板放入低温试验箱内,试验温度为-40℃,放入时间为2H,然后将其取出按GB/T 1732-1993的规定进行冲击试验,冲击高度为50cm。冲击结束后在室温放置24H。

c)结果表示:室温放置24H后,用4倍放大镜目视冲击试板,看是否有裂纹、剥落现象。

5.20 抗冲击的测定

按GB/T 1732-1993的规定检测。

5.21 耐酸性的测定

a)试验仪器和装置:容器(材质可以是玻璃或聚乙烯,并要求带盖),ED板(150mm×25mm×0.8mm)。

b)试剂:硫酸(化学纯),去离子水。

c)试验方法:将容器充分洗干净。用去离子水将硫酸配成0.1N的非标准硫酸溶液,向容器注入150mm 深的硫酸溶液。将按5.1制备的抗石击涂料试板用绳子吊起浸入酸溶液120mm深处,浸泡24H。将试验板取出,用缓和的流水冲洗,然后甩掉水珠。目测涂膜状态后,将试验板在标准状态下放置2小时,再观察涂膜状态。

d)结果表示:目视试验板,是否有涂膜膨胀、开裂、剥落、小孔、软化等现象。再按5.12测定涂膜的附着力,判定附着力等级。

5.22 耐碱性的测定

a)试验仪器和装置:容器(材质可以是玻璃或聚乙烯,并要求带盖),ED板(150mm×25mm×0.8mm)。

b)试剂:氢氧化钠(化学纯),去离子水。

c)试验方法:将容器充分洗干净。用去离子水将氢氧化钠配成0.1%非标准氢氧化钠溶液,向容器注入150mm深的氢氧化钠溶液。将按5.1制备的抗石击涂料试板用绳子吊起浸入碱溶液120mm深处,浸泡24H。将试验板取出,用缓和的流水冲洗,然后甩掉水珠。目测涂膜状态后,将试验板在标准状态下放置2小时,再观察涂膜状态。

d)结果表示:目视试验板,是否有涂膜膨胀、开裂、剥落、小孔、软化等现象。再按5.12测定涂膜的附着力,判定附着力等级。

5.23 耐沸水性的测定

按GB/T 1733-1993中的乙法的规定检测。

5.24 耐油性的测定

a)试验仪器和装置:容器(材质为玻璃,并要求带盖),ED板(150mm×25mm×0.8mm)。

9

b)试剂:汽油(壳牌汽油或90#汽油)。

c)试验方法:把5.1制备的抗石击涂料试板浸渍到保持(50±1)℃的汽油1/2深度,3H后取出,在室温放1H。

d)结果表示:目视试验板,是否有涂膜起皱、起泡、开裂、剥落、软化、失光等现象。

5.25 阻燃性的测定

a)试验仪器和装置:酒精灯,ED板(150mm×25mm×0.8mm),秒表。

b)试验方法:把5.1制备的抗石击涂料试板放在火焰长度调整为50mm的酒精灯焰的中央,涂面向下水平保持20秒,取出后测定至火焰熄灭为止的时间。

c)结果表示:火焰熄灭的时间。

5.26 耐湿热性的测定

a)试验仪器和装置:调温调湿箱,ED板(150mm×25mm×0.8mm)。

b)试剂:蒸馏水。

c)试验方法:按5.1制备抗石击涂料试板,胶膜厚度为2mm。再按GB/T 1727-1992在抗石击涂料试板上喷涂中涂,然后按中涂烘干参数烘干。中涂膜厚为(30±2)μm。再将制得的试板按GB/T 1740-1979进行湿热试验。湿热试验时间为100H。湿热试验后按GB/T 9286-1998进行划格试验。

d)结果表示:按GB/T 1740-1979和GB/T 9286-1998的规定进行判定。

5.27 抗石击性的测定

5.27.1 试验仪器和装置

抗石击仪,硬模铸造金刚喷丸(直径为4mm~5mm,(1500±200)颗粒/500g),3M公司胶带(宽100mm,250系列胶带),ED板(200mm×100mm×0.8mm)。

5.27.2 试验准备

a) 按5.1将ED板制备成抗石击涂料试板;

b)开动试验机(结构见图1),打开主开关和压缩空气源接头,直至压缩空气注满压力罐;

10

1=空气阀 7=加速管

2=减压阀 8=支架

3=储油罐 9=振动器

4=压力表 10=操纵板

5=喷嘴 11=收集斗

6=滑橇 12=试样

图1 石击试验机

c)不填喷丸,打开减压阀,按要求调节好压力;

d)转动控制板上的旋钮,调节好喷丸喷射速度(1kg约20秒内喷射完毕);

e)固定试样:将涂层试样待检测向内放置在试验架上,用螺栓拧紧;

f)填入新喷丸时,请将试验计数器置于0位。

5.27.3 试验方法

要求整个试验过程中预先调整好的流动压力能保持不变。

a)试验过程有旋钮启动,振动器在20秒之内均匀的将1kg有棱角的喷丸输送至漏斗形喷口,在预先调节好的压缩空气的作用下喷丸平行喷射在试样的试验面上,然后开关将在关闭,喷出的喷丸将聚集

在试样下方的收集斗中,将斗中喷丸重新填入震动器,重复下一喷射过程。

b)喷射过程完毕后,用12-15CM长的胶带将受损面粘住并压实(用塑料压板或大拇指)。胶带多余的两端则向上翻折,之后通过猛然撕下胶带使(相对试板约90度)表面受损的部分带起。

c)喷丸使用100次后必须用1kg新的喷丸(带棱角的)更替,但一次试验过程当中不允许更换喷丸。

5.27.4 结果表示

借助石击识别图(图2)进行分析,石击识别图上共列有递增的整数1至10共10个等级。

图2 石击识别图

11

5.28 耐候性的测定

按GB/T 186-1997的规定进行检测。试验时间为400H.试验结果按GB/T 1766-1995的规定进行判定。

5.29 耐盐雾性的测定

按GB/T 1771-1991的规定进行检测。试验时间为720H。试验判定:目视试板的起泡、生锈等情况。测量划痕扩蚀宽度。

5.30 黄变性的测定

a)试验仪器和装置:电热恒温干燥箱((20-250)℃,灵敏度±2℃),钢板(150mm×25mm×0.8mm),色差仪。

b) 试验方法:按5.1制备抗石击涂料试板。按GB/T 1727-1992分别在钢板和抗石击涂料试板上喷涂白漆。白漆膜厚(20±2)μm,放入烘箱,在140℃温度下,烘烤30min。取出冷却至室温,用色差仪分别对钢板和抗石击涂料试板打色差。

c)结果表示:比较钢板和抗石击涂料试板的色差差值△E。

5.31 与中涂漆的配套性的测定

a)试验仪器和装置:电热恒温干燥箱((20-250)℃,灵敏度±2℃),钢板(150mm×25mm×0.8mm)。

b) 试验方法:按5.1制备抗石击涂料试板。按GB/T 1727-1992在抗石击涂料试板上喷涂中涂。中涂漆膜厚(30±2)μm,放入烘箱,在140℃温度下,烘烤30min。取出冷却至室温。按GB/T 9286-1998进行划格试验。

c) 结果表示:目视中涂的外观效果,同在钢板上直接喷涂中涂的外观效果进行比对。按GB/T 9286-1998的规定对划格试验等级进行判定。

5.32 与面漆的配套性的测定

a)试验仪器和装置:电热恒温干燥箱((20-250)℃,灵敏度±2℃),钢板(150mm×25mm×0.8mm)。

b) 试验方法:按5.1制备抗石击涂料试板。按GB/T 1727-1992在抗石击涂料试板上喷涂面漆。面漆涂漆膜厚(60±5)μm,放入烘箱,在140℃温度下,烘烤30min。取出冷却至室温。按GB/T 9286-1998进行划格试验。

c) 结果表示:目视面漆的外观效果,同在钢板上直接喷涂面漆的外观效果进行比对。按GB/T 9286-1998的规定对划格试验等级进行判定。

6 检验规则

6.1 检验分类

产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进货检验和型式检验

6.1.1 出厂检验

12

试样应按批次由供方质量检验部门按本标准的规定出厂检验项目进行检验,全部合格,并出具合格证后,方可出厂。

出厂检验项目为:原胶外观,原胶动力粘度,原胶固体份,原胶灰分、原胶密度,原胶细度,施工性,流淌性,干燥性能,干膜外观,干膜密度,干膜硬度,干膜附着力,剪切强度,断裂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干膜柔韧性,高温稳定性,抗低温冲击,抗冲击,耐酸性,耐碱性,耐沸水性,耐油性,阻燃性,抗石击性,耐黄变性,中涂配套性,面漆配套性。

6.1.2 进货检验

进货检验项目为:原胶外观,原胶动力粘度,原胶固体份,原胶密度,原胶细度,施工性,流淌性,干燥性能,干膜外观,干膜密度,干膜硬度,干膜附着力,剪切强度,断裂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干膜柔韧性,高温稳定性,抗低温冲击,抗冲击。

6.1.3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为标准的全部要求,有下列情况之一时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试制定型鉴定时;

b)正式生产后,当生身设备、工艺、原材料发生较大变化,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正常生产后,定期或积累一定产量时,应周期性进行一次检验;

d)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f)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或有新规定时。

6.2 抽样

a)进货检验以供方的同一生产日期、同一出厂批次,投料连续生产的产品为一批,用于检验的样品应在该检验批中一次性随机抽取三份样品。

b)型式检验应在进货检验合格品中抽取,平行抽取三份。

6.3 判定规则

检验时,以三个平行数据(相对误差不得大于10%)的算术平均值为结果。

原胶外观和干膜外观质量不符合规定时,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在进货检验和型式检验中有两项和两项以上指标不符合规定时,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若有一项指标不符合规定时,在同批产品中再次抽取双倍数量的样品进行单项复检,复检仍不合格,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

7 安全、卫生规定

13

该产品有一定的毒害性,施工现场应注意通风,采取防火、防静电、预防中毒等安全措施,遵守涂装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和有关规定。

供应商应提供有关安全、卫生、污染方面的资料和认可机构的检测报告。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产品的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应符合GB/T 7751-1987,HG/T 3075-2003,GB/T 191-2000的规定。

8.1 标志

本产品每一外包装应标明:生产厂名及厂址,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产品生产批号,贮存期,包装产品净容量,产品颜色,产品使用说明。

8.2 包装

产品包装应符合吉利的规定和包装协议上的要求。

包装应保证牢固可靠且不影响产品质量,包装容器洁净、干燥、密封。

8.3 运输

产品运输过程中应保证文明装卸,防日晒、防雨淋、防撞击;

8.4 贮存

产品应存放于通风、阴凉、干燥、远离火源及热源处。贮存期为6个月。

14

(注: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只是收取少量整理收集费用,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汽车车身车底抗石击涂料标准

Q/JL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JL J××××××-××××汽车车身车底抗石击涂料标准 200×-××-××发布 200×-××-××实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布

目次 前言 (Ⅱ)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技术要求 (2) 5 试验方法 (4) 6 检验规则 (12) 7 安全、卫生规定 (13) 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14) Ⅰ

前言 为规范吉利控股集团对汽车车身车底抗石击涂料的交付、使用、质量保证,结合国内汽车行业同类产品技术水平,根据吉利控股集团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汽车工艺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樊岳阳。 本标准于2003年3月首次发布。 Ⅱ

汽车车身车底抗石击涂料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车身车底抗石击涂料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安全、卫生规定、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PVC为主体材料的车底抗石击涂料,适用于汽车底板的密封、防腐、防震及防石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6678-1986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 6680-1986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 2794-1995 胶粘剂粘度的测定 GB/T 2793-1995 胶粘剂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GB/T 1747-1979 涂料灰分测定法 GB/T 1756-1979 涂料比重测定法 GB/T 1724-1979 涂料细度测定法 GB/T 1728-1979 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 GB/T 533-1991 硫化橡胶密度的测定-B法 GB/T 531-1999 橡胶袖珍硬度计压入硬度试验方法 GB/T 7124-1986 胶粘剂拉伸剪切强度测定方法(金属对金属) GB/T 528-199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GB/T 6742-1986 漆膜弯曲试验(圆柱轴) GB/T 1732-1993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 GB/T 1733-1993 漆膜耐水性测定法 GB/T 1740-1989 漆膜耐湿热测定法 GB/T 1865-1997 色漆和清漆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暴露(滤过的氙弧辐射) GB/T 1766-1995 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 GB/T 1771-1991 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 1

汽车修补涂装方法与技巧

汽车修补涂装的方法与技巧 汽车涂料常用的涂装方法有刷涂法、浸涂法、淋涂法、辊涂法、空气喷涂法、高压无气喷涂法、静电喷涂法、电泳涂装法和粉末涂装法。涂料的类型、品种不同,它们各自有着一定的涂装特点、涂装条件要求以及涂装方法。涂料的性能、用途、适应范围等又决定了涂料的涂装方法的适用范围。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即可独立存在去完成相应涂料的涂装,又可用不同涂装方法组合配套进行涂装,根据被涂产品的质量要求施行复合涂层层次间的涂装。 一、汽车的涂装工艺特点 汽车是从制造各个零部件开始,然后把各个零部件装配、焊接成整体。汽车的涂装要根据制造的环节,与零部件制造平行涂装,使它们装配成整车后不会出现不能涂装或很难涂装的部位,避免造成遗漏或不符合要求的涂装而影响汽车产品的质量。 汽车的涂装工艺,一般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涂装前金属的表面处理;二是涂装的施工工艺。表面处理主要包括清除工件表面的油污、尘土、锈蚀、以及进行修补作业时旧漆层的清除等,以改善工件的表面状态。包括根据各种具体情况对工件表面进行机械加工和化学处理,如磷化、氧化和钝化处理。 涂装的施工工艺根据汽车类型的不同而各有特点和侧重。载重汽车的主要涂装是前部驾驶室,涂装要求最高;其他部件如车厢、车架等涂装要求比驾驶室低。客车的涂装与载货汽车的涂装有较大区别。客车车身包括大梁、骨架、车厢内部、车身外表面,其中以车身外表面要求较高。车身外表面不但要求具有良好的保护性和装饰性,而且喷涂面积大、平面多,有两种以上的颜色,有时还有汽车色带。因此,施工周期比载货汽车长,施工要求比载货汽车高,施工过程也比载货汽车复杂。轿车和小型旅行车,不论在表面装饰性或底层保护性都比大型客车和载货汽车的要求高。它的表面涂层属于一级装饰精度,具有美丽的外观,光亮如镜或光滑的表面,无细微的杂质、擦伤、裂纹、起皱、起泡及肉眼可见的缺陷,并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底面漆层属于优良保护层,应有优良的防锈性和防腐蚀性,很强的附着力;局部或全部刮涂附着力好、机械强度高的腻子,使用数年也不会出现锈蚀或脱落等现象。 二、珠光汽车漆施工时的特点及技巧 形成珠光和色彩的先决条件是片晶状态的珠光颜料互相平行并且沿着涂层表面排列成行。任意排列的颜料片晶不能产生最适宜的效果。 当清漆和色漆施工时,珠光颜料遵循物理学规律,即片晶状颜料在流动的液体中将按照流动方向自行排列成行。 喷涂色漆时在漆滴碰撞到被涂表面而展开的有限的很短的时限内发生的流动作用,通常已经能够满足片晶颜料自行排列的流动运动。 其他的施工方法为刷涂、浇涂或浸涂、也能有一个流动分力可满足片晶的取向作用。 在由于干燥、触变或化学反应而形成的粘度增加之后,颜料排列成行的状态被固定下来。如果是由于极厚的湿的色漆层、溶剂的低挥发速率、不适当的触变性或极低的施工温度而造成粘度增大太慢或过迟时,颜料片晶能够再回复到任意排列。这就造成光泽损失。相反,使溶剂挥发以缩短涂层的干燥时间是有益的。假若湿涂层不是达到一定厚度,颜料片晶的排列成行更为困难。 珠光颜料的光泽对方向性上的依赖性,从另外角度来讲,可用于创造许多不寻常的造型装饰效果,例如锤纹效果或木纹装饰用的明暗色调表面造型。 珠光汽车漆最好的施工方法是静电喷涂法,其施工后的珠光效果最优。施工时应注意的

汽车零部件油漆涂层技术规范 (长安汽车)

编 号 GY-TY-23-2013 代 替 规范等级 二级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技术规范 汽车零部件油漆涂层技术规范 Painting of auto parts technique criterion 2013-08-01制定 2013-09-25发布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长安汽车的实际情况制定的。为保证汽车零部件油漆涂层质量,明确了涂层的质量要求、工艺管控要求和质量验收要求。 本规范由汽车工程研究总院法规标准所管理。 本规范由工艺技术部发动机总铸工艺设计所负责起草。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黄平、张营营、杨鸿昌。 编制:黄平、张营营、杨鸿昌 校核:程巾 审定:彭宝斌 批准:张劲松 本规范的版本记录和版本号变动与修订记录 规范编号 制定/修订者 制定/修订日期批准 日期

汽车零部件油漆涂层技术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汽车零部件油漆涂层的质量要求、工艺管控要求和质量验收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长安汽车零部件的油漆涂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30 漆膜硬度测定法 摆杆阻尼试验 GB/T 1731 漆膜柔韧性测定法 GB/T 1732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 GB/T 1734 漆膜耐汽油性测定法 GB/T 1735 色漆和清漆 耐热性的测定 GB/T 1740 漆膜耐湿热测定法 GB/T 1764 漆膜厚度测定法 GB/T 1766 色漆和清漆 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 GB/T 1865 色漆和清漆 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暴露(滤过的氙弧辐射) GB/T 5209 色漆和清漆 耐水性的测定 浸水法 GB 6514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 GB/T 6739 涂膜硬度铅笔测定法 GB/T 9274 色漆和清漆 耐液体介质的测定 GB/T 9286 色漆和清漆 漆膜的划格试验 HG/T 3343 漆膜耐油性测定法 HJ/T 293 清洁生产标准 汽车制造业(涂装) QC/T 484 汽车油漆涂层 SY-HB-14 长安汽车禁限用物质的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 SY-HB-15 长安汽车禁限用物质的限值及测量方法(欧盟)

汽车维修喷漆施工工艺流程

汽车维修喷漆施工工艺流程 汽车油漆一般都是烘烤漆。车厂里面,车架、车壳焊接完成(有时还会进行手工修补)后,下一道工序就是上漆。一般来说,首先是底漆。将光车壳浸入糖浆般的漆槽,取出烘干底漆;然后送人无尘车间,用静电喷漆工艺喷上面漆。然后用200度左右的温度烘干。考究点的,还会再上一层清漆。一般面漆有几种:普通漆;金属漆;珠光漆。普通漆有树脂、颜料和添加剂。金属漆多了铝粉;所以完成以后看上去亮。珠光漆加入的是云母粒。云母反光有方向性,就有了色彩斑斓的效果。如果是金属漆加上清漆层,车的油漆看上去就很亮。不管什么颜色的油漆,它的颜料在阳光下都是会退色的。实际上,不光油漆,任何有颜色的东东在大太阳下都可能退色。这时,油漆里面加的添加剂如何就很重要了。比如光稳定剂、比如抗氧剂什么的。许多时候,添加剂的好坏决定了这种油漆给人的感觉如何。 1涂料调色 自然界中物体的颜色千变万化,人之所以能看见物体的颜色,是由于发光体的光线照射在物体上,光辐射在物体上,光的辐射能量作用于眼睛的结果。不发光物体的颜色只有受到光线的射时才被呈现出来,物体的颜色是由光线在物体上被反射和吸收的情况决定的。一个物体在日光下呈现绿色,是由于这个物体主要将白光中的绿色范围的波长反射出来,而光谱的其他部分则被它吸收,如果在钠光灯下观察这个物体就看不出是绿色,因为钠光的光线中没有绿光的成份可以被它反射,这里可以看出,物体的可见颜色是随光照光谱成份而变化的。一个物体如果完全反射射来的光线,那么这个物体我们看来是白色的,如果它完全吸收投射在它上面的光线,则这个物体看来是黑色的。 颜色分为非彩色和彩色,非彩色是指黑色、白色和这两者之间深浅不同的灰色,白黑系列上的非彩色的反射率代表物体的明度。反射率越高时,接近白色,越低时,接近黑色。彩色系列是指除了白黑系列以外的各种颜色。光谱不同波长在视觉上表现为各种颜色的色调,如红、橙、黄、绿、青、紫等。要确切地说清楚某一种颜色,必须考虑到颜色的三个基本属性,即色调、饱和度和明度,这三者在视觉中组成一个统一的总效果。色调是指在物体反射的光线中以哪种波长占优势来决定的,不同的波长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色调是决定颜色本质的基本特征。颜色的饱和度是指一个颜色的鲜明程度。色调、明度和饱和度是颜色的三个基本属性,非彩色则只有明度的差别,而没有色调和饱和度这两个属性。 涂料的混合配色遵循一种减色法原理,其三原色是黄、青、紫,它们的互补色是兰、红、绿。所谓补色即两种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白色色光,红色的补色是青色,*的补色是兰色,绿色的补色是紫色。减色法混合的结果归纳如下: * = 白色 - 兰色

白车身涂胶图技术规范

白车身涂胶图设计规范

白车身涂胶图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定义了车身涂胶的种类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对涂胶工艺的设计指导。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结合汽车整个制造过程所涉及的工作部位以及功能等实际情况,可将车用胶粘剂分为焊装工艺用胶、涂装工艺用胶两大类。 焊装工艺用胶主要有点焊密封胶、折边胶、膨胀减震胶;涂装工艺用胶主要有焊缝密封胶和抗石击涂料两类。粘结技术在汽车制造上的应用,不仅可以起到增强汽车结构、紧固防锈、隔热减震和内外装饰的作用,还能够代替某些部位的焊接、铆接等传统工艺方法,实现相同或不同材料之间的连接,简化生产工艺、优化产品结构的效果。在汽车轻量化、节能降耗、延长使用寿命和提高性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1 点焊密封胶 点焊密封胶是在焊接前涂布在钣金件搭接处的一种密封胶。主要用于焊装工艺。 2.2 折边胶 用在车门、发动机罩盖和行李箱盖板等卷边结构处,粘结强度高,可完全取代点焊结构。主要用于焊装工艺。 2.3 膨胀减震胶 在车门内外板之间、车身覆盖件与加强梁之间常常用到这类胶。主要用于焊装工艺。 2.4 焊缝密封胶 涂于车身焊装后焊缝上的密封胶。主要用于涂装工艺。 2.5 抗石击涂料 抗石击涂料用于车身底板、挡泥板、轮罩内板等部位。主要用于涂装工艺。 3车身涂胶的基本要求 车身涂胶工艺以涂胶图的形式输出,要求涂胶图应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描述零部件设计喷涂要求和注意事项。同时,涂胶图必须要求注明打胶位置、打胶宽度、厚度及用量要求。 4车身涂胶的设计规则 白车身的涂胶设计应遵循以下几点规则: 4.1 涂点焊密封胶 点焊密封胶主要用在车身工作环境比较恶劣的部位,或者焊缝密封胶无法进行涂抹的部位。主要在焊装车间使用,白车身中主要使用部位为:前竖板与前围板搭接处、后轮罩内板与后轮罩外板搭接处等等。一般使用直径为¢6mm的打胶枪进行涂抹在两焊接边的中心位置,要求打胶速度平缓,涂胶均匀过渡,不允许出现间断现象。 4.2 涂折边胶 主要应用在车门、机盖外板与内板的包边涂胶。一般定义包边胶的宽度为5mm,特殊最小可以减小到3mm,或者3-5mm之间均匀过渡(如图1)。

石粉与涂料腻子的对比

石粉与腻子涂料对比 1.天然石粉饰面涂料产品介绍 (1)天然材质:天然成分配比达95-97%,主体原料选用无物理、化学、微生物污染的原生矿石。 (2)天然色泽:原石原色,刚柔质感,色彩舒适,自然和谐,久不褪色,无色污染。(3)环保健康:所用原石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优于国标、国际ISO标准及欧美等发达国家标准。 (4) 表面平洁、不起静电 (5)清爽怡人、清新悦目——形成如在大自然中的室内环境效果。 (6)造型效果:抹涂、滚涂等施工方法的不同,饰层或平滑光洁、整面如玻 (7)性能优越:返璞归真,回归自然。耐火不然,耐水防潮,透气湿润,易擦易洁,孔隙率高,透气性强。 2.适用范围及应用条件 (1)基底:混凝土、水泥抹灰、石膏板等材料 (2)环境:任意环境,尤其适合潮湿环境(如地下车库、人防、地铁隧道等地下建筑;江河湖海等近水地区及多雪地区的建筑物;在施建筑需要抢工期的潮湿墙体等);对耐火等级要求较高的场所(所有的地下车库及公共场所,如商场候机楼、体育、展览等各类场馆); 对环保要求高的场所(如中高档住宅、宾馆、医院、食品、制药厂房等)。 (3)部位:室内墙、顶、柱 (4)建筑类型:任意建筑类型(如中高档住宅、宾馆、医院、食品、制药厂房、体育场馆、车站大厅、候机楼、展厅、商场等)。

3.“天然石粉饰面涂料”产品技术标准

4天然石粉饰面涂料与常规做法的对比 1、天然石粉的产品理念 要形式还是要功能?建筑设计师经常面临这种左右为难的选择,如果选择天然石粉,传统的地下车库墙饰面所遇到的问题往往迎刃而解,天然石粉饰面不仅赋予建筑独特的美学效果,同时又能实现多种功能需求。 特殊的地下车库环境不仅要求墙饰面材料耐水、耐火、耐候、防霉、环保、而且还要饰面有独特的质感效果、易于施工、经济等等特性。天然石粉的有着良好的功能性和舒适性,为建筑创造更多的附加值 石粉墙面不仅有大理石般的光洁效果,而且施工性好,功能优------

案例六自己动手汽车漆面划痕修补

案例六自己动手汽车漆面 划痕修补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案例六自己动手汽车漆面划痕修补 一、汽车漆面划痕的产生和种类 (一)汽车漆面划痕的产生 汽车漆面划痕是漆面表面出现的线条痕迹。其产生的原因是: 1.擦洗不当 汽车在擦洗中,若清洗剂、水或擦洗工具(海绵、毛巾等)中有硬质颗粒,都会使漆面生划痕。 2.护理不当 在给漆面抛光时,若选择的打磨盘粒度较大,打磨用力较重或打磨失手,都会在漆面表面上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划痕。还有在打蜡时,如蜡的品种选择错误,误把砂蜡用在新车上,会打出一圈圈的划痕。 3.刮擦 汽车在行驶中与其他汽车产生刮擦,与路边树枝产生刮擦,以及暴风、砂尘天气与“飞砂走石”产生刮擦都会造成漆面划痕。 (二)汽车漆面划痕的种类 汽车漆面划痕根据其深浅程度不同分为浅度划痕、中度划痕和深度划痕3种类型。浅度划痕指表面漆轻微刮伤,划痕穿过清漆层已伤及色漆层,但色漆层未刮透;中度划痕指色漆层已经刮透,但未伤及底漆层;深度划痕指底漆层已刮透,可见车身的金属表面。 二、浅度划痕的处理

对表层漆面轻微刮伤的车身,经检查未刮透面漆层。可采用下列修补工艺进行修复。 1.清洗 首先要将漆面表层的上光蜡薄膜层、油膜及其它异物除掉,方法是采用脱蜡清洗剂对刮伤部位进行清洗,然后晾干。 2打磨 根据刮痕的大小和深度,选用适当的打磨材料,如1500号磨石,9um的磨片或美容泥对刮伤的表面层进行打磨。打磨一般采用人工作业,也可以用研磨/抛光机或打磨机进行打磨抛光。打时要注意不能磨穿漆面层,如漆面层被磨穿,透出中涂漆层,必须喷涂漆面进行补救。 3.还原 经打磨抛光的漆面已基本清除浅度划痕,对打磨抛光作业中残留的一些发丝划痕、旋印等,可通过漆面还原进行处理。其方法是:用一小块无纺布将还原剂均匀涂抹于漆面,然后抛光至漆面层与原来的涂层颜色完全一致为止。4.上蜡 漆面还原后还应进行上蜡处理。其方法是:先将固体抛光蜡捣碎放入汽油中热溶后备用,修补部位用洁净的棉纱先蘸汽油润温,再蘸蜡涂满后进行擦拭,要反复多次擦拭至漆面平整光亮为止。

汽车修补漆教材(精简版)..

油漆的作用 汽车油漆涂层对于汽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车身防腐蚀的保护层,而且更能给汽车增添美感,满足人们的视觉享受。 (1)保护车身传统的车身主要是由钢板制成,空气中的氧和水分会与车身发生反应,从而导致锈蚀。油漆可以防止锈蚀的发生,从而保护了车身。 (2)增加美观车身形状是由表面造型和线条组成的,例如平面、曲面以及各种曲线。油漆可以使这些表面和线条更有立体感,增加车身的美观。 (3)标志作用用特定的颜色表明汽车用于特定的用途,这种作用在特种汽车上非常普遍。 (4)提高质量高性能的油漆不仅可以增加车身的美观,而且可以使车身经历更长的使用年限,所以汽车的质量和价值就会更高。 油漆的组成汽车油漆是由颜料、粘合剂、溶剂以及一些添加剂组成,这些成分在汽车面漆和底漆中都有,它们在油漆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1)颜料,油漆中的两种非挥发性成膜配料之一,它提供了油漆的颜色和耐久性,而且能够遮盖住下面的涂层。它也可以提高表面强度和粘合性,改善漆面光泽。颜料颗粒的大小和形状也很重要,颗粒的大小对遮盖能力有影响,颗粒的形状对漆面强度有影响。这些颗粒大致呈球状,有些也呈杆状,杆状颗粒可以使油漆膜的强度提高。 (2)粘合剂,它是油漆中的另一种非挥发性成膜配料,是油漆的主要成分,可以使颜料具有液体形态,耐用以及具有附着金属表面的能力。粘合剂一般是由植物油、天然树脂(松香等)或合成树脂(聚氯乙烯等)组成,它决定着油漆的类型,因为它直接影响着干燥机理。粘合剂一般用增强剂和催化剂来改性,可以改进耐久性、粘合性、抗腐蚀性以及耐擦伤性等。 汽车修补涂料及其颜色概述 1、汽车修补漆的组成 汽车修补漆顾名思义是指对汽车车身原厂漆进行重新修补用的油漆。它只能由工人用手工作业,喷涂必须在低温(60摄氏度以下)操作。修补漆必须具备两种功能:保护功能及美观功能。这两种功能不能由单个产品独立完成。因此,高质量的修补漆品牌一般都有系列产品来组合而成,它主要有: *腻子类:用于填补钣金缺陷。 *底漆类:用于防锈,促进漆层之间粘合力及增高漆膜厚度。 *面漆类:用于改善表面质量及增加耐候性。 鉴于汽车整车不能经受高温烘烤,一般汽车修补工厂涂装条件差,汽车修补漆和翻新涂装多采用自干型底漆,腻子、中间涂料、自干型合成树脂漆和挥发干燥型硝基漆、过氯乙烯漆。 硝基漆易施工、快干、能抛光,是比较理想的汽车修补用面漆。但一般硝基漆的耐候性较差,在南方,使用一个夏季就能严重失光,变色。而用优质树脂(丙烯酸树脂和有机硅树脂)改性的硝基漆则有较好的耐候性。但其固体含量低,需喷涂3~4道才能达到所要求的面涂层厚度,且价格较贵,因而修补成本较高。 醇酸漆的耐候性较优,一般喷涂两道厚度就能达到40um以上,涂层的光泽和丰满度较好。其缺点是干燥较慢,每道漆自干需16~24h,施工周期长,需要较清洁的涂装环境。另外醇酸漆耐湿热性差,易起泡,外观装饰性较差,不适合作为汽车的面漆。 目前,大多数成漆是采用双层漆,即金属层或珍珠层再外罩清漆,其余基本上为双组份纯色

涂料工艺学论文

选修课涂料工艺学 论文题目汽车涂料的发展与应用 学生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学生姓名 学号2012082119 所在院系化学与化工系 任课教师

汽车涂料的发展与应用 (学校济宁学院院系化学与化工系山东省济宁市邮编272000) 【摘要】随着汽车制造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于车用涂装产业的发展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目前全球汽车 涂料行业持续变化的特点,汽车涂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介绍了汽车涂料的现状,环保节能汽车涂料,纳米材料在汽车涂料中的应用,国内汽车涂料的市场分析,现代汽车涂料的发展趋势。同时指出了开发环保涂料是人们永远的追求及今后发展趋势,高科技涂料的相继问世,为新世纪汽车涂装涂料的发展开创了美好的前景。 【关键词】汽车涂料;环保节能;纳米材料;发展趋势;应用 前言 在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中,汽车涂料的用量在涂料产量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般仅次于建筑用涂料。但它在涂料的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最大,且高于建筑涂料。因此,各国涂料生产厂家非常重视汽车涂料的发展动向及开发,以适应汽车工业发展的需要,汽车涂料的生产和技术开发有集团化、国际化的倾向。在近10多年里,汽车涂料在其耐候性、耐石击性、外观装饰性、高艺术观赏性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使汽车用涂料又面临种种新的课题。当今对汽车涂料的要求是提高涂层品质、保护地球环境和降低成本。针对这些要求,涂料制造厂家从涂料本身出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开发了一系列新型涂料。 1汽车涂料的发展现状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导致地球环境不断恶化,保护自然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课题。当人们着手解决汽车尾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的同时,对汽车涂装过程中VOC(挥发性有机物)造成的大气污染也引起了高度的重视。据估计,全球汽车工业释放的VOC每年高达30万吨以上。21世纪,汽车工业将进一步发展,尤其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汽车更是人们梦寐以求的、象征着地位和财富的东西。而汽车涂料用量必将随着汽车产量的加大而增长。 汽车涂料品种多、用量大、涂层性能要求高、涂装工艺特殊,己经发展成为一种专用涂料。在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汽车涂料的产量占涂料总产量的20%。汽车涂料是工业涂料中技术含量大、附加值高的品种,它代表着一个国家涂料工业的技术水平。主要品种有:汽车底漆、汽车面漆、罩光清漆、汽车中涂漆、汽车修补漆。 20世纪90年代,一批耐酸雨、抗划伤型汽车面漆、水性涂料、高本分涂料和粉末涂料等环保型涂料相继开发,并己广泛获得工业应用。ICI公司成功地开发出划时代的水性涂料,

汽车漆快速修补工艺

快速补漆的工艺流程 (1)确定修补范围: 仔细查看伤损部位,如果伤损超过该部件的三分之一应采取过度修补的方法修复。过度修补就是清漆整部件喷涂,色漆从伤损处到原漆处过度,最大化的保留了原车色漆,同时也避免了色差的问题。因为三分之一的伤损经打磨、底漆、色漆、清漆及驳口就超过了该部件的三分之二,所剩部分已经很少,而失去修补的意义。 (2)确定伤损程度: 如果是浅划伤就不需要打腻子,可直接打磨直到没有痕迹就可进行下一步,如果是深度划伤或者小坑则需要打腻子,如果变形就需要做钣金处理。(原子灰使用进口快干原子灰一分钟即可干燥)。 (3)施工防护: 准备好相关的材料和工具,并对伤损部件以外的部件用胶带粘贴,尤其是边角部位更应注意,防止打磨时造成不必要的伤损。 (4)底层处理: 清洗掉伤损部位周围的泥沙,如果划伤较深就需要打腻子,打腻子时先用P240的砂纸把伤损处打磨粗糙提高腻子的附着力,根据伤损大小取适量的原子灰和固化剂均匀搅拌(比例:原子灰100:固化剂2-4可根据当时气温而定)刮灰时先挤实坑凹或伤痕然后将刮板呈45度刮平伤损部位要略高于部件表面,用碘钨灯烘烤提高干燥速度。待干燥后用P320砂纸打磨平整再用P800砂纸打磨光滑就可以了喷涂底漆了。如果是浅划伤可直接用P320砂纸(最好用无尘干磨设备以便提高速度和减少车间脏水问题)把伤损处打磨平整,伤损中心至羽状边边缘半径应在60-100MM为宜(用手米字型去摸不能有凹凸感觉),然后再用P800砂纸打磨光滑(以便提高底漆附着力和喷涂质量)。清理干净表面、缝隙间的水泽和灰尘,用遮蔽纸遮蔽好伤损部位以外半径80CM范围

就可以喷底漆了,喷涂底漆时要注意气压不要太大控制在2KPa内,湿碰湿二分之一喷涂(腻子必须干透,否则会咬漆)。底漆干燥后(可用碘钨灯哄烤以加快干燥速度)仔细检查有没有小沙眼,如果有就要用填眼灰处理,然后用1000#砂纸把底漆及要喷涂的范围打磨光滑,接口处要用P2000#砂纸仔细打磨以便接口更好的融合。(接口处应选在伤损部位旁边比较窄的地方,以能减少处理接口的时间,接口处应留在底漆边缘以外300MM处尽可能延伸打磨范围以预留足够的过度空间)。 (5)遮蔽除油: 先用风枪把部件缝隙的水泽及灰尘吹干净再用遮蔽纸把喷涂部件以外的部件仔细遮蔽好(遮蔽施工部件以外的所有部位,防止漆雾落在其它部件上带来不必要的清理工作),然后用纸巾蘸少许除油剂把喷涂部件擦拭一遍(清除表面的油渍,要大范围擦拭),再用除尘布配合气抢将喷涂部件认真擦一编就可以喷涂色漆了。 (6)喷涂色漆: 将调好的色漆稀释充分搅拌(色漆和稀释剂比例1:1 )并过滤,喷涂时要注意控制范围,气压调在2 KPa要干喷,喷一遍要用专用除尘布擦一次(擦除表面悬浮银粉以及棱角处堆聚的银粉),先遮盖底漆逐步向外过渡(喷涂时可用碘钨灯观察是否完全遮盖),直到没有色差为止(快修必须使用单组分色漆。纯黑漆简单过渡即可)。(7)喷涂清漆: 确认色漆没有色差完全干燥后就可以喷涂清漆了,根据喷涂面积大小倒适量的亮油并加入引发剂(亮油10:引发剂1)喷涂气压2-2.5KPa,第一遍轻喷,根据温度静置1-2分钟(温度高静置时间就短温度底静置时间就长)然后再喷涂第二遍,喷涂第二遍时要压实走枪要慢二分子一重叠喷涂(走枪速度以每秒40-60CM视出漆量而定),喷完后对光检查有无漏喷的地方,尤其是边角部位,确认无误就可以进行驳口处理。(清漆不宜喷涂过厚否则会影响干燥速度和造成浪费)

吉利涂装转正考试题1

吉利涂装考试题 一、判断题(正确的请在括号内打“√”,错误的请在括号内打“×”每题1分,共30分) 1、(√)素质是人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的基本素质。 2、(×)能力不是直接影响人们活动效率,保证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3、(√)一般职业能力是指人们从事不同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共有能力。 4、(√)特殊职业能力是指人们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特殊的或较强的能力。 5、(√)道德是调节个人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 6、(√)涂装系指将涂料涂覆于(基底表面)物面上,经干燥成膜的工艺。 7、(√)涂装的功能主要有:保护作用、装饰作用、特种功能。 8、(√)涂装材料(包括前处理药液、涂料等)、涂装工艺和涂装设备通常称为涂装的三要素。 9、(×)汽车涂装用材料主要有极好的耐腐蚀性、极好的施工性、极高的装饰性、极好的机械强度等4个特性。 10、(√)汽车涂装的目的是使汽车具有优良的耐蚀性和装饰性外观,以延 长其使用寿命,提高其商品价值。。 11、(√)汽车涂装共分7个涂层,主要有磷化层、电泳底漆、车底涂料、面漆等涂层。 12、(√)汽车涂装涂层主要质量标准有:外观装饰性、耐候性、耐蚀性、机械强度、耐介质性、涂层的厚度等项目。 13、(√)空气喷涂发是利用压缩空气的气流将涂料雾化成雾状,在气流带动下,涂到被涂的表面的一种涂装方法。 14、(√)涂装工艺文件包括涂装零部件清单、涂装工艺卡片、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技术问题(更改)通知单、材料消耗定额表等。

汽车维修喷油漆工操作规定

喷漆工操作规定 1.为确保在车辆维修过程中人员的安全,必须按规定穿着工作服、工作鞋,穿戴好相关防护用品。 2.喷漆工作场地区域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严禁吸烟,在油漆作业场所10米以内,不准进 行焊接、切割等一切明火作业,喷漆间需配备消防用具,操作者应熟悉灭火器材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3.喷漆车间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与通风,必须安装抽风机和废漆处理装置,工作前应及时启动风机排风, 启动前应检查风机有无故障,扇叶有无磨擦现象,电源线是否有破损,防止电机损坏产生火花或起火导致火灾。 4.空气压缩机设备要经常检查,保持良好技术状况,开机时应遵守空压机安全操作规程,不准超过压 力使用,工作完毕,应将储气罐内的余气放出,断开电源。 5.喷漆烤房的照明灯、工作灯等相关灯具,必须使用防爆灯,各种电器开关必须安装在烤漆房以外。 6.车辆出入烤漆房时必须有专人指挥,指挥人员不得站在车辆正前与正后方,注意周围障碍物,将车 辆停放好,档位放入空档拉好驻车制动器,以确保安全。 7.进行打磨和喷漆操作时,必须按要求穿戴好防护服和面罩等,必要时还必须戴防毒口罩或通风面具。 8.严格按照喷漆操作标准工艺流程和宝马车型喷漆标准流程,来执行车辆喷漆项目的维修作业操作。 9.打光除毛刺时,要戴口罩和防护眼镜,要经常检查锤柄是否牢固,对面不准站人。手提式砂轮必须 有防护罩,操作者要戴胶皮手套。 10.操作喷漆枪进行喷漆作业时,要调整和控制好工作腔空气压力,尽量保持稳定值压力不变。11.调配含有铅粉或溶剂挥发浓度较大的油漆时,应戴防毒面具。禁止用汽油和香蕉水洗手,橡胶水和有关化学配料等,只能领取当班的用量。用不完时,下班前退回库房,统一保管。 12.溶剂和油漆在车间的储备量不许超过两天的用量,并且要放在阴凉的地方,调合漆、腻子、硝基漆、乙烯剂等化学配料和汽油易燃物品,应分开存放,密封保存。 13.喷漆用的油漆及相关辅料等,应放置妥当,摆放整齐干净,由专人负责保管,定期进行检查。 14.调漆间的架子应定期清理,处理废弃油纱、油漆、清洗剂、硝漆等物品,应由专人进行处理。 15.每天下班前或工作完毕后,应及时清洗和存放好工具,清扫工作场地,废棉纱、旧砂纸、等 废弃物品,应放到指定地方的专用容器内,不得随意丢弃和到处乱扔。

汽车车底用抗石击涂料修订稿

汽车车底用抗石击涂料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汽车车底用抗石击涂料 随着交通运输的高速化,汽车速度大大提高,导致路面的沙石对汽车底板、轮罩及车身的下部冲击力显着增大,使涂层易受损坏而失去耐腐蚀能力。这直接影响着客车的使用性和乘坐性。为使客车具有良好的密封性(水密封、机械密封性)、防锈性、耐久性和舒适性,必须在车身底板、轮罩、车底板、下纵梁、挡泥板及车门踏板等的下表面进行特殊防护,这就需要在这些部位增涂 1~2 mm 厚的耐磨涂层,也就是具有抗石击、防振、防声和防锈等功能的耐磨性优良的车底涂料。 1 沥青系列抗石击涂料 沥青系列抗石击涂料以沥青为主要成分,以石棉为填料配制成涂料。由于沥青的耐水、防腐蚀性强,石棉的耐热性优良,因此,在上世纪80- 90 年代,车底涂料一般采用的都是以沥青为主要成分,以石棉为填料配制成涂料。但是沥青系统抗石击涂料存在容易起泡、脆裂、石棉致癌等不少弊端,所以沥青系列防石击涂料已经不适合用作车底涂料,虽然有的客车厂还在使用,但是随着水性环保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将会慢慢消失。 2系列抗石击涂料 PVC 抗石击车底涂料也称为聚氯乙烯涂料,它是由聚氯乙烯和增塑剂、填充料及、附着力促进剂、稳定剂等添加剂混合而成的高固体份、无溶剂型涂料,是一种固体份可达95%以上(挥发物小于5%)的粘稠膏状物质。PVC抗石击车底涂料属于单组份、加热熔融塑化型制品,需在一定烘烤温度下,经一定时间

熔融塑化(≥140℃×30min),熔融塑化后的胶膜具有柔韧性好、附着力强、耐磨耗、耐冲击、耐低温、耐腐蚀性、隔音性好等性能[1- 2]。 物化性能 国内外常用车底用PVC 涂料的性能见表1。 表1 国内外常用车底用PVC 涂料的性能 特点和使用方法 1)PVC 抗石击车底涂料产品适用于涂覆在涂有漆或防锈漆的钢铁工件表面。2)PVC 抗石击车底涂料可用高压无气喷涂机施工,喷涂机压力比宜在1:30~1:45 之间;也可刮涂或刷涂,喷涂层在1~2 mm。 3)PVC 密封材料的固化机理:PVC 抗石击车底涂料主要成分聚氯乙烯,塑料溶胶在40~80℃场合下就产生缓慢的反应(聚氯乙烯树脂吸取增塑剂,产生膨润),在80℃以上膨润急速进行,完全固化需要140℃×30min。因此,涂膜

【汽车行业类】东风汽车公司油漆涂层企业标准

Q/EQY—2—2008 (汽车行业)东风汽车公司油漆涂层企业标准

Q/EQ 东风汽车公司企业标准 Q/EQY—2—2008 代替EQY-2-1998 东风载货汽车油漆涂层质量标准CoatingstandardofDongFengcommercialvehicle 2008-07-07发布2008-07-07实施 东风汽车X公司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发布

Q/EQY—2—2008 前言 本标准根据GB/T.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制定了《东风载货汽车油漆涂层质量标准》。 《东风载货汽车油漆涂层质量标准》是汽车涂装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标准于壹九七三年制定,即EQB4-73。随着我国汽车涂料质量的提高和我X公司涂装技术的发展,对本标准进行了四次修订,壹九八五年版(EQY-2-85)突出和提高了耐蚀性和车身装饰性等要求,降低了涂层冲击强度、柔韧性等要求,分别列出出国车和国内车的不同要求,盐雾试验、抗石击性测定和附着力测定等试验采用国外先进的试验方法。壹九九五版(EQY-2-95)在车身和车箱的涂层装饰性和耐久性方面,技术指标有较大提高,在底盘件涂层的耐蚀性方面,技术指标也有较大提高,但在底盘件的涂层外观方面,适当降低了要求,删去“推荐的油漆材料及涂装工艺”。壹九九八年版(EQY-2-1998)对每组中级别的选用作了明确说明,在涂层质量已普遍获得提高的基础上,取消了按出国车和国内车划分级别的做法,对标准中的壹些技术指标作了修改。二OO八年版(Q/EQY-2-2008,代替EQY-2-1998)针对东风汽车X公司产品质量提升及X公司合资后体制的变化,对部分组别的分级进行了调整,由八个组别调整为七个组别,强调了各级别黑漆件涂层技术指标的壹致性,修订了有关技术指标。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EQY-2-1998《东风载货汽车油漆涂层质量标准》停止执行。 本标准和《整车油漆外观质量检查标准》都是东风载货汽车涂层的有关标准,分别是从不同角度和为不同目的而制定的,应配套使用。 本标准应作为东风系列载货汽车产品设计人员标注产品油漆涂层、油漆工艺人员制定技术文件及技术检查人员检查油漆涂层质量的技术依据。 本标准由东风汽车有限X公司工艺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东风汽车X公司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东风汽车有限X公司工艺研究所。 本标准由东风汽车有限X公司工艺研究所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安心、孟东阳、周全 东风载货汽车油漆涂层质量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东风系列载货汽车产品的油漆涂层的质量要求,东风系列的客车可参考采用。本标准不适用轿车涂层。 2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心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DFLCM5439色漆和清漆耐液体介质的测定 3油漆涂层的分组及代号

汽车修补漆 工艺及问题解答

汽车修补漆工艺及问题解答 汽车的涂装工艺有何特点? 汽车是从制造各个零部件开始,然后把各个零部件装配、焊接成整体。汽车的涂装要根据制造的环节,与零部件制造平行涂装,使它们装配成整车后不会出现不能涂装或很难涂装的部位,避免造成遗漏或不符合要求的涂装而影响汽车产品的质量。 汽车的涂装工艺,一般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涂装前金属的表面处理,二是涂装的施工工艺。表面处理主要包括清除工件表面的油污、尘土、锈蚀、以及进行修补作业时旧漆层的清除等,以改善工件的表面状态。包括根据各种具体情况对工件表面进行机械加工和化学处理,如磷化、氧化和钝化处理。 涂装的施工工艺根据汽车类型的不同而各有特点和侧重。载重汽车的主要涂装件是前部驾驶室,涂装要求最高;其他部件如车厢、车架等涂装要求比驾驶室低。客车的涂装与载货汽车的涂装有较大区别。客车车身包括大梁、骨架、车厢内部、车身外表面,其中以车身外表面要求较高。车身外表面不但要求具有良好的保护性和装饰性,而且喷涂面积大、平面多,有两种以上的颜色,有时还有汽车色带。因此,施工周期比载货汽车长,施工要求比载货汽车高,施工过程比载货汽车复杂。轿车和小型旅行车,不论在表面装饰性或底层保护性都比大型客车和载货汽车的要求高。它的表面涂层属于一级装饰精度,具有美丽的外观,光亮如镜或光滑的表面,无细微的杂质、擦伤、裂纹、起皱、起泡及肉眼可见的缺陷,并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底面涂层属于优良保护层,应有优良的防锈性和防腐蚀性,很强的附着力;局部或全部刮涂附着力好、机械强度高的腻子,使用数年也不会出现锈蚀或脱落等现象。 汽车表面旧漆层的清除有哪些方法? 清除钢铁表面旧漆层常用的方法有火焰处理法、手工或机械方法和化学方法。 火焰处理法是利用火焰(如喷灯)的高温以清除油污、旧漆边和氧化皮等。 手工或机械方法,是用刮刀、铲刀、钢丝刷、砂布等用具来清除,也可用风动或电动工具来清除。 化学方法脱漆、有用碱液脱漆和脱漆剂(型号为T-1、T-2、T-3)脱漆。碱液脱漆是将碱液刷涂于旧漆层表面,待其稍干再涂,最多涂3~4遍,待旧漆层膨胀软化后再用铲刀铲净,然后用热水清洗物体表面、直至清除物体表面所余留的碱液为止。 有机溶剂脱漆剂有效率高、常温下使用、对金属腐蚀性小、施工简便、不需设备等优点,有易挥发、有毒性、易燃烧、成本高的缺点。有机溶剂脱漆剂品种很多,大部分要根据成膜物质来选用。脱漆剂的使用方法为:1、将要脱漆的物体上的尘土污染物除去; 2、将脱漆剂抹于物体表面,静置5~10min,使脱漆剂有足够的时间渗透到旧漆膜层内,使之膨胀变软或溶解,在脱漆剂逐渐渗入旧漆膜的同时,应注意经常保持漆膜的润湿状态; 3、脱漆剂若含有蜡质,在使用前应用热水浴溶,使石蜡在脱漆剂中溶解,然后方可刷抹,否则会影响脱漆效率; 4、当漆膜溶胀后,可用木、竹刀将旧漆膜轻轻刮净,如果一次脱不干净,可数次涂脱漆剂,直至将旧漆膜脱净; 5、脱去旧漆后,物体表面上会有蜡质或其他酸性化学介质,必须用适当的办法清洗干净,以免影响漆膜成膜性能及耐蚀性能。

汽车补漆的方法汽车怎么补漆.doc

谢谢观看 谢谢观看 汽车补漆的方法_汽车怎么补漆 汽车补漆的方法 新车到手,最容易损坏的就是油漆了。不经意的擦碰,或 是洗车不小心,油漆都会受损。一般轻微的擦伤,油漆表面的伤痕泛白。那是油漆表面被刮花了,但并没有露出底漆,因此没有必要补漆。用粗蜡打磨或者多打几次蜡,划痕也就慢慢消失了。 严重一点的刮蹭,如果能看到下层底漆的颜色了,一般来说,保险杠、后视镜和有些车的轮眉这些部位是工程塑料的,不会生锈。除了难看倒也没有大的问题。补不补漆就看车主本人的要求了。但如果这些重度的伤痕出现在车身其他部位上,那就需要补漆了,否则哪怕是一个很小的破损,钢板也会开始生锈,到那时候,即使补漆也很难防锈了。 补漆也要挑选资质合格的专业喷漆厂。没有技术过硬的喷漆工,没有无尘的高温烤漆车间,是不可能获得满意的喷漆效果的。另外要提醒大家的是,千万不要相信一些维修企业标榜的所谓原厂漆修补,那是不可能的事。原因很简单:原厂喷漆工艺是要经历200℃的高温烘烤的。如果以这样的工艺对成品车进行补漆,车上怕是没有哪个部件承受得起。因此,补漆时所用的油漆是专门用于低温烘烤的,跟原厂漆不是一码事。 其次,修补漆的颜色都是修补前调配出来的。原因在前面已经提到了,根据使用时间的长短,车辆的油漆已经开始褪色了,完全依赖原车出厂时的色调补漆,会产生明显的色差。要想尽可能和车辆目前的颜色匹配,只能是现调。另外为了尽可能不出现色差,哪怕只是不大的一块车身需要补漆,维修人员也会把相关联的车体全部重新喷。比如说,车门上有一块地方需要补,那么维修厂往往会以防擦条为界,将上半扇或者下半扇车门全喷。这样一来,如果有微小的色差也就不容易看出来了。 汽车补漆小窍门 新车到手,最容易损坏的就是油漆了。不经意的擦碰,或

汽车工业用高级粉末涂料

粉末涂料是世界涂料市场发展最快的品种之一,每年持续渗入所有需要表面装饰的工业领域。粉末涂料技术已有突破记录的发展,从包装铁桶到建筑工程用金属材料,粉末涂料同时具有保护功能和装饰作用。 最早在1970年,粉末涂料开始应用于汽车工业,相对于传统的溶剂涂料体系,粉末涂料不仅在性能上(如机械强度、抗石击试验等),而且在成本上也具有更好的优势。典型的汽车外部饰件应用包括:保险杆、雨刮器、后视镜等,它们都采用传统的低光泽黑色。 粉末涂料最初开发作汽车表面装饰是以同时利用其功能性的特点,比如将粉末涂料应用于发动机、排气管、轮毂和许多篷盖及底盘部件。、 与此同时,OEM工厂对粉末涂料的技术性能要求也在提高,涉及耐腐蚀保护、户外耐久性和抗化学品性等汽车工业所有关键质量指标。 粉末涂料的另一个推动力就是环保因素,减少溶剂挥发的压力使得粉末涂料成为完美的选择。 1.对粉末涂料的挑战 粉末涂料的终极市场目标是汽车工业。环镜保护的压力促使OEM工厂一直在寻找含溶剂涂料的替代产品,而现在的市场状况使粉末涂料正变成可供汽车工业选择的重要方向。 粉末底漆、高固分涂料、水性涂料和罩光透明清漆都是能减少VOC排放的技术路线。粉末涂料应用于汽车工业面临异常苛刻的质量要求,所以美国汽车三巨头(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联合成立了一个LEPC(the Low Emission Paint Consor-tium)研究中心,与涂料及喷涂设备供应商共同研究减少VOC排放的问题。 其它可替代的表面加工技术(比如电镀)和新材料在汽车上也正考虑采用,塑料用于汽车的室外部件也在增长。 2.户外高耐久性 应用于汽车工业的粉末涂料需要解决许多问题,其中要求苛刻的是户外耐久性。 粉末涂料第一次应用在汽车装饰部件时就要求提供户外耐久性保护。有机材料装饰面比如粉末涂料,其成膜物是合成聚合物,在生产涂料时既可以添加颜料制成有色的也可不加颜料等制成透明涂料,聚合物和颜料都会和气候元素相接触-紫外线(UV)、潮湿、热和腐蚀,这些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使涂层老化。而老化对涂层装饰性影响很大,在保护功能方面就是涂层的防腐蚀和抗破坏能力恶化。 聚酯型粉末涂料将继续得到应用,例如亚光黑用于车顶扶手、门把手等,OEM工厂都有关键质量指标的规格说明。 很显然,和汽车车身涂装的要求相比,聚酯型粉末涂料的耐久性,尤其是严格的环境保护要求,存在着发展和改善的空间。 户外耐久性能测试和批准程序,有人工模拟和自然曝晒两种,最众所周知的试验方法,是已经成为工业标准的佛罗里达曝晒试验。 佛罗里达阳光充足、气候稳定,是测试涂料、粉末涂料和塑料耐久性的理想场所,典型的标准规格说明是记录经过12个月佛罗里达曝晒后的保光率、保色率和粉化情况。 现在许多OEM工厂按照上面讲的几个要求来提高产品质量,一些厂家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