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地质学综合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长江大学地质学综合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

地质学综合科目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地质学综合考试涵盖地球科学基础知识、古生物地史学基本原理、沉积学基本原理和构造地质学基本原理等范围。要求考生在较系统掌握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有关地质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普通地质 90分

综合地质 60分

4、试卷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 30分(10小题,每小题3分)

(2)判断题 20分(10小题,每小题2分)

(3)简答与论述题 70分

(4)综合分析题 30分

三、考查范围

(一)普通地质

1、地球概说

①宇宙及太阳系基本概况;

②地球的形貌特征;

③地球的物理性质;

832《工程地质学》考试大纲

832《工程地质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充分认识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及其与土木工程的关系,熟悉地质作用与地质历史的概念、主要的矿物和岩石及其性质、主要地质构造的研究方法及其工程意义,地下水的概念、类型、运动及其工程意义,掌握主要地表地质作用研究评价方法及其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措施,岩石和土的工程地质分级和分类以及我国主要特殊土的基本特性,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具有初步的工程地质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二、考试方式和考试时间 闭卷考试,总分150,考试时间为3小时。 三、参考书目(仅供参考) 《工程地质》(第四版),孙家齐,陈新民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 《工程地质》(第二版),石振明,孔宪立主编,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20XX 《工程地质》,张忠苗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XX 四、试题类型: 主要包括填空题、选择题、是非题、名词解析、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等类型,并根据每年的考试要求做相应调整。 五、考试内容 一、岩石和地质构造与工程 矿物、岩石的基本概念。岩石按成因的分类,各成因类型岩石的形成特点。岩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影响岩石工程性状的主要因素。岩层的绝对地质年代与相对地质年代的概念,岩层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及其主要特点。褶皱的构造要点,褶皱构造对路基、边坡及隧道工程的影响。断层的基本要素,断层对工程建设场地的不利影响。节理的概念和分类,各类节理的特点及其工程地质评价方法。 二、地下水与工程 地下水、含水层、隔水层的概念。土中渗流的达西定律及其适用条件,土的渗透系数。地下水按埋藏条件的分类。地下水对地基、基坑、钢筋、混凝土的影响以及地下水的管涌、流土等现象。 三、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 风化作用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河流地质作用,河谷类型及河流阶地的概念。滑坡的定义及基本构造,滑坡类型,滑坡的发育过程及滑坡的一般治理原则。崩塌的发生和发育条件,崩塌的治理方法。岩溶与土洞的基本概念,岩溶与土洞的治理。地震的概念、成因,震级及地震烈度的概念,地震效应。岩溶和土洞对地基稳定的影响。地震液化的概念,液化层的判别计算方法。天然斜坡和稳定因素,常见的边坡稳定分析方法。洞址、洞口、洞轴线的选择应满足的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岩体质量分级所考虑的主要因素。围岩的基本概念,熟悉围岩稳定分析的主要内容。 四、岩土工程地质分级分类与特殊土 影响岩土工程性质的因素,岩土分类与分级的概念,岩土工程分类与分级的常见方法、分类结果及其主要特点。软土的分布及判别,软土的主要物理力学特性,软土地基的强度和变形特点。湿陷性黄土的分布和主要特征,黄土湿陷性的形成原因,黄土湿陷性的判别,黄土及建筑场地湿陷类型与判别,湿陷起始压力的概念及其工程用途。红粘土的分布及红粘土的成分和一般物理特征。膨胀土的分布及其主要特征,影响膨胀土胀缩变形的主要因素,膨胀土的胀缩性指标的定义,膨胀土建筑地的地基评价要点。填土的工程分类及物质组成特点,压实填土地基的质量控制标准。

《构造地质学》考试大纲研究生入学考试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构造地质学》考试大纲 本《构造地质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地质学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三大重要支柱学科之一,也是地质学各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课程。构造地质学研究固体地球岩石圈围结构构造、形成演化过程及规律,并为找矿勘探、能源开发、地震减灾、优化地质环境等提供科学依据。构造地质学以地壳和岩石圈物质的结构构造演化为中心,以研究岩石的变形和形成机制为主,结合其它方法,在中小尺度上研究岩石圈的组成、构造现象的演变规律。研究容主要包括地层层序构造、力学分析基础、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与线理、岩浆岩体构造、板块构造基础、地质图、极射赤平投影等容。要求考生准确掌握构造地质学各种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基本掌握野外与室研究方法、理解应变椭球体、掌握应变分析方法,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一、考试容 (一)地层的基本产状与层序的判别 1. 地层产状的要素与测量方法 2. 地层层序的正常与倒转 3. 地层层序的判别准则 4. 地层的连续与缺失 5. 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 6. 地层在地质图上的投影与V字形法则 (二)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 1. 外力、力、应力概念 2. 应力状态、应力莫尔圆、应力轨迹图 3. 岩石破裂准则 4. 应变椭球体、弗林(Flinn)图解、变形分析 5.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与变形的因素 (三)褶皱 1.褶皱的概念及褶皱的各项要素 2.褶皱轴面和枢纽产状的测定 3.褶皱几何形态的各种描述方法、褶皱的分类 4. 褶皱的形成机制及成因类型特征 5. 褶皱各种组合形式的特点及形成机制 6. 影响褶皱的主要因素 7. 褶皱形成时限 (四)节理 1.节理的分类、节理性质类型及特点 2.节理力学性质分析、节理的分期与配套

沉积学期末总结(长江大学)

沉积学复习 基本概念: 沉积岩: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沉积岩石学:是研究沉积物及沉积岩的岩石学,特别着重研究沉积(物)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岩石类型以及沉积物及岩石的形成作用、分布规律及其演化过程的学科。 沉积学:沉积学是沉积岩岩石学中的沉积作用部分发展、演化而来的,并形成了更广泛的研究内容和应用范围。它解释了沉积地层的垂向和横向的关系,从多方面探讨沉积地层中构成地质记录的特征,作用成因分析,并使之上升为理论。 沉积相:是沉积物的生成环境、生成条件和其特征的总和,成分相同的岩石组成同一种相,在同一地理区的则组成同一组。(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 岩相:沉积物的沉积环境和表明沉积环境的岩性特征,生物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的总和。沉积环境:岩石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状况、生物发育状况、沉积介质的物理的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条件。 相标志:指反应沉积相的一些标志,它是相分析及岩相古地理研究的基础。可归纳为岩性、古生物、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四种相标志类型。 相序递变规律:是指沉积相在时间和空间上发展变化的有序性或相序递变。主要是: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没有间隔。 相模式:以相序递变规律为基础,以现代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的研究为依据,从大量的研究实例中,对沉积相的发育和演化加以高度的概括,归纳出带有普遍意义的沉积相的空间组合形式,称为相模式。 沉积体系:是与某些现象的或推测的环境和沉积作用有密切成因联系的三度空间岩相组合。(成因上相关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的组合,即受同一物源和同一水动力系统控制的、成因上有内在联系的沉积体或沉积相在空间上有规律的组合。) 基本原理: 沉积相(见P241)和沉积环境、岩相之间的相互关系 1)沉积相的概念: 2)沉积环境的概念: 3)岩相的概念:岩相是一定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岩石或岩石组合,它是沉积相的主要组成部分。 岩相和沉积相是从属关系,而不是同一关系。 相互关系:关于沉积相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对于这种观点,沉积相就是沉积环境,岩相是它们的产物;第二种观点是指疼的岩石组合就是岩相,对于这种观点,沉积相就是岩相,沉积环境是其基础;第三种观点沉积相是沉积环境及其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特征的组合,对于这种观点,沉积相包含沉积环境和岩相。 相模式的作用:(见P242) 1)从比较的目的来说,它必须起到一个标准的作用; 2)对于进一步观察来说,它必须起到提纲和指南的作用; 3)对于新的研究地区来说,它必须起到预测的作用;

工程地质学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工程地质考试大纲 本《工程地质》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岩土工程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重要分支,也是许多学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要求考生对其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能够系统地掌握工程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工程地质评价和分析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各种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矿物岩石部分 1. 造岩矿物的物理性质 2. 岩浆岩的成因与产状、岩浆岩的结构、岩浆岩的构造、岩浆岩的分类、主要岩浆岩的特征 3.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沉积岩的矿物成分、沉积岩的结构、沉积岩的构造、沉积岩的分类、主要沉积岩的特征 4. 变质岩的矿物成分、变质岩的结构、变质岩的构造、变质岩的分类、主要变质岩的特征 5. 岩石的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的类型、影响岩石风化作用的因素、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及工程地质性质 (二)地质构造 1.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的基本类型、地层、地层年代、地层年代的确定方法。 2. 岩层的产状、褶皱的基本形态、褶曲要素、褶皱的形态分类、褶皱构造的识别 3. 构造节理的分类、剪切节理的特征、张节理的特征、节理密度、裂隙率、节理统计图 4. 断层构造、断层的几何要素、断层的基本类型和特征、断层的野外识别 5. 地质图的阅读分析 (三)岩体的工程地质特性 1. 结构面、结构面的成因类型、结构面的特征、软弱夹层、岩体的结构类型 2. 岩体的变形特征、岩体的流变特征、岩体的强度性质

3. 地应力的组成、地应力的分布规律、地应力研究的工程意义 4. 岩石的质量指标、节理岩体的地质分类(RMR)、岩体质量(Q)系统分类(四)坝基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 1.导致坝基岩体不均匀变形的地质因素、坝基岩体承载力、坝基岩体滑动破坏的类型、坝基岩体滑动的边界条件分析、坝肩岩体滑动的边界条件分析 2.抗滑稳定计算中f、c值的选定、地质因素对f、c值的影响 3.渗透压力、潜蚀 4.清基、坝基岩体加固 (五)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 1. 边坡形成后应力状态的变化、影响边坡岩体应力分布的因素 2. 边坡变形与破坏的类型 3. 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 4. 边坡稳定性的工程地质评价方法 5. 边坡变形破坏的防治 (六)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 1. 洞室围岩的稳定分析 2. 地下洞室位置的选择 3. 山岩压力、弹性抗力 4. 提高洞室围岩稳定性的措施 二、考试要求 (一)矿物岩石部分 1.掌握矿物基本的物理性质,熟练掌握光泽、颜色、硬度、解理、断口的含义。 2.掌握岩浆岩的成因与产状、岩浆岩的结构、岩浆岩的构造、岩浆岩的分类,了解主要岩浆岩的特征,熟练掌握结构与构造的区别。 3.掌握沉积岩的形成、沉积岩的矿物成分、沉积岩的结构、沉积岩的构造、沉积岩的分类,了解主要沉积岩的特征,熟练掌握沉积岩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命名间的关系。 4.掌握变质岩的矿物成分、变质岩的结构、变质岩的构造、变质岩的分类,了解主要变质岩的特征,熟练掌握变质岩的构造特征及其与命名间的关系。 5.掌握岩石的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的类型、影响岩石风化作用的因素,熟练掌握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及工程地质性质。 (二)地质构造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沉积岩石学》课程考试试卷(B卷)答案答案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课程名称:沉积岩石学(B卷) 任课教师:何幼斌、李维锋授课班级:资工10501~10506班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①粘土岩,②砂岩,③碳酸盐岩。 2、①2,②0.125mm。 3、①颗粒、②泥、③胶结物、④晶粒、⑤生物格架。 4、①海绿石、②鲕绿泥石、③磷灰石。 5、①海岸沙丘、②后滨、③前滨、④近滨(临滨)。 6、①远离海岸的X带、②稍近海岸的Y带、③靠近海岸的Z带。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sedimentary facies,沉积相:一种观点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一种观点是特定的岩石组 合即岩相,一种观点是沉积环境及其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 2、后生作用—沉积岩形成后,到遭受风化作用和变质作用之前这一演化阶段的所有变化或 作用。 3、成分成熟度—指碎屑物质成成分上被改造趋向于最终产物的程度,亦称“化学成熟度” 或“矿物成熟度”。 4、板状交错层理—交错层理的一种类型,其层系界面为平面,且互相平行。 5、胶结物—沉积岩中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于粒间孔隙中的自生矿物。 6、硅岩—主要指自生二氧化硅含量达70~80%的沉积岩,不包括主要由碎屑石英组成的石英砂岩和石英岩。 7、相标志—最能反映沉积相的一些标志,包括岩性特征(岩石的颜色、物质成分、结构、 构造、岩石类型及其组合)、古生物特征(生物的种属和生态)、地球化学特征。 8、狭盐性生物—耐盐度有限的生物。 9、陆缘海—即大陆边缘海,是位于大陆边缘或陆棚边缘或大洋边缘的、坡度较大的(海底坡度约每英里2~10英尺)、范围较小的(宽度一般100~300英里)、深度较大的(水深可达200~350m)的浅海。 10、清水沉积作用—是指在没有或很少有陆源物质流入的陆表海环境中的碳酸盐沉积作用。 清水是碳酸盐沉积作用必不可少的环境因素之一。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如何区别浪成波痕与水流波痕? 形态不同:流水波痕不对称、峰谷均圆滑,浪成波痕对称、峰尖谷圆;成因不同:流水与 波浪。 2、简述碎屑岩与粘土岩的关系。 碎屑岩是主要由母岩风化产物中的陆源碎屑物质组成的沉积岩,粘土岩是以粘土矿物为主 (含量>50%)的沉积岩。因粘土矿物绝大部分来源于陆源碎屑物质,因此,粘土岩是碎屑岩中 的一种类型。 3、比较曲流河沉积与辫状河沉积的主要异同点。 相同点:河流沉积,砂泥岩沉积,下粗上细正粒序层序; 不同点:曲流河沉积边滩发育,二元结构发育;辫状河沉积心滩沉积发育,二元结构顶层 沉积不发育。 4、对比浊流与等深流的主要区别。 浊流是靠液体的湍流来支撑碎屑颗粒,使之呈悬浮状态,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体。是深水 沉积物重力流的一种类型。沿斜坡向下运动。可出现于半深海-深海环境,也可出现于半深湖-深湖环境中。等深流是深水牵引流的一种类型,是由于地球旋转的结果而形成的温盐环流(thermohaline circulation),这种底流平行于海底等深线作稳定低速流动(5~20cm/s),主要出现在陆隆区。二者均出现于深水环境中,但运动方向不同。 四、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正确,则在括号中标“√”;若不正确,则在括号中标“×”。(每小题1分,共8分) 1、(√), 2、(×), 3、(×), 4、(√), 5、(√) 6、(√), 7、(×), 8、(√), 9、(√),10、(√) 五、按课堂上推荐的砂岩和碳酸盐岩分类方案对下列岩石进行命名(每小题5分, 1

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长江大学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620-地质学综合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 地质学综合科目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地质学综合考试涵盖地球科学基础知识、古生物地史学基本原理、沉积学基本原理和构造地质学基本原理等范围。要求考生在较系统掌握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有关地质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普通地质 90分 综合地质 60分 4、试卷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 30分(10小题,每小题3分) (2)判断题 20分(10小题,每小题2分) (3)简答与论述题 70分 (4)综合分析题 30分 三、考查范围 (一)普通地质 1、地球概说

①宇宙及太阳系基本概况; ②地球的形貌特征; ③地球的物理性质; ④地球的圈层结构特征及划分依据 2、地壳 ①地壳的物质组成; ②地壳的结构和类型; ③地壳重力均衡; 3、地质作用与地质年代 ①地质作用概述; ②地质年代; ②-1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②-2同位素年龄测定 ②-3地质年代表 ③地层单位; ③-1 岩石地层单位 ③-2 年代地层单位 ③-3 地层单位间关系 4、内动力地质作用类型及其基本概念; 5、内动力地质作用类型与原理 ①构造作用与地质构造 ①-1构造作用的主要方式 ①-2构造作用的证据 ①-3地质构造(产状、褶皱、断裂) ②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②-1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②-2侵入作用与侵入岩 ②-3岩浆岩的成因 ③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③-1变质作用方式与影响因素 ③-2变质作用的类型 ③-3变质岩类型与特征 ④地震作用 ④-1地震的成因类型 ④-2地震的强度 ④-3地震的分布 ⑤岩石圈板块作用 ⑤-1大陆漂移说 ⑤-2海底扩张说 ⑤-3板块构造基本理论 ⑥地质图的认读 ⑥-1地质图中地层时代; ⑥-2地质图中不整合的类型及发育特征; ⑥-3地质图中褶皱的类型及发育特征;⑥-4地质图中断层的类型及发育特征; ⑥-5论述地质演化过程; 6、外动力地质作用的方式及特征 7、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的形成; ①河流的地质作用及特征 ②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及特征 ③冰川的地质作用及特征

2019年中国地质大学861地质学基础A考试大纲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质学基础》考试大纲(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学信息工程、地质工程等专业:861地质学基础A) 一、考试总体要求 熟悉并基本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原理和实际工作方法,学会运用地质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地质现象、地质过程、岩矿特征、构造体系和地史演化过程等基本要点,并能结合自己所学或所从事专业中的实际地质问题,深入理解相关概念和方法,强调地质学理论的掌握和深入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试卷结构 题型比例如下: 名词解释:约13% 判断题与选择题:约20% 简答题:约33% 论述题:约34% 三、主要考试内容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3)地质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的一般现状、发展趋势 2、地球概述 2.1地球的基本特征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固体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 2.2地球的结构 (1)地球的外部圈层及其主要特征 (2)地球的内部圈层及其主要特征 2.3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 (1)地球的密度和压力 (2)重力 (3)地磁 (4)地热 3、地质作用 3.1地质作用的概念 (1)地质作用的一般概念 (2)地质作用的类型 3.2内动力地质作用 (1)地壳运动 (2)地震 (3)岩浆作用 (4)变质作用 3.3外动力地质作用

(2)剥蚀作用 (3)搬运作用 (4)沉积作用 4、地质年代 4.1化石 (1)化石的形成 (2)化石的类型 (3)标准化石与常见的化石 4.2地层 (1)地层及其层序的建立 (2)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4.3地质年代 (1)相对地质年代 (2)绝对年代 5、矿物 5.1矿物及晶体的概念 (1)矿物的概念 (2)晶体与非晶体 5.2矿物的化学成分 (1)矿物的化学成分 (2)矿物的化学成分与地壳中元素的关系(3)矿物化学成分的变化 (4)矿物中的水 5.3矿物的形态 (1)矿物的单体形态 (2)矿物的集合体形态 5.4矿物的物理性质 (1)矿物的光学性质 (2)矿物的力学性质 (3)矿物的其他性质 5.5主要矿物介绍 (1)矿物分类 (2)矿物命名 (3)主要矿物类型 6、岩石 6.1岩浆岩 (1)岩浆与岩浆活动 (2)岩浆岩的成分 (3)岩浆岩的结构构造 (4)岩浆岩的产状 (5)岩浆岩的类型 (6)岩浆的起源和岩浆的演化 6.2沉积岩 (1)沉积岩的成分 (2)沉积岩的结构构造 (3)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长江大学 地质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计划

地质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计划 一、基本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地质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与地质学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科学思维、素养和创新意识;具有进行地质学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的初步能力,培养的学生能成为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中从事基础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层次人才;也能在石油、地矿、煤炭、环境、基础工程、旅游开发等领域中从事技术开发与技术管理工作以及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 三、业务培养要求 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外语、计算机等基础课程基础上,主要学习地质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和资源勘查技术等方面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学习有关资源、工程、环境、地质灾害以及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地质调查、科学研究、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基本技能。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现代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的工作方法、技能,并具备其研究工作的组织能力。 3、掌握岩矿鉴定和分析的一般技术和方法,具有对岩石学、矿物学、沉积学和地球历史演化等进行初步研究的能力。 4、具备对区域地质、油气等矿床地质以及矿产分布规律等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的初步能力;具有对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等现代勘探方法的结果进行地质解释和运用的初步能力;具备对资源环境作出评价和规划的初步能力。 5、熟悉国家有关矿产资源及环境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现代地球科学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 7、掌握文献检索和其他获取信息的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工作能力。 四、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主干学科:地质学。 2、学位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地球科学概论、结晶学与矿物学、晶体光学及光性矿物学、岩浆岩岩石学、变质岩岩石学、沉积岩石学、古生物学、地史学、构造地质学、资源地质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测井。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军事理论与军训、社会实践、普通地质实习、计算机上机实习、综合地质测量实习、地震勘探原理课程设计、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油气田地下地质实习及毕业设计。 五、毕业规定 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育目标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获得最低总学分212.5学分,其中课内理论必修课134.5学分,实践教学32学分,选修课(含公共选修课10学分)36学分。课外学分10学分。 六、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学位。 七、地质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 (一)必修课 课程类课程 编码 课程名称 学 分 总 学 时 学时类型考 核 方 开课学期及理论周学时 开课 单位 理论 实 验 上 机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秋春秋春秋春秋春

构造地质学考试大纲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构造地质学 一、考试要求: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重点研究岩石圈的岩石、岩层、岩体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质构造。主要内容包括地质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三个方面。 对于考生而言,应当熟练掌握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含构造地质学分析的方法与技术),实验技能四大方面。 二、考试内容: 1.基础知识(概念、理论) (1): 产状及不整合 面状构造的产状及其在地形地质图上的分布特征、线状构造的产状;不整合的概念、类型、成因、识别和表现 (2): 岩石变形分析的力学基础 应力的相关概念、平面主应力状态及主应力莫尔圆;应变的相关概念、岩石变形基本方式、岩石变形阶段及其特点、递进变形,应变椭球体;剪裂角分析;影响岩石力学性质和岩石变形的因素;构造应力场及其表示方法 (3): 劈理和线理 劈理的结构、分类、地质意义和野外研究方法;变形岩石中的小型线理、大型线理和线理的研究。 (4): 褶皱构造 褶皱的基本要素、褶皱闭合要素;褶皱分类与组合;褶皱的形成机制;影响褶皱作用的主要因素;褶皱构造研究的基本内容 (5): 节理构造 节理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节理的分类,剪节理与张节理的特征,节理的组合,构造节理分布的基本规律,节理的观测和研究,覆盖区节理研究方法

(6): 断层构造 断层的概念和几何要素、断层分类与组合类型、断层形成的安德生模式、断层的标志、断层研究的主要内容、生长断层及其主要特征; 伸展构造、重力滑动构造和底辟构造、冲断构造、扭动构造 (7): 极射赤平投影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应用 极射赤平投影的基本原理,吴氏网的使用方法,面状和线状构造产状及地层厚度的测算,褶皱构造的赤平投影,断裂的赤平投影。 2.基本技能 (1):分析水平岩层地质图及原始尖灭;分析倾斜岩层地质图、用间接法求岩层产状要素;在地质图上求岩层厚度和埋藏深度并判断地层接触关系(2):分析褶皱地区地质图 (3):分析断层地质图求断层产状及断距;利用钻井资料编制断层构造图(4):分析褶皱、断层发育地区地质图编制构造纲要图、综合分析地质图 三、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50分 2.题型结构 a:基本概念(45分) b:简述题(45分) c:论述题、读图题(60分) 四、参考书目 1. 朱志澄,宋鸿林主编,《构造地质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0。 2. 陆克政主编,《构造地质学教程》,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6。 3. 戴俊生主编,《构造地质学及大地构造》,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长江大学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 究方向指导教师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备注 020205产业经济学 01.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02.产业布局与结构 (含区域经济发展) 03.金融与财税 04.国际贸易与投资 05.产业政策与法规 030501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 0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中国化研究02.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与实践 03.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与中国法制建设 黎东升 傅立民* 马敬桂 朱新方 刘平洋 韦鸿 胡进 陈元芳* 余家凤 周中林 姜学勤 汪发元 金明珠 雷儒金 贾廷秀 陈松林 尹业香 蔡贤浩 管华 尹家经 胡承武 徐前权 徐莹 周从标 雷儒金 15 10 ① 101思想政治理 论 2 201英语一 3 303数学三 4 838微观经济学 ① 101思想政治理 论 ② 201英语一 ③ 621中共党史 ④ 858科学社会主 义原理(含马列 原著) 复试科 目:专业 综合测试 复试科 目: 英语;毛 泽东思 想、邓小 平理论 及“三个 代表”重 要思想概 论

04.中国民商法030505 思想政治教 育 01.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政治教育 治教育 治教育 040106高等教育学 01.高等教育基本理论 02.高等教育管理 张忠家 朱业宏 尹业香 蔡贤浩 贾廷秀 李玉泉 梁次红 刘贵华 胡成功 吴淑娟 刘纯朝 白宗新 杨显贵 高晓杰* 陈解放* 刘在洲 徐金燕 张忠家 朱业宏 黄义武 王军* 赵映川 刘昌明 孙首臣 金焱明 张相乐 金鑫 陈竟蓉 彭先桃 芦苇 别业舫 * 吴锡改 郑雪艳 10 30 ① 101思想政治理 论 ② 201英语一 ③ 622马克思主义 哲学原理(含马 列原著) 育学原理 1 101思想政治理 论 2 201英语一 3 311教育学专业 基础综合 复试科 目: 英语;毛 泽东思 想、邓小 平理论 及“三个 代表”重 要思想概 论 复试科 目: 英语口语 及专业英 语; 高等教育 学; 高等教育 管理学

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考试 大纲

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考试大纲 根据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考试大纲的基本精神,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考试委员会制定了本考试大纲。需要说明的是本大纲只是应掌握的地球科学的基本知识,实际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考题中会经常性的超出大纲范围,因此本考试大纲也只是一个参考,在国内的实际竞赛中也会有超出大纲的现象,提请参加竞赛的同学注意。在学习地球科学知识的时候尤其需要对基本原理的理解,这一点也是今后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显示成绩区分度的要点。下面我们对地球科学不同的研究领域的考试大纲分别阐述如下: 地质学 根据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考试大纲的指导思想,地球系统是21世纪地球科学所关注的重点,即以系统的思想来研究各个子系统的地学过程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地球科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岩石圈是地质学在地球系统中主要的研究对象,包括岩石圈的各种作用过程以及岩石圈与水圈、气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也是本项赛事的主要考试内容。与岩石圈的地质作用相关的子系统主要聚焦在以下的四个方面: 一、关于固体地球的基础知识 1. 指导思想 作为地球系统的主体,固体地球是地球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因而其基本的物理化学特征、物质组成及演化历史是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地球的现状、地震波的转播方式、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基本特征等; 2)地球与地壳的元素组成、矿物的分类及鉴别方法、岩石的分类及鉴别方法; 3)地球的演化历史、地质历史中生物的演进及标准化石、地质年代学与地层年代表; 2. 基本技能与考试范围 1)旋转椭球体、扁率、地球体、密度、重力、大地热流、地温梯度、地球磁场、地震波的传播方式、波速与密度的关系、地球的波速结构与分层(地震波速的不连续面)、地壳的主要特征(上下地壳、厚度、密度、物质组成、洋陆的区别、地壳均衡等)、地幔的主要特征(位置、上下地幔、密度、物质组成)、地核(内外核、密度、物质组成); 2)构成地球的主要元素、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矿物(概念、分类、鉴别矿物的物理方法、常见的造岩矿物及其鉴别)、岩石(定义、岩石的分类及肉眼鉴定方法、各类岩石的常见岩石种类及主要特征); 3)陨石冲击事件、内外圈的成因、地层层序率、生物地层学、标准化石、相对地质年代、绝对地质年代、地层年代表。 二、岩石圈内部的地质作用 1. 指导思想 岩石圈内部的地质作用是地质学的基础,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些表现方式,包括了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循环和演化等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构造运动及其形迹、各种构造的现象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2)岩浆作用的形式、岩浆的物质成分、岩浆作用的产物、岩浆岩的结构构造、岩浆岩的物质组成以及鉴别岩浆岩的基本方法; 3)变质作用的影响因素、变质作用的基本特点、变质作用的类型、相与相变的概念、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以及鉴别变质岩的基本方法; 4)地震的相关概念及地震的地质作用。 2. 基本技能与考试范围 1)构造运动的概念、板块构造学说的由来、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板块边界类型、板块的划分方案、板块的运动方式、板块学说对全球构造的解释)、威尔逊旋回、板块运动的驱动力等;褶皱要素、褶皱的类型、褶皱的判别;断层要素、断层的类型、断层的判别、推覆构造;解理的分类、解理的特点; 2)火山作用的方式、不同火山作用阶段的特征、火山作用的产物、火山岩的结构构造、常见火山岩的识别(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黑曜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侵入岩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义(包文反应系列)、常见侵入岩的识别(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橄榄岩);岩浆的成因类型及其特征; 3)变质作用中温度与压力的影响、岩石成分的再平衡、变质岩的结构构造、变质岩的矿物成分、变质相及其特征矿物组成、岩石的循环、常见变质岩的识别(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麻粒岩、榴辉岩); 4)地震的相关概念、地震地质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地震的地理分布。 三、地球外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1. 指导思想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海洋地质学考试大纲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海洋地质学》考试大纲 本《海洋地质学》考试大纲适用于热能工程专业海洋地质与天然气水合物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海洋地质学介绍了海洋地质的研究对象、发展历程、调查研究方法及本学科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着重介绍了地质年代与地质作用、海洋地质作用、全球海面变化、海岸带的现代过程、河口与三角洲、大陆边缘地质构造、深海沉积、海洋矿产资源。同时,还需结合海底扩张、板块构造和古海洋学等新理论,较深入地探讨了地球与海洋的发展演化史。 一、考试方式与时间 博士研究生入学《海洋地质学》考试为笔试,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考试主要内容与要求 (一)绪论、现代海洋地质研究方法和重大科学进展 了解海洋地质学学科性质、研究内容和研究现状;掌握现代海洋地质研究方法(DSDP、ODP、IODP、InterRidge等)、重大科学进展和对地球科学的影响。 (二)海底地形、环境分区和海岸带海陆相互作用研究 掌握现代海洋的海底地形和海洋环境分区的具体特征;了解海岩带海陆相互作用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 (三)地球圈层结构、地球物理、海底构造、海底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 掌握地球圈层结构的划分、具体圈层特征和海洋主要地球物理特征;掌握海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掌握大陆边缘构造(沟-弧-盆体系)、洋中脊、地幔对流和地幔柱等特征;了解海底热液和海底变质作用概念和特征。 (四)海洋沉积学和古海洋学 掌握现代海洋不同沉积背景(陆架、陆坡、盆地)的沉积学特征;掌握海洋沉积物早期成岩阶段的地球生物学过程;掌握古海洋学概念、研究内容和主要科学进展。 (五)海洋矿产资源 掌握海洋矿产概念、分类和分布特征;掌握海洋油气、天然气水合物、海洋砂矿、海洋铁锰结核、结壳、多金属硫化物等主要矿产资源的概念、成因和主要特征等。

2013中科院第四纪地质学考试大纲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第四纪地质学》考试大纲 本《第四纪地质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质学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通过研究第四纪时期冰川、海洋、沙漠、河流、湖泊、动植物和人类等多方面的记录,分析总结其全球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并以此作为预测未来的依据。要求考生准确掌握第四纪地质学的各种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熟悉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第四纪自然环境演化的主要方面(如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动植物群的演变与人类发展和新构造运动等),了解重要的客观规律,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的基础知识 1. 第四纪与第四纪分期 2. 第四纪沉积物 3. 地貌 4. 第四纪地球环境变化动因 (二)第四纪沉积物年龄测定与古环境参数研究方法 1. 第四纪沉积物年龄测量方法 2. 古环境参数研究方法 (三)第四纪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变化 1.前第四纪气候变化 2.第四纪气候变化 3.第四纪海平面变化 4.中国第四纪气候变化概况 5.气候变化原因和未来气候与环境变化趋势 (四)第四纪生物、古人类与生物地理区 1.第四纪生物界的一般特征 2.第四纪哺乳动物 3.第四纪植物群及其气候意义 4.第四纪软体动物和微体化石的气候与环境意义 5.古人类与古文化期 6.中国第四纪生物地理区 (五)第四纪地层 1.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方法 2.第四纪下限问题与第四纪地层分期方案 3.中国第四纪地层

(六)新构造运动 1.新构造运动的概念 2.新构造运动的表现 3.新构造运动的类型和强度 4. 新构造 5. 中国新构造运动特征与分区 6. 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方法 (七)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工作方法 1.航空、卫星照片的应用 2.野外观察研究 3.室内实验室工作的选择 4.第四纪地质图的编制 5. 地貌图的编制 二、考试要求 (一)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的基础知识 1. 掌握第四纪的概念及其由来;了解第四纪的特点;掌握第四纪的划分。 2. 掌握第四纪沉积物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包括成因标志和成因类型);了解第四纪沉积物的岩性。 3. 掌握地貌形态的概念及其测量指标;了解大、中、小型地貌的成因;认识地貌成因的旋回性。 4. 认识第四纪的气候变化及新构造运动;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各圈层的影响。 (二)第四纪沉积物年龄测定与古环境参数研究方法 1. 熟悉第四纪沉积物年龄的各种测量方法。 2. 熟悉利用稳定同位素和历史记录研究古环境的方法。 (三)第四纪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变化 1.了解前第四纪的气候变化情况。 2.熟悉第四纪气候标志;掌握第四纪气候分期和各气候期的环境特征。 3.掌握第四纪气候变化的历史、尤其晚更新世和全新世的气候变化历史。 4.熟悉第四纪海平面变化的标志;认识海平面变化的机制;掌握第四纪海平面变化的历史。 5.熟悉中国第四纪气候变化的历史;了解中国黄土-古土壤序列体现的多波动气候模式。 6.认识气候变化可能原因;了解未来气候与环境可能的变化趋势。 (四)第四纪生物、古人类与生物地理区 1.认识第四纪生物界的一般特征。 2.了解第四纪哺乳动物的地理分区;掌握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的特征;掌握第四纪各时期的哺乳动物群特征;掌握中国第四纪时期重要的哺乳动物群的发展及其特征。 3.了解第三纪植物一般特征;了解现代植被分区;熟悉第四纪植物化石的研究方法及其指示

岩石学名词解释

1、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包括火山玻璃、生物遗骸、胶体)组成的固态集合体。 2、岩浆是在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富含挥发物质的熔融体。 3、沉积岩是地表及地表不太身的地方形成的地质体。它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 4、层理是沉积物沉积时在层内形成的成层构造,它由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及层的厚度.形状等沿垂向的变化而显示出来。 5、由地球内力作用促使岩石发生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变化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叫变质岩, 辉长结构:基性斜长石及辉石的自行程度几乎相等,均呈半自形的他形粒状。 辉绿结构:斜长石和辉石颗粒的大小差不多,但斜长石的自形程度明显比辉石高。 气孔构造:岩石中分布有大小不等的,定向或不定向排列的气孔,这是由于岩浆冷凝过程中的气泡溢流留下的空间。 部分熔融:岩石融化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熔点低矿物先融化,熔点高的矿物后融化的形成的由酸性向基性转变的分级融化现象。 陆源碎屑: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路远区的母岩经机械破坏的产物。 杂基支撑:杂基含量高,颗粒在杂基中呈漂浮中的支撑结构。 亮晶: 里特曼指数:衡量岩石碱度的大小&=(K2O+Na2O)2/(SiO2-43)(Wt%) 结晶分异作用:岩浆在结晶是作用开始后进行的分异作用,分为平衡结晶作用和分离结晶作用。 枕状构造:熔浆自海底溢出或从陆地流入海中时,就变成椭球状,袋状,面包状,总的以枕状为特征,成为枕状体,其多数是独立的,又常被沉积物,火山玻璃碎屑胶结起来。 碳酸盐:由碳酸根离子(CO3)与其他金属离子组成的化合物,都是电解质。 分选性:碎屑颗粒的粗细均匀程度。 结核:与围岩沉积物成分不同的矿物质的团块。 陆表海:分布面积十分广阔的,海水很浅,海底十分平缓的海域。 基底胶结:是碎屑岩胶结类型之一。碎屑颗粒彼此不相接触,呈漂浮状或游离状分散在填隙物内,这种结构表明碎屑与基质是同时沉积的。 白云石化作用:石灰岩部分的或全部的被白云石交代的作用。 鲕粒:椭球状的颗粒,有一圈或多圈同心纹围绕着一个核心组成,其直径限定在2mm以内柱粒结构:主要矿物中性斜长石、角闪石呈自形柱粒状相互紧密嵌布。 气孔构造:在岩浆喷出过程中,气体上移,在岩流顶部汇集,气体逸出,冷凝后形成的孔洞构造。 结构成熟度:沉积物在风化、搬运、沉积作用作用过程中接近最稳定的终极结构的程度。 重结晶作用:变质作用过程中原岩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条件的结晶作用。 片状构造:片、柱状矿物连续定向排列而形成的构造。 7,间粒结构:不规则排列的斜长石微晶所组成的空隙中,充填有若干个辉石、磁铁矿颗粒。 8,文象结构:许多石英呈一定外形有规律地镶嵌在钾长石中(象象形文字一样)。 9,成分成熟度:指碎屑沉积组分在其风化、搬运、沉积作用的改造下接近最稳定的终极产物的程度。

地质学基础大纲

《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 【开课对象】:四年制本科:旅游管理 【学分】:3 【总学时】48 【先修课程】:无 二、教学目标 如今了解地球科学知识的必要性,已经更紧迫地显示出来了。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就向地球作了更多的索取,然而人类如稍有处置不当,便会招致大自然严厉的惩罚。只有当地球上的居民都认识地球、了解地球,才能和它友善相处,和谐协调,从而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作为地质学专业的大学生,理应首先了解地球科学知识,带头向社会传播,并将其融入自己的专业工作中去,以造福于人类。我们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为地质学专业的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科学的基本理论,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建立地球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一些实际的技能,增强探索自然的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素养起到一定的作用,激励大家了解地球,关爱地球,珍惜自然资源,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以造福于子孙后代。 三、教学要求及内容提要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要求 重点了解地球科学的学习目的、意义和课程的学习要求。一般了解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任务。 (二)重点、难点 重点: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任务 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教学要求

使学生概略地了解人类经过漫长的探索终于证实大地是一个球体,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太阳系中一颗不大的行星,太阳系是拥有2000多亿颗恒星的银河系中一个不大的天体系统,银河系是数以百亿计的星系中的一个旋涡星系,地球是现在已知的、惟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等基本知识,通过练习作业初步掌握地球上主要地形特点及其名称。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宇宙的特征 2、难点:理解宇宙观 第二节行星地球简史 (一)教学要求 概略地了解:宇宙应是无限的(但在自然科学中,却作为一个有限的研究对象来对待),这个宇宙产生于约137亿前的大爆炸,是现今比较流行的看法,冷的气体与宇宙尘埃组成的星云逐渐形成太阳系,是目前比较合理的假说,地球是太阳系的一员,它们有共同的起源,是自然本身演变的产物。重点掌握:将今论古、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器官相关律等原理是认识地球历史的基本方法,20世纪开始,利用同位素等方法来取得地球的年龄资料。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宇宙应是无限的 2、难点: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器官相关律等原理 第三章地球的结构 第一节地球的物质组成 (一)教学要求 地球的元素组成,矿物是天然产出的元素或化合物,具有自己的物理、化学特征,矿物内部的晶体结构是决定其外部形态及特性的主导因素,由矿物集合而成的岩石构成地球的主体。一般了解元素在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会不断迁移和重新组合。 (二)重点、难点

长江大学 《地质学综合》 考试大纲

QQQQ长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地质学综合》第一篇地球 1、地球概说 知识点:宇宙概况;地球的形貌;地球的物理性质;地球的圈层结构 考核重点:地球内、外圈层的划分依据;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依据、地球的物理性质 2、地壳 知识点:地壳的物质组成;地壳的结构和类型;地壳重力均衡 基本概念:地壳、大陆地壳、大洋地壳、岩石圈、大气圈 考核重点:地壳的类型及特征、地壳的物质组成、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各岩层的主要特征第二篇地质作用 1、地质作用概述 知识点:地质作用的一般概念;外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 基本概念:地质作用 考核重点:地质作用的一般概念、内外力地质作用间的关系 2、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的形成

知识点:风化作用概念;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风化壳、河流概述;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流的搬运作用;河流的沉积作用。地下水类型、成分、物理性质及其运动、存储条件;地下水的潜蚀作用;地下水的搬运和沉积作用。冰川的形成、运动与类型;冰川的刨蚀作用;冰川的搬运作用;冰川的沉积作用。风沙运动特点;风蚀作用;风的搬运作用;风的沉积作用。湖泊及沼泽的地质作用、湖泊成因、分类及湖水来源、成份与运动;湖泊的地质作用;沼泽的地质作用与煤的形成环境。海洋地地质作用海洋一般特征;海洋的剥蚀作用;海洋的搬运作用;海洋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类型和特征、沉积岩的一般特征。 基本概念:河流阶地、深切河曲、侵蚀基准面、风化作用、风化壳、层间水、承压水、层理构造、层面构造、成岩作用、洋流 考核重点:不同地质营力的风化作用概念、类型及特征;不同地质营力的剥蚀作用概念、类型及特征;不同地质营力的搬运作用概念、类型及特征;不同地质营力的沉积作用概念、类型及特征;成岩作用的类型、特征;沉积岩的结构、构造。深切河曲的成因;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河流地质作用的一般趋势;利用单向环流作用原理,分析与图示河边滩与河曲的形成;利用双向环流作用原理,分析与图示河流心滩的形成;分析与图示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分析与图示化学沉积分异作用;煤的形成过程与主要成煤时期; 3、内力地质作用 知识点:现代地壳运动和新构造运动的表现;地壳运动的类型;地史期间地壳运动的恢复方法、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 基本概念: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岩浆侵入作用、火山作用、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断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