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三十六部神将名讳1

道教三十六部神将名讳1
道教三十六部神将名讳1

道教三十六部神将名讳

*导读:历变雷府总司五龙真炁飞腾显应将军、升极雷府延

寿保命辅圣真君、元宗雷府水官溪真驱邪使者、元冲霄府水官溪真摄魔使者、定精雷府火部司令五方显应将军、保华雷府火部司令中山真灵将军、天娄雷府五方蛮雷将军、景琅雷府元罡斩妖将军、微果雷府元罡缚邪将军、辅帝雷府雷部总兵使者、敬皇雷府侍中仆射上相真君……

正心雷府八方云雷都督大将军、清虚雷府先天雨师内相真君、太皇雷府开元司化雷公将军、道元雷府降魔扫秽雷公将军、主化雷府阳声普震雷公将军、移神雷府威光劈邪雷公将军、皓帝雷府雷师皓翁真君、广宗雷府五雷院使真君、升元雷府报应司总司真君、希元雷府幽枉司总司真君、神霄雷府玉府都判将军、琼灵雷府统辖八方雷车飞罡斩祟九天雷门使者阿香神女元君、庆合雷府威灵普遍万方推云童子、梵炁雷府驱雷掣电照胆追魔纠察廉访典者先天电母秀元君、左罡雷府先天风伯次相真君、玉灵雷府雷部总兵将军、洞光雷府雪冤辨诬卿师使相真君、安增雷府万方威应招财锡福真君、极真雷府灵应显赫扶危济急真君、岐阳雷府九垒总司威灵将军、丹精雷府调神御气燮理阴阳司命天医真君、青华雷府祥光瑞电天喜真君、紫冲雷府啸风鞭霆天冲真君、符临雷府传奏驰檄追魔摄怪九天雷门律令使者、变仙雷府总司九龙真炁神变普应将军

历变雷府总司五龙真炁飞腾显应将军、升极雷府延寿保命辅圣真君、元宗雷府水官溪真驱邪使者、元冲霄府水官溪真摄魔使者、定精雷府火部司令五方显应将军、保华雷府火部司令中山真灵将军、天娄雷府五方蛮雷将军、景琅雷府元罡斩妖将军、微果雷府元罡缚邪将军、辅帝雷府雷部总兵使者、敬皇雷府侍中仆射上相真君

三十六神将雷部诸神:

蒋光、钟英、金游、殷郊、庞煜、刘吉、关羽、马胜、温琼、王善、康应、朱彦、吕魁、方角、耿通、邓郁光、辛漠臣、张元伯、陶元信、苟雷吉、华宗远、赵公明、吴明远、李青天、梅天顺、熊光显、石远信、孔雷结、陈元远、林大华、周青远、纪雷刚、崔志旭、江飞捷、贺天祥、高克

玄天上帝三十六神将:

水火龟蛇二将、赵公明、关羽、雷开、苟毕、广泽、张健、谢仕荣、华光、朱彦夫、党归籍、康席、庞乔、高原、雨田、雷琼(封为瘟元帅,故有作温琼)、石成、王铁、高铜、李伏龙、副应、殷高、铁头、朱佩娘、韦元帅、朱孛娘、王忠、杨彪、刘俊、商伟、师旷、任无别、宁世夸、邓成、辛江、张安台湾保安宫三十六神将:

纪仙姑、连圣者、五龙官、锁大将、金舍人、倒海大将、李仙姑、马龙官、刘圣者、柳大将、唐舍人、移山大将、赵元帅、殷元帅、岳元帅、王元帅、孙元帅、李元帅、必大将、康元帅、

温元帅、咒水真人、邓元帅、高元帅、劝仙姑(疑为鄞仙姑)、张醒者(疑为张圣者)、拿大将、江仙官、虎加罗、食鬼大将、何仙姑、萧圣者、捉大将、红化官、马加罗、吞精大将台湾澎湖宫庙三十六官将:

康元帅、赵元帅、高元帅、杨元帅、李元帅、辛元帅、殷元帅、岳元帅、王元帅、邓元帅、五灵官、马龙官、张圣者、萧圣者、刘圣者、连圣者、劝仙姑、何仙姑、李仙姑、纪仙姑、移山大将、倒海大将、枷大将、锁大将、吞精大将、食鬼大将、拿大将、缚大将、必大将、静大将、马伽罗、虎伽罗、江仙官、黄仙官、金舍人、康舍人

台湾台南良皇宫三十六神将:

纪仙姑(骑鹤)、连圣者(骑豹)、五龙官(骑马)、锁大将(骑麒麟)、金舍人(骑狮)、倒海大将(骑虎、海水做倾斜状)、李仙姑(骑鹤)、马龙官(骑马)、刘圣者(骑狮)、枷大将(骑马)、康舍人(骑马)、移山大将(骑马托山)、赵元帅(骑虎)、殷元帅(骑马,有四手,二手举日月、二手执弓矢)、岳元帅(骑象)、王孙元帅(骑鹿)、辛元帅(骑狮)、必大将(骑龙)、康元帅(骑马)、温元帅(骑狮)、咒水真人(骑马、有三眼)、邓元帅(骑牛、人面鸟嘴)、李元帅(骑麒麟)、高元帅(骑马、举人体)、劝仙姑(骑鹤)、张醒者(骑麒麟,手握蛇)、拿大将(骑牛,携逮补牌)、江仙官(骑马)、虎加罗(骑狮)、食鬼大将(骑麒麟,捉鬼吞吃状)、何仙姑(骑鹤)、萧圣者(骑豹,头部缠蛇)、

捉大将(骑马)、红化官(骑马)、马加罗(骑麒麟)、吞精大将(骑虎,做吃妖怪状)

福建白礁志三十六神将:

正殿两侧奉祀三十六神将,右侧十八神将为:康元帅、提大将、辛元帅、枷大将、马龙官、江仙官、刘圣者、马伽罗、张圣者、王舍人、李仙姑、必大将、何仙姑、纪仙姑、三郎神、五骑官、文天师、直扶使者;左侧十八神将为:赵元帅、杨元帅、食物大将、殷元帅、倒海大将、闻元帅、缚大将、王元帅、锁大将、玉灵官、黄仙姑、连圣者、虎枷罗、萧圣者、康舍人、龙大将、托塔天王、陶天君。

北极玄天上帝御前三十六官将(据明「北游记」中记载):

1.万法教主神功妙济许真君

2.洞玄教主辛真君

3.龟蛇封为水火二将

4.新兴王田黄封为笋毕二元帅

5.纠察副元帅副应

6.催卢二将军

7.邓成辛江张安封为邓辛张元帅

8.威灵瘟元帅萧琼

9.火德元帅谢天荣

10.隆生元帅高员

11.九州豁落元帅王忠

12.地祇元帅杨彪

13.雷部电母朱佩娘

14.角琼白真君

15.清微教主魏元君

16.都掌金轮如意赵元帅

17.尽忠元帅**

18.正一灵官马元帅

19.先锋元帅李伏龙

20.任无别齐二太保

21.神雷元帅石神

22.离娄师旷聪明二贤

23.酆都元帅孟山

24.九天霹雳大将军酆都元帅章雷公

25.地司太岁殷高元帅

26.月孛元君朱孚娘

27.果严教主清微传祖元君

28.混元教主路真君

29.显灵元帅关羽

30.混天元帅庞乔

31.管打不信道朱元帅

32.降妖避邪元帅两田

33.玉府天君刘俊

34.风轮元帅周广泽

35.仁圣元帅康广席

36.王铁高铜虎丘二元帅

正确六十甲子太岁星君名讳

正確六十甲子太歲太歲星君名諱 黃曆,古時官印,不得私自印售黃曆。因由欽天監(秦、漢至南朝稱太史令,五代與宋初、元、明稱司天監)計算審訂,由皇帝頒佈,故亦稱「皇曆」(清初原名「時憲曆」,至乾隆因避清皇弘曆聖諱改稱「時憲書」,以黃色綢緞為封面故又稱「黃曆」。)其內容為神煞生肖運程,二十四節氣日期表,每日吉凶宜忌等。內容有指導農民耕種時機,故又稱「農民曆」。 然部分偏遠地區,因不能及時獲得當年官曆,與重利吸引之下,開始私下編印年度通書。因教育未能普及,(現世有電腦、典籍查尋),民間流傳資料未能及時校正,宮中秘書資料不傳於民..等因素,吉凶宜忌多相矛頓,應用神煞亦未考據本源。 發生於清初康熙二十二年有位葉鍾龍,誣告王府動土一案,震驚朝野。對神煞吉凶,陰陽選擇書籍浩繁,彼此參差最難考定,若各據一書偏執己見,捏造大言,恣相告訐,將來必致誣訟繁興,何立法永行無弊。康熙皇帝特命九卿詹事科道會議,照依前定選擇通書萬年書遵行,仍取通書大全內二十四條附入選擇通書,彙為一部與萬年書一同為後世永遠遵行的乾坤寶典。由允祿、梅轂成、何國宗等三、四十人奉勅編撰,於乾隆親制序文,至乾隆六年十二月十八日校訂製版均已完成。收於《四庫全書》子部,書名曰《欽定協紀辨方書》。 太歲神於南北朝即有六十位,稱號皆三字。至清代初期六十位太歲名字因此事也隨之全部更換,稱號皆二字。太歲名諱來源可從清初清朝宮廷如意館所出六十元辰像,共30件,每幅兩位太歲,60位太歲神中可獲得名諱解答。六十甲子值年太歲星君名諱,仿魏晉南北朝晉封忠孝節義有德之士,六十甲子值年太歲星君祕字名諱亦可從二十四史、方誌、太歲神傳略,清朝宮廷如意館等對照查閱。必可了解名諱來源。◎ 非無法查出原出處之記載。 滿清末年,數百年科舉需求。滿洲官話本流行於中國北方通用語,民國時更以廣东話.四川話等加入投票,果以一票之差,繼選用滿洲官話為“國語”。致使今誤為“國語”乃自漢後中國通語。再則唸誦佛經道書,古時本以漢文發音,抄寫。歷經各代戰爭毀損、口述傳寫錯誤,字體過於潦草、簡體與繁體差別,以漢文發音誤聽地方方言文字、破損抄錄別種錯誤版本,電腦查無誤打等各種因素,造成六十甲子太歲星君名諱,豕亥魚魯(文字形似而致傳寫或刻印錯誤),頗多誤謬。 據中國漢語分支,大略可分為官話、湘語、吳語、徽語、贛語、客家、粵語、平話、閩語等。並從中國官方資料,全國則有256 種方言,口音差異甚巨。 太歲星君名諱民間流傳常見幾種錯誤版本對照說明 如流通版萬年曆、萬年經黃曆為例:乙卯太歲萬清大將軍,繁體萬字,簡體万字,毛筆快寫,筆一加重,凸頭便成方,誤判成方清大將軍。 白雲觀元辰殿,原殿內塑像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壞。中國道協根據清初清朝宮廷如意館的六十甲子神畫像,請北京工藝美術廠重塑。

日本民族精神和日本文化的看待

日本原来并不叫日本。在古代日本神话中,日本人称其为“八大洲”“八大岛国”等。据《汉书》《后汉书》记载,我国古代称日本为“倭”或“倭国”。公元五世纪,日本统一后,国名定为“大和”。因为古代日本人崇尚太阳神,所以将太阳视为本国的图腾。日本本身处在亚洲,所以日本的民族性格具有典型的东方特征。日本人属于强悍的蒙古人种,它的文明、文字、文艺传统是由中国传入的。 民族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是每个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发展中不断形成的共同的文化精髓,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种能激发民族奋发向上、顽强进取的精神动力。日本就是凭借着强大的民族精神走到了现在。 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个资源贫瘠的岛国。由于生存不易,所以日本人的危机意识相当强,这一方面使实用主义在日本民众的脑中根深蒂固,外在则表现为利益至上和日本传统的团结合作精神——因为只有团结合作才能使民族在这种贫瘠中生存下去。其民族精神的核心是“集体本位主义”。“集体本位主义”乃是日本民族立国之本之魂,是日本近代崛起、现代迅速复兴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面对困难和处于逆境时,民族精神最为强悍的是日本人。是因为他们忍耐、执着、自律,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坚强的生存下去,才有了现在日本的繁荣。 其实在很小的时候,有看过电影里的情节,那就是日本人战败了,就拿出一把很长的刀切腹自尽,我当时因为年纪小,不懂。现在看来真的很合乎日本的民族精神。日本人在战场上被“囚”的时,他们就特别能够忍耐、特别执着,而且有崇高的自律精神,敢于拔刀自尽、以身殉国。日本人在和平时期被“囚”,他也特别能够忍耐、执着、自律,积极有为地开发创新、建功立业。从日本人高度的忍耐、执着、自律看,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什么日本这个矿藏资源贫乏,严重依赖进口,粮食及多种农副产品不能自给,资源总量没有中国一个贵州省多的小国家,在二战惨败之后,经济却高速发展,迅速成长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曾经有个美国的作家写过一本书,名字叫《菊花与刀》,他想以最简单、最有代表的东西来讲诉他眼中的日本以及日本人。这一书中深刻剖析了日本国民性格中的这种矛盾。其中这样写到:〝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意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背叛,勇敢而又懦怯,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这听起来像是一个矛盾的个体,当中的性格不知道是在描述何物。说起中庸又不是很像的感觉,但是看起来也不像是极端。有许多西方学者因此称其为〝精神分裂〞的民族,但日本人并非没有自己的原则。其实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对别国文化的学习,就往往带有民族特点鲜明的目的性。他们往往忽略了别的文明理论体系中最有价值,对全人类最有益处的精髓部分,而汲取与他们民族早已存在的价值观相契合的那部分。下面举个例子来证明下,比如儒学,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儒家学说从内容、形式到社会功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与发展。日本著名学者朝河贵一曾说:中国人并不使〝忠〞、〝孝〞、〝勇〞成为无条件的,而是设置一个凌驾一切之上的〝仁〞,作为行使〝忠〞、〝孝〞的先决条件。如果统治者不仁,那么人民起义反对他就是正当的。在日本,这些思想显然是与天皇制不相容的。显而易见,根植在日本民族思想中最根本的价值准则就是实用主义。 曾经也有一段话,很仔细的描绘出了日本的独特的民族精神,内容是这样写的:对人的完满和神性的向往促使日本人无限的拔高自己的精神和意志。因为物质的条件总是有限的,要想达到神的无限和全能,只能依靠精神的无限性来激发出巨大的能量。因此日本人蔑视物质,重视精神。在他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的观念就是:身体条件、物质条件的限制不算什么,只要有坚强的精神意志,什么都能做到。这就使日本人的行为方式超越了自然的法则,以精神意志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去行事。因此每个日本人都要成为永恒精神的化身,成为永世长存的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的主要特点及影响因素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的主要特点及影响因素 民族性格是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 的表现民族文化特点的心理状态,对一个民族来说,它具有整体性、统一性、稳定性的特点,是一个民族的共同特征。民族心态和性格特征,既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又是一个民族的象征。民族性格的形成是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受历史、文化等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对影响日本民族性格的主要表现的因素进行探讨。 一、日本民族性格的主要特点 日本民族构成比较简单,大和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98%,除此之外还有少量琉球人和阿伊努族。由于日本政府长期实行同化政策,现在的琉球人和阿伊努族人与大和族人已没有太大区别,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民族的单一决定日本国民在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具有相似性,最终造就日本统一、稳定的民族性格。在以下方面,日本国民表现出显著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性格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烙印。 1.集团意识 “集团意识”即集体主义,是日本最具代表的国民性格。日本人的集体意识特别强,他们认为集体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和命运共同体,个人只是集体内部的一个元素。在集体内部,他们能体会到人生意义,找到安全感,脱离集体将会让他们感觉无所适从,因此,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日本人特别注重顺从集体意识、维护集体利益。这种对“集体”的认同,有时甚至到了让人无法理解的盲从地步。从二战时的“一亿玉碎”到今天企业内部重视集体的氛围,都是“集团意识”的体现。在日本,和集体唱反调、做出背离集体的行为的人会被其他人孤立,甚至受到“断绝来往”的惩罚,这种“惩罚”反过来又会使日本社会的“集团意识”进一步得到强化,使日本人更依附于集体,不敢越雷池半步。 2.看重别人态度的思维方式 日本人说话做事非常看重别人的态度,当他们决定做某件事时,首先会观察别人是怎么做的,自己这么做别人会怎么看待自己,日本人一般不会做出和“大家”相背离的行为。日本人即使自己持有明确意见,也会避免“我是这样想的”、“我的意见是这样的”等直接的表达方法,而采用“恐怕是这样吧”、“我想这么考虑,你看如何呢”等婉转的措词,认为这种表达方式是适当而有礼貌的。在语言表达上,给对方留有考虑和判断的余地,在观察对方反应后,再提出主张。在经常拘泥于他人和社会的日本人的生活中,中性、暧昧的语言特别多,他们极力避免断然拒绝的会伤害对方的情况,而采用婉转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态度。

道教神仙卡

道教神谱系 [作者:剑门若郎网络阅读人次:7156 更新时间:2013-4-13 文章录 入:剑门若郎] 三清 三清是道教的最高神: 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 三清是大道的化身,三位一体。《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清居于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合称三清境。[33]三清是创世神。元始天尊造化天地,灵宝天尊度化万物,道德天尊教化世人。 玉帝 玉皇大帝是道教的众神之帝。总领三界、十方、四生、六道一切众生,统御儒、道、释三教和其他诸神仙圣佛,治理宇宙万物。 三清和玉帝的关系类似于大股东和总经理,三清是创世神,玉帝是治世神。玉皇大帝也是儒教的最高神——天帝。另外,玉皇大帝还是民间信仰的最高神。 玉帝的全称是“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金阙云宫九穹历御万道无为通明大殿昊天金阙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儒教尊称为“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民间称天、上天、苍天、昊天、皇天、天公、老天爷等。[34] 玉皇殿前四大天师:张天师,葛天师,许天师,萨天师 四御 四御是玉皇大帝统治宇宙三界的助手,又称为四辅: 紫微大帝、长生大帝、勾陈大帝、后土娘娘

统御万天的玉皇大帝、统御万雷的勾陈大帝、统御万星的紫徽大帝、统御万类的青华大帝、统御万灵的长生大帝、统御万地的后土娘娘合称六合(上、下、东、南、西、北),代表宇宙无限的空间。 诸星曜神 斗姆元君(众星之母) 四方之神(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南斗六星君(司命星君,司禄星君,延寿星君,益算星君,度厄星君,上生星君) 北斗七星君(阳明贪狼星君,阴精巨门星君,真人禄存星君,玄冥文曲星君,丹元廉贞星君,北极武曲星君,天关破军星君) 九曜星君(计都星君、火德星君、木德星君、太阴星君、土德星君、罗睺星君、太阳星君、金德星君、水德星君) 二十八星宿(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三十六天罡星 七十二地煞星 琼台女神 王母娘娘(女仙之首),妈祖天后(航海女神),碧霞元君(泰山女神),送子娘娘(生育子嗣) 九天玄女(轩辕黄帝之师,术数之祖),花神,嫦娥仙子,无生老母,骊山老母,慈航真人,太姥娘娘七仙女,何仙姑(八仙之一),陈靖姑(救产保胎),麻姑,电母,狐仙,织女,娥皇,女英 文化之神 文昌帝君,文曲星,魁星,天聋地哑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中“耻”文化的影响力概要

课程论文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中“耻”文化的影响力 科目 院系 级别 学年 学期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中“耻”文化的影响力 摘要:“耻”文化在日本的文化中认同度很高,它影响了日本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而且日本的“耻”文化也引发了众多关注与评论。多方面了解日本的“耻”文化和日本民族性格对研究日本有很大意义。 关键词:日本耻文化民族性格 民族性格是某一民族在自身民族形成与发展中,在争取生存的实践中所逐渐凝聚起来从而形成的普遍性观念和稳定的心理状态。民族性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该民族的文化,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中心文化。 日本的耻感文化要求人必须具有“不允许有不愿意”这样一种心理上的道德自悖,这种文化心理、文化形态的形成是由于历史与文化的交织。中国文化的输入给日本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对日本文化的整合,但中国文化中抽象精神的素质并没有为日本文化所真正消化与吸收,导致了日本民众在心理上和社会生活中的自反对立性,即对悲怆、苦难、残缺、死亡等自然性的绝对服从折射出了日本文化的病态阴影。 一、日本“耻”文化的提出 提出日本文化是“耻”文化的学者是本尼迪克特。1944年,第一位研究日本国民性的西方人类学家——鲁斯·本尼迪克特,在其著作《菊与刀》中首次提出了“耻”文化的命题。其观点至今在日本文化研究领域仍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耻”文化是日本国民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本尼迪克特从日

本人性格的两面性出发,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分析了日本人的行为模式,指出“日本人是既生性好斗而又温和谦让;既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就桀骜自大而又彬彬有礼;既顽固不化而又能伸能屈;既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既忠贞而又心存叛逆;既勇敢而又懦怯;既保守而又敢于接受新的生活方式。而“菊和刀”正好象征了这种矛盾”——恬淡静美的“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凶狠决绝的“刀”是日本武士道文化的象征。本尼迪克特认为日本文化是“耻”文化,即控制日本人的日常行为的规范是“耻辱感”。“耻”文化是决定日本人思维与行动方向的主要精神动力之一,也逐渐成为日本民族的特征,并不断得到强化和推广,成为日本的文化积淀。 二、日本“耻”文化的实质 日本社会学界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自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即以内沼幸夫为代表的羞耻文化论。这种观点在“给与被给的相互性对羞耻”、“自律性对耻辱疑惑”和“自发性对罪恶感”的三层对立模式框架内,认为日本文化中的“耻”实际上是以羞耻为主要构成要素,且涵盖了另外两个层面,即耻辱和罪恶感,具有多重性特点。由于日本独特的社会背景与文化传承,“耻”被突出地强调出来,日本的思想家以及许多知名学者都强调“知耻”是道德的重要组成因素,因此,“耻”就成为了日本的文化中心。“耻”文化,就是异常重视自己的面子,强烈在意世人的眼光,即不是靠对错、好坏、善恶、雅俗等决定是否行动,而是凭借世人怎么想、怎么看、怎么评价来推测他人是如何判断的,从而决定自己的行动,这就是“耻”文化。

道教诸神

道教诸神 三十六宫诸婆姐七十二苑众婆神三十六婆奶 婆奶又称婆姐、婆宫、婆官、婆神,北方人则称之为保姆、延女、乌母,她们配祀在供奉临水陈夫人的庙宇中,奉陈夫人旨意,执掌人间各行各业的女人生育,谁家要生孩子,生男生女,贤与不肖,皆由她们凭各家行善积德之厚薄而定。 三十六婆奶,原是闽王宫中为白蛇精所害的三十六宫娥,在临水陈夫人的法力帮助下起死回生,闽王为了报恩,将三十六宫娥赐予陈夫人为徒,至此,她们认真协助陈夫人除妖解厄、保赤护童,凡护婴佑童等一应琐事,陈夫人多交由三十六婆奶去办。她们分别是: 1. 福州府古田县陈大娘 2. 延平府顺昌县黄莺娘 3. 福宁府宁德县方四娘

4. 兴化府莆田县柳婵娘 5. 建宁府建瓯县陆娇娘 6. 福州府长乐县宋爱娘 7. 泉州府晋江县林珠娘 8. 漳州府漳浦县李枝娘 9. 汀州府连城县杨瑞娘 10. 邵武府泰宁县董仙娘 11. 福州府连江县何莺娘 12. 漳州府漳平县彭英娘 13. 建宁府建阳县罗玉娘 14. 泉州府南安县吴月娘

15. 福州府罗源县郑桂娘 16. 福宁府福鼎县张春娘 17. 建宁府浦城县王七娘 18. 福州府侯官县倪凤娘 19. 汀州府长汀县包云娘 20. 福州府闽县孙大娘 21. 福宁府宁德县赵娥娘 22. 兴化府仙游县周五娘 23. 福州府连江县程二娘 24. 福州府闽县叶柳娘 25. 永春府宁化县铁春娘

26. 福州府永福县云燕娘 27. 泉州府惠安县聂六娘 28. 邵武府光泽县刘娇娘 29. 福州府侯官县翁金娘 30. 建宁府政和县潘翠娘 31. 福州府闽清县凌艳娘 32. 泉州府同安县郑三娘 33. 福州府闽清县朱巧娘 34. 延平府延平县金秀娘 35. 泉州府安溪县蓝梅娘 36. 福宁府霞浦县胡大娘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 日法语系 1001班 xxx 摘要:民族性格是一个民族的群体人格,是一个民族在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各种心理和行为特征之总和,它赋予了民族心理素质的规定性。民族性格是人在与自然环境互相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的,而大和民族是一个有双重性格的民族。本文将浅析矛盾的日本民族性格及其形成原因。 关键词:地理环境、民族性格、双重性格、《菊与刀》 学者眼中的日本民族性格: 美国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一书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以大量的事实对日本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解析和评判:“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在本尼迪克特看来,日本是个具有双重性格的民族,它具有柔美如菊的一面,可醉心于菊花栽培;又具有黩武好斗的一面,崇尚刀剑和武士的无上荣誉。 中国作家周作人不仅留学日本而且不遗余力地翻译和推介日本文学并长时间致力于研究日本问题,他指出:“近几年来我心中老是

怀着一个大的疑情,即是关于日本民族的矛盾现象的至今还不能得到解答,日本人最爱美,这在文学艺术以及衣食住行的形式上都可看出不知道为什么在对中国的行动显得那么不怕丑,日本人又是很巧的,工艺美术都可作证,行动上却又那么笨,日本人喜洁净,到处澡堂为别国所无,但行动上又那么脏,有时候卑劣得叫人恶心这真是天下的大奇事差不多可以说是奇迹。 日本民族性格的形成原因: 一.地理环境是构成民族性格原生形态的基本因素: 1.狭长的海峡阻隔了日本与大陆文化相互交流的巨大障碍,使日本成为一个孤悬海上的岛国。日本气候、土壤、狭长的海岸线,决定日本的原始部落以采撷和渔业为主,集团内彼此的协凋与配合则是重要的,这就构成了日本民族性格中的渺视权威与个人的力量、注重集团力量的人格特点。 2.与频繁出现的自然灾害的斗争中, 树立了坚定乐观的生活信念。对灾难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灾难过后,是很快地在废墟上重建家园。 3.由于食物直按取自大自然, 因而形成对大自然的依恋心理,身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表现为乐观向上的性格特征。 4.由于资源贫乏,使日本人重视人才智力的开发培养, 这是战后技术立国、智力出口的基本条件。 5. 特殊的地理位置为日本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

道教众神名号(六)

道教众神名号(六) 马神马步 名为步,又称“马步”,马之灾神。历代均有奉祀,以求免灾。马在历史上为耕战之必备,故中国古 代对马的祟奉与祭祀起源很早。《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载,早在周代,官方就规定了祭祀马神的 制度。春祭马祖,马祖古人指天驷星,即房星。《孝经说》:“房为龙马”,即古代传说中的瑞马、 俊马。故房星为马祖。夏祭先牧,先牧即最早骡化野马之神;秋祭马社,马社是厩中之土示,“阜厩 所在,必有神焉。”冬祭马步,马在厩,必存其神,使不为灾,故冬祭马步神。隋制以四时祭马神。 隋炀帝大量七年(611年),设坛祭马祖,命有司祭先牧及马步。唐制以四时祭马神,四时之祭,并于 大泽。辽代亦有马神祭典,圣宗统和十六年(998年)五月,祭白马神。宋代以马祖等马神祭典为小祀 。图代洪武二年(1369年),帝命筑坛于后湖祭祀马祖、先牧、马社、马步诸神。洪武四年,蜀地明升 献良马十匹,帝又命祭祀马祖。明成祖朱校迁都北京,即命在莲花池建马神祠,由官方礼祭。明初养 马本是官牧,国家设有太仆寺、行太仆寺、苑马寺和群牧监

等机构,专门管理马政,由军队养牧。后 则“编民养马”,论户养马,称为“马户”,所养之马瘦或死或末怀上驹,皆受处罚,以致民间的马 神祟奉十分盛行,加之官方提倡,马神庙遍布各地。至清代,规定农历六月二十三日为马神祭日,“ 凡营伍及武职,有马差者,蓄养车马者,均于二十三日以羊祭之。”民间马神亦被简化,称为马王、 马明王。马王在教不享黑牲肉,祭品只用羊,其像四臂三目,民间有俗语谓“马王爷三只眼”。 马头娘 又称“马明王”或“马明菩萨”,为古代蚕神。蚕神信仰起露较早。《山海经》将其描述为据树吐丝 之女子。马头娘作为蚕神形象与荀子《蚕赋》有关,荀子称其身柔婉而马首。三国时张俨《太古百马 记》称其为民女,为马皮裹身,易于大树之间,遂化为蚕,魏晋之后,此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唐代 许多寺观中多塑其像以祈蚕。后道教遂将此传说衍化为道教神明。据《搜神记》载,马头娘为高辛帝 时人,时逢蜀地战乱,父从征多年未归,因思父,遂戏马曰,若能迎父还,当嫁之。马脱僵而去,数 日后载父归。后因食言遭马忌恨和攻击,其父怒而杀马,剥

日本地理环境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日本地理环境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摘要: 日本的地理环境, 自然面貌对铸造日本民族性格有很大影响。本文分析了日本的地理环境特点并讨论了日本的地理环境特点对日本人的思想性格的影响 。尊重自然, 尊重现实的特点, 形成了日本人对现实容忍的思维方式, 他们能面对各样的思想采取融和的立场,对社会规则采取各得其所,各安其分的态度。岛国狭小的地理位置又使得日本人在语言行为上更小心谨慎,注重细节和礼节,同时这种四面环海的包围状态构成了日本独特的家本位的思想及集团感。而土地和自然资源的有限在一定程度也限制了日本的发展,使得日本人在思想性格上形成了既自卑又自强的心态。这一切都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日本地理环境日本人的思想性格 日本作为“东方的西方”,日本民族是个极有特点的民族。美国当代著名的文化人类学者本尼狄克特指出:“日本人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爱美,既蛮横又文雅,既刻板又富有适应性,既顺从又不甘任人摆布,既忠诚不二又会背信弃义,既勇敢又胆怯,既保守又善于接受物这与日本的地理环境 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就日本的地理环境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加以论述。 自然环境的多变与日本人的宽容忍耐,谨慎的性格 (语言,行为,遵规守纪各得其所,各安其分) 日本列岛四面环海, 境内青山层峦叠翠, 众多的湖、溪、河、川点缀其中, 岛上的动植物种类繁多, 四季景观美不胜收, 但是列岛的气象变化多端, 台风季节, 狂风暴雨无情袭击列岛; 寒冬季节, 日本是世界上降雪最大最多的地区之一, 富士山顶的皑皑白雪终年不化。加上火山、海啸、地震亦频仍发生……埃德温。赖肖尔说: “台风已使日本人习惯忍受自然灾害, 并能泰然处之。这种听天由命的思想甚至可以称之`’‘为台风心理状态, 但是, 其他自然灾害也助长了这种宿命论观点。因为大部分日本山脉是由火山形成的, 而且至今仍有许多活火山, 故有时还有火山爆发之灾。……由于江户( 东京旧名) 周期性地发生强烈地震, 人们普遍认为, 每隔六十年就要有一次大地震。总之, 日本人有一种承认自然可怕威力的宿命论思想, 但与此同时, 也锻炼出了在这种灾难以后重新开始奋发图强的巨大能力。” 1 生长在这样环境的日本人感觉灵敏, 性格即“宽容”又“忍 它不是忍气吞声,而是卧薪尝胆!包括这种勤奋,它不也是对艰苦的一种忍耐么?!日本人的忍,他是有某种目的为前提的忍!他们可以为了某个目标忍耐很久,做很多准备工作,然后当时机来临的时候,达到最终目的。日本大街上,很安静,电车里很安静!其实日本人不喜欢那么张扬,他们不说不代表他们不想~~他们其实也会有自己的想法,只是不会跟所有人都说出来~~也不会很张扬的表现出来~他们可能不会告诉你他们想去埃及旅行,他们只会在坐电车的时候开始算旅行的话要多少钱,然后下车的时候去车站那份找兼职的报纸,之后打工赚够去旅行的钱,等旅行回来之后告诉你他们去了埃及~日本人很沉默,特别是工作的时候,他们会先安静的想好,然后才有条例的去做~~他们不爱面子,只看实质!总是说日本经济大萧条~~也并非如此,只不过萧条的时候他们跟全世界说他们萧条的很惨!等他们经济恢复的时候,他们开始沉默了~~进入冥想状态,一声不出~~他们觉得,现在恢复了,我们在努力努力可能经济会更好!就业率更高,社会保障会更完善,不用跟世界说我们现在好了,忍一忍,忍一忍~~

从日本人的生活习惯透视日本民族性

从日本人的生活习惯透视日本民族性 王豫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 陕西西安 710071) 【摘 要】 本文从一些日常生活习惯和社会现象出发,分析了日本人的敬业、一丝不苟以及“和”的精神所带来的日本特有的“委婉、暧昧”、“恩情”和“集团意识”等民族性,并分析了这些国民性所产生的历史和地理根源以及对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 日本人;生活习惯;民族性 日本人说;“中国は近くて遠い国です(中国是既近又远的国家)。”而对于中国人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日本,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国度,日本人,一个时而友好时而敌视的民族,这是许多人对日本及日本人的看法。日本人自隋唐开始研究中国,继而研究欧洲上百年,才造就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地位。面对昔日远方来朝,今日成就显赫的国度,我们既不能稳坐汉唐辉煌的史书之上轻蔑其为蕞尔小国,更不能自贬身价、盲目哈日。研究一下日本近代能够快速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取长补短,对于我国自身的发展将会大有裨益。然而要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实际地深入到他们的生活当中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本文以在日本实际生活的所见所闻来探讨日本这个民族的特性,为我们全面了解日本及日本人尽微薄之力。 一、经济发达背后的日本民族性 留学日本德岛大学的四年,最让我难忘的是那里农村与城市的完美结合。四国是日本四大岛屿中最小、最不发达的一个岛,而德岛是日本四国地区的一个小地方,是居住在大城市的许多日本人从不问津的地方。去之前,问起日本人有关那里的情况,你首先会听到:“徳島は田舎です(德岛是农村)”这样的回答。带着我们中国人对农村固有的印象来到了这片土地的时候,眼前的景色令人大吃一惊。灯火通明的百货大楼,大街小巷的超市,随处可见、建筑模式统一、标志醒目的24小时便利店。入其店堂,方知什么是服务的周到,言语之典雅谦恭,举止之得体周详,还有你购物后所受到的深深地致谢,彷佛使你真的感到店家的生存就是依靠你的垂爱,原来所谓的“顾客是上帝”是这样一种感觉。人们的居住环境更令人大开眼界。与大城市的高层建筑不同,这里见到更多的是精致的独家独院住宅。透过每家的矮墙,都会看到一辆或者几辆停放在院落里的轿车。有些别墅式建筑的近旁不是山川就是农田。的确,这里不是大城市,但即使田间阡陌也是黑油油的柏油铺就,一尘不染。当看到开着车到田头更换作业服,干完活换好衣服开车离去的务农人,使人对这里的农民的概念不得不赋予新的认识,他们和我们城市中的工人没有两样。我们不禁要问,战后一贫如洗的日本为什么会发展得这么快?我想从下面的目睹事实中不难得出答案。 首先是日本人对待工作的敬业精神。在德岛大学,你到处可以看到敬业的教师,无论有没有课都按时来上班,绝对看不到上班干工作以外的事情。按照规定工作时间是朝9晚5制,但是一般情况下,几乎所有的教师、包括教授,晚8点以后才陆续离校却是普遍现象。而这种加班是自觉自愿的,没有任何补贴,按照中国人的标准每个人都可称得上是劳模。其实在日本的任何一个单位,加班的事平常得就像是纳入工作制度一样,已经融入了每个职工的生活中,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甚至听说如果有一天丈夫不加班按时回家的话,连妻子都会感到不正常,会怀疑丈夫犯了错误或受到歧视。 其次是日本人对待工作的一丝不苟精神。在学校里,每次试验中,我们都会看到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的学生。使用过的器皿要求清洗三遍的,绝没有人洗两遍了事,即使看起来已经很干净,也不会有人自作主张少洗一遍。据说,家政公司清洗拖把都是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的,新进公司的职员会有老员工手把手传授。在参观日本的服装厂时,亲眼看到工人拿着自己觉得差一点就超出标准的半成品找负责人确认是否可以通过?这种自己把关把问题消灭在过程中的做法,让我们联想到日本产品质量的可信。凡是去过日本的人都知道鞠躬是日本人再平常不过的礼节。有人说日本人的鞠躬的规范到位像是训练出来的一样。的确如此,你注意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每个人的每一次鞠躬都是双脚并拢、身体前倾,弯腰度数视情况而定。虽然是如此频繁、极普通的动作也让你决不会有敷衍了事的感觉。这种做事认真、到位还可以从日本人饮茶喝水中略见一斑。在日本到饭馆吃饭,代替我们上茶的习惯,日本多是上一杯冰水,即使数九隆冬也不例外。而笔者亲眼目睹的是盛装这种冰水的容器里已有半杯冰块,在倒给你的时候还要在你的杯子里再放入冰块。可是,当你饭后需要一杯热茶时,那个盛装热茶的杯子却是经过热蒸汽加热过的。 以上事例均是日常生活中极其普通的现象,透过这些普通的现象,我们看到的是全民性的对待生活和工作认真的态度。这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日本这个民族。一个面积只有不到38万平方公里,人口 1.2亿的国家能在战后短短50年间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除了其他的客观原因之外,它的这种民族性无疑是不可缺少的。日本国土面积是我国的二十六分之一,而人口是我们的十分之一。人口密度大,资源更是贫乏。几乎百分之百的石油、煤炭和矿石等工业原料,除大米以外90%以上的粮食、蔬菜和肉类都需要进口。一个国家什么都没有,买别人的原料,制成产品,靠什么能够再卖给别人赚取差价呢?靠的是产品的精美和性能的优异,靠的是价格的便宜。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除了二战以后日本所确立的“科技立国”的基本国策之外,每个日本人还需要比其他国家的国民付出更多的辛勤汗水。虽然当初是残酷的现实使日本人不得已而为之,但久而久之已经深入演化为其国民性。工作至上,被认为是天经地义,决不可调和的原则。任何的过错和失误必须有人承担起责任,以警后人。一个人在工作上有了过错,损害了集体的利益,不但周围的同事会不留情面地谴责之,就是当事人自己深感自责。这种自责绝不是敷衍了事,是发自内心的,因为日本国民从小就受到了这样的文化教育。 二、日本文化背后的民族性 日本人和中国人同居东亚,黑头发黄皮肤,写着方块汉字,崇尚孔孟之道,貌似汉文化传承者,但其内涵则大相径庭。我们常常会对他们的一些做法感到不可思议。真可谓又熟悉又陌生。 首先,从它的语言表达上就能充分地反映出这种矛盾性。众所周知,日本自古是一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国家。隋唐时期从中国引入了汉字,因此,有许多情况下单从汉字就能悟出日语的大概意思。比如:“中国は2001年にW T Oに加入した(中国于2001年加入了W T O)”。很熟悉。但是,当你带着中国人的思维去和日本人打交道时,却会发现仅靠语言,沟通是那么艰难。比如,当你要拜托日本人办一件事时,他回答你“考えときます(我先考虑考虑)”。按照中国人的思维你还在怀有50%的希望在等待结果时,他早已对此事画上了句号,那就是一种拒绝。而类似的委婉拒绝在日本却是一种普遍现象,被人们所推崇。另外,当日本人给你端来一杯茶,按照中国人的习惯都会说“谢谢!”,表示谢意,可是日本人却会说“すみません(抱歉/不好意思)!”,好像是给对方造成多大的麻烦。 除了语言表达以外,日本人在对待别人的好意时所采取的行为也令我们费解。比如:日本人在接受了你的礼物或其他好意后,除了当面感谢之外,第二次再见到你时,一定会再次提及并表示谢意,无论这个第二次见面时隔多久,几个月,几年的也有。笔者就亲历了一次时隔半 从日本人的生活习惯透视日本民族性文化研究

论日本神道教文化

论日本神道教文化 关键词:神道教,文化;民族;影响 神道教是日本的传统民族宗教,是日本的“本土文化”。在古代的几乎全封闭的日本,神道教的产生和自我发展几乎没有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完全能够反映当时的日本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社会思想。并且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对日本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名称来源 公元5至8世纪,佛教经中国传入日本,渐渐被日本人接受,为了与“佛法”一词分庭抗礼,创造了“神道”一词来区分日本固有的神道与外国传入的佛法。 “神道”二字虽然源自中国汉字,但实际上中国与日本对此词的概念不同,我们若按字面来解释神道教,必会被其名称所误导。日本人称一切神明为Kami,汉字传入日本后,“神”字被用来表示Kami。日本人称皇室、氏族的祖先与已逝的伟人英雄之灵魂为Kami,亦将认为值得敬拜的山岳、树木、狐狸等动植物与大自然的灵称为Kami。不仅单称优秀者、善良者、有功者。凡凶恶者、奇怪者、极可怕者亦都称为神。”也就是说:神道教所祭拜的“神”不仅是中国人所谓的神只,亦包括一些令人骇闻的凶神恶煞都称为神。 发展与阻力 佛教初传入日本时,神道教信徒甚为反对。由大陆渡来的有力氏族,支持佛教。日本本土的氏族,拥护神道教,反对佛教。佛教僧侣具有大陆先进的知识,天皇因此支持佛教。一时神道教失势,然至8世纪末,佛教僧的权力亢进,天皇欲制佛教的势力,因而神道教再度得势,两种宗教逐渐互相混合。至明治时期,百姓等信仰两宗教。至江户时代末期,国粹的神道理论家宣称,两者不能相混。明治初年,兴“废佛毁释运动”。神道教成为国家的宗教。虽明治政府承认信教的自由,但崇拜神道教成为日本国民的义务,成为明治政府教导百姓忠贞爱国、誓死效忠天皇的工具,二次大战日本神风特攻队的“英勇表现”就是最佳证明。 神道大致有三种流派:神社神道,教派神道和民俗神道,教派神道分有13个教派,每派有自己的创始人;民俗神道无严密组织,是农民自己祭祀农事和路神。明治维新后,政府扶持神社神道,宣布政教合一,将神社神道定为国教,即国家神道,由政府出资资助。古来神道的祭祀神职人员、神道的祭司以及下级神职人员一般都是世袭。明治政府不采传统的制度,废止世袭职。设置内务省中一部局来管辖全国神社,而神职皆成内务省的职员。又将古社中多数小者,由政府统筹到大社中。1945年日本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投降后,在盟军要求下,日本政府宣布政教分离,裕仁天皇发布诏书,宣布自己是人不是神,废除国家神道,政府不得资助神社,但神社神道已经成为日本神道信仰的主流。 对日本国民的影响和军国主义的关系

道教三十六部神将名讳1

道教三十六部神将名讳 *导读:历变雷府总司五龙真炁飞腾显应将军、升极雷府延 寿保命辅圣真君、元宗雷府水官溪真驱邪使者、元冲霄府水官溪真摄魔使者、定精雷府火部司令五方显应将军、保华雷府火部司令中山真灵将军、天娄雷府五方蛮雷将军、景琅雷府元罡斩妖将军、微果雷府元罡缚邪将军、辅帝雷府雷部总兵使者、敬皇雷府侍中仆射上相真君…… 正心雷府八方云雷都督大将军、清虚雷府先天雨师内相真君、太皇雷府开元司化雷公将军、道元雷府降魔扫秽雷公将军、主化雷府阳声普震雷公将军、移神雷府威光劈邪雷公将军、皓帝雷府雷师皓翁真君、广宗雷府五雷院使真君、升元雷府报应司总司真君、希元雷府幽枉司总司真君、神霄雷府玉府都判将军、琼灵雷府统辖八方雷车飞罡斩祟九天雷门使者阿香神女元君、庆合雷府威灵普遍万方推云童子、梵炁雷府驱雷掣电照胆追魔纠察廉访典者先天电母秀元君、左罡雷府先天风伯次相真君、玉灵雷府雷部总兵将军、洞光雷府雪冤辨诬卿师使相真君、安增雷府万方威应招财锡福真君、极真雷府灵应显赫扶危济急真君、岐阳雷府九垒总司威灵将军、丹精雷府调神御气燮理阴阳司命天医真君、青华雷府祥光瑞电天喜真君、紫冲雷府啸风鞭霆天冲真君、符临雷府传奏驰檄追魔摄怪九天雷门律令使者、变仙雷府总司九龙真炁神变普应将军

历变雷府总司五龙真炁飞腾显应将军、升极雷府延寿保命辅圣真君、元宗雷府水官溪真驱邪使者、元冲霄府水官溪真摄魔使者、定精雷府火部司令五方显应将军、保华雷府火部司令中山真灵将军、天娄雷府五方蛮雷将军、景琅雷府元罡斩妖将军、微果雷府元罡缚邪将军、辅帝雷府雷部总兵使者、敬皇雷府侍中仆射上相真君 三十六神将雷部诸神: 蒋光、钟英、金游、殷郊、庞煜、刘吉、关羽、马胜、温琼、王善、康应、朱彦、吕魁、方角、耿通、邓郁光、辛漠臣、张元伯、陶元信、苟雷吉、华宗远、赵公明、吴明远、李青天、梅天顺、熊光显、石远信、孔雷结、陈元远、林大华、周青远、纪雷刚、崔志旭、江飞捷、贺天祥、高克 玄天上帝三十六神将: 水火龟蛇二将、赵公明、关羽、雷开、苟毕、广泽、张健、谢仕荣、华光、朱彦夫、党归籍、康席、庞乔、高原、雨田、雷琼(封为瘟元帅,故有作温琼)、石成、王铁、高铜、李伏龙、副应、殷高、铁头、朱佩娘、韦元帅、朱孛娘、王忠、杨彪、刘俊、商伟、师旷、任无别、宁世夸、邓成、辛江、张安台湾保安宫三十六神将: 纪仙姑、连圣者、五龙官、锁大将、金舍人、倒海大将、李仙姑、马龙官、刘圣者、柳大将、唐舍人、移山大将、赵元帅、殷元帅、岳元帅、王元帅、孙元帅、李元帅、必大将、康元帅、

日本民族性格的矛盾统一

日本民族性格的矛盾统一 前言:《菊与刀》是美国著名女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受美国政府委托探讨日本民族性的经典著作之一。《菊与刀》以两个完全对立的文化符号,代表了日本民族性格的矛盾性。本文从等级制度、耻感文化等方面论述日本民族性格的矛盾性。 一、《菊与刀》产生的背景 《菊与刀》是由美国女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在二战期间撰写的一部经典的研究日本文化类型的著作。她在1944 年因接受美国政府的委托,开始了对日本民族的人类学的研究。由于当时美国和日本正在交战,她不可能亲自到日本去实地交流、调查研究,所以,她以战时被拘禁在美国的日本人为调查对象,并且通过查阅他人撰写的日本研究文章及游记和日本文学作品及其他书籍,观看日本的电影、纪录片等方式来进行研究。尽管前人已经用充分的研究,对日本的民族性格做了分析,但《菊与刀》,既深入剖析了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和日本民族性格的矛盾性,又为当局政府面临的难题做出了重要的决策研究,因此《菊与刀》的出世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二、从《菊与刀》看日本人的性格特征 “菊”与“刀”构成了一幅恬淡娴静与凶狠险恶的并存的独特画卷。优雅柔美的菊与暴力不驯的刀将日本完全对立的两极以一种奇特的状态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菊”本象征着日本皇室家徽,“刀”代表着武家文化。在书中,作者通过菊花和刀这两个日本皇室和武家文化的代表,深刻地剖析出日本民族性格的特性。菊本源于中国,象征文人情操高尚,清新脱俗。但是,在日本,菊则代表皇室,更侧重于代表日本民族性格中的淡定、儒雅,这也就反映了日本民族崇尚如菊般优雅恬淡。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为日本武士所贴身携带,寄托着日本民族志向的刀,代表着日本民族精神中黩武好斗的一面。当菊与刀都融于一个民族的血液中时,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双重性就体现出来了。日本独特的民族性格由这两个冲突的符号构成,即以“菊”和“刀”来揭露了日本的本质个性,既喜新又顽固,既尚礼又粗暴,既忠心不二又会背信弃义,该民族的人们的脾气真是难以琢磨。当然,万事皆有因果,这矛盾的性格本质上是其独特的民族文化使然。 三、日本人的价值体系:等级制与耻感文化 等级制度是日本社会结构或日本文化的基础,是日本人的价值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等级制约束着日本人日常生活的一切,要求着做出符合你身份地位的行为,如若不然必将受到惩罚。“只要`各安其分,各得其所’得以维持,日本人就会毫无不满地生活下去。他们就会感到安全。”“各得其所,各安其分”就是本尼迪克特研究日本人的各种思维、行为模式后对等级制的概括。“各得其所,各安其分”思想在日本人眼中就是建立一个秩序井然、规则分明的世界,每个人都能找准适合自己的位置、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地。平凡的人,不必强求攀上社会顶

关于日本神道教的简单介绍

关于日本神道教的简单介绍 什么是神道教: 神道是日本原始宗教,以祭祀日本本土天神地祇为主,以日本皇祖皇宗的遗训为内容,属于泛灵多神信仰(精灵崇拜),视自然界各种动植物为神祇。 神道教的起源: 神道起初没有正式的名称,一直到公元5世纪至8世纪,汉传佛教经朝鲜半岛百济传入日本,渐渐被日本人接受,为了与“佛法”一词分庭抗礼创造“神道”一词来区分日本固有的传统信仰与外国传入的佛法。是以在《日本书纪》〈用明天皇纪〉中的“天皇信佛法,尊神道。”句中,首次出现了“神道”这个称呼。 汉字传入日本后,“神”字被用来表示日语中的“かみ”(kami)。当时的日本人称已逝的人之亡灵为“かみ”,亦将认为值得敬拜的山神及树木、狐狸等动植物的灵魂称为“かみ”。“かみ”还包括一些令人骇闻的凶神恶煞。其后,人物神的历任天皇、幕府将军、功臣、武士等也渐渐被作为膜拜对象,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 而现在,根据日本文化厅统计在日本国内约有1亿2百万支持者,占日本人口比例近85%。但日本五大新闻之一的《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指出很多日本人不过是进去寺庙里面求神许愿罢了,并不是真正信仰,与中国大陆类似。 祭祀活动: 日本神道祭祀包括了天神、地祇、人鬼的祭祀典礼。祭祀分大祀、中祀、小祀。大祀包括大尝祭。中祀包括新尝祭、神尝祭、相尝祭、神衣祭、祈年祭。小祀包括镇花祭、镇火祭、镇魂祭、三枝祭、道享祭、风神祭、祈雨止雨祭、月次祭、星祭、招魂祭、荒神祭、地镇祭。《古事记》中除了至尊神天照大神以外,神道教的神按职别包括六个辅佐神、五部上祖神、三十二神、五行神、风神、雷神、山神、草神、海神、河神、二十一祓神、六福神、道祖神、和歌神、八大武神、军神、酒造祖神、医术祖神、神乐祖神、服部祖神等等。 神宫里的神官称为祭主、大宫司。神社的首领称为神主,其下有祢宜(觋)、祝、巫(神子)等等。神乐舞女称为巫女。明治二十七年颁布《神官神职服制》敕令,此后修正3次,分为正装、礼装、常装。正服黑罗冠、略服乌帽子(有位立乌帽子、无位折乌帽子)。正服衣冠,四位以上缝腋位袍黑唐草纹、五位赤唐草纹、六位以下绿无纹、无位黄平绢无纹。礼装斋服服制与位袍同,用白绢。中单短帷子,有位者为红绫,无位者红绢。下着指贯,三位以上紫底藤丸纹,四位五位紫平绢,六位以下浅黄平绢。此外有衣冠代用布衣,即无襕狩衣。常装包括狩衣和净衣。中祭、小祭的祭服为常服,即狩衣。别官以下仆从服白张。供品称为神馔,包括饭、饼、白米、黑米、野鸟、水鸟、海鱼、川鱼、海菜、野菜、果实、盐、酒。 关于皇祖天照大神: 日本神道教以天照大神祭祀为中心。天照大神是天皇一系的祖宗神,天皇所郊祀的天神太乙,即日神,为高天原八百万神的君王。天照大神赐给其子孙三神器,即八咫镜、草薙剑、八阪琼曲玉,作为统治的凭证神玺,保佑子孙永远统治日本。14世纪北畠亲房著《神皇正统记》,上起于神代,终兴国初。《神皇正统记》中的天皇世系经德川光圀《大日本史》采纳成为官方史家定说。 派别: 神道大致有三种流派:神社神道,教派神道和民俗神道,教派神道分有13个教派,每派有自己的创始人;民俗神道无严密组织,是农民自己祭祀农事和路神。明治维新后,政府扶持神社神道,宣布政教合一,将神社神道定为国教,即国家神道,由政府出资资助。古来神道的祭祀神职人员、神主(神道的祭司)以及下级神职人员一般都是世袭。明治政府不采传统的制度,废止世袭职。设置内务省中一部局来管辖全国神社,而神职皆成内务省的职员。又

日本的民族性是怎么形成的

日本的民族性是怎么形成的? ----日本史笔记2 所谓民族性,就是一个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性。日本的民族性是什么,大多数文章都指向其二重性或矛盾性。这个观点应该主要来自美国学者的《菊与刀》,该书对日本民族的矛盾性有一个概括:“日本人生性及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怯懦;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他们十分介意别人对自己行为的观感,但当别人对其劣迹毫无所知时,又会被罪恶征服。他们的士兵受到彻底的训练,却又具有反抗性。”该书作者本尼迪克特在书的末尾再次提及:“由于这种植根甚深的两重性,他们在成年后可以从毫无节制的浪漫恋爱突然转到对家庭意见的绝对服从。不管他们在履行极端的义务方面走得多么远,他们都能够尽情地享乐与贪图安逸。慎重处世的教养使他们在行动中常常表现得像一个胆小的民族,但他们实际上勇敢得近乎鲁莽。他们在等级制下可以表现出非凡的顺从态度,但绝不会轻易服从来自上面的控制。他们尽管彬彬有礼,但仍能保持着傲气。他们可以接受军队所要求的狂热盲从的纪律,但又桀骜不驯。他们可以是热烈的保守主义者,但又受新的方式的吸引,就如他们在接受中国风俗和西方学问时一再表明得那样。”多数评论认为,这个概括准确指出了日本的民族特性。笔者对日本人的了解基本来自书本和文艺作品,所得印象与以上结论虽不矛盾,但印象最深者似乎这一结论并未概括。笔者对日本民族最深刻之印象,一是认真、执着,力求把事情做到极致;二是极善于学习。《菊与刀》出版于五十年代,我虽不完全接受其观点,但却认为是我迄今看到的对日本民族性分析最深刻的作品。 一般来说,民族性的形成脱不开该民族的传统习俗、宗教习惯和文化影响。学术界的主流意见认为,日本在接受中国文化影响之前,只存在一种发育不全的低层文化。比如神道,只是一种简单的对万物有灵的崇拜,缺乏系统的宗教理论。可以推论,这种传统的宗教习俗,造就了日本民族敬畏、崇拜神和大自然的特性。中国文化的系统传入,发生于公元6-8世纪,那时日本的氏族社会已相当成熟,对文化的吸收已具有选择性淘汰的功能。中国传入日本的文化主要是两大类,一是儒教,二是佛教。佛教原创于印度,因而日本的民族性也有明显的印度痕迹,比如修炼。儒教范围很广,以个人伦理规范而言,主要是“三纲、五常、五德”,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五常为“仁、义、礼、智、信”,五德乃“温、良、恭、俭、让”。日本人虽然惊叹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在吸收时却以不损害他们的传统习惯为前提。“三纲”与他们已有的等级观念相符,全盘笑纳,“五常五德”则待遇有别,有的弃之不用,有的经改造而用之,有的则全盘接收。如“仁”是儒学要义,对普通人而言,是指有爱人之心。对帝王而言,是指要爱民,要施“仁政”,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但这就与日本的等级习俗相悖,不能接受。“仁”这个词在日本还有,但只有“慈善”类似的意思。“三纲五常五德”对日本文化影响深远,以至日本父母以及整个社会都以此作为教育子女做人的标准。据此推论,日本民族性的形成是在中国文化传入之后。不过这些标准在日本的内涵与中国不尽相同。在中国,忠、义、信的楷模应该是关云长,日本家喻户晓的忠义故事则是47浪人。 47浪人本是浅野大名(领主)家的武士,浅野大名遭吉良大名欺辱后,在严禁用刀的江户城刀伤吉良,然后自裁身死,死后所有财产充公,47武士沦为浪人(没有主君的武士为浪人)。47浪人卧薪尝胆一年零九个月,终于斩杀吉良为浅野报了仇。47浪人将吉良首级供于浅野坟前,然后集体剖腹自尽。 比照中日两则故事,我们发现关羽的故事忠高于义,他对刘备是忠,对曹操是义。忠的前提一是仁,主公施仁政,二是信,结义之信;义的前提是报恩。47浪人的故事重点强调一个“义”字,即报恩,至于浅野与47浪人有无“忠”或“信”的关系,大多数版本都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