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笔记整理

遗传学笔记整理
遗传学笔记整理

遗传学

一、名词解释

基因型:是指一个个体染色体上基因的集合,即它所包含的每一对基因。

表现型:也简称表型,是指一个个体所含有的各种基因所制造的产物如蛋白质、酶等,以及个体的各种表现特征,甚至包括它的行为等。

染色质:是一种纤维状结构,叫做染色质丝,它是由最基本的单位——核小体(nucleosome)成串排列而成的。

染色体:是细胞在有丝分裂时遗传物质存在的特定形式,是间期细胞染色质结构紧密包装的结果。

有丝分裂:又称间接分裂,通过纺锤体的形成、运动以及染色体的形成,将S期已经复制好的DNA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以保证遗传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分裂方式。由于这一分裂方式的主要特征是出现纺锤丝,特称为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有性繁殖生物为形成单倍体配子以完成生殖过程而进行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方式,包括两次细胞分裂而只有一次染色体复制,最终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同源染色体:是在二倍体生物细胞中,形态、结构基本相同的染色体,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中彼此联会,最后分开到不同的生殖细胞(即精子、卵细胞)的一对染色体,在这一对染色体中一个来自母方,另一个来自父方。

遗传密码:指mRNA链上每三个核甘酸翻译成蛋白质多肽链上的一个氨基酸,这三个核甘酸就称为密码子或三联子密码(triplet coden) 。

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在某些病毒中的RNA 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等)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过程。

假基因:是基因组中因突变而失活的基因,无蛋白质产物。一般是启动子出现问题。

超基因:是指作用于一种性状或作用于一系列相关性状的几个紧密连锁的基因。

内含子(Intron) :真核细胞基因DNA中的间插序列,这些序列被转录成RNA,但随即被剪除而不翻译。

外显子(Exon) :真核细胞基因DNA中的编码序列,这些序列被转录成RNA并进而翻译为蛋白质。

同源重组:又称为普遍性重组,是指联会(配对)的DNA同源序列之间相互交换对等部分的过程。

DNA的转座:或称移位(transposition),是由可移位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t)介导的遗传物质重排现象。

基因组:是一种生物体或个体细胞内基因的总和。它分为核基因组、线粒体基因组与叶绿体基因组。

C值反常现象(C值谬误):是指C值往往与种系进化的复杂程度不一致,某些低等生物却具有较大的C值。

RNA干扰:是指一种分子生物学上由双链RNA诱发的基因沉默现象,其机制是通过阻碍特定基因的翻译或转录来抑制基因表达。

多倍体:指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单倍体:体细胞中具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称为单倍体。

杂交优势:具有不同遗传型的物种经过杂交,其后代的某些性状如生长速度、生活力、繁殖率、抗逆性和产量等优于亲本的现象。

同义突变:指的是改变后的密码子仍然编码同一氨基酸的突变称为同义突变。

非同义突变:指的改变后的密码子不是编码同一氨基酸的突变称为非同义突变。

无义突变:在蛋白质的结构基因中,一个核苷酸的改变可能使代表某个氨基酸的密码子变成终止密码子(UAG、UGA、UAA),使蛋白质合成提前终止,合成无功能的或无意义的多肽,这种突变就称为无义突变。

密码子的简并性:指由一种以上密码子编码同一个氨基酸的现象称为密码子的简并性(degeneracy)。

永久杂种:是指两个连锁的致死基因以相斥形式存在,永远保持杂合状态,不发生分离的品系称为平衡致死系或永久杂种。

位点专一性重组:是指在原核生物中依赖于小范围同源序列的联会,发生于短同源区或特定的碱基序列之间精确的切割、连接反应。

非姐妹染色单体:由不同着丝点相连的染色单体.就叫非姐妹染色单体。

二、问答题

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答:间接证据:

①DNA分布在染色体内,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而染色体是直接与遗传有关的。

②细胞核内的DNA的含量十分稳定,而且与染色体的数目存在着平行关系:在同一种生物的细胞中,体细胞(二倍体)中DNA的含量是生殖细胞(单倍体)中DNA含量的2倍;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也正好是生殖细胞的2倍。

③DNA在代谢中比较稳定,不受生物体的营养条件、年龄等因素的影响。

④作用于DNA的一些物理和化学因素,如紫外线、X射线、氮芥等都可以引起生物遗传特性的改变。

直接证据:

①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2.你对基因是怎么理解的

答:1909年,丹麦遗传学家首先使用基因一词,其概念与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完全一致。1926年,Morgan发表基因论指出基因代表一个有机的化学实体。1944年,Avery等证实基因的本质是DNA,是DNA分子上的功能单位。1955年,Benzer提出顺反子、突变子和重组子的概念,认为顺反子是编码一种多肽链的核苷酸序列,是一个功能单位,认为一个顺反子就是一个基因,这个基因或者编码蛋白质或者编码RNA分子。1961年Jacob和Monod 提出操纵元学说,将基因分为结构基因、调节基因、操纵子和启动子。到目前为止,普遍认为,基因是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分子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3.原核生物基因和真核生物基因的区别

答:①真核基因是不连续的,是断裂基因,有内含子结构,而原核基因是连续的

②真核基因是单顺反子,只编码一个蛋白质,而原核基因是多顺反子,编码多个蛋白质。

③真核基因大部分为非编码序列,而原核基因的大部分是用来编码蛋白质的,只有非常小的

一部分不转录

④原核基因很小,大多只有一条染色体,而真核基因很大

⑤真核基因存在大量的重复序列,而原核基因重复序列极少

4.性别决定的方式有哪些性别分化在生物进化和物种演化方面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⑴性别决定的方式:①环境决定型(温度决定,如很多爬行类动物)②年龄决定型(如鳝)③性染色体决定型(如人类XY型、鸟类ZW型、蝗虫XO型)④性指数决定型(如果蝇)⑤染色体组的倍性决定型(如蜜蜂、蚂蚁)

⑵意义:

5.染色体变异的类型有哪些简述其遗传效应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答:⑴.染色体变异类型①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②染色体组及染色体数目变异

⑵缺失的遗传学效应:a.致死;b.假显性;c.人类缺失综合症

重复的遗传学效应:a.剂量效应;b.位置效应

倒位的遗传学效应:a.降低倒位杂合体的连锁基因的重组率;b.倒位杂合体的部分不育易位的遗传学效应:a.半不育性;b.假连锁;c.位置效应

⑶易位在育种实践中的应用:家蚕的性别自动鉴别品系

6.单倍体、多倍体育种

答:单倍体育种:指利用花药培养等方法诱导产生单倍体,并使其单一的染色体各自加倍成对,成为有活力、能正常结实的纯合体,从而选育出新的品种的方法。

多倍体育种:指利用人工诱变或自然变异等,通过细胞染色体组加倍获得多倍体育种材料,用以选育符合人们需要的优良品种。

7.杂交育种

答:杂交育种指利用作物具有不同遗传性的品种或类型相互杂交,创造遗传变异,然后再通

过选择和系统的试验鉴定,培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8.连锁遗传

答:连锁遗传的含义: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F2中常有连系在一起遗传的倾向,称为连锁遗传。

连锁遗传规律:连锁遗传的相对性状是由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控制,具有连锁关系,在形成配子时倾向于连在一起传递;交换型配子是由于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换形成的。

9.什么是“倒位”可能产生什么遗传效应在遗传学研究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⑴含义:一条染色体上同时出现两处断裂,中间的片断扭转180°重新连接起来,这一片断上基因的排列顺序颠倒的现象称为倒位。

⑵遗传效应:a.降低倒位杂合体的连锁基因的重组率;b.倒位杂合体的部分不育

⑶在遗传研究中的意义:保存连锁的两个致死基因(平衡致死系)

10.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引起全球关注,谈谈你的看法。

答:我认为转基因食品安全。

对转基因食品前所未有的安全性检验:

①严格的毒理性检验:如热稳定性试验、消化稳定性试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免疫毒性检测、毒性动力学、遗传毒性、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癌性、生殖发育毒性等。

②严格的过敏性检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比较、特异IgE抗体结合试验、定向筛选血清试验、模拟胃肠液消化试验、动物模型试验等。

③严格的抗性检验。

所以我认为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11.谈谈你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保护遗传多样性有什么意义

答:⑴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可以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个层次。遗传多样性指地球上生物个体中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之总和;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有机体的多样化;生态系统多样性涉及的是生物圈中生物群落、生境与生态过程的多样化。

⑵保护遗传多样性的意义:

12.最近有关“转基因食品致癌、致不育”的言论甚嚣尘上,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我认为“转基因食品致癌、致不育”这一言论是错的,不赞同这一观点。

转基因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物种的基因组中,使遗传物质得到改造的生物在性状、营养和品质等方面满足人类需要。

转基因食品是指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即为转基因食品。

首先来看“转基因食品致癌”这一言论为什么是错的。

关于Seralini团队研究结果的学术论证:

①实验设计、统计分析存在问题。突破了90天试验期限,实验结果不可重复。

②日本学者使用转基因饲料饲喂实验大白鼠,持续2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连续10代的鹌鹑转基因饲料饲喂试验,也证实转基因玉米对动物的长期健康没有影响。

③目前检索到的20多篇长期转基因食品饲喂试验的文献(持续时间为90天到2年),实验结果都不支持转基因食物长期食用会损害人体健康的假说。

④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丹麦和荷兰六个欧盟成员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都得出了相同结论,否定塞拉利尼的研究结果

所以“转基因食品致癌”这一言论是错的,不成立。

再来看“转基因食品致不育”这一言论为什么也是错的。

①没有任何研究文献支撑上述假说;

②墨西哥人近20年来以转基因玉米为主食,未出现生育率下降现象;

③美国的家禽家畜业产业庞大,牛、羊、鸡、猪生生不息,出口列国,未见动物遭遇生育危机。美国临近墨西哥的几个州也多以转基因玉米为食,并未显现生育能力下降。

所以“转基因食品致不育”这一言论也是错的,不成立的

综合所述:“转基因食品致癌、致不育”这一言论是错的,不赞同这一观点。

三、计算题

1.一个双因子杂合体AaBb自交得到如下后代:

A__B__ 198

A__ bb 97

aaB__ 101

aabb 1

基因A与B是否连锁如果连锁,遗传距离是多少写出亲本的基因型。

2.a,b,c三个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让其杂合体与纯隐性亲本测交,得出如下结果:

请绘制三个基因的连锁图谱并估算其符号系数。

3.在某项番茄杂交实验中,F2中有3629株是紫茎,1175株是绿茎。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问实际观测值与理论期望值之间有无显著差异

遗传学重点总结

遗传学 第一章 (一) 名词解释: 1.原核细胞: 没有核膜包围的核细胞,其遗传物质分散于整个细 胞或集中于某一区域形成拟核。如:细菌、蓝藻等。 2.真核细胞:有核膜包围的完整细胞核结构的细胞。多细胞生物 的细胞及真菌类。单细胞动物多属于这类细胞。 3.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线形结构。在原 核细胞内,是指裸露的环状DNA分子。 4.姊妹染色单体:二价体中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互称为 姊妹染色单体。 5.同源染色体: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 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6.超数染色体:有些生物的细胞中出现的额外染色体。也称为B 染色体。 7.无融合生殖:雌雄配子不发生核融合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认 为是有性生殖的一种特殊方式或变态。 8.核小体(nucleosome):是染色质丝的基本单位,主要由DNA 分子与组蛋白八聚体以及H1组蛋白共同形成。 9.染色体组型 (karyotype) :指一个物种的一组染色体所具有的 特定的染色体大小、形态特征和数目。 10.联会: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建立联系的配对过程。

11.联会复合体:是同源染色体联会过程中形成的非永久性的复合 结构,主要成分是碱性蛋白及酸性蛋白,由中央成分(central element)向两侧伸出横丝,使同源染色体固定在一起。 12.双受精: 1个精核(n)与卵细胞(n)受精结合为合子(2n),将 来发育成胚。另1精核(n)与两个极核(n+n)受精结合为胚乳核 (3n),将来发育成胚乳的过程。 13.胚乳直感:在3n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 本的某些性状,这种现象称为胚乳直感或花粉直感。 14.果实直感: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 父本的某些性状,则另称为果实直感。 简述: 2.简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自的遗传学意义? 答:细胞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1)每个染色体准确复制分裂为二,为形成两个子细胞在遗传组成上与母细胞完全一样提供了基础。(2)复制的各对染色体有规则而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使两个细胞与母细胞具有同样质量和数量的染色体。 细胞减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1)雌雄性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保证了亲代与子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并保证了物种相对的稳定性;(2)由于染色体重组、分离、交换,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四章孟德尔遗传 (一) 名词解释:

遗传学整理讲解

第一章遗传学与医学 掌握:1.遗传性疾病的分类 熟悉:1.健康与疾病的遗传基础 目前遗传学界普遍采用McKusick的分类方法,即将遗传病分为五大类。 a染色体病(chromosome disorders) 在生殖细胞发生和受精卵早期发育过程中发生了差错,就会导致染色体的数目或结构畸变,表现为先天发育异常。如Down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染色体病通常不在家系中传递,但也有可传递的。已知染色体病有300多种,染色体异常几乎占自然流产的一半,主要发生在出生前。 b 单基因病(single-gene disorders): 单个基因突变所致,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亨廷顿舞蹈病,苯丙酮尿症,低磷酸盐血症(抗维生素D佝偻病),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按单纯的孟德尔方式遗传,通常呈现特征性的家系传递格局,主要发生在新生儿和幼儿阶段。 C 多基因病(polygenic disorders): 由多个基因突变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所致,包括一些先天性发育异常和一些常见病,如先天性心脏病,无脑儿,脊柱裂;糖尿病,哮喘,高血压等。有家族聚集现象,但无单基因病那样明确的家系传递格局。 D 线粒体病(mitochondrial genetic disorders): 线粒体染色体上基因突变所致,该病通常影响神经和肌肉的能量产生,在细胞衰老中起作用,以母系方式遗传。 E 体细胞遗传病(somatic cell genetic disorders): 该病只在特异的体细胞中发生。体细胞遗传病的一个范例是肿瘤,其恶性表型的发展通常是控制细胞生长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 第三章人类基因组学(了解) 基因(gene):DNA的功能片段。它是一种化学分子,遗传信息的物质载体,传递支配生命活动的指令。 基因组(genome):有机体全部DNA序列。它是基因和非基因的DNA序列的总和。 基因组学(genomics):是20世纪90年代逐渐形成的以基因组为研究对象,在基因组水平研究基因和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包括大量非基因DNA序列的结构与功能的学科。 第四章人类染色体和染色体病 掌握:1. 染色体的结构。2.染色体的分组。3.染色体的分类、命名和书写原则。4. 染色体畸变的类型。5. 人类染色体畸变的国际命名体制。6.常染色体病主要临床症状及核型。7.Lyon假设、性染色质和性染色体病主要临床症状及核型。 熟悉:1. 细胞遗传学研究和细胞的来源(检验专业掌握)2.染色体分析的显带技术及其他的技术应用(检验专业掌握)3.染色体微缺失综合征。4.两性畸形 1.染色体结构:着丝粒(Cen),端粒(Te),长臂(q),短臂(q) 主缢痕:位于两臂之间,染色体在此处凹陷,称主缢痕(着丝粒)。此处属于结构异染色质,转录不活跃。

医学遗传学笔记

绪论 (重点:遗传病定义及特征) 1.遗传病:一般把遗传因素作为唯一或主要病因的疾病成为遗传病 2.医学遗传学:用人类遗传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遗传病从亲代传递至子代的特点,规律、起源和发生、病理机制、病变过程及其与临床关系的一门综合学科。 3.简要说明遗传病的特征? 答:①遗传病的传播方式:一般是以垂直方式出现的,不延伸至无亲缘个体②遗传病的数量分布:亲祖代和子孙代是以一定数量比例出现的,社会上总体数量少,分布不均③遗传病的先天性:但并非所有的遗传病都是先天的④遗传病的家族性:发生具有家族聚集性,发病年龄通常一代比一代早,病情加重⑤遗传病的传染性:一般无传染性,但人类阮粒蛋白是一种遗传又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第一章人类基因和基因组 (重点:断裂基因及其英文) 1.割裂基因((split gene)是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由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组成,二者相间排列。 第二章基因突变 重点(基因突变,DNA的修复系统有哪些) 1.基因突变:发生在分子水平上DNA碱基对组成与序列的变化。 2. DNA的修复系统有哪些? (1)紫外线照射引起的DNA损伤与修复 ①光复活修复,在可见光的作用下,光复活酶被激活,能够特异性的识别、结合嘧啶二聚体,形成酶-DNA复合体,利用可见光的能量,嘧啶二聚体解聚,修复完成,酶也从DNA上解离,释放。 ②切除修复,也称暗修复,无需光能。发生在DNA复制之前。 ③重组修复,发生在DNA复制过程之中和复制完成之后的一种不完全的修复形式。(2)电离辐射引起的DNA损伤和修复 ①超快修复②快修复③慢修复 第四章单基因病的遗传 重点:判断遗传方式,并且加上特点;不规则显性遗传;遗传印记 1.遗传方式的特点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①男女患病机会均等②患者双亲必有一个是患者③患者的子代有1/2的发病可能。④连续传递 (2)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特点:①男女患病机会均等患者双亲往往表型正常,但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②患者的同胞有1/4的发病风险,患者表型正常的同胞中有2/3是携带者,患者的子女一般不发病,但肯定都是携带者。③没有连续传递的现象 (3)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①人群中女性患者数目多于男性患者②患者双亲中一方患病。③交叉遗传,男传女,不传男。女性杂合子患者的子女中各有50%的可能性发病。 ④有连续传递的现象。

普通遗传学知识点总结

普通遗传学知识点总结 绪论 1.什么是遗传,变异?遗传、变异与环境的关系? (1).遗传(heredity):生物亲子代间相似的现象。 (2).变异(variation):生物亲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遗传和变异的表现与环境不可分割,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密切联系其所处的环境。 生物与环境的统一,这是生物科学中公认的基本原则。因为任何生物都必须具有必要的环境,并从环境中摄取营养,通过新代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表现出性状的遗传和变异。 2.遗传学诞生的时间,标志? 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重新发现标志着遗传学的建立和开始发展)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1.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的概念? 答:同源染色体: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异源染色体:这一对染色体与另一对形态结构不同的染色体,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2.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的概念,关系?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质便卷缩而呈现为一定数目和形态的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有丝分裂中,由于染色质的复制而形成的物质 3.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 染色体和染色质实际上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分裂周期过程中所表现的不同形态。 4.不同类型细胞的染色体/染色单体数目?(根尖、叶、性细胞,分裂不同时期(前期、中期)的染色体数目的动态变化?) 答:有丝分裂: 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染色体数目:2n 2n 2n 4n 2n DNA分子数:2n-4n 4n 4n 4n 2n 染色单体数目:0-4n 4n 4n 0 0 减数分裂: *母细胞初级*母细胞次级*母细胞*细胞 染色体数目:2n 2n n(2n) n DNA分子数:2n-4n 4n 2n n 染色单体数目:0-4n 4n 2(0) 0 5.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特点?遗传学意义?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的重要遗传学事件(交换、交叉,同源染色体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分裂?基因分离?)

卫生统计学整理笔记

如何绘制频数表? 求组距 确定各组段的两个端点 归组计数 频数分布表与分布图作用 1.揭示变量分布形态 2.揭示变量分布趋势 3.便于发现特大的或特小的极端值 4.便于进一步计算统计指标和分析 5.作为一种数据陈述的形式 算数应用条件: 对称分布,尤其正态分布 几何应用条件: 1.对数对称分布、等比资料 2.变量值中不能有0;不能同时有正值和负值;若全是负值,计算时可先把负号去掉,得出结果后再加上负号。 中位数条件: 所有分布、尤其偏态分布: 1.变量值中出现个别特小或特大的数值 2.资料的分布呈明显偏态 3.含有不确定数值 4.资料的分布不清 极差应用条件:所有分布、尤其偏态分布 不足: 不能全面的反映所有值的偏离程度 不稳定、小样本小于大样本、样本小于总体 四分位数间距应用条件 所有分布、尤其偏态分布: 1.变量值中出现个别特小或特大的数值 2.资料的分布呈明显偏态 3.含有不确定数值 4.资料的分布不清 方差应用条件: 对称分布,尤其正态分布 变异系数应用 1.量纲不一致

散点图作用 观察两组数据的总体趋势和明显偏离趋势的观察点 判断两组数据的关联形式、方向和密切程度 相关分类 线性相关 秩相关 分类变量相关 线性相关意义 r>0表示正相关,r=1表示完全正相关;r<0表示负相关,r=-1表示完全负相关。 |r|→0表示相关性越弱,|r|→1表示相关性越强。 r=0表示没有线性相关,不代表没有相关。 如何判断线性相关 画散点图 计算线性相关系数 假设检验 如何进行秩相关 编秩次 计算秩相关系数 假设检验 回归分析:利用样本信息,找到变量间数量依存关系。 线性回归分析:利用样本信息,找到变量间线性数量依存关系。 决定系数:反映回归贡献的相对程度,即Y的变异被X解释的比例。 如何进行分类变量的相关分析 交叉表的制作,计算各种概率 计算列联系数 假设检验 相关分析的条件 线性相关系数:二元正态分布的定量变量 秩相关系数:非二元正态分布的定量变量、有序分类变量 列联系数:无序分类变量 轶闻数据:由坊间流传或各种媒体报道的一些个案数据,由于其特殊性往往给公众留下突出和深刻的印象。 特点:缺乏代表性,常诱导人们进行简单的推论,得到一些具有倾向性的结论。 可得数据:为了某些特定目的已收集或积累的数据。如:各类监测数据、统计年鉴等。

遗传学(第二版) 刘庆昌 重点整理2

第九章 ★无性繁殖(Asexual reproduction) 指通过营养体增殖产生后代的繁殖方式,其优点是能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生长快。★有性繁殖(Sexual reproduction) 指通过♀、♂结合产生的繁殖方式,其优点是可以产生大量种子和由此繁殖较多的种苗。大多数动植物都是进行有性生殖的。 ★近交(Inbreeding) 指血缘关系较近的个体间的交配,近亲交配。近交可使原本是杂交繁殖的生物增加纯合性(homozygosity),从而提高遗传稳定性,但往往伴随严重的近交衰退现象(inbreeding depression)。 ★杂交(crossing or hybridization) 指亲缘关系较远,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的交配。可以使原本是自交或近交的生物增加杂合性(heterozygosity),产生杂种优势。 一、近交的种类 ★自交(Selfing) 指同一个体产生的雌雄配子彼此融合的交配方式,它是近交的极端形式,一般只出现在植物中(自花授粉植物),又称自花受粉或自体受精(self-fertilization)。 ★回交(Back-crossing) 杂交子代和其任一亲本的杂交,包括亲子交配(parent-offspring mating)。 ★全同胞交配(Full-sib mating) 相同亲本的后代个体间的交配,又叫姊妹交。 ★半同胞交配(Half-sib mating) 仅有一个相同亲本的后代个体间的交配。 ★自花授粉植物(Self-pollinated plant) 天然杂交率低(1-4%):如水稻、小麦、大豆、烟草等; ★常异花授粉植物(Often cross -pollinated plant) 天然杂交率常较高(5-20%):如棉花、高粱等; ★异花授粉植物(Cross-pollinated plant): 天然杂交率高(>20-50%)如玉米、黑麦等,在自然状态下是自由传粉。 ★近交衰退(Inbreeding depression) 近交的一个重要的遗传效应就是近交衰退,表现为近交后代的生活力下降,产量和品质下降,适应能力减弱、或者出现一些畸形性状。 ★回交(Backcross)B: 轮回亲本(recurrent parent) 用来反复回交的亲本。 A: 非轮回亲本(non-recurrent parent) 未被用来回交的亲本。 B: 轮回亲本(recurrent parent) 用来反复回交的亲本。 A: 非轮回亲本(non-recurrent parent)

遗传学整理

思考题 第1章绪论 1、遗传病有什么特点 ①一般以垂直方式传播②数量分布:患者与正常成员之间有一定的数量关系③先天性特点如白化病,少数不是先天的如huntington 舞蹈病④家族性特点⑤遗传病一般不能传染,但朊蛋白病是一种既能遗传又能传染的疾病 2、遗传病可分为几类 ①单基因病(常显AD,常隐AR,XD,XR,Y)②多基因病③染色体病④体细胞遗传病⑤线粒体遗传病 3、遗传病对人类有何危害 第3、4章基因突变及其细胞分子生物学效应 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基因内部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点突变:指DNA分子中一个碱基被另一个不同的碱基所替换。 同义突变(Synonymous mutation):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单个碱基置换后密码子所编码的是同一种氨基酸,表型不改变 无义突变(Nonsense mutation):是指DNA中碱基被置换后,使编码一个氨基酸的密码子变为不编码任何氨基酸的终止密码(UAA、UAG、UGA),肽链合成提前终止,产生短的、没有活性的多肽片段。 错义突变(Missense mutation):DNA分子中的碱基置换后,形成新的密码子,从而导致所编码的氨基酸发生改变,产生活性降低、无活性或无功能的蛋白质。移码突变:DNA编码序列中插入或缺失一个或几个(不是3的倍数)碱基,其下游阅读框发生改变,导致氨基酸顺序及蛋白质异常或无活性,称为移码突变。动态突变:邻近基因或位于基因序列中的三核苷酸重复拷贝数,在一代代传递过程中会发生明显的增加,如(CGG)n、(CAG)n等,从而使(导致)某些遗传病发病。如Hutington舞蹈病 原发性损害(primary abnormalities):突变影响、干扰了RNA的正常转录以及转录后的修饰、剪辑;或直接改变了被编码的多肽链中氨基酸的组成和顺序,从而使其正常功能丧失。 继发性损害(secondary abnormalities):突变并不直接影响或改变某一条多肽链正常的氨基酸组成序列,而是通过干扰该多肽链的翻译合成过程;或翻译后的修饰、加工;甚至通过对蛋白质各种辅助因子的影响,间接地导致某一蛋白质功能的失常。 分子病(molecular disease):由于遗传上的原因而造成的非酶蛋白质分子结构或合成量的异常所引起的疾病。 大题: 1、基因突变如何导致蛋白质功能改变? 2、酶缺陷如何引起各种代谢紊乱并导致疾病? 3、各种代谢病的发病机制

最新医学遗传学试题及答案合集

1.遗传病特指__C______。 A.先天性疾病 B.家族性疾病 C.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 D.不可医治的疾病 E.既是先天的,也是家族性的疾病 2、___B_____于1953年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标志分子遗传学的开始。 A. Jacob和Momod B. Watson和Crick C. Khorana和Holley D. Avery和McLeod E. Arber和Smith 3.环境因素诱导发病的单基因病为___B_____。 A.Huntington舞蹈病 B.蚕豆病 C.白化病 D.血友病A E.镰状细胞贫血 4.传染病发病__D______。 仅受遗传因素控制 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但需要环境因素的调节 以遗传因素影响为主和环境因素为辅 以环境因素影响为主和遗传因素为辅 仅受环境因素影响 5.种类最多的遗传病是___A_____。 A.单基因病 B.多基因病 C.染色体病 D.体细胞遗传病 6.发病率最高的遗传病是__B______。 A.单基因病 B.多基因病 C.染色体病 D.体细胞遗传病 7.最早被研究的人类遗传病是___A_____。 A.尿黑酸尿症 B.白化病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D.镰状细胞贫血症 8.有些遗传病家系看不到垂直遗传的现象,这是因为__D______。 A. 该遗传病是体细胞遗传病 B. 该遗传病是线粒体病 C. 该遗传病是性连锁遗传病 D. 该遗传病的患者活不到生育年龄或不育 9、下列___D_____碱基不存在于DNA中。 A. 胸腺嘧啶 B. 胞嘧啶 C. 鸟嘌呤 D. 尿嘧啶 E. 腺嘌呤 10.基因表达时,遗传信息的基本流动方向是__C______。 A.RNA→DNA→蛋白质 B.hnRNA→mRNA→蛋白质 C.DNA→mRNA→蛋白质 D.DNA→tRNA→蛋白质 E.DNA→rRNA→蛋白质 11、人类基因组中存在着重复单位为2~6bp的重复序列,称为:__C______。 A. tRNA B. rRNA C. 微卫星DNA D. 线粒体DNA E. 核DNA 12.基因突变对蛋白质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__E______。 A.影响活性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B. 影响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C.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D. 改变蛋白质的活性中心 E.影响蛋白质分子中肽键的形成 13.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中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为___C_____。 A.A-U,G-C B.A-G,T-C C.A-T,C-G D.A-U,T-C E.A-C,G-U 14.由于突变使编码密码子形成终止密码,此突变为___B_____。 A.错义突变 B.无义突变 C. 终止密码突变 D. 移码突变 E.同义突变15.DNA复制过程中,5’→3’亲链作模板时,子链的合成方式为___B_____。

医学遗传学知识总结

1.医学遗传学是用遗传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人类病理性状的遗传规律及物质基础的学科 2.遗传病的类型:单基因病多基因病染色体病体细胞遗传病线粒体遗传病 3.遗传因素主导的遗传病单基因病和染色体病 4.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疾病多基因病和体细胞遗传病 5.环境因素主导的疾病非遗传性疾病 6.遗传病由遗传因素参与引起的疾病,生殖细胞或受精卵的遗传物质(染色体或基因)异常所引起的疾病,具有垂直传递的特点 7.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不同形态结构 8.染色体的化学组成DNA 组蛋白RNA 非组蛋白 9.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小体 10.染色质的类型:常染色质异染色质 11.常染色质是间期核纤维折叠盘曲程度小,分散度大,能活跃的进行转录的染色质特点是多位于细胞核中央,不易着色,折光性强12.异染色质是间期核纤维折叠盘曲紧密,呈凝集状态,一般无转录活性的染色质特点:着色较深,位于细胞核边缘和核仁周围。13.结构性异染色质是各类细胞的整个发育过程中都处于凝集状态的染色质 14.兼性异染色质是特定细胞的某一发育阶段由原来的常染色质失去转录活性,转变成凝集状态的异染色质 15.染色体的四级结构:一级结构:核小体;二级结构:螺线管;三

级结构:超螺线管;四级结构:染色单体 16.性别决定基因成为睾丸决定因子;Y染色体上有性别决定基因:SRY 17.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 18.点突变是基因(DNA链)中一个或一对碱基改变 19.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碱基替换移码突变动态突变 20.碱基替换方式有两种:转换和颠换 21.碱基替换可引起四种不同的效应:同义突变、错义突变、无义突变、终止密码突变 22.移码突变:在DNA编码顺序中插入或缺失一个或几个碱基对从而使自插入或缺失的那一点以下的三联体密码的组合发生改变进而使其编码的氨基酸种类和序列发生改变 23.整码突变:DNA链的密码子之间插入或缺失一个或几个密码子则合成肽链将增加或减少一个或几个氨基酸,但插入或丢失部位的前后氨基酸顺序不变动态突变:DNA分子中碱基重复序列或拷贝数发生扩增而导致的突变(脆性X综合症) 24.系谱是指某种遗传病患者与家庭各成员相互关系的图解 25.系谱分析法是通过对性状在家族后代的分离或传递方式来推断基因的性质和该性状向某些家系成员传递的概率 26.先证者是指家系中被医生或研究者发现的第一个患病个体或具有某种性状的成员 27.单基因遗传病:疾病的发生主要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传递方式

(完整word版)医学遗传学重点归纳

第一章人类基因与基因组 第一节、人类基因组的组成 1、基因是遗传信息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基因组是是细胞内一套完整遗传信息的总和,人类基因组包含核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 单拷贝序列串联重复序列 按DNA序列的拷贝数不同,人类基因组高度重复序列 反向重复序列 重复序列短分散核元件 中度重复序列 长分散核元件 3、多基因家族是指由某一祖先经过重复和所变异产生的一组基因。 4、假基因是基因组中存在的一段与正常基因相似但不能表达的DNA序列。 第二节、人类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1、基因的结构包括:(1)蛋白质或功能RNA的基因编码序列。(2)是表达这些结构基因所需要的启动子、增强子等调控区序列。 2、割裂基因:大多数真核细胞的蛋白质编码基因是不连续的编码序列,由非编码序列将编码序列隔开,形成割裂基因。 3、基因主要由外显子、内含子、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终止子、隔离子组成。 4、外显子大多为结构内的编码序列,内含子则是非编码序列。 5、每个内含子5端的两个核苷酸都是GT,3端的两个核苷酸都是AG,这种连接方式称为GT--AG法则。 6、外显子的数目等于内含子数目加1。 7、启动子分为1类启动子(富含GC碱基对,调控rRNA基因的编码)、2类启动子(具有TATA 盒特征结构)、3类启动子(包括A、B、C盒)。 第三节、人类基因组的多态性 1、人类基因组DNA多态性有多种类型,包括单核苷酸多态性、插入\缺失多态性、拷贝数多态性。 第二章、基因突变 突变是指生物体在一定内外环境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下,遗传物质发生某些变化。基因突变即可发生在生殖细胞,也可发生在体细胞。 第一节、基因突变的类型

医学遗传学整理复习资料

第四章单基因病 单基因病:由某一等位基因突变所引起的疾病 遗传方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染色体:X连锁显性遗传从性遗传限性遗传 隐性遗传X连锁隐性遗传 Y连锁遗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某种性状或疾病受显性基因控制,这个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其遗传方式为AD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系谱特点: ①患者双亲之一有病,多为杂合子 ②男女发病机会均等 ③连续遗传 完全显性:杂合子的表现型与显性纯合子相同 不完全显性(中间型显性、半显性):杂合子的表现型介于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之间 共显性:杂合子的一对等位基因彼此间无显、隐之分,两者的作用都同时得以表现。 复等位基因(I A、I B 、i ):在群体中,同一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点的两个以上的基因。不规则显性:带致病基因的杂合子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表现正常或表现出不同的表现型。 不外显(钝挫型):具显性致病基因但不发病的个体 外显率:一定基因型个体所形成的相应表现型比率 不同表现度:同一基因型的不同个体性状表现程度的差异 表现度:指在不同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相同基因型的个体在性状或疾病的表现程度上产生的差异 延迟显性:带显性致病基因的杂合子在个体发育的较晚时期,显性基因的作用才表现出来。--------------------------------------------------------------------------------------------------------------------------------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某种性状或疾病受隐性基因控制,这个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其遗传方式为 AR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特点:①患者的双亲无病,为携带者 ②男女发病机会均等 ③散发 X 连锁显性遗传:某种性状或疾病受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所控制,其遗传方式为XD。XD遗传病系谱特点:①患者双亲之一有病,多为女性患者 ②连续遗传 ③交叉遗传(男性患者的女儿全发病) X 连锁隐性遗传:某种性状或疾病受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所控制,其遗传方式为XR。 交叉遗传:男性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母亲,也必定传给女儿 XR遗传病系谱特点:①患者双亲无病②多为男性患者。③交叉遗传 从性遗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类基因,基因的效应随着个体性别的不同而有差异(即杂合子的表型在不同性别个体中表现不同) 限性遗传: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上的一类基因,由于性别限制,只在一种性别中表达。 (即男性表达,女性不表达。或反之。)

医学遗传学基础复习题

习题七 医学遗传学基础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遗传学 2 医学遗传学 3 遗传和变异 4 单基因病 5 多基因病 6 染色体病 7 基因 8 结构基因 9 调控基因10 断裂基因11 基因组12 基因家族 13 基因簇14 假基因15 基因表达16 转录 17 翻译18 基因突变19 点突变20 同义突变 21 错义突变22 无义突变23 移码突变24 等位基因 25 分离定律26 复等位基因27 自由组合定律28 连锁与互换定律 29 单基因遗传30 系谱31 携带者32 完全显性 33 不完全显性34 不规则显性35 共显性36 延迟显性 37 表现度38 外显率39 交叉遗传40 遗传异质性 41 多基因遗传42 数量性状43 微效基因44 易患性 45 遗传率46 早发现象47 从性遗传48 限性遗传 49 阈值50 染色体组51 染色体核型52 显带技术 53 丹佛体制54 染色体带型55 高分辨带56 染色体畸变 57 整倍体58 非整倍体59 假二倍体60 易位 61 倒位62 插入63 重复64 等臂染色体 65 双着丝粒染色体66 嵌合体67 三体型68 单体型 69 多体型70 TDF基因71 SRY基因72 AZF基因 73 Lyon假说74 真两性畸形75 假两性畸形76 分子病 77 遗传性酶病78 基因定位79 遗传图谱80 物理图谱 二、填空题 1 生物的正常性状和绝大多数的异常性状(疾病)都是因素和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 在人类不同疾病的病因中,根据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所起作用的大小,可将人类疾病分为等三种情况。 3 生殖细胞或受精卵的遗传物质发生突变所引起的疾病,称为。具有传递的特征。 4 染色体数目、结构畸变所引起的疾病称为。 5 基因病是由于突变而引起的疾病。其可分为病和病两类。 6 主要受一对等位基因所控制的疾病,即一对染色体上单个基因或一对等位基因发生突变所引起的疾病称为。 7 多对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引起的疾病称为。 8 DNA具有、和等遗传物质的基本特性。 9 DNA的组成单位是后者由、和组成。 10 DNA和RNA的共有碱基是、和。 11 双链DNA中,碱基对A和T之间形成的氢键数目是、G和C之间的氢键数目是。 12 基因的化学本质是。 13 人类基因根据其功能不同可分成和。 14 人类基因组包括基因组和基因组,人类DNA中的重复序列、基因家族主要存在于基因组。

遗传学材料整理(自整)

遗传学材料整理 1、同源染色体: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2、基因:基因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是DNA分子链中具有特定遗传功能的一段核苷酸序列。 3、遗传平衡、基因平衡定律(哈德——魏伯格定律):在一个完全随机交配群体内,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如突变、选择、遗传漂移和迁移)干扰时,则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常保持一定。 4、部分二倍体:既带有自身完整的基因组,又有外源DNA片段的细胞或病毒,称部分二倍体。 5、孢子体不育:指花粉的育性受孢子体(植株)基因型所控制,而与花粉本身所含基因无关。 6、纯系:由遗传上均一的纯结合个体所组成的系统的总称。 7、中断杂交实验:研究细菌接合过程中基因转移状况的一种遗传学实验方法。 8、遗传:指生物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即生物在世代传递过程中可以保持物种和生物个体各特性不变。 9、变异:指生物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表现出一定差异的现象。 10、非同源染色体:形态、结构和功能彼此不同的染色体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11、作用子:表示一个起作用的单位,一个作用子所包括的一段DNA与一个多肽链的合成相对应。 12、结构基因:指可编码RNA或蛋白质的一段DNA序列。 13、内含子:编码的间隔序列称为内含子(intron),内含子是在信使RNA被转录后的剪接加工中去除的区域。 14、外显子:可以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序列称为外显子。 15、重叠基因:指同一段DNA编码顺序,由于阅读框架的不同或终止早晚的不同,同时编码两个或两个以上多肽链的基因。 16、隔裂基因:编码顺序由若干非编码区域隔开,使可读框不连续的基因称为隔裂基因。 17、跳跃基因:即转座因子,指染色体组上可以转移的基因。实质是可作为插入因子和转座因子移动位置的DNA片断(序列)。 18、互补测验:比较顺式和反式构型个体的表型以判断两突变是否发生在一个基因座内的测验,称为互补测验又称顺反测验。 19、自交:指同一植株上的自花授粉或同株上的异花授粉。 20、基因纯合体: 21、基因杂合体: 22、分离: 23、基因互作:不同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性状的表现,称为基因互作。 24、完全连锁:同一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不发生分离而被一起传递到下一代的现象。 25、不完全连锁:指连锁基因的杂种子一代不仅产生亲本类型的配子,还会产生重组型配子。 26、相斥相: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联系在一起称为相斥相。 27、相引相:不同显性基因或不同隐性基因相互联系在一起称为相引相。

遗传学笔记整理

遗传学 一、名词解释 基因型:是指一个个体染色体上基因的集合,即它所包含的每一对基因。 表现型:也简称表型,是指一个个体所含有的各种基因所制造的产物如蛋白质、酶等,以及个体的各种表现特征,甚至包括它的行为等。 染色质:是一种纤维状结构,叫做染色质丝,它是由最基本的单位——核小体(nucleosome)成串排列而成的。 染色体:是细胞在有丝分裂时遗传物质存在的特定形式,是间期细胞染色质结构紧密包装的结果。 有丝分裂:又称间接分裂,通过纺锤体的形成、运动以及染色体的形成,将S期已经复制好的DNA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以保证遗传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分裂方式。由于这一分裂方式的主要特征是出现纺锤丝,特称为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有性繁殖生物为形成单倍体配子以完成生殖过程而进行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方式,包括两次细胞分裂而只有一次染色体复制,最终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同源染色体:是在二倍体生物细胞中,形态、结构基本相同的染色体,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中彼此联会,最后分开到不同的生殖细胞(即精子、卵细胞)的一对染色体,在这一对染色体中一个来自母方,另一个来自父方。 遗传密码:指mRNA链上每三个核甘酸翻译成蛋白质多肽链上的一个氨基酸,这三个核甘酸就称为密码子或三联子密码(triplet coden) 。 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在某些病毒中的RNA 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等)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过程。 假基因:是基因组中因突变而失活的基因,无蛋白质产物。一般是启动子出现问题。 超基因:是指作用于一种性状或作用于一系列相关性状的几个紧密连锁的基因。 内含子(Intron) :真核细胞基因DNA中的间插序列,这些序列被转录成RNA,但随即被剪除而不翻译。

遗传学知识整理(学习资料)

遗传学知识整理 绪论 1、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规律的科学。而现代遗传学是研究生物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基因 的传递与变异,基因的表达与调控的科学。 2、变异生物在繁殖过程中,后代发生了变化,与亲代不相同的现象。 3、遗传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亲代与子代各方面相似的情况,本质上就是遗传信息(DNA)世代传递 的现象。 4、模式生物这种被选定的生物物种就是模式生物。 5、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的三大因素。 (看看就行 (1) 1856年, Mendel发现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Mendel提出的遗传因子就是基因。 2) 1909年Johannsen首先称遗传因子为基因(gene) 。 3) 20世纪初, Morgan等人用果蝇做实验, 发现连锁交换定律, 并建立染色体学说, 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直线排列 ,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与此同时, Emerson等人用玉米做实验也得到同样的结论。 4) 20世纪30年代, Muller用放射性处理果蝇, 研究基因的本质, 基因决定形状的问题。 5) 20世纪40年代, Beadle和Tatum研究链饱霉, 提出“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学说, 把基因与蛋白质的功能结合起来,把基因概念的发展向前推进了一步。Avery, Macleod和Mccarty等人从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中发现, 转化因子是DNA, 而不是蛋白质。 6) 20世纪50年代, McClintock提出基因可以转座的概念, 以后证明了跳跃基因的存在。 7) 20世纪50年代, Hershey 和Chase用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Watson和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阐明了有关基因的核心问题—DNA的自我复制。 8) 20世纪60年代, 中心法则提出, 三联体密码的确定, 调节基因作用的原理被揭示。 9) 20世纪70年代,基因操作技术发展起来, 基因概念进一步发展。认识到基因与基因间有基因间区或, 基因的转译部分称为外显子(extron) ,不转译的部分称为内含子(intron) ,真核类基因的编码顺序由若干非编码区或隔开, 使阅读框不能连续, 这种基因称为隔裂基因 (split gene) 。 10) 近代基因的概念, 基因是一个作用单位—顺反子, 一个顺反子内存在着很多突变位点—突变子, 一个顺反子内部可以发生交换, 出现重组不能由重组分开的基本单位叫做重组子。所以一个基因是一个顺反子, 可以分成很多的突变子和重组子。 11) 1970年,分离出第一个限制性内切酶,随后一系列核酸酶按发现和提纯。 12) 1972年,Khorana等人合成了完整的CRNA基因。 13) 1973年,Boyer and Cohen建立了DNA重组技术。可将外源基因插入质粒,并导入大肠杆菌使之表达。以后用DNA重组技术生产出第一个动物激素--生长激素抑制因子。 14) 1976年,第一个DNA重组技术规则问世。 15) 1976年,DNA测序技术诞生。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获得者杜伯克曾说:人类的DNA序列是人类的真谛,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一切事情都与这一序列息息相关,包括癌症在内的人类疾病的发生都与基因直接或间接有关…。 16) 1978年,Genentech公司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胰岛素。 17) 1980年,美国最高法院对Diamond and Chakrabarty专利案作出裁定,认为经基因工程操作的微生物可获得专利。1981年,第一台商业化生产的DNA自动测序仪诞生。 18) 1982年,用DNA重组技术生产的第一个动物疫苗在欧洲获得批准。 19) 1983年,基因工程Ti质粒用于植物转化。 20) 1988年,美国授予对肿瘤敏感的基因工程鼠以专利。

遗传学复习考试思考题重点汇总及答案

1、医学遗传学概念 答:是研究人类疾病与遗传关系的一门学科,是人类遗传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2、遗传病的概念与特点 答:概念:人体生殖细胞(精子或卵子)或受精卵细胞,其遗传物质发生异常改变后所导致的疾病叫遗传病。 特点:遗传性,遗传物质的改变发生在生殖细胞或受精卵细胞中,包括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终生性,先天性,家族性。 3、等位基因、修饰基因 答: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 修饰基因:即次要基因,是指位于主要基因所在的基因环境中,对主要基因的表达起调控作用的基因,分为加强基因和减弱基因。 4、单基因遗传病分哪五种?分类依据? 答:根据致病基因的性质(显性或隐性)和位置(在染色体上的),将单基因遗传病分为5种遗传方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X连锁隐性遗传病,X连锁显性遗传病,Y连锁遗传病。 5、什么是系谱分析?什么是系谱? 答:指系谱绘好后,依据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特点,对该系谱进行观察、分析和诊断遗传方式,进而预测发病风险,这种分析技术或方法称为系谱分析。 6、为什么AD病多为杂合子? 答:1遗传:患者双亲均为患者的可能性很小,所以生出纯合子的概率就很小2突变:一个位点发生突变的概率很小,两个位点都突变的概率更小 7、AD病分为哪六种?其分类依据?试举例。 答:①完全显性遗传:杂合子(Aa)表现型与患病纯合子(AA)完全一样。例: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短指 ②不完全显性遗传:杂合子(Aa)表现型介与患病纯合子(AA)和正常纯合子(aa)之间。例: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侏儒) ③共显性遗传:一对等位基因之间,无显性和隐性的区别,在杂合子时,两种基因的作用都表现出来。例:人类ABO血型,MN血型和组织相容性抗原 ④条件显性遗传:杂合子在不同条件下,表型反应不同,可能显性(发病),也可隐性(不发病),这种遗传方式叫显性遗传,这种遗传现象叫不完全外显或外显不全。例:多指(趾) ⑤延迟显性遗传: 基因型为杂合子的个体在出生时并不发病,一定年龄后开始发病。例:遗传性小脑性运动共济失调综合征,遗传性舞蹈病 ⑥从(伴)性显性遗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由于性别差异而出现男女分布比例或基因表达程度上的差异。例:遗传性斑秃 8、试述不完全显性遗传和不完全外显的异同。 相同点:1、都属于AD,具有AD的共同特点; 2、患者主要为杂合子; 不同点:1、不完全显性遗传是一种遗产方式;不完全外显是一种遗传现像; 2、不完全显性遗传中杂合子全部都发病,但病情轻于患病纯合子; 不完全外显中杂合子部分发病,只要发病,病情与患病纯合子一样; 9、试述AR病的特点 答:1、患者多为Aa婚配所出生的子女,患者的正常同胞中2/3为携带者; 2、病的发病率虽不高,但携带者却有相当数量;

医学遗传学期末复习资料

医学遗传学 题型:1.词解释20分5个 2.单选10分10个 3.简答50分5个 4.谱系分析12分 5.开放题8分 考试时间:12月18日 一、名词解释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组DNA分子某些碱基顺序发生改变。 2.点突变:基因突变中最小的变化是DNA链中的一个或一对碱基的改变称为点突变。 3.亲缘系数:又称血缘系数,指将群体中个体之间基因组成的相似程度用数值来表示。意义即拥有共同祖先的两个人,在某一位点上具有同一基因的概率。 4.同源染色体:是在二倍体生物细胞中,形态、结构基本相同的染色体,在这一对染色体中一个来自母方,另一个来自父方。 5.遗传印记:来自父母双方的同源染色体或等位基因存在功能上的差异,由不同性别的亲代传给子代的同一染色体或基因,可以引起不同的表型,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遗传印记。 6.遗传异质性:一种遗传病在不同家庭中,由不同的遗传改变所引起,称为遗传异质性。可分为基因异质性和等位基因异质性。基因异质性指同一疾病是由不同基因座上的突变所引起。等位基因异质性是指同一疾病由同一基因座上不同的突变等位基因所致。 7.整倍体:染色体数目整组地增加,即形成整倍体。例如,由三个或四个染色体组组成的三倍体.四倍体。三倍体以上的细胞称多倍体。 8.基因型频率:指某一等位基因占该基因座上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 9.非整倍体:如果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不是整倍体,而是比二倍体少一条(2n-1)或多一条(2n+1)甚至多几条.少几条染色体,这样的细胞或个体即称非整倍体。 10.嵌合体:有丝分裂中,某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导致产生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细胞组成的个体,称为嵌合体 11.分子病:如果DNA分子的碱基顺序发生改变,由它编码的蛋白质就发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可能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导致疾病。这种疾病是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和数量的异常所引起,所以称分子病。 12.代谢病:编码酶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合成的酶蛋白结构异常,或者由于基因调通系统突变导致酶蛋白合成数量减少,均可导致遗传性酶缺失,引起代谢紊乱。所以酶蛋白病也可称为先天性代谢缺陷或遗传性代谢病。 13.癌基因:是指能引起细胞恶性转化的基因,它首先发现于病毒的基因组,继之又发现于动物和人的细胞基因组中。 14.抑制癌基因:又称抗癌基因,是人类正常细胞中所具有的一类基因,对细胞的增殖分化有调节作用。 15.Hardy-Weinberg平衡:在一定条件性下,即①在一个很大的群体中;②进行随机婚配而非选择性婚配;③没有自然选择;4.没有突变发生;5没有大规模的迁徙等条件下,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代繁殖传代中,保持不变,这就是遗传平衡定律,又称~~ 16.Ph染色体: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de骨髓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有一个很小的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小于G组染色体,称为~~ 二.问答 1.简述染色体数目畸变中三倍体产生的机理。 答:①双雄受精,即受精时有两个精子入卵受精,可形成69,XXX;69,XYY;69,XXY三种类型的受精;②双雌受精,即卵子发生的第二次减数分裂时,次级卵母细胞由于某种原因,其第二极体的那一个染色体组未排出卵外,而仍留在卵内,这样的卵与一个正常精子受精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