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普通生物学》教学大纲及习题、答案

9、《普通生物学》教学大纲及习题、答案
9、《普通生物学》教学大纲及习题、答案

9、《普通生物学》教学大纲及习题、答案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绪论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

第二章营养——生物对物质和能的获取

第三章气体交换——呼吸

第四章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运输

第五章水盐平衡和体温调节

第六章神经系统

第七章感受器和效应器

第八章激素

第九章行为

第十章花与果实

第十一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第十二章生命的起源与生物的进化

第十三章生物的分界

第十四章生物与环境

第十五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

一、课程概述

《普通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规律的一门基础科学,它包含生物学的多个分支学科,是生物学的一个缩影和通论。《普通生物学》是生物技术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医药方向)、生物科学专业等的专、本科开设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作为新生入学第一学年的必修课,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整个生物界和生命科学的概况,拓宽知识面,打下扎实的生物学基础,提高整体素质,为今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如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为重点,以生物的进化为主线贯穿始终,以期让学生了解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及演化规律,了解生命科学对人类的重要贡献以及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树立进化的、辨证的、发展的和联系的观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和生态观念以及自然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返回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为总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1 、知道《普通生物学》这门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价值。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发展方向。

2 、了解生命科学中的植物学和动物学等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理解该门学科的主要概念、基本原理和策略等。

3 、学会或掌握一定的生物学基本技能。

4 、学会运用基本理论及其基本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

5 、初步形成对生命科学领域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 、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涵义是:

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及生命现象的认知。

理解或了解——是指这门学科涉及的概念、原理的说明和解释。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分析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

学会——是指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某些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绪论

1. 什么是生命——生命的基本特征;2 .关于生命本质的一些理论;3 .生命科学方法;4 .生物学的分科

5 .生命的结构层次;

6 .生物科学发展及新成就;

7 .普通生物学学习方法和要求

第一部分细胞与生物大分子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

1 .细胞的化学组成;

2 .细胞的形态结构;

3 .细胞对物质的吸收作用;

4 .细胞的连接;

5 .细胞的代谢;

6 .细胞周期的基本概念;

7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及其意义;

8 .植物组织的概念和类型;

9 .动物组织的概念和类型

10 .内环境与稳态

第二章营养——生物对物质和能的获取

教学内容

1 .植物对二氧化碳的摄取

( 1 )叶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2 )叶的生理功能——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2 .植物对水和矿物质的摄取

( 1 )根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2 )根的生理功能;( 3 )植物的水分代谢;( 4 )植物的矿质营养3 .异养营养

( 1 )食物和营养素;( 2 )动物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 )人的消化系统

第三章气体交换——呼吸

1. 陆生植物的气体交换

2. 动物的气体交换——呼吸

( 1 )水生动物;( 2 )陆生动物;( 3 )鸟类的呼吸系统;( 4 )人的呼吸系统

第四章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运输

1. 植物的运输系统——维管系统

( 1 )茎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2 )茎的生理功能;( 3 )根与茎、茎与叶维管组织的联系

( 4 )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5 )植物体内矿质元素的运输

2 .动物的运输系统

( 1 )水管系统;( 2 )动物的血液循环系统

3 .人的血液循环系统;

( 1 )研究历史简述;( 2 )血管;( 3 )心脏;( 4 )血液循环

第五章水盐平衡和体温调节

1. 体液调节——排泄和水盐平衡

( 1 )体液;( 2 )排泄;( 3 )水盐平衡;( 4 )排泄和水盐平衡的器官;( 5 )植物的体液

2. 体温调节

( 1 )体温与代谢;( 2 )变温动物与恒温动物;( 3 )形态结构和生理适应;( 4 )体温的行为调节

( 5 )恒温动物体温调节的反馈机制;( 6 )蛰伏

第六章神经系统

1. 神经系统基本结构;

2. 反射弧;

3. 神经冲动的传导;

4. 突触和神经递质;

5. 神经系统的进化

6. 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第七章感受器和效应器

1. 感受器

( 1 )感觉器和感觉;( 2 )物理感受器;( 3 )化学感受器

2. 效应器

( 1 )肌肉与肌肉收缩;( 2 )色素反应;( 3 )生物发光;( 4 )其他效应器

第八章激素

教学内容

1 .植物激素与植物生长调节物质

(1)植物激素的概念及其特征;(2)植物生长调节剂;(3)植物五大类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应用;(4)其他激素及其生理作用

2.动物激素

第九章行为

1.行为及其适应性;2.先天的行为和后天学习的行为;3.行为的遗传;4.符号刺激和固定动作格局;5.学习

6.鸟类学歌;7.捕食者和被捕食者;8.领地和领地行为;9.迁徙和航行;10. 生物节律与生物钟;11. 社会行为;12. 利他行为和间接选择

第十章花与果实

1. 繁殖的概念和类型

2 .被子植物的生殖和发育

(1)花芽的分化;(2)花形态结构与发育;( 3 )开花、传粉与受精;( 4 )种子的形成、结构与类型;( 5 )果实的形成、结构与类型;( 6 )果实和种子的传播;( 7 )被子植物生活史;

3.人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雄性生殖系统;(2)雌性生殖系统;(3)受精;(4)卵裂和胚层

第三部分遗传、进化及生态学

1. 孟德尔定律

( 1 )分离规律;( 2 )自由组合规律

2 .染色体遗传学说

3.人类的遗传

第十二章生命的起源与生物的进化

1. 生命的起源与生物进化论;2 .生命的进化历程;3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第十三章生物的分界

1. 生物分类概述

(1)生物分界;(2)分类等级;(3)命名法

2 .病毒界

(1)病毒的结构和种类;(2)病毒的繁殖

3 .原核生物界

(1)蓝藻;(2)细菌;(3)放线菌;(4)立克次氏体、支原体和衣原体

4 .真菌界

(1)真菌的形态结构;(2)真菌的营养方式;(3)真菌的繁殖;(4)真菌的主要特征、分类及常见代表种类

5.植物界

(1)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分类及常见代表种类;(2)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分类及常见代表种类;(3)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分类及常见代表种类;(4)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分类及常见代表种类(5)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分类及常见代表种类

6.动物界

(1)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分类及常见代表种类;(2)海绵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分类及常见代表种类

(3)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分类及常见代表种类;(4)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分类及常见代表种类

(5)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分类及常见代表种类;(6)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分类及常见代表种类

(7)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分类及常见代表种类;(8)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分类及常见代表种类

(9)棘皮动物的主要特征、分类及常见代表种类;(10)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尾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分类及常见代表种类

头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分类及常见代表种类

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①圆口纲的主要特征、分类及常见代表种类;②鱼纲的主要特征、分类及常见代表种类

③两栖纲的主要特征、分类及常见代表种类;④爬行纲的主要特征、分类及常见代表种类

⑤鸟纲的主要特征、分类及常见代表种类;⑥哺乳纲的主要特征、分类及常见代表种类

第十四章生物与环境

1.环境概述

(1)环境和生态因子的概念;(2)生态因子对生物作用的特点;(3)无机环境因子及其生态作用;(4)生物因子

2.种群与环境

(1)种群的概念;(2)种群的年龄结构;(3)种群的分布格局;(4)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

3.群落与环境

(1)群落的概念;(2)群落的外貌;(3)群落的组成特征;(4)群落的空间结构

(5)群落的演替;(6)群落的生态作用与环境效应;(7)生物群落类型

4.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2)生态系统的组成;(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4)生态系统的功能5.人与环境

(1)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2)人口问题

第十五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

1.生物多样性概述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2)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现状;(3)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

2.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1)我国生物资源现状及保护措施;(2)粤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

( 1 )、填空题:

例 1 、人的消化管由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 组成

例 2 、高等植物叶绿体中所含的光合色素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

( 2 )、名词解释题

例 1 、世代交替

例 2 、反射弧

( 3 )、判断改正题

例、二胞型花粉包括有一个营养细胞和一枚精子。()

4 、选择题

例、动物细胞中包括有下列细胞器()。

A 、线粒体

B 、叶绿体

C 、内质网

D 、高尔基体

E 、液泡

F 、细胞核

例、比较双子叶植物根和茎在初生结构上的主要异同。

6 、综述题

例 1 、试说说人类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有哪些?应该如何防治?

例 2 、详述百合成熟胚囊的基本结构,并总结从孢原细胞发育成雌配子体(成熟胚囊)的过程。受精后胚囊里发生了哪些变化?

普通生物学习题之一

A.以下二题需用科普小论文的形式(题目可围绕建议题目作适当改动)

一、动物是怎样获取和消化食物的?

二、论人类对食物的消化过程及常见消化系统病。

B. 参考提纲:

题目一:动物是怎样获取和消化食物的?

前言(1.动物为什么要获取食物?2.动物获取食物必须经过消化吸收。3.动物获取食物、消化食物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1.动物对食物的获取

1.1低等动物对食物的获取;1.2 草食性动物对食物的获取;1.3 肉食性动物对食物的获取;1.4 其它动物对

2.动物对食物的消化

2.1 原生动物对食物的消化;2.2 腔肠动物对食物的消化;2.3 蚯蚓对食物的消化;2.4 草食动物对食物的消化

2.5 人类对食物的消化

3.总结

3.1 动物对营养(食物)的获取方式多种多样,有三种类型:渗透性营养、腐食性营养、吞噬性营养3.2 随着动物进化,取食方式越来越复杂

题目二:论人类对食物的消化过程及常见消化系统病。

前言(1、从进化历史看,人类属于杂食性动物2、人类消化系统疾病越来越严重3、研究人类的消化吸收机能,有利于消化性疾病的防治)

1人类消化系统的构造;2人类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3人类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3.1口腔疾病;3.2胃病;3.3十二指肠疾病;3.4肝病;3.5消化道肿瘤

4人类消化道疾病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4.1从生活习惯;4.2从饮食结构;4.3保健建议

普通生物学习题之二

一、名词解释

种子休眠上胚轴下胚轴有胚乳种子无胚乳种子子叶出土幼苗子叶留土幼苗细胞器原生质原生质体胞基质细胞周期纹孔

胞间连丝后含物细胞分化细胞全能性组织维管束维管组织维管系统初生生长初生结构次生生长次生结构外始式内起源

根瘤菌根定根不定根凯氏带外起源树皮年轮髓射线维管射线叶痕叶迹定芽不定芽鳞芽裸芽边材心材春材秋材单轴分枝合轴分枝芽鳞痕内始式等面叶异面叶完全叶不完全叶 C3 植物C4 植物叶序单叶复叶变态同源器官同功器官额外形成层完全花不完全花花序心皮胎座单雌蕊复雌蕊传粉双受精花粉败育雄性不育无融合生殖孤雌生殖

单性结实上位子房下位子房真果假果假种皮外胚乳无限花序有限花序聚花果聚合果世代交替生活史物种品种双名法

孢子植物颈卵器植物子实体亚种类器官包囊口器消化循环腔假体腔真体腔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神经网梯式神经系统单循环

链状神经系统异律分节同律分节开管式循环闭管式循环马氏管

不完全双循环完全双循环原肾管后肾管中肾后肾脊索侧线恒温动物胎盘羊膜卵羊膜动物开放式骨盆封闭式骨盆咽式呼吸双重呼吸接合生殖世代交替个体发育系统发育原口动物后口动物生物重演律中间宿主终末宿主保虫宿主

二、注明下列各种动物的分类位置〔注明门和纲〕

例:眼虫—原生动物门,鞭毛纲

团藻疟原虫变形虫利什曼原虫锥虫兔球虫碘泡虫小瓜虫车轮虫草履虫珊瑚水螅海蛰涡虫肝片吸虫钩虫轮虫日本血吸虫猪绦虫人蛔虫猪蛔虫丝虫小麦线虫棘头虫蚯蚓蚂蝗河蚌蜗牛鹦鹉螺钉螺锥实螺圆田螺墨鱼鱿鱼章鱼蜜蜂蝗虫蝎子蜱螨马陆蜈蚣河虾蜘蛛跳蚤水蚤对虾龙虾苍蝇米象蚂蚁螃蟹疥螨海星海胆海参柱头虫文昌鱼七鳃鳗鲶黄鳝带鱼鳜鱼中华鲟长江鲟白鲟白鲢鲫鱼草鱼泥鳅鳗鲡蟾蜍棘腹蛙青蛙牛蛙大鲵黑斑蛙鳖眼镜蛇银环蛇壁虎蛇鳄鱼家鸽鸳鸯金腰燕孔雀斑鸠红腹锦鸡猫头鹰麻雀原鸡鹌鹑鸿雁鸳鸯大熊猫牛虎梅花鹿骆驼狼鲸水牛野兔穴兔斑马中国猿人岩羊野驴松鼠海狮长颈鹿小熊猫

1、有丝分裂产生四个子细胞。();

2、西瓜和黄瓜是葫芦科植物。();

3、松、杉、柏等林木的分枝方式为总状分枝。()

4、葡萄的卷须与豌豆的卷须是同功器官。();

5、一个典型的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三部分组成。()

6、风媒花常无鲜艳的色彩,花粉粒小而多。();

7、生活的植物细胞都有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

8、输导组织是植物体内运输养料的管状结构。();

9、棉花的整枝利用了顶端优势的原理。()

10、单子叶植物的叶肉组织一般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11、竹子和甘蔗都是禾本科植物。()

12、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都是死细胞。();13、细胞生命活动的调控中心是线粒体。()

14、糊粉粒贮藏的物质是淀粉。();15、甘薯的薯块是由不定根发育而成的。()

16、红海椒表现出红色是因为其果肉细胞中含有花青素。();17、豌豆和油菜的果实都称为角果。()18、松树、杉树等裸子植物不形成果实。();19、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DNA也复制两次。()

20、植物只能通过根吸收矿质营养。();21、减数分裂产生四个子细胞。()

22、维管束是指由木质部、韧皮部和形成层组成的束状分布的维管组织。()

23、在正常的环境条件下,花中的雄蕊发育不正常,而雌蕊发育正常,这种现象称为雄性不育。()

24、竹子的分枝方式称为分蘖。();25、从解剖学上看,树皮是指多层周皮的积累。()

26、按照芽的构造,可将芽分为花芽和叶芽。();27、从解剖学上看,落叶主要是在叶柄基部产生了离层。()

28、叶的表皮细胞是一层不含质体的死细胞。();29、马铃薯的薯块与甘薯的薯块是同源器官。()30、胚乳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31、一个典型的雄蕊由花丝和花药两部分组成。()

32、虫媒花常具有鲜艳的色彩和特殊的气味。();33、风媒花产生的花粉粒大而少。()

34、细胞中具有3组或更多染色体组的生物体,称为多倍体。()

35、胚乳与外胚乳的来源相同,并且都是3倍体的。();36、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一样,都具有构造完善的花。()

37、周皮中起保护作用的是木栓层。();38、“根深叶茂”,这句话表明植物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存在着生长相关性。

39、双子叶植物的叶肉组织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40、柑桔和花椒都是芸香科植物。()41、红海椒的颜色是由花青素表现出来的。();42、下位子房形成的果实都是假果。()

43、旱生植物的叶片常有发达的角质层。();44、葡萄的卷须与豌豆的卷须是同源器官。()

45、表皮是一层不含质体的死细胞。();46、一个花序形成的果实叫聚花果,如菠萝。()

47、双受精是指进入胚囊内的两个精子同时与卵受精。();48、马尾松、银杏是裸子植物。()

49、植物细胞壁的胞间层主要由果胶物质组成。();50、单轴分枝方式在林木中普通存在。()

51、豌豆的闭花受精(开花之前即已完成受精),可以避免不利环境条件对传粉受精的影响,从生物学意义上讲最优越,是最进化的传粉受精方式。52、双受精是被子植物特有的生殖现象。()

53、苹果的果实是由子房和萼筒共同发育形成的,所以称为假果。()

54、植物幼嫩的茎通常呈现绿色,是由于其表皮细胞含有叶绿体。()

55、棉花的整枝利用了顶端优势的原理。();56、有限维管束无形成层,无限维管束有形成层。()57、每种植物结实都是经过了受精作用的。();58、水生植物的叶片通气组织通常较发达。()

59、单子叶植物(玉米)茎的横切面由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束三部分组成。

60、幼根的表皮和幼茎的表皮一样,主要是起保护作用。()

四、选择题

1、种子萌发的主要外界条件有哪些?A.充足的水分 B.适当的温度 C.足够的氧气 D.充足的营养物质

2、大豆种子萌发形成子叶出土的幼苗,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生长迅速。A.上胚轴 B.下胚轴 C.中胚轴 D.胚根

3、豌豆种子萌发形成子叶留土的幼苗,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生长迅速。A.上胚轴 B.下胚轴 C.中胚轴 D.胚根

4、下列属于有胚乳种子的有()。A.棉花 B.蓖麻 C.小麦 D.花生

5、下列属于无胚乳种子的有()。A.大豆 B.蚕豆 C.玉米 D.油菜

6、含有DNA和核糖体的细胞器是()A.叶绿体 B.线粒体 C.细胞核 D.内质网

7、、细胞胞间层(中层)的主要物质组成是()A.果胶 B.纤维素 C.蛋白质 D.淀粉

8、哪种分生组织的细胞,既开始分化,而又仍有分裂能力?()

A.原生分生组织 B.初生分生组织C.次生分生组织 D.木栓形成层

9、导管和管胞存在于()。A.皮层 B.韧皮部 C.木质部 D.髓

10、筛管和伴胞存在于()。A.皮层 B.韧皮部 C.木质部 D.髓

11、双子叶植物的韧皮部由()组成。A.筛管 B.伴胞 C.导管 D.纤维 E.薄壁细胞

12、细胞壁化学性质上有哪些变化?()A.木化 B.栓化 C.矿化 D.角化 E.老化

13、绿色植物细胞中,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A.叶绿体 B.线粒体 C.有色体 D.核糖体

14、绿色植物细胞中,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A.叶绿体 B.线粒体 C.有色体 D.核糖体

15、绿色植物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主要场所是()。A.叶绿体 B.线粒体 C.有色体 D.核糖体

16、筛管老化丧失输导能力,往往是由于产生了()。A.侵填体 B.胼胝体 C.有色体 D.核糖体

17、导管老化丧失输导能力,往往是由于产生了()。A.侵填体 B.胼胝体 C.有色体 D.核糖体

18、植物细胞的后含物主要存在于()。A.胞基质 B.细胞器 C.内质网 D.液泡

19、表皮上,植物体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是()。A.皮孔 B.气孔 C.穿孔 D.筛气

20、周皮上,植物体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是()。A.皮孔 B.气孔 C.穿孔 D.筛气

21、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是()。A.叶绿体 B.线粒体 C.内质网 D.核糖体

22、根据组织的来源,木栓形成层属于()。A.原生分生组织 B.初生分生组织C.次生分生组织 D.侧生分生组织

23、在一定条件下,生活的薄壁组织细胞经过()可恢复分裂能力。A.再分化 B.脱分化 C.细胞分化 D.组织分化

24、在周皮中,对植物起保护作用的是()。A.木栓层 B.栓内层 C.皮皮 D.木栓形成层

25、对细胞生命活动起控制作用的是()。A.叶绿体 B.线粒体 C.细胞核 D.酶

26、菌根是高等植物的根与()形成的共生结构。A.细菌 B.真菌 C.粘菌 D.放线菌

27、根瘤是豆科植物的根与()形成的共生结构。A.细菌 B.真菌 C.粘菌 D.放线菌

28、种子植物的侧根起源于()的一定部位。A.分生区 B.伸长区表皮 C.根毛区中柱鞘 D.根尖原始细胞

29、观察根的初生结构,最好是在根尖的()作横切制片。A.分生区 B.伸长区 C.根毛区 D.根冠

30、果树、蔬菜等带土移栽比未带土移栽的成活率高,主要原因是保护了()。A.叶 B.枝 C.芽 D.幼根和根毛

31、属于直根系的植物有()。A.油菜 B.大豆 C.玉米 D.小麦 E .黄麻

32、属于须根系的植物有()。A.油菜 B.大豆 C.玉米 D.小麦 E .黄麻

33、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木质部的发育方式为()。A.外始式 B.内始式 C.外起源 D.内起源

34、柑桔的分枝方式为()。A.单轴分枝 B.合轴分枝 C.二叉分枝 D.分蘖

35、禾本科植物的分枝方式特称为()。A.单轴分枝 B.合轴分枝 C.二叉分枝 D.分蘖

36、竹子的分枝方式为()。A.单轴分枝 B.合轴分枝 C.二叉分枝 D.分蘖

37、芽开展后形成枝条的叫()。A.叶芽 B.花芽 C.鳞芽 D.裸芽

38、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木质部的发育方式为()。A.外始式 B.内始式 C.外起源 D.内起源

39、双子叶植物茎在进行嫁接时,必须使砧木与接穗之间的()相吻合,才易成活。A.韧皮部 B.形成层 C.表皮 D.皮层

40、茎上叶和芽的发生属于()。A.外始式 B.内始式 C.外起源 D.内起源

41、苹果、梨等木本植物茎的增粗,主要是()细胞增多。A.韧皮部 B.形成层 C.木质部 D.皮层

42、棉花的分枝方式为()。A.单轴分枝 B.合轴分枝 C.二叉分枝 D.分蘖

43、裸子植物的分枝方式一般为()。A.单轴分枝 B.合轴分枝 C.二叉分枝 D.分蘖

44、茎和叶的初生保护组织是()。A.韧皮部 B.形成层 C.表皮 D.皮层

45、根和茎的次生保护组织是()。A.韧皮部 B.形成层 C.表皮 D.周皮

46、下列属于根变态的有()。A.萝卜 B.胡萝卜 C.甘薯 D.马铃薯 E.藕

47、下列属于茎变态的有()。A.萝卜 B.胡萝卜 C.甘薯 D.马铃薯 E.藕

48、下列属于叶变态的有()。A.仙人掌的刺 B.豌豆植株上的卷须 C.葡萄植株上的卷须D.南瓜植株上的卷须 E.藕

49、下列属于茎变态的有()。A.仙人掌的刺 B.豌豆植株上的卷须 C.葡萄植株上的卷须D.南瓜植株上的卷须 E.藕

50、无籽果实可由()产生。A.单性结实 B.受精作用于 C.孤雌生殖 D.无融合生殖

51、外胚乳是()发育而成的类似胚乳的贮藏组织,包于胚乳外。A.反足细胞 B.中央细胞 C.珠心组织 D.受精极核

52、水稻谷粒去壳后的糙米为()。A.颖果 B.种子 C.胚 D.胚乳

53、下列属于假果的植物有()。A.苹果 B.西瓜 C.草莓 D.樱桃 E.枣

54、下列属于真果的植物有()。A.苹果 B.西瓜 C.草莓 D.樱桃 E.枣

55、下列属于核果的植物有()。A.花生 B.李 C.核桃 D.樱桃 E.枣

56、风媒花通常具有哪些特征?()

A.无鲜艳的颜色 B.无芳香的气味 C.花粉粒较大而多D.花粉粒较小而多 E.柱头常呈羽毛状

57、虫媒花通常具有哪些特征?()

A.有鲜艳的颜色 B.具芳香的气味 C.花粉粒较大而少D.花粉粒较小而多 E.柱头常呈羽毛状

58、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不同的地方在于减数分裂()。

A.包括两次连续的分裂,DNA复制两次,染色体分裂两次

B.发生在有性生殖产生性细胞的过程中

C.分裂结果产生4个子细胞

D.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E.出现染色体配对、交换和重组的现象

59、水稻的花序为()。A.总状花序 B.圆锥花序 C.穗状花序 D.伞形花序

60、小麦的花序为()。A.总状花序 B.圆锥花序 C.复穗状花序 D.伞形花序

6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配对的现象(联会)发生在()。A.双线期 B.偶线期 C.中期Ⅰ D.中

期Ⅱ

62、草莓的主要食用部分是()。A.外果皮 B.中果皮 C.内果皮 D.肉质花托

63、西瓜的主要食用部分是由()发育而来的。A.花萼 B.花冠 C.子房壁 D.花托

64、苹果的主要食用部分是由()发育而来的。A.雌蕊 B.雄蕊 C.子房壁 D.花托与花筒

65、植物适应于异花传粉的性状有()。A.单性花 B.两性花 C.自花不孕 D.雌雄蕊异长 E.雌雄蕊异熟

66、被子植物的胚乳是()。A.单倍体 B.二倍体 C.三倍体 D.四倍体

67、番茄胚乳发育时,初生胚乳核分裂后随即产生细胞壁,形成胚乳细胞,这种胚乳称为()胚乳。A.细胞型 B.核型 C.同时型 D.沼生目型

68、水稻胚乳发育时,初生胚乳核分裂形成许多自由核,然后才产生细胞壁,形成胚乳细胞,这种胚乳称为()胚乳。

A.细胞型 B.核型 C.同时型 D.沼生目型

69、上皮组织的种类有()A.被覆上皮 B.单层上皮 C.复层上皮 D.腺上皮 E.感觉上皮

70、结缔组织的类型有()A.疏松结缔组织 B.致密结缔组织 C.软骨组织 D.骨组织 E.肌肉组织

71、下列各项属于皮肤衍生物有()A.毛 B.爪 C.蹄 D.指(趾)甲 E.汗腺、皮脂腺、乳腺和臭腺

72、皮肤的功能包括()等A.保护 B.分泌 C.排泄 D.调节体温和感受刺 E..吸收、渗透和参与免疫

73、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是()A.口腔 B.胃 C.小肠 D.肝脏

74、心血管系由()组成A.心脏 B.血管 C.血液 D.淋巴

75、血液的功能有()等A.运输 B.防御 C.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D.保护功能

76、下列各项属于淋巴器官的有()A.胸腺 B.淋巴结 C.脾 D.扁桃体等

77、反射弧由()等组成A.反射中枢 B.感受器 C.传入神经 D.传出神经 E..效应器

78、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A.种 B.属 C.门 D.界

79、下列各项属于分类等级的有()A.种 B.属 C.亚种 D.门 E..品种 F.目

80、生物分类学中的三界分类系统包括()A.原核生物界 B.真菌界 C.植物界 D.原生生物界 E..动物界 F.微生物界

81、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有()等A.自养 B.渗透 C.吞噬 D.具专门的摄食细胞器

82、原生动物的无性繁殖方式有()等A.横二分裂 B.纵二分裂 C.裂体生殖 D.配子生殖 E..接合生殖

83、腔肠动物的原始性与特殊性表现在()等几个方面

A.固着生活

B.具水沟系 D.具领细胞

C.没有形成真正的组织 E..身体两侧对称

84、腔肠动物分化出了()等几种类型的细胞

A.皮肌细胞

B.刺丝泡

C.间细胞

D.腺细胞

E..神经细胞

F.感觉细胞

85、腔肠动物的网状神经系统具有()等特点

A.无中枢

B.定向传导

C.传导速度慢

D.有神经中枢

E..传导不定向

F.传导速度快

86、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是()A.椎实螺 B.豆螺 C.川卷螺 D.隔扁螺 E..钉螺

87、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是()A.椎实螺 B.豆螺 C.川卷螺 D.隔扁螺 E..钉螺

88、华枝睾吸虫的中间宿主是()和淡水鱼类A.椎实螺 B.豆螺 C.川卷螺 D.隔扁螺 E..钉螺

89、肺吸虫的中间宿主是()和溪蟹A.椎实螺 B.豆螺 C.川卷螺 D.隔扁螺 E..钉螺

90、线形动物的皮肤肌肉囊(皮肌囊)不完整,主要表现在()

A.角质膜

B.合胞体(多核体)

C.无环肌

D.有背线和腹线

E..有两条侧线

91、循环系统最先在()中出现A.腔肠动物 B.节肢动物 C.鱼类 D.环节动物 E..软体动物

92、钉螺是()的中间宿主A.肝片吸虫 B.日本血吸虫 C.姜片虫 D.肺吸虫

93、椎实螺是()的中间宿主A.肝片吸虫 B.日本血吸虫 C.姜片虫 D.肺吸虫

94、豆螺是()的中间宿主A.肝片吸虫 B.日本血吸虫 C.华枝睾吸虫 D.肺吸虫

95、昆虫的口器有多种类型,蚊的口器属于()A.咀嚼口器 B.刺吸口器 C.舔吸口器 D.虹吸口器 E..嚼吸口器

96、脊索动物具有()等基本特征A.脊索 B.神经索 C.鳃裂 D.神经管

97、圆口动物是原始的脊椎动物,其原始性表现在()

A.无上下颌

B.有成对的附肢

C.自由生活

D.有上下颌

E..没有成对的附肢

F.寄生或半寄生生活

98、我国的一级保护鱼类有()A.中华鲟 B.匙吻鲟 C.白鲟 D.长江鲟 E..比目鱼 F.胭脂鱼

99、下列各种动物中,用中肾排泄的是()A.麻雀 B.泥鳅 C.眼镜蛇 D.黑斑蛙

100、下列各种动物中,属于变温动物的有()A.鲸鱼 B.七鳃鳗 C.蜥蜴 D.中华鳖

101、下列各种动物中,具有五趾型附肢的是()A.海马 B.鲸鱼 C.蜥蜴 D.中华鳖

102、下列各种动物中属于两栖动物的有()A.娃娃鱼 B.鲫鱼 C.鲸鱼 D.田鸡 E..衣鱼 F.黄鳝

103、下列各种动物中属于鱼类的有()A.娃娃鱼 B.鲫鱼 C.鲸鱼 D.田鸡 E..衣鱼 F.黄鳝

104、下列各种动物中,属于羊膜动物的有()A.虎 B.鲸鱼 C.七鳃鳗 D.蜥蜴

105、蛇的心脏具有()A.一心房一心室 B.二心房一心室 C.一心房二心室 D.二心房二心室

106、下列各种动物中属于鸟类的有()A.原鸡 B.田鸡 C.鸳鸯 D.鸵鸟 E..麻雀 F.企鹅

107、下列各种动物中属于哺乳类的有()A.虎 B.狐狸 C.鲸鱼 D.袋鼠 E..蜥蜴 F.中华鳖

108、下列各种动物中,具有假体腔的有()A.蛔虫 B.蚯蚓 C.蚂蝗 D.涡虫

109、下列各种动物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有()A.虎 B.狐狸 C.鲸鱼 D.蜥蜴

110、牛的心脏具有()A.一心房一心室 B.二心房一心室 C.一心房二心室 D.二心房二心室

111、下列各种动物中,能进行双重呼吸的有()A.麻雀 B.鲤鱼 C.眼镜蛇 D.猪

五、简答题

1、表解种子的基本结构,并指出各部分的主要作用。

2、简述种子萌发必须的外界条件。

3、子叶出土幼苗与子叶留土幼苗主要区别在哪里?了解幼苗类型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指导意义?

4、影响种子生活力的因素有哪些?种子休眠的原因何在?如何打破种子的休眠?

5、绘小麦颖果纵切的轮廓图,注明各个部分的名称。

6、举4个以上例子说明高等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7、什么叫细胞全能性?在生产上有何实践意义?

8、简述分生组织的特点,按位置和来源划分,分生组织各有几种?各有何生理功能?

9、从输导组织的结构和组成来分析,为什么说被子植物在演化上比裸子植物更高级?

10、机械组织有什么共同特征?如何区别厚角组织与厚壁组织?

11、简述水稻、小麦拔节、抽穗时期茎杆长得特别快的原因以及葱、韭上部割除后叶子能继续伸长的原因。

12、双子叶植物根的维管形成层是怎样产生的?如何使根增粗?

13、根系有哪些类型?对农业生产有何实践意义?

14、根尖由哪几部分组成?为什么要带土移栽幼苗?

15、绘简图说明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注明各部分的名称,并指出各部分的组织类型

16、比较禾本科植物根与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的区别。

17、较大的苗木移栽时,为什么要剪除一部分枝叶?

18、为什么水稻秧苗移栽后生长暂时受抑制和部分叶片会发黄?

19、豆科植物为什么能够肥田?

20、双子叶植物茎的维管形成层是怎样产生的?如何使茎增粗?

21、绘简图说明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注明各部分的名称,并指出各部分的组织类型

22、比较禾本科植物茎与双子叶植物茎初生结构的主要区别。

23、植物有哪些分枝方式?举例说明农业生产上对植物分枝规律的利用。

24、树皮环剥后,为什么树常会死亡?有的树干中空,为什么树仍能继续存活?

25、根据禾本科植物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在秧田里怎样区分秧苗与稗草?

26、简述落叶的原因。

27、简述旱生植物叶的形态结构特点。

28、简述水生植物叶的形态结构特点。

29、举例说明营养繁殖在农艺实践中的应用。

30、什么叫传粉?传粉有哪些方式?植物有哪些适应异花传粉的性状?

31、什么叫双受精?有何生物学意义?

32、绘简图说明被子植物成熟胚珠的结构。

33、举例说明农业生产中对传粉规律的利用和控制。

34、裸子植物比蕨类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其适应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35、试述低等植物与高等植物的主要特征,并举出各类群的主要代表植物(每类群至少5种)。

36、以被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简要说明为什么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更强?

37、为什么要对动物进行分类?

38、简述物种、亚种和品种的概念,指出它们的区别。

39、简述物种、亚种的命名方法(四个要求)。

40、生物分类的等级有哪些?为什么说种是基本的分类基本单位?

41、简述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的几个主要阶段。

42、为什么说腔肠动物是动物进化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真正意义上的多细胞动物两胚层动物)

43、简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44、概述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45、理解日本血吸虫、肝片吸虫、肺吸虫、华枝睾吸虫、猪绦虫、牛绦虫等的生活史,掌握其中间宿主、终末宿主、寄生部位、典型病症、预防措施。

46、如何理解线形动物是动物进化上的侧枝?。

47、与扁形动物的比较,线形动物具有哪些进步性?

48、理解蛔虫、钩虫、血丝虫、棘头虫等对人的危害以及轮虫在水产养殖业上的应用价值。

49、试析吸虫、线虫等对寄生生活的适应性。

50、简述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51、简述真体腔和假体腔有何区别?

52、简述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

53、了解软体动物在特种水产养殖方面的重要性

54、了解软体动物作为中间宿主对人类的危害。

55、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56、昆虫的口器类型有哪几种?举例说明。

57、了解节肢动物对人类的主要益害。

58、比较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形态结构上的主要区别。

59、理解文昌鱼在科学研究和教学上的重要价值。

60、简述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61、简述鱼类的基本结构。

62、鱼儿离不开水,试析鱼类哪些形态构造适宜水生生活。

63、简述两栖动物对陆生环境的适应性和不完善性。

64、简述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65、为什么说爬行纲是真正陆栖脊椎动物的开始。

66、简述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67、认识并掌握鸟类的基本结构。

68、试析鸟类对飞行生活的适应性。

69、简述鸟类能够维持体温恒定的原因

70、与其他脊椎动物比较,哺乳动物有哪些特有的结构。

71、胎生、哺乳的生物学意义。

72、哺乳动物维持恒温的因素。

73、比较脊椎动物六个纲的动物的心脏,并指出各属何种循环。

74、在脊椎动物各纲中,哪些纲属于恒温动物;哪些纲属于羊膜类;哪些纲的成体是用中肾排泄;哪些纲成体属于单循环、不完全双循环、完全双循环?

六、论述题

1、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与主要生理功能的统一。

2、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与主要生理功能的统一。

3、叶的形态结构与生态条件的统一性。

4、表解由胚珠发育成种子时各部分的关系。

5、绘简图说明被子植物成熟胚囊(以蓼型胚囊为例)的结构,并列简表说明成熟胚囊的发育过程。

6、试述被子植物成熟花粉粒的结构及形成过程(不详述减数分裂过程)。

7、表解被子植物的生活史,划分出有性世代与无性世代。

8、比较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并以这三者的变化关系说明植物界的演化规律。

9、如何理解原生动物是动物界最原始、最低等的类群,但它的细胞构造和功能又是最复杂的。

10、为什么说腔肠、扁形和环节动物是动物界发展进化的重要阶段?

11、论述两侧对称的体制的出现在动物进化史上的重大意义。

12、论述中胚层的出现在动物进化史上的重大意义。

13、为什么节肢动物能发展到如此繁多的种类,如此巨大的数量并获得如此广泛的分布?

14、水陆环境差别巨大,试比较脊椎动物在适应陆栖生活方面的进步性表现。

普通生物学习题之三

一、名词解释:

1.两侧对称 (沿生物体中部的一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成完全对称的两个切面)

2.原口动物(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原肠胚的胚孔发育成动物的口,胚孔相对一端开口发育成肛门)

3.后口动物(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原肠胚的胚孔发育成动物的肛门,胚孔相对一端开口发育成口)

4.中间宿主(寄生动物生活史中幼虫寄生的宿主);

5.终宿主(寄生动物生活史中成虫寄生的宿主)

6. 假说

7.细胞外消化

8.消化循环腔

9.假体腔 10.真体腔 11.完全变态 12.不完全变态 13.神经网 14.孢子和配子

15.孢子体和配子体 16.世代交替 17.外生孢子和内生孢子18.同配、异配和卵式生殖 19.异形胞 20. 藻殖段 21.接合生殖

22.原叶体与原丝体 23. 颈卵器与精子器 24.假根25.同型世代交替与异型世代交替

二、分类

1、写出下面动物或植物所属的门:

疟原虫变形虫草履虫珊瑚水螅涡虫钩虫日本血吸虫猪绦虫人蛔虫蚯蚓河蚌蜗牛钉螺圆田螺蜜蜂蝎子河虾蜘蛛海星海胆海参文昌鱼带鱼鳜鱼牛蛙大鲵黑斑蛙鳖眼镜蛇壁虎鳄鱼家鸽斑鸠红腹锦鸡狼鲸水牛中国猿人小熊猫颤藻发菜小球藻衣藻水绵舟形硅藻羽纹硅藻海带裙带菜紫菜石海花地钱葫芦藓石松卷柏福建观音坐莲芒萁金毛狗桫椤蕨田字苹满江红苏铁银杏华南五针松(广东松) 马尾松南方红豆杉白豆杉买麻藤

2、写出下面植物所属的科:

荷花玉兰凹叶厚朴含笑花白兰花鹅掌楸北美鹅掌楸观光木樟树阴香檫木山苍子楠木毛茛黄莲翠雀桑榕无花果印度橡皮树黄葛榕高山榕粗叶榕(五指毛桃)菩提树辟荔(凉粉果)构树波萝蜜见血封喉(箭毒木)板栗栓皮栎红背椎米椎秀丽椎石竹香石竹(康乃馨)繁缕孩儿

参(太子参)土荆芥菠菜甜菜甜菜变种君达菜梭梭佛肚竹毛竹黄金间碧竹水稻、小麦、大麦、青稞、燕麦、高粱、玉蜀黍(玉米)、小米(粟、谷子)、甘蔗、菰(茭白、茭笋)、薏苡、淡竹叶、香茅、芦苇、稗、大米草、芒、五节芒、牛筋草百合、卷丹、山丹、麝香百合川贝母葱、蒜、韭菜、洋葱天门冬、文竹、石刁柏(芦笋)萱草、黄花菜黄精、麦冬、芦荟、知母、玉竹、风信子、沿阶草、吊兰、郁金香棕榈蒲葵椰子假槟榔、槟榔、大王椰子、酒瓶椰子、鱼尾葵、短穗鱼尾葵、砂糖椰子,油棕、省藤杓兰石斛建兰、墨兰、春兰天麻

三、论述下列各题:

1、试论人类消化食物的过程?

2、论人类的消化系统构造及常见消化系统病。

3、肝脏的作用有哪些?

4、试论人体内的寄生虫。

5、从子叶数目、根系、茎内维管束、叶脉、花各部分数目等五个方面说明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不同。

6、被子植物比其他类群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试从孢子体形态、结构和生活史特点分析其适应性。

普通生物学习题之四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 细胞的全能性:

2. 传递细胞:

3. 分蘖:

4. 细胞周期: 5.总状花序: 6.双名法: 7.泡状细胞: 8.凯氏带: 9. 无融合生殖: 10.蝶形花冠:

二、填空(本大题共20分,每空0.5分)

1.被子植物木质部是一种复合组织,由( )、( )、( )三种组织构成。

2.根尖的根毛区又可称为( ),其内部结构的主要特征是( )构造已分化完成,由外向内可分为( )、( )、( )等三个部分。

3.被子植物茎的维管形成层中包括两种原始细胞,一种是( ),另一种是( ) 。

4.单核花粉粒的核分裂后,形成一个( )核、一个( )核。

5.植物细胞器中( )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 )是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 当细胞衰老时( )的膜破裂放出水解酶,使细胞自溶。

6. 根毛是由( ) 特化而来,侧根是由( )恢复分裂功能而产生的。

7.在被子植物胚囊中,位于中央互相靠拢的两个核称为( ),合点端的三个细胞称为( ),珠孔端的三个细胞分别为( )、( )。

8. 植物生长发育主要是植物体内的细胞( )、( )、( )的结果。

9.根瘤是根与( )的共生结构,菌根是根与( )的共生结构。

10.植物的原始体胚是由( )、( )、( )和( )所组成。

11.蔷薇科植物分为( )、( )、( )、( )四个亚科。

12.根茎过渡区一般发生在( )的一定部位,转变过程中,其木质部发生( )、( )、( )。

13.葫芦科植物果实为( ),荞麦的果实为()。

三、单项选择题(从每小题下面的四个备答案中选出正确的一个答案,将其序号填入括弧中。本大题共 10分,每小题 1分)

1.被子植物根的初生木质部的分化方式为( )。 (1)辐射状 (2)内始式 (3)外始式 (4)相间排列

2.被子植物雄配子体是指( )。 (1)单核花粉粒 (2)二核花粉粒 (3)生殖细胞 (4)花粉母细胞

3.发育成熟的导管分子是( )。 (1)无核的生活细胞 (2)真核细胞 (3)死细胞 (4)原核细胞

4.成熟胚囊是由( )经过减数分裂而形成的。 (1)珠被 (2)珠心 (3)单核胚囊 (4)胚囊母细胞

5.水稻、小麦等禾本科植物拔节抽穗时,其茎的迅速伸长是借助()的活动。

(1)顶端分生组织 (2)侧生分生组织 (3)居间分生组织 (4)次生分生组织

6.蕨类植物在进行无性生殖时产生( )。 (1)种子 (2)配子 (3)孢子 (4)合子

7.成熟花粉外壁具有识别作用的物质是( )。 (1)纤维素 (2)配子体蛋白 (3)孢子体蛋白 (4)孢粉素8.蓼科植物所特有的特征为( )。 (1)草本 (2)单叶互生 (3)具膜质托叶鞘 (4)乔木

9.十字花科植物的雄蕊类型属于( )。 (1)四强雄蕊 (2)二强雄蕊(3)二体雄蕊 (4)单体雄蕊

10.菊科植物头状花序下部的变态叶统称为( )。 (1)总苞 (2)花萼 (3)苞片 (4)副萼

四、多项选择题

1.下列细胞中裸细胞是( )。

(1)卵细胞 (2)精细胞 (3)营养细胞 (4)生殖细胞 (5)助细胞

2.根据来源不同植物分生组织可分为( )。

(1)原分生组织 (2)初生分生组织 (3)次生分生组织 (4)居间分生组织 (5)侧生分生组织

3.油松是( )。

(1)高等植物 (2)被子植物 (3)种子植物 (4)裸子植物 (5)蕨类植物 4.海带属于( )。

(1)藻类植物 (2)菌类植物 (3)低等植物 (4)蕨类植物 (5)地衣植物

5.蘑菇属于()。 (1)低等植物 (2)苔藓植物 (3)菌类植物 (4)孢子植物 (5)藻类植物

五、判断题(下列每小题正确的在括弧中划(√),错误的划(×)本大题共10分,每小题1分)

1. ( )所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都有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三层结构。

2.( )根的木栓形成层最早起源于中柱鞘细胞。

3.( )质体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所有植物都有质体。

4.( )一粒稻谷就是一粒种子。

5.( )苹果和西瓜都是假果。

6.( )双受精作用是种子植物的重要的特征之一。

7.( )小麦花序的组成单位是小穗,小穗实际上是简单的花序。

8.( )堵塞筛管的囊状物称为侵填体。

9.( )百合科植物识别要点是:花基数3,花被花瓣状,子房上位,中轴胎座,蒴果或浆果。

10.( )叶中脉的韧皮部靠近上表皮,木质部靠近下表皮。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20分,每小题4分)

1.简述低等植物的特征。 2.何为双受精过程?简述其生物学意义。 3.用表解方式说明花药的发育过程。 4.简述禾本科植物叶的解剖结构特点。 5.用表解方式简述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七、叙述题(5分)

试述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生长过程。

八、绘图题(5分)

绘简图说明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普通生物学习题之五

普通生物学(植物部分)复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2分)

1.系统发育:

2.原胚时期:

3.凯氏带:

4.边缘胎座:

5.分蘖:

6.胞间连丝:

7.花:

8.年轮:

9.传递细胞:10.单性结实:

二、填空(共25分,每空1分)

1.植物的生长发育主要是植物体内的细胞、、和的结果。

2.根茎过渡区一般发生在的一定部位,在过渡区发生转变时,其木质部发生、、等情况。

3.根尖的根毛区又叫 ,其内部结构的主要特征是构造已分化完成,由外向内包括、、三部分。

4.维管形成层的原始细胞有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5.单核花粉粒的核分裂后,形成生殖核和核。

6.裸子植物的木质部中管胞兼具和的功能。

7.根毛是由特化而来的,侧根是由恢复分裂能力而产生的。

8.植物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是、和,而细胞中的微梁结构由、、三者构成。

三、选择正确答案(共5分,每小题1分)

1. 被子植物成熟花粉粒是 A.雄配子体 B.雄配子 C.单核花粉粒

2.被子植物的助细胞是A.雌配子体 B.高度极化的细胞 C.高度液胞化的细胞

3.花粉粒是由经过减数分裂而形成的。 A.造孢细胞 B.孢原细胞 C.花粉母细胞

4.水稻,小麦等禾本科植物拔节抽穗时,茎迅速伸长是借助的活动。

A.顶端分生组织

B.侧生分生组织

C.居间分生组织

D.次生分生组织

5.禾本科植物根内皮层中正对着原生木质部且没有加厚的细胞是。

A.泡状细胞

B.射线细胞

C.传递细胞

D.通道细胞

四、判断正误(共5分,每小题0.5分)

1.叶主脉的韧皮部靠近上表皮一侧,木质部靠近下表皮一侧( )

2.地衣是蓝藻和真菌的共生体,分为壳状地衣、枝状地衣和叶状地衣( )

3.根的木栓形成层最早起源于中柱鞘细胞( )

4.质体是植物特有的细胞器,一切植物都具有质体( )

5.一粒稻谷就是一粒种子( )

6.所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都有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三部分( )

7.苹果是假果( )

8.苔藓植物的配子体占优势,孢子体不能离开配子体生活( )

9.双受精是种子植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

10 皮孔是表皮上的通气组织( )

五、论述题(共25分,每小题5分)

1.用表解方式简述花药的发育及其结构

2.试述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

3.试述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生长过程:

4.试述双受精及其生物学意义:

5.根据所学内容,分析论证你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普通生物学习题之六

普通生物学(植物部分)复习题二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真核细胞:

2、分化:

3、凯氏带:

4、植物组织:

5、同功器官:

6、花:

7、单性结实:

8、假果:

9、传粉:10、双受精:

二、填空题:每小题0.5分,共20分。

1、质膜具有()透性,其主要功能是()。

2、分生组织的显著特征是细胞具有()能力,根据其分布位置可分为()、()、()三种类型。

3、导管分子的侧壁有()、()、()、()、()五种加厚方式。

4、根据细胞活动,根尖可分()个区,各区的细胞特点是()区分裂产生新细胞,()区是细胞迅速生长,()区的内部结构已分化完成。

5、被子植物茎的分枝方式有()、()、()三种类型。

6、叶原基须经()、()、()三个生长阶段才能发育成为成熟叶。

7、胚是()的雏形,其基本结构由()、()、()、()四部分组成。

8、石细胞属于()组织,叶肉细胞属于()组织,根毛属于()组织,周皮属于()。

9、芽的结构包括()、()、()和()。

10、花是由()和()两部分组成;其中雌蕊和雄蕊均为有()能力的变态()。

11、花柱有()和()两种类型。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被子植物生活史中,两个世代交替的转折点是()。

A、减数分裂

B、受精作用

C、花粉和胚囊发育成熟

D、胚形成

E、种子萌发

F、A和B

2、树皮剥去后树就会死亡,是因为树皮不仅包括周皮,还有()。A、栓内层B、木栓形成层C、韧皮部D、木质部

3、被子植物的助细胞是()。A、雌配子体B、高度极化的细胞C、高度液泡化的细胞 D、卵器

4、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是()。A、线粒体B、叶绿体C、核糖体D、高尔基体

5、木本植物可生活多年,茎随之不断加粗,这是由于()活动的结果。

A、顶端分生组织

B、侧生分生组织

C、初生分生组织

D、居间分生组织

6、我们吃绿豆芽,主要吃的是()A、根B、芽C、下胚轴? D、上胚轴

7、单子叶植物根的内皮层细胞在发育后期常五面加厚,只有()是薄的。

A、横壁

B、径向壁

C、内切向壁

D、外切向壁

8、被子植物维管组织间的过渡区存在于()A、茎、叶之间B、根、茎之间C、枝、叶之间

9、构成雌蕊的单位是()A、心皮B、子房C、胎座D、子房室

10、合子的第一次分裂,通常是()A、均等的横裂B、不均等的横裂C、均等的纵裂 D、不均等的纵裂

11、细胞壁内突生长的现象存在于()内。A、传递细胞B、助细胞C、分泌细胞D、伴胞E、ABC和D

12、侧根发生在根毛区的一定部位,是由()细胞恢复分裂能力产生的。A、内皮层B、中柱鞘C、皮层

13、甘薯是由()发育而来的。A、主根B、侧根C、不定根

14、被膜为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A、线粒体B、高尔基体C、细胞核D、内质网E、AC

15、胚囊是在()中发育形成的。A、胚珠B、珠心C、子房D、ABC

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皮孔是表皮上的通气组织。

2、一粒稻谷就是一粒种子。

3、次生分生组织包括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4、所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都有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三部分。

5、检验植物细胞贮藏的油类和脂肪时,通常使用的化学试剂是碘液。

6、成熟的导管分子和筛管分子都是死细胞。

7、所有的种子都具有种皮、胚和胚乳。

8、活的植物体并非每一个细胞都是有生命的。

9、种子内的胚都是通过精卵结合后产生的。

10、植物的次生生长就是产生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的过程。

11、子房的心皮数目一定等于子房室数。

12、花粉粒是由造孢细胞经花粉母细胞阶段发育而来的,因此它的发育与花粉壁层的发育无关。

13、花生与马铃薯(土豆)的果实均在土壤中发育成熟。

14、叶一般正面颜色较深,是因为上表皮细胞含叶绿体多。

15、茎在次生生长,心材直径逐渐加大,边材则相对地保持一定的宽度。

五、简答题:共16分

1、简述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及其功能。(4分)

2、绘简图说明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4分)

3、简述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主要区别。(4分)

4、简述双子叶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4分)

六、论述题:共14分

1、试述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7分)

2、试述(或用表解说明)成熟花药的发育及花粉粒的形成过程。(7分)

普通生物复习题之七

名词解释:

两侧对称原口动物后口动物中间宿主终宿主假说细胞外消化消化循环腔假体腔真体腔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神经网

分类(写出下面动物所属的动物门):

疟原虫变形虫草履虫珊瑚水螅涡虫钩虫日本血吸虫猪绦虫人蛔虫蚯蚓河蚌蜗牛钉螺圆田螺蜜蜂蝎子河虾蜘蛛海星海胆海参文昌鱼带鱼鳜鱼牛蛙大鲵黑斑蛙鳖眼镜蛇壁虎鳄鱼家鸽斑鸠红腹锦鸡狼鲸水牛中国猿人小熊猫

论述下列各题:

1、试论人类消化食物的过程?

2、论人类的消化系统构造及常见消化系统病。

3、肝脏的作用有哪些?

4、试论人体内的寄生虫。

普通生物复习题之八

普通生物学(植物部分)复习题三

一、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2分)

1、细胞周期:

2、细胞的全能性:

3、世代交替:

4、凯氏带:

5、通道细胞:

6、二体雄蕊:

7、泡状细胞:

8、分蘖: 9、周皮:

10、柔荑花序:

二、填空(20分,每空0.5分)

1、种子是由 _____ 三部分组成。

2、一个发育成熟的胚珠是由 _____ 四部分构成。

3、植物界由 _____ 和_____七大类群组成。

4、在根茎过渡区通常木质部发生_____ 情况。

5、植物根尖分为_____四个区。

6、植物的胚由_____ 和_____ 组成。

7、尚未发育成熟的花药,其花粉囊壁包括_____和_____四个部分。

8、分生组织按来源可分为 _____,按位置可分为_____ 。

9、蝶形花冠由 _____和 _____瓣构成。

10、菊科植物分为_____ 和_____ 两个亚科。

三、选择题(5分,每题0.5分)

1、减粉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1)末期Ⅰ(2)末期Ⅱ(3)后期Ⅰ(4)后期Ⅱ

2、成熟的雌配子体是指()(1)单核胚囊(2)胚囊母细胞(3)成熟的8核胚囊(4)卵细胞

3、糊粉粒的成分是()(1)淀粉(2)蛋白质(3)原生质(4)水

4、马铃薯的食用部分是()(1)块茎(2)肉质茎(3)地上茎的变态(4)根的变态

5、花是()(1)适应于生殖的变态短枝(2)叶状枝(3)变态叶(4)肉质茎

6、菠菜是()(1)藜科植物(2)蓼科植物(3)苔藓植物(4)藻类植物

7、海带是()(1)菌类植物(2)地衣植物(3)苔藓植物(4)藻类植物

8、菊科植物的果实是()(1)瓠果(2)果(3)蒴果(4)瘦果

9、西瓜的食用部分主要是()(1)果皮(2)胎座(3)子房壁(4)胚

10、黄花菜(金针菜)是()(1)十字花科植物(2)豆科植物(3)蔷薇科植物(4)百合科植物

四、判断正误(5分,每题0.5分)

()1、所有植物的细胞壁都具有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

()2、双子叶植物叶中脉的韧皮部靠近上表皮,木质部靠近下表皮。

()3、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中,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的分化方式均为内始式。

()4、根瘤是细菌与植物根的共生结构。

()5、额外形成层(副形成层)是由变态根的维管形成层产生的分生组织。

()6、活的植物体并非每一个细胞都是有生命的。

()7、侧根起源于根的表皮细胞。

()8、单倍体胚囊中的卵细胞不经过受精而发育成有胚种子的现象称为单倍体无配子无融合生殖。

()9、传递细胞是输导组织中的一类细胞。

()10、无胚乳种子在形成过程中不出现胚乳。

五、绘图题(5分)

绘简图说明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六、简答题(30分,每题5分)

1、导管分为哪几种类型?

2、简述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简要回答什么是双名法,说明植物的学名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4、简述花药和花粉粒的发育过程。

5、简述被子植物的双受精现象及生物学意义。

6、简述低等植物的主要特征。

七、叙述题(15分,每题5分)

1、详述双子叶植物根的加粗生长过程。

2、叙述禾本科的识别要点。

3、叙述茄科植物的识别要点。

普通生物学习题之二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种子休眠有些植物的种子形成后,即使在适宜环境下也不立即萌发,必须经过一段相对静止的阶段才能萌发,种子的这一性质称为种子休眠。

上胚轴连接胚芽和胚根并子叶相连的短轴称为胚轴,子叶以上的胚轴称为上胚轴。

下胚轴连接胚芽和胚根并子叶相连的短轴称为胚轴,子叶以下的胚轴称为下胚轴。

有胚乳种子种子成熟后包括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由于养分主要储存在胚乳中,这类种子的子叶相对较薄。例如:蓖麻、小麦等。

无胚乳种子种子成熟后仅有种皮、胚二部分,营养物质主要储存于子叶中。例如:豆类植物。

子叶出土幼苗种子萌发时,胚根先突破种皮伸入土中形成主根,然后下胚轴迅速伸长而将子叶和胚芽一起推出土面。如:大豆、花生、油菜等。

子叶留土幼苗种子萌发时,下胚轴不伸长,而是上胚轴伸长,所以子叶留在土中,并不随胚芽一起伸出土面,直到养料耗尽死亡。如:豌豆、玉米、大麦等。

细胞器细胞内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特定功能的微小结构。

原生质是指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是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原生质体是指细胞中细胞壁以内各种结构的总称,它是细胞各类代谢活动进行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最重要的部分。

胞基质细胞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半透明的原生质胶体组成,在电子显微镜下看不出特殊结构的细胞质部分,含有与糖酵解、氨基酸合成和分解有关的酶类等重要物质,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部分。

细胞周期细胞分裂中,把第一次分裂结束好第二次分裂结束之间的过程(即一个间期和一个分裂期)称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G1期、S期、G2和M期。

纹孔植物细胞壁上的结构单位,植物细胞在形成次生壁的时候,有一些不为不沉积壁物质,因此形成一些间隙,这种在次生壁形成过程中未增厚的部分称为纹孔。

胞间连丝相邻生活细胞之间,细胞质常常以极细的细胞质丝穿过细胞壁而彼此相互联系,这种穿过细胞壁的细胞质丝称胞间连丝。它连接相邻细胞间的原生质体,是细胞间物质、信息传输的通道。

后含物是植物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细胞质中的一些非原生质物质,它包括植物细胞储藏物质和新陈代谢废弃物,如:淀粉、蛋白质、脂类、晶体、单宁、色素等。

细胞分化同源细胞逐渐变成形态、结构、功能不相同的几类细胞群的过程。

细胞全能性生物体内,每个生活的体细胞都具有像胚性细胞那样,经过诱导能分化发育成为一个新个体的潜在能力,并且具有母体的全部的遗传信息。

组织是由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组成的细胞群。

维管束由原形成层分化而来,以输导为主的复合组织,由木质部和韧皮部或加上形成层共同构成的束状结构。

维管组织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的复合组织。

维管系统植物体各器官中的由维管束构成的一个连续统一的系统,主要行使输导水分、矿质和同化产物的功能。包括了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木质部和输导有机养料的韧皮部。

初生生长直接来自顶端分生组织的衍生细胞的增生和成熟的生长过程,称为初生生长。

初生结构在植物体的初生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成熟组织,共同组成的结构称为初生结构。

次生生长在植物体初生生长结束后,发生了次生分生组织的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其分裂、分化形成各种成熟组织的生长过程称为次生生长。次生生长的结果是使根茎等器官加粗。

次生结构在植物体的次生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成熟组织,共同组成的结构称为次生结构。包括了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

外始式根的初生木质部在发育过程中,是由外向心逐渐分化成熟的,外方先成熟的部分为原生木质部,内方后成熟的为后生木质部,这种分化方式称为外始式。

内起源侧根起源于根尖成熟区中柱鞘的一定部位,这种起源于组织内部的方式称为内起源。

根瘤豆科植物根上,常形成各种形状的瘤状突起,称为根瘤。是根与土壤中的根瘤菌所形成的共生体。具有固氮的功能。

菌根有些植物根常与土壤中的真菌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真菌与根的共生体,称为菌根。

定根发生位置固定的根。包括主根和侧根。

不定根发生位置不固定的根,如在茎、叶、老根或胚轴上不定部位上产生的根。

凯氏带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在根的内皮层细胞处于初生状态时,其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向壁上形成木栓质的带状增厚。对根内水分吸收和运输具有控制作用。这种带状结构是凯斯伯里于1865年发现的,因而称为凯氏带。

外起源茎上的叶和芽起源于分生组织表面第一层或第二、三层细胞,这种起源于组织表面的方式称为外起源。

树皮树皮是双子叶植物木本茎的维管形成层以外的部分。在较老的木质茎上,树皮包括了木栓层和它外方的死组织(统称外树皮或硬树皮或落皮层),以及木栓形成层、栓内层、韧皮部(统称内树皮或软树皮)。年轮年轮是由于维管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受季节的影响的生长轮。是多年生的木本植物茎干横断面上,所现出的若干同心轮纹。每一轮代表着一年中产生的次生木质部,由春材(早材)和秋材(晚材)组成。髓射线茎的初生结构中,由薄壁组织构成的中心部分称为髓。初生维管束之间的薄壁细胞称为髓射线,也称初生射线,连接皮层和髓,具有横向运输和贮藏营养物质的功能。

维管射线在次生维管组织中,还能分别地产生新的维管射线,它是次生维管组织的横向运输系统。维管射线为径向排列的薄壁细胞,在木质部的称木射线;在韧皮部的称韧皮射线。

叶痕叶子脱落后在茎上留下的痕迹。

叶迹是指由茎进入叶的维管束痕迹,从茎中分枝起穿过皮层到叶柄基部止的这一部分。

定芽生在枝顶或叶腋内的芽。

不定芽不是生在枝顶或叶腋内的芽。

鳞芽在外面有芽鳞包被的芽。芽鳞具有保护芽的作用。如:杨等的芽。

裸芽在外面没有芽鳞,只被幼叶包着的芽。如:棉、油菜、枫杨等

边材靠近树皮部分的木材,是近年形成的次生木质部,色泽较淡,具有输导和贮藏的作用,边材可以逐年向内转变为心材,因此,心材可逐年增加,而边材的厚度却相对比较稳定。

心材靠近中央部分的木材,是次生木质部的内层,近中心部分,颜色较深,导管和管胞已失去输导的功能,但管腔内充填了物质,使其支持能力加强。

春材春夏季形成层活动旺盛,细胞分裂快,形成次生木质部的导管细胞直径大,管壁较薄木纤维数目少,细胞排列疏松,这部分次生木质部的材质疏松,颜色较浅,称为早材或春材。

秋材夏末秋初气候条件渐不适宜树木生长,形成层活动减弱,细胞分裂慢,形成次生木质部的导管细胞直径较小且数量少,木纤维和管胞较多,管壁较厚,细胞排列紧密,这部分次生木质部的材质地致密,色泽较深,称为晚材或秋材。

单轴分枝又称总状分枝。自幼苗开始,主茎顶芽的活动可持续一生,且生长势强,形成一个直立而粗壮的主轴。如:松、杨等。

合轴分枝顶芽活动一段时间后,生长编得极缓慢乃至死亡,或分化为花或卷须等变态器官,而靠近顶芽的一个腋芽成为活动芽,形成一段枝条后,又被其侧面的下一级腋芽的活动代替,如此重复进行生长,这样的分枝方式为合轴分枝。如:苹果、桃、葡萄等。

芽鳞痕顶芽开放后,芽鳞脱落在枝条上留下的痕迹,可依此鉴别枝条的年龄。

内始式茎的初生木质部在发育过程中,是由内向外逐渐分化成熟的,内方先成熟的部分为原生木质部,外方后成熟的为后生木质部,这种分化方式称为内始式。

等面叶叶肉不能区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叶。

异面叶叶肉明显区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叶。

完全叶具有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的叶,叫完全叶。如棉花、桃、豌豆等植物的叶。

不完全叶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中缺少任何一部分或二部分的叶,叫不完全叶。如樟树、大白菜等植物的叶。

C3植物维管束鞘多为两层细胞,内层为厚壁细胞,几乎不含叶绿体,外层为较大的薄壁细胞,含叶绿体比叶肉细胞少。

C4 植物维管束鞘多为一层大型薄壁细胞,整齐排列,含有比叶肉细胞较多的叶绿体。

叶序叶在茎上的排列方式称为叶序。叶序有三种基本类型,即互生、对生和轮生。

单叶一个叶柄上只有一片叶则称为单叶。

复叶每一叶柄上有两个以上的叶片叫做复叶。复叶的叶柄称叶轴或总叶柄,叶轴上的叶称为小叶,小叶的叶柄称小叶柄。由于叶片排列方式不同,复叶可分为羽状复叶,掌状复叶和单身复叶等类型。

变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些植物的器官在功能和形态结构方面发生了种种变化,并能遗传给后代,这种变异称为变态。

同源器官器官外形与功能都有差别,而个体发育来源相同者,称为同源器官。如茎刺和茎卷须,支持根和贮藏根。

同功器官器官外形相似、功能相同,但个体发育来源不同者,称为同功器官。如茎刺和叶刺,茎卷须和叶卷须。

额外形成层由次生结构产生的形成层,它的活动可产生三生结构,使器官加粗。完全花由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等五个部分组成的花称为完全花。例如:桃。

不完全花缺乏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中的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称为不完全花。例如:黄瓜。

花序多数的花在花轴上(总花柄,花序轴)有规律的排列方式,花轴上无典型的营养叶着生,在花粉苞片的花轴基部有苞片着生,有的苞片密集于花序之下组成总苞。

心皮心皮是构成雌蕊的单位,是具生殖作用的变态叶。

胎座子房内壁上肉质突起的结构,称为胎座,其上着生胚珠。

单雌蕊一个雌蕊由一个心皮构成的称为单雌蕊。复雌蕊一个雌蕊由几个心皮联合而成,称复雄蕊(合生雌蕊)。

传粉指花粉粒由花粉囊中散出,经媒介的作用而传送到柱头上的过程。

双受精花粉管到达胚囊后,释放出二精子,一个与卵细胞融合,成为二倍体的受精卵(合子),另一个与两个极核(或次生核)融合,形成三倍体的初生胚乳核,卵细胞和极核同时和二精于分别完成融合的过程称双受精。双受精是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特有的现象。

花粉败育由于种种内在和外界因素的影响,有的植物散出的花粉没有经过正常的发育,起不到生殖的作用,这一现象称为花粉败育。

雄性不育植物由于内在生理、遗传的原因,在正常自然条件下,也会产生花药或花粉不能正常地发育、成

为畸形或完全退化的情况,这一现象称为雄性不育。雄性不育可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花药退化,二是花

药内无花粉,三是花粉败育。

无融合生殖在正常.情况下,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是经过卵细胞和精子的融合,以后发育成胚。但在有些

植物,不经过精卵融合,直接发育成胚,这类现象称无融合生殖。无融合生殖包括孤雌生殖、无配于生殖

和无孢子生殖三种类型。

孤雌生殖胚囊中的卵细胞未经受精直接发育成胚的生殖现象。单倍体胚囊中的卵细胞,经孤雌生殖形成单

倍体胚,但后代不育;二倍体胚囊中的卵细胞,经孤雌生殖形成二倍体胚,但后代可育。

单性结实不经过受精作用,子房就发育成果实,这种现象称单性结实。单性结实过程中,于房不经过传粉

或任何其他刺激,便可形成无子果实,称为营养单性结实,如香蕉,若子房必须通过诱导作用才能形成无

子果实,则称为诱导单性结实(或刺激单性结实),如以马铃薯的花粉刺激番茄的柱头可得到无籽果实。

上位子房花萼、花冠和雄蕊着生点都排在子房的下面,称之为子房上位或称下位花。

下位子房花托凹下成各种形状,子房隐陷于托内,花萼、花冠和雄蕊都着生于子房之上,称之为子房下位

或称上位花。

真果仅由子房发育形成的果实。如桃、棉的果实。

假果除了子房外,花的其他部分如花托、花萼、花冠及整个花序等其他结构共同参与果实形成,这种非纯

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称为假果,如南瓜、苹果等的果实。

假种皮由珠柄或胎座等发育而成的,包在种皮之外的结构称为假种皮。如荔枝、龙眼果实内肥厚可食的部分。

外胚乳有一部分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珠心组织发育形成具胚乳作用的组织,称为外胚乳。

无限花序花轴在开花期可以继续生长,不断形成新的花,由下而上或由边缘向中心陆续开放,这种花序

称为无限花序。

有限花序开花期花轴不伸长,开花顺序是由上而下或由内向外,这种花序称为有限花序。

聚花果如果果实是由整个花序发育而来,花序也参与果实的组成部分,这称为聚花果或称为花序果、复果,如桑、风梨、无花果等植物的果。

聚合果一朵花中有许多离生雌蕊,以后每一雌蕊形成一个小果,相聚在同一花托之上,称为聚合果,如白

玉兰、莲、草莓的果。

世代交替在植物的生活史中,由产生孢子的二倍体的孢子体世代(无性世代)和产生配子的单倍体的配子体

世代(有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称世代交替。

生活史生物在一生中所经历的发育和繁殖阶段,前后相继,有规律地循环的全部过程,称为生活史。从种

子开始至新一代种子形成所经历的全过程,称为种子植物的生活史或是生活周期。

物种简称“种”。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分类的基本

单位,位于属之下。不同种的个体之间一般不能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能育后代。

品种指来自于同一祖先,具有为人类需要的某种经济性状,基本遗传性稳定一致,能满足人类生产物质资

料及科学研究目的的一种栽培植物或家养动物的群体。

双名法生物命名的基本方法,生物的学名是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希腊等国文字书写。每一种生物的学名由

属名和种名组成,故称为“双名法”或“二名法”。在学名后附加该种生物的命名人(或命名人的缩写),

一个完整的生物学名包括属名、种名和命名人,并规定属名和命名人的第一个拉丁字母必须大写。

孢子植物生活史中不形成种子,主要利用孢子进行繁殖的植物。包括了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等。

颈卵器植物具有颈卵器结构的植物类群。包括了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

子实体高等真菌产生有性孢子的结构。有能育的菌丝和营养丝组成。子囊菌的子实体称子囊果,担子菌的

子实体称担子果,其形状、大小与结构因种类而异。如蘑菇、香菇的子实体呈伞形,由菌盖和菌柄组成。

亚种一个种内形态有较明显差异,并有一定地理分布区域的个体群。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23、√ 24、× 25、× 26、× 27、√28、× 29、× 30、× 31、√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44、× 45、× 46、√ 47、× 48、√ 49、√ 50、√ 51、×52、√53、√ 54、×

55、√ 56、√ 57、× 58、√ 59、√ 60、×

四、选择题

1、A.B.C

2、B

3、B

4、 B.C

5、 A.B.C

6、A.B.C.D

7、A

8、B

9、C 10、 B 11、A.B.D.E 12、A.B.D 13、

B 14、A 15、 D 16、B 17、 A 18、A.D 19、 B 20、A 21、 A 22、

C 23、 B 24、A 25、 C 26、 B 27、

A 28、 C 29、 C 30、D 31、 A.B.E 32、 C.D 33、A 34、

B 35、 D 36、A 37、 A 38、B 39、 B 40、 C

41、A.C 42、B 43、 A 44、 C 45、D 46、 A.B.C 47、 D.E 48、A.B 49、 C.D.E 50、 A 51、C 52、 C.D 53、 A.B.C 54、D.E 55、B.C.D.E 56、A.B.D.E 57、 A.B.C 58、 B.C.D.E 59、 B 60、C 61、 B 62、D 63、C.D 64、D 65、A.C.D.E 66、 C 67、A 68、B 69、 A.B.C.D.E 70、A.B.C.D 71、A.B.C 72、A.B.C.D.E

五、简答题

1、表解种子的基本结构,并指出各部分的主要作用。

答题要点:

种子的基本结构

种皮保护功能

胚芽由生长点和幼叶组成。禾本科植物有胚芽鞘。

种子胚轴连接胚根胚芽和子叶。(上胚轴—子叶着生点至第一片真叶之间部分,胚下胚轴—子叶着生点至胚根之间的部分)

胚根由生长点和根冠组成。禾本科植物有胚根鞘。

子叶有单,双和多数,功能是贮藏(大豆),光合作用(棉),消化吸收转运胚乳物质(水稻,蓖麻)

胚乳有或无。功能是贮藏营养物质(糖类—淀粉,糖,半纤维素)油脂和蛋白质。

2、简述种子萌发必须的外界条件。

答题要点:成熟的种子,只要条件适宜,便会萌发形成为幼苗。但风干了的种子,一切生理活动都很微弱,胚的生长几乎完全停止,处于休眠状态。种子要萌发,胚就要由休眠状态转为活动状态,这就需要有适宜的萌发条件。种子的萌发条件分内部条件及外界条件两方面:⑴内部条件种子本身必须具备健全的发芽力。

⑵外界条件主要表现在三方面①充足的水分;水是种子萌发的先决条件。水不仅可使干燥的种皮松软,有利于胚芽、胚根的突破,更重要的水是原生质的重要组成成分。充足的水分可使原生质恢复活性,正常地进行各种生命活动;其次种子内的各种贮藏物,只有通过酶的水解或氧化,才能由不溶解状态转变为可为胚吸收、利用的溶解状态,而这更需要水的参加。②足够的氧气。种子萌发时,其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而能量来源于呼吸作用。种子在呼吸过程中,利用吸入氧气,将贮藏的营养物质逐步氧化、分解,最终形成为CO2和水,并释放出能量。能量便供给各项生理活动。所以,种子萌发时,由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显著增加,因而需要大量氧气的供应。如果氧气不足,正常的呼吸作用就会受到影响,胚就不能生长,种子就不能萌发。③适宜的温度。种子萌发时,细胞内部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这些转化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而酶的催化活动则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温度低时,反应慢或停止,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度加快。但因酶本身也是蛋白质,温度过高,会使其遭受破坏而失去催化性能。因此,种子萌发时对温度的要求表现出最低、最高及最适点(温度三基点)。多数植物种子萌发的最低点:0-5℃,最高点:35-40℃,最适点:25-30℃。可见,温度不仅是种子萌发时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而且还是决定种子萌发速度的重要条件。

3、子叶出土幼苗与子叶留土幼苗主要区别在哪里?了解幼苗类型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指导意义?

答题要点;子叶出土幼苗与子叶留土幼苗主要区别在上下胚轴的生长速度不同。下胚轴生长速度快,子叶出土幼苗类型;上胚轴生长速度快,子叶留土幼苗类型。了解幼苗类型对农业生产中播种很有意义。对于子叶出土幼苗的种子宜浅播;而对于子叶留土幼苗的种子可稍深播,但深度应适当。

4、影响种子生活力的因素有哪些?种子休眠的原因何在?如何打破种子的休眠?

答题要点:影响种子生活力的因素有植物本身的遗传性;种子的成熟程度、贮藏期的长短、贮藏条件的好坏等等。种子形成后虽已成熟,即使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也往往不能立即萌发,必须经过一段相对静止的阶段才能萌发,种子的这一性质称为休眠。种子休眠的原因主要是种皮障碍;胚未发育完全;种子未完成后熟;以及种子内含有抑制萌发的物质等。生产上可用机械方法擦破种皮或用浓硫酸处理软化种皮;低温处理;人工施用赤霉素等方法打破种子的休眠。

5、绘小麦颖果纵切的轮廓图,注明各个部分的名称。

答案要点(图略):果皮和种皮、胚乳、子叶、胚芽鞘、胚芽、胚轴、胚根、胚根鞘。

6、举4个以上例子说明高等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答题要点:如植物的叶片,其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是统一的,表现在:叶片多为绿色的扁平体,其内分布有叶脉,这与叶片光合作用功能是密切相关的,扁平体状,利于叶片充分接受阳光,叶脉支持功能可使叶片充分伸展在空间。叶片结构可分为表皮、叶肉和叶脉。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外壁有角质层,利于表皮的保护作用。叶肉细胞富含叶绿体,主要功能是光合作用。叶脉中有木质部和韧皮部,利于叶脉执行输导和支持的功能。

7、什么叫细胞全能性?在生产上有何实践意义?

答题要点:细胞全能性是指生物体内,每个生活的体细胞都具有像胚性细胞那样,经过诱导能分化发育成为一个新个体的潜在能力,并且具有母体的全部的遗传信息。生产上可应用于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8、简述分生组织的特点,按位置和来源划分,分生组织各有几种?各有何生理功能?

答题要点:分生组织的特点是具有持续分裂能力。按在植物体上的位置分①顶端分化组织:位于根、茎主轴及侧枝顶,其活动使之伸长,在茎上形侧枝和叶,以后产生生殖器官。其特点是细胞小而等径,薄壁,核大,位于中央,液泡小而分散,原生质浓厚,细胞内通常缺少后含物。②侧生分生组织:位于根和茎的侧方的周围部分。包括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其活动使根茎加粗和起保护作用。③居间分生组织:夹在成熟组织之间,是顶端分生组织在某些器官中局部位域的保留。如禾本科植物节间基部,葱韭叶基部,花生雌蕊柄基部。按来源的性质分:①原分生组织:直接由胚细胞保留下来的,一般具有持久而强烈的分裂能力,位于根茎端较前的部分。②初生分生组织:由原分生组织刚衍生的细胞组成。位于顶端稍下的部分。边分裂边分化,是由分生组织向成熟组织过度的类型。③次生分生组织:由成熟组织的细胞,经历生理和形态上的变化,脱离原来成熟的状态(即反分化)重新转变而成的组织。一般而言侧生分生组织属于次生分生组织。

9、从输导组织的结构和组成来分析,为什么说被子植物在演化上比裸子植物更高级?

答题要点:植物的输导组织包括木质部和韧皮部二类。裸子植物木质部一般主要由管胞组成;管胞担负了

输导与支持双重功能。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导管分子专营输导功能,木纤维专营支持功能,所以被子植物木质部分化程度更高。而且导管分子的管径一般比管胞租大.因此输水效率更高。被子植物更能适应陆生环境。被子植物韧皮部含筛管分子和伴胞,筛管分子连接成纵行的长管,适于长、短距离运输有机养分,筛管的运输功能与伴胞的代谢密切相关。裸子植物的韧皮部无筛管、伴胞,而具筛胞,筛胞与筛管分子的主要区别在于,筛胞细的胞壁上只有筛域,原生质体中也无P一蛋白体,而且不象筛管那样由许多筛管分子连成纵行的长管,而是由筛胞聚集成群。显然,筛胞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类型。所以裸于植物的输导组织比被子植物的简单、原始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高级。

10、机械组织有什么共同特征?如何区别厚角组织与厚壁组织?

答题要点:对植物起主要支持作用的组织称为机械组织,主要有厚角组织与厚壁组织两大类。一般机械组织有细胞壁加厚的共同特征。厚角组织是指细胞壁具有不均匀,初生壁性质增厚的组织,是活细胞;而厚壁组织是指细胞具有均匀增厚的次生壁,并且常常木质化的组织,是死细胞。常常可通过看细胞壁的特点和细胞的死活来区别厚角组织与厚壁组织。

11、简述水稻、小麦拔节、抽穗时期茎杆长得特别快的原因以及葱、韭上部割除后叶子能继续伸长的原因。答题要点:主要原因是在这些植物茎的每个节间基部都保持居间分生组织,它们的细胞进行分裂、生长和分化,使每个节间伸长,其结果使茎叶伸长。

12、双子叶植物根的维管形成层是怎样产生的?如何使根增粗?

答题要点:在根毛区内,次生生长开始时,位于各初生韧皮部内侧的薄壁细胞开始分裂活动,成为维管形成层片段。之后,各维管形成层片段向左右两侧扩展,直至与中柱鞘相接,此时,正对原生木质部外面的中柱鞘细胞进行分裂,成为维管形成层的一部分。至此,维管形成层连成整个的环。维管形成层行平周分裂,向内、向外分裂的细胞,分别形成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即次生维管组织),与此同时,维管形成层也行垂周分裂,扩大其周径,使根增粗。在表皮和皮层脱落之前,中柱鞘细胞行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向内形成栓内层,向外形成木栓层,共同构成次生保护组织周皮。

13、根系有哪些类型?对农业生产有何实践意义?

答题要点:植物根的总和根系,有直根系和须根系两种类型。大多数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主根继续生长,明显而发达。由主根及各级侧根组成的根系,称为直根系。如:棉花。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主根在生长一个短时期后,即停止生长而枯萎,并由茎基部节上产生大量不定根,这些不定根也能继续发育,形成分枝,整个根系形如须状,故称须根系。如:小麦、水稻、玉米。

14、根尖由哪几部分组成?为什么要带土移栽幼苗?

答题要点:每条根的顶端根毛生长处及其以下一段,叫根尖。根尖从顶端起,可依次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根毛区等四区。①根冠:外层细胞排列疏松,外壁有粘液(果胶)易于根尖在土壤中推进、促进离子交换与物质溶解。根冠细胞中有淀粉体,多集中于细胞下侧,被认为与根的向地性生长有关。根冠外层细胞与土壤颗粒磨擦而脱落,可由顶端分生组织产生新细胞,从内侧给予补充。②分生区:(又叫生长点)具有分生组织一般特征。分生区先端为原分生组织,常分三层。分别形成原形成层、基本分生组织、根冠原和原表皮等初生分生组织,进一步发育成初生组织。③伸长区:分生区向上,细胞分裂活动渐弱,细胞伸长生长,原生韧皮部和原生木质部相继分化出来,形成伸长区,并不断得到分生区初生分生组织分裂出来的细胞的补充。伸长区细胞伸长是根尖深入土壤的推动力。④根毛区(也叫成熟区):伸长区之上,根的表面密生根毛,内部细胞分裂停止,分化为各种成熟组织。根毛不断老化死亡,根毛区下部又产生新的根毛,从而不断得到伸长区的补充,并使根毛区向土层深处移动。根毛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地方。根毛的生长和更新对吸收水、肥非常重要。故小苗带土移栽,减少幼根和根毛的损伤,以利成活。

15、绘简图说明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注明各部分的名称,并指出各部分的组织类型。

答题要点: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常以根毛区的横切面为例来阐述,从外向内分别为表皮、皮层、维管柱(中柱)三部分。

表皮:为吸收组织。

皮层:为薄壁组织。

维管柱(中柱):由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薄壁细胞四部分构成。

1)中柱鞘为薄壁组织。

2)初生木质部:主要为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

3)初生韧皮部:主要为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

4)薄壁细胞(形成层):薄壁组织。

16、比较禾本科植物根与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的区别。

答案要点:(1) 共同点为:均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组成;成熟区表皮具根毛,皮层有外皮层和内皮层,维管柱有中柱鞘;初生维管组织的发育顺序、排列方式相同。 (2) 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在根的初生结构上的差别是:单子叶植物的内皮层不是停留在凯氏带阶段,而是继续发展,成为五面增厚(木质化和栓质化)。仅少数位于木质部脊处的内皮层细胞,仍保持初期发育阶段的结构,即细胞不具凯氏带增厚,此为通道细胞。

17、较大的苗木移栽时,为什么要剪除一部分枝叶?

答案要点:苗木移栽时,为了减少蒸腾作用对水分的消耗,缓解因根系受损伤而水分供应不足的矛盾,可采取剪去一部分枝叶的措施。

18、为什么水稻秧苗移栽后生长暂时受抑制和部分叶片会发黄?

答案要点:植物移栽,即使是带土移栽,都会使根尖、根毛受损。根尖、根毛受损,根系吸收水分、无机盐能力下降,地上部分生长发育受影响,故水稻大田移栽后,常有生长暂时受抑制和部分叶片发黄的现象。

19、豆科植物为什么能够肥田?

答案要点:豆科植物根与根瘤菌共生,形成根瘤。根瘤能将大气中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的游离氮转变成可利用的氮素。根瘤留在土壤中可提高土壤肥力(土壤中通常总是缺氮的),,所以一些豆科植物如紫云英、三叶草等常作绿肥,也常见将豆科植物与农作物间作轮栽。

20、双子叶植物茎的维管形成层是怎样产生的?如何使茎增粗?

答题要点:茎维管束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之间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形成束中形成层;和连接束中形成层的那部分髓射线细胞也恢复分裂性能,变成束间形成层,束中形成层和束间形成层连成一环,共同构成维管形成层。维管形成层随即开始分裂活动,较多的木本植物和一些草本植物,维管束间隔小,维管形成层主要部分是束中形成层,束中形成层分裂产生的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增添于维管束内,使维管束的体积增大,束间形成层分裂的薄壁组织增添于髓射线。维管束增大,茎得以增粗。许多草本植物和木本双子叶植物,茎中维管束之间的间隔较大,束中形成层分裂产生的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增添于维管束内,而束间形成层分裂产生的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则组成新的维管束,添加于原来维管束之间,使维管束环扩大。双子叶植物茎在适应内部直径增大的情况下,外周出现了木栓形成层,并由它向外产生木栓层向内产生栓内层,木栓形成层、木栓层、栓内层三者共同构成次生保护组织一周皮。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包括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

21、绘简图说明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注明各部分的名称,并指出各部分的组织类型。

答题要点: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从外向内分别为表皮、皮层、维管柱(中柱)三部分。

表皮:为保护组织。

皮层:为薄壁组织、机械组织、同化组织等。

维管柱(中柱):由维管束、髓、髓射线等部分构成。

1)维管束:主要为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

2)髓:为薄壁组织。

3)髓射线:为薄壁组织。

22、比较禾本科植物茎与双子叶植物茎初生结构的主要区别。

答题要点: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茎的横切面)由表皮、皮层、维管柱三部分构成。禾本科植物茎没有皮层和中柱界限,维管束散生于基本组织中。其茎由表皮、基本组织、维管束三个基本系统构成。双子叶植物茎表皮一般由一种类型表皮细胞构成,细胞外壁有角质层,表皮上有气孔分布,并常有表皮毛等附属物的分化。而禾本科植物茎表皮由长细胞、短细胞、气孔器有规律排列而成。长细胞是构成表皮的主要成分,其细胞壁厚而角质化,纵向壁呈波状。排成纵列。而短细胞亦排成纵列,位于两列长细胞间,一种短细胞具栓化细胞壁的为栓细胞,另一种是含大量二氧化硅的硅细胞。表皮上气孔由一对哑铃形的保卫细胞构成,保卫细胞的旁侧各有一个副卫细胞。双子叶植物茎的皮层位于表皮与维管柱之间。由多层细胞构成,有多种组织,其中以薄壁组织为主。皮层内是维管柱,它由维管束、髓和髓射线等组成,在幼茎中央的为髓。而禾本科植物茎维管束散生于基本组织中,基本组织主要由薄壁细胞组成,紧连表皮内侧常有几层厚壁细胞形成的机械组织。中央由薄壁细胞解体的形成髓腔的(如小麦、水稻等)茎中空,不形成髓腔者(如玉米、高梁等)则为实心茎。

23、植物有哪些分枝方式?举例说明农业生产上对植物分枝规律的利用。

答题要点:不同植物形成分枝的方式通常有单轴分枝、合轴分枝和假二叉分枝三种类型。农业生产上利用植物顶端优势强烈的单轴分枝规律进行合理密植麻类作物,可增加其纤维的长度。利用合轴分枝规律进行棉花等作物或花卉植物的打顶,促使侧枝发育而形成较多的分枝增加花果数量。

24、树皮环剥后,为什么树常会死亡?有的树干中空,为什么树仍能继续存活?

答题要点:树皮环剥后,由于环剥过深,损伤形成层,通过形成层活动使韧皮部再生已不可能;环剥过宽。切口处难以通过产生愈伤组织而愈合。韧皮部不能再生,有机物运输系统完全中断,根系得不到从叶运来的有机营养而逐渐衰亡。随着根系衰亡,地上部分所需水分和矿物质供应终止,整株植物完全死亡。此例说明了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相互依存的关系。而树干中空,“空心”树遭损坏的是心材,心材是巳死亡的次生木质部,无输导作用。“空心”部分并未涉及其输导作用的次生木质部(边材),并不影响木质部的输导功能,所以“空心”树仍能存活和生长。但“空心”树易为暴风雨等外力所摧折。

25、根据禾本科植物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在秧田里怎样区分秧苗与稗草?

答案要点:禾本科植物的叶没有叶柄和托叶而有叶鞘、叶耳和叶舌。因此它的叶组成主要包括了叶片、叶鞘叶耳和叶舌。禾本科植物的叶鞘包裹着茎秆,有加强茎的支持作用和保护叶腋内幼芽的功能。叶片多为带形、线形或披针形,具平行脉。在叶片与叶鞘的交接处的内方有叶耳;叶鞘顶端的两侧常具叶耳。叶舌和叶耳的形状常用作区别禾草的重要特征。稗草通常无叶耳叶舌。

26、简述落叶的原因。

答题要点:落叶是植物减少蒸腾、渡过寒冷或干旱季节的一种适应。植物在不良季节到来之前,叶子中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首先是日照变短,脱落酸(ABA)的含量增加,促使细胞中有用物质逐渐分解运回茎内。叶绿体中叶绿素分解比叶黄素快,叶片逐渐变黄。有些植物在落叶前细胞中有花青素产生,绿叶变为红叶。与此同时,在叶柄基部或靠近基部的部分,有一个区域内的薄壁组织细胞开始分裂,产生一群小型细胞,以后这群细胞的外层细胞壁溶解,细胞成为游离状态,使叶易从茎上脱落,这个区域称为离

层。不久这层细胞间的中层分解,继而整个细胞分解,叶片逐渐枯萎,以后由于风吹雨打等机械力量,使叶柄自离层处折断,叶子脱落。在离层折断处的细胞栓质化,起着保护“伤口”的作用。叶脱落后,在茎上留有的疤痕,叫做叶痕。

27、简述旱生植物叶的形态结构特点。

答题要点:旱生植物叶对干旱高度适应。适应的途径有二:一是叶小,以减少蒸腾面;二是尽量使蒸腾作用受阻,如叶表多茸毛,表皮细胞壁厚,角质层发达,有些种类表皮常由多层细胞组成,气孔下陷或限于局部区域,栅栏组织层数往往较多,而海绵组织和胞间隙却不发达。

28、简述水生植物叶的形态结构特点。

答题要点:水生植物叶则对水环境高度适应,水环境多水少气光较弱。因环境中充满水,故陆生植物叶具有的减少蒸腾作用的结构,在水生植物叶中已基本不复存在,如表皮细胞薄,不角质化或角质化程度轻,维管组织极度衰退;因水中光线较弱,叶为等面叶;因水中缺气,故叶小而薄,有些植物的沉水叶细裂成丝状,以增加与水的接触和气体的交换面,胞间隙特别发达,形成通气组织。

29、举例说明营养繁殖在农艺实践中的应用。

答题要点:营养繁殖是植物用其自身的一部分,如鳞茎、块茎、块根和匍匐茎等,自然地增加个体数的一种繁殖方式。低等植物的藻殖段、菌丝段等和高等植物的孢芽、珠芽、根蘖均可用来营养繁殖,农林生产中广为应用的扦插、压条、嫁接和离体组织培养等也属于营养繁殖。

30、什么叫传粉?传粉有哪些方式?植物有哪些适应异花传粉的性状?

答题要点:传粉指由花粉囊散出的成熟花粉,借助一定的媒介力量,被传送到同一花或另一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传粉的主要方式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花单性、雌雄异株、雌雄蕊异熟、雌雄蕊异长或异位、以及花粉落到本自花柱头上不能萌发、或不能完全发育达到受精结果等适应异花传粉的性状。

31、什么叫双受精?有何生物学意义?

答题要点:双受精是指卵细胞和极核同时和2精子分别完成融合的过程。花粉管到达胚囊后,释放出二精子,一个与卵细胞融合,成为二倍体的受精卵(合子),另一个与两个极核(或次生核)融合,形成三倍体的初生胚乳核。双受精是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特有的共有的特征,也是它们系统进化上高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在生物学上具有重要意义。首先,2个单倍体的雌、雄配于融合在一起,成为1个二倍体的合子,恢复了植物原有的染色体数目,保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其次,双受精在传递亲本遗传性,加强后代个体的生活力和适应性方面具有较大的意义。因为精、卵融合把父、母本具有差异的遗传物质重新组合,形成具有双重遗传性的合子,合子发育成的新一代植株,往往会发生变异,出现新的遗传性状。而且,由受精的极核发展成的胚乳是三倍体的,同样兼有父、母本的遗传特性,生理上更活跃,井作为营养物质被胚吸收,使子代的生活力更强,适应性更广。双受精在植物界有性生殖过程中最进化的型式,也是植物遗传和育种学的重要理论依据。

32、绘简图说明被子植物成熟胚珠的结构。

答题要点:被子植物成熟胚珠的结构包括了珠柄、珠被、珠孔、珠心、合点等部位。珠心是胚珠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中产生大孢子,进一步发育成胚囊。

33、举例说明农业生产中对传粉规律的利用和控制。

答题要点:农业生产中可利用异花传粉规律进行种间或品种间杂交,获得杂种优势的品种。利用人工去雄或化学去雄方法控制自花授粉。

34、裸子植物比蕨类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其适应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题要点:裸子植物是种子植物,(1)合子发育为胚,继而发育成种子,植物体中分化出维管组织。(2)孢子体发达,高度分化,并占绝对优势;相反配子体则极为简化,不能离开孢子体而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孢子体上。(3)受精过程中产生花粉管。

35、试述低等植物与高等植物的主要特征,并举出各类群的主要代表植物(每类群至少5种)。

答题要点:(1)低等植物生活在水中。高等植物生活在阴湿处或陆地上。(2)低等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高等植物分化出了根、茎、叶。生活在阴湿处或陆地上。(3)低等植物雌性生殖器管为单细胞,而高等植物生殖器管为多细胞。(4)低等植物有性生殖的合子不经过胚的阶段直接发育成新个体,而高等植物有性生殖的合子经过胚的阶段发育成新个体。

低等植物主要包括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几大类,高等植物主要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几大类。各类群的主要代表植物有:藻类植物——颤藻、发菜、衣藻、水绵、海带、紫菜,菌类植物、地衣植物几大类,高等植物主要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几大类。苔藓植物——地钱、葫芦藓、金发藓、立碗藓等;蕨类植物——石松、卷柏、福建观音坐莲、桫椤、蕨和田字苹等;裸子植物——苏铁、银杏、华南五针松(广东松) 、马尾松、南方红豆杉、买麻藤等;被子植物——荷花玉兰、白兰花、黄莲、阴香、桑、百合、鱼尾葵等。

36、以被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简要说明为什么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

答题要点: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发展到最高级、最繁荣和分布最广的植物类群,其主要特征为:1)被子植物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真正的花;2)被子植物的胚珠包藏在心皮构成的子房内,经受精作用后,子房形成果实,种子又包被在果皮之内。果实的形成使种子不仅受到特殊保护,免遭外界不良环境的伤害,而且有利于种子的散布。3)被子植物的孢子体(植物体)高度发达,在它们的生活史中占绝对优势,木质部是由导管分子所组成,并伴随有木纤维,使水分运输畅通无阻。4)被子植物的配子体进一步简化。被子植物的配子体达到了最简单的程度。小孢子即单核花粉粒发育成的雄配子体只有2个细胞或者三个细胞。大孢子

练习九参考答案

大学物理练习九解答 一、选择题 1.四条皆垂直于纸面的载流细长直导线,每条中的电流皆为I 。这四条导线被纸面截得的断面,如图所示,它们组成了边长为2a 的正方形的四个角顶。每条导线中的电流流向亦如图所示,则在图中正方形中心O 点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 [ C ] (A) .20I a B πμ= (B) .220 I a B πμ= (C)B=0. (D).0I a B πμ= 2.在真空中有一根半径为R 的半圆形细导线,流过的电流为I ,则圆心处的磁 感强度为[ D ] (A) R I π40μ.(B)R I π20μ.(C)0.(D)R I 40μ. 3.在磁感应强度为B ? 的均匀磁场中作一半径为r 的半球面S ,S 边线所在平面 的法线方向单位矢量n ?与B ? 的夹角为α,则通过半球面S 的磁通量为 [ D ] (A) .2B r π (B)2.2B r π (C)απsin 2B r -. (D)απcos 2B r - . 解:设半球面S 边线中间的圆面为S /,根据高斯定理, =Φ+Φ=?'??S S s d B ? ρ, α πcos 2B r S S -=Φ-=Φ' 4.如图,流出纸面的电流为2I ,流进纸面的电流为I ,则下述各式哪一个是正确的? [ D ] (A)? =?1 02L I l d B μ? ρ 正确应为:―2I (B)? =?2 0L I l d B μ? ρ 正确应为: ―I (C) ? -=?3 0L I l d B μ? ρ正确应为: +I (D) ? -=?4 0L I l d B μ? ρ C

5.取一闭合积分回路L,使三根载流导线穿过它所围成的面。现改变三根导线之间的相互间隔,但不越出积分回路,则[ B ] (A)回路L内的∑I不变,L上各点的B ? 不变。 (B)回路L内的∑I不变,L上各点的B ? 改变。 (C)回路L内的∑I改变,L上各点的B ? 不变。 (D)回路L内的∑I改变,L上各点的B ? 改变。 6.磁场由沿空心长圆筒形导体的均匀分布的电流产生,圆筒半径为R,x坐标轴垂直圆筒轴线,原点在中心轴线上,图(A)~(E)哪一条曲线表示B-x的关系?[ B ] 7.一铜板厚度为D=1.00mm,放置在磁感应强度为B=1.35T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导体的侧表面,如图 所示,现测得铜板上下两面电势差为 V U5 10 10 .1- ? =,已知铜板中自由电子数密度 3 28 10 20 .4- ? =m n,电子电量C e19 10 60 .1- ? =,则此铜板中的电流为[ B ] (A) 82.2A. (B) 54.8A. (C) 30.8A. (D) 22.2A. 解: A B neDU I D IB ne U 8 . 54 35 .1 10 10 .1 10 00 .1 10 60 .1 10 20 .4 1 5 3 19 28 = ? ? ? ? ? ? ? = = ? ? = - - - 二、填空题 1. 一长直螺线管是由直径d=0.2mm的漆包线密绕而成。当它通以I=0.5A的电流时,其内部的磁感应强度B= 。(忽略绝缘层厚度) 解: 5000 10 2.0 1 1 3 = ? = = - d n , ) ( 10 14.3 5.0 5000 10 43 7 T nI B- -? = ? ? ? = =π μ 2. 如图,在无限长直载流导线的右侧有面积为S1和S2两个矩形回路。两个回路 与长直载流导线在同一平面,且矩形回路的一边与长直载流导线平行,则通过面 积为S1的矩形回路的磁通量与通过面积为S2的矩形回路的磁通量之比为1∶ 1。 解: 2 ln 2 2 2 1π μ π μIh hdx x I a a = = Φ?,

(一)教学大纲计划教案

贵州大学 公共体育课教案第一学期 罗亚琼

体育养生 一、课程名称:体育养生 二、学分:第一学期1学分;第二学期2学分 三、周学时:2学时/周 四、开课年级:一年级学生。 五、修读要求:凡身体健康的大学一年级在校学生。 六、教材和主要参考数目: 1.《健身气功·八段锦》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年7月 2.《健身气功·五禽戏》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年7月 3.《导引养生功标准教程》张广德.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 4.《导引养生功》张广德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年 5.《导引健身法解说》吴志超胡晓飞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 6.《乾隆养生术》胡晓飞现代出版社2005年10月 7.《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编.人民体育出版社 2010年5月 七.课程简介 体育养生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结合现代生物学理论;以呼吸运动、肢体练习和意念活动等三调为手段,以三调合一为练习准则;通过疏通经络、调理脏腑、平衡阴阳、调摄情绪;以达防治疾病、增进健康、建立科学生活方式和延年益寿为目的的自我锻炼(教育)。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讲授和技术教学,使学生了解健身气功、导引养生功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五禽戏”、“八段锦”,培养学生具备健身气功、导引养生功技术的自我锻炼能力,树立科学的养生观。 八、教学大纲

第一学期教案 授课周次周次授课对象全校年级日期 课的任务1.引导课:合理编班;宣布课堂常规、注意事项;介绍教学安排和要求,2.组织基本素质练习(乾隆养生术)

授课周次周次授课对象全校年级日期课的任务1.八段锦的历史、源流 2.复习乾隆养生术、学习八段锦起势

最新语文教学大纲

语文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160~180学时。 2.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 3.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做统一规定。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均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提出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基础模块 1. 阅读与欣赏 正确认读并书写3 500个常用汉字。

英语修辞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语修辞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师或教学团队信息 教师姓名职称办公室电话电子信箱徐桦副教授 本教师教授过的本科课程有:综合英语、英语泛读、英语视听说、英语写作、商务英语写作、英语语言风格、英语修辞学、英语词汇学等。所教授的英语写作获得2014年度学院“精彩课堂”奖;所教授的英语写作、英语词汇学、英语修辞学等课程获得学生评教高分。 本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课程论和英语写作教学。参加编写过多种英语词典、英语专业课本、和英语教辅书籍,其中参与编写的《英语语言学与教学丛书·写作教程系列》获2008年度上海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撰写和发表重要专业论文十余篇。担任2006-2008年度上海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中级英语写作”项目以及2009-2011年度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英语写作基础”系列课程项目负责人。 二、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英语修辞学 课程名称(英文):English Rhetoric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 □专业拓展课□实践性环节 课程性质*:学术知识性方法技能性□研究探索性□实践体验性 课程代码: 周学时:2总学时:32 *2 学分: 4 先修课程:英语写作,英语语法 授课对象:英语(师范)专业本科三年级(5+6学期) 三、课程简介 本课程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向具备英语写作基础的学生介绍现代英语修辞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和主要修辞手段的运用;教学内容涉及词法、句法和段篇的修

辞特色、组织安排及表达手段。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英语语言较深层次的表达特点和规律,辨别英汉修辞技巧的异同,能够利用修辞知识分析英语读物,提高欣赏水平和语言修养,并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段,提高语言交际效果。 本课程对于高年级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是不可或缺的学习领域及环节,它集理论性和实践性为一身,具备较高的实用价值,对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具有重要帮助。 四、课程目标 英语修辞学的教学内容涉及词法、句法和段篇的修辞特色、组织安排及表达手段;通过修辞中的美学和非美学两套标准,系统传授英语修辞学的相关理论及实践技巧。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英语语言较深层次的表达特点和规律,辨别英汉文化及修辞技巧的异同,能够利用修辞知识分析英语读物,提高欣赏水平和语言修养,并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段,提高笔头及口头的语言表达效果。总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针对不同目的、场景、对象,使用相应风格的英语交际能力,以及一定的研究英语语言有效表达的学术素养。 五、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满足对应课程标准的第2条) 本课程内容分三个大方面,第一方面为现代修辞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英语修辞活动的层次;第二方面为不同句法的修辞特色,短篇组织安排,文章写作和修改;第三方面为一些专题研究内容以及常用修辞格。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简介、教案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31050 课程名称:《统计学》 总学时数:54 实验或上机学时:12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基础、会计学。 后续课程: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学、市场营销学等。 一、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 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搜集数据,分析数据,以便得出正确认识结论的方法论科学。它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本课程在非统计专业的本科教学中,一般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开设。 2、教学目标及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原理,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做好定量分析。用统计学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们专业的应用技能,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类问题的实证研究、科学决策和经济管理的需要。同时,也为学习计量经济学、国际投资学、市场营销学等其他分支学科课程奠定基础。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共计8章: 第一章总论 Introduction 第二章统计调查Statistical surveys 第三章统计整理 Statistical Date Arrangement 第四章统计指标分析 Statistical Indicator Analysis 第五章统计抽样Sampling 第六章统计相关与回归分析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第七章时间数列分析 Time series analysis 第八章统计指数Index numbers analysis 教学要求:考虑到财经类专业把本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本课程的内容既包括统计方法,也包括必要的社会经济指标核算的基本知识。在各章的教学要求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统计的基本公式、计算方法及数量分析方法的内容按“了解、掌握和重点掌握及综合应用”三个层次要求。 4、教学重点、难点:请见各章节详述。 5、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调查实验、案例讨论及课外调查等。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第9章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九 一、用适当内容填空 1.计算机系统运行和操作的最小功能单位是指令,一台计算机中全部指令的集合称为指令系统。 2.计算机能够直接识别的程序设计语言是机器语言,其直接使用机器指令或二进制格式编写程序。 3.汇编语言是一种低级语言,它是面向过程的语言。高级语言书写的源程序可以通过解释或编译方式来执行。 4.字符型是一种基本数据类型,一般程序设计语言中都采用 8位二进制位来表示,其对应值的范围是 0-255 。 5.在程序中要处理200名学生一门课的成绩信息,应该定义数组类型变量;要处理200名学生的档案资料应该定义记录或结构类型变量。 6.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值不可改变的量称为常量,可改变的量称为变量。 7.结构化程序设计的3种基本逻辑结构为顺序、分支或选择和重复或循环,合理使用这3种控制结构可以表现任何复杂的控制关系。 8.过程是功能独立或需要多次调用的程序段,它也可以称为函数或子程序。 9.一段程序代码需要多次反复执行,需要使用重复或循环结构来表达;根据判断条件结果决定是否执行一段程序,应该使用分支或选择结构表示。 10.循环也称为重复,其对应两种类型,分别为当型结构和直到型结构。 11.面向过程程序设计的核心是算法和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核心是类和对象。 12.结构化程序设计应遵循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模块化和限制使用goto语句原则。 13.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能够使程序易读、易理解、易维护和结构良好。虽然这种方法具有许多优点,但它仍是一种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方法。 14.VB是一个可视化操作界面、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在VB中可以直接创建Access 数据库。 15.在VB窗口中添加的对象都具有若干属性,在窗口设计阶段改变对象属性可以在①属性窗口中操作,在程序运行时改变属性应该在相关对象事件代码中操作。 16.类是一组数据及该组数据能够实现操作的封装体。在类与对象的关系中,类是对对象的抽象,而对象是类的实例。 17.在面向对象方法中,信息隐藏是通过对象的封装性来实现的;同样的消息被不

英语修辞学大纲

《英语修辞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适用专业四年制本科英语专业语言文学方向 先修课程高级英语 总学时32 总学分 2 (一)本课程的目的、要求 (1)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英语修辞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提高语言表现力的重要作用认识,增强对英语的理解能力,提高恰当运用英语语言的交际能力。 (2)使学生学会从修辞的观点出发,从英语语言现象入手,对其内涵进行分析,初步掌握对语言进行研究、分析和比较的方法。 (3)使学生掌握各种主要的修辞手段,提高实践中运用英语的能力和理解与欣赏英语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1)本课程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适当介绍修辞理论,重点讲述实用性内容,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语言实例。 (2)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在选取内容上要注意以语音、词汇、句子三级修辞方法为重点,其中又应以喻类辞格为重点。 (3)学生对明喻比较熟悉,可以略而不讲或只作为隐喻的比较对象略谈。 (4)培养学生对语言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自己寻找例句并作出说明,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5)大纲中不带“*”号的内容属于基本内容,带“*”号内容可讲可不讲。(三)教学方法 (1)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防止教师一言堂,要在教师指导下,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查课程,采用口头与笔头相结合的方式: (1)口头方式主要以课堂提问和课堂讨论表现情况为考核依据。 (2)笔头方式主要以学生平时笔头作业完成情况和课程结束时笔头测验成绩为考核依据。 (3)口头考核成绩占40%,笔头考核成绩占60%。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文字与版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与教案

《文字与版式》课程教学大纲 Writing and format design 课程学时:70学时,学分:4 一、本课程教学的目的与原则 通过本课程教学,明确版式设计原理在设计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程注重设计前沿理论的研究和开发,是对学生艺术潜质、思维方式、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开发和培养,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搭建完备的设计理念构架、构建合理的设计知识体系,自觉地运用版式设计原理进行艺术设计。同时,本课程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设计潜能,在艺术设计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己,从认识自我到超越自我,成为时代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 课程将积极组织并参与设计实践以及各种设计、创意大赛,使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严格的基础训练和设计实践,使学生建立和掌握版式设计的概念和方法,并自如运用于艺术设计活动的各个领域。 二、学习方法指导 1、以案例分析为主,通过对优秀版式设计作品剖析和模仿,引导学生建立版式设计的整体概念。 2、强调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确定专题性课题设计及组织讨论,从而引导学生在实战训练中熟练掌握设计原则。 三、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是在案例教学中,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版式设计中文字、图形、色彩三要素的构成关系,通过课题设计理解黑、白、灰整体分区概念;点、线、面在版式设计中的运用;各种设计原则及表现。 难点是把握具体设计内容与形式表现之间的关系;文字与文字、文字与图形之间整体与局部的构成关系。 四、本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版式设计概念 [知识点提示] 版式设计概念 [重、难点提示] 建立对版式构成元素进行整体设计的概念 第一节版式设计概念导入 第二节传统中国书籍的版式 1、传统中国书籍的版面术语名称 2、传统中国书籍的版式设计特征 第二章版式设计原则 [知识点提示] 版式设计整体概念理解 [重、难点提示] 建立对版式整体设计的意识 第一节整体性原则 1、主次分明 2、分类编排 3、设计元素处理 第一节简洁性原则 第三章版式设计原理 [知识点提示] 设计原理 [重、难点提示] 黑、白、灰与点、线、面的整体布局关系,协调性与空间 第一节分类 1、同类合并原则

语文教学大纲

语文教学大纲 一、指导思想 高中阶段是人生求学的黄金时段。为让学生掌握高中语文的特点,明白语文学习的思路和方法,热爱语文,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学得知识,夯实基础,练好学习语文的基本功,培养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使其终身受益。 二、教学目标 培养学习尖子,榜样带动全体;注重学生的转差工作,转差效果突出,力争在考试绝大多数学生过90分,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三、教学要求:按大纲规定,完成教材知识点的传授任务和知识能力的迁移,必须做到基础知识习题化,基本方法灵活化,基本能力熟练化,重点、难点通俗化,薄弱环节要强化。然后再深化三基,强化重、难点,达到知识熟练,方法会用,技能娴熟,促进能力的目的。 四、教学步骤:课文教学,采用启发式和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作业和课后检测,采用‘测(或练)、改、评、补’的形式。 五、教材特点 (一)教科书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共五册,共用三个学期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其他时间学习选修部分。 (二)必修教材的基本框架:每册教材共分四个部分,即“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 1、阅读鉴赏:这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内容是反映当今时代特色的作品。学习重点各不相同:有侧重对形象性较强的文学作品的鉴赏,有侧重对思变性较强的说理文章进行思考和领悟,有侧重应用性较强的文章的阅读和理解。 重点学习古诗文,现代文课文有所取舍(精讲三分之一),剩余的课文作为课外阅读材料。 2、表达交流:这部分包括“写作”与“口语交际”两部分。写作分4专题;“口语交际”共设计五次活动。 3、梳理探究:每册共有3个专题,学生可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的学习探究。 4、名著导读:每册有2部导读。主要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思考能力与欣赏水平。六、教学方式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而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为了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我们提倡并实施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可从三个方面落实实施:一是落实课前预习和疑难问题收集制;二是落实课堂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为学生创设交流和表达的时空空间;三是组织语文学习兴趣小组,教会学生积极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 七、落实日常教学 面对学生薄弱的语文基础,强化训练,夯实基础,落实日常教学是关键。在日常教学中,主要抓好以下的环节: (一)阅读方面,充分利用“经典”与“名著”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精选较有思想性、篇幅短小的文言短文,提供给学生阅读,养成学生每周阅读翻译文言文的习惯,努力通过学生的自身积累和教师的指导,从阅读习惯、语感等多方面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二)在写作方面,坚持每周几篇课外练笔,每两周一次大作文的训练。 小作文,从写景、记人、叙事等方面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观察、构思、措辞、造句等能力。大作文从观察与感受、想象与联想、再现客观事物、表现主观情感等方面,让学生把握写作运动的内部规律,从根本上提高写作能力。 (三)口语训练方面,结合诗歌教学,开展诗歌朗诵训练,扫除学生练习口语的心理障碍,训练学生大胆开口的习惯。在具体操作方面,结合单元教学,穿插“说服别人”、“拒绝别人”、“劝慰、鼓励别人”等不同目的的语文口语训练,使学生能自由流畅地表述自己的见解,养成文明得体的说话习惯。 (四)日常语文教学还贯穿写字、背诵等基础

濮良贵机械设计第九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 习题答案 3-1某材料的对称循环弯曲疲劳极限MPa 1801=-ζ,取循环基数60105?=N ,9=m ,试求循环次数N 分别为7 000、25 000、620 000次时的有限寿命弯曲疲劳极限。 [解] MPa 6.37310710 5180936 9 10111 =???==--N N ζζN MPa 3.324105.210 51809469 20112 =???==--N N ζζN MPa 0.227102.610 518095 69 30113 =???==--N N ζζN 3-2已知材料的力学性能为MPa 260=s ζ,MPa 1701=-ζ,2.0=ζΦ,试绘制此材料的简化的等寿命寿命曲线。 [解] )170,0('A )0,260(C 0 12ζζζΦζ-=- ζ Φζζ+=∴-121 0 MPa 33.2832 .01170 21210=+?=+= ∴-ζΦζζ 得)233.283,233.283(D ',即)67.141,67.141(D ' 根据点)170,0('A ,)0,260(C ,)67.141,67.141(D '按比例绘制该材料的极限应力图如下图所示

3-4 圆轴轴肩处的尺寸为:D =72mm ,d =62mm ,r =3mm 。如用题3-2中的材料,设其强度极限σB =420MPa ,精车,弯曲,βq =1,试绘制此零件的简化等寿命疲 劳曲线。 [解] 因 2.14554 ==d D ,067.045 3==d r ,查附表3-2,插值得88.1=αζ,查附图3-1得78.0≈ζq ,将所查值代入公式,即 ()()69.1188.178.0111k =-?+=-α+=ζζζq 查附图3-2,得75.0=ζε;按精车加工工艺,查附图3-4,得91.0=ζβ,已知1=q β,则 35.211191.0175.069.1111k =???? ? ?-+=???? ??-+=q ζζζζββεK ()()() 35 .267.141,67.141,0,260,35.2170,0D C A ∴ 根据()()()29.60,67.141,0,260,34.72,0D C A 按比例绘出该零件的极限应力线图如下图 3-5 如题3-4中危险截面上的平均应力MPa 20m =ζ,应力幅MPa 20a =ζ,试分别按

一年级趣味数学的教学大纲及教案

一年级趣味数学的教学大纲及教案

一年级趣味数学的教学大纲 第一节介绍数学,介绍自己,了解学生 教学目标:1.了解学生 2.使学生了解数学,培养兴趣 3.了解学生后,把学生分成2个队伍 教学内容:介绍数学这门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主要以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为主 第二节 1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运算的认识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10以内的数字 2.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3.学会了解连加,连减的运算 教学内容:1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运算的认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用事先准备好的印有数字及加减图案的卡片(卡片自带)让学生认识,等认识后就让2个队伍开始趣味性的比赛,主要是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比赛结束后,可以有一些娱乐性的惩罚表演。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直观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直观认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六节应用题 教学目标:1.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2.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内容,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 教学内容:1.复习巩固 2.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2课时教案方案 教学内容:量与计量 教学目标:1.钟面的认识 2.人民币的元,角,分的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第一节课:钟面的认识 先教学生怎么样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以及它们各自代表的意义。一个精确的时间是由时,分,秒组成,且先读几时,再读几分,最后读几秒(同是手上拿个大点的钟,边讲边演示,这样更有助于孩子理解)。 还要让学生知道简单的时间运算 1小时=60分钟 1分钟=60秒 1刻=15分钟 接下来就是趣味比赛的时间。把学生分成2个队伍,排成2排,一一对应。然后一队学生中的第一个,手上拿着钟,另一队的对应的那个学生随便报一个时间(几时几分),拿钟的学生就要把时钟调到对应位置。完成后把钟交给下一个队友,直至最后一个人,统计拿钟的队伍调错了几次。接下来2队角色互换,开始游戏。最后统计哪一队调错误的次数较少,则为赢方。赢方可以要求输的一方,表演一些节目,比如唱歌,跳舞,扮鬼脸,学动物的动作都可以。 最后是课堂回顾,梳理一下我们这节课学到的内容。 第二节课:人民币的元,角,分的简单计算

(word完整版)七年级语文教学大纲

(一)、阅读 1、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 习惯,并有一定 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 文的内容和思路,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 课文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 式。 5、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 彩的语言。 6、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 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 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 8、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学会运用其他工具书和多种媒 体。 (二)、写作 9、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一般的应

用文。 10、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做到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注意简洁得体。 11、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 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 容。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12、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13、养成观察分析周围事物、收集积累语言材料、勤动笔多 修改的习惯。 14、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字数不少于0.7万,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500字左右的习作。(三)、口语交际 15、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和修养,态度自然,尊重对方,注 意对象和场合。 16、耐心专注的倾听,了解对方的意思,领会意图,抓住中 心和要点。 17、讲普通话,做到语音清晰,语句连贯,条理清楚,能准 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心情,并努力使对方理解。 18、复述转述,力求完整准确;讨论发言,围绕话题,简洁 明了;讲述见闻, 内容具体,语言生动。

9-《三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9 《三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朗读并背诵课文。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三峡景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先写山,写出山高、岭连、峡窄的特点,为下文写水作铺垫。夏水浩大,所表现出的奔放美最能突出三峡雄伟壮丽的特点,所以先写。 二、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说说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怎样的特征。参考答案: 春冬之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秋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沿溯阻绝. 绝.多生怪柏 哀转久绝. 3.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参考答案: 】 1.于,文中是“在”的意思;假如,如果;本人。 2.断,断绝;极,非常;完、止。 3.白色的;不加雕绘装饰的。 四、翻译课文的中间两段,把原文和自己的译文都朗读一遍,边读边体会它们不同的语言特点。 参考答案: 译文: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必须急速传达,这时只要清早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这样快啊。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白色的急流,绿色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两岸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长着很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急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练习题9参考答案

3. 简答题 (1)简要叙述如何选择好的内排序方法。 答:没有哪一种内排序方法是绝对好的。每一种排序方法都有其优缺点,适合于不同的环境。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做选择。首先考虑排序对稳定性的要求,若要求稳定,则只能在稳定方法中选取,否则可以在所有方法中选取;其次要考虑待排序结点数n的大小,若n较大,则可在改进方法中选取,否则在简单方法中选取;然后再考虑其他因素。下面给出综合考虑了以上几个方面所得出的大致结论: ①当待排序的结点数n较大,关键字的值分布比较随机,并且对排序稳定性不作要求时,宜选用快速排序法。 ②当待排序的结点数n较大,内存空间又允许,并且要求排序稳定时,宜采用归并排序法。 ③当待排序的结点数n较大,关键字的值的分布可能出现升序或者逆序的情况,并且对排序稳定性不作要求时,宜采用堆排序方法或者归并排序方法。 ④当待排序的结点数n较小,关键字的值基本有序(升序)或者分布比较随机,并且有排序稳定性要求时,宜采用插入排序法。 ⑤当待排序的结点数n较小,对排序稳定性不作要求时,宜采用选择排序方法,若关键字的值不接近逆序,亦可采用直接插入排序法。 ⑥已知两个有序表,若要将它们组合成一个新的有序表,最好的方法是归并排序方法。 (2)给出关键字序列{4,5,1,2,8,6,7,3,10,9}的希尔排序过程。 答:希尔排序过程如图9.1所示。 排序前:4,5,1,2,8,6,7,3,10,9 gap=5: 4,5,1,2,8,6,7,3,10,9 gap=2: 1,2,4,3,7,5,8,6,10,9 gap=1: 1,2,3,4,5,6,7,8,9,10 排序后:1,2,3,4,5,6,7,8,9,10 图9.1 希尔排序各趟排序结果 (3)一个有n个整数的数组R[1..n],其中所有元素是有序的,将其看成是一棵完全二叉树,该树构成一个堆吗?若不是,请给一个反例,若是,请说明理由。 答:该数组一定构成一个堆,递增有序数组构成一个小根堆,递减有序数组构成一个大根堆。 以递增有序数组为例,假设数组元素为k1、k2、…、k n是递增有序的,从中看出下标越大的元素值也越大,对于任一元素k i,有k i

英语修辞学教学大纲

《英语修辞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70142011 课程英文名称:English Rhetoric 课程总学时:讲课:24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英语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 10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英语修辞学》是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该课程通过系统的讲授,使学生掌握英语修辞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从而达到写作时语言更加贴切,意义更加清晰,表达更加生动;阅读时更加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文体风格和写作技巧,从本质上了解英语,掌握英语,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文学欣赏水平和语言修养。 本课程的设置是为了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对西方修辞学这门古老学科的认识和了解,知道修辞学发展的渊源、历史和现状;同时,对西方现代修辞学的发展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学了该课程后,学生对英语的运用更加准确和优美,使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更上一个新台阶。本课程为专业限定选修课,目的在于向学生传授当代英语修辞方面的理论、各种修辞手法和修辞格等知识,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精细分析的技巧,提高其对英语语言理解和欣赏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 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英语修辞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提高语言表现力的重要作用认识,增强对英语的理解能力,提高恰当运用英语语言的交际能力。 2. 使学生学会从修辞的观点出发,从英语语言现象入手,对其内涵进行分析,初步掌握对语言进行研究、分析和比较的方法。 3. 使学生掌握各种主要的修辞手段,提高实践中运用英语的能力和理解与欣赏英语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 1. 本课程以文字教材为主。主教材是教学大纲内容的具体体现,是组织教学和期末复习考试的基本依据。本课程不提供音像教材,但可通过小组讨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别学习提供帮助。 2. 教学方法:以课程讲授法、课堂练习分析法为主,辅以相应的课外练习。有取有舍,因人而异。有些章节精讲,部分章节大体涉猎或由学生自学,教师课后进行辅导,答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严格要求学生做课后习题,并辅以精选练习;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讲授修辞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再分析不同修辞格的概念和作用:然后举例说明;在讲英语修辞时,穿插对比讲授汉语修辞格,使同学对两种不同语言中的修辞方法有更深的印象.讲 课时注意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活学活用 . 3. 教学手段:可利用幻灯或投影仪或电子课件 4. 计算机辅助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借助网络做大量语法习题以深入巩固语法知识。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无

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教学进度的要求

关于制定好教学必备的教学文件 教案:教员备课时写的教学方案,包括时间、方法、步骤、检查以及教材的组织等。讲稿:演讲、报告或教课前所写的底稿。教学计划:为达到一定教学目的,对于教学课时和内容等进行具体规划。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中的教学内容的主要构架。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教学进度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之前,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而编写的教学实施方案,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必备教学文件,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工作态度认真与否的标尺。为了便于广大教师规范课堂教学文档,促进教师认真备课,提高教学水平,现对全系教师教案和讲稿的编写统一格式,规范管理制订本办法。 一、教案和讲稿的编写 (一)基本内涵 1、教案的性质 教案是为实现教学大纲的具体细化而精心设计的授课框架,也是教师为实施课堂教学而作出的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的具体行动计划或教学方案,其作用是对课堂教学总的导向、规划和组织,是课堂教学规划的蓝本。此外,还有三个附带性作用:一是备忘录作用。由文字载体保存的信息可供随时提取或查阅;二是资料库作用。 从长远角度看,教案中保存着教师从各种渠道获得的珍贵材料,以及自身的经验与心得,积累多了自然形成一座资料宝库;三是课题源作用。教案的丰富案例、精心思索过的问题、教学后的得失体会等往往成为教师选择研究课题的源泉。 2、讲稿的性质 讲稿是丰富和内化教案中的具体要求并实现设想的实质内容和书面台词,是根据教学内容对教案的具体化。讲稿作为教师按大纲和指定教材备课的成果,是教师授课的详细内容,应反映教师阅读大量参考文献资料、科学梳理教学提纲的情况,应体现不断更新和充实内容、适应科技进步和实际教学对象变化的需要。讲稿不要求统一格式,但必须与教案相符。根据老教师的经验,提倡手写讲稿。 3、教案和讲稿的区别 讲稿与教案不同之处在于:

第9章习题解答

第9章思考题及习题9参考答案 一、填空 1. 扩展一片8255可以增加个并行口,其中条口线具有位操作功能; 答:3,8 2. 单片机扩展并行I/O口芯片的基本要求是:输出应具有功能;输入应具有 功能; 答:数据锁存,三态缓冲 3. 从同步、异步方式的角度讲,82C55的基本输入/输出方式属于通讯,选通输入/输出和双向传送方式属于通讯。 答:同步,异步 二、判断 ~ 1. 82C55为可编程芯片。对 2. 82C55具有三态缓冲器,因此可以直接挂在系统的数据总线上。错 3. 82C55的PB口可以设置成方式2。错 4.扩展I/O占用片外数据存储器的地址资源。对 5.82C55的方式1是无条件的输入输出方式。错 6.82C55的PC口可以按位置位和复位。对 7.82C55的方式0是无条件的输入输出方式。对 三、单选 1.AT89S52的并行I/O口信息有两种读取方法:一种是读引脚,还有一种是。 A.读CPU B. 读数据库 C. 读A累加器 D.读锁存器 # 答:D 2. 利用单片机的串行口扩展并行I/O接口是使用串行口的。 A.方式3 B. 方式2 C. 方式1 D. 方式0 答:D 3. 单片机使用74LSTTL电路扩展并行I/O接口,输入/输出用的74LSTTL芯片为。 A. 74LS244/74LS273 B. 74LS273/74LS244 C. 74LS273/74LS373 D. 74LS373/74LS273 答:A

4. AT89S52单片机最多可扩展的片外RAM为64KB,但是当扩展外部I/O口后,其外部RAM 的寻址空间将。 A. 不变 B. 变大 C. 变小 D.变为32KB * 答:C 四、编程 1.编写程序,采用82C55的PC口按位置位/复位控制字,将PC7置“0”,PC4置“1”(已知82C55各端口的地址为7FFCH~7FFFH)。 答:本题主要考察对82C55的C口的操作。其方式控制字的最高位为0时,低四位控装置对C口置复位。由题目可知方式控制寄存器的地址为7FFFH。 ORG 0H MAIN: MOV PTR,#7FFFH ;控制字寄存器地址7FFFH送DPTR MOV A,#0EH ;将PC7置0 MOVX @DPTR,A MOV A,#09H ;将PC4置1 MOVX @DPTR,A ! END 2.AT89S52单片机扩展了一片82C55,若把82C55的PB口用作输入,PB口的每一位接一个开关,PA口用作输出,每一位接一个发光二极管,请画出电路原理图,并编写出PB口某一位开关接高电平时,PA口相应位发光二极管被点亮的程序。 答:电路图可参见图9-10,PA口每一位接二极管的正极,二极管的负极接地。PB口每1位接一开关和上拉电阻,开关另一端直接接地。这样只需要将读到的PB口的值送给PA口就可以满足题目要求了。 ORG 0100H MIAN:MOV A,#B ;设置PA口方式0输出,PB口方式0输入 MOV DPTR,#0FF7FH ;控制口地址送DPTR MOVX @DPTR,A ;送方式控制字 MOV DPTR,#0FF7DH ;PB口地址送DPTR MOVX A,@DPTR ;读入开关信息 MOV DPTR,#0FF7CH ;PA口地址送DPTR : MOVX @DPTR,A ;PA口的内容送PB口点亮相应的二极管 END 五、简答 1.I/O接口和I/O端口有什么区别I/O接口的功能是什么 答:I/O端口简称I/O口,常指I/O接口电路中具有端口地址的寄存器或缓冲器。I/O接口是指单片机与外设间的I/O接口芯片;

《汉语修辞学》教学大纲

《汉语修辞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汉语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时数:24大纲执笔人:齐红飞 一、课程定位和目标 课程定位:《汉语修辞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在专业基础课“现代汉语”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修辞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的修辞技巧和汉语修辞学研究概况。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初步具备现代汉语修辞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修辞学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的修辞技巧,从而提高实际应用语言的水平,提高学生对修辞的鉴赏能力和言语交际素养。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介绍修辞概说、修辞手段、修辞方法、修辞规律、修辞学史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第一章修辞概说(2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修辞的概念、修辞原则。 教学难点:修辞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掌握修辞、修辞学的概念。 2、了解对修辞认识的偏颇,修辞的作用。 3、理解修辞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修辞的概念、修辞原则、修辞作用、修辞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二)第二章修辞手段第一节语音及其调整(3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音节匀称、平仄的安排、韵脚和谐、双声叠韵运用、叠音自然、谐音。 教学难点:音节匀称、平仄的安排、韵脚和谐、双声叠韵运用、叠音自然、谐音。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修辞手段概念及其分类。

2、掌握语音调整应注意问题。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修辞手段概念、修辞手段分类、语音调整应注意问题、音节匀称、平仄的安排、韵脚和谐、双声叠韵运用、叠音自然、谐音。 (三)第二章修辞手段第二节词语及其锤炼(3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词语锤炼的要求、词语锤炼的内容。 教学难点:词语锤炼与运用的方法。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掌握词语锤炼的要求。 2、掌握词语锤炼的内容。 3、理解词语锤炼与运用的方法。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词语锤炼的要求、词语锤炼与运用的方法、词语锤炼的内容。 (四)第二章修辞手段第三节句子及其选择(3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2种句式的概念内涵、特点、修辞效果。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12种句式。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掌握长句和短句选择。 2、理解整句和散句选择。 3、掌握肯定句和否定句选择。 4、掌握主动句和被动句选择。 5、掌握设问句和否定句选择。 6、掌握常式句和变式句。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理解长句和短句选择;理解整句和散句选择;掌握肯定句和否定句选择;掌握主动句和被动句选择;掌握设问句和否定句选择;掌握常式句和变式句。 (五)第三章修辞方法第一节形式化修辞方法(5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