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平衡相关知识点讲解总结

物体的平衡相关知识点讲解总结
物体的平衡相关知识点讲解总结

科目:物理 年级:高三

高三总复习

第一章 力

第四章 物体的平衡

策划:沈宇喆

[本章知识结构]

1.力的概念:

重力、重心

弹力、弹力方向

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共点力的合成

平行四边形法则

合力的大小

(2)力的分解:

力分解的依据和唯一解的条件

正交分解法

3.物体的受力分析

隔离法与整体法在受力分析中的应用

4.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平衡条件:0=∑F ρ

平衡条件的分量表达式

?

??=∑=∑00y x F F 5.有转动轴物体的平衡

平衡条件:0=∑M

一般物体的平衡条件:

须同时满足:?????=∑=∑→0

0M F [重点与难点分析]

一.力的基本概念:

1.力的意义:

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找不到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的力不存在.

②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③力是物体的动量变化率:t P F ??=∑→

2.力的性质:

①矢量性:力有大小,有方向,合成分解遵守平行四边形法则.力是滑移矢量,在物体上沿力的作用线改变力的作用点,作用效果不变.当物体可以被视作质点时,或当力对物体没有转动效果时,力还可以在物体上平移.反之则不可.

②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③相互性: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有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受力物体,两个力互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的关系满足牛顿第三定律.注意作用力,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3.力的作用效果:

①静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

②动效果: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可以由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在做力的图示时,只能选取一个标度.

二.几种常见力:

1.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①产生条件:物体处在地球附近的重力场中.重力是场力,这点类似于电场力和磁场力. ②大小:G=mg(g 为物体所在位置的重力加速度)重力大小随物体在地面上的纬度位置和距离地面的高度而变化.重力大小不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重力是地球对地球表面上物体的万有引力的分力,如图1-1所示A 点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物体静止时,对竖直悬绳的拉力和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量.当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其本身重量不变.

③方向:总是竖直向下,而不是指向地心.注意竖直向下不等于垂直接触面向下.

④作用点:重心.确定薄板状物体重心位置的方法:二次悬挂法.所依据的原理:物体静止时,绳拉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即满足二力平衡条件.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形变而对使之产生形变的物体的力的作用.

①产生条件:互相接触、挤压发生弹性形变.判断弹力产生的方法:可以假设撤掉接触物,看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是否与给定的状态矛盾.也可以假设弹力存在,看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是否与给定状态矛盾.

②大小:弹簧产生弹力大小由胡克定律F=kx 决定,其中x 为弹簧形变量.一般物体所受弹力大小及方向由该物体的受力状态ma F =∑确定,要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

③方向:弹力方向与物体要恢复形变的方向一致.规律为:面面接触,弹力垂直于两接触面的公切面.点面接触,弹力垂直于面的切面方向.点线接触,弹力垂直于线.轻绳的拉力方向沿绳的走向,且绳上张力处处相等.杆可提供拉力或支持力,但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

ω

④作用点:接触点,物为质点时可移至重心.

3.摩擦力: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处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①产生条件:接触、接触面粗糙、接触面发生弹性形变、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判断静摩擦力的方法:可以假设接触面光滑,此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与给定状态相矛盾.若此时物体发生了相对运动,则证明静摩擦力存在,而且此时物体发生相对运动的方向就是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

②大小:滑动摩擦力f N f F F F ,μ=的大小与物体的接触面面积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静摩擦力0f F 是个变力,它的大小和方向由物体的运动状态求出.最大静摩擦力是静摩擦力取值范围的最大值,μμμ稍大于滑动摩擦系数其中静摩擦系数00,N m F F =,一般认为μμ≈0

③方向: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注意,运动物体不一定不受静摩擦力,静止物体不一定不受滑动摩擦力.摩擦力既可以做阻力,也可以做动力.

④作用点:受力物体的接触面或被视作质点的物体的重心.

三.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隔离法

1.选好隔离体:隔离体可以为单个物体也可是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几个物体所组成的整体.把研究对象从相关体系中隔离出来,分析周围物体对隔离体的力的作用.注意,当研究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时,不能把两个物体当作整体,要分别再隔离,进行分析.

2.分析受力依据:各力产生条件(包括假设法),力的相互性(牛顿第三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a m F →

→=∑(牛顿第二定律).

3.分析受力顺序: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再分析接触力(弹力、摩擦力).对于连接体受力分析顺序要由易到难.

四.力的合成分解及正交分解法:

1.力的合成:力的合成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多个力的合力时,要先求出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再与第三个力求合力,直到所有力都合成进去最后得到结果.两个共点力大小不变,其合力的大小随两个共点力夹角的增大而减小.合力的大小范围是: 2121F F F F F +≤≤-合.

合力不一定大于其中任一分力.

2.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力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从平形四边形法则.一个力可以分解为无数对分力.分解后的力性质及作用点不变.

①力的分解有唯一一组解的条件:已知合力大小和方向及两分力的方向,可唯一确定两分力的大小.已知合力大小和方向及其中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可唯一确定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②合力大小方向不变,一个分力方向不变时,另一个分力有极值.一般由作图法确定.

③一个分力大小方向确定,合力方向确定时,另一个分力有最小值.

3.正交分解法:当物体受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时,一般选用正交分解法.正确选定直角坐标系的原则是:通常选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让尽量多力落在坐标轴上,同时尽量使未知力落在坐标轴上,有必要时要分解加速度.

五.物体的平衡: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物体的平衡可视作为质点的平衡问题.

①平衡状态: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平衡条件:?????=∑=∑=∑→

000y x F F F 即

③处理平衡问题的基本方法;平行四边形法(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直角三角形法、正弦定理及余弦定理法.

2.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

①平衡状态:物体静止或做匀速转动.

②平衡条件:逆顺即M M M ∑=∑=∑0.

③解题步骤:首先选取研究对象,确定固定轴.其次对物体受力分析,找出除轴以外的所有外力及相应力臂.再依据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

[典型例题]

[例1]一物体重量为G ,用一水平力F 将它压紧在墙上,开始时重物从静止开始运动,力F 从零开始随时间正比增大,那么物体受到墙的摩擦力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哪个是正确的?

解:

分析:

∵F 从零正比增大,可写作

F=k ·t (k 为常数)

开始时重力大于f

G>t k F ?=μμ

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a 越来越小,当0,===a f F G 时μ,重物速度最大,见图中

(B )的t 1时刻

.

当t>t 1时刻时,滑动摩擦力继续重物做减速运动∴>?==,,G t k F f μμ增大. 直到重物速度减为零时,物体静止,它受到摩擦力为静摩擦力f 0=G

综上分析,只有图线B 正确.

[例2]

质量为m 的木块在水平力F 的作用下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如下图示,若使力F 增大,但木块与斜面仍静止,若木块对斜面压力为N ,斜面对木块的摩擦力为f ,则:

A .N 一定增大,f 一定增大

B .N 不一定增大,f 一定增大

C .N 一定增大,f 不一定增大

D .N 不一定增大,f 一定减小

分析:

m 在水平力F 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可有向上滑动趋势,f 沿斜面向下;也可能有可能向下滑动趋势,f 沿斜面向上,当F 逐渐增大时,f 先减小,反向,再增大,题目并未给出初始受力情况,所以f 增大,减小,不变均有可能;F 增大时,m 对斜面压力一定增大,故选项C 正确.

[例3]木块B 的质量是木板A 质量的两倍,将A 用绳固定,B 恰好能匀速下滑,A 与B 之间,B 与斜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均为μ,μ=?

分析:

设m A =m,m B =2m

B 匀速下滑: 2

/0

cos 3cos sin 20

sin cos 3:cos :2121θμθμθμθθ?

μ?

μtg mg mg mg f f G mg f mg f B =∴=--∴=--?∴==下表面受上表面受

此题应注意:(1)木块上下两面均受摩擦力 θ θ

(2)木块上下两面正压力不同

[例4]将一小球m 用细绳系起,沿半径为R 的半球面缓慢拉起,半球面光滑,试分析拉起过程中,m 对半球压力及拉力F 的变化情况.

解:

分析:

设半球半径为R

滑轮到半球距离为h

对m 进行受力分析见右图示:

____'''

,:mo

OmO F G

h R R N G R h

R R Q N OmO mNQ 中边长的变化与拉力在相似三角形中同理恒定不变其中其中??+=∴=+=∴??

线段长度变化相对应,∴F 逐渐变小.

所以,将m 沿半球拉上过程中,m 对半球压力不变,拉力变小.

[本章检测题]

A 组

一.选择题:

1.右图中,在力F 作用下,物体AB 一起以相同速度沿F 方向做匀速运动,则A 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为;

(A )甲乙图中A 受摩擦力均与F 同向

(B )甲乙图中A 受摩擦力均与F 反向

(C )甲乙图中,A 均不受摩擦力

(D )甲图中A 不受摩擦力,乙图中A 受摩擦力方向和F 相同

2.将某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那么:

(A )合力的大小一定等于两个分力大小之和.

(B )合力大小一定大于每个分力的大小

(C )合力大小一定小于每个分力的大小

(D )合力大小一定大于一个分力的大小,而小于另一个分力的大小

(E )合力大小可能比两个分力的大小都大,也可能都小.还可能比一个分力大,比另一个分力小.

3.一个倾角 的光滑斜面固定在竖直墙壁上,为使铁球静止于墙与斜面之间.需用一个对球的水平推力F 作用,则

(A )墙对球的压力一定等于F

(B )球的重力一定大于F

(C )斜面对球的压力一定小于G

(D )斜面对球的压力一定大于G

4.物体m 放在斜面上恰好沿斜面匀速下滑,现用一个力F 作用在m 上,F 过m 的重心,且竖直向下,则

(A )斜面对物体压力增大了

(B )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增大了

(C )物体将沿斜面加速下滑

(D )物体仍保持匀速下滑

5.物体受共点力F 1F 2F 3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则这三个力大小的可能范围是:

(A )15N ,5N ,6N (B )3N ,6N ,4N

(C )1N ,2N ,10N (D )1N ,6N ,3N

6.绳通过动滑轮拉住物体G ,当

逐渐减小时,为使物体仍能静止,拉住绳的力F 必须: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无法确定

7.物体m 受到水平推力静止于斜面上,若将F 增大,仍使m 静止,则斜面对m 的摩擦力

(A )一定增大 (B )一定减小

(C )为零 (D )增大,减小,为零都可能

8.F 1=F 2=1N ,分别作用于上下叠放的物体AB 上,且A 、B 均静止,则AB 之间,B 与地面间摩擦力大小分别为:

(A )1N ,0 (B )2N ,

θθ

(C )1N ,1N (D )2N ,1N

9.人重600N ,木板重400N ,人与木板,木板与地面间滑动摩擦系数均为0.2,现人用水平力拉绳.使人与木板一起匀速运动.

(A )人拉绳的力是200N

(B )人拉绳的功是100J

(C )人脚给木板的摩擦力向右

(D )人脚与木板间会发生相对滑动

10.斜面倾角ο45=θ,绳重不计滑轮无摩擦,A 重G ,B 重G/2,当 增大时如A 仍保持静止,绳张力为T ,A 对斜面压力为N ,A 受到的摩擦力为f.则:

(A )T 将增大 (B )N 将减小

(C )f 将减小 (D )f 将增大

11.A 的重量大于B 重量.AB 恰好静止,如将悬点P 稍向右移则B :

(A )仍静止 (B )向下运动

(C )向上运动 (D )无法判断

12.物体静止于水平桌面:

(A )桌面对物体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B )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和反作用力.

(C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是同性质的力.

(D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平衡的力.

二.填空:

13.一根轻质弹簧在100N 拉力作用下长0.5米.当它在300N 拉力作用下长0.65米.则它不受外力作用的长____________米.

14.右图中小球重30N ,则挡板对小球的作用力为_______牛,斜面对小球支持力为______________牛.

15.光滑小球放在光滑墙和木板之间,当图中)90(ο<αα角增大时墙对小球弹力变________,木板对小球弹力变______________.

?

α

θ

16.右图中绳OB 水平,OA 与竖直成300角,若AO 与BO 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0N 和6N ,OC 能承受足够大的拉力,为使细绳不被拉断,重物G 最大为__________牛.

17.物体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大小为40N 的水平力Q 作用下由西向东运动,现用F 1F 2两个水平共点力作用代替Q ,已知F 1方向东偏北300,此时F 2大小不能小于___________牛.

三.计算题:

18.一根均匀长木板,质量为M ,放在地面上,一个质量为m 的人站在板中间,将绳一端拴在板上,人用力拉绳,使板右端刚好离开地面,求人拉绳力?

19.水平地面与竖直墙面均光滑,半径为R 的球重量为G ,木块高为h ,用水平力F 推动木块,恰好使球刚离开地面,求力F 至少多大?

(18题) (19题)

[检测题答案]

1、D

2、E

3、D

4、A 、B 、D

5、B

6、A

7、D

8、A 9、B 、C 10、B 、D 11、B 12、A

13、0.50M

14、N N 320,310

15、变小、变小

16、N 35

17、20N

18、

B 端刚好离开地面,人拉绳力为T

以人和木板整体为研究对象,以A 为轴:

转动平衡:

g m M T L g m M L T L T M )(3102

)(20

+=∴=?+-?+?∴=∑ 19.球与木块均处于共点力平衡状态

G h R h Rh F R h Rh N F G h

R R N R

h R G N F ?--=-=

?=?-=∴-==∑→2

2'1112:2cos :cos :

:0

水平推力代入得其中对木块几何关系可得

对大球满足θθ

B 组

1.重为G 的均匀横梁OB ,一端用钢索AB 拉着,另一端固定在转轴O 上,如图所示,如果挂在横梁上的重物P 向轴O 移动,试写出钢索拉力T 随重物与轴O 间距离x 而变化的函数式,并定性做出其图象.

2.相距4m 的两根竖直杆上挂一根长5m 的细绳,绳子两端高度差为h ,绳上有一直径很小的滑轮,下方挂一个重180N 的重物,如图所示.已知滑轮可在绳上无摩擦滑动,滑轮与绳子质量均不计,试求重物静止时,滑轮两侧绳子拉力T 1、T 2各是多大?并讨论h 对绳子拉力的影响.

θ

3.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为2kg ,两根轻细绳AB 和AC 一端连接于竖直墙上,另一端系于物体上,在物体上另施加一个方向与水平成θ=60°的拉力,若要使绳都能伸直,求拉力F 的大小范围?

4.如图所示,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PQ 为水平放置的光滑细长杆,质量均为m 的两小球 A 、B 穿于其上.两球用长度均为L 的轻线结于O 点,A 、B 球间杆上有一劲度系数为K 的被压缩的轻弹簧(在弹性限度内),这时弹簧的长度也为L.E 为质量不计的光滑定滑轮,质量为m/2的C 球用轻绳跨过定滑轮与置于水平地面上质量为2m 的D 球相连,求弹簧的原长?

5.如图所示,质量不计的杆O 1B 和O 2A 长度均为L ,O 1和O 2为光滑固定转轴,A 处有一凸起物搁在O 1B 的中点,B 处用绳系在O 2A 的中点,此时两短杆便组成一根长杆,今在O 1B 杆的C 点(C 为AB 的中点)悬挂一重量为G 的物体,则A 处受到的支撑力大小为____________,B 处绳的拉力大小为_____________.

6.如图所示,斜坡与水平面夹角为β,两个人一推一拉使物体匀速上斜坡,设两人用力大小相同都是F ,已知物体与斜坡的动摩擦因数33=μ,推力F 与斜坡平行,求拉力F 与斜面所成角度α为多大时最省力?

[标准答案和解析] ααSin G LSin Px

T 2.1+= 分析和解

本题考查有固定转动轴物体平衡条件的应用及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

以OB 杆及重物P 为研究对象,以O 为轴,在拉力和重力的力矩作用下平衡,则应有 ∑=0M

设OB 长为L ,则有

αααSin G LSin Px T L G

Px TLSin 202+==-- 2.T 1=T 2=150N

分析和解

本题考查共点力作用下平衡条件的应用.

滑轮可在绳上无摩擦滑动,绳子与滑轮质量可不计,故滑轮两侧绳子张力大小相等(设为T ),以滑轮和物体为研究对象,应满足

∑∑===)1(00

21θθTSin TSin Fx F

TCos θ1+TCos θ2=G (2)

由(1)得

θ1=θ2,设为θ1=θ2=θ

由(2)得

)3(9021802θθθCos Cos Cos G T ===

如图所示:

设AB 的竖直距离为h ,则可得

??

???=+=+524200

θθθCos h Sin L htg L 5

3,54==θθCos Sin 可见h 变化不影响Sin θ、Cos θ的值.将Cos θ值代入(3)式

)(1505

3

90N T == N F N 33

403320.3≤≤ 分析和解

本题考查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0,0,11则有可知如图所示拉力为要使应满足要使绳都能伸直T F AC F ==∑ 2F 1Sin θ=mg

N F 33

201=

若要AB 拉力为零,如图所示,F 2Sin θ=mg ,所以有:

)(33

402N F =

bk mg L L 3.40+= 分析和解

以滑轮为对象,受力如图.处于平衡状态故有: T OE =2T BC =mg

以O 点为对象,受力分析如图,T AO =T BO ,则有 3

3020

mg

T mg Cos T F AO AO ==?=∑

以A 球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满足 mg

Sin T F F AO 63

300

=?==∑

K mg

K F x 63

==所以

所以弹簧原长

L 0=L+x

K mg L 63+=

G G

,2.5

分析和解

以杆O 1B 为研究对象,以O 1为轴,应满足 0=∑M

则有

)1(243L T L T L G B A ?=?+ 以杆AO 2为研究对象,以O 2为轴,应满足 0=∑M

则有

)2(2L

T L T B A ?=?

以上两式联立求解可得

G T G T B A ==,2

6.当α=30°时,F 最小.

分析和解

∵Fcos α+F=mgsin β+μ(mgcos β-Fsin α) ∴F(1+cos α)=mgsin β+μmgcos β-μFsin α ∴F(1+cos α+μsin α)=mg(sin β+μcos β) )

sin cos 1()cos (sin αμαβμβ++-=∴mg F 则当α=30°时,F 最小.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知识点归纳

⑴.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通过计算式:v =Δc /Δt来理解其概念: ①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消耗的时间(Δt)和反应物浓度的变化(Δc)有关; ②在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时,数值可以相同,也可以是不同的。但这些数值所表示的都是同一个反应速率。因此,表示反应速率时,必须说明用哪种物质作为标准。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时,其比值一定等于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如:化学反应mA(g) + nB(g) pC(g) + qD(g) 的:v(A)∶v(B)∶v(C)∶v(D) = m∶n∶p∶q ③一般来说,化学反应速率随反应进行而逐渐减慢。因此某一段时间内的化学反应速率,实际是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⑵.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I. 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Ⅱ.条件因素(外因)(也是我们研究的对象): ①. 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活化分子总数,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值得注意的是,固态物质和纯液态物质的浓度可视为常数; ②. 压强:对于气体而言,压缩气体体积,可以增大浓度,从而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增大气体压强时,不能改变反应气体的浓度,则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③. 温度: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能提高反应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④. 催化剂:使用催化剂能等同地改变可逆反应的正、逆化学反应速率。 ⑤. 其他因素。如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光、不同溶剂、超声波等。 2. 化学平衡: ⑴. 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可逆反应。 ⑵. 化学平衡的概念(略); ⑶. 化学平衡的特征: 动:动态平衡。平衡时v正==v逆≠0 等:v正=v逆 定:条件一定,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一定(不是相等); 变:条件改变,原平衡被破坏,发生移动,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化学平衡。 ⑷. 化学平衡的标志:(处于化学平衡时): ①、速率标志:v正=v逆≠0; ②、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质量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③、反应物的转化率、生成物的产率不再发生变化; ④、反应物反应时破坏的化学键与逆反应得到的反应物形成的化学键种类和数量相同; ⑤、对于气体体积数不同的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体积和压强也不再发生变化。【例1】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 + B2(g) 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C ) A. 单位时间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AB B. 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C. 单位时间生成2n mol的AB同时生成n mol的B2 D. 单位时间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B2 ⑸.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举例反应mA(g) +nB(g) pC(g) +qD(g) 混合物体系中各成分的含量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一定平衡 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平衡③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平衡 ④总压强、总体积、总物质的量一定不一定平衡

化学平衡知识点总归纳

第1讲 化学反应速率 考点一 化学反应速率 1.表示方法: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或生成物浓度的来表示。 2.数学表达式及单位 v =Δc Δt ,单位为或。 3.规律:同一反应在同一时间内,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可能,但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这些物质在化学方程式中的之比。 4.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比较方法:由于同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表示时数值可能,所以比较反应的快慢不能只看数值的大小,而要进行一定的转化。 (1)看是否统一,若不统一,换算成相同的单位。 (2)换算成物质表示的速率,再比较数值的大小。 (3)比较化学反应速率与的比值,即对于一般反应aA +bB===cC +dD ,比较v(A)a 与v(B)b ,若v(A)a >v(B) b ,则A 表示的 反应速率比B 的大。 考点二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主要因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2.外因(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条件) 3.理论解释——有效碰撞理论 (1)活化分子、活化能、有效碰撞 ①活化分子:能够发生的分子。 ②活化能:如图 图中:E 1为,使用催化剂时的活化能为,反应热为。(注:E 2为逆反应的活化能) ③有效碰撞:活化分子之间能够引发的碰撞。 (2)活化分子、有效碰撞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气体反应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不参与反应)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恒容 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物质浓度(活化分子浓度)→反应速率。 2.恒压 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物质浓度(活化分子浓度)→反应速率。 考点三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多种,在探究相关规律时,需要控制其他条件,只改变某一个条件,探究这一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变量探究实验因为能够考查学生对于图表的观察、分析以及处理实验数据归纳得出合理结论的能力,因而在这几年高考试题中有所考查。解答此类试题时,要认真审题,清楚实验目的,弄清要探究的外界条件有哪些。然后分析题给图表,确定一个变化的量,弄清在其他几个量的情况下,这个变化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进而总结出规律。然后再确定另一个变量,重新进行相关分析。但在分析相关数据时,要注意题给数据的有效性。 第2讲化学平衡状态 考点一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1.可逆反应 (1)定义:在下既可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2)特点 ①二同:a.相同条件下;b.正、逆反应同时进行。 ②一小: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任一组分的转化率都(填“大于”或“小于”)100%。 (3)表示:在方程式中用“ ”表示。 2.化学平衡状态 (1)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与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保持不变的状态。 (2)化学平衡的建立 (3)平衡特点

高三物理02_力的合成与分解、物体的平衡 知识点解析、解题方法、考点突破、例题分析、达标测试

【本讲主要内容】 力的合成与分解、物体的平衡 【知识掌握】 【知识点精析】 1. 力的运算 (1)合力、分力: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可以找一个力来代替那几个力,这一个力叫合力,那几个力叫分力。 这里的“代替”是等效代替。 (2)共点力的合成 共点力:力线共点或力线的延长线共点,这个点可以不在物体上。 力是矢量,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法)。 两个力的合力最大值和最小值:F1+F2≥ F≥|F1-F2|,三个力的最小值是否为零,可 合 看以三力为边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或两力之和是否等于第三力)。 (3)力的分解 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就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也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力合成时,合力有唯一解。而力分解时,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可以有无数对解,可以根据力的效果分解力,从而得到唯一解。 分解一个已知力时,如果附带限制条件将会有确定的解,如: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但是,如果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或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可能一解、两解、无解。 正交分解法:把一个力沿着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进行分解。 2. 物体的平衡 (1)平衡状态:静止: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都等于零。 匀速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为零且保持不变。 =0。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合外力为零即F 合 (3)平衡条件的推论:当物体平衡时,其中某个力必定与余下的其它的力的合力等值反向。 【解题方法指导】 例1. 用轻绳AC与BC吊起一重物,绳与竖直方向夹角分别为30°和60°,如图所示。已知AC绳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50N,BC绳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00N,求能吊起的物体最大重力是多少? 3 解析:对C点受力分析如图:可知T A:T B:G=2:1: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将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 2 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有水雾 CO 2 :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 2的量减少,CO 2 和H 2 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知识点归纳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专题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掌握同一反应中不同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1)概念: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表达式:t c v ??=(A) (A);单位:mol/(L ·min)或mol/(L ·s)。 (3)在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它们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2.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了解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做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①“动” :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即:v 正=v 逆≠0 ②“等” :达到化学平衡时v 正=v 逆,即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等于生成速率 ③“定” :外界条件不变时,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各物质的浓度、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④“变” :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是相对的,暂时的,当影响平衡的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即被破坏,并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状态 3.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平衡移动原理的涵义。 理解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会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4.学会应用建立等效平衡的思维方式解决化学平衡中的常见问题。 【经典题型】 一、化学反应速率 题型一:根据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反应速率 【例1】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 (X v(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C ) A.) mol/(L 0.010 ) (NH 3 s v? =B.) mol/(L 0.001 ) (O 2 s v? = C.) mol/(L 0.001 (NO)s v? =D.) mol/(L 0.045 O) (H 2 s v? = 【方法点拨】速率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 题型二:以图象形式给出条件,计算反应速率 【例2】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3X+Y_______2Z_______。反应开始至2min,用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0.05mol/(L·min)__________。 题型三:根据已知的浓度、温度等条件,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 【例3】把下列四种X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10mL 2mol/L盐酸的烧杯中,均加水稀释到50mL,此时,X和盐酸缓慢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最快的是( B ) A.10℃20mL 3mol/L的X溶液 B.20℃30mL 2mol/L的X溶液 C.20℃10mL 4mol/L的X溶液 D.10℃10mL 2mol/L的X溶液 二、化学平衡 题型四:已知一个可逆反应、一种起始状态

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

化学平衡基础知识 三、化学平衡 1、可逆反应 ⑴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用“ ”代替“==”。 ⑵可逆反应中所谓的正反应、逆反应是相对的,一般把向右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向左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⑶在不同条件下能向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不叫可逆反应。如: 2H 2 + O 2 2H 2O ;2H 2O 2H 2↑+ O 2↑ ⑷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在一定条件下只能进行到一定程度后达到平衡状态。 2、化学反应的限度 ⑴化学反应的限度就是研究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 ⑵反应的转化率 反应物的转化率:α=%100 该反应物起始量 反应物的转化量 3、化学平衡 ⑴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做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①化学平衡的微观标志(即本质):v 正=v 逆 ②化学平衡的宏观标志: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和体积分数保持不变,即随时间的变化,保持不变。 ③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或正、逆反应同时开始,都能达到化学平衡。 ⑵化学平衡的特征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反应处于平衡态时,化学反应仍在进行,反应并没有停止。 ③等:化学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且都不等于零。④定:化学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一定,体积分数保持一定。对反应物,有一定的转化率,对生成物,有一定的产率。 ⑤变:化学平衡是有条件的平衡,当外界条件变化,原有的化学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平衡发生移动,最终又会建立新的化学平衡。 四、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 以可逆反应mA(g) + nB(g) pC(g) + qD(g)为例 1、直接标志 ⑴v正=v逆。 具体可以是:①A、B、C、D中任一种在单位时间内的生成个数等于反应掉的个数。②单位时间内生成m mol A(或n molB),同时生成p molC(或q molD)。 ⑵各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不再改变。 ⑶各物质的百分含量(物质的量分数、体积分数、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⑷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 2、间接标志 ⑴若某一反应物或生成物有颜色,颜色稳定不变。 ⑵当m+n≠p+q时,恒容下总压强不再改变。(m+n=p+q时,总压强不能作为判断依据 例举反应mA(g)+nB(g) pC(g)+qD(g) 是否平 衡状态 混合物体系中各成分的量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一定是 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是 ③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是 ④总体积、总压强、总物质的量、总浓度一定不一定 正反应速率与逆反①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 A,同时生成m mol A,即v正=v 逆 是

高考必考点等效平衡

七等效平衡 1.等效平衡的含义 在一定条件下(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对同一可逆反应体系,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同,而达到化学平衡时,同种物质的百分含量相同,这样的平衡称为等效平衡。 2.等效平衡的分类 根据反应条件(恒温、恒压或恒温、恒容)以及可逆反应的特点(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是否相等),可将等效平衡问题分成两类: (1)恒温、恒容条件下,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相等的可逆反应,如果按方程式的化学计量关系转化为方程式同一半边的物质,其物质的量与对应组分的起始加入量相同,则建立的化学平衡状态是等效的。这种等效平衡是全等平衡(包括浓度、密度、相对分子质量等都相等)。 (2)恒温、恒容条件下,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的可逆反应与恒温、恒压条件下,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任意类型的可逆反应,如果按方程式的化学计量关系转化为方程式同一半边的物质,其物质的量之比与对应组分的起始加入量之比相同,则建立的化学平衡是等效的。这种等效平衡是相似等效,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等存在倍数关系。 3.等效平衡分析方法 按照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关系,把起始物转化为方程式同一半边的物质,通过对比两种情况下对应组分的起始量是相等,还是等比,来判断化学平衡是否等效。 (1)对于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体积有变化的反应。 如:合成氨反应:N 2(g)+3H 2 (g) 2NH 3 (g),初始充入1molN 2 、3mol H 2从正反应开始达平衡与初始充入2molNH 3 从逆反应开始达平衡,两者“投料量相同”属于等 效平衡。如果初始充入a molN 2、bmolH 2 、cmolNH 3 ,则a+c/2=1且b+3c/2=3时,且a、b、 c均>0,与原平衡仍是等效平衡。 例1.将2molSO 2和2molSO 3 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 应 2SO 2+O 2 2SO 3 ,平衡时,SO 3 为n mol,相同条件下,分别按下列配比放入起始物质, 平衡时SO 3 的量大于n mol的是() (A)2molSO 2+1molO 2 (B) 4molSO 2 +1molO 2 (C)2molSO 2+1molO 2 +2molSO 3 (D) 3 molSO 2 +1molO 2 +1molSO 3 解析:可将起始物2molSO 3转化为2molSO 2 +1molO 2 ,则原平衡起始投料为4molSO 2 +1molO 2 , 显然,与选项B投料量相同,等效平衡。选项A起始投料SO 2减少2mol,则平衡左移,SO 3 的 量小于n mol;选项C中2mol SO 3转化为2molSO 2 +1molO 2 ,则原平衡起始投料为4molSO 2 +2molO 2 , O 2增加1mol,则平衡右移,SO 3 的量大于n mol;选项D中1 molSO 3 转化为1molSO 2 +0.5molO 2 , 则原平衡起始投料为4molSO 2+1.5molO 2 ,则平衡右移,SO 3 的量大于n mol。正确答案为C、D。 (2)对于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 例2.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CO和2molH 2O(g),发生反应:CO+H 2 O(g)CO 2 +H 2 。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为x。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起始物质按下列四种配比充入该容器中,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大于x的是( ) A.0.5molCO、2molH 2O(g)、1molCO 2 、1molH 2 B.1molCO、1molH 2O(g)、1molCO 2 、1molH 2

《二力平衡》知识点总结

二力平衡知识点总结 一、情境导入 二、课堂探究 知识点1:力的平衡 阅读课本第20页,完成下列问题: 1.放在桌面上的花瓶处于_______状态。花瓶受到的力是_______和桌面对花瓶的_______。 2.在平直道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处于___________状态。在竖直方向上,汽车受到的力是_______和_______;在水平方向上,汽车受到的力是_______和_______。3.物体不受力时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在受力的情况下,物体有时也会保持_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_状态,即运动状态不变。 4.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_______状态或______________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这几个力叫_______力. 5.如果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_______状态,我们就说这二力平衡。 知识点2:二力平衡(活动3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一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吗? ___________。 举例:电梯受_______和向上的_______,起动时,速度越来越快。 2.如果物体只受到两个力,且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应该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 猜想:二力平衡可能与作用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有关。

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甲、乙两组同学设计了不同的实验装置,木块与小车的质量相等,如图所示.____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把小汽车放在(填“光滑”或“粗糙”)的水平桌面上,向两端的小盘里加砝码,当两个盘内砝码的质量(填“相等”或“不相等”)时,小车静止。 (3)保持两盘砝码质量相等,把小汽车扭转一个角度后松手,发现小车,这是由于小汽车所受的两个拉力F1和F2 。 (4)如果将小车从中间锯开,小车的两部分______________(能不能)平衡。 总结:我分析实验现象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_________的两个力,如果_________、_________,并且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知识点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1.根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以分析出作用在物体上力的大小和方向. (1)如图1所示,吊在空中重为5N的电灯,静止不动时,电线对它的拉力是_______N。 (2)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茶杯受到_________与_________是一对平衡力。(3)在平直道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汽车受到的重力与_________是一对平衡力;汽车受到的牵引力与_________是一对平衡力。 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不受力或物体受平衡力时,应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图1

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有机物:1~4个碳原子的烃,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 2、碳原子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 于水;液态烃(如苯、汽油)、卤代烃(溴苯)、硝基化合物(硝基苯)、醚、酯(乙酸乙酯)都难溶于水;苯酚在常温微溶与水,但高于65℃任意比互溶。 3、所有烃、酯、一氯烷烃的密度都小于水;一溴烷烃、多卤代烃、硝基化合物的密度都大于水。 4、能使溴水反应褪色的有机物有:烯烃、炔烃、苯酚、醛、含不 饱和碳碳键(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有机物。能使溴水萃取褪色的有:苯、苯的同系物(甲苯)、CCl4、氯仿、液态烷烃等。 5、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类、醛类、含不饱和碳碳键的有机物、酚类(苯酚)。 6、碳原子个数相同时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不同类物质:烯烃和环烷烃、炔烃和二烯烃、饱和一元醇和醚、饱和一元醛和酮、饱和一元羧 酸和酯、芳香醇和酚、硝基化合物和氨基酸。 7、无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是:烷烃:CH4、C2H6、C3H8;烯烃: C2H4;炔烃:C2H2;氯代烃:CH3Cl、CH2Cl2、CHCl3、CCl4、C2H5Cl;醇:CH4O;醛:CH2O、C2H4O;酸:CH2O2。 8、属于取代反应范畴的有:卤代、硝化、磺化、酯化、水解、分 子间脱水(如:乙醇分子间脱水)等。

9、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醛、酮、不饱和羧酸(CH2=CHCOOH)及其酯(CH3CH=CHCOOCH3)、油酸甘 油酯等。 10、能发生水解的物质:金属碳化物(CaC2)、卤代烃(CH3CH2Br)、醇钠(CH3CH2ONa)、酚钠(C6H5ONa)、羧酸盐 (CH3COONa)、酯类(CH3COOCH2CH3)、二糖(C12H22O11)(蔗糖、麦 芽糖、纤维二糖、乳糖)、多糖(淀粉、纤维素) ((C6H10O5)n)、 蛋白质(酶)、油脂(硬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等。 11、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置换出氢气的物质:醇、酚、羧酸。 112、能发生缩聚反应的物质:苯酚(C6H5OH)与醛(RCHO)、 二元羧酸(COOH—COOH)与二元醇(HOCH2CH2OH)、二元羧酸与二元 胺(H2NCH2CH2NH2)、羟基酸(HOCH2COOH)、氨基酸(NH2CH2COOH)等。 13、需要水浴加热的实验:制硝基苯(—NO2,60℃)、制苯磺酸 (—SO3H,80℃)制酚醛树脂(沸水浴)、银镜反应、醛与新制 Cu(OH)2悬浊液反应(热水浴)、酯的水解、二糖水解(如蔗糖水解)、淀粉水解(沸水浴)。 14、 光 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的:烷烃与卤素的取代反应、苯与氯气加 成反应(紫外光)、—CH3+Cl2—CH2Cl(注意在铁催化下取代到苯环上)。 15、常用有机鉴别试剂:新制Cu(OH)2、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银氨溶液、NaOH溶液、FeCl3溶液。

等效平衡知识点总结

等效平衡知识总结 一、等效平衡原理的建立 化学平衡理论指出:同一可逆反应,当外界条件相同时,反应不论是从正方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或者从正、逆反应同时开始,最后都能达到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状态与条件有关,而与建立平衡的途径无关。因此,我们把: 在一定条件(恒温、恒压或怛温、恒容)下,只是起始物质加入情况不同的同一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数(体积、物质的量、质量)均对应相等,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等效平衡。 切记的是:组分的百分数相同,包括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或质量百分数,而不仅仅是指浓度相同,因为同一组分百分数相同时其浓度不一定相等。 概念的理解: (1)外界条件相同:通常可以是①恒温、恒容; ②恒温、恒压。 (2)“等效平衡”与“完全相同的平衡状态”不同:“完全相同的平衡状态”是指在达到平衡状态时,任何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对应相等,并且反应的速率等也相同,但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能不同。而“等效平衡”只要求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对应相同,反应的速率、压强等可以不同。 (3)平衡状态只与终态有关,而与途径无关,(如:①无论反应从正反应方向开始,还是从逆反应方向开始②投料是一次还是分成几次③反应容器经过扩大—缩小或缩小—扩大的过程,)只要起始浓度相当,就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 判断“等效平衡”的方法 (1)使用极限转化的方法将体系转化成同一方向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2)观察有关物质的量是否相等或成比例。 等温等容:A、m+n≠p+q 相同起始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 B、m+n = p+q 相同起始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相等 等温等压:相同起始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相等。等压比相等,等容量相等。但若系不变,可为比相等。 a.气态物质反应前后体积变化的可逆反应 Ⅰ:恒温恒容时 1.建立等效平衡的条件是:反应物的投料相当即“等量”加入 2.判断方法:“一边倒”的极限转换法 即将不同的投料方式根据化学方程式中计量系数比换算到同一边时,如果反应物(或生成物)中同一组分的物质的量完全相同,则互为等效平衡。 2、恒温恒容时,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若一边倒后的比例关系与原平衡相同,则二平衡等效(平衡时相同物质的含量相同,n、C都成倍数关系) a.气态物质反应前后体积变化的可逆反应 Ⅱ:恒温恒压时 1.建立等效平衡的条件是:反应物的投料比相等即“等比”加入 2.判断方法:“一边倒”的极限转换法 即将不同的投料方式根据化学方程式中计量系数比换算到同一边时,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的比例相同,则互为等效平衡。 二、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图像 图像题是化学平衡中的常见题型,这类题目是考查自变量(如时间、温度、压强等)与因变量(如物质的量、浓度、百分含量、转化率)之间的定量或定性关系。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不好的高中生,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只有将最基础的知识掌握好了,才能进一步有难度的知识。下面是为大家的高中化学必备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1、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燃烧,酸碱中和,活泼金属与酸发生的置换反应 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Ba(OH)2?8H2O和NH4Cl的反应,灼热的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C、CO、H2还原CuO 2、各物理量之间的转化公式和推论

⑴微粒数目和物质的量:n==N / NA,N==nNA NA——阿伏加德罗常数。规定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目为一摩尔,约为6.02×1023个,该数目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⑵物质的量和质量:n==m / M,m==nM ⑶对于气体,有如下重要公式 a、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n==V / Vm,V==nVm 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b、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V(A) / V(B) == n(A) / n(B) == N(A) / N(B) c、气体密度公式:ρ==M / Vm,ρ1/ρ2==M1 / M2 ⑷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关系 (对于溶液)a、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 C==n / V,n==CV b、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 C==(1000ρω) / M

3、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①计算:固体的质量或稀溶液的体积 ②称量:天平称量固体,量筒或滴定管量取液体(准确量取) ③溶解:在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 ④检漏: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两次) ⑤移液:冷却到室温,用玻璃棒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至选定容积的容量瓶中 ⑥洗涤:将烧杯、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液全部转移至容量瓶中(少量多次) ⑦定容:加水至叶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处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最低点刚好与刻度线相切 ⑧摇匀:反复上下颠倒,摇匀,使得容量瓶中溶液浓度均匀

(新)高中化学等效平衡知识点及典例

化学等效平衡知识点 一、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同一可逆反应的两个不同的起始状态(一般是各组分起始加入量不同)分别达到平衡时,同种组分的含量都相同,这样的两个平衡叫等效平衡。 二、规律: ①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在定温定容的条件下,只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若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例换算成同一半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终态假设)与原平衡相同,这样的平衡就是等效平衡。 ②在定温定容的条件上,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相同,两平衡即是等效平衡。 ③在同温同压条件下,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只要按化学计量数换算成同一半边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衡相同,则达平衡后与原平衡等效。 三、等效 相同条件下,同一可逆反应体系,不管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达到平衡时,任何相同物质的含量(体积分数、质量分数或物质的量分数)都相同的化学平衡互称等效平衡。可分为“全等效”平衡和“相似等效”平衡。判断等效平衡的方法:使用极限转化的方法将各种情况变换成同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然后观察有关物质的数量是否相当。 在一定条件下(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对同一可逆反应,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同,达平衡时的状态规律如下表: 1.在定T、V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改变的反应:若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平衡时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二平衡等效。 2.在定T、V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相同,则二平衡等效。 二、恒温恒压(定T、P)的等效平衡 在定T、P条件下:若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平衡时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即: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变化的可逆反应而言,恒容容器中要想达到同一平衡状态,投料量必须相同;恒压容器中要想达到同一平衡状态,投料量可以不同,但投入的比例得相同。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而言,不管是恒容容器中,还是发生恒压变化要想达到同一平衡状态,只要按比例投料即可。

(完整版)力与平衡知识点详细归纳

第二章:力物体的平衡 第一模块:力的的概念及常见的三种力 『夯实基础知识』 一.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性质 (1)物质性:由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力概念是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的,任意一个力必然与两个物体密切相关,一个是其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其受力物体。把握住力的物质性特征,就可以通过对形象的物体的研究而达到了解抽象的力的概念之目的。 (2)矢量性:作为量化力的概念的物理量,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在相关的运算中所遵从的是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就是说,力是矢量。把握住力的矢量性特征,就应该在定量研究力时特别注意到力的方向所产生的影响,就能够自觉地运用相应的处理矢量的“几何方法”。 (3)瞬时性:力作用于物体必将产生一定的效果,物理学之所以十分注重对力的概念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由于物理学十分关注力的作用效果。而所谓的力的瞬时性特征,指的是力与其作用效果是在同一瞬间产生的。把握住力的瞬时性特性,应可以在对力概念的研究中,把力与其作用效果建立起联系,在通常情况下,了解表现强烈的“力的作用效果”往往要比直接了解抽象的力更为容易。 (4)独立性:力的作用效果是表现在受力物体上的,“形状变化”或“速度变化”。而对于某一个确定的受力物体而言,它除了受到某个力的作用外,可能还会受到其它力的作用,力的独立性特征指的是某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它力是否存在毫无关系,只由该力的三要素来决定。把握住力的独立性特征,就可以采用分解的手段,把产生不同效果的不同分力分解开分别进行研究。 (5)相互性: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物体A施力于物体B的同时,物体B也必将施力于物体A。而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总是满足大小相等,方向相互,作用线共线,分别作用于两个物体上,同时产生,同种性质等关系。把握住力的相互性特征,就可以灵活地从施力物出发去了解受力物的受力情况。 3、力的分类: ①按性质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安培力等(按现代物理学理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分四类:长程相互作用有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短程相互作用有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宏观物体间只存在前两种相互作用。) ②按效果分类: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浮力、回复力等 ③按研究对象分类:内力和外力。 ④按作用方式分类: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为场力,即非接触力,弹力、摩擦力为接触力。 说明:性质不同的力可能有相同的效果,效果不同的力也可能是性质相同的。 4、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A、瞬时效应:使物体产生加速度F=ma B、时间积累效应:产生冲量I=Ft,使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Ft=△p

化学平衡知识归纳总结(总)

化学平衡知识归纳总结 一、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的涵义 1、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向正方向又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注意:“同一条件”“同时进行”。同一体系中不能进行到底。 2、化学平衡状态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同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化学平衡状态。要注意理解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研究对象: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 (2)平衡实质:V 正=V 逆 ≠0 (动态平衡) (3)平衡标志: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可用六个字概括——逆、等、定、动、变、同。 3、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1)逆:化学平衡状态只对可逆反应而言。 (2)等: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即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相等。 (3)定:在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一定,不在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4)动:化学平衡从表面上、宏观上看好像是反应停止了,但从本质上、微观 上看反应并非停止,只不过正反应速率于逆反应速率相等罢了,即V 正=V 逆 ≠0, 所以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5)变:化学平衡实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是相对的,当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化学平衡就会发生移动。

(6)同:化学平衡状态可以从正逆两个方向达到,如果外界条件不变时,不论采取何种途径,即反应是由反应物开始或由生成物开始,是一次投料或多次投料,最后所处的化学平衡是相同的。即化学平衡状态只与条件有关而与反应途径无关。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 1、同一种物质V 正=V 逆 ≠0 2、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包括物质的量的浓度、质量分数等)、含量保持不变。

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平衡常数知识点总结

15-16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平衡常数知识点总 结 平衡常数一般有浓度平衡常数和压强平衡常数,下面是化学平衡常数知识点总结,请考生及时学习。 1、化学平衡常数 (1)化学平衡常数的化学表达式 (2)化学平衡常数表示的意义 平衡常数数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小,K值越大,反应进行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2、有关化学平衡的基本计算 (1)物质浓度的变化关系 反应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生成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其中,各物质的转化浓度之比等于它们在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2)反应的转化率():= 100% (3)在密闭容器中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在计算时经常用到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两个推论: 恒温、恒容时:恒温、恒压时:n1/n2=V1/V2 (4)计算模式 浓度(或物质的量) aA(g)+bB(g) cC(g)+dD(g) 起始m n O O

转化ax bx cx dx 平衡m-ax n-bx cx dx (A)=(ax/m)100% (C)= 100% (3)化学平衡计算的关键是准确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化学平衡的计算步骤,通常是先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列出反应起始时或平衡时有关物质的浓度或物质的量,然后再通过相关的转换,分别求出其他物质的浓度或物质的量和转化率。概括为:建立解题模式、确立平衡状态方程。说明: ①反应起始时,反应物和生成物可能同时存在; ②由于起始浓度是人为控制的,故不同的物质起始浓度不一定是化学计量数比,若反应物起始浓度呈现计量数比,则隐含反应物转化率相等,且平衡时反应物的浓度成计量数比的条件。 ③起始浓度,平衡浓度不一定呈现计量数比,但物质之间是按计量数反应和生成的,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一定成计量数比,这是计算的关键。 化学平衡常数知识点总结分享到这里,更多内容请关注高考化学知识点栏目。

物体的平衡相关知识点讲解总结

科目:物理 年级:高三 高三总复习 第一章 力 第四章 物体的平衡 策划:沈宇喆 [本章知识结构] 1.力的概念: 重力、重心 弹力、弹力方向 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共点力的合成 平行四边形法则 合力的大小 (2)力的分解: 力分解的依据和唯一解的条件 正交分解法 3.物体的受力分析 隔离法与整体法在受力分析中的应用 4.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平衡条件:0=∑F ρ 平衡条件的分量表达式 ? ??=∑=∑00y x F F 5.有转动轴物体的平衡 平衡条件:0=∑M 一般物体的平衡条件: 须同时满足:?????=∑=∑→0 0M F [重点与难点分析] 一.力的基本概念: 1.力的意义: 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找不到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的力不存在. ②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③力是物体的动量变化率:t P F ??=∑→ →

2.力的性质: ①矢量性:力有大小,有方向,合成分解遵守平行四边形法则.力是滑移矢量,在物体上沿力的作用线改变力的作用点,作用效果不变.当物体可以被视作质点时,或当力对物体没有转动效果时,力还可以在物体上平移.反之则不可. ②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③相互性: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有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受力物体,两个力互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的关系满足牛顿第三定律.注意作用力,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3.力的作用效果: ①静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 ②动效果: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可以由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在做力的图示时,只能选取一个标度. 二.几种常见力: 1.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①产生条件:物体处在地球附近的重力场中.重力是场力,这点类似于电场力和磁场力. ②大小:G=mg(g 为物体所在位置的重力加速度)重力大小随物体在地面上的纬度位置和距离地面的高度而变化.重力大小不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重力是地球对地球表面上物体的万有引力的分力,如图1-1所示A 点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物体静止时,对竖直悬绳的拉力和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量.当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其本身重量不变. ③方向:总是竖直向下,而不是指向地心.注意竖直向下不等于垂直接触面向下. ④作用点:重心.确定薄板状物体重心位置的方法:二次悬挂法.所依据的原理:物体静止时,绳拉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即满足二力平衡条件.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形变而对使之产生形变的物体的力的作用. ①产生条件:互相接触、挤压发生弹性形变.判断弹力产生的方法:可以假设撤掉接触物,看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是否与给定的状态矛盾.也可以假设弹力存在,看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是否与给定状态矛盾. ②大小:弹簧产生弹力大小由胡克定律F=kx 决定,其中x 为弹簧形变量.一般物体所受弹力大小及方向由该物体的受力状态ma F =∑确定,要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 ③方向:弹力方向与物体要恢复形变的方向一致.规律为:面面接触,弹力垂直于两接触面的公切面.点面接触,弹力垂直于面的切面方向.点线接触,弹力垂直于线.轻绳的拉力方向沿绳的走向,且绳上张力处处相等.杆可提供拉力或支持力,但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 ω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知识点归纳

?一、化学反应速率 ? 1. 化学反应速率(v) ?⑴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⑵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⑶计算公式:v=Δc/Δ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单位:mol/(L·s) ?⑷影响因素: ?①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的性质(决定因素) ?②条件因素(外因):反应所处的条件 ? 2. ※注意:(1)、参加反应的物质为固体和液体,由于压强的变化对浓度几乎无影响,可以认为反应速率不变 (2)、惰性气体对于速率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但是各分压不变,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②恒温恒体时: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二、化学平衡 (一)1.定义: 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 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应) 等(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动(动态平衡) 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 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 3、判断平衡的依据

(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1、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1)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2)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平衡_不移动_ (3)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__减小__,生成物浓度也_减小_, V正_减小__,V逆也_减小__,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_大_的方向移动。 2、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___吸热反应______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_放热反应__方向移动。 3、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影响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__体积缩小___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___体积增大__方向移动。 注意:(1)改变压强不能使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2)气体减压或增压与溶液稀释或浓缩的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相似 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__不移动___。但是使用催化剂可以影响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_时间_。 5.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浓度),平衡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三、化学平衡常数 (一)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___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____比值。符号:__K__ (二)使用化学平衡常数K应注意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