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职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在中职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在中职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在中职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必要性及可行性分

为了更好地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在中职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尤为关键。

标签:人才培养师资实训

一、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

我国职业教育因为缺乏自己清晰的定位,在人才培养的定位上一直处于模糊和不断修正阶段,体现在具体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习实训的设计与安排等方面没有明确的标准,虽然经过多年的职业教育改革,在办学模式和教育模式上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没有形成理论性、系统性和标准性的东西,缺乏指导性。培养出的人才偏理论学习,在职业能力方面欠缺,与行业、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一定距离,不能满足行業、企业的需求。同时,企业因没有参与到学校教学,招聘不到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人才进入企业后不能直接上岗,还要进行进一步的再培训,不利于企业效益的提升。

2.现代学徒制的特点

现代学徒制的最大特点是将职业学校的教育和学生将来所要就业的行业企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继承和发扬了传统学徒制教育的种种优势,又切合了当今时代发展的需求和人才培养、人才教育领域的现实境况。传统的学徒制可能更多的是用于某些手艺的传承,而现代学徒制不仅仅是在教育形式上强调“师傅”教“徒弟”,而且对职业教育在既定教育目标下的课程、评价和培养环境等诸多方面做了革新。它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它呈现出许多优于其他培养模式的创新特色。

3.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及人才短缺现状

重庆茶产业一直是农业的支柱。调查显示:一方面茶叶种植和加工环节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基本上都是来自于当地的农民,经过短期操作培训后走上的工作岗位,严重缺乏专业知识和质量标准意识。另一方面,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人才需求量大。据重庆市茶叶协会人才预测分析报告预测,未来5年重庆市需要更新的从事茶叶种植、加工、销售、检验的技术人才分别在3.9万、2.7万、1.6万、0.5万人左右,而目前重庆市中、高职院校中仅有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开设了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茶叶生产过程中用工短缺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另外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很好地对接产业,满足用人单人需求。显然,建设好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为我国茶产业的发展培养急

现代学徒制制度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二、工作目标;经过三年努力,基本形成“政府、企业、学校”三元合;三、基本原则;(一)试点先行;(二)强化内涵;(三)改革创新;(四)注重实效;四、重点任务;(一)改革培养模式;(二)改革教学模式;(三)创新 安吉职教中心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参湖教办〔2012〕23号关于《湖州市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适应性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特制定安吉职教中心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技能为本、能力为重,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以实习计划及实习大纲为统领,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导向,以学生(学徒)技能培养为核心,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教授为支撑,深化教育模式改革,推进教育机制创新,增强中职教育对我县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支撑力,提升中职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二、工作目标 经过三年努力,基本形成“政府、企业、学校”三元合一的学生实习管理体系,探索创建“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中职学生质量标准化体系和质量监督评价体系。全面提高学生实习专业对口率,切实提高学生岗位技能。为实习学生投保相对应的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等险种,保障实习学生权益和合理报酬。

(完整word版)学习开展现代学徒制在中职学校的心得体会

学习开展现代学徒制在中职学校的心得体会 现代学徒制定义: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招工,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知识技能,工学交替、实岗育人,校企联合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种职业教育制度。 现代学徒制内涵: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也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我国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就是通过试点旨在解决校企共同育人,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按照企业需求开展校企联合招生,建立现代学徒制制度,对学生进行双重教育与双重管理。学生在校学习时既是学校学生,又是企业的学徒工,形成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以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在学生毕业(学徒结束)时,实行“双证书”制度(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以及现代学徒制技术技能积累制度;着力解决合作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缺失问题。 按照企业需求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建立校企双元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为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学习与就业选择空间,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目标的不同,选择育人企业不同岗位学习。通过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知识和技能,工学交替、实岗育人,校企建立联合培养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条件保障等,共同制订校企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学籍管理办法、各项制度标准、考核评价体系等,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在现代学徒制试点中,探索新的学时、学制与教学方式方法,实

现教室与岗位、教师与师傅、考试与考核、学历与证书的四个融合。现代学徒制的特点之一就是教室与岗位的合二为一(实岗育人),部分课程的完成和学分的取得必须在企业岗位上通过师傅指导与传授获得,同时,职业院校师资与企业师傅的分工与合作是现代学徒制能发挥应有作用的重要保障(“双师”传授)。现代学徒制更注重企业师傅对学生的传、帮、带,以及师傅对徒弟(学生)最终的考核,没有企业师傅的考核,学生即使毕业了,最终也不能直接上岗,同样,现代学徒制将企业对学生的考核作为人才培养是否成功的标准。学生毕业时企业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是学生取得职业院校学历的前提,这里的企业职业资格证书不一定是政府有关部门颁发的,但一定是行业内各同类企业所认可的,因而现代学徒制能够有效地实现学生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合。 相对传统学徒培训,现代学徒制在注重技能传授的同时加强了知识的学习与素质的培养,从形式上的岗位与师傅传授到岗位与教室、师傅与教师联合传授,从传统的就业培训到系统的、规范的职业教育,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终身教育。本文对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若干思考,从探索的角度指出了现代学徒制的定义与内涵,但是需要补充说明的一点是,现代学徒制定义与内涵是基于国务院常务会议“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这句话进行界定的,这很可能会使其定义与内涵存在一定局限性,能否科学、准确、全面对我国现代学徒制定义与内涵进行界定,还需要在今后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中不断总结完善

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困境与解析

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困境与解析 摘要: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在大力推进现代学徒制,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直接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但是现代学徒制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 文从职业教育定位偏差、参与主体责任不清、培养对象与目标不明确等方面进行了重点解析 并给出了相应对策,能够促进职业教育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困境;解析 一、引言 学徒制最早出现于公元前2100年的古埃及,是古代社会实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但从上 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针对传统学徒制进行改革,形成了现代学徒制。世界上典型现 代学徒制有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层级化”制以及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德国从上世纪 30年代开始实施现代学徒制,称为“双元制”,学校和企业共同培训学徒,受教育者具有学徒 和学生的双重身份;英国于1993年进行学徒制改革,2004 年起,对学徒制进行重大变革, 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分层级的学徒制体系。可以为16 岁以上的年轻人提供层级化的学徒制教育,包括:中级学徒制、高级学徒制和高等学徒制;澳大利亚于1998 年将传统学徒制与“受 训生制”合并,改称为“新学徒制”,“新学徒制”类型多、覆盖广、运作模式灵活。上述3个国 家的现代学徒制对于他们的职业人才培养、产业支撑作用非常明显,实践已经证明现代学徒 制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职业教育制度。 我国也一直在探索职业教育改革,2014 年教育部公布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对现代学徒制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 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2019年6月,山东提出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加快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山东轻工职业学院等职业院校也在 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创建了各专业实训室、工作室,与相关企业建立了良好的 互动关系,开展了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但在现代学徒制推广试 点期间,也发现了诸多问题,存在诸多困境,已经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改革向深、向实发展。 二、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困境与解析 1.我国职业教育定位还存在偏差 虽然我国在大力推广职业教育,也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但由于受到法律不健全、宣传 不到位、传统思想作祟等因素的影响,职业教育依然只是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其受重视程度、认可程度,都不如普通高等教育,其与我国的国家人才战略、企业人才需求、个人职业 发展需求等之间,仍存在较大鸿沟。 首先,从学生与家长角度看,职业教育仍然不是首选,学习较好的考生首先考虑进入普通高 中和普通高等教育院校进行学习,虽然也有个别学生,其成绩尚可,却选择职业教育的,但 其原因一般有二:一是学习成绩并不突出,感觉进入普通高等教育院校并不具备较大优势, 二是进入职业教育,可以尽快就业,补贴家用,但总体上,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按照成 绩顺序录取,泾渭分明,使得职业教育的生源大打折扣。 其次,从学校角度看,普通高等教育都在冲击“双一流”大学,其行政级别配置、教师力量配属、科研经费申请等都能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反观职业院校,基本都是省属或者市属院校,虽然也有国家财政拨款,但知名度不高,专业设置雷同,师资力量缺乏,在市场化办学的大 环境下,生存都可能成问题。 最后,从教学内容上看,职业教育普遍层次较低。我国职业教育分为高等职业教育和初等职 业教育,基本以专科教育为主,没有形成如英国现代学徒制那种中级学徒制、高级学徒制和

2018年面向中职学校现代学徒制自主招生综合文化考试笔试大纲-适合所有专业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 2018年面向中职学校现代学徒制自主招生 综合文化考试笔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和对象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面向中职学校现代学徒制自主招生考试是以身体健康,符合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报名资格的2018 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应届、往届毕业生为对象的选拔性考试。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 综合文化考试的命题参照教育部2009 年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主要是语文、数学、英语)和2008 年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的规定为依据,并按照《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8 年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通知》(粤教考函[2018]7 号)的要求,以综合能力测试为主,内容涵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本知识、职业道德基本要求、人际交往基本常识、汉语言写作基本能力。考试内容既考核学生对日常所学课本知识的掌握、理解与应用解答能力,同时也考核学生对日常知识的积累及综合应用能力。考试具体要求如下: (一)语言应用能力(40 分)主要考核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书面表述及写作的能力。

1.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充实。 2.写简单的议论文,做到有理有据。 3.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 4.写简单的求职文书,做到格式规范 5.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6.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7.语言通顺,不写错别字。 8.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9.书写规范、整洁。 (二)数学基础(60 分) 主要考核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的掌握以及正确的运算能力 A.集合 1.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空集。 2.掌握集合的表示法、数集的概念及其相对应的符号。 3.掌握集合间的关系(子集、真子集、相等)。 4.理解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补集)。 5.了解充要条件。 B.不等式 1.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掌握区间的基本概念。 3.掌握利用二次函数图像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 4.了解含绝对值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C.函数 1.理解函数的概念。

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 来源:教育部 2014-09-04 字体:小中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单位: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要求,现就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 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建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各地要高度重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加大支持力度,大胆探索实践,着力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 二、明确试点工作的总要求 1.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服务发展、就业导向,以推进产教融合、适应需求、提高质量为目标,以创新招生制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以形成校企分工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为着力点,以注重整体谋划、增强政策协调、鼓励基层首创为手段,通过试点、总结、完善、推广,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度。

浅析现代学徒制与职业教育的发展

浅析现代学徒制与职业教育的发展 发表时间:2018-01-03T11:59:51.973Z 来源:《知识-力量》2017年9月下作者:陈君 [导读] 中国作为当今世界职业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承担着培养数以亿计技能人才的重任,许多发展中国家主动向中国寻求改革发展的经验。 陈君 衡阳技师学院湖南衡阳 421001 “现代学徒制”是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推行的一项新的举措,目的在于推动职业教育提高质量,促进职业学校创新创业,主要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理论结合实践,要求学校要将所学专业与工作岗位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等,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就业。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 中国作为当今世界职业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承担着培养数以亿计技能人才的重任,许多发展中国家主动向中国寻求改革发展的经验。那么,中国职业教育贡献给世界的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模式呢? 职业教育的现状 2004年,教育部为加紧培养社会急需的技能人才,对职业教育进行重大调整,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建立新的机制和办学模式:一是建立院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按“订单”培养。二是职业院校要按照企业实际需求安排文化基础课;学制缩短为两年。三是实行灵活的学籍管理和教学管理制度。四是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沟通。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设备不断更新换代,企业对技术工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熟练掌握高精尖设备操作技术、具有技术革新和创造力的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提升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振兴职业教育逐渐成为社会的共识。尤其是在近两年国家政策大力扶持和企业用工极度短缺的形势下,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职业教育的改革 为了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值得关注的是,2015年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其中第二步的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这里面就包括制造业人才素质的提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一、职教体系的“革命” 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宏伟远景,10个领域要突破,同时有12个方面的具体指标,要求相当之高。 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来看,开始从机体老化、反应迟钝、动作缓慢,向职业教育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认识的加强,“智造”产业前端职教资源配置的增加;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升级,已能逐步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政府、职校、企业、社会资源要素的逐步整合等。 二、“加强”校企合作 “虽然中国制造已经走到了全球制造业的前沿,但要实现工业化向智能化的转型升级,还必须有与此相适应、相匹配的新型职教体系的引领、推动和保障。这种新型职教体系,可称为‘中国职教4.0’。”周汉民表示。 职教院校在依托已有专业教学基础,联合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针对企业的人力缺口开展对口培养,通过校企共建教学生态等试点,探索“双元”培养机制。据了解,制造业领先的德国采取的是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一元在学校,一元在企业”,受训技校生在学校是学生,到工厂培训是学徒。同时,在进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畅通有序的人才流动管道。其次,制定实施企业职业教育的激励政策,引导企业根据行业发展规划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制定和落实本企业技术工人培养规划。真正饯行新型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一些地方和学校也对现代学徒制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经验和做法。比如,一些学校和企业合作开设“订单班”,按照企业需求量身定制培养人才,毕业后到企业工作,在校期间已经开始计算工龄。 正是看到了学徒制在整个现代职教体系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教育部在2014年印发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这是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召开后出台的第一个制度性配套文件,对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促进我国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1、积极推进招生与招工一体化 ——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基础。各地要积极开展"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 2、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核心内容。各地要选择适合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的专业,引导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根据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等,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 3、加强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建设 ——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任务必须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形成双导师制。 4.形成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要保障。各地要建立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共同加强过程管理;指导合作企业制定专门的学徒管理办法,保证学徒基本权益;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安排学徒岗位,分配工作任务。试点院校要根据学徒培养工学交替的特点,创新和完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 现代学徒制的意义 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建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推进现代职业

在我国实施新学徒制职业教育可能性研究结题报告

《在中职学校实施新学徒制职业教育可能性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市农业学校《在中职学校实施新学徒制职业教育可能性研究》课题组 执笔:绍永 一、课题的提出 中等职业学校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主。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把走进校园的学生培养成适合发展和企业需要的有用人才,培养他们成为有一技之长的实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主要是面向就业,也就是说,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是为社会培养技术工人,这就要求学生在顶岗实习中不仅要具备较强的操作性技能和分析判断能力,更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手段。 而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文化基础素质普遍下降,如果中职的教育教学方法不与时俱进,必然使学生产生厌学等顽疾。另外,教学培养模式不创新,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无法快速适应企业的环境,也无法成为企业所需要的合格劳动者。因此中职学校的教学任务首先应该是创新培养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校企的合作,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就业,满足市场需要,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之才,最终实现学生、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和紧密衔接,做到学校和企业的共赢,为此我们选择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国外有许多“学徒制”的成功经验。学徒制最初在英国实行,其最大好处在于节约了教育培训成本,提升了劳动力技能素质,受到行业企业欢迎;德国一直坚持把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双元制”支柱;澳大利亚的学徒制度也很有特色,成绩斐然。我们将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开拓创新。 近年来,一些职业学校也在尝试进行现代新学徒制试点。实行校企合作,学生在校学理论,在企业进行理论学习与实训,最后在企业到岗学徒的教学模式。新学徒制从机制上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变革,而且将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养成贯穿于技术人才的培养全过程。这种模式不仅为企业节约成本、简化招聘程序,学生也可延长实训时间,积累实际经验,对就业提前零距离地接触,逐渐成为从工业化迈向知识经济进程中校企深度合作的成功模式。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容 1.信息专业学生现状的调研 通过对信息相关专业的学生、家长、企业的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制订出适应社会、企业要求的技能培养目标与实训大纲。 2.根据新的实训大纲,调整课程安排和实训安排。打破以学期为一个单位时间的传统教学安排,而应以完成一个实训项目所必需的时间作为一个教学单位来进行教学安排。 3.探究能提高实训效果的方法:和企业一起探索实训的容及考评方法,增强学生就业的针对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4.选择实验班进行试点,倾听学生和用人单位反应,并及时收集和反馈信息,及时修订实训大纲,完善实训容和管理。 同时我们通过初步研讨,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研究的预期创新

现代学徒制在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中的探索

现代学徒制在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中的探索2013年10月以来,现代学徒制主要在高职高专学校的专业技能型非常突出 的工科中得以迅速发展,试行证明教学效果有显著地提高,但是在中职学校开展较少。据此,从促进招生、张扬学生个性、重构课程体系和严格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探讨了现代学徒制在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开展的可行性,以促进深化教学改革。 标签:现代学徒制;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doi:10.19311/https://www.360docs.net/doc/3f1549050.html,ki.16723198.2016.25.075 1引言 当前我国出现了一种奇怪矛盾:企业用工荒与求职人员就业难同时并存。究其原因,职业教育成果与企业用人需求标准之间产生偏差,为了解决这种不正常的现象,现代学徒制应运而生。学徒制在我国古已有之,并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职业教育形式。在借鉴传统学徒制优点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以提高中职教育的质量。 2现代学徒制 “学徒制”是一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以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技能传授方式,经过长期的生产劳动检验,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学徒制”中“师徒如父子”的师傅贴身带徒弟学习的形式,现代学徒制的基础是校企合作,学生(学徒)在学校课堂上学习理论课,在企业里由资深专业技术人员——“师傅”深入指导学习实践技能。现代学徒制改变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知识与能力不匹配的尴尬现象,是职业学校一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国际上很多技术发达国家都在采用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技术成熟的职业教育模式。例如:学术界普遍认为,战后德国的经济迅速恢复和崛起得益于德国以双元制为核心的现代师徒制。 3现代学徒制在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中的探索 关于会计专业人才科学培养模式的研究,一直是会计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为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分析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质量和就业去向的现状,使其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尽快适应企业的要求,创新教学改革,构建会计专业人才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3.1夯实就业保障,促进中职招生 当前中职学校普遍招生不足,生源质量不佳,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及其家长对中职教育结束后就业没有保障而心存忧虑:(1)就业时专业多数不对口。以某省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教职成〔2015〕9号)有关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推进产教融合、适应需求、提高质量为目标,以学生技术技能培养为核心,以校企深度合作和教师、师傅联合传授为支撑,全面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招生制度、管理制度、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制度改革,特别是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由学校主导向校企双主体育人过渡,建立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度,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能力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二、工作目标 积极探索建立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深化招生制度改革,完善学徒培养的教学文件、管理制度及相关标准,推进专兼结合、校企互聘互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有效运行“学院、企业、系部、学生”四位一体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切实提升学生岗位技能,提高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到2020年,以政府为主导,建立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现代学徒制。 三、主要任务 (一)探索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由学校主导与企业签订实施现代学徒制合作协议,明确校企双方职责、分工,推进校企紧密合作、协同育人。完善校企联合招生、分段育人、多方参与评价的双主体育人机制。探索人才培养成本分

“现代学徒制”在中职学校汽修专业的践行

“现代学徒制”在中职学校汽修专业的践行 发表时间:2015-07-08T10:12:36.067Z 来源:《教育学》2015年8月总第83期供稿作者:丁志菊 [导读] 专业技术人才的缺失让有车一族与各大汽车企业感到无奈,汽修人才的供不应求着实超出了大家的想象。 丁志菊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山东青岛266000 一、“现代学徒制”实施的背景 1.目前汽修企业面临的难题。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使汽修行业急速发展。但是,在其发展的同时,却出现了专业汽修人才紧缺的局面。专业技术人才的缺失让有车一族与各大汽车企业感到无奈,汽修人才的供不应求着实超出了大家的想象。 2.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现状。在此背景下,顺应市场形势,各地各级职业院校陆续开设与汽车相关的专业,培养各级各类汽修方面的人才。但是由于跟不上汽车行业发展的速度,同时师资力量受限、实训设备严重短缺,导致人才培养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毕业后就业非常困难。 一方面用人单位急需技术人才,很难招到掌握现代汽车技术的人才,另一方面应该为企业培养技术人才的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而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如何解决双方面的难题,在中职教学中如何有效发挥资源优势,将学生培养成掌握一定技能水平的企业需要的人才,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实施“现代学徒制”,是将学校与企业联合起来,共同培养人才,学生在学校了解企业文化,学习理论知识,在企业践行企业文化,在车间掌握专业技能。 二、我校践行“现代学徒制”的工作过程 为培养更实用的汽车维修技术人员,我校与青岛派特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现代学徒制”实验班。 1.严格选拔,择优试点。实验班的选拔经过了严格的考核,可谓是优中先优。首先通过学生报名、家长同意、专业教师考核等形式学校进行初选,在2012级汽车维修专业中选拔37名学生;最后由派特公司通过面试考核选拔出29名学生组成“现代学徒制”实验班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试点。 2.三方协议,明确职责。经过反复磋商与论证,学校与企业明确了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学员的职责。双方商定:企业负责帮助学校共同制定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为学员提供在企业的专业培训及所需工具、工装、保险、补助;学校负责为学员提供在校期间的专业培训及奖学金补助。 2014年3月20日,学校、企业、学员(家长)正式签订了“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试点的三方协议,明确了学校、企业、学员(家长)之间应该各自履行的职责。 3.校企共建,架构体系。为了确保项目实施的顺利开展,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了校企交替培训的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双方明确各自的培养目标,学校注重对学生基本专业知识及基本专业技能的培训,企业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学校按照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建成“公共课程+核心课程+实训项目”为主要特征的专业课程体系。 4.尝试融合,齐抓共管。 (1)企业安排专职项目管理人员全程跟踪管理学生。企业项目负责人与教师积极配合,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2)借鉴德国教学标准,开发符合学生理论学习及企业实践特点、难易适度、注重应用能力培养的校本课程。 (3)实行教学模式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将学校培训与企业培养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为目标,按照“学生→学徒→员工”的双元制、本土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1.5+0.5+1”的三段式育人机制,即一年半的时间在学校完成文化课程学习任务,掌握专业所需各项基本技能,践行六个对接(学校与企业、基地与车间、专业与产业、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员工、培养培训与终身教育),让学生体验、模仿、尝试、感悟企业文化;半年时间实行现代学徒制教学,让学生真刀实枪践行企业工作和企业文化。对学生实施双师管理,由企业师傅教授学生工作技能,学校教师解决理论问题,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5.共同评价,质量监控。要建立健全全方位立体化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试点班学生的最终考核评价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综合评价成绩由各个单项测评成绩综合测算而得。 “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实施以能力、素质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制定试点班教学考核条例,对学生实行综合测评,包括班主任对学生的出勤、晚自习、宿舍等各方面进行综合素质测评。 同时企业对学员在企业学习期间的表现情况进行全程跟踪测评,主要分为四方面:一是学员每天的日常表现;二是带教师傅对学员的综合测评;三是岗位主管对学员的综合测评;四是学员课业的笔试、操作综合考评。 三、收获与问题 通过“现代学徒制”实验班半年的试点,29名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1.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了。与之前消极地对待学习,到现在积极主动地向师傅请教学习,按时上班,不迟到、不早退,甚至在师傅工作任务重时主动提出陪同师傅加班。 2.学生的汽修技能有了质的提高。从基本的汽修工具都不认识,到基本掌握了所学岗位的技能,甚至在汽车美容等岗位出现个别学生可以完全顶岗工作了。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诸如专业课程与实际岗位的对接中还存在一定距离、学生在各环节实训中工作积极性存在差异、企业师傅在教授技能中没有将技术较强的技能全部教授给学生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教学及实训过程中继续加大调研力度,编写符合实际的校本教材,同时认真研究实训中各岗位工作的差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力争与企业深度合作、融为一体,实现双赢。

学习开展现代学徒制在中职学校的心得体会

学习开展现代学徒制在中职学校的心得体会 现代学徒制定义: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招工,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知识技能,工学交替、实岗育人,校企联合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种职业教育制度。 现代学徒制内涵: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也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我国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就是通过试点旨在解决校企共同育人,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按照企业需求开展校企联合招生,建立现代学徒制制度,对学生进行双重教育与双重管理。学生在校学习时既是学校学生,又是企业的学徒工,形成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以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在学生毕业(学徒结束)时,实行“双证书”制度(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以及现代学徒制技术技能积累制度;着力解决合作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缺失问题。 按照企业需求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建立校企双元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为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学习与就业选择空间,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目标的不同,选择育人企业不同岗位学习。通过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知识和技能,工学交替、实岗育人,校企建立联合培养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条件保障等,共同制订校企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学籍管理办法、各项制度标准、考核评价体系等,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在现代学徒制试点中,探索新的学时、学制与教学方式方法,实

现教室与岗位、教师与师傅、考试与考核、学历与证书的四个融合。现代学徒制的特点之一就是教室与岗位的合二为一(实岗育人),部 分课程的完成和学分的取得必须在企业岗位上通过师傅指导与传授获得,同时,职业院校师资与企业师傅的分工与合作是现代学徒制能发挥应有作用的重要保障(“双师”传授)。现代学徒制更注重企业师 傅对学生的传、帮、带,以及师傅对徒弟(学生)最终的考核,没有企业师傅的考核,学生即使毕业了,最终也不能直接上岗,同样,现代学徒制将企业对学生的考核作为人才培养是否成功的标准。学生毕业时企业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是学生取得职业院校学历的前提,这里的企业职业资格证书不一定是政府有关部门颁发的,但一定是行业内各同类企业所认可的,因而现代学徒制能够有效地实现学生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合。 相对传统学徒培训,现代学徒制在注重技能传授的同时加强了知识的学习与素质的培养,从形式上的岗位与师傅传授到岗位与教室、师傅与教师联合传授,从传统的就业培训到系统的、规范的职业教育,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终身教育。本文对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若干思考,从探索的角度指出了现代学徒制的定义与内涵,但是需要补充说明的一点是,现代学徒制定义与内涵是基于国务院常务会议“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这句话进行界定的,这很可能会使其定义与内涵存在一定局限性,能否科学、准确、全面对我国现代学徒制定义与内涵进行界定,还需要在今后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中不断总结完善

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调查与分析

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调查与分析 一、前言 当下企业用工荒与学生就业难并存,学生的技能机构与企业工作岗位技能结构错位,扭转这一现象变三赢的解决途径之一推行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形式多样化,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为企业直接培训岗位技能型人才。老师与师傅联合教育学生,赋予双方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对学生进行监督、管理和考核,培训结束考核通过,从而获得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实现招生与招工、上课与上岗的有效对接,毕业与就业零距离。 二、现代学徒制实施现状调查与分析 1、缺乏学徒制顶层设计和政策立法,影响校企合作深度和积极性 政府施行现代学徒制,加快职业教育现代化,缓解企业用工荒,但在国家层面现代学徒制管理方面缺乏法律依据,激励约束机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相关政策也没有上升到立法层面,没有明确规定企业在现代学徒制中所担负的责任。企业没有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义务和责任,政府更没有给予企业经济支援和政策支持。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不能给予税收减免的优惠、财政补贴之类的社会福利,更无法使自己参与现代学徒制的行为得到法律保障。企业在师资力量和培训场地设备等方面的投入就会打折扣,自然出现“剃头担子学校一头热”的现象。 2、企业利益落实不到位,制约了学徒制的发展 一是在合作过程中,学校一般处于中心地位,对企业的意愿不够重视,企业利益得不到实现,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是有利益追求的,如果不能获得税费减免和财政补贴,企业就冷对待,因此企业受益程度要不断扩大。二是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中,从协议、法律角度上讲,学生就是企业员工,学生要享受员工待遇领工资,但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满足一些技术要求高的岗位需求,企业生产效益受损,投入与产出是否成正比是企业比较顾虑的问题。再者一个学徒制周期下来,培训的学生是否留得住同样是企业担心的一方面,学徒经过企业的培训以后,可能被其它企业挖走,但没有相应的法规制止这种行为。文化层面,多数企业的大众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相对较弱,在欧美发达国家为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企业的责任和使命,企业并不介意学徒工毕业后去别的企业就业。所以,企业一般宁肯到人才市场招聘,也不重视对学徒的培养与储备,制约了现代学徒制推行。三是参与现代学徒制对企业形象提升作用小,在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方面作用甚微,很难稳定持续合作下去。据统计分析,将近20%的所谓学徒制合作仅是使用学校的廉价资源,合作往往是书面合作协议的束之高阁,不够深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受益有限,风险大,自然制约了现代学徒制的发展。

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

湖北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制定《湖北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遵循职业教育人才成长规律,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以学生技术技能培养为核心,以校企双主体育人、教师师傅双导师教学为突破口,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进一步改革职业教育管理制度、招生制度、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制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统筹,协调推进。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协调作用,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统筹区域内职业院校开展试点工作。统筹利用好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方面的资源,协调好教育、人社、财政、发改等相关部门的关系,形成合力,共同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坚持合作共赢,职责共担。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份,形成学校和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切

实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合作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三)坚持系统设计,重点突破。明确试点工作的目标和重点,系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考试评价、学生教育管理、招生与招工,以及师资配备、保障措施等工作。要着眼于探寻现代学徒制基本规律,对人才培养各环节选择改革重点,力求突破,形成特色。 (四)坚持点面结合,以点带面。试点工作按照区域试点和学校试点同步推进的原则进行。区域试点以市州为单位,重点是协调市直各部门和政校行企各方关系,研究制定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政策措施,协调解决试点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学校试点重点在选择好适合于现代学徒制试点的专业,积极探索双主体育人、双导师教学、校企一体化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通过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三、主要任务 (一)探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职业院校与企业签订现代学徒制合作协议,明确校企双方权利和义务,推进校企紧密合作、协同育人。探索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双主体育人模式。探索通过建设职教集团,吸收行业、企业参与,搭建平台,推进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融合。探索校企共同建立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共同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探索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统筹利用好校内实训场所和企业实习岗位等教学资源,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二)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按照“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特点,利用中职学校注册入学政策和高职学校

XX职业中专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阶段性总结

XX职业中专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阶段性总结 一、试点开展基本情况 2015年1月24日,我校收到XX市教育局转发的《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2号),校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专题会议,根据本校现状,研究决定以“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为试点项目,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校领导走访了合作的若干家物流企业,并确定福建省兄弟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兄弟物流)为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学校各部门通力合作,在最短的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申报材料准备工作,并于1月27日向福建省教育厅和XX市教育局申报上报《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申报书》。选择兄弟物流的原因,一是该企业是XX市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物流企业之一,自有车辆100余部,员工三百余人,公司还在上海、杭州、福州、南平等地设立分支机构17家,形成了以XX为中心的完善物流配送网络;二是该企业从2013年开始就和我校开展校企合作,且为我校校外实训基地,三是兄弟物流位于XX公路港内,离我校直线距离不超过1000米,在XX市所有大型物流企业中距离我校最近,有利于学徒期内管理。 2015年9月,福建省教育厅发文《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项目试点工作的通知》(闽教办职成【2015】9号),批准我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我校获悉后,既兴奋又深感责任重大。校现代学徒制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省厅文件精神,部署下一步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并按文件要求于10月8日将《福建省现代学徒制项目工作任务书》上报XX市教育局和福建省教育厅。 非常感谢XX市政府大力支持我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拨付40万元专款用于我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现我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正按《福建省现代学徒制项目工作任务书》中“项目进度安排表”有条不紊的进行。 二、现阶段取得的成效 1.2015年2月我校为进一步推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成立了现代学徒制领导小组。 组长:尹宏(校长) 副组长:潘卫清(书记兼副校长)黄其铭(副校长)谢云花(工

中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中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发表时间:2018-01-05T10:14:50.093Z 来源:《教育学》2017年10月总第129期作者:申在文[导读]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正确理解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特点及优势,探索出适合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申在文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71024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最有效实现形式之一,也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正确理解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特点及优势,探索出适合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关键词:中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1.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现代学徒制是以企业用人标准为目标,以校企深度融合为基础,以学生(学徒)培养为核心,在校内或者校外实训基地采取“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方式,辅助以学校教师教授为支撑,校企双方共同合作,深度融合。学校和企业双方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途径共同完成人才培养。把企业工作岗位的技能训练与学校课堂的专业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既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系统和全面的讲授灌输,也重视专业培养和从业技能的训练,增强“学校+企业”双主体办学的融合度,成为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有效化解人才供需矛盾,也缓解企业的“用工荒”。 2.教师与师傅共同参与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先由学校教师讲授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再由师傅传授具体技艺。有多年从业经验的师傅通过讲述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和技法来启发并叮嘱徒弟们,使参与学徒制学习的学生“懂得行规、习得技艺”,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师傅的“认同意识”,感受着来自企业的熏陶和影响,并逐步学习到师傅专业技能的精髓和企业的先进理念。这样的培养使学生在具有理论基础的同时,提早适应和习惯企业环境,提早感受企业文化,加深对企业的感情,由此培养了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优势 1.有利于学生的因材施教。师傅和学生(徒弟)面对面的教育,增进师徒之间相互了解,增进学生与最新技术的接触和理解,为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积极转变奠定了基础。在日常传授活动中,师傅对学生的能力和倾向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和技术技能提升,非常符合因材施教原则。 2.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在教师和师傅共同培养下,学生在掌握中职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受到企业、行业文化的熏陶和师傅全方位的指导,由此,中职生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开拓创新技能等职业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3.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增强学习主动性。由于师傅和徒弟一直处于同一问题和情境下,因此,就可能在第一时间和空间里对学生做出指导和建议。正是这种及时沟通和反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进程,使学生的疑问及时得到解决,这对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都有重要意义。 4.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通过学徒制教学,学生真正参与到了企业的生产进程,体验到企业文化和学校文化的异同,从而使其学习更有指向性和社会性,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现代学徒制也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学生们亲临现场接受职业指导、经受职业训练,了解到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可以开阔知识面,扩大眼界。 5.有利于学生就业前景的明朗。通过学徒制培养,很多学生的特长和特点能够得到体现,在毕业时可以被原培训企业录用,同时对学生奠定职业意识,思考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作用。学生经受过实际工作的锻炼,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自我判断能力,变得更加成熟。 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合理化保障条件 1.理念保障:现代学徒制有多样化的实践形式。学徒制是基于“职业”建立的学习形式,学徒阶段的学习与出师后从事的职业直接相关,具有典型的职业针对性。 现代学徒制有“模式”而无“定式”,在该制度建立的初始阶段需要破除“统一”的牢笼,根据不同专业以及相应职业的特性探索不同的实践形式,如不同的校企合作形式,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 2.经济保障:现代学徒制需要多元化的经费来源。现代学徒制对师资水平、实训设备、实训环境等都有较高要求,人才培养成本将大幅提升。为确保人才质量,则需要突破传统教学教育的单一经费来源,探索政府、学校、企业共同承担培养成本的机制。同时还需要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的运行机制,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提升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 3.制度保障:现代学徒制需要多方面的制度支撑。从发达国家现代学徒制的实践经验来看,以法律完善职业教育的管理和运行,把职业教育真正纳入了有法可依、依法治校的法律体系,确保了现代学徒制的顺利运行。其中,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两证融通的制度是现代学徒制的重要保障,但目前中职教育的“双证”问题没有有效解决,导致该制度缺乏制度的驱动和保障,因此,宏观层面的法律制度和规章制度需尽快完善,确保现代学徒制的制度支撑。参考文献 [1]胡锦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3)。 [2]申在文推行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J].素质教育,2016,(2)。 [3]杨小燕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