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运动和力的关系(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高一运动和力的关系(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高一运动和力的关系(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一、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甲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质量为M 且足够长的长木板,木板上面叠放一个质量为m 的小物块。现对长木板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 =3t (N )时,两个物体运动的a --t 图象如图乙所示,若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线Ⅰ是小物块运动的a --t 图象

B .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

C .长木板的质量M =1 kg

D .小物块的质量m =2 kg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根据乙图可知,在3s 以后,m 与M 开始发生相对运动,m 的加速度不变,其大小为23m/s ,所以Ⅰ是长木板的—a t 图象,故A 错误;

B .设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素为μ,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23m/s m a g μ==

解得

0.3μ=

故B 正确;

CD .当3s t >时,以M 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F mg Ma μ-=

kt mg Ma μ-=

解得

3mg

a t M M μ=

- 由此可得

332

M = 解得

2kg M =

在3s 内,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可得

F M m a =+()

3()1M m =+?

所以

1kg m =

故CD 错误。 故选B 。

2.如图所示,将小砝码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砝码的移动很小,几乎观察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已知砝码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2m 和m ,纸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砝码与纸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μ,重力加速度为g 。要使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所需拉力的大小至少应为( )

A .7mg μ

B .8mg μ

C .9mg μ

D .10mg μ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砝码和桌面对纸板的摩擦力分别为

1224f mg mg μμ=?=

()223f m m g mg μμ=+=

设砝码的加速度为a 1,纸板的加速度为a 2,则有

112f ma = 122F f f ma --=

发生相对运动需要满足

21a a >

代入数据解得

9F mg μ>

故选C 。

3.如图所示,斜面体ABC 放在水平桌面上,其倾角为37o,其质量为M=5kg .现将一质量为m=3kg 的小物块放在斜面上,并给予其一定的初速度让其沿斜面向上或者向下滑动.已知斜面体ABC 并没有发生运动,重力加速度为10m/s 2,sin37o=0.6.则关于斜面体ABC 受到地面的支持力N 及摩擦力f 的大小,下面给出的结果可能的有( )

A .N=50N ,f=40N

B .N=87.2N ,f=9.6N

C .N=72.8N ,f=0N

D .N=77N ,f=4N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 ,当加速度方向平行斜面向上时,对Mm 的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竖直方向:N-(m+M )g=masin37° 水平方向:f=macos37°

解得:N=80+1.8a ① f=2.4a ②

当加速度平行斜面向下,对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竖直方向:-N+(m+M )g=masin37°

水平方向:f=macos37°

解得:N=80-1.8a ③ f=2.4a ④ A 、如果N=50N ,f=40N ,则250

a=

m/s 3

,符合③④式,故A 正确; B 、如果N=87.2N ,f=9.6N ,则a=-4m/s 2,符合①②两式,故B 正确; C 、如果N=72.8N ,f=0N ,不可能同时满足①②或③④式,故C 错误; D 、如果N=77N ,f=4N ,则25

a=m/s 3

,满足③④式,故D 正确; 故选ABD.

4.如图所示,光滑水平桌面放置着物块 A ,它通过轻绳和轻质滑轮 悬挂着物块 B ,已知 A 的质量为 m ,B 的质量为 3m ,重力加速 度大小为 g ,静止释放物块 A 、B 后()

A .相同时间内,A 、

B 运动的路程之比为 2:1 B .物块 A 、B 的加速度之比为 1:1

C .细绳的拉力为

67

mg

D .当 B 下落高度 h 25

gh

【答案】AC

【解析】

【分析】

【详解】

同时间内,图中A向右运动h时,B下降一半的距离,即为h/2,故A、B运动的路程之比为2:1,故A正确;任意相等时间内,物体A、B的位移之比为2:1,故速度和加速度之比均为2:1,故B错误;设A的加速度为a,则B的加速度为0.5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对A,有:T=ma,对B,有:3mg-2T=3m?0.5a,联立解得:T=6

7

mg

,a=6

7

g,故C正确;

对B,加速度为a′=0.5a=3

7

g,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有:v2=2?a′?h,解得:v=

6

7

gh

,故D

错误;故选AC.

【点睛】

本题考查连接体问题,关键是找出两物体的位移、速度及加速度关系,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式分析,也可以结合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

5.某一实验室的传送装置如图所示,其中AB段是水平的,长度L AB=6m,BC段是倾斜的,长度L BC=5m,倾角为37o,AB和BC在B点通过一段极短的圆弧连接(图中未画出圆弧),传送带v=4m/s的恒定速率顺时针运转.现将一个工件(可看成质点)无初速度地放在A点。已知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 =0.5,已知: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0.6,cos37°=0.8。则()

A.工件第一次到达B点所用的时间1.9s

B.工件沿传送带BC向上运动的最大位移为5m

C.工件沿传送带运动,仍能回到A点

D.工件第一次返回B点后,会在传送带上来回往复运动

【答案】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工件刚放在水平传送带上的加速度为a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mg=ma1

代入数据解得

a1=μg=5 m/s2

经t1时间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则有

11

0.8s v

t a =

= 前进的位移为

x 1=

1

2

a 1t 12=1.6m 此后工件将与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至B 点,用时

1

2 1.1s AB L x t v

-=

= 所以工件第一次到达B 点所用的时间为 t =t 1+t 2=1.9s

选项A 正确;

B .设工件上升的最大位移为s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sinθ-μmg cosθ=ma 2

代入数据解得

a 2=2m/s 2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得

22

2v s a = 代入数据解得

s =4m

选项B 错误;

CD .工件到达最高点后将沿斜面下滑,下滑的加速度仍为a 2=2m/s 2,则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4m/s ,然后滑上水平传送带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a 1 =5 m/s 2,当速度减为零时滑行的距离为

2

1

1.6m 2v x a ==

然后返回向右运动,则物体不能回到A 点;物体向右加速,当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仍为4m/s ,然后滑上斜面重复原来的运动,可知工件第一次返回B 点后,会在传送带上来回往复运动,选项C 错误,D 正确。 故选AD 。

6.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劈P 的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的物块A 、B ,C 为一垂直固定在斜面上的挡板.A 、B 质量均为m ,斜面连同挡板的质量为M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系统静止于光滑水平面.现开始用一水平恒力F 作用于P,(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F=0,挡板受到

B 物块的压力为2sin mg θ

B .力F 较小时A 相对于斜面静止,F 大于某一数值,A 相对于斜面向上滑动

C .若要B 离开挡板C ,弹簧伸长量需达到sin /mg k θ

D .若(2)tan F M m g θ=+且保持两物块与斜劈共同运动,弹簧将保持原长 【答案】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F=0时,对物体A 、

B 整体受力分析,受重力、斜面的支持力N 1和挡板的支持力N 2,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沿平行斜面方向,有N 2-(2m )gsinθ=0,故压力为2mgsinθ,故A 错误;

B 、用水平力F 作用于P 时,A 具有水平向左的加速度,设加速度大小为a ,将加速度分解如图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θ-kx=macosθ

当加速度a 增大时,x 减小,即弹簧的压缩量减小,物体A 相对斜面开始向上滑行.故只要有力作用在P 上,A 即向上滑动,故B 错误;

C 、物体B 恰好离开挡板C 的临界情况是物体B 对挡板无压力,此时,整体向左加速运动,对物体B 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弹簧的拉力,如图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Ncosθ-kxsinθ=0 Nsinθ-kxcosθ=ma

解得:kx=mgsinθ-macosθ,

sin cos

mg ma

x

k

θθ

-

=故C错误;

D、若F=(M+2m)gtanθ且保持两物块与斜劈共同运动,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整体加速度为gtanθ;

对物体A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弹簧弹力,如图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θ-kx=macosθ

解得

kx=0

故弹簧处于原长,故D正确;

7.如图甲所示,为测定物体冲上粗糙斜面能达到的最大位移x与斜面倾角θ的关系,将某一物体每次以不变的初速率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推出,调节斜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实验测得x与斜面倾角θ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取10m/s2,根据图象可求出()

A .物体的初速率v 0=3m/s

B .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75

C .取不同的倾角θ,物体在斜面上能达到的位移x 的最小值x 小=1.44m

D .当某次θ=300时,物体达到最大位移后将不会沿斜面下滑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C .当=90θ? 时a g = 据

2012v ax =

06m/s v ==

当0θ=?时,a g μ'= 由

2022v a x '=

2

2

0.752v gx μ==

设斜面倾角为θ时,沿斜面上升的最大位移达最小

1sin cos a g g θμθ=+

201

2v x a =

联立得

220

2(sin cos )v x g g θμθ==+

所以

min 1.44m x =

故A 错误,BC 正确;

D .当某次θ=300时,物体达到最大位移后,根据

sin 30cos30mg mg μ?

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将不会沿斜面下滑,故D 正确。 故选BCD 。

8.质量为m 的光滑圆柱体A 放在质量也为m 的光滑“ V ”型槽B 上,如图,α=60°,另有质量为M 的物体C 通过跨过定滑轮的不可伸长的细绳与B 相连,现将C 自由释放,则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 .当M= m 时,A 和

B 保持相对静止,共同加速度为0.5g B .当M=2m 时,A 和B 保持相对静止,共同加速度为0.5g

C .当M=6m 时,A 和B 保持相对静止,共同加速度为0.75g

D .当M=5m 时,A 和B 之间的恰好发生相对滑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D.当A 和B 之间的恰好发生相对滑动时,对A 受力分析如图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有:cot 60mg ma ?= 解得3cot 60a g g =?=

B 与

C 为绳子连接体,具有共同的运动情况,此时对于B 和C 有:

(2)Mg M m a =+

所以323M a g g M m =

=+,即3

23

M M m =

+ 解得23

2.3733

M m =

≈- 选项D 错误;

C.当 2.37M m >,A 和B 将发生相对滑动,选项C 错误;

A. 当 2.37M m <,A 和B 保持相对静止。若A 和B 保持相对静止,则有

(2)Mg M m a =+

解得2M

a g M m

=

+

所以当M= m 时,A 和B 保持相对静止,共同加速度为1

3

a g =,选项A 错误; B. 当M=2m 时,A 和B 保持相对静止,共同加速度为1

0.52

a g g ==,选项B 正确。 故选B 。

9.如图所示,在倾角为o 30的光滑斜面上端系有一劲度系数为200N/m 的轻质弹簧,弹簧下端连一个质量为2kg 的小球,球被一垂直于斜面的挡板A 挡住,此时弹簧没有形变.若挡板A 以4m/s 2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运动,取2

10/g m s =,则

A .小球从一开始就与挡板分离

B .小球速度最大时与挡板分离

C .小球向下运动0.01 m 时与挡板分离

D .小球向下运动0.02m 时速度最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球与挡板分离时位移为x ,经历的时间为t ,从开始运动到分离的过程中,m 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F N ,沿斜面向上的挡板支持力1F 和弹簧弹力F .根据

牛顿第二定律有:0

1sin 30mg kx F ma --=,保持a 不变,随着x 的增大,1F 减小,当

m 与挡板分离时,1F 减小到零,则有:0sin 30mg kx ma -=,解得:

o (sin 30)0.01m g a x m k

-==,即小球向下运动0.01m 时与挡板分离,故A 错误,C 正

确.球和挡板分离前小球做匀加速运动;球和挡板分离后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当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故B 错误.球和挡板分离后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当加速度

为零时,速度最大,此时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即:o

sin 30m kx mg =,解得:

o

sin 300.05m mg x m k

==,由于开始时弹簧处于原长,所以速度最大时小球向下运动的路

程为0.05m ,故D 错误.故选C.

10.来到许愿树下,练老师把许的心愿用绸带系在两个小球上并抛到树上,这一情景可以简化为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和m 的物体A 、B 用细线连接,悬挂在定滑轮上,定滑轮固定在天花板上,已知M >m ,滑轮质量及摩擦均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线上的拉力一定等于 mg

B .细线上的拉力一定小于Mg

C .细线上的拉力等于2

m M

g + D .天花板对定滑轮的拉力等于(M+ m )g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因为M>m ,m 具有向上的加速度,设绳子的拉力为T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T mg ma =,所以细线上的拉力一定大于 mg ,选项A 错误;

B. M 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T ma =,所以细线上的拉力一定小于Mg ,选项B 正确;

C. 对整体分析,根据牛顿定律有:--Mg mg M m

a g M m M m

==++。再对m 有-T mg ma =,所

以细线上的拉力2Mm

T mg ma g M m

=+=

+,选项C 错误; D. 对定滑轮有:天花板对定滑轮的拉力42Mm

T T g M m

'==+,选项D 错误。 故选B 。

11.如图所示,在置于水平地面上的盛水容器中,用一端固定于容器底部的细线拉住一个空心的塑料球,使之静止地悬浮在深水中,此时容器底部对地面的压力记为N1F ;某时刻拉紧球的细线突然断开后,球便在水中先加速后匀速地竖直上升,若球在此加速运动阶段和匀速运动阶段对应着容器底部对地面的压力分别记作N2F 和N3F ,则( )

A .球加速上升时,N1N2F F <

B .球加速上升时,N1N2F F >

C .球匀速上升时,N1N3F F <

D .球匀速上升时,N1N3F F >

【答案】B

【解析】 【详解】

球的加速上升和匀速上升可以认为与球等体积的水在加速下降和匀速下降.把杯子、水和球作为一个整体,塑料球静止和匀速运动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等于系统的重力.当球加速上升时,水加速下降,系统整体有向下的加速度,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加速度,所以重力大于支持力.故F N1=F N3>F N2。故选:B

12.如图所示,表面光滑的斜面体固定在匀速上升的升降机上,质量相等的A 、B 两物体用一轻质弹簧连接着,B 的上端用一平行斜面的细线拴接在斜面上的固定装置上,斜面的倾角为30°,当升降机突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则A 、B 两物体的瞬时加速度大小和方向说法正确的是( )

A .1

2

A a g =

,方向沿斜面向下;B a g =,方向沿斜面向下 B .0A a =,0B a =

C .0A a =;B a g =,方向沿斜面向下

D .3

2

A a g =

,方向垂直斜面向右下方;B a g =方向竖直向下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当升降机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物体和斜面之间的作用力变为0,弹簧弹力不发生变化,故A 物体只受重力和弹簧弹力,两者合力与原来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其加速度为

cos 3

A mg θa g m =

= 方向垂直斜面斜向右下方;

B 物体受到重力弹簧弹力和细线拉力作用,完全失重的瞬间,细线拉力变为和弹簧向下拉力相等,两者合力为0,故B 物体的加速度为

a g =

方向竖直向下;

由以上分析可知A 、B 、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

13.根据高中所学知识可知,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将落在正下方位置。但实际上,赤道上方200 m 处无初速下落的小球将落在正下方位置偏东约6 cm 处。这一现象可解释为,除重力外,由于地球自转,下落过程小球还受到一个水平向东的“力”,该“力”与竖直方向的速度大小成正比。现将小球从赤道地面竖直上抛,考虑对称性,上升过程该“力”水平向西。若不计空气阻力,不考虑重力加速度随高度的变化,在整个过程中,正确反映小球水平方向的速度为v x 、竖直方向的速度为v y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是( )

A .

B .

C .

D .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上升的过程中由于竖直速度越来越小,水平向西的力越来越小,加速度越小越小,因此上升的过程中水平向西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其x v t —图象速度越来越大,但斜率越小越小,AB 错误;

CD .竖直方向只受重力作用,上升过程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减到零后开始下落,下落的过程做匀加速运动,整个过程中斜率保持不变,因此C 正确,D 错误。 故选C 。

14.如图所示,两块长方体滑块A 和B 叠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体C 上。已知A 、B 质量分别为1m 和2m ,A 与C 的动摩擦因数为1μ,B 与A 的动摩擦因数为2μ。两滑块A 、B 在斜面体上以相同加速度自由下滑,斜面体C 在水平地面上始终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斜面C 受到地面的静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B .滑块A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1=tan μθ

C .滑块A 受到斜面对其摩擦力的大小为()112cos m m g μθ+

D .滑块B 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22cos m g μθ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把A

B 看成一个整体,AB 对

C 的压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为

()12cos sin x N m m g θθ=+?

方向水平向右,AB 对C 的摩擦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为

cos x f f θ=

方向水平向左。因为AB 一起加速下滑,所以

()12sin m m g f θ+>

x x N f >

所以斜面C 有向右的运动趋势,则斜面C 受到地面的静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A 错误; B .因为AB 一起加速下滑,所以

()()11212cos sin m m g m m g μθθ+<+

1tan μθ<

B 错误;

C .把AB 看成一个整体,滑块A 与斜面之间的摩擦力为

()112cos f m m g μθ=+

C 正确;

D .滑块AB 一起加速下滑,其加速度为

1sin cos a g g θμθ=-

则滑块B 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

12cos B f m g μθ=

D 错误。 故选C 。

15.如图,放置于水平面上的楔形物体,两侧倾角均为30°,左右两表面光滑且足够长,上端固定一光滑滑轮,一根很长且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定滑轮分别与左右两侧斜面平行,绳上系着三个物体A 、B 、C ,三物体组成的系统保持静止.A 物体质量为m ,B 物体质量为3m ,现突然剪断A 物体和B 物体之间的绳子,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三物体均可视为质点,则

A .绳剪断瞬间,A 物体的加速度为310g

B .绳剪断瞬间,

C 物体的加速度为

12

g C .绳剪断瞬间,楔形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不变 D .绳剪断瞬间,A 、C 间绳的拉力为2mg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BD .设C 的质量为m ′.绳剪断前,由平衡条件知:

(3m +m )g sin30°=m ′g sin30°

m ′=4m

绳剪断瞬间,以A 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T -mg sin30°=ma

以C 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4mg sin30°-T =4ma

联立解得:

310

a g =

45

T mg =

即绳剪断瞬间,A 、C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均为310g ,A 、C 间绳的拉力为4

5

mg ,故A 正确,BD 错误.

C .绳剪断前,A 、C 间绳的拉力为:

T ′=(3m +m )g sin30°=2mg

绳剪断瞬间,A 、C 间绳的拉力为

4

5

mg ,则AC 间绳对定滑轮的压力发生改变,而三个物体对楔形物体的压力不变,可知,绳剪断瞬间,楔形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发生变化,故C 错

误.

尖子生培优计划

优等生培优计划 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完成学校制定的培养目标,选拔学科基础扎实、成绩优异、思维敏捷、学习能力超群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为他们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从而造就一批实践能力强的人才,为学校增光。 在智力、学习成绩、日常表现等方面相对优秀的那部分学生常常被认为是好学生,也被称为优生。由于这些学生认知结构、判断能力和行为决策水平都有待提高,他们思维活跃不稳定,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干扰,紧张的学习、激烈的竞争、单调的生活、成长的烦恼,还有来自家长教师及学生自身的过高期望等,常常会诱发这些学生的消极情绪体验,产生不良的心理现象。优生在年级中人数不多,但影响却颇大,抓好对他们的教育,对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有很大作用,这些学生能否严格要求自己,大胆工作无疑会对班级工作局面的好坏产生很大影响。具体措施1.改进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2.要让学生学会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异、求变、求新,善于学习、勤于总结、勇于创新。3、为了使优等生更加先进,对其进行"创新"教育,使其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逐步形成创新素质。4.进行意志品质教育,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要克服各种消极情绪,具有迎难而上、永攀高峰的意志品质。5.严格要求。对优生把真挚的爱与严格的要求统一起来。当优生出现问题时,既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又要及时、严肃地指出影响他们进步的原因,以及这些错误的严重后果、改正的方法等。在平时的学习中工作中,要为他们创造发挥能力的机会,也让他们严格约束自己,虚心向大家学习,不搞特殊化。6.着力培养。对优生要多给予思想上的帮助,使之树立热爱集体、热心为大家服务的思想,鼓励他们大胆工作,并提供发挥他们想象力、创造性的机会,肯定他们的成绩,让他们把科学的学习方法传给大家,达到全体同学共同进步的目的。7.平等相待。对优生不能因为他们成绩好而一味地“捧” ,不能对他们的缺点冷嘲热讽,这些都会导致心理障碍。对他们要热情地支持、深情地指导,让他们成为积极向上、勤奋刻苦、乐于助人的三好学生。8、教师每天给优生布置几道思考题加强训练,要完成一本课外书习题。 本学期,在教学工作中对优等生的教育,主要计划如下: 一、做好基础知识的学习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才能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特长。任何一个优等生都是在基础教育的基石上发展起来的。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会学习为标志,设计多种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的脑,手,口,让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注重精讲点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提问,在共同的基础上将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留给尖子生,让他当先生说一说,讲一讲,锻炼他们的思维。通过训练,及时让学生掌握所学,设计的习题要有梯度、有层次,及时注意优等生的学习动向,适当的加大他们的训练量。课内教师积极引导他们自主探究,主动思考,加强学法指导,使他们牢固的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物理运动和力的专项培优练习题(附解析

一、选择题 1.在一列匀速直线行驶的列车内,一位同学相对于车厢竖直向上跳起,可能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A.落在车厢内原来起跳点之前B.落在车厢内原来起跳点之后 C.落在车厢内原来起跳点D.不确定落点的位置 2.如图甲所示,质量不计的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t=0时刻,将一重为G=50N的金属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球落到弹簧上压缩弹簧到最低点,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下落,如此反复,通过安装在弹簧下端的压力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弹簧弹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 A.0~t1时间内小球处于平衡状态 B.t1~t2时间内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 C.t2时刻小球处于静止状态 D.t3时刻小球处于非平衡状态 3.小明发现蹦极运动中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大小不变,而弹性绳的弹力是变化的。蹦极运动的过程是利用弹性绳捆住人的脚,从高处p跳下,人到a处时刚好拉直弹性绳,人继续向下运动到最低点c后又返回向上运动,如此反复,最终停在b 位置。在开始下降时,经过pa段、ab段、bc段的过程中,人的运动情况分析错误的是() A.pa段加速运动 B.ab段加速运动 C.bc段减速运动 D.a点速度最大 4.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对乙的压力与桌面对乙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乙物体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甲对乙的压力与桌面对乙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乙对甲的支持力和甲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5.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鸡蛋会受到来自水的各个方向的压力,如果画出这些力的合力,则这个合力的方向是图中的 A.F1 B.F2 C.F3 D.F4 6.公共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站在车里的人在水平方向上 A.受到向前的摩擦力B.受到向后的摩擦力 C.不受力D.受到汽车对它的牵引力. 7.弹跳杆运动是一项广受欢迎的运动.其结构如图甲所示.图乙是小希玩弹跳杆时由最低位置上升到最高位置的过程,针对此过裎(处在最低位置时高度为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在a状态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小希的动能为零 B.a→b的过程中,弹簧的弹力越来越大,在b状态时弹力最大 C.b→c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希的重力势能 D.a→c的过程中,小希先加速后减速,在b状态时速度最大

小学四年级语文培优辅差计划

小学四年级语文培优辅差计划 为进一步培养优秀学生以及教导学差学生,我做了如下规定: 一、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一个人没有理想,生活就没有了意义;有了理想,奋斗就有了明确的目标,生活才会有希望。因此,要逐渐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树立努力就能实现的小理想(目标),这样一步步迈向成功。 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1、爱心,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要经常和学生们谈心,关爱他们,让他们知道老师对他们每一个人的关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关注学生的思想工作动态,并进行相应的疏导。 2、经常与学生家长联系,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等方面的情况,相互配合教育好学生。 三、有效利用课堂的40分钟。学生厌学或是不主动学习,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多次功课落下使他们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所以要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习题。在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引导,有意识地设制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问题,逐渐让他们找回自信,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精选习题,对优等生,要加大训练密度和难度;对学困生,则适当地降低难度,多练习些基础知识的题目。

四、主要辅导措施: 1、课堂上创造机会,要多鼓励、多启发学困生对学习的兴趣,多给他们一些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或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多赏识少批评,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2、充分了解差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差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3、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作业。对差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对作业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在课前进行集中讲解,个别问题进行面批面改。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并安排课外作品阅读,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4、采用一优生带辅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 5、利用班会课举行学习经验交流会,请一些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和心得,差生加以学习,这样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6、采用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7、重视中等成绩的学生,保持其成绩稳定和提高。 总之,只有科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我在教学中将要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原则,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与学习水平。培优辅差工作总结

(完整word版)高三培优方案

高三(5)培优补差工作的方法和措施 一.思想方面的培优补差。确立以“夯实基础,注重方法指导,提高解题能力”为主的培优补差指导思想;制订了“面向全体学生整体培优补差,决不放松语数外,狠抓政史地;面向优等生和边缘生重点培优补差,提高学科优秀率;”,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实现共同提高,通过文综、月考的措施,提高复习效益的培优补差措施。 二.有效培优补差措施:“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1.安排座位时坚持“好差同桌”结为学习对子。即“兵教兵”。 2.课堂练习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必做题”—基础题,第二层:“选做题”—中等题,第三层“思考题” --拓广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3.各科优化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培优。培优补差尽可能“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必要精力”。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练习,才能上好课,才能保证培优补差的效果。要精编习题、习题教学要有四度。习题设计(或选编习题)要有梯度,紧扣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面向大多数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巩固“双基”,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习题讲评要增加信息程度,围绕重点,增加强度,引到学生高度注意,有利于学生学会解答;解答习题要有多角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扩展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变通性;解题训练要讲精度,精选构思巧妙,新颖灵活的典型题,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题,练不在数量而在质量,训练要有多样化。 4.每周进行“大考”,每月进行一次“月考”,建立学生学习档案。 5.各科老师制定学生每天早读和晚读的读书计划。找时间检查读书效果。 6.各科教师每周要利用早读或者晚上自习下班到走廊上或者办公室找一组学生谈心,关心他们,关爱他们,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觉得老师是重视他们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7.加强家校联系,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思想、课堂等各方面的情况。 三.在培优补差中注意几点: 1、不歧视学习基础差的和表现不好的学生,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

九年级学生培优方案

樟木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 培 优 计 划 方 案 九年级年级组 2016年9月1日

樟木中学九年级学生培优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全力打造樟木中学教育品牌,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对学生有的放矢地重点辅导,提高他们的应考能力,形成中考备考合力,更好地完成九年级中考目标任务,特制定本方案。 一、领导小组 组长:余世青 副组长:杨小金文兴庆李志福 二、培优班班主任 九(1)班:杨小金九(2)班:许海波 九(3)班:邹德文 三、辅导组: 1、语文组:江林钟文娟 2、数学组:朱复武许海波 3、英语组:张光春刘福华 4、化学组:刘道艳潘根 5、物理组:杨小金陈德钰 6、政史组:江集胜李祖坚 7、地理:邹德文8、生物:潘根 四、培优对象共30人(具体情况见附件1) 1、初三(1)班:12 人 2、初三(2)班:10 人 3、初三(3)班: 8 人 五、培优措施: (一)1、要注意培养尖子生的远大理想,班主任、课任教师要采取个别谈话、家访等方法,掌握学生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的加强思想教育,帮助其树立远大理想,解决为谁学习、为什么要学习等问

题,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2、要恰当评价、正确引导,教师对尖子生的恰当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做得更好,尤其对尖子生的学习评价要做的适当,不能好到极处,对其他方面的成绩要多注意留心,及时评价。 3、注重培养学生较强的心理素质,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心理素质脆弱,要让他们认识到考试的真正意义在哪里。 (二)辅导方式 1、创新辅导方式,以个别辅导为主,结合集体辅导,采取“老师带徒”的方式,师生互动,利用每天最后一节晚自习和周日两节晚自习以及平时早晚时间对培优生进行有重点的辅导。 2、各科任教师要对培优的学生,每天精选一道符合中考思路的习题,当天完成交回并批阅,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对偏科生也应该如此。 3、每天的自主学习时间,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辅导优生。各辅导教师要认真研究培优对象,精心备课,精心选题,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作业练习,按高要求及时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方案和措施。 4、每次月考、周考、单元测试卷,对优生的试卷,要认真分析对症下药,找出问题。 5、在平时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特别是一些非智力因素。如理科答题的严密性与逻辑性,文科语言的表述要简明准确,书写要认真。 6、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四科是培优辅导的重点科目。 7、班主任负责安排特殊情况的早晚辅导教师的搭配和协调。 (三)激励机制 1、每学期对县统一联考年级前十名的学生进行表彰奖励。

四年级上册培优辅差计划

四年级上册英语培优辅差计划 金华学校曾丽娟 为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教学目标,除了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优质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外,应采取课内外培优补差措施,制定培优补差计划,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及培优补差工作中,力争取得好成绩。 一、主要目的: 1、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使学生转变观念,认真学习,发展智力,陶冶情操; 3、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理; 4、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二、主要措施: 利用课余时间,对不同情况的同学进行辅导、提高,“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 培优方面:对那些学习习惯较好,能认真听讲、思维活跃、勤学好问,善于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较强;课堂积极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基本上掌握了初步的英语学习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的学习优秀的学生采取以下方法: 1.加强基础知识与交际运用能力的训练; 2.对个别突出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

3.在每一次的检测练习中,注重对优生情况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4.多沟通、多鼓励。 通过培优工作,争取使这部分学生的知识面更拓展,学习兴趣及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 辅差方面:对少数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习习惯差,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开小差,对基础知识没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态度消极,无所谓的态度很突出;没有基本学习方法;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要求任务; 对不懂的知识点也常常不理睬,对知识的应用较差的学生采取以下措施: 1、对书本基础知识点进行过关; 2、上课多提问,抓住差生的注意力,注意培养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 3、要求他们课后及时辅导,并进行检查; 4、抓反复,反复抓,注意差生情况更糟的出现; 5、努力培养他们的英语学习方法; 6、多沟通、多鼓励、多关心、 认真备好每一次培优辅差教案,坚持培优辅差工作每周不少于一次。通过本期的培优辅差工作,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英语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努力多学点知识,争取在现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xx年8月30日

高三生物培优资料

08年高三生物培优资料(5.6,距离高考30天) 1.(10分)肝脏在人体健康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内的一个巨大的“化工厂”。 (1)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它能够分泌胆汁,肝细胞中与此功能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 。 (2)肝脏里有一种数量较多的枯否氏细胞,它能吞噬、消化病原微生物(其 吞噬过程如右图所示),这种免疫方式叫做 免疫,其中细 胞识别的物质基础是 ,图中吞入和外排过程发生的结构基础是 。 (3)我国是乙肝病的高发区,据统计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为1.2亿,感染率高达60%。乙肝病毒(HBV )是一种DNA 病毒,它能侵入人体 的肝细胞并在肝细胞内增殖。请利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出乙肝 病毒增殖过程中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 (4)乙肝病毒不直接损伤肝细胞,肝组织损伤是通过免疫 反应引起的。机体在清除乙肝病毒的同时,常常会导致肝细胞破裂、变性和坏死,这一反应属于免疫失调所引起的 病,此反应中起主要作用的免疫细胞 是 。 (5)右图为肝脏的局部结构模式图。健康人饭后半小时,血 管A 端与B 端相比,血糖浓度较高是的血管A 端,此时胰岛分泌的激素 分泌量减少。 1.(10分)(1)高尔基体(2)非特异性 细胞膜上具有糖蛋白 细胞膜具有一定 的流动性 (3)如图(3分,评分方法如右图,每部分全对得1分) (4)自身免疫 效应T 细胞 (5)胰高血糖素 2.(9分)下面是某校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关于“调查人群中某些性状的遗传”课题的研究 方案: Ⅰ 课题名称:人群中××性状的调查。 Ⅱ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材料用具、研究过程(略)。 III 调查结果分析。 请分析该研究方案并回答有关问题: (1)根据下面的“家庭成员血友病调查表”,判断“本人”的基因型(用B 或b 表示) 是 。 祖父 祖母 外祖父 外祖母 父亲 母亲 哥哥 妹妹 本人 枯否氏细胞吞噬作用示意图 A 肝脏细胞 B 血流方向血管 DNA RNA 蛋白质 复制 转录 翻译 DNA RNA 蛋白质 复制 转录 翻译 (1分) (1分) (1分)

班级培优工作计划

班级培优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班的学生相互之间学习及纪律情况参差不齐,在上课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些现象,为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并逐步提高纪律意识和思想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的自身素质,为了让培辅计划要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能力入手,培养良好的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的基础,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的素养和成绩,特制定本学期培优辅差具体计划。 二、目的: 1、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使学生转变观念、认真学习、发展智力、陶冶品德,使学生活起来。 3、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理。 4、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三、基本情况 1、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xx人,从学习情况、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以及日 常行为规范情况来看,只有少部分同学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目的 明确,上课认真,数学课兴趣浓厚、动手能力强,作业能按时按 量完成,且质量较好,自我要求严格,特别是班干部能起到较好 的模范作用。但同时,仍然有大部分学生学习不够认真,纪律生 活方面比较懒散,自我控制力不强,出现上课讲小话、搞小动作、不做作业、等现象。 2、培优辅差对象。 ①学业成绩优秀及表现积极(优生)培养对象。 ②辅差对象。 四、具体措施: 培优 1、每周有选择性地上一节思维训练课。 2、在日常教学的分层练习中有的放失地注意对优生的培养。 3、每天出一题弹性作业,让优生吃得饱。 辅差 1、实行以点带面来全面提高,使学生观念进行转变。 2、让优生讲述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经验交流。 3、充分发挥优生的表率作用来影响差生,改变后进生,在学 生中形成“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 4、对后进生进行多鼓励、少批评、多谈心,进行心理沟通, 提高他们的自我判断与控制能力。

淄博运动和力的关系单元培优测试卷

一、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甲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质量为M 且足够长的长木板,木板上面叠放一个质量为m 的小物块。现对长木板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 =3t (N )时,两个物体运动的a --t 图象如图乙所示,若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线Ⅰ是小物块运动的a --t 图象 B .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 C .长木板的质量M =1 kg D .小物块的质量m =2 kg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根据乙图可知,在3s 以后,m 与M 开始发生相对运动,m 的加速度不变,其大小为23m/s ,所以Ⅰ是长木板的—a t 图象,故A 错误; B .设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素为μ,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23m/s m a g μ== 解得 0.3μ= 故B 正确; CD .当3s t >时,以M 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F mg Ma μ-= 即 kt mg Ma μ-= 解得 3mg a t M M μ= - 由此可得 332 M = 解得 2kg M = 在3s 内,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可得 F M m a =+() 即

3()1M m =+? 所以 1kg m = 故CD 错误。 故选B 。 2.如图所示是滑梯简化图,一小孩从滑梯上A 点开始无初速度下滑,在AB 段匀加速下滑,在BC 段匀减速下滑,滑到C 点恰好静止,整个过程中滑梯保持静止状态.假设小孩在AB 段和BC 段滑动时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1μ和2μ,AB 与BC 长度相等,则 A .整个过程中地面对滑梯始终无摩擦力作用 B .动摩擦因数12+=2tan μμθ C .小孩从滑梯上A 点滑到C 点先超重后失重 D .整个过程中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始终等于小孩和滑梯的总重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 小朋友在AB 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将小朋友的加速度1a 分解为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由于小朋友有水平向右的分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地面对滑梯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有竖直向下的分加速度,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得知:小孩处于失重,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N F 小于小朋友和滑梯的总重力.同理,小朋友在BC 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小孩处于超重,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大于小朋友和滑梯的总重力,地面对滑梯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故ACD 错误;设AB 的长度为L ,小孩在B 点的速度为v .小孩从A 到B 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11sin cos mg mg ma θμθ-=,由运动学公式可得: 212v a L =;小孩从B 到C 为研究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22cos sin mg mg ma μθθ-=,由运动学公式可得:222v a L =;联立解得:122tan μμθ+=,故B 正确. 3.一足够长的木板B 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如图甲所示,其上放置小滑块A ,木板B 受到随时间t 变化的水平拉力F 作用,木板加速度a 随力F 变化的a ﹣F 图象如图乙所示,g 取10m/s 2,下判定错误的是

四年级科学上册培优补差计划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辅导计划 一、优生、后进生情况分析 该学期本班有28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16人。根据上学期学习情况及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目的明确。但上课不很认真,作业不能按时按量完成,且班干部也不能能起到较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态度欠端正,书写较潦草,作业有时不能及时完成。因此本学期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外,我准备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通过培优辅差的方式使优秀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后进生得到较大进步。 二、辅导目标 1.认真落实“培优转差”工作计划,做好参加对象的辅导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培优和转差同步进行。 2.积极组织相关学生参与活动,力争家长的大力配合。 3.通过“培优转差”活动,力争使班级所有的学生都能认识到学习科学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辅导内容 1.培养优生自主自觉学习,主动拓宽知识面的学习习惯,发挥其榜样示范作用; 2.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成绩,让他们向优生发展; 3.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克服自卑的心理; 4.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为他们打下牢固的科学学习基础; 5.在班级中形成“赶、帮、超”的浓厚的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四、具体辅导措施 l.课外辅导,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加以辅导训练。 2.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 3.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差生加以学习。 4.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5.对差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并安排课外活动,不断提高动手和实验能力。 6.采用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7.充分了解差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差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8.重视中等成绩学生,保持其成绩稳定和提高。 9.必要时与家长联系,协助解决差生的学习问题。 五、辅导对象 优生:曾椿越、曾柯豪、曾刘莲、肖盛文、王婷等 后进生:张茂心、吕雪冉、唐海洋、肖梦萍等 2020年9月3日

高三物理尖子生培优资料(1)

高三物理尖子生培优资料(1)(2017.8.23) 命题:阮文超 共点力的平衡 摩 擦 角 ?: 例1:如图所示,用绳通过定滑轮 物块,使物块在水平面上从图示位置开始沿地面 匀速直线运动,若物块与地面的摩擦因素1μ<,滑轮的质量及摩擦不计,则物块运动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多选】 A.绳子的拉力将保持不变 B.绳子的拉力将不断增大 C.地面对物块的摩擦力不断减小 D.物块对地面的压力不断减小 例2:如图所示,倾角45o的斜面上,放置一质量m 的小物块,小物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素3μ=,欲使小物块能静止在斜面上,应对小物块再施加一力,该力最小时大小与方向是( ) A.0sin15mg ,与水平成15o斜向右 B.0sin30mg ,竖直向上 C.0sin 75mg ,沿斜面向上 D.0tan15mg ,水平向右 例3:水平地面上有一木箱,木箱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μμ<<。现对木箱施加一拉力F ,使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设F 的方向与水平面夹角为θ,如图所示,在θ从0逐渐增 大到90°的过程中,木箱的速度保持不变,则( )【多选】 A. F 先减小后增大 B. F 一直增大 C. F 的功率减小 D. F 的功率不变 练习 1.在固定的斜面上放一物体,并对它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压力,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因数为μ。求斜面倾角θ的最大值,使得当θ≤θm 时,无论竖直向下的压力有多大,物体也不会滑下。 2.倾角为θ的三角形木块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其斜面上有一滑块正向下匀速直线运动,现对其分别施加如图所示的F 1 、F 2 、F 3三个力作用,滑块仍然下滑,则地面对三角形木块的支持力和摩擦力会怎么变化?

教学计划及培优补差计划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培优补差工作计划 一、优、差生情况分析 从学生的整体水平上看,优生并不多,他们的特点是:学习兴趣高涨,上课善于动脑思考问题,踊跃发言。对这些同学除学好课本知识外,应对他们进行重点培养,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在课堂上多提问,并找一些难度大的问题帮助他们理解,提出新要求,多鼓励他们读一些课外书,开拓他们的思路,发展他们的能力,使优生更优。 对于学生困难生的特点是:基础差、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学习目的欠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就连书本知识也学不好,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地制宜,对他们个别辅导,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使后进赶先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培优补差”工作措施 1.课上潜能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2.安排座位时坚持“好潜同桌”结为学习对子。即“兵教兵”。 3、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平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耐心细致地帮助,上课时多留

意,多体贴,下课督促他们及时完成相关作业。必要时适当地降低作业要求。 4、对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地检查,并做出评价。不定期地进行所学知识的小检测,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随时调整教学方案。 5.优化备课,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尽可能“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必要精力”做好培优补潜工作。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练习,保证培优补差的效果。精编习题,习题设计注意:有梯度,紧扣重点、难点、疑点,面向大多数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巩固“双基”,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习题讲评要增加信息程度,围绕重点,引导学生高度注意,有利于学生学会解答;解答习题要有多角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扩展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变通性;解题训练要讲精度,精选构思巧妙,新颖灵活的典型题,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题,练不在数量而在质量,训练要有多样化 6、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将“重视结果”的教学尽量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发现。 7、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物理物理运动和力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摆球从A点静止释放,经过最低点B点,摆向另一侧的最高点C,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到达B点的瞬间,若剪断悬线,小球将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B.小球到达B点的瞬间,若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小球将保持静止状态 C.小球到达C点的瞬间,若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小球将保持静止状态 D.小球到达C点的瞬间,若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小球将做匀速圆周运动 2.如图,用手握住装有水的瓶子,使其竖直且静止在手中,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瓶子能静止在手中,是由于手对瓶子的握力等于酒瓶的重力 B.瓶子静止在手中,此时瓶子受到竖直向下的摩擦力 C.手握瓶子的力增大,瓶子所受的摩擦力也随之增大 D.减少瓶子里水的质量,酒瓶受到的摩擦力也减小 3.如图所示,用细线将小球悬挂在无人机上,图甲中无人机带着小球竖直向上运动;图乙中无人机带着小球水平向右运动;两图中,小球与无人机均保持相对静止,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小球可能做加速直线运动

B.甲图中,若悬挂小球的细线突然断了,小球立刻向下运动 C.乙图中,小球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乙图中,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细绳对小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4.如图甲所示,相同的两物块A、B 叠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在20N的水平推力F1的作用下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块B所受的摩擦力为f1,若将A、B物块按图乙所示紧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A.f1=0N,F2=20N B.f1=10N,F2=20N C.f1=20N,F2=40N D.f1=10N,F2=40N 5.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慢慢停下 C.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一定运动 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6.如图,轻质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于地面,上端位于O点时弹簧恰好不发生形变.现将一小球放在弹簧上端,再用力向下把小球压至图中A位置后由静止释放,小球将竖直向上运动并脱离弹簧,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 A.运动至最高点时,受平衡力作用 B.被释放瞬间,所受重力大于弹簧弹力 C.从A点向上运动过程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从O点向上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7.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桌面受到杯子的压力就是杯子的重力 B.杯子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桌子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杯子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四年级小学生培优计划

2016-2017学年四年级数学生培优计划 指导老师:谢学龙 2016-09-01 一、目的: 1、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使学生转变观念、认真学习、发展智力、陶冶品德,使学生活起来。 3、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理。 4、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 有所用。 二、基本情况 1、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段共有学生57人,从学习情况、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以及日常行为规范情况来看,只有少部分同学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目的明确,上课认真,数学课兴趣浓厚、动手能力强,作业能按时按量完成,且质量较好,自我要求严格,特别是班干部能起到较好的模范作用。但同时,仍然有大部分学生学习不够认真,纪律生活方面比较懒散,自我控制力不强,出现上课讲小话、搞小动作、不做作业、等现象。 2、培优对象 陈建诚丘钧柠邱荣辉邱志易邱灵萍 郑钰歆薛璇璐薛育鹏邱恩颖薛力鑫郑春霞 三、培优内容形式: 数学教材上的知识牢固掌握,课外知识的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兴趣爱好的发展,思维能力方面的训练,以及良好的品德素质。 形式:1.利用课堂课间时间辅导 2.利用午休和放学后时间 3.家校配合 四、具体措施 1.俗话说因材施教,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对优等生提一些有针对性的启发性的问题; 2.成立课外兴趣小组,通过活动进行培优。对于优良学生在时间上把好关,

课堂内他们能吃饱,但不会吃好,因此要求各教研组组织任课教师成立课外兴趣小组,给予“精科”,也就是精心挑选一些拔高题,题型要多种多样,这样能给他们新鲜感,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逐步提高优良学生的学习成绩。 五、注意事项 1.经常与家长联系,相互了解情况,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发展学生个性。 2.及时检查作业,并进行二次批改,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学习习惯。 3.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相应的加大难度。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 4.不定期的进行小测验,对所学知识进行抽查,鼓励学生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步。 5.讲究教法。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研究不同的教法,把知识系统的传输,便于学生掌握;习题课讲评时,把有代表性的问题,知识的重难点,混淆点,考点,突出着重讲解。 6.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学生的情绪以及学习心态的变化,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切中要害,有效率的开展培优。 希望在具体培优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能不断发现新的问题,找到好的解决方法,使语文教学在班集体中有不错的教学成果,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班级优秀率不断提高,。

(word完整版)2019届高三地理培优卷(十八)

武汉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地理培优卷(十八) —河流特征分析 一.分析河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的一般思路 1.图解水系特征与水文特征的区别和联系 2.河流水系特征 河流的水系特征:水系特征要注意对照流域地形图进行分析;阐述水系特征一般从河流的长度、流向、水系形状、河网密度等方面入手。 ①长度:可通过分析河流流经地区的经纬度位置、比例尺等判定。 ②流向:河流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因而可通过分析地势来判定河流流向;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河流干流与海岸线的交点多为河口,河口所在的方向也是河流的流向。 ③水系形状:河流干支流分布形状有树枝状、格子状、平行状、辐合状、放射状、网状等,前四种水系形状的河流,因为各支流能很快将水汇集到干流,所以易引起洪水泛滥,是重点治理的对象。 ④河网密度:与气候、地形有关。一般地说,地势平坦、降水丰富的地区,河网密度较大。 ⑤河道:河道平直、弯曲、地上河 ⑥入海口(有没有入海口、注入的海洋) 3. 河流水文特征及成因分析 分析河流水文特征要与流域地形分布图、气候类型图结合起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水文特 征要素 描述特征影响因素 流量流量大(小); 流量的季节 变化大(小) 补给水源(降水、冰雪融水)多的河流流量大,流域面积大、支流多的河 流流量大;外流河一般越往下游流量越大,内流河则相反;流量的季节 变化大小取决于补给形式的变化 汛期夏汛(或其 他季节)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雨季;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 在夏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春季 含沙量含沙量大 (小) 与流域内植被状况、地形坡度、地面物质结构及降水强度等有关 结冰期有(无)、长 (短) 最冷月均温 凌汛有(无)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有结冰期;②发生在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水能大(小) 河流水量大小;河流落差大小

班级培优工作计划.doc

班级培优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班的学生相互之间学习及纪律情况参差不齐,在上课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些现象,为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并逐步提高纪律意识和思想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的自身素质,为了让培辅计划要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能力入手,培养良好的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的基础,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的素养和成绩,特制定本学期培优辅差具体计划。 二、目的: 1、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使学生转变观念、认真学习、发展智力、陶冶品德,使学生活起来。 3、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理。 4、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三、基本情况 1、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xx人,从学习情况、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以及日常行为规范

情况来看,只有少部分同学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目的明确,上课认真,数学课兴趣浓厚、动手能力强,作业能按时按量完成,且质量较好,自我要求严格,特别是班干部能起到较好的模范作用。但同时,仍然有大部分学生学习不够认真,纪律生活方面比较懒散,自我控制力不强,出现上课讲小话、搞小动作、不做作业、等现象。 2、培优辅差对象。 ①学业成绩优秀及表现积极(优生)培养对象。 ②辅差对象。 四、具体措施: 培优 1、每周有选择性地上一节思维训练课。 2、在日常教学的分层练习中有的放失地注意对优生的培养。 3、每天出一题弹性作业,让优生吃得饱。 辅差 1、实行以点带面来全面提高,使学生观念进行转变。 2、让优生讲述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经验交流。 3、充分发挥优生的表率作用来影响差生,改变后进生,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 4、对后进生进行多鼓励、少批评、多谈心,进行心理沟通,提高他们的

高一物理上册运动和力的关系(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一、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 1.A 、B 两物体用两根轻质细线分别悬挂在天花板上,两细线与水平方向夹角分别为60°和45°,A 、B 间拴接的轻质弹簧恰好处于水平状态,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A 、 B 的质量之比为1︰3 B .A 、B 所受弹簧弹力大小之比为3︰2 C .快速撤去弹簧的瞬间,A 、B 的瞬时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 D .悬挂A 、B 的细线上拉力大小之比为1︰2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对A B 两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设弹簧弹力为F 。 对物体A A tan 60m g F = 对物体B B tan 45m g F = 解得 A B 3 m m 故A 错误; B .同一根弹簧弹力相等,故B 错误; C .快速撤去弹簧的瞬间,两个物体都将以悬点为圆心做圆周运动,合力为切线方向。 对物体A A A A sin 30m g m a = 对物体B

sin 45B B B m g m a = 联立解得 A B 2 a a = 故C 正确; D .对物体A ,细线拉力 A cos60F T = 对物体B ,细线拉力 cos 45 B F T = 解得 A B 2T T = 故D 错误。 故选C 。 【点睛】 快速撤去弹簧瞬间,细线的拉力发生突变,故分析时应注意不能认为合外力的大小等于原弹簧的弹力。 2.如图所示,斜面体A 静止放置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 的物体B 在外力F (方向水平向右)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下做匀速运动,此时斜面体仍保持静止。若撤去力F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所受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B .A 所受地面的摩擦力可能为零 C .A 所受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可能向右 D .物体B 仍将沿斜面向下做匀速运动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B 物块在外力F 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撤去外力F 后,B 物块沿斜面向下做加速运动,加速度沿斜面向下,所以A 、B 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上有向左的分加速度,根据系统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地面对A 的摩擦力水平向左,才能提供系统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加速度。

四年级培培优辅差计划

2018-2019上学期四年级培优辅差计划 一、培辅对象: 培优: 刘思凡、张敏、严嘉杰、黄辉、蒋佳敏 辅差: 陈梓浩、盛子轩、张文鑫、魏安然、郑燕梅 二、预期目标 1.认真落实“培优辅差”工作计划,做好参加对象的辅导工作和思想教育,培优和辅差同步进行。 2.通过“培优”活动,使班级的优生进一步的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3.通过“辅差”工作使后进生意识到学习的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4.培养他们的自觉、自控、独立的学习能力,以提高学习水平。 三、开展的工作方法 培优: 1.课上差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 2.在日常教学的分层练习中有的放失地注意对优生的培养. 3.每天出一题弹性作业,让优生吃得饱. 4.安排座位时坚持"好差同桌"结为学习对子。 5.培优补差过程必须优化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培优。培优补差尽可能"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必要精力"。 辅差: 1、实行以点带面来全面提高,使学生观念进行转变。 2、经常与家长联系,相互了解学生在家与在校的一些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对学习的信心。 3、对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要及时地检查,并做出评价。 4、不定期地进行所学知识的小测验,对所学知识进行抽测。 5、根据优差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比如优秀生可以给他们一定难度的题目让他们进行练习,学困生则根据他们的程度给与相应的题目进行练习和讲解,已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6、让优生讲述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经验交流。 7、充分发挥优生的表率作用来影响差生,改变后进生,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

2020届高三 地理精准培优练:十八 问题措施类问题的解决 Word版含答案

培优点十八问题措施类问题的解决一、常见问题及措施

【培优点津】 典例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①,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②。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图为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如图为南四湖及周边地区1982年与2012年各景观类型面积统计图。 (1)分析1982~2012年南四湖及周边地区沼泽面积大幅度减少的主要人为原因。(2)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3)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

一、综合题 1.下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黄河上游水电开发的有利条件。 (2)分析黄河下游航运能力较差的原因。 (3)对黄河进行综合治理,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周边地区的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增多,同时受到工业污染,巴尔喀什湖受到严重的“灭湖”威胁。下图为巴尔喀什湖及其周边区域示意图。 对点增分集训

(1)说出流域内的地势特点和判断依据。 (2)分析巴尔喀什湖受到严重“灭湖”威胁的原因。 (3)推断巴尔喀什湖“灭湖”后带来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灭湖”威胁的措施。 3.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有着3000多年采冶历史的大冶,境内蕴藏53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是中国六大铜矿生产基地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冶20多家国有矿山贡献利税130亿元,然而,高度的资源依赖使得大冶“一矿独大”,经济结构严重失衡,曾经繁华的矿产重镇铜绿山镇,龙角山镇和铜山口镇,因资源衰竭经济下滑,相继被撤镇并村,“因矿而兴”的大冶面临“矿竭城衰”。 转型,成为大冶发展的必走之路。2003年3月,大冶被列入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试点城市,正式开启国家层面政策支持的转型新历程,通过全面关停拆除“五小”企业971家,同时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和土地复垦的“绿满铜都”行动,推进“治山,治土,治水,治气”工程,通过大力招商引资构建产业集群,通过绿色通道吸引人才等系列措施,让大冶从“矿竭城衰”到“绿色百强”的华丽变身,走出了一条成功转型发展之路。 (1)分析大冶转型之前资源开发的条件有哪些。 (2)除了材料中提及的发展措施,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3)阐述从“矿竭城衰”到“绿色百强”的转变为大冶的发展所带来的重要意义。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