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汉字的语言差异研究

中日汉字的语言差异研究
中日汉字的语言差异研究

中日汉字的语言差异研究-大学语文论文

中日汉字的语言差异研究

范晓辉

(第三军医大学外语教研室,重庆400038)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中日汉字进化的历史、中日汉字的四个主要方面的差异,对汉语和日语中同为一种汉字的“常见字”以及“常见汉字”从字的形态、音符、意义等等多个层面展开分析和对比,这当中还可以发现日语汉字和汉语汉字的特点和差距。以及在前面所描述的基准上,制定出行之可效的学习方法和理论,对以汉字为主语的进行学习日语的汉字学习方法来提出见解,以期能对促进学习汉字的方法带来帮助。

[关键词]汉字;中日;语言差异

[中图分类号]H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4)08-0010-03

[作者简介]范晓辉,第三军医大学外语教研室。

几千年以前,中国的汉字进入日本并和假名一起影响了日语的文字结构。尽管中日使用的汉字是使用一样的汉字体系,然而,中日之间的汉语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文字系统,日语中的汉字和汉语中的汉字具有不相同的特点。日语汉字和汉语汉字既有着一段重要的历史缘故,并且还属于相应的语言体系。本文运用分析和对比的方法对中日两国语言中汉字进行研究。

一、研究综述

黄国雄、许乔萘《日本常用汉字表的日汉读音法对比》。在日本有多种读法,他们的文章就是按照日本常用汉字表分析日语的音读和训读,并且由哪个分析寻

求事半功倍的办法去掌握汉字的读音。

游衣明《中日两国汉字形体的比较研究》。中日两国通用汉字的形体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文章在1981年日本国发表的《常用汉字表》和1956年中国发表的《汉字简化方案》,深入地对中日两国现存的汉字在历史演变、形体差异方面作了系统地描述。

郭桂琦、朱福米《汉语与日语中“不同读音使用——汉字产生意义上的差异”之浅析》一文指出:同一汉字若有多种读音,不同的读音就造成这同—汉字的意义上的多歧性。他们文章用繁多的实例,通过日、汉对比的方法、详细分析论述了两种语言中“同—汉字不同读音造成意义上的差异”的各种类型,阐述了正确掌握汉字读音的重要性。

程路颖《中日汉字读音比较》。他文章从中国人学日语的角度来比较日语汉字读音,以汉音为主,有两种读法的,区别汉音吴音,只有—种读法的,不作区别。这些文章多是日语研究者写的文章,没有综合的汉字比较。读音方法有的文章日中汉字的声母与韵母比较很清楚,但没有写出现状与历史两个方面的比较。

二、中日语汉字的历史变迁

汉字是全世界诞生最早的一种语言的文字表达形式,是中国的汉民族所创造并一直延续至今的一种文字系统。它实际上早在中国的夏商时期已经基本成熟了,一直延续了数千年,不仅成为承载汉语的容器,并且也能够成为一种汉语文明中不可或缺的历史文明。汉字文明在向邻国地域传播的时候,也丰富了汉字的文化,汉字过去一直都是日本、韩国、越南、朝鲜等诸多邻国的主要文字,自此诞生出了一个以中国为核心的汉字氛围。随着时代的发展,越南与朝鲜等邻国已取消了对中国汉字的应用,韩国的教育用途也只有千余字数。现如今客观地来看,使用

汉字的国家仅有中日两个国家。因为中日两国语言系属的差别,文化特征也各有不同,所以汉字在传入到日本的时候一定要采取必要的改造,会产生形态各异的差别。本章拟就汉字与日语的关系做简要的研究。

1.汉字的诞生。目前中国能够认定的一种最为古老的文字正是甲骨文。这种文字就是我们的祖先雕刻于乌龟壳和野兽骨头上的一种原始的文字形态,并且甲骨文已经是较为完善的文字系统,一起大约3000个字,目前已经有超过一半的甲骨文被学者和专家破解出来了。这些字都与现如今所使用的汉字具有莫大的关系。在完善甲骨文之前必然会出现一个文字的发展时期。如今学术界普遍把汉字的诞生定在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100年,而汉字文化的诞生时期定为公元前1600年。

2.汉字的变迁。中国上下5000年的历史,汉字历史的发展饱历磨难,如今保存下来的字体包含以下几类。

甲骨文,这是商朝人民雕刻于乌龟壳和野兽骨头上的一种原始的文字形态。因为它是以描述占卜内容为主的,故此才会被称为“卜辞”等。又由于是在殷墟如今的河南安阳地区所发现的,又叫“殷墟文字”。这种文字保存完好,而且有大量文字的笔画还没基本的模型。

金文(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3世纪前半期),这是商、周时代刻铸在青铜器上的一种文字形式,简称“钟鼎文”。这种文字有点像甲骨文,因此它还保留了早期图画文字的迹象,后期与篆书相近已汇集到的金文单字积累到了四千多个。篆书是秦朝所推行的一种文字,简称“秦篆”。秦始皇统治中国后,随后下令对汉字加以规范和统一,在“大篆”的参考上,发明出新的能够统一的字体,这便是延续到如今的“小篆”。这种汉字的结构尽管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然而

在现在的日本国家依然被频繁地使用,尤其是在印章上。

隶书(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这是汉朝惯用的字体隶书的出现是汉字史上的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契机,代表着由古文字时代进入今文字时代。

楷书,其实是在汉末年间才逐渐出现的一种汉字,并且是一直沿用至今的字体,因为其字体端正,笔画工整,被视为汉字的楷模,故此又被称为“楷书”。

除了以上五种主要字体之外,另外还包括了“草书”与“行书”。“草书”出现的时代实际上早于楷书,可以肯定的是源自于汉朝。最早的草书是书写隶书时的一种文字变体,简称“草隶”,流行于三国时期和晋朝时期。鉴于汉字进入到日本国家是在汉朝之后,因此,日本人最初所接触到的汉字大多数都是与现代汉字字体是一样的。

3.汉字传入日本。中国的汉字到底是何时被带往了日本,针对这方面的问题,不管是在中国的古籍,以及日本的相关历史资料,都没有详细的记录,因此,学术界到现在为止仍然争论激烈。但是从中日所的发掘的出土文物以及历史的文献来研究,当前可以肯定地指出汉字是从公元1世纪就进入到日本。具体可以参考日本的历史文献《古事记》。该著作作为古代日本的首部史书文献。里面详细地记录了百济的王子阿直岐应天皇15年(公元284年)和他的使者,为了弘扬我国的佛教文化,携带了大量的佛教典集进入日本。日本就指派皇室太子去学习这些佛经。公元285年,百济还派出当时著名的学者王仁带着《论语》以及《千字文》进入日本去传授。王仁随后便做了太子冤道稚郎子的夫子,教皇子学习经书。王仁终其一生都在日本国传授中国的汉字文化,并最终也于日本病势,他的坟墓就在大阪府枚方市附近的地方。该段历史的记录,在日本的《日本书纪》(720)中有非常详细的记载。由此可见,中国的汉文化已经由朝鲜传到了日本,

并且和佛教及孺学有密切关系。

三、中日汉字语言差异研究

(一)字种日本人在引进中国的汉字后的一段漫长岁月中,在吸收、应用上都耗费了大量的心思。随后日本人又体会到本国文化中的一些特色很难直接使用现成的汉字呈现出来,要求再新造一些新的字体。

平安时代的文献中记载大约有400的新字。首部汉和字书《新撰字镜》(9世纪)中有很多字在中国的汉字字典中都是没有见过的。日本人擅长利用会意法创造新的汉字,这些新字表达了日本国的特色文化,通常反映在植物和鱼类等词汇上。如鮙——离水很快就会死去的鱼,鮗——冬天里才能捕到的鱼;鳕——冬天能捕到,肉色雪白的鱼;鯱——像老虎似的凶猛的鱼;鮲——隐藏在沙地里的鱼;鲣——晒干后用于食用的鱼类,十分坚硬;榊——种植在神社里,陪伴神灵左右的特殊植物;椛——枫树;椚——麻栎;柾——木理;麟——教养、教育;裃——江户时代武士上下身一套的礼服等。早在1981年日本就制定的“汉字常用表”其中大约蕴涵了二千多个汉字,保留下了八个「国字」。它们是:込—拥挤、复杂;搾——拧干、榨取;锄—劳动、工作;峠—山顶、顶点、关头;畑—旱田、专业领域;塀——围墙;——重量单位,一约等于3.75克;——圈子、范围。

(二)字形中日两国一直以来都使用一样的繁体字。为了普及教育,增强汉字的使用频率,中日两国的学者们纷纷提出汉字简化的提议,发起简体字倡议。1956年中国正式实施了《简化汉字方案》,这才肯定了简体字的历史地位。日本比中国早几年于1949年便开始推广《当用汉字字体表》,简化、整理了汉字的字体。

我们接下来列举一些例子说明中日简化字。

1.中日基本一致的简体字,简体是前者,繁体是后者。

虫—虫当—当辞—辞宝—宝党—党点—点会—会猫—猫

2.中日比较相似的简体字,前者简体的是中国,后者简体的是日本。边—辺称—称画—画茎—茎炉—炉恋—恋写—写触—触

3.日本没简化而中国简化了的字,简化字在前的是中国,没简化在后的是日本爱—愛笔—筆产—産队—隊顾—顧荐—薦讲—講剧—劇创—創纬—緯卫—衛无—無义—羲职—職

4.中国当作异体,日本却作主体的字,前者为中国作主体而日本却舍弃了的字,后者为日本作主体而中国作异体的字。

弁—辨枠—粹壱—壹卓—桌仏—佛恵—惠仮—假

5.用新字形的中国和用旧字形的日本,中国新字形为前者,日本旧字形为后者。

宫—宫骨—骨换—换差—差卑—卑魅—魅。

(三)字音在中国,汉字保持着一字一音。日本却刚好是反过来的,日本人使用的是汉字的形、义,在学习汉字的音时大都是受到当时传入时期等原因的影响。所以日语汉字的读音上与中国的汉字是完全不同的,一般可以分为“音读”和“训读”两类。部分的汉字甚至有几种不同的“音读”和“训读”法,如山(音读)さん,(训读)やま。

行(音读)ギョウ、コウ、アン(训读)いく、ゆく、おこなう

1.汉字的音读。指汉字原本的音传入日本通过后续的变异之后所诞生出来的发音。造成音读有多种的因素,是汉字进入到日本的时间、地区都不一样所形成的。

1)吴音。5世纪时,日本国就和东晋、南宋保持了良好的外交关系,由于当时的都城在建康也就是如今的南京,因此传到日本的汉字通常为长江下游的字音。那里过去一直是3世纪时吴国的管辖范围,因而这一时期进入的读音日本人习惯于称之为“吴音”。

2)汉音。中国在七八世纪时期由于政治中心迁至西部地区,日本派遣的遣唐使前往帝都长安,随后学会了新音,为与吴音区别,简称为“汉音”。8世纪奈良时期汉音的使用非常广泛,国家规定从今以后取消使用吴音而开始推广汉音。吴音与汉音的发音区别如:

词语吴音汉音

変化ヘンゲへんか

光明コウショウこうめい

経文キョウモンけいぶん

平等ビョウドウへいとう

成功ジョウゴウせいこう

殺生セッショさっせい

3)唐宋音。从日本的十四世纪到十五世纪的镶仓、室町时期,以僧人和商人为活动群体所掌握的源自我国南方流域的新音韵被归纳为“唐宋音。如:和尚(オ)、普请(シン)、提灯(チョウチン)。

4)惯用音。这是在日本国家特色的读法,其实本来是对汉字音的一种误读,却不知什么缘故使其一直流传了到了现在。如消耗(モウ)、福扯(フクシ)。

2.汉字的训读。日本人在保留的基本汉字字形的条件上取义舍音,通过日语词读音来全新的诠释这些汉字,这正是训读。如“手”翻译为「て」,“水”翻译

为「みず」等。许多情况下原本相同的一个简单的汉字却涉及了不同的训读法,如明あかるい、あかるむ、あからむ、あきらか、あける、あく、あくる、あかす。

(四)字义

自从日本学习中国的汉字以后,一直都想将其发展成为本国的文字。遣唐使吉备真备(约694~775)曾在长安居住长达20年之久,他刻苦的钻研中国的汉语、学习到了汉文的最大精华,回国后就研究出了将汉字的简化偏旁转变为成片假名。后来的弘法高僧空海回国后,又从汉字的草书体中创造出了成平假名。另外,还有一部分假名的诞生原因可以追溯到日本的书写草书体(平假名)等。

四、研究意义和学习策略

许多的中国汉字在日语中都频繁的出现,这是路人皆知的事实。正因为人们都理解汉字的意思,对于刚刚接触并学习日语的人,往往会轻视了对汉字的学习,其实这也是合乎情理之中。然而,在日语当中的汉字一般分为音读和训读,若不投入到学习当中,这也会为日后学习日语造成极大的困难。大量的日本使用汉字意义和中国汉字意义基本类似,比较容易理解,比如:人民、研究、谦虚等。还有大量的汉字和中国汉字意义差距较大而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如:勉强する、大切だ、甘い、有难い、工夫する等。比如例句:“日本语を勉强する。”初学日语的学习者,都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又比如例句:“高いね、もうすこし勉强しなさい。”这句话,对于一些刚学日语的人就会犯愁了,单词的含义完全不一样了。再比如:只明白“甘い”是甜的含义,却不清楚其实还有其他的含义,那显然是行不通的。“あいつは人が甘い”,若是将“甘い”理解成甜的解释,是要犯低级笑话的。这类单词数量比较大。因此,在“使用的时候才明白困难”的时

候,这个“难”可就不仅仅是随随便便就能实现的了。

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汉语和日语的语序有不少的相似之处,这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可汉语能力强的人,却很难掌握好日语,倒令人产生了疑惑。确切地说,汉语能力强的人,更能掌握日语。如果只是由于语序的差别,就说学习日语的困难大,实际上是错误的理解。因此,学习外语,若根据他国的语言方法来学习的话,从不适应到适应,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陈岩.谈汉语母语日语学习者常见的误用——以母语及本国文化干扰为例[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8(6):40-45.

[2]王忻.中国日语学习者偏误分析[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3]杨诎人.日语学习者的歧义句语调实验研究[J].现代外语,2010(1):89-97.

[4]郭举昆.共同学习的原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探索日语课堂教学的新模式[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4(4):44-48.

[5]许学龙.日语中的外来语日语学习[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3(2).

汉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一览

汉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一览 中国语言文学即我们一般所说的“中文”。这个学科看似很普通,与我们工作、生活的关系也很密切,但由于它下属的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非常多,每个高校的专业、方向设置又很不一样,所以往往令很多研友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然而据跨考网咨询师反应,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也是报考咨询的一大热门,正因为如此,在报考之前,理清头绪、把握好中文这个一级学科下属的专业设置、分布情况显得十分重要。 中国语言文学,顾名思义,包括语言和文学两个大的专业。按照教育部对学科门类的划分,它主要包括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8个二级学科,每个二级学科下面,又分若干个研究方向。当然,具体到每个学校,这8个二级学科不一定都会设置硕士点;研究方向的划分,不同院系也是根据自身的科研条件和师资力量来确立,可以说是“各自为政”。这些“面目相似”的学科到底有什么特点和区别,下面跨考网高级辅导咨询专家将一一为考生加以介绍。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专业简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以中国境内语言为研究重点,分析、归纳人类语言的发生学关系和内在规律。该学科可分为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两大块,理论语言学倾向于理论研究,探讨特定语言的语音、词法、句法、语义、语用的共时结构和历史演变规律;应用语言学泛指语言学理论或方法运用在其他领域及学科而产生的应用性交叉学科,如语料库语言学、法律语言学、教学语言

学等,实用性更强。对外汉语在某些高校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及方言学、语言信息处理、语言测试、文化语言学、语音学、对外汉语教学等。 所学课程:汉语语言学史、语言学概论、语言变异研究、语言与文化、中国语言学史、语言统计学、汉语方言学、语义学、社会语言学、实验语音学、语法专题研究、修辞专题研究、语体学研究、文字音韵训诂学、对外汉语教学等。 参考书目:《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语法讲义》朱德熙,商务印书馆; 《语言学概论》高名凯、石安石,中华书局。 就业前景:多在高校、科研单位、对外汉语培训机构、新闻出版机构以及中学、国家机关从事教学、研究、培训等工作。

中日文字比较以及文化传承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硕士研究生课程论文题目:中日文字比较以及文化传承 课程名称文字学 任课教师申义红 年级2014级 专业中文系 班次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学号2014017 姓名赵果佳

中日文字比较以及文化传承 摘要:每一个汉字背后都藏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深厚文化。而日语中的汉字更是与汉字有着极深的渊源。中日汉字都经过了一次简化过程,本论文旨在对简化后的中日汉字做出比较,并且从中日两国不同的汉字学习、传承、保护入手,思索一条关于文字的传承之路。 关键词:中日文字;比较;传承;简化字

一、前言 以《说文解字》来说,作者许慎在当时号称“五经无双”,他创造《说文解字》是有有着极大的企图。其自序云:“其建首也,立一为端,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条牵属,共理相贯,杂而不越,据形条联,引而申之,以究万原,毕终于亥,知化穷冥…”许慎即是用这套宇宙观解释在释名,在《说文解字》中每个字都进入了他的世界体系中,各居其位所;同时也用这九三五三个字来说明这个世界【1】。 从《说文解字》的这份序言中,让人直接感受到古代中国对于文字的崇拜情怀。汉字是中国的自源文字。汉文化的传播,让汉字崇拜的传统也传向了周边国家。这种崇拜情怀自然也影响到了与中国一水相隔的日本。日本从汉字中大量取字,创造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化。 二、中日字形概况 2.1 相同的中日词形体 芝田稔以《现代汉语频率词典》《生活口语中4000个高频词词表》中的双音节词(共2505个)为研究对象 , 进行了中日两种“汉语词汇” 的比较。得出同形同义词共有 809 个占双音词的 32 .29 % ;异形同义词有 16 个 ,占0 .63 %;同形异义词有 114 个,占5 .74 % ;异形异义词有 1536个 , 占 61 . 31 % 。胡裕树等指出, “ 据日本学者的统计,在3805 个常用词中,日语和汉语同形的竟达1013个,这些词形体相同,词义也大致相当,这对日本人学习汉语无疑是很方便的。”李泉认为,汉语和日语意思相同的词汇量(38%)远远超过意思不同的词汇量(4 %),相同的几乎是不同的 10倍 , 并且15%意思基本相同的词汇日本学生也能基本正确理解 , 完全相同的和基本相同的就有53%。【2】因此 , 日本人学习汉语是比较容易的。 2.1中日字形差异原因 由于中日语言谱系、构造上的不同及两国社会、历史和文化发展的不同,汉字在日本近两千年的时间里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被打上了深深的日本化的烙印【3】。

中日汉字对照

中日汉字对照 一、中日简化相同的(61字): 宝bǎo 参cān 蚕cán 惨cǎn 痴chī虫ch?ng 触chù辞cí担dān 胆dǎn 当dāng 党dǎng 灯dēng 点diǎn 独dú断duàn 堕du?国gu?号hào 会h u ì 挟jiā尽jìn 旧jiù来lái 礼lǐ 励lì 楼l?u 炉lú乱luàn 麦mài 殴ōu 窃qia 寝qǐn 区qū声shēng 湿shī寿sh?u 枢shū属shǔ数shù 双shuāng 随suí台tái 体tǐ条tiáo 万wàn 峡xiá狭xiá随su 献x i àn 写xiě学xu? 医yī 余yú 与yǔ 誉yù 昼zh?u 嘱zhǔ 装zhuāng 壮zhuàng 状zhuàng ①宝、蚕、痴、触、辞、礼、炉、殴、寝、寿、条、写、誉等14字,武部良明列入中日简化相似栏。这些字与中国简化字对比,仅在个别笔画的形状上略有差异,部件、结构都是相同的,所以改列入中日简化相同栏。 ②窃,武部良明列入“日本字体字画没整理,中国字体字画整理了”栏,不作为简化字。 中日简化相似的(24字) 边bi ān 变bi àn 残c án 禅ch án 称ch ēng 单d ān 弹t án 对du ì 画hu à 姬j ī 辺変残禅称単弾対画姫 践ji àn 茎j īng 径j ìng 举j ǔ 恋li àn 蛮m án 浅qi ǎn 厅t īng 团tu án 湾w ān 践茎径挙恋蛮浅庁団湾

稳w ěn 压y ā隐y ǐn 栈zh àn 穏圧隠桟 中日简化不同的(114字): 滨bīn 迟ch í 齿chǐ 处chù 传chuán 从c?ng 递dì 读dú 恶a 儿?r 浜遅歯処伝従逓読悪児 贰a 发fā 废fai 丰fēng 关guān 观guān 广guǎng 归guī 怀huái 坏huài 弍発廃豊関観広帰懐壊 欢huān 绘huì 击jī 鸡jī 剂jì 济jì 继jì 价jià 俭ji ǎn 检jiǎn 歓絵撃鶏剤済継価倹検 剑jiàn 将jiāng 奖jiǎng 经jīng 据j ù 觉jiào 矿kuàng 扩ku? 览lǎn 劳láo 剣将奨経拠覚鉱拡覧労 乐la 垒lěi 两liǎng 猎lia 灵líng 龄líng 龙l?ng 泷l?ng 卖mài 满mǎn 楽塁両猟霊齢竜滝売満 恼nǎo 脑nǎo 酿niàng 齐qí 气qì 钱qián 纤xiān 轻qīng 驱qū 权qu án 悩脳醸斉気銭繊軽駆権 劝quàn 让ràng 荣r?ng 涩sa 烧shāo 摄sha 绳sh?ng 实shí 释shì 兽sh?u 勧譲栄渋焼摂縄実釈獣

近代汉语研究期末复习(知识点完整整理)

近代汉语研究期末复习 第一章近代汉语的历史范围 一汉语的历史分期 (一)20世纪初,高本汉、钱玄同的分期: 1.(瑞典)高本汉: (1)《诗经》以前是太古汉语。 (2)《诗经》以后——东汉是上古汉语。 (3)六朝——唐是中古汉语。 (4)宋代是近古汉语。 (5)元明是老官话。 (《中国音韵学研究》赵元任、李方桂、罗常培译) 2.钱玄同: 周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现代 钱玄同《文字学音篇》1918年 以上都是从汉语语音的标准来明确“近代汉语”。 (二)王力先生的分期情况: 1.分期: (1)公元三世纪以前(五胡乱华以前)为上古期。(三、四世纪为过渡阶段) (2)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南宋前半)为中古期。(十二、十三世纪为过渡阶段) (3)公元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鸦片战争)为近代。(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为过渡阶段) (4)二十世纪(五四运动以后)为现代。以语法为主要依据,结合语音演变。 判定近代汉语的依据: 1.全浊声母在北方话中消失; 2.-m尾韵在北方话里的消失; 3.入声在北方话中消失。 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年版 2.影响: 潘允中关于汉语史的分期: (1)上古时期:殷商——西汉(东汉是过渡时期) (2)中古时期:两晋——隋唐五代 (3)近代时期: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 (4)现代时期:“五四”运动以后 潘允中《汉语语法史概要》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 太田辰夫《汉语史通考》(1988年)也赞成王力先生的意见 (三)吕叔湘分汉语史为两段: 1古代汉语以晚唐五代为界 2近代汉语现代汉语只是近代汉语内部的一个分期,不能跟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鼎足三分。 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自序》1984年 从文献语言反映实际口语的情况着眼。 (四)日本汉语家: 1汉以前是“上古”。 2六朝——唐末是“中古”或“中世”。 3宋元明是“近世”。 4清代是“近代”。 二、关于近代汉语的历史范围

中日汉字的语言差异研究

中日汉字的语言差异研究-大学语文论文 中日汉字的语言差异研究 范晓辉 (第三军医大学外语教研室,重庆400038)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中日汉字进化的历史、中日汉字的四个主要方面的差异,对汉语和日语中同为一种汉字的“常见字”以及“常见汉字”从字的形态、音符、意义等等多个层面展开分析和对比,这当中还可以发现日语汉字和汉语汉字的特点和差距。以及在前面所描述的基准上,制定出行之可效的学习方法和理论,对以汉字为主语的进行学习日语的汉字学习方法来提出见解,以期能对促进学习汉字的方法带来帮助。 [关键词]汉字;中日;语言差异 [中图分类号]H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4)08-0010-03 [作者简介]范晓辉,第三军医大学外语教研室。 几千年以前,中国的汉字进入日本并和假名一起影响了日语的文字结构。尽管中日使用的汉字是使用一样的汉字体系,然而,中日之间的汉语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文字系统,日语中的汉字和汉语中的汉字具有不相同的特点。日语汉字和汉语汉字既有着一段重要的历史缘故,并且还属于相应的语言体系。本文运用分析和对比的方法对中日两国语言中汉字进行研究。 一、研究综述 黄国雄、许乔萘《日本常用汉字表的日汉读音法对比》。在日本有多种读法,他们的文章就是按照日本常用汉字表分析日语的音读和训读,并且由哪个分析寻

求事半功倍的办法去掌握汉字的读音。 游衣明《中日两国汉字形体的比较研究》。中日两国通用汉字的形体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文章在1981年日本国发表的《常用汉字表》和1956年中国发表的《汉字简化方案》,深入地对中日两国现存的汉字在历史演变、形体差异方面作了系统地描述。 郭桂琦、朱福米《汉语与日语中“不同读音使用——汉字产生意义上的差异”之浅析》一文指出:同一汉字若有多种读音,不同的读音就造成这同—汉字的意义上的多歧性。他们文章用繁多的实例,通过日、汉对比的方法、详细分析论述了两种语言中“同—汉字不同读音造成意义上的差异”的各种类型,阐述了正确掌握汉字读音的重要性。 程路颖《中日汉字读音比较》。他文章从中国人学日语的角度来比较日语汉字读音,以汉音为主,有两种读法的,区别汉音吴音,只有—种读法的,不作区别。这些文章多是日语研究者写的文章,没有综合的汉字比较。读音方法有的文章日中汉字的声母与韵母比较很清楚,但没有写出现状与历史两个方面的比较。 二、中日语汉字的历史变迁 汉字是全世界诞生最早的一种语言的文字表达形式,是中国的汉民族所创造并一直延续至今的一种文字系统。它实际上早在中国的夏商时期已经基本成熟了,一直延续了数千年,不仅成为承载汉语的容器,并且也能够成为一种汉语文明中不可或缺的历史文明。汉字文明在向邻国地域传播的时候,也丰富了汉字的文化,汉字过去一直都是日本、韩国、越南、朝鲜等诸多邻国的主要文字,自此诞生出了一个以中国为核心的汉字氛围。随着时代的发展,越南与朝鲜等邻国已取消了对中国汉字的应用,韩国的教育用途也只有千余字数。现如今客观地来看,使用

2016年华师《近代汉语研究》作业

2016年华师《近代汉语研究》作业 1.第1题 “吃我说了他几句,从今改了。”这个句子是()。 A.处置句 B.祈使句 C.判断句 D.被动句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2.第2题 “小可许州人氏,姓李,排行第四,人口顺唤做银匠李四。”句中“口顺”这个词的构成方式是() A.偏正式 B.主谓式 C.述宾式 D.联合式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3.第3题 下列著作中不属于近代汉语研究对象的是()。 A.敦煌变文 B.后汉书 C.王梵志诗 D.唐人小说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4.第4题 下列词语中与刻板印刷术有关的是()。 A.秀才 B.说话 C.边栏 D.信心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5.第5题 以下助词中属于时态助词的是()。

A.将 B.里 C.得 D.了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6.第6题 “者汉大痴,好不自知。”句中的“者”就是()。 A.这 B.那 C.好 D.野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7.第7题 下列作品中,基本上是用文言写作,仅偶尔使用口语词或口语句子的著作是()。 A.西游记

B.北梦琐言 C.金瓶梅 D.水浒传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8.第8题 属于文言短篇小说集的是下列文献中的()。 A.水浒传 B.聊斋志异 C.北梦琐言 D.三国演义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9.第9题 从词的结构角度着眼,“阿谁”属于()式。 A.主谓式 B.偏正式 C.述宾式

近代汉语研究复习资料

“三言”“二拍”反映( C.吴方言)口语色彩 “殿直把那简帖儿和两件物事度与浑家看。”句中“度”的意思是(B.递交 ) “但自家不务农桑,不忻砍伐”,其中的“但”字属于(C.句首语气词 多谢伊来问当俺,纵来后何济!”句中所含有的词缀是C.当 第二人称代词“你”是由古汉语中的( C.尔)演化来的 《金瓶梅》“没甚肴馔,亵渎大人,且吃个头脑儿罢。”其中的头脑是指D.山西传统补品 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说一段小故事作引子,这个引子叫做(D.得胜头回 唐宋时代声调有平、上、去、入四声,当时的学人把这四声分成平、仄两类。其中“仄”是指(D.上声、去声和入声 近代汉语文献语言的一个特点是常常带有明显的方言色彩,反映了口语的地域性。如《醒世姻缘传》反映的是(D.山东方言色彩 音韵学中所说的“五音”是指的( D.按发音部位将声母分为五类 小可许州人氏,姓李,排行第四,人口顺唤做银匠李四。”句中“口顺”这个词的构成方式是(B.主谓式下列著作中不属于近代汉语研究对象的是(B.后汉书 下列作品中,文白夹杂半文半白的著作是(D.三国演义 唐宋时代声调有平、上、去、入四声,当时的学人把这四声分成舒声、促声两类。其中“促声”是指(C.入声 以下句子中属于祈使句的是( C.五娘,救小人则个 “若更有疑,任相公所问”,其中的“所”字属于(C.词头 “我是高太尉心腹人陆虞侯便是”这个句子属于( B.判断句 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他”在( C.唐代)时期才有所使用。 人称代词复数的后缀“们”最早写成“弭”和“伟”,这个时间大致是(A.唐朝 明代出现的《金瓶梅》属于(D.长篇小说 “七手八脚”“七嘴八舌”“七颠八倒”这种词语现象叫做(A.模式词语 “宋太公卧病在床,不能动止”。其中含有(A.偏义词语 近代汉语历史范围的主干部分是(A.南宋至清代前半期 下列作品中,基本上是用文言写作,仅偶尔使用口语词或口语句子的著作是(B.北梦琐言 下列各句中属于祈使句的是(C.左右,与我唤将周德威来者。 “知彻澄娘”属于(B.舌音 下列词语中与刻板印刷术有关的是(C.边栏 以下助词中属于时态助词的是(D.了 “向前”和“向后”本来是两个相反的空间概念,引申表时间后也是相反的:“向前”表“从前”,“向后”表“以后”。这属于词语的(C.同步引申) 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他”在(C.唐代)时期才有所使用。 按照反映口语的程度可将近代汉语语料分为( B.偶尔反映C.有所反映D.充分反映)几种。 传统的汉语言文字学的分支有(A.训诂学B.音韵学C.文字学 “汉语语音三要素”是指(A.声母C.韵母D.声调 下列哪些词语反映了文化娱乐活动在民间的发展对近代汉语词语的影响( B.勾栏C.说话D.话本 近代汉语晚期的语料主要有(A.长篇小说 B.笔记小说C.讲唱文学 下列(A.五体投地B.投机C.方便)词语反映了宗教文化对汉语的影响 近代汉语音节的韵尾有四种。其中一种是鼻音韵尾,它包括(C.-mD.-nE.-ng .伴随新的典章制度而出现的新词语有(A.和买C.劄子E.警迹人

中日语言对比分析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中英文): 本课程是日语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课程内容分为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两个板块。首先围绕现代汉语和现代日语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言语表达、语言行为等不同结构层面,以语际翻译中突出出来的难点为主要素材进行讲授和学习。在此基础上,学习运用结构主义、认知、语料库语言学等理论方法进行中日语言对比实践。 This course is a professional extension in Japanese major, including two parts which are basic theory and applied research. Firstly, we will discuss the problems on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between modern Chinese and modern Japanese from pronunciation, vocabulary, verbal expression, and verbal behavior. Then, we learn to use theoretical methods of structural linguistics,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corpus linguistics to compare Chinese and Japanese. 2.设计思路: 日语专业学生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外语基础,同时也需要对母语的汉语有较为专业的了解和把握,通过对比的方法把两种语言联系起来,对母语汉语的反思,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基础阶段所学日语知识的理解,提高日语的运用能力,完善专业知识结构。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应修完专业基础全部课程 - 1 -

中日称呼语的对比研究

《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日称呼语的对比研究 崔利梅 【摘要】:称呼语是社交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建立、保持、加强各种人际关系的作用。使用称呼语可以突出交际双方的身分、地位、角色以及两者之间的亲疏关系。称呼语又是礼貌用语的一部分。许多国内外学者在社会学、人类学、社会语言学、话语分析学等学科中进行了一些研究。本论文着重以对比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理论为基础,把汉日称呼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初步的探讨,以增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称呼语的认识,从而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本论文的结构如下。第一部分是引言,简单介绍称呼语在人们交际过程中的重要性。第二部分中介绍研究现状和本论文的立场。称呼语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此为切入点,就欧美国家、中国及日本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中国的称呼语重点研究了称呼语与称谓语的区别、语用功能及其社会功能等;而日本的称呼语则重点研究了亲属称呼语的使用、日美间称呼语的对比等。在中日称呼语的对比研究中,很少涉及到产生语用差异的文化背景。第三部分中,叙述本论文的研究方法、目的及意义。本论文运用对比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中日称呼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同时根据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揭示产生语用差异的文化背景。在第四部分中论述中日称呼语的比较。本文中的称呼语特指面称时使用的对称语。在此部分中对中日称呼语进行如下分析:1、分析亲属称呼语在家庭成员之间和家庭成员以外的使用情况,发现中日家族称呼有很大不同:汉语特别强调血缘关系,称呼父系和母系的亲属时,区分严格;而日语中却不分父系母系、同等对待。2、比较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汉语中称呼听者时一般使用第二人称代词”你”和”您”两个,但使用时一般要跟其他称呼词连在一起,不能单独作为称呼语使用。日语中的第二人称代词数量远远超过汉语,而且有男性用语与女性用语的差别,其中有的可以直接作为称呼语来用,并且第一人称的“ぼく”和第三人称的“かれ、かのじょ”也可以直接作为称呼语来称呼对方。3、分析职场中的称呼语。在中国,地位的高低和权力的大小对称呼语的选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在日本不仅要考虑职位的高低还要考虑年龄大小、入社时间的长短等因素。4、论述日语中的”さん”与汉语的对应关系。第五部分论述中日称呼语的选择受到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此部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1、称呼语依据心理变化而变化。此变化能够反映出说话人的心情。在汉语中,心理变化直接反映在称呼语的变化上,而在日语中却相反被隐藏起来,以此突出纵向的上下关系, 而淡化横向的亲密关系。2、在中国“官本位”思想较重。虽然在称呼上级时汉语和日语中都可以用表示职衔的“长”一词,但在中国它一般是权力的象征,而在日本则是责任的象征。3、男尊女卑思想在中国也根深蒂固。所以在称呼女性时一般用接头词“小”,而称呼男性时则用“大”。4、在汉语中由于血缘关系的影响严格区分辈分、年龄、性别、父系母系等。最后,在第六部分中,综上所述得出本论文的结论,同时提出了今后的课题。本论文只分析了中日两语言中面称时的对称语,而怎样称呼说话者本人及第三者,将作为今后的课题继续研究。 【关键词】:中日称呼语家族代名词职场异文化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H13;H36 【目录】: 中文摘要4-6 要旨6-8 1. はじめに8 2. 先行研究と本稿の立場8-11

中日礼仪差别

浅析中日礼仪的差别 对于日本这个国家,他与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渊源,日本的许多文化习俗似乎都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同时中日之间也存在着泾渭分明的差别。历史的发展证明,中日的文化传统有着很大的差别,在各自的礼仪文化方面更是显示着强烈的民族性特点。 在日常交往中,见面礼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礼仪修养,在中国和日本都是如此。中国的见面礼可分为握手礼、鞠躬礼、致意。在中国,握手是一种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方式。与他人握手时,目光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顾右盼。在一般社会交往中,人们往往采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脱帽致意等形式来表达友善之意。在日本,见面时多以鞠躬为礼,并且对鞠躬弯腰的幅度有十分严格的规定,鞠躬弯腰的深浅不同,表示的含义也不同。日本人初次见面对互换名片极为重视。初次相会不带名片,不仅失礼而且对方会认为你不好交往。互赠名片时,要先行鞠躬礼,并用双手递接名片。 在商务礼仪上,中日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别。在商务活动过程中,中国人在讲话过程中不做夸张的动作或者面部表情, 而且不欣赏别人做出类似动。日本人在商务活动中很注意名片的作用,他们认为名片表明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因此总是随身携带。日本商人比较重视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他们在商务谈判中十分注意维护对方的面子,同时希望对方也这样做。而商务之后或者之前的娱乐是商务活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日本商人经常邀请他们的商业伙伴赴宴,宴席几乎总是设在日本饭店或夜总会里,十分丰盛,往往要延续好几个小时。在日本,互相赠送礼品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交际礼仪。日本人无论是访亲问友或是出席宴会都要带去礼品,一个家庭每月要花费7.5%的收入用于送礼。到日本人家去作客必须带上礼品。日本人认为送一件礼物,要比说一声“谢谢”的意义大得多,因为它把感激之情用实际行动表达出来了。中国人的礼文化更是源远流长。而现在的社会更是无礼不行的,不管是人际交往还是商业之间的合作,都是离不开送礼。中国人送礼讲究礼轻情意重,喜欢将送礼的态度及言谈举止做到最好以打动人们的心意。 饮食礼仪是各民族礼仪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饮食礼仪,由于地域辽阔,饮食礼仪繁多且各不相同,但大部分还是通用的。比如用餐时主人长辈先食,不伏碗吃饭,不举碗喝汤,不用筷子搅拌热汤,不伏汤而饮。任何餐具反扣的行为被视为不礼貌。在中国,吃饭或者喝汤的时候是不能发出声响的,但是在日本,发出声响不仅不忌讳反而欢迎。因这种行为往往被认为是用膳者对饭菜的赞美或吃得香甜的表现。受款待的时候,在中国要稍微剩下一点饭菜。这个是“我吃饱了”的意思。但是在日本这个则是“这个不好吃”、“我不喜欢吃这个”的意思。 日本是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 日本的文化就深受中国的影响。日本的诸多礼仪都与中国许多相同之处,但是又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差异的形成主要还是源于两国文化传统差异。中国的礼仪主要来自儒家思想。儒家学派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存在着巨大影响。儒家思想的精髓在于它的社会伦理思想,正是封建社会伦理观从国家统治阶级的高度期望出发,将人们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规范用通俗的语言——道德意识规范起来。形成了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礼仪道德体系。中国的“礼”的本质更在于实现一种非法律维持的社会组织方式。 日本人的礼仪文化中强调和,主张人人安守本分。这种思想的本质与中国儒家思想是相

《汉语近代语言研究》(本)平时作业

《汉语近代语言研究》课程平时作业 平时作业一(第 1章-第 4章) 一、填空题 1、近代汉语是一门历史学科。 2、著名语言学家在20世纪40年代写作的《“这”“那”考原》一文中开始使用“近代汉语”这个名称。 3、认识近代汉语的历史范围要确立两条原则,一是认识的原则,二是前后阶段可以的原则。 4、近代汉语的主干部分长达个世纪左右,如果适当地考虑它的上下沿,可能共有十个世纪左右。 5、近代汉语的、多音节词在整个词汇中的比例明显高于古代汉语。 6、近代汉语的使用更加频繁,也更加灵活,从而使加缀式双音词和多音词大大增加。 7、研究近代汉语主要依据该时期的材料。 8、文言著作中出现口语成分,大抵有

两种原因,一是作者受影响,有意无意地将口语搀杂进文言;二是由于的需要,不能不使用口语。 9、近代汉语中“连……也(都)……”句式常见于时代。 10、近代汉语文献里的错字,多半是由两种原因造成的,一个是致讹;一个是致讹。 11、夺文指了文字;衍文指了文字;错简指的次序颠倒紊乱。 12、研究近代汉语,调查的主要对象是近代汉语。 13、穷尽调查常使用于专书语言研究和语言研究。 14、研究元代语法需要佐证,要想从杂剧里寻找材料,最好选择刊本。 15、近代汉语文献语言同时具有丰富的变化形态和变化形态。 16、近代汉语比较研究可以从与汉语比较、与汉语比较、近代

汉语内部不同比较、近代汉语内部不同比较等四个方面进行。 17、近代汉语综合研究分为近代汉语的综合研究和近代汉语和学科的综合研究两种类型。 18、近代汉语的综合研究还可以与、版本、、心理习惯、民俗等学科结合起来研究。 19、传统的音韵学包括学、学和学三个主要分科。 20、等韵学产生于唐宋时代,其研究对象是《切韵》、《广韵》音系和以来的近代汉语语音。 21、宋元之后,汉语的韵母明显简化,两呼八等遂逐渐演变为、、、四呼。 22、《广韵》分为韵,是包括着声调因素的,假如不考虑声调的不同,实际上是韵。

中日汉字音声母比较—以JIS汉字为基准

中日汉字音声母比较—以JIS汉字为基准 发表时间:2018-11-26T17:09:24.39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中作者:秦冉阳张厚泉[导读] 通过比较中日汉字发音,寻找之间的对照关系,为日语学习者提供一个推测日语汉字发音的规律,加深学习者的字音理解。关键词 (东华大学外语学院,上海 201620)摘要:通过比较中日汉字发音,寻找之间的对照关系,为日语学习者提供一个推测日语汉字发音的规律,加深学习者的字音理解。关键词:中日汉字音;JIS汉字;吴语 一、引言 中国人学习日语,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拥有的汉字读写能力。然而汉字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日文汉字读音基本上都是多音字,对于入门者来说,具有很大的难度,也是很多日语学习者半途而废的一个要因。 因此,为这些日语学习者探寻一个中日汉字读音的对照规律很重要。同时中日汉字音的对照比较,也牵涉到汉字的中古音问题,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很多研究者使用的《常用汉字表》。这一汉字表为字音的对照研究提供了一个官方性质的资料。但该表存在一个问题,即其总字数较少,仅1945个字。从统计学的角度上来看需要一个更大数据量的字库,重新进行研究。 二、分析资料 本论文笔者使用的是2000年制定的,在2004年,2012年两次改版的JIS系列中的JIS X 0213中的共计7604个汉字。去除其中不适用的汉字,包括国字,异体字和简体字。最终筛选出的汉字数量为4889个汉字。 三、声母对照关系 本论文主要研究的是汉字的中文声母部分。将声母分为8类。各声母的对照关系如下: ①唇音的对照关系汉/p/→日/h/77.19%/b/17.24% 汉/p’/→日/h/84.42%/b/13.64%汉/f/→日/h/77.19%/b/19.88% 汉/m/→日/b/53.99%/m/40.38%从数据来看,唇音的前三个声母的对照关系相似度很高,其历时根源在于现代普通话中这三个声母都来源中古的轻唇音,日语中的发音反映了当时的情况。而声母/m/来源于中古的明母/m/。四个声母都产生两个对应日语辅音的原因在于日语汉字音的汉音和吴音的不同。声母/p//p’//f/的汉音为/h/,吴音为/h/或者/b/。对于使用普通话或者大部分北方方言的学习者来说,比较难区分。但是对吴语方言的学习者来说,可以根据该汉字的吴语方言发音,进行判断。当吴语方言为浊音时,吴音读/b/,当吴语方言为清音时,吴音读/h/。比如“白”字,吴语方言读为/ba?/,其吴音为/haku/,汉音为/bjaku/。声母/m/对应的汉音为/b/或者/m/,吴音都为/m/。 ②舌音的对照关系汉/t/→日/t/78.9%/d/12.66% 汉/t’/→日/t/79.37%/d/13.76%汉/n/→日/n/36%/d/29%/g/9.5% 汉/l/→日/r/100%本组声母中的前两个发音,对应关系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基本上都变成/t/或者/d/,普通话无法区分,但吴语方言依旧保留了中古的清浊之分,即会吴语方言的日语学习者,可以参考吴语方言读音,进行判断,具体如下:吴语方言读音为清音,则吴音汉音都为/t/,吴语方言读音为浊音时,吴音为/d/汉音为/t/。声母/n/主要在日语中读作/n/和/d/。吴音读作/n/,在汉音读作/d/。除此以外还有12个字的日语辅音为/z/,另外有还十个字的日语辅音为/n/,这一对应关系吴语地区的学习者可以辨别。比如“凝”字吴语方言读作/?i?/,对应的日语汉字音为ギョウ。声母/l/的对应最为简单,除“赁”一字读为チン以外,所有的日语辅音都为/r/。 ③齿音的对关系汉/ts/→日/s/76.23%/z/19.67% 汉/ts’/→/s/84.68%/z/15.32%汉/s/→日/s/89.06%/z/8.59%根据数据可知,齿音三个声母大部分读作/s/,少部分读作/z/。比如“族”字,“材”字,“俗”字,吴音读作/z/,汉音读作/s/。这一类字来源于中古的从母和邪母两个浊声母,此组的其他汉字都来源于中古清声母,吴音,汉音都读作/s/。同样因为清浊音的问题,只能通过吴语方言的发音是否是浊音来区分。浊音则日语汉字音分吴音/z/,汉音/s/,清音则都读作/s/。 ④卷舌音的对照关系汉/t?/→日/s/54.6%/t/34.5% 汉/t?’/→日/s/52.6%/t/32.2%汉/?/→日/s/78.5%/z/18.4% 汉/?/→日/z/78.5%/n/18.4%/?/11.9%从数据中可以很明显看出,卷舌音中的/?/和齿音的对照关系相似。声母/t?/和/t?’/的日语对应读音基本为/s/,少部分汉字的吴音读/z/,但其中古字音较为复杂,难以区分。 ⑤舌面音的对照关系汉/t?/→日/k/67.06%/s/24.58% 汉/t?’/→日/k/55.8%/s/36.61% 汉/?/→日/k/44.85%/s/37.2%舌面音在日语中读作/k/或/s/。普通话读音来自于中古声母的颚化,即发音位置发生了转变而形成的发音,因此也带来了不易判断日语读音的问题。各个声母中,这一组难度最大。 ⑥舌根音的对照关系汉/k/→日/k/97.44%/g/2.56 汉/k’/→日/k/95.76%/g/3.39%这一组三个声母的对照关系也相似,基本上变成/k/,少部分汉字的吴音读为/g/,比如共グ(キョウ)狂ゴウ(キョウ)等。这组汉字虽然无法用普通话进行区分,但是好在特例较少,95%以上读成日语/k/,直接记忆即可。 ⑦喉音的对照关系汉/x/→日/k/80.65%/g/10.6%声母/x/在日语中除极少数汉字读成半元音/w/,如“或ワク”,“和ワ”,“话ワ”外,其他汉字基本上读作/k/,少数汉字的吴音读作/g/,比如画ガ(カク)合ゴウ(コウ)号ゴウ(コウ)等。 ⑧无声母字的对照关系汉/?/→日/?/67.8% /g/17% 中文的无声母字音有647个,然而对应的日语无头辅音的字音只有439个。中文的无声母字在日语中还读作/g/或者/m/或者/b/,现代普通话由于前述的原因已难以区分,而吴语地区方言读音则和日语汉字音有着清晰的对照关系,如下:①/?/?/g/②/v/または/m/?呉音/m/、漢音/b/③/?/?/?/。通过这一规则,吴语地区的日语学习者可以很好的推测无声母字的日语汉字音的辅音。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分析中日汉字音节具体情况,利用汉字中古发音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了中日汉字读音在声母和头辅音这一层次上的对照关系,除了卷舌音/t?/和/t?’/以外,普通话中的大部分声母都可以通过这一规则推测其对应的日语读音。为日语学习者,特别是吴语地区的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快速推测日语辅音的系统性规律。参考文献

近代汉语模拟试题(5份)

09年华师大《近代汉语》大纲练习 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近代语言研究》模拟试题(1)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近代汉语是一门语言历史学科。 2、认识近代汉语的历史范围要确立两条原则,一是认识 的原则,二是前后阶段可以的原则。 3、近代汉语的使用更加频繁,也更加灵活,从而使加缀式双音词和多音词大大。 4、近代汉语文献里的错字,多半是由两种原因造成的,一个是致讹;一个是致讹。 5、等韵学产生于唐宋时代,其研究对象是《切韵》、《广韵》音系和以来的近代汉语语音。 6、进士——古代指可以进授官职的人,时代则专指殿试取中者。 7、时代,“才人”指编撰杂剧、话本的作者或说书艺人。 8、词义的引申有式和式两种方式。 9、偏义词组是近代汉语的新的词汇现象。 10、大约从起,人称代词“我”、“你”、“他”逐渐经常地带上后缀“们”(或写作“门”、“每”、“瞒”)表示复数。 11、“打”可以作前缀,比较常见的格式是“打+单音动词”。 12、第三人称代词“”字的普遍使用,标志着近代汉语人称代词的配套更加完备。 13、以后,系词“是”置于表语之后的判断句式逐渐消失。 14、表示语气的助词主要有:……者、着(著)、咱、则、着者、则个。 15、大约在末年,开始出现“被”字引入主动者的句例。 16、现代汉语递进复句中常用的关联词“不但”、“而且”,最迟在时期即已使用。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横线上。每小题 2 分,共8分) 1、万望娘子休等小人,有好头脑,自行招嫁,莫为林冲误了贤妻。句中的“头脑”,意思是“”或“人物”。 A、脑袋 B、思维 C、对象 D、头头 2、下列四组词,只有组都是偏正式合成词。 A、船只、细人 B、善为、成办 C、说开、坐地 D、净手、左右 3、(生白)酒钱多少?(旦)这个不妨,看官人与多少。句中的“看”是。 A、比喻义 B、引申义 C、影响义 D、常用义 4、“我们”的合音词“俺”和“你们”的合音词“您”,最早使用于。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三、是非题(正确的在括号里打 ,错误的打 。每小题 1分,共10分) ()1、近代汉语是汉语发展史上一个独立的阶段。 ()2、近代汉语的主干部分是语言新质与旧质交替演变较显著的时期,语言现象特别丰富,也特别复杂。 ()3、近代汉语中的36字母代表了唐宋时代语音里的36个声母,我们在看这些字母的时候,只须着眼于他们的声母,而不必顾及他们的韵母和声调。 ()4、探花——全国性科举考试第三名。 ()5、指代常能引起词义的引申。 ()6、所谓读音相同或相近,必须是声母和韵母都相同和相近,有时还须考虑声调的因素。 ()7、一种语法形式替代了另一种语法形式,这种情况在语法史上是不断发生的。 ()8、介词“和”强调语气的用法在宋代即可见到。 ()9、近代汉语的系词“是”可以不放在主语和表语之间,而置于表语之后。 ()10、用“可”字表示祈使语气,这种语言现象可以上溯到唐代。 四、举例解释下列名词(每小题 4分,共12分) 1、俗体字:与正体字相对而言,多半笔画比较简单易写,流行 于民间,经常出现在近代汉语文献里,特别是手抄文献里。如:赞,俗体有“賛”。 2、反切:汉字的一种注音方法,指抽出反切上字的声母和反切 下字的韵母与声调,拼合成一个音节。如:同徒(t)红(óng)切。 3、常用义:一个词若具有几项意义,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意义 称为常用义。如:“张开(眼睛)”这个意义就是“睁”的常用义。 五、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八老收拾货物,打点起身。 2、小厮家眼睁,望见那人是个野狐。 3、家童,你且看些饭来,与俺食用咱。 4、倘一时没眼色,配着个不僧不俗、如醉如痴蠢物,岂不误了 终身? 5、(鲁智深)叫一声:“着!”那崔道成心慌,只道着他禅杖, 托地跳出圈子外去。 6、本要跳过来杀公人,却被店内人多,不敢下手。 7、众人四下里看时,老大一个花园,周围墙垣又高。 8、待伊朱解回归日,扣马行头卖仆身。 9、桥下翻银滚雪般的水,流从石洞里去。 10、那队皂旗金兵不顾和尚,从东去了。 六、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与古代汉语相比,近代汉语在语汇方面有哪些明显的特 点? 答:(1)产生了大量的新的词语,一部分表达原有的概念,一部分表达由于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的概念。(3分)(2)古代汉语里的许多词,在近代汉语里具有了新的意义。(2分) (3)从内部结构看,双音词、多音词数量大大增加,出现了具有固定形式和能产性质的多音词语结构。(3分) (4)涌现了一大批新的成语、谚语、歇后语、偏义词、行业语、术语等。(2分) 2、简述近代汉语中新出现的词语的类型。 答:(1)大量的新概念用新产生的词语来表达。如科举制度产生后,陆续出现了“状元”、“八股”等一批新的词语。(4分)(2)许多旧的概念也用新产生的词来表达。如“仆人”用“院子”来表达。(3分) (3)一些古汉语中的词,在近代汉语文献里产生了新的意义。 如古代表示官名的“郎中”,宋代以后用来称医生。(3分) 1

从日常交际用语看中日文化差异

从日常交际用语看中日文化差异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日本都比较重视寒暄用语。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文化深受儒教的影响。但是我们在中日交流以及同其他外国进行交流时,必须得熟悉他国的交流方式。 关键词:寒暄用语,中日,文化,差异 在日语中,上午、下午、晚上打招呼的用语差异很大。对于第二外语是日语的学生,我们在新版标准日本语的初级上册第一课就学到了日语的打招呼用语“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早上好)”,还是“こんにちは(上午好)”,(晚上好),并且对这些用语的正确使用也有明确规定,如早上八点到十点,遇见熟人打招呼要说“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早上好)”;十二点到。汉语就比日语简单多了,除了“你吃了吗?”之类的问候语外,在一天中我们用“您好”这是完全可以的,而且也不会显得失礼。下面从几方面具体来分析中日日常用语的差异。 首先从打招呼的姿势来看,日本人尤其喜欢鞠躬,即使是在打电话的时候,对方看不到,他们也毕恭毕敬的。日本人在打招呼的时候,根据场合和表达心情的不同,弯腰的度数也相应不同。通常来说,弯腰的度数越大,表达的敬意也越深。面试或谢罪的时候,弯腰到45度是很正常的。日本丰田总裁丰田章男在美国国会作报告时,为表达歉意就曾鞠躬45度,可惜的是,在日本国内行得通的鞠躬礼,美国人却不买账,逼得丰田章男最后落下了男儿泪。除了站着行礼外,日本人还经常行下跪礼。而我们中国人讲的是“男儿膝下有黄金”,不到万不得已,中国人是不会下跪的。但在日本亲朋好友互访时,互相下跪表示敬意。当今日本社会依然等级森严,对于长幼尊卑的用语使用有严格的要求,而打招呼正好折射出它的这种秩序。 在当今中国,打招呼的姿势已经没有古代那么讲究了。在古代,对于姿势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凡道路,遇长者,必正立拱手,疾趋而揖”。在古代不单单是抱拳而已,还得跑到长者跟前作揖。跑到长者面前是唯恐长者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或是对自己有什么指示,无论哪种情况,都必须尽快跑过去。由此看来,古人对打招呼的重视。 其次,关于打招呼用语,日语中打招呼一词来源于禅宗,原本是僧人之间一问一答,互相参禅用的。日本人非常重视打招呼用语,从早起到上午10点钟左右的这一段时间打招呼时用“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早上好)”;接近中午时用“こんにちは(上午好)”;傍晚到晚上八九点左右时用“こんばんは(晚上好)”。即使是一天好几次遇到同一个人,那么也要一一进行打招呼。在中国,同样的情况,我们只要点点头、挥挥手就可以了。但在日本这是绝对不容许的。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留学生上课途中正好遇到导师,打了一个招呼。在中午的时候又遇到他,当时这位学生正好牙疼,所以点了点头表示礼貌,结果,这一下却让导师耿耿于怀。在给留学生的评语中,明显地写着留学生的失礼。为此这个学生还在邮件中郑重地向导师道歉。结果是越解释越觉得像在找借口。 日本人在见面时,除了简单的问候总是围绕天气说上一番。如“最近天气真闷啊。”即使书信往来,在开头部分也会写上“又到了樱花浪漫的时节”等等类似的天气季节的寒暄语。日语中的“こんにちは”写成汉字便是“今日は”;“こんばんは”写成汉字是“今晩は”。“今日は”以及“今晩は”都省掉了后面的谓语。补充完整的话就是“今天天气不错呀”,“今晚恐怕要下雨”之类的问候语。但在后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将其简化,就形成了现在日本最常用的问候语。 总所周知,日本是个狭长的岛国,列岛南北纵横3000多公里;气候四季分明,温差大,降雨量颇多,;同时它又是个多火山的国家,国土面积的3/4为森林山地,同时还受季风影响,气候变化十分显著,另外日本有着两千多年以上的农耕历史,居民以稻作、捕鱼为生,气候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他们对天气异常关注就不足为奇了,然而他们的这种心理正好体现在日常寒暄语中。想必这就是日本人喜欢使用天气作为寒暄语的原因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