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翻译概论与理论研究报告新领域

中国诗歌翻译概论与理论研究报告新领域
中国诗歌翻译概论与理论研究报告新领域

英语知识

中国诗歌翻译概论与理论研究新领域

辜正坤大学

一、中国古代诗歌翻译成就略论

要明白中国近百年的痔歌翻译及翻译理论的意义,有必要简单回顾中国古代的诗歌翻译实践。中国占代诗歌翻译实践的历史至少有2500年。史书记载的最早的诗歌翻译是《越人歌》,据西汉学者X向(前77《前77年——前6年)《说苑•善说》中所记楚大夫庄窄讲述的《越人歌》故事,我们知道这首歌词的翻译大概发生在公元前540年左右。”从《善说》中的“於是乃召越译”句,我们还知道那时就有了比较专业的翻译:[作者。另据后来学者的考证,此歌系“周代南音中产生于越地的歌曲”,其历史可谓高古。当代有学者进—一步考证《越人歌》实为壮族先民之古歌。梁简文帝萧纲命徐陵所编《玉台新咏》也收入了《越人歌》,可见这首原本由划船人唱出的歌词,已经被看作正宗的诗歌作品,因此说它的翻译是诗歌翻

译,应该没有疑义。而从翻译诗歌成为诗歌选集的条目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翻译文学与原创文学在中国古代似并无泾渭分明的界限。关于翻译文学与原创文学在中国古代似并无泾渭分明的界限这个假设,我们还可以找到更多证据。例如另一首广为流传的匈奴人歌曲即是明证。据《史记•匈奴传》,公元前121年夏,霍去病二次西征,出陇西、北地二千里,攻祁连山,大破匈奴军,俘获三万多人。是时,匈奴有歌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使我妇女无颜色。”此歌旨载于北凉人编《西河故事》,于唐开元《史记正义》、《史记索隐》及唐末《十道志》。宋《乐府诗集》及明《丹铅总录》亦收此诗。不过究竟谁是译者,却没有一本诗集提到。

但是,如果由此得出结论,说古代译者毫不受重视,却是不对的,因为,另外三首东汉时代翻译过来的诗《远夷乐德》、《远夷慕德歌》.《远夷怀德歌》就有明确的译者,即犍为郡椽田恭。这三首诗歌的原作是白狼文,作者系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白狼王唐菆。事见《后汉书》:“明帝时。益州刺史朱辅宣示汉德。咸怀远夷。白汶山以西。前世所不至。正朔所未加。白狼、木、唐等百馀国。皆举补称臣奉贡。白狼王唐菆作诗三章。歌颂汉德。辅使译而献之。”‘令人庆幸的是,不论足《越人歌》还是这三首白狼文诗的原诗的汉字记音及译诗都流传下来了。它们都是中国诗歌翻洋史上贵的原始资料。

不过中国寸寸《大规模的诗歌翻译实践活动,是随着佛教文献的翻译兴起的。佛教文献中的偈往往就是诗歌,是充满隐喻性和哲理性的诗歌。这些,长者达数十万句,短者不过数行,长长短短,遍布佛教文献,如何正确地翻译处理它们,成为古代译者最棘手的难题之一,有佛教文献是标准的叙事长诗,如佛教大诗人马鸣《佛所行赞经》韵文写成。昙无谶(385—433)将之译成五言无韵诗体,约9300句,相当于9300行诗句。值得注意的是,昙无谶只学过三年汉语,就开始翻译,实难以独立完成译经工作。他是与惠嵩台作,并有道俗数百人参与讨论而得以最终译出十几部佛教经典的。他的翻译“富于文藻,辞制华密”像《佛所行赞经》这样长近万行的长篇诗歌翻译作品在一千六百多年前,可以说是极为惊人的成就,堪称世界第一。

作为一个会议口译译员,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能搞同声传译工作,也要能搞即席传译工作,二者缺一不可。

由于同声传译比即席传译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这点恐怕同很多人的想象相反),所以,作为初学者,在掌握即席传译技术以前,最好先搞一段时间的同声传译工作。也就是说,应该

先到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上去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是很少的。由于工作需要,绝大多数会议总免不了要建立若干个委员会、工作组、起草组等附属机构。这些机构往往在没有同声传译设备的小会议室里开会,这就需要进行即席传译了。遇到这种情况,所有搞同声传译工作的译员,都可能被抽调到这些附属机构中去担任即席传译工作。如果某些人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他们的那份工作就要不合理地落到他们的同事身上,给别人增加负担。

所以,在大学的翻译系或翻译学校里,都把同声传译和即席传译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学生的标准,达不到这一标准,就不能取得毕业证书。

此外,译员为了保证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还必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适当的业余活动,如体育运动、娱乐游戏、从事业余研究和写作等。只有这样,他才能有健康的身体和饱满的精神,以胜任口译这一高度紧X的脑力劳动工作。

作为一个会议口译译员,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能搞同声传译工作,也要能搞即席传译工作,二者缺一不可。

由于同声传译比即席传译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这点恐怕同很多人的想象相反),所以,作为初学者,在掌握即席传译技术以前,最好先搞一段时间的同声传译工作。也就是说,应该先到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上去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是很少的。由于工作需要,绝大多数会议总免不了要建立若干个委员会、工作组、起草组等附属机构。这些机构往往在没有同声传译设备的小会议室里开会,这就需要进行即席传译了。遇到这种情况,所有搞同声传译工作的译员,都可能被抽调到这些附属机构中去担任即席传译工作。如果某些人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他们的那份工作就要不合

理地落到他们的同事身上,给别人增加负担。

所以,在大学的翻译系或翻译学校里,都把同声传译和即席传译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学生的标准,达不到这一标准,就不能取得毕业证书。

此外,译员为了保证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还必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适当的业余活动,如体育运动、娱乐游戏、从事业余研究和写作等。只有这样,他才能有健康的身体和饱满的精神,以胜任口译这一高度紧X的脑力劳动工作。

作为一个会议口译译员,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能搞同声传译工作,也要能搞即席传译工作,二者缺一不可。

由于同声传译比即席传译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这点恐怕同很多人的想象相反),所以,作为初学者,在掌握即席传译技术以前,最好先搞一段时间的同声传译工作。也就是说,应该先到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上去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是很少的。由于工作需要,绝大多数会议总免不了要建立若干个委员会、工作组、起草组等附属机构。这些机构往往在没有同声传译设备的小会议室里开会,这就需要进行即席传译了。遇到这种情况,所有搞同声传译工作的译员,都可能被抽调到这些附属机构中去担任即席传译工作。如果某些人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他们的那份工作就要不合理地落到他们的同事身上,给别人增加负担。

所以,在大学的翻译系或翻译学校里,都把同声传译和即席传译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学生的标准,达不到这一标准,就不能取得毕业证书。

此外,译员为了保证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还必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适当的业余活动,如体育运动、娱乐游戏、从事业余研究和写作等。只有这样,他才能有健康的身体和饱

满的精神,以胜任口译这一高度紧X的脑力劳动工作。

作为一个会议口译译员,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能搞同声传译工作,也要能搞即席传译工作,二者缺一不可。

由于同声传译比即席传译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这点恐怕同很多人的想象相反),所以,作为初学者,在掌握即席传译技术以前,最好先搞一段时间的同声传译工作。也就是说,应该先到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上去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是很少的。由于工作需要,绝大多数会议总免不了要建立若干个委员会、工作组、起草组等附属机构。这些机构往往在没有同声传译设备的小会议室里开会,这就需要进行即席传译了。遇到这种情况,所有搞同声传译工作的译员,都可能被抽调到这些附属机构中去担任即席传译工作。如果某些人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他们的那份工作就要不合理地落到他们的同事身上,给别人增加负担。

所以,在大学的翻译系或翻译学校里,都把同声传译和即席传译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学生的标准,达不到这一标准,就不能取得毕业证书。

此外,译员为了保证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还必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适当的业余活动,如体育运动、娱乐游戏、从事业余研究和写作等。只有这样,他才能有健康的身体和饱满的精神,以胜任口译这一高度紧X的脑力劳动工作。

作为一个会议口译译员,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能搞同声传译工作,也要能搞即席传译工作,二者缺一不可。

由于同声传译比即席传译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这点恐怕同很多人的想象相反),所以,作为初学者,在掌握即席传译技术以前,最好先搞一段时间的同声传译工作。也就是说,应该先到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上去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这种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是很少的。由于工作需要,绝大多数会议总免不了要建立若干个委员会、工作组、起草组等附属机构。这些机构往往在没有同声传译设备的小会议室里开会,这就需要进行即席传译了。遇到这种情况,所有搞同声传译工作的译员,都可能被抽调到这些附属机构中去担任即席传译工作。如果某些人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他们的那份工作就要不合理地落到他们的同事身上,给别人增加负担。

所以,在大学的翻译系或翻译学校里,都把同声传译和即席传译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学生的标准,达不到这一标准,就不能取得毕业证书。

More: .shengyidi./peixun/ Edit:英语培训机构More:yypxjgwk 此外,译员为了保证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还必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适当的业余活动,如体育运动、娱乐游戏、从事业余研究和写作等。只有这样,他才能有健康的身体和饱满的精神,以胜任口译这一高度紧X的脑力劳动工作。

作为一个会议口译译员,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能搞同声传译工作,也要能搞即席传译工作,二者缺一不可。

由于同声传译比即席传译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这点恐怕同很多人的想象相反),所以,作为初学者,在掌握即席传译技术以前,最好先搞一段时间的同声传译工作。也就是说,应该先到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上去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是很少的。由于工作需要,绝大多数会议总免不了要建立若干个委员会、工作组、起草组等附属机构。这些机构往往在没有同声传译设备的小会议室里开会,这就需要进行即席传译了。遇到这种情况,所有搞同声传译工作的译员,都可能被抽调到这些附属机构中去担任即席传译工作。如果某些人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他们的那份工作就要不合

40首古诗词译文及赏析

40首古诗词译文及赏析 1、汉江临泛/ 汉江临眺 唐代: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译文 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 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水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鉴赏 此诗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湖北、湖南等地都属于楚国,而襄阳位于楚之北境,所以这里称“楚塞”。“三湘”,一说湘水合漓水为漓湘,合蒸水为蒸湘,合潇水为潇湘,合称三湘;一说为湖南的湘潭、湘阴、湘乡。古诗文中,三湘一般泛称今洞庭湖南北、湘江一带。“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相传大禹治水,开凿江流,使九派相通。诗人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说得很中肯。而“天地外”、“有无中”,又为诗歌平添了一种迷茫、玄远、无可穷尽的意境,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正当诗人极目远望,突然间风起浪涌,所乘之舟上下波动,眼前的襄阳城郭也随着波浪在江水中浮浮沉沉。风越来越大,波涛越来越汹涌,浪拍云天,船身颠簸,仿佛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风浪之前,船儿是平缓地在江面行驶,城郭是静止地立于岸边,远空是不动地悬于天际;风浪忽至,一切都动了起来。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浮”、“动”两个动词用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活起来了,诗也随之飘逸起来了,同时,诗人的一种泛舟江上的怡然自得的心态也从中表现了出来,江水磅礴的气也表现了出来。诗人描绘的景象是泛舟所见,舟中人产生了一种动荡的错觉,这种错觉也正好符合诗句中的汉水的描写,所以这两个词用得极其恰当。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晋人。《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 这首诗给读者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王维同时代的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此诗很能体现这一特色。同时,也

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含翻译及赏析)

19观沧海 作者: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白话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赏析 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20饮酒(其五) 作者: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白话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之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时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这之中隐含的人生的真理,想要说出却忘记了如何表达。 赏析 本诗是陶渊明组诗《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诗的意象构成中景与意会,全在一偶然无心上。‘采菊’二句所表达的都是偶然之兴味,东篱有菊,偶然采之;而南山之见,亦是偶尔凑趣;山且无意而见,菊岂有意而采?山中飞鸟,为日夕而归;但其归也,适值吾见南山之时,此亦偶凑之趣也。这其中的“真意”,乃千圣不传之秘,即使道书千卷,佛经万页,也不能道尽其中奥妙,所以只好“欲辨已忘言”不了了之。这种偶然的情趣,偶然无心的情与景会,正是诗人生命自我敞亮之时其空明无碍的本真之境的无意识投射。大隐隐于市,真正宁静的心境,不是自然造就的,而是你自己的心境的外化。 千古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人悠然自得、寄情山水的情怀。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

爱国诗 白马篇 宋代:郑思肖 愁里高歌梁父吟,犹如金玉戛商音。 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 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空林。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

爱国诗译文及赏析 译文 愁闷时高歌一曲《梁父吟》, 象敲金击玉一般发出悲凉的声音。 要学勾践立下十年亡吴的大计, 有包胥哭师秦庭七天七夜的坚心。 秋雁悲鸣也懂得亡国的惨痛, 空林饿虎白昼也要出来咬人。 我心中立下比海还深的誓愿, 决不让中国大好河山永远沉沦! 赏析 《梁父吟》:梁父亦作梁甫,在泰山附近;《梁父吟》,乐曲名。《蜀志》:“诸葛亮好为《梁甫吟》”,作者因钦慕诸葛亮恢复中原的壮志,所以也爱唱这个曲调。 戛商音:戛,敲击。商音,五音之一,其声悲凉。 十年句: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矢志灭吴,终于达到目的,洗雪了国耻。 七日句:楚大夫申包胥到秦国讨救兵请求帮助击退吴国的入侵,痛哭七天,秦国才允许出兵。 昼行句:作者自比饿虎,白天也要出来痛咬敌人。 神州句:陆沉,沉沦,沦陷。▲ 创作意境 这首诗是作者写来勉励自己磨砺志气的,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侵略者的痛恨和矢志报仇的爱国精神。

爱国诗白马篇 两汉: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爱国诗译文及赏析 译文 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马上佩带着金色的马具。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子,边塞的好男儿游侠骑士。 年纪轻轻就离别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 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飞骑射裂了箭靶“月支”,转身又射碎箭靶“马蹄”。 他灵巧敏捷赛过猿猴,又勇猛轻疾如同豹螭。听说国家边境军情紧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进犯内地。 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 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赏析 白马篇:又名“游侠篇”,是曹植创作的乐府新题,属《杂曲歌·齐瑟行》,以开头二字名篇。 金羁(jī):金饰的马笼头。 连翩(piān):连续不断,原指鸟飞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白马奔驰的俊逸形象。 幽并:幽州和并州。在今河北、山西、陕西一带。 去乡邑:离开家乡。 扬声:扬名。垂:同“陲”,边境。 宿昔:早晚。秉:执、持。 楛(hù)矢:用楛木做成的箭。何:多么。参差(cēncī):长短不齐的样子。 控弦:开弓。的:箭靶。 摧:毁坏。月支:箭靶的名称。左、右是互文见义。 接:接射。飞猱(náo):飞奔的猿猴。猱,猿的一种,行动轻捷,攀缘树木,上下如飞。 散:射碎。马蹄:箭靶的名称。 狡捷:灵活敏捷。 勇剽(piāo):勇敢剽悍。螭(chī):传说中形状如龙的黄色猛兽。 虏骑(jì):指匈奴、鲜卑的骑兵。数(shuò)迁移:指经常进兵人侵。数,经常。 羽檄(xí):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 厉马:扬鞭策马。 长驱:向前奔驰不止。蹈:践踏。 顾:看。陵:压制。鲜卑:中国东北方的少数民族,东汉末成为北方强族。 弃身:舍身。 怀:爱惜。 籍:名册。 中顾私:心里想着个人的私事。中,内心。 捐躯:献身。赴:奔赴。▲ 赏析 曹植的这首乐府诗可分四节来理解其内容。第一节,从开头至“幽并游侠儿”,概写主人公游侠儿英俊豪迈的气概;第二节,从“少小去乡邑”到“勇剽若豹螭”,补叙游侠儿的来历和他超群的武艺;第三节,从“边城多警急”到“左顾凌鲜卑”,写游侠儿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第四节,从“弃身锋刃端”至结束,写游侠儿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崇高思想境界。全诗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又充满爱国情感的游侠形象。 作品运用了铺陈的笔法。这正是乐府诗突出的艺术特点。如诗中写游侠儿的武艺:“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左的”、“月支”、“马蹄”,都是练习射箭的靶子,作者这样铺陈地写,就从左、右、上、下不同的方位表现了他高强的射箭本领。再如写他的战功:“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躯蹈匈奴,左顾凌鲜卑。”“羽檄”就是命令,他闻风而动,立即投入浴血的战斗当中。他平定了边乱,保住了四境的安全。这种铺陈的写法,前后句文意互应,渲染了气氛,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这种铺陈的写法,也表现了作者对游侠儿由衷赞羡之情。如在第四节,作者连用了意思大致相同的四句话,反复咏叹,赞扬游侠儿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高尚思想品德,可见其敬仰之深。其实,曹植这样写,也是借诗抒怀,借写游侠儿,来表达自己为国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周英)▲

新中国成立后的翻译史

新中国成立后的翻译历史 姓名:学号:班级: 摘要:悠悠华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同时也是一部翻译的历史。中国的翻译事业源远流长,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和传统,早在史前三皇五帝时代就存在翻译活动。在这一岁月的长河中,中华大地上曾出现过多次翻译高潮,每次翻译高潮的出现都带着自身显着的特点。翻译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种“事业”,翻译不是受经济利益驱动或经济发展的产物,而是与政治、宗教等意识形态有关。历史上翻译高潮迭起,翻译家难以计数,翻译理论博大精深。了解历史不仅有助于我们继承我们的先人的优秀文化遗产,而且也有助于我们今天更加深入认识和发展我们的翻译事业。在这里,我们主要了解。本文试图对新中国成立后的翻译事业的特点和翻译成果进行探究和梳理,以期望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段特定时期的翻译发展史。 关键词:新中国,翻译,历史,翻译学家,成就。 中国翻译史概述 翻译作为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活动与交流手段,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甚至可以说,在整个人类历史上,翻译几乎和语言本身一样古老。④“如果把手势语、图形文字之类的也算作语言,把符号翻译也算作翻译的话。那么,显然翻译的历史也就与语言的历史同时开始”①。虽然古代原始社会的口译或笔译无文献可查,但我们可以设想,在原始社会不同部落间的交流一定是离不开翻译的。以我国为例,据《周礼》和《礼记》记载,早在周代就已经有翻译的官职了,如《周礼·秋官》中说:“象胥,掌蛮夷闽貉戎秋狄之国使,掌传王之言而谕说焉,以和亲之。若以时入宾,则协其礼与其言辞传之”(马祖毅1998:2)。从这段记述来看,当时的“象胥”是一种官职,其职责就是翻译。 漫长的中国翻译史,大致可分为五个历史时期: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明清之际的科学翻译;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五四”至1949年前的社会科学和文学翻译;新中国成立后的翻译。 新中国成立后的翻译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把目光投向了人民大众最需要了解的“大众文化”,即无产阶级文化。俄国的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马列主义,前苏联社会政治书籍和文学作品成为新中国初期国家政治文化的意识形态基础和主要价值参照。此时的译者更多地把目光瞄准了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作品,即“红色作品”。这种出版物有利于教育人民和打击“资产阶级”。在“红色作品”中,马列着作被放在了首位。“1953年1月成立了马列着作专门编译机构——中央编译局。它的任务是有系统有计划地翻译全部马列着作”②,因为这些译作将作为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基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翻译事业呈现出新的面貌,翻译作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飞跃的发展。1949年前,中国的翻译活动有着明显的“散兵游勇”式的个体翻译特征,而在1949年后,翻译成了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中国政府专门设立了翻译局等机构,系统地引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着作、国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和科技文献等。正如矛盾在1954年的全国文学翻译工作会议上所指出的: 在过去,极大多数的文学翻译工作,是在分散的、自流的状态中进行的。从翻译工作者来说,翻译作品的选择,常常是凭借译者个人主观的好恶来决定的,而往往很少考虑所翻译的作品,是否值得翻译,是否于读者有益,为读者所迫切需要;有些译者甚至对自己是否胜任这一翻译,也考虑得很少。......我们的国家已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

中国翻译现状窥探与反思

中国翻译现状窥探与反思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当前国际化的背景下,中国的翻译事业快速发展,但也面临多种挑战,无论是翻译研究的多元化要求还是翻译师资队伍的培训、翻译服务业的完善等,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寻找突破。针对翻译现状的不同面,究竟存在哪些具体问题,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本期“热点聚焦”精心汇编了分别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南开大学的四位专家就“中国翻译现状窥探与反思”这一话题进行的多视角探讨。他们或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出发点深入探究国内翻译研究现状,或直面国际翻译学界领军人物,从国际视角提出中国翻译发展方向的参考,或以跨学科视角(经济学方向)试析中国翻译服务市场现状,或从伦理建设角度给予翻译行业健康发展的启示。因篇幅所限,各位专家的成果并未全部呈现,只望以此提供多种思考角度,读者能从宏观方面了解当前中国翻译发展的前景与问题,并反求自身,探索个人感兴趣的领域和贡献方向。 我国翻译研究现状考察——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0—2013)的统计与分析 当前,以翻译为核心的语言服务行业蓬勃发展,在社会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高素质翻译人才的培养、翻译现象的综合考察与分析已成为各领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客观评价当前中国翻译研究的不足、判断未来研究走向、提高中国翻译研究的整体水平,本文对国家社科基金翻译类项目(2000—2003)进行详尽地梳理。 研究发现我国翻译研究呈现以下特点: 1)以语言学科为主体,翻译研究的多学科发展趋势明显;

2)研究主题日趋多元,文学体裁、典籍文献、语料库技术成为研究重点;3)重视本体与微观研究,强调文本信息的转换与阐释。 与此同时,中国翻译研究也存在以下问题: 1)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研究创新乏力; 2)社会应用性、政策咨询性研究匮乏; 3)中译外研究不足,特别是翻译效果调查与分析亟待加强; 4)研究模式单一,定量研究方法不充分,跨学科研究方法待加强。 由此,本文从指导方针、研究主题、模式与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中国翻译研究的未来发展规划。以下是简单分析报告: 一、翻译研究的描述性分析 1. 统计介绍:根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类别划分,以2000年至2013年为时间节点,调查8大类项目:重大、重点、一般、青年、西部、后期、成果文库、中华学术外译。 2. 统计结果:21世纪以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总量达31675项,其中语言学类达1926项,翻译类达360项。翻译类项目数量持续增加,比重有所提高。 3. 项目类别比重:一般项目比重最大(47%),其次是青年、西部、后期项目。近年来,翻译类重大重点项目增长迅速。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自2010年设立以来增长迅猛,近三年平均增长幅度是85%。 4. 学科分布:语言学科比重最大(48%),其次是中国文学、宗教学、哲学等。重大重点项目中哲学学科比重最大(主要是外国哲学著作的翻译与研究)。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经济学比重最大。人口学、考古学、外国文学、新闻学与传播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尚未进入此项目,可成为未来实践型翻译项目关注的对象。

中国诗歌翻译概论与理论研究报告新领域

英语知识 中国诗歌翻译概论与理论研究新领域 辜正坤大学 一、中国古代诗歌翻译成就略论 要明白中国近百年的痔歌翻译及翻译理论的意义,有必要简单回顾中国古代的诗歌翻译实践。中国占代诗歌翻译实践的历史至少有2500年。史书记载的最早的诗歌翻译是《越人歌》,据西汉学者X向(前77《前77年——前6年)《说苑•善说》中所记楚大夫庄窄讲述的《越人歌》故事,我们知道这首歌词的翻译大概发生在公元前540年左右。”从《善说》中的“於是乃召越译”句,我们还知道那时就有了比较专业的翻译:[作者。另据后来学者的考证,此歌系“周代南音中产生于越地的歌曲”,其历史可谓高古。当代有学者进—一步考证《越人歌》实为壮族先民之古歌。梁简文帝萧纲命徐陵所编《玉台新咏》也收入了《越人歌》,可见这首原本由划船人唱出的歌词,已经被看作正宗的诗歌作品,因此说它的翻译是诗歌翻 译,应该没有疑义。而从翻译诗歌成为诗歌选集的条目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翻译文学与原创文学在中国古代似并无泾渭分明的界限。关于翻译文学与原创文学在中国古代似并无泾渭分明的界限这个假设,我们还可以找到更多证据。例如另一首广为流传的匈奴人歌曲即是明证。据《史记•匈奴传》,公元前121年夏,霍去病二次西征,出陇西、北地二千里,攻祁连山,大破匈奴军,俘获三万多人。是时,匈奴有歌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使我妇女无颜色。”此歌旨载于北凉人编《西河故事》,于唐开元《史记正义》、《史记索隐》及唐末《十道志》。宋《乐府诗集》及明《丹铅总录》亦收此诗。不过究竟谁是译者,却没有一本诗集提到。

但是,如果由此得出结论,说古代译者毫不受重视,却是不对的,因为,另外三首东汉时代翻译过来的诗《远夷乐德》、《远夷慕德歌》.《远夷怀德歌》就有明确的译者,即犍为郡椽田恭。这三首诗歌的原作是白狼文,作者系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白狼王唐菆。事见《后汉书》:“明帝时。益州刺史朱辅宣示汉德。咸怀远夷。白汶山以西。前世所不至。正朔所未加。白狼、木、唐等百馀国。皆举补称臣奉贡。白狼王唐菆作诗三章。歌颂汉德。辅使译而献之。”‘令人庆幸的是,不论足《越人歌》还是这三首白狼文诗的原诗的汉字记音及译诗都流传下来了。它们都是中国诗歌翻洋史上贵的原始资料。 不过中国寸寸《大规模的诗歌翻译实践活动,是随着佛教文献的翻译兴起的。佛教文献中的偈往往就是诗歌,是充满隐喻性和哲理性的诗歌。这些,长者达数十万句,短者不过数行,长长短短,遍布佛教文献,如何正确地翻译处理它们,成为古代译者最棘手的难题之一,有佛教文献是标准的叙事长诗,如佛教大诗人马鸣《佛所行赞经》韵文写成。昙无谶(385—433)将之译成五言无韵诗体,约9300句,相当于9300行诗句。值得注意的是,昙无谶只学过三年汉语,就开始翻译,实难以独立完成译经工作。他是与惠嵩台作,并有道俗数百人参与讨论而得以最终译出十几部佛教经典的。他的翻译“富于文藻,辞制华密”像《佛所行赞经》这样长近万行的长篇诗歌翻译作品在一千六百多年前,可以说是极为惊人的成就,堪称世界第一。 作为一个会议口译译员,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能搞同声传译工作,也要能搞即席传译工作,二者缺一不可。 由于同声传译比即席传译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这点恐怕同很多人的想象相反),所以,作为初学者,在掌握即席传译技术以前,最好先搞一段时间的同声传译工作。也就是说,应该

王之涣《凉州词》古诗翻译及诗意赏析说课讲解

王之涣《凉州词》古诗翻译及诗意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古诗翻译及诗意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该诗又名《出塞》,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体现了作者对边塞战士的同情和对朝廷不满的愤慨之情。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中心思想: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荒凉寂寞的景象。 注释: 1、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3、远上;远远向西望去。“远”一作“直”。 4、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13cm或265cm,约等于2.3m或2.6m)。 7、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属于一种乐器. 8、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9、度:吹到过。不度:吹不到 10、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11、何须:何必。何须怨:何必埋怨。 12 杨柳:杨树的柳条,又指的是《杨柳曲》。 译文1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及译文赏析

1 / 12 第一首: 山中杂诗年代:南北朝作者:xx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译文: 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赏析: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群鸟时时栖息于其檐前屋后,体现了山居的清静超脱,远离尘嚣。 第二首:xxxxxx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xx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 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2.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2 / 12 3.xx:指“幽篁”。 4.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译文: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一边又长啸。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皎洁的月亮从空中映照。 鉴赏: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这首诗同样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

中国翻译简史

Chapter1中国翻译简史 Three peaks of translation in history 1)the translation of Buddhist classics: the first peak 支谦,鸠摩罗什,真谛,玄奘 2)the translation of books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second peak 徐光启(科学译祖),李之藻 3)the translation of western classics: the third peak 1,严复 信faithfulness,意义不背原文 达expressiveness,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以最准确、最生动的译文把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雅elegance,译文本身的古雅 《天演论》《法意》《原富》《名学》》《群己权界论》 2,梁启超 学术界的鸿儒用资产阶级思想方法研究中国历史 3,林纾 儆醒人心,反帝救国;开创中国翻译事业的先行者和奠基人 《巴黎茶花女遗事》,《王子复仇记》 Transl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from 1919 to 1949 4, 鲁迅对中国近代文学翻译史的重要贡献 (一)开辟了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的第二潮流 (二)我国近代翻译史上的重大变革 翻译思想 (一)“易解、丰姿”双重标准 (二)“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与“以信为主,以顺为辅” 5,瞿秋白 大众化原则,“绝对正确,绝对白话文”的思想 翻译《国际歌》 6,郭沫若重译家责任, 重视译者主体性;强调的翻译动机 7,林语堂翻译是一门艺术;翻译的标准:忠实、通顺和美 8,朱光潜 西方美学翻译 Transl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from 1949 to the present time 9, 茅盾 “神韵说”;创造性翻译论 10,傅雷 神似说强调原文精神和韵味的重现 11,钱钟书化境论,强调译者流畅、地道的本族语 12,王佐良 以诗译诗;为读者着想, 译文要可靠、可读

2012年中国翻译研究评析

上海翻译Shanghai Journal of Translators 2013No.3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翻译政策对国家文化战略的作用与影响研究”(项目批准号:12BYY015)和2012年广东省高等院校学科建设专项资金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 “中国翻译教学体系建构及其理论探讨”(项目编号:2012JDXM_0021)以及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对象”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收稿日期]2013-04-19 [作者简介]王祥兵,国防科技大学副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军事翻译;邹兵,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翻译技术;伍志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讲师、博士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口译研究。 2012年中国翻译研究评析 王祥兵(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广州510420/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湖南长沙410074) 邹兵 伍志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广州510420) [摘要]本文统计了2012年在中国大陆发行的27种外语类专业学术期刊刊载的翻译类文章,用具体数据对翻译研究各个领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了分析,以期对2012年中国的翻译研究有一个整体认识。[关键词]2012年;中国翻译研究;评析[中图分类号] H0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358(2013)03-0020-052012年是中国翻译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本文根据笔者收集到的2012年在中国大陆发行的27种外语类专业学术期刊所刊载的翻译研究学术文章进行分类统计,根据数据对该年度翻译研究各个领域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对2012年中国的翻译研究现状及趋势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1 数据特征 笔者以27种期刊为源刊,统计到2012年以翻译为主题的824篇文章,其中研究论文750篇,其他文章74篇(包括书评、书讯、翻译经验谈、访谈、会议综述、会议报道、译学人物、译作赏析、翻译新闻等)。现根据罗列、穆雷(2010)提出的翻译研究学科框架图,对这些论文归类如下表: 翻译研究论文(共计750篇) 类别普通翻 译研究应用翻译研究对比翻译研究文学翻译研究专业翻译研究口译研究翻译技术研究翻译管理研究译介研究翻译史研究数量(篇)16113725981353534154862所占比例 21.47% 18.27% 3.33% 13.07% 18.00% 4.67% 4.53% 2.00% 6.40% 8.27% 从上表可以看出,发文数量占据前3位的翻译领域分别是普通翻译研究、应用翻译研究和专业翻译研究,共发文433篇,占研究论文总数的57.73%,与穆雷、蓝红军统计的2010年的相关数据相比,占据前两位的没有变,但是第三位由翻译史研究变成了专业翻译研究,其发展表现出了强劲的势头,2012年发文数量达到135篇,占研究类文章的18%。这说明两年来, 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商务、法律、旅游、医学等各种专业领域对外交流活跃,对翻译的需求量随之大幅增加,相关翻译研究论文也大幅增加。从具体数据分布来看, 科技翻译论文最多,为26篇,其后依次是公示语翻译17篇,政治类翻译15篇,旅游类翻译12篇,法律类翻译11篇,商务类翻译9篇,新闻类翻译8篇,哲学类翻译7篇,广告类翻译7篇,影视类翻译5篇,医学类翻译5篇,绘画翻译2篇, 餐饮翻译2篇,船舶、航空、物流、体育、园林、京剧、服饰、摄影、农业等类翻译各1篇,可见这些研究涉及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各种行业,这也是翻译越来越走向行业 化和职业化以及语言服务行业不断深入和壮大的一个直接表现。根据中国翻译协会发布的 《中国语言服务业发展报告2012》的统计数据,从1980年至2011年,我国语言服务企业总数从16家发展到了37197家,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30.3%;截至2011年12月31日,我国语言服务业专职从业人员达到119万人,其中翻译人员占53.8%,约为64万人。 文学翻译研究值得关注,在统计的期刊范围内全年发文98篇,占研究类文章的13.07%,比2010年穆雷、蓝红军的同类统计数据增加近一倍,如此迅速的增长是与国家近几年大力推行文化 “走出去”战略密不可分的。文学是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家对中国文化、文学走向世界的重视直接促进了文学翻译研究的发展,使翻译界加大了对文学翻译研究的力度。从2012年所发相关文章来看,有60篇文章是研究汉译外文本, 占到该类文章总数的60.61%,只有30篇研究外译汉文本。这些数据说明中国译学界在文学翻译研究方面对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的关注度占压倒性优势,希望从这

中国古诗名英文翻译对照

中国古诗中英文翻译对照 2009-12-16 19:57 来自《英译唐诗名作选》作者:龚景浩 爱国华侨龚景浩先生数年前曾在商务印书馆出版《英译中国古词精选》,受到读者得欣赏与欢迎。她虽超过古稀之年,体力渐衰,但仍坚持诗歌翻译得爱好。夜间常失眠,默诵唐诗,译成英文诗来消遣。 静夜思李白 Musings on a Quiet Night Li Bai 游子吟孟郊 For Her Son Who'll Be Away for a While Meng Jiao 春晓孟浩然 Spring Morn Meng Haoran 登鹳雀楼王之涣 Going up the Stork Tower Wang Zhihuan 相思王维 Love's Yearnings Wang Wei 悯农二首(一) 李绅 Sympathy for the Peasants ( I ) Li Shen 悯农二首(二) 李绅 Sympathy for the Peasants ( H ) Li Shen 竹里馆王维 A Cottage Among Bamboos Wang Wei 寻隐者不遇贾岛 Visiting a Recluse but Finding Him out Jia Dao 江雪柳宗元 Snow on the River Liu Zongyuan 回乡偶书(一) 贺知章 Random Homeing Writings ( Ⅰ ) He Zhizhang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Missing My Brothers on Double Ninth Day Wang Wei 乐游原李商隐 A Spin Round Ancient Plain Li Shangyin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Seeing off a Friend at Ancient Plain Bai Juyi 山中送别王维 Seeing off an Old Friend from These Mountains Wang Wei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Parting from a Friend at Yangzhou Zheng Gu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Sending off a Friend Who Has Been Appointed a County-Level Official in Far-Away Sichuan Wang Bo 望月怀远张九龄 Gazing at the Moon and Thinking of Someone Faraway Zhang J iuling 白石滩王维 White Stone Beach Wang Wei 鸟鸣涧王维 Birds Chirping over the Hill Creek Wang Wei 春夜喜雨杜甫 Propitious Rain Falling at Midnight Du Fu

初中必备古诗词翻译及解析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赏析】 南朝钟嵘写了一部《诗品》,品评诗人,区分第等,把曹操的诗置于下品。可是,曹操的诗却有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使?后代无数英雄志士为之倾倒若狂。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时代重兵在握的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为什么理论家的眼光同读者的赏爱如此大不相同呢?这是一个颇为发人深思的问题。王大将军击节赞赏的诗,是曹操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第四章--《龟虽寿》。曹操当时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便写下这一组诗,抒写胸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庄子?秋水篇》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说神龟纵活三千年,可还是难免一死呀!《韩非子?难势篇》记载:“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同矣!”“腾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本领可谓大矣!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长生之术的蛊惑,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谶纬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更可贵的是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慷慨高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他说,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停息啊!这首诗始于人生哲理的感叹,继发壮怀激烈的高唱,复而回到哲理的思辨“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对人生的看法颇有一点辩证的思维,他首先讲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接着讲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最后再谈到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虽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如果善自保养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不是也可以延年益寿吗?曹操所云“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从这方面来说,它不又是一篇绝妙的养生它开辟了一个诗歌的新时代,?论吗!《龟虽寿》更可贵的价值在于这是一首真正的诗歌,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汉代人的思想禁锢了三四百年,弄得汉代文人不会写诗,只会写那些歌颂帝王功德的大赋和没完没了地注释儒家经书,真正有感情,有个性的文学得不到发展。直到东汉末年天下分崩,风云扰攘,政治思想文化发生重大变化,作为一世之雄而雅爱诗章的曹

中国翻译简史

百科知识—中国翻译简史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了四次翻译高潮: 1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 2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 3“五四”时期的西学翻译 4中国历史上第四次翻译高潮(五四以后---当代) 古代佛经翻译(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东汉末年到西晋(起步或草创阶段) 主要是外籍僧人和华籍胡裔僧人,翻译主要靠直译,甚至是“死译”、“硬译”,采取 口授形式,因此可信度不高。 代表人物支谦 支谦,三国时佛经翻译家,又名支越,字恭明。支谦的译述比较丰富:约三十年间,译出佛经《大明度无极经》、《大阿弥陀经》等八十八部、一百一十八卷,创作了《赞菩萨连句梵呗》三契,其翻译以大乘“般若性空”为重点,为安世高、支谶以后译经大师。支谦自译的经也偶尔加以自注,像《大明度无极经》首卷,就是一例。这种 作法足以济翻译之穷,而使原本的意义洞然明白。 特点 1主要力量:外籍僧人和华籍胡裔僧人 2翻译全凭口授 3大多才有直译法 5佛经内容经常采用中国本土道家思想 古代佛经翻译 第二阶段从东晋到隋末(发展期) 释道安总结出了“五失本”、“三不易”的规律; 释道安,南北朝时高僧,翻译家。本姓卫,常山抚柳(河北冀州)人。总结 了汉代以来流行的佛教学说,整理了新译旧译的经典,编纂目录,确立戒规,主 张僧侣以“释”(释迦牟尼)为姓。主要监督翻译了《四阿含》等。主张直译,

不增不减,只做词序调整。翻译佛经在五种情况下会失去本来面目,有三件事决定了译事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必须慎之又慎。 彦琮在其论着《辩正论》中提出了翻译要例“十条和对译者的要求“八备”” 彦琮(557—610年),俗姓李,邢台隆尧县双碑人,隋代著名高僧,他精通梵文, 也是我国佛教史上屈指可数的佛经翻译家和佛教著作家。《辩正论》里翻译要例八备十条:就是对做翻译人的具体要求和翻译要求。 鸠摩罗什开始提倡意译; 鸠摩罗什(梵语Kumārajīva )(公元344 ~ 413 年),音译为鸠摩罗耆婆,又作鸠 摩罗什婆,简称罗什。其父名鸠摩罗炎,母名耆婆,属父母名字的合称,汉语的意思为“童寿”。东晋时后秦高僧,著名的佛经翻译家。与真谛(499—569)、玄奘(602~664)、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慧远等人则对译文的风格和文体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慧远,俗姓贾,雁门楼烦(约在今山西朔城区)人。出生于代州(约代县) 主张直译与意译、音译的结合,著有《三法度序》 真谛(449-569)梁陈时代人,翻译《摄大乘论》 古代佛经翻译(唐朝——全盛期) 古代佛经翻译(续) 主要译者多为本国人,他们除了精通佛理以外还精通梵汉两种语言,其译作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大大超过了前两个阶段。加上唐朝统治者的重视和支持,这一阶段的译经活动达到顶峰,出现了玄奘、不空、义净等著名的僧人译经家。 玄奘提出了佛经翻译中著名的“五不翻”的原则,并为译经者进行了十一种详细的分工。 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前 著名的禁烟英雄林则徐决心“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开始“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被誉为“组织翻译活动的先驱”。语言学家马建忠在其《拟设翻译书院议》一文中留下了一些有关翻译的论述。他提出有三类书籍急需翻译,并指出“需要择其善者译之“。此外,他在总结了当时译文中常见的不足之后提出了所谓“善译”的翻译标准,要求译文与原文之间“无毫发出入于其间”。 近代翻译

中国古诗词翻译成英文

中国古诗词翻译成英文 并没有什么道理的。 下面整理了中国古诗词翻译成英文,希望大家喜欢!中国古诗词翻译成英文品析《孙子兵法---势篇》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击卵者,虚实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 死而复生,四时是也。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 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 势如彍弩,节如发机。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

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 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On Military SituationSun WUSun Zi says: To manage a large army is the same in principle as to manage a small one. Itis a matter of organization. To direct a large army in war is the same in principle as to direct asmall one. It is a matter of unified command and order. The whole army may suffer from anall-out attack from the enemy but does not sustain a defeat. This is because extraordinaryand ordinary forces are skillfully operated. The army may deal the enemy a heavy blow as agrindstone crushes an egg. This is an example of beating the weak with the strong.It is a general rule in war that the ordinary force is used to engage and the extraordinaryforce to win victory. The warcrafts of a commander skilled in using extraordinary force to winvictory are as inexhaustible as boundless heaven and earth or as endless as flow of runningrivers. Although they have come to an end, they can start again like the motion of the sun andthe moon. Although they have died away, they can be reborn like the changing of the fourseasons of a year. There are no more than five musical notes, but there combination wouldmake mo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