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高中生物必修一导学案:5.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酶的作用和本质

贵州省高中生物必修一导学案:5.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酶的作用和本质
贵州省高中生物必修一导学案:5.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酶的作用和本质

《酶的作用和本质》教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细胞代谢、活化能的概念。

2、了解酶的作用和本质。

3、了解变量。

【学习重点】能说出酶的作用和本质

【学习难点】对照试验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预习案

【自主学习】

1、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统称为细胞代谢。

2、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随

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除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它一般设置组和组。

3、分子从常态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__________称为活

化能。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_______,因而__________更高,这样细胞代谢就能在__________条件下快速进行。

4、巴斯德以前,许多化学家认为发酵是纯,与无关。1857

年巴斯德提出发酵是由于的存在,即有的参与才能引起发酵;而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却坚持认为引起发酵的是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后才能发挥作用。两种观点争执不下。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发现不含酵母细胞的与活酵母是一样的,都能引起发酵,他将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最早从刀豆中提取出脲酶的是美国科学家,他用多种方法证明了酶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也有生物催化功能。

探究案

探究1、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实验现象及理论分析:

(1)实验设计及现象分析

(2)讨论:

①本实验中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无关变量有。

②本实验的对照组是号试管,实验组是号试管。

③观察指标气泡的多少,可以反应谁的变化?

为什么要选用新鲜的肝脏?

为什么要将肝脏制成研磨液?

④该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2、加热、无机催化剂、酶都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原理是否相同?

3、酶一定在细胞内起作用吗?为什么?

4、如何鉴定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实验原理是?

【当堂训练】

1、有关酶的正确叙述是()

①是有分泌功能细胞产生的②有的从食物获得,有的在体内转化而来

③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④酶大都是蛋白质⑤有的酶是蛋白质,有的酶是胆固

⑥酶在代谢过程中有多种功能⑦在新陈代谢和生殖发育中起调控作用

⑧酶只是起催化作用。

A、①②⑤

B、②③⑦

C、③④⑧

D、④⑤⑥

2、在下列关于酶和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激素和酶一样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

C、激素和酶一样都在细胞外发挥功能

D、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产生激素

3、为验证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设计如下实验:选择生长状况一致的小麦幼苗

200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处理并预期结果。下面是关于实验组或对照组的处理方法和预期结果的几种组合,其中正确的是()

①实验组②对照组③黑暗中培养④在光下培养⑤生长良好⑥生长不良

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①④⑤

D、②④⑥

4、下列关于酶的概念,最准确的叙述是()

A、酶是一种蛋白质

B、酶是一种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

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种蛋白质

D、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种有机物

5、在过氧化氢酶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其()

A、产生气泡

B、溶液呈蓝色

C、溶液呈紫色

D、产生砖红色沉淀

6、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下列关于酶的论述错误的是( )

A.有些酶是核酸 B.酶的数量因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

C.酶的活性与pH有关 D.酶的催化效率很高

课后练习

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合成ATP与分解ATP的酶相同

B.酶只能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

C.高温和低温都会使酶永久失活

D.酶在4℃左右时空间结构保持稳定

2.下表代表胃、小肠中有关消化液的成分及部分酶的最适p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B.与无机催化剂比较,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且需要适宜条件

C.胃液中的胃蛋白酶会随着胃的排空进入小肠,胃蛋白酶进入小肠后,能将蛋白质分解

D.胃液中有大量的胃酸(HCl),它随胃的排空进入小肠后不会破坏小肠中酶的活性

3.多酶片中含有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具有辅助消化的作用。其片剂是糖衣片,这样制作的目的是( )

A.补充体内糖类物质的供给

B.防止胃液的消化作用

C.经唾液的消化作用后即可迅速起作用

D.使其中各种酶缓慢地释放

4.下列各图中,①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②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E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正确的图解是( )

5、为探究NaCl和CuSO4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和结果见下表。请回答问题。

(1)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对酶活性有影响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其中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的离子是________,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的离子是________。

(3)该实验中设置4号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设置3号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中若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溶液进行检测,1~4号试管中的颜色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在操作过程中,保温之前不能加入斐林试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参考答案

当堂检测:

CDBDC B

课后练习:

DCBC

第五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参考答案

当堂检测:

CDBDC B

课后练习:

DCBC

第五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参考答案当堂检测:

CDBDC B

课后练习:

DCBC

第1课时 酶的作用和本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课时酶的作用和本质 内容标准要求核心素养对接 学业质量水平 1.概述酶的作用和本质。 2.通过对有关酶实验的分析,学会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1.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酶的功能 是由其独特的空间结构决定的。 水平一2.科学探究——实验思路及设计:能够根 据实验目的,设计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 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水平二研读教材·梳理探究 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知识梳理——————————————— 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1.剖析细胞代谢的概念 (1)场所:活细胞内。 (2)实质:各种化学反应的总称。 细胞中的能量释放、储存和利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来实现 (3)意义: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2.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实验原理:

(2)实验过程和现象: 试管编号加入物质处理现象 1 2 mL H2O2溶液加2滴蒸馏水基本无气泡产生 2 2 mL H2O2溶液加2滴FeCl3溶液有较多气泡产生 3 2 mL H2O2溶液加2滴肝脏研磨液有大量气泡产生 每滴溶液中Fe3+数大约是每滴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25万倍。———————————————素养提升———————————————科学探究——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下图为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探讨下列问题: (1)实验材料的选择和处理 ①实验中使用的肝脏为什么必须是新鲜的? 提示新鲜肝脏细胞中过氧化氢酶活性较高。 ②实验中为什么把肝脏制备成肝脏“研磨液”? 提示制成肝脏研磨液会增大酶与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加快分解速率。 ③实验中滴加FeCl3溶液和肝脏研磨液的滴管能否混用?为什么? 提示不能。因为酶具有高效性,少量的酶带入FeCl3溶液会干扰实验结果。 (2)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 ①实验中可用哪些方法检测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大小? 提示 a.气泡目测法:可以通过反应时单位时间内产生气泡的多少来判定H2O2分解速率的大小。 b.卫生香复燃法:可以通过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剧烈程度来判定H2O2分解速率的大小。 ②第一组和第二组对照、第一组和第三组对照,可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FeCl3及过氧化氢酶都可以促进H2O2的分解,说明FeCl3和过氧化氢酶都具有催化作用。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案(1)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细胞代谢的概念。 (2)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有关的实验和探索,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2)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有关的实验和探索使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并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领悟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酶的作用 (2)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2、教学难点 (1)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2)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学习细胞器时,我们了解到在很多细胞器上都发生着化学反应。细胞产生能量、合成养料以及进行自我更新等等生理活动,都完全依赖细胞内发生的生物化学反应。细胞内全部的化学反应的总称就是细胞代谢。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化学反应,这些反应如何能够高效地进行呢?那是因为有催化剂的存在。但是很多化学反应往往需要高温高压的条件,但生物体内是一个常温常压的状态,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就需要一种特殊的催化剂。酶就是生物体内的催化剂。 让我们结合资料看看科学家是如何发现酶的存在的。介绍教材P78斯帕兰扎尼的实验: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扎尼将肉块放入小巧的金属笼内,然后让鹰把小笼子吞下。过一段时间后,把小笼子取出,发现肉快消失了。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下问题:(请学生讨论并展示,教师予以解释和评价) 1.为何要将肉块放在笼子中?(排除了胃对肉块的物理性消化。) 2.对肉起消化作用的是什么物质?(一定是某种物质进入到笼子中,使肉分解。) 3.在实验室中能否也让肉分解?能的话需要怎样的条件?(能。需要高温、高压、强酸或强碱等剧烈条件。) 当时斯帕兰扎尼做过这个实验后他并不清楚起消化作用的物质是什么,但他的研究却为人们研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出了消化蛋白质的物质,解开胃的消化之谜。这种物质就是酶。本节课我们先来学习酶的作用与本质,请大家注意思考本节聚焦的重点问题。 2、展示 分小组展示学案中[阅读要求及检测]部分,检验学生阅读课本及预习的效果,教师给予

生物酶的相关知识点

生物酶的相关知识点

————————————————————————————————作者:————————————————————————————————日期: ?

细胞代谢 物质跨膜运输与酶和ATP 核心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一:物质跨膜运输 1.物质运输方式的比较 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大分子和颗粒物质 自由 扩散 协助 扩散 主动 运输 胞吞 (内吞) 胞吐 (外排)运输 方向 高浓度→ 低浓度 高浓度→ 低浓度 低浓度→ 高浓度 细胞外 →内 细胞内 →外 运输 动力 浓度差浓度差能量 (ATP) 能量 (ATP) 能量 (ATP) 载体不需要需要需要不需要不需要 实例水、CO 2 、O 2 、甘油、 乙醇 红细胞吸 收葡萄糖 K + 、Ca 2+ 、Mg 2+ ,小肠吸收 氨基酸、葡萄 糖 白细胞吞噬 病菌、变形虫 吞食食物颗 粒 胰腺细胞分 泌胰岛素2.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1)物质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2)O2浓度

特别提示:①乙图中,当物质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受运载物质载体数量的限制,细胞运输物质的速率不再增加。?②丁图中,当O2浓度为0时,细胞通过无氧呼吸供能,细胞也可吸收物质。 (3)温度 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有关酶的活性,因而影响物质运输速率。低温会使物质跨膜运输速率下降。 【例1】(2010·广东卷,1)下图是植物根从土壤中吸收某矿质离子示意图。据图判断,该离子跨膜进入根毛细胞的方式为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被动运输 (2010·成都质检)在水池中沉水生活的丽藻,其细胞里的K+浓度比池水里的K+浓度高1065倍。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随着池水中富营养化程度的提高,K+进入丽藻加快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酶的作用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酶的作用 一、版本: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 二、设计容: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课时——酶的作用) 三、设计理念 在实施新课程中,需要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策略。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科学素养。使学生由以前的“学会”到“想学”再到“会学”,“引导──探究”发现式教学法就是在这种理念下应运而生的,该教学法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本节课以“引导──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该理念的运用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协作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取,而且更加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问题的推动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 四、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课时——酶的作用,主要探讨酶在细胞代中的作用。该容以第4章第3节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中的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以及初中生物学“消化”为基础。学习本节利于“细胞代的学习”,利于选修模块中有关酶的应用、微生物发酵、蛋白质提取和分离等知识的学习。 2.教学目标

贵州省贵阳市2021届高三生物适应性考试试题(一)(含解析)

贵州省贵阳市2021届高三生物适应性考试试题(一)(含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B. 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 C. 细胞的体积增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D. 细胞骨架与细胞分裂有关,它的组成成分与生物膜基本支架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细胞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物质运输、细胞壁合成等等许多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叫做相对面积,细胞越小该比值越大,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速率越快,有利于细胞的生长。 【详解】A、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A正确; B、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B错误; C、细胞的体积增大,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效率越低,C错误; D、细胞骨架只由蛋白质组成,生物膜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D错误。 故选A。 2.在光合作用中,某种酶能催化CO2+C5→2C3。为测定该酶的活性,某学习小组从菠萝叶中提取该酶,在适宜条件下,用其催化C5与14CO2的反应,并检测产物C3的放射性强度。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该酶催化上述反应过程为CO2的固定 B. 该酶存在于菠菜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 C. 该酶催化的上述反应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D. 单位时间内C3的放射性越高说明该酶活性越强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 (1)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此过程必须有光、色素、化合作用的酶。具体反应步骤:①水的光解,水在光下分解成氧气和还原氢。②ATP生成,ADP与Pi接受光能变成ATP。此过程将光能变为ATP活跃的化学能。 (2)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有光或无光均可进行,反应步骤:①二氧化碳的固定,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两个三碳化合物。②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三碳化合物接受还原氢、酶、ATP生成有机物。此过程中ATP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化合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H]和ATP,[H]和ATP能够将三碳化合物还原形成有机物。 【详解】A、该酶能催化CO2+C5→2C3,为CO2的固定过程,A正确; B、该酶催化暗反应中的二氧化碳的固定,该过程发生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B正确; C、暗反应有光无光都能进行,C错误; D、C3属于反应产物,单位时间内C3的放射性越高说明反应越快,该酶活性越强,D正确。 故选C。 3.关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及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 B. 通过统计视野中不同时期的细胞数目,可比较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 C. 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保持相似性 D. 培养洋葱根尖时添加适量DNA合成可逆抑制剂,可使细胞停滞在细胞周期的分裂期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有丝分裂的意义: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持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学设计 (精选范文)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课时)教学设计 杨杰重庆市巴南区重庆三十四中学 400054 一、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落实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少教多学,以学评教,落实“三讲三不讲”,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逐步转变课堂教学模式,要求课堂上能做好“三讲三不讲”,即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改变学生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积极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2、设计特色 我校在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中积极探索,建立了“34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确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实施四个教学环节:自主学习→展示、点评→合作探究(包括教师精讲点拨与引导学生总结反思)→检测与评价;为了一个教学理念: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本节课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有关的实验和合作探究,增强参与性,培养合作精神,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让学生在相关的问题讨论中,展示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图表、动画、游戏等形式,充分理解酶作用的机理,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并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和分享的喜悦。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是在学习了有关细胞学知识的基础上来

最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一生物酶的作用和本质教学设计

酶的作用和本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探讨活细胞内酶的本质和作用、探究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能力目标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情感目标通过回顾科学家对酶本质的探索历史,培养善于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二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讲解、讨论、探究、合作相结合[] 三教学重难点:酶的作用,酶的本质以及发现过程,酶高效催化作用的原因,实验中变量的控制 四教学过程 引入 1 课本资料 1783年,斯帕兰扎尼“鹰与笼子”的实验,探讨相关问题及实验的巧妙之处。 2 联系实际我们从进食到感觉到饿意,食物是如何被消化掉的。 3 对比化学知识,我们初中在化学学习中掌握了催化剂的概念。催化剂加快反应的进行,反应前后量不变 导出课题酶的作用和本质 学生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们根据化学催化剂的概念,初步归纳出生物学上酶的概念。 酶作用的探讨

1 引导思考并设计实验,验证酶的高效性 实验原理及材料过氧化氢可以在三价铁离子催化下,分解成水和氧,新鲜的动物肝脏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 给了新鲜的动物肝脏研磨液、过氧化氢溶液、氯化铁溶液,以及必需的实验用具,如何设计实验。[] 提示:酶的高效性是相对谁而言,反应物怎么选择,变量是什么,观察现象得出的结论,结果的讨论 结论:相对无机催化剂,酶的催化作用效率更高 2 设计实验,验证酶的专一性,体现在酶只能催化某种特定的反应,而对其它反应没有催化作用。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对照设计,结果鉴定,得出结论。 酶的本质通过资料阅读,探索酶的本质。并分析每位科学家的科学结论中可取之处与不足之处。在酶的发现历程中,由胃 的物理性消化→胃的化学性消化→从胃液中提出了消化蛋白质的物质→脲酶 结晶的提取→证实脲酶是一种蛋白质→提取出多 种酶的蛋白质结晶→指出酶是具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进一步完善了酶的概念。[] 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五小结 1 关键概念的归纳。 2 酶在生活中如酿酒,发面,还是酸奶制作中的被应用。

“酶的作用和本质”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酶的作用和本质”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酶的作用和本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中的第一课时,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细胞内部的物质转换和能量转换都离不开它。另外,这部分内容与选修模块的相关内容有着内在联系,例如,选修1中有关酶的应用、微生物发酵、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生物净化原理和方法等,都是以“酶与代谢”的相关内容为基础的。所以,只有真正理解了酶的作用和本质,才能更好地理解后续章节“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中涉及到的一系列酶促反应,也才能为选修部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教学问题诊断 在教材中,“酶的本质”的科学探究历程中,大段的文字有时让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因此,将这一部分内容编排成一则短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酶的作用”是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探究实验来论证的,在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对变量的控制和对照的设置往往顾此失彼。但是,只要教师能够恰当的“诱”(如:事先制作好实验过程和现象记录的表格,清晰明了,就不容易出错了。),学生积极地“思”,就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的实验技能,通过合作、交流等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3 教法特点及预期效果分析 本节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和建构教学法,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实验,经历与科学家研究相似的再发现过程,充分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内化知识,形成能力、情感和价值观。 4 教学目标 4.1知识目标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 4.2能力目标学会实验探究基本方法;学会分析、设置实验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以及对照设置方法等。 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回顾科学家对酶本质的探索历程,认同科学是在不断地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2017年贵州省中学生生物学竞赛考试试卷

2017年贵州省中学生生物学竞赛考试试卷(初赛)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 1.构成雌蕊的基本单位是 A.心皮 B.子房C.胎座 D.子房室 2.被子植物的雄配子体是指 A.雄蕊 B.小孢子C.成熟花粉粒 D.精子 3.对菠萝的果实人们食用部分主要是其 A. 果皮B.果皮和种皮C.花序轴 D.花被 4.果树上经常采用嫁接的方法进行营养繁殖,在嫁接至接穗和砧木的什么必须对齐才能确保嫁接成活 A.韧皮部B.形成层C.木质部 D.表皮 5.淹水时间过长以后,植物根系发黑变臭的直接原因是 A.缺氧 B.水分过多 C.微生物增多 D.CO2过多 6.在油菜开花过程中,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没有授粉的雌蕊柱头,其结果是 A. 有油菜荚和油菜籽的形成 B. 没有油菜荚和油菜籽的形成 C. 只有油菜荚的形成,没有油菜籽的形成 D. 有油菜籽的形成,没有油菜荚 7.人体具有4大类基本组织,能同时起到保护、支持、运输功能的是 A.上皮组织 B.结缔组织C.神经组织D.肌肉组织 8.关于鸟类的气囊,错误的说法是 A. 气囊有助于减轻身体的密度 B. 气囊有助于减少肌肉间以及内脏间的摩擦 C. 气囊的存在使鸟类产生独特的呼吸方式——双重呼吸 D. 气囊具有丰富的血管,有气体交换的功能 9.两栖类区别于所有陆栖动物的特征是 A.保温与调温机制不完善 B.幼体用鳃呼吸,经变态后陆栖生活 C.产卵 D.新陈代谢水平低 10.脊椎动物中,从爬行动物开始有了盲肠,请根据盲肠的功能,分析出以下那类动物的盲肠较为发达 A.狼 B.兔C.人 D .虎 11.关于脊椎动物的循环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淋巴液由血管内的血液渗出 B. 动脉是由心脏发出的血管,内为多氧血 C. 脊椎动物的循环系统与呼吸、排泄、营养和内分泌等功能有着密切 的关系 D. 在进化的过程中,随着新陈代谢率的提高,循环系统越来越复杂 12.无脊椎动物排泄器官随着不同类群而不同,下列器管中不是排泄器 官的是 A.原肾管B.马氏管 C.基节腺D.盲囊 13.脊神经横切图所示,当切断背根后,动物将发生什么现象 A. 身体相应部分失去感觉,肌肉仍然保持运动 B. 身体相应部分肌肉失去运动机能,感觉仍然保持正常 C. 身体相应部分失去感觉且相应肌肉失去运动机能 D. 身体相应部分感觉及运动正常 14.下列生殖方式中,能增加子代的遗传变异,有利于在变化的环境中 生存、繁殖的是 A.结合生殖 B.横分裂 C.出芽生殖 D.纵二分裂 15.化学通讯在动物界非常普遍,有许多优点,但不具有的特点的是 A.传播范围广 B.可持续很长时间 C.传播较迅速 D.具有很强的物种特异性

《酶的作用和本质》教案

第五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酶的作用和本质 一、教材分析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而新陈代谢的进行又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因此,了解酶的作用和本质,为理解细胞中复杂的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还与选修模块的相关内容有着内在联系。例如,选修模块中有关酶的应用等,都是以“酶与代谢”部分的相关内容为基础的。此外,学生通过有关酶的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获得的技能,对进一步学习生物技术实践等知识起到保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 (2)、阐述细胞代谢的概念 2. 能力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推理、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3)、在有关实验、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探究等的问题讨论中,提高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 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2)、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 (3)、通过让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 通过讨论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 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酶的作用、本质 2、教学难点: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四、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初三、高一阶段化学的学习,对于纯化学反应已比较熟悉,但是对于细胞内部的化学反应及生物催化剂──酶的认识有限。工业制氨的化学反应是在高温高压并且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的,细胞内部却是常温常压的温和状态,而细胞代谢包括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的进行应该有生物催化剂──酶的参与,才能使其高效有序的进行,由此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引入对酶相关知识的学习。

人教版必修一《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2课时)word教案

第二课时酶的本质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有关酶研究的资料,比如酶工程、酶的分类等。学生整理酶本质探索的基本过程,了解这些科学家所作的重要贡献和基本观点。 [情境创设] 现在已经知道细胞内的生理活动之所以如此有序地快速进行,酶的作用无可替代,但是19世纪以前,人们对这些所知甚少,人们对酶的认识是科学家不懈努力的结果。 [师生互动] 巴斯德和李比希观点的比较 巴斯德李比希1822~1895(法国)1803~1873(德国) 微生物学家、通过显微镜观察化学家,通过对化学变化的研究发现发酵的过程中有酵母菌存在认为糖类变成酒精就是一个化学反应 结论:没有活细胞结论: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只有细胞糖类不可能变成酒精死亡之后放出了某些物质起了作用问:从巴斯德研究的领域来看,他得出结论的出发点主要是什么? 答:巴斯德是微生物学家,他主要强调生物体或细胞的整体作用。 问:从李比希研究的领域来看,它得出结论的出发点主要是什么? 答:李比希是化学家,倾向于从化学的角度考虑问题。 问:他们的争论被哪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平息了? 答:毕希纳。 请分析毕希纳研究的过程(学生活动)。 实验:酵母细胞研磨加水搅拌加压过滤含酵母细胞的提取液加入葡萄糖。 现象:冒出气泡。 结论:酵母细胞的提取液和活酵母细胞的作用一样。 酵母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 问:你认为毕希纳只凭上面的实验能不能说明酵母细胞的提取液和活酵母细胞的作用一样? 答:不能。 问:那还应做怎样的实验? 答:对照实验。将酵母菌分成两等份,一半直接加入葡萄糖,另一半通过研磨、过滤等过程来进行,观察结果是否一样 问:有人说毕希那的研究成果与前人无关,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 答:不同意。正是由于巴斯德、李比希的研究确定了争论的焦点,使得毕希纳的研究更加具有针对性。 虽然已经确定了酶在物质变化中的作用,但酶到底是什么物质仍然是困扰大家的问题。要研究酶是什么物质,首先要得到纯度较高的酶,然后才能作出鉴定。美国科学家萨姆纳在研究酶究竟是什么过程中作出了杰出贡献。 萨姆纳的研究过程 问:萨姆纳研究哪种酶?是如何确定的?

贵州省高中生物必修一导学案:5.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酶的作用和本质

《酶的作用和本质》教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细胞代谢、活化能的概念。 2、了解酶的作用和本质。 3、了解变量。 【学习重点】能说出酶的作用和本质 【学习难点】对照试验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预习案 【自主学习】 1、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统称为细胞代谢。 2、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随 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除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它一般设置组和组。 3、分子从常态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__________称为活 化能。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_______,因而__________更高,这样细胞代谢就能在__________条件下快速进行。 4、巴斯德以前,许多化学家认为发酵是纯,与无关。1857 年巴斯德提出发酵是由于的存在,即有的参与才能引起发酵;而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却坚持认为引起发酵的是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后才能发挥作用。两种观点争执不下。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发现不含酵母细胞的与活酵母是一样的,都能引起发酵,他将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最早从刀豆中提取出脲酶的是美国科学家,他用多种方法证明了酶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也有生物催化功能。 探究案 探究1、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实验现象及理论分析: (1)实验设计及现象分析

(2)讨论: ①本实验中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无关变量有。 ②本实验的对照组是号试管,实验组是号试管。 ③观察指标气泡的多少,可以反应谁的变化? 为什么要选用新鲜的肝脏? 为什么要将肝脏制成研磨液? ④该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2、加热、无机催化剂、酶都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原理是否相同? 3、酶一定在细胞内起作用吗?为什么? 4、如何鉴定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实验原理是? 【当堂训练】 1、有关酶的正确叙述是() ①是有分泌功能细胞产生的②有的从食物获得,有的在体内转化而来 ③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④酶大都是蛋白质⑤有的酶是蛋白质,有的酶是胆固

普通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

普通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 《生物1:分子与细胞》模块 组成细胞的分子. 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和基本单位,氨基酸通式、脱水缩合过程,二肽、多肽、肽键和 肽链概念,蛋白质结构特点、多样性原因和蛋白质主要功能 一、元素组成: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 二、基本单位:氨基酸 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一个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 上.除此之外,该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 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侧链基 团(R基)的不同 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分为必需氨基酸(8)和非必需氨基酸(12)两种. 三、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四、脱水缩合反应:(必修1P22)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 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R1 R2 R1 R2 | | 酶 | | NH2—C—COOH + NH2—C—COOH NH2—C—CO—NH—C—COOH +H2O | | | | H H H H 五、相关概念: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键叫肽键(—NH

—CO—)。二肽:两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而形成的化合物;多个氨基酸缩合而成的即为多肽。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有关计算: (1)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 (2)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数(—NH2)=肽链数。 (3)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脱去水分子的个数×18 。 六、结构特点:多样性,具一定的空间结构,特异性,易变性 七、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原因: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折叠,盘曲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八、蛋白质的功能: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②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载体。③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的酶都是蛋白质。④调节作用:如蛋白质激素中的胰岛素。⑤免疫作用:如抗体是蛋白质。 总之,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2、核酸的组成元素、类别、分布、基本单位及作用 一、元素:C H O N P 二、类别:DNA、RNA DNA 三、核酸的功能:核酸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知识点整理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定义们 1、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的的统称。 2、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 3、催化的本质: 4、酶与普通催化剂的不同: 5、大多数酶都是,少数也具催化功能。 6、酶的特性:; 7、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统称为: 8、酶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的条件下进行的。 9、酶制剂适于在(条件下)保存 10、酶的失活:(1)过酸、过碱、温度过高,会使酶。(空间结构被破坏) (2)0度:不会使破坏,只是降低活性。 11、不同酶的最适PH值: 口腔:唾液淀粉酶, pH:6.8 胃: 胃蛋白酶, pH:1.5—2.2小肠:小肠液中的肠肽酶和胰液中的各种酶, pH:8—9 二、实验 1、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材料:新鲜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 3.5%的FeCl3溶液. (2)步骤:1 2 3 4 (3 1、自变量 2、因变量 3、无关变量 4、对照试验:除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的实验。 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1)材料:淀粉酶溶液;淀粉溶液;碘液;斐林试剂 (2)步骤:1 2 3 4 (3)结论: 三、图像 (1)酶活性受温度影响图像(2)酶活性受PH影响图像

(3)反应速率随酶的浓度的变化(4)反应速率随底物的浓度的变化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 TP 一、定义们 1、直接给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主要能源:。最终能 源: 2、ATP是的缩写。ATP分子的结构简式。其中A表 示,T表示其数量为个,P表示。~代表,~断裂时,会。 3、A TP的水解方程式:。 ATP的合成方程式:。 ATP分解与合成是否可逆? 5、应用:;;; 。

生物酶制剂的应用优势

生物酶制剂的应用优势 酶制剂能得以推广并广泛应用,是因为它们具有独特的优点: 1、能在常温常压下进行酶的催化作用,有利于简化设备,降低成本。 2、酶水解要求酸度低,因此不需要高压、高耐腐蚀设备。 3、得率高。以淀粉为例,酶法水解比酸法水解淀粉转化率高6%~8%。 4、纯度高。由于没的专一性强,与原料中杂质不作用,故不会有副作用,产品纯度高。 5、符合食品要求。食品酶制剂符合联合国等卫生组织的要求,无毒无害;对细菌等有害菌和有害物质要求严格,符合食用标准。 6、操作方便。根据各种酶的特性,控制工艺参数,可生产不同产品。 7、来源广。酶制剂不仅可以利用微生物发酵制得,也可以从动植物种提取,目前已有300多个品种,50多个大类。 8、费用低。不仅是设备投资低,发挥作用快,就是酶的用量,在符合酶所需最佳工艺时,相对于作用的底物来讲也是很少的。因此各项费用都低。 9、综合利用。对于同种原料,可以利用各种酶的作用生产不同的产品,使原料得以充分利用,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10、无污染。一般使用的酶量低,在酶反应过程中通常不需要别的添加物,而需要调节的酸度pH范围也不大,因此不会因酶制剂使加工废水增加BOD,增加废水污染物质。 酶制剂具有以上优点,得以在科研和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已经啤酒、酿造、调味品、纺织、洗涤剂、食品、饲料、有机酸等方面广泛使用,也已在新的领域中推广应用,例如肉类加工、造纸、焙烤、化妆品等行业的应用,并取得可喜的成果。 近10年来,国内酶制剂厂家如雨后春笋般开始立起来,很多项目取得了不弱于甚至略高于国外酶制剂效果的成绩。特别是在木瓜蛋白酶的应用上,以木瓜原产地广西为首的木瓜蛋白酶厂家,例如东恒华道他们,这几年在酶制剂的应用上走到了前列。

高中生物 第五章第一节 一 酶的作用和本质(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第五章第一节一酶的作用和本质(1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酶的作用和本质(1课时) 【大成目标】 (目标解读及课堂组织2分钟) 1、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 了解新陈代谢、细胞代谢、酶、活化能等概念;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重点、难点) 2、采用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在有关实验、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探讨等的问题讨论中,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难点) 3、通过研究科学家对酶本质的探索历史,认同科学家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并从中体会到: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使用说明】 1、课前精读教材78-82页完成基础案。 2、规范书写,保质保量独立完成导学案; 3、用红笔做好疑难标记,以备讨论。

4、建议1课时。基础案(课前20分钟,课堂5分钟展示点评疑点) 一、相关概念: 1、新陈代谢指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是生物体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基础。 2、细胞代谢指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的许多化学反应。记忆技巧:酶概念的三要素 3、酶指是活细胞 (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 (功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生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一类有机物。 4、活化能指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二、酶的发现: 1、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用实验证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 2、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 3、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脲酶是一种蛋白质; 4、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 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三、酶的本质: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也有少数是RNA。升华案15分钟(5分钟小组合作探究,10分钟展示点评疑点)单选题

高中生物会考-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1 第一天背记的内容: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生命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即使病毒,也只有依赖寄主细胞生活。 2.使用高倍物镜时应注意哪些: ★①对光:调反光镜和光圈,光线暗时用凹面镜,大光圈 ★①只有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才能转至高倍镜,调粗准焦螺旋,要把物像移动中间,物象在哪里就要移向哪个方向,例:物象在右上方,要移到中间,要把玻片移向右上方 ★②高倍镜观察时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成形的细胞核(核膜) 举例差异性统一性 原核细胞细菌、蓝藻、放线 菌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拟核) 无染色体(只有环状的DNA) 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 1.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 核物质 2.都含有DNA和RNA 3.都有核糖体 真核细胞草履虫、酵母菌、 植物、动物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 有染色体有多种细胞器 蓝藻是原核生物,无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所以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物。如念珠藻、颤藻、蓝球藻、发菜等都属于蓝藻。菌前带“杆、螺旋、球、弧”字的生物属于细菌 4.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练练看: 1.在浅海中,牡蛎与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生物生活在一起。这些生物构成了A.群落B.种群C.生态系统D.生物圈 2.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叶表皮的同一部位,应选择下列哪种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才会使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A.目镜5×,物镜10×B.目镜10×,物镜100× C.目镜15×,物镜40×D.目镜10×,物镜40× 3.小麦细胞具有而蓝藻细胞中没有的结构是 A.细胞壁B.核膜C.细胞膜D.细胞质 第二天背记: 1 .★组成细胞的元素:①大量无素: C、H、O、N、P、S、K、 Ca、Mg ②微量无素: Fe、Mn、Zn、Cu、 B、Mo ③主要元素: C、H、O、N、P、S ④基本元素: C、H、O、N 最基本元素(生命元素) 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 C ,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 O ★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2、生物体内各种化合物的检测: (1)还原糖(麦芽糖、葡萄糖、果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脂肪苏丹Ⅲ(或苏丹Ⅳ)橘黄色(红色);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DNA 甲基绿绿色 RNA 吡罗红红色 线粒体健那绿蓝绿色 酒精酸性重铬酸钾灰绿色 澄清石灰水溴麝香草酚蓝蓝变到绿再变到黄色 3、★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 R基的不同。 ★三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三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为—CO—NH—,叫肽键。 ★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 氨基酸数—肽链数 蛋白质的分子量=氨基酸的数目×氨基酸的分子量—水分子数目×18(水的分子量) N条肽链上至少含有 N 个氨基和 N 个羧基; ★蛋白质多样性原因:①氨基酸的数目成百上千②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③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④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氨基酸结合方式是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如图: H O H H H NH2—C—C—OH + H—N—C—COOH H2O+NH2—C —C—N—C—COOH R1 H R2 R1 O H R2 13、蛋白质功能: 蛋白质是生物体重要的结构物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是RNA; 有运输功能的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是蛋白质 具有调节作用的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都是蛋白质 具有免疫作用的抗体是蛋白质。因此说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直接体现生物的性状。 练练看 1.下列不属于植物体内蛋白质功能的是 A.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B.催化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酶 C. 供给细胞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 D.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载体 2.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大量元素的是 A.C、H、O、B B.N、P、S、Cu C.C、H、O、Ca D.N、P、S、Fe 第三天背记 2、DNA初步水解产物:脱氧核苷酸 DNA彻底水解产物:脱氧核糖、磷酸、含氮碱基 3、主要能源物质:糖类;主要储能物质:脂肪;直接能源物质:ATP;最终能量来源:太阳能 4、 元素组成C、H、O、N、P等 分类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 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成 分 磷酸H3PO4 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 含氮碱基A、G、C、T A、G、C、U 功能 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存在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少量在线粒 体和叶绿体中。甲基绿检验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吡罗红检验 ?→ ?酶 糖类 组成元素:C,H,O 种类 功能 单糖:核糖和脱氧核糖;葡萄糖、果糖等 二糖:蔗糖和麦芽糖(植物细胞)和乳糖(动物细胞) 多糖:淀粉和纤维素(存在植物细胞)和糖原(动物细胞中,肝糖原和肌糖原)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问题教案)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5.1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教材分析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1课时——酶的作用,主要探讨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该内容以第4章第3节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中的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以及初中生物学“消化”为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地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3、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变化,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解决方法] ⑴利用学生对无机催化剂的知识基础切入,引入酶的学习。 ⑵通过实验、资料分析得出酶的本质和三大特性。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⑴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⑵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解决方法] ⑴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感悟酶作为催化剂特点,及控制变量的方法。 ⑵利用教材上形象,直观的图解和文学说明,让学生明确催化剂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五、问题思路 1、巴斯德和李比希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2、巴斯德和李比希的观点各有什么积极意义?各有什么局限性? 3、科学发展过程中出现争论是正常的。试分析巴斯德和李比希之间出现争论的原因是什么,这一争论对后人进一步研究酶的本质起到了什么作用? 4、巴斯德和李比希之间的争论被哪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平息了? 5、简述毕希纳实验的过程? 6、从毕希纳的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7、要证明酵母细胞的提取液和活酵母细胞的作用一样还需要对实验如何改进? 8、萨姆纳提取到了脲酶,他是如何证明它的化学成分的? 9、萨姆纳历时9年才证明脲酶是蛋白质,并因此荣获诺贝尔化学奖。你认为他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0、请给酶下一个较完整的定义? 六、学生活动 ⑴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需了解的知识点,细胞代谢的定义,酶的本质,酶的特性等。 ⑵完成教材中的实验。 七、教学程序 第1课时 [问题探讨]介绍教材P78斯帕兰扎尼的实验,讨论下列问题: ⑴这个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⑵是什么物质使肉块消失了? 对细胞来说,能量的获得和利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细胞中代谢过程离不开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学生回忆:⑴化学反应中无机催化剂的概念?⑵无机催化剂的作用、特点和条件是什么?

生物酶解毒技术

饲料霉菌毒素生物酶解毒技术饲料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极易受到霉菌污染而发生霉变,不仅影响适口性,降低动物采食量和饲料营养价值,而且霉菌分泌的毒素会造成动物拒食、呕吐、腹泻、生长停滞、生产力下降甚至中毒死亡。另外,霉菌毒素还能通过乳汁、鸡蛋及其他产品转移到人体,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如何抑制饲料中霉菌的生长繁殖,减少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含量成为饲料行业的研究热点。1霉菌毒素的危害 霉菌毒素是霉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由多种次级代谢产物组成的有毒物质,目前已知的霉菌毒素有300 多种,其中最常见且对人和动物危害比较严重的主要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烟曲霉毒素、单端孢霉烯( 族) 化合物( 包括呕吐毒素、雪腐镰菌烯醇及 T -2 毒素等) 以及伏马毒素等。其危害主要是引起动物采食量下降、饲料转化率降低、体质下降、发病率升高以及繁殖机能下降等。霉菌毒素具有广泛的致癌性( 主要是肝脏和肾脏的癌变) 、致突变、致畸性、生殖抑制以及免疫抑制等代谢干扰作用,在饲料到动物畜产品再到人的传递过程中不断浓缩,对畜牧生产、食品安全和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经济损失[1]。 预防霉菌毒素的产生是防治霉菌毒素污染的最根本措施,谷物在田间生长及籽实收获的储藏和加工等各个阶段均可能感染霉菌,且谷物和饲料均是大宗产品,很难实现全过程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条件的严格控制,所以霉菌及其毒素对谷物和饲料的污染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据报道,全球超过 25% 的谷物不同程度

地受到霉菌毒素污染]。近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饲料和原料霉菌毒素超标的比例高达 60% ~70% 以上。 2常见霉菌毒素的脱毒方法 降低饲料中霉菌毒素危害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 清洗、热处理和吸附剂法等) 、化学法( 氢氧化钙、臭氧和氨破坏等) 和生物法( 生物酶解和微生物发酵法等) 。吸附法是物理法中应用最广泛,较为成熟的一种霉菌毒素去除方法,即通过在饲料中添加可以吸附霉菌毒素的物质,并与之紧密结合,使霉菌毒素在经过动物肠道时不被动物所吸收,直接排出动物体外,从而避免了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危害。 目前使用较多的霉菌毒素吸附剂主要有矿物吸附剂和酵母细胞壁提取物。化学脱毒法对霉菌毒素具有一定的脱毒作用,但所用的化学物质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另外,这些化学物质会破坏饲料中的营养成分而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因此无法在饲料生产中采用。霉菌毒素生物降解法是指微生物、植物及其代谢产生的酶与毒素作用,使其结构中毒性基因被破坏而生成无毒降解产物的过程。生物酶解毒方法因为具有对粮食无污染,有高度的专一性,不影响食品的营养价值,而且能够避免毒素的重新产生等优点,近年来已成为霉菌毒素脱毒、解毒的研究热点。 3生物酶的研究进展 计成等报道,橙色黄杆菌、分支杆菌、红串红球菌、芽孢杆菌和小诺卡氏菌, 能降解 AFB1,进一步研究确定其解毒作用为酶解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