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常识及其防护

核武器常识及其防护

第一部分:核武器常识

核武器是一种以核反应产生巨大能量的武器,其威力远超常规武器。核武器的核心是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通过释放核能来产生巨大的爆炸威力。

核裂变是指重核素(如铀或钚)的原子核被中子激发后分裂成两个或更多轻核素的过程。核聚变是指两个轻核素(如氢的同位素氘或氚)在极高温度和压力下融合成更重的核素。

核武器的威力主要来自于两个过程:链式反应和能量释放。链式反应是指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中释放的中子进一步激发其他核素进行反应,形成一个连锁反应的过程。能量释放是指核反应中释放出的巨大能量,以爆炸形式释放出来,造成破坏力极大的爆炸效果。

核武器的威力可以通过爆炸当量来衡量,以“当量TNT”为单位,表示相当于同等质量的TNT炸药所释放的能量。例如,一颗当量为20千吨TNT的核弹头,即相当于释放了20千吨TNT的能量。

第二部分:核武器防护

由于核武器的巨大威力和毁灭性,核武器的防护成为重要的国家安全问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核武器防护措施:

1. 外交手段:国际社会通过签署和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限制核

扩散和核武器的生产和使用。例如《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等。

2. 密封措施:核武器的核材料需要保持严密的封闭,以防止核材料的泄漏和非法获取。核设施和核材料的运输过程中需要严格的安全控制和监控。

3. 防护设施:核武器研究、生产和储存设施需要建立坚固的防护结构,以抵御核爆炸的冲击波、辐射和热辐射。防护设施通常包括深埋地下、加固建筑物、辐射屏蔽等。

4. 防护装备:核武器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辐射和热辐射对人体造成巨大危害。防护装备如防护服、防辐射面具、防护眼镜等可以减轻人体受到的伤害。

5. 早期预警系统:早期预警系统可以及时发现敌对国家的核导弹发射,提前采取防御措施。早期预警系统通常包括卫星监测、雷达监测和通信网络等。

6. 防空系统:核导弹的飞行轨迹可以被雷达监测到,防空系统可以拦截和摧毁敌对核导弹。例如,地面防空导弹系统和反导系统等。

7. 核武器非扩散和裁军:国际社会通过谈判和协商,推动核武器的非扩散和裁军进程。例如,《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ART)和《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T)等。

核武器的威力和破坏力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对世界和平与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因此,国际社会需要共同努力,通过外交手段、防护措施和裁军谈判来遏制核扩散,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总结:

核武器是一种以核反应产生巨大能量的武器,核裂变和核聚变是核武器威力的核心,通过链式反应和能量释放形成巨大爆炸威力。核武器防护措施包括外交手段、密封措施、防护设施、防护装备、早期预警系统、防空系统和核武器非扩散和裁军等。国际社会应积极采取行动,防止核扩散,促进核裁军,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人民防空教育教案第三章核武器、核事故及其防护

第三章核武器、核事故及其防护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核武器、核事故的特点及其破坏因素,掌握遇到核袭击时的防护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核袭击的自我防护能力和自救互救的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核武器概述 2、对核武器的防护 3、对核事故的防护 【教学方法】:讲课与多媒体演示相结合 【教具准备】:电脑、投影仪、防毒衣、防毒面具、口罩、毛巾、围巾、防风墨镜、三角巾等。【教学过程】: 第一节核武器概述 一、核武器 (一)什么是核武器 核武器是利用核反应瞬间放出的巨大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 (二)核武器的特点 1、杀伤破坏因素多 2、程度重 3、范围广 4、时间长 (三)核武器的分类 1、按结构原理:可分为原子弹、氢弹和特殊性能核武器。 2、按作战使用范围:可分为战略核武器和战术核武器。 3、按配用的武器:可分为核导弹、核炸弹、核炮弹、核地雷、核鱼雷和核深水炸弹。 一般所说的原子弹、氢弹、中子弹是指弹头部分,而运载工具是用来发射或投射核弹头的工具,有导弹、火箭、飞机、火炮、潜艇、鱼雷等。 二、核武器的威力及其爆炸方式和外观景象 (一)核武器的威力 核武器的威力是指核爆炸时释放的总能量,通常用“梯恩梯”(TNT)当量(简称当量)来表示。它的含义是指爆炸时放出的能量相当于多少吨梯恩梯炸药爆炸时放出的能量。 (二)核武器的爆炸方式 核武器的爆炸方式主要有空中爆炸和地面爆炸两种。 (三)核武器空爆时外观景象 主要特征为火球不接触地面,初期为球形,很快变为扁球形。几秒或几十秒后,火球冷却成灰白色,或棕褐色的烟团,并继续上升,不断扩大,同时地面上掀起一股尘柱。最初尘柱和烟云不相连接,随后尘柱迅速追及烟云,形成爆炸特有的蘑菇状烟云。 三、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有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和放射性沾染五种。 (一)光辐射 光辐射(又称热辐射),是指爆炸时的闪光及高温火球辐射出来的强光和热。火球中心温度可达几千万度。能放出大量热能,比射到地球上的太阳光要强千万倍。 (二)冲击波 冲击波是核爆炸时瞬间形成的高温高压气流。它是核武器的主要杀伤因素。冲击波从爆心以超音速向四面八方传播。作用时间只有几秒钟。冲击波到达时,能使空气压强突然升高形

核、化、生武器知识及防护资料

核、化、生武器知识及防护 一、核武器与核事故 (一)核武器 核武器又称原子武器,是利用原子核反应的各种效应起杀伤破坏作用的一种武器。包括:原子弹、氢弹、中子弹。 (二)核武器的杀伤破坏途径 光辐射:通过灼伤皮肤眼睛,烧伤呼吸道,引起大面积火灾等造成伤害。 冲击波:通过对内脏的挤压,对物体的抛掷、撞击造成杀伤作用。 早期核辐射:可以穿透人体杀死细胞,严重时引起放射性病。 ④核电磁脉冲:可对电子设备造成干扰与破坏,对人员无杀伤作用。 ⑤放射性沾染:可通过放射性射线伤害人体细胞。 前四种杀伤破坏因素,一般均出现在爆炸后十秒时间内,称为瞬时杀伤破坏因素。放射性沾染则持续时间较长,可以持续几天、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三)对核武器的防护 由于核武器袭击范围广、杀伤破坏因素多、防护设施复杂,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进行有效的防护。 平时准备:制定家庭紧急撤离方案;准备简易防护器材和生活用品,如口罩、毛巾、雨衣等,掌握防护器材的使用方法。熟悉就近人防工事的位置、入口标志和疏散路线。 核武器袭击时的防护:一旦发现爆炸闪光、烟雾骤起,遭遇核武器袭击时,室内室外人员必须在杀伤破坏因素到达之前,迅速准确有效地做完防护动作,以求生存机会。 室内人员的防护:听到核武器袭击警报,家庭人员应迅速拉断电闸、关闭煤气或熄灭炉火、关闭门窗,带好个人防护用品和生活用品,按预定方案,迅速有序地进入指定的人防掩

蔽工事,并按指定位置坐好。来不及进入人防工事的,应就近利用拐角或墙角的桌下、床下卧倒。尽量避开门窗和易燃、易爆物。 室外人员的防护:室外人员应从防护较严重的瞬时杀伤因素着眼,防护的原则是减少暴露表面,争取厚重屏障重点保护头部、减少碎片杀伤。 发现爆炸闪光,应忌看火球,迅速进入各种人防工程防护,并不要随意进出或走动。来不及进入民防工事的人员要利用地形地物就;就近隐蔽防护。地形地物较小时,面向爆心卧倒;无地形地物可利用时,背向爆心卧倒。如果身边有江河、湖泊或池塘,应立即潜入水中防护。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利用浅色衣物遮盖身体,尤其是皮肤暴露部位。 利用地形地物进行防护时应注意:必须利用地形地物背向爆心的一侧,尽量利用坚固、稳定的地形地物,避开易倒塌、易燃烧、易爆炸的物体,以免受到间接伤害。 核武器袭击后的行动:服用预防药物,及时撤离沾染区,集中处理受染服装,对人员和物品进行洗消。冲击波过后,应立即站起,迅速抖落身上的灰尘,尽快进入人防工事或撤离沾染区域。 进入人防工事后,应对人员或物品进行洗消。 撤离沾染区时,应穿戴好防毒衣、防毒面具。 没有防毒器具也可用就便器材进行防护:用雨衣、塑料布、床单等遮盖暴露的皮肤,用耳塞或棉球塞住耳朵,戴口罩或用毛巾捂住口鼻。扎好“三口”即领口、袖口、裤脚口。 洗消用过的水应排入指定的污水坑内。用过的棉球等垃圾应倒在指定的地点,不能随便乱倒乱丢。 ④放射性沾染区的人员防护方法: 人员在沾染区活动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或面具、扎“三口”、穿雨衣或斗篷、戴手套、穿雨靴;不要随便接触沾染物品,不要坐卧和脱下防护器材;严禁在沾染区吃东西、吸烟和饮水。行进时,应按照专业人员设置的标志,避开沾染程度较高的地域。应选择路面结实、街道较宽的背风墙一侧行动。人与人之间要保持适当距离,脚步要轻,尽量减少灰尘扬起,快速行进,尽量缩短在沾染区的时间。 乘车时,除应做好个人防护外,要关闭门窗,盖严棚布,车上人员不要随便下车,上下

核武器常识及其防护

核武器常识及其防护 一、核武器常识 核武器是一种能够释放核能量并产生巨大爆炸威力的武器。它的核心部分是核裂变或核聚变材料,能够引发核链反应,并产生巨大的爆炸能量。核武器的威力远超常规武器,可以摧毁大片土地,造成大规模伤亡和灾难。 核武器的分类主要有两种:核裂变武器和核聚变武器。核裂变武器是利用重核素(如铀、钚)的裂变过程释放能量,产生爆炸。核聚变武器则是利用氢同位素(如氘、氚)的聚变过程释放能量,产生更大的爆炸。 核武器的威力主要来自核链反应,即一个核粒子的裂变或聚变释放出的能量引发周围核粒子的进一步裂变或聚变,形成一个连锁反应。这种连锁反应的释放能量是常规武器无法比拟的,是核武器威力巨大的原因之一。 核武器的防护主要包括核防护措施和核不扩散机制。核防护措施是指国家或地区为了保护自身不受核武器威胁,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核不扩散机制是指国际社会为了防止核武器扩散,维护全球核安全而建立的一套机制。 二、核武器防护措施

1. 国家核政策:各国通过制定和实施核政策,明确核武器的使用条件和范围,以及核威慑和核承诺等内容,维护自身核安全。 2. 核不扩散条约:核不扩散条约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核不扩散机制之一,旨在防止核武器扩散,并鼓励核裁军。 3. 核裁军谈判:各国通过国际谈判和协议,推动核裁军进程,减少核武器库存,达到全面禁止核武器的目标。 4. 核安全合作:国际社会通过加强核安全合作,共同提高核设施的安全性,防止核材料的失窃和恐怖主义利用核材料的行为。 5. 核安全法规:各国通过立法和法规,建立完善的核安全制度和监管机制,确保核设施的安全运行和核材料的安全储存。 三、核不扩散机制 1.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国际原子能机构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负责推动核能的和平利用以及核不扩散事务。它负责监督各国的核活动,确保核材料不被用于非和平目的。 2. 核供应国集团(NSG):核供应国集团是一个由核技术出口国组成的组织,旨在限制对核技术和材料的非法转移,并对核供应进行严格管控。

核化生武器防护方案

核化生武器防护方案 1. 引言 核化生武器是指同时具备核武器和生物武器两种威力的武器。其具备破坏力大、传播范围广、杀伤性强等特点,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巨大威胁。为了应对可能的核化生武器的袭击,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防护方案至关重要。本文将针对核化生武器防护展开讨论。 2. 核化生武器的特点 核化生武器是综合运用核武器和生物武器的一种恶性组合,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破坏力大:核武器的爆炸能够产生巨大的爆炸冲击波,摧毁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生物武器则可以通过释放有害病原体或毒素来造成大规模生物污染。 •传播范围广:核化生武器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水源传播、食物污染等多种途径传播,对广大地区和人口造成影响。 •杀伤性强:核化生武器可以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死亡,并给幸存者带来长期的生理和心理影响。 3. 核化生武器防护方案 为了有效应对核化生武器威胁,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防护方案。以下 是一些常见的核化生武器防护措施: 3.1 屏蔽和防护措施 •屏蔽建筑物:设计并建造高度抗冲击和抗辐射的建筑物,用于避免核爆炸和辐射对人员的直接伤害。建筑物的墙壁、屋顶和门窗应采用特殊材料进行加固和防护。 •防护服和面具:为核化生武器事件的幸存者提供特制的防护服和面具,以避免接触有害的病原体和毒素。 •个人防护设备:指导公众佩戴防护面具、手套和服装等个人防护设备,降低生物武器对个体的传播和感染风险。 3.2 预警和监测体系 •建立预警系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起核化生武器攻击的预警系统,通过监测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和病原体等来实时掌握危险程度。 •加强监测和研发:加强对核化生武器威胁的监测和研发,提高对各种核化生武器威胁的识别和反应能力。

核武器的防范知识

核武器的防范知识 核武器的防范知识 核武器的防护知识 对核武器损伤的防护核武器虽然具有巨大的杀伤破坏作用,但也具有局限性和可防性,只要掌握其致伤规律,做好防护工作,就能免疫或减轻核武器损伤。 对核武器的防护,从广义上讲,包括:战时积极摧毁敌人的核设施,拦截、摧毁来袭的核导弹和飞机,按防原要求步署和配置部队;组织城市人口疏散;构筑防护工事;研制和使用防护装备和措施;组织辐射侦察;组织抢救伤员。消除沾染,抢修被破坏的设施;采用医学手段防止或减轻核武器损伤。 除采用军事手段摧毁敌人的核力量的积极防御外,在各种防护措施中,以工事防护为主,工事防护是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工事防护又以防冲击波为主,凡能防冲击波,一般也能防其它杀伤因素。在整个防护中医学防护是辅助性的,但它是卫生部门的重要工作,主要是预防放射损伤。 对核武器损伤的防护,内容广泛,任务艰巨,必须做到军队防护与人民群众防护相结合,医学防护与其它各种防护相结合,群众性防护与专业技术分队防护相结合,使用制式装备防护与开展简易防护相结合。这样,军地实行统一指挥领导,组织协同,人力物力上互相支援;既放手发动群众,又发挥专业分队的骨干作用;既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装备器材的优势,又能因地制宜发挥简易防护措施的作用。 一、核武器的可防性和难防性 (一)核武器的可防性 3.城市遭受核袭击,顷刻间大面积的建筑物倒塌,发生大量伤亡,犹如大地震。加上火海一片,间接烧伤增多。人们在高温的废墟中熏烤,无法撤离,外部人员也难于进入抢救。 4.核爆炸使城市水源、电源、通讯、交通道路破坏;医疗机构、

设施的破坏和医护人员的伤亡;严重的放射性沾染,给开展防护和救治工作造成巨大困难。 在防护工作中,应全面辩证分析核武器的可防性和难防性,做好充分准备,采取各种措施,趋利避害,以提高防护效果。 二、对瞬时杀伤因素的防护 (一)个人防护动作 听到空袭警报,人员应立即进入邻近工事,或利用地形地物迅速疏散隐蔽。 遇到核袭击时,发现闪光,应立即采取下列防护行动。防护效果取决于防护动作的迅速、果断和正确。 1.进入邻近工事,发现闪光,立即进入邻近工事,注意避开门窗、孔眼,可避免或减轻或损伤,如一次百万吨级氢弹空爆试验时,利用闪光启动,动物在一定时间内先后进入工事,均显示不同程度的防护效果。进入工事越快,效果越好(表2-3)。 表2-3狗在闪光后不同的时间进入工事的防护效果 进入工事的时间(爆后s)烧伤冲击伤结局程度面积%1燎毛—轻度活存2轻度3轻度活存5中度5轻度活存10重度21轻度活存未进入工事极重度30重度伤后5d死亡注:百万吨级空爆9.4km处 2.利用地形地物:邻近无工事时,应迅速利用地形地物隐蔽,如利用土丘、土坎、沟渠、弹坑、树椿、桥洞、涵洞等,均有一定防护效果。例如,在一次百万吨级空爆试验中,隐蔽在120cm高的土坎后和涵洞内的狗无伤活存,而开阔地面上的狗受到极重烧冲复合伤,分别于伤后第2和第4天死亡。 3.背向爆心就地卧倒:当邻近既无工事又无可利用的地形地物时,应背向爆心,立即就地卧倒。同时应闭眼、掩耳,用衣物遮盖面部、颈部、手部等暴露部位,以防烧伤,当感到周围高热时,应暂时憋气,以防呼吸道烧伤。 4.避免间接损伤:室内人员应避开门窗玻璃和易燃易爆物体,

核战争的防护措施与技术进展

核战争的防护措施与技术进展核战争是一种可怕的威胁,对人类社会和地球环境都将造成灾难性的影响。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防护核战争的措施和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本文将探讨核战争的防护措施和技术进展,希望为建立更安全的世界做出贡献。 1. 核战争的威胁与灾害 核战争一旦爆发,将释放巨大的能量,引发灾难性的后果。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火球和辐射会摧毁城市,伤亡人员以及对环境造成长期影响。核辐射不仅会导致癌症、遗传疾病等健康问题,还会对生态系统和农作物产生长期影响。 2. 核战争防护措施 为了减少核战争的影响,人们提出了一系列核战争的防护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预防核战争的外交努力 通过外交手段,促进国际间的合作与理解,防止核战争的爆发。多边条约和协议的签订,限制核扩散和军备竞赛,是防范核战争的重要手段。 2.2 建设防护设施 加强对重要城市和基础设施的防护,建设核战争的避难所和紧急撤离计划。这样能够在战争爆发时,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3 提高公众的核战争意识 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核战争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抵御核战 争的能力。人们应该了解到核战争的威胁,知道如何行动以及应对。 3. 防护技术的进展 3.1 核武器拦截系统 核武器拦截系统是一种利用雷达和导弹拦截技术,来识别并摧毁入 侵的核弹头的系统。该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核战争的防护能力, 增加了核武器攻击的风险和代价。 3.2 防护服和装备的改进 防护服和装备的改进使得士兵可以在核战争环境中更安全地行动。 防护服可以有效阻挡辐射和化学物质的侵害,同时提供呼吸和视觉保护,提高战斗力和生存能力。 3.3 核电站和核设施的安全技术 核电站和核设施的安全技术是核战争防护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 强设备的防护性能和安全监测系统,可以减少核设施受到攻击的风险,保护公众的安全。 4. 未来展望 虽然核战争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 对核战争威胁的认识加深,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核战争的威胁。未来 的发展方向包括:

“三防”知识教育之人员对核武器的防护

“三防”知识教育之人员对核武器的防护 所谓“三防”,是指对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的防护。它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有效形式。核、化、生武器对人员具有巨大的杀伤破坏作用。但只要防护得当,是可以有效地防止其对人员的杀伤的。因此,了解“三防”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核武器,又叫原子武器。它是利用原子核裂变瞬间释放出的巨大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一般泛指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 核武器对人员的杀伤破坏作用,是由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和放射性沾染四种杀伤因素造成的。人员受到一种杀伤因素的伤害叫单一伤,受到两种以上杀伤因素的伤害叫复合伤。当敌人使用核武器时,人员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一、对冲击波、光辐射和早期核辐射的防护 由于冲击波、光辐射和早期核辐射持续时间非常短,所以,它们也被称为瞬时杀伤破坏因素。对瞬时杀伤破坏因素的防护主要是:(一)当人员处于具有密闭、滤毒通风设备的工事内时,发现核爆炸后,先行隔绝,再根据情况进行滤毒通风或清洁通风。在隔绝时,应保持安静,不要吸烟,少用或不用明火照明,以减少工事内氧气的消耗。当人员处于不密闭的工事内时,发现核爆炸后,人员应用棉球等堵住耳孔,以防耳膜损伤。当人员隐蔽在露天工事内时,发现核爆炸后,人员应卧倒在工事底部,闭眼、闭嘴、腹部微收,两手交叉垫于胸下。两肘前伸,使两大臂遮掩面部,避免或减少光辐射对暴露皮肤的伤害。在单人掩体内的人员可蹲下,姿势尽量低下,可用两手堵塞耳孔。 (二)当人员来不及进入工事时,发现闪光后,应迅速利用就近地形地物卧倒(与露天工事内的卧倒动作相同)。卧倒的方向依核武器爆炸的方向和地形的特点而定。在开阔地面的人员应背向爆心卧倒。当地形地物较小时,应对向爆心卧倒,以重点防护头部。在室内来不及外出隐蔽的人员,应该避开门、窗,在屋角或靠墙下的床下、桌子下卧倒,以避免间接伤害。正在行驶的车辆,发现闪光后,应立即停

中国核战自救常识大全

中国核战自救常识大全 随着当前国际形势的日趋复杂,国家安全问题也逐渐受到越来越 多的关注和重视。其中,核战自救常识显然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 和掌握的基本常识。在这里,我们将为各位读者整理一篇详尽的“中 国核战自救常识大全”,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第一步:对于核战的认识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核战的基本特点,以便我们做好相应的自救准备。核战是指在大规模使用核武器的情况下发生的战争。由于核武器的毁 灭力非常强大,核战将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城市破坏和环境污染 等后果。因此,面对核战,我们必须明确其中的危险和威胁,做好应 对准备。 第二步:核战自救常识 为了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核战带来的危害和伤害,我们需要掌握一些 核战自救常识。下面我们通过几个方面来逐一介绍。 1、居住环境的准备 在核战面前,首先需要做好的是自己的居住环境的准备。建议家庭在 房屋内设置防护设施,如铅板、混凝土、墙体加固等。并且要定期检查、适时更新这些设施以保障其有效性。特别是在核战即将爆发时, 需将屋内门窗全部关闭,可用湿毛巾、灰尘等封住门缝和窗户,以隔 绝核爆前的强辐射。同时,保持清净卫生,在出现核灰尘时要及时浴 池洗净和更换衣物。 2、应急准备 在核战面前,应急准备也非常重要。家庭应该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 包括安全的撤离路线、防护用品和储存食品、药品等物品的清单。平 时要做好食品、清水和储备药品的储存,在核战爆发之前应该检查这 些储备物资是否充足。特别要注意选择富含维生素、富含蛋白质的食品,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3、心理准备

在核战爆发时,要尽可能保持冷静,掌握科学的应对策略。同时,为 了避免产生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可进行适当的心理调节,如听音乐、观看电影等。 4、防护用品的选择 在核战自救过程中,防护用品的选择也非常关键。建议家庭储备有效 的抗辐射药品和个人防护设备,如面罩、手套、防护眼镜等。同时, 还可以使用常见的生活用品如浴巾、湿毛巾、灰尘等,用于封堵门窗,起到防护的作用。 最后,希望各位读者认真理解和掌握以上内容,增强自己的核战 自救意识和能力。通过积极的学习和实践,我们相信能够在核战面前 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同时,也相信在政府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一定 能够团结一心,阻止核战的发生,共同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关于核武器的危害及其防护

国防教育第二课:核武器极其杀伤破坏因素 教学目的: 1、了解核武器的基本概念。 2、对核爆炸的方式和外观景象有明确了解。 3、掌握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教学重点: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教学难点: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教学方法与手段: 直观、形象教学,利用电脑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引言: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上空扔下了一种当时非常神秘的武器,造成24.5万人死伤,20万人失踪。广岛人为此修了纪念碑,并在每年的8月6日举行悼念活动。这种武器是什么呢?噢!是原子弹。原子弹是核武器的一种,这节课我们就讲《核武器及其杀伤破坏做用》。 一、核武器 1、什么是核武器 核武器是利用核反应瞬间放出的巨大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 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统称核武器。 原子弹主要由引爆控制系统、高能炸药、反射层、由核装料组成的核部件、中子源和弹壳等部件组成。引爆控制系统用来起爆高能炸药;高能炸药是推动、压缩反射层和核部件的能源;反射层由铍或铀-238构成。铀-238不仅能反射中子,而且密度较大,可以减缓核装料在释放能量过程中的膨胀,使链式反应维持较长的时间,从而能提高原子弹的爆炸威力。核装料主要是铀-235或钚-239。 氢弹的引爆装置起爆后,发生裂变链式反应,产生高温、高压,氘化锂在高温、高压和中子作用下,锂即产生氚,随之氘氚迅速聚合,放出高能中子和巨大能量,引起比原子弹更为猛烈的爆炸。由于聚变反应须在极高温度下才能进行,氢弹也叫做热核武器。 不管是裂变反应还是聚变反应,在核反应的瞬间都能放出巨大的能量。 核武器可用导弹、火箭、火炮、飞机等运载工具发射、投掷,也可制成地雷使用。 核武器的威力是指核爆炸时释放的总能量,通常用TNT(炸药)当量来表示。 1当量 = 1吨TNT炸药爆炸时放出的能量 核武器按当量大小可分为百吨级、千吨级、万吨级、十万吨级、百万吨级、千万吨级等。 2、核武器的爆炸方式和外观景象 核武器的爆炸方式有三种:空中爆炸;地面(水面)爆炸;地下(水下)爆炸。 空中爆炸:闪光→→火球→→颜色逐渐变暗,从地面吸起一股尘柱,尘柱越升越高,和烟云结合在一起,形成蘑菇状烟云。 地面爆炸:闪光→→半球形火球→→颜色逐渐变暗,烟云和尘柱一起由地面升到空中,形成蘑菇状烟云。

核武器知识

核武器知识核武器是利用原子弹核反应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起杀伤作用的武器。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等统称核武器。 一、核武器的特点 核武器可制成弹头,装在火箭上射向目标,可以从陆上发射或从水面舰艇发射,也可以由潜艇在水下发射。核武器还可以制成炸弹由飞机空投,制成炮弹由火炮发射,或者制成地雷、鱼雷等。 核武器的爆炸方式有空中爆炸、地面爆炸等几种。不同的爆炸方式,其杀伤破坏效果是不同的。其共同特点是依次出现闪光、火球、尘柱、蘑菇状烟云。空爆的杀伤破坏特点是:杀伤地面人员,破坏地面目标及工矿、交通枢纽和城市建筑等,并形成一定的放射性沾染。地爆的杀伤破坏特点:破坏地面或地下的坚固目标,杀伤工事内人员,造成严重的放射性沾染。 二、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有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核放射性沾染等5种。前4种是在核爆炸最初的几十秒产生的瞬时杀伤破坏因素。放射性沾染可以持续几个月、几年或更长的时间。 1、光辐射 光辐射(又称热辐射),是爆炸时的闪光及高温火球辐射出来的强光和热。具有大量热能,直接照射无隐蔽人员会造成烧伤。如果用眼睛看核爆炸的火球,会造成眼底烧伤。在爆炸中心附近人员吸入被光辐射加热的空气,会造成呼吸道烧伤。光辐射能引起大面积火灾,烧坏物体,同时造成人员的间接烧伤。 2、冲击波 冲击波是核爆炸时产生的高速高压气浪。它对人员、物体能够造成挤压、抛掷作用。挤压作用造成严重内伤,如肺、胃、肝、脾出血破裂核骨折。冲击波可造成建筑物倒塌,人员间接伤害及堵塞交通。 3、早期核辐射 早期核辐射(又贯穿辐射),是核武器所特有的一种杀伤破坏因素。形成早期核辐射是爆炸最初十几秒钟内放射出来的人眼看不见的射线。作用于人体时无特殊感觉,能破坏人的组织细胞,使人得急性放射病。早期核辐射能使光学玻璃变暗、胶卷暴光、化学药品失效,并能影响电子仪器性能。早期核辐射一方面能穿透各种物质,另一方面

核武器的防护知识

居民应该掌握对核武器的防护知识 一、什么是核武器? 利用能自持进行的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具大规模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的总称。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有5种: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和放射性沾染。 二、辐射对人员有哪些危害作用? 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就叫做核辐射,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有核辐射。它有α、β和γ三种辐射形式。α辐射只要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β辐射是高速电子,皮肤沾上后烧伤明显;γ射线和χ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但危害都不大,只有核爆炸或核电站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才能大范围地对人员造成伤亡。 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内照射。γ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外照射伤害。内外照射形成放射病的症状有: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一般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 三、居民在核爆炸时的防护方法有哪些? 听到空袭警报来不及进入工事或发现明亮巨大闪光时,居民可采取的防护方法有: a、立即利用地铁或山洞、地下室、菜窖等空间掩蔽。 b、或在室外,利用矮墙、土堆、壕沟等地型,闭眼、埋头、爬卧、屈身进行掩蔽。 c、或在室内、离开窗户、衣架和衣柜,钻入桌下、小开间房间或贴近床、大沙发等进行防护。 d、在汽车上,要立即靠边停车、刹住,人员低头把住车上椅背。 待热浪和爆炸声过后,幸存人员应进行皮肤和呼吸道防护,沿城市侧上风方向撤离沾染区。居民进入人防工程应注意哪些事项?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发布日期:2012-3-12 来源:本站浏览:30次字号:大中小(1)服从工事负责人的疏导,不停留、不拥挤、不吵闹。 (2)背背包,不夹包、不提包。 (3)抱小孩,不牵小孩走。 (4)无灯时,要腾出右手,靠右侧探摸、快速进至工事安全区。 (5)在指定的位置上坐卧休息,管好小孩、不四处乱走、乱跑。 (6)个人防护器具和随身携带物品贴身放置,不影响他人行动。 (7)果皮,壳核、有味污物均要封存在塑料袋内。 (8)不吸烟、不乱用明火、不随地吐痰,不随便倒水、残茶。 (9)大小便要到指定的位置,并要随时密封好。 (10)不随便启闭工事防护设备或出入工事。 (11)听从工事人防负责人的指挥。 遭遇空袭和生化武器袭击时的个人防护器材及其使用• 一、呼吸道防护器材 ( 一) 构造、性能 呼吸道防护器材主要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它用于保护人的呼吸器官、眼睛及面部免受毒剂、生物战剂和放射性物质的伤害。主要由面罩、滤毒罐和面具袋组成。面罩与人员面部密合固定,以保护人员面部。滤毒罐有滤烟层和装填层两部分。滤烟层能滤除毒烟、毒雾、生物战剂及放射性气溶胶;装填层能有效地吸附空气中的毒剂蒸气。人员在佩戴防毒面具呼

核辐射防护常识与相关核辐射知识

核辐射防护常识与相关核辐射知识 什么是核辐射? 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就叫核辐射,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有核辐射。核辐射主要是α、β、γ三种射线:α射线是氦核,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 β射线是电子,皮肤沾上后烧伤明显。这两种射线由于穿透力小,影响距离比较近,只要辐射源不进入体内,影响不会太大; γ射线的穿透力很强,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y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但危害都不太大,只有核爆炸或核电站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才能大范围地对人员造成伤亡。 电磁波是很常见的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主要由功率(与场强有关)和频率决定。 1、什么是放射性 1896年贝克勒尔在研究轴矿的荧光现象时发现轴盐矿发射出类似X射线的穿透性辐射。两年之后,法国物理学家居里夫人从轴矿中相继发现的另外两个能发射射线的新元素——钋和镭。居里夫人称这种能自发释出射线的性质为放射性。 2、辐射分为两类。一类是电离辐射,这是指α(阿尔法)、β(贝塔)、γ(伽马)、X和中子等射线。这些射线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使物质电离(即原子或分子获得或失去电子而成为离子)。电离辐射按粒子带电情况又可分为带电粒子辐射(如α、β、粒子)和不带电粒子辐射(如中子、X和γ射线)。另一类是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声辐射、热辐射和低能电磁辐射。 3、α、β、γ、中子和X射线有些什么特点? (1)α粒子:是高速运动的带正电的氦原子核。它的质量大、电荷多,电离本领大。但穿透能力差,在空气中的射程只有1~2厘米,通常用一张纸就可以挡住。 (2)β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它带付电荷,质量很小,贯

核辐射知识及安全预防

什么是辐射? 3月15日,在日本福岛县,日本自卫队成员对撤离受核电站辐射影响地区的灾民鞋子进行清洗。新华社/路透 新华网北京3月15日电辐射存在于整个宇宙空间,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类。在核能领域,人们主要关心的是电离辐射可能产生的健康影响及其防护。通常将电离辐射简称为辐射或辐射照射。 人类有史以来一直受着天然电离辐射源的照射,包括宇宙射线、地球放射性核素产生的辐射等。辐射无处不在,食物、房屋、天空大地、山水草木、乃至人们体内都存在着辐射照射。人类所受到的集体辐射剂量主要来自天然本底辐射和医疗,核电站产生的辐射剂量非常小,约0.25%。 据国家原子能机构网站介绍,人们在对辐射产生健康危害的机理进行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基础上,建立了有效的辐射防护体系,并不断加以发展和完善。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辐射防护的三个原则是:实践的正当性,防护水平的最优化和个人剂量限值。国际基本安全标准规定公众受照射的个人剂量限值为每年1毫希,而受职业照射的个人剂量限值为每年20毫希。 如何防核辐射?核辐射有什么危害后果 ●遭遇核辐射时要尽可能缩短被照射时间,远离放射源,尤其要注意屏蔽 ●进出核污染地区时,要穿防护服。减少放射性污染,可穿雨衣、戴墨镜、洗淋浴 3月11日发生的日本9级强震导致福岛核电站受损泄漏,周边居民被迫疏散。截至昨天下午,当地有190名民众和医护人员遭受核辐射,最高时辐射达到1015微西弗/小时。根据日本政府目前披露的信息,只是有民众和医护人员遭受核辐射,未造成对人体的急性放射性伤害。 广东放射医学专家表示,遭遇核辐射要尽可能缩短被照射时间,远离放射源,尤其要注意屏蔽。进出核污染地区时,要穿防护服,并及时淋浴,清除核污染。 医学指导/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放射医学专家杨宇华主任医师 特别提醒 ——内外兼防 核辐射防护原则 ——内外兼防 杨宇华强调,发生核事故或放射事故,特别是有放射性物质向大气释放时,总的防护原则是“内外兼防”,具体包括两方面:

核辐射知识及安全预防

核辐射知识及安全预防 核辐射知识及安全预防.txt51自信是永不枯竭的源泉,自信是奔腾不息的波涛,自信是急流奋进的渠道,自信是真正的成功之母。什么是辐射? 3月15日,在日本福岛县,日本自卫队成员对撤离受核电站辐射影响地区的灾民鞋子进行清洗。新华社/路透 新华网北京3月15日电辐射存在于整个宇宙空间,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类。在核能领域,人们主要关心的是电离辐射可能产生的健康影响及其防护。通常将电离辐射简称为辐射或辐射照射。 人类有史以来一直受着天然电离辐射源的照射,包括宇宙射线、地球放射性核素产生的辐射等。辐射无处不在,食物、房屋、天空大地、山水草木、乃至人们体内都存在着辐射照射。人类所受到的集体辐射剂量主要来自天然本底辐射和医疗,核电站产生的辐射剂量非常小,约0.25%。 据国家原子能机构网站介绍,人们在对辐射产生健康危害的机理进行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基础上,建立了有效的辐射防护体系,并不断加以发展和完善。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辐射防护的三个原则是:实践的正当性,防护水平的最优化和个人剂量限值。国际基本安全标准规定公众受照射的个人剂量限值为每年1毫希,而受职业照射的个人剂量限值为每年20毫希。 如何防核辐射?核辐射有什么危害后果 ●遭遇核辐射时要尽可能缩短被照射时间,远离放射源,尤其要注意屏蔽 ●进出核污染地区时,要穿防护服。减少放射性污染,可穿雨衣、戴墨镜、洗淋浴 3月11日发生的日本9级强震导致福岛核电站受损泄漏,周边居民被迫疏散。截至昨天下午,当地有190名民众和医护人员遭受核辐射,最高时辐射达到1015微西弗/小时。根据日本政府目前披露的信息,只是有民众和医护人员遭受核辐射,未造成对人体的急性放射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