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测量仪校准规范

影像测量仪校准规范

影像测量仪校准规范

一、目的

影像测量是一种精确测量方法,为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对影像测量仪进行定期校准。本规范的目的是明确影像测量仪的校准要求和步骤,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二、影像测量仪的校准对象和要求

1. 影像测量仪的光学系统:校准该系统的几何畸变、畸变误差和像差等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影像测量仪的机械系统:校准该系统的运动轴向误差、定位误差和重复性误差等,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3. 影像测量仪的图像处理系统:校准该系统的亮度、对比度和色彩等参数,保证测量结果的可比性。

三、影像测量仪的校准步骤

1. 校准前的准备工作:确认校准设备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检查校准样品的完好性和准确度,准备好校准记录表格和校准指导书。

2. 校准光学系统:使用光栅标尺或标准样品对影像测量仪的光学系统进行标定,通过测量标尺或样品的特定位置和尺寸,计算和记录系统的畸变和误差等参数。

3. 校准机械系统:使用标准测量样品对影像测量仪的机械系统进行标定,通过测量样品的位置和尺寸,计算和记录系统的轴向误差、定位误差和重复性误差等参数。

4. 校准图像处理系统:使用标准图像或标准样品对影像测量仪的图像处理系统进行标定,通过测量图像的亮度、对比度和色彩等参数,计算和记录系统的处理误差等参数。

5. 校准结果的评估和分析:根据校准记录表格和校准指导书,对校准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判断影像测量仪是否符合校准要求,如果不符合,需要进行调整和再校准。

6. 校准结果的记录和报告:将校准结果和评估分析记录在校准记录表格中,并编写校准报告,报告中需要包括校准的日期、校准人员和校准设备的信息,以及校准的过程和结果等。

四、校准的频率

根据影像测量仪的使用频率和测量结果的重要性,一般建议影像测量仪的校准频率为每年一次,对于使用频率较高或要求较高的仪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校准频率。

总结:影像测量仪的校准是保证测量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必要步骤。根据本规范,可以对影像测量仪的光学系统、机械系统和图像处理系统进行准确标定,从而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校准的步骤和要求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并记录和报告校准结果,以便监控和维护影像测量仪的性能。

影像测量仪校准规范

影像测量仪校准规范 影像测量仪校准规范 一、目的 影像测量是一种精确测量方法,为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对影像测量仪进行定期校准。本规范的目的是明确影像测量仪的校准要求和步骤,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二、影像测量仪的校准对象和要求 1. 影像测量仪的光学系统:校准该系统的几何畸变、畸变误差和像差等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影像测量仪的机械系统:校准该系统的运动轴向误差、定位误差和重复性误差等,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3. 影像测量仪的图像处理系统:校准该系统的亮度、对比度和色彩等参数,保证测量结果的可比性。 三、影像测量仪的校准步骤 1. 校准前的准备工作:确认校准设备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检查校准样品的完好性和准确度,准备好校准记录表格和校准指导书。 2. 校准光学系统:使用光栅标尺或标准样品对影像测量仪的光学系统进行标定,通过测量标尺或样品的特定位置和尺寸,计算和记录系统的畸变和误差等参数。 3. 校准机械系统:使用标准测量样品对影像测量仪的机械系统进行标定,通过测量样品的位置和尺寸,计算和记录系统的轴向误差、定位误差和重复性误差等参数。

4. 校准图像处理系统:使用标准图像或标准样品对影像测量仪的图像处理系统进行标定,通过测量图像的亮度、对比度和色彩等参数,计算和记录系统的处理误差等参数。 5. 校准结果的评估和分析:根据校准记录表格和校准指导书,对校准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判断影像测量仪是否符合校准要求,如果不符合,需要进行调整和再校准。 6. 校准结果的记录和报告:将校准结果和评估分析记录在校准记录表格中,并编写校准报告,报告中需要包括校准的日期、校准人员和校准设备的信息,以及校准的过程和结果等。 四、校准的频率 根据影像测量仪的使用频率和测量结果的重要性,一般建议影像测量仪的校准频率为每年一次,对于使用频率较高或要求较高的仪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校准频率。 总结:影像测量仪的校准是保证测量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必要步骤。根据本规范,可以对影像测量仪的光学系统、机械系统和图像处理系统进行准确标定,从而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校准的步骤和要求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并记录和报告校准结果,以便监控和维护影像测量仪的性能。

校准项目

第1页共44页 序号开展校准项目的器具或 参数名称 测量范围 校准测量能力/准确度等级/最大允 许误差 依据文件名称 及编号 1标准钢卷尺(0~100)m Ⅰ级、Ⅱ级MPE:±(0.03+0.03)mm JJG741 标准钢卷尺检定 规程 2钢卷尺(0~200)m Ⅰ级、Ⅱ级JJG4 钢卷尺检定规程 3三等标准金属线纹尺(0~1) m 三等JJG71 三等标准金属线纹尺检定规程 4纤维卷尺(0~200)m 1级、2级JJG5 纤维卷尺、测绳检 定规程 5坐标测量机≤8 m U=0.26μm+26L/10000 k=2 L单位mm JJF1064 坐标测量机校 准规范 6齿轮渐开线测量仪r b≤200mm六级及六级以下JJF1124 齿轮渐开线测量仪器校准规范 7齿轮螺旋线测量仪r b≤200mm, β(0°~45°) 六级及六级以下 JJF1122 齿轮螺旋线测 量仪器校准规范 8齿轮双面啮合检查仪模数不大于M1 六级及六级以下JJF1233 齿轮双面啮合测量仪校准规范 9跳动检查仪/ 六级及六级以下JJF1109 跳动检查仪校 准规范 10万能测齿仪d≤200mm,M(1~10) 六级及六级以下JJG92 万能测齿仪检定 规程 11试验筛(0.020~125)mm U=(4~34)μm k=2 网孔最大尺寸偏差: +(0.014~4.51)mm 网孔平均尺寸偏差: ±(0.0023~3.66)mm 网孔中间偏差: +(0.008~4.09)mm 筛孔尺寸偏差: ±(0.07~1.00)mm JJF1175 试验筛校准规 范 12超声波测厚仪(0~200)mm MPE:±(0.01+H/200)mm、 ±(0.1+H/100)mm JJF1126 超声波测厚仪 校准规范 13磁性、电涡流式覆层厚 度测量仪 (0~1250)μm/(0~ 10)mm A级、B级、C级、D级 JJG818 磁性、电涡流式 覆层厚度测量仪检定规 程 14电感测微仪±1000μm 数显式MPE:±0.3%(│Si│+l)μm;指 针式MPE:±1%(│Si│+l)μm; JJF1331 电感测微仪校 准规范 15分辨力板A1~A7;B1~B3 A型MPE:±(1.5~48)μmB型 MPE:±10′ JJG827 分辨力板检定规 程

刀口直角尺校验规程

刀口直角尺校验规程 1.0目的 为保证本公司使用的刀口直角尺的测量准确度,规范刀口直角尺的校准程序,以确保产品品质。 2.0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的刀口直角尺内部校验。 3.0校验设备 花岗石精密测量方尺(精度为0.008mm)、影像测量仪(精度为0.005mm)。 花岗石精密测量方尺、影像测量仪需经国家计量单位出具合格证书方可用于检测。 4.0环境条件 温度:20+5℃/-2℃、湿度:60%±20%。 直角尺应平衡温度2小时以上,自校前将所有设备及直角尺置于同一平台上。 5.0校验方法 5.1校正前: 5.1.1刀口直角尺送到品管检测室,用白布、酒精擦干净; 5.1.2带上干净手套检查刀口直角尺长边内外刃边及短边内外测量边是生锈、磨损; 5.2校正中: 5.2.1将花岗石精密测量方尺竖放在岩石平板上,使刀口直角尺短边内测量边平贴于花岗石精密测量方尺工作面,长边内刃边与花岗石精密测量方尺另一工作面平贴密合(注意施力要均匀);垂直目视刀口直角尺短边、长边与花岗石精

密测量方尺工作面密合是否有间隙,如有则将间隙处用水笔涂画标识; 5.2.2再将刀口直角尺长边外刃边、短边外测量边分别与花岗石精密测量方尺工作面平贴接触,垂直目视密合是否有间隙,如有则将间隙处用水笔涂画标识; 5.2.3将刀口直角尺平粘于一平面治具上,用影像测量仪对刀口直角尺长边内刃边、分别取至 少二点测量(取测量点优先取有水笔涂画标识区域, 求其垂直度); 5.2.4需按5.2.3要求重复进行三次测量,获得内测量平均垂直度值; 5.2.5按5.2.3~5.2.4要求对刀口直角尺长边外刃边、短边外测量边进行测量,获得外测量平均垂直度值; 5.2.6将内测量平均垂直度值和外测量平均垂直度值分别减去90°值即为其相应误差值。 5.3校正后: 5.3.1误差值在判定标准±5′范围即视为合格,反之为不合格(含任意一误差值不在判定标准内); 5.3.2刀口直角尺如有外观不良或须调整时,应予以暂停使用并送修。如无法修复,应予以报废处理,在量具盒上方贴量具报废标签,并记录于量具报废申请单; 5.3.3校正完毕,将量具表面涂上防锈油,于刀口直角尺盒上方贴内校证标签;并将校正结果记录于监视和测量装置检测记录表; 6.0校准周期 校准周期一般不超过半年,凡在使用过程中经过修理或示值调整的均需重新校准。

影像测量仪作业指导书

影像测量仪作业指导书 第一篇: 影像测量仪作业指导书 一、引言 影像测量仪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现代测量设备。它通过采集 和分析影像信息,实现对物体尺寸、形状和表面特征等进行快速和精 确的测量。本指导书旨在介绍影像测量仪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帮 助读者正确使用和操作该设备。 二、影像测量仪的原理 影像测量仪主要基于数字影像处理技术和计算机视觉算法。当物体被 测量时,影像测量仪会拍摄一系列图像,并通过图像处理软件提取和 分析图像中的特征点和边缘等信息,进而计算出物体的尺寸和形状。 具体的原理包括: 1. 图像采集:影像测量仪通过镜头和光源将物体的图像转换为 数字图像。在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光照均匀、观察角度合适等因素,以确保获取到清晰的图像。 2. 特征提取: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影像测量仪能够自动提取图 像中的特征点、边缘等特征。这些特征点和边缘可以用来计算物体的 尺寸和形状。 3. 测量分析:基于提取的特征信息,影像测量仪可以进行测量 分析。它能够实现诸如长度、宽度、高度、角度、曲率等多种测量功能,且测量结果具有高精度和可重复性。 三、影像测量仪的使用方法 为了正确使用影像测量仪,以下是一些基本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 1. 准备工作:首先,将影像测量仪放置在稳定的工作台上,并 连接电源。在使用之前,先进行设备的校准和调试工作,确保其正常 运行。 2. 选择测量模式: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式。常见

的测量模式有点测量、线测量、圆测量、角度测量等,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测量任务进行选择。 3. 设置测量参数:根据被测物体的特性和测量要求,设定合适的测量参数。例如,选择适当的曝光时间、对焦位置、分辨率等。 4. 进行测量:将待测物体放置在影像测量仪的视野范围内,并进行测量。在测量过程中,需要保持物体的稳定,并避免光线干扰和震动等因素。 5. 分析测量结果:完成测量后,使用影像测量仪提供的图像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可以通过软件提供的功能,测量物体的尺寸、形状、缺陷等,并生成报告。 四、注意事项 在使用影像测量仪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操作规范:按照设备的操作规范进行操作,遵循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自身和设备的安全。 2. 周围环境:确保使用环境具备良好的光照条件和稳定的工作台面,避免光线不足、污染和震动等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 校准检查:定期检查和校准设备,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保存:在测量完成后,及时保存测量数据和相关信息,以备后续分析和查阅。 五、总结 通过本指导书的介绍,读者可以了解影像测量仪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影像测量仪作为一种先进的测量设备,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希望本指导书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使用和操作影像测量仪,提高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第二篇: 影像测量仪作业指导书 一、引言 影像测量仪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测量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它能够通过采集和分析影像信息,快速而准确地测量物体的尺寸、形状和

千分尺内部校准规范

1.0目的:为使公司所有计量器具进行精度校准,确保检验物料所用的工具符合 精度、标准。 2.0范围:适用于公司自制检具、刀口尺、塞尺、辅助量块、电子称的校正。 3.0职责: 3.1计量校定人员负责对量具的保管、周期校正计划、日常维护监督与量具使用 指导。 3.2质控主管/经理负责对计量校定人员工作监督,量具申购、报废确认及报总 经理审批。 4.0定义: 4.1 计量:实现单位统一,量具准确可靠的活动。 4.2计量校定人员:从事计量检定活动,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校准,取得计量检 定员资格,具备相应条件。 4.3计量器具:单独地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用以进行测量的器具(又称测量仪 器)。 5.0具体内容: 5.1校准环境条件:湿度20±5℃,相对湿度不大于60%-75%,确保防光、防震、 防腐蚀、抗干扰等。 5.2 校验校准设备:影像测量仪、大理石平台及标准件等。 5.3 自制检规的校准: 5.3.1 外观:检查表面质量,无生锈、损坏及缺口等影响使用性能的外观缺陷。 5.3.2.1尺寸校验: 5.3.2.2将检规放在影像仪工作台上。 5.3.2.3打开”EASSON 2D”程序。 5.3.2.4 调整Z轴使探针与被测检规置于适当位置。 5.3.2.5同一高度下,用探针接触同一平面三个点,得到一条线(圆);另一面

同样接触同一平面三个点,得到一条线(圆),求得两线距离,连续测 量三次取平均值并确认是否满足检规所需尺寸范围。 5.3.2.6判定:符合外观及尺寸要求判定为合格,不符合要求的判定为不合格, 不合格的检具需维修后再次校准或报废处理。 5.3.3自制检规内部校准周期为3个月。 5.4 刀口尺校准: 5.4.1外观:检查表面质量,刀口尺测量面上不应有影响使用性能的锈蚀、碰伤、崩刃等缺陷。 5.4.2尺寸校准:将被测刀口尺测量面放在已外校合格的大理石平台上,使用外校合格的塞尺选用0.02MM厚度的塞尺片测量刀口尺与大理石平台的间隙,若无法通过为合格,若能通过可使用合金锉刀或油石对刀口尺进行维修后进行再次校准。 5.4.3判定:符合外观和尺寸要求判定为合格,不符合任意一项为不合格。 5.4.4刀口尺内部校准周期为15天。 5.5塞尺校准: 5.5.1外观:首次校准时塞尺的工作面应无划伤、毛刺、锈斑、扭曲;后续校准时塞尺工作面容许有不影响计量特性的外观缺陷。 5.5.2厚度:使用外校合格的千分尺按照塞尺片上的厚度规格进行检测,每个塞尺片测量点不得小于3点,取点为:塞尺片尺尖1点然后再塞尺工作区任取两点,取平均数值。 5.5.3判定:符合外观和厚度要求判定为合格,不符合要求判定为不合格;不合格贴上用标识,报废处理。 5.5.4塞尺的内部校准周期为3个月。 5.6 辅助量块校准 5.6.1 外观:无生锈、损坏、缺口等影响功能的不良。

二次元影像测量仪操作规范

二次元影像测量仪操作规范 一、设备准备 1.在使用二次元影像测量仪之前,需要将设备放置在平稳的地面上, 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2.检查设备的电源线是否安全连接,并将电源线插入稳定的电源插座中。 3.检查设备的相机镜头和光源是否干净,并在需要的情况下进行清洁。 4.检查设备的测量标准件是否放置正确、固定牢固,并且不会对测量 结果产生干扰。 二、操作流程 1.打开电源开关,等待设备启动完成并进入工作状态。 2.启动相关测量软件,并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和参数调整,如测量精度、测量速度等。 3.将待测物放置在仪器的测量平台上,并调整焦距和光源亮度,以确 保物体图像清晰可见。 4.在测量软件界面上进行相关操作,如选择测量类型、设定测量范围等。 三、测量操作 1.在进行测量之前,应该先进行校准操作,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和可重复性。

2.在进行测量时,需要注意保持测量平台的水平和稳定,以避免姿态 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保持测量环境的适宜,避免光线干扰和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 4.在进行测量时,应该保持手操作稳定,避免手抖或移动引起测量误差。 5.在测量过程中,应该根据需要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以提高测 量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四、设备维护 1.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包括清洁设备表面、镜头、光源等, 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寿命延长。 2.定期检查设备的连接线是否良好,避免因松动引起设备运行不稳定 或故障。 以上是对二次元影像测量仪操作规范的详细说明,通过遵守这些规范,可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还需要不断学习和 研究测量技术,提高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以便更好地应用二次元影像测 量仪。

二次元影像测量仪操作规范

二次元影像测量仪操作规范 引言: 一、设备准备 1.操作员需戴好防护眼镜,穿戴合适的工作服,避免发生意外。 2.验证测量仪是否正常运转、是否安装稳定,避免因设备故障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操作前准备 1.清理测量仪的工作平台、光源及镜头,确保测量环境整洁且无杂物和污渍。 2.检查电源线是否正常,接地是否良好,确保供电稳定可靠。 3.校准测量仪,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三、操作步骤 1.打开电源开关,待设备启动完成后,进入软件操作界面。 2.根据测量需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式,如点到点距离测量、直线测量等。 3.将待测物体放置在测量仪的工作平台上,调整物体位置和姿态,使其尽可能靠近测量仪的中心。 4.在软件界面上点击“开始测量”按钮,测量仪开始工作。 5.在测量过程中,注意不要触摸测量仪的工作平台和镜头,避免产生误差。

6.等待测量仪完成测量后,检查结果是否准确,如有误差需要重新测量。 7.结束测量后,关闭电源开关,将设备恢复到待机状态。 四、安全注意事项 1.在测量过程中,严禁将手指或其他物体靠近测量仪的工作平台和镜头,防止发生意外伤害。 2.操作员需注意周围环境的安全,避免与其他机器设备或人员发生碰撞。 3.严禁在测量仪工作过程中强行拆卸或更换部件,以免影响测量结果和设备寿命。 4.若发现测量仪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维修。 5.操作过程中需要多次测量同一物体时,应留出足够的时间让设备冷却,避免过热。 五、日常维护 1.定期清洁测量仪的镜头、光源等部件,保持其表面干净,防止灰尘和污渍的影响。 2.每次使用后应将测量仪放置在安全干燥的地方,避免受潮或遭受其他损坏。 3.停止使用时,应将设备恢复到待机状态,关闭电源开关。 结语:

闪测影像测量仪的校准规程

闪测影像测量仪的校准规程 闪测影像测量仪又称一键式影像测量仪,简称闪测仪,是由上下光源、高像素CCD/CMOS相机、大视角大景深远心镜头、不可移动工作台或可移动工作台构成,包括广视野与高精度测量模式。闪测影像测量仪可以自动识别出测量范围内的多个相同工件(或同一工件在测量范围内的多个相同特征),并能一次性地自动完成全部工件(或特征)测量。 一、校准条件 1、环境温度:(20±3)℃,且温度变化不大于1℃/h。闪测影像测量仪在室内温度平衡时间不少于12h,测量标准器在室内平衡温度时间不少于6h。 2、相对湿度:不大于75%。 3、仪器测量室内应无影响测量的灰尘、噪音、振动、腐蚀性气体和磁场干扰。

二、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校准前,首先对闪测影像测量仪的外观及各部分相互作用进行检查,确定工作台表面没有碰伤、显著划痕等影响计量特性的因素后再进行校准。 (一)二维探测误差 1、二维探测误差PM:将圆形靶标水平放置于工作台面上,在视场内调整影像清楚。在工作台移动的情况下,对整个圆大致均匀的实行25个点,接受单点测量的方法,不得一次实行测量窗口的全部点。 用全部25个测量点的数据拟合最小二乘圆,得到圆心,25个测量点到圆心的距离即为半径Ri,Rmax—Rmin即为探测误差PM。 2、二维探测误差PS:选择适当尺寸的圆形靶标(标靶影像直

径约为视场范围的10%~30%),将圆形靶标水平放置于工作台面上,在视场内调整影像清楚。在工作台不作任何移动的情况下,利用视场内不同点对圆形靶标的圆周进行测量。 用全部25个测量点的数据拟合最小二乘圆,得到圆心,25个测量点到圆心的距离即为半径Ri,Rmax—Rmin即为探测误差PS。 注: ①选择广视野测量模式下进行校准。 ②当闪测影像测量仪的工作台可移动时,校准二维探测误差PM与PS;当闪测影像测量仪的工作台不可移动时,只校准二维探测误差PS。 (二)尺寸测量误差

全自动影像测量仪的使用故障介绍

全自动影像测量仪的使用故障介绍 全自动影像测量仪作为一种重要的测量仪器,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使用全自动影像测量仪时常常会出现一些故障,这些故障直接影响到检测数据的精度和测量效率。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全自动影像测量仪使用故障,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故障一:影像采集不稳定 影像采集不稳定是全自动影像测量仪中常见的故障之一。其表现为影像中的图 像模糊或出现各种噪声。影响影像采集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如环境光线、镜头污损、拍摄角度等。 解决方案: 1.调整光线:在拍摄前,检查测量环境的光照条件是否正常。如有需要, 可以增加或减少光源,调整合适的拍摄光线。 2.清洗镜头:如果镜头有污垢,建议用专业清洁剂和擦拭布进行清洗。 如镜头有划痕,使用品质较高的镜头。 3.调整拍摄角度:拍摄时,应遵循正确的拍摄规范,尽量使被测物品处 于正面位置,减少其它因素对影像采集的干扰。 故障二:测量数据偏差 测量数据偏差是全自动影像测量仪中常见的故障之一。其表现为测量数据与实 际数据存在较大偏差。测量数据偏差的原因可能是拍摄环境、标定不准确、计算机软件等。 解决方案: 1.检查拍摄环境:在拍摄前,检查拍摄环境的光线是否稳定,并使用统 一的拍摄条件进行测试。 2.标定准确:全自动影像测量仪的标定是确保测量数据准确的基础。定 期对仪器进行标定操作,并检查标定是否准确。 3.选择适当的测量算法和软件:根据被测物品的特征和需求,选择合适 的测量算法和软件,以获得更精确的测量数据。 故障三:系统故障 系统故障是指全自动影像测量仪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无法正常工作。无论 仪器本身的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都可能导致系统故障。 解决方案:

影像测量仪校准规范【大全】

影像测量仪为制造业的必备精密测量设备,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其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是非常必要的。国家在2012年已经实施了适用于影像测量仪的校准规范(JJF 1318-2011),该规范引用了几何测量设备校准中的不确定度评定指南和影像测量仪的验收监测和复检监测。 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规范中都有哪些重要参数: 1.平面尺寸测量误差(Exy):该测量误差代表影像测量仪在二维平面上,任意方向摆放工件的二维尺寸示值误差。 2.在Z轴上的尺寸测量误差( Ez):该测量误差代表影像测量仪垂直方向测量的示值误差。 3.镜头的尺寸测量误差(Ev):在平台不移动的情况下,影像视场范围内测量平面上任意尺寸的示值误差。 4.各截面测量结果的一致性(Ec):影像测量仪在光轴的不同截面上测量时,各截面坐标原点投影与XY平面的一致性。简单的说是影像测量仪在z轴方向上下移动时,Z 轴与XY 水平面之间的垂直程度,也可以反映镜头在不同高度用影像测量特性的一致性。 5.二维探测误差(P2D):用影像测量仪测量标准圆的半径变化幅度。 6.探测误差(PV):影像测量仪在视场范围内测量标准圆的半径变化幅度。 7.变倍探测误差(Pz):影像测量仪在不同倍率下测量标准圆心坐标的示值变化幅度。扩展资料:

影像测量仪选购方法: 有许多客户都在为如何挑选影像测量仪的型号品牌所困扰,其实最担心就是影像测量仪的质量和售后。国内影像测量仪的生产商大部分都集中在广东地区,研发的软件功能大部分相似,客户可以不用担心,挑选一款能够满足需要测量的产品行程就行了。根据需要来选择要不要自动或者手动,手动的就比较便宜,全自动的大概要比手动贵一倍左右。 挑选影像测量仪最重要看显像是不是清晰,以及精度是否达标(一般精度选择标准为公差带全距的1/3~1/8)。将所能捕捉到的图象通过数据线传输到电脑的数据采集卡中,之后由软件在电脑显示器上成像,由操作人员用鼠标在电脑上进行快速的测量。有的生产商为了节约成本可能会采用国产的,造价比较低,效果就稍微差点。

计测器具内校管理规范

计测器具内校管理规范 一、目的 根据本公司实际情况,大部分计量器具送检外校,其中对部分没有送外校、或无法外校的、或外 校后使用频繁的器具进行不定期的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以保持完好。 二、范围 适应于游标卡尺、电子秤、温湿度计、万用表等的内部校准。 三、校准基准: 外校合格的游标卡尺、电子秤、温湿度计、万用表等。 四、校准步骤: 4.1、卡尺内校程序: 4.1.1 卡尺的类型 4.1.1.1游标卡尺:由尺身、尺框和深度三部分组成。其刀口内量爪用于测量内尺寸,外量爪用于测量外 尺寸,尺身背面沟槽中装有深度尺用于测量孔或槽的深度。(如图1) 4.1.1.2带表卡尺 该卡尺的尺身有毫米刻线并装有高精度齿条,以齿条为基准带动百分表转动,由此代替游标装置 进行读数。我司带表卡尺的百分表分度值为0.01mm(如图2) 4.1.1.3数显卡尺 该卡尺尺身装有高精度齿条,齿条运动带动圆形栅格片转动,用光电脉冲计数原理,将卡尺量爪 的位移量转变为脉冲讯号,通过计数器和显示器将测量尺寸用数字显示在屏幕上。(如图3) 图1 图2 图3

4.1.2校准原理:利用主尺刻线间距与游标刻线间距之差来进行小数部分读数,整数部分由游标尺的零刻线所对应的主尺刻线确定。 4.1.3校准基准: ①、外校合格的标准件。 ②、选用外校合格的平台。 4.1.4 校准环境及周期: 常温,常压,静置2小时以上,校准周期为6个月。 4.1.5校准步骤: 4.1.6 判定标准:表示值误差不超过下表所列的标准即为合格: 4.1.7 注意事项:

4.1.7.1掌握好测力 测量力对于卡尺来说是一个影响测量准确度的重要因素,测量时要掌握好量爪与工件表面接触时的压力,测量面与工件接触后,量爪应能沿工件表面滑动,但不能有松动,跌落的手感,有微动装置的卡尺应使用微动装置。 4.1.7.2注意减少测量孔径的误差 用内量爪测孔径时,应先将固定量爪接触孔壁,再移动活动量爪找出最大尺寸,这样的测得值才是孔径尺寸,否则,测得值是弦长或其他尺寸。 4.1.8 维护保养 4.1.8.1每班作业前先将工件表面油垢及灰尘擦净,去掉毛刺,擦净量爪测量面,以保证测量准确;4.1.8.2测量完不要猛力抽出卡尺及在工件上拖拉卡尺; 4.1.8.3 不能用卡尺测量正在运动着的或炽热的工件,也不要将卡尺放在强磁场附件,以免受磁力线影响而磁化; 4.1.8.4 长期不用应在卡尺测量面上涂防锈油,然后平放在盒内; 4.1.8.5 使用时发现有异常,请及时通知计量员,不可擅自拆装量具。 4.1.9 记录保存: ①、校准合格后,贴上校验标签。 ②、校准不合格时,依实际情况定为暂时停用,降级使用报废处理。 ③、交校准结果登录在《计量器具校准记录表》内。 4.2 电子秤内校程序: 4.2.1、结构概述:电子秤主要由:承重和传力机构,秤重传感器,电源,电子显示器等部分组成。 4.2.2、校准基准:选用砝码和已校准的电子天平/秤。 4.2.3、校准环境及周期:常温、常压,静置2小时,校准周期为6个月。 4.2.4、校准步骤:

测量仪器量具管理规范[模板]

测量仪器/量具管理规范 1. 目的 为确保公司检测、试验仪器/量具编号、标识、校验、维护、保养、异常管制、闲置管制、标准件器具、重要的计量器具管制等均能得到规范的管理与监控,制定本规范。 2. 概述 本规范描述了检测仪器/量具、试验设备的编号、校验、标识、维护、使用、闲置与异常管制、搬运及储存和标准器具的管理。 3. 术语 4. 内容 4.1编号规则 4.1.1当新仪器购入内部验收或外校校验合格后,及时编号归档; 4.1.2公司所有检测仪器/量具、试验设备编号具有唯一性; 4.1.3当仪器/量具无法使用已报废时,其编号不再重复使用。 4.2编号方式 序列号 组别/工种/性质 部门代码 仪器代码 公司代码

4.3编号说明 4.3.1第一位字符表示公司代码,用英文QQ代替; 4.3.2第二位字符表示仪器代码,用英文YQ 代替; 4.3.3第三位字符表示部门代码,用英文编写代替。各部门相对应的代码,QA表示品质部、ZS表示注塑部、 GM表示工模部、YF表示研发部、PT表示涂装部、ZP表示装配部、SB表示设备部、CK表示仓库、SJ表示生技部、XZ表示行政部; 4.3.4第四位字符区分检测仪器放置位置或操作员工种代码,用英文编写代替,如:QAMC表示检测中心、 QAQE表示CQE、QAIQC表示IQC、QAZS表示注塑QC、QAPT表示喷涂QC、QAZZ表示组装QC、HWQA 表示华为专案品质、QAMM表示试模QC,此项只针对品质部,其他部门省略; 4.3.5第五位字符表示仪器先后购入顺序号,用数字代替,从001、002、003、----100开始往下编号。4.4仪器/量具的校验 4.4.1内校:本公司有可追溯的标准件或更精密的量具,且由具有校验资格的仪校员依规范校验程序进行内 部校验作业,校验以书面方式发出;内校记录于内校报告中; 4.4.2外校:须选定国家法定的计量检定所对外校的仪器进行外校,外校报告及检验标识需妥善保管; 4.4.3品质部制订校验计划; 4.4.4外校仪器/量具由外校机构提供校验报告;内校之报告记录于《仪器/量具内校报告》上; 4.4.5校验频率一般分为;次/年、次/半年、次/三月三种; 4.4.6当仪器/量具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异常时,随时送仪校室校验。针对有异常或限用的仪器/量具校正周 期规定说明: 4.4.6.1校验周期定义:每个仪器/量具校验周期需要具体根据其校验历史,使用频率等情况差异化管理, 原则上校验周期必须要能够预防仪器/量具出现异常,小于其历史上出现异常的最小周期。 4.4.7校验时,温湿度规定:温度22.0±2.0℃/24.0±2.0℃;湿度RH 40±20%; 4.4.8每月1-5号把本月的《仪器/量具校验计划》发邮件给使用部门的相关人员,通知将仪器送到测量室 校验。 4.5仪器/量具标识 4.5.1标识定义及类别 4.5.1.1合格标签: 经内校、外校判定合格时,于仪器/量具本体或包装盒的部位张贴“合格证”; 4.5.1.2准用标签:1)仪器/量具无法校验,经比对或鉴定适用者。2)多功能检测仪器,某些功能已丧 失,但检测工作所用功能正常,且经内校/外校合格者(即限范围使用);3)测试仪器/量具某一量程准确度不合格,但检测工作所用量程合格者。4)降级使用者。于仪器/量具本体或包装上张贴“准用证标签”; 4.5.1.3暂停使用标签:1)检测仪器/量具损环者或待维修报废。2)检测仪器/量具经内校/外校不合格。 3)检测仪器/量具超过校验周期者;4)检测仪器/量具性能无法确定者;于仪器/量具本体或包装上张贴“暂停使用标签”; 4.5.1.4免校标签:对未使用于产品质量直接判定或与品质无直接影响仪器/量具之辅助材料及及工具或 设备,张贴“免校标签”。 4.5.2标识张贴位置 4.5.2.1A类仪器/量具:如:三坐标测量仪、工具显微镜、影像测量仪、投影仪、X射线荧光谱仪、耐磨 仪、恒定湿热试验箱、盐雾试验仪等体积大的测量仪器/量具,校验标识张贴于仪器/量具本体的

林格曼黑度计校准规范

林格曼黑度计校准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测量范围在(0~5)级林格曼黑度的林格曼黑度计(又称林格曼烟气黑度望远镜)计量性能的校准。 2 引用文件 本规范引用以下文件: JJF1001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JJF 1071 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 JJF1059.1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HJ/T398 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黑度的测定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3 术语 3.1 林格曼烟气黑度图(Ringelmann smoke chart) 标准的林格曼烟气黑度图由14cm×21cm 的不同黑度的图片组成,除全白与全黑分别代表林格曼黑度0 级和5级外,其余 4 个级别分别是根据黑色条格占整块面积的百分数来确定的,黑色条格的面积占20%为 1 级,占40%为 2 级,占60%为 3 级,占80%为 4 级。 3.2 林格曼黑度级数(Ringelmann number) 林格曼黑度级数是评价烟羽黑度的一种数值,用肉眼观测的烟羽黑度与林格曼烟气黑度图对比得到。 4 概述 林格曼黑度计按照原理可以分为目视黑度计(目视烟尘望远镜)(以下称为 A 类)和光电式黑度计(光电式烟尘望远镜)(以下称为 B 类)。 A 类仪器可分为双目望远系统和单目望远系统。原理(如图1)是:把通用的标准林格曼烟气浓度图缩制在一块玻璃上。将在望远镜目镜中看到烟羽黑度与林格曼烟气浓度图直接作对比,从而对烟气黑度进行监测,确定烟气的黑度等级。

图1 A 类仪器原理 B 类仪器利用光学传感器来对目标测量,采用光电转换及微机新技术,用微电脑模拟林格曼图进行对比测量。对烟气黑度进行自动监测打印记录,所有数据通过微机快速处理,按显示结果或打印记录的数据即可确定被测烟气的林格曼黑度等级。 5 计量特性 仪器的计量特性见表1。 表1计量特性 校准项目A类仪器B类仪器 示值误差±0.25级* ±0.3级 重复性/ 不大于0.2级 示值稳定性/ ±0.2级 注:上述计量特性要求不用于合格性判断,仅供参考。 *级:指 3.2 条中的林格曼黑度级数。 6 校准条件 6.1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为,(5~35)℃,环境湿度不大于85%RH。 无影响林格曼黑度计正常校准的外磁场、周围无强烈振动、无高浓度粉尘及腐蚀性物质,应避免其他冷、热源影响。 6.2 标准及其他设备 标准及其他设备见表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